时间:2022-07-21 00:50: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离任审计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995年,山东荷泽地区率先对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试点以来,各地陆续进行了参观学习,并进行了推广实行,探索出了一些经验和成效。一是初步建立了离任审计制度。正式把审计监督纳入干部监督管理的轨道,初步形成了组织监督、纪律监督和审计监督有机结合的干部监督管理新机制,使离任审计工作走向制度化;二是初步规范了离任审计的操作方法。制订了《离任审计实行办法》,对离任审计的范围、内容、程序、方法、纪律和成果应用都作了规范,使离任审计有章可循;三是初步取得了离任审计效果。通过离任审计,既检查纠正了财务管理中的违纪违规问题,又为组织部门安排使用干部提供了参考依据。仅山东荷泽地区三年来,参照审计结果,使226名干部得到提拔重用,114名干部受到诫勉、降免职和党纪政纪处理,75个单位82名干部被取消荣誉,15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充分显示了离任审计在干部监督管理中的作用。难怪组织部门概叹“不审不知道,一审全明了,离任审计好,监督少不了”。
但是对照中央“两办”的规定,从实际操作的情况看,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1.离任审计工作的认识统一不够。1999年5月中央两办规定下发以来,各地虽然相应制定了试行办法,但对离任审计的宣传不力,党政领导的认识不高,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不够,离任审计工作尚未到位,致使离任审计工作执行混乱,流于形式,审计结果的运用受到影响,基本上把离任审计混淆于常规审计。如有的地方中央两办规定下发后,熟视无睹,无动于衷;有的审计机关对离任审计期望过高,认识偏激,没有正确认识到审计认定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调任、免(辞)职、退休等提出审查处理意见时的一项参考依据,而不是全部依据。离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不是全部手段。
2.离任审计制度的落实到位不够。离任审计制度的落实涉及到组织、纪检和审计三家。这也正是干部监督机制的联合体现。有一个环节不落实,离任审计工作就会受到影响。从目前多数地方执行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审计结果的落实不够,最明显的就是“先任后审”的逆程序作法,这种“马后炮”式的审计,给审计人员核实问题,搜集证据、征求意见、处理问题、落实结论等带来诸多不便,特别是办理了调任、转任、升迁的领导干部若发现了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给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督部门处理问题带来更大的难度,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如某地有一领导干部2个月前已下文转任某局局长,组织部才委托进行离任审计,结果审计中发现原单位的财务违纪,处理时组织部门认为已作安排,不便,使这次离任审计结论得不到落实。
3.离任审计方案的可操作性不强。现行的离任审计制度中审计范围、程序、纪律和结果运用都是硬性规定了的,但在实际操作中离任审计的对象、内容、方法、质量要求、责任界定、评价标准以及离任审计各方的风险责任等方面都显得不够具体明确。比如审计对象上,如何规范立项,正确处理审计对象多而时间要求紧与审计力量少、经费少而工作要求高的矛盾;审计内容上有下属单位的是全面审计还是只审所在机关的财政财务;在评价标准上,应把握什么样的评价范围和标准?在风险责任上,组织、审计、纪检和被审计单位在离任审计工作中应承担什么风险?审计应达到什么质量标准等等,都没有一个详细可操作的规定。致使目前一些离任审计操作中,繁简不一,标准不同,结果的真实性和效益性受到影响。特别在责任的划分和评价上,五花八门,空洞单调和不负责任,这显然有失公正。
4.离任审计工作的实效性不强。由于目前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加快,人动频繁,离任审计对象较多,有的时间跨度较长,而审计部门力量较少,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审计方法上老一套,单纯于就账论事,审计资料的连贯利用也不够,审计经费跟不上,往往使离任审计工作“马拉松”,人疲马乏,效率不高,严重影响离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如某地年初安排离任审计28个,全局6名审计人员全力以赴,拖至年底才拿出审计结果,这样的结果在组织部门早已失去了使用价值。
二、加强和改进离任审计工作的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离任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离任审计的宣传力度,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离任审计意识,积极主动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严格按照中央两办《规定》,成立一个由党政有关领导参加,组织、人事、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组成的离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离任审计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及时布置、反馈和研究离任审计工作,设立专门经济责任审计科室,建立专门的离任审计数据库,适当补足离任审计工作经费,真正支持审计执法,为离任审计工作撑腰壮胆,给离任审计工作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2.注重成果,发挥离任审计工作的真正效应。要真正发挥离任审计的作用,必须把审计成果,特别是财政财务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作为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这是离任审计工作成败的关键,这就需要组织部门严格落实“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做到不审计不离任不重用,参考审计结果,再决定人事去留。为了解决换届轮岗与审计时效不够的矛盾,也可采取先离任待岗,再审计安排的方法,确保离任审计工作效率效果两不误。
一、加强内部审计人员业务培训和审计廉政建设。加强区教育局内审人员的内部审计业务提升,积极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审计业务培训,同时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模式,继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内部审计人员严格执行《省教育审计工作廉政规定》的内容,保持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做到依法审计、规范审计、精细化审计,确保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和审计人员的廉洁从审。
