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古典文化的传承

古典文化的传承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4 15:13: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古典文化的传承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古典文化的传承

篇(1)

关键词:古典文化传承;中国文化

一、日本对古典文化的推崇

1 近年来日本古典文化被推崇发扬的代表

近年来,有关日本古典文化的书籍和影片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其中最出名的代表是梦枕貘的《阴阳师》系列以及根据此套书改编的同名电影《阴阳师》。其中电影版《阴阳师》一经公映,在日本国内造成较大影响,电影大获成功。位于京都的晴明神社也在电影公映后受到日本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的参拜,“晴明祭”也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较大反响。更多日本人开始关注本国的古典文化,更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日本,并对日本的古典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2 日本古典文化的代表“祭”

“祭”这个词,在中国人的意识里,是祭祀死去的人的节日,但是这是一种错觉。日本的“祭”,与中国的祭祀意思稍有不同,日本的“祭”,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庆典存在。

日本的祭典活动规模大小不一,但很普遍。日本各地的祭祀活动,大多与祈福与驱恶有关,但最多的是以“祭”形式出现的庆典活动。无论是在日本的哪一个地方,都有充满了古典风情的节日活动,活动现场也会吸引世界各地的友人前来参观和游览。这是古典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一种非常完整的传承与发扬。

二、日本现代社会的古典文化

日本的古典文化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历史悠久,注重修养的日本人将其古典文化传承至今。日本全国各地都广泛分布着神社、寺庙,每年都要举行丰富多彩的日本古典民俗活动,并且各地的风俗也各不相同。比如著名的札幌“雪祭”,京都的“祗圜祭”等。

除了节日方面,在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中日本的古典文化也得到了体现。现在仍有很多家庭居住的是日本的古典庭院,庭院里的布置就充分体现了日本的古典文化美,即日本古典文化的“和风之美”。最具代表性的是已经有了千年历史的“竹筒敲石”。一敲一打之间充分体现了日本古典文化的美学价值。可以说,日本的古典文化已经深深地映刻在每一个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三、对中国的启示

1 古典文化应与时俱进,进行改良

目前中国在传统节日方面做得还不够,只是商家的炒作,并没有赋予所应有的文化内涵。在这一方面,中国应向日本学习成功的经验,赋予传统节日应有的文化内涵,将传统习俗通过庆祝活动展现出来,让更多的国人参与其中,以达到传承古典文化的目的。

2 运用先进的宣传手段发扬古典文化

日本国内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保护其古典文化,不仅仅局限于物质文化,还有一些艺术上的、精神上的非物质文化。受到了法律保护,古典文化的传承就有了依靠,有了法律的支持,传承这些文化就有了强制性。而中国目前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对于非常容易流失的非物质文化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来约束。这也造成了许多非常有意义的古典文化的失传,对于世界来说,这都是巨大的损失。

3 让改良后的古典文化为现今中国社会所接受

中国现在在高速地发展着,而与其一同高速发展着的,还有中国的古典文化以及现代中国人的思维。许多古典文化在文艺作品或者是以其他方式进行的改变里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这些些许的差异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引导来让这种改良后的古典文化为现今的中国社会所接受,被现代人的思维所接受,让古典文化以一种新的姿态展现在现代国人的面前。

从日本成功发扬其古典文化的经验中,可归纳出许多关键点。如何突出重点,学习日本的经验,并从现实的经济、社会环境出发勇于探索创新,这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发扬不无借鉴意义。我们应参照现今中国的国情,坚持循序渐进的方针,一步步地将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传承给国人并发扬至世界。

参考文献:

[1]梦枕貘,阴阳师,南海出版公司,2005.

篇(2)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古代女乐舞蹈;传统文化

0.前言

女乐舞蹈是中国古典舞的一个分支,其在我国的奴隶制社会产生,在封建社会结束,长久以来都是以一种十分特殊的艺术发展的方式改变和流传下来[1]。在汉唐两代时期,女乐舞蹈的主要经典的风格是细腰长裙和婉约俊逸等,这些风格对于当代古典舞的创作和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2]。女乐舞蹈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不断被一些政治方面等的原因导致其一直被忽视。笔者主要探索中国古典舞对于古代女乐舞蹈的传承和发展,具体讨论如下所示。

