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5:13:0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经典的经济学原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几乎所有人都从电影《卡萨布兰卡》里看到了爱情和背叛,勇敢与牺牲,不过几乎没有人会注意其中的经济学原理。
其实这部经典的黑白片,在开头的几分钟就描述出了市场的诸多要素。产品市场发生在一个人走向吧台付钱点一杯饮料的时候。要素市场的交易也在进行着:钢琴演奏者、侍者和厨师等被雇来完成餐厅的各种工作,老板里克(企业家)用场地经营这家餐厅,购买了咖啡、椅子等“资本”,满足城市居民的各种需求。此外这家咖啡厅还是信息市场。在包间和方桌之间,从纳粹控制的欧洲逃出来的难民打听离开卡萨布兰卡前往美国的消息,间谍们打探镇上德国人的消息,而形单影只的男人和女人获得谁还是单身的消息。
很多人都觉得经济学枯燥乏味,普通人都对经济学教科书敬而远之。即使是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也难以融会贯通,做到学以致用。事实上经济学无处不在,人们在看电影,读小说的时候也已经在接触经济学的诸多原理了。但是大多数人在阅读《伊利亚特》的时候很少会想探究特洛伊木马的生产成本,观看《时尚女魔头》的时候也不会注意到女主角鞋子的价格。而《看电影读小说,你就能懂经济学》一书正是通过电影情节和小说片段来帮助人们了解经济学原理,可以说本书提供了一个理解经济学原理的崭新视角,同时在理论经济学和电影、文学之间搭建起了桥梁。
这本书的作者是母女两人,母亲是美国圣约瑟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米丽卡·布克曼,女儿亚利桑德拉还是个学生,在纽约大学学习历史和电影制作。本书由32个独立的章节组成,每一个章节对应一个经济学主题,开篇会提出关键概念,然后引出相应的电影场景和小说,进行进一步的阐释。
比如,第五章的主题是专业化,在专业概念解释中,作者提出现代社会不能自给自足,所以出现了专业化,建立起了劳动分工。人们又是如何进行专业化生产的呢?根据的是绝对优势理论和相对优势理论。看到这么抽象的概念估计很多读者都开始皱眉头了。不过随后作者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这个故事解释了这些概念。
白雪公主要想留在小矮人的家里躲避继母的魔爪,就要答应一个条件,那就是做好家务活,她要为小矮人们煮饭、铺床、洗衣服和保持屋内的整洁。白雪公主善于做家务,她一直为继母做这些事。小矮人们则只会采矿,对家务不在行。也就是说白雪公主在料理家务上具有相对优势,小矮人在采矿上具有相对优势。还有另外的可能,小矮人们更年长,更强壮,也更有经验,或许无论是在采矿还是在料理家务上都比白雪公主强,也就是说他们具有绝对优势。但是交易还是达成了,白雪公主料理家务,小矮人则专门采矿,于是各司其职,形成了专业化分工。这样一解释,读者对开头提出的经济学概念就有了形象认识。
【关键词】知名品牌 需求 消费 商品 影响
一、知名品牌对需求曲线的影响
品牌会对人们的消费有什么样的影响呢?现在为了研究其影响,就要观察引入品牌后的需求曲线有什么变化,变化产生了什么后果。作为经典的价格理论,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里我们只研究需求量与价格的关系),即随着价格P的上升,需求量Q下降,价格P的下降,需求量Q上升。
了解了品牌对消费者的效用后,我们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分析这些效用会怎么改变需求曲线。如下图(1)
在不考虑其他条件包括品牌因素在内的情况下,如上图中需求数量和价格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图中表示为D1,满足需求定律。当在引入品牌的情况下,情况变化了,需求曲线不再是原来的D1,因为在同一价格P1时,消费者选择品牌有更高的效用,所以一个追求效用更高的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会选择购买品牌而不去购买其他同类商品,因此需求曲线在每一价格上向右移动到D2,需求数量由原来的Q1变为Q2,但需求曲线还是向右下方倾斜。同时我们注意到这条移动后的曲线D2不是平行于D1,这就要考虑到竞争市场的情况下,由于品牌的效应很大程度上占据了市场,无形中对其他一些不知名的同类商品造成了销售下降甚至无法销售,因为供给者总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所以在销售减少的情况下,其他商品供给者会退出竞争市场,这样同类商品的可选择数就变得相对较少,所以曲线D2的斜率变得比较陡,即在价格变化的时候对品牌商品的需求不会下降的太多,所以相对没有引入品牌时的需求曲线相比引入品牌后的需求曲线更缺乏弹性。引入品牌后需求曲线的移动和形状的改变不仅仅是解释了知名品牌可以使在价格一定的条件下有更大的购买量,更为重要的是,当需求曲线移动后,可以在价格有所提高的情况下,购买量也较之前更大,这一点对于那些只依靠降低价格提高销售量的企业来说,是一个更具意义的不同途径。
现实中有很多打造品牌的策略,比如广告会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移动的原因是广告提供了消费者选择和购买的信息,也就是减少了消费者的机会成本,但这些广告是否真正减少了消费者的机会成本呢?现在的许多广告给人们造成一种虚假的印象,甚至人们看到广告就会反感,所以广告尽管提供了具多的信息,但是广告的作用如果不是通过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质量来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的话,那这种广告就是是一种失效的广告,是不可能打造出知名品牌从而产对消费的品牌效应,而且企业还要承担巨大的广告投资风险。
二、知名品牌对消费均衡与社会福利的影响
下面我们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引入品牌后需求曲线的变动,来分析品牌对均衡数量、均衡价格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实际上,在分析了需求曲线为什么变动及如何变动后,对于均衡及福利的分析就显得比较简单。经济学中,从马歇尔开始,均衡成了经济学中一个极为重要并占据核心位置的概念,均衡分析也和供求分析一起,成了经济学中重要的和必不可少的分析工具之一。需求曲线的变动将影响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化。在供给不变的条件下,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会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反之,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即老师课堂上所讲,需求增加,价量齐升;需求减少,价量同减。引入品牌后需求曲线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也是一样,我们通过文中图(2)来描述引入品牌后需求曲线的变动如何改变均衡。
图(2)中,D1为不考虑品牌的需求曲线,D2表示引入品牌后相同价格上需求量增加的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在不考虑品牌的情况下,需求曲线D1与供给曲线S都决定了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均衡点为E1,均衡价格为P1,均衡数量为Q1。当引入品牌后,品牌效应降低了消费者的选择成本,使得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由D1移动到D2,此时,需求曲线D2与供给曲线S共同决定了新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均衡点为E2,均衡价格为P2,均衡数量为Q2。由图中看出,引入品牌使需求曲线变动后,使均衡价格由P1上升到P2,同时使得均衡数量由Q1增加到Q2。
通过图(2)我们也可以看到引入品牌后对社会福利产生了影响。经济学中一般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来表示社会福利。如图中,在不考虑品牌的情况下,消费者剩余为三角形ME1P1的面积,生产者剩余为三角形OE1P1,整个社会福利由三角形OE1M的面积来表示。而在引入品牌后,消费者剩余用三角形NE2P2的面积表示,生产者剩余用三角形OE2P2的面积表示,整个社会福利又三角形OE2M的面积表示。所以通过上面的比较,我们发现引入品牌后,不论是消费者剩余还是生产者剩余都增加了,从而整个社会福利也增加,这就是图中三角形OE2N的面积大于三角形OE1M的面积的经济学意义。因此,当引入品牌后,高知名度的品牌不仅减少了消费者的机会成本,更重要的是也增进了整个社会的福利,这对一个国家的战略来说是很有意义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在扩大内需的同时,鼓励企业把握机遇打造出一些国际知名品牌的原因。
三、知名品牌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谈到现实中的品牌,大家很快就能想到比如宝马、奔驰、耐克、李宁、惠普、戴尔等等之类的知名品牌,这些大的品牌越来越在竞争市场中占主流的地位。为什么“品牌战”慢慢的替代了以往的“价格战”呢?“价格战”是指企业间的价格竞争,相互压低产品的销售价格,以扩大销售量与市场份额。实际上,价格竞争仅仅是众多商业竞争手段中的一种。根据需求定律,价格的下降将增加销售量,但是价格与成本一起构成了企业利润的来源,如果企业一味的为追求占领市场空间而不顾一切地与对手竞相压价,而成本由于技术的限制无法随着商品销售价格的下降而下降,这将导致企业利润空间的变小,甚至亏损,这就是企业“价格战”造成的一个陷阱。而“品牌战”却提供了企业另一种环境,通过打造知名的品牌,有效降低消费者的机会成本而使需求曲线右移,使得在这个有利润的价格下扩大销售量;同时由于品牌效应使需求曲线变得更为陡峭,根据经济来理论,这可以使得厂商有更大的价格决定权,厂商在定价决策上就有更大调控空间。
四、总结
本文通过对打造知名品牌对消费的作用着手,在消费需求曲线中引入品牌因素,并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对这一引入的变化做了分析,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知名品牌可以使需求曲线向右产生移动,并且移动后的曲线相对同样情况下没有品牌时的需求曲线要缺乏弹性。
参考文献
[1]杨小凯.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I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12-114,265-266.
[2]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7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关键词:民族高校 国际经济学 教学改革
