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5:13:0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手术室护理发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作者:邓水珠 付丽明 朱桂姬
【摘要】 本文通过对影响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相关因素的分析阐述,提出了各种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使护理质量得到了发展。
【关键词】 影响 手术室护理质量发展 因素
随着高科技及外科领域的发展,手术技术也有了飞越性的进展,专科分工越来越精细,手术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作为影响手术质量之一的手术室护理质量也有了很大发展。影响其发展的相关因素及主要有:
1 护理人员的护理理念因素
护理人员新的护理理念因素是手术室护理质量发展的基本要素与力量源泉。护理人员应树立新的护理理念,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及专业素质,富有团队合作精神及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工作应认真细致,做好围手术期患者的各项护理工作,具备慎独精神,做好手术室其它方面的护理工作。
2 护理管理因素
管理层对护理质量的重视及手术室科学先进的管理制度决定着护理质量发展的方向,管理者应注重护理质量的可持续改进,在管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既是护理者同时又是管理者,需在实践中不断与管理层共同改进及完善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3 护理实践因素
现主要谈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与手术配合实践。
3.1 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实践 围手术期患者心理波动较大及复杂,个体差异也较大,护理人员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观察不同时期患者不同心理变化,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沟通技巧,使不同患者能够以良好心态适应手术这一刺激源。
3.2手术配合的实践 作为综合手术室护理工作面广而复杂,要保证护理质量,重视实践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综合手术室手术配合主要包括常见选择手术的配合,较少开展高难度大手术的配合,常见急诊手术的配合,复杂急诊手术的配合,新技术、新业务的配合等,面对如此繁多手术种类,护理人员有时因技术力量搭配,轮班等诸多因素影响,护士很难以对每种手术都有时常参与实践的机会,面对这种状况,要保证高质量配合护理人应做到
3.2.1 较少开展的高难度大手术的配合 洗手及巡回护士术前可参加病历讨论,并详细阅读手术步骤书,向经验丰富的同志询问手术医生的配合习惯,物品使用习惯,做到心中有数,术中配合随机应变,不理解的手术原理及方法,可适时询问医生,术后做好手术配合步骤及手术医生配合习惯的记录,并时常翻看手术配合记录。如有开展同种手术,即使没有机会再次参与,有时间也可认真观看手术过程,术后与洗手及巡回护士共同讨论有无手术步骤及习惯的改变,并作好记录,便于强化记忆与手术的配合。
3.2.2 复杂急诊手术的配合 此类患者病情重而复杂多变,护理人员接到通知后,应根据手术诊断综合分析,该患者行手术治疗需用到哪些特殊物品、药品,并征求医生意见,所备特殊物品等是否齐全及适用。同时与麻醉医生共同作好患者抢救工作,认真观察病情,如发现与术前诊断不一致,或有其它并发症而需用其它特殊物品未灭菌时,应迅速利用替代方法,考虑现有的同种功能其它物品取代,以免延长手术的时间,影响患者抢救。
3.2.3新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的配合 术前可参与病历讨论,与医生共同讨论所需的特殊手术物品的准备,熟悉掌握新使用仪器设备的性能,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术中认真观察与配合,术后作好详细记录。
3.2.4常见选择手术及常见急诊手术的配合需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护理方法,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及配合质量,同时保证手术患者及自身安全。
4 高科技因素
高科技的发展,诞生了先进的仪器设备、手术用品、药品、消毒用品等,提高了手术质量,护理人员应意识到高科技因素所带来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变革与发展,护理人员应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努力学习新技术新业务,不可成为阻碍其发展的因素。
5 护理科研因素
护理科研是推动护理理论和技术提高,促进护理知识更新的有效措施。在实践中应重视提高护理技术和技术革新的研究。手术室的护理科研主要包括: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领域、控制感染与消毒灭菌措施领域、护理带教领域、新技术与新业务推广应用领域、护理器具改进等。
6 理论学习继续教育等因素
管理层所制订护理人员的科学培训计划,如送护士外出进修学习等,可促进护理工作信息的交流,取长补短。同时应加强护理人员学习新技术、新业务的培训。护理人员应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了解国内外手术室护理发展的动态,加强理论学习,以适应手术发展的要求。
总之,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发展受多方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各因素之间的重要性,才能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手术室;专科护士;现状;发展
手术室是救治危重症患者的主要场所,随着近代科学、病理生理学、解剖学和麻醉学等的发展和最新研究成果的转化,促进了手术相关学科的发展[1]。再加之各种最新技术及新方法均最先集结于手术室,均促进手术室护理工作不断完善和发展。且随着经济发展、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患者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手术室高素质的专科护士已成为手术室护理管理者的重点关注问题。本研究旨在回顾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发展,并对专科护士的培养提出展望。