1.古代女乐舞蹈概论

女乐又被称为是女子乐舞,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女乐指的是古代一些专业的女性乐舞艺人,其主要的活动范围是在王室贵族之间以及奴隶身份等,从更大的意义上来说,女乐包括所有的女子参与的乐舞的活动。女乐舞蹈者因为技艺比较出色而备受当权统治者的喜爱,但是女乐舞蹈者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其身份处于从属地位,在权贵之间不断被进行赠送和买卖,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女乐舞蹈技艺的发展和提高。女乐有两种表现形式,分别为宫廷女乐和民间女乐,具体见下表1。

2.中国古典舞对古代女乐舞蹈的传承及其发展

我国的舞蹈发展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探索,在这个探索的时期内,形成了主要的三个流派,分别为身韵派、汉唐派和敦煌派[3]。身韵派就是指现在普遍意义上的古典舞,其主要来源处是戏曲舞蹈,而汉唐派和敦煌派的舞蹈风格加入了一些西洋的舞蹈元素在内,能够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区别,又能够证明中国古典舞的传统元素在内,表现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特点。

2.1古典舞身韵派对古代女乐舞蹈的传承和发展

古典舞蹈神韵派就是指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古典舞蹈,其在我国建立之初,提出了关于以我为主并进行多方位吸收的相关方针,以我为主就是指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主体,特别指的是一些例如京剧和昆剧的舞蹈。多方位吸收指的是武术以及体操等在内的一些被中国的古典舞进行接纳或者是吸收的舞种。在宋朝之后,舞蹈就逐渐融入到了戏曲之中,其主要的表现方式是歌舞表演。但是由于朝代的更替的原因,一些当权者对于汉族乐舞的一些排斥反应导致舞蹈出现流变。身韵派对于女乐舞蹈有一些部分的借鉴,主要借鉴的部分是在宋朝之后的戏曲舞蹈部分中所提取出来的一些动作性的方面,然而舞蹈却只能是代表那个时期内的风格性特点,无法表示整个中国历史舞蹈的精髓。

2.2古典舞汉唐派对古代女乐舞蹈的传承和发展

汉唐派能够和女乐舞进行重合的一种派别。根据相关的研究,中国古典舞的基调都能够被定义为是大范围地搜索一些古代舞蹈的资料,并寻找历史上一些曾经出现过的任何一种形式的舞蹈类别,主要以文化背景为基础,力求最大限度地反映古代舞蹈的真实情况[4]。在汉唐两代时期,舞蹈走向了集大成的时期,当时经济发展繁荣,国家实力雄厚,乐舞的种类也十分丰富。一些统治者有了更多的剩余下来的财富用于欣赏,其中女乐是最为主要的部分,因为汉唐两代时期的舞蹈主要以女性为主,十分符合当时的审美特征,这个时期内的舞蹈发展成为了整个古典舞流派的宝贵资源。另外,从舞蹈的风格方面来看,汉代的舞蹈在艺术特征方面主要是舞袖、舞足等,在汉代舞蹈中以袖进行舞蹈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其能够使用袖子的延伸来增加舞蹈者的曲线美,舞足主要是在盘鼓舞中得到体现,舞腰注重的是技巧性的动作。在汉唐两代时期,其舞蹈的训练主要是通过对袖子的使用来达到突出其舞蹈风格的目的。

2.3古典舞敦煌派对古代女乐舞的传承和发展

古典舞中的敦煌派的成立主要起源于《丝路花雨》的成功演绎。古典舞敦煌派的主要的动作来源是敦煌莫高窟伎乐天等一些壁画中的静态的造型。在敦煌壁画中,其主要的形象都和当时的一些女乐的舞蹈有着很大的联系,即便不能说的上是完全还原其舞蹈的形象,也可以称上的一定程度上的形似。另外,甘肃处于古代丝绸之路中间,其舞蹈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和一些印度传过来的西域区域的舞蹈有着很强的相似性,这些相似性仅仅从其服饰以及其舞蹈的基本动作方面都有一些印度和新疆地区舞蹈的影子,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因为各朝代都进行了不同风格的礼佛,这就导致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上面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飞天的形象,丰富了古典舞的类型。敦煌派古典舞的创作素材主要来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描述,而这些莫高窟上面的描述情况都能够丰富地反映当时古代女乐舞蹈在例如佛堂和寺庙的发展状况,体现了古代女乐舞蹈的完整发展历程。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所描绘的情况都是当时的一些画家将一些古代女乐舞蹈中的传神动作刻画在石壁上,才能够讲座这个宝贵的财富流传到现在。敦煌派对于中国古代女乐舞蹈的借鉴和传承都能够对后人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考察提供重要的依据。

