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5:12: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经济学专题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1设计专题
设计专题是专题式教学实施的首要步骤,教师在设计专题前,必须对课程的整体结构和内部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同时还要了解与课程相关的热点和前沿问题,然后按照一定的标准构建专题。选择标准的依据是有利于学生学习。例如,历史课程往往以时间顺序构建专题,文学课程往往以体裁或流派作为标准构建专题,经济理论类的课程大多以问题为导向构建专题。选择合适的划分标准,可以清晰展现课程结构,可以突出学习难点、重点。专题的设置切忌片面性。理想的状态是单个专题独立成篇,且内部逻辑关系清晰,而从整个课程看,各个专题间又保持内在的联系。
1.2针对不同专题
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教学效果的保障。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和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等因素有关。进行专题式教学时,一门课程被分成了若干个不同的专题。各个专题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专题,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于侧重基本概念、重要原理的专题,多数教师会选择课堂讲授,同时配合多媒体课件,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知识点。对于侧重实际问题分析的专题,教师一般会选择课堂讨论,在引导学生辩论是非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侧重技能培训的专题,教师会采用演示、实验、实习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正确地做。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专题式教学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如“中国革命史”专题化教学中,很多教师使用了《大决战》《》等影视剧中的片段来丰富教学内容,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1.3教研室教师间的分工
协作已有的研究证明,教师的专业背景和研究专长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一门课程的主讲教师要承担该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这就意味着教师也必须完成自己所不擅长部分的教学任务。而专题式教学可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由于各个教学专题的内容相对独立,教研室可以根据教师的专业背景和研究专长把一门课程分配给几位教师。这样做的好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补充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升教学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专题就是本人的研究领域,教师会自然而然地以研究者的心态来对待教学,实现科研和教学的深度结合,这将非常有利于教师的个人发展。
2专题式教学
在应用型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实施价值我们将专题式教学引入西方经济学教学,是建立在对该课程特点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西方经济学的各部分内容都有着极强的社会实践性和应用性。传统西方经济学教学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向学生传授经济学概念和原理,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将大量的课堂时间用于向学生灌输诞生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学理论。学生无法将遥远国度的经济学理论与自己的生活现实相联系,因而也无法对其产生兴趣,为了通过考试只有机械记忆。传统模式的缺陷是不仅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还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传统灌输式教学不利于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专题式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首先,专题式教学可以将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因而提升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采用专题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专题,每个专题都由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作为导入案例。学生面对问题,自然而然地开始探究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解决对策。在发现学生探究过程遭遇瓶颈后,教师就要开始讲解相关的经济学理论。在掌握了经济学基础理论后,学生开始思考用这个理论如何解释现实经济问题。由分析实际问题到学习抽象理论,再到解决实际问题,专题式教学打破了理论与现实的界限。我们在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中发现,通过把经济学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专题,将各个专题下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经过全面、系统的剖析、探讨,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确定的第一个教学专题是市场经济中价格的决定。在其下有三个分题,我们精心设计每个分题的学习过程,力图起到启发学生主动探究的作用。在弹性这个分题中,我们用2009年欧盟国家奶农倾倒牛奶作为引导案例,将若干个经济学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形成了纲举目张的体系框架其次,专题式教学背景下,经济学教学内容高度凝练,应用型高校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学时和学生专业灵活选择学习内容。我国应用型高校管理类专业主要培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承担相应的管理工作。用人单位对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的要求是必须熟悉管理工作的操作流程,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较快地适应企业管理岗位和市场竞争环境。因此,和研究型高校相比,应用型高校设置了较多的实习、实践等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课程。这就导致了包括西方经济学在内的理论课程的学时被不断减少。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的做法是压缩每个部分教学时间来应对学时的减少。这样做的结果是,从表面上看教师对知识的讲授面面俱到,但实际上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进行西方经济学专题式教学改革后,由于各个专题的教学内容高度凝练,而且相对独立,这就解决了知识点过于分散,无法突出重点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学时来安排哪些专题为课堂教学内容,哪些专题为自学内容。如,同样是要素价格的决定专题,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来说是必修内容,对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自学内容。这样就保证了教学内容的设置以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为目的,满足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3西方经济学专题式教学改革的启示
