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5:13: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地理课程与教学论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294-02
一、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界定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是指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2]。新课改下的课程将不仅仅是学科的总和,它是学科、学生、生活和社会的有机统一体。故而在学生所生活的环境中,只要有利于地理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实现地理课程标准和达到地理教育目的的一切资源都可以称为地理课程资源。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及知识储备都应成为课程开发的内容,还要走出课堂、走出学校,探究学生生活中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因此,本文中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指的是:学生所在的学校乃至社区的一切自然的、人文的地理要素,包括家乡的基本地理知识、民风习惯、传统文化、生产生活经验等。
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相关研究
2005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对课程资源的定义进行了界定,并阐述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途径。此后,有人对课程资源的目标与要求、知识与理论、过程与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论述。第八次课程改革之后,对“地理课程资源开发”进行研究的人很多,有进行理论研究的,也有进行实践探讨的。这些研究在明确地理课程资源概念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原则、包含的内容以及教学意义等,并认为我们应重视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在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性和实践性。实践方面,一些课程专家、学者、一线地理教师纷纷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了如何在实践中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课程资源。但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研究却还没有深入的研究。
国内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研究主要是针对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学。湖南师范大学尹耀武基于地理教学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之间的关系,把澧县地理课程资源做了分析,并通过调查澧县在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上存在的问题,给学校、老师、社会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措施。周顺心则从“地理乡土课程资源”的相关概念、研究理论入手,探究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从教材方面来谈如何开发地理乡土课程。此外,他还实地调查了我国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网络分类,认为我们可通过“博客”和“网络”平台来进行地理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另外,在张碧秋和焦洪霞的文章中,她们都认为开发和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十分必要,她们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存在着各种问题,还不能自成体系。针对这种现象,她们总结出了一些原则、提出了个人建议,以促进我国各地区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教育界研究“乡土地理”,一般是从教材编写、地理教学入手,但有关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广东省是最早开始新课程改革的地区之一,因此笔者选择深圳市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
三、深圳市初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调查与思考
本文以初中地理教师为对象,用抽样调查法对深圳市的初中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主要分“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相关概念及理论的了解、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认识、所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的配备、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利用”四个方面,情况分析如下:
1.教师对有关概念及理论的了解
调查发现:只有8.5%的教师比较了解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概念和相关理论,23.6%的教师不了解,其余教师只是听过并不清楚,这与很多教师没有参加过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训有关。
2.条件性地理课程资源的配置
“条件性地理课程资源是指间接作用于地理课程中的教学素材或来源,主要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地理课程的认识情况。”[3]为了了解深圳市初中条件性地理课程资源的配备情况,本文的调查主要涉及:多媒体教室、地理实验室、地理标本室、地理图书室以及相关参考书的配备。结果表明:多媒体教室拥有率达73.5%,为地理教师订阅或购买相应参考书的只有35.2%;而地理图书室、地理标本室的拥有率却只有12.5%,地理实验室、地理标本室的拥有率仅9.6%。可见,深圳市条件性地理课程资源配置不足,是制约初中地理教师进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因之一。
3.教师、学校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的认识
绝大多数一线地理教师支持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并肯定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有96.9%的学校没有地理课外活动小组,87.5%的学校没有关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校本教材。由此可知,对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绝大多数的学校仍缺乏应有的开发利用意识,对此并不重视。虽然我国施行了三级课程体系,但对于国家课程的关注远超过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尤其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方面还存在巨大漏洞。
调查表明,在初中教师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目的方面,最主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这只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强调的“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及部分“知识目标”,却相对缺乏“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由此可见,初中地理教师还没有形成多元化、科学化的地理教育目标。在改变地理学习方式上,绝大部分地理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层面。
4.教师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具体情况
由调查可知,88.3%的教师没有调查过当地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58.3%的教师只是偶尔在日常教学中利用学校附近自然、社区地理课程资源;而经常收集并把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用于教学的教师只有17.5%,另有10.7%的教师想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但不能将其很好地制成教学课件。这说明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大部分教师还没有真正参与到其中,部分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还很低,这些都制约着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不利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