3.结语

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国古典舞的发展也是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发展了起来,逐渐走向了多元化的发展形势,形成了各个流派并都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成绩。这个辉煌成绩的背后都反应了很多舞蹈爱好人士和研究人士的努力,未来的中国古典舞蹈要走向更加宽阔的发展之路。笔者主要分析了古代女乐舞蹈以及中国古典舞对古代女乐舞蹈的传承及其发展,以期为促进中国古典舞蹈的健康发展提供建议。(作者单位:无锡文化艺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曾湘玲.中国古典舞创作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考――以“桃李杯”舞蹈比赛为研究个案[J].歌海.2010(06)

[2]史晓眉.刘凤学与唐乐舞重建[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0(03)

篇(3)

说到古琴的传承,就不得不说现在的高职教育中的音乐教育了。当前高职院校虽然都开设了乐器课程,但主要是一些西方乐器,学习古琴的学生少之又少。笔者认为,对于古琴专业的教育,根本在于培养学生广泛而坚实的基础知识,同时要具有古琴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在很多的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传统授课的现象,教师一味地授课,学生单一地、被动地听课,课堂没有一丝的生机。所以,高职课堂中教学的规律应适当地有一些变化。在一些课时的安排上,教师应做到有意减少授课的时间,主动增加一些鉴赏古琴的时间,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学习古琴所带来的快乐,使学生在学习中占据主要地位。

虽然中国古典音乐在现实生活中的审美价值毋庸置疑,但是中国古典音乐现在的发展情况却不尽如人意。音乐理论界甚至出现了“古琴必然消亡论”。近年来,音乐界西化成风,很多人忽视了自己民族的传统音乐——古典音乐,这就使古典音乐的创作没有大的进展,无奈地退出主流音乐的舞台。我们一直倡导东方式的含蓄美——清静、微妙、玄远,这与西方艺术有很大差别,很多人已经和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艺术产生了隔膜,而且相对于其他乐种来说,有关部门、团体对中国古典音乐较为忽略,如经费少、编制少、人才少等,致使现在了解古琴的人越来越少。

由此可见,古琴需要普及,需要“大众化”。一般而言,广大人民群众对音乐作品的评价处于主导地位。音乐作品的形成需要一个特定的环境,在特定的时代中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当社会条件有了变化以后,这些有时代特征的音乐作品在发挥其功能的基础上也会有新的变化。古琴不受重视,无法参与大型音乐会进行传播,是由于古琴本身也有缺点,首要问题是它能发出的音量太低,演奏古琴的场所必须具备音响设施,这样才能够使观众听到它的声音,这就给现场演奏带来了一些麻烦,不便于让大众进行欣赏。然而有了音响的加入,又对古琴原有的韵味产生了一些影响,所以这就要在音响装置方面进行研究和补救。此外,古琴的曲子较难懂,一般人不易接受,所谓的“琴道”“文人琴”“修身养性”等观念的思想包袱太重,让人们不敢与之亲近。这就需要坚守古琴音乐业者,尝试古典与现代音乐的嫁接,让两者间不可逾越的艺术鸿沟逐渐消失,将古典音乐在保持纯粹的基础上,融合进一些有利于贴近大众的元素。例如,改革古琴曲让其能焕发新声,改革弹琴方式与乐队结合,甚至改革琴学观念,让其合乎时代旋律,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为人民大众服务等。在今日社会,我们要努力推广古琴,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琴、弹奏古琴,在不违背古琴的本质内涵、继承中华琴学的精粹的基础上,将数千年来古琴文化中最优秀、精华的成分结合今日时代旋律进行发扬,真正弘扬中国古琴文化。但我们要注意的是,若在“大众化”的改革与创新中丢失了古琴的本质精华而迎合大众欣赏习惯、以博得大众欢迎,丢弃了古琴静美、清雅的品性,那便得不偿失了。

