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5:13:0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价格同比涨幅持续下降
2012年4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有43个,持平的城市有24个,上涨的城市仅有3个,且环比涨幅均未超过0.2%。
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0%。与上月比较,消费价格涨幅回落0.2个百分点,食品价格涨幅回落0.5个百分点。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18种蔬菜批发价格季节性回落,三周累计下跌10.7%,预计5月份CPI同比涨幅将加快降低。
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下降0.7%。
价格涨幅回落与各方面预期是一致的。主要因为:第一,随着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不断显现,价格上涨的货币因素逐步稳定。2012年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88.96万亿元,同比增长12.8%,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27.50万亿元,同比增长3.1%,比上月末低1.3个百分点。与2009年12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27%比较,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十分明显,对稳定价格形成了基础性支持。第二,买房需求趋稳。2011年采取的限购等措施,在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方面取得明显成效。2012年1-4月份,城镇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减少了13.4%。受政策控制影响,预计2012年买房需求总体平稳;受预期改变的影响,部分城市买房需求可能出现较强烈收缩。这将是房价稳定以至下调的决定性因素。第三,供给总体不断增强。2011年农业生产又获丰收,粮食连续8年稳产增产,生猪存栏数量明显增加,棉花增产,农产品供给基础进一步改善;商品住宅上市数量持续增加,存量房数量不断扩大,保障房建设步伐加快,住房供给明显增加;服装、家电、汽车、电子信息产品等工业消费品供给充足;重要生产资料供给水平较高,钢铁、建材、生产设备供给充足,能源紧张状况有所缓解。综合看,供给面不断改善,对物价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持。支持物价稳定的因素正在持续增加,在这些因素支持下,预计2012年物价涨幅总体趋降。考虑价格改革的因素,预计CPI涨幅也可以保持在3%左右。
二、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下降
在2011年经济增速平稳回落的基础上,进入2012年后经济增速继续回落。一季度GDP增长8.1%,增速较上年四季度降低了0.8个百分点,而2011年一季度至四季度共降低0.8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回落幅度有所加大。2012年4月份工业增长率由一季度的11.6%进一步降低到9.3%,若5、6月份工业增速继续下降,按照工业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推算,二季度GDP增长率将降低到7.5%以下。面对这一经济走势,稳增长的任务将变得更突出。
2008年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众多不确定因素的一年,一季度我国经济经受了雨雪冰冻灾害和美国次贷危机不断蔓延和加深等国内国际严峻形势的考验。进入二季度,雪灾的影响尚未彻底消除,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在蔓延,一场大地震又突然降临,为中国经济平添了不少变数。面对这样的“三重冲击”,中国经济在2008年将呈现怎样的走势,成为各界关心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初步分析和预测。
一、我国经济增速出现下降,但通货膨胀压力有增无减
一季度我国经济经受了雨雪冰冻灾害、美国次贷危机不断蔓延和加深等国内国际严峻形势的考验,延续了2007年下半年经济增速下滑的走势,并且因遭受雪灾的短期影响,下降幅度明显加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的结果,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比2007年全年回落1.3个百分点。但是,由于当时雪灾的情况比较严重,国民经济能够继续保持10%以上的较快增长势头,应该说整体形势明显好于预期。
与此同时,价格上涨的压力有增无减。受雨雪冰冻灾害、食品等价格高涨以及进口商品价格走高等因素的影响,一季度价格上涨加快。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8%,其中2月份受雪灾和春节因素的双重影响,消费价格同比上涨8.7%,环比上涨2.6%,上涨幅度较大;雪灾和春节之后部分产品价格的绝对水平有所下降,使得3月份同比涨幅下降,环比出现负值,但4月份价格水平又略有回升,同比涨幅较3月份也提高了0.2个百分点,仍然显示出较强的上涨势头。
从总体来看,一季度我国经济延续了2007年下半年经济减速、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态势,这样的走势将对2008年未来时间形成重要影响。
二、2008年未来时期我国经济增速将继续下降,但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社会总产出和价格总水平的变化,是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相互耦合的结果。下面,我们对影响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各项因素进行较为详细地分析和判断,以便能够对总产出和价格总水平的变化趋势做出判断。
(一)消费实际增速可能明显下降
从社会总需求的未来变化来看,相对而言比较容易看清楚的是消费的变化。一季度,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6%,同比加快5.7个百分点,名义增速创12年以来的新高。但由于一季度商品零售物价涨幅高达7.4%,如果扣除物价因素,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的实际增速比去年一季度略有降低,但幅度不大。未来时期这种实际增速小幅下降的态势有可能延续下去。
影响消费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收入。从名义收入增速来看,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6元,同比增长11.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494元,同比增长1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5.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6.4个百分点。但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较上年同期明显加大,剔除价格因素之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3.4%左右,比上年同期下降10.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1%,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由于2008年经济增长慢于2007年已成定局,促使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的因素不多,因此,全年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明显放慢的态势在2008年内将延续下去。
此外,由于2008年先后发生雪灾和地震灾害,可能会增强人们防范风险意识,预防性储蓄增多;股票市值的大幅度缩水可能会出现“负财富效应”;“负财富效应”将使更多的人减少开支。由于国家2008年取消了“五一黄金周”长假,加上地震等灾害的影响,外出度假、旅游和购物的人数大幅减少,从而使得消费的同比增长速度受到影响。高物价降低了部分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以食品为主的价格上涨将降低中低收入者的实际购买能力,食品等方面支出的增加会“挤占”他们对其他商品的购买力。
上述因素将使得居民消费的增长受到较为明显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实际增长将会达到11.7%左右,低于2007年增速0.8个百分点左右。但是,从名义增速来看,由于2008年价格上涨幅度明显高于2007年,使得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名义增速将达到19%左右,比2007年高出3.2个百分点左右。
