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手术室护理常规内容

手术室护理常规内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4 15:13: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手术室护理常规内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手术室护理常规内容

篇(1)

【关键词】PDCA循环法;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0..01

随着科学技术的推动,我国医疗技术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尤其是手术治疗技术有了明显的提升,与此同时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也有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手术室作为医疗的重要场所,由于患者的病情复杂,且所使用的器械较多,导致护理工作的节奏比较快,很容易在手术中出现不良事件,不仅影响了手术的进行,也会威胁患者的人身安全,所以积极加强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是十分重要的。PDCA循环法是一种科学系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具有诸多的优势和特征,能够有效的实现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析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2],现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的临床对象,并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进行干预;将2017年11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5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的临床对象,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法,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治疗的标准,且患者及家属同意参与研究。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患者的年龄范围是18~76岁,平均(43.5±3.7)岁;研究组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患者的年龄范围是19~78岁,平均(43.9±4.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实施PDCA循环法,具体内容如下:(1)计划阶段,护理长结合手术室护理需求以及相关的资源,成立质量控制管理小组,保证护理工作有序进行。由护士长组织成员,积极加强安全隐患的总结和记录工作,并分析其原因,研讨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制定完善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内容和目标。(2)实施阶段,对质量控制小组进行分级,分为三级质量控制小组,一级质量控制小组主要负责手术室各区域的器械和物品的消毒以及维护工作,旨在营造良好的手术环境,同时也需要对医护人员的消毒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并制定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为患者介绍集体的手术流程;二级质量控制小组的工作主要就是针对护理计划和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若遇见问题,还需要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帮助解决问题,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三级质量控制小组主要就是针对整个手术的护理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并及时的发现不足予以改善和优化。

1.3观察指标

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后的临床护理质量。

1.4统计学方法

所涉及到的与护理质量相关的数据和信息,统一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总结和对比,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值作为判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即P<0.05。

2结果

实施PDCA循环法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PDCA循环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模式,具有科学性、严谨性的特征,是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将其应用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篇(2)

【关键词】 PBL教学模式; 常规教模式; 手术室; 护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8-0091-02

doi:10.14033/ki.cfmr.2015.28.043

手术室是一个专科性强、护理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且无菌要求高的特殊科室,手术室专科知识一直是临床学习过程的难点。而目前手术室护理教学一直沿用传统带教老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随着现代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医学教育需要,急需寻求适合现代护生能力发展的实习教学模式[1]。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 based leaning , PBL)于1969 年由教授Barrows 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首创, 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教学模式之一[2]。有研究显示PBL教学模式能将学习内容简单具体化、易于理解、增加护生学习兴趣以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3]。因此笔者提出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教学中,将PBL教学模式有常规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4-2015年进入手术室轮转实习的护生50名,年龄19~22岁。所有护生均为临床护理学专业学生,均经过系统的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的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认识。将上述50名实习学生随机分为常规组与PBL组,每组25名。两组护生性别构成、学历层次、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带教老师年龄、职称、工作年限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2 教学方法

1.2.1 常规组 护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带教老师使用常规的教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即知识的传授以“带教老师讲,护生听”、“带教老师做,护生看”的方式进行。

1.2.2 PBL组 护生采用PBL教学理念,从“构建设问”到“讨论”到“总结”三段的教学模式进行。根据手术室教学计划,首先根据手术室教学内容设计特定教学环节,由带教老师给出常见疾病PBL病例,例如,疝气的定义、发病原因及分类、临床症状体征、疝气的解剖特点及洗手与巡回配合要点及疝气的预防等逐渐深入的构建问题;其次以问题为中心循序渐进地制定讨论主题,启发护生提出问题,对涉及相关问题督促护生查阅护理教材、文献期刊、互联网等渠道获取相关资料。最后对于护生给出的结论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讨论,并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同时回答开始构建问题,由护生扮演手术室护士和患者角色,根据“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增强了护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及护患沟通能力。