1我国手术室护理专科发展的动力
1.1医疗体制改革推动了手术室护理专科化发展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卫生部提出,我国医院在完善医保体系的基础上,发展管理企业化、水平现代化及服务整体化的医院,向着质量效益型、精细的信息化管理发展,实现效率、质量和待遇的提高[2]。随着我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推广,旨在推进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加强专业建设,进一步深化对护士的岗位管理,推行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的局面已经到来。对于手术室护理而言,护理模式的改革给原有手术室管理模式带来了挑战,也对手术室护士的服务意识带来了挑战。因此,手术室护理管理者需要从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和提高护理专业化入手,响应手术室医疗改革。而加强对手术室护士的专科化培养是提高手术室服务质量和提高专业化的重要方法。
1.2医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手术室护理专科化发展
医学一直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联系,临床中运用先进的科技诊断、治疗及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促进人们的健康。在手术室,微创手术,如各种显微手术、介入治疗、内镜治疗等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与应用,临床中在保证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追求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此外,各种高风险手术已经开展,如人工脏器、器官移植等,推动了新设备的应用。因此,手术室中手术方法、手术室模式的改变均要求手术室护士具备更高的专业技能,有效配合医生,以促进手术室高效运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职能素质
2.1专科护士与临床护理专家
在美国最先流行高级护理实践,以顺应护士专科化发展和提高护理临床实践能力。临床护理专家是高级护理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护理研究生毕业且获得专科护理能力认证后的护士才能成为临床护理专家[3]。而在日本,专科护士是指在某一护理领域,具有熟练护理技术和专科知识且完成了对专科护士所要求的所有课程,则可以获取专家护士资格[4]。多数学者认为专科护士和临床护理专家是两个概念,专科护士是指具有一定实践经验且经过某专科系统培训后获得资格认证的护士;而临床护理专家是经过系统实践和理论培养且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和专科理论知识并具有护理研究生及以上学位,并通过统一资格认证后的护士。因此可以看出,二者在学历要求、专科领域深度、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别[5,6]。
2.2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职能素质
因护理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职能素质有一定的规定。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点导致其对护士素质的要求与普通病房存在差异,手术室护士的角色定位为具有一定的学历条件,通过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证并累积一定的手术室实践时间;再接受系统化的专科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后,具备独立解决护理工作中难题和良好评判性的工作能力。手术室护理的新理念为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护理,保证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服务。这一理念就要求手术室护士既要参与到手术中,高质量配合手术的完成,还要求护士作为手术环境的“维护者”,手术过程中各种安全隐患的“排查者”,以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保障患者安全。手术室护士还需要作为院内感染的监控者。相比较以往的手术程序,护士已有更多机会参与到手术中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并在一定领域已发展为技术助理,如专职内镜护士、医生助手镜等。而在国外,已经设有麻醉护士或者护士麻醉师来负责患者的麻醉工作。专职麻醉护士需要有熟练和扎实的麻醉配合技术和抢救技术,能够熟练使用各种麻醉机、监护仪、自体血采集和回输器、血气分析仪、神经刺激器以及各种药品,同时还需要掌握各种气管导管、喉镜及支气管镜的使用方法[7]。虽然对于麻醉护士的设立在我国还未开展,但也表明手术室护士承担具有专科性的角色职责已成为一种趋势。当前国内外对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现状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为:培训模式及培训时间要求不同、对专科护士的准入资格要求不同、专科护士认证方式不同、专科护士角色及工作内容不同等。在德国,成为手术室专科护士需要单位出具两年的工作证明,然后再接受2年的专科职业培训,培训结束后再通过州政府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后,可以获得专科护士职业资格。而在美国,手术室专科护士必须接受3个月的培训课程,并通过一定的资格能力测试后才能取得认证[8]。
3国内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现状
