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语文导与练

高中语文导与练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4 15:13:2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语文导与练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中语文导与练

篇(1)

一、高中语文导学案运用存在的问题

导学案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课堂程序,充分体现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将课堂还给了学生,这是导学案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但是,在现阶段,导学案的运用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增加了师生教和学的负担

第一,增加教师的备课负担。一个科学、完整、有效的导学案的编写需要老师在学生的学习水平,预测在自学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课后需要巩固的知识的综合情况的指导下来编写。通常情况下一个导学案的编写需要耗费四个小时的时间,再加上和同事沟通探讨弥补不足的时间,大概需要六到七个小时,所以导学案的编写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第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导学案的出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到了首位,原本应该由教师讲授的内容现在要通过自主学习加以掌握。学生在自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能力的不同导致整体时间不容易把握,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浪费课堂时间,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则达不到要求的效果,在很多时候就需要老师再讲解一次,这样本来需要20分钟就能掌握的知识,甚至会延长到40分钟才能掌握。

2.限制了教师的教学灵活性

导学案的设置要充分体现导、学、练、测、评五大功能,很多教师没有时间去亲手设计每一个导学案,很多情况下都是从网上直接下载。或者很多教师对导学案的功能产生误解,认为导学案的功能就是自学和测评,这就导致很多教师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特点,失去了教学的灵活性。

3.导致课堂氛围沉闷

很多教师认为导学的功能在于学生自学,然后对学生自学的结果进行测评,如果每节语文课都是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学生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4.忽视知识的连贯性

导学案要求课堂内容自成一体,从导、学到测、评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这样的设计让很多教师过分注重课堂内容的完整性从而忽视了整个知识系统的统一性。

二、高中语文导学案的运用策略

导学案应该是“教”和“学”之间的一个纽带,而不是一个枷锁或者镣铐。课堂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导学案灵活性的优点,而不是“戴着镣铐跳舞”。

1.导学案的设计要灵活

第一,形式灵活。导学案的功能重在引导,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比如,有的课文需要记忆的知识量很大,教师就采用纸质的学案;而有的课文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少,那就利用多媒体来生成文章的结构或者播放影音文件来教学。

第二,内容灵活。导学案的作用重在引导,在学生的自学过程中能够起到引导作用的就是老师设置的问题。对于导学案问题的设计要从简单到复杂,深入浅出,难易结合。从字词的理解到文章段落的理解,最后深入到情感价值观的层次。

第三,运用灵活。导学案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所以对于导学案的运用方式要灵活,需要教师自己去讲授学生才能明白的文章,教师就不要用导学案去为难学生。

2.导学案的设计重在“诱导”

导学案的学习过程不是教师认为的自学和测评,而是诱导和启发。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理解文章,将新学的知识融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之中。例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关于“之”的用法是重点,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对于“之”的用法设计如下: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面“之”字的含义是否相同?

辍耕之垄上。

子犯请击之。

是寡人之过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理解上面四个“之”的含义。

(3)根据“之”字所处的位置总结“之”字的用法。

前面两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是很大,是对于第三个问题的铺垫。三个问题的设定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出“之”字的用法。

3.导学案的设置要注重知识的系统化

导学案的设置要求课堂有始有终,自成一体。在很多情况下,这样的结果就会导致知识系统不能串联起来,过于分散。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通过掌握的知识来解决现有的问题,尤其是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这一技能非常重要。文言字词的理解、词类活用、固定句式或者句式的用法等等,都需要我们将其串联成一个知识体系。

比如在《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的最后,我们就可以设置这样一个环节:

之动词,到。例如“辍耕之垄上”。代词,他们。例如“子犯请击之”。助词,的。例如“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无意义。例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以这样的方式将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三、高中语文导学案的运用意义

1.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导学案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提倡老师的引导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导学案的制作需要教师参考众多资料,通过集体的探讨和研究制作而成。在制作的过程中,老师要吸取新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将自己的知识体系加以完善,使得教学能力得以提高。

3.促进课堂形式的多样化

导学案的使用方式灵活多变,遇到需要借助影音来学习的文章可以播放影音。例如在学习《诗经・上邪》的过程中就可以穿插播放歌曲《当》,让学生领会古老的诗歌和现代歌曲之间的某种联系和改变。这样灵活的讲课方式充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四步导学;教学模式;尝试

