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5:13:0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大学生;综合素质;存在问题;就业竞争力;提升措施
在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新的技术和设备不断得到应用,在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增长的同时,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以综合素质教育为主体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的重视,在高校人才培养中,也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目标。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大学生的就业率却在不断下降,“毕业=失业”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面临的不争事实。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偏低,无法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对此,高校应该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式,强化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概述
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在各方面的素养的综合,包括文化知识、专业能力、道德修养、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属于个人自身所独有的,在生理和心理、外部形态以及内在修养方面相对稳定的特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品格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素质。而在我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了品德、能力、问题和成绩四部分,也有部分专家学者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加具体、更加详细的分类,分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法律素质、技能素质和身体素质七个方面的内容。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提供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校教育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现状
相关调查表明,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如教学模式僵化、课程结构单一、校园文化缺乏活力等,导致部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偏低,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能力欠缺
当前,由很大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并没有对自身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缺乏相应的认知能力,没有充分考虑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想要在哪个领域发展,也无法分析所处的环境是否与自身的条件相适应,只考虑眼前利益而没有追求长远发展的眼光,影响了个人的长远健康发展。
2、集体观念缺乏
在大学中,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在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等方面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上学生自我意识以及私人空间意识的强化,注重自我保护,在与同学交往时往往都是小心翼翼,缺乏集体观念和团体意识,在思想层面上缺乏对于社会的适应力,影响了其自身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人际交往弱化
不可否认,人际交往能力的弱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现有教育制度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环境中,学生从上学起,就一直被教师和家长灌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上重点大学出人头地的观念,将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和提高分数上,严重影响了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而在进入大学之后,受思维习惯的影响,没有形成与他人进行交际的习惯,加上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进入社会后,无法与企业领导和同事进行有效沟通,无法快速展现自身的能力和优点,失去了良好的就业机会。
4、心理素质较差
现有的教育模式中,缺乏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导致许多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在工作中无法对自身的情绪进行有效控制,遇事不沉着,处事不稳重,很容易影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部分学生缺乏职业道德意识和自信心,没有努力拼搏的勇气和信心,在工作中存在着说话不诚实、作风不踏实的现象,稍有不满就跳槽,没有工作经验的积累,难以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三、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及就业竞争力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在大学教育中,高校应该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其就业竞争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综合性专业人才。
1、强化专业素质培养
对于大学生而言,自身所学的专业对于个人的职业生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在走入社会后,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没有直接的联系,这些专业知识也会对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综合素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所学专业知识的不同,侧重不同,其对于事物的观察方式、思考模式、知识结构乃至个人的性格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无论是何种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都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人生体验,能够帮助学生做好专业知识的储备,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素质,即不同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共同要求,以及从业人员自身所具备的各种条件。无数成功的例子表明,许多人在非本专业的职业领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特定专业领域的学习,从中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因此,应该加强对于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专业,使得其了解到,无论将来从事何种职业,在学校学到的各种知识都能够得到直接或者间接的运用。
2、重视思想道德素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许多消极思想在社会中盛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部分大学生在这些消极思想的冲击下,迷失了自我,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针对现阶段大学生思想层面存在的问题,应该重视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加强对于学生的教育。首先,应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正确的价值取向包括了诚实、信用、勤奋以及各种良好的品行等,最近几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将思想道德素质放在了最为关键的位置,大学生必须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起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才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其次,要强化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当代大学生应该加强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树立基本的民主法治观念和公平正义理念,做到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然后,应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其明确学习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针对当前大学教育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应该及时更新观念,注重对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其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使得学生能够真正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高校可以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不影响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入社会,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以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例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构建相应的实践基地,或者采用校企联合的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相互结合起来,构建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的实际需求,合理安排在校学习和实践的时间,为学生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培养其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适应社会需要,获得良好的发展。
4、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其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可以设置专业的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在教育、心理咨询、思想政治工作等环节之间建立起良性的互动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例如,可以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在锻炼身体素质的同时,增强意志、丰富情感、发展才智,促进身心素质的共同提高。应该确保学生具备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强烈的意志,对事物始终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做到遇事沉着冷静,从容应对。同时,还应该对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进行培养,使得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思想,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将积累的压力和负面情绪释放出去,实现个人的长远健康发展。
5、提高学生求职技巧
良好的求职技巧,是学生获得用人单位青睐的秘诀,也是提高其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中,通常都要求应聘者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而这些都需要通过特殊的求职技巧展示出来,才能使得用人单位清楚地看到。求职技巧的涵盖面非常广泛,包括了人际交往技巧、书面沟通技巧、组织策划技巧、设备及软件运用技巧等。在求职前,应该首先了解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以此为依据,对材料和语言进行组织,对简历和求职信等进行设计,对自身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有效展示。良好的求职技巧能够帮助求职者直观、有效地将自身的才能和综合素质展示给用人单位,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其所涉及的能力不仅在择业时有着良好的作用,在个人职业生涯中,也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大学生而言,应该对自身进行全面准确的审视和评估,认识到自己对于求职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存在的缺陷,督促自身不断进行改进,增加求职的成功机会。
综上所述,在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人才市场的竞争需求,深化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显得尤其重要。针对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长期的探索和实践,高校应该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在以往专业知识教育的基础上,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确保大学生能够在日趋积累的职场竞争中,把握主动,获得良好的发展。可以说,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其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推动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最为有效的对策和途径。
【参考文献】
[1] 孙丽华.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4(3)90-91.
