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1:40:0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考点分析】
1.交通区位
(1)交通线
主要考虑社会经济的需要,如资源开发与调配、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合理布局交通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
还要考虑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会影响线路的选择,应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如尽量选择平原或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地形。
此外,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的制约。
(2)交通站点
①长途汽车站:一般建在市区边缘、城市交通干线附近或火车客运站附近。
②港口:自然条件——水域条件(航行、停泊条件,如水道的通畅、避风避浪、近岸水深等),陆域条件(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筑港等)。
社会经济条件——经济腹地广阔,是影响港口兴衰的最主要因素;以大城市为依托;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客货集散。
③航空港:占地广,要平坦开阔,利于跑道建设,飞机起飞也有净空保证;坡度适当的地形,以利排水;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稳定;机场建在与城市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机逆风起降;雾和低云较少,大气能见度好;航空港噪音较大,与城市应有一定的距离,并有快速交通干线与城市相连接。
2.城市区位
(1)城市区位因素
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因素有地形、气候、河流;人文因素有资源、交通、政治、科技、旅游、宗教、军事等,这些因素在不同时期,对城市的影响不同。
①地形:城市一般在平原,热带城市在高原,山区城市在河谷。
②气候:中低纬沿海地区,气温和降水适中,气候适宜。
③河流:具有供水、运输和军事防卫功能,一般河运起点或终点、河流汇合处、河口处容易形成城市。
④自然资源:矿产丰富区易出现工矿业城市。
⑤交通: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交通方便。
以武汉为例,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中国大陆的中部。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长江、汉江汇合处,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社会经济因素:附近铁矿、棉花资源丰富;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素质高;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现代工业发展迅速。
(2)城市内部功能区布局
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布,主要受经济和环境因素影响,如交通、地租、河流流向、风向等。其中地租取决于距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通达程度,河流的流向主要看地势高低。一般而言,城市中心是中央商务区,这里交通便捷,人流汇聚;其余的商业区则位于交通干线两侧或街道路口,有的大城市还会出现几个副中心,形成多核心模式。住宅区位于中心商务区和工业区之间,并且有明显的分化:高级住宅区往往位于地势高、上风处、环境优美的城市外缘,接近文化区,远离工业区,而低级住宅区往往与工业区相连。工业区一般位于市区外缘,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还需要考虑风向和河流流向问题,但无污染的高科技工业区,可考虑接近高教园区。
3.商业区位
(1)影响商业网点的区位因素有:自然环境条件、交通条件、商品生产能力、腹地条件。
(2)城市商业中心的布局。①商业街:市场最优原则——城市几何中心处,人流、物流汇聚;交通最优原则——市区边缘交通干道沿线,如大型超市或批发市场。②商业小区:建在居民小区内,满足居民日常所需。
(3)商业城市的区位:①稳定增长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区,即服务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②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拥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上海地处长三角,拥有商品经济发达的广阔腹地;水陆交通便利,促进了商品的集散。
【命题方向预测】
1.交通区位
以我国某重大交通工程为背景或展示某地区交通线路图,来考查交通线、点等区位因素,并分析与评价该交通线或点的建设对沿线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等。
2.城市区位
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城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限制因素,考查城市内部功能区的影响因素及城市功能区的变化,总结城市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等。
3.商业区位
结合某区域图、景观图或等值线图,分析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的区位因素、进行商业中心的区位选择,一般在选择题中出现。
【常见错因】
1.审题不清,张冠李戴
考查区位因素一般会在设问中有明显的提示信息,这要求同学们做答时关注问题指向。例如,在回答交通区位条件时要辨别是问区位优势条件,还是问区位限制条件。高考紧张的环境下,同学们很容易陷入固有模式,而不注重条件变化,造成要点缺失或方向误差。
2.不能抓住关键,舍本逐末
解答问题最关键的是要从宏观上洞悉出题人考查意图,抓住问题实质。区位要素中有很多是一致的,其影响也是相似的。例如交通可以对农业、工业、人口、城市、旅游、商业等都产生影响,会使地域联系扩大,利于各种商品的运输。因此答题时我们要根据图文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切中答案的要害,才能得高分。
3.不注重细节,一叶障目
解答试题的过程,实质上是信息处理的过程。高考题给出的许多信息中,有的是有用信息,有的则是干扰信息。高考注重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区位分析类问题构建区位分析模式,体现的是区域宏观分析的方法。而在实际分析中,也要注重区域微观分析,拓展试题信息,联系题目问题,达到去伪存真的效果。