课堂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最大限度地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活动,收获最大最优的教学效果,应该是课堂教学的追求。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好的课堂,沿袭了这么多年的传统教育模式,真的要退出现代教育教学的舞台,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能够发生彻底的改变,我们的课改要走向何方。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教学总结,为了能够适应新形势,解决学生学习时间与教学质量的关系,探求一条适合我校语文教学的有效路径,找到一个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突破口,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学校大胆进行了高中语文“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并逐步推广到其他学科。

“四步导学”就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四个阶段,也是教学的四步骤。即:自主学习,知识准备;合作互动,探究解疑;导学合一,知识梳理;巩固训练,当堂检测。“四步导学”将学习过程延展,分课前、课中和课后,将预习目标和问题前置,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问题意识。我们面向全体、立足个体,遵循“生为主体、师为主导、练为主线”的原则;要求学生对话交流、互动合作、探究解疑、共同提升。

一、自主学习,知识准备

这是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在认真研究学生、学情、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已学知识,确立学习目标并设计一定的习题等形成导学案,提前下发给学生,要求按时完成并及时检查。在上课前,教师会将知识准备部分的学案收上来进行批改,以求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并寻求好的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这样,就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前置,同时对要学习的知识做必要的准备。这个环节其实就是学生的课前预习,教师在导学案中将学习过程要涉及到的知识进行呈现,帮助学生在课前进行准备性工作。一般情况下这个部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作者、写作背景等要有所了解,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解决文中的生字词,对课文的内容有所感知,并能就自己在理解上有难度的问题提前呈现。从而,帮助教师来确定当堂课的重难点,节省课堂时间。另外,学生在预习准备的过程中,也能对文本有一定程度的掌握,知道哪些问题是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能够解决的,哪些问题是需要同学和老师的帮助指导能够完成的,这样在课堂中就会更加集中注意力来学习,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合作互动,探究解疑

上课以后,教师点评上节课检测练习情况和本节课预习情况并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点对上一节课的当堂检测部分出现较多错误的习题进行针对性地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印象,进行巩固性学习。这样一举多得,一方面老师可以通过批改了解到学生的掌握情况,就检测中出现错误较多、较集中的题目进行重点讲解分析,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及时改正。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反馈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补差。然后,用一些时间,师生互动、合作交流、探究解疑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导学合一,知识梳理

学习内容基本完成后,师生共同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课内导学部分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有了知识准备的奠基性工作,课内导学则是主体工程。课内导学环节的主体是学生,是最能体现素质教育的部分。在这个环节,主要是就知识准备部分学生提出的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寻求解决的方法。我们采用的是小组讨论的方式,5个~6个同学为一个学习小组,由小组长来组织协调组内的活动。集思广益,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于问题的独特看法,讨论中允许有不同声音的存在,但是结合文本及写作背景,每个小组需要将不同的声音糅合成为最和谐的乐章呈现给其他小组的同学以及老师。当然,老师这时并不是退居幕后做一个纯粹的观众,而是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在学生迷茫的时候,适时伸出援助之手,进行点拨指导,毕竟因为时代的差距或者个人阅历的不同,很多学生对于作者在文本中所要呈现和表达的东西不能很好地理解,作为比学生成熟、经历多的教师,这时就要参与其中,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经历的方式来启发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四、巩固训练,当堂检测

为训练和巩固所学知识,利用导学案预设的习题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检测。这是对当堂课掌握情况的一个检测,是“学”与“练”的一个紧密结合。中国有句古话“光学不练是假把式”,学生学得到底如何,当堂检测的目的就是来检验一下学习的成果,做到查漏补缺,让学生和老师都能了解课堂教学的效果到底如何,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当堂检测的内容一定是要紧贴文本,既要有基础知识的考察,也要有能力的提升考察,甚至是基于文本知识的类似文本的迁移与拓展练习,这些都要有所体现。活学活用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学习不是为了获得死的知识,而是要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将所学转化为自己所有。

“四步导学”教学模式的推广让广大教师和学生对于学习有了新的认识,提高了教师对于教学的积极性,让教师从繁重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实现了真正将课堂交给学生。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意识到只有自己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才能获得最真实的体验,最牢固的认知。 “四步导学”教学模式的推广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一步步摸索着前进,一点点将其完善,我相信,在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它终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收益。

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会有困难,但是改革的春天一定会到来。“四步导学”模式是我们的初步尝试,虽“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成功,但他们都能成才”。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注重文本;方法多元;激励评价

课堂是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操作平台,是学生创新发展、走向成功的主阵地。教育只有根植于课堂,根植于学生,才有生命的活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呢?