此外,教师在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上遇到的主要困难是没有资料、课时不允许。究其原因在于地理不是中考的必考科目,因而学校、社会不重视初中的地理教育。
四、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1.提高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和利用技能
教师素质的高低对课程资源范围的识别、利用的程度及效益发挥的水平有决定作用,因此在开发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时,要把提高教师素质始终放在首位。各级教育部门要把教师培训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和利用技能,使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真正主动地参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此外,学校要有针对性地选派地理教师定期、不定期地外出进行交流学习,把“新课程、新思想、新教法”带回来。教师个人也要积极地发现和接纳新的对教学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能。
2.完善考核制度,改善条件性地理课程资源
“建立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是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完善初中教育质量检测机制。通过完善考核制度来增强各界对初中地理学科的重视。
此外,要改善条件性课程资源,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地理图书室、地理实验室、乡土地理实践基地,开发校本课程等。也可以多校联合共同建立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库,选派地理学科骨干教师组成“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小组”,由骨干教师带头组织收集优秀教学案例,定期进行资料汇总,建立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库、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网站等,实现校际资源共享。
3.注重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由于缺少乡土地理教材、乡土地理实践基地建设不完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式主要是融入平常的地理课堂教学,常见的方式有“新课导入、解释学生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补充和丰富地理教材内容等”。所以,教师平时要自觉地收集乡土地理资料,分析调查学校周边可利用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并结合相关章节内容,把“乡土、乡风、乡俗、乡情”等直接或间接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去,以开阔学生视野、增强爱国爱乡的情感。
4.注重乡土地理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乡土地理活动
新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地理教材应更加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实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实际。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乡土地理实践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收集日程生活中的地理小常识、趣闻,开展地理辩论赛、乡土地理知识讲座,制作海报、手抄报、展板等,也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网络等编排小栏目、播放自排节目……这些方式更精彩灵活、操作简便,经济实用,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结论
尽管深圳市初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存在着很大问题,但开发和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是新课改下的必然趋势,也有利于实现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对此,笔者建议各级教育部门要把初中地理教师的培训落到实处,提高他们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与利用技能;完善考核制度、改善条件性课程资源,积极开发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注重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课外的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让广大师生都参与到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来。
参考文献:
[1]张碧秋.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19.
关键词:地理教学;素质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2.064
0引言
初中地理在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和认知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识到人类发展和地理环境破坏的严峻性,树立正确的全球观和资源环境危机感,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地理课程学习,探索地球空间和人类发展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可见,初中的地理课程教学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学生的地理技能和地理意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①然而,当前我国的初中地理课程教学在课程定位、课程教材编写、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还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存在差距,为了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建立“人”与“地”相对立统一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环境危机感和责任感。在新世纪综合素质教育的视域下,地理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强初中地理教学的改革,重新审视传统的地理课程教材存在的不足,设计符合未来素质教育发展需求的地理教学课堂,培养有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新型人才,②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初中的地理教学也是如此,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中,通过培养基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和全球空间意识,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关注全球性问题,为地理课程革新注入了活力。③
1初中阶段地理课程教育的性质与地位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发展等问题成为人类发展主题,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口的膨胀以及资源的不可逆转性破坏,导致人类发展与自然资源不协调,初中的地理课程正是面向培养学生的地理环境观的重要学科,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使得中学生能够科学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④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类构成,在地理课程学习过程中,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研究人类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发展问题,建立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模型,为人地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可见,初中地理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地理课程内容丰富,理论严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地理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通过初中地理的学习,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可见,地理课程教育在培养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⑤