古琴音乐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精英文化,也许,古琴的确不同于任何一件民族乐器,因其古朴、幽静的品位决定了它无法成为时尚,我们需要真正把握琴之特质,发掘琴文化之精华,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继承下来、弘扬开去,若始终使自己处于孤芳自赏的清高中,这有可能使曾经璀璨的文化成为历史的尘埃。我们应该重视古琴演奏艺术的推广和传播,比如,专业团体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音乐家经常进行古琴专题演讲,为电视台、广播编写古琴专题片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琴、欣赏古琴、传承古琴。

篇(4)

她也仿若从那古雅岁月中走来,带着一抹不属于这个躁动年代的从容与执着,坚守着对于东方古典文化的信仰,以她笔下的水墨情怀为我们再现那段历史风物、中国容颜,让艺术改变生活,以美学感动心灵。她,就是不折不扣时尚集团的创始人方艺霖。

以老工艺重塑新生活方式

从木雕到宋瓷,从苏绣到龙井,从蜜蜡饰品到漆画手绘,这些充满东方古典意味的老工艺仿佛在告诉我们,忘形东方生活馆并不仅仅与那些传统而精致的女装相关,更与我们遗忘已久的东方底蕴生活一脉相承,这是一场对生活方式的定制与复兴,不仅于服装,更着力于渗透、演绎、还原所有生活中的美学质感与个人精神。在学画出身的方艺霖看来,这些古旧工艺为整体生活方式的打造提供了灵感与动力,而所有与美相关的产品都可以成为定制之列,无关领域,只为凝炼一场生活的艺术,“我们希望以服装为出发点,塑造出一套新东方时尚的生活哲学,一套文化理念,创造出魅力与舒适的结合,让每一件服饰作品在自由轻松、时尚大气之余都能传达一个概念,讲述一个积极的故事,从而影响更多的人,形成对自我生活品位的觉醒与提升。”

透过不折不扣的服装,让顾客体验到一种颠覆以往的风范与形象,由此而来的改变使方艺霖很是欣慰,“不折不扣以高雅时尚风格为主,相对而言,宫心则走更高端的艺术路线,因此许多人以为这分别是两个群体的客户,其实不然。”认同并欣赏不折不扣传神之美的客人,同时也追求着更精致高雅的生活理念,“他们可以分别适应于不同场合的需要,而我们服装所塑造的个人气质与视觉冲击力,往往让人过目难忘,那些来自外界的关注度,让我们的女性客户感到满足,也体会到了我们品牌的真正价值。”

如何让生活成为一门艺术,让工艺升华为美学,是其中不可回避的一道命题,作为服装设计师,方艺霖不仅仅着眼于服装,她以更宽厚的胸怀,更开放的视野,凝望着各种东方传世工艺的未来,跨越领域的框架性划分,以其细腻而独到的艺术触觉,融汇所有与美学相关的境界与感悟,她笑言,“因为艺术是相通的,设计师其实应该不只是成为设计师,她需要站得更高,对各种古典艺术形式拥有更形神兼具的认知度、把控力与创作力,涉猎更多如民俗、历史、诗词、器物等中国文化领域,从古老技艺与新兴工艺中汲取意念与灵感。”

以跨界元素传承东方文化

在这里,那些最纯粹的传世工艺经历了岁月流变,时光洗礼,却始终静默而生,风华绝代,你可以酿一壶静谧古雅的香气,绣一袭精致动人的旗袍,守一世矢志不渝的情怀,等一场梦回东方的邂逅。

对东方古典文化情有独钟的方艺霖,对工艺传承有着深刻的感悟与理解,“外国拥有自己国家民族的服饰,而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服饰却日渐消弭,追溯历史,唐装、旗袍本为中国的国服,而目前市场上,由于竞争激烈,使得中国传统风格的服饰变得泛滥与廉价,成本也越来越低,因此我们永远也看不到让人惊叹的作品。”方艺霖不愿眼见古老而深厚的东方民族艺术的没落与衰退,她开始执起画笔,守住中华古典工艺的文化净土,“我们以高端定制的方式推广古老的苏绣技艺,而最年轻的绣娘也已经60多岁了,我深深地感受到,如果没有市场,那么中国的手工绝活最终将断层,更无法将老艺术家的技艺传袭下来。”为此,不折不扣坚持以苏绣工艺定制为推广的主要作品,为古典东方文化的续存与复兴肩负一份责任,“在苏绣服装的高级定制流程中,最少也要经历10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成型,从最初的画稿、勾稿、上色、印布到刺绣,手工繁复,而且耗时较长,定制的旗袍也需要至少45天的时间周期,这些传统文化的工艺作品与当下的快时尚完全不同,它以慢工出细活,专门为客人的气质而定制,而且追求一定的艺术境界。”

