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有效的企业管理

有效的企业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5 11:40: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有效的企业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有效的企业管理

篇(1)

良好的管理是企业进步的基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状况,所以,管理培训工作受到企业的关注。

一、企业管理培训的意义

第一,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在社会运转的过程中,企业面临着十分激烈的竞争,企业只有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有可能在市场上立足,最能体现其核心竞争力的就是企业的品牌形象和人才优势。顾客的忠诚度主要依赖于企业职工,如果员工没有经过有效的培训,企业的服务质量就会下降,甚至会损害企业形象。对企业来讲,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培训,可以有效的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能够吸引人才。

重视企业管理培训能够有效的吸引优秀人才的到来,由于培训不只是企业发展的需求,也是人才发展自我的需求。根据人们对于企业应聘中的关注因素,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的人才都很注重企业是否能提供良好的培训。

第三,可以留住人才。

其实企业留住人才有一个很重要的手段,那就是培训。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都需要人才的支撑,企业只有不断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才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然后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如果企业不进行管理培训,就会留不住员工,没有人喜欢呆在不能提升自己能力的地方,即使员工选择留下,企业也不会获得长远的发展。

二、企业管理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培训结构简单、考核形式单一。

我国目前的企业管理培训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在进行,企业对管理人员进行企业管理培训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参与培训的管理人员并没有有效的意识到,参与培训只是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培训的老师和参与培训的管理者缺乏有效的沟通,而且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时,采用的方式一般是简单的笔试,考题也比较简单,参与培训的人员相互进行抄袭,这也是导致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培训完成后,参与培训的人员不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去。

第二,管理人员重视力度不够。

企业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对人才的管理培训,但是,我国目前的企业管理培训现状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并没有对此项工作进行重视。特别是发展中的小企业,只重视技术方面的学习,只针对销售业绩进行培训,企业管理培训意识薄弱。很多企业都认为企业管理培训没有用处,在这方面进行培训纯属浪费时间,他们宁愿加强监督来督促员工进行工作,也不愿花费时间来进行企业管理培训工作。

第三,培训的师资力量薄弱。

在如此多的企业中,肯定会有一部分的企业对管理培训工作比较重视,他们能够有效的意识到企业管理培训的重要意义和其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这些企业通常每年都会安排企业的员工定期的参加培训,但企业管理培训的师资力量不足,企业一般没有有效的建立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而且,有些企业只是形式上在进行企业管理培训工作,他们为了减少开支并减少时间,一般会选择实力比较差的师资力量,培训的效果很难达到。

三、加强企业管理培训的措施

第一,对培训的培训结构和考核形式进行改革。

我国目前的培训结构和考核形式都过于简单,所以对于企业管理培训的的结构进行有效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当然改革不是单纯的把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变得复杂,而是要把培训变得更加的多样化、多元化,企业管理培训过程中绝对不可以空讲大道理,应该让参与培训的人员积极的融入到课堂中去,让每个人都有效的结合自己的管理身份进行创新管理,力求理论和实际有效的结合,根据不同的企业,有效的调整培训的内容,培训过程中根据参与培训的人员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再就是其考核形式应该改变,可以采用现场模拟管理的形式进行考核,参与培训者可以有效地结合实际进行学习,效果将会更佳显著。

第二,管理者提高对企业管理培训的重视力度。

企业的各个人员都必须有效的认识到企业管理培训的意义,有效地改变态度,增强积极参与培训的意识。只有企业的管理者从根本上对管理培训进行重视,企业才会真正的把管理培训当成重要的任务来抓,才可以有效的挖掘参与者的潜在技能,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第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力量的水平直接关系着企业管理培训的质量,优秀的培训导师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正确的引导,所以企业在选择培训师的过程中,必须对培训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检验。而且,企业应该招纳国外的管理人才,让管理人员可以更好的交流经验。与此同时,必须选择有新理念、责任心的培训师。总之,要想提高企业管理培训的质量,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2)

企业管理中会计职能的定义

在企业管理中,会计职能就是指在企业经济的管理中,会计这个职务应该具备的功能。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新形势下的企业管理中,对于会计职能的要求也发生相应的转变,其会计反映职能中,应该可以反映与记录经济中综合、连续以及系统地活动,并且还可以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其进行加工分析。企业管理的会计职能中,会计职能还应具备监督的确立,可以反映经济活动的情况,并且还可以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检查监督,这样做是为了提高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控制水平,使企业的经济活动可以按规定的目标来进行。

新形势企业会计职能转变的必然性

在新形势下转变企业管理中的会计职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要因素。企业管理中会计职能从传统的核算型转变到管理型,也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会计职能的转变,不仅可以改变长期以来会计从业中的弊端,还可以维护当前社会中企业的财经纪律,保护我国企业的资金以及财产安全,为企业管理中创造良好的会计从业环境,更加有效的发挥在企业中的会计职能。新形势下企业管理中会计职能的准便,以现代科学为基础的管理会计,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采用一系列特定技术以及方法手段,对于企业中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将会计与企业管理工作有效的结合起来,相比传统的会计职能更为广泛与深刻。企业会计职能的转变,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管理者来及时地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使企业的资源得到合理地利用,有效地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更加有效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新形势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发展,使企业管理得到新的水平。