一、引言
《国际经济学课程》是经济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其理论性较强,以西方经济学为基础,主要研究国际经济关系,也就是研究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及由此产生的生产要素流动和利益分配。国际课程内容主要包含微观部分――国际贸易部分和宏观部分――国际金融部分,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国际贸易理论,介绍了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等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主要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动力、贸易模式和贸易利益的分配。第二部分是国际贸易政策,主要介绍了关税、配额、出口补贴、倾销等贸易政策的经济效应,并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贸易政策,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存在的原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第三部分介绍了汇率和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理论,从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出发,依次介绍了汇率决定的各种理论。第四部分介绍了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具体介绍了国际货币体系和浮动汇率制下国际宏观经济政策。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国际经济问题,能够掌握关于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把握经济学思维方式和研究范式,这对于应对全球化竞争,培养应用性、国际化人才至关重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经济学是教育部认定的高等院校经济类核心课程。依据笔者多年该课程的教学经验,《国际经济学》理论性强、知识点多和教学难度大,教学效果差。民族高校的民族地区生源较多,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本门课程难度较大。笔者在民族高校从事多年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民族高校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实践改革方面的想法。
二、关于教材的选择
国际经济学作为经济类专业的核心传统课程,教材版本众多,选择范围很大,随着理论的发展,各版本教材内容差异较大。国内比较经典的国际经济学教材以人大版和高教版的教材为主。国内教材编写以传统理论为主,逻辑性强,非常符合中国学生的阅读思维,但其理论表述往往不太接地气,比较抽象枯燥,不够生动,案例相对较少且缺乏代表性,更新再版速度慢。国际上此课程的经典教材多为克鲁格曼和萨尔瓦多撰写,这两位作者编撰的教材内容全面、系统完善,并不断的更新再版,保证了内容的新颖性和时效性,配有充分的习题和网络教学资源,受到许多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但国外教材的编写风格往往有些形散神不散,不注重提炼和总结,阅读能力不强的同学往往不容易理清头绪抓住重点,而且国外教材通常计量分析模型较多,难度较大,基础差的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虽然国内和国外教材各有优点和缺点,相比较而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对民族高校学生来说,我更倾向于选择国外经典教材,能够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推荐选择克鲁格曼或萨尔瓦多编写的国际经济学经典教材的中译本,并推荐学生阅读对应的英文版教材,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当然,如果选择国外经典教材,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条理清晰、融会贯通。
三、用历史的眼光来学习本课程
国际经济学课程开设于大学二年级,学生刚刚学完西方经济学,虽然具备了西方经济学基础,具备了学习国际经济学课程的基础条件,但学生还很少涉及W习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对贸易和金融等知识缺乏具体的认识,脱离具体的历史背景来学习贸易纯理论和模型是不现实的。任何理论都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将贸易理论和模型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中来讲解,这样就有血有肉,便于学生深入理解。比如对于重商主义的观点,认为“财富就是金银,金银就是财富”,认为贸易是零和游戏,鼓励出口、限制进口,追求贸易顺差实现金银财富的积累,重商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15世纪末,西欧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瓦解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和成长;地理大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给商业、航海业、工业以极大刺激;商业资本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促进各国国内市场的统一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商业资本加强的同时,西欧一些国家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运用国家力量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随着商业资本的发展和国家支持商业资本的政策的实施,产生了从理论上阐述这些经济政策的要求,逐渐形成了重商主义的理论。针对这一历史背景,推荐学生观看《大国崛起》记录片,其中有两集是讲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崛起,这部分资料很好地契合了重商主义思想的背景。将经济史、贸易史和本课程结合起来,让这些枯燥的理论鲜活起来,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以历史的眼光来学习国际经济学课程,重点人物的学习也是一个很好地突破口,如重商主义的托马斯・孟,绝对优势理论中的亚当・斯密,比较优势理论中的李嘉图等,让学生搜索资料,认真去学习这些关键人物的背景、职业、思想等,让这些理论更加丰满。
四、案例教学与参与式教学相结合
许正松等(2011)通过调查发现,案例教学法在《国际经济学》课程中实施较少,且效果欠佳,应该在充分案例准备、完善案例教学组织形式和灵活运用网上教学手段等方面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教学胡静寅(2012)认为我国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黄家骅(2013)认为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是直接、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个国际经济学原理,而是通过让学生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过的案例中充当角色,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做出判断,得出结论。
从表面上看,国际经济学侧重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理论及模型研究,比较抽象,但任何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来,服务于现实,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理论联系实际,把案例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国际经济学的案例非常多,但要选择很好很合适的案例能够深入浅出的说明一个道理、解释一个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将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我更倾向于寻找当前国际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现象之类的案例,让学生有切身的学习感受,降低理论学习的难度。比如在讲汇率这部分内容时,结合近两年来人民币不断贬值的事实,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人民币贬值的情况,结合汇率决定理论,引导学生从物价、利率、货币数量等角度去思考,确实消化和理解汇率决定理论,且可以应用汇率决定理论去预测未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趋势,进一步思考人民币贬值会给自己的生活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将枯燥的理论与学生的现时利益相结合起来,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案例教学中,许多老师很容易陷入老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针对现在教学课堂规模比较大的情况,为避免学生偷懒情况,有必要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引导学生提前做好下次课的案例准备,确定一个主题,在讲完下次课内容后,让学生自己利用收集的资料结合所学的理论主动讲解某一个问题,这时学生与老师的位置调换,这会促使学生准备的更充分,也更容易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经过老师的点评,理解的更加透彻。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应该是主题,老师是关键,学生主体参与覆盖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这种案例教学与参与式教学的模式更容易彰显学生的主体参与精神,激发学生创造性,让学生在参与中积极思考,克服困难,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对所学知识记忆和理解更深刻。
