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5:13:1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全国经济发展形势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出于稳定经济发展大局的考虑,今年我国经济的发展在速度上有所回落。而从具体的发展成就来看,我国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同时民生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以下是当前经济形势分析特点。
第一,经济结构得到持续的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于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初步核算,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三产结构比例为9.2:42.6:48.2。高新技术革命潮流和经济全球化是实行经济结构调整的两个重要前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如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的发展,我国经济结构逐渐向高科技产业转移,同时一些新的行业也不断涌现出来,并在短时期内获得快速的发展[1]。需求结构继续改善。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1.2%,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2.75,比上年缩小0.06。
第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生问题的解决。民生问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须关注的问题。在我国,受人口数量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就业难和居民人均收入低成为改善民生的两大难点,2014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6万人,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而2014年,我国加大经济发展成果向民生建设倾斜的力度,使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事业的建设均得到有力的支持,同时也提高了国民收入,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第三,各项消费热点继续保持热度。我国的消费结构中,网络零售下的通讯器材如手机、电脑等是其中的消费热点,201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27898亿元,比上年增长49.7%。得益于产品的高速更新,这个消费热点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就使网络零售成为占据全国零售总额较重比例的经济体[2]。除此之外,绿色食品、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的保护等绿色消费也在现阶段获得显着的增长。
二、当前经济形势下的政策建议
1.继续推进改革和创新
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驱动力乃是改革与创新。以往几十年的发展经验证明,改革与创新是国家获得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而在当前政府以退为进的决策下,改革与创新的步伐更不能松懈,持续的改革政策有很大的必要。第一,政府要继续推动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支配作用,并逐渐弱化政府的支配权,从而使经济的发展拥有更多的民间力量[3]。第二,政府要继续推动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收入分配不平衡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在当下,收入分配不平衡的解决要循序渐进,首要的是提高中等收入水平,为拉动国内消费提供条件。第三,政府要继续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以创新为力量,全面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使每个人都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
2.加快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建设涉及到劳动力的转移、经济结构调整、环境资源、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内容,而这项动态化的建设正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第一,城镇化带来的人口流动使纺织业、服装生产业、皮革制造业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获得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从而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第二,城镇化使人口的消费能力得到提升,在扩大内需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城镇化水平与消费需求的增长呈正比,可见农村人口的城市化是拉动消费需求的主要力量之一。因此,在现阶段以及下个发展阶段,我国都要将推动城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发展规划。
3.加强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
房地产业是我国的支柱型产业之一,在近十年经历了由过热到过冷的过程,2014年房屋新开工面积17959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7%,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2064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6%,全国商品房销售额76292亿元,比上年下降6.3%。就当前的形势来看,房地产业受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已经趋向平稳发展。然而,地方政府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面临着一个困境,即在房价必须得到控制的情况下,还要实现房产经济的增长。而有些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实施后所获得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使调控成为众多社会问题的引爆点。在这种形势下,笔者认为,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要对房地产调控政策做一个调整,从改善房产需求入手,为房产需求提供政策支持,并推动高端住宅的市场化,加快保障房的建设。