【典例精析】
例1下图是东亚某沿海地区示意图,图中乙是传统的港口城市,丙是新建港口城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推测甲城早期至近现代城市形态的发展变化,并说明原因。
(2)制约乙城港区进一步发展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丙城是以装卸、仓储、造船为主的港口城市,其港区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线和B线是连接甲城和丁城的公路选线方案,较合理的是_________线,理由是__________。
(4)从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角度考虑,判断图例①为________区,理由是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区位及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图中甲城市位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早期以河运为主,城市应沿河发展;后期随着铁路的兴建,城市沿铁路拓展。乙城港口水位较浅,且位于河口,泥沙容易淤积;丙城港口水位较深,同时有铁路经过。A线经过山脊,沿线起伏大;B线沿线地势平坦,工程量小。从甲城市的空间结构来看,①位于铁路沿线,应为工业区。
【参考答案】(1)城市面积扩大;由沿河分布向沿铁路线分布发展。原因: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2)水位较浅,大型船只易搁浅;水位深,有铁路交通线可深入内陆
(3)B B线地形起伏和缓,工程量小
(4)工业在城市;沿铁路线分布,交通便利。
例2 2012年8月,甘肃兰州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新区位于距兰州市区北部38.5千米的秦王川盆地,盆地内水资源比较充裕,有“引大人秦”工程提供的优质水。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二 兰州新区现有土地类型面积比重和产业规划示意图
(1)兰州市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__阶梯上,是西北地区重要的_______(交通方式)枢纽。
(2)兰州城区主要沿黄河成带状分布,其限制性因素主要是________;兰州新区选址是“跳出老城建设新区”,其目的主要是_______。
(3)兰州新区现有土地类型中,面积最大的农业用地是___________;从工业区位指向看,电子信息产业属________指向型。
(4)简要分析兰州新区选址秦王川盆地的理由。
(5)兰州新区在园区规划和产业引进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区位及城市新区的建设。兰州为甘肃省省会,地处陇海、兰新、包兰、兰青等铁路干线交会处,是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兰州市区南北群山环抱,其限制因素是地形。老城区用地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读图可知,在兰州新区各土地类型中未利用土地比重最大,而农业用地中耕地比重最大。秦王川盆地,盆地地形,有利于城镇的建设与规划;距老城区较近,有高速公路与老城区相连,往来方便;未利用土地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城市新区规划与发展应该注意节约土地,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答案】(1)二 铁路
(2)地形 缓解城区用地紧张;缓解城区的环境问题(或分散城市职能)
(3)耕地 技术
(4)盆地地形,地势平坦开阔;有引水工程,城区用水充足;与兰州城区有高速相连,交通方便;未利用土地资源充足,发展空间大;地价比较便宜。
(5)园区规划: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或构建防护林带等);节约用水;合理利用土地,少占耕地;合理规划绿化带、水域面积,美化环境等。
产业引进:合理引进关联产业,构筑产业链,形成集聚效应;严格工业企业准入,防止传统工业企业的过度引进;注重人才引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注重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例3读三个同等规模商业中心同周围顾客达成交易的概率的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3)题。
(1)下列对图示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
A.与商业中心的距离越大,达成交易的概率越大
B.不存在一个点和三个商业中心达成交易的概率都相等
C.相邻两个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有重叠
D.三个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完全相同
(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达成交易的概率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丁B.乙、丁、甲、丙
C.甲、丙、丁、乙
D.乙、甲、丁、丙
(3)若在图中新布置一个同等规模的商业中心,则最佳位置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区位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自然条件有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水源、土壤、地形等;社会经济条件有政府政策、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科技等。
【例1】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的农业因海拔高度不同而不同,应为立体农业。第(1)题,立体农业的主导因素是地形。第(2)题,城市扩大后,郊区农业兴起,将发展单产更高、效益更好的花卉、乳牛、蔬菜等产业,粮棉种植面积缩小。
参考答案:(1)C (2)A
规律技巧总结:本题通过示意图考查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解答本题除了要正确读图,还需要分清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和主导因素,包括随着城市的发展对郊区农业的影响。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较快。由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方面:人类可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城市的形成和分布影响市场区位的变化;市场需求的变化影响农产品的经营规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例2】下图中四地发展农业生产,改造的自然条件分别是 ( )
