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英语教育发展趋势

英语教育发展趋势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5 11:40: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英语教育发展趋势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英语教育发展趋势

篇(1)

 

关键词:国际化  多元化   交际能力  

    跟随这世界发展的脚步,当下中国的发展已渐入国际轨道,而培养与其发展相接轨的人才则成为当前教育的目的--培养面向世界的人才,面向世界的人才就是要了解各国的语言和文化,面向世界的人才,就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然培养面向世界,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英语要过关,英语--一种国际语言,一枚让学生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从娃娃抓起,则是培养面向世界人才的关键,根据儿童智能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抓住幼儿,小学低龄时听说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让孩子在幼儿时就开始学习英语,在一年级时正式开设英语课,大力推广“兴趣,情景,活动”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则成为小学英语教育发展趋势。 

一.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阅读大量教育著作后,我对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有以下几点看法。 

1.1 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抑扬顿挫,风趣幽默的语音语调,必定能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敢于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 

1.2 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学习材料和内容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教师在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在使用教材前,教师要想办法使教材中的情景新颖可信,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 

1.3 教材内容尽量与时代同步,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学方式以交流互动为主 

    教材只是人类浩如烟海的知识的一种“样本”并不是学习的唯一素材,迎着21世纪的曙光,我们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受到网络等多种资源的冲击后,教材的局限性就更加凸显出来了,经过筛选的网上语言资源就成了教师经常使用的素材,并被广泛应用于学习英语的课堂中,比如:在进行课文教授时,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听说读写的英文材料,采用自制课件来授课,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例如:我们在教"do you want to have a pet?" 这一内容时,我们就可以运用实物图展示,课件辅助的教学法把方法,引导学上讲出身边的animal,并提出哪些动物可以作为”pet“被他们拥有,这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让学生参加其中,使得课堂气氛接近并融入日常生活,而课堂中营造的真实的语言环境和文化氛围则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从的工具到文化:开创外语学习的新境界

    真正的外语学习,应该是从工具到文化的互动过程,语言只有在相对应的文化氛围中才能真正被激活,而文化也只有在积极的语言应变和交流中才能充满魅力【1】尊重语言学习的规律,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多元化的,要给学生提供多种平台。 

2.1 使学生积极参与,口脑并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外语教学的重点不再是“老师该教什么”而应该是“老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口脑并用的条件”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2.2 为学生创造思维空间,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恰如布鲁纳所说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并提出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例如,我们在教授“Ask the way”的内容时,应避开传统的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讲解式,而采用多媒体呈现迷路、问路的几个现场情景,然后让学生设想自己便是情景中的迷路者,将如何进行问路、指路,学生分小组自行讨论“如何向他人问路”和“如何给他人指路”接着每组向全班汇报,汇集各组方式后再有老师点评,在学会“Ask the way”的技能后,可以让学生联系本校、本地区的具体地理情况,自编自演问路的情景。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非常积极,有的“Ask the classroom”,有的“Ask the bookshop”,还有的“Ask the bathroom.”,气氛特别活跃。这样一来,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并通过创造情境为其提供自主的思维空间,帮助他们跳出了被动灌输的境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2)