一、正确认识县域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既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其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国富民的基石。我国的县制萌芽于西周,产生于春秋,发展于战国,定制于秦朝,兴盛于当代。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县级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已经形成相对独立的地域实体。目前全国共有2000多个县(包括县级市、自治县、旗),县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0%多,县域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县域的社会总产值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县域GDP约占全国GDP的63%左右。同时,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农村、农业和农民,农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农业的基础地位才能巩固,农民收入才能提高,农村社会才能稳定。
二是工业资源的基地。县域资源是国家资源的基本构成部分。土地、矿藏、森林、水源等自然资源大都集中在县域。没有县域资源在国家资源中的合理配置,就没有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食品业和轻工业,以矿物质为原料的重工业和新兴产业等,大都依赖于县域资源的支撑。同时,广大农村为国家建设还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可以说,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要素主要源于县域。
三是拉动消费的“超市”。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县域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县域成为国内最大的市场。只有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农民收入和购买力提高,市场容量才会进一步扩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才会更强。
四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县域经济包括城镇经济、乡村经济、农户经济几个层次。按经济成分又可划分为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股份制和各种混合经济。各个层次、各种成分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无论哪个层次、哪种成分实现大的跨越,都会对县域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促动作用。
二、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形势的变化,县域经济发展面临许多困难,一些深层次问题也逐渐显现。这些问题有的是共性问题,有的是个性问题,有的带有普遍性,有的带有特殊性。
一是结构调整步履维艰。从总体上看,县域经济结构仍处于低级化水平,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县域经济结构单一,产业、产品雷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色彩难以在短期内抹掉。由于政策、机制、市场等因素的制约,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短期内难以有大的突破和质的飞跃。一些原来工业基础相对较好的县(市),由于产品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近些年在市场竞争中大都转制或淘汰。一些过去的农业大县,近几年出现了“高产不难高效难、增产不难增收难、生产不难销售难”的怪圈。
二是县域财政十分困难。就多数县(市)来讲,普遍财力弱、负债多、包袱重、压力大,突出反映在入不敷出,许多应当投入的投不了,许多该办的事没钱办,财政支出需求刚性增强,需要财政支出保障的支出不断增加,县一级财政压力很大,甚至有的连吃饭都难保,危及政权建设的经济基础。
据统计,2003年县域财政总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20%多一点,但财政供养人口比例,县域占到全国供养总人口的70%。
三是城镇建设进程缓慢。从多数县(市)来看,城镇普遍存在基础差、功能弱、发育不成熟、带动力不强的问题,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建设的落后,对外缺乏吸引力,难以聚集资本和生产要素;对内缺乏带动力,难以成为牵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使县域经济的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难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难以使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延缓了农村城市化进程。
三、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县域经济发展的诸多困难和问题不是一日形成,而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一个过程,必须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扭住经济中心不动摇,牢牢把握发展主题不放松,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增加财力、提高综合经济实力为核心,不断推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应着力在以下六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调整,要按照“区域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思路,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工业调整,要加快机制转换和体制创新,要以技术改造、产品创新为突破口,立足本地主导产业,抓大扶强。第三产业要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业,以及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构筑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购物中心、乡镇级的商业服务中心和自然村的三级服务体系。