这是一种对待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敬畏,也是对于古典艺术的眷恋与追求,除苏绣以外,漆画工艺、蜜蜡饰品、养生茶品、手绘织物也在方艺霖的作品之列。然而,传承并非复古,在方艺霖看来,文化传承的精髓在艺而不在形,与完全承袭传统的古装相比,方艺霖更为创造性地诠释了古典工艺的新生形象,“我们在传承苏绣等古老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了设计师的时尚性、概念性以及跨界的元素进行再创造,我们所呈现的东方古典文化并非沉闷的器物,而是鲜活的空间艺术,如化蛹成蝶形状的试衣间,泼墨效果的木地板,半葫芦模样的古风池塘,祥云飘逸流动的天花板,以及以木船再造的美人镜等,我们希望以多种功能性,多款不同领域的工艺作品,多层次的视觉感官体验来传承东方文化精髓,在商业化之下孵化心灵的感动,让参观的客人身临其境,心有所感。”

篇(5)

关键词:古著影视改编;“存真”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142-01

一、古典名著影视改编之必然

近年来,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持续升温,笔者认为,其原因可归于古著经典与影视产业的“互益”效能。

首先,影视产业依赖于古著经典。影视文化产业主要即通过制作影视作品获得经济利益,从而实现其商业价值。古典名著拥有磅礴深沉的历史底蕴、丰厚充实的思想内涵、辉煌璀璨的精神内质、精深高超的艺术造诣,从而为影视产业提供了宝贵的扎根土壤与广阔的生发空间,有力地助推其持续发展。

其次,古著经典受益于影视改编。在信息化与读图化时代的今天,影视改编成为古典名著得以生存、普及乃至持续性增值的重要途径、甚至是必经之路。古著经典需要通过影视艺术实现其当代化传承,而影视改编也的确大大提高了古著经典的现实影响力以普及度,有效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播。

二、古典名著影视改编之“痛”

巴赞曾指出:“电影,没有起码数量的直接观众就不能存在。”检验一部影视作品优劣的最基本标准之一就是观者的多寡,而要想吸引更多的观众来,则必须使影视作品具备能够引起观众兴趣、博得大众眼球的要素与内容,这几乎已成为影视圈中的基本共识。因此,许多影视作品在对古典名著进行改编的过程中,便有意或无意的改变了古著的本貌,除去其中了不利于吸引商业效益的因素,更添加了很多迎合当代大众审美需求与欣赏口味的内容,以此达到卖座获利的目的。针对这一现状,众多研究者、尤其是学术界人士给予了强烈的质疑与批评。

纵观近年来的古著影视改编实例,有多少作品正是上述观点的案例验证。如在新版《西游记》中,制作者为了追求视觉刺激以达到经济收益,在片中大肆设置成人化剧景,诡异的形象设计、可怖的情节场景、低俗的内容充斥其中,令人实在不忍卒睹。这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受众的恶俗欲求,但却彻底丧失了古典名著的传统人文精神与艺术精华,将千年的中古文明内涵积淀糟蹋殆尽,令人心痛不已。

三、古典名著影视改编应“存真”

笔者认为,要解决与平衡好古著影视改编的商业性与文学性、“继承”与“创造”之间的关系问题,一个重要原则即古典名著的影视改编应“存真”。

何为古著影视改编的“存真”?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学经典名著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积淀与博大的精神内质,而这些就是我们在进行影视改编时所必须保存下来的“真”。

首先,古典名著深沉而丰厚的历史底蕴是其根基所在。因此,在影视改编中,绝不能因要契合当代所需便随意改变古著的固有历史性。近年来,部分由古著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就屡犯历史性、甚至是常识性的错误,这便是改编中不尊重古著、不尊重历史的后果。还有些影视剧中的历史人物对白,频繁使用或全部使用当代白话文甚至流行语,而完全丧失了古著的历史韵味。笔者认为,应在考虑受众观影实际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著“风味”,以保全古著的文学性与历史遗韵。