当前企业会计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企业管理中,对于会计职能转变的实施中,多少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对于企业中的财务内部控制中,会计职能转变更是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企业会计职能转变中,还缺乏全面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内部财务的控制,企业应该重视财务内部控制的问题,因为各项财务是密切联系的,应该对其各个环节都进行综合的控制,避免企业管理中对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薄弱环节,提高企业中财务管理的执行力度,确保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新形势下企业管理中,对于会计职能转变中,还缺乏规范的预算模式,对于企业内的财务工作,企业预算编制还存在一些合理的问题,企业编制预算中的差异性以及预算执行中不合理评价与分析等,严重影响企业财务的内部控制效果。

在新形势下的企业管理中,对其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中,还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以及先进的思想观念,企业会计职能转变中,缺乏严格的监管管理,不能起到很好的财务监督管理作用,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降低企业资产的使用率,严重的影响企业管理中对财务内部的有效控制。

新形势下当前的企业管理中,对于企业会计职能的转变,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还无法满足新形势的需求,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还在原有的认知阶段中。对于当前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中,不仅存在忽视对内部监督管理的问题,还严重的制约着企业财务控制的先进性发展,降低企业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实现新形势下企业会计职能转变的措施

新形势下企业管理中,对于会计职能的转变,其具体的实施应该提供所需的会计资料,也就是针对特定问题需要有最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并且还要合理分配企业的资源,协调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下面就来介绍具体的实现措施。

在企业管理中实现会计职能的转变中,应该加强会计职能中的决策分析以及评价力,要使其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各种可靠的信息,也就是说要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信息,以长远的战略眼光为企业的管理带来全局性的信息,提高企业管理中的决策分析能力,更好地为企业领导来“出谋划策”,从而有效是企业的管理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在新形势下对于企业会计职能的转变,会计管理的对象应重视管理成本,在企业的管理会计对象中,不仅包括企业的资金流动、企业的现金流量、还有企业的成本利润等。但实际上企业的管理中应该将成本作为会计职能中的重点,并且贯穿于企业会计活动中的全部,采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对企业中的各种活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运用成本的概念,在企业内部财务中的会计中,将会从核算的角度来使用成本,并且还要注重把成本和对应收入进行先要的配比,管理企业的成本利益是否受到损失,提高企业财务内部成本的信息可靠性:另外,在企业管理中对于会计职能转变的实施,以企业中的财务会计成本做为基础,可以从财务成本的不同角度及层面进行分析,并运用在新形势下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去。

随着我国形势的发展,对于企业管理中会计职能的转变,应该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企业在推行会计制度的同时,还应该加强企业财务队伍的建设,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在企业管理中,对于会计职能转变上,应充分重视财务人员的素质教育,重视度对企业中会计人员的投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更好的实现企业管理中会计核算向管理的转变。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需要加强会计职能的转变,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才可以提高企业的发展优势,使企业的发展更加长久。

篇(3)

关键词:企业管理;管理制度;落实效果

在企业管理中,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推进企业管理的第一步。考虑到企业管理的特殊性和专业性,要想提高企业管理效果,就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在实际管理中以管理制度为重要依据。从目前企业管理过程来看,管理制度的落实,成为了衡量企业管理效果的关键,对企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来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不但影响了企业管理效果,还制约了企业管理的发展。因此,正确分析企业管理制度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制定具体的企业管理制度落实对策,是提高企业管理制度落实效果的关键。

一、企业管理制度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企业管理而言,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落实企业管理行为的重要依据,也是推动企业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一认识,做好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对提高企业管理质量而言意义重大。但是从目前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过程来看,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效果还不尽如人意,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管理制度本身的问题,导致了企业管理制度落实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企业管理制度制定过程中,除了要正确考虑企业现有的管理结构和管理体系之外,还要使企业管理制度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达到提高企业管理制度适用性的目的。但是从目前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来看,还存在多种问题,主要为:

首先,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没有充分考虑企业实际。

企业管理制度在制定过程中,要想提高其落实效果,就要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但是从企业现有的管理制度来看,通常都存在企业管理制度制定过程过于粗放,没有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同时也存在考虑不周的情况,导致了企业管理制度存在先天不足,影响了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不利于企业管理制度的推进。

其次,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与企业其他制度衔接不紧密。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制度要想提高管理实效性,就要与企业的其他制度结合在一起考虑,确保企业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但是目前企业管理制度在落实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未考虑与其他制度的衔接,导致了企业管理制度与其他制度衔接不紧密,不利于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制约了企业管理行为的开展。

再次,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过于理想化,可行性不强

企业在制定管理制度之初,都设想着利用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推进企业管理行为,使企业的各项管理措施能够落实到位,提高企业管理的实际效果。但是在制度制定过程中,对企业的现有管理基础及实际管理难度考虑不多,造成了企业管理制度在制定过程中过于理想化,影响了企业管理制度的可行性。

(二)企业管理制度在落实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推进

对于企业管理而言,除了需要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之外,强有力的推进手段也是保证企业管理制度有效落实的关键。但是从目前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来看,缺乏强有力的推进是影响企业管理制度落实的关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管理制度只注重表面,缺乏深层推进。