二是要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从县域经济发展的走势看,民营经济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机制灵活,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很强的吸引力和极大的竞争力。因此,要想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走出一条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针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组织引导上,特别需要按照“抓大促小带中间”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导规模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对联谊、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带中间”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的发展,激促动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某一产品、某一环节上做优做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三是要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从区域竞争的态势看,特色就是财力,特色就是潜力,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生命力。经济发达县(市)的实践也证明,发展特色经济是成功之道。特色是品牌,是市场,是竞争力,要想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更好地适应形势,放大优势,培植强势,做亮特色经济。特色经济多是“块状”、“集群”型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人们称之“一县一业”、“一乡一产”、“一村一品”,带有鲜明的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因此,发展县域特色经济一定要走出全面抓、抓全面的常规思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结合本地资源状况、交通区位、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等综合因素,在全国、全球经济发展新格局中,打造自己的特色,扩张自己的优势,建立自己经济发展的“坐标系”,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
四是要把加快城镇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从城乡发展的格局看,经济腾飞的“龙头”在城市、在集镇。从我国的实践看,沿海发达县市,近十几年来小城镇发展很快,形成了一个个密集的城镇群,不仅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而且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县域经济的竞争实力。因此,要想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更好地提升人气,提增财气,提高品位,做强城镇经济。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益经营”的原则,积极推进以县城为核心的城镇建设,坚持软件硬抓,硬件精抓,优化城市环境,不断提升城镇形象,引导生产要素尽快向城区集聚和重组,为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展空间,创造条件。
关键词:新形势;劳动经济;成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F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都飞速发展,并且越来越多的新科学技术被用在农业生产上,农业生产实现了现代化生产,越来越多的农民被解脱出来。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中,参与到城市的各个行业中,农民工成了城市劳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劳动经济也越来越成为部分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分析新形势下劳动经济的成长与发展的现状,并且相应的提出发展策略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新形势下劳动经济的现状分析
要想更好的发展目前的劳动经济,首先就得认清新形势下劳动经济的成长与发展的现状,下面是对于新形势下劳动经济的成长与发展的原因、制约因素、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浅析。
(一)新形势下劳动经济发展的原因
在世界经济危机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城市的下岗工人越来愈多,他们失去了谋生的饭碗,在飞速发展的高楼大厦之间蜗居着。其实不只是城市,农民的收入水平也直线下降,而且由于我国人口数目巨大,人均耕地面积不能满足农民致富的全部需要,再加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农业生产越来越现代化,农民从农业生产中逐步解脱出来,如此一来,就有大量农民涌入城市谋求生存,在城市,处处可见农民工的瘦黑的身影,各行各业都有农民工工作的背影,农民工很大一部分促进了城市劳动经济的成长与发展。
(二)新形势下劳动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虽然新形势下的劳动经济迅速成长与发展,但这种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首先,工会与职工之间的紧张关系就严重影响着劳动经济的发展,无论做什么事,最重要的就是团结合作,如果工会与职工之间存在矛盾,无论是工会工作人员,还是职工,都无法将工作做到最好。其次,工会不能维护好职工的切身利益,职工的利益无法被保障,职工工作得不到保障,何谈经济发展。还有就是劳动力的文化素质过低也直接影响着劳动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如今农民工的文化素质令人堪忧。
二、新形势下劳动经济的发展策略
面对新形势下劳动经济的成长与发展的现状,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并去改善这种现状,来谋求发展,以下,我提出几点对于新形势下劳动经济的成长与发展的发展策略,希望能给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些许帮助。
(一)发展改革农村经济的发展结构,使农民利益最大化
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村的农业生产越来越现代化,但农民的经济收入却不容乐观,这是因为农村经济的发展结构不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做出相应的改变。政府应该对应时代的发展对农村的经济发展结构做出相应的改革创新,将农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是农民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只有这样,农民才能积极投入到农业经济发展中,努力发展农业经济发展。
(二)大力推行人口计划生育,使人均占地面积增长