当前我国已经在一些护理领域开设了专科护士的培养,如已开展了对糖尿病、造口护理、重症监护等领域的专科护士培养。实践证明专科护士可以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也更能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其必要性已在护理界得到了重视。而当前我国对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模式欠统一,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也较长,以及地区间的差异显著制约了我国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发展。卫生部最初于2005年委托中华护理学会启动“手术室护理师资培训项目”,其目标是为临床手术室培养护理骨干,培训班每年举办一次,已有500多名手术室护士参与了项目培训并通过了考核,取得了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资格。随后,全国各省市也逐步开展了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班,使得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及认证逐渐标准化。我国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的培训内容包括两部分。(1)理论授课:专科管理理念、专科设备和手术器材的最新应用,手术治疗过程中护理配合的要点和护理重点,手术室常见基础操作技术,手术室急救技术及手术室教学管理等。(2)临床实践:手术间手术配合,包括所有配合流程、仪器使用等;在手术供应部学习敷料和器械的准备、消毒灭菌、保养流程等;在麻醉恢复室学习各种生命体征的监测观察以及麻醉恢复期的护理等。卫生部计划在今后加快对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以期为临床培养更多的优秀专科护士。实践表明,专科护士实现了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和教育的目标,促进患者康复和自我护理能力,指导和帮助其他护理人员,并为其提供专科领域的建议[9]。当前的专科护士在手术室工作中承担多项配合工作,包括负责各种高精尖、特大手术的配合工作;并兼顾手术室护理培训工作和科室的教学科研工作,最大可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只有通过不断提升护理服务的专业化,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才能满足人民对护理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4手术室护理专科化培养的展望
当前国内手术室护理的专科化培训仅在2005年才开展,存在培训机构不统一、资格认证标准不统一、专科护士岗位设置和职责不一致等问题。因此,全国手术室护理管理者仍需要加大合作,共同探讨适合我国的科学高效的培养模式。通过对我国专科护师培养现状的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展望。
4.1明确护理学科定位
国务院于2011年明确护理学已不再从属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而是一级学科。因此临床护理需要明确护理学科定位,建构适合护理学科发展的体系,加强对护理人才的培养,促进学科的发展,但护理学仍与临床医学密不可分,应做到互补合作,实现共赢。
4.2发展多元化培养模式
我国各地区护理管理者应在充分借鉴国外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经验上,联合院校的师资力量,逐步开展专科护士培训,规范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模式。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模式应该在依据高等院校系统的理论研究上,依托医疗机构的临床师资队伍,发挥较好的人才培养作用。在专科护士的培养形式上,可以采取短期集中学制式培训和分期学分积累模式等。规范化专科护士的培训制度,促进护理专科化的健康发展[10]。
4.3逐步扩大专科护士的培养规模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指出,预计到2015年建设一支数量规模适宜且素质能力优良和分布合理的护士队伍[2],该目标已得到了部分实现。但由于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起步较晚,当前专科护士的培训机构标准不一致,导致全国无统一权威资格认证标准,因此逐步完善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标准仍是手术室专科护士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应加快手术室护理专科化发展,拓展护理服务领域,以实现对手术室护士多角色的转化,促进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的提高,推动手术室护理的全面和协调发展。
4.4强化手术室护士的在职培训
当前,对于手术室护士培训的主要形式仍然是在职培训,因此,医院需根据手术室专科化护士的培训标准,制定专科化护士的准入标准、相应的培训大纲、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等。
4.5提高手术室科学管理
【摘要】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际,论述了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措施并对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新进展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新进展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环境、服务需求的不断变化, 医院的组织结构、经营理念、服务方向、服务范围将适应于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并对效益、质量标准和服务水准加以控制。手术室护理管理也由凭借经验进行终末质量监督, 向运用现代管理方法进行护理质量过程管理的转变。
1 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手术室护理管理既有护理工作的一般规律, 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诸如如何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提高手术间的利用效率, 手术操作的协调配合水平和病室部门间的协作效能, 适应急症和重大手术任务的能力, 以及组织护理教学、科研工作等, 实行科学严格、有效的管理是其关键。手术室护理管理以组织管理为基础, 技术管理主要是无菌管理为重点, 安全管理作保证, 以提高护理质量为目标的全面管理。手术室是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的场所。手术室护理管理以组织管理、医风建设为基础, 业务技术和质量管理为重点, 强化安全管理为保证, 勤俭节约为方针, 满足病人治疗和抢救为目的, 提高护理质量为目标的全方位管理。
