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儿科护理指南

儿科护理指南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5 11:40:1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儿科护理指南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儿科护理指南

篇(1)

【关键词】 循证护理;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4.186

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喘憋、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在慢性炎症的基础上上述症状突然加剧, 严重者出现哮喘持续状态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进而危及生命[1]。研究发现, 临床上系统高效的护理方法可提高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治疗效果, 降低临床死亡率[1]。近年来, 作者通过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采取循证护理措施,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5年1月在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65例患儿做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入选患儿均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男21例, 女14例;年龄1.5~8岁, 平均年龄(2.9±1.7)岁。对照组男16例, 女14例;年龄1~8岁, 平均年龄(2.7±1.8)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采用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雾化吸入等控制哮喘急性发作治疗。

1. 2.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具体方法:实施疾病宣教、吸氧及心电监护护理, 保证患者呼吸通畅等。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

1. 2. 2. 1 确立循证问题 ①患儿家属缺乏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诊断治疗和康复等相关知识;②患儿心理、对外部环境的反应和治疗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出院指导等问题。

1. 2. 2. 2 循证支持 根据循证问题, 查阅相关文献, 同时收集查阅教科书以及百度百科相关资料, 并且通过咨询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工作者进一步获得循证支持。

1. 2. 2. 3 循证应用 ①健康教育:对患儿家属进行小儿支气管哮喘相关知识的宣教, 以便配合患儿临床治疗与开展护理工作。②环境护理: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可能由花粉、粉尘等因素诱发, 因此要给患儿创造一个整洁和空气温度、湿度合适的病房环境。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热情、细心、耐心的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 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④监护及吸氧护理: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病情变化快, 因此要密切监测患儿的症状、体征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吸氧时应该注意呼吸道是否有痰液堵塞, 注意吸氧浓度、血氧饱和度。⑤排痰护理:急性发作期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不能起床者协助翻身、叩背, 以促进痰液咳出, 痰液黏稠者给予氧气雾化吸入, 稀释痰液以利于将痰液咳出或用吸痰器将痰液吸出。⑥用药护理:解痉平喘等药物可能会出现心动过速、胸痛不适、头痛等副作用, 因此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症状及心率、心律变化。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情况、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平均住院时间。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情况, 结果分为满意和不满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护理后, 观察组患儿症状改善率为94.3%(33/35), 疾病知识掌握率为88.6%(31/35), 患儿及家属满意率为97.1%(满意34例, 不满意1例);对照组患儿症状改善率为73.3%(22/30), 疾病知识掌握率为66.7%(20/30), 患儿及家属满意率为70.0%(满意21例, 不满意9例), 观察组患儿症状改善率、疾病知识掌握率及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作为一种慢性疾病, 主要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性反应。在急性发作期, 患儿症状较重, 病情变化较快, 除需要及时正规的用药抢救外, 尚需要高效护理的配合, 以便快速缓解症状, 减轻痛苦, 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作者体会到在临床护理过程中, 患儿家属缺乏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诊断、治疗和康复等相关知识, 护理人员对患儿心理、外部环境的反应不够重视等问题, 既往的常规护理由于护理模式很难满足临床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模式也在不断变化中寻求新的思路和新方法, 循证护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和要求下应运而生。循证护理是将护理理论与护理实践完美结合的一种护理方式, 能最大限度节约医疗资源, 以实际循证问题为导向, 以科学理论及经验成果为依据, 以患者不同特点为出发点而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从而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 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救治中效果满意, 可明显改善患儿的症状, 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邱菊. 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的护理.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27):565-566.

篇(2)

走进市一医院儿科门诊和急诊区,映入眼帘的永远是一片拥挤和喧闹。市一儿科一直处于病人量多而医师相对不足的状态,医师长期超负荷工作,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一年365天有300个上、下午都起码拖班半小时,疾病高发期甚至要连班,匆忙扒几口冷饭接着上下一班是儿科门诊医师常有的事情。一名儿科医师每天平均要诊治70多名门诊患儿,秋冬季疾病高峰时甚至需为90多名患儿服务。年儿科全年门诊人次达257215人。

为了更好满足患者需要,儿科门急诊实施了一系列便民措施。医师利用夜间休息时间和双休日休息时间加班开设夜间业余门诊、夜间专家业余门诊和日间专家业余门诊,以满足白天无暇就诊的家长和小病人需要。实行错时上班,根据不同时期患儿就诊高峰时间不同,医生随时调整上班时间,冬天增加中午上班医生人数,夏天早晨提前上班。科室还自己编制《市一儿科就诊指南》,指南中包括就诊须知、专科门诊和专家门诊介绍、儿科常见疾病家庭护理等,既方便患者家长合理安排就诊时间,又适时进行了医学常识的宣教。