A.光照、水分、土壤、地形 B.温度、土壤、地形、水分
C.热量、水源、地形、土壤 D.光照、地形、土壤、水源
解析:玻璃温室主要改善的是热量状况;坎儿井是对水源状况的改造;梯田是对地形的改造;井灌井排是为了改造盐碱土地。
参考答案:C
规律技巧总结: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此类题型往往需要结合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来解答。解题中,把握“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掌握好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作答即可,一般难度不大。
三、农业地域的形成
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称为农业地域。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由于动植物的地域分布不同,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如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西欧的乳畜业等。
【例3】读右图,指出乙、丙两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与乙区相比,说明丙区农业生产的自然优势。
解析: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的地中海气候区发展的都是混合农业;与乙地相比,丙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主要在地形和河流两方面,但由于处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关键词:区位择优城市演变空间结构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urban spatial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phenomenon has hidden order and growth rule. Different geographic conditions, form different spatial relationships. This paper use of the location according to law is analyzed kaifeng spatial evolution phenomena, find the spatial evolution the internal rules, in order to guide urban health, the reasonable development, optimize the space layout.
Key words: selected location city space structure evolution
区位确定了城市产生在什么地方,将向什么方向发展。城市在生长过程中具有与生态位相似的发展特性,即通过激烈竞争适合其发展的区位导致演化、共生,最终形成相对有序稳定的空间结构,城市空间增长都遵循着区位择优的竞争原则。
一、区域层面上的城市演变
城市系统是外部条件和内部元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在激烈竞争中欲求生存和发展,构成系统的个体需以最小成本、最大利润和最优市场选择最优区位,由此产生了空间结构分布的有序性、空间规模的等级性和空间变化的规律性。
在一定的区域内,城镇的规模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具有整体性、分化性、中心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其空间布局也遵循某种规律。从城市发展史上看,古今中外城市的产生、发展都受到区位影响,特别在农业社会,区位的好坏是影响城市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具备城市产生的区域应具有广阔的腹地,为城市提供充足的给养,支持城市的正常运行,而城市又为腹地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中心。因此在“机械性中转”和贸易需要中转结合的区位,有助于进行交易的商业机构和服务设施的建设,由此逐渐发展为商业、交通、服务性城市。在工业社会中,工业企业为了实现更大效益,必须权衡在不同地方设厂的成本效果。
历史上,交通的发展直接影响城市群落的兴衰。战国至北宋时期,因黄河之利开封逐渐兴起,而后又因黄河之害而逐渐衰落。开封因隋唐大运河的开凿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枢纽,汴州地处要冲,汴州逐渐繁荣起来,长安、洛阳由兴盛走向衰落;至五代开封完全取代了长安、洛阳的地位,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北宋时期,开封城市发展达到鼎盛;之后,黄河河道南移,开封成为徙决冲淤的最大受害者,对开封城的发展造成巨大危害。由于河道淤塞、水运网络破坏,使开封逐步降为地区性政治中心。(如图1)
近代随着郑州铁路枢纽的形成,郑州开始崛起,开封至郑州仅30公里,在同一区域内出现两个城市,相互竞争使开封更加衰落,开封逐渐被郑州取代,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开封改为省辖市。随后几次大的行政区划调整,扩大了郑州的范围,经济实力和发展空间此消彼长,开封的区域地位再次下降,形成“灯下黑”现象。
从空间演变的机制来看,开封城市的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分别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古代,特定的政治军事背景成为主导城市命运的首要因素,在近现代,经济因素的影响逐步提高。
二、城市内部的空间演变
城市内部的区位优劣随着城市发展在时间和空间轴上进行演替、变换。在时间轴上,产业变更,促使空间区位性质变化。在空间轴上,随着城市规模与结构的变化,空间区位相对于城市整置也在变化。因此,城市内部的空间区位优劣更具动态性和不稳定性。不同的空间性质有各自的空间要求,如土地制约型、可达性制约型、中间制约型和均匀制约型等,这种目标的多元性增加了城市内部空间的复杂性。
从物质环境角度分析,城市的不同地段具有不同的投资环境。交通、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的便捷;自然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候、植被的优越;以及建成区环境对其建设的制约条件少等构成了良好的空间区位。从城市整体来看,市中心和市区边缘都是良好的区位,前者基础设施好,后者制约条件少。从局部来看,道路交叉口、车站、码头、商业街附近是较好的区位。但需要具体分析,因为城市不同性质的空间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近似生物链的关系,它们各自有着自己不同的区位需求。
