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1:40:1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早产儿护理要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 R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2-0102-01
早产儿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 g,身长在47 cm以下的活产新生儿,是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由于早产儿各器官生理功能发育不成熟,免疫力低下,对外界生活适应性和抵抗力差等因素,易出现许多危险症状,如低体温、喂养困难、代谢障碍、呼吸暂停、并发感染等各种易患疾病。为了降低早产儿病死率,提高生命质量,对胎儿及时实施有效的基础护理和特殊护理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密切观察病情,迅速采取抢救措施,实施有计划的整体护理及早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早产儿抢救成功的关键。近年来,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呈现出了较为显著的发展趋势[1]。由于孕期不足,导致早产儿各系统功能的发育不够成熟,因而潜在导致患儿死亡的可能性[2]。如何通过积极的护理,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此问题值得临床关注与重视[3]。本文中笔者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67例早产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研究早产儿的有效护理方法与经验,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67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0例,女67例;胎龄27~36周,平均(31.2±1.8)周;体重1500~2300 g,平均(1853.5±67.59)g。167例早产儿Apgar 1 min评分≤3分4例,4~7分93例,≥8分43例,评分不详27例;合并新生儿窒息31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66例,新生儿湿肺12例,呼吸窘迫综合症3例,多脏器发育不全108例,颅内出血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例,硬肿症2例。临床表现为自主呼吸弱、吮吸能力差、无法自主维持体温。
1.2 方法
167例早产儿均进行积极治疗。常规治疗包括:温箱保暖(控制箱体温度在32 ℃~35 ℃,控制湿度在50%~60%);低流量吸氧;静脉营养支持;预防感染。同时,针对吮吸无力的患儿,采取鼻饲方式进行喂奶;针对出现呼吸暂停的患儿,视严重程度给予触觉刺激、或呼吸兴奋剂刺激。同时,针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护理要点。
2 结果
167例早产儿经过精心的护理,治愈出院113例,占67.66%,自动放弃治疗48例,占28.74%,死亡6例,占3.59%。
3 讨论
在本院针对所收治的167例早产儿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除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观察以外,还进行了包括体温护理、喂养护理、以及血糖护理在内的相关工作。总结针对早产儿特点的相关护理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考虑到早产儿的病情极不稳定,病情反复的可能性极高,因此,要求临床护理中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及精神状态进行积极的观察。同时,需要针对患儿口腔、鼻腔的分泌粘液进行彻底清除,以确保患者呼吸道的畅通性。若病情比较严重,则需要及时报告医师。(2)从体温护理的角度上来说,早产儿均放置在温箱当中进行保暖。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够健全,因此,将箱体温度在32 ℃~35 ℃,湿度控制在50%~60%。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每日进行3~4次的体温检测。(3)从喂养护理的角度上来说,早产后情况健全的患儿需要尽早的开奶。开奶前可以试喂糖水。喂养中需要对患儿背部进行轻轻的拍打。同时,结合早产儿的不同体重,给予不同的喂奶方案。一般来说,体重越轻的早产儿,单次喂奶量应当越小,但喂养次数需要更加的频繁。通过积极的喂养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早产儿的体重,从而改善预后。(4)从血糖护理的角度上来说,临床研究数据证实,早产儿的空腹血糖大多取值在2.2~7.0 mmol/L[4]。若检测到患儿的血糖水平低于2.8 mmol/L,则需要及时进行血糖护理干预。一般来说,选取浓度为10%的葡萄糖注射液进行干预治疗,结合患者的耐受度,对输液速度进行有效地调整,以尽早降低患者血糖水平[5]。
综上所述,对早产儿进行精心、积极的护理,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早产儿死亡,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值得临床进一步关注。
参考文献
[1]余捷文,金伟.发展性照顾理念在NICU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8,15(2):64-65.
[2]董玉红,杨晓存,张君平,等.发育支持性护理在早产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3):29-30.
[3]孔祥珍.早期训练和抚触护理对早产儿智能及体格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8-9.
[4]吴丽萍,何仲,韩冬韧,等.信息支持对减轻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产后焦虑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297-300.