其次,古典名著中蕴含着丰富而充实的传统文化积淀,这在影视改编中是应有所侧重与保留的。当然,由于时代限制,有些古著中存留了一些不良内容,这些就是需要我们在改编时加以摒除的,而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与文化因子,则应加以保留并传承发扬。如《三国演义》,其中有许多诸如忠诚、狭义、感恩等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对于这些,我们应加以侧重,而不应仅仅为了博取眼球,把诸如周瑜、曹操与小乔之间的所谓“情感纠葛”无限放大,这完全无助于对古著应有的文化继承与传播。

最后,重点提炼出与忠实于古典名著的思想内涵与精神内质,唯有此才可于核心处抓住影视改编的关键价值与意义所在。中国自古讲写意、重“神韵”;而古典名著的“神韵”,就是其最为核心的精神内质。影视改编中只要看清并抓住古著的精神内核,那么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创造”,以适应商业需求。以“四大名著”为例,个人认为,《西游记》讲的就是一个“信”;《红楼梦》的精髓即为“空”;《三国演义》的核心在“义”;《水浒传》的精神实质在于“勇”。当然,各著作中还包含着其他众多的精神因子。如果能够在影视改编中把握好各部古著内隐的精华,那么无论“继承”还是“创造”出来的作品都是有“神”的,也都能够对古著加以有益地传承与发扬。

篇(6)

关键词:园林景观;文化传承;生态理念

1.中国景观及园林设计发展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的环境和景观设计方面问题开始得到重视,相继引进了西方国家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景观生态规划”等发展模式。这成为我国建筑学界和园林景观学界对环境保护和景观规划研究标志性起步阶段。随着社会对满足精神层面的环境美化提出更高要求,使得我国的环境和园林景观设计研究开展了如城市广场建设、街道亮化工程、公园设计、小区环境设计等各种规模和层次的设计活动,从而使园林景观设计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但目前中国景观设计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我国对西方景观设计发展的研究还是处于零星、分散的状态,而没有对其进行整体、连续的总体研究。在进行景观设计中,盲目抄袭那些被西方国家已经抛弃的、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的设计。而在对待传统古典园林,只是盲目的复古,歪曲了对古典园林的继承理念,致使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缺乏地方特色和时代风格。这决定了我国对景观创新设计具有强烈的需求,只有正确理解传承与创新,才能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走向当代景观设计应具有的品质和发展方向。

2.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

园林景观设计应与时代精神密切相连,正视传统思想的价值,在汲取历史精神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决不照搬原有的风格模式,使传统的精髓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相融合。

2.1 传承古典园林的天人合一

中国园林景观设计的思想来源于自然却又区别于自然,园林景观设计中往往会强调“法天贵真”和“天趣自然”,而反对过于明显的人工雕凿和修饰。中国古典园林是以“天人合一”为中心思想,这一思想被国外生态学研究者称为“通过选择最佳空间和时间,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艺术,从而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天人合一”是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准则,在中国山水园林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生态智慧,也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前提基础。设计师在设计现代的园林景观时,应该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古典园林的思想,对园林的景观进行合理的搭配,做到现代园林景观自然而不做作,从而使人们从园林景观中得到休息与身心健康的提高。

2.2传承古典园林的季相之美

一年四季的变化除了春暖夏凉等气候变化外,在山水花木间的形象的交替变化也较为突出。中国古典园林充分利用自然一年四季交替变化的特点,通过景色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化而不同特点来营造四季不同的空间意境,使景色的变换与时间的变化相融合,从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因此,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将古典园林的季相之美传承下去,充分把握季节的交替变化,来实现景色和时间的融合贯穿,给予人以美与精神的享受,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3 传承古典园林的设计技巧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具有许多相关的设计创作技巧。古典园林的设计技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以小见大的空间效果。以小见大的手法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特色之一,在尺寸和体量有限的情况下,古典园林通过增加停留的时间来平衡与前者的感受量;二、丰富多彩、一望无际的景观。古典园林通过采用实虚对比、动静结合以及循序渐进等空间手法,把整个园林分隔成多个不同形状、不同个性和不同尺度的独立空间,并将这些独立的空间糅合形成一个整体,从而给予人们一种变化多姿的园林景观。现代园林景观应继承与发扬古典园林的这两种设计技巧,使有限的空间及景观形态发挥出丰富多彩、一望无际的景观。