企业在管理制度的落实过程中,往往都存在只注重制度表面而缺乏深层推进的情况,之所以存在这一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缺乏正确认识,对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问题认识比较片面,使得企业管理制度在落实过程中,没有落到实处,而是处于浮光掠影的状态。因此,缺乏深层推进是主要问题。

其次,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流于形式,落实不彻底。

由于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了企业管理制度在落实过程中流于形式,使企业管理制度在具体落实中,存在一定的虚假性,导致了企业管理制度不能与企业的实际管理过程贴合,严重影响了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效果,不利于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和推进。因此,落实不彻底的问题必须得到有效解决。

再次,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结果缺乏考核和监督。

在目前企业管理制度落实中,由于管理观念不到位,导致了企业管理制度在落实过程中,只注重落实的推进,而忽视了对管理制度落实结果的考核和监督,导致了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结果和落实过程难以得到有效评估,既影响了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管理制度落实的难度,不利于企业管理的推进。

(三)企业管理制度在落实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影响了落实效果

考虑到企业管理制度的特殊性,在其落实过程中,合理的评价和监督是提高企业管理制度落实效果的关键,同时也是保证企业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的重要措施。但是从目前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过程来看,缺乏有效的监督是影响企业管理制度落实效果的关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管理制度在落实过程中缺乏正确评价。

在企业管理制度落实过程中,对落实过程和落实结果进行正确评价,既是企业管理制度落实效果的一种反馈,同时也是搜集企业管理制度落实存在问题的重要措施。但是从目前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来看,缺乏正确评价成为了制约企业管理制度落实效果的关键。因此,缺乏正确评价的问题必须得到有效解决。

其次,企业管理制度在落实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

考虑到企业管理制定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落实的复杂性,加强企业管理制度在落实过程中的监督,不但可以解决企业管理制度落实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加强过程控制。但是从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来看,缺乏有效监督的现象比较明显,对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造成了较大影响。

再次,企业管理制度在落实过程中缺乏有效引导。

对于企业管理而言,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及管理层持续不断的引导。但是从目前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来看,缺乏有效引导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效果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利于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和推进,影响了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实效。

二、影响企业管理制度落实的主要原因分析

从企业管理制度落实存在的问题来看,企业管理制度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其形成原因也比较复杂。结合企业管理制度落实实际,影响企业管理制度落实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层面的原因

企业制度是企业成员人人要遵守的规则,是集体的智慧、经验的结晶,是大多数人的利益所在,需要广大员工的理解、认同、支持、实践。任何制度都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在一定范围内通用的方法和规则,它蕴含的管理思想既体现着管理的科学性,又要与企业实际相匹配。制定企业制度,本身就是一项非常严谨、规范的管理活动,也必然要求制定出来的制度合理、严谨、规范和可操作。而制度设计本身有缺陷,导致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必将使制度的执行力大打折扣。

从目前企业管理制度落实的情况来看,之所以会出现企业管理制度难以落实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企业管理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对实际管理程序关注不够,导致了企业管理制度在制定过程中过于理想化,不利于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其具体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管理制度在制定中忽视了与广大职工的结合。

企业管理制度无论是在制定还是在落实中,都与企业的广大职工有着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在具体落实中,需要广大职工的配合和支持。如果企业管理制度在制定中忽视了与广大职工的结合,必然会导致企业管理制度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其次,企业管理制度在制定中没有与现有管理程序配套。

企业管理制度在制定过程中,不仅需要对现行管理程序有足够的了解,还需要把握企业管理原则,做到与现有管理程序的配套。但是从目前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来看,企业管理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对现有管理程序的配套问题考虑较少。

再次,企业管理制度在制定中忽视了制度的可行性问题。

要想提高企业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就必须在企业管理制度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的管理基础和管理实际,并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但是从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来看,现有制度的可行性不高的问题相对突出。

(二)执行层面的原因

建立制度的目的在于贯彻执行。作为制度执行主体―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一般员工,是保证制度有效执行的关键因素。执行者的态度、素质、能力直接关系执行水平的优劣高低,决定着执行的质量与效果。执行环节不到位,必然大大降低制度的执行力。

对于企业管理制度而言,不但需要制定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做好制度的落实是关键。结合企业管理实际,之所以出现企业管理制度落实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在制度落实和执行层面存在多种障碍,影响了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决策层对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不重视。

企业决策层往往会有这样认识,既然已经制定了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在具体的落实和执行中,只需要管理层和基层员工去执行即可,不需要决策层的再次介入。这种认识的片面性导致了决策层在企业管理制度的实行和落实中处于被动地位。

其次,企业管理层在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中不积极。

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机制和问责制度,企业管理层在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中不够积极,客观上导致了企业管理层在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中未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影响了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效果。

再次,企业员工在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中缺乏监管。

基层员工作为企业管理制度执行和落实的重要基础,在管理制度的落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企业员工在管理制度的落实效果上没有得到全面体现,既不利于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同时也影响了企业管理的效果。