农民的经济收入不容乐观,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国人口太过庞大,人均耕地面积太小,农民有心无力,无处投资,即使有心发展农业,也无处发挥。这就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执行计划,但是我国人口还在不断增长,政府应该大力推行人口计划生育,对我国人口增长强力制约,以求人均耕地面积能够满足农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从而更好的发展农村的农业的经济发展。
(三)工会应努力维护好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
工会有权利和义务维护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劳动经济效益是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工会应该努力切实维护职工的劳动就业权益、收入分配权益、劳动安全卫生权益、社会保障权益等等这些职工的切身权益,只有职工的切身权益被有力保障,职工才能够尽最大的努力将自身工作做到最好,才能最大程度的发展劳动经济,这不也是工会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三、结束语
总之,新形势下劳动经济的成长与发展也是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各尽其职、团结合作,认真分析新形势下劳动经济的成长与发展的现状,贯彻落实对应的发展策略,同时工会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应与职工的关系,维护好职工的切身的劳动经济权益,让其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高上.当前形势下劳动经济的成长与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8).
[2]张谦.新形势下劳动经济的成长与发展[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11).
[3]王艺.浅谈当前形势下劳动经济的成长与发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5).
关键词:经济形势 政策及措施 深化改革
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报告》2015年10月所的预计来看,全球经济增长今年和明年分别为3.1%和3.6%,分别是低于的该报告在4月和7月所预计的数据,根据数据推测,世界经济增长趋势呈现下行。
要分析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形势,主要就是分析仪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在此,就主要是分析美国的经济形势与我国国内的经济发展趋势,以此为我国的后期发展提高理论和指导。
(一)美国的经济形势呈现下行趋势
根据国际货币经济组织的调查数据:美国在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比例为1.8%,根据2015年4月的预测为3.1%,2015年9月预测2015年9月为2.6%,而2016年则为2.8%,相对于的全球和其他经济发达体,可见美国经济在2015年为下行形势,美国经济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意义和作用都是举足轻重的,在贸易、金融以及在货币政策方面对全球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然而根据数据可知,美国依然还在金融危机中,多多少少仍然在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且美国的经济走向高增长在目前也是困难重重的,美国经济处于重要阶段,但是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的发展速度和趋势也是不可阻挡的,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对美国经济发展一集经济高增长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与美国在市场份额上进行竞争,影响美国的经济发展。就比如在技术方面,中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全球各国对中国设备需求量的增加就必然会对美国产生影响。
(二)中国的经济形势分析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占全球化的比重已经达到13.5%。在贸易方面:贸易规模已经成为全球第一。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就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对创新的重视和国家政策的相应调节,中国的实体经济尤其是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已经到达顶峰阶段,产能和供给已经趋向绝对的过剩。根据近几年数据显示,已经有在很多产业和行业已经出现了绝对的过剩情况。2014年中国铁矿石的产量近15亿吨,进口9.33亿吨,在全球进口中所占比重很大,已接近70%左右,因此,中国的需求对于全球的产品销售贡献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中国市场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很多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和经济政策的制定。如果中国的需求下降,则全球的经济势必会受到影响,在目前,中国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是不会减退的,并且就目前这一趋势也是不会改变的。
二、经济政策及措施分析
(一)制度性经济政策
第一,改革激罨制是保证人民建设积极性的根本举措
首先,激励国有企业的创新;国有企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主导地位,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始终突不破体制的限制、思想的限制等。
其次,激励科研创新;激励科研,保护产权。积极提高人们的创作积极性,激励奖励制度的创新;
再次,激励举报,保护举报者。对于经济发展中的经济违法行为,政府要从奖励制度创新方面出发,积极激励大家的监督与举报。
第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首先,保护个人的合法收入,增加地方税。个人税可以实行全国联网,这样有利于消除个人收入的巨大差距;其次就是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尤其注重打击非法收入,加强法律制定,人民监督。
第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经济建设解决后顾之忧
尤其是人们退休后的经济收入保障制度;解决退休员工的收入保障,保证人们工作积极性,以及全身心投入到经济建设过程中,因此,这对于我国经济建设有十分重要作用。
面的目前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采取向相相应的措施来应对经济形势。
(二)非制度性的经济措施
第一,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互联网、大数据等基础设施建设。当前的社会发展已经在朝向的科技社会、知识社会。因此就要加强互联网等的建设。提高服务业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以此推动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以及管理创新。加大互联网与大数据的联系与融合。