二、重点实施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固定资产管理的专项审计调查。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维护学校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固定资产,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固定资产管理的专项审计调查,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幼儿园)固定资产的增加、使用、维护和变动、处置等财务活动,严肃财经纪律,有效预防国有资产的流失等行为发生,促进勤俭节约和廉政建设,充分体现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
三、常态化实施教育系统三年轮审工作。《区教育系统第二轮内部审计三年轮审工作计划》中明确规定轮审对象、范围、方式、内容、重点以及组织实施方法,按照学校单位内部管理情况、预决算管理、收支管理及结余情况、“三公经费”使用情况、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往来款情况、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情况、单位收费情况、学校食堂管理情况、工会账务管理情况等十个方面的审计内容进行审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三年轮查计划中的开始第二年的审计任务,是教育局审计室落实审计监督的具体工作要求,应当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和服务功能。通过审计,深入了解单位内控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财务收支状况和财务管理情况,规范经费收支行为,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增强单位领导和后勤管理人员的财经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预防和遏制违规行为发生,确保教育经费和财产安全。
四、实施下属单位负责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根据教育局下属单位负责人的人动情况,及时组织完成校长(园长)和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任务。通过审计,核实单位财务收支及账内、外负债情况,以澄清家底。全面掌握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及重大经济项目的决策、实施和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并根据审计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学校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和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并对校长(园长)和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在其任期内经济责任进行客观、公正的鉴证和评价,为干部管理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提供依据。
论文摘要: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是对农村集体资产和经济活动实施行政监督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保障集体资产安全;有利于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物质权益和民主权利,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利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促进农村发展与稳定。
一、苍南县农村审计现状与阶段性成果
浙江省苍南县有36个乡镇共776个行政村,现有农村人口116多万人。2008年全县村级集体资产总值192097.98万元,其中货币资金29804.92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3622.51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当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有154个,其中年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村29个。为防止村级集体资产流失,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监督,早在1995年由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苍南县农村合作经济审计总站”,与县农业局农经总站合署办公,业务上接受县审计局和上级主管部门审计机构的指导。2002年10月《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颁布实施,农村审计步入了法制化,县财政将农村审计项目纳入年度预(决)算,经费10万元。多年来,在县委、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按照“三年一轮审、离任必审、有访必审”的要求,积极开展以村集体财务收支为主的各项农村审计,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全县已审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539个单位,审计资金总额达123124.08万元,查出违纪违规案件69件,查出违纪违规资金837.78万元,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18件,受党纪处分35人。并向被审计单位及各级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1220多条,大大地促进财经制度的落实和完善,农村审计的良好效果得到全社会的认可。
1.通过落实政策,实行村务公开。为加强对农村审计和村务公开工作的领导,苍南县委、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意见》等文件,明确农村审计工作要求,健全农村审计机构,配备合格审计人员,并且将审计结论作为考核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归入个人档案。2003年县政府主要领导还专门为加强村极财务审计、实行村务公开方面作重要批示。通过贯彻落实上述一系列政策,进一步推动了农村审计工作,完善了村务公开制度。对审计出来的财务收支、资产运行情况以及存在问题和整改意见等如实地向群众公开,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提高了农村财务的透明度,增强民主理财意识。