有关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一:西方经济学教学质量分析
一、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教材的不确定性
西方经济学教材种类繁多,如国外原著和翻译版,比较经典的有曼昆、萨缪尔森、斯蒂格利茨和平狄克等的《经济学原理》,国内高鸿业、梁小民、黎诣远的《西方经济学》,还有很多高校学者编的《西方经济学》教材。独立院校发展的时间较短,目前市面上很少有针对独立学院特点而专门为独立学院学生编写的教材,所以很多独立学院依然采用校本部所指定的教材,但是普通本科院校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注重培养的是理论型人才,而独立本科院校在经济学课程中则需注重培养应用型的人才,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目前,一般本科院校大多采用高鸿业主编的教材,该教材逻辑性、推理性、完整性都很好,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也一直采用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适应,因为高鸿业版本内容较抽象,数学理论使用较多,案例太少,对独立学院学生来说太难,苦于无其他适合的教材,因此依然采用。
(二)独立学院学生数理基础较差
由于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在学术规范上又偏重于用大量的数学语言表现,因此,在学西方经济学之前需先修经济数学。从独立学院招生情况看,经管类专业招生文科生比重较高,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为例,2011年经管类专业招生情况看,文史类招生人数高达理工类招生人数的4倍。工商管理专业文史类招收40人,理工类招收10人。整体而言数理基础较差,所以西方经济学历来是学生感到头疼的课程,学生在刚接触经济学时,兴趣非常浓厚,当微观经济学开始涉及数理推理时,有些同学不坚持,到后来逐渐放弃,这样的教学效果显然不理想。
(三)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年轻型
独立学院的办学机制,开始是依托本部专任教师,只应聘辅导员。但由于依托本部教师上课,因对其约束力小,很多教师应付了事,同时对学生有比较心理,认为独立学院学生不如本部学生好。这种依靠本部的机制在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很多问题时,因此开始转向自身应聘专任教师队伍的机制。独立学院是年轻的,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更是年轻的,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为例,自聘教师90%都是讲师职称。西方经济学教学要求非常高,大多高校承担该门课程的都是教授职称或是非常优秀的讲师。自聘教师基本是高校毕业直接参与教学的硕士研究生,教学经验不足,实践能力有限,这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另外,从各高校教学大纲的教学方法看,基本都是讲授,教师教学方法较单一。这种教学形式忽视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必要性,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只满足于理解和记忆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能通过恰当举例,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如边际效用论、博弈论、企业竞争等,但宏观经济学的例子就较难,易过时,即使通过一些实例使学生理解了某一理论,学生往往也不能运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释当前的热点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学生对社会了解的缺乏,理解教学内容的难度加大,更谈不上独立进行社会调查和独立分析问题并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所以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课堂上,往往事倍功半,教学效果不佳。
二、提高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方向
(一)选择合适的教辅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早在2005年以前就进行了独立学院教材建设的调研工作。2005年1月开始联合有关高等院校,着手组织编写全国性的独立学院系列教材。但至今未出现一本优秀的被大多独立学院都采用的《西方经济学》教材,所以高鸿业主编的教材依然被广泛采用。基于此情况只能备好辅导资料,如茅于轼的《大家的经济学》、《生活中的经济学》;梁小民的《小民说话》、《小民说经济》;弗里德曼的《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等,还有一些经济论坛,中经信息网等资料都可以作为辅导材料。但是,我国教材的更新速度较慢,教材内容很难跟上时代,跟上国情,我国《西方经济学》才出版到第5版,而萨缪尔森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已到第17版。因此,选择国内教材,特别是宏观经济学,教师必须时时更新教学资料,关注时事结合理论分析,学生才容易接受。作为教学名师,南开大学教授顾沛指出教材不是编出来的,是教出来的,来回反复修改,来回磨。好的教材起到引导点睛的做用。因此,应集独立学院优秀教师及我国经济学者之力磨出一本适合的优秀教材。
(二)正确对待学生
从高考招生录取看,独立学院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学生已经进入学校,在此方面已不能强求,因此根据现有的条件,提高他们的大学学习热情是非常重要的。1.尊重学生独立学院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特别是有些因高考失利到来的同学,不仅需要辅导员的帮助,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正确的引导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尊重他们,只有尊重他们,他们才更愿意合作,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共同进步的过程。刚开始学西方经济时,学生满怀着喜悦和憧憬,在他们看来学经济学和钱有关,当讲到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分和弹性概念时,理解差的学生开始跟不上,因此应该放慢进度。作为授课老师,尽量认识学生,让其知道教师对他的尊重和认可,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这样为后续的深入教学工作奠定基础。2.加强练习西方经济学习题练习不可少,王则柯老师上中级微观经济学提到,如果平时不做练习就不用参加考试,因为即使参加考试了,结果也是基本都不会做。要求学生上课时都必须准备草稿纸以备画图和计算,同时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在摸索中前进。常言笨鸟先飞,只有加强课后练习及习题集的练习,才能更好掌握专业术语和更深理解基本原理。教师也应趁热打铁,及时指导,吩咐安排监督完成,严格要求学生。
(三)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1.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课堂教学以讲课为主,讨论为辅,课外教学专题讲座和实践教学并用,以科学、生动和灵活的讲授方式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根据教学进度的需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准确诠释课本内容,穿插案例教学,使课堂生动有趣。微观经济学案例较多,特别是效用论和博弈论,学生经常津津乐道。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其参与讨论热点话题,主动思考。如:当前通胀对自身有什么影响;国家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十二五规划期间怎样调整经济结构等,让其为国家献策,培养主人翁精神。课外之专题讲座,既可以请企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人才,也可以请地方著名的学者作报告拓宽学生的眼界,了解经济前沿,把握时代方向。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地调研,深入社会才能了解社会,分析问题才能更透彻,才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寒暑假参与企业的生产,了解企业的成本,分析企业的长短期利润。鼓励学生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建立课题研究。如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建立了学生创新基金,学生已成功申请了《荆州市区域竞争力调产研究》、《荆州市优势产业选择》、《关于提高荆州市农民收入的对策研究》等基金,培养了他们查阅文献、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建立一师一导制
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擦出思想火花。独立学院教师普遍年轻,教学及科研水平有限。专任教师少,及时交流提高的机会就少。因此,在节约独立学院办学成本的基础上,可以聘请退休的优秀老教师,建立一名老教师带一批年轻教师的制度,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条件,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要想讲好西方经济学,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包括经济数学、经济史、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等很多知识,还必须有社会经验的积累。因此导师对教师的每月一评,周周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在年轻教师申请科研时能提供有用的建议,提高命中率,对教师的发展和学院的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3.激励机制的建立