一、构建高效课堂要认真钻研教材文本

1.正确解读文本

正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首先要“钻进去”,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立足学生实际、学识层次,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髓提炼出来。

2.多元化解读文本

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因此我们应该以一种欣赏的心态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

3.超越性解读文本

“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窦桂梅语)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思维更开阔、文学素养更厚实、人文素养更沉实。

二、构建高效课堂要多措并举,齐头并进

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1.以情激趣

“一切学科本质上应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应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罗素语)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及认知特点,把握好问题空间,以幽默的语言、丰富的素材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巧妙设疑,投石激浪,通过融情推波助澜,让学生产生新奇,顿生悱愤之感,催生对知识的渴求,产生探究的欲望,是原本平静的大脑神经迅速升温,带着“问题”走进文本。

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有所思,学有所想,眼、口、手、脑并用。通过初读、细读、精读课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认识文本的庐山真面目,变压力为动力,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接受知识为自主探究,达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之目的,激发潜力和灵性,释放生命的灿烂。

2.化静为动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索和感悟。”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生为本,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背诵精彩句段、模拟角色、课本剧表演等,让学生细细品味,达成共识,产生共鸣,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感受知识的内在魅力,享受成功的喜悦。

3.生互动

“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陶行知语)课堂教学活动实质上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一种沟通、一种合作、一种对话、一种信息互动。教材是剧本,课堂是舞台,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如果教师从步入教室的那一刻起,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快乐带进课堂,把父母般的亲情带进课堂,构建宽松、和谐、融洽、快乐的教学氛围,笑中交心,情于言辞,师生间零距离接触,有“炉边谈话”般的温馨与真诚,学生就会无拘无束、情不自禁地融入教师预设的教学情境之中。

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一些课文含义深刻的句段往往会使学生的思维陷入困境。因此,必须正确处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关系,当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课文、讨论交流,还不能理解课文内容时,教师应给于适时点拨,给他们指点迷津,并借助多媒体教学,适时播放课件、投影、录音、动画,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和体验,看到柳暗花明,思维得到升华,视线拉长,视野拉宽,位置拉高,产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和动力。

4.精心设练

课堂练习不仅是检测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孔固和拓展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学目标完成后,教师要围绕语言训练目标、教学重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题型要灵活,方法要多样,训练要到位,既要重视字词句的训练,又要加强阅读与写作的提升,使学生对所知识理解、消化和掌握,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三、构建高效课堂要激励评价激发动机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第斯多惠语)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发现学生身上最美好的东西和潜力,给学生的成长和创新搭建平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篇(4)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实施的现状

人们对语文选修课实施现状普遍不满意已是不争的事实。大多数人对其不满意的原因是把语文选修课上成了必修课。如有人提出,选修课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却是死板单要么就是教师完全讲授式教学,要么就是让学生自己自习,而新课标中提出的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却没有完全体现出来。究其原因,一方面,教学内容的整齐划一造成教学方式的单一性,教师因为考试的限制放不开手脚,既然是要考的,就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训练,于是《〈史记〉选读》、《唐宋家散文选读》就等同于必修课的文言文来教,《唐诗宋词选读》就被分解为高考诗歌鉴赏题来以练代教。教师为了赶进度、省时间,学生的一切自主、合作、探究,都由老师一讲了之。”不久前,笔者在安徽省部分城市的几所高中就语文选修课实施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在考察中发现,绝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没有把选修课和必修课区别开来。他们通常这样来安排高中语文教学:册必修教材每学期教两本,共用1.25学年学完;选修课总课时在1学年左右,剩下时间用于高考复习及强化训练。至于对5个系列的选修课的处理,由于其中的“文化论著研读”未列入高考大纲,故老师不教,学生不选,处于名存实亡的尴尬境地。其它各系列选修课同样根据高考大纲规定的内容进行取舍。对每个选修模块的教学也是按照必修专题展开,同样的教师,同样的班级,同样的教室,同样的学生,和必修课的课堂教学形式没有丝毫区别。