2.通过规范操作,提高审计质量。在执行《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和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示范文本的基础上,具体制定了《苍南县农村合作经济内部审计试行办法》、《苍南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操作规程》、《苍南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办事指南》等文件,编制一套适合本地实际操作的审计通知书、审计记录单、审计查询单、审计签证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承诺书、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等标准文本。为确保审计质量,在坚持按章审计、统一文本操作的基础上,要求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对被审期间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等情况如实陈述并承诺;强化审计复核制度,审计组长必须对审计组成员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对审计主要事实的清晰性、完整性及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和充分性必须复核;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审计档案是审计监督活动的真实记录,是检验审计质量的主要依据,在对审计事项做到认真整理的基础上,按国家规定实行“一审一档”制,做好装订年度归档,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备查。
3.通过拓宽审计,强化村财监督。在制定和实施农村审计工作计划中,要求各乡镇对村级财务实行“三年一轮审”,县农村审计单位实行抽审;在坚持例行审计的基础上,拓宽思路,积极探讨,接受委托审计;根据工作需要,分别开展了村级债权债务专项审计、村级货币资金管理情况专项审计、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土地征用款落实专项审计、村集体组织征订报刊情况专项审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以及村集体经济财务循环审计等。通过以上各项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对债权债务进行清理和核实,对村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进行评价,确保村集体资产的安全运行,实现了对村集体财务的全方位监管。
4.通过查处案件,促进廉政建设。农村审计是以行政执法者的身份介入对村集体资产及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督,特别是对农民上访案件的专案审计、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审计,查处了一些经济大案要案,建议有关部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进一步追查,依法制裁。如龙港镇柳江村某出纳员在道路工程建设中,贪污村集体资金275000.00元,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金乡镇某村在2007年审计原村书记和村主任时,发现该员工及其他有关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转移村集体资金63.45万元于账外开支和挥霍,并向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行贿送礼,受县纪委开除党籍处分5人,留党察看2年处分1人。同时为配合村级换届选举,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村集体财务收支循环审计及有关专项审计,有力地扼制了一些村干部的腐败现象,促进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二、对策建议
1.开展审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水平。农村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原有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跟不上事业发展要求。因此,要加强对农村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提高乡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实行审训结合。坚持岗前培训、集中培训、以审代训等措施,结合审计工作实际需要,适时进行审前集中培训,做到以老带新,逐步解决具体操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二是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定期组织乡镇农村审计人员学习《审计法》和有关廉政工作规定等,做到依法审计,廉洁公正,进一步提高对农村审计工作紧迫性和自觉性的认识。三是坚持持证上岗。各乡镇应配备专职审计人员,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并通过严格考核领取农村审计资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乡镇领导应积极支持乡镇审计人员及时参加业务培训,并提供所需经费。
2.加强对农村审计工作的管理和指导。针对当前机构不健全,审计力量薄弱的实际,县政府要从组织上、制度上为乡镇审计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当前主要抓好乡镇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健全,解决好人员的编制问题。审计机关要遵照《审计法》的规定,充分利用优势,加强对农村审计的指导。对一些重大的审计项目,或是初次开展的审计项目,审计机关应给予必要的业务指导,还可以通过有关工作会议和例会,交流经验,沟通信息,座谈讨论,排除疑难问题,促进整体素质提高。此外,要协调各方关系,加强与各乡镇领导联系,宣传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倾听他们对审计工作的要求和建议,使他们支持和重视审计工作,将农村审计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确保审计工作有专职人员,有组织领导,经费落实。