1.3 效果评价方法

护生实习周期均为4周,带教老师均由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

1.3.1 问卷调查 第4周末对两组护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以了解两组护生对两种教学模式的评价。内容包括以下八方面: 提高学习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理论结合实践能力、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增强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1.3.2 出科成绩 第4周末对两组护生进行考试、出科成绩主要由理论和实践操作两部分组成,均采用100分制,理论考试内容涵盖了手术室相关专科知识,题型为单项选择,采用闭卷方式作答。实践操作考试由两名老师负责评分,按操作统一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取两名老师分值的平均值。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入科成绩和出科成绩比较

两组护生入科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生出科考试成绩(理论和实践操作)比较,PBL组在理论和实践操作成绩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2.2 两组护生问卷调查情况比较

两组护生对常规教学模式在是否提高学习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手术室护理教学作为临床护理实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专科性强、实践性强、多学科交叉综合、对护生解剖和生理知识要求高、护理实习涉及内容范围广且有一定难度。传统带教方法,有悖于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常规教学以灌输手段为主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对护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2]。

采用PBL模式教学,将临床常见问题抛给护生,让护生以带着问题的方式来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带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转变了思维方式,促使护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的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有利于提高护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带教老师在PBL教学中拓宽了教学视角,在对护生进行引导过程中,最大限度的激发护生发挥个人潜在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接受到护生不同思维方式的启发,做到了教学相长[4]。

PBL教学模式在手术室实习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比如一些传统教学经验的带教老师不太熟悉PBL的教学方式;PBL模式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教案需要设计;传统教学中带教老师作为知识灌输者,护生则扮演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但PBL教学模式中,带教老师主要作为学习的引导和启发者,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进行规范和监督,因此带教老师需要有扎实临床护理理论,并且要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

PBL教学模式在手术室教学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了思维方式,提高了教学质量,维持了知识的系统性连续性[5]。PBL教学模式适合于手术室护理教学,但需要不断加强对带教老师的培训,逐步完善PBL教学中护理教案设计与编撰,使其早日成符合现代临床护理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文东,刘秀琴,李红,等.PBL 结合多媒体教学模式在儿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146-147.

[2]王鸣明,邹丽芳,窦红菊,等.PBL 结合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血液肿瘤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4(11):1678-1682.

[3]赵爱娟,朱劲松,林萍,等.PBL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4,21(18):5-7.

[4]田金徽,刘爱萍,申希平,等.PBL教学法在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1):39-43.

篇(3)

关键词:手术室细节护理;护理安全;效果研究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医院日常工作中技术要求最高、风险最大的工作。一台成功的手术需要医务人员的默契配合,更需要一套科学的护理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常规护理已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已成为医院的重要任务之一。手术室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从某种程度上讲,护理模式是否合适决定了手术的成败。笔者采用手术室细节护理干预,疗效明显,且目前有关此类研究报道较少,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31.65±8.15)岁,神经外科手术12例,肝胆外科手术16例,妇科手术18例,普外科手术1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32.86±12.05)岁,神经外科手术16例,肝胆外科手术15例,妇科手术16例,普外科手术1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1)符合诊断标准,并且已知情同意者;(2)受试者自身无严重心、脑、肝、肾等严重疾病者;(3)意识清晰者。

1.3排除标准

(1)不符合诊断标准者;(2)受试者自身有严重心、脑、肝、肾等严重疾病;(3)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治疗者;(4)意识不清者。

1.4疗效标准

护理质量评估包括仪器管理、消毒隔离、护士配合技能、手术室器械准备4个方面,总分各为30分、20分、30分、20分,护理质量安全为各项总分,得分越高越好[1]。护理满意度采用我科设计的手术室护理满意率调查表进行评定,内容包括护理技术、护患沟通、患者舒适度、术前手术室准备、护理服务等方面,量表均采用百分制。>85分为满意;60~85分为比较满意;<60分为不满意[2]。