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发现,为了提高专题化教学的质量,需要在专题设计、考核体系设计和课程组内部协调方面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3.1精心设计专题
保证课程的逻辑体系严谨专题式教学不是以教材的章节顺序授课,而是以专题形式授课,因而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但是在专题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清晰的逻辑主线,要让学生在学习一个个专题的过程中,体会到课程的内在逻辑,从而从整体上把握该门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如果随意设计专题,学生面对高度跳跃的学习内容,体会不到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就会感到无所适从,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支离破碎,难以形成体系。我们在设计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的教学专题时,以国家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线,将整个宏观部分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了“核算、决定、变动、问题和政策”五个专题。“核算”是指国民收入核算,“决定”是指国民收入决定,“变动”是指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问题”是指通货膨胀和失业,“政策”是指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由于我们对宏观部分的专题设计遵循了基础知识、核心理论、现实问题、解决对策依次出现的顺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容易地体会到了课程隐含的主线和各专题的逻辑关系。
3.2组建课程组,发挥团队作用
目前,多数高校的基层教学单位是教研室。一个教研室要承担若干门课程。每门课程根据班级的数量由一位或几位教师主讲。招生班级不多的专业,一位教师就可以完成某门课程的大纲、教案、课件的制定和授课的全部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专业背景和对课程的认识对教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一些教师会将自己不擅长的部分从授课内容中剔除,然后加入过多不必要的补充内容。教学的随意性必然要影响教学质量。专题化教学模式下,由于要进行不同教师分专题授课,就有必要在教研室内组建课程组。课程组长组织所有老师参与从大纲制定、专题设计、课件和教案制备、专题分配、集体备课、反馈教学效果整个过程的工作。这样就使教学工作从教师的个人行为变成了课程组的集体行为。所有教师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保证了专题教学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3.3设计科学的考核体系
专题式教学的目的是提升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应该设计综合性、多元化的考核体系。评价考核体系的标准有两条。第一是能否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在整个学期的学习情况。第二是能否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如果学生的成绩主要由一次期末笔试决定,就有可能在学生中造成平时不学习、考前背笔记的不良导向。专题式教学下的考核体系应该具备综合、全面考核学生整个学期学习情况的特点。我们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上尝试了将小组答辩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基本过程是教师布置社会实践问题,学生分组调研后,写出案例,结合理论给出对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辩,由老师和同学打分,最后加权平均给出各个组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体验到了探究的快乐,又学习了如何进行团队合作。专题化教学下的考核体系中还可以包括口试、小论文、社会实践报告等形式。这些形式的测试都体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特点。
3.4加强课程内部协调专题式教学背景下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高度抽象、派别林立、模型复杂、实践性很强,学生普遍学习起来非常困难,学习的主动性较差,缺乏兴趣。当前,许多高校宏观经济学教学依然采用了赫尔巴特的以“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教师始终处于绝对权威中心,以课本为依据,传授知识为目标,主要采取灌输式讲授法。传统教学范式的缺陷日益凸现,因此,必须推进高校教学范式的根本转变,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研究、探索、协作等为特点的,师生互动的教学范式。
二、宏观经济学教学范式改革的具体实践
笔者认为,在宏观经济学教学范式改革中,不妨可以采用自主学习教学法。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人们一般认为宏观经济学比较抽象,难以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实践。但笔者认为只要精心设计,采取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宏观经济学能够进行课程自主学习教学实践,并且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尝试教学
尝试教学是一种让学生在旧知识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教学程序结构。其基本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尝试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法。例如,宏观经济学中投资这个概念对初学者来说很容易造成困惑,而投资问题在宏观经济学中十分重要。对投资的正确理解,是掌握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关键。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还是难以把握投资这一概念。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用尝试教学法,先一开始要求学生进行尝试练习,使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一旦学生在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发现投资与日常生活中投资的含义不同,学生便会主动地自学课本或寻求教师的帮助,学习便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然后教师导入新课,在新授课过程中使学生把握投资与资本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投资与日常生活中投资的含义不同,懂得经济学中的投资是指厂商购买资本或对资本的需求,是厂商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明确要从资本的角度来理解投资。最后,教师再次进行课堂作业并给予课堂小结,以此巩固对投资的理解。
采用尝试教学的关键是两次尝试题的设计,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尝试题以发散型的多元思考题型呈现,与课本或学习材料的例题相似,便于学生藉以自学课本或学习材料,共同讨论和尝试解决问题。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时,可配合课本的题目来进行,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自学辅导教学