3.进一步加强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针对当前农村审计制度建设滞后的问题,有关部门应认真研究参照国家审计准则,结合农村审计实际,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强的农村内部审计规范或指南,并在此基础上汇集成一本《农村审计监督工作手册》,使之成为农村审计人员的业务工作指南,同时要共同制定农村审计发展规划、农村审计质量控制办法等规章制度,从计划管理、项目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着手,在宏观规划和微观操作两个层面加以规范,使农村审计监督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促进农村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高。
论文本文通过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引言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通过资本联合、劳动联合、农产品加工及销售联合等方式,将单个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成为市场经济中的平等竞争主体,融入到市场经济当中,从而实现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市场连接起来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它有助于农户对市场经济的适应和竞争,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科技服务,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对壮大我国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首先应加强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但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现实运行中却不容乐观。
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控制制度现存问题分析
1.管理者思想陈旧保守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和传统管理思想、方法、手段的影响,我国部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执行不到位,合作组织负责人行政干预会计工作,内部会计监督流于形式。大多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理论学习不够,知识掌握不多,认识上还存在差距。另外,不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重视不足,即使制订了一些相关制度,但基本上为会计管理或财务管理的部门性制度,甚至和业务脱离,和具体实施差距较大。 外部监督措施缺位
内部控制重在执行,有的组织虽然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得较为完善,但由于外部监督环境不到位,内部控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以至于很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出现会计造假行为。如有的合作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都开设银行账户和私设小金库,资金管理严重失控;有的合作组织甚至发生负责人卷巨额公款外逃的现象。失去了外部监督的权利成了滋生****的温床,行政机关、金融系统等等,几乎年年都有蛀虫发生,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国家、人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内部审计弱化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及前提,是影响控制制度正常运作的环境因素,也是内部控制的宏观因素。目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普遍存在着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和经济监督机制,财务管理十分混乱。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制约,收支上又有随意性,支出不合理的超预算等问题层出不穷,滥用职权,弄虚作假等违纪现象难以查处。在审计机构的设置上,大部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只设立审计部,并且审计部多数是由董事会、监事会或者主管财务副总经理领导,而且多数审计人员都是领导的“好帮手”。 组织规模过小
调查发现,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绝大多数规模小,不到10人的占相当大的比例,经济实力不强,服务功能较弱,有的仅起到单一的生产合作作用,难以实现“产供销、农工贸、产学研”一体化的目的,也谈不上按照国际、国家产品质量标准进行组织生产,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达不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要求,带动力也不强。
因此,对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而言,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势在必行。
三、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1.提高合作经济组织领导者的管理水平
经营管理者在建立一个有效的控制环境中起着关键作用,直接影响到组织的行为和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内部控制的成败,取决于组织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领导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行为是关键。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领导者内部控制的随意性往往会限制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组织的发展。管理者有积极的态度和高水平的管理理念,无疑可以极大的有利于控制环境的优化。 授权批准控制 转贴于
授权批准是指合作组织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以便进行控制,授权批准按其形式可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不论采用哪一种授权批准方式,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建立授权批准体系,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职权,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经济业务。 强化内部审计作用