一、英语国际化发展趋势分析及其对我国英语教育的影晌

英语输出是伴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展开的,但是直到19世纪末,它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语言。很多人认为,使之成为世界语言的是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其后的一系列变化,包括冷战的影响、美国在世界上的一超独大和经济上的全球化过程等等。从当今的现状来看,人们普遍认为,英语在全球范围的传播和普及,以及英语文化的箱权引发并加剧了世界语言的濒危和消失。英籍语言学家菲力普森(PhilliPson)用语言帝国主义来批评英语在全球范围的普及。语言是文化的外壳、文明的载体。但语言的功能不仅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它和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伴随英语的不断传播和普及而来的是英语语言和文化的渗透与占领。美国凭借其科技、经济、军事、媒介手段的强势,通过英语这个载体把美国文化、价值观强有力地输送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英语语言及其所负载的文化如今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众多学习英语的人的价值信念和文化取向。澳洲学者彭尼库克(Pennycook)把英语在全球的传播看作是制造殖民意识形态的场所。菲力普森在论及英语的全球化时指出,帝国主义实施殖民统治不仅仅只是占领领土、掠夺经济,而且还控制人们的头脑(conqueringminds),而这主要是通过英语来实现的。他认为,英语国家的政府是出于经济和政治目的来制定语言政策,推动英语的全球化的。因此,不能把语言简单地看作只是交际的工具。语言会从文化角度介入全球经济资源再分配的竞争,它还是获取政治文化利益的重要工具。语言背后蕴藏着文化信仰、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诸多深层内涵。

英语国际化进程使英语渗透到其他语言中破坏了其纯洁性。一些国家采取了措施保护本民族语言。在亚洲,马来西亚取消了英语作为其官方语言的地位。在欧洲,法国有志之士提出为捍卫法语的纯洁性而奋斗,并立法保护法语免受英语影响。波兰制定一项法律,规定所有公司的推销广告和产品说明书必须用波兰语。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法语为母语的加拿大人也全力阻止英语泛滥互联网。他们要求蒙特里尔市的一家电脑公司将所有的网页翻译成法语,认为他们有权阅读用法语制作的各类广告。在俄罗斯,人们对俄语的前景担忧,前总统叶利钦和莫斯科市市长尤利.卢兹科夫都曾抱怨商店标识和广告上充斥着太多的英语。英语的国际化同样也在影响着中国。据统计,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多的人在学习英语的国家,中国学说英语的人比整个美国说英语的人还多。如此巨大的学英语的人口加上快速发展的ELT(EnglishLanguageTeaehing)使得英语成为了中国的语言。中国ELT公共教育的目的也旨在使学生掌握这一世界性语言,培养他们的多民族和多文化意识。ELT的教学目标包括三个重要方面:一是理解其他文化;二是解释我们自己的文化;三是把英语作为国际语言来教。然而在中国大部分学校的课程中,上述三个方面出现严重的失衡。贾中正提出目前我国英语教学存在的某些误区,体现在词汇教学方面就是当今外语教材缺少反映新时期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人民生活的词汇及表达方式。反映在语篇教学上更是重文学,重名家经典,而忽视英语在当今时代的实用功能。

其实,无论中国的ELT还是整个亚洲的ELT一直特别强调对西方文化的接触和阅读而忽略通过英语来推销和宣传自己本民族的文化。随着对英语作为世界语这一客观现实的认识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外语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中国人需要英语是为了和世界各族人民进行交流,传播解释自己的文化习俗,在国际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等等。因此,在多层次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引入和加强中华文化教育,将本民族文化的精髓纳入新型外语教材,注重培养学生自我表达和自我解释的交际技能,我们才能够减弱由于英语的传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发展产生的影响。

篇(3)

如:教师要树立新的课程观念;教师要具有更宽厚的知识基础和更高的文化素养;教师要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技能;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等等。

综合国内外关于教师教育的论述,人们认为中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具有与语言教学相关的职业素养:(1)专业素养及人文素养;(2)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素养;(3)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素养;(4)现代教育技术素养(5)教学科研能力素养。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高等师范院校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改革的深度和速度仍滞后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为:(1)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一般仍立足于某一专业,重视本专业课程的纵向发展忽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重视专业知识教育忽视人文素质教育。

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狭窄,综合能力差,人文素养不高。(2)课程内容仍存在陈旧僵化的弊端,既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又脱离基础教育的实际。(3)课程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

高师院校虽然都比较重视教育技术专业的建设,但在其它各师范专业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提高师范生的信息素养的工作仍相对滞后,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工作也有待进一步开展。因此,据资料显示:近年来高师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教学情况不容乐观。