独立学院年轻教师为了生活,承担了大量的课程,课时量较多,如此,教师又有多少时间思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体系、教学方法呢?资源是有限的,承担教学任务过多,必然科研水平就欠缺。教学和科研对于教师来说都是不能或缺的,他们相互影响。基于这种情况,一些院校限制教师的选课门数和周课时,但这种方式必削减教师的积极性,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是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因此,关键在于学校建立怎样的激励机制。如:获得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的物质奖励;鼓励教师科研给予适当的工作量,提供教师外出培训和考察的机会,让教师有归属感。
三、结束语
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体系已经非常成熟,因此,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可以大量吸取前人的经验,但要充分认识独立学院问题的特殊性,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各学院还需不断的探讨,如:如何建立有效的长效的激励机制?如何核算导师工作量?这些具体问题解决不好,必然影响教学质量的长期性。
有关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二:西方经济学教改思路
一、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与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学科流派众多,学生难于区分差别。西方经济学是我国高校经管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英国的亚当斯密所著的《国富论》初版于1776年,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的诞生,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确立,经过200多年的发展,经济学产生了持有不同观点的学派。例如,以阿尔文汉森(AlvinHansen1887-1975)、保罗萨缪尔森(PaulSamuelson1915-)等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以琼罗宾逊(JoanV.Robinson1903-1983)、尼古拉斯卡尔多(NicholasKoldor1908-1986)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以罗伯特韦内克洛委尔(RWClower,1926-)为代表的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以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1912.7.312006.11.16)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等。正是因为这种百花争鸣、百花齐放的状况,经济学才得以长足的发展,各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和现实发展得以紧密结合,关于同一经济问题,不同的学派也给予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是对于我国传统教育培养的高校学生,也很难理清思路去辨别哪种理论是主导的,这就对学生的课后阅读和对理论体系的把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研究方法多样,学生难于理解掌握。与其他经管类课程不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它包括:实证分析、规范分析、数理公式分析、几何模型分析等等。实际上,该门学科大体上分成三种层次:经济学原理或经济学基础、中级微宏观经济学、高级微宏观经济学。层次越高理论体系中包含的数理知识和模型说明就越多,历届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大多产生在经济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领域。这对首次接触到经济学的高校学生同样是个考验,因为同学们在从前的学习中已经习惯文和理的区别,把二者有机的结合是一个大的挑战,一旦对数理模型失去信心,经济学是学不好的。
(三)理论体系庞杂,初学者难于分清脉络。西方经济学涉及到微宏观两个大的门类,而两个主要门类之下有划分成诸多的章节,实际上作为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涵盖了几乎所有其他专业课的基础知识,比如:微观经济学包括消费者需求理论、生产者理论、效用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微观经济政策等;宏观经济学包括了宏观经济总量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理论等。如此多的理论体系让学生在一次的教学周期内掌握,融会贯通,分清知识脉络,学生的学习压力是非常大的。
(四)知识体系更新迅速,教师难于及时调整。由于经济学的学科特点,要求相关的理论知识必须和现实的发展紧密结合,才具有生命力,所以该门课程的理论体系相比其他学科更新较快。国外的西方经济学的教材几乎每一两年就要再版,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已经发行到了第十七版;哈佛大学教授格利高利曼昆1995年的《经济学》著作,被称作最受欢迎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已经发行了第五版,几乎两年就会改换版本。这种版式的调整包含了案例的不断更新和理论知识的改动与补充。任课教师必须要及时掌握知识点的更新、新理论的补充及案例的调整。由于西方经济学的诸多特点,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开拓新的教学方法、采用有效地教学模式是任课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一味的板书和讲解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时甚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对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几点改革建议
(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科研水平是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的根本。教育界有句名言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的质量和高度决定了教学的效果。任课教师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去读透该门学科的经典著作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凯恩斯的《就业、货币、信息通论》、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等;要与时俱进地阅读权威期刊的论文,掌握国内外的经济动向;要通过观察和调研,更多地去研究经济学理论与现实问题,从而提高自己对理论体系的理解与掌握,讲课时才会厚积薄发、行云流水,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教学方式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课堂教学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而这些方法的使用要和课堂的讲授内容相结合,随时随地调动学生的兴奋点。首先,经济学的经典教材都是以案例为基础的,在大量运用案例的同时,有效地把经济学理论传输给学生是经济学课堂教学的最大特点。作为任课教师,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案例,让学生在现实基础上了解掌握理论。例如生产者理论中可以用一个大公司通用汽车的案例贯穿始终;国内生产总值的讲解可以采用上年度本国的实际数据作为案例;基尼系数可以用我国与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比较的真实数据作为重点讲解。其次,互动式教学法是适合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教学方法。随时随地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能够及时把握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课堂教学的难点与重点。作为大学教师,保持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和学习氛围的关键所在。经济学的很多理论都是具有争议或属于某个流派的,这也正是该门课程的魅力所在,学生可以有自己的意见与见解,老师如能适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无疑对学生是莫大的鼓励,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又实现了教学目的。再次,在经济学课堂开展多媒体教学。这是为了借助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互动性,延伸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教师应充分调动各种资源进行多媒体课件开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特有优势把图、文、声、像高度集成于教学活动之中,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表现力,提高信息传授的效率。