自学辅导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教材内容,自己练习、检查并改正错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辅导教学的具体步骤包括:启发引导、阅读课本、自做练习、知道练习结果、教师小结。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把教学从着重灌输知识、技能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审题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例如,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践这章内容,理论性强,没有什么数学模型,同时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全新的内容,如果在教学中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教学必定显得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用自学辅导教学法,先从旧知识引发新问题,提出问题:你们在上章中了解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那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在实践中是如何实施的呢?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让学生阅读课本,该做练习时做练习,并核对答案。最后,教师小结,纠正错误,解决疑难问题。再比如,GDP的问题也难以把握,在教师讲授GDP的概念之后,为使学生全面把握和增强理解GDP,以及有关GDP的评价问题,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由学生自己查阅相关文献,搜集资料,制作成PPT,来讲授相关内容。在学生讲述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最后要求学生提交学习心得。
采用自学辅导教学的关键是将课堂大部分的时间交给学生,教师只需巡视课堂,不打断学生的思维,只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并发现共性的问题。小结时,做到有的放矢,纠错解疑,规范学生做题,梳理知识使之系统化。
(三)专题讨论教学
专题讨论教学是通过专题讨论的方式实现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思维能力锻炼的一种教学模式。专题讨论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能够挖掘学科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综合知识的能力。
对于一些学生相对熟悉的、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专题讨论教学法可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专题讨论教学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师设计好多个专题,让每个小组选择感兴趣的专题,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然后给学生1~2周的时间收集资料,并利用本章学习的知识进行分析讨论。接下来将每个小组讨论的结果用PPT的形式展示,派1~2代表做演讲。同时,课堂随机抽取几位同学做评委,对每个小组的表现点评打分。最后由老师做总结发言,分析讨论的结果,并对该专题进行更深入的陈述。同时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课堂讨论对专题报告进行修改,每个组员提交1份个人研究报告,小组提交1份总报告。例如,在讲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时,可以先让学生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在课堂讨论当前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以及通货膨胀对我国劳动者、企业主等阶层的影响。在讲消费理论时,要求学生查阅中国储蓄资料,分析中国老百姓为什么喜欢储蓄?在讲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时,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以我国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为时代背景,讨论政策组合的实际应用情况等。
采用专题讨论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应该精选专题,控制好学生陈述的时间,把握课堂节奏,带动气氛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自主学习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自主学习教学方法优势明显,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但也有其局限性,比如,教学难度增大、教学结构松散、教师的指导地位难以保证等等。笔者认为,要扬长避短,在宏观经济学自主学习教学安排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证足够的授课学时
自主学习教学不否定理论讲授的作用,宏观经济学课程的难度和复杂性,使得宏观经济学的本科教学应当以理论讲授为主。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宏观经济学》本科课程的授课时数约51学时,这只能保证讲授最基本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为顺利实施教学范式改革,运用自主学习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教学内容,必须在原有授课学时的基础上至少增加16课时,即每学期至少达到68学时。
(二)培养学生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
实证分析是宏观经济学最重要的分析方法,要想做好实证分析,学生必须具备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基本能力,这也是宏观经济学教学范式改革顺利实施的保证。因此,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利用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库等公共资源收集数据,并传授一些基本的处理原始数据的方法等。例如,在讲“国民收入核算”、“失业与通货膨胀”时,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国家统计局数据库,搜集中国名义GDP、GDP平减指数、GDP增长率、失业率、CPI、PPI等数据,让学生对中国经济的运行有总体的认识。在讲“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时,其中涉及货币政策问题时,则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库,搜集中国历年货币供应量的相关数据,让学生大体了解中国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
(三)建立科学的学生考核机制
实施教学范式改革,应当纠正以考试成绩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的偏差,扩大评价的内涵和范围,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因此,《宏观经济学》课程科学考核的标准应是多重的,丰富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在考核中应注重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研讨与辩论的表现、自主查文献讲课的表现、课程作业的表现等。着重评价学生掌握方法和能力的程度,考察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实施宏观经济学教学范式改革,其教学难度超出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方式,增大教师的工作量,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既要精心设计、策划,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又要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分析方法、观点建议及时给予指导,由课堂任课教师一人独自难以承担。因此,《宏观经济学》教学范式改革,应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任课教师负责课堂讲授,每一章的自主学习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由课程教学团队的每一位主讲教师分别负责,充分利用不同教师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专业背景等以便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怀礼.浅析宏观经济学教学中课题研究式教学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2,(24).