(二)净出口绝对量较上年有所减少,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度下降
对总需求影响较大的是净出口的变化,由于出口增速明显放缓,进口增速加快,使得净出口绝对量较上年有所减少,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度下降。影响出口增速的因素较多:一是世界经济放缓,外部需求减弱。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将明显减速,对我国出口的负面影响将进一步显现。IMF最新预测2008年全球经济仅增长3.7%,比2007年下降1.1个百分点。欧洲联盟执行委员会将今年欧盟与欧元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下调至2%及1.8%,均低于过去的预期。二是人民币快速升值对出口的影响。受美元走软、利率倒挂和外资流入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速度明显加快,截至目前名义汇率升值幅度约5%。由于汇率变动对贸易的影响有半年到一年的滞后期,预计人民币升值加快对我国出口尤其是下半年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三是政策性因素和要素成本上升的影响。新劳动合同法、出口退税、税率调整等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以及土地、劳动、资金等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出口企业成本迅速上升,增加了出口的难度。在前不久举办的广交会上,厂商的订货情况明显不及往年,说明未来出口增速仍可能下降。
由于前不久美国公布的一季度GDP增长要好于预期,一些学者认为,美国经济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能没有原来估计的那么大。我们认为,对此问题还要进一步观察。从美国一季度GDP增长的情况来看,一季度GDP环比折年增长率为0.9%,比2007年四季度高出0.3个百分点,但应该注意的是增长的结构。一季度美国GDP增长率没有像经济学家们预期的那样出现明显下降,反而出现小幅反弹,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美国政府采取的一揽子财政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季度美国联邦政府消费和投资支出增长4.4%,而2007年四季度仅仅增长0.5%,尤其是国防支出增长5.6%,而2007年四季度是下降0.5%。联邦政府消费和投资支出增加额对GDP增长的贡献度由2007年四季度的0.04提高到一季度的0.31。二是一季度美国私营部门存货增加39亿美元(2000年不变价),而2007年四季度是减少489亿美元;使得库存变化对GDP增长的贡献度,由2007年四季度的负1.79转变为一季度的正0.21。
从绝对量来看,2008年一季度,美国GDP相对于2007年四季度仅增加262亿美元,存货增加了39亿美元,联邦政府消费和投资支出增加了82亿美元。可以看出,这两项就占到一季度GDP增量的将近一半。如果扣除库存增量和联邦政府消费与投资,GDP增量将减少一半。
从美国私人部门的消费来看,一季度美国私人消费增长1.0%,而2007年四季度增长2.3%;尤其是耐用品消费出现6.2%的降幅,2007年四季度却是增长2.0%。从美国私人部门的投资来看,一季度私人部门投资下降6.5%,比2007年四季度14.6%的降幅明显减缓,但仍然出现较大降幅,并且降幅减缓的重要原因是存货的增加抵消了固定资产投资下降的影响,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下降7.8%,比2007年四季度4.0%的降幅明显增大;其中住宅投资一季度下降25.5%,比2007年四季度25.2%的降幅还有所扩大。三大需求中私人部门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都明显下降,充分说明美国经济自发增长的动力仍然很弱。考虑到中美经济之间相互传导存在一定的时滞,未来时期美国经济减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有可能继续增大。
反过来,引起进口加快的因素却比较多:一是国际大宗商品如石油、铁矿石等价格大幅上涨,并且主要以美元计价,这会提高我国进口的名义增速;二是中国经济增长较快,国内需求依然强劲,对石油、铁矿石等能源、资源性产品进口将继续扩大;三是名义和实际汇率上升也有助于进口的扩大。
从总体来看,尽管受国外需求减速的影响,我国出口增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由于2008年上半年国际商品价格上涨带动了我国出口商品价格的上涨,抵消了国外需求减速的影响,我国出口名义增速将保持20%以上;我国进口额因进口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名义增速提高较为明显,上半年增速可能在25%以上。下半年国外需求减速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将进一步增强,出口增速下降到20%以下;随着国内需求的放缓和国际商品价格上涨势头的减缓,进口增速将有所放慢,下半年进口增速将下降到25%以下。
(三)投资的变动趋向最难把握,是决定经济走向的重要因素
目前,最难把握的是投资的变动趋向。受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提高、外部需求减弱等因素影响,进入2008年后企业赢利增速明显放慢,这将不利于吸引企业投资。前4个月新开工项目数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似乎印证了上面所述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雪灾和地震灾害对基础设施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地震造成住宅、厂房和道路的大量毁坏,众多灾民无家可归,急需为他们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急需将通往灾区的道路修复以便向灾区运送物资,短期内将需要进行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前4个月新开工项目建设规模出现下降,可能是南方受雪灾影响、部分项目开工期推迟的结果,随着灾后重建工作进度加快,下半年新开工项目建设规模下降的态势将会得到扭转。
从资金来源与投资完成额的关系来看,今年以来由于受从紧货币政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投资资金来源增速放慢,前4个月投资到位资金增速慢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2.4个百分点;其中,由于房地产价格高到广大居民难以承受的水平,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又对居民关于房地产市场的预期起到了警示风险的作用,房地产销售额同比出现小幅下降,减少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来源,前4个月房地产投资到位资金增速慢于投资完成额增速6.2个百分点。资金供应紧张可能成为未来时期投资增长的重要限制因素。
我们认为,对2008年投资走势起决定性影响的是宏观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价格上涨的压力仍然很大,从紧货币政策放松的可能性不大,但出于救灾的需要,财政政策在具体执行时可能会略有放松,尤其是用于救灾的专项支出将不会拘泥于年初制定的支出规模,中央财政在灾后不久即拿出700亿元用于建立灾后重建基金就是明证。即使是货币政策整体上放松的可能性不大,但对灾区的贷款也很有可能以专项贷款的形势单独列出。根据这样的判断,未来时间投资资金来源到位的步伐,可能会继续受到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但由于今年的投资需求中有相当部分属于刚性需求,投资完成额增速明显下降的可能性不大,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可能会与2007年大体持平,甚至略有突破。
但是, 由于2008年工业品出厂价格、生产资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均出现上升,因此,投资品价格涨幅较2007年明显加大,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品价格同比上涨8.6%,不仅明显高于上年同期2.3%的涨幅,比2007年四季度5.8%的涨幅,也高出2.8个百分点。根据目前情况看,2008年全年投资品价格将明显高于2007年,在这种情况下,实际投资增速可能会明显回落。
(四)供给因素也是促成经济增速下降的重要因素
除了社会总需求下降的因素之外,供给方面的因素也是造成经济增速下降的重要原因。 年初的雪灾,使得我国南北运输干线受到很大影响,造成南方很多发电企业煤炭供应紧张,加之南方一些电力传输线路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其它地区向南方电网的电力传输也受到严重影响,使得南方部分地区工业生产受到电力供给不足的明显影响。1~2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下降到15.4%,比2007年四季度各月17.5%左右的同比增速明显下降,2008年3月份之后电力供应恢复正常之后,工业生产增速又回升到17.5%左右(4月份15.7的增速是由于今年4月份清明节放假,造成与上年工作日程度不可比,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估计,如果剔除这一因素影响,4月份工业生产增速仍然保持在17.5%左右)。由此可以看出,电力供给不足对1~2月份经济增速产生了明显影响。5月份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也对国内能源供给产生明显影响。