审计部,设置应高于其他部门,以加强其独立性和权威性,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同时,其职能也应从查错防弊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营上,建立全程监控防线,在财会部门常规性核算基础上,对各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检查,通过内部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纪律检查、专项审计等手段,争取找到一条适合组织发展的内部审计方法。此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配备内审人员时,不但要配备懂得会计、审计专业知识的人员,而且还要配备掌握企业管理、公共关系以及工程技术专业知识的人员,从而优化内审人员结构。 加强组织规模建设
要改变组织规模过小的状况,首先,政府应当根据各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用产业政策引导、鼓励、支持农民创办各种不同类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二是采取灵活的方式解决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融通问题;尤其是金融部门应扩大对农业、农村的服务范围;三是财政、工商、税务、计划、国土、交通、技术监督等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制定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具体措施,出台扶持政策,加大支持力度,为农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兴办、经营、发展排忧解难,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培育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
总之,不管采用何种内部控制方法,不管如何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治理结构,都应确立管理层在内部控制系统中的核心地位。从我国《农村合作机构内控指引》的规定看,建立健全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减少工作差错,加强工作人员责任心,维护财经纪律、经营秩序,防止或抑制营私舞弊行为发生以及事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
人事档案是个人经历、思想品德、业务能力等情况的真实记录,是一个人本来面目的客观反映。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是面向社会提供公共人事服务的合法部门,承担各类用人单位和个人委托的人事档案管理等相关服务。无论是灵活就业人员,或是在民营企业做老板,一定不要忽视自己的人事档案,它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正所谓人们常说的“档案委托做保障,在哪工作都一样”。
1 人事档案的作用
作为记录个人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业务能力等内容的文件材料,档案具有三个职能:首先它是一个人经历的记载,其次它表明一个人的行政隶属关系,第三它是为个人提供相关人事服务的依据。我国现在是市场经济,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有许多人员在民营、私营、改制、合资、股份制等企业工作,位于这些企业没有人事管理权限,要将员工的人事档案委托正规的人才服务机构管理,才能实现人事档案的作用和价值。因为人事档案和个人的权益直接挂钩,如果长期得不到组织托管,这些权益就无法馈到保障,所以和社会福利挂钩是人事档案的一个重要作用。目前,有一些单位和个人违反规定,滞留、接受、保留保管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造成流动人员的国家公职不能保留、档案工资不能调整、工龄无法计算、以及其他应受到保障的个人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如,毕业生和其他流动人员将要面对的转正定级、职称评审、办理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婚育证明、出国、考研。办理银行贷款以及亲属。子女人团入党、涉及案件调查等都需要人事档案来证明出具有关手续。如果没有人事档案就不能参加各种社会保险,有的随单位入了社会保险没有人事档案将来也无法享受,不能办理退休手续,会直接影响自己年老以后的生存问题。所以,档案对个人来说,是实现社会福利的依据,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近些年来有的人对档案的实际作用重视不够,档案丢失、弃档现象时有发生,给毕业生及流动人员造成了一定的麻烦,没有了人事档案,就意味着失去了社会保障,失去了学籍、工龄、身份等,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可以说,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的特点,人事档案在一定时期内,仍具有它保存价值所存在的重要意义。
2 人事档案资料收集
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不断充实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内容。是用人单位(个人)配合人才服务机构共同完成的工作,根据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以下内容为档案:
材料收集范围:
(1)对于员工个人在工作中形成的履历、简历表、登记表等材料;
(2)自传和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
(3)考查、考核干部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主要有年度考核表、鉴定材料定期考核材料等。
(4)审计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主要有涉及干部个人的审计报告或审计意见材料,离任审计考核材料等;
(5)国民教育、成人教育、党校、军队院校等学生登记表。学习成绩表、毕业生登记表、鉴定表、授予学位的材料、学历证明书等;
(6)评审(考试)专业技术职称(资料)和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表、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情况简表、业务自传、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表、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审批表、套改和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审批表等材料;