把语文选修课上成了必修课,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的因素与社会大环境有关。如曾经对我国全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应试教育阴霾还没有彻底消除,在一定时期内还对学校的课程设置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根本原因还是出在学校教育自身。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从这个角度看,学校教育就是由发展的主体一学生和发展的客体--环境(包括各种教学设施组成的物质环境和教师、学校管理者、各种制度等构成的精神或文化环境)构成的。因此,语文选修课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从学生和学校两个方面来探寻其产生的原因。

从学生方面来看,我国绝大多数高中生还缺乏自主“选”“修”语文课程(乃至其他各门课程的意识和能力。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无选修课设置,如何选修学生没有经验可资借鉴他们甚至不了解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强项在何处池不了解各门选修课的开设目的、内容和难度。面对选修课他们不知道选择哪些适合自己的模块,显得无所适从。这样一来,选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大或者根据开课老师名头大小来定或者跟随同学,人选我选,浑浑噩噩、随波逐流,不能根据自身特点与需要进行选择。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好不容易终于选了几项,可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能力基础,再加上各门选修课多为学科专家编写,注重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对于中学生来说内容过深,所以选了之后发现,选修课原来也是这般难学、学不会,学生戏称“选修课,想说爱你不容易”

从学校方面来看,很多学校没有为语文选修课的开设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的支撑。关于这一点特级语文教师邓彤老师的论述颇为精辟“选修课的实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撑。教师、图书馆、实验室、专用课室、多媒体网络等资源都成为制约选修课顺利实施的因素。目前高中开设选修课普遍存在着如下一些困难:开设选修课所需场所、设备、师资、教材、课时、经费等方面缺乏一定保障。如现行选修教材较为滞后,高中阶段课时紧张,学校缺乏具备开设选修课能力的教师,教师自身教育教学任务重,近几年的高中热和生源高峰使得各高别是重点高中学额暴满出现了不少超级大校!和超级大班,使得选修课中的分层教学,个别跟踪指导难以实施”。

因此,要解决语文选修课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首先要对高中生加强自主“选”“修”语文选修课的引导,同时要为学生创设有效的自主“选”“修”语文选修课的环境。关于如何引导学生自主“选”“修”语文选修课以及如何为学生创设自主“选”“修”的优良环境,目前国内虽然有部分学校(如深训中学)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是都尚处于经验积累过程之中,还不具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条件。因而,借鉴发达国家母语选修课实施的先进经验对当下我国的语文教学实际来说是当务之急的。下面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美国,去看一看这个世界上选修制度最为完善的国家是如何开设母语选修课的。

二、美国高中的“选课指导”

可以这样说実国高中的大部分课程都是选修课,作为4门核心课程之一的英语课(其它是数学、社会和科学)其主干课程虽然是必修课,但是也分成不同的等级水平,供学生选择。此外,美国各州的高中还开设了名目繁多的语言类和文学类选修课程,有的学校仅母语类选修课程就多达四、五十门。而且,在母语选修课具体实施过程中,美国更有一整套完善的实施理念和操作技术。在美国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看来,选修课实施的主体是学生,“选”“修”什么、如何“选”“修”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校和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之上。因此,美国各所高中非常重视选修课指导(俗称选课指导),在这方面的各种做法对我们具有非常大的借鉴价值。概括起来其选修课指导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向学生提供“选课指南”。由于课程门类多,每个学生对各门课程开设的意义、课程的主要内容、修课的时间和方式方法以及自己适合学习哪些课程等自己往往并不十分清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的每一所高中都专门为学生和家长编印选课指导书即“选课指南”。书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毕业要求,学分的计算办法,学习成绩的考核,毕业和修业证书的种类和发给的条件等。(2选课的要求,规定和注意事项。(3为准备升学和就业的学生提供的不同的选课模式。(4)各门课程简介。(5选课流程图。(6高中4年选课的总体设计。总之,选课指导书内容周详,作用重要,是采用选课制度的美国高中所不可或缺的东西。