市一儿科的医务人员深知,病人对医生的信任是建立在优良的服务、高超的医疗水平基础之上,为此,全科室上下团结一致,在改善服务、提高质量上狠下功夫。

加强内部管理,加强服务意识教育。为规范儿科各级医师职责和规范,科室制定了《市一儿科常见疾病诊治规范》,确保住院病人诊疗规范,杜绝不合理检查和用药。同时加强科主任查房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危重病人交班制度等,保障医疗安全。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护理规章制度。儿科制度执行得分率始终名列全院前茅。为了减少院内感染率,在床位紧张情况下,科室内挖潜力,尽可能让非感染疾病患儿、恢复期患儿和感染疾病患儿分开居住。每遇有病人因不解而投诉时,科室主任在耐心做好解释工作的同时,总是从科室自身找原因,并以此为鉴进行服务意识的教育。多年来,儿科投诉率在全院一直处于很低水平。

 

加强医学知识普及宣传,努力改善医患关系。为了营造温馨的病房环境,每逢节假日儿科走廊都会悬挂各种饰物,营造浓郁的节日气氛,并为每一位患儿准备小蛋糕和小礼品一份。“六·一”儿童节还开展了猜谜得奖等游戏活动,让小朋友开开心心接受治疗。

在医院网页上,科室及时宣传开展的新工作,及时更改儿科网页内容,以便市民充分了解儿科医疗状况;在院刊、报纸等媒体发表科普文章,宣传儿科常识;无论是儿科门诊还是病房,墙面都张贴着儿科开展新医疗项目和基础常识的资料。年起儿科还成立了“哮喘患儿家长联谊会”,每年组织召开会议和培训班,讲授哮喘防治常识和进展;开设“儿童生长发育家长培训讲座”;针对儿科特点,护理人员还制定了《儿科陪客须知》、《儿科健康宣教规范》、《儿科健康宣教手册》等。

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和医疗水平。尽管人员紧张,儿科仍坚持每年选派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参加高级研修班和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科室业务学习也从不中断。儿科还鼓励年轻医护人员进一步深造,本科毕业医师申报硕士学习,专科毕业护士申报本科学习。

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搞好科研和教学。年以来,儿科新增小儿呼吸专科、小儿内分泌、儿童保健等特色门诊,并开展了先天性心脏病左右心导管检查和介入治疗技术、小儿晕厥直立倾斜试验诊断技术、儿童智力和行为评定技术、儿童肺功能检测、儿童过敏性疾病脱敏治疗等新技术项目。年儿科又增设新生儿病房和新生儿监护室,使临床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儿科是一个团结向上、充满爱心的集体,科内任何一位同志都能感受到集体关爱的温暖。科室有一位30多岁女医师因颅内出血偏瘫3年,然而每到过年过节,她都能得到一笔充满爱心的捐助款,捐款虽不多但代表了每一位儿科医护人员滚烫的心。此外,团结互作精神也早已深入每一位儿科医护人员的内心,帮助兄弟科室完成小儿静脉留置、静脉采血,配合兄弟科室完成儿童相关疾病诊治,一直是儿科医护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篇(3)

关键词 临床分析 防范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文章就我院儿科所发生的60例不良事件为选择对象,对其相关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其中足月病患儿有14例,早产患儿占46例,在60例不良时间发生中,有60名护理人员涉及其中,主管护师18名,护师与护士有34名。

1.2研究方法

对60例护理不良时间的发生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相关发生细节进行详尽的归类与统计,详细调查并记录发生时间、事件原因、相关负责人工作年限与患者床位实用情况等具体信息,并对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学比较,从而得出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中具有针对性的关键要素。

2不良事件分析

2.1发生时段

在儿科护理不良时间所发生的60例中,9:00~17:00发生的有38例,占到总数的64.74%,17:00~24:00发生的14例,占总数的21.70%,余下的8例发生于24:00到第二天上午9:00之间,占总数的12.56%,比较三个时间段,9:00~17:00这一时间段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儿科不良事件发生具体情况分类