(7)创造发明、科研成果鉴定、各种著作、译著和在重要刊物上发表的获奖论文可有重大影响的论文等;
(8)政审工作中形成的材料:调查报告、审查结论等;
(9)更改姓名、民族、出生日期、国籍、入党、团时间、参加革命工作时间等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
(10)党、团组织建设中形成的有关材料:入党、团志愿书、退党、因材料、加人派材料等;
(11)表彰奖励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材料、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国家科技奖(合国家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优秀党务工作者、中国青年科技奖、优秀党员、团员等审批表、先进事迹材料、先进事迹登记表。立功、受勋、嘉奖、通报表扬等以及在其他工作中形成的表彰材料;
(12)纪律检查、监察、法院和行政管理等部门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处分决定、免予处分的意见、上级批复、本人检查、交待、撤销处分的有关材料。法院判决书等;
(13)干部任免、调动、军队干部转业安置等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
(14)考试录用和聘用干部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
(15)办理工资、待遇等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转正定级审批表、各种工资变动审批表等;
(16)办理出国(出境)审批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
(17)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和工、青、妇群众团体代表会、以及派代表会议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代表登记表、委员简历、政绩材料等。在档案日常管理工作中,收集的材料必需经过认真鉴别,需经单位盖章或本人签字的,签字盖章后方能归入档案。档案委托单位及个人应加强与人才服务机构档案管理部门的联系,及时将日常工作中产生的应归档的材料收集上来及时归档,以确保人事档案材料的完整性。
【关键词】COSO 外贸企业 内部控制 苏美达
一、目前我国外贸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多年以来,外贸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内部控制意识薄弱、机构设置不合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者理念陈旧等。另外还存在组织结构控制缺位、人力资源失控、风险评估和管理落后、单证管理松弛、会计信息失真、费用支出失控、电子信息化建设滞后等弊端。许多外贸企业虽然采用了ERP软件,实现了业务操作流程和内部审批流程的规范化,但没有采用书面形式予以规范。外贸企业普遍重业务轻管理,业务部门特别是对企业利润贡献大的部门会得到特别的重视与优待,相关的企业管理制度执行得不是很到位。有些制度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另外,外贸企业面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业务经营环节多,牵涉面广,涉及领域包括进出口贸易、国内贸易、投资、金融、房地产等,在财务核算上又必须执行通行的财务会计准则,加大了内部控制的难度。
二、借鉴COSO报告,完善外贸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外贸企业往往跨行业、跨地区、集约化和国际化经营,由于业务流程和经营管理的特殊性,其内部控制系统也具有显著的特点。鉴于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必须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围绕企业总体经营目标而采取相关控制措施,抓住关键控制点;通过流程的控制规范业务活动,逐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外贸企业在建立内控制度时除了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指导外,还应深入了解、学习美国COSO报告对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提升内部控制质量所起的作用。为此,可根据COSO报告5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控制环境
针对外贸企业的运作特点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企业必须从改革内部管理机制入手,强化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现有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的授权批准控制;通过建立预算制度控制成本;建立业绩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对经营者的经营状况做出科学、客观的综合评价。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经济指标预警报告制度和离任审计制度,保证监督的有效性。环境要素是推动企业的引擎,也是其他一切要素的核心。
(二)风险评估
对于日常经营活动中遇到的经营风险、投资风险和投资项目管理风险、市场风险、道德风险、汇率风险,企业需采取国际上战略管理通行的SWOT方法,通过辨别、分析、判断、控制等环节,采取规避措施,减少损失。为此,企业必须设立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以了解自身面临的风险,并适时加以处理。
(三)控制活动
外贸企业要特别强化对外贸交易程序的控制。针对外贸业务多样,交易过程长、涉及部门多、环节多、风险大、程序繁琐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在充分研究外贸经营风险的同时,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和回避机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四)信息和沟通