2 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措施
2.1 手术室护士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专业技能和理论考核,由护士长和科内质控小组成员定出考核标准,实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对于好的给予表扬及奖励,差的给予批评和教育,帮助其改正,确保高质优效的完成各项手术任务,明显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益。三抓四到位:抓业务学习,抓住时期提问并就问题展开讨论,抓住重点和薄弱环节,四到位即制度到位,责任到位,清点核对到位,奖惩到位。制定二线班工作制度,随着急诊手术量的增加和手术质量的要求,我们将具备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安排在二线班上,这样,不仅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加强了中午和夜间人员紧缺的补充和备用,也加强了二线班的责任性,保证随喊随到。
2.2 加强无菌观念,降低切口感染率:手术室护理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就是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需要达到“三个100%”和“四严格”标准,即完成对手术间的消毒严格,保证清洁无菌,空气培养合格率达到100%; 完成对各类器械包的高压灭菌消毒,合格率达100%;手术大夫、护士手细菌培养合格率100%。四严格即严格核对各类缝合线、无菌手套,无菌纱布、引留管等的有效期,保证质量;严格监督大夫、护士无菌操作和规范洗手;严格消毒手术区域皮肤;缝合后切口严格消毒。
2.3 加强科室协调,积极配合手术:手术室的管理与其他科室的管理略有不同,完善科室与科室、患者与科室间的协调关系对于手术的顺利完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科室之间的协调,在某种程度上对手术的顺利实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与科室间的协调牵涉到患者的利益,科室的工作成绩,医院的形象。所以,作为护士长必须定期的与协作科室进行交流,听取临床大夫建议和意见,不断完善工作,更好地配合手术。
3 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新进展
3.1 运用现代管理理论:运用目标管理理论,利用质控结果与奖金挂钩的方式能够对护士起到激励作用。以现代护理理论、系统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解决问题学说和弹性原理为依据进行围术期和弹性工作制的新尝试,有利于护士责任心的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水平也将得到完善。
3.2 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运用PDCA循环方法对护理质量进行科学化管理,在繁忙的护理管理中运用动态的管理方法,不失时机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手术病人安全的渡过手术关。同时对护士执行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起到了督促检查作用,对医疗护理隐患起到了一定的防范作用。
3.3 护理模式的转变:以往的手术室护士传统的工作方式是在手术间内配合手术,护理工作完完全全以“手术”为中心。由于手术室环境与外界隔离开来,极少和手术病人进行交流,还有某些护士单纯地追求技术, 从而忽视了病人的一系列的反应,进而加深了护士与患者之间的隔阂。现在的手术室护理已经从片面的术中配合向围手术期的全过程护理转变。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室之外和病人进行交流、接触,她所完成的不仅仅是配合手术,还是手术病人的照顾者、咨询者、教育者和研究者。对手术病人进行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护理,即完善术前随访、术中安慰、术后关心,辅助手术患者以最佳的心态获得最佳的手术治疗效果。
3.4 以病人为中心进行手术前后访视: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使患者产生较明显的、 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从而引起其生命体征及情绪变化,影响麻醉及手术的正常进行。手术室护理人员改变以往关心手术部位转为关心整体的人,使病人在术前得到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方面的护理。通过术前访视、健康宣教、缓解病人术前紧张恐惧心理。加强护患合作,为手术过程默契配合打下基础。
3.5 护理管理中实施人文关怀:工作业绩被赏识、进修培训等内在的激励因素通常能够发挥员工的潜力,提高工作的业绩;行政待遇、监督等外在的维持因素,仅仅能够消除不满和怠工,却无法刺激员工潜力的发挥。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是一种高风险、高劳动强度的工作,手术室护士必须达到高应急水平。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进行必要的人文关怀,而管理者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完全能够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荣誉感和团队精神,促使他们把爱心融入工作,并能缓解各种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4 结语
现阶段我国手术室已有了很大的发展。手术室护理已由单纯的术中护理发展为全手术期的护理,由一般的护理向专科护理扩展,这就要求我们手术室护理人员不断加强护理学习,更新知识,勇于创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金华,张艳,崔一嫣.手术室实施心理护理的体会[J].现代护理学,2001,(4).
[2] 闫艳丽.手术室工作量化管理与奖金二次分配[J].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04.(3).