[2]成新华.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研究性教学的探讨[J].大学教育科学,2008,(05).
[3]伍颖.《宏观经济学》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初探——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2,(02).
[4]百度文库.自主学习教学方法评述[EB/OL].(2011-12-29).http//wenku.baidu.com.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43-01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经济运动的本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理论性强、学术流派多、是学生觉得比较难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教学实践中,借助多媒体平台实施案例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抽象经济学概念和原理的掌握和理解、提高了学生运用经济学理论认识和解决社会经济运行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理解经济范畴和原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能让学生在案例的思考、分析和讨论过程中,逐步培养起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学方式。
2007年底我们着手进行贵州省高教处设立的“案例教学法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课题研究,课题组老师多次深入企业、乡村,寻访公司管理人员和田间农民,了解企业、乡村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运行机制,并借助网络、电视媒体收集大量文字、视频资料,经过精心筛选,编辑了“关注价格”、“关注中国制造” 等七个专题的案例,广泛收集国内外专家从不同角度对各个专题进行深入详实分析的视频资料。例如,“关注价格”这个专题,涉及近几年倍受关注的猪肉、粮食、大豆、石油四类商品价格,注重从点到面,从局部到全局分析的特征,帮助学生理解有关价格这个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猪肉价格”侧重从价格波动背后分析供求对价格的影响;“粮食价格”侧重从价格波动中分析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对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性作用;“大豆价格”侧重从价格波动中分析面对外资大举进入国内市场,中国如何保障整个国民经济的安全和独立;而“石油价格”则侧重透过价格波动,分析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经济应该如何布局,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如何应对,通过四类商品价格问题的分析,让学生对价格理论的理解逐步深入,知识能力得以提升。2008年中国步入奥运倒计时,奥运会引起了众多中国人的关注,根据这一情况我们收集了奥运经济专题,从洛衫机奥运会的扭亏为赢、奥运经济现象的兴起,到各国借举办奥运带动经济发展,企业借奥运商机做大做强的具体案例,透过当事人的分析、企业的具体经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发展经济”源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随着中国经济,特别是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国内国外媒体给中国经济戴上无数的光环,为了让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看待“世界制造中心”、“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等美誉,了解“中国制造”的伤痛,我们整理了“关注中国制造”专题,讲述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历史沿革、存在的问题、发展的潜力,并与八十年代的“日本制造”进行比较,寻找如何打造“中国制造”竞争力的途径,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对中国经济的信心。2007年4月2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的破产,引爆了殃及全球、持续数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次贷危机”这个中国人非常陌生的概念,越来越成为众多人关注的焦点,于是我们又整理了“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专题,收集媒体对国内外专家的访谈、评述,对次贷危机爆发的背景、原因、对美国和世界金融领域的影响,可能引发的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后危机时代的一系列经济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介绍,使学生能够比较清醒地了解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并逐步形成自己对经济形势的见解,让教学不仅成为知识传播的途径,更变成能力培养的舞台。在收集整理案例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案例要尽量保持完整、涉及的问题要有启发作用,要有利于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知识形成完整的认识和理解,这样的信念使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 区域经济学 应用性
案例教学就是利用典型事例进行教学,使学生能通过对特殊的、典型的事例进行分析,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中的概念和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目前,在国外本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是一种流行且应用很广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但它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却是1870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兴起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到了20世纪初,案例教学已被广泛应用于美国各知名法学院。
1919年,华莱士.B.唐哈姆任哈佛商学院院长,他对案例教学极为赞赏,主张在商学院推广使用,认为商学院的课程应以真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参与分析与讨论。今日,案例教学仍在法学教育与工商管理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梅森教授在哈佛大学创立了“梅森联谊会”,专门从事有关寡头垄断理论的安全收集、整理及其经验性研究工作,而且他们还把研究成果大量运用于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学之中,此后经济学安全教学与研究在美国及欧洲的大学中普遍开展。