(三)经典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独立思维的有效途径。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经济情况有机地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微观经济学中的弹性理论,是研究商品价格变化与需求量的变化之间的数量关系。这对于未进行社会实践的学生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但是,如果进行相应的分组,让学生以营销部经理的身份去考虑如何进行合理定价从而使公司利润最大化,学生就会在仔细学习理论知识之后开动脑筋,结合实际去拟定价格,在此基础之上再让每组学生选代表到讲台上阐述本组的定价策略,同学们相互探讨利与弊,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形成论文样式的报告。这样一个过程下来学生不仅学习兴趣空前高涨,而且对理论知识也不再生疏,从而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再如,奥肯定律是阐述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呈反方向变动,即失业率越高,通胀率越低;失业率越低,通胀率越高。在我国当前的状况下,经济发展迅速,物价水平趋高,有通胀发生的可能性,但是我国失业率也居高不下。这样就产生了与经典理论之间的矛盾,如何分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如何去更好地解释奥肯定律在当前中国出现的悖论。学生带着这样的思考去学习理论知识,不仅掌握了经典理论,也了解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找到问题的根源的创新与钻研能力也是当前大学生最缺少的一种素质。
(四)数理模型的双重讲解是解决教学难点的良好方法。西方经济学的数理模型非常的常见,随着学习的深入几乎每一个经济理论都会有相应的模型和公式。教师在上课时应把每一个模型理解清楚,讲解清楚,再用现实的情况加以深入浅出的点拨。例如,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关系是一个教学难点。三条曲线的形状、交点、拐点等都是有明确定位的。首先,教师要以简单明了的语言告知学生三条曲线的画法及彼此的关系;其次,讲解完之后要学生到黑板前板书,检验掌握程度;最后以身边的例子深入浅出地解释为何三条线是这样的关系。以班级某门课程的期末成绩为例:总产量就是班级的总分;平均产量就是平均分;边际产量就是新插班学生的得分。边际产量高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呈上升状态可以解释为:只要刚到班上的同学分数低于现在平均分,对于全班的平均分都是向下的拉动作用,反之亦然。当然,这一例子不见得恰当,但通过这样例子的讲解,几乎所有同学都会理解老师所要阐述的内容,再去理解模型就非常的简单了。
(五)课堂讨论、社会调研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了幻想的时代,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为了很好的讲授一门课程,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显得异常重要。理论来源于实践,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去检验自己,是师生双赢的策略。所以,任课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锻炼学生的动脑能力、动手能力,让他们走进现实社会去感受经济学理论的魅力。例如,研究商品的促销手段,让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去逛商场,不买东西,只观察商家的定价变化和所谓的活动,然后在课堂上讨论这些商家的促销手段是利用了消费者的偏好、收入、预期、替代商品价格中的哪一个影响因素。这样的课堂不仅让学生学会了专业的知识,加深了印象,甚至对学生在今后商品交易中也可以很清楚的分析自己的利害得失,从而进行最佳的选择。
关键词:民办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059-0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办高校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的扩大之中,经管、财经类专业由于适应我国市场经济深化发展的需要以其专业知识针对性强、就业面宽,而受到学生的普遍青睐,从近些年我校财会学院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中都可得到验证。而西方经济学是经管、财经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理论性较强,如何更好的进行西方经济学本科生的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前民办高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当前西方经济学课程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授课学生的特点。现在入学的学生都是“90后”的孩子,他们接触的信息大、新事物多,头脑比较灵活,但经济生活经验比较缺乏。加之西方经济学的开课时间一般都是在大一的下半学期或大二的上半学期,学生还没有机会进入社会实习,所以特别缺乏对企业和宏观经济的深入了解。而西方经济学是对现实经济中的经验和规律高度概括和总结的一门理论性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感到枯燥,进而很难将经济学基本理论与实际经济生活中的具体事件相联系,造成学生理解经济理论上的困难。经管财经类的学生普遍数学功底较为薄弱,他们的思维方式偏重于感性认识,对于定性分析比定量分析更感兴趣。因此在授课中当讲授经济学的发展史,经济学案例定性分析时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当讲解到经济学公式的逻辑推导、图表分析等内容时,则不易接受,产生较为明显的厌学情绪。
2.教材状况与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西方经济学是“舶来品”,我国高校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使用翻译过来的国外教材(一般以欧美国家的为主):主要用归纳法进行编写,以大量的案例开头,穿插经济学原理讲述,然后进行理论总结。二是国内各高校编写的教材:主要以演绎法来编写,先详细介绍经济理论的概念和内涵等,然后再举例说明,逻辑性较为鲜明。民办高校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一般多使用后者,但这类教材的案例讲解较少或是没有,明显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扩散。这就需要教师要将西方经济学的国外教材和国内教材的优点相互结合,取长补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民办高校教授西方经济学的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刚毕业的毕业生,几乎没有机会进入企业去体会经济学的原理,或到政府主管经济的部门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去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况且西方经济学所包括的内容较多,在一学期有限的64学时的教学时间内,学生不可能学完全部的经济学内容。在重视终身学习的现代社会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知识,并且传授给学生关于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以及治学的精神。这是西方经济学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但是目前民办高校中教授西方经济学的教师由于自身缺乏社会实践活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更为注重基本经济理论的教学,比较忽视实践教学和学生应用经济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目前民办高校的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主要以学校指定的教材为主展开,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偏重经济学理论和模型的讲解,课堂气氛过于的单调使学生产生厌倦。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一般集中在板书教学或是多媒体教学,教师在讲台上按照教学大纲按部就班的讲经济学理论。单纯的板书教学,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输出给学生信息量十分有限,仅仅局限于教材的内容。而多媒体教学,大多成了PPT演示相当于电子板书,有些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上课灌输给学生的信息量又过多;讲课速度过快,前一个问题刚讲完,紧接着又讲下一个问题,学生没有时间仔细体会老师的讲课思路,又加重了记笔记的负担。
4.考核方式.民办高校西方经济学的考核方式,主要是由平时成绩加试卷成绩两部分组成。试卷成绩就是学生的考试卷面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两者之和就是总评成绩,超过60分者可以获得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平时成绩由出勤及课堂纪律、平时作业、课堂提问这三部分组成。由此可看出考核只是比较注重课堂常规的教学管理上,没有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性考核,比如说课堂案例讨论情况的过程性评估成绩。再者西方经济学的试卷考试普遍为闭卷考试,一些主观性较强的题目也按照答题要点给分。考试前老师给学生划定考试范围和考试重点的情况比较普遍,导致学生考前突击一下就可能考过了。这种考核方式,对于强记硬背的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优势;而对于善于思考,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来说,虽然在学习过程中对西方经济学课程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但考试却不一定能得高分。因此应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调动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积极性,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西方经济学课程本科教学改革探讨