1.5方法

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术前对手术室进行消毒,并准备手术器具,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手术的注意事项。术中协助医生完成手术,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术后擦净创口,送患者回病房,交代饮食、生活等注意事项。观察组给予手术室细节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成员由我院经验丰富的外科专科医生及护士组成。入组时由责任护士进行健康评估,建立个人档案。(1)制定流程:手术前应核对手术器械是否齐全,手术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提前1d巡视病房,告知患者手术注意事项,并于手术当天在手术室门口迎接患者。术中巡视护士与器械护士按制定的流程密切配合,包括常规消毒、擦净血迹等。术后护士应立即清点纱布及手术刀等物品,以防遗留在患者体内,由课题负责人进行质量评估。(2)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细节护理的重要内容,干预时我们应做到谈吐得体,结合患者的病情、心理特点制定具体的干预方案。短期内身体角色的变化,往往令多数患者难以接受,多表现为悲观、失落的情绪,甚至抵抗情绪,依从性较差,加大了医患沟通的难度。术前访视时,责任护士需以亲切的态度,耐心地安抚患者,倾听患者诉说,也可讲述他人手术的成功经验,使患者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并对手术的必要性及具体的方案予以讲解,使患者对手术过程有基本的认识,消除患者顾虑;进入手术室的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安排后,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自己的姓名及手术团队的组成人员,也可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仪器,消除患者对医院医疗水平的顾虑。同时巡回护士应陪在患者身边,随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麻醉前,应告知患者放松心情,并握住患者的手掌,消除其紧张心理。患者清醒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敢于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给予赞赏和鼓励,进一步增强患者自信心,并第一时间告知家属手术情况及术后的注意事项。(3)其他细节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应做好患者暴露部位的保温工作,同时,在操作时我们督促医生应讲究效率,减少暴露时间,以防外界温度过低引起患者不适。手术时,护士还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是否正常,如有异常,需向手术医生汇报以决定是否采取相应的措施。干预结束后对患者的情绪及疼痛程度数据进行汇总,运用统计软件分析疗效差异。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

2.2患者满意度调查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6.667,P<0.05)。

3讨论

手术室的护理质量与患者的手术疗效密切相关,一套合适而科学的手术护理方案往往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并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我科从2013年实施手术细节护理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保障细节护理模式能顺利实施,经过组内成员讨论,我科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对每位护理人员的职能均进行了细化安排,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细节化护理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和传统护理模式相比,具有更人性化且规范化的特点,是医务工作者护理理念巨大转变的产物。其将手术室管理与患者护理相结合,患者身体护理与心理护理相结合,对护士的职业素养及服务质量制定了更严格的要求[3]。细节化护理要求医务人员始终把人性化的理念融入到护理工作中,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并针对性地帮助患者解决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在术前、术中、术后应分别安排经验丰富的护士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顾虑。在护理中,笔者认为以下几点为细节护理中的重中之重。(1)护理人员均应做到三查七对,对于患者姓名、手术部位及术中用药的类别及剂量严格把关;(2)对于输血的患者,护理人员仔细核对血型,以防因输血不当引起的溶血反应;(3)整个手术过程,我们都应谨遵无菌操作,以防医源性感染加重患者病情。本研究探讨了手术细节护理对于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观察组在消毒隔离、护士配合技能、器械装备、设备管理等方面及满意度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手术细节化护理过程中,各医务人员各司其职,弥补了常规护理的不足,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患者与疾病斗争的自信心,且促进了护患关系。关柏秋[4]采用手术细节化护理后发现,该护理模式能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依从性,并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几率,该研究与本文结果基本相符。手术细节护理作为一种亟待推广的新护理模式,如何普及对护理人员来说是一个挑战,我国人口基数大,但医护人员严重不足,落实具有较大难度。由于受时间及精力限制,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少,日后的研究可增加样本量,如条件允许,可进行多中心的研究,并探讨手术细节护理模式与患者出院后心理障碍的关系[5]。

作者:吴志华 李松 林茴 易旦冰 杨红 单位: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梁丽琴,鞠成蓉.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2):264-265.

[2]徐金花,王春霞,王晓静,等.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的实施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5):329.

[3]周凤伟.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237-238.

