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4 15:13: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

篇(1)

关键词:课堂;参与度;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1-20

笔者以之前开过的一节公开课――苏科版八年级下册“13.2 黄金分割”为例,和各位同行做个交流。

一、学生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1.学生参与备课

在备“黄金分割”这节课内容时,我事先和学生交流了一下,让学生回家搜集有关“黄金分割”的文字资料和图片。结合学生提供的资料,我了解了学情,很快制作好了课件。

2.学生参与课堂

片断:伴随着上课铃声响,《义勇军进行曲》在教室中悠然响起,学生都立刻精神抖擞。

师:听了国歌,感觉如何?

生:感觉神清气爽,睡意全无。

生:老师,这是我提供给您的音频吗?

师:是的,你能给同学们说说,为什么这首国歌会这么振奋人心吗?

生:《义勇军进行曲》之所以听着振奋人心,不仅是因为词曲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部分正好在全歌的黄金分割点处。

师:什么是黄金分割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探索。

首先,我们进入“美的欣赏”篇。

首先,学生在舒缓的音乐中欣赏着美,不时看到自己搜集的图片,心中的自豪感和课堂主体意识明显增强了。

3.学生参与教后反思

小结完“黄金分割”这节课后,我留了两分钟给学生评价这节课。

师:同学们感觉这节课怎么样?哪些方面比较好,可以保留?哪些方面不好,需要改进?

生:我感觉这节课设置的“美的欣赏”“美的探索”“美的感悟”“美的应用”“美的创造”这几个环节非常好,条理清晰,层层递进深入。

生:我通常上数学课老爱打瞌睡,感觉没劲。今天,当我在课件里看到我提供的图片时,我好激动啊,就感觉是自己也是老师一样。

生:嗯嗯,我也感觉这节课自己成了课堂的主人,每个环节自己都有积极参与,在快乐参与中收获知识。

师:那不足呢?说说需要改进的地方。

生:老师,我感觉您可以给我们多一些鼓励,并且可以和我们一起探索,一起研究就更好了。我们就像朋友一样,这样我们的积极性会更高。

我手中拿着本子和笔,将学生说的每一条都记录下来,记入教后反思,以便下次改进,提高课堂效果。

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方法总结

1.师生关系的新定义

和学生拉近距离,学生喜欢老师本人,自然对其所教科目也会积极应对。为了争取取得好成绩,课堂上自然会表现活跃,参与积极。

2.教学手段多样、生动

数学课思维比较抽象,很多没有领会到数学奥妙的学生在课堂是容易走神和犯困的,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提高:首先,我们可以在课堂引入和习题背景中采用学生熟知和感兴趣的知识,以增强学生的亲切感,从而使其想参与进来;其次,我们在题目展示的形式上可以多样化,除个人回答外,多组织小组合作与竞答;学生当小老师是激励学生兴趣、锻炼学生心理素质和能力的有效手段;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增加数学课的趣味性。

3.多一份鼓励,多一份等待

我们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一个肯定的眼神,学生就会高高地举起他的小手,说出心中的想法,即使不正确,又有什么关系呢?教师不就是引导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解惑者吗?

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教师应尽可能采取多元化的手段力求学生张扬个性,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参与式课堂教学 实践探析

数学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模式落后、单一,导致部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为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借助参与式教学法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不同层次学生都可以参与数学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以下笔者就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参与课堂教学进行一些探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自制道具,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在数学中蕴含很多抽象的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但分析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可以发现该年龄段学生具备较强的形象具体思维。而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为改善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制道具参与数学学习,以此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以“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讲到这一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在不同颜色的卡纸上画出50个自己喜欢的、不同种类的水果(教师可以为学生规定卡纸的颜色与个数,如红色卡纸10张,黄色卡纸5张等),并在画完之后将其剪下。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制学习道具的形式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相关知识,如让学生拿出10个红色的水果,5个黄色的水果,看看一共拿出多少个水果。通过这样的形式将教材知识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让班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二、创设情境,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热情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情境教学法应用广泛并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创设的情境过于流程化、形式化,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对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学情,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认知,为其创设适合的情境,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讲到“长方形与正方形”这一教学内容时,课前可以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学情制作相关教学设计。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如为学生出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实物图片(抽纸盒、床、房子、本子、收纳箱等),借助这些图片为学生引出“长方形与正方形”这一知识,并借助多媒体动画的形式为学生讲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相关概念,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长方形与正方形,以此强化学生的记忆。通过这样的形式将教学知识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将抽象转化为具体,有利于降低教学知识难度,同时可以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实践,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中,为发挥参与式教学实效,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而合作学习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数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以此促进其学习能力提升。