一是由于地震对煤矿安全造成威胁,四川全省煤矿在地震发生后全部停产,这将对全国尤其是四川当地的煤炭供求产生明显影响。二是由于地震对宝成铁路部分线路造成破坏,对铁路运输也产生了短期影响,四川省内部分发电企业的煤炭供给受到影响。三是四川地震灾区部分水电厂遭受破坏,也减少了当地的电力供应。虽然地震造成的这种影响可能是短暂的,但也将对工业生产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再者,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后,由于美联储采取连续降低利率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对策,加剧了美元对其它货币贬值的势头。由于美元是世界商品交易的主要结算货币,美元贬值对应的是商品价格的上涨。加上美国次贷危机后,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低迷,大量资金从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流入商品期货市场,使得石油和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由于我国大量从国际市场购入石油、铁矿石等生产资料,国际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涨,引起我国企业购进原材料的价格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这些因素对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产生了明显影响,也将对我国各产业的增速产生影响。
具体分析我国三次产业的增长情况,我们认为,一季度受雪灾的较大影响,农业生产出现2.8%的较低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也明显低于近年来一季度的增速,考虑到2007年底和2008年初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情况,这将对农业生产产生明显的激励作用,二季度之后农业生产的增幅可能会逐步提高,下半年有可能恢复到4%左右的增长速度,全年增速为3.5%左右。从第二产业增速来看,二季度虽然受地震灾害的影响,但由于这种影响主要局限于灾区及其邻近区域,二季度电力供给的保障程度较一季度好转,工业生产增速有可能高于一季度;三季度因气候炎热、居民用电高峰来临,工业生产用电的供给会更为紧张,工业生产受到的影响会有所加大;四季度供给方面的影响减小,但需求增长放慢的影响加大,工业增速将进一步下降;初步估计全年第二产业增速为11.3%,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从第三产业增速来看,二季度由于国家2008年取消了“五一黄金周”长假,各项服务业的增加值同比增速可能会受到影响,出现小幅下降;但三季度受奥运会的刺激作用,交通运输、旅游、商品销售等各项服务业的增加值增速会明显提高;随着这一短期因素的消失,四季度将小幅回落;初步估计全年第三产业增速为10.9%,比上年回落1.7个百分点。
三、2008年我国价格涨幅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全年价格涨幅将明显高于上年
抑制通货膨胀是2008年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近期国际粮食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和地震灾害影响,使得人们对价格的走势更为关注。下面,我们分别对工业品价格和消费价格走势分别进行分析。
由于我国多种重要生产资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在这些生产资料中,石油、铁矿石等具有基础性作用,对其它生产资料价格的影响程度较大。因此,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不单纯取决于国内供求状况,还受到世界范围内供求状况的影响(当然,由于中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越来越高,国内需求也已经成为影响世界供求平衡状况的重要因素)。从价格指数的变动情况来看,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与美国的生产价格指数具有非常相似的走势(见图1),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这一点。因此,我们判断2008年未来时期的工业品出厂价格走势,需要从国际背景进行分析。
2007年底以来,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和生产资料购进价格涨幅呈现逐月提高趋势,主要与国际石油价格和铁矿石价格等大幅度上涨密切相关。近期国际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最近石油期货价格已经突破每桶130美元的价位。由于2008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节节走高,成为带动生产资料和工业品价格升高的主要因素,但应该注意的是,石油价格上升到130美元左右的平台之后,上涨势头已经放缓,而2007年三季度之后,国际石油价格即开始持续上涨,从基数的变化来看,进入下半年之后,石油价格同比上涨的幅度会逐渐缩小。铁矿石价格是一年一度通过谈判确定的价格,2008年内价格已经确定下来,而且国内钢铁企业为了应对成本上升的压力,多数已经调高了钢铁出厂价格,加上随着世界经济减速的影响,国内外需求增长有可能放缓,年内钢铁价格涨幅继续大幅度提高的可能性已经不大。
从工业生产增长、货币与工业品价格的关系来看,2007年四季度以来OECD国家的工业生产指数已经明显放慢,美国甚至曾经连续出现工业生产下降的情况,因此,实体经济部门的需求不支持工业品价格的持续走高。如前所述,当前石油、农产品等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农产品作为工业品的原料,其价格也影响到工业品成本),与从房地产和股票市场流出的资金进入到这些市场炒作有密切关系,但没有实体部门需求的支撑,价格持续高涨难以长期维持。我们认为,到2008年年中之后,这些商品价格的涨势将会趋缓,甚至有可能出现价格绝对水平的下降。因此,将导致工业品价格涨幅的回落。
消费价格与工业品变化的原因存在差异。从表面上来看,我国消费价格涨幅的提高,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带动的,与其它国家和地区价格上涨的动因有相同之处。但是,如果对食品价格上涨的结构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之间的差别。以中国和美国为例,食品价格上涨都是造成各自消费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由于美国消费价格中食品所占权重要明显低于中国,美国食品价格对消费价格总体涨幅的影响要明显小于中国),但带动美国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是粮食价格的上涨,肉禽及其制品的价格涨幅并不大;相反,中国粮食价格的涨幅并不高,肉禽及其制品的价格涨幅却非常高。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中国粮食的自给率很高,加上国家在2007年底、2008年初采取了取消粮食出口退税率、征收出口关税等措施,使得国内粮食出口受到抑制。限制粮食出口的措施,阻断了国际粮价上涨向国内传递的渠道,成为国内粮价保持基本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尽管国际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国内价格上涨幅度要低得多;尽管国内外同类产品价格差距拉大,但中国粮食出口总量没有出现明显增加。从肉禽价格变化来看,主要原因可能是中美两国饲养周期存在差异,价格变化不同步所致。据此,判断国内食品消费价格的变化,主要应该根据国内供求情况进行分析,对于近期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对国内的影响,不宜估计过高。
关键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美国财政悬崖;欧元区统一财政;营业税;增值税
中图分类号:F124
近来,我国经济形势较为复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此情况下,中央出台了一些政策举措。以下就三个方面对中国经济形势问题进行讨论。
一、当前经济形势基本判断
当前我国的宏观形势特征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投资、需求与进出口贸易三方面也面临较大压力。