篇(4)

关键词:老年患者;手术室护理;整体护理

手术属于现阶段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同时为一项具有侵入性的操作,为躯体及心理性应激源,能够致使患者出现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出现恐惧,对于手术及麻醉情况造成一定影响。从而,能够增加患者手术过程产生的疼痛,无法保证患者的伤口能够快速的进行愈合,还会致使产生应激性的溃疡。特别为老年患者的功能的减退,会造成患者的整体适应性降低。本次研究,选取老年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整体护理进行分析,现进行具体的报道[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4年1月~7月收治的156例老年手术的患者,包括男性85例,女性71例,年龄为62~76岁,平均年龄为(69.3±11.4)岁。上述患者均通过病史方面的调查和实验室的检验、常规体格方面的检查,患者愿意配合本次研究进行治疗。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通过常规手术室进行护理,护理内容有:实验室的检查、体征和病史的分析和检查等。手术之前,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确保患者能够了解手术的方式和注意的事项。手术后,可通过常规进行检查在将其护送到病房中。

1.2.2观察组 观察组通过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整体护理,手术前的护理在进行手术之前,对患者需要加以访视,充分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和患者的管床主要护理医生及护理人员,全方位对患者的病情和临床方面的病症进行了解,并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中的护理,应该控制好患者手术室的温湿度,护理人员需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注,和其进行交流,以降低患者的不安心理。进行麻醉的时候,护理人员应在患者的床旁,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手术时间非常长的患者,以及创面非常大的患者,需要对其进行实时的检测,进而对其输液量和输液的速度进行掌控。若检查出患者的病情有一定变化时,需要在第一时间上报于主治医生。病情应允的条件下,且不会对麻醉效果产生影响的条件下,可适当的调整患者的手术以确保其手术的舒适感。手术后的护理应确保手术完成,需要尽可能彻底的对手术区皮肤进行清理,防止血液刺激到患者,致使其产生情绪方面的波动。待患者回到病房,需要和护理人员做好交接的工作。患者清醒应及时告诉其手术成功的消息,保证患者的情绪得以稳定,安心进行修养,达到快速恢复的状态。手术后3d需要对患者进行随访,和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的情况,给予患者手术后的相关指导和叮嘱,调查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情况。随访的过程,同时需要对护理的质量和效果进行综合的评价,了解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从而更好的完善护理的方案内容,提升护理的整体质量。

1.3观察的指标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SCL-90测试表和调查问卷,通过相关的人员为其进行详细的讲解,尽可能独立的完成调查的内容。对于填写有一定困难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代替其进行填写。调查问卷的内容有:抑郁症、焦虑症病症的筛查,抑郁和焦虑量表(

1.4统计学的处理 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方面进行,计量方面的资料用x±s 进行表示,组间的对比通过t进行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评分的对比 两组患者抑郁和焦虑的评分情况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

2.2两组患者SCL-90测试表分值的对比 两组患者的焦虑不安情绪和抑郁情绪、强迫、躯体化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

3讨论

护理属于手术治疗过程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现代医学护理的模式将护理视为根本的指导,把护理的程序当成主要的核心内容进行管理[2]。手术室的整体护理干预需确保护理人员具有专业的知识和相关的技能和责任心。整体护理的核心内容为人性化的护理。手术治疗自身来讲,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无法到达最佳的治疗效果[3]。老年的患者因为自身的身体功能的减退,比较容易出现不安的心理和情绪,进而出现并发症情况。所以,手术室的相关护理人员需要提高对患者手术前、手术过程和手术后的整体护理,以保证患者能够及早康复[4]。

综上所述,观察组在抑郁、焦虑等情绪,以及SCL-90量表评分情况均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整体护理对于老年患者来讲,能够明显改善其心理的状态和不良情绪,对于患者的治愈率和康复情况均会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瑞英.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对老年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31):62-63.

[2]邵素娇.手术室整体护理对老年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1):53-54.

篇(5)

关键词:手术患者;人性化护理;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342-02

近年来,在医疗技术水平逐渐提高的基础上,各大医院越来越注重护理质量的提升[1]。其中,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为了提高围手术期患者手术的成功率,通常会采取人性化护理措施。本组抽取了12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对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120例手术患者中,男72例、女48例;最小年龄者18岁,最大年龄者78岁,中位年龄(41.8±2.1)岁。28例行肿瘤切除术、16例行胆囊切除术、12例行子宫切除术、56例行骨折手术、8例行其他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手术类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包括了解患者病情,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检查术中需要的器械、药物是否配置完整,做好术时医生的配合工作;术后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相关注意事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术前人性化护理。手术前,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病情、生命体征等进行仔细观察,了解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以此为患者对抗疾病树立信心。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为患者营造最优质的手术环境。