我国的一些机构和研究人员一直在进行经济学案例的引进和研究工作。1991年,在世界银行的资助下,我国首次举办了关于案例教学的经济学与管理学进修班,该进修班邀请了众多知名专家,并编印了一大批案例教材。近年,我国陆续有学者开始进行经济学案例研究的尝试,2000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开始在各个专业进行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尝试,并组成了经济学各个专业的案例教学研究小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经济学的案例教学和研究工作。2004年,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组织出版了国内第一套经济学案例丛书。目前,我国对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探索和讨论正方未艾,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一、案例教学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近20年,在中国发展迅速,从总体上看,区域经济学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系统。区域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因此不同于其他课程,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综合性。鉴于该课程所具有的特点,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区域经济学案例教学往往是以现实的区域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特别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采取不同的形式,如专题讲座、热点讨论、小组辩论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足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可以更加积极关注当地经济的发展。这样也可以达到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目的。
二、案例教学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现在许多院校的区域经济学教学中都采用案例教学中,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不断的完善。
(一)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普遍采用应试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般采用统一的教材,教师进行“满堂灌”甚至“填鸦式”课堂讲授,而学生则采取全盘接受甚至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无疑,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接受的知识是有限的。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作为区域经济学课程老师,随着时代的发展,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注重要最新社会热点的应用,同时采用同学们更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如随着“两会”的召开,可以快速将两会传递的最新信息,利用专题讲座,或者案例讨论等形式,应用于自己课堂教学中。
(二)理论教学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如区位论、产业理论及增长理论等,因此,区域经济学教学中应注重理论的讲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了解、熟悉与系统掌握整门课程的系统知识;另一方面,理论知识可以有效地指导案例教学,如增长理论,在讲授学习完基本理论,清楚理解均衡增长与非均衡增长的基本理念后,可以在课程上,让同学们讨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采取的发展策略,如“”时期实行的发展策略,而1978年实行的改革开放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因此,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是前提和基础,而案例教学是对区域经济理论学习的升华与应用。
(三)经典案例与地方性案例相结合
在区域经济学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时,应注意经典案例与地方性案例相结合。在区域经济学发展中,一些经济学家总结和积累了许多经典案例,在经济学教学中被广泛采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选择案例时,应注重学生的熟悉度,尽量选择学生有所认知的。如区域经济学中“区域开发”理论,其经典案例是“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但对于广西的学校与学生来说,更加熟知的是“北部湾经济区”开发与“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开发。经典案例比较典型,在教学中可以对讲授的理论进行分析说明,但是由于学生认知程度等方面的问题,学生会对自己城市自己身边的案例更感兴趣,更加容易参与到案例的讨论中,会使理论学习更加有效。
(四)案例教学多形式并重
区域经济学案例教学应多种形式并重,热点讨论、专题讲座及PPT展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不同的教学形式,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如热点讨论更多的是,在教师对理论知识讲授到,针对已讲授理论知识,结合热点,让同学逐个或者组成不同的小组讨论,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点,锻炼同学们应用已学理论的能力。而专题讲座,主要是任课老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到其他高等院校、知名企业或是政府经济部门邀请专家、企业家或官员到校开展相关专题讲座。这种形式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并能够加深他们对实际经济问题的理解,如在讲授区域规划相关知识时,可以邀请发改局的官员做一场关于所在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这样一方面,可以形成对理论知识的有效补充,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同学们对区域经济学知识的兴趣,以及更加关心区域经济发展。
三、总结
案例教学在法学、工商管理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区域经济学作为应用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注重应用性,因此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就显得十分必要。但是,目前案例教学在区域经济学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没有形成成熟的案例教材、教学形式单一、案例教学应用较少等问题。尽管案例教学在区域经济教学中还不成熟,但是通过案例教学,可以看到学生在经过多次案例讨论之后,学生的自信心与表达能力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因此,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应引入案例教学,提高同学对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兴趣,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区域经济热点的讨论,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霞.浅谈区域经济学的几种教学方法[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6(1).
[2]五丽娟.论案例教学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校教育研究,2008(15).
[3]曹容宁.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与教育方法的探索[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报,2005(3).
[4]张元鹏,刘文忻.我国理论经济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问题研究[J].高等教育管理专刊,2005.
[5]踪家峰.中国区域经济学教学的现状、问题与改革方向[J].经济研究导刊,2008(5).
[6]陈潭,程瑛.Seminar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其课堂教学模型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4).
[7]唐礼智.区域经济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鸡西大学学报,2009(2).