在城市内部,同样受到区位择优规律的影响。连霍高速从开封市北侧经过,陇海铁路从开封市南侧穿过,使开封南北两侧发展受到限制。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只能东西发展。
解放前,开封基本在城墙内发展。解放后,由于大型工业在古城东侧落户,开发建设突破城墙向东发展,使东区成为发展的重点。80年代,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城市扩张,开发建设向东西两翼发展,重点建设东区,在建设完善东区的基础上向西发展。90年代,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张,继续向东西发展,东区工业衰落,发展的强度降低,西区成为发展的重点(如图2)。
新世纪,郑汴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郑汴融城,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引起开封新一轮的建设。由于互相竞争,开封与郑州之间产业结构的相似性小,差异性大,具有较高的互补性。开封是古都,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服务业功能完善,工业和农业都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基础;郑州是先进的制造业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物流和信息中心。从产业和功能互补的角度来说,开封郑州互补共荣,互相吸引,开封向西发展,郑州向东发展。汴西新区渐成新的投资开发热点。
中原经济区的成立,引起中原核心地区加速发展。郑州作为领头羊,在中心城市首位度、区域职能构建、国家中部枢纽城市建设等方面迈上了新的台阶。随着郑州空港城的建设和中牟高铁客运枢纽的建设,郑州面向全国、对接国际市场的能力将大幅提高,拉动开封城市空间西进,对接中部门户、占据有利地位、争取发展空间。开封与郑州之间的快速通道建设、公交和通讯同城化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开封市西部投资日趋踊跃。
三、综合择优,积极开拓新区位
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改善城市社会环境、促进城市发展。因此,一方面,要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充分发挥竞争机制择优区位,使城市空间有序化,充分利用资源的正面效应。另一方面,要通过设计、管理、政策引导等调控手段促进城市择优区位的正常进行。城市的发展应综合择优区位,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应,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
从城市空间演变的形式来看,开封市空间形态的变化表现出“自上而下”跨越式发展和“自下而上”蔓延式生长双重动力共同作用的特征。城区空间形态呈现出以老城为核心,先后以东、西方向为主导延伸的总体特征。随着开封城市的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急需缓解老城区的环境压力;同时从历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来看,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将更有利于地上遗迹的保护和未来对地下遗址的发掘。
通过分析发现,解放后开封城市拓展方向左右摇摆形成了对古城“围城”之势,不利于古城保护,也不利于新功能、新产业集聚。在当前开封城市发展方向必须有所侧重,打破以古城为核心圈层式发展模式,向区域战略核心地区挺进,接轨区域门户,抢占战略高地,改变内向发展模式,提高城市区域地位,实现开封复兴。
综合对当前影响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的限定要素和引导要素的分析判断,开封空间发展重点是西进,形成与区域共同发展的格局。同时采取“中优、北控、东调和南改”的策略完善城市布局。
城市的生长过程是通过竞争选择相适应的空间发展区位的过程,是对区位择优、开拓与占有的过程,应通过开拓新区位,引导城市健康发展。根据城市交通条件的变化,周围地区新资源的开发及某些大项目的实施等,开创发展新区位,引导空间发展方向。积极开拓、优化城市内部空间区位,促进城市空间演化与结构调整。
参考文献:
[1]段进.城市空间发展论[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08)
[2]崔功豪 魏清泉 陈宗兴.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06)
[3]李润田 丁圣彦 李志恒. 黄河影响下开封城市的历史演变[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06)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区位;基础设施;交通;市政;环境;商业
引言
房地产项目由于具有不可移动性,因而受区位影响较明显。房地产区位因素作为与房地产开发价值直接相关因素,也是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必须综合考虑分析的问题。近年来,我国房地产项目建设开发迅猛发展,综合考虑区位因素对于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的影响,从而优化项目开发决策,已经成为提高房地产项目建设的社会以及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对于促进城市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区位因素与房地产开发关系概述
房地产的区位顾名思义就是指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的具置,与项目开发建设所处的地理位置、空间位置相关,同时受到自然环境、基础设施以及经济活动等各项因素的影响。房地产项目在建成投入使用后,住户的工作、生活等日常活动等都是以区位为中心点,也是房地产购买客户最为关心的影响因素,因此房地产的区位因素是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效益的关键影响因素。