在不良事件的回顾分析中,31.90%发生在皮肤损伤方面,因意外拔管和PTCC管堵塞而导致不良事故的占14.09%,因设备故障导致不良事件的占总比例的3.45%,输液外渗而引发不良事件的占17.31%,其他因素占5.48%。统计比较各数据,发生在皮肤损伤方面的不良事件远远高于其他因素,发生率更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儿科床位使用情况

在60例不良事件的发生中,有8例的床位使用率超过了83%,有14例患者床位实用率超过了94%,有38例患者床位使用率达到了100%,从这点来看,不良事件发生的患者100%都使用过床位,也就是说使用床位患者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面明显高于其他患者(P

2.4护理人员工作年限

在儿科60例不良事件的发生中,工作年限低于一年的护理人员与36例的不良时间发生有直接关系,占总比例的61.10%,工作年限为2~3年的护理人员与8例相关,占26.88%,剩余的8例发生在工作年限为4~10年的护理人员身上,对比工作年限,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不良事件发生在工作年限低于1年的护理人员身上,与其他年限护理人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防范措施

3.1加强监督管理

护理质量的监督管理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必要途径,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工作核心,院方要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性高的管理方案,把相关的工作流程,工作安排,考核办法,测评方案落到实处,健全医院的管理体制,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奖惩体制,针对性整治敷衍懒散不负责任的工作风气,加强监察力度。

3.2搞好护士培训工作

不良医护事件的发生主要是由年轻护士的经验不足所导致的,加之护士一般来源于中职学校和普通专科院校,对专业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培训的内容主要该有最基本的能力开始,护士交流沟通能力和“三基”能力是护理人员最基本的也是必须要掌握的能力,要加强她们的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学习技能和工作操作技能,可以采取外出静修学习或者医院培训的方式来提高她们的专业理论水平,要加强她们对救急工作的培训,才能够做到快速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治疗。

3.3患者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展开治疗工作

一般情况下,幼儿患者进行治疗时会有家属陪同,在医生进行治疗时,孩子会抵抗,哭闹,这时候家长应做好沟通工作,帮助医生让孩子接受治疗,切不可溺爱孩子,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有些家长会因孩子哭闹和t生发生矛盾,发生一系列的纬医行为,选择了医院就要相信医生,遵照医嘱接受治疗,在这一过程中,医护人员也要避免和患者家人冲突,要相信尽心尽责,诚可动人。

综上所述,幼儿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更需要医护人员的爱心和用心,医护体制不够完善、医护服务不够准确合理才会导致护理不良现象的出现,落实每一项医护工作,才能让患儿得到良好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赵海立,王春立.儿科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的原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3.06(16):61-63.

[2] 姜向娜,李凯.29例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2.03(13):1217-1218.

[3] 毛永霞.50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海南医学,2012.05(12):155-156.

篇(4)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1年3月收治哮喘患儿150例,男86例,女64例;年龄6个月~3岁者67例,4~14岁者83例。具体诊治方案均按《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1],对哮喘预测阳性者按哮喘规范治疗,3~6个月后重新评估判断治疗的升级和降级。将150例门诊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喘息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其两组的诊治方法相同,首诊均由专科医生向患儿及家长一对一讲解哮喘知识及治疗方案,复诊时评估判断哮喘控制程度。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士参与哮喘患儿管理模式,包括健康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用药指导、PEF监测等项目的指导和干预,并在患儿复诊时对其评估各项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每例患儿在诊疗满半年时应进行资料整理评价。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

护理措施

加强哮喘患儿及家属的教育:对所有就诊的患儿及家属,都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详细的科普教育,其教育内容包括什么是哮喘、如何认识哮喘时期的表现、常见的诱发因素、常用药物的主要作用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长期治疗方案以及吸入药物的方法等。在专科门诊墙上,应张贴各种科普图片资料和发放哮喘科普读物,并指导患者或家属阅读。每次复诊时要检查其掌握的程度,以提高教育效果。

建立资料档案和随访复诊计划:将所有确诊的患者均纳入规范化管理,因为哮喘患者的资料管理有利于掌握哮喘治疗的效果,并掌握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提高药物依从性等,让患者及家属有一定的了解,以便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向第一次就诊的患者发放联系卡,上面有专科门诊开诊时间、地址、电话及患者的病历号码,以便患者随时咨询。在每次就诊完毕,护理人员要反复提醒患者下次复诊时间,以防患者疏忽忘记。