首先,教师应对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教师可以从学生数学成绩、学习能力、性格与性别等方面考虑,将成绩相近、能力相同的学生分在不同小组,同时尽量让小组学生性格互补、男女比例协调,以此保证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在讲完“统计”这一知识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统计班级学生最喜欢的学科”这一实践活动,要求学生采用抽样调查的形式调查学生最喜欢的三门学科,作出调查报告并制作统计图、表格等,然后派出代表在班级做报告。实践活动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选出各组小组长并合理分工,保证班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

四、结语

参与数课堂教学可以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在参与式课堂学习中掌握更全面的数学知识。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自制教具,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通过创设情境,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成.基于参与式教学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析[J].学苑教育,2016,14:49.

篇(3)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学生;主动参与

在新课程改革下,初中体育教学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与发展,在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应该促进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培养学生学会锻炼自己,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应该将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从当前的教学质量来看,一些教师对学生的主动参与还没有高度的重视,这种理念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阻碍作用。鉴于此,笔者将对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进行研究。

一、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改善学生的认知活动,有利于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构建主体活动,完善知识体系,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在体育上有所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并不单单是采取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而是要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激发师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健康教育,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课堂教学是学生非智力因素展的关键时期,体育教学主要承担着强健学生体魄,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人生态度的责任,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帮助学生发展身心,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二、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较低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主动参与低

初中体育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缺少学习的兴趣,在体育学习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模式如果没有办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在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影响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需要具有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具体的教学中,运用好新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育教学的内容比较单一

在初中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以学生的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在教学中过于强调教育教学的应试性,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单一的教学内容束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提升。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就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模式来讲,在教学中应该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教师的教学活动,忽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对将课堂教学的控制、动作的示范以及知识的讲解,进而导致学生不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采取单一的课程评价方式

制约学生主动参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课程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当前对体育教学评价,关注的是体育学习的结果与教师的评价,评价过于注重学习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给与应有的鼓励,特别是那些身体素质交较差的学生,一直得不到教师的关注,感受到自己是体育学习的失败者,主动参与的意识逐渐下降。

(五)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需要优化

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初中体育教学的开展面临着重重地困难,教师将体育考试的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对那些与考试不相关的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关注程度不足,很多教学内容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开展的形式比较单一,缺乏趣味性、积极性,学生学习缺乏自由的时间与空间,极大削弱了学生的参与意识,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分析

(一)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构建趣味性的学习模式。在新课程知识的传授的实施,应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通过游戏、自学、比赛、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吸收新的知识。在体育训练中,例如前滚翻的训练,教师可以组织自练、互练、小组组合训练等方式,在学习中互相评价、共同进步,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教师给与适当的指导。

(二)丰富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

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内容陈旧单一的特点,教师需要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与体育教学而进行的融合,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用游戏教学法进行调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例如追逐跑的方式进行练习学生的奔跑能力,练习学生在跑步中的反应速度,提升其总体速度。教师也可以通过橡皮筋的游戏,练习学生的障碍跑的能力与跳高能力,通过轻松自由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体育教学是双向的活动,而不是教师自己的单独活动,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尊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设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研究,充分发挥教材的重要价值。教师教学中,在上课之前,应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预习,帮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表象的认识,进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与学生身体素质,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对学习内容进行自由的讨论,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提升学生身体上的灵活性,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若想要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就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教师需要从现有的教学目标出发,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例如在对学生进行800米的测验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一次摸底的训练,并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细致的记录。然后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再次对学生进行训练,将两次的测验结果进行比较,综合进行评价。例如在韵律操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增加学生的主动参与,互相找出对方的优点与缺点,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构建平台,逐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五)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活动,促进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参与,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首先,教师要构建轻松的、自由的、和谐的学习环境,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境,改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排斥心理,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进行语言、行为上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当学生动作不规范的时候,给与行为上的与语言上的鼓励,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指导,感化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生学习的榜样,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总而言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从学生实际、教学实际、教学内容的情况出发,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再菊.体育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0).

[2]钮文胜.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堂教学[J].考试周刊,2011,(58).

[3]宋永会.体育教学中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1).

[4]孟凡钧.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调查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8).

