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社会治理相关知识

社会治理相关知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4 15:13:0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社会治理相关知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社会治理相关知识

篇(1)

摘 要:“APEC蓝”成为2014年度的热门话题,从而引发了人们关于治理雾霾、保护生态环境的反思。政治学科的教学与考试毫不例外地也必然会关注这个重大热点。本文试图通过编制的一道综合性模拟试题,从不同角度去探讨这一重大热点问题。

关键词:APEC蓝 热点问题 试题解析

覃遵君,男,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政治特级教师,政府专家津贴获得者。

一、热点试题

“APEC蓝”成为2014年度排名居首的十大科技热词。

材料一2014年11月,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为保障APEC会议期间空气质量,中国环保部会同京津冀等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史上最严”的相关措施,实行联防联控。比如,会议期间北京放假调休6天,北京、河北、天津等8个以上城市采取汽车单双号限行政策,机关单位的公车封存70%;北京全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工地(抢险抢修工程除外)全部停工;河北省2000多家企业临时停产、1900多家企业限产、1700多处工地停工;2014年11月6日起,实施最高一级空气重污染应急减排措施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山东省,要求尽可能采取限、停产措施。

(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政府履行了什么职能?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中国环保部会同京津冀等地方政府采取多项严厉措施联防联控,突出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观点?

(3)“APEC蓝”作为一个科技新名词,作为一个理念追求和文化符号,对人们会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二 “APEC蓝”的背后,是人们对雾霾治理的期待,对重回蓝天白云的向往。因而留住“APEC蓝”成为全民关注、环境保护的热门话题。

(4)有人认为,在治理雾霾时,采用工厂停产限产、汽车单双号限行等行政强制措施,在APEC会议这种特殊情况下,可能行得通,能够取得效果。但如果经常使用、甚至长期作出这种行政性规定,势必会侵害企业利益和公民财产使用权。对此,你持怎样的看法?

(5)针对北京地区雾霾治理、生态环境保护,请你从政府、企业和个人等不同角度分别提出自己的建议。

二、试题分析

这道试题突出了开放性、拓展性、综合性、探究性等特点,既考查了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四个模块的相关知识,又考查了分析、概括、演绎等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难度。

设问(1)侧重考查《政治生活》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从提供的材料中不难抽象概括出,政府采取“史上最严”的措施,旨在治理雾霾,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显然,政府是在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设问(2)侧重考查辩证法的联系观,要求运用演绎的方法,即从抽象到具体(大前提——小前提——具体结论)的方法编制答案。从思路上应当明白,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是“大前提”;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及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都属于“小前提”;结合背景材料的对应分析都属于“具体结论”。

设问(3)侧重考查《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要求结合背景材料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和“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方式、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设问(4)涉及到公权力和私权力的矛盾问题,其实质就是法律法规与行政命令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但不管是法律法规,还是行政措施,都必须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因比,从政府的角度,可以运用《政治生活》中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的相关知识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分析说明;从公民个人的角度,可以运用权力与义务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说明。

设问(5)是全开放的,没有指明知识范围,难度较大。但是,设问指明了主体——政府、企业、个人。因此,可以围绕“主体”选取和运用相关知识。

三、参考答案

(1)政府履行了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优化生态环境、防治污染,都是政府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

(2)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北京的雾霾天气、环境污染,与本地及周边的工业排放、汽车排放、工地粉尘、天气状况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联系,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严厉措施实行联防联控,才能在雾霾治理、环境保护上取得明显效果。“APEC蓝”的出现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3)从一定意义上讲,“APEC蓝”新词成为人们创造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它不仅正在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等生活方式,而且正在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人们在交流和交往中,热议“APEC蓝”,追求“APEC蓝”,自觉为“APEC蓝”而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的行为逐渐成为一种新时尚、新常态。

(4)政府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关注民生,尊重民意,不得损害人民利益,不能侵害公民的权利。在采用工厂停产限产、汽车单双号限行等措施时,必须考虑企业和个人的合法的正当的利益。政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防止滥用行政权力,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在采用工厂停产限产、汽车单双号限行等措施时,必须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简单地采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强制推行。