(一)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在四个季度连续增幅放缓,2012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仍在放缓。2011年第一季度至2012年一季度末5个季度中,GDP增长幅度分别是9.7%、9.5%、9.0%、8.9%、8.7%,连续5个季度放缓之后,2012年4月份开始,主要的经济指标急剧下滑,体现在工业增加值4月份增长9.3%,比3月份的增幅下降2.6个百分点,比2011年同期下降4.1个百分点。5月的工业增加值为9.6%,6月为9.5%;第二季度经济增幅进一步下降,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为7.6%,比一季度8.1%的增长幅度又下降了0.5个百分点,7月份的工业增加值为9.2%,达到2012年的最低点。我国经济增长4月急剧下行,二季度到达经济底部。7月继续在底部徘徊。
(二)三大需求面临压力
投资、需求与进出口这三大需求的指标对于宏观形势数据来说是一种印证。
1.投资
投资数据评估主要不是按月,而是按照1-4月,1-5月,1-6月进行分析。这种分析方法是为了避免投资指标每月跳跃性较大导致分析有可能不够客观的情况。2012年1-4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2%,1-5月为20.1%,1-6月为20.4%,1-7月20.4%。从数据来看,投资增幅较为均衡,1-6、1-7月份均是20.4%,比1-4月20.2%、1-5月的20.1%增幅都有了提高。可以说,投资在底部较为平缓。
分析投资指标要注意两点。第一是投资按项目划分为中央项目和地方项目。1-4月投资的下降增幅减缓,主要原因是中央项目在1-4月投资增长率下降4.1%,地方项目的投资增长率为22%,高于总投资增长的平均数,1-5月中央项目投资下降7.7%,下降幅度比1-4月进一步扩大。1-7月中央项目投资下降3%,降幅缩窄。总体来说,中央项目的下降幅度较快,但是1-7月降幅缩窄。这说明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一季度幅度放缓主要原因是中央项目投资下降较快带动的。1-7月降幅缩窄是由于国务院采取了加强中央项目投资的措施。
第二,房地产开发投资。2012年经济形势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但是中央依然没有改变对房地产调控的方略,始终强调对房地产调控不动摇、不放松,主要是指对投资、投机性购房坚决不放松。尽管经济有下行的压力,对房地产调控在抑制投机、投资性始终采取高压态势,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明显放缓。1-4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8.7%,1-5月份是18.5%,1-6月份是16.6%,1-7月份是15.4%,放缓步伐比较明显。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1/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按每季度统计,没有月度数据。因此月度固定资产投资是通过分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得到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可分为城镇与农村两类,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到固定资产投资的80%,可以说代表了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趋势。房地产开发投资是列入到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里的,不在农村数据中考察。即使农村中有房地产开发投资,数据考察也放在城镇中。固定资产投资中我们要高度重视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数据。如果将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幅放缓较快的因素剔除之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应该是处于回升态势。
2.消费
消费数据是按现价分析,统计局在公布消费品零售总额时还会考虑到扣除价格因素问题。2012年5月份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增长率是14.1%, 2012年4月份名义增长14.1%,实际增长10.7%;5月份名义增长13.8%,实际增长11%,比4月份提高了。6月份名义增长13.7%,实际增长11.2%,7月份名义增长13.1%,实际增长12.2%,二律背反的情况非常明显,重要因素是CPI,即居民消费价格。居民消费价格从4月份到6月份涨幅明显,4月份3.4%,5月份是3.0%,6月份是2.2%,7月份是1.8%,现在物价较低。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处于回升态势。投资与消费出现了一些积极因素,实际消费增幅在提高,投资与消费这两方面都出现了积极因素。投资与消费实际上是指内需,内需已经开始出现了积极变化。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从供给这个角度来说的。经济学分为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就从供给来看,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是三大产业,而工业是第二产业最主要的主体。如果从需求来看,是三大需求。三大产业与三大需求是从不同的侧面来观察经济形势。
关键词: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思路方法
中图分类号:TL75文献标识码: A
一、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
环境与经济是一个系统的两个因素,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矛后,面是协调发展,互为促进。环境问题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也需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解决。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指标间也互相联系,并存在一定客观规律。经济形势很大程度上自接体现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和面临的挑战,环保工作也只有根据经济发展形势,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和措施,才能体现环保参与宏观决策、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和价值。著名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就揭示了环境质量与收入间的倒U字型关系,说明了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科学把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准确判断经济形势对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意义重大。
随着环保部门地位和作用的进一步增强,环境保护综合管理职能日益凸显,参与政府宏观决策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是在一定时期和区域范围内,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结合宏观政策和经济发展形势,以规划目标、统计数据和监测数据为依据,运用统计调查、综合分析等方法,分析环境管理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发展趋势预测提出相关对策和措施。
开展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对环保部门及时把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新形势,适应政府宏观调控新要求,提高环境保护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现阶段做好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已成为环保部门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的客观需要。
图1
二、 基本思路
1、总体框架
形势分析应结合环境与经济两个方面,按照“透过经济看环保,透过环保看经济”的要求,全面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数据和环境保护基本情况,客观研究经济形势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准确把握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压力,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总体框架见图1。
2、重点分析的几个问题
1)注重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对环保工作的影响。