指导哮喘患者正确掌握吸入药物的方法:目前哮喘患者使用药物的错误率较高,故正确使用药物是提高控制该病的关键。由于患儿年龄层次的不同,其掌握吸入方法的难易度也不同,因此应尽量用生动有趣的形式让患儿在愉快中接受治疗。对于5岁以下患者一般加用储雾罐及面罩协助吸入,每次复诊时反复检查及纠正其吸入方法,保证药物有效吸入,以提高疗效,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

正确指导患者使用PET仪及哮喘日记的填写:对>6岁掌握程度较好的患儿,应指导其做峰流速仪的测量,并记录哮喘日记,以便诊治医生更清楚了解患者病情发展情况。

建立自我管理方案:让患儿与家属认识哮喘病情特点具有的反复发作性和建立自我管理方案对每位患者重要性[2],以便保证长期治疗和应急处理,使患儿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参加学习活动的信心。

结果

两组患儿在纳入管理半年内,其哮喘发作平均次数分别为3.85±1.12和1.12±1.05;PEF>6岁患儿达预计值例数分别为3/7和17/18;半年内因哮喘而住院人次分别为9例和2例。护士参与模式对儿童哮喘的影响效果,结果见表1。

讨论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和各个国家都分别建立了哮喘临床诊疗指南,但实际上只有少数患者得到了规范化治疗,其原因诸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教育不足和治疗方案落实不到位等问题[3]。而随着近年来护理人员在哮喘防治中重要性的体现,护士参与GINA管理模式对儿童哮喘的影响更为积极。由于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时间相对较多,受过规范化培训的护理人员参与哮喘的防治工作可使GINA方案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有利于哮喘的群体诊疗水平。

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健康知识的掌握、规范用药、自我管理能力、定期复诊等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而且观察组纳入管理半年内,哮喘发作平均次数和住院人次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主要原因是专科医生工作量大,大部分时间花在患者诊治上,教育和示范的时间相对较少,容易造成教育不足,而且患儿的遵医行为大多需要家长的配合。本研究经过规范化培训的护士参与管理后,可以用更多时间进行健康教育、用药指导、自我管理能力培养、PEF监测、哮喘新知识及新方法的推广教育等,确保了每位纳入管理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提示基层医院适合实施护士参与GINA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45-753.

篇(5)

关键词:优质护理;儿科;肺炎;护理;应用

肺炎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非常常见,临床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具有发病率高,反复发作,病程长,病情重,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的特点,对家庭和社会具有一定的负担。在儿科肺炎治疗的过程中,优质护理对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我院收治的28例儿科患儿进行优质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确诊并收治的56例确诊为小儿肺炎的患儿,其中女26例,男30例,年龄1~13岁,平均年龄(4.9±2.58)岁;56例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到两组。观察组患者女11例,男17例;对照组患者女15例,男13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诊断标准 研究对象主要是通过《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来确诊患儿。患儿具有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以及肺部湿音等临床症状,患儿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数明显升高[1];排除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患有严重其他疾病的患儿;患儿及监护人必须知情同意。

1.3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治疗,所用药物相同,并经同一个医生治疗。两组都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

1.3.1建立舒适的病房环境 给予观察组患儿舒适的病房环境,病房内的温度、湿度都在患儿的最佳接受范围,研究表明病房温度在20℃~24℃、湿度在50%~60%患儿的状态达到最佳[2]。本文充分考虑到患儿的行为及心理,患儿对病房的单调和沉闷会感到排斥和害怕,本文在病房的墙上装饰一些儿童喜爱的贴图,且为患儿设置一个活动室,尽量使患儿的病房充满童趣。患儿的床上用品、窗帘及一些患儿的护理工具均采用暖色调,为患儿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1.3.2密切监测患儿病情 对患儿血压、心率、呼吸等其他的生理指标,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一旦发现患儿出现危机时刻,如患儿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心跳加速等,应快速进行处理并及时应通知医生。

1.3.3心理护理 患儿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影响着患儿对治疗的配合度和疾病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应为患儿提供一些充满童趣的书籍,或放一些音乐帮助患儿放松心情等;护理人员应该态度和蔼,拥有足够的耐心来满足患儿的需要,及时发现患儿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和交流,加强与患儿及其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消除患儿及家长的负面情绪,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1.3.4饮食护理和健康教育 对患儿的饮食给予指导,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半流质或流质的食物,禁止使用高热量、高脂肪、辛辣、调味过重的食物,嘱患儿合理运动,多喝水。开展儿科肺炎的健康宣教,告诉家长该病的发病特点和护理的要素,并告知家长避免带领患儿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做好保暖措施,定期做检查和接种疫苗。