2初中地理课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初中地理课程教育还存在教学目标不明晰,定位不准确,评价体系不合理,以及内容分配上存在结构不合理和重点不突出等问题,要进行改革创新。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我国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问题也日渐突出,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地理课程教学内容分配不合理,对层次,多元化发展问题不够突出。当前初中地理课程教育的课程设置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在地理课程内容分配中,需要重点体现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体现时展需要,在地理课程的内容搭配上,要坚持教材要反映地理学科的最新成果,培养学生学习地理,掌握地理的意识和情操,学习和生活中,利用层次性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强调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2)初中地理教育的定位目标有偏差,不能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需求。初中地理教学的基本要素是地理及与地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自然环境现象,在初中地理教育中,需要更加突出培养学生认识地球和保护地球的意识和责任,而不是强调应试教育。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必须是一个师生交往并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然而在当前的地理教学中,没有引进国外的先进教育手段,固步自封,存在着重结论轻过程,重机械记忆而轻理解记忆的现象,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符合。(3)初中地理教学的评价机制和教学手段不尽合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重视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视域下,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评价主要还是采用的是考试的方式,对学生体验人类的认识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机制还没有形成,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兴趣不高。事实上,通过地理课程教育,营造认识自然,热爱自然的整体氛围,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世界、中国和家乡的地理概貌,强调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优化教学手段,实行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
3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对策
目前的初中地理教育在教学体系和内容分配上存在结构不合理和重点不突出等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在素质教育视域下,研究初中地理课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卫生和能源开发等重大问题,在素质教育视域下,研究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本文结合当前初中地理教育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给出如下几点改进措施:(1)优化初中地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现层次性和多元性。在新世纪综合素质教育的视域下,必须重新调整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不能固步自封,在内容设计上,突出自然资源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全球变暖与可再生资源利用,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精选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实时地反映地理学科的最新成果,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引导学生参与地理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利用地图、图表、图片、图解和各种信息源,提高学生学习地理,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并应用地理知识解决视觉问题,提高认知水平的能力。(2)革新教学定位,在课堂教学中要变单纯式传授地理知识为地理素质教育的培养。当前的地理课堂教学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以单纯式的传授知识为目标,老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进行填鸭式教学,在课堂上重述教材,学生死记硬背,对地理课程教学的灵活性和素质培养方面把握不够,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地理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需要开展启发式和体验式的素质教育,使得学生通过感知地理事物分布,理解地理环境的规律性展示,在生动的课堂上接受地理素质教学,促使学生走入自然,走入社会,走入自然与社会的地球空间,在地球空间的情境获得地理知识,进而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观念,并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环境理念应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联系工作生活的实际,接受地理素养的教育。(3)重视素质培养,改革地理教学的评价机制,同时还注重学生的地理品德素质的培养。初中地理教育评价机制应当综合反映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对地理概念、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理解水平。在地理教育评价机制中,无论是对教师的评价还是对学生的评价,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比如,在学习“认识大洲”时,让学生阅读北美洲地形图,让学生通过文字表述转换为地理略图或模式图,评价学生实现地理空间图文间的转换的能力。在地理素质培养中,要注重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形成的价值观和环境保护观以及生态家园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学生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并通过地理教学评价机制,评价学生对环境保护基本态度。同时,可以开展一些地理教学的配套活动,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通过地理教学改革,促进未来的初中地理课程教育满足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地理教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4结语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地理课程教学是解开地球密码的钥匙,初中地理课程教育在培养学生了解地球、了解环境资源和了解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地理课程教育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进行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促进学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释
①王涛.自然地理学课程差异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5.7.
②伍光和.从综合走向和谐——自然地理学教学的感悟[J].中国大学教学,2007(6).
③王文福.测绘专业《自然地理学》教改体系的构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0).