主要是分析体现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工作绩效的关键指标,并根据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进行趋势预测,就经济形势对环保工作的影响加以分析。主要分析内容见表1
表1
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研究环境保护服务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处理好服务与监管的关系,切实发挥环境保护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互利共赢。
2)重点关注污染减排进展情况。
污染减排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关注的环保焦点。准确把握污染减排形势,关系经济发展全局。形势分析要在分析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进度基础上,深入剖析原因和面临的困难,并提出具体的措施,对减排进度滞后地区实施预警机制。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
从经济发展全局判断污染减排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包括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进展、落后产能和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淘汰等方面;
重点减排工程落实情况,重点梳理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火电企业脱硫脱硝、重污染行业整治等工作,按照年度减排计划和实施方案,对工程完成情况和减排效益进行分析,对没有按进度完成的工程和地区,可建议行督办、通报和约谈;
环保监管情况,包括减排核查和各类环保专项行动情况、管理减排各项制度落实情况、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情况等。
3)客观判断引起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环境质量是检验环保工作的最终标准。形势分析应对环境质量总体情况进行判断。重点关注地表水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城市空气质量、县级以上城市空气综合污染指数、PM2.5以及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主要指标等,可按十年或五年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客观判断本地区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对部分恶化趋势较为明显的指标,要从减排进展、环保工作力度、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气候因素、主要污染产业发展情况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给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和方案。对改善较为明显的指标,也可从上述几方面阐述是属于阶段性改善还是趋势性改善。同时加强对重点流域和重要湖泊的水环境质量分析,主要从总体水质、满足功能要求断面比例变化情况、水质下降断面分布主要区域、主要变差指标等方面查找原因。
4)着力体现阶段性环保工作重点领域。
环境保护阶段性重点领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环保工作实际需要面有所变化。从宏观层面,环境保护已逐步进入环保优化发展的新阶段,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环境保护要作为结构调整的有效手段,“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环保工作本身,环境保护已经从重点开展单领域的污染防治到全面防治污染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新阶段,新的污染防治重点领域不断出现,由突发环境事件引起的阶段性环保专项重点工作日益增加。形势分析应准确把握客观形势和宏观政策要求,科学把握工作节奏,理清轻重缓急,切实体现阶段性工作重点,提出具体措施和目标。
5)及时呼应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新诉求。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尤其是网络资讯、微博等信息快速传播手段的普及,环保问题日益成为公众及新闻媒体频繁聚集的焦点。从福岛核电站事故的核辐射影响,到PM2.5的问题,都在短时间内成为人们迅速关注的热点,如果不能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就会引起不必要的社会恐慌。形势分析要紧紧抓住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新诉求和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新要求,注重分析环境投诉举报和形势,广泛收集舆情,对群众关注较多的污染企业和污染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处理意见。
3、主要分析方法
1)综合分析与专题分析相结合
综合分析是建立在专题分析基础上的,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重点流域等环境质量指标和GDP、工业投资、用电量等经济指标的专题分析。对某些变化较大的指标和敏感性指标,如减排指标和环境质量指标,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集成,并与目标进行比较,对数值变化的敏感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环境与经济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进行总体形势判断和预测,提出综合性的政策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对重点行业、企业和区域的专题研究是提高形势分析深度和水平的重要环节和手段。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定性分析主要依靠专业人员的丰富实践经验以及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推断事物的性质和和发展趋势。定量分析是一种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的表征方式。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其实质是专家经验、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计算机技术三者的有机结合,以实现探索复杂性系统问题的途径。简单的说,“保持稳定、趋势向好”就是定性,结合环境统计、监测等数据信息实现目标内容的可视化就是定量分析。
3)定期分析与远期分析相结合
定期对环境与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如季度分析),可准确把握一定时期内重大宏观政策(包括环境和经济领域)的走向与调整,迅速做出分析与研判,提出针对性的方案,增强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的时效性。远期分析可根据多年环境与经济数据的比对,探索两者之间的规律,有利于统筹谋划本地区环保工作的节奏和重点。
4)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相结合
纵向分析是对各阶段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或者环境基本情况各指标进行研究,获取其数据变化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为研判发展趋势提供支撑。横向分析是借鉴相似区域环境与经济的发展关系,或者借鉴现有环境经济分析模型,预判本地区环境指标走势。通过纵向和横向分析的有机结合,可以正视差距,正确把握阶段性特征,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结束语:
目前部分省市已经开展了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工作,但总体面言,该项工作尚未全面铺开,各地形势分析的深度也不尽相同。同时形势分析工作也由于缺少技术方法的有效支撑,容易使分析成果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要进一步做好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工作,必须在全面掌握环境及经济形势数据的基础上,摸清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客观规律,更
多地运用科学工具实现定量预测与定性研判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的作用,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撑。.