【关键词】早产儿;保暖;哺养;感染;护理
早产儿是指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足周的新生儿。早产儿体重大多低于2 500g,其发育尚不完善,功能还未健全,生活能力较弱,其病死率远远高于正常新生儿。据统计围产儿死亡中早产儿占75%,因此早产儿护理的好与坏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因素[1]。我院2005~2006年出生118例新生儿,医护人员根据早产儿的特点,严格按照护理
程序,对早产儿的喂养、保暖、抗感染等问题进行细心的护理,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18例中,男76例,女42例。体重850~2 500 g,平均为1 730g。身高35~47cm,平均为41cm。胎龄26~37周,平均为32周。经过精心护理观察及认真治疗,两例死亡,均为出生体重极低患儿,1例因肺透明膜病死亡,1例因肺出血量较多,家属放弃治疗,其余116例经治疗7~15d痊愈出院,存活率98.3%。
2 护理要点
2.1喂养护理首先,在营养的选择上,最好选择母乳与适当量的配方乳相结合。母乳富含长链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和免疫成分,可增强早产儿胃肠防御功能,防止肠道细菌移位,对婴儿脑发育。神经髓鞘及血管壁的形成起很大作用。但早产儿母乳中某些营养成分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尤其是蛋白质、钙、磷,且主要供能物质为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弥补母乳喂养早产儿的不足,我们另外添加钙、磷、蛋白质等的配方乳,以满足早产儿的生长需要。早产儿配方乳的成分是根据胎儿在子宫内的组织增积率和化学成分来估计的,高蛋白配方乳可使早产儿体重增长快于母乳喂养儿,且钙磷含量作了明显的强化[2]。
其次,在喂养的方式上,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条件来定。吸吮及吞咽有力患儿可选择经口直接哺乳,是最理想的哺乳方式。体重>1 250g的患儿多采用间歇胃管喂养,为最常用的方法,以经口插入较好。操作时奶液要自针筒利用重力作用自然流入,不可用力推入。间歇胃管喂养可促进胃肠道激素的分泌,如胃泌素、胰岛素、胃多肽抑制素等。对于那些体重
2.2保暖护理因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皮下脂肪少,且皮下脂肪中的棕色脂肪含量少,维持正常体温较差,容易出现体温不升及硬肿症。因此,保暖非常重要,它贯穿于娩出前后的各个环节。首先,保证产房(手术室)及早产儿室的温、湿度维持在24℃~28℃,55%~65%。其次,由于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不健全,对周围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差,故早产儿保暖最好的选择是入自动调节温度的恒温箱内,使患儿保持在中性温度。对于体重<2000 g者应放入暖箱,箱温原则按出生体重、生后日龄和室温调节在32℃~35℃,最高>37℃,即生后第1天箱温可调至33℃,<1 000g的婴儿在34℃~35℃,<1 500 g的在33℃~34℃,7~10 d后逐渐调低。要求皮肤温度维持在36℃~36.5℃,肛温36.5℃~37℃,24 h温差<1℃,相对湿度维持在60%~80%,体重越小,则要求湿度越高,因它减少皮肤和呼吸失水,减慢空气流速,有利于保暖和减少体重下降。再次,由于早产儿易发生肺透明膜病,而且不显性失水是足月儿的2~3倍,在早产儿脱离母体后生理功能正处于调整时期,因此暖箱湿度应尽量接近宫内湿度。通过118例早产儿护理,我们认为暖箱湿度调节在60%~65%较为适宜,但湿度增加会导致细菌繁殖,因此应加强暖箱消毒[3]。
2.3防感染护理早产儿从母体获得抵抗力少,机体抵抗力弱,易受外界细菌和病毒的侵害,为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工作人员必须身体健康,进行护理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上班前先更换衣帽,流水洗手后再接触早产儿;要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及时通风,定时消毒;早产儿物品要专用,衣物要高压消毒,严禁家属探视。暖箱固定专用,每周更换1次,每天用消毒液擦试暖箱内外壁1次。每天更换氧气管、湿化瓶及温箱水槽中的水,各种治疗、护理应集中进行,并注意皮肤粘膜的保护,做好皮肤、口腔、眼部、脐部、臀部护理。此外,早产儿毛细血管脆弱,凝血机制不够完善,易发生出血,应遵医嘱用止血药或输注新鲜血液或血浆,并注意观察患儿的各种体征状况[4]。
3体会
早产儿的护理需要有足够的细心与耐心,在加强喂养、保暖、防感染的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根据具体的情况调整护理对策,医护人员要积极配合合作,防止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机率。一旦有并发症,要积极进行治疗,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改变,除应用监护仪监测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外,还应注意观察患儿的进食情况、精神反应、哭声、反射、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的温度及大小便等情况。对于可以出院的患儿,应向其父母做详细的出院指导要培训和教育家长如何护理出院后早产儿,包括喂养、保暖和护理的注意事项,如何观察病情,预防感染措施,保健指导等,提高早产儿生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凤菊. 58例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7):845.