部分毕业生语音、语调、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应变能力差,板书不规范,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授课艺术和技巧,不能满足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发展趋势的需要高师英语教育专业是培养合格英语教师的摇篮,肩负着培养高素质英语教师的任务,其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中小学英语教育的质量,关乎中小学英语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成败。对高师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深化高师英语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有着重大的意义。

1高师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素养培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鉴于目前高师英语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比较缓慢,未能有效地与基础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接轨,所培养的毕业生不能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的现状,本文从高师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信息技术教育和实践教学六个方面提出培养高师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1完善课程设置体系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集中体现、是实施培养目标、组织教学活动的蓝图。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必须在充分认识英语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体系。这样的课程设置体系应做到语言知识教学、语言技能训练及英语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三兼顾。

1.2更新教学内容

多年来,教学内容陈旧、单调是英语专业教材的通病,并且教材过于注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传授,而对文化知识、人文科学方面重视不够。

因此,要增强内容的适应性和时代性,删除陈旧僵化的东西,引入反映学科前沿成就和发展趋势的内容;使用融语言知识、技能、文化、人文科学于一身的新颖教材,使课程教学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

1.3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注重通过专业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学科学习和研究的思想、方法,提高专业课的实际教学效果;克服教师是课程的控制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的倾向,将课程实施的过程真正作为师生共同参与探究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改革陈旧单一的教学手段,将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的更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起来,让毕业生能够带着现代教育理念走上基础英语教育的讲台。

1.4加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教师职业技能是师范生成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英语教师职业技能涵盖很多反面,如英语板书、英文歌曲、简笔画、教案编写、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试题编写以及英语教育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技能。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要做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建立和健全课堂内外互补的良性机制,探索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考核的有效操作方式。

1.5加强信息技术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既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教师职业能力的有效手段。

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是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性举措,应对学生进行信息意识教育,树立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自觉性;开设信息技术系列课程,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和应用开发能力;加强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尤其是与英语学科教学比较密切的网络技术、ICT(信息交流技术InformationCommunicationTechnology)和CALL(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omputerAssistedLanguageLearning)与英语课程整合、英语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内容要成为教学的重点,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促进学科课程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1.6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

高师英语专业学生不仅要具备系统的英语专业知识、丰富的英语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还需要有过硬的实践教学技能。基础教育需要英语师范专业毕业生英语运用能力强、教师职业技能强、英语教学能力强。

实践教学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的形式,避免教育实习的形式化,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2结束语

篇(4)

科技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对于大学教学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英语学习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英语作为世界语言,其应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英语学习对于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力。但是,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出现了教育理念转变不及时、学习资源开发不足等问题,并且已经成为了影响大学英语教学实效的障碍。

二、新媒体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力分析

新媒体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一个新事物,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以及数字电视媒体。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是网络媒体与手机媒体。新媒体时代影响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相对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更加丰富,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英语学习软件的开发更是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为便利的平台。新媒体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优化了教学内容,创新了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提升大学英语教学实效具有重要作用。尽管新媒体有很强的影响力,但实际应用情况却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受到个人成长环境和受教育能力的影响,大学教师在教学理念方面也存在诸多差距。新媒体时代对于英语教学的教学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高龄教师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对于新媒体的认识局限于“游戏工具”“网络购物”等等,没有认识到新媒体在教学能够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而从思想上对新媒体教学存在一定的排斥性,导致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并没有将新媒体有效的融入教学活动中。由于创新思维不足,对教学的实际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其次,新媒体时代促成了信息资源的共享网络,为大学英语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但开发程度却相对较低。学习资源开发不足主要表现为对于资源的利用不充分。目前已经挖掘的学习资源主要是围绕四六级考试和研究生考试的,而提升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资源仍相对偏少。此外,部分教师在选择学习资源的过程中过度关注中国网站,忽视了“中式英语”对学生思维的影响,对于国外网站学习资源的挖掘与开发存在不足。最后,高校的网络教学设施主要局限于多媒体教室和语音设备等,对于网络教室的配置相对落后。大学英语教师使用网络教室,仅仅是能够向学生进行知识展示,并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搜索与分析。