篇(2)

论文关键词:知识产权 治理多元主体 中介组织

知识产权首先是一种私权,市场成为知识产权的主要激励主体。同时,知识产权又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征,政府必须介入知识产权的供应和管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国家公共管理模式因权力的单向性和一维性而走入困境,以开放协商、分散治理为特征的公共治理模式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笔者认为针对公共领域的公共治理模式同样适用于知识产权领域。本文提出知识产权治理这一概念,提倡社会主体积极让人知识产权产品供给从而形成多元治理机制,以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认为应当明确界定多元主体的角色和功能,合理构建政府、市场以及社会主体三者的良性合作机制,以实现知识产权的善治目标。

一、知识产权治理概念

罗豪才教授认为:“所谓公共治理,就其构成而言,是由开放的公共管理元素与广泛的公民参与元素整合而成。”开放的公共管理具备集体选择优势,公民参与拥有个人选择优势,将集体选择和个人选择进行整合的治理模式能兼具两者的优势。把这种治理模式引入到公共产扫领域中来,就形成了知识产权治理。笔者认为,所谓知识产权治理,是指在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过程中,基于多元化参与主体平等协商、良性互动而形成的管理模式。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知识产权治理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强调多中心的治理,政府不是唯一的权力来源;其次,强调政府和社会的合作,不再坚持政府职能的专属性和排他性;再次,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希望在管理系统内部形成一个网络,加强系统内部的组织性和自主性;最后,在治理手段上,政府摒弃单一的权力手段依赖,积极开发新的管理工具,以不断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本文主要从治理的主体多元性特征出发来研究知识产权治理问题,这一特征也是知识产权治理的本质特征所在。这种研究不仅关注于多元参与主体,还关注于多元参与主体之间的合作。知识产权治理主体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政府主体,包括正式政府组织及政府授权的组织。二是市场主体,主要包括企业等基于利益驱动而从事知识产权创造的主体。三是社会主体,主要包括知识产权中介机构、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等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的社会组织。

二、实现多元治理的依据

(一)知识产权领域中的市场失灵

市场机制对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管理和保护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市场并不能提供社会所需要的所有商品和服务,或者可能是以一种对整个社会产生不良影响的方式进行,市场机制自身并不足以实现所有的经济职能。”这种市场失灵现象在我国知识产权领域同样存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市场垄断。知识产权本身就是一种独占权和专有权,是一种法定的垄断权利,但在市场经营活动中,这种法定的垄断权常常被滥用,滥用形式包括拒绝许可、搭售行为、差别对待、掠夺性定价、过高定价等行为,其目的在于限制或阻碍正常的市场竞争,最终会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第二,市场主体缺乏投资动力,导致知识产权产品供给不足。对于一些基础领域和战略领域来说,由于研发周期比较长,投资比较多,投资效益不确定,投资风险比较大,很多企业缺乏足够的动力进行投资。这样在市场机制就无法提供足够的利益驱动力来带动市场主体进行相关知识产权的创造。第三,知识产权保护目标的异化。由于专利丛林现象的存在,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组成专利联盟实现内部的专利交叉许可,专利由最初的激励创新的工具异化为阻碍竞争的工具。中小企业由于技术基础相对狭窄而较少得到机会与大型公司实行专利交叉许可,从而导致不公平竞争。第四,市场的不完全性。由于“跨国公司拥有的知识水平和技术缺乏合理的定价机制;市场信息交流的不完善导致市场交流的时滞及中间产品供给的不稳定”,技术产品价格难以反映出真实的市场供需,这源于市场本身的缺陷,因此难以依赖市场本身而得到改善。上述市场失灵现象的存在,表明知识产权产品的有效供给不能仅仅依赖市场,必须有其它力量的介入。