④戴仕宝,王岽.基于不同授课对象的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滁州学院学报,2009(3).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程教学 创新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86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随之进行了有效的调整和改革,在学科教学目标方面也由传统的注重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转变为对学生地理课程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地理学科综合素养和运用能力的提升,使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获得了一个质的飞跃,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教学阶段。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相较于初中阶段而言,学习任务较重,学习难度也更大,除了学习相关的理论性知识之外,学生还面临着一些运算性的地理知识的学习,这也就给学生的地理课程学习造成了更大的障碍和难度。学生在进行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时,本身就背负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同时对于教学而言,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和限制,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时习惯于将教学的重点和教学精力,集中在对于地理课程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分析上,使地理课程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和应用性逐渐被消磨和丧失,而传统的、僵化的地理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则使学生被局限于被动性和单一性的地理课程学习氛围之内,使学生无法深刻的理解进行地理课程所具有的实践性意义。在高难度及压抑的学习情境之内,学生无可避免的会产生一种厌学甚至是排斥心理,影响学生地理课程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并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针对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时,应该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学生的课程学习心理和学习需求,改进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提升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创新性和有效性,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自身的地理课程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课程学习质量。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往往习惯于采取“满堂灌”以及“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教学时间,对学生进行源源不断的原理讲解和知识灌输,完全不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消化的时间。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没有时间去对教师所讲解的地理专业知识进行有效、及时的反思和理解,导致学生产生知识积压的学习现象,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这种紧张的教学节奏,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一种交流和沟通,从而使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是一意孤行的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和教学设计,进行看似有效实则无效的课堂教学,最终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信心的消磨和丧失。
针对这种教学状况,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时应该及时对自己的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全面的审视和反思,及时认识到自身在进行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缺陷,从而进行有效的调整和弥补。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被开发出来,教师应该具有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努力提升自身的地理课程知识储备,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关注地理学科的发展动向和前沿问题,提升自身的地理课程专业修养,为进行地理课程的创新性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地理课程教学时,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能够及时的向教师进行学习意见和学习成果方面的教学反馈,帮助教师更好的认识和掌握学生的地理课程学习状况,有效的调整自身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在传统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由于教师一直都是以一种权威性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因此学生和教师之间也就存在着较大的沟通障碍,学生对教师极容易形成一种畏惧的心理,不敢和教师进行教学内容方面的谈论,不敢说出自己在地理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这也就使得教师的课程教学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是教师在根据自己的设想来进行教学,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地理课程学习需要来进行教学,从而导致教师的课程教学存在着高投入低回报的教学状况。
针对这种教学状况,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建立一种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面对教师放松的说出自己在地理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例如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利用意见箱的形式使学生表达自己的学习意见和看法等,辅助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置。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之外,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还应该从地理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学习特性出发,将地理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进行地理课程学科知识的实践和运用,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验证和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独立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认识和理解,以实践带动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而提升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改革;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通常来说,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动力是由学生的兴趣决定的。因此,为促进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授课教师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热爱地理,喜欢地理,对地理课感兴趣。怎么使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的松散状态集中到课堂中来,以最快速度的投入到地理课堂学习中,利用好每节课的前五分钟做好新课导入是关键。地理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加入一些学生感兴趣、贴近生活、与课本知识相关的课外话题,以故事、诗歌、新闻、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到接下来的课程主要知识点的学习中。导课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进行课堂学习,学习效率高,学习劲头足,教学效果理想。