1对幼师大学生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原因分析
过去的幼师大学生经济学课堂教学理念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上课只专注给学生传授经济学的主要范畴、基本理论和重要原理,教师的职责是讲解,学生的任务是接受。似乎只有教师才有发言权,学生没有发言权。与此相反,教育新形势要求大学培养的人才要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客观要求幼师大学生经济学课堂教学要实现教学的交流、反馈,师生要互动感想、互传信息、彼此启发、你我补充,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认识、体验和智慧,交流你我的经验、思想与情感,创生新的教学内容,寻求新的发现,进而实现共想、共疑、共究、共赢、共进,做到教学相长和共同提升。对幼师大学生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对其会产生深刻影响:一是可提高他们的经济学素养;二是对其教育教学理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将来他们会将探究式教学方式运用到幼儿园教学中去。
2幼师大学生经济学课程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探索
笔者以两种类型的探究式教学活动为例,谈谈幼师大学生经济学课堂教学的探究式教学法,在此本人展示两种类型的探究式教学实践活动。
2.1环节型探究教学实践
按照以往的课堂模式,讲授《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这一内容时,教师先直接讲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然后分析价格上升和价格下降对消费需求的不同影响,再讲解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最后强调互补商品、替代商品价格的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的影响。学生要做的仅仅是识记这些理论,拿经济生活中的交易事实来验证理论,被动地接受教师给予他的结论。而探究式教学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探究探索和互动交流。因此,笔者在设计这次课堂教学时,就给了大学生一个广阔的舞台,以一个简短材料引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自由探究发现知识。材料与问题如下:暮春买毛衣,夏末买凉席,春秋买空调,在商品的使用期高峰过后再去购买,消费者能在价格上获得实惠。问题一:在你的消费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在旺季购买的,哪些是在淡季购买的?为什么?问题二:常言说“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现实中是不是真有“物美价廉”的商品?笔者先让学生阅读材料,回答“为什么在商品使用高峰期过后再买,购买者能在价格上得到实惠”;以这一探究活动为序幕,引领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列举有关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实例;在组织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时笔者做了简要点拨,使学生知道当市场充分竞争而且商品质量信息对称时,的确会有物美价廉的商品,而当商品质量信息不对称时,则会出现便宜无好货、好货不便宜的现象;引导学生对有关例子进行归纳,分析探讨互补商品、替代商品价格的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的影响,并得出商品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影响的一般规律。
2.2专题综合探究教学实践
大学经济学教学通常组织学生开展专题综合探究活动。笔者在此以《提高效率促进公平》专题探究为例,谈谈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如何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和谐统一的。
2.2.1本探究设计意图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是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讨论的永恒话题,坚持提高效率与促进公平相协调、兼顾效率与公平,既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又有利于经济发展。
2.2.2探究活动策略
分两组分别收集提高效率的表现与促进公平的表现;分两组分别讨论提高效率的意义与促进公平的意义;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分正反方展开辩论;学会剖析典型案例,并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对分配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提出合理建议。
2.2.3探究路径实例展示
呈现实例一。有一家生产电气设备的国有企业,部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员工之间也不够团结,离职的情况时有发生。新上任的企业领导为了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全体员工的报酬。但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消极怠工、不团结、离职等情况并没有明显减少。企业领导经过调查发现,导致部分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症结不是报酬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他们认为,与其他一些员工的投入和所得相比,自己的相对报酬太低了。第一问:结合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第二问:如果你是该企业领导,将采取什么措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展示实例二。吴某就任某国有企业的领导后,实行新的分配制度,向一线员工和创利多的车间倾斜。这种分配制度拉开了员工的收入差距,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高涨,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后来,吴某自定年薪50万元,懂技术的副总经理年薪30万元。一些技术人员认为自己的工资还停留在每月三四千元的水平上,分配不公,于是,有的到别的单位兼职,有的“跳槽”。一些员工认为,自己每月工资只有一千多元,自己的劳动贡献被低估了。企业内部矛盾日益加深,人心涣散,经济效益直线下滑。第一问:结合上述材料,探讨企业内部的初次分配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第二问:收集管理实践中常用的激励措施,与同学交流,并从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些激励措施的看法。
3幼师大学生经济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思考
坚持不懈地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使幼师大学生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教学实效明显增强。
3.1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了学生自主探究素养
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经常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感悟经济理论的真理性和价值性,学生变得大胆大方,爱与老师交流探讨问题,爱与老师谈论人生和生活,学生将学习、做人和生活有机结合了起来。
3.2实施探究式教学后,课堂发生深刻变化
过去,为了完成经济学的教学任务,只强调学生思想与教师讲解内容相同或相似,不同认识都一概否决,这既限制了学生的思想,又削弱了学生的创造性,现在鼓励学生畅谈不同观点,指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经验来回答相关问题,答案往往不要求唯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3幼师大学生探究经济问题的能力提高
NING Hao
(Library of Wuhan Commercial University,Wuhan Hubei 430056,China)
【Abstract】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services of the Library of Standford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is mutual connected inseparably.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is guided by the service, including business database, electronic books, electronic journals, printed books, printed periodicals, audio-visual materials. The service is to help users quickly and accurately obtain relevant information, including Material Requests service, Class Support service, Research Guide service.