三、优化大学英语教育发展的对策

大学英语教育要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必须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针对大学英语教育在新媒体时代下存在的问题,应从如下方面优化大学英语教育:

(一)加快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学观念对于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具有引导性。作为大学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对于英语教学的实际需求,并且认识到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对大学生英语学习发挥的积极作用。哲学上讲“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教师从思想上对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的重视程度增加,才能够接受新媒体并积极将其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改变对媒体单纯“娱乐性”的看法,通过接触和充分利用,发挥新媒体对英语教学的作用。此外,授课教师还应当结合学生对于新媒体的接受能力,创新授课方式,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大学英语授课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最重要的是梳理学习观念,积极的接触全新的开放的教育观念,通过解放思想提升个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树立学习观念,就要结合教学发展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型学习,提升个人能力,不能够单纯局限于学习专业知识,要拓宽知识的涉猎范畴,开展学术科研活动。此外,校方应当为教师树立学习观念提供必要的成果展示平台,鼓励教师为其注入动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对于授课效果来说具有直接的影响力。创新教学方法与拓展教学内容不能够盲目,必须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作为基础。教师要把握新媒体时代下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具体需求,并根据自身授课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教师可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或者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势来进行信息的统计,总结学生对于实际授课的需求。还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资源深挖国外的学习资源来扩充学习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提升学习效果。此外,国外学习资源中不乏与我国发展不适应的部分,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也要具备一定的政治敏感度,在面对国外学习资源时能够明辨是非。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强大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新媒体时代下大学英语教育快速发展的保障。目前,高校信息系统开发人才相对短缺,针对英语学习网络开发的项目相对较少。高校要通过专项招聘、人才预留的方式为自身信息系统队伍保留人才,并且要注重学习发达国家高校在信息系统开发方面的经验,为提升自身素质奠定基础。高校之间可以形成必要的信息系统人才共享机制,通过人才共享合作,形成“强强联合”,增强信息系统队伍建设的速度与效率。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提升也要得到高度的重视,高校要有目的的对大学英语教师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提升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能力、教师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篇(5)

一、“双创型”英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1.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与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于多元化,除了需求大量的英语语言文科的教学人员与研究人员外,还需要大量的外语应用型人才,可见当前在英语教育过程中应十分注重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新课改要求高校在英语教育中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英语人才,因此“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从而为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双创型”的英语人才是当前社会所需求的,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当前我们培养英语人才的观念与模式,尤其是高校培养英语专业人才的模式。大学生是最具活力与创造力的群体,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担,由此看来在高校中培养“双创型”人才已势在必行。

2.“双创型”英语人才体现了外语的工具性

英语不同于其他语言,它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其特殊性体现在它具有两面性:一面是人文性,另一面是工具性。也正是因为它的两面性,使得英语既可看作人文性的学科,也可看作应用性的学科。当前,一部分高校对英语专业这一概念比较模糊,因此在具体施教过程中会存在不同的倾向,一部分高校倾向于就业,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导,而另外一部分高校注重外语人文教学,在突出语言优势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运用的能力。当然,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任何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还应具备相应的人文素养,以上所指的不同倾向,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泾渭分明,而是专业上的有所侧重。无论倾向于哪一方,“双创型”的英语人才都是社会所需求的。

3.“双创型”英语人才符合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扩招的不断进行,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向着大众化的趋势迈进,对于广大的高校生而言,直接就业往往成为不错的选择。与精英类的教育不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必然要求办学主体、办学形式以及办学内容的多样化。不同层次与不同类型的学校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及培养规格都有一定的差异,“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便为高校学生之后步入社会奠定基础。“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有要求,还对相关英语专业做了一定的要求,要求英语专业朝着专业化以及多样化的方向迈进,加大“复合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从而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奠定基础。事实证明,当今社会需要的英语人才既是有教养的,同时也是有用的。