参考文献
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受到全球国际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对于我国以出口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的发展模式产生了严重的威胁。通过对当前我国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本文将主要研究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并对我国的财政政策取向进行探讨研究,从而采取积极性的财政政策,拉动我国的经济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消费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速度。
关键词:
宏观经济;形势;财政政策;取向
当前我国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扩大内需上面,保证了我国国民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状态,改变了传统的财政政策,使得我国的财政政策取向能够适应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形势和发展速度。财政政策是我国政府实施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因此要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稳速增长、调节收入方面的重要作用,突出我国公共型财政政策的优势特点。
一、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金融危机形势,因为美国经济形势的复苏已经逐渐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其次,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也与我国经济不景气一样,全球贸易化的整体环境还在不断地恶化当中,全球的出口型需求率普遍下降,而我国人民币的升值也对我国的出口外资和引进外资的形式非常不利,进而影响到了我国的整体经济。我国的宏观经济自从2010年开始以来有着经济复苏速度快的特点,而我国的经济复苏又是严重依赖于我国政府政策效应的,因此我国的经济复苏速度又表现出了先快后慢的特点。我国每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在全世界国家中一直排在首位,我国的投资力度和消费能力都在飞速的增长当中,2014年我国的宏观经济一直在新常态的状态下保持着平稳的趋势运行,并呈现出了平稳增长、优化产业结构调制,生产质量提升,国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大好经济形势。从2015年以来,我国国家一直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将短期性的增长政策同中长期性的改革、产业结构链调整政策联系在了一起,使得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缓中有序,稳中前进。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已经出现了比较积极的变化,我国的房地产销售量也明显增加,从而带动了整个房地产投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呈上升趋势,而且整个社会消费品的总体零售额也在上升性发展,虽然我国经济的出口额还是有些波动,但是从实际总体趋势来看出口额的降幅还是呈收窄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49.6%,高于第二产业5.9个百分点,而我国最终消费支出额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总生产率的贡献值为60%,城乡收入的差值进一步减少,能耗下降,我国的节能产业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果。新产品、新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出现,新增长型的动力系统也在形成过程中,高新技术型产业的增长值依旧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趋势,新能源汽车行业,铁路行业的效益增长速度高于50%,网上消费额也保持在高速增长趋势之中。伴随着我国的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财政政策的调整,我国的部分物价有了回升趋势,从而带动了服务型产业价格的总体回升。在G20峰会讨论期间,我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同志认为,当前全球经济的发展仍然有着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我国作为成员国的一员,必须要选择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来面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发展状态,要不断拉动我国国内内需,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从而避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衰退,避免经济风险危机的发生。
二、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取向
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总体经济形势,结合我国实际的经济发展情况,我国采取了宽松的、积极的财政政策,综合了社会总体需求,从而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经济收入,不断发挥着政府部门的财政职能,逐步减小了城乡差距,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促进了宏观经济的全方位、宽领域的协调性发展。
1.增加政府投资支出。增加政府投资性支出就是要降低政府消费性的财政支出,根据资产边际效应原理,我国经济增长是依靠于较高的投资率的,所以当政府投资增加后,就会相应地提高社会的生产力,而国民经济的增长率也会相应地得到提高,而由政府进行财政性支出,可以保证各级政府的投资,进而控制政府的消费性支出。
2.适当发行国债。国家的赤字政策对宏观经济的积极性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通过财政赤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面扩大社会的总需求,从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使国民经济复苏,而短时间内的政府支持需要非常庞大的资金支持,最快速、最有效的资金渠道就是国家发行国债,所以为了保证政府的投资计划能够顺利得到实施,保证我国基础性设施建设,我国政府将采取适当地发行国债的财政政策投资,实行赤字政策,从而刺激社会总体需求。
3.提高税收征管力度。通过增加税收的方式也能够促进经济水平的发展,提高税收可以使我国国民的储蓄水平得到提高,进而政府将国民储蓄水平中增长的那部分税收资金进一步用于民间的投资,加强经济增长的能力,因而我国政府必须要加强税收的征管力度,当前我国税收的监管力度不够,所以每年都会造成大量的税收资金流失,近几年来,税收的流失程度大约在每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的1%,也就是每年的税收流失程度大约是每年税收收入金额的8%左右,因此提高对税收部门的监督征管力度非常重要,才能够有效地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还可以运用降低税率等政策防护方式来缓解中外合资企业的发展困难,使企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4.扩大农民需求。当前我国农村的消费总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的,而农村的有效性需求不够,从而造成了我国工业生产能力和生产产品产能的过剩,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面对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状态,提高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同时,更不应该忽视农民的生活需求,因此政府采取的财政政策必须要扩大农民的生活需求,提高农民的财政资金补助,增加对农民的农资直补、粮食直补、农产品生产器具购置的财政补贴,从而稳定农产品销售,从而提高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性水平,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大对新型化农村的医疗投入,加快新农合制度进一步实现,将农民从传统的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产品的需求中解脱出来,还要进一部分改变农村文化的消费水平,提高对农村道路等基础型设施建设的力度,提高农民对各类工具的消费水平。
5.加大科技投入。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才能够真正意义上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当前金融危机造成的我国许多出口型企业破产,主要是由于企业的生产成本较高,造成的企业利润较低,因此只有提高企业的科学技术水平,才能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通过科学水平的发展,能够大大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提高我国企业竞争的核心力,加大企业自主创新力度,并帮助我国中小型企业转变生产方式,提高企业创新性、改革性发展力度,鼓励政府、企业加大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投入程度。
三、结语
财政政策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经济调节性手段,可以在当今经济发展状况低迷的情形下发挥自身有效的功能作用,因此国家必须要根据当今经济的发展形势而采取有效的相应措施才能够保证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长期发展。在我国的财政政策取向时可以增加政府投资支出,发行国债,提高税收征管力度,扩大农民需求,并且加大科技投入,从而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坤,张鹏.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财政政策取向——全球经济再失衡态势初显与中国创新驱动战略[J].财经问题研究,2015,07:78-85.