(2)术中人性化护理。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行正确麻醉[2]。做好患者隐私的保护工作,动作需轻柔、服务需热情;有效控制手术室温度,以此增强患者的舒适感;手术时需做好患者情绪的调节工作,充分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3)术后人性化护理。手术之后,护理人员需做好患者皮肤污染物的处理工作,例如利用温水轻轻除去患者皮肤的血迹及消毒液等。同时,需注意患者保暖,以免受凉感冒;在转入病房的过程中,需做好引流管及切口的保护工作;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需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并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术后1~3d做好回访工作,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并发症及术后不良反应;检查无误,患者出院时,需做好患者出院的各项指导工作,例如嘱咐患者多休息、注意个人卫生等。

1.3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临床判定指标包括:(1)护理评分,对护理结果进行评价,设百分制,得分越高,则护理效果越好;(2)对护理的满意度,参照张淑珍[3]等作出的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方法,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四个等级,即: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文中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评分比较

经积极护理后,观察组护理评分为(98.2±1.1)分;对照组护理评分为(79.8±2.1)分;观察组护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

2.2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3.33%),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

3.讨论

手术室护理指的是在患者围手术期间,为了降低一些不良心理状况及心理状况,如焦虑、抑郁、恐惧及生理功能紊乱等,而行使的一种整体护理方法[4]。由于手术室护理的特殊性,稍有差池,很有可能会引发护患纠纷乃至对患者手术成功率造成影响等,因此在手术室护理中加强人性化护理便显得极为重要[5]。本组抽取了12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60例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60例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评分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

综上所述:对于手术室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同时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为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保障依据;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欣.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02(11):329-330.

[2] 晋世文.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1(08):353-354.

[3] 张淑珍.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3,08(20):161-162.

篇(6)

关键词:优质护理;小儿手术;临床意义

小儿抵抗力弱,适应能力差,由于自身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对手术的耐受力较差,因此对围手术期的护理要求较高,我院根据患儿自身的生理特性,以患者为中心,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小儿手术的护理工作中,在手术室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术前访视、术后回访、术中人性化细节护理等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进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扁桃体切除术的106例患儿,年龄在2~11岁,两组患儿在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3例。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接患者到手术室,配合手术医师完成手术,送患者回病房。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术前访视、术后回访、术中人性化细节护理等护理内容,在术后2~3d回访患者时,由患者及其家属填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表,观察并比较两组中患儿及其家属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并由手术医师填写护理配合调查表,评价手术安排情况、器械质量及供应情况、护士术中配合能力等。

1.3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护理效果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以χ2表示计数资料,并以t进行检验,以P

2 优质护理的相关内容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访视 在手术前1d,由访视护士向手术医师了解患儿的手术名称、方法、注意事项等,详细阅读病历,查看相关检查结果,询问术前用药情况、皮试结果、输血前检查等。然后入病房访视患儿,与患儿家长和患儿充分沟通,主动拥抱患儿,减少患儿对于医院和医护人员的的恐惧感,并在玩乐过程中评估患儿的血管、皮肤和全身情况[1]。介绍成功手术病例增强患儿及其家属对疾病的治疗信心。注意沟通方式,让患儿及家属感到被重视,被关怀。

2.1.2手术当日心理干预 手术当日由护士到病房接患儿,鼓励患儿坚强勇敢,轻松的进入手术室。有些孩子哭闹,不愿做手术,此时需要麻醉师、巡回护士、家长三方共同安慰鼓励小孩,尽量保持患儿情绪平静,必要时麻醉师从静脉给予镇静,让孩子安静进入睡眠状态,进入手术间。

2.1.3安全核查 安全核查对于表达不清的小儿特别重要,术前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详细交接患儿信息。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术后离开手术室前,手术室护士要分别与麻醉师、主刀医师、患儿及家长共同核对患儿姓名、性别、年龄、床号、手术名称等基本信息,检查患儿的腕带是否相符,并检查手术部位的标记是否正确,仔细分辨左、右侧,防止手术部位发生错误。

2.1.4建立静脉通道 术中的输液、输血、用药均离不开静脉通道的建立,术前应成功完成静脉穿刺,患儿皮肤稚嫩,静脉穿刺时止血带捆绑时间不宜过长,穿刺动作要轻、快、准,穿刺成功后牢固固定,注明穿刺时间,根据患儿病情合理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