由于土地除了自身的价值外,还存在着人类建设利用等经济活动所带来的附加价值,因此这就导致不同区位的土地之间产生价值差异,也导致了房地产项目建设区位因素的出现。区位因素对于房地产项目建设开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区位较好的地段由于土地的整体附加值较高,土地的升值能力也相对较大,因此这就导致了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成品的价格提高。(2)区位对房地产开发建设的成本投入影响较大。通常情况下,距离是中心越近,经济越繁荣,交通条件越好以及公共基础设施越健全的区位,土地价格也就越高,开发建设所带来的成本投入也就越高。(3)区位因素可以对房地产开发建设类型产生较大影响。对于区位条件好,地理位置条件优越的地段,由于成本投入高,因此房地产开发商对于土地的开发利用效率也就越高,通常情况下多为开发高层建筑以及商业活动中心。而对于区位条件较次,由于土地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多开发为多层建筑、厂房或者是别墅等。
2、公共基础设施对房地产区位的影响
公共基础设施是保证城市功能正常发挥的主要承载者,也是保证城市社会生活以及经济秩序正常的基础保障。随着城市现代化的不断开展,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已经成为影响区位条件的主要因素,基础设施是否设置得当以及能否发挥作用,直接关系了区位条件的优劣。通常情况下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给排水体系、能源供应体系、公共交通体系、景观环境体系以及通讯与救护体系等多方面内容。高校、齐全、配套的公共基础设施体系是区位条件优秀的基本特征,也是影响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的基本因素.
3、城市市政条件对房地产区位的影响
市政设施是否齐全以及是否配套,直接关系到居民能否正常的工作生活,也是房地产开发必须考虑的区位因素之一。水、电、暖、气等管线的设施是否齐全,通信、电缆的敷设是否全面,相关管线的维修保证是否及时,如果基础设施不全面增设基础设施的投入等等,都是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需要考虑的。由于市政基础设施作为居民生活工作的基础条件,基础设施的设置水平也是关系到房地产消费者是否选择购买的因素,进而影响到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的效益水平。
4、交通条件对房地产区位的影响
交通条件主要是指房地产开发建设区位内的人、货物的流动与运输条件,也是房地产区位因素的基本条件之一。城市内部房地产开发建设的交通条件主要包括市政道路、地铁、轻轨、穿越城市的主干线道路等内容。由于住户的工作或者是学习不可能仅仅局限在房地产开发建设的范围内,必然存在着城市内部点与点之间的流动,而交通条件就是实现城市内部人员与货物流动的基本条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水平不断加快,对于便捷、快速以及安全的交通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房地产开发建设实现社会以及经济效益的基本影响条件。
5、周边环境对房地产区位的影响
影响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的周边环境主要是指房地产建设开发区域范围内的景观环境以及绿地环境。景观环境以及绿地面积,是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评价指标,尤其是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周边的绿地环境,则直接关系到了地价水平以及房地产的销售价格。居民购买房产用于生活或者是工作,势必希望能够身处于优雅的环境之中,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生态条件、景观设施以及经济文化条件,均是消费者综合考虑的因素,也是提高房地产项目建设水平的关键。因此,在进行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区位因素的影响分析时,必须综合分析这些区位影响因素,进而调整房地产开发建设的规模以及类型,通过全面的分析调整创造最适宜的人居环境。
6、各种综合配套设施对房地产区位的影响
影响房地产开发建设区位条件的配套设施主要包括区域范围内的休闲娱乐设施、教育培训设施、医疗保健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等几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居住以及生活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住范围内的配套设施也成了购买房产时的重要考虑因素。最明显的特征为,越是靠近学校的区域,低价以及房价也就越高,其整体销售量也明显高于其他同等区域。因此在房地产项目进行区位分析时,就必须将开发建设区域内的教育设施、医疗设施以及娱乐设施水平列入评估范围,尽可能地保证开发建设区域内的各项配套设施齐全,能够满足住户的生活、娱乐以及教育医疗等各方面的要求。
7、区域的商业经济繁荣程度对房地产区位的影响
房地产开发区域的商业经济繁荣程度反映了该区域设计经济活动的人员、资金以及商业信息的整体聚集程度,是城市经济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能够直接影响到房地产的区位价值。通常情况下,房地产开发区位价值随着距商业经济中心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区域范围内受到的商业经济中心的辐射作用也就越小,自身区位价值提升的空间也随之降低。因此,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城市商业中心(CBD)对区域价值的影响,根据自身经济实力以及投资规模,合理的进行房地产项目投资建设。
8、结语
区位因素对于房地产建设开发的影响作用是非常直接的,同时也是影响房地产开发建设效益的关键因素,对于房地产开发的价值以及房地产的价格水平具有决定作用。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明确房地产建设区位的内涵实质,明确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中区位因素的作用记住要内容,进而比较分析各类区位因素,综合确定房地产开发建设的规模、类型以及建筑功能,提高房地产开发建设效益,为住户提供优雅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胡志斌 基于GIS的绿地景观可达性研究:以沈阳市为例 [期刊论文]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1).
[2]李雪铭.李双建.徐丛春 基于Surfer7.0的城市居住小区区位条件评价研究 [期刊论文] -经济地理2004(5).
1.从外部看——地域形态
地域形态是指城市地域的轮廓形状,它的形成与所处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平原地区的城市形态较为规整,山区城市形态受地形、地貌条件的限制,不同地区差别较大。当然,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对城市形态也有影响。