[2]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张鹏,王志刚等.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调控:从短期到中长期的分析认识[J].经济研究参考,2012,61:3-50.
[3]晏涛.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4,01:60-64.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中央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如果宏观调控到位将使中国经济的上升期拉长,对股市应是长期利好。
当前经济形势基本判断
在判断经济是否过热时,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第一,总量和结构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的宏观经济。多年以来,经济增长速度、物价和投资指标都是比较高的,但是一些结构性指标,尤其是收入、消费指标一直比较低。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以来,这些状况依然没有改变。另外,结构问题的突出表现是地区结构,即地区间的差异。第二,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基本状况是三类产业的内部的差异较大。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各部类的收入结构差异,同时同一产业内部的各行业增长速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如果忽视这些问题,将对我们的总体判断产生影响。
据国家信息中心相关模型(该模型涵盖中国经济的十个指标,做出了加权分析,类似于灯号系统)测算,当前中国经济总量处于“黄灯区”上沿,总体仍将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并未进入全面过热阶段,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但是,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过大,货币信贷高位运行,煤电油运紧张,价格总水平上涨。从经济运行的指数判断,2002年底,总体预警指标已经进入黄灯区,“非典”以后,进入黄灯区下沿,快到绿灯区;2003年下半年以后,尤其是10月份以后,回到黄灯区;2004年1-4月在黄灯区上部,没有接近最上沿。预测显示,经济处于一个趋热区间,还没有进入全面过热区间。但是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4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即投资过热、全面的能源原材料紧张、物价上涨压力加大、长期资源供给受到很大冲击。对此,我们的判断是,当前我国经济出现局部过热,但总体运行良好。
宏观调控措施的选择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松紧搭配
现阶段宏观调控的目的是有效控制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当前的宏观调控处于一个复杂的阶段,也是一个需要调控水平的阶段,既要控制经济过热,又要防止经济重返低迷。因此,在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时,要注意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松紧搭配,做到有松有紧、张弛有度,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现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作为应付亚洲金融危机而推出的短期政策,实施已有7年,从国际上看,没有一个国家持续实行如此长时间宽松的财政政策。从当前的经济形势分析,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应该淡出了。现在我们的货币政策是紧缩的、抑制投资的政策,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宽松的、鼓励投资的政策,这就发出两种不同的信号,增加了市场对政策反应的难度,削弱了“适度从紧”调控政策的力度。
2、防止“急刹车”现象,实现经济“软着陆”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中国经济存在过热的地方,但这只是局部的现象,不是全局过热。经济总体运行仍然良好,不能把形势判断得过于严重。因为真正的经济过热是投资和需求的双过热,现在中国只有投资增长加快了,消费方面仍未全面启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取“急刹车”措施,所付出的代价将非常巨大,刚刚复苏的经济又会被打压下去,中国经济将再次出现“控制――死掉――放松――再控制――再死掉”的老模式。
3、以市场手段为主,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市场经济体制应以市场调控为主,即政府按照市场规律的原则选择宏观调控的内容、方式和手段。但是,我国的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完全市场化的宏观调控还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必要的行政手段加以辅助。目前,就遏制过快的投资增长速度而言,适度强化政府的行政手段可能比其他财政货币政策都有效。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使用行政手段只能是作为缓解当前经济过热的短期行为,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还没有完全实现向市场化制度的转变,完全采取市场化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手段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或者效果不理想。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化,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的做法应逐步削弱。
当前影响股市若干热点问题
1、关于利率是否上调的问题
利率是否上调,如何上调,何时上调,是一个当前非常受关注的话题,特别是股市对此非常敏感。即使利率并没有上调,但只要形成了预期,股市就会应声下挫。
我们认为短期内利率不会上调。首先,从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我国经济只是出现了局部的过热,总量过热的迹象还没有出现。如果提高利率,就必然引起经济的全面紧缩。虽然从负利率角度分析有加息的必要,但是与加息所带来的整个社会成本的增加相比,加息的效果还是得不偿失。
其次,从物价水平分析。如果物价水平持续呈现增长态势,实际利率水平继续下降,负利率的问题会更严峻,那么就有加息的必要。但是,5月份物价指数已经出现了回落的迹象。随着各项抑制物价政策逐渐发挥作用,未来的物价走势将如何发展,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货币管理当局一定会审慎采取加息措施。