2.1.5手术用品的准备 术前应妥善完成手术用品的准备,如吸痰器、给氧装置、小儿约束带、夹板、棉垫等,并根据手术类型准备适合小儿的手术器械、缝针、缝线等[2]。备齐麻醉用药、手术用药、小儿抢救用药等。

2.2术中护理

2.2.1妥善安置 小儿手术的摆放,不仅要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还要尽量使患儿感到舒适。摆放好合适的后,使用垫和约束带固定,小儿皮肤娇嫩,固定过程中要动作柔和,避免过度的伸展或牵拉。

2.2.2保温 小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不能维持体温的稳定,因此在手术中应注意给患儿必要的保温措施,防止低体温对患儿的身体造成损伤,在患儿进入手术室之前提前将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5°~26°,在手术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暴露,防止患儿体温下降。

2.2.3 完善手术配合 小儿对于手术和品的耐受性较差,巡回护士要严密观察小儿的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师,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巡回护士根据手术要求准备相应的手术器械,认真配合手术,协助医师顺利完成手术。

2.3 术后护理 患儿结束手术后在恢复室观察,防止麻醉并发症和其他意外的发生,严格检测患儿的血压、心率、呼吸,要特别注意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护理,备好供氧和吸痰设备,将患儿的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的误吸。做好供氧和吸痰装备,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拔管期患儿因咽部不适等多出现躁动,巡回护士要安慰患儿,给与肢体安慰,麻醉允许的情况下,尽快将患儿送至家长身边,使其心有所依。在护送患儿返回病房后,告知家属术后注意事项,并与病房护士详细交接[3]。

术后2~3d到病房回访患儿,了解患儿全身恢复情况及伤口愈合情况,对于患儿在术中和术后受到的心理创伤给予及时的疏导和安抚,并积极听取患儿及其家属对手术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 结果

3.1患儿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对照组、试验组患儿对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1.1%、98.1%,两组满意度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2医师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对照组、实验组医师对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5.5%、96.2%,两组满意度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论

在现代医疗模式下,患者满意度已经成为医院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患儿抵抗力低,对于手术的耐受较成人差,因此优质的手术室护理是患儿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优质手术室护理在传统手术的基础上通过术前访视、术中精心护理和术后回访,使护士对于患儿的病情更加熟悉,并提供了护患充分交流沟通的空间,舒缓了患儿的紧张、恐惧心理,使患者的满意度从由常规护理的81.1%提升到98.1%,在开展优质护理中手术室护士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和尊重,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4]。

总之,针对小儿患者的生理特点,进行手术室优质护理,不仅提高了患儿及医师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而且有效保证了术中的护理安全和患儿的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武继珑.小儿手术过程中的护理配合[J].基层医坛,2011(03):63-65.

[2]李晓庆.小儿手术护理问题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0(08):78-82.

篇(7)

【关键词】 手术室;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4-0109-02

手术室是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由于手术医生使用手术刀等手术器械,对患者的刺激性较大,患者术前不免产生恐惧心理,担心手术过程发生意外,不免发生过强的应激反应,导致患者出现许多不良反应,如对疼痛的耐受降低,不能积极地配合手术治疗[1]。术前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也影响手术治疗效果。护理干预是在护理过程中采取多项措施,有助疾病康复[2]。术前通过护理干预能减少患者的恐惧和焦虑的心理,增加手术成功率。本文通过护理干预在手术室的推广和应用,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其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17~72岁,平均(43.1±6.7)岁;手术类型:阑尾切除35例,甲状腺切除25例,骨科手术30例,妇科10例;麻醉类型:全身麻醉8例,椎管麻醉80例,局部麻醉1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型、麻醉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手术护理,术前进行简单的术前教育,常规备皮,指导患者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干预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完整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常规护理 (1)术前向患者宣传疾病有关知识和手术的简单程序,同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指导患者做好术前准备,进行手术备皮,术前禁食禁饮,对患者讲解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2)术中配合麻醉师进行麻醉,指导患者采取合适的,配合手术医生及时传递手术器械,做好术前、中、后手术室仪器、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3)术后对患者进行伤口包扎,并与病区护士做好交接工作。