其次,为学生配备“选课导师”。除了通过“选课指南”对学生进行书面指导之外,美国的高中非常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他们的“选课”和“修课”进行全程指导。具体做法是:学校为每25名学生专门配备一名“选课导师”具体承担学生对有关课程的“选”和“修”的指导工作。“选课导师”要熟悉学校的课程设置、毕业要求和选课的要求及有关规定;了解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与学生家长密切联系,共同商定学生的选课计划针对学生在“选课”和“修课”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解疑释惑。“选课导师”与课程执教教师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的作用更多体现在“导”上。也就是说,他们不决定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而是为学生在决定自己学什么和怎么学之前提供咨询作用,把“选课”和“修课”决策权交给学生。

再次,加强“修课”管理。在选修课实施过程中,美国的学校非常重视课程表作用的有效发挥。美国高中的教室,一般都是按学科划分,每个学科都有若干教室,学生上什么课到什么教室,课间要从一个教室去到另一个教室,即实行所谓的“走班制”。根据这一情况,各校都为学生制定的详细的课程表,通过课程表来监管学生的“修课”过程。下面援引美国中学课程表(包括全校教师课程表和学生个人课程表来说明这个问题:

由上述两个表格可以看出実国高中课程表由教师课程表和学生课程表两个部分构成,教师固定在某一个教室里,而学生却实行“走班制”。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自主决定和参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选修课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针对每一个学生的“选课”实际进行管理,因材施教。

诚然,我国的国情与美国有别,教育体制也与美国有很大差异,在选修课实施上完全照搬美国高中的选课制度和做法不仅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但是,必须指出,美国高中的选课指导的一些做法代表了母语选修课实施的发展方向,我们在实施语文选修课时可以作参考。

三、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实施对策从美国高中实施选修课的经验来看,选修课的实施要以学生为主体,对“选课”和“修课”区别对待,同时,要重视对学生“选”“修”进行全程指导。因此,实施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应该根据高中生的实际情况,着重从“选课”和“修课”两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展开指导。

在“选课”指导方面,学校要为学生制定合适的选课“菜单”并做好“推荐”工作。实施语文选修课就好比餐馆就餐,当客人来餐馆吃饭时,我们首先要拿出一份像样的菜单,上面应该包括本店所有的、最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本店特色的并且受到顾客欢迎的菜肴,一旦顾客点了其中的一些菜,餐馆立马就能展现厨艺,烹制出可口的菜肴。当然,就客人来说,这些菜肴他们一般不可能全点,只会选择其中的一些。此外,如果客人不知道如何去点菜时,通常还需要“店长推荐”有经验的店长首先要问问客人的口味、身体状况、以及对饭菜的一些特殊要求,搞清楚了这些,再根据饭馆的特色,和客人协商,指导客人点菜,最终制定出一份既反映餐馆特色,又符合客人要求的菜单,而不是不顾客人的情况,盲目地请出所谓的“特色菜”、“招牌菜”。指导学生选课如同此理,首先要根据不同学生学习实际和特点,开发出适合不同学生“口味”的课程系列,尽量使每个学生能够选到适合自己需求和实际的课程;而不能“一视同仁,等量齐观,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硬性规定必须选修所谓的特色课程、拳头产品。这就违背了选修课设置的意义和初衷,把选修搞成了必修!同时,学校和教师要重视“推荐“工作。要向学生介绍每门选修课的设置意图、课程要求、课程内容、课程特色等。可以通过向学生印发“课程指南”,或者通过学校网站、学校报刊、广播、专栏等各种宣传媒介,以及通过必修课教学、主题班会、课外读书活动等多种渠道向每个学生详细介绍学校各类语文选修课。需要指出的是,在“推荐”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担负好“店长”角色,发挥核心作用。