1.4评断标准 临床疗效评价主要参考《临床呼吸病学》,主要分为三个等级:痊愈、有效、无效,分别指症状完全好转,症状有所改善和无效。护理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用打分制,90分以上为很满意,60~90分为部分满意;小于60分为不满意。本次发放的调查问卷完全收回,且有效率100%。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的是SPSS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规定P

2 结果

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和满意度,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为82.14%,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儿科肺炎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对临床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有着很大的提高。给患儿营造一个良好的病房环境,定期监测患儿的病情发展,及时做出正确的护理,关注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变化,及时的给予疏导,消除不良的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提高康复率。本文研究中,经过优质护理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82.14%,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儿科肺炎护理优质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的有效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的质量,护患关系得到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篇(6)

摘 要 目的:探讨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有效性护理。方法: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40名,对其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基础护理,治疗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包括小儿的药物指导、心理、呼吸道护理、出院指导、患儿家长的指导和院外的健康讲座等。结果:对照组经一般护理,治疗有效率70%,治疗组经整体护理,有效率95%,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护理 整体护理

Experience of clinical nursing on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

Cao Chunmei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du District,Kunming City,Yunnan 650200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nursing care on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Methods:40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4.Analyze their nursing condition retrospectively.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20 cases in each.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general nursing.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given holistic nursing based on general nursing,including pediatric drugs,psychological guidance,respiratory tract nursing,discharge guidance of parents,children and home health guidance,etc.Results: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general nursing,an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70%.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holistic nursing care,an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5%.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Key words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Nursing;Holistic nursing care

肺炎支原体肺炎也被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获得性肺炎,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支原体没有细胞壁,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以学龄期和学龄前期最为常见,深秋和初冬是发生该病的高峰季节,典型的特征是表现复杂、疾病发展迅速、发热时间较长等。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目前已经有可靠的方法,配合全方位的护理,在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上,能产生很好的效果,现将我院儿科过去一年来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例做回顾性的分析,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40例,全部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0~13岁,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0~13岁。两组在年龄构成、疾病程度、伴发疾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①病例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儿科学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1]。②病例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心肺功能异常;出现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哮喘、肺结核、百日咳、肿瘤、川崎病等疾病。

治疗方法:两组治疗方法相同,均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按照10 mg/kg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1次/日,持续治疗3~5天,然后停药3天,改为口服阿奇霉素,连续服用4天,停药3天,两组疗程均2周。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采用整体护理,包括小儿的药物指导、心理、呼吸道护理、出院指导、患儿家长的指导和院外的健康讲座。比较2周后两组治疗情况。

疗效判定标准:分为4个等级:治愈、显效、有效、无效。①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体温正常,肺部音消失,未出现并发症。②显效:症状和体征明显消失,体温明显恢复,肺部音明显消失,未出现并发症。③有效:症状和体征有所消失,体温有一定恢复,肺部音有所消失,并发症经过治疗消失。④无效:症状和体征未消失,体温不恢复,肺部音不消失,出现并发症。

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均以P

结 果

经整体护理后,两组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经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近年来有流行趋势,症状重、病程长,且肺外并发症较多,严重影响小儿身心健康。临床对支原体的治疗中医和西医都有有效的方法,但是护理对治疗的影响往往不能忽视。在本研究中,治疗组应用整体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般护理:保持病室内环境舒适,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饮食上给予且易消化、有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防止呛咳,利于痰液排出。由于治疗支原体通常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要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胃部不适、恶心、腹痛。输液前要告知患儿及家长,如胃肠道反应严重,在静滴中加用维生素B6等,控制输液浓度和速度,勤巡视观察局部反应。如出现并发症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时给予吸氧及其他处理[2]。

整体护理包括对患儿及其家长的健康宣教、呼吸道的护理等。本研究采用了多种护理方法。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3]:患儿住院后,往往对环境和治疗护理操作产生恐惧,家长也格外紧张,护理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儿及家长介绍家医院环境,疾病的特点和各种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生活上主动关心体贴患儿,与他们多交流。呼吸道护理[4]:协助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患儿常规超声雾化吸入、叩背,婴幼儿痰多时用吸痰管及时将痰吸出。高温患儿的护理:采用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温水擦浴,必要时可给予解热镇痛药。体温>38℃时应立即服用退热剂,并告知家长正确的护理方法。健康宣教[5]:在住院期间,指导家长参与患儿护理,示范给患儿更换及叩背的方法。大点的患儿可以教授咳嗽方法,如咳嗽时遮掩口鼻等。出院指导[6]:举办健康讲座,让家长参与听课,讲课内容为如何预防支原体感染,孩子在出院后的护理等等。

在经过整体护理后,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增高,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流行增加的趋势,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教育患儿和家长正确对待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疾病特点,防止感染和成为传染源,是整体护理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4-1205.