【Key words】Standford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Information resources;Information service
斯坦福商学院图书馆将自己定位为斯坦福商学院的工作实验室,为学生的课程学习和作业准备参考资料,帮助斯坦福商学院培养有很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以便引领未来社会的变化发展;收集斯坦福商学院相关学科与深度研究的信息,保持斯坦福商学院在学术方面的优势地位。
1 斯坦福商学院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斯坦福商学院图书馆于1933年建立,开始只有1000册图书资料,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一所重要的研究型图书馆,它是一种公共智力资源,支持斯坦福商学院的教学与研究。馆藏资源包括数字和实体文献,涵盖了广泛的管理课题,专业包括金融学、会计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和国际贸易;还收藏了大量的公司和行业的信息与统计资料。斯坦福商学院图书馆拥有19万册印刷型图书,有专业性强的研究资料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此外,图书馆还收集了成千上万份美国公司和外国公司的报告,订阅了500种现刊。
1.1 数据库
斯坦福商学院图书馆重点提供商务专业数据库,按专题和字母两种方式排列。同时也提供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和医学专业图书馆的数据库。
商务专业数据库的专题分为:分析报告,文章,公司研究,经济指标,金融市场,产业与市场,国际市场,经济数据和统计,统计资料。
每个专题分为若干个子专题,子专题下列举一系列数据资源导航,导航包括资源名称、网址、资源性质的简要说明。例如文章的专题分为期刊文章和新闻文章两个子专题,期刊文章子专题下的资源有:商务资源大全(商务期刊全文,包括哈佛商业评论);商务与管理全文文章;心理学资料(从19世纪到现在的心理学和相关学科文献);经济学术期刊全文,包括美国经济学会的文章;从2000年到现在的电子版经济学杂志。新闻文章子专题的资源有:时事通讯(报纸、杂志、公司财经和股票指数);华尔杰日报,从1994年至今;商业期刊(美国各大城市的地方商务新闻,包括商务期刊的所有版本,书目;世界新闻入口(提供美国和国际的新闻全文)等。
为了解决用户在检索数据资源时遇到的困难,每个专题主页上除了按子专题分栏目清晰地列举相关资源外,还设置了图书馆员咨询专栏,用户可以用提交咨询申请表格或者网上聊天的方式获得图书馆员的帮助。例如公司研究专题下设工司名录、风险资本、合资管理、公司档案与财经、行政管理等子专题,每个子专题栏目中列举了一系列相关资源,另外还有咨询专栏,公布了咨询馆员的传真电话,并有对话框可以直接在网上向咨询馆员提问题。
1.2 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
1.2.1 电子图书
电子图书来源多样。主要有下面系列:
1)7天24小时可看图书 :关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和财经方面的电子图书。
2)电子藏书:16000多种各学科图书。
3)我的图书馆:来自牛津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的 Springer图书。
4)牛津学术在线:来自牛津大学出版社的电子图书。
5)探险旅行技术图书。
以上资源大都是商业性电子图书,只能用于非赢利的教育用途。
1.2.2 电子期刊
通过斯坦福商学院图书馆和斯坦福大学的其它图书馆,可以找到能利用的电子期刊。通过斯坦福大学的用户登录界面,校园外也可以访问电子期刊。
斯坦福商学院图书馆专门编辑了商务类电子期刊,全文期刊文章来源是馆藏电子期刊和馆藏印刷型期刊。
谷歌学术资源:包括同行评审的期刊文章、技术报告、学位论文、专著等。
课程一览表有1190种课程的编号、课程名称和任课教师,可以用专用的搜索引擎查找,课程储备资料是印刷型图书,因此在图书馆前台借阅。任课教师也可将备课资料放到专门的课程网站上。
2.3 研究指导服务
斯坦福商学院在学术方面的优势享誉全球。斯坦福商学院现有教师126名,都是商业领域公论的专家,其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和美国科学院院士,他们是知识的创造者,在他们引领的研究领域前沿进行着生机勃勃的探求。师生比为1比6,学生直接受益于高水平的专家型教师,近距离获取教师的专业知识深刻的专业指导。
作为一个研究型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研究指导服务是图书馆最重要的使命。斯坦福商学院图书馆专门为教师提供研究指导服务。商业研究馆员与斯坦福商学院的教师合作,按用户要求提供研究指导,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图书馆提出专门的研究支持要求。图书馆也为商学院的学生和其他研究者提供商业学科的研究指导。
2.3.1 研究咨询
斯坦福商学院图书馆长期为斯坦福大学的师生提供怎样进行商业研究和数据库检索方面的咨询。包括一些专题研究咨询,例如公司和产业市场研究等。
研究咨询还包括研究工具方面的咨询。例如图书馆员用实例讲解的方式,说明了在各类数据库中为自己的文章建立永久链接的步骤。