1.更新教学理念与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在民办高校培养应用性和创新性人才的要求下,面对“90后”的孩子们的这些特点,首先教师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在尊重学生个性与个体差异的条件下,由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由原先注重“教”单纯的书本知识向注重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学”的转变。比如教师每次上课讲西方经济学原理前,可以通过师生问答方式引用生活实例或案例进行导入,然后再讲解基本理论。这需要教师在每次备课时都要时刻关注经济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并根据课堂需要改编成实用于每堂的案例。其次教师更需要加强自身对西方经济学良好素养的培养。俗话说:与人一碗水,自身要有一桶水。这句古语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学内容教学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培养学生经济思想的主要手段。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关注基本内容教学,而且辅以适时的经济思想培育,这对学生未来将受益匪浅。若干年以后,或许他们早已淡忘那些经济学概念,但是有了经济思想的指引,他们就能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并采取正确的解决方法。因此,教师不但要重视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的不断充实,还要重视对经济学思想的培养。教师自己要有意识的运用经济学的方法与分析工具,对实际经济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不断锻炼自身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最后民办高校学校也要为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提供条件。学校可以定期的派教师去其他院校进修西方经济学的前沿理论,或鼓励教师不定期的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以开阔老师的教学视野。为教师提供到校企合作单位的挂职学习,深入企业、深入社会,了解现实经济情况,用这种“走”出去的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2.改进教学方法.民办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专业,融合国内外教材的优点,按照经济学的逻辑学习体系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对教学内容的讲解要“少而精”,让学生听懂、学懂。课堂教学的手段应采取多媒体加板书的方式进行。在讲授经济学的发展史、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课后习题讲解等方面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的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经济学教学内容,从而增强授课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适当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西方经济学的数学模型讲解时,笔者根据几年的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经验认为,适当的运用板书辅助教学,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因为数学模型的推导对于很多的文科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一边讲解推导思路一边在黑板上进行公式的推导,这样能适当降慢讲课的节奏,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思考。在讲解经济学的数学模型时要特别注意,不仅要讲清楚数学模型本身的含义,更重要的是要讲清楚数学模型的经济学意义以及其在现实经济中的运用。课堂教学主要以案例教学方法为主,合理选取案例。西方经济学教学案例的选编要注重针对性、时效性、趣味性和典型性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案例分析与讨论,提高案例教学效果。笔者以自己一线的教学经历认为在现有教学体制条件下,我们可以进行“个体案例讨论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课时约束下,每学期结合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进行个体案例的讨论。个体案例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每个小组5~10个学生,事先要进行案例资料的收集,课堂上每组的代表发表本组的观点,不同观点之间可以进行辩论,教师要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除此之外课堂以外的时间也要利用起来,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当前社会上的热门经济问题,让学生练习写一些课程论文,表达自己的看法。学校还可以聘请知名的专家或企业家来校进行经济学的专题讲座或报告,扩大学生的经济学视野。用这种“请进来”的方式,有效的唤起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热情和积极性,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3.调整考核方式.鉴于上述西方经济学的考核方式仍然是以闭卷笔试为主体,不妨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一些适当调整。加强西方经济学教学的过程性考核,将平时成绩由原先的30%分提高到40%,注重日常课堂教学工作的管理。这里主要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采集,包括:到课率、课堂提问的积极程度、案例讨论的参与率、课程论文的完成程度、课堂纪律以及作业完成等课堂教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及时制止课堂上学生的一切不良行为,建立起严谨的课堂秩序,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优良的学习风气。对这些要素进行综合评价,为学生的平时学习给出一个适当的分数评价,并对主动积极学习的学生给予较高的评价,引起学生重视西方经济学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与教师互动的学习中来。把“教、学、评”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全面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使之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4.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对于公办院校来说早已不再是新鲜事物了,许多公办院校都有西方经济学的网络学习平台。随着民办高校近些年的发展,已经有能力进行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将平时供学生练习的试题库、课堂内外讨论的案例、供学生课后阅读的各种参考文献资料、网络学习课程以及师生互动的等放在网上,构建立体而全方位的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体系,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试题库以章节为单位,练习题的难度“由简到难”,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知识点,对于学习西方经济学感兴趣的学生还可对难题进行攻克,每次练习完,客观试题给出标准答案,主观试题给出参考答案。各种教学案例和供学生讨论的案例放在网上,可以让学生课前先进行预习准备,有效的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展开案例的讨论。课后学生进行案例阅读,有利于强化对所学经济理论的理解。将优秀教师的经济学课程放到校园网上,可供偶尔请假的学生自主补课,也可供有兴趣的学生随时学习。网上的师生互动不拘泥于课堂教学时间,只要学生有问题随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向教师进行提问,每天有教师负责及时给学生做出解答。
教师可以在网上定期向学生编列一些经济学的课后阅读书目,如《国富论》、《道德情操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经济思想通史》等经典的学术著作,还可以介绍学生阅读一些针对现实经济生活所写的《人人都爱经济学》、《牛奶可乐经济学》、《黑板上的经济学》等现代经济学家所写的通俗著作,还有一些专业性报刊杂志,比如《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茶座》、《中国经济时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消化吸收教材中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学家在分析经济问题时的角度与方法,并激发学生自己主动分析现实经济生活的各种经济现象,让学生参与到经济学问题的发现和探索过程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经济学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停.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探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7(4):142-146.