【关键词】基层护理;中医院手术;问题
中医院手术室基层护理的对象主要是即将进入手术室以及做完手术的患者,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中医院手术基层护理是指为手术期间的患者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通过综合,为患者减轻身心痛苦,使患者尽早渡过疾病折磨期。随着人们法制意识和知识水平、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现在基层护理差错导致的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给中医院机构也带来很大的压力。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基层护理的质量有待提高。
2009年5月6~9日,本院护理特级负责人的首期“基层中医院手术护士学习班”成功举行。通过学习班的学习,提高了护士的全面素质,改善了护患关系,护士将娴熟的操作技术,良好的沟通技巧,优质的服务,贯穿于患者的整个围术期,充分满足每位患者的身心需求,贯彻基层中医院手术室理念,实现护理科学跨越式发展,使患者在整个围术期充分感受到人文关怀。由此看来,提高基层中医院手术室护理的质量对医疗有着重大意义。
1基层中医院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经资料调查和研究可知。中医院手术室护理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1.1术前缺乏心理护理
在进手术室后。患者心理上、身体上都比正常人脆弱,承受能力低,非常敏感,因为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加之即将面临手术,患者心情会非常复杂,如恐惧、焦虑甚至绝望闭。然而,目前中医院手术护理过程中体现了因病施护,却没有体现因需施护,没有注意到患者的心理变化,从而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这个问题值得医疗机构深思。
1.2术中预防感染问题
手术室是进行抢救及手术治疗的重要科室。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取得手术成功的重要场所。中医院术中感染问题是手术常见并发症,也是医疗护理中的重要问题翻。导致感染的因素有很多,既有环境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这也跟医疗人员的预防知识密切相关手术中稍有疏忽。就很有可能导致患者发生感染,因此,手术期间预防感染的问题需要重视。要对基层护理人员加强管理。
1.3术后缺乏及时随访
手术后,患者需要经过恢复阶段,接受后期治疗。在这个阶段,基层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手术后。很多患者身体上会有很多不适的感觉,有些是手术后的正常症状,但是也有些是因为患者对用药敏感的反应。因此。患者身体的每一个不适反应都有可能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甚至影响其生命安危。很多年轻的护理人员因为缺乏这些常识,缺少与患者交流。无法了解到患者手术后不适的反应。从而不能及时反映给医生。做出相应的措施嘲。
1.4特殊病情特殊护理
特殊照顾常用于危重、抢救、大手术后或者特殊治疗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者.不同病情需要不同程度的护理,特殊患者在手术期间面临的不仅仅是躯体伤残、生命威胁,心理上也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基层护理人员给予的是普通护理,那患者的病情好转会变得缓慢,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圄。
2基层中医院手术室护理对策
2.1为患者创造最佳心理状态
进入手术室后,手术之前,患者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因此,中医院基层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消除患者的恐惧,增强患者的安全感闭。作为照顾患者的基层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需求去人性化照顾。对患者做好心理舒适护理。手术时护理人员应了解每位患者的不同需求。并尽量给予满足。
针对患者的恐惧心理,基层护理员需要与患者多交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及时了解患者最担心的事情。给予一定的鼓励,增加患者康复的信心,减轻患者的心理痛苦,给患者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状态,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2.2手术室及时消毒。避免感染
目前医疗机构大部分都是使用药物预防感染。在正确的时间使用适宜剂量的抗生素IlJ,可以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但是仅仅使用药物是不够的,还要认真做好防感染的准备工作。
①首先医护人员自身的卫生状况要加强管理,进人手术室必须带口罩,帽子,穿拖鞋,无关人员严禁进入手术室,以免带进细菌,然后注意手术室及时清洁。②手术室的卫生应该严格监察,每日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手术台也要进行消毒,包括手术室的桌面、台面、无影灯等出现在手术室的一切物体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手术室每立方米用甲醛溶液2ml和高锰酸钾1g,通过产生蒸气进行空气熏蒸灭菌,12h后打开窗户通风【1】。③手术时使用的医疗器材必须保证无菌,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等一律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后毁形焚烧处理:布类如使用后的无菌巾、单也要用消毒液浸泡、清洗后高压蒸汽灭菌。
2.3随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手术后。患者处在昏迷状态。基层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提供最周到的护理:①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身体变化,在患者头脑清醒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尽量与患者沟通,去了解患者有哪些不适,有什么需要,都要尽快反馈给医生。②对患者术后的病情变化及时登记备案,记录患者手术后每一天的病情情况,给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和信息。
③术后随访,基层护理人员应该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必须安排两个责任心强。有沟通技巧的护士做责任组长闭。专门上白班,负责治疗与护理,与患者讨论身体健康状态,改变不良心理对患者的影响。
2.4设立特殊护理队伍
中医院可以设立特殊护理队伍,对于一些特殊病情。如危重及特殊重大手术患者,进行全方面综合性护理。特殊护理队伍的护理质量必须达到一定标准,保证护理质量,针对特殊护理队伍的护理质量。医疗机构应该定期举行培训班。培训特殊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练习,护理是治疗工作的重要体现,也是决定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护理过程中的整体性、个性化、创造性以及有效性,不仅反映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体现了护理质量,同时也确保了护理安全。