(二)知识产权领域中的政府失灵

有学者认为,政府干预可以有效弥补市场失灵。事实上,市场失灵并不能为政府干预提供充足的理由,政府本身同样存在着失灵现象,市场做不好的事情,政府不见得能做得更好。美国学者沃尔夫认为:“在市场‘看不见的手’无法使私人的不良行为变为符合公共利益行为的地方,可能也很难构造看得见的手去实现这一任务。”反映在我国知识产权领域,政府失灵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管理效率不彰。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一种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并存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这种机制下存在着多头执法、政出多门、执法部门之问缺乏有效沟通等等弊端,降低政府知识产权管理效率。除了体制方面的原因,专利申请量大幅度提升、专利管理人员素质低下、专利管理人才缺乏等因素也导致知识产权管理效率低下。第二,决策信息缺乏。在信息爆炸时代,政府由于难以充分占有相关知识产权信息,从而导致决策失灵的现象屡见不鲜。第三,公共政策失效。政府在制定知识产权政策时,政策供给往往并不取决于市场需求,而是来自政府自身的判断。由于政府的决策能力有限,往往凭长官意志决策,或被某些利益集团所影响,从而导致公共政策失效,政策与实际市场需求相脱节。第四,寻租与腐败。在知识产权领域,政府的大规模介入同样会产生寻租和腐败问题。在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和政府采购政策等与知识产权密切相关的公共政策方面,企业在争取政府官员的政策支持过程中极有可能通过寻租活动以获取较其它企业更为有利的资源。

(三)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要求实现多元治理

知识产权领域内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并存要求寻找其他途径实现有效治理。随着公民社会的兴起,有学者主张引入社会中介组织来弥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缺陷。需要指出的是,社会中介组织并不能作为公共产品主要提供者。基于资源不足、人才缺乏等各方面的因素限制,它们只能作为有限的替代途径。当前很多国家都在尝试多元治理模式,比如欧洲专利局针对当前专利系统失灵的现状,对2025年的专利系统提出了四种规划方案:以市场为导向的灰色方案、以国家为导向的红色方案、以社会为导向的绿色方案和以技术为导向的蓝色方案。其中任何一种规划方案都不可能单独起作用,而是市场、政府、社会和技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充而协同产生效用。当前,社会主体的在知识产权治理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我国,知识产权中介组织不仅包括商会等行业协会还包括知识产权服务组织,如专利机构、商标机构等。这些知识产权中介组织在知识产权创造、应用、管理和保护的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成为了知识产权治理过程中促进知识产权合理流动和扩散的重要社会力量。因此,在当前如何发挥知识产权中介组织的作用,在政府、市场和社会主体之间构建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使三者在充分发挥各自作用的同时形成一个多元治理结构,是当前推进我国知识产权战略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多元治理机制的构建

(一)多元化参与主体的地位及其功能

1.政府的地位及其功能

笔者认为,当前政府在国家知识产权治理中应当居于主导地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知识产权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有着日益重要的地位。我国企业在推行知识产权战略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和公共需求,“这些公共需求无法或难以依赖企业自身满足,因而不可能完全脱离政府”。正如俞可平教授所说:“政府无疑还是具有压倒一切的重要性……代表国家的合法政府仍然是正式规则的主要制定者。国家及其政府仍然是国内和国际社会中最重要的政治行为主体,处于独占鳌头的地位。国家及其政府在社会政治过程和公共治理中依然具有核心的地位。”因此有必要积极维持和发挥政府在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中的主导作用,当前任何削弱政府地位的企’图既不可能,也不现实。

政府重要职能之一在于提供公共产品。政府在知识产权领域内提供的公共产品包括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改革和完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采购政策等各项相关政策等。在制度方面,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但由于立法比较分散,并不能适应高新技术发展和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要求。因此政府仍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第一,继续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并逐步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接轨;第二,加强和改善知识产权执法建设,实现行政执法和司法模式的良好对接,维护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律环境;第三,提供资金,打造企业知识产权产业化所需要的技术平台,如在大型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信息通讯等领域,政府直接资助以提供公共产品;第四,督促企业和各级地方地府积极推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第五,打造电子政府、数字政府,加强政府的信息化建设,以提供知识产权信息平台;第六,组织科研攻关等。