二、加强课堂地理知识的传输
课堂教学最主要的任务是将学科知识有效的传递给学生,然而知识的获得与吸收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自主性构建。转变地理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地理知识的传递,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总结重难点以及运用书本知识到生活中,将教材内容活化。
高中地理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教材知识是以文字形式总结的结论,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及掌握知识的本质,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将书本知识进行展开、重演、还原,最后让学生“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授课教师在进行地理知识的教学阶段,可以为学生举例周边的生活环境,加强地理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的同时让学生从枯燥的书本知识中学会如何学以致用。重视地理知识的传递,让学生学以致用,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记忆知识,纠正应试教育所学内容只能用来获得更高分数的错误观念,从心里端正学习观,爱上地理学习。
三、增强学生地理课堂学习能力
理学科虽然归类为文科,但是它与靠记忆背诵来掌握的政治、历史学科不同,它不仅需要记忆,更需要理解。授课教师在进行地理课程的讲授阶段,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仅将地理知识内容进行板书罗列。学生不会对地图进行分析,则无法对地图上的国家以及地区进行区分。不会分析图表、提取信息,就无法对一个地区的气候、土壤、水文、植被、位置等信息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例如在进行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的教学阶段,有许多抽象的概念,教师必须引学生发散空间思维能力,头脑中形成地球的立体概念,然后对课本知识加以理解。如果仅仅靠背诵各个时区、行星概念,学生仍然不会计算时区问题、理解昼夜更替。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不仅是教授学生解答地理习题的关键步骤,更是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本知识的基本要求。
四、提高地理课堂的活动频率
高中地理新课改背景下,老旧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的教学需要。地理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善于组织、开展地理课堂活动,发挥学生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课本知识融入到课堂活动中,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根据地理知识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有利于学生在三维目标上的进步和发展,其教学效益是无穷的。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地理 教学 改革
随着我国新课改事业的不断推进,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水平已取得了较大的提升,而且地理课也早已纳入高考的范畴,因此其重要性也被师生广泛的认识。但由于地理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强,且知识跨度大的学科,因此教师应对其教学方式进行不断改进,注重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笔者作为一名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高中地理课任课教师,现结合自己平时工作的情况,简单谈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措施。
1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现状
1.1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相关技术的不断推进,人们对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以及整个宇宙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因此地理学科也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但我国在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方面,不论是教材还是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都不能很好地跟上知识更新的脚步,这样一来学生接受的知识就停留在一个较早的水平,有的知识可能在如今看来甚至是错误的,有时学生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最新的知识时,当发现与课本有出入,学生便会陷入迷惑,甚至是对地理教材的权威产生怀疑,从而失去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这对学生长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1.2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丰富
目前虽然我国新课改事业已推进多年,但在教学方法上还是处在较为传统的水平上,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现状,同时地理课程也是一门需要记忆、背诵的学科,因此有的老师就运用这一特点,要求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在知识的背诵上,而不是做到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来记忆,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效率极为低下,从而感觉地理课学起来累,这就导致学生对地理课产生厌恶感。
1.3教学理念不够先进和人本化
由于我国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老师早教学上仍是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思想观念不能及时的更新,在知识的传授上仍是专注于教材,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也是一味地追求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潜能的挖掘。同时还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也被老师剥夺,这些都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因素。
1.4教学空间狭隘,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
目前我国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极少地涉及课外实践教学,因此学生的学习仅仅局限在课堂的45分钟,同时由于课本的知识有限,且都属于抽象的知识或概念,因此许多地理知识点,学生难以很好的理解,这也与地理课程的特点有关,这也是由于区域局限性决定的。
2基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措施
2.1重视合作学习的过程,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由于地理课程的学习对于不同学生来说,其难度不一样,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短”,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并鼓励学生形成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模式,从而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同时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帮互助,合作交流的氛围。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每组一个组长,每组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牵头,来进行组与组之间的地理知识辩论赛或是抢答赛,这样一来每组成员为了自己所在组的集体荣誉,就会努力地去掌握地理知识,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娱乐,在娱乐中学习,这样一来,地理课程的教学效率将会大大的提高。