在“修课”指导方面,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展开有效的对话。能不能按照顾客的口味和要求是把确定好的菜单上的菜肴烹制出来,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厨师”的“厨艺”;同样的道理,要让学生“修好”语文选修课关键要看语文教师这个“平等对话的首席”如何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对语文选修课“修”的质量和效果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对话”的效果。影响师生的有效对话的实现因素比较复杂,如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等,但教师的素质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为此,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树立语文“课标”所提出的语文选修课程理念,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实施语文选修课,语文教师“不能只偏重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要重视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注重学习方法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着眼于学生的‘当前发展',更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其次,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学生是“修课”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学生“修课”过程中可以袖手旁观;目反,更需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每个学生对所修课程的学习兴趣、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中遇到的疑难和障碍等等,帮助学生制定周密具体的“修课”计划,设计切实可行的“学案”;在“修课”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教学措施;为每个学生建立“修课记录袋”,对学生的表现和成绩及时进行评价等。再次,要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语文教学能力。选修课程的选择性,对老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今信息社会,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很多,尤其是对与他们感兴趣的选修课相关的知识,他们往往不是只有“一碗水”的新手,而是有“一桶水”至少有“半桶水”的“行家里手”。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教师必须与选修课程同步发展,不断拓宽与加深专业知识结构,力求达到“给学生一桶水”所应该具备的“一池水”的水平。语文选修课程的灵活性,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熟练地驾驭各种课型,对各种语文学习活动的指导应对自如,能够根据个性化的学习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真正做到因势利导,“导”得其所。

如果我们能够从上面两个方面付出切实有效的努力,仅仅围绕指导学生如何选、如何修两大问题展开工作,语文选修课定能走出困境,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到那时,学生将会高呼“选修课,想说爱你也容易!”

篇(5)

7."文格分裂症"对话录——由2009年我国高考作文试题谈起陈振永

8.文化底蕴与伪文化倾向曹振国,胡爱华

9.高考阅卷组专家,你们将把中学作文教学引向何方?徐永生

10.试论如何实现"物-意-文"的顺利转化王维新

11.写作教学中的心理定位李炳军

12.写作教学中人文意识的建构徐国政

13.灰色写作与绿色写作新课程研究(作文教学) 覃兆梅

14.从『搜间传神与『推微知著处论细节描写黄希鹏

15.作文素养:在对话教学中生成——基于人文关怀和主体发展的设想刘俊峰

16.作文教学问题面面观陈刚

17.高中作文教学现状研究——兼论高中作文教学的有序性徐越

18.新课改下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江琨

19.谈作文教学中的两点困惑与对策孙剑虹

20.为涌动的真情寻找流淌的端D——"我跟古典诗词学写作"作文课题实践略谈张安群

21.孩子的习作得姓"童"——儿童化作文指导例谈王学林

22.例析小学语文课堂中"读"与"写"的切入点王召利

23.作文评价不该是根鸡肋——作文评价现状问卷调查报告孙刚,陈根康

24.让学生做修改作文的主人——关于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思考张玲

25.构建多元化作文评价的尝试胡清俊

26.高中语文新课程作文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柳波

27.宏大主题也能呈现别样风情肖燕

28.学生应追求"真作文"张伟东

29.以"新"动其志以"实"导其向——"辅·写·评·改"四步作文教学改革之我探马家骐

30.套作亦精彩赵清林

31.浅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作文教学的改变周俊

32.你是如何指导学生写作的?——从学生作文内容谈教师指导写作的方向性陈华

33.浅谈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导练作用邓清贵

34.也谈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引导"王波

35.新课标·新思维·新写作雷

36.褪却红衣学淡妆——关于中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李彬

37.构建高效的高中作文训练系统王旭东

20.忠实文本,跟从大师学习写景方法——"读经典学作文"实验用书写景诗的多种写作方法扫描刘江林

21.关注细节描绘画面入境美读——写景类古诗《小池》教学例谈张敏

22.乘着想象的翅膀——古诗改写教学例谈黄文娟

23.敢问"路"在何方——中学生创新写作教学指导案例董德金

24.如何在"读经典学作文"实验中实现学生作文的个性化——古诗《小儿垂钓》读写教学例谈周明英

25.学一首古诗,走一个"来""回"——《宿新市徐公店》教学例谈王翔

26.描绘画面关注细节写出特点——写景类古诗教学例谈黄青

27.山重水复"疑"有路——《雨晴》教学例谈郝金玲

28.融入真情,身同感受——古诗《江楼感旧》读写教学例谈左敏

29.叙事诗教学中学生记叙能力的培养——古诗《约客》读写教学例谈吴兴金

30.让评改帮助学生写好作文陈学忍HttP://

31.习作评讲,我们到底应该做什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习作评讲的思考李声智,韶燕