2谢洁珍. 49例早产儿护理对策与体会.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4):127.
早产是指胎龄
1 早产低于出生体重儿的肠道喂养
1.1 适应证 ①胎龄≥33周,病情稳定,呼吸频率32周,吸吮无力或吸吮吞咽反射不协调,适用于饲管喂养;③胎龄33~34周可以由饲管喂养过渡至吸吮,每次
先吸吮15~20 min,剩余奶由饲管喂养;④有下列临床表现不宜肠道喂养,体重不升,严重败血症,呕吐腹胀;⑤早产低体重儿生后1个月内争取喂母亲的乳汁,1个月后需用强化婴儿的母乳或母乳加早产儿婴配方奶。
1.2 喂养注意事项 ①生后24 h内尽早开奶,母亲妊高征的早产儿有明显缺氧使可以延迟喂养3~7 d;②开始喂养先用的开水试喂,无异常后用1/2稀释奶,3 d左右达到不稀释的全奶。有学者认为早产儿开始喂养即可以耐受,适用于早产儿全奶;③每天增加奶量≤20 ml/kg并观察其耐受性。
1.3 喂养方式选择 在早产儿学会自己吃奶的过程中,吸吮、吞咽、呼吸之间协调的发育成熟至关重要。①直接哺乳;②管饲法:
营养性吸吮为患儿提供营养,而非营养性吸吮可使患儿感到温暖和安全,这说明非营养性吸吮虽不能改变管饲所造成的生理变化,但可通过减少激惹,减少能量的消耗,从而加快临床状态改善的进程[2]。
1.4 肠内营养时的监测 ①一般情况:保持头高脚底位,注意口鼻腔护理,保持胃管的深度和位置正确;②胃肠道:观察胃残留量,有无呕吐、腹胀、腹围、大便(次数、性状、潜血等);③代谢方面:液体入量(ml/kg)、热量摄入(kcal/kg)、蛋白摄入(g/kg)、尿量[ml/(kg•h)]、尿比重、血糖监测、电解质、血气、肝肾功能、血常规等;④伸张参数:每天测体重、每周侧身长、头围。
1.5 喂养耐受监测 ①胃残留奶液不能超过正常范围值;②腹围增加1.5 cm应减量停喂;③出现呕吐或大便不规则、血便等应停止肠道喂养。
1.6 喂养效果评价 以摄入奶量计算的热量逐渐达到每天120 kcal/kg,同时体重增长每天平均增加15~20 g/kg为最佳喂养效果。
2 肠道喂养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一种急性小肠坏死综合征,临床以腹胀、呕吐、便血甚至休克为特征,主要见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强调早期诊断:①肠道喂养的早产儿严密监测喂养耐受性;②有感染可疑者应用抗生素同时严格控制奶的摄入量。③发现胃液残留奶液超量应停喂或减量;④当胃残余奶超量每日2次以上,同时出现腹胀或大便性状变化之一者立即禁食;⑤可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禁食7~10 d,胃肠减压并对症处理。⑥有肠穿孔等外科指征请外科会诊手术。
胃食管反流是指胃液反流至食管的现象称GER、早产儿GER发生率80%以上,其中50%无症状性,有症状者表现为吸入或食管炎。诊断要点:临床表现有吸入和食管炎两方面。①吸入:发作性呼吸道症状加重,有呼吸暂停、呼吸道梗阻和心率减慢等表现。②食管炎:拒乳、烦闹、睡眠少、时常弓背、体重不增;③24 h pH值计测食管下端pH值
防治措施:目的是减轻食管炎,促进胃排空:①喂奶后俯卧位,头抬高30°;②少量多次喂养;③奶中加入米粉使奶液变稠。④适当应用制酸剂缓解食管炎。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 蓝光;新生儿黄疸;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22.1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6(c)-094-0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病,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核黄疸后遗症[1]。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好,无不良后遗症,是当今常用的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我院儿科2007年1月~2008年9月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69例,在对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蓝光照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9例中,男35例,女34例;其中,足月儿48例,早产儿21例。发生黄疸时间最短5 h,最长21 d。治疗时间为3~7 d,均治愈出院。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治疗保暖,抗感染,供给营养,纠正低氧、缺钙、失水、酸中毒,使用酶诱导剂(鲁米那5~8 mg/kg静推,1次/d),静脉滴注茵栀黄注射液等。