[2] 吴静.12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698-699.

[3] 吕春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特点和护理体会[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3,12(20):130.

[4] 谢雪珠.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2,13(12):2108-2109.

篇(7)

【关键词】安全管理;儿科;护理

儿科相对于其他科室有独特性,由于患儿年龄小,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较差,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对于自身感受和病情不能自诉,对护理的配合也有困难。而家长对于儿科的护理服务相对更高,这使得儿科的护理管理存在很多困难,护理服务水平有限而医疗需求矛盾日益加深[1]。有资料表明,儿科病房的护理纠纷高达医院总医疗纠纷发生总数的一半以上[2],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做好儿科护理相关工作,加强其安全管理。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1月儿科病房收治的患者共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110例,其中男60例,女50例,平均年龄为(5.8±1.6)岁;对照组110例,其中男62例,女48例,平均年龄为(5.5±1.5)岁。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和病情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基础护理、病情观察与分析及常规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安全管理,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分析其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主要内容有:1)优化住院环境安全。根据患儿病情和疾病系统对其进行区域的划分,注意开窗通风。医护人员加强手卫生,地面和走廊注意防滑,病床上加固护栏防治患儿坠床。2)加强患儿护理安全。提升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加强护理质量,进行护理操作方面的培训,确保护理人员考核合格,具备胜任护理工作的能力。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定期检查其制度执行和职责履行情况,评估其技术操作水平和抢救情况等,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并给予纠正和改善。严格防控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风险因素,对于护理中存在的隐患定时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和措施。3)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建立护理安全文化。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护理教育,总结护理经验,加强对潜在安全隐患的识别能力,提高护理服务安全意识,正确评估护理质量和识别护理不良事件,学以致用,保护患儿和自身的安全。根据患儿的年龄和家长的文化程度进行针对性地安全教育宣传,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4)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值班情况。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新老人员合理搭配,在护理能力上互补,确保护理的安全管理。

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安全管理评分和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应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评分量表对护理的安全性进行评估;使用满意度量表对满意度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服务态度的评价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等,满分为100分,得分大于或等于90分为非常满意,得分处于60分与89分之间为基本满意,得分小于或等于59分为不满意。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的百分数之和。

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x±)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进行安全管理评分发现观察组的分数(94.7±3.8)明显高于对照组(71.4±4.2),说明观察组的安全性好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仅为6.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64%,满意度(96.4%)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8.2%)。具体见表1。

讨论

儿科病房由于患者的特殊性,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护理的质量和安全要求要高于其他科室。出于对患者进行护理时的安全意识和高度责任意识,将安全管理贯彻于护理工作中,对确保儿科护理安全有重要的实际意义[3]。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的护理工作加强了安全管理,其安全管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患发生纠纷的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比较好。可见在儿科病房的护理工作中应用安全管理起到了显著的效果,大大加强了儿科护理的安全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风险原因。首先是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与不明确,主要体现在工作中责任分工不明和奖惩不公,这就大大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削弱了责任感,以致在工作中态度懒散,不够团结。护理人员大多工作任务繁重,也是造成不良事件发生的因素之一。其次对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提高方面的疏忽,导致其提升自身素质的意识薄弱,限制了自身发展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从而为护理风险埋下隐患。另外,医院环境设施不够健全。由于患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差,容易发生坠床、跌倒和磕碰,这就要求医院方面加强对患者的保护,比如病床加固护栏、在卫生间铺设防滑垫等,以保障患儿安全,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4]。最后,健康教育工作力度不够。患者家属出于对患儿的呵护,常担心过度医疗或者医疗不到位,有些家属缺乏相关的基本知识,常会反复询问病情及护理目的和效果,有时会妨碍正常护理工作的进行,造成医护纠纷和满意度的下降。本次研究充分说明了安全管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对加强儿科护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综合以上分析,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效果显著,有利于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完善,有效降低护患纠纷和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郭建伟,王亚君.浅谈儿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与预防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1,8(29):117.

[2]曾慕阳.安全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12(3):168-169.

[3]郑翠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在儿科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31(11):559-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