2.企业的地位及其功能

企业是知识产权战略中的核心力量。企业是市场经营活动的主体,是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的主要主体。当前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环境存在诸多问题,如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国际竞争能力较弱、市场机制尚未完善、企业整体经济实力不强、相关知识产权政策有待于进一步改革、知识产权法律环境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产品的能力和动机非常有限。

要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能力,可以通过几下途径进行:第一,加强知识产权的组织管理,并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以形成自身独立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由懂技术、会管理、精通知识产权法律和国际规则的人员组成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制定本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与防御措施,专责把握技术研发动态,关注与本企业有关的国际技术的发展新趋势,处理涉知识产权事务;第二,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加知识产权的产出量,注重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中的主体地位,使企业的知识产权体系化;第三,加强国际交流,开展国际合作与研发,建立技术战略联盟等;第四,加强产学研的合作,以促进新技术的产业化。此外,还要加强知识产权意识的培育和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培养。

3.知识产权中介组织地位及其功能

知识产权中介组织是提供知识产权产品补充和推动力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成了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将研发、推广与应用联系起来的桥梁和纽带。因此,要积极发展知识产权、评估、交易咨询和诉讼等中介服务机构,提高服务水平、拓展服务功能。同时要加强对中小企业、风险投资企业的信息咨询服务,突出专利事务所、商标事务所的职能,细化评估标准,推动知识产权中介服务向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知识产权中介组织是知识产权战略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越是发达的地方,知识产权中介组织越是活跃。当前在我国,知识产权中介组织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对这类机构和服务认识不足,没有形成接受社会服务的观念,企业习惯性地接受政府服务;二是社会自治能力不强,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发育不成熟,本身支撑能力不强,不能充分满足市场的需要。因此必须积极培育我国知识产权中介组织,增强其提供知识产权服务的能力,并加强对其引导、规范和管理,使其成为知识产权创造、应用、管理和保护过程的重要力量。

(二)多元参与主体合作机制的构建 首先,推动政府、企业及社会主体的合作。这种合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积极主动参与到企业和社会主体的知识产权活动中来,为其提供政策支持,协调各方关系,必要时为之直接提供资金支持。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制定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投资政策来协调企业与社会团体之问的利益关系,促进和加强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合作,推动“产学研介”战略联盟的建立。第二,政府通过采购行为,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提高其竞争力。在企业投资失灵的领域政府直接投资提供知识产权公共产品。第三,完善社会中介服务支持体系,大力促进孵化器的发展。第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等等。

另一方面,企业和社会主体可以充分参与到政府决策中来,企业、社会可以用其拥有的市场信息或专业知识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企业和社会主体可通过听证会或座谈会的方式,广泛参与政府关于知识产权问题的决策过程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使政治系统的政策产出更具有合理性和回应性。

篇(3)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

为进一步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充分调动社会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辖区内居民群众社会治安满意度,镇综治办在区综治办的指导下,开展了综合治理宣传活动。

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设立宣传点、填写调查问卷等形式向群众宣传保卫国家安全,促进平安城市建设创建、文明社区建设等,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权利和义务等相关知识,着重贴近群众的工作、学习、生活,增强了宣传效果,使群众树立了“国家安全牢记心中,国家安全人人有责,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国家安全意识,开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提高群众对国家安全法的知晓度,为降低辖区内的民事、刑事发案率奠定了基础,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4)

5月13日,普安县高棉乡综治办联合司法所、禁毒办、派出所、卫生院、安监站、创卫办等相关部门,利用赶场天开展以脱贫攻坚、“扫黑除恶”和“平安高棉”建设为主旋律的五月综治集中宣活动,助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宣传活动采取现场有奖问答、悬挂横幅、扫码关注、电子显示播放、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深入宣传了中央《关于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规定》和省委的《实施细则》,及普安县“平安建设”、打击“盗抢骗”、打击非法集资、防处、特殊人群管理、铁路爱路护路、见义勇为、禁毒、安全生产等相关知识,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意识和治安防范能力,司法所工作人员还现场讲解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法律知识,提高了群众的法律知晓率。