1.2.2 蓝光照射治疗采用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或黄疸继续加重者,经皮测黄疸仪测定胆红素≥12 mg/dl,血清总胆红素达171.0~239.4 μmol/L(10~14 mg/dl)[2],未成熟儿光疗指征放宽,达171 μmol/L(10 mg/dl)者;出生后确定为ABO溶血症者,一旦出现黄疸,即可采取蓝光治疗。
2 护理
2.1 光疗前的器械准备
蓝光箱(宁波戴维),蓝光灯管6支,从上边单面照射,灯管与新生儿体表距离40~50 cm。使用前检查灯管是否全亮,不亮或超时的要及时更换。用95%酒精擦拭灯管,去除灰尘,以免影响光线的穿透力。用0.2%的消佳净溶液擦有机玻璃床及四周玻璃,然后再用清水擦洗两次,将光疗箱温度预热到30~32℃(早产儿根据胎龄而定),相对湿度55%~65%。有机玻璃床上垫海绵垫,其上铺一层质地柔软吸水性好的尿布,使患儿舒适。
2.2 光疗前的患儿准备
首先同患儿家属进行交流,介绍蓝光照射的目的、注意事项及黄疸的危害性,消除家长顾虑。给患儿洗澡、称体重,进行脐部护理,剪指甲,用纸尿裤遮挡会阴,充分暴露患儿的照射体表面积,并用黑布制作的眼罩遮挡眼部,妥善固定。
2.3 光疗期间的护理
2.3.1 一般护理将患儿裸放入蓝光床中间,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吸入窒息。每2小时翻身1次,每4 小时做1次记录,有变化随时记录,12 h后间断1~2 h再照射。观察患儿反应,有无四肢颤抖、惊厥、异常哭闹、呕吐并观察大、小便颜色,有无腹胀、皮肤弹性、有无皮疹,黄疸有无减轻、是否出现青铜色(当血清结合胆红素>68 μmol/L(4 mg/dl)并且血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增高时,光疗可使皮肤呈青铜色,即青铜症[3]),早产儿要注意观察其有无呼吸暂停及硬肿症等。如有上述反应及时通知医生,并作记录。及时清除呕吐物及大、小便等污染物。每天温水浴1次,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
2.3.2 喂养最好采用母乳喂养,没有母乳或暂不能用母乳喂养的患儿,可以使用配方奶(早产儿用早产配方奶)。足月儿每3 小时喂奶1次,早产儿每2 小时喂奶1次,对厌食、吮吸无力、呕吐的新生儿要做到耐心、细致喂养,必要时留置胃管喂养。
2.3.3 补充水和钙剂[3]光疗会增加新生儿不显性失水,加之新生儿哭闹、出汗、呕吐、腹泻等使水分丢失更加严重。对光疗患儿均要采用静脉补液,防止水、电解质的紊乱,补液量根据进食量、有无呕吐、腹泻及失水情况而定,适当补充钙剂,避免发生低钙惊厥。
2.3.4 体温观察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因此,要随时观察患儿的体温和箱温的变化,以保持适宜的温度。成熟儿的箱温一般维持在30~32℃,早产儿的箱温以32~34℃为宜。对于体温在38℃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暂停光疗。
2.3.5 疾病观察因为核黄疸临床表现不典型,需反复评估患儿的呼吸、吸吮反应、囟门的紧张度、肌张力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4 光疗后的护理
①根据经皮测黄疸仪测胆红素<8 mg/dl和肉眼观察皮肤黄疸减轻或完全消退的可出蓝光箱。解除眼罩,检查眼睛有无感染,洗澡并检查皮肤有无破损,穿衣。早产儿或硬肿症的患儿需入保暖箱。②观察光疗后皮肤黄疸有无反跳现象。本组病例69例中,有30例患儿光疗后3~8 h又出现皮肤轻度黄疸(多见于早产儿),1例是新生儿肺炎使黄疸再出现。如出现反跳现象可再进行蓝光照射,直至黄疸消退。③光疗结束后做好蓝光箱的消毒工作,记录灯管工作累计时间。
3 结果
蓝光治疗的目的是使血液中间接胆红素氧化分解为无毒的水溶性衍生物,从汗、粪便及尿中排出,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国内外把蓝光治疗作为快速、有效的降低血清游离间接胆红素的方法之一,被临床广泛应用。治疗中,精心的护理和细致的观察能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本组新生儿黄疸经蓝光照射治疗69例,其中,黄疸消退时间最短为10 h,最长5 d。治疗中出现烦躁30例,呕吐20例(呕吐物为所进奶汁),发热10例,皮疹5例,无一例发生青铜症。光疗后3~8 h又出现皮肤轻度黄疸30例,停照后继续一般治疗,1~2 d后逐渐消退。
4 讨论