2.2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作用,力图展现地理信息的多样性
由于高中地理课程的课程难度大、综合性强,知识极具抽象性,因此学生要想仅从课本上来学好高中地理课程时极为困难,而想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近各种地理知识的真实情况,这也是不可能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教师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通过图片、视频来辅助教学,这样就可以将一些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在向学生讲述地震的相关知识时,可通过三维模拟视频,来进行辅助教学,如地球分为很多板块,地球板块运动,板块与板块碰撞挤压,从而产生的振动传波等具体过程通过动画的形式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2.3要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来学校就是来接受教育,学校的目的就是培养人才。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充分地认识到学生这一主体地位的特点,并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应将课堂让给学生,自己退居幕后,但并不等于教师就没有事可做,而恰恰相反,教师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课堂组织。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最终实现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
2.4组织对教师专业技能的相关培训
由于地理知识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更新,而不论是教材还是教师均跟不上时代的进步,这样极容易将学生带入误区,为了及时更新课本上的知识体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水平,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
3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新课改事业的不断推进,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对教师和学生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来提高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效率,这是学生和教师都应认真考虑的事情,但有几点是必须做到的,那就是学生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媒体辅助教学,同时教师也应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最终实现学生轻松高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但是《如何让农村地理课堂活起来》目前的研究普遍存在不系统、缺乏实证性研究的问题,下面一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运用《如何让农村地理课堂活起来》归纳出来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没有进行学生前后学情对比分析,哪里一种方法更加适合农村地理教学,提高农村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缩短城乡地理教学质量的差异。在这方面缺乏实证性研究。
2.《如何让农村地理课堂活起来》归纳出来的教学方法的课例研究,对其性能优缺点以及可能造成的教学困难没有提及,以及在适用其方法在教学的切入点在哪?对用传统教法进行比较及完善,如何达成地理教学的最优化?现有研究在这方面缺乏系统的总结和指导。
3.《如何让农村地理课堂活起来》的探究式学习在农村地理教学中该怎样去实施运作?新型的教师、学生、教材、计算机的四元关系如何有机结合?怎样去评价一节地理教学课?现有研究案例中,很少有评价标准及学生的反映,使之难以推广。
4.一般的研究结论都认为学生比以前更喜欢学地理了,但是这种“喜欢”排除因学习方式的变换而“喜新厌旧”以外,有多少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的喜欢地理?怎样将之转化为对地理的持久的内在兴趣?同时在现实生活中或以后生活当中有多少地理知识给农村学生应用,现有研究在这方面都缺乏深入的研究。
《如何让农村地理课堂活起来》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通过该课题研究探寻农村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内容、方法、途径及其操作案例和评价方法,在众多的方法中通过实践比较总结出最能适应农村学生、课程、教师教学的经济、高效的地理教学策略,即促进农村学生有效参与的策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树立起目标让学生明了,教材让学生读,规律让学生找,思路让学生讲,优劣让学生比,资料让学生查,教师让学生选的“学生观”教学思路。通过课题研究探寻总结农村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的实践经验,为农村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实践提供借鉴及其范例。
进行农村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试验研究,力求探索出一条即能发展学生个性,又能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让学生“活”起来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地理课堂,有效情境的创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解放学生的大脑,放开学生的手脚,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地理三维目标。在地理情境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实践意义。第一,研究农村中学学生在新课标下,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因素及方式方法,促进我校地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我校地理教学质量,进而为广大农村地理教育工作者提供可操作性强、时效性大的教育教学模式。第二,通过对农村中学学生参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成功案例的研究,为广大农村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的支撑。第三,探索新课程“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之要求在农村中学地理教学的有效贯彻落实,切实推进课程改革。
关键词: 新课程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
新课标要求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教学方式、方法,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构建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确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对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给地理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
在目前的中学地理教学中,最大的尴尬就是地理不作为升学考试科目而受到极大的忽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是摆在地理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学地理课堂分析
自新课标颁布以来,广大地理课教师认真贯彻实施“标准”,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对提高地理课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老套,甚至放任自流。
就目前来看,中学地理课仍是“地点”课,教师的教学任务是教会学生记忆地理名词。有的老师抱着一种应付的态度,“照本宣科”,学生随意做与本课程无关的事情,老师却视若无睹。甚至有些老师把地理课作为自习课,或者干脆把地理课让给其他老师上“主课”。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教学目标而形成的比较固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教学模式单一有其历史原因,体现在教学手段单一和教育思想陈旧。而“放任自流”则反映了对地理教学的认识和态度。受到教育观念的制约,在我国部分地区,地理课往往被置于一个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有的学校甚至不开设。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影响,在课程设置上,大多数学校经常存在挤占地理课的现象,导致上课课时不足,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谈不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欠丰富,教学方法欠灵活,教学效果不理想。