3讨论
关键词 循证护理 手术室护理 疗效分析
循证护理是循证医学中衍生出来的全新护理理念,是近些年来护理领域迅速兴起的新趋势和研究热点[1]。手术室护理是专科性很强的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有更高的专业水平和更为全面的护理。手术室是个相对复杂的特殊科室,涉及患者及患者家属、手术医师、麻醉医师等,其护理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对手术患者做好护理,还需要服务好手术医师、麻醉医师,以求达到更好的手术效果[2]。在此研究中分别应用不同的护理模式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比较两组中患者、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满意度,统计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借此评估其护理疗效,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手术治疗患者158例,所有患者诊断明确,无手术禁忌证,完善术前准备,积极给予相关支持治疗。其中男89例,女69例,年龄19~71岁,平均47.5岁。其中40例普通外科手术,50例骨外科手术,17例泌尿外科手术,21例肝胆外科手术,30例妇产科手术。麻醉方式上,98例全身麻醉,35例硬膜外麻醉,20例腰麻,5例局部浸润麻醉。将所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循证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每组79例。两组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所有纳入研究的对象都是依据最高诊断依据确定诊断患者,术前综合评估患者病情,给予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如:常规输液、抗炎及对症等治疗。对照组手术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护理,试验组手术患者首先依据循证护理学要求,全面准确评估护理相关问题,并进行系统的分析,制定相适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并予以实施。首先对接受手术患者治疗及治疗后并发症、心理、情绪及家庭等资料进行全面搜集并加以系统评估分析,从护理观察中收集各种护理问题,针对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进行相关的文献检索,寻找最佳方法,并据此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如有手术意外情况发生,积极抢救治疗,并及时排除研究对象,一经排除研究组,不在进行新的研究对照纳入。统计两组研究数据,并对对其进行分析比较。
统计学处理: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结 果
两组手术过程顺利,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积极给予完整的临床治疗。
两组在整个过程中,患者、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满意度情况:两组均经过成功手术治疗,患者、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满意度上,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P值
两组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手术过程顺利,在术后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上,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P值
讨 论
手术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同时它也有些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在手术室护理中,在面对患者服务患者的同时,还需要服务好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这就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3]。一方面这将是护理工作所必须的,另一方面,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好坏也关系到与手术医师、麻醉医师的配合程度,间接影响到整个手术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最终影响到患者[4]。既然手术护理工作这么复杂且重要,选择何种护理模式应用在手术室护理中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近些年来,国内外提出了不同的护理模式,具体疗效尚未达成一致。早在20世纪90年代,加拿大学者提出循证医学护理模式,意图在褥疮护理问题上提供理论依据[5]。随着整个护理理论的不断完善,循证医学护理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循证护理要求实施护理的前提是要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寻找实证,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6]。循证护理将护理研究和护理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了临床护士过去以经验和直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7]。其在实践过程中,不仅使患者得到最为优质服务,同时提升了护理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循证护理目前已被应用于各临床科室,可以尝试将此种近乎完善的护理理论应用到手术室相关护理工作中,给整个手术参与的相关人员,包括患者、手术医师、麻醉医师,以优质的护理服务,最终达到良好的临床转归。本组结果显示,手术室护理应用循证医学护理,具有更佳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覃梅梅,宋孝华,孟祥芹,等.在手术室开展循证护理的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07,32(14):4488.
2 王恒.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1):5139-5140.
3 陈顺洪.奥美拉唑和西咪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对比[J].福建医药杂志,2001,23(1):84.
4 谢小玲,刘涛,祝妍华,等.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观察研究[J].中国医药导,2012,9(17):158-159.
5 胡敏.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2,(30):154-156.