[2]卢明名.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105-106.
[3]欧阳华.财经类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4):148-150.
关键词:财务管理;网络化;经济背景
一、网络化财务管理的经济背景
1.网络经济是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经济。信息时代以网络为主要特征,故信息时代的经济亦被称为网络经济。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生产者在网上其产品的详细信息,包括产品的性能、三维模型、产品定价、销售方式等许多消费者关心的产品信息。而消费者则根据自己的需求及嗜好,利用网络寻找适合自己的生产厂商,而且有较大的选择余地。这样减少了消费者和生产厂商之间的中间环节,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其优势还在于通过这种面对面的直接接触,可以使企业按照消费者的需求量安排生产量,从而不需要大量的库存。
2.在网络经济条件下,“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网络是传播信息的通道。在网络的平台上,消费者可以迅速、便捷、低价地获得商品,从而造成信息的超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著名的观点就是“信息的丰富产生注意力的贫乏”。可见在网络经济条件下,“注意力”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使得人们不得不花时间在“注意力”上。网络经济条件下的这一特性使获得“注意力”的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目标,所以更加个性化的需求信息的收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其边际效益呈递增趋势。根据经典的经济学原理我们知道,在传统经济中既定的生产要素配置条件下,随着生产要素的不断投入,边际效益是递减的。而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其边际效益呈递增趋势,即投入越多产出越大,其产生的原因是由网络经济的外部性造成的。只要进入网络经营的生产厂商越多,网络经济的效应就越大。
二、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将呈现下列趋势
1.财务预测将得到广泛运用。预测是企业日常管理的信息依据,随着生产经营的日益复杂,资本市场竞争的加剧,财务预测将得到广泛应用。
2.注重财务风险和投资风险分析。将风险因素作为企业财务决策的主要参数,并对风险程度做出比较准确的计量和评估。
3.财务决策数量化。企业筹资规模、资金成本、资金结构的确定以数量为依据;日常管理的预测、控制将运用数学模型;投资决策中的风险测定及最优方案确定将运用计量模型和经济数学方法。
从网络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看,财务管理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处理财务信息的过程,信息是网络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基础,财务管理中信息处理的正确、及时以及财务人员具有的信息处理能力决定着财务管理的能力和效率。因此,网络经济直接引发了新的竞争,以及对财务管理崭新的需求——网络化财务管理。在此,所谓网络化财务管理系统,是在已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具有互联网功能的财务管理支持系统。
三、网络化财务管理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
1.在空间上,网络经济条件下的物理距离变成了鼠标距离。企业财务管理者可以方便地实现财务信息的远程处理和财务活动的集中化管理。企业的关注重点为更多地关注整合企业外部财务资源。
2.在时间上,网络化财务管理信息可即时生成和处理,可实现财务管理由静态向动态管理的跨越。企业财务管理者可在准确的时间拥有准确的信息。
3.在效率上,网络化财务管理下的各种经营数据和财务信息都是网页数据化的,并可在网络上流通,实现信息共享。结算支付的电子货币大大提高了结算效率,加快了资金周转。
四、适应网络经济的新需求,实现网络化财务管理
关键词:经济;城市形态;建筑强度;密度;区位择优;竞租理论;正相关
中图分类号:TU24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12-0116-03
伴随着近年来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城市的形态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很多城市经济活跃的地区都经历了类似的过程:①从低密度到高密度:②从多层到高层,再到超高层,将城市空间由水平方向的拓展转向水平与纵向多维度拓展;③大量并迅速地拆迁、重建工程。这些城市更新发展过程看上去是简单的拆迁与建设过程,但是却又似乎与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相关性。我们可以通过经典的经济学原理解释其背后隐藏着的深刻联系――城市的形态与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性。
1 概述
1990年国务院宣布浦东开发开放。1990年9月外高桥保税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率先成立,标志着浦东开发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浦东的陆家嘴经济开发区从一经启动便得到了全国各方的关注,因而在最初也进行了城市设计的国际竞赛,一系列的竞赛方案都从城市设计的原理出发,对该地区的各个层面进行了整合,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很多从专业理论角度、美学观赏角度等等出发的考虑。可是回顾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从陆家嘴的城市形态中看到了更多是经济因素促动下的城市形态。
在城市没有重大结构变化的前提下,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该区域的经济均得到飞速发展,使得相同区位条件的土地价值上升,换言之,就是开发成本中购买土地的价格上涨,开发商为了不丢失利润、甚至追求更大的利益,势必要求在政府部门控制的额度内进行更高强度的开发。于是传统的街道空间尺度被改变,建筑形态、结构、材料被不断更新,城市天际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 陆家嘴地区经济发展阶段与其城市建设情况