第二,政府加强经济监督;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市场调节为主,国家宏观调控为辅,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就要退出这个领域了,而是要把各种手段综合运用,充分发挥政府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首先,加强相关法律的制定与运行的监督,确保政策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促进经济良性发展;其次,在国家关键领域的发展中,政府在放权中要注重度和分寸的把握。但并不是全盘不管,也不是全盘监管,要根据时展特点充分的运用各种手段,充分发挥在经济背后的作用;然后,就是加大惩罚力度,对经济欺诈,及商业犯罪要加大惩罚力度。让经济犯罪,经济欺诈毫无生存余地;最后,加强对全体公民的意识教育,加强权利意识教育、法律意识教育等,充分发挥公民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再次,加强欠发达地区经济建设,尤其是西部经济建设。首先,加大资金投入,为西部经济发展提供充分的资本;其次,加强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后续力;然后,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尤其注重网络交通的建立,加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达地区甚至是与国际社会的联系。
如今的经济形势变化只在一瞬间,面对极速变化的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我们要对经济形势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在正确判断之后又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制定出相应的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宇辉,毛莹.当前国内国际经济经融形势下中国货币政策的分析[J].宏观经济,2015.
区里刚刚召开了两个重要会议,最近两天。前天召开了区政府全体会议,研究确定了区政府将在全区人代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演讲,昨天又召开了区委十届九次全委会议,讨论通过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2011年的工作重点。今天,工商分局就紧跟区委、区政府的安排,召开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认真总结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形势,安排布置新一年的工作任务,非常高兴。值此机会,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和区内外形势,过去的一年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坚持了经济继续增长和社会和谐安宁。这其中包含了工商分局全体干部职工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从事的各类市场经济主体的注册登记和商标战略的实施工作,直接关系着全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转方式发展。一年来,把开展取缔无照经营专项活动和综合治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先后新登记个体工商户近万户,新登记各类企业1千多家,使3万多家各类经营主体通过了年检;通过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和指导,使我区全国著名商标实现了零的突破,省市著名商标的数量在全市各区县中实现了位次前移,这足以说明你对全区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从事的市场经济秩序监管和消费维权工作,特别是食品流通、化危品市场、打击传销、取缔黑网吧、黑摩的黑中介、黑诊所等监管工作,既较好的维护了全区市场经济秩序,更对全区的社会和谐稳定和民生的改善发挥了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在保证全国糖酒会的顺利召开、清理“十五小”企业、红盾护农、整治医疗广告、桶装水、烟花爆竹、废旧物资收购、烟草市场、学校周边环境、物流业规范、处置人造毛皮厂群访、养老平安扩面征缴、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帮扶就业再就业、非公企业党建与文明诚信建设、对口支援新农村建设、人口普查、经济普查、乡村拆迁范围内涉企问题的处置等等,都很好地发挥了区委、区政府的顾问助手作用。特别在一年中完成了这么繁重的工作任务,没有发生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对工商分局的有效投诉,这就更不容易,更加见证了去年来参与工商工作会议时说的那句话,这支工商队伍是一支铁军。总之,区委、区政府对工商分局的工作是非常满意的也代表区委、区政府向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全体工商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乡村建设跨越提升、工业振兴和社会事业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做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对于今年的工作布置,会前看过传林局长的演讲,贯彻落实上级安排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明确的措施和目标,对于各项工作的布置,区政府是赞成和支持的值此机会,再提三点希望:
更加主动地服务于全区发展。希望工商系统把思想统一到区委、区政府对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上来,一是要认清形势。找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工商工作的结合点,把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普遍要求与工商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更高的层次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加积极主动地服务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更加全面地发挥工商职能作用。要以流通环节食品平安监管、反不当竞争、广告监管、打击传销等为重点,二是要突出重点。加强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维护公平正义的市场经济秩序。要依照全区建设创新型乡村规划要求,发挥部门联动作用、深入推进商标战略实施,着力加强对企业争创驰(著)名商标的帮扶指导,不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积极履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牵头职能,认真落实全区“十二五”民营经济发展规划。要进一步加快12315规范化服务进程,大力开展消费维权宣传教育,加大服务领域消费维权力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保证改善民生上争取更大作为。