【关键词】 医院游戏;术前访视;儿童
临床工作中,常常会遇到手术患儿进入手术室时表现出紧张、恐惧,甚至剧烈哭闹。在患儿不合作的情况下多采取强制手段,极易给患儿的身心造成伤害,表现为拒绝进入手术室、手术前后惊吓、恶梦增加,这些情绪会阻碍、抑制器官功能活动,抑制其免疫机制,使抗病能力下降[1]。资料表明童年期的不愉快经历会影响健康人格的发展,同时由于患儿认知、语言沟通和理解能力发展有限,术前访视存在一定的困难和特殊性。利用医院游戏可以把压力环境下的体验常态化,减少父母和儿童的压力及焦虑,促进医护人员和患儿间的交流,并能辅助诊断,提高患儿的康复,带动患儿积极参与治疗过程。我们采取以医院游戏的方式进行术前访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及分组 按住院号尾数单双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30例,女8例,男22例;年龄3~5岁,平均年龄4.2岁;其中斜疝手术10例,扁桃体腺样肥大11例,斜颈3例,舌系带过短2例,斜视4例。对照组33例,女12例,男21例;年龄3~5岁,平均年龄4.5岁;其中斜疝手术9例,扁桃体腺样体肥大12例,腭裂Ⅱ°矫正术3例,六指切除1例,斜颈2例,舌系带过短2例,斜视4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在术前1天手术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患儿及家长,了解患儿情况,测量患儿安静状态下血压、脉搏;次日在手术接待室再次测血压、脉搏。统计时把入室后血压升高超过20 %定向为血压上升,脉搏增加超过20 %定为脉搏加快[2]。
1.2.2 干预组 在术前1天手术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及测量情况同对照组,并向父母介绍同患儿做游戏的意义及内容,以取得配合支持。游戏活动包括:(1)讲故事:科室积累了许多幼儿故事集,利用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形象,以一个得了病的宝宝做手术的口吻讲述了进入手术室的护理流程,以生动鲜明的形象感染患儿,帮助他们理解医疗护理要求;(2)认识图片:制作有关手术及手术室场景的图片,以猜谜奖励的形式供患儿观看认识,使其提前感知手术室环境;(3)模拟手术程序的游戏,我们使用了角色扮演游戏,让患儿扮医生,护士假装成病人,模拟躺在床上,给患儿戴上听诊器和手术室的一次性手术帽,让孩子进行听诊,再用布娃娃模拟打针、消毒皮肤等,使患儿很快融入医生护士角色中。手术日晨,访视护士(游戏护士)在手术接待室等待患儿测血压、脉搏,并领进手术室。以患儿进入手术室的表现和入室前后血压、脉搏变化作为观察指标,血压、脉搏升高的标准同对照组。
两组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进入手术室的表现:干预组30例中有23例自愿进入手术室,自愿率达76.6 %;对照组33例中有9例自愿进入手术室,自愿率27.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39,P
3 讨论
儿童由于心理发育和理解能力有限,沟通存在一定的困难和特殊性,单纯的语言沟通很难引起儿童的共鸣。游戏对儿童是一种共通的语言,也是重要的沟通方式,更是调动患儿兴趣最有效的方法。
在术前访视时,我们利用游戏活动与患儿沟通,观察游戏时儿童对待布娃娃的动作语气,来感受他们接受手术的心情和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游戏也为患儿提供了表达对疾病感受的机会,学习有关的医疗知识,帮助儿童减轻压力和恐惧情绪,促进儿童正常的身心发展。游戏活动给予儿童和家长情绪上的支持,以模拟手术游戏的方式向患儿解释手术过程,正确引导患儿,让患儿在接受一系列的医疗程序和手术之前,给他们以心理上的准备。通过游戏访视,使患儿事先了解可能面对的困难。同时访视时与父母沟通,向他们提供有关麻醉、护理、疼痛、出血、意外等相关手术信息,使儿童和父母在情绪上均得到支持,把接受手术这一未知的恐惧感降到最低。两组患儿自愿合作程序和进入手术室前后生理指标变化对比表明,游戏干预效果显著。
孩子因生病住院手术,突变的环境使他们感受陌生和恐惧,当孩子在医院里能玩布娃娃和各类不同类型的听诊器、注射器、血压计等物品时,心情会特别高兴,会觉得住院没什么可怕的,这是游戏带给患儿的安全和亲切感。通过两组比较表明接受游戏术前访视的患儿进入手术室后,大多情绪稳定,主动配合,给工作带来方便顺利,术后随访多表现愉快。这一做法也得到患儿家长的赞同。干预组访视时间平均比对照组增加12 min。虽然增加了访视时间,但是给患儿的身心健康和我们的手术护理工作带来了便利,为患儿提供一个亲切的医疗环境。今后在这方面要进一步的探讨游戏访视的类型及方法,使游戏访视患儿的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被随机选中的400例患者。年龄在12~80岁,130例有外科手术史、80例神经外科、90例骨科、100例胸科,285例气管静脉复合麻醉全麻、115例硬膜外麻醉。
1.2方法
1.2.1术前访视 医务人员在手术前1d下午到病房巡视患者,内容包括:①为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向病患进行全方位的自我介绍,经过细致的沟通后,让患者感觉到医护人员的细心和体贴。充分掌握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看法和担心,从思想上改变患者的态度,赢得患者的信赖和配合;②对各脏器的生理功能要有充分的了解,确保各项检查的完整性。如血常规、心电图、血型、胸片、大小便常规等。针对一些特殊体质的患者医护人员还要及时了解其过敏状况、消化道准备情况等;③简单说明麻醉方式、手术的必要性以及手术的注意事项;④反复向患者交待术前准备,如术前12h禁食、4~6h禁水,注意防寒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保证睡眠质量,提高免疫力;⑤向患者说明饰物、假牙、隐形眼镜等禁止带进手术室;⑥嘱患者手术全过程都有专业的医护人员陪伴,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巡视过程中若发现存在会对次日手术造成影响问题,必须及时向主管医师反映,让问题能够妥善解决。