[2] 张炳武,张毅.注重素质培养,提高大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7)65-66.
[3] 刘玉琢,齐乐.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J].科技信息,2008(34)184.
[4] 赵毅.注重素质培养,提高大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J].才智,2010(22)251.
关键词:大学生 情绪智力 素质教育
传统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客观价值和功能,认为知识就是力量,将知识等同于智慧,进而将智商的高低作为预测个体后天生活成就高低的重要指标。而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许多智商高、学习成绩优秀者业绩平平,而智商一般者往往成绩斐然。心理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理论研究和实验统计,提出了情商(即情绪智力)的概念,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有一定的智商,而且要有较高的情商。
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教育跟智商的开发一样,实际上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面非常广泛,但情绪智力教育跟智商教育又不同,因为情绪智力主要跟人的情绪的驾驭和环境的适应相关,培养的是学生的某些特质,如耐心、爱心、宽容、分享、自信、团结、协作、抗挫折能力、适应性、自控能力、责任心等。正是因为情绪智力教育不像智商开发那样便于操作,所以很多大学只是在情绪智力教育的某些点上做了一些工作,不具有系统性。
非系统的情绪智力教育的缺陷是,无法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教育的重要意义,因为大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非常大,可能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具有不同的情绪智力特质,零散的情绪智力教育未必能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只有把这些点连成线,再把这些线连成网,最后把这些网组成面时,才能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出其中的真正内涵,也才能真正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改变自己的内在动力。本文试图从大学生情绪智力培养的意义、大学生情绪智力的构成、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等三方面进行论述。
一、培养大学生开展情绪智力教育的重要性
在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我们应加强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教育,并将此作为办学理念之一,注入到当代人才发展教育的观念之中。因为人的发展教育必然是人的整体素质培养,以自强自立、适应社会为准则,根据青少年成长中心理、情感变化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研究导致其生理、心理环境变化的诸多要素产生的根源,把教育从灌输转化为怎样让青少年幸福、健康成长上来。教育部在有关文件中规定,要求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心理健康普测,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这是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发现可能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基础性工作。良好的情绪智力能给大学生带来健康的身心、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使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适应社会的竞争。情绪智力是一个人有效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保障,因此。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教育无论是对大学生的学习,还是对他们未来的工作与生活,其意义都是很重大的。
二、大学生情绪智力的构成
(一)大学生的自我感知力。
大学生已具备情绪的自我感知力,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大多具有移情的能力,不仅能看到他人的情感,而且能用心灵去感受,但也存在一些自我情绪认识不足和自我评价有失客观的情况。如今,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是被宠爱的对象,到了学校后,没有了父母的照顾,难免会手足无措,对他人和环境持漠视态度,心理的包容性差,缺乏爱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应随着自我认识的深化而调整和改变自我,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大学生的情绪控制。
大学生能够妥善处理自己的情绪,及时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但面对压力产生负面的情绪,甚至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和知识素养,对于情绪情感体验深刻,加上社会和自我的高要求和高期望,因而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具有一定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情绪心理获得健康发展的大学生,总以积极乐观的情绪为基调,能克服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但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情绪心理未获得健康发展的大学生,情绪波动性较大,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尤其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容易由于对情绪情感缺乏妥善处理的能力而跌至失望的谷底,进而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三)大学生的自我激励。
大学生能积极地进行自我激励,正确对待竞争。能够整顿情绪,让自己朝着正确的目标努力;但也有一些学生思想不集中,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多数的大学生乐于从事学习、工作和其他实践活动,能胜任一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任务,并逐步提高效率。也有一些大学生缺乏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热情,缺乏自我激励或抑制冲动,难以集中注意力。他们的学习、工作效率低,往往容易半途而废,经常表现出对工作学习的厌倦情绪。在面对竞争时,他们也不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常常以消极情绪逃避现实,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难以控制自己的惰性。
三、开展情绪智力教育注意的问题
(一)强化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良好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化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教育。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发展时期,其主要活动都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与实现的。大学生对人际交往有着强烈的渴望和要求,人际交往及人际关系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效率、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而且直接影响其能否主动适应现代社会和取得事业的成功。
(二)增强自我激励和心理承受的能力。
当代大学生是感受敏锐、情感丰富的青年群体。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仅给他们带来了物质文明上的实惠,而且由于社会利益的调整、竞争压力的剧增,也给他们的心理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和影响。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起崇高的人生目标,以促进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情绪,进而增强学生的耐挫力。不仅是情绪智力教育的重要内容,还有利于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三)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普及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积极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活动,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
(四)开展情绪智力教育,发挥好互联网的作用。
大学生受社会信息、社会环境的影响更加直接和强烈。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网络生活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给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影响也日益普遍和深入。因此,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开展情绪智力教育的有效途径。