32.新课程研究(作文教学) 让作文评改走向高效刘红英

33.热题材要冷思考——从"国庆节作文"谈起王佑军

34.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学会"偷懒"宋庆国

35.透视"接力作文"背后的作文教学观柏安芹

36.试论学生写作训练中多写与精改的关系杨泉良

37.古诗诵读"三要三不要"何声菊

38.教师"下水文"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教学处理夏丽云

篇(6)

高中汉语教师应具备的语文素养

一、教师要熟悉汉语拼音方案,具有流利的普通话听说能力

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都深知,普通话用于讲课、交谈与演讲,传情达意,富有韵味,悦耳愉心,效果必然显著,尤其在训练学生语感的敏锐度和触发思维的精确度方面,成效显著。况且,中文专业的教材基本是用普通话写的,如果不教学生使用普通话,语言能力的获得便失去了一个根本凭借。

那么,怎么去掌握说普通话的知识和技能呢?

首先,要熟谙有关推广普通话的知识。这就是要求汉语教师熟练而准确地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学习有关语音基本知识的专著,对语音的性质、语音的组成、语音符号、声韵母的分类、音节拼合、语流音变,以及发音、声调、音位等都有确切的了解。

其次,要掌握说普通话的技能。语言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方法学会北京语音,在实践中逐渐达到准确而熟练;还要讲用词的规范化,杜绝使用非普通话的方言词语,自觉地辨明每一个词的意义;还要学习切合汉语实践的语法知识,掌握语法的标准;平日注意正音和朗读练习,做到按义定音,读出变音。

再次,还要具有一定的现代语音学、传统音韵学和汉语方言学知识,对学生予以针对性强、准确有效的方音辨正指导。

二、注意培养自己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无论在教学的哪一个环节,语言教师都得借助于丰富而细腻的语言感受力进行工作。在钻研教材时,语感帮助教师迅速地抓住教材的精要,从而确定“精讲”的内容与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语感帮助教师及时觉察学生语言活动是否发音规范、表达简练、思维清晰。在批改作业、点评口语表达的时候,教师的语感更是提高批评质量与效率的关键。因此,有经验的语言教师十分重视对自己语感的要求和对学生语感的训练。

语言教师的语感培养,也得益于语音教学实践,关键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得身先士卒,作出表率。日常养成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习惯,普通话不仅仅是课堂语言,还是生活语言,更是对方言区教师敢“说”的考验。

在教学双边过程中,教师善导,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去读,训练学生通过美读培养语感,譬如,给下面这句话――“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让学生先按要求设计出较为恰当的语调处理方案,然后读出其高昂激越的气势来。与此同时,教学相长,教师自身的语感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三、汉语教师还得培养自己善说的能力

教师要培养自己善说,才能贯穿教学内容,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其课堂教学语言应当具有师范性,汉语教师应在各科教师教学语言的共性(教育性、启发性、科学性、反馈性)中体现个性,这就要求语言教师的教学语言有个音质、音量、音速、音色的问题,不研究或不下力气提高课堂语言的素质,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一般地说,音量应以全班学生都能听得清晰入耳为准,过高过底、过强过弱都会引起学生不适之感,以致破坏了学生情绪。音速应以中速为宜,有些内容学生要做笔记,有些内容要给学生留有思索余地,倾盆大雨式的语言,会使学生承受不了,而更壶滴漏式的语言,会使学生“吃不饱”。起始阶段的语言,宜新颖、有趣、简明,并舒缓徐进;分析阶段的语言,宜准确、深邃、犀利且波澜伏扬;课堂的语言,宜情采飞溢且渐趋紧亢;结束阶段的语言,宜概括稳重且微昂稳收。这样以音质激发入耳的兴趣,以音量拨动学生的心弦,以音速牵动学生的思绪,以音色烘染课堂气氛,把课堂教学搞得深刻形象、生动引人。