在光疗中要注意补充水及钙剂,防止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低钙抽搐。注意喂养,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引起窒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注意眼睛的护理,防止眼罩脱落。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预防结膜炎。注意温箱温度,防止过高或过低,因箱温过高会引起新生儿体温发热导致水分过多丢失而产生脱水,过低则使新生儿消耗过多热量,易受凉而感染或发生硬肿症。防止患儿烦躁哭闹,过度哭闹会引起呕吐、闷热综合征、过度换气、皮肤擦伤等。及时更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并充分暴露使身体广泛照射,禁忌在皮肤上涂油类或粉类,否则将降低光疗效果,同时油类也会增加光热的吸收,使皮肤产生灼红[4]。治疗中出现皮肤皮疹,停止光疗后会自行消退[4]。治疗和护理操作应尽量在箱内完成,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参考文献]
[1]王玉玲.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102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 45(13):58.
[2]陈百合.最新儿科护理学[M].7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89-93.
[3]杨锡强.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3-156.
新生儿窒息是儿科常见病,现将我院新生儿病房2004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36例窒息新生儿的抢救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36例中男22例,女14例,出生体重<1500 g 2例,1501~2000 g 7例,2001~2500 g 11例,>2500 g 16例;足月儿21例,早产儿15例,其中双胎6例,生后1 min apgar评分:轻至中度窒息(apgar 4~7分)28例,重度窒息(apgar<3分)8例。其中剖宫产10例,自然分娩26例。脐带绕颈20例。
2 抢救措施
所有病例由产科转入我病区后,均给予密切监护,so2<80%者给以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以保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置暖箱保温,保持中性温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痰处理。部分应用扩血管及升压药以改善微循环,根据血气情况给予碳酸氢钠治疗,所有患儿均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除2例早产儿合并ards在入院24 h内转上级医院治疗,1例合并脑实质出血,其家属放弃治疗外,余均治愈出院。
3 护理要点
3.1 保暖 出生后立即采取保暖措施,置于红外线抢救床上,用预先温热的毛巾擦干全身,以免大量散热。因为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很嫩,血管较多,易于散热,加上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以致调节功能不全,易发生低体温,必要时可戴绒布帽或用松绒毛巾包裹。
3.2 呼吸道管理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这是复苏成功的关键,直接关系到预后。新生儿应放置在远红外线的加热器下,呈轻度垂头仰卧位,颈稍伸展,肩下垫卷筒毛巾以维持。接着以球形吸痰管或连接吸引器于口腔,然后再鼻腔吸引。生后1 min内,应避免强有力的气道深部吸引,因可刺激迷走神经而致反射性心动过缓[1]。如新生儿哭声较弱,可摩擦背部或轻弹足底,大多数情况下,可致大声啼哭及有规律的呼吸。
3.3 吸氧 在保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应根据氧饱和度调节氧浓度,注意保持给氧通畅和湿化温度,提高氧疗效果,以免高浓度氧气吸入造成未成熟儿晶状体纤维增生[2] 、婴儿支气管发育不良等并发症发生,湿化温度一般调节到入口温度32 ℃~34 ℃为佳。
3.4 病情监测 加强监护,密切观察呼吸、心率、体温、面色、血压并详细记录。对危重患儿应用多功能监护仪进行持续的心率、呼吸、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早产儿的呼吸暂停。使用时应根据病情调节心率报警限,常规为病人平均心率的±20次/min,调节呼吸报警上下限。新生儿呼吸功能差,注意调节呼吸暂停时间,一般为15 s或20 s。新生儿胎脂较多,注意清洁监测局部皮肤,电极板位置粘贴合适、及时更换。若心率<100次/min或>160次/min,呼吸>60次/min,呼吸暂停>15 s,体温<36 ℃,血氧饱和度<85%,应立即通知医生。
3.5 给药护理 严格遵医嘱用药,准确及时执行医嘱,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反应。常用的抢救药物有肾上腺素、扩容剂(全血、5%白蛋白、生理盐水、乳酸盐液、碳酸氢钠、纳洛酮)等,防止在输液过程中药液外渗,为了方便抢救病人,可用微泵输入。