(五)加强校园社团引导。
社团是大学生中一种自发的具有很强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组织形式。是大学生基于共同兴趣、爱好,为实现共同发展目标而组成的学生群众组织。它也是推动情绪智力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充分自由沟通、广泛交流,拓宽了交往的渠道,促进了良性人际关系的形成,增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提高了学生的身心素质、承受挫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方法,学生社团活动能使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得到全面提高,在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六)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地方经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11-134-02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之一,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最直接体现。在当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竞争空前激烈的情况下,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将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能否满足社会需求,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
目前,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含义众说纷纭,但一般来讲,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创新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点、灵魂。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等三个方面。思想素质主要指大学生要有马列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政治素质主要指大学生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增强政治鉴别能力等。道德素质主要指大学生要掌握社会道德标准,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等。
2.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科学文化素质主要包括科学素质和文化素质。科学素质主要指大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科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文化素质主要指大学生对于包含着广泛知识内容的人文科学知识的运用,使大学生具有良好文化修养和人文底蕴,提高自身的气质与修养等。
3.身心健康素质
身心健康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身心健康素质主要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主要指大学生要具有健康的体魄,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等。心理素质主要指大学生要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品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等。
4.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是指在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和观点的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的能力。创新素质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三个方面。创新意识主要指大学生要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兴趣,并具有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等。创新精神主要指大学生要具有勤于思考、善于实践、求真务实、不断进取的精神等。创新能力主要指大学生以已有知识为基础,独立思考,大胆创新,提出自己的创新思想,并使之转化为有价值的科学成果的能力等。
二、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总体呈现不断向上发展的趋势,但也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思想道德素质欠缺。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许多问题。部分大学生政治意识淡薄,政治信仰模糊,组织纪律意识观念不强,存在着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消极思想,在道德选择和评价上存在知行不一的现象。
2.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不到位。大学生深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较少,存在着有的大学生过分高估自己,高傲自大,择业期望值过高,有的大学生自卑心理严重,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等现。这就引发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社会需求和自我期望值之间的矛盾。
3.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差。表达能力是人的一项基本素质,然而部分大学生缺乏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无法用语言或文字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感。
4.人际交往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能否适应社会的重要标志。目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存在着不积极主动交往、缺乏人际交往的知识、不能熟练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方法等现象。
5.团队协作能力差。团队协作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重要要求。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缺乏必要的团队意识,有的大学生虽然具有团队意识,但缺乏与他人进行合作共事的能力,这都将影响团队作用的发挥。
6.心理素质薄弱。学习压力的增加、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等均增加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导致他们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7.知识结构不合理。部分大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停留在死记硬背,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系统性的把握。
8.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部分大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但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三、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途径
在高等学校,第一课堂教学对于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第二课堂教学以其开放性、灵活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高等学校有效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的重要途径。
1.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能拓展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正确认知自我、拓展能力素质、优化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竞争力等。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校园文化活动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