陆家嘴地区先后经历了区域总体规划、土地招商批租、功能组团开发、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等不同阶段。可以说从1995年到2003年是大规模建设时期,城市形态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因而接下来将分析这个时期中经济条件与城市形态各自的变化,并试图寻找他们之间的关系。
2.1上海城市经济条件
陆家嘴地区的发展可以说是上海以及浦东发展重要的一部分,带动了他们的发展,但是上海、浦东的发展可以说也同样促进了该地区的建设。(见表1)
2.2陆家嘴在经济大背景下的城市形态发展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目前唯一由国家授权,以开发金融贸易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开发区,位于黄浦江的东岸,处于内环线和黄浦江的环抱之中。规划面积28km2,占浦东新区的54%;居民54万人,占浦东新区的40%。首先我们先对该时间段的建造情况作一个简单概述,并纵向结合经济对其进行分析。
1995年
至1995年底,负责金贸区开发建设的陆家嘴(集团)公司累计开发土地面积3.08km2,动迁居民13320户、单位340家,拆除各类旧建筑138万m2。其动迁量占了整个浦东新区同期动迁总量的50%。在建的108个项目按照功能组团合理分布,总建筑面积516万m2,吸引投资人民币172.71亿元、24.07亿美元,创造了全国开发区之最。140余幢各具风格的现代化大厦已建成。其中金融街(区)银行、证券、保险、投资信托等18幢金融类大楼,建筑面积105万m2。
1997年
1997年金贸区固定资产投资13.18亿元,累计完成90.2亿元。动迁单位29家,居民1907户,拆除各类旧建筑13.47万m2。金贸区已开工建设大楼项目123个(174幢),建设面积753万m2。累计竣工大楼88幢,其中:陆家嘴金融街(区)建造银行、证券、保险、投资信托等金融大楼25幢,总建筑面积242万平方米,其中银都、海关、招商、船舶等大楼已经竣工或投入使用。
1999年
经过近10年开发,金贸区已成为中国外资金融机构、要素市场、高楼大厦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成为基础设施完备、投资环境优越的开发区。至年底,金贸区已经建成各种风格和功能的高层建筑229幢。在金融中心区建成大楼19幢,19幢大厦与陆家嘴中心绿地(10万m2)、滨江大道组成了浦东最富现代气派的宏伟景观。
2001年
经11年开发建设,负责金贸区开发建设的上海陆家嘴集团公司累计动迁居民2.7万多户,单位738家,拆除建筑物219.23万m2。年内,375幢风格各异的楼宇相继建成。金茂大厦、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科技馆成为上海新的标志性建筑。世纪大道、世纪公园、滨江大道、陆家嘴中心绿地、外滩观光隧道、上海水族馆等大型观光、娱乐、交通、公益设施相继建成。
2003年
经13年开发,该区建设已具一定规模,成为中国金融投资机构、跨国公司总部、要素市场、各种服务中介机构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并逐步为世界经济所关注。
由于今年来开发强度的不断增加,使得土地稀缺,楼价高昂,CBD规划面积1.7km2,现可供开发的土地仅剩28万m2,可使用建筑总面积为140万m2到160万m2间。
3 经济对土地的调节作用分析
3.1区位择优与区位理论
区位,指为某种活动所占据的场所在城市中所处的空间位置。
城市中的各项活动都有相对集聚的趋势,都要寻找在城市中最适宜的位置。这可以说是小陆家嘴今天建筑高度越来越高,建筑密度越来越大的一个基本原因。作为城市中的建筑,他的功能往往自发地作出调整,这种调整往往主要是在经济的驱动下。
区位理论就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试图为城市中的各项活动找到最佳区位,即能够获得最大利益的区位。作为CBD,小陆家嘴的开发商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断调整开发项目的类型、位置、强度等,寻找最合适的建造方式。于是在有限的土地和不断投入的资金下,建筑面积成了开发商斤斤计较的数据,高度、密度被不断突破。
3.2竞租理论
1 区位可达性两个方面:(1)不同活动对可达性的需求程度不同;(2)不同开发活
动对可达性变化的敏感度不同。在小陆家嘴地块中,可以说可达性最强的便是正大广场这一片商业区,因为是商业相对于办公、住宅等来说对可达性的要求更高。可以说该地区很大一部分的建筑是用于办公,而办公相对来可达性来说,要求并不是很高,相同性质的办公楼在中心区的租金高出相对周边的地区,可是实际在于可达性上的区别却不是很大,因而在该地区周边仍有许多办公楼不断生成。并且周边的陆家嘴CBD国际型社区略见雏形,形成“世贸滨江”、“仁恒滨江”、“陆家嘴花园”、“盛世年华”等一批CBD房产知名品牌或著名居住小区。
2 从边际效益看,不同区位开发的边际投入与产出情况不同,区位条件越好的地区开发强度越高。(边际效益的图),小陆家嘴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CBD,可以说在经济上他的边际效益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各大要素市场进驻其中,在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后,随着要素市场的完善必然推进了该地区的经济的持续发展,因而在经济的推动下,建筑仍将继续他的在经济条件下的自我调整,城市形态仍将进一步的改变。
4 结论
可以看出:
4.1地价对土地使用的调节作用;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同一区位的土地价值随之升高。一些对地价支付能力相对比较弱的企业移出该地区,居住功能的用地由该地区的中心向移出,逐步形成了经济活力大的功能比如金融办公内移,向外为商业功能,再是居住功能。这与经济学原理中,城市空间的水平分布特征是一致的。
4.2对土地使用量的调节;
在小陆家嘴地区的建设,由于其区位的因素,导致其开发建设都以高强度为主,这反映在城市形态上就是高层与超高层的建设、集中的建设为主。并且在这些高层建筑中,低层的功能主要以可达性要求高的商业为主,向上以金融办公为主,这与城市空间分布的垂直特征是相吻合的。
4.3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下,所能建设的城市形态、建筑功能也是有一定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