(三)监督层面的原因

监督检查是促进制度落实的重要保证。企业中往往存在制度执行的机制不健全,导致执行力大打折扣。

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需要企业各个层面持续的大力推进,同时也是需要企业管理层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能够得到及时的反映和评价。但是在实际管理中,执行机制不健全和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成为了制约企业管理制度执行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管理层未对监督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

企业管理层是推进企业管理制度有效落实的关键,但是管理层对监督管理认识不足,客观上导致了企业管理制度在落实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影响了管理制度的落实效果。

其次,企业管理层在管理制度的落实中未开展有效的结果评价。

结合企业管理制度落实实际,对落实结果进行全面评价是十分重要的。从企业管理层的工作表现来看,未开展有效的结果评价,是影响企业管理制度落实效果的关键和主要原因。

再次,企业管理层在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

对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进行全面监督,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的共识。也正是缺乏全面监督管理的手段和措施,才导致了企业管理制度在落实中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加强对企业管理制度落实的监督十分必要。

三、企业管理制度提高落实效果的具体对策

基于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对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积极做好企业管理制度落实,是其他企业管理效果的关键,对企业管理的推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这一认识,企业管理制度在落实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明确制度出台和实施的程序

明确制度制定规定,对制度的研究、立项、制定、审查、颁发、实施、考核、监督等环节统一规划,力求制定出的制度规范、严谨,符合企业实际、可执行性。

结合企业管理制度落实实际,明确制度的出台和实施的程序,做好制度的顶层设计,是提高企业管理制度落实效果的关键。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企业管理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应提高其完善性。

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决定了企业管理制度在实际落实能否取得积极效果。基于企业管理制度落实的现实需要,在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过程中,提高制度的完善性是重中之重,具体应从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入手。

其次,企业管理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应制定实施细则。

为了保证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效果和实施质量,在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应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实现对企业管理制度实施的指导,确保企业管理制度能够得到有效实施,提高实施效果。

再次,企业管理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应与企业实际相结合。

从困扰企业管理制度落实效果的原因来看,没有与企业实际相结合是主要原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就要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到与企业实际相结合,提高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和实施效果。

(二)强化制度执行的刚性

明确各岗位执行制度的责任,每个员工都要明确本职岗位必须遵循哪些制度,明确违反这些制度将要承担的责任和后果。重视领导层在制度执行中的主导和表率作用,强化其责任感、使命感。

从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来看,强化制度执行的刚性,并将企业管理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约束制度来执行,是提高企业管理效果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在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过程中,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明确企业管理制度的刚性。

为了突出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在具体落实中,必须要将管理制度的刚性理念传达给决策层、管理层和每一个员工,使企业的所有人员都意识到违反企业管理制度的后果有多严重。

其次,应强化领导层和管理层的管理意识。

在明确企业管理制度的刚性过程中,不仅仅要对基层员工强调企业管理制度的刚性,对领导决策层和管理层也应加强管理意识,使企业的多个层面都认识到管理制度是一项刚性制度这一事实。

再次,对违反企业管理制度的行为坚决予以处罚。

为了保证企业管理制度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对于违反企业管理制度的行为,应根据企业管理制度中的处罚条例坚决予以处罚,借以维护企业管理制度的严肃性,保证企业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三)健全制度执行监督检查和考评机制

仅仅依靠个人的自觉性来执行制度,有一定的暂时性和不稳定性。从长远看,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督、考评、奖惩机制,形成强有力的执行约束,对执行过程、执行结果进行监测考评,赏罚分明。

结合企业管理制度的实施实际,只有进一步健全制度并执行全面的监督检查和考评机制,才能保证企业管理制度得到全面有效的落实。为此,在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过程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企业管理制度中,增加监督检查和考评的内容。

为了实现对企业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有效考评,在企业管理制度制定过程中,应增加监督检查和考评的相关内容,从制度上确立监督检查和考评的内容及地位。

其次,定期对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效果进行评价,并形成完善的评价制度。

加强对企业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的实际情况,形成完善的评价制度,保证企业管理制度评价取得实效,提高评价的针对性,满足企业管理制度落实要求。

再次,对企业管理制度的的落实过程进行全程监督。

为了强化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效果,在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过程中,需要开展全过程的监督,确保企业管理制度在落实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从目前企业管理过程来看,管理制度的落实,成为了衡量企业管理效果的关键,对企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来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不但影响了企业管理效果,还制约了企业管理的发展。因此,正确分析企业管理制度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制定具体的企业管理制度落实对策,对提高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柳彦彬.浅谈我国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4(04).

[2]吴秋.加强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对策[J].决策与信息,2014(01).

[3]吴丽健.加强民营中小企业管理的思考[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4(02).

[4]王威然.浅论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及其完善[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14(01).