3.6 喂养 轻度窒息者喂养后抬高头部,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引起窒息。中度窒息恢复不佳者,适当推迟喂奶时间。胃管喂养要注意胃管的清洁,喂奶前要洗净胃管内的残渣,推注完奶量后,再注入少量的温开水,保持胃管内的清洁通畅,并妥善固定。胃管24 h更换1次,对胃管不能耐受者行胃肠道外营养,遵医嘱补足液体量及热卡,可用输液泵维持总液量。
3.7 静脉输液护理 可采用静脉留置针,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做好每次的冲管和封管工作,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如发现固定胶布污染应及时更换。定期观察置管部位有无液体外渗和静脉炎的发生。
4 体会
新生儿窒息[3]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窒息或娩出过程中引起新生儿的呼吸障碍。窒息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围生期新生儿死亡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占活产婴儿的5%~10%。新生儿窒息及其并发症引起的死亡率占新生儿总死亡数的20%~30%。笔者认为,应大力宣传医学知识,增强群众的医学意识,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1)加强孕期保健,加强高危妊娠的管理,加强产前和产程的监护,定期产前检查,及早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2)孕妇自我监护也应加强,如自数胎动,及时发现其变化等,如有宫内窘迫时,要积极采取措施,并做好一切新生儿复苏的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 冯则康.中华新生儿学.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9.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观察及护理
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17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者,经过细心的观察精心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16例治愈出院、死亡1例。
2病因及发病机理
2.1围产期窒息发生围产期窒息后,引起P02下降和PC02升高,新生儿体内首先出现代偿机制,血液主要供应心、脑、肾主要器官,血压在短期内突然增高,此时最易引起颅内出血,若窒息持续发展,最终导致脑缺氧、缺血性损伤。
2.2早产早产儿由于各系统器官发育不成熟,颅内仍存在着胚胎生发层基质,当血压不稳定,脑血流突然增加,脑静脉压增高以及脑血流降低等,均易引起该基质层破裂,导致脑室周围和脑室出血。
2.3产伤硬脑膜下出血多见于足月儿,多与产伤有关。是由于胎儿在分娩期间全身血压突然波动。导致血压突然增高,胎头经产道时受到狭窄的产道挤压所致。
3临床观察
3.1意识障碍轻者表现为嗜睡,新生儿可以被唤醒但不能保持清醒状态。此现象多发生在出生后2-3天,约50%后患儿可伴惊厥,严重者可出现昏迷。个别患儿出现脑中生命中枢受压症状,多由于合并急性脑水肿引起严重的意识障碍,多在2天内死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为治疗提供保障。
3.2兴奋患儿常呈过度兴奋状态,易激惹,对刺激反应过强这是轻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表现。
3.3抑制患儿常呈抑制状态,表现为表情淡漠,肢体无自主活动,对刺激反应低下,生理反射不易引出,是中度以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表现。
3.4肌张力轻度患儿肌张力可增高,表示有肌肉早期痉挛。中部以上患儿肌张力多降低或严重低下,表示大脑呈抑制状态。
3.5惊厥轻度患儿表现两眼强直性偏斜或凝视、眨眼等,中度以上的患儿表现为局灶性阵挛型惊厥,表现为定位明确的同侧肢体或面部抽动。
4护理
4.1心理护理耐心向患儿家长讲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原因,治疗关键和新生儿护理要点,使家长心理稳定,有效配合治疗和护理,在关心体贴及最佳的治疗基础上,给家长正确的引导,增强其家长战胜疾病的信心。
4.2一般护理
4.2.1做好室内日常消毒,室内每日通风一次,定期紫外线消毒,用具,尿布,盖被定期消毒。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并且恒定。