据悉,此次宣传活动共向过往群众发放《综治宣传月宣传手册》、《公民法律知识读本》、《贵州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手册》、《依法禁毒,构建和谐》、《扫黑除恶知识读本》、《反知识读本》、《禁毒手册》等宣传资料1500余份,悬挂宣传标语3幅,电子播放宣传标语21条,发放围裙112条、扶贫手提袋210个、雨伞30余把、扇子100余把。(潘林合)

篇(5)

关键词:矿区;地下水污染;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143

1 引言

风险控制就是人为地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把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以避免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难以承担的后果。

2 政府风险控制对策

2.1 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惩处力度

采用法制手段倒逼矿业开发者进行一定程度的污染控制研究是一种传统的对由企业造成的污染的控制措施。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造成地下水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较小,某些地区甚至出现包庇污染企业的现象。政府部门应牢记“两山论”,切实把为公众提供良好的基本环境质量作为自己的责任,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惩处力度。

2.2 对地下水水质状况进行严密监测

由矿产开采带来的地下水污染,政府有责任满足民众的知情权,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实时检测,并向民众公布相关数据。近年以来,媒体对于地下水污染的曝光越来越多,也反映出政府对地下水状况的监控不到位的问题。对于矿产开采区,应针对其开采区域科学布设地下水监控站点,实时检测,并做好向民众公布的工作,PM2.5数据的可以作为最好的例证。

2.3 积极探索地下水污染治理新途径

“谁污染,谁治理”是我国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但除少数大型企业专门设立污染治理部门外,大部分企业并不具备对污染治理研究的能力,政府应积极探索地下水污染治理新途径。政府自身对污染的治理也缺乏专业性,因此,可积极引导建立第三方治理模式,将“谁污染,谁治理”转变为“谁污染,谁买单”,既能降低企业的污染治理成本,又能使污染得到专业性治理。

3 企业风险控制对策

3.1 矿产开采企业要树立起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的责任心

随着人们对地下水污染问题的关注加深,政府对地下水污染企业惩处力度的加大,企业不能再“有恃无恐”,矿产开采企业要树立起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的责任心,加大对安全环保部门的资金投入,及时革新防控污染的工艺,采用最新技术防控开采过程中污染物的泄漏。

3.2 企业要加强对生产系统的监控

矿产开采企业要对生产系统实施密切监控,对污染物泄漏的现象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开采企业对现有设备工艺,要严格管理,对于易出现污染物泄漏的薄弱环节要加强监控,对于跑、冒、滴、漏,要加强管理,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消除或控制,防止地下水污染,取得环境效益。

3.3 企业内部建立起防治地下水污染的责任制

在矿产开采中,对于容易造成污染物泄漏的薄弱单元,要建立起防治地下水污染的责任制,实施专人专管,专人专控。企业领导要从思想上对地下水污染防治重视起来,把该任务与生产工作、安全工作等置于同等地位,对其进行必要的安排、评比、奖惩。

4 社区风险控制对策

4.1 社区要对地下水污染相关知识进行宣传

社区的宣传工作:第一,使民众了解掌握必要的地下水污染的相关知识,提高用水安全意识;第二,排除或降低民众对于地下水污染的恐惧心理,使民众知道地下水污染虽有可怕之处,但并非不可治理;第三,使民众增强维权意识,发现地下水污染的现象,要及时反应,与政府、社区形成联动,及时控制污染。

4.2 社区要对所在区域内地下水污染相关情况进行调查

社区要对所在区域内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状况进行调查,对周边企业生产工艺中存在污染地下水的风险进行掌握,对污染的特征进行研究,建立具有社区特点的关于地下水污染防控的档案资料,方便社区宣传工作,为地下水污染的防控提供帮助。

4.3 社区要担任起地下水污染防治中联络、协调的角色

地下水污染现象一旦发生,社区要积极担任起联络、协调的角色,做好民众意愿的收集和反映的工作,对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掌握,为政府和企业开展地下水防治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