2.从内部看——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指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而成的区域,每区以某一功能为主,兼具其他功能且连片分布,无明确界线。主要有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区、行政区、绿化区、公共活动区等,其中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是城市常见的三种功能区。
3.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
各个功能区必须有效组合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才能更好地发挥城市职能,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必然在空间上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城市内部结构模式。主要包括同心圆模式(围绕单一核心向外扩展)、扇形模式(功能区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多核心模式(围绕不同核心发展)、未来“田园城市”(以人为本,兼有城市和乡村特点)等。
【城市化进程】
1.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表:
【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及发展变化】
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项目 水路 铁路 公路 航空 管道
运量 大——————————————————————小 运量大、损耗小、平稳安全、易管理
运速 最慢 较快 较慢 最快
运价 低——————————————————————高
灵活性 差 居中 最好 好 最差
连续性 最差 好 居中 差 最好
成本 投资少 投资大、占地广 居中 投资大 投资大
2.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及发展变化
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因素的影响已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技术因素始终是保障因素。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必面面俱到,要根据题目材料信息和题目题干的提示来确定答题要点。
3.交通运输站点的区位因素和选址原则
⑴汽车站
区位因素:①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面开阔平坦、位置适宜;②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选址要求: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联系的地点。
⑵航空港
区位因素:①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②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
选址要求:占地广,要求地形平坦开阔,利于跑道建设,以及飞机起飞有净空保证;坡度适当的地形,以利于排水;良好的地质条件,保证地基稳定;机场建在与城市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机逆风起降;为了保证飞机起降,不应布局在雾日和低云较多的盆地和低地;航空港噪音较大,与城市应有一定的距离,并与快速交通干线相连接。
⑶港口
关键词: 地理教育 经济问题 可持续发展
一、帮助学生理解区位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地理区位的认识
地理区位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特定的地理位置,主要涵盖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位置、大洲位置等;二是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人类的经济活动可以视为区位的合理选择,就是充分发挥地区的区位优势。
(二)区位因子与区位条件的认知
区位因子或称为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区位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1.自然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对于自然条件的理解为:(1)气候条件:气温、降水及它们的组合状况、光照条件、气温的日和年较差等。(2)土地因素:一是土壤的自然特性如酸碱性、肥力对农业的影响;二是土地的数量和价格机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3)地形:主要涵盖地形的类型和整体地势特征,如人类大部分的经济活动都是处于地势比较平坦的平原。(4)河流:河流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有着重大的影响,对于河流的认识,主要包括水文和水系特征的分析等。(5)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2.交通运输:它是地理空间的联系的纽带,进行区位选择时,运费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交通运输区位选择的影响地位越来越重要。
3.劳动力因素:劳动力的数量、质量、价格是影响产业区位的重要因子。
4.市场:主要包括市场的规模(决定市场是否广阔)、市场与产业的位置和距离(影响运费)、市场的结构(商品的种类)、市场战略等。
5.其他因素:科技的发展、政策的调整、环境要求的提高等因素的变化对于现在的区位选择影响越来越重要。
(三)区位的选择
我们在选择区位时,应根据具体的经济活动和具体地点,仔细考虑当地影响区位活动的各种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的素质和数量、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以使区位活动能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获得经济效益。
二、学会剖析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涵盖面比较广,难度较大。高中地理教学主要针对在三大产业中面临的问题,这个方面的教学一定要紧密结合我国的实际,根据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三大产业在高中教学方面需要重点解释如下:
(一)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问题
(1)农业结构不尽合理,结构比较单一,往往存在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问题。
(2)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较低。