4.2.2保暖对早产儿患者应放入保暖箱内,在患儿放入温箱之前,先将温箱预热30分钟,根据体重及年龄将温箱调至30-32度。调节箱温必须逐渐加温和降温。
4.2.3确保静脉通道通畅准确及时执行医嘱对静脉输液的量和速度要求更加严格,尤其是生后72小时内的新生儿,应用输液泵准确给入,有惊厥或兴奋激惹者,按医嘱给予镇静药物。对脑水肿期,积极小剂量多次静注20%甘露醇,并密切观察神态和前囟饱和度,及时调节给药次数,防止病情恶化。抗氧自由基治疗要早,病情稳定后及早用抗脑损伤、促进脑细胞代谢的药物,以改善脑缺氧导致的脑损害和代谢紊乱。
4.2.4正确给氧吸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非常重要,及时有效的吸氧能迅速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脑组织缺氧,轻者可用双鼻导管吸氧,重度患儿可用面罩给氧,吸氧时要根据病情和缺氧程度调整。
4.2.5合理喂养保证营养需要量,新生儿消化能力差,胃容量小,代谢快,营养需要相对较多,危重期能否保证营养对病人康复影响很大,对重症不会吸吮的小儿,可用5ml注射管带一根8-10cm长的无针尖端的硅胶管,滴喂或慢慢推注。喂奶量按病情轻重调节,每次喂奶托起头肩部,头偏向一侧,边喂边观察,有发绀,恶心者应稍停片刻,并轻轻拍背使其缓解,喂后不宜马上平卧,应托起拍背10-15分钟,吮乳正常后恢复正常喂奶。
【关键词】 妊娠;孪生;围生期;护理
一次妊娠宫腔内有两个胎儿时称为孪生妊娠。近20年来,由于辅助生殖技术的广泛应用,孪生妊娠发生率明显增高。孪生妊娠容易产生很多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贫血、胎膜早破及早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1]。临床已引起高度重视。近几年来,我院加强对孪生妊娠围生期的护理,使围生儿死亡率明显下降,孕妇恢复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5月至2010年8月我院共收治孪生妊娠52例,年龄在23~34岁之间,其中初产妇22例,经产妇30例,自然受孕49例,试管婴儿3例,孕周31~37+3周。
1.2 分娩前状况 52例孪生妊娠中有30例出现早产,有21例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1例中重度子痫前期15例,2例出现子痫,急诊行剖宫产手术,10例出现胎膜早破,6例妊娠周数未达36孕周,给予促胎肺成熟。
1.3 分娩后状况 6例出现产后出血,其中2例发生在术中,各种方法止血无效,行子宫切除术,另外4例发生在产后2 h,由于值班护士观察仔细,及时报告医生,迅速查找出血原因,及时有效地防止了产后出血的发生。
2 护理
2.1 产前心理护理 孪生妊娠的孕妇与单胎妊娠的孕妇相比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紧张心理,担心出生后每个新生儿的大小,是否能存活,会不会有什么畸形和先天性的病变,因此在产前要指派有经验的护士对其进行耐心讲解相关健康教育内容和医生为其制定的治疗方案,以减轻孕妇的精神压力。并且做好基础护理,保持病房整洁,安静,给予充分的休息。对于有并发症的孕妇,应该对其讲解并发症能出现哪些征兆,出现哪些症状,注意哪些事情,而且还应该与家属详细沟通,以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比如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孪生妊娠,应减少家属的探视和打扰,保证其充分的安静和休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低盐易消化的饮食,如出现头晕、恶心、眼花等症状时候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和护士。
2.2 充分术前准备 孪生妊娠的分娩方式多选择剖宫产术[2],因此术前应配合医生做血常规、凝血功能、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备新鲜血液。腹部和脐部做好皮肤准备。协助家属备好新生儿的保暖物品。配合医生做好新生儿的抢救和转运准备,通知儿科医生做好接诊准备。
2.3 预防产后子痫 对于合并有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孕妇,应安置在单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一切外来声,光刺激,绝对安静,一切治疗和操作尽量轻柔,避免干扰。除去患者衣带、耳环、假牙等物品,床上加床档以免坠床。准备好舌钳,压舌板,张口器。防止抽搐时咬破舌头。专人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防止发生褥疮。