第一,要以系列教育为依托,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系列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第二,要善于结合传统节庆日、重要纪念日、重大事件等,通过举办纪念仪式、观看记录片、召开讨论会等形式,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旋律;第三,要以各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专业水平的提高为出发点,积极开展一系列针对性强,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学生活动,如专业学术讲座、专业技能比赛、经验交流会等,提高大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第四,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传播先进的文化知识,营造高雅的艺术氛围,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第五,举办大学生学术科技节,营造浓厚的学术科技氛围,通过举办“挑战杯”、创业大赛等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第六,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体育比赛,增强学生的体质,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竞争精神;第七,通过开展心理讲座、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活动,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正确地面对困难,迎接挑战。
2.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高校要正确认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社会实践作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积极探索社会实践的保障体系和长效机制,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正规的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和分数,加大经费投入,提供物质保障,确保社会实践活动保质保量的开展。第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不断挖掘实践的内容,创新活动的形式,使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创业相结合,使大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熟悉社会、把握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全方位地锻炼自己、提升自己,找准自己与社会的结合点。第三,要重视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在学校、企业、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建立比较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逐步建立完善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真正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牟道富.刍议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J].文学教育:中,2010,(7):64
[2]江林强.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J].职业时空,2010,(10):83-84
【关键词】大学英语;演讲;心理素质;思辨能力;体态语;人文修养
一、演讲概述
演讲学是以演讲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所涉及到的理论面宽且广,如哲学、美学、语言学、文章学、逻辑学、心理学等等,这些理论对演讲学都有很好的指导和促进作用。许多专家人士曾借鉴朗诵、话剧、评书、相声等艺术门类及其表演形式来研究演讲现象,总结演讲规律,以达到指导演讲活动,推动演讲事业蓬勃发展的目的。演讲学可根据演讲内容、演讲目的、演讲场合、演讲形式将演讲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政治演讲、学术演讲、辩论演讲等等,这些都充分说明演讲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中都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在当今社会,演讲已经成为一种极其普遍的社会现象,它不仅仅是人们学习、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交流方式,也是人们传播真理、传授知识、陶冶情操、启迪心灵的重要工具,在某些特殊场合,它甚至还是考核人才、选拔“将帅”的一个重要标尺。的确,演讲在思想推广、文化知识传播和学术交流等方面都扮演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
演讲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一个人借助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面对广大观众发表意见,抒感,从而达到感召观众,甚至唤醒民众的一种艺术化的口语表达活动。在演讲过程中,除了有声语言之外,相应的体态语言也是辅助演讲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体态语言是指演讲者的表情、眼神、手势动作等,这在演讲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大方、得体、优雅、恰当的体态语言可以有效地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增强演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演讲者在阐发思想的同时有一种动态美。
演讲活动要求演讲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还必须具有多方面的非语言综合性素质。在我国,CCTV杯英语演讲和21世纪英语演讲比赛的开展,对于培养来自不同院校的各类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都是一个很好的推动和促进,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方面也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尝试,其成果显著,令人瞩目。
二、演讲与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是使演讲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使演讲取得成功的一个有力保障。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然而要想做到这点却不是那么容易。往往,许多学生在平时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能说会道,可是一到了台上,在众人面前进行演讲,却不由自主地出现怯场、紧张,有的还伴有面红耳赤、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脚颤抖、手心冒汗等身体不适的症状。有的学生面对观众时大脑一片空白,说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不敢直视观众,最后不得不尴尬退场。这些现象都是平时缺乏训练的结果,说明许多学生从小到大虽然专业知识学了不少,但是却不具备在公众面前讲话的能力。这类问题的出现有很多潜在原因,如,有的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因此就没有勇气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讲话;有的是由于缺乏当众演讲的经验,对演讲的方式和环境不了解,未登台就先被自己想象中的困难吓倒了,产生了心理恐慌;有的是怕自己在众人面前出丑、招人笑话等等。对于有这些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应充分了解其怯场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耐心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其实,有的学生惧怕演讲也并不等于他们不想尝试演讲。学生心里也很清楚:任何能力都是练出来的,不练哪来的能力?他们也想通过观摩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技能。
演讲是集众目于一身的活动,对每一个具有表现欲的年轻人来说都有一定的吸引力,问题是我们的教育有没有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或提供的多不多。有表现欲是很正常的,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哪个没有表现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其实正好可以利用学生的表现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克服怯场心理,通过演讲活动让学生更好地展示个人能力。具体做法有:采取阶梯式教学方式,由易到难,从小组个人命题发言、各组代表发言、个人命题演讲等活动逐步过渡到即兴演讲、论辩演讲等等,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心理适应性会逐步增强,语言应用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在每次演讲活动之前,教师可为学生讲解在各个环节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对策,也可以先给学生做示范性演讲,或者在可能的情况下请演讲名家做示范,让学生进行观摩学习。学生也可以通过讨论或提问来解决或排除自己内心的困惑。这样做,都可以有效地调整学生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在实践环节中,教师可要求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演讲活动中来,人人机会均等,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不同的关注和指导,并及时表扬学生在演讲活动中所取得的进步。初学演讲的人特别需要鼓励,因此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欣赏和激励上。学生在体验和享受演讲给人带来的乐趣的同时,无形中会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自信心,其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也会不断得到改进。