篇(4)

    1 企业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企业的管理制度对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起决定性作用。合理、有效的企业管理可以显着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让企业充分发挥出最佳优势。只有不断加强企业管理,使企业的成本消耗降到最低,而且使企业所有的资源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企业才会快速发展,并且不断壮大。通过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一个企业才能真正的认识到人才的作用,合理地安排员工的工作和岗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力,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做好本职工作,实现各个部门的协调运作,以及人才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促进企业效益的增长。

    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有助于企业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合理地安排各部门的工作,使每个人都能在合适的位置发挥其最大作用,不至于出现浪费的现象,也不会出现缺损的现象。尤其是在竞争日益激烈,挑战日益严峻的今天,企业管理必须要考虑很多因素,企业的重要任务就是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保证企业的管理体制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合理性,这是企业保证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不管从什么方面出发,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着一个企业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不断加快,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生存已面临严重威胁,一个企业如果想要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就必须从企业自身做起,从企业管理抓起。通过对企业人员、体制以及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的整体发展趋势,才能使企业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

    2 当前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

    中国的企业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缺乏系统化和标准化,而且很多企业管理过于松散或者严格,在收集和更新信息方面也存在不足,使得企业效益迟迟提不上去。另外中国的企业管理制度缺乏民主意识,不能做到以人为本,普遍存在的刚性管理导致员工士气不高,没有主体地位,缺乏归属感,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生产工作中。因此,中国的企业管理存在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手段单一,缺乏柔性管理,对市场走向认识不足,没有充分地利用资源,不能及时创新等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或多或少的出现在每个企业当中,这导致中国的企业管理在全球的企业管理舞台上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我国的企业管理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些缺陷是在一个漫长的过程中积累下来的,而且随着管理的模式化,这些缺陷逐渐形成了一个固有的弊端。我国企业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很早就出现过,并且随着经济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其实并没有得到强化[2]。

    3 新时期企业发展对企业管理的要求

    3.1 走向知识管理

    企业管理最开始主要依靠经验,后来才慢慢走向知识管理。知识管理重视科学技术的运用,通过知识来带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带动企业其他方面的有效运作,实现企业各方面的同步发展。知识管理应该把企业各方面的知识体系都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并通过各种渠道使其形成多方位的知识管理系统,使各种资源得到最佳运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科学技术可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但人才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企业的知识管理需要人才来实现,因为人才可以通过知识的运用,知识的创新,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成功的突破口。因此,中国的企业管理必须以知识资源为主,通过知识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文化水平,增强员工的整体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我国企业才能够不断发展和进步。

    3.2 走向信息技术管理

    在信息网络盛行的今天,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因此企业管理必须跟上时代的潮流,把信息技术作为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导致企业管理全面网络化的实现。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各个岗位和各地的员工和管理者都能够进行随时交流,企业的运作信息也可以实时更新,这就有效地降低了企业成本。另外,信息技术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得到快速运转和更新,降低人力和物力的消耗,不仅实现了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而且实现了企业的利益最优化。

    3.3 走向创新管理

    创新是每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并发展下去的重要途径。创新可以为企业带来无限生机,提供持久的动力。创新管理是全球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我国企业管理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断在变化,企业需要根据情况的不断变化来更新自己的管理体制。一个成功的企业,关键在于能够不断创新,能够针对外界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和改变。企业的创新管理是在根据社会要求、市场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前提,不断对管理方式、管理理念做出及时的调整,不仅要随时随地吸收新的管理观念,还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发展进步,对自主的管理体制进行不断创新,提出新的管理方法。管理者需要建立创新的管理体制,促进员工的创新能力。企业应注重员工的创新精神的塑造,经常开展一些发明创新活动,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效益。

    3.4 走向柔性管理

    刚性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束缚员工。而柔性管理不同于刚性管理,并且与刚性管理恰好相反,柔性管理是以员工为中心,通过营造轻松、愉悦、民主的工作环境,使员工热爱自己的岗位和企业,自主地、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会实现企业的柔性管理,把一部分管理权发放到员工手中,使员工能够参与到企业的管理,成为企业的管理者。同时员工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也应得到重视,企业不再只关注企业的利润效益。除此之外,企业还实行灵活的经营策略,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生产不同的产品,根据市场的变化来生产,分清主要和次要,及时分析预测市场的变化趋势,使企业产品和科研水平走在市场的最前面。

    3.5 走向全球化管理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未来的企业管理将不再仅仅局限于本国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而且跨国企业会越来越多。我国企业管理将不再单纯地将竞争作为唯一主题,合作也会变得更加重要。

篇(5)

【关键词】企业管理;有效沟通;因素;对策

沟通是管理的灵魂,有效的沟通决定管理的效率,通过有效的沟通,管理者可以把组织的信息准确地传递到组织人员,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改革,改善管理职能,协调组织成员行为以及使组织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等,以下是我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对企业管理中有效沟通的影响因素做出的分析,并提出有效对策:

1.有效沟通的含义及作用分析

沟通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情感及想法在个人或者群体间进行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有效的沟通意味着信息从发出者完整并准确地传递给接收者,接收者并做出相应的,且是信息发出者所期望的反应,沟通是管理的灵魂,有效的沟通决定管理的效率,通过有效的沟通,管理者可以把组织的构想、使命、期望和绩效等信息准确地传递到组织人员,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改革,改善管理职能,协调组织成员行为以及使组织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等;完成有效沟通不仅要求信息发送者能够清晰地表达信息的内涵,以便信息接收者可以确切理解;而且要求信息发送者重视信息接收者的反应并根据其反应及时修正信息的传递,免除不必要的误解。