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应能确保组织中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务和责任;业务部门对实现控制目标、落实政策、确保控制实施负主要责任;财务部门负责辅助完成公司的目标和检查内控程序的履行情况;与此同时,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应相互配合,不断完善内控系统,并激励在内控方面做出成绩的人员。企业应设立良好的全过程控制活动和加强内部信息交流,通过在企业中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缩短管理链条,提高工作效率,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公司部门间信息滞后的问题。同时要理顺集团公司总部和下属公司在管理职能上的区别,明确各自的目标、责任、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
(五)监控
整个内部控制过程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这里所指的监督主要包括4个方面:其一是职业道德的约束,公司应成立由董事长、财务总监、法律顾问等组成的“职业道德遵循委员会”,负责调查违反行为准则的人员;其二是通过外部审计,检查和确认财务报告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其三是通过内部审计,对内部各部门的财务、管理、效益进行审计;其四是加强集团对分部的监控和分部的内控状况。
三、苏美达集团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具体做法
通过多年不断的摸索、改革,苏美达集团已逐步建成一套贯穿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评价的“点线面”内部控制体系,从多方面、多角度对企业风险进行监控,从而有效保证了企业的经营安全和资产安全。
所谓“点”,指风险控制对象,包括客户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员工道德风险等风险点;所谓“线”,指风险控制流程,前中后台分立制衡,依托ERP系统运营,对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经营全流程进行风险控制;所谓“面”,指风险控制协同机制,建立包括财务、国际结算、物流、内审多个职能参与、信息共享、综合治理、全方位、多角度的风险控制协同机制。
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重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风险管理
集团公司制定集团统一的风险管理政策,这在体制上保证了前台(业务)、(国际结算、物流)和后台(财务)的相互制约,实现了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理的有机结合。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以客户资信管理和存货风险市场监控作为管理重点,建章立制,建立了较为科学的客户资信评估模型和存货监控体系。同时,通过业务流程优化工作,积极推进ITS业务管理系统,使风险管理从业务的事前,到事中和事后真正形成闭环,保证企业的健康经营。
(二)财务管理
在财务管理体制上,苏美达集团借鉴国际跨国公司的先进经验,采取“三统一、一体系”的财务管理模式,即实行资金管理统一,加强对各单位业务运行的监控;突出集团公司资源配置功能,并跟踪资金流向和占用状况,严格审核超预算资金配置;会计核算统一和财务人员管理统一,财务人员由集团垂直领导,财务总监(经理)由集团委派、任命,实行统一考核、统一薪酬,强化职业教育,割断财务人员与所在经营单位的利益瓜葛,降低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风险;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体系。
(三)信息保障
在集团范围内统一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核算标准,执行统一的财务会计管理规范,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及时,为集团公司决策提供准确的基础信息。同时,苏美达集团自己的信息部也开发出适应苏美达业务经营需求的ERP系统,并不断改进实施,目前已完成ERP对主要经营单位的覆盖。远程财务信息监控的实现,增加了业务操作的透明度,使保护公司经营资源成为可能,极大地改善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四)人力保障
改革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包括:优化用人机制,关键岗位人员竞争、择优上岗,能上能下,实施以岗位为基础的薪酬制度改革,薪酬与年度工作业绩挂钩等。同时,加大惩处力度,对违规事件严格惩处,视情节轻重,分别对责任人予以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理,对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者,实施经济处罚,对涉嫌触犯法律者,移交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五)审计稽核
苏美达集团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内审体系,审计稽核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只对集团公司负责,而且独立于集团公司其他职能部门和被审计单位的主管公司领导。在强化内审独立性的同时,审计方法、对象及范围也在转变,在方法上由原来的传统财务收支审计转变为风险导向审计;审计对象上由以报表账目为主转变为以内部控制系统为中心,加强了对重点企业、重点业务、重点问题的审计;审计范围由常规财务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调查转变为逐步涉及多方面的内部控制审计,重视制度建设,评估风险,促进管理。
苏美达集团内控体系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关键在于切实贯彻了前面所述的各项措施。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经营健康发展,绝不能让内部控制阻碍企业的发展。企业应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结合COSO报告的指导,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经营特点的内控制度。从一定意义上讲,内部控制是为企业经营导航,内部控制自身没有资本增值的功能,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力的源泉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生产经营才有足够的动力。有活力的内部控制制度应是推动企业创新的制度,对企业创新工程给予足够的支持,在支持中对创新过程实施控制,防止在企业创新过程中产生舞弊行为。只有把控制和创新两种手段都运用好,企业才会不断发展壮大。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纪康.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1.
[2]王恕立.对外贸易预警.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4.