Crane(2000)曾经提出,演讲者的自信是使演讲真实、有效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确实,学生所参与的任何一项“个人风采”展示,都离不开自信。自信心强,在客观上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使其在学习上能够突破自身局限性,将个人能力发挥到极致。就演讲活动的功能来说,它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营造一种特殊的学习气氛,还可以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对学习充满了热情和激情。学生由最初的被动到主动参与,从不适应,紧张、害怕,到表达自如,有思想,有见解,说明其心理素质和表达能力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相对于没有参加过演讲活动的学生来说,就显得十分可贵,说明一个人的能力在特殊教学环境的刺激、促进之下,可以很快地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新的质的突破。
三、演讲与思辨能力
语言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也是演讲者思想感情的载体。演讲与思维关系十分密切。演讲是依赖语言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因此,对语言的质量就不能没有一定的要求,语言越是吸引人,演讲效果就会越好。
一个人的学识和思维能力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由粗变细,由弱变强,通过读书学习,思想亦可以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由低层次走向高层次,但这些都要经过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努力和训练,正所谓“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演讲正是锻炼和展示一个人思维能力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演讲者一方面可以向听众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可以促进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
优秀的演讲者往往都具有渊博的文化知识,丰富的联想能力,善于旁征博引、以古喻今,善于运用不同的理念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给观众以深刻的思想启迪;他们甚至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随机应变,及时调整内容,以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严密的思维逻辑,紧紧地抓住观众,感染观众,给他们带来一种心灵上的震撼。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毫不夸张地说,演讲对于培养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思辨能力,提高多方面的素养是非常有益的。通过演讲训练,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可以越来越强,有的人甚至真的可以做到像成语中所说的“出口成章,辩才无碍”。
然而现实当中,笔者发现许多专业基础知识很好的学生在演讲活动中却表现出许多问题,如内容古板,思想肤浅,爱说套话,缺乏主见;或者有的人虽然口头上滔滔不绝,但在某种程度上是属于信马由缰,想到哪儿说到哪儿,目的性不明确,也没有一个很好的“逻辑”。这种现象的存在实际上恰恰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甚至也包括中小学教育)领域中所存在的一些弊病――长期的模式化教学和应试教育往往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不是越来越强,而是越来越弱,越来越缺乏个性,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学生对现实中的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甚至都懒得分析,也不会分析。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说,我们能说这是一种好习惯吗?能说这样的学生能力很强吗?当他们走上社会的时候,能把他们放到重要的岗位上去吗?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学子往往被人们视为社会的栋梁之才,那么栋梁之才又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头脑”呢?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可以采取的一些补救措施就是,在日常教学当中,可以经常要求学生记录自己读书的感受和想法,记录自己对某些新鲜事物的观感和见解,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思考能力。换句话说,这等于促使学生将“学”与“思”紧密结合起来,而不是光学不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一个人在吸收和掌握各种学问的同时要善于思考,甚至敢于质疑权威,对各种问题要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和见解,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将来才有可能成为栋梁之才。
四、演讲与体态表达
对演讲者来说,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固然重要,但体态语言也是表情达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手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演讲如能使聋子看得懂,则演讲之技精矣。”这说明体态语言在演讲中也是不可忽视的。当一个演讲者将自己置于大庭广众之前,其仪表、姿态、神情和动作等等,哪一样能说是无所谓的呢?演讲者只有掌握好所有这些方面,才能给观众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在观众的心目中增加一分“美感”。
当演讲者走上讲台时,应该步伐均匀,速度适中,挺胸抬头,目光平视,双臂自然摆动,做到大方、从容、自信;切忌低头哈腰,左顾右盼,忸怩做作,身体前后摇晃或左右摇摆,更不能将手插在裤兜里,这些都会给人一种不自信、轻挑或懈怠、散漫的感觉,直接影响演讲者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在演讲过程中,演讲者要挺胸收腹,男士应双脚自然分开,与肩等宽;女士则站成丁字型最为合适,可给人一种坚定、自信的感觉。切忌身体向前倾。必要时,可以稍微移动脚步,但不宜过多过快,否则也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演讲者与观众之间的目光交流也是至关重要的。有的演讲者因为害怕、紧张,或缺乏训练,一上台眼睛就直盯着天花板或对面的门窗,他们是一句一句地背讲稿,精神上倒是做到了专心致志,但却根本顾不上看观众的反映,更谈不上与观众进行心灵上的互动和交流,这样的演讲,其效果又怎么会引起观众的共鸣呢?不但不会引起共鸣,甚至还会导致演讲失败。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通过目光交流,观众才可以看到演讲者的内心世界,感受到演讲者的真诚、自信和坚定。对演讲者来说,目光交流是其带动观众情绪,与观众实现精神互动的最佳形式。在演讲过程中,如果说一个人善于用自己的目光和观众交流心曲,那么,其演讲势必会在某种程度上感染观众,甚至会征服每一位观众的心。
以适当的手势配合演讲内容,不但可以抒发演讲者本身的情感,还可以给观众带来赏心悦目的感觉,甚至可以影响观众的情绪,使演讲更加完美。这也是体现演讲者个人风格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但须注意,手势、动作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会显得张牙舞爪;过小会显得缩手缩脚。在使用体态语言时应尽量做到少而精和优美典雅,切忌动作过多过滥,喧宾夺主。
若教师经常要求学生规范自己的演讲动作,这无形中就训练了学生的风纪仪表,有助于他们在学生阶段就培养一种良好的风度和气质,将来成为真正的“文化人”。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英语演讲活动对大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为了使演讲成功,学生须进行大量的阅读,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就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了使演讲成功,学生须克服自卑心理,在训练和表达方面变被动为主动,这就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和交流能力,强化了他们的表现欲,即使是沉默寡言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变得爱说爱笑,更加活泼可爱;为了使演讲成功,学生还要学会运用体态语,善于和观众进行目光交流和互动,这就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增加了个人魅力。鉴于此,在高校英语课堂上,无论学生学的是什么专业,都可以更多地开展演讲活动,以此来促进大学生在人文修养、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演讲学编写组.演讲学[M].太原: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
[2]管金麟.演讲学教程[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
【关键词】高校素质教育 古典戏曲名著教学 综合素质培养 大学生
一、总结戏曲美学特征,有效提高学生审美