更加注重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要结合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工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三是要夯实基础。不时加强学习型队伍建设,以更高的规范,建设政治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的工商队伍。继续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讲境界、讲争先、讲奉献,激发整个队伍干事守业、争优创新的良好精神状态。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一、对我国能源形势的总体判断――建设国家战略能源基地的必要性
总体来看,我国是世界上能源资源总量不足,人均占有量较低的国家。其“贫油少气富煤”的资源特点决定了我国在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内能源供求形势不容乐观的总趋势。对此,国内能源界的看法基本一致。但在对当前能源形势的判断和对未来一个阶段能源战略的取向上却存在着明显的分歧。
一派基本观点认为,“我国已经存在能源安全问题”,“能源形势将日趋紧张”。其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家能源综合战略和政策研究”课题组历经两年研究后认为,“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今后20年不可能有太大的变化,这对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造成非常大的压力”;“特别是为保证2020年实现经济翻两番的目标,能源的供应形势将非常紧张”。中国科学院能源研究委员会在一份向国家提出的《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能源形势日趋紧张,优质能源需求增长迅速”。中国社会科学院在新近出版的《2006中国能源发展报告》中也指出,“中国能源安全尤其是石油安全越来越突出”,“能源短缺将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长期现实问题”。
另一派认为2001年以来我国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只是阶段性的、地区性的和结构性的,是“能源短缺”而不是“能源危机”;到2007年,这种短缺将为供求平衡所取代;中国到目前还不存在“能源安全”问题。
那么,实际情况又是怎样呢?
据国内不同地区、众多媒体报道,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工业结构的重型化,近几年我国的能源供求形势经历了由紧张到短缺,再到严重短缺直至向危机转化的过程。
2003年,全国有19个省市拉闸限电。2004年增加到24个,2005年进一步上升到26个。广东、贵州、江苏、湖南、重庆、陕西等10多个省市电厂用煤全面告急,部分地处南方的电厂储煤量仅够1天发电,就连坐拥煤海的山西电储煤一度也只够3天发电。
从2003年夏季开始,全国许多城市的居民即因电力供应不足而开不了空调,有的城市十字路口的红绿灯都没电了。深圳供电分公司客户服务中心曾在一天之内接到8000多个停电报急电话,企业和群众对频繁停电投诉明显增加。在全国性的“迎峰度夏”期间,不少城市对企业电力供应不得不采取“开四停三”或“开三停四”措施。为保证电厂发电,1年之内,抢运煤炭的问题两次上了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
燃油同样出现了全国性的紧张:广东省出台了限制用油的红头文件(单、双日加油)。2006年春节期间,东部、中部部分城市的液化气每瓶涨到90元以上,海南省甚至超过了100元。相对于能源需求迅速增长的,是供应能力增长的严重滞后。
煤炭:“九五”期间全国大中型煤矿的开工建设规模仅3370万吨,仅为“六五”“七五”“八五”各时期的约30%。1998年到2001年,大中型煤矿的新增生产能力仅5000万吨,加上老煤矿报废和关闭小煤矿的影响,我国在此期间的煤炭实际供应能力远低于此数。
电力:1998年以后我国每年的新增装机容量逐年下降,1999~2002年我国电力装机的增长速度分别为7.7%、6.9%、6.0%和5.3%,远远落后于百分之十几的电力需求增长速度,其中2002年全国新增装机容量仅为1433万千瓦。
一方面是基于投资不足和建设滞后所形成的能源供应严重短缺,另一方面是基于产业结构变化和消费结构升级造成的能源需求骤涨,应该说这是“十五”期间我国能源供求形势全面紧张的直接原因,研究部门以及国家对能源形势的错误估计也是重要原因。
综合考虑国内连续多年能源短缺和长期能源供应紧张的趋势以及《京都议定书》生效、“清洁发展机制”启动、能源形势动荡的国际背景,我认为国家已到了一个必须从战略高度谋划、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的时候了。而解决这一问题最现实的出路,就是秉承“节能优先,保障供给,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战略,规划、建设国家级的战略能源基地。
二、条件与基础――在内蒙古建设国家第一个战略能源基地的可行性
综合考察国内各区块的资源规模、产业基础,配套能力、环境条件和现实可能,我认为地域辽阔,资源富集。其中以煤炭、天然气为主的能矿资源和以风能、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储量巨大,储存条件优良;能源产业基础扎实、发展迅速;距东部大市场较近,运距较短;所接壤的俄罗斯、蒙古与我国睦邻友好、交往频繁,且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可资合作;深居内陆,一旦发生战事不易受到打击。内蒙古是建设国家战略能源基地的理想选择。
(一)内蒙古具有发展煤炭工业的独特优势
内蒙古煤炭资源极其丰富。且品种优良,种类齐全,易于开采。全区煤炭远景储量1.2万亿吨,占全国的23.72%,居全国第2位;保有储量2239亿吨,占全国的22%,居全国第2位。2005年煤炭产量2.56亿吨,占全国总产量21.9亿吨的11.7%,居全国第2位。在煤炭资源中,储量1亿吨以上的煤田有29个,10亿吨以上的有18个,50亿吨以上的有8个,100亿吨以上的有6个。国家从“七五”时期开始建设的5大露天煤矿,有4个在内蒙古。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研究,到2020年,内蒙古煤炭产量可达到8亿吨,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
(二)内蒙古具有发展电力工业的优越条件
电力作为二次能源,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和人民生活对电力的需求大幅度增长。从2003年开始,我国拉闸限电的省市连续3年超过60%,以至许多城市在用电高峰期不得不对生产企业实行“开三停四”的限电政策,不少居民家庭在炎热的夏日甚至开不了空调。电力短缺和电力工业发展滞后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水平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内蒙古不仅拥有巨大的煤炭资源储量、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可靠的生产能力,而且煤矿的分布绝大部分靠河近路,具备建设大型和超大型坑口、路口电厂的良好条件。近几年,内蒙古电力装机每年以500万千瓦以上的速度增长。而且连续多年保持外送电量全国第1。到2006年底,内蒙古电力装机将达到1900万千瓦,进入全国前8。到2010年,内蒙古电力装机将达到5000万千瓦,成为我国最大的电力生产基地。