二、培养“双创型”英语人才的措施

1.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模式不可能一成不变,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从一定程度上讲,教育改革就是教育创新。高校在教学改革中,应依据自己的办学特色,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规模。相关的教育学者指出,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思想的改革是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因此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观念显得至关重要。

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充分掌握社会需求,了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高校教育要面向社会,因此高校应以社会第一线的职业岗位需求来设置英语课程,制定英语教学目标,安排英语内容,这无疑意味着英语老师在培养人才时应侧重培养学生运用职业英语的能力,包括熟练地应用英语来获取日常生活信息以及熟练应用英语表达自身内心的感受。第二,需要广大英语老师在教学环节中以学生为中心。“双创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倡导教学活动围绕学生展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与积极性。在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技能驾驭英语进行日常交际的能力,通过参与各种课堂活动,学生的思维会得到扩展,自身的潜能得到激发,创新意识无形中也会提升。

2.构建“双创型”英语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实现“双创型”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关键在于改革不合理的英语课程结构,优化英语课程体系。相关的研究学者指出,英语课程体系的设计一方面要考虑如何传承我国英语专业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也要考虑高校培养的人才应面向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考虑好这两方面的内容,高校培养“双创型”英语人才的目标才能够很好地实现。

对于广大的英语专业学生而言,要想提升自身的英语水平以及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就必须脚踏实地地学好英语基本功,英语老师在本科一、二年级阶段应多为学生安排一些专业基础课程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功的能力。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本功后,英语老师应为学生安排一些体现英语专业内涵的课程,包括英语国家的文化、文学、历史以及一些跨文化交流的课程。

3.完善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篇(6)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育 改革 措施

新世纪之初,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正面临着一个新的起点,提升英语听说能力,走向英语实际运用,这是一个立足社会现实、尊重语言社会功能的学习视界。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各国之间交流也更加广泛,社会对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各个高校以及外语学术界对英语教育都高度重视,外语教育改革也成为众多教育家和学子的共识,大学英语教育的彻底改革势在必行。

一 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语言教育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世界发展趋势而同步进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是要不断加深对现代教育思想的理解和对国内外外语语言及教学的研究,既要总结过去国内英语教学的成功经验,又要探索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及如何同国际外语教学接轨的新路子,使我们培养的人才在国际外语交流环境中能够顺利、出色地实现目的。在我国高校,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由于缺少交流与文化环境,主要注重语音标准化、语法标准化、单词记忆、文章阅读教学等几个方面,课堂上教师花许多时间用来纠正学生在讲英语时出现的语音不标准、语法不规范等问题,致使大多数学生没有更多实践英语的机会,甚至造成一些人由于怕出错误而不敢讲英语的现象。学生学英语费时长、收效小,学了许多年,英语表达及交流能力仍然较差。英语语言教育要回应正在兴起的全球化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历史改变的复杂性与矛盾性,重新设计英语语音学习环境,努力实现更加真实的多种文化交流的理解,这已成为一种势在必行的趋势。

二 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英语教育不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对不同种类人才的需求

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基本上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产物。过去,大学毕业生基本上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毕业分配由国家统一安排。因而教学计划、培养目标、培养模式都是围绕国家计划而定的。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也走向了市场。各高校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的教育产品,学生毕业后也实行了学校推荐就业、用人单位与学生双向选择、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育到目前为止一直是在全国统一的英语教学大纲指导下,有统一的教学目标、规格与模式。这对推动和促进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确实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差异极大。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缺乏分类指导,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对不同种类人才的需求。

2.从宏观来看,整个大学英语的教学观念仍无法有实质上的突破,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待改变

传统教学模式在部分教师的认识中根深蒂固,致使课堂教学还是占据了主导地位,很多教师由于课堂任务过多往往不自觉地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变成了教师单纯地讲授。那种“满堂灌”、“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得英语的教与学这个双边活动氛围变得低沉而压抑。英语课堂应该不仅仅限于具体知识的讲授,也不应只是教师讲,学生记,语言的学习重在参与和互动。