不同的艺术具有不同的美学特征,我国的古典戏曲所展现出来的审美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在长期的艺术探索中逐渐形成的美学思想,它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及人生观,并体现在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从古典戏曲名著的解读中有所收获,不管是文学、美术、建筑、设计、声乐,还是物理、体育、政治、经济,都能在我国的古典戏曲中找到投影。这是因为古典戏曲集词、曲、造型、舞蹈、武术等多种艺术元素于一身, 在表演上兼备唱、念、做、打等多种表现方式,从而造就了其多角度的美感与多层次的艺术享受。比如对比中外戏曲经典名著就可以发现,中国的古典戏曲作品中往往有悲喜交织的美学特征,体现了一种“乐而不,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与西方的一悲到底或一喜到底是截然不同的风格,进而引申到“天人合一”的文化哲学理念。这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民族审美感悟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与综合的理性思辨能力。
所以,我们要善于运用古典戏曲的美育功能,在古典戏曲的名著教学中带领学生领略其中妆容服饰的造型美,戏曲唱腔的声韵美、剧本台台词的文学美、科范动作的程式美、人物形象的精神美、长袖善舞的韵律美,等等,这种奇妙的艺术感受是在单独欣赏其它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时都无法感受到的 。并在对词曲美的欣赏与感悟中,引导学生运用这种美学思想去发现、去创造,从而在各自的领域去阐释古典戏曲之美,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二、发掘戏曲文化内涵,促进健全学生人格
自诞生至今,中国古典戏曲名作迭现,这些作品将这世间的悲欢离合、人情冷暖都呈现于小小的一方舞台之上,带给观众视听享受的同时引发他们对于人生的思考。所谓“人生如戏”,你方唱罢我上台,戏曲舞台上演述的一幕幕离合悲欢看似只留存于有限的时空中,但却蕴涵丰富的民生问题和世情百态,可以说是教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的鲜活教材。比如《西厢记》、《桃花扇》中对爱情和自由的誓死追求;《窦娥冤》、《赵氏孤儿》中与黑暗社会的不屈斗争; 《双烈记》、 《精忠记》中的爱国思想……从戏曲人物的命运看人间百态,这不仅使当代大学生在娱乐之余获得精神的涤荡与洗礼,也有利于他们建立起爱祖国、爱人民、坚持自由、守护爱情的高尚情操。
中国古典戏曲重视情与理的统一,强调了以民为本、惩恶扬善等文化理念,其故事情节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是构建大学生道德规范、健全其人格的文化艺术典范。所以,不管是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还是立足于“实施素质教育、 教会学生做人”的教育目标,高校都应该对古典戏曲名著教学引起重视,充分挖掘古典戏曲蕴涵的人文精神,充分发挥其人文教育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开启学生心智,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增强教学实践环节,全面发展学生能力
要想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学生能力,古典戏曲名著的教学就不可只停留在理论和鉴赏阶段,还在了解了其审美特征的基础上,为学生们营造一种宽松创新的实践氛围,让他们在此氛围中自由地施展才华、发展能力。通过组织学生研读古典戏曲名著、观摩古典戏曲影像资料等,学生们主要能够感受到古典戏曲的服饰美、音乐美和动作美,体悟到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但是要将这些抽象的东西实际运用到生活中,发展成为一种能力和素质,就需要实践活动的帮助。 教师主要可以采用朗诵、改编、原创、表演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并鼓励学生组建各种兴趣小组,将古典戏曲中所包含的单个艺术元素拎出来进行探讨学习,还可以定期举办各自性质的汇报演出和文艺比赛,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发展学生的多项能力。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反映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感, 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更重要的是,在与他人探讨合作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与人沟通的技巧,培养了团队精神,为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准备了条件。
四、结语
在高校中进行古典戏曲名著教学,不仅能使学生通过了解我国古典戏曲发展轨迹与戏 曲文学的代表作参悟我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和哲学理论,还能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起多元化的兴趣和能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所以高校要充分发挥古典戏曲的育人功能,逐渐培养学生欣美、传播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成为时代和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新梅,从戏曲艺术进入高校谈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J].中国戏剧,2004(4)
关键词:外语教育;大学生;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234-03
一、引言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肩负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外语教育不能仅仅教授语言,他还必须在教授语言中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一个人的外语水平对个人的前途、事业的成功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我们应该从更远、更深的意义上去理解外语教育的目标,除了学好语言知识外,还应看到外语学习对一个人发展的深远影响。
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一份是面向在校大学生,另一份是毕业三年的大学生。目的是调查外语教育对学生哪些方面产生了影响,学生们是怎样看待这些影响的。
二、调查对象与内容
表1的调查对象是在校2009级大学三年级本科生,文科、理科各50人。共13个问题,4个选项,按很重要、重要、不太重要、不重要次序排列。
从表1的调查结果看,对前11个问题,选择A、B两项的比例几乎都达到了70%,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在他们的素质培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外语教育除了教会学生语言知识,还应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不仅包括文化素质,也包括学生的性格、心理素质;不仅仅重视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表2调查的对象是已参加工作三年以上的本科毕业生。被调查者的年龄跨度从25岁至45岁,他们所学专业涉及文、理、工、农、医等各个专业。调查对象的工作岗位有教师、科研人员、企业厂长、经理、公务员、律师等,应该都属于白领阶层,工作单位所在地有大中城市、县、乡镇,也有农村。2012年7月,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56份,其中有效问卷135份。其中有54.28%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37.14%达到了大学英语六级或专业英语四级水平。
从以上调查结果看,外语水平对一个人的事业、前途确实有影响,不论实际情况是否属实,至少是绝大部份的被调查者自己是这样认为的。这一结果与某些网站的调查是一致的。国内一网站的《国内主要城市白领薪资调查报告》显示,精通英语的人群中担任高级职位的比例达到9%,英语一般的人获得要职的概率仅3%,这意味着,精通英语者谋取高级职位或得到晋升的机会是英语一般者的3倍。调查显示,中国城市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英语熟练程度与收入高低密切相关。另外在回答问题6“你认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其外语水平是必要条件吗”这一问题时,有84.29%的人选择了“是”,只有4.29的人选择了“不是”。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要想成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外语水平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它的确影响着个人的事业、前途。也难怪大学生们把业余时间的大部都投到了外语的学习上。另外,有近60%的人认为,外语学习对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过积极的影响,这一结果与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基本一致。
三、讨论与分析