1.2.2 护理干预 (1)术前的护理干预,大多数患者都是第一次进行手术,术前不免产生恐惧、焦虑的情绪,需要在进行术前访视室主动介绍手术室的具体情况,向患者宣传疾病有关知识和手术的简单程序,告诉患者手术设备先进齐全,主刀医师的资历及经验丰富,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对患者所提疑问,巡回护士要耐心一一解答,针对较为突出的问题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访视护士要从术前准备到术后恢复的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讲解使患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2)术中的护理干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要积极热情的接待患者,详细告知手术室的信息,如手术使用的器械等,摆放的位置,手术所需,使其熟悉手术室环境,降低对手术的恐惧感,及时有效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使其了解手术的安全性与重要性,增加其信心。密切观察患者表情、言语和动作,若发生不适,及时与患者交流,讲解手术操作的必要性,并适当谈些和手术无关的话题,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帮助患者减轻不适,保持手术室环境安静、温度湿度适宜、空气清新,一般室温控制在,22 ℃~25 ℃,相对湿度为50%~60%,尽量控制噪音[3],还应该通过肢体语言向患者投递关爱,可以通过眼神、握住患者的手、帮患者擦拭额头上的汗液,并不时告诉患者手术的进展状况;另外,在不影响手术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患者身体的暴露,以便帮助患者保护隐私和注意防寒、保暖[4]。(3)术后的护理干预,手术完成后,帮助患者擦净伤口周围的血迹,并进行包扎,固定好各种管道,以防脱落,帮助患者穿好衣服并送至病房,与病区护士做好交接工作。(4)术后的回访对患者现有的不适给予问候和疏导,并告知患者手术效果很好,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患者克服术后抑郁反应,针对患者所提出伤口疼痛及大小便不适等情况,回访护士需做出耐心解答,以消除患者疑虑,指导患者合理的饮食以及手术后的恢复运动,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密切观察引流管里的液体,发现不适立即报告医生,与患者交流,了解其思想状态,告知家属尽量多关心患者,并做好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1.3 疗效评价标准

在术前3 d和术前1 d运用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对患者的焦虑情进行评价,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重。14分以上评定为肯定的焦虑;7~14分评定为可能有焦虑;6分以下评定为无焦虑。同时在手术室认真评定患者的满意度[3]。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情绪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传统的护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手术室的护理要求。手术室护理干预在传统的护理模式中增加了更多的内容,通过对患者全方位的接触,对其心理和身理进行了更全面的了解,为手术能安全顺利的进行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手术室是医生抢救和治疗患者的重要场所,手术治疗效果会受到护理管理方案合理性的深刻影响,手术成功与否也直接受护理水平的影响[4-5]。因此必须要不断提高护理水平,护理水平的高低也会对患者手术治疗成功与否、病情恢复快慢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手术对患者身体、心理均会造成伤害,大多数患者因对手术产生恐惧感,而排斥治疗,某些医疗事故更加重患者的心理恐惧感。实施手术护理干预焦虑状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说明,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有利于患者康复,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焦虑是情绪反应的常见类型,可能由于手术威胁心理,极易导致患者自身痛苦,通过生理学机制打乱个体生理平衡。此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达到药物无法达到的作用[6]。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情况比较 例(%)

组别 >14分 7~14分

对照组(n=50) 16(32.0) 29(58.0) 5(10.0)

干预组(n=50) 4(8.0) 17(34.0) 29(58.0)

P值

表2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的手术室配合情况比较 例(%)

组别 主动配合 基本配合 勉强配合

对照组(n=50) 21(42.0) 15(30.0) 14(28.0)

干预组(n=50) 28(56.0) 16(32.0) 6(12.0)

P值

在手术室为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不仅对患者有利,还可以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并且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同时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方式,适应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7]。本研究结果和对照组相比,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焦虑情绪,还可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配合程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董占.人文关怀应用于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53-55.

[2]孙园园.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学,2012,7(14):83-85.

[3]刘瑞侠,戴爱兰,卢芳,等.手术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1,11(6):19-20.

[4]马保莉.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654-655.

[5]乔翠芬,李兰芝,谢露霖.健康教育在手术室的应用[J].家庭护士,2008,6(2):89-94.

[6]赵玉玲.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时的重要性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1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