(三)内蒙古具有发展油气工业的巨大潜力
从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动的趋势看,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内蒙古境内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石油已探明的储量达7亿吨,远景储量为40亿吨以上。位于内蒙古东部海拉尔盆地的海拉尔油田。探明储量6亿多吨,已被国家列为大庆油田的后备基地。二连油田作为华北油田的一部分,已形成10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该地区还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现已探明储量1万亿立方米,远景储量4.2万亿立方米以上。世界级的大油气田陕甘宁油气田的主体就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盆地。目前,鄂尔多斯地区的天然气已输往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华北14个大中城市,另一条通向内蒙古包头市、呼和浩特市的输气管线也于2003年投入运营。此外,从俄罗斯、蒙古国输入的石油、天然气过境内蒙古,其中一部分在内蒙古加工转化可以节省运力、提高整体效益。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内蒙古的“煤制油”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国家投资250亿元、年产500万吨成品油的“煤制油”项目已经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开工;内蒙古地方政府和民营企业共同投资建设的1000万吨“煤制油”项目也正在鄂尔多斯市筹建。同时,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都开始制定和实施“煤制油”项目规划。在不远的将来,内蒙古的“煤制油”规模有望超过2000万吨,届时,内蒙古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制油”技术示范中心和生产基地。
(四)内蒙古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也有良好的基础和巨大的潜力
内蒙古是我国风能最丰富的地区。在全区1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46万平方公里属风能丰富区。全区年大于3m/s风速的时间在5000-6000h,大部分地区的风能密度在200w/m2-300w/m2之间,且具有稳定度高,连续性好的特点。其中10米高度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为1.01亿千瓦,占全国风能资源量的40%,居全国首位。
内蒙古太阳能资源仅次于排全国第2。如在其数十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和戈壁上建设太阳能电站,按2万千瓦,平方公里计算,用其中的10万平方公里可开发光伏电量加亿千瓦,相当于4亿千瓦的火电装机容量,是2010年全国电力装机的近一半。
(五)内蒙古有着发展能源相关产业的良好套件
内蒙古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在全世界已发现的150多种矿产资源中,内蒙古有134种;在内蒙古已探明储量的78种矿产中,有42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27种居全国前3位,11种居全国前2位,7种居全国之首。内蒙古因此被一些科学家誉为“中国21世纪矿产资源的战略接续基地”。发展冶金、化工、建材等能源相关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可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六)内蒙古拥有建设国家战略能源基地区位条件
内蒙古地跨东北、华北、西北。首府呼和浩特市距首都北京不到600公里,地处中国近西部并靠近中国多个生产加工基地、多个经济快速增长的核心地带和多个大市场中心区域,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北开南联、承东启西的独特区位优势。目前,东北三省和京、津、冀地区的能源有相当比例来自内蒙古。在一个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华东、华中地区的能源紧张局面也要依靠内蒙古的能源供应来缓解。
以上情况充分说明,从能源资源储量、能源种类结构、开发环境条件、产需运输成本、经济区位优势等多个方面综合考察,内蒙古的能源开发价值在全国无疑居于首位。在内蒙古规划、建设国家战略能源基地,充分发挥内蒙古能源对国家,特别是东北、华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无论是对完善国家当前的能源发展战略和改变我国不尽合理的能源布局和增长格局、还是对内蒙古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以及内蒙古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三、对策建议――内蒙古国家战略能源基地及其启动与推进
国家战略能源基地,内含战略能源资源、战略能源技术、战略能源生产和战略能源供应系统,同时包括能源资源、技术、产品和生产、供应能力的战略储备。在功能上既要对较大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基础性支撑作用,又要对国家长远能源安全发挥重大战略作用。与目前在建的13个煤炭基地和6个电力基地比较。国家战略能源基地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多元性、战略性和规模化、结构化、现代化特征;同时和上述煤炭、电力基地形成结构与布局优化、功能与作用互补、战略与模式多样的中国能源发展新格局。
(一)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高度,适时调整国家能源发展战略
把规划、建设战略能源基地纳入国家能源发展总体战略。以此为基础,把内蒙古战略能源基地作为第一个国家级战略能源基地,纳入国家能源战略规划。
(二)尽快组织专家队伍对内蒙古战略能源基地的建设进行全面、深入考察和系统评价,着手编制《内蒙古国家战略能源基地建设规划》
(三)按照《规划》要求配置国家能源资源和生产要素(水、环境、交通运输等),保证内蒙古国家战略能源基地建设需要
(四)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国内外各种力量参与内蒙古国家战略能源基地建设
今天的会议是开年之后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的一项重要的、全局性的工作会议。“两会”之后,市委、市政府作了专门研究,就是要压缩会议,但有几个会必须开,而且要开好,交通工作会议就是其中的一个。本来德新同道和我一道来,今天他在省里开会。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往年全市交通系统取得的骄人业绩表示衷心的祝贺!对全市交通战线上的同道们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艰苦创业、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到由衷的敬佩!