语言既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又是各种不同文化传播的载体,不同的语言代表着不同的世界观和文化观。因此,它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对社会、对人必然有着深刻的影响。不管你愿意如否,它都会参入人的综合素质形成的建构中。凡是学习外语的人都会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自己。大学生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在外来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下,在自己的技能提高和知识文化增长的情况下,对社会的认识、对个人能力的认识以及处事方式、交际方式和价值观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外语教育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确实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一个人的外语水平也确实影响到了个人的就业、择岗、晋升等。因此,外语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外语知识,更重要的任务是怎样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中,我们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萨丕尔·沃尔夫假设(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认为,语言的结构能够决定操该语言的人的思想方法,因此,各种不同的语言结构导致说这些语言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去观察世界。因此,语言表达文化,决定着文化,支配着人们的思维,并形成了人们的世界观。每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把自己独特的主观意识带到自己的语言中,因此,每一语言里都包含一种独特的世界观,每种语言都包含着一部分人类的整个概念和想象方式的体系,这种语言世界观又可以反过来影响人的思想行动。
文化的创造离不开语言,语言的发展往往又伴随着文化的发展变化,二者相辅相成。古人说“文以载道”,现代语言学家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那种不可分割的重要地位是十分明确的。如果不懂得外语承载的的文化,只是从母语文化背景出发来进行交际,即使语音、语调正确,语法规范,对方听了也会不知所云,甚至误解,这样是达不到交际目的的。学习外语者,特别是在母语文化环境下学习外语者,如果没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文化学习过程,没有强烈的文化学习意识,就很难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和借助所教语言传授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恰当得体地使用外语和更深刻准确地理解外语语言现象,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十分重要。《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外语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身的学习,课堂是学生语言实践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要扩大学生的语言知识,加强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学能力。”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获得学习英语的能力,为学生打下较强的自我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最终可以独立地学习和运用所学语言,毕业后仍可以继续自主学习,从而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
自主学习(learner autonomy)是在对传统教育方法的反思与探索中发展而来的。自主学习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积极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积极推进讨论式、启发式、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热点话题班轮等课堂活动,使学生们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但这并不意味着抹煞教师的作用,相反教师的作用更重要了,任务更繁重了。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组织课堂活动,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达到教学的目标。总之,教师起着组织者、管理者、鼓励者、合作者和讲解者的作用,教师实际上是学生的引路人。当然,要做到这一切,教师的自身水平和素质必须达到相应的高度。
(三)外语教学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心理学告诉我们,外语教学实践中的教师和学生是作为完整的人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是活生生、有情感、有个性的个体,而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的储存器。如果他们的需要、兴趣、情感、意志得不到应有的关注,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得不到重视,他们的个性就不能全面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为培养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智能的充分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形成良好的成功心理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能力的关键,也是形成、发展学生个性的核心要素。因为它本身就是学生的基础素质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今人不拔的毅力;培养其交际信心和胆量,形成良好的不怕挫折,敢于尝试,勇于进取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团队合作精神,努力使学生养成科学和创新的思维习惯,增强它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论
从学习者的认知角度来看,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而学习另外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学习另外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19世纪德国语文学家、现代高等教育奠基人洪堡特说过:“学会一门外语或许意味着在迄今为止的世界观领域中获得一个新的出发点。”[1]可见,语言不仅是思想的外壳和载体,同时还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外语教育不能仅仅教授语言,还必须在教授语言中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外语教育不仅培养人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而且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重大作用。我们还应该看到,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特别是英语,对人们获取和处理信息有极大的便利,对于拓展人们的视野、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提高文化素养、改善思维方式、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项目组.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姚小平.洪堡特——人文研究和语言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3]杨盈,庄恩平.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J].外语界,2007,(4):13-16.
[4]邓艳梅.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大众商务,2010,(04).
[5]刘炜.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素质能力培育探索[J].教学研究,2011,(01).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综合素质;教学
早在20世纪80年代,著名化学教育家戴安邦院士就已指出:“只重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教学是片面的化学教育。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化学教学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化学实验课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因为学生在实验室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进行实验,练习解决化学问题,各项智力因素同时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课应予充分重视”[1]。因此,开设化学实验课,做好化学实验教学,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等具有重要意义。无机化学实验课,首当其冲,是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必修的第一门化学实验课,其地位和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它是后续化学课程的科学实验基础,其教学质量对整个化学相关实验教学影响都很大。下面介绍我们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综合素质问题与学界一同探讨。
1重视安全教育,树立环保意识