企业管理中进行有效沟通,不仅可以促使员工对企业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达成共识,从而改善企业的人际关系,而且能够调动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首先,一个企业若要顺利发展,必须保证企业内部各种沟通渠道的畅通,企业管理者要对员工进行任务陈述,还要在听取员工建议后,根据建议将原陈述的任务作出修改完善后再次陈述,员工和管理者通过这样的有效沟通,对企业任务和目标达成共识,可以使企业目标更能反映员工利益和管理者利益的一致性,从而改善企业的人际关系;其次,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的知识经验与观念通常会影响着职工的思维和态度,进而改变他们的行为,尤其是管理者为适应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某些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他们之间的良好合作,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沟通既可以促进领导改进管理,又可以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2.影响企业管理中有效沟通的因素及有效对策

2.1.影响因素:在工作中,通常沟通的信息与选择的沟通渠道不相符,遇到比较重要的沟通往往会选择不太正式的书面文件进行沟通,这样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信息就会在沟通过程中流失或歪曲,而且,沟通渠道内的信息流动大多只是单向性的,缺少必要与及时的反馈,使沟通失去它的真正意义而流于形式,使上层管理者无法得到员工的意见反馈,无法了解员工的需求,必然造成管理活动的盲目性,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组织沟通还是停留在指示、汇报和会议这些传统的沟通方式上,管理者在企业内大多只重视正式沟通,而忽视非正式沟通;或者只重视传统的沟通方式,而忽视现代的沟通方式。

有效对策:沟通无处不在,是双向互动的,在沟通中,不仅上级可以向下级沟通,下级也可以及时的向上级反映情况,建立良好的上行沟通渠道,鼓励员工通过企业提供的正式沟通渠道积极向上级反映情况,既能有效改变公司内部下属报喜不报忧的劣习,又能促使员工热心为公司发展出谋划策;除此之外,员工群体之间的非正式沟通在企业中具有积极的一面,但是,如果企业的正式沟通渠道不建全,企业高层沟通的力度和透明度不够,员工希望表达的心声必然会通过非正式渠道流传,企业在健全正式沟通渠道的同时,管理者应对员工群体的非正式沟通进行正确引导,使其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发挥非正式沟通渠道的积极作用。

2.2影响因素:信息往往是权力的代名词,并且是用以告诉别人或指挥别人这种专制的、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控制的,一直以来,管理者对信息严加保密,以便保护这种权力,即使在同一等级的员工中,信息的沟通也是很难进行的,原因就在于,工业经济下的企业文化,注重对个人的激励,很少有人愿意将自己的信息和盘托出,与人共享,其次,非正式沟通的泛滥也是一种文化障碍,企业内的非正式沟通对企业有诸多的好处,但是泛滥的非正式沟通及其容易形成低效率的工作态度,带来负面效应,大量的信息如果只在非正式团体中流动,对于企业本身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有效对策:企业文化对组织的沟通方式有重大的影响,畅通无阻的交流沟通是形成优秀企业文化的必要条件,所以,不仅要鼓励所有员工去思考问题并善于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这样的企业文化要为员工创造条件,创造机会进行沟通,而且,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优化沟通环境的前捉,管理者可以组织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在此前提下的人际沟通也将会更有效的改善人际关系。

2.3影响因素:内部有效沟通的最大障碍在于管理者高估了自己的管理权而对权力空隙估计不足,如果管理者仍偏重于以物为中心的重事管理思想,那么,管理者在权力幻想之下沟通必然出现以下特征:第一,思维是沟通的基础,任何一个有目的的沟通皆始于自我,所以,自身的思维是影响有效沟通的重要因素;第二,真诚是理解他人的感情桥梁,而缺乏诚意的交流难免带有偏见和误解,从而导致交流的信息被扭曲。

有效对策:平等的交流是良好、有效沟通的基础,管理者不仅要对下级一视同仁,而且还应做到自己和下级之间的一视同仁,真正做到理性、尊重、信任下级,真正实现由过去的单向、由上而下传达的方式转向平等的、双向的,既有自上而下,又有自下而上的交流方式,只有平等、活跃的双向交流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还要对沟通作充分的准备,管理者在沟通之前必须制定出明确的沟通目标并由此而制定明晰的沟通计划,同时鼓励参与沟通的人员进行协商及信息和材料的收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宣传和解释,给企业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沟通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文强.论企业管理中的企业沟通[J].财会学习,2014(11)

篇(6)

一、ERP系统工程概述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首次在1990年由美国 Gartner Group 公司提出[1]。刚刚被提出时,企业资源计划是一种管理思想,其主要基于供应链与信息技术,通过形成系统管理思想,使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可以打造出一个更加有效的管理平台,为企业决策工作以及T工操作提供支持。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我们认为的ERP系统工程意义有所延伸,其不仅包含企业内部人员管理、财务管理、日常工作管理,更需跳出传统企业管理边界,整合企业常用各类软件的管理,合理优化企业运行过程中所拥有的资源,是当前社会发展信息化背景下新一代有效的信息系统,信息化时代的ERP系统工程在企业中使用时,能够有效完善企业运行流程以及企业工作事项,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效率效率提升的重要手段。