我到*工作以来,最为关注的是两件事:一是水利,二是交通。水利对于*而言,是发展的最大安全屏障。我多次说过,*的振兴、安危,水利系于一半。在党中心、国务院的直接关怀下,从1999年起,我们用了三年左右时间加固江堤、移民建镇,总共投资18个亿。现在虽还不能说*岁岁安澜,但至少能抵御1954年型的大洪水。当年*总理在*视察时听了我们的汇报,笑着说:“我就是要听这一句话。”现在*人民能够安居乐业,经济建设能有这么快的发展,千万不要忘记是由于把水利这件大事办好了。大家想一想,假如没有这个先决条件,大水来了,年年受灾,年年抗洪,哪有精力、财力加快发展呢?现在水利题目有效解决了,而另一个题目又凸显了出来,那就是交通。从某种角度上看,*的落后实际上苦在路上。*的经济落后、发展不快,不仅是我们本市的一个小题目,也是关系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上,是否拖全省、全国后腿的大题目。这几年我们坚持抓解放思想、优化环境、扩大开放,在软环境方面制约*发展的瓶颈
已经得到有效消除,干部群众的发展意识、开放意识、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大为增强;相比之下,在硬环境上制约*快发展、大发展的
交通不畅题目显得越来越突出。假如说计划经济时期,交通不畅对经济发展制约作用并不明显,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开放开发的背景下,尤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一个地方发展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通。无论是扩大开放、招商引资,融进长三角、呼应珠三角,还是发展产业经济、旅游经济都需要要素的加速活动,回根结底都离不开交通。况且,现在的交通是网络化的交通,任何一个断头、一个空档,都会对全局造成影响。比如,铜九铁路建设的意义在哪里?尽不是由于*没有铁路而要修这条铁路,真正意义在于连路成网,在全国、全省范围内形成一个便捷的交通网络。从全国、全省经济发展的趋势看,没有这条铁路,交通是不完善的,*真的成为“天堑”,只有沿江3000公里的交通命根子通起来、活起来,长三角才能顺畅地往中西部辐射过往,珠三角才能顺畅地呼应过来,这样才能把整个内地经济带动起来,我们的经济才能振兴。
站在全局角度看*,这几年经济发展势头很好,特别是往年,各项指标首次全面超过全省均匀水平,预示着非常好的发展远景,这里面也凝聚着交通部分的辛劳。但放眼周边,放眼全省,放眼全国,放眼世界,我们的发展还很慢,出发点还很低,底子还很薄,还不足以跟别人比拼,只能自己跟自己比,盯着已确定的目标往比。往年全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全省人均GDP800美元左右,我市只有600美元左右,位置大大靠后。就是在省内,我们也是前有标兵,后无追兵。这种差距,将影响到我们能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能不能完成既定目标,能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衡量*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干部贯彻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标准。
加快发展,首先要加快交通发展。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发展要加快,交通要提速。这就对交通部分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赋予了更为神圣的使命,添加了更重的担子。交通部分应清醒地熟悉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同时也要充分熟悉到,在*这块大地上从事交通这项事业非常光荣。凭心而论,*这几年在交通建设上,花了大量的精力,也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取得了很了不起的成绩,但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松劲和懈怠。今天这个会,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认清形势、同一思想、明确目标,把形势分析透,把道理弄明白,把思路谋划好,把工作做到位,自我加压,负重拼搏,继续保持良好势头,确保既定目标顺利实现。为此,对全市交通工作提出四点要求:
第一,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交通事业发展如何,反映了全市经济发展的一个态势。要清醒地看到,交通的发展是很难跟上形势发展需要的,永远不能说超前,只能说适应。以前有些人以为修那么多路,假如没有车流量、没有效益怎么办?现在看来担心是多余的。比如*到青阳这条路,采用BT方式引进浦东路桥团体来做,没有多长时间,项目经理就提出要进步公路的等级标准,再加高加厚30公分的水泥路面。为什么?车流量增加了,从1000多辆增加到近4000辆。不管怎样,这是发展带来的,这也要求交通部分的猜测要有超前性。出门见路,抬脚是路,现在我们确确实实强烈感受到要想发展必须大办交通。因此,交通战线上的同道们一定要有更强烈的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危机意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看到差距,承认差距,奋起直追,缩短差距,利用一切时间、依托一切资源、创造一切条件往加快*的发展。
第二,要坚持求真务实,牢牢捉住新一轮*交通大发展、快发展的机遇。机遇稍纵即逝。从现在开始包括“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将是*交通发展的壮盛时期。我们多年梦寐以求的一些大工程、大项目,有看在我们手里把它干成。今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与全省计划目标衔接的基础上,要争取完成16个亿。要全面展开高速公路建设、国省道及重要县道路网改造、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建设,兴起新一*路建设的*,推动我市公路迅速融进全国的交通网,使其尽快转化为*市的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加快发展的后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