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对于课堂教学,尤其是中小学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目前,中学地理课教材知识点杂乱,不便记忆,学生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记忆,效果较差。这种情况,地理课教师普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依然采用传统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完全按照教材“规范进行”,教学方法单一,主要是讲授法、“满堂灌”,必然导致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差。
(三)教学设计欠妥,理论教学枯燥、乏味。
基本理论知识是学习地理的基础,懂一些基本理论才能更好学习有关地理知识,而且对地理知识融会贯通与记忆等方面都有帮助。然而,有的老师用一整节课时间来讲授基本理论,教学内容就显得枯燥、乏味,学生不仅感受不到地理课的魅力,还对地理课产生逆反情绪。
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它体现了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需要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的指导。中学生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强,但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实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营造适合中学生年龄特点的课堂环境。
二、中学地理课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应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以育人为本,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
(一)地理教育观念需要转变。
在我国大部分中学的课程设置中,地理课往往被置于一个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而被忽视。学校领导、老师将地理课改上其他文化课的现象也不少见,这样就使得不少学生忽视这门学科。也正是由于这门学科不涉及升学考试科目,并不影响其升学率,因此很多学校老师、领导及社会并不给予重视。
令人欣慰的是,新课标对中学地理课的必要性、重要性做出了强调和说明,把地理课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比较高的位置。广大中学领导和教师应及时转变观念,与新课标对地理课教学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为实现地理课教学改革做好思想准备。
(二)教学模式的合理选择。
古往今来,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种教师独霸讲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能力的发展。地理课新教材以新的形式与内容对传统的教法提出了挑战。它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求地理教学改变过去的注入式方法,强调探究、发现式教学,鼓励学生对地理事物、现象产生好奇心,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在多元、动态、开放的大课堂中求得全面发展。教学活动应更多地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教给学生终身有用的知识和能力。
因此,地理课在教学模式选择、教学过程设计上,不能与文化课等同视之,而需根据地理课的目标任务进行选择。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多采用启发、思考、发现等方法进行疏导。
(三)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
当今,陈述性地理知识及地理信息都以海量形式出现。在“一标多本”的情况下,无论哪一本教材都只能反映局部地区、一段时间内所呈现的地理资讯,单纯以教材内容为教学内容本身意义已不大,这就是所谓的不能“教教材”而应该“用教材教”的理由所在。
学生总是较易对新的事物产生兴趣,选择近期出现或发生的地理现象和问题能较明显吸引学生的关注,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好奇心。因此,教学内容应选择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对教学素材的加工与处理,使其更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更能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四)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主要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新课标理念是引导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针对中学课堂教学现状,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很关键。
1.讲授法。讲授法是基本教学方法,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对于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效果显著。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方法,适应地理学科实践性较强的特性。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弘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要。
3.图示法。图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充分运用地理图是地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利用好地图,对学生理解、记忆课本中的文字有良好的效果。
4.将杂乱、纷繁的教学内容与诗歌等形式结合的教学方法。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地理必须从培养兴趣开始。因此,老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应将松散、难以记性的地理名词等相关知识改编成诗歌或者与诗歌结合,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课堂教学的合理设计。
教学设计必须针对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教学思想,并根据每一课的教材特点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有机的整体。
为了使地理课堂教学收到良好效果,教师应根据中学生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自制力差的特点,因势利导,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合理设计课堂教学。
(五)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进而“乐其道”。从某些方面来说,学生对老师的感情,直接影响对老师所教课程的态度。教师个人素质应该从道德修养和专业水平两个最基本的方面来提升。
1.重视教师的言行和个人修养。热爱学生,孜孜不倦地教诲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中心内容;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刻苦钻研、虚心求教是教师应该具备的美德和重要的职业素质;团结协作、乐于奉献体现教师个人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修养,以丰富的内涵、谦逊的态度、善解人意的品格、开阔的胸襟和强烈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的楷模。
2.努力提高专业水平。专业能力是教师魅力的直接体现,也是教师从事教学的基础。要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田建文,刘春玲,赵旭阳等.石家庄县域地理教育状况探析[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2).
[2]鲍银霞.有效学习发生的条件及其对教师教学的要求[J].教育导刊,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