2.4 传承古典园林的思维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一直追求的是一种寄托着情感、观念和哲理的意境,将古典园林景象赋予生命力,使游客在享受园林景观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眼睛所看到的景物产生联想,感悟园林景象所蕴藏的某种情感和理念,从而得到精神上超脱与自由的升华。所以设计师设计现代园林的景观时,应根据古典园林景观设计的思维,使园林景观的设计给予人触景生情的感悟和思想文化传递,从而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

3. 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

3.1 吸收现代艺术思潮。

随着人们精神文明的提高,其思维方式也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在设计现代园林景观时,应综合考虑人们的审美理念和鲜明的时代意义,合理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来进行园林景色设计。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应符合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又适应艺术多元化发展的要求。在进行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时,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不能仅仅是继承古典逻辑,还应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由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是受多种艺术思潮的相互作用,而非受到单一艺术思潮的影响,致使现在园林景观设计趋向于多元化发展而没有明确的分类,其过程也显得较为复杂。多种不同的艺术流派,为景观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得景观艺术上的表现更有深度与不受局限。

3.2 应用现代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兴起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使用一些新兴技术,以使得园林景观表现的更为自然与美观。新技术的采用给园林景观设计带来了新的活力,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采用新技术,可以一些崭新的设计素材带进来,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用来造景的素材和方法。一般地,设计师在进行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时,灵感均来自于自然的更迭变换,通过变换不同的景物营造不同的环境氛围。由于古典园林受技术所限制的原因,使其在景观的表现上只能达到一定的高度。而当引进新的技术到园林景观设计时,更新和改变了传统的设计观念,使其呈现出别有风味的园林景观。 造景素材分为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在传统园林中,即可算作硬质景观,而草坪及各类栽植, 即可算作软质景观。只不过,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硬质景观中比较突出的是混凝土、玻璃及不锈钢等造景元素的运用。混凝土不仅取代传统石景、柱廊等硬质景观,还具有较高的可塑性;而玻璃反射、折射、透射等特性的创意性表现,使我们处于真实与虚幻的境界。而软质景观中的热塑塑料、合成纤维、橡胶、聚酯织物也为庭园的外观增加了不少色彩。特别是由现代照明技术而诞生的夜景观,更是将我们带入一种梦幻般的迷离境界。

3.3 引进生态景观理念

生态景观设计是指人类所生活的整个生态系统进行相关的设计。由于生态技术应用于景观设计,而引入了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等理念,使得现代景观设计师们改变了传统上将景观设计当作是一个孤立的造景,而是将其整体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学会综合考虑周边生态影响的程度以及动物、植物、昆虫、鸟类等在内的生态相关性。在进行生态设计时应自然物种的多样性,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剥夺与能源损耗,避免出现盲目人工改造环境的现象,维护和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系统。所以在设计生态景观时,应注意保护不可再生资源,特别是对于特殊自然景观元素或生态系统。其次,应加强对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尽可能使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

4. 结语

人们的审美思想和境界的提升对园林景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园林景观设计目前的状况看,应继承传承古典园林景观设计,勇于创新,结合时代精神,将新技术应用到园林景观中,以提高园林景观的文化水准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于久翔.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之美[J].科技风.2010(07)

篇(7)

关键词:古典舞;舞蹈文化;艺术

一、身韵的审美标准

动作是舞蹈艺术最基本的语言。“文化传承总的来说应是国家行为。即使是中国古典舞的传承,也不能仅靠一个学院或是一个作品,我们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更需要有更多的人才不断加入到中国古典舞里来,也需要更多的作品承载和体现。同时,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粉丝,跟着中国古典舞作品和舞者不断地去关注、欣赏、传承它。”梁群说,首要的就是推出能够承载中国古典舞文化内涵的作品。作为古典美的审美,需要的不单单的是对舞蹈的审美,更是对我国的历史的一个审美。中国的古典舞是耐人寻味的,每一个动作都代表着一个含义,这需要观看者自己去领悟其中的含义。中国的古典舞不似西方舞蹈的那么有力与快,中国的古典舞讲究的是柔,那种柔会把古典舞的优点发挥的淋漓精致。