5 个人风险控制对策

5.1 增强个人自身对于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意识

地下水污染的防治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不只是政府、企业等要采取相关措施,每个人都要从心里提高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意识,无论是政府公职人员,企业工作人员,还是市井百姓,都要补上地下水污染这一“课”,真正使对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做到全民参与。

5.2 增强个人良好环境享有权利的维护意识

在我国,许多法律都有对保护公民环境权益的相关内容做出规定,如《民法通则》、《环境保护法》等。目前,对于地下水污染,公民仍缺乏维权意识,这也是地下水污染防治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为了加强对地下水污染的防控,构建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综合防控体系,一定要增强个人良好环境享有权利的维护意识。

参考文献

篇(6)

二、目标任务

全县共举办短期培训班190期次,其中:县级培训班40期次;乡镇级培训班150期次;开展基层巡回讲座500场次,制作电视专题节目、讲座50期次,制作发放光盘1000张,开展农村劳动力阳光培训100期次,组织农民参观学习10次;农民创业培训达到1280人,其中: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培训40人,农产品经纪人培训40人,村组干部400人,农民创业培植培训800人;全县累计培训农民达到10万人次。

三、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主要包括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农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管理人员、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创办人员、农产品经纪人等。

四、培训内容

全县农民大培训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培养新型农民、技能型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根据我县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县域经济发展、农业新上项目的发展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十三个方面:

(一)围绕龙头企业提升和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工程,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发展、各级扶持政策、龙头带动作用、利益联结机制、农产品基地建设、打造产业链经济、农产品安全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

(二)围绕农业品牌创新工程,抓好品牌农业、精准农业、标准化生产、无公害生产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

(三)围绕规模养殖推进工程,抓好畜禽水产规模养殖、养殖小区建设、规模养殖场建设、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的机制模式、各级扶持政策、集约高效养殖、循环生态养殖、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相关知识。

(四)围绕设施农业拓展工程,抓好先进适用农业保护地设施建设、设施蔬菜、果品、花卉生产技术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

(五)围绕生态农业推广工程,抓好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沼气建设、秸秆气化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

(六)围绕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工程,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节水灌溉、科学用水机制模式、测土配方施肥、土地复垦、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良田建设、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

(七)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工程,抓好农户分散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经纪人队伍建设、农产品市场建设、农产品流通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

(八)围绕土地流转加速工程,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政策法规、机制模式、发展方向、规模经营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

(九)围绕绿化玉田持续攻坚工程,抓好绿化玉田持续攻坚行动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

(十)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抓好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为进城务工农民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免费的引导性培训。

(十一)围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程,抓好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

(十二)围绕灾害防御及应用处置建设工程,抓好农业气象基本知识和农村气象灾害、雷电灾害防御知识培训。

(十三)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针政策培训。

同时,结合全县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发展,抓好种植业、养殖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植物病虫害防治、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开展农业农村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五、培训形式

(一)举办培训班。举办短期培训班,就单项专业知识、专业技术进行系统培训,让受训人员做到牢固掌握、熟练运用。

(二)开展基层巡回讲座。在乡镇、村举办专题知识讲座,让受训人员掌握知识要点和技术要领。

(三)开办电视专栏。在县电视台开办农民科技培训专栏,制作科技讲座、信息传播、典型示范、产品宣传等相关专题节目,扩大农业科技普及范围。

(四)光盘教学。县、乡两级购买、制作光盘,下发到村和重点农户,通过观看光盘让受训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技术。

(五)广播板报。主要利用村级广播和板报,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和农时季节,有针对性地播放、刊登相关知识和技术,提高当地农民科技素质和农业生产科技水平。

(六)典型示范。积极引导已有的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等成功典型参与全县农民科技培训,充实师资力量。同时县、乡、村围绕相关产业,在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积极培育典型,依靠典型带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信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热情和积极性。

(七)现场指导。县、乡农业主管部门安排农业技术人员或聘请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民开展现场技术指导。

(八)技术承包。县、乡农业主管部门安排农业技术人员或聘请农业专家,对种植、养殖等重点场(户)开展技术承包服务。

(九)参观学习。县、乡、村三级要组织村干部、农民、龙头企业管理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办人员等到外地先进典型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拓宽思路、灵通信息,学习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