二、运用ERP系统工程的优势

通过对以往已经运用ERP系统工程的企业进行分析,发现使用该系统工程具有提高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优势,下面对此进行具体分析。

(一)提升企业管理效益

企业管理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当企业建立良好的ERP系统工程时,其不仅可以有效优化企业运行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同时更可以良好的调动工作人员,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可以在岗位中发挥出更有效的作用,在提高工作人员工作规范性的基础上,使工作人员更加有效率的开展相关工作,从而提高了企业管理效果;二是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效果[2]。由于ERP系统工程与企业财务管理紧密相关,因此在企业运行过程中会不断寻求该系统最佳运行方案,合理的方案,可以节省企业管理人员,降低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随意性,提高管理人员逻辑思维能力,在节省管理人员支出成本的基础上,使管理人员更及时的发现原有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支出,使企业ERP系统工程中先进的管理思想更有效的传递给企业中每一位管理人员,提高企业管理有效性。由此可见,合理使用ERP系统工程具有提高企业管理效益的显著优势。

(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不仅是支持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判断企业运行状态与管理效果的重要指标。当企业使用适合的ERP系统时,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库存投资的降低,比如当前大部分企业所使用的为电子商务ERP系统,该系统可以更好的优化企业资源,提高企业调动资源的有效性,因而可以有效减少企业在库存方面的投资,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某企业在合理使用ERP系统时,其库存投资与以往相比减少了40%~50%,库存资金的周转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二是缩短了采购时间,节约了采购所使用的费用[3]。在使用ERP系统时,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准确分析企业生产计划信息,从而制定出更适合的采购计划,既节省了相关工作人员在采购方面所支出的时间,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采购支出,节省采购费用;三是提高企业内部运行效率、降低制造成本,使每一个步骤都得到了监控,使企业在行业中保持知名度和良好口碑,为企业带来更多赢得经济效益的机会。

三、企业运用ERP系统工程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科技化与管理现代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ERP系统工程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当前企业技术革新情况并不乐观、自然资源利用率不高,生产效率、管理效率亟需提升,然而,在运用ERP系统工程时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益与经济效益,更好的利用自然资源,满足社会发展对企业发展提出的要求;二是在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加的基础上,企业当前的经营目标主要为提升产品试产占有率,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更有效的节省生产成本采购成本管理成本,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降低产品市场价格。使用ERP系统工程可以有效满足行业竞争对企业生产的要求,从而有助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三是企业财务管理方式上的转变。在信息化发展时代下,企业管理需要由尊重历史逐渐转变为面向未来,使财务管理从会计核算转变为财务控制,促进企业在运行过种中加快形成供应链管理工作思路和方法。

四、运用ERP系统工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策略

在上文分析后,我们能够认识到运用ERP系统工程的优势以及运用必要性,基于此,为了使大部分企业管理水平可以在ERP系统工程的支持下得到提高,下面提出几点运用策略。

(一) 结合行业实际情况,构建适合的ERP管理平台

在了解ERP系统工程的基础上,笔者发现ERP系统工程是一个相对较复杂的系统,同时也是十分庞大的系统,在其工程中不仅需要有核心的管理软件,同时也需要拥有更强的供应链、企业运行过程、生产内部控制过程,只有使其贯穿于企业运行中,企业才得以更加有效发展。基于此,要想使ERP系统工程发挥更大的作用,企业就需要结合行业内部运行情况及自身企业发展的要求,构建适合的ERP管理平台。

首先,在构建ERP管理平台前,企业需要详细分析自身行业产品特点、特性、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率等内容,为后期管理系统构建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其次,在了解上述内容后,企业需要合理引入系统中的软件技术与软件项目,并结合行业运行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该平台后期运行效果;最后,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了解该平台,明确自身后期使用时需要掌握的方法,促使ERP管理平台得以充分利用。

(二)建立强大的指挥系统,落实ERP系统工程建设

只有落实好ERP系统工程建设,企业管理水平才可以在完整ERP系统工程的支持下得到提高。这就要求企业需要建立强大的指挥系统,在该系统中需要包含资金、人员、设备、组织四项内容。

首先,在落实ERP系统工程时,企业管理人员需要申请足够的资金,通过使用足够的资金做好该系统落实与完善工作;其次,在落实系统时,企业需要选择专门的管理人T以及系统维护人员,使企业ERP系统工程可以随着企业发展而发展,为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除此以外,企业还需要培训企业管理人员,使其掌握ERP系统工程的使用技术与方法,保证该系统的有效运行;再次,企业需要引入可以支持系统运行的硬件设备,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使用水平,为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打下基础。最后,企业需要在整项ERP系统工程建设过程中做好组织工作,通过企业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不断发现在ERP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难点与难题,并采取适合方式加以解决,提升企业解决效果。