篇(4)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质量;教学关系;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148-01

1.做好课前准备,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对于每一堂课来说,教师在讲授之前一定要全面把握教材,只有熟悉教材才能了解讲授的内容,为此高中美术教师一定要做好教学常规,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备课备学情备教材。高中学生对于美术知识来说,很多内容在高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或者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途径,了解和熟悉了相关的内容,那么教师对此内容就可以简单的介绍或者让学生自主学习,又或者小组合作学习,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教学的质量。对于学生陌生的知识或者存在误解的知识,教师就要多费点口沫,多花点精力,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高中教师的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和学情,还要备教法和课堂管理策略,创新教育教学思维,更多的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下习得知识和能力,这样就能构建高效课堂。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目标是利用美术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发挥美术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优化美术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技巧

正确的把控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关系,还需要美术教师创新思维,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优化美术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技巧。教师的"教" 在以往的理解就是重点突出在知识的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能把教材中所有的知识给学生讲出来,或者是勾划出来,落实在笔记上或者教材中,素质教育下,教师的"教"除了知识的传授外,还需要引导学生,讲授学习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活动中,知识的讲授是无止境的,在知识的海洋中,教师讲授的知识也是非常有限的,只有教给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当然学生的学了知识的习得之外,还需要善于总结和反思,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呈现差异性,尊重学生,做到分层授课和分层学习,这也是因材施教的必然要求。无论是"教"还是"学",从学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题中之意。

3.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个性发展

高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教师的"教",还有就是学生的"学",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师生配合才是最为重要的。如果教师一味的讲授,不观察学生,不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状况,教学过程中容易偏离目标,学生如果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或者思路的话,学生的学习效果肯定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并不是教师讲授了什么知识,也不是教师尽可能讲授多的知识,而是学生经过课堂的学习掌握住了哪里知识,他们能否全面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尊重学生,了解学情。另外,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要与时俱进,颠覆常规课堂那种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美术实践微课教学、美术情境教学等方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4.创新美术教学思维,完善课堂教学模式

美术课作为推广素质教育的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由于现有的教学体制导致美术课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的大学生也不重视美术学习。要想改变这种现状,优化课程教学,首先就要革新教学思维,重视美术课程的教学。美术教学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让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这是美术老师需要思考的。美术授课最好的方式就是实践授课,确保硬件上的需求是提升教学质量的第一步。美术课的教学模式也要改变,如果按部就班的教学,学生的积极性根本调动不起来。美术课重在实践,重在提升W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教学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习得知识,改变认知,让学生在参与中有所启发,并且习得相关的技能。为此,在开展美术课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也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开展自主探究学习,也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体验。这些教学模式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其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与时俱进,采用微格教学法

针对目前的教学形式,实现特色教学就必须实现特色的教案制作和应用,高中美术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可以采用微格教学法。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针对训练,并将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反馈并作出分析判断,并且教师要把课堂小型化,这样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更为具体的指导从而使学生的教学活动得以改善。这种教学法的具体操作是将5-9名学生编成一个小组,对这一小组的学生进行一到两种技能的训练,然后分配给每名同学5-10分钟的时间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和小组成员对整个过程进行反馈评价,然后每个人根据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进行自我分析,对自己的教案重新设计后再实践。微格教学法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不断循环的学习每一种教学技能,不断循环的运用每一种教学技能,不断循环的积累教学经验,不断循环的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让自己不断循环的进步。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政治教学;学科素养;培养

引言

高中政治教学内容涉及众多,包含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构建,让学生对政治、经济、文化和哲学领域的基础内容都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塑造学生的综合能力。对高中生而言,高中政治课程的内容多元化,需要大量记忆的内容更多、更复杂。现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

一、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首先需要让学生对政治学科感兴趣,有多一点的关注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冷落政治,只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学生敷衍地学习,对作业也不认真,回到家后又开始一知半解地学习。所以,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去学习政治这门学科,教师应用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在学习情境里的热情,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政治课程的相关内容。例如,在教学“人生观和价值观”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相关的资料,比如“人民英雄有哪些”,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人物的事迹,去讲述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观看这些视频,不仅能培育学生的爱国之情,也能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去理解民族精神,受到英雄事迹的感染,去加深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识,高度统一爱国之情。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受到熏陶,进一步去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提升学生公共参与的学科素养[1]。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谈谈身边的事迹,去加深情感,从而能拥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尽量摒弃冷漠感,去感受温暖,也要让别人能感受到自己的温暖。

二、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政治课堂上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在政治课程的学科素养中,政治认同是最基本的学科素养,要求教师能够坚持一个教学原则,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多关注身边事,去树立正确的理性思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课前演讲去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构建学生的思维课堂,从而提升学科素养。例如,在教学“当代国际社会”时,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好演讲材料,去分享自己关心的时政新闻,教师也听听学生眼中的社会现象和国际形势,通过这样的活动,吸引学生上课的热情。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养成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能够有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师要为学生多多提供这样的学习机会。学生通过这样一步步地思考社会问题,将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获,从而提升政治学科素养的培育进度,完成高中政治学科的教育目标,最终提升学生的政治成绩。