再次,从国内外的利差分析。一方面,国内利差的空间有限;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的汇率政策是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政策,利率政策的操作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利率政策的影响。当前,中美两国利率之间已存在较大的差距,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是1.98%,同期美元存款利率是0.5625%,二者之差高达1.4%,套利资金活跃。如果美元的利率不变,我国利率升高,中美利差将进一步增大,刺激套利活动,外汇资金供给将增加。为维持汇率稳定,中央银行必须进行逆操作――以人民币购入外汇,进而造成货币供给增加,带动物价的上涨。因此,美国如果不再加息,中国上调利率可能性不大。
2、关于中小企业板问题
中小企业板的成立,一方面为解决中国上市公司数量太少,而又有很多的公司迫切需要上市的矛盾提供了一条出路, 为更多的企业建立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提供了渠道;另一方面也为中国发展创业板市场奠定了基础。
中国经济和中国股市存在着明显的创新惰性,尤其是制度创新很难。现在搞中小企业板,也有这种惯性问题――与主板市场的区别不大。其一,上市标准依然参照主板市场,没有大的变动;其二,不涉及到全流通问题,依然是个非全流通、股权分裂的市场;其三,考核指标要求3年连续盈利,依然是考查历史业绩,而忽视对上市后公司发展的考查。
中小企业板市场必须作为一个有制度创新的市场来发展。首先,要保障中小企业板的独立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真正做到独立运行、独立挂牌、独立指数。其次,要把中小企业板真正做成中小企业板,为创业板市场的推出做好准备。第三,不能留下制度上的弊端。中国改革采取的是渐进模式,股票市场的改革毫无疑问也需要渐进发展。但是,如果总是应付当前,不是从制度创新上解决问题,可能还要走弯路。所以中小企业板必须借鉴主板的一些经验,创出一条新路,才能把中小企业板搞好。第四,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这关系到完善中国的投融资体制和完善中国的资本市场。无论在主板上市还是在中小企业板上市,或者是未来的创业板上市,都必须是一个真正按市场规律运作的上市公司。当前有些企业并没有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公司的优势和效率没有真正发挥,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
当前经济形势对股市的影响
从经济周期角度说,我国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这一轮经济周期与以往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协调。中国经济长期肯定是看好的,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的股市也将长期看好。我国股市经过几年调整,培养出了许多具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具体反映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比以前大为改善,信息披露逐渐真实,公司治理结构得到一定改善,公司股票价值逐步得以体现等等,这些都是长期利好。
但是,由于当前我们采取了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股市受到很大的影响。2004年4月至今,上证综合指数从1783点连续跌到1376点之后才出现反弹。目前,反弹行情能够持续多久,仍然引起许多投资者的关心。
我国股票市场还未能完全体现宏观经济晴雨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反应经济形势好转相对迟缓,而反应政策收紧却很敏感。例如,近两年来,我国的宏观经济状况相对较好,但股市却持续低迷。直到2003年底以后,伴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高涨,股市曾经一度上涨。但随着宏观政策收紧,股市便随即大幅下跌。
我们认为,未来的股市如何运行,将直接取决于未来的宏观调控政策,而未来的宏观调控政策,又直接取决于未来的经济状况。
从目前国家统计局报出的各项指标来看,今年二季度的GDP增长率为9.6%,上半年GDP增长率为9.7%,与去年一季度9.8%相比较,全国经济增速已经回落。此外,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082亿元,同比增长28.6%,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5%,比一季度回落14.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1844亿元,同比增长31.0%,比一季度回落16.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924亿元,增长28.7%,比一季度回落12.4%。与一季度43%的速度相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出现明显回落。
丹桂飘香,在杭州最美的季节,我们有幸来到XX参加XXXX集中培训。XXXX培训的课程设置十分丰富,从《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分析》,《拥抱变化,推动改变》,到《服务心理学与银行服务管理》,《管理沙盘》,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层层递进,步步深入。
通过短暂的一周的学习,我的收获颇丰,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1、认清形势,拥抱变化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面临多变的环境,中国经济无论从内部的供给侧改革还是外部的中美贸易争端,都要求我们进行积极的改革,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大环境。结合我目前从事的对公客户经理工作,我觉得在以后的工作中应注意:实行差异化服务,抓住现有优质客户。注重根据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大小,充分利用自身有限的金融资源,以最有效的个性化服务为优质客户提供差别化服务,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要,以客户为本,赢得客户满意度,培育自身高价值忠诚客户群体。同时,还应关注新兴行业和新型企业,不断挖掘新的优质客户,对成长性较好的新兴行业和新型企业,从一开始就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各种金融产品巩固合作关系。加大对新兴客户群的拓展力度,分享这些企业快速成长的成果。
2、注重细节,以人为本
虽然各位老师擅长的领域各不相同,讲授的知识领域各有侧重。但知识是融汇贯通的,触类旁通的。各位老师几乎都提到了注重细节,以人为本。一家银行,如果只在服务外延上做文章,只注重良好的硬件建设,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在服务的内涵上深入挖掘。谁为客户想得更周到,做的更细致,谁就能更容易赢得客户。外资银行一向以优质的银行服务著称,其实外资银行的服务没有秘诀,只不过他们每一处都比我们想得周到,办得体贴。有时候,仅仅一个简单的举动,就能赢得客户的心。
3、方法得当,强调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