1.2.2术中护理 通过以上巡视,患者和护士在手术室的再次相见就不会让患者产生陌生感,甚至对医护人员产生了依赖。这时,再向患者描述周围环境,让其有安全感。
1.2.2.1按常规核对患者的病历和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床位、住院号、血型等。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核对器械、缝针、敷料数目等。
1.2.2.2术前准备,如手术器械的准备、的摆放、静脉通路的建立。
1.2.2.3术中护理,手术中如果需要用到约束带,松紧度要合适并加上棉垫。适时调整中央空调的温度使之保持在22℃~26℃,相对湿度在45%~65%,以防患者受凉感冒,如有必要需要其肩部或输液肢体及其他身体暴露部位上盖上敷料。
1.2.2.4手术开始后,洗手护士要全面注意手术步骤, 严格无菌操作,认真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台下护士应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改变,注意心电监护,保证静脉输液的通畅,准备好各种用于抢救药的物品如急救药品、氧气、吸引器等,做好准备工作,不得擅离职守。
1.2.2.5患者如果在手术中安置引流管,应用敷料保护好管端。并对引流管处皮肤的保护引起重视。
1.2.2.6凡在手术中采取的组织必须送检,这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巡回护士应提醒洗手护士保管好标本,待手术结束后及时用10%甲醛固定。术中所送的冰冻切片要及时取回病理报告结果,电话结果不能作为手术依据,以防因误诊而引发医疗纠纷。
1.2.2.7手术完毕 及时清点手术台上器械及各种物品的数目,完成病历和巡回记录的书写,安全将患者护送回病房。
1.3术后随访 手术结束后2~3d, 术后随访由巡回护士到病房进行,主要内容为:对患者的神志、精神状态、体温及伤口愈合等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地了解。让患者及家属简单了解手术过程,充分肯定患者对手术的配合,面对患者的询问要耐心地回答。征求患者对手术室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并认真按实做好记录,及时填术访视表格。术后随访,不仅保证了工作任务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而且也保证了护理工作更好地进行,同时良好的工作习惯的养成,更加是对患者的负责。以患者为中心有理有据,有条不紊地进行整个护理。使患者得到一个完整的、全面的服务体系。
2 结果
人文关怀,通过借助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来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心理作用引起的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的发生率由2004年25%下降到目前的2%;93%的患者术前睡眠质量良好或基本可以。未采取特殊手术而受压导致的神经损伤或循环阻滞,患者在术后寒战症状略减。术后随访患者满意度达98.5%。
3 讨论
随着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的进步和对健康的重视。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让手术室护理工作呈现出质的改变。因此,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围手术期的护理服务变得更加人性化,这不仅是社会的需求,也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素质。适用于手术室的人性化护理措施在实践中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减低患者的焦虑和恐惧,让患者在心理上获得了满足感、安全感,同时减少甚至避免了身体的痛苦,创造了对手术顺利进行及患者康复的条件。
多数患者对手术抱有恐惧、怀疑和焦虑的心理。越存在矛盾,越需要医患沟通。通过进行术前巡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让手术室与外科护理的配合由机械被动模式转化为主动模式。从一个简单的术中手术护理发展成手术全程护理,体现了人文关怀护理对生命和健康的关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内涵,扩大护理范围,体现了现代手术室护士的多重角色,提升了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人文护理是护理的新模式,不仅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促进了护理事业的发展,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而且还创建了患者康复的良好的医疗、心理和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