三、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习惯,还需要学生能够通过联系事件思考内涵所在,让学生强化运用知识的能力,去实践理论知识。而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要让学生能够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这是养成其他素养的必要前提或必然要求,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逐步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例如,在教学“我国的公民与国家”时,要求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也包括守法不犯法。教师可以通过开启法律课堂,让学生学做法官,体会法治意识。还可以创办相关的社团,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思辨社”和“法语社”这样的社团,帮助学生去发挥所学知识,在课堂之外延伸教学内容,参与实践。通过深入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获得民主体验,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帮助学生理解更多的政治知识,从而去深刻体会法治意识,从生活中的实践案例拓展延伸,做到不违法不犯法,爱国爱家,通过参与多样的实践活动去提升学科素养。

四、坚持科学精神的培育

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帮助学生了解书本外的实践知识,还需要让学生坚持真理,有求真务实的信念,培育学生坚持科学精神的学科素养[2]。在高中政治的教学过程中,也会发生很多教学笑话,教师因为看错、看漏题目信息,得出了一个和答案不相同的结论,硬是为了迎合答案曲解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够,有的时候也无法去质疑教师。所以,教师在教学高中政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做到大胆提问、大胆质疑,而不是一时无心导致不理解,去歪曲解题过程。例如,在教学“辩证法”时,有一道练习题,学生没有理解答案中“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所在,学生能够大胆提出问题,询问教师关键的信息,这就是在坚持求真,在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师要让学生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个人有所成长,学会提问,并不是丢脸的事。只有让学生坚持求真,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才能越走越远,成为一个敢于求证的人,而不是故步自封,在原地踏步。学生保持这样的学习信念,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拥有更积极的学习态度。

篇(6)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打造趣味语文课堂

多媒体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具有直观形象、资源丰富、教学容量大等优势。智障学生智力发展水平低,抽象思维较薄弱,在培智学校语文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有助于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优化知识呈现方式,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紧紧抓住智障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收藏衣服》这节课时,为了帮助智障学生理解字词衣架、衣橱、及时、仔细、折叠、毛衣、大衣、整齐等,笔者就借助多媒体,将词语与图片结合起来,学生一边看图画,一边学习词语,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建立起词语与事物之间的概念。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词语,还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迎合了智障儿童的学习习惯。为了激发智障儿童的朗读兴趣,我将课文内容设计成一段小小的微动画,将教师的课文朗读以小动物的角色呈现出来,学生在听课文朗读时,看到自己喜爱的形象,学生倍感亲切,在听读过程中,情不自禁地跟着朗读起来,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歌曲音乐进课堂,提升主体参与意识

由于智障学生自身的特殊性,无形中提升了语文教学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调动多重感官参与语文学习,提升学习主体的参与意识。在语文教学中,有不少教学内容富有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如果能够结合儿歌与音乐,往往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智障学生的参与热情,也能充分发挥智障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语文学习的效率。例如在学习《刷鞋》这节课时,为了提升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笔者先播放了一遍教师的配乐朗读,在优美的旋律的作用下,学生朗读的主体意识被激活,纷纷举手参与朗读表演。教师再通过录音将学生朗读的片段播放出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学生借助音乐参与朗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在配合音乐朗读的过程中,又加强了学生对课文节奏的掌握,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在本课的字词学习中,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字词,理解字词的含义,提升学生字词运用能力,我将字词融合在自编的儿歌中。本课重点字词有星期、肥皂、今天、刷鞋、冷水、清水、干净、高兴等。笔者就根据这些词语,自编了一首儿歌:星期天啊,真高兴!拿来肥皂,拿来刷子,提来冷水,我来刷刷鞋子。刷呀刷啊,刷呀刷,再放清水洗干净,洗啊洗干净!这种教学方法新颖有趣,效率自然就得到有效提升。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主体意识,教师可以进一步创新歌曲教学方法。除了教师编儿歌,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自编儿童,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当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循序渐进,先是教师示范,学生学习模仿教师编儿歌的形式,在此基础上做到由扶到放,逐步提升学生能力。