六、时间安排

县农民大培训活动共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09年1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全面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制定方案、成立组织、制作计划、安排课程、组织师资、编印技术资料、确定场地等。

(二)培训阶段(2010年1月1日—2010年4月15日)。县、乡、村三级全面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民大培训活动,圆满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三)总结阶段(2010年4月16日—2010年4月30日)。全面总结培训阶段开展的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收获的经验以及对今后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打算和建议。

七、相关要求

一是制定分村培训计划。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要按照县达培训任务,确定培训内容(一般一个村明确一个主导产业、三个培训专题),制定培训计划,于12月31日前报县农民大培训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是编印培训材料。县直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组织本单位技术骨干编印技术明白纸,编印后由各乡镇发放到参训农民手中。

三是实施培训。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按照培训任务、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组织农民参加培训,每次培训不少于3小时。

四是建立培训档案。每个培训班次(一般一个村一个班)建立一套培训档案,内容包括:培训通知、培训讲课材料、培训现场全景照片3张以上(要求同一张照片有时间、地点、会标、讲师及参训农民)、参加培训农民的培训台帐。

五是灵通培训信息。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分别明确专人负责培训台帐内容的收集整理,建立健全培训台帐,明确专人及时向县农民大培训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农民培训信息。

八、保证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县成立由县委常委、副县长、农工委书记周庆岩同志任组长,县委农工委常务副书记宋成太、县政府办副主任刘向阳任副组长,县农经局、畜牧局、林业局等县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农民大培训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培训活动的总体指挥调度,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培训活动各项具体事务的协调处理。各成员单位要在县农民大培训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全面开展全县农民大培训活动。

二是强化培训力量。一方面,要强化师资队伍。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农民大培训讲师团,讲师团人员主要通过聘请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专家,抽调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技术人员,选拔农村乡土人才、种养能手、龙头企业管理人员、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创办人员等多渠道产生。另一方面,要整合培训资源。县直各有关部门要整合现有教室、场地、设施等培训资源,使其充分发挥作用,达到大培训活动要求。

三是强化宣传发动。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报刊、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科技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宣传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活动的重大意义,宣传先进科技典型和工作典型,努力营造广大农民群众信科技、学科技、用科技、传科技的浓厚氛围。

篇(7)

目前,一些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尚存在一些不够清晰的地方。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这属于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因为人们对于新生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思考和实践过程。结合个人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在两个方面谈谈个人体会,期望能给教师朋友们些许启迪。

一是应把握好知识教学与素养培养之间的关系。核心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下所孕育出来的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从这个概念来看,知识是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素养培养并不是忽视知识教学,相反对知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值得注意的是,地理课程目标是素养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掌握,应通过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是应处理好素养与情境之间的关系。学习是个体与情境持续互动中,不断解决问题和创生意义的过程。情境不是学习了学科知识或技能之后,检验掌握程度的试验田,而是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逐渐形成,学科知识和技能不断结构化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石漠化这一内容时,就知识教学的角度而言,也许将石漠化的现象、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等内容讲解清楚即可,最多再列举实例进行说明,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关知识。但是,就素养培养的角度而言,应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并依托情境设计问题链条,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以发展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情境创设:取贵州毕节石漠化治理的真实情境,经过加工整理,形成如下情境的描述。毕节通过开展山、水、田、林、路等石漠化综合治理,创造出“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栽植物、坡改梯横耕聚拢系带子,坡地种草和绿肥铺毯子,山下搞乡镇企业、庭院经济、多种经营抓票子,大田大坝改造中低产田土、兴修水利、推广农业科技种谷子”的“五子登科”治理模式。

题设计:结合贵州的区域特征,分析其石漠化严重的原因;“五子登科”模式为什么能够较好地治理石漠化?贵州毕节难道不能大面积退耕还林,让岩溶山区全部披上绿装吗?从人地协调的角度,讨论“五子登科”模式的重要意义;模拟实验,探究“五子登科”模式治理水土流失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