三 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相关措施

1.大学英语教学中外语教育观念的更新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语言的输出能力,增强语用性语言应用能力分为听、说、读、写四大板块,又可综合为输入能力和输出能力。听读为输入能力,说写为输出能力,不难看出目前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为哑巴英语,在阅读过程中情况能好一些。让学生开口说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可见语言输出能力方面欠缺很多,有待提高。尽管大学英语教师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做出了许多努力,学生的表现仍与教师努力的初衷有所背离,从认可度上来看,输入能力(读的能力)仍然在前,这可能是以下两个原因导致的:一是非英语的语言环境;二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常教学中输入大于输出,即注重读的能力,这一点就要追溯到中小学,因此,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应从源头上抓起,功夫要下在中小学的英语教育上。尽可能得多提供写英语的语言环境,也可鼓励一部分学生先说,然后带动其他的学生。在课堂上多进行口语练习和测试来激励学生开口说。

2.创造更加真实的、多维的语言教学环境

(1)提供多种渠道,扩大学生英语输入途径。鉴于大学英语课时少、任务重,学生的英语语言输入不足的特点,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拓宽渠道,积极优化多种途径的语言输入。教师应积极参与、指导和推动校园“英语角”的活动和学校英语广播电台的广播,组织学校的英语演讲、英语竞赛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优化校园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有更多接触英语的机会,以弥补英语课堂听说的不足。

(2)引进现代技术手段,改革英语教学模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网络以及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大学的英语教学质量。因此,应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推广这些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运用,尤其是要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大学英语教学服务。特别要强调的是网络在英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应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为英语教学的课后学习提供便利,可以设立师生互动平台,提供英语课文背景知识及英美文化介绍等等。

参考文献

[1]董亚芬等.大学英语(精读)第三版第一册.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董亚芬等.大学英语(听说)第三版第一册.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郑树棠等.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篇(7)

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与世界地接轨使得我国社会对人才要求在具备其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需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对于当代中国大学生学好英语,具有良好的交际能力,可以进一步了解世界变化、国际形势,进而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对于更好地提高自身能力,适应社会需求有着重要作用。

2.英语教育现状

我国正规的英语教育始于1862年。至今全国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开设了英语专业,并设有多个硕士点、博士点,英语教育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然而,高校英语教育仍旧存在着一些缺陷。

2.1高校英语专业教育的缺陷随着我国发展不断与世界接轨,目前许多企业家或管理者已具备一定的英语技能,社会上对学习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相对的会不断减少。并且,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是对英语专业学生的挑战和压力。所以,单纯学习英语专业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具备多方面素质和技能的要求。

2.2高校非英语专业教育的缺陷

对于其他专业学生来说,社会不断发展,国际化日益加快,所以英语教学也是必需的,但现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仿佛并不是很尽人意。大学同学英语学习态度整体倾向是积极的,但仍有一部分同学的学习目的较为模糊,对于现有的学习内容缺乏浓厚的兴趣,追求学习功利价值的倾向比较明显,学习状态不容乐观。根据相关调查报告:53%的学生认为目前大学英语课普遍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只有12%的人是通过上英语课来提高自己的英语兴趣和水平的。还有很多人认为老师对学生学习英语其实影响不大,常常是教师占据着课堂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于是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听课的状态,导致渐渐对英语课失去了兴趣,失去了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更没有课外学习的自主性。现在存在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视度越来越低,甚至经常不去上英语课,没有以认真热情的态度来对待这一世界语言,反而出现对英语的掌握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差的现象。有相关问卷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想通过学习英语适应社会需求找到较好工作的人数占69%,所占比例相当高,为了个人前途,想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的这类学生具有的是表层的学习动机,容易因为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而23%的人则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只有8%的学生表示对英语学习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个人爱好而已,这样的学生的英语学习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

3.高校英语发展趋势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