教师磨练讲话能力,与学普通话的方法一样:一听二读三练。博采众长,以活人的话为泉源。鲁迅在《门外文谈》中所谈的“乘凉听故事”也是学习讲话的好机会。严济慈先生说过:教书类于演戏。这个比喻告诉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书里的东西精要地表达出来,有发挥、有删节、有声色、有含蓄,学生能从你的语言、姿态、眼神的变化中领会此中真意。这样的讲话,不仅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高中汉语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养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当然需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想……”。

语音教学中也透着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因此,语言教师不仅自己具有善说的能力,还要具有善于导说的能力。

(一)坚持训练学生说话的原则

1. 语音知识与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实践相结合;2. 说与听、读、写相结合。做到“听中学说,读中练说,写中促说”,有效地提高说话能力;3. 口头表达与思维训练相结合;4. 明确要求与教师师范相结合。

(二)掌握训练学生言语能力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到:“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常见的方法有:说话思路训练。可通过语脉,口头缩写、口头扩写、口头改写,写发言提纲来进行;快速组织语言训练。问题抢答,即席发言可资凭借。此外,语体比较、会话、口头复述、口头作文、辩论、口语模拟、吐字归音训练等等,也都是语言教师熟悉的训练学生言语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语言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向学生传授语言理论的过程,它还是一个训练学生掌握语言规范,并在训练中发展思维、提高学生语言综合素质的过程。言语能力中口语交际能力包括语音知识的运用和言语领会、言语表达等技能;因此在实际的语言教学中,就应理直气壮地把语音知识的学习和口语技能的培养放在首位,而不能离开这两个中心去谈言语能力的培养。这一认识,是我们进行现代汉语语音教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提高学生言语能力水平的关键,更是促进教师加强言语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原动力。

 

高中汉语教师应具备的语文素养相关文章:

1.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2.如何帮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3.高中生如何提升语文素养

4.什么是语文素养

篇(7)

“勇敢”是写作必须具备的素质吗?为什么要特别提出来?

有部美国电影叫 《勇敢者的游戏》,讲述了一个12岁的男孩无意中发现一副名为“尤曼吉”的游戏棋,骰子抛出后会出现各种灾难和危险,只有参加游戏的人一起战胜困难,才可以打破魔咒,结束游戏,所以称之为“勇敢者的游戏”。

经常能听到一些同学说自己不会写作文,其实,他们不是不会写,而是不敢写,缺乏创作的勇气,担心写不好会被人笑话,或者总是想着走捷径,一味“借鉴”他人的作品,“不会写作文”实际上就成了一种写作上的畏难情绪和偷懒的想法。所以,写作其实就是“勇敢者的游戏”,勇敢者不会畏惧用自己的笔抒情写志。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您还说过,写作就像打仗,这个怎么理解?

文章的谋篇布局犹如将帅带兵打仗一般,动笔写作之前,“笔未动而意先至”,心中自要有一个全盘的谋划构思。开篇的“凤头”就像先锋官打的第一场漂亮仗,中间的“猪肚”则犹如将士们的步步为营,篇末的“豹尾”则为整个战事的大捷,圆满收兵。

如果说文章的构思如将军掌兵,那么写作中的语言技巧、表现手法的练习就可看作是最基本的练兵。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虚实结合等写作技巧,犹如十八般武艺,需要平日勤学苦练,战时方可大显身手。

您认为好的表达应该具有哪些特点?

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语言风格,不同的文体也会有不同的语言表达要求。就如绘画,既有细致入微的白描工笔,又有简练洒脱的挥毫写意;既有浓墨重彩的渲染,又有寥寥数笔抓住神髓的速写。细腻的语言具有“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温柔之美,粗犷的语言具有开山利斧般的情感冲击力,简洁的语言精炼、朴素、自然,而雅致的语言往往音韵和谐、诗意流动,语言的美并没有单一的标准,而是丰富的、多姿多彩的。

闻一多先生曾说过,诗歌有“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写文章不一定能“三美”兼顾,但也可借鉴学习。比如音乐美,音韵柔和的文章,读来有如妙龄女子手握红牙板吟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而音韵高亢的文章,读来便如关东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诵歌“大江东去”。

相信那些曾经对写作“望而生畏”的同学听完您这番话,会有勇气拿起笔,挑战这个“勇敢者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