我们开设的第一个无机化学实验项目是“实验室常规教育,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其中常规教育部分除了介绍实验室基本守则外,主要就是进行安全教育、环保教育。带领学生通过典型的案例,了解学习实验室安全及实验室事故的预防与处理等知识。安全是一切之本。由于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别是有些药品具有较强腐蚀性,甚至毒性,如果不遵循实验原则,不按规律办事,就可能会产生危险。因此,从进实验室开始,安全必须放到心上,绝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加强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环保责任意识。例如,开展绿色化、微型化实验,尽量开设低毒、无毒的实验,提高实验的安全性,合理处理实验室“三废”。并将这种理念贯穿于整个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体系中,希望通过实验实践,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能够将良好的习惯和意识保持下去,受益终身[2]。
2规范实验操作,培养良好实验习惯
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虽然在中学或多或少接触了一些化学实验,然而由于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等,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习惯等参差不齐。有些实验操作,即使老师进行了多次演示,仍然有学生操作不规范,甚至错误。例如,有关吸量管的使用,在后续相关实验中,仍然能看到有同学吸取溶液时用拇指去堵吸量管口;称量固体时,有同学随意用不规则形状的纸片甚至是滤纸来当称量纸使用;从滴瓶中吸取溶液时,胶头滴管的拿法五花八门;使用pH试纸时,有同学将整条伸入到溶液中去;在减压抽滤实验中,有同学将不匹配的滤纸直接放入布氏漏斗、润湿不当,滤液从抽滤瓶抽气口倒出等等。这些不规范的操作就需要老师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因为错误的操作一旦变成习惯以后就很难改正,并将对以后的规范操作造成很大影响。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从小处抓起,注意培养学生节约意识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例如,实验药品的取用要遵循用多少取多少的原则;pH试纸要裁成小片使用;要爱惜使用电子分析天平、酸度计等精密仪器;胶头滴管要用中指和无名指控制滴管的胶帽和玻璃的连接部分,食指和拇指控制胶帽,这样才能最佳控制滴加溶液时的稳定性及速度;固体或液体药品不慎洒落到实验台面,要及时清扫干净;火柴梗、废纸等废弃物不能丢到水池里,要扔到指定的垃圾桶里;酸液、碱液、有机废液要分类回收至指定废液桶里等等。对于实验态度认真、习惯良好的同学,我们进行口头表扬并加平时分,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3合理安排实验,提高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是整个无机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无机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根据理论课的教学进度等来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实验顺序等,让实验与无机化学理论教学时间尽量同步,以更好的促进教学。例如,对于同离子效应的概念,有同学在理论课中可能会似懂非懂。在随后开展的实验中,通过加入醋酸铵固体可以抑制醋酸的电离,使醋酸解离反应逆向进行,加入甲基橙指示剂可以看到溶液颜色由橙色变黄色;加入醋酸铵也可以抑制氨水的电离,加入酚酞指示剂,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通过该实验,学生对同离子效应的概念就会有了正确的认识。又如,在BiCl3可逆水解反应中,向盛有Bi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水,溶液会由澄清变白色浑浊,再加入盐酸,由于抑制了水解反应,溶液变澄清,再加入水,溶液又变浑浊,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增强了学生对可逆反应的认识和理解[3]。另外,我们还附加穿插一些趣味性实验。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实验中,利用葡萄糖和亚甲基蓝之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演示“蓝瓶子”实验。在元素性质部分,演示“五色管”实验,使学生认识到金属镍离子在不同的离子状态下有不同的配位方式和颜色等。通过有选择性的增加趣味性实验,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奇妙,从而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4加强课堂管理,严格实验纪律
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学习交流的地方,必须严肃、认真。“学生在实验室里的学习应该象一个化学研究人员或化学家在实验室里工作一样”[1],我们要求学生要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带着问题来实验室。加强考勤,学生需提前五分钟到实验室,静下心来做好实验前的准备,迟到者扣分,旷课者本次实验计零分。必须穿实验服,违者不许进实验室。课堂上不允许打闹或者玩手机等。打碎打坏仪器要赔偿,并扣相应操作分。实验做好后,实验台面必须打扫干净,产品、垃圾等放到指定位置,所用玻璃仪器清洗干净后,实验数据等记录清楚,经老师同意方可离开实验室等等。实践表明,加强实验课堂管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除了对学生严格要求外,老师也要以身作则,耐心细致,公平公正,做好示范作用,要不断巡视课堂,实时了解学生的实验学习状态,指出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或错误的操作,解决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应急突发事件等。
5规范实验报告撰写,重视实验报告批改
做完实验仅仅是完成了实验的一半,数据分析及实验报告的撰写才是重中之重。我们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必须字迹清楚,格式规范,内容充实,数据真实可靠。科学实验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不能有丝毫马虎,这是实验者必备的素质之一。实验报告中,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与药品等部分可以简写,而实验结果与讨论、思考题等部分要详细讨论。例如反应产率过高或过低要找出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对于定性实验,要写明反应现象及反应方程式,并做出详细解释等;课后思考题,要认真回答,对于实验的成功与缺憾之处也可以写一下自己的实验心得等。我们十分重视实验报告的批改,因为从学生实验报告中,老师也可以获得学生对实验掌握情况的信息。而且学生要知道什么地方错了,为什么错了,例如在氯化铵生成焓的测定实验中,我们要求学生要有详细的计算过程和作图。从实验报告中就可以发现很多问题,比如,氯化铵生成焓是怎样推导得出的?求算热量计比热容、溶解热及反应热时m的取值是多少?外推法怎么做图?坐标系的标度取多少合适等[3]。要求学生须在批改后的实验报告上进行订正。此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要求学生在实验中不弄虚作假,并且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允许同学之间进行讨论,但不能抄袭,如发现抄袭现象,本人和被抄袭者以零分计。
6因材施教,分层次培养模式
考虑到学生在中学接受的化学教育不同,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基础有所差异,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通过集中讲解、个别辅导、重点强化等方式,加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及基本实验技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按照教学要求顺利完成实验。另外,适当安排开放实验,开设一些新颖前沿、难度较大的研究型实验项目,为一部分学有余力、兴趣浓厚、水平较高的学生提供科研平台,让他们独立开展科研探索实验,满足他们对学习知识的渴望和需求。鼓励他们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开展大学生科研实验,积极参加大学生实验技能大赛等。通过分层次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此外,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还注意介绍一些相关无机前沿知识,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最新科研学术动态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指导学生学习使用Origin、Chemoffice等化学处理软件等,提高他们的理论和应用能力等。
7结语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在整个化学教学中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化学专业老师,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及实验技能,还要从小处着手,培养学生安全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以及良好的实验习惯等,为他们学习后续实验课程,乃至将来从事化学相关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戴安邦.全面的化学教育和实验室教学[J].大学化学,1989,4(1):1-7.
[2]胡彩玲,唐新军.绿色化理念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渗透[J].广州化工,2014,42(22):225-226.
[3]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13.
[4]曹雪波.以实验教学改革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嘉兴学院学报,2010,22(2):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