同时,我们也可以找到表情和肢体语言,任何健全的肢体语言都有一定的关系,在基本的训练中,中国古典舞,它是非常重要的节奏。古典舞的三个层的美都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每一个层次都有着自身的审美价值。在古典舞的层次构成中,任何一个艺象都必须具有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这两个层次。意蕴,不是每个艺象都有。有,也不是每个欣赏者都能体悟到。能体悟到的,也有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别。有的古典舞,或者有独具特色的艺术语言,或者有生动感人的艺术想象,或者有发人深思的艺术意蕴。但是,真正优秀的古典舞,必须是用生动传神的舞蹈语言、塑造出内蕴这隽永深邃意蕴的栩栩如生的舞蹈形象的结构有序、有机融合成的一个完美整体。

二、身韵的训练要点

古典舞的训练要点:云间转腰“云肩转腰”是古典舞身韵经过对戏曲、武术长期观察,并总结中国古典舞舞种自身的属性与要求而提炼出来的重要典型动作之一。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元素练习包括“提、沉、冲、靠、含腆、横移、旁提”基本动律元素,如果把这些元素贯穿来做,就是 “云肩转腰”

基本做法:地面盘坐,以腰为轴完成上肢的360度平原环动。

1、练习步骤:

不加手做,要强调动作的连贯性

2、加单臂配合做

3、双手配合做(叫做平抹手),一只手由“二位直臂”保持平圆路线往“四位直臂”成“四位曲臂”斜拉下收回一位。这种双臂配合的形成是贯穿于整个“云肩转腰”和平原动作过程中的。一定要配合协调,反复练习。

4、站起来做,这种练习是双腿由右弓箭步经过移重心成左弓箭步的过程。双臂在胸前重叠时,要注意含胸,不可横拧冲肩,整个过程要做的连贯饱满。

5、前后移动重心做 即在“冲、靠”舞姿中做,将“云肩转腰”放在流动过程中练习。这就要求云肩转腰和舞姿配合的过程要在“冲”身在前,“靠”身在后的动律中完成。

以上五种做法的共同要求是:

1、必须以腰为轴,强调“含、腆”的过程。

2、有一句口诀“手带身、身让手、身推手”、即在“移”时,手要主动把身体拉出去;“含”时,身体要主动收缩把手让过去;“腆”时,胸部要主动把手臂推向前。

节奏处理上:

1、慢速、平均做。在每个过程的位置上都要有停顿时间,以便检查是否到位。

2、由慢速过度到中速连贯做。要求每一个位置都是连贯一起的,不可有停留,要强调过程有“灌满”的感觉。

三、身韵的表现方法

身韵的表现要求舞者的理解与偶感悟的去表现,身韵中的下肢步法是极为丰富且具典型意味的,作为身韵的步法即具有相对的独立表现价值,又与肢体其它部位相联系,结合运用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身韵外部形态。同时,在步法的运用上始终贯穿“以身法带步法”的原则,俗称“有身必有步、有步必随身”。因而身韵的形态特点和风格韵律,必须依靠步法与身法的协调一致才能予以体现。因此,身韵的动作特点必是由下肢步法与上肢的腰、臂、头、胸的整体性协调运用,从而彰显其风格鲜明、丰富多变的形态动作,表现出优雅、沉稳、缓慢、疾驰、灵巧、浑厚、顿挫、流畅等不同的动作特性,以及富于表现力的肢体语言。

四、结语

对于舞蹈,只有灵魂的舞蹈作品通过肢体和魅力,才能使观众和表演者的完美结合,达到充分的视觉体验和心灵感受。这也是一个舞者资格标准的测试。只有舞蹈表演者的呼吸和思考,以及情感的情绪和身体的完美结合,才算发挥了其舞蹈的魅力,这才是一个成功的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张含星.从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角度对民族乐器演奏进行分析[J].大众文艺,2016(19).

[2]罗雪婷.浅谈中国古典舞的美育意义[J].大众文艺,2016(19).

[3]孟静.中国古典舞被芭蕾“家族”吞噬的审美――重看孙颖学术思想的当代意义[J].舞蹈,2016(10).

[4]华伟.腰力:舞蹈永动机从中国古典舞看“腰力”动核[J].尚舞,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