[4]美国COSO制定.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5]李中斌.风险管理解读.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论文关键词:如何,发挥,审计,监督,宏观管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政企职责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政府职能部门虽然不再直接经营企业,但仍担负着一定的经济管理职能。作为经济监督体系中的差错和弊端,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发挥审计监督在宏观管理中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现结合审计实践,就如何发挥审计监督在宏观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以下一些初浅看法,与同行商讨。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挥审计监督在宏观管理中的作用意义重大
审计监督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受托的专业人员,根据国家的有关法令、制度、规定,按照一定的程序、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检查、审核、分析,对其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做出评价和结论的监督活动。加强审计监督,对宏观管理的意义主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审计监督有利于宏观调控。通过审计监督,可以加强国家财政管理,保证财政收入按时、按计划入库,控制财政支出,使财政收支达到平衡;可以使银行本身的信贷资金有计划按比例地发放,使信贷资金的发放与生产需要衔接;可以控制基本建设的盲目投资,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的现象。
(二)加强审计监督有利于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在我国进行经济体制和税制等一系列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但由于一些制度、措施相对滞后,局部与全局的矛盾仍然存在,一些单位和个人为了局部利益而侵占全局利益的问题还相当普遍,偷税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需要审计机关通过对财政收支的审计,依照国家的法规,监督企业和地方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三)加强审计监督是保证经济体制改革健康进行的一个重要手段。经济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现在虽然有了总的方向、原则,但一些具体步骤措施仍在探索中。有些思想不健康的人钻改革的空子,损害国家利益,为小团体和个人谋利,影响和干扰改革的顺利进行,国家需要运用审计监督的手段,来揭示问题并与其作斗争。
(四)加强审计监督有利于促进提高经济效益,目前许多企业经济效益差,有的损失浪费惊人。多年来审计部门对一些部门和单位实行了有效的审计监督,提示了大量的问题,并提出了许多改进意见和措施,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加强审计监督,有利于发现大案要案线索,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审计监督应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努力发现大案要案线索,充分发挥审计的威慑作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违法违纪问题比较隐蔽,这就更需要加强审计监督,提高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更好地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二、从审计监督本身固有的职能出发,适应宏观管理的需求,拓展审计新领域,更好的发挥审计监督在宏观管理中的作用,积极为宏观管理服务。
审计监督作用发挥的如何,审计监督怎样更好的为宏观管理服务,最终要通过审计监督所固有的职能作用而体现出来,这是审计本质的内在要求。而审计的本质就是监督,它体现在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从审计立项到审计结果的利用等,都体现着审计监督职能。审计具有以下三方面职能:
(一)监督职能: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经济监督,主要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审查,指出错弊,监督被审计单位和个人遵守财经法纪,履行经济责任。
(二)鉴证职能:指外部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依据对审计单位的会计及其他经济资料所反应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按照财经法规和会计准则,对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鉴证,取得国家及社会各方面的公认,作为评价经济责任,解脱经济责任和依法处理的依据。由于审计鉴证是依法进行,客观评介,能取信于社会,故又称审计公证。
(三)评功职能:指审计机构或人员对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核实的基础上,评价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优劣,经济效益的高低和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促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现在开展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企业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职能居于突出地位。
三、审计监督要在宏观管理中发挥作用,就应按其职能要求,适应宏观管理需要,开展各项审计工作,才能更好的为宏观管理服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根据经济工作中心和重点,安排实施审计项目,严格执法,发挥审计监督维护财经秩序的作用。审计监督的目的就是查错纠弊,揭示经济活动中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其加强经济管理。这是审计职能的体现,也是审计监督在宏观管理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国家各级审计机关实施的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宏观管理作用明显。
(二)根据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为政府担出加强宏观管理的建议,发挥审计监督为宏观调控服务作用。
由于审计结果客观公正,较真实的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成果及资金使用情况,从中发现具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关性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反馈经有关部门,便于政府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有的放矢加强管理和防范,保证经济健康有序的运行。审计部门每年开展的行业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提示出大量影响资金使用效果问题就是很好的例证。我们对某县水利专项资金审计时发现,国有投入上千万的资金,用于旱田改水田,目的是提高家民收入,但是效果不明显,一些农民纷纷将水田又改为旱田,致使基电井报废较多,国家投入的资金损失浪费严重。针对这一反常现象,我们进行广泛调查,查明了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水稻市场价格低,农民灌溉水田的水费和电费却较高,种水国成本高于旱田,而收入却相当。我们及时将审计调查的结果编发成审计信息,发送给政府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措施,避免了国家资金的再度损失。
(三)向有关部门及被审计单位提出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意见及建议,发挥审计监督的帮促作用。作为国家经济管理的审计部门,既要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监督,又有义务帮助被审计单位,促进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这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因审计能够较全面的掌握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所提出的建议也就较切合实际,针对性较强,因而对其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较大。同时审计在监督过程中,还担负着宣传国家政策法规,对基层单位进行业务指导等任务,这些都是帮促作用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