(3)农民的素质普遍较低,农技人员比例少,科技成果转化普及程度低。
(4)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缺乏龙头企业,产业链短。
(5)由于城市化发展,耕地资源呈快速减少。
(6)水利工程建设滞后,农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业抵抗风险的能力低下。
(7)农产品营销体系不够完善,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低,农产品品牌意识薄弱。
(8)化肥、农业的大量使用,农业的生态环境恶化等。
2.对策
(1)调整农业的结构,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构建当地特色农业基地。
(2)对农业资源进行整合,扩大农业的生产规模,加大机械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
(3)培育一批带动作用大、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进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带动农村的发展。
(4)加强农技的推广应用和农民的技能培训。
(5)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推广普及沼气等清洁能源。
(6)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和灾害保险的推广,提高农民抵抗灾害风险的能力。
(7)加大农业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的保护,严禁乱占耕地。
(8)加大政府的投入和政策的引导,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确保我国的粮食供应。
(二)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大部分地区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产业链比较短,对上下游产品的开发能力不足。
(2)经济薄弱地区企业的规模较小,生产工艺比较落后。
(3)对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多高耗能、搞污染企业,节能减排压力大。
(4)科研开发能力弱,缺乏核心的技术和设备;高端人才的培养、管理水平、经营理念有待提高。
(5)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偷排、乱排现象较多。
(6)地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用工短缺现象突出,产品价廉竞争力下降等。
2.对策
(1)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等。
(2)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的力度,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严格控制高耗能,促进污染企业的发展,推动节能减排的有效进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必须做到达标排放。
(4)做大做强企业,鼓励优势企业合并,扩大企业的规模;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5)政府做好引导,鼓励中小企业的协调发展。
(三)第三产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问题
第三产业在高中教材中的介绍较少,主要是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这方面对学生要求相对较低,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的问题:
(1)我国国民经济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发展相对滞后。
(2)结构不合理,缺乏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服务业。
(3)市场消费能力不足等。
2.对策
(1)加强制度创新,完善市场机制,保证第三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2)政策上加强对第三产业的扶持。
(3)积极发展经济,推进城市化进程,拓展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
(4)发展教育、医疗等基础行产业,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等。
三、认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两者相互影响、彼此依托,正确处理好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我们走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发展经济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如果在发展过程中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就违背了经济发展的本意,这样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环境保护成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为了更好地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当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制定长远的经济发展规划和战略,构建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倡导绿色经济;加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琦.中国农业发展中的突出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 土地价格 因素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地区经济的发展按照地区经济的总体目标来实现,重点发挥区域优势。自上世纪90年代,地区经济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指导方针下得到迅速的发展。在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欧盟组织跨出成功的一步。也正因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中取得的成功,使得欧盟组织下的成员国成为无论从经济还是国力上,都称的上是强者。我国自与东盟建立贸易往来后,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在顺应时代的经济发展趋势,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全面推动地区内的经济协调发展。在迅速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对区域内影响城市土地价格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对作用于城市土地价格的因素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为土地市场的区域性统一的建立提供重要依据。