(三)将企业财务部门资金流管理作为ERP系统重点

当前企业发展、运行目的不仅是提升自身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率,而且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就要求企业在运用ERP系统工程时需要将财务部门资金流管理作为该系统的重点内容,通过实施该系统,使企业财务资金流得到适时监控。一方面,在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企业需要加强各项物资消耗的记录工作,重点包括物资消耗量,相关物资市场价格、采购价格,从而有效改变传统财务管理事后核算这一状态,提高事前预算、事中控制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企业在运用ERP系统工程时,需要按照该系统平台分录,详细记录下企业采购订单,采购材料的质检结果、相关产品的销售效果、企业内部库存情况。在企业整体管理过程中,各部门还需要借助该系统做好当天活动记录工作,通过开展当天对账工作,有效提升企业资金流管理有效性,进而更合理的控制企业库存投资,提高企业资金循环率,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四)加深ERP系统与市场的融合,提升企业横向联系管理能力

通过以上策略就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但是为了使企业管理工作更加有效,可以在ERP系统的支持下得到更好的发展,企业应该加深ERP系统与市场的融合,使该系统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完成内部管理,更可以帮助企业完成市场横向联系与管理。

企业为了发展所开展的工作必须围绕市场需求进行,围绕客户的需求确定订单,实现ERP系统与市场融合时,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借助其中的软件,通过收集市场信息,更好的分析出市场需求情况,从而有效优化企业整体流程,减少企业运营过程中不必要的环节,这样既可以减少企业不合理产品在制情况的发生,也可以降低企业不必要的库存,为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篇(7)

一、产品销售分析,有利于扩大企业发展市场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市场营销分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正常情况下,企业的营销状况是影响企业所能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如果缺少正确销售方法、经营策略的指导,企业就无法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在企业管理中,利用工业统计对产品销售所包含的市场占有率与覆盖率进行分析和统计,可以使销售人员更好、更准确的了解产品的销售、竞争情况,同时这两个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企业所生产产品的销售情况不仅与产品的价值、特质有关,也与产品销售所使用的营销方法、市场占有率有关。在产品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对企业所生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覆盖率进行详细分析,不仅对产品定位、销售方式选择有很大的帮助,也是企业获得经济利益的先决条件。在汽车制造企业发展中,利用工业统计对企业产品的销售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并依据这些指标对企业产品进行准确定位,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所生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覆盖率,也能够扩大企业发展市场,这对增加企业所获得经济利益,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很大帮助。

二、产品质量分析,有利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在汽车制造企业管理中,质量管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企业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现如今,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发展,企业要想得到更好地发展,就需要重视企业所生产产品的质量,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企业的诚信和竞争力。在汽车制造企业管理中,利用统计分析法对汽车制造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严格掌控汽车制造的每个细节,保证所生产汽车的质量和性能都能达到最优,汽车制造企业的竞争力就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所能获得的经济利益也能得到有效提升。利用统计分析法对工业企业所生产产品的质量进行分析和统计,也会为了对产品的技术性能进行准确展示。例如对产品的含量、品级进行分析,是对产品质量的最好体现;对产品合格率、返修率的统计和分析,是对产品性能的准确展示。利用统计分析法对汽车制造企业所生产产品的质量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对产品质量进行跟踪统计和实时监控,可以及时的发现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避免产品存在质量缺陷。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分析过去的统计结果,准确找出会对企业所生产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的问题,并通过创新生产技术与管理方式等方式进行解决,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所生产产品的质量,这对企业竞争力的增强,良好品牌形象的树立也有很大帮助。此外,利用统计分析法对企业所生产产品的质量进行管理和规划,不仅能够使企业具备竞争优势,也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三、实时监控分析,有利于拓宽企业发展前景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利用统计分析法对企业实际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可以及时、准确的找到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企业及时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依据统计分析法发现、解决企业生产存在的问题,不仅对企业的发展极为有利,也能够有效的拓宽企业发展前景。利用统计分析法对企业发展成本、资产、负债等进行准确分析,并结合职工工资、市场行情及材料用量等指标对企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也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通过使用统计分析法对企业信息进行准确、详细的分析,可以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也能够更好的规避企业发展存在的风险,这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极为有利。

在汽车制造企业管理中,要想利用统计分析法对企业生产进行实时监控,需要通过完成下述工作来实现。一是要对企业生产任务完成度进行考核,分析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以便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科学、适宜的方法进行解决;二是依据企业职工的信息反馈,对企业相关决策进行分析,并依此对企业发展规划方案进行科学调整,以便确保规划方案能够使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相符。利用统计分析法对企业生产、管理进行实时监控,可以保证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也能够保证企业经营决策的准确性、适宜性,这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拓宽企业发展前景极为有利。

四、劳动指标分析,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在企业管理中,利用统计分析法对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行准确的统计、分析,并结合其他各项指标对企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不仅能够使企业劳动管理得到加强,劳动潜力得到充分挖掘,也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企业劳动指标是指企业职工劳动力水平的最准确体现,依据统计分析法对企业劳动指标进行分析和统计,并根据统计结果制定劳动定额,可以有效的保证劳动任务的合理性;同时,采取科学的方法对企业劳动力进行合理的安排,也能够最大限度的挖掘企业劳动潜力。在汽车制造企业管理中,依据统计分析法的应用结果,制定合理的劳动生产方案和科学的劳动定额,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也能够增加企业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这对汽车制造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