三、故事游戏巧搭配,提升课堂多重互动

听故事,做游戏是学生的共同爱好,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讲故事或者做游戏的形式,不仅可以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也可以有效降低智障学生课堂走神的现象,促进课堂多元学习体之间的互动。例如在教学《阿姨来了》这节课时,为了快速地将学生带入课堂学习,笔者先布置了一个学习任务:同学们,你们家肯定来过不少亲戚吧,哪位同学愿意与老师和其他同学分享一下你们家接待客人过程中发生的有趣故事?在学生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无形中挖掘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自然地引入课文。同时围绕学生讲述的故事,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如何才能做得更好,最终引导学生学会热情、礼貌待客,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促进生生之间的互动,我又引导学生在文本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及学到的待客之礼,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让学生做游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小组之间的竞赛。每一小组的学生分配角色表演,轮流进行。在游戏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获得参与活动的机会,提升了生生之间的互动,而且在游戏过程中,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积累,运用待客方面的知识,提升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

篇(7)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策略优化,体现着教师教学的创新理念。所谓优化,是指教学内容的趣味化、教学形式的多元化、教学活动的游戏化。从不同视角展开教学设计,能够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塑造学生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体育课堂教学注重策略优化,与新课程标准基本精神相一致,代表着先进的教学理念,符合学生学习成长诉求,值得进行深入探究。

一、精心选择,实现教学内容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要关注其趣味性特征。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教师要针对学生好动好奇等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提升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教学活动时间不宜过长,注意及时更换教学内容,体现教学节奏性。每一节体育课,至少要设置三个项目。学生比较喜欢球类活动,教师要适当增加球类项目。田径运动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对相关内容进行优化整理,以提升其运动趣味性。如耐力跑,这是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的运动项目,教师不妨对耐力跑进行精巧设计,以提升其吸引力。例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追逐跑、折线跑、顶物跑等,并引入竞赛机制。在运动开始时,各个小组都能够积极地行动起来,快速地进入到运动中。操场上你追我赶,学生们运动得非常充分,参与积极性很高,课堂训练气氛非常热烈。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时,能够针对学生参与心理实施操作,课堂教学就会快速启动,学生参与热情高涨,训练效果显著。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造优化,适时引入竞赛和游戏,教学内容趣味性得到提升,学生很快进入到运动状态,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是卓有成效的。教学内容是死的,教学设计是活的,对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分解优化处理,教学内容自然呈现丰富性。从这个教学尝试就可以看出,教师课堂教学内容选择设计可以不拘一格,只要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其教学设计就值得提倡。

二、科学设计,实现教学形式多元化

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形式设计时,需要有多元化意识。为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热情,教师要尽量增加活动项目,利用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训练。教师还要对活动形式进行优化处理,及时引入游戏、竞赛等,以提升学生敏感性,学生能够在积极参与过程中获得学习认知和素质提升。体育运动形式丰富多样,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需求展开设计。如徒手操训练,学生大多没有兴趣主动参与。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展示形式,如多媒体播放视频、教师亲自示范、学生示范等,都能够制造教学契机。示范形式也要追求多样化,个体示范、集体示范等,都可以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感知。为提升学生参与性,教师不妨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表演,或者以抽签的形式,让学生个体展开示范演出。教师灵活运用这些展示形式,能够触动学生心底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特别情感。活动形式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群体学生的实际需求,为课堂教学注入更丰富的活力。运动形式多样化设计,关键要看教师的创新意识。在常规运动设计时,教师对活动规则、活动顺序、活动评价等因素展开优化处理,其运动形式会立刻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吸引学生参与的目光,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优化互动,实现教学活动游戏化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入游戏活动,能够极大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对体育游戏有特殊情感,参与游戏的热情很高。教师要将体育训练和体育游戏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如在足球训练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一个小组练习射门,一个小组练习带球,一个小组练习传球,一个小组练习断球。射门训练时,小组成员分成两个部分,每一个学生有三次射门机会,最后计算小组射门成功率决定胜负;练习带球时,小组成员带球过障碍物,采用末位淘汰制度,每次练习时,最后一名要被淘汰;练习传球时,两个人结成一个对子,进行对位传球;断球训练时,八个学生围成一个圈,相互传球,圈子中有一名学生负责断球,如果三次断球不成功,要接受处罚。活动开始后,各个小组快速就位,在小组长指挥下展开游戏竞赛活动,教师跟进指导,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课堂内欢声笑语,学生活动得非常充分。教师设计游戏和竞赛活动,将体育运动游戏化,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涨,课堂互动热烈而有序。因为游戏设计符合学生参与心理,学生训练强度很大,训练效果显著。将体育活动游戏化处理,教师不需要给出多么复杂的设计,只需简单化操作,有一定的趣味性,或者引入竞赛机制,就可以提升体育活动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