一、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全面阐述
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成员国之间的类似人为的限制以及影响经济活动进行的障碍进行消除,使各国的市场能紧密相联,成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要趋势,也是和经济全球化相辅相承的存在。经济全球化就是:在世界上的所有国家都将在这个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里相互参与,从而得到他们想要的资源,让他们的优势可以有效的发挥出来,实现发展国家经济的目的。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很多,实行的范围也很广,所以在利益的协调方面是个难题,实现经济全球一体化难度很大。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之的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在区域内的经济差异小,对区域内参与经济合作的组织协调容易,从而使其发展迅速。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既存在对立,也有统一。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内部表现了经济自由增强,这一点让世界经济的自由与开放也得到了体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其发展范围上存在了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增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开放性,才能使区域一体化经济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并且也能促进自身的发展。
二、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城市土地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与东盟在通过贸易与投资的结合上,形成“引进来”到“走出去”的产业模式,全面提升了我国产业合力,实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与东盟成员国形成了在贸易结构不同的产业梯次转移体系,这将更好地解决区域内各国间相互间竞争的问题。特别是我国不断发挥国有中资公司资金雄厚以及企业对外联络广泛的优势,强化外资投资和外资承包工程,并且与东盟国家紧密联合起来,推动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实现国家之间的资源共享。除此之外,也要通过不断的引进外资,鼓励我国企业资产重组,提升产业结构,这对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核心影响因素――我国城市处于东盟区域核心位置
核心影响因素在影响城市土地价格中,主要表现在城市的区位条件和区位环境两个方面。一个城市的区位条件和区位环境是城市地租形成差异的物质基础,也是影响城市土地价格的重要因素。我国是东亚大国,在东盟的地理区域位置中处于核心地位,这样的区位条件与区位环境给我国城市土地的价格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随着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我国城市中,有距离市场活动中心较近的地块,由于处在城市的经济中心,对信息的获得有便捷的途径;又或者处在交通便利的优越条件下的地块,节省了高额的运输成本,对企业的效益有所帮助。在城市规模的大小、经济和资本集中的程度,劳动关系等因素的制约下,以及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使我国城市土地在区位条件和区位环境上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在东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土地价格的形成受到了城市土地区位条件和环境的重要影响。
(二)外部因素――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改变了我国城市的土地需求
对于影响城市土地价格的外部因素主要表现在对城市土地区位的条件和环境的改善、城市土地需求的改变等方面。而我国城市由于受到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城市土地价格的条件与环境,以及土地需求等。如果对城市的区位条件进行改善,加强周围的综合配套设施或者增强产品的竞争力都将为土地的价格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城市土地价格的影响正是做到了这一点。与此同时,在城市中,房地产对开发投资的地块因情况的不同,对地价的影响也表现的不同,尤其是我国加入东盟经济组织以来,其对住宅地价的影响表现最大,对开发工业的地块影响则很小。
三、结束语
在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建立区域一体化的土地市场经济是必经之路。城市土地价格在受其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下、还受城市人口状况的影响、政府的调控、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城市的开放度的影响。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城市土地价格的影响主要来源于城市的内部因素,在实现土地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土地价格的调控具有一定意义。除此之外,对于工业用地市场进行完善,在体现区位条件和环境的基础上,加强城市在工业用地中的市场化程度。
参考文献:
[1]黎一畅,周寅康,吴林,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版).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