2.4 早产胎膜早破的处理 文献报道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为9.58%[3],我们的处理方法是:①宫缩抑制剂的使用:孕34~36周,围生儿死亡率与足月儿无区别,延长孕周以不能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故此时不使用宫缩抑制剂,应及时终止妊娠。孕周<34周应预防性使用宫缩抑制剂,而不应等到有宫缩时再使用,同时应加强母儿监护,权衡利弊,正确选择分娩时机[4]。②抗生素的应用:对于早产胎膜早破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目前尚有争议,多数学者认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以减少感染机会,延长孕周,提高围生儿生存率。抗生素的种类以广谱抗生素为宜,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红霉素类常用。③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糖皮质激素能促进肺成熟,并可减少新生儿脑室出血的发生[5]。孕周>34周,胎肺已基本成熟,使用糖皮质激素已不能改善围生儿预后,故一般不用;最常用的药物为地塞米松,推荐剂量为6 mg肌内注射,1次/12 h,连用4次,总量24 mg。对于<34周孕妇应积极保胎治疗。如能抑制宫缩达48 h,可使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发挥最大的效能,提高围生儿的存活率。
2.5 严密观察第四产程,预防产后出血 孪生妊娠的产妇由于子宫肌纤维过度拉伸,很容易出现弛缓性子宫收缩乏力而导致产后出血,因此应严格缩宫素的应用是否到位,观察子宫底的高度和阴道的出血量[6],以便及时发现产后出血的征象,立即采取措施,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
2.6 感染的预防 孪生妊娠的孕妇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使之抵抗力低下,容易出现产褥感染。术后应严密监测体温和血象的变化,做好口腔护理和基础护理,指导有效咳嗽,以免发生肺内感染。定时会阴护理,以免发生尿路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2.7 产后心理疏导及护理 随着婴儿的娩出,产妇身体的内分泌会有一定的变化,对于一些物质,如HCG的变化、雌孕激素水平的降低等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产妇的情绪。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利情况等因素都会在产妇心理留下深刻的精神烙印,所以说产后的护理也是尤为关键。婴儿娩出后家里人的视线往往转移到婴儿身上,很多时候有可能忽略产妇的感受,再加上自身的生理特点使之比较容易进入轻度抑郁的阶段。更有些产妇因为家里人对于男孩的渴求,生了女孩后的负罪感和内疚往往更容易让产妇陷入烦躁,思维混乱之中继而发生意外。针对上述情况,护理人员应该更加细心的进行护理,尽量多得与产妇交流,注意产妇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及时纠正,进行合理的引导,使产妇尽快地走出心理误区。同时对于产妇家属也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健康心理辅导,让他们能够协助护理人员参与到产妇的护理过程当中,这样更有利于产妇产后的心理建设和情绪的恢复。
2.8 出院指导 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指导产褥期的饮食,休息、服药、定期复查等康复期的自我护理,指导产妇及家属加强对早产儿的观察和护理,建立联系卡,随时接受产妇和家属的咨询,给予必要的指导。
3 讨论
孪生妊娠的孕妇并发症较多,属于高危妊娠范畴,临床上无论是医疗还是护理都应引起高度的重视。科学细致的围生期护理,对于减少孪生妊娠的分娩期并发症,减低新生儿死亡率至关重要。
参 考 文 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48.
[2] 林琼霞,左绪磊.89例孪生妊娠的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9):566-567.
[3] Douglass, Richards MD. complications of prolonged PROM and oligohydramnios. clin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1998,41(4):817-826.
[4] 李婵娟,丁依玲.胎膜早破的发病机制.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3,14(2):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