图书馆员将视频资料作为研究工具提供给用户,包括CNN新闻视频,ABC新闻视频,CBS新闻视频,华尔街杂志视频和音频,商业周刊视频,雅虎新闻视频等,这些权威的大型新闻视频资源可以使研究者迅速直观地掌握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和焦点热点问题。另外还有专题演讲和访谈视频;超过12,000种教育影片,都可作专题研究的工具。
2.3.2 数据资料与书目编辑
为了方便研究者查阅商业学科方面的研究资料,图书馆员按主题对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了整合。一级分类的类目是:就业、公司和组织、经济数据、财政、产业、全球商业、市场营销、研究工具。每个一级类目下按需要再分为若干个二级类目和三级类目。
每个二级和三级类目根据自身的特点,提供非常专业化的信息资料。例如公司和组织的二级类目包括:公司发展历史、公司开办与倒闭、案例写作者指南、公司信息、公司报告、企业、财经、特许经营等。每个栏目提供多种途径、多种类型的信息资源,有图书、期刊、分析报告、博客、视频资料、统计数据、公司名录、排名、文献数据库等。
再以三级类目公司报告为例,提供公司年度报告和精选的公司档案。为了让读者能理解公司档案的类型,对每种档案给出了详细的定义和说明。内容索引部分指明每个报告的文献类型:缩微型报告、研究数据库中的报告、历史的年度报告。
2.3.3 资料获取帮助
对于类型多样、数量庞大的文献资料,具有专业知识和检索经验的图书馆员,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准确地查找所需资料。例如MBA职业资料的搜索与获取,财经市场数据的搜索与获取等。
【关键词】研究式教学;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
发展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鲜明问题导向的课程,它以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研究主题,研究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各种经济问题。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应用发展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现实问题的兴趣,提高经济学的思维和研究能力。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学生对这门课程却并不十分感兴趣,从而导致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发展经济学的兴趣,是该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的焦点。
一、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该课程缺乏兴趣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发展经济学课程理论性强、知识覆盖面广、数理模型多,对学生的数理基础和经济学理论功底要求较高,而很多学生往往在经济学理论基础上积累的不够,不适应从数理模型的角度去分析经济问题,从而容易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学习发展经济学望而生畏、知难而退。第二,该课程教学往往需要将理论知识与经验事实相结合,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较广的研究视野和较长时间的教学经验,能够把发展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前沿研究进展和学科演进动态传授给学生,而很多教师只是将发展经济学课程等同于一般的机械式书面知识宣讲课,照本宣科,将该课程教学停留在简单的灌输书面知识层面,使得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缺乏乐趣,很难提升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研究式教学是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与灌输式教学方式不同,研究式教学要求教师把学术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用发展经济学的知识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解现实经济世界,进而激发学生在浓厚的兴趣驱动下获取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具体而言,研究式教学包括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能够在讲授基础理论的过程中穿插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发现,把自己的研究思想和方法引入课程教学中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不同于教材的数据资料和经验分析;二是要求教师以学术研究的方式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改变枯燥乏味的灌输式教学格局,打破固定不变的学科逻辑,找出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以新思想、新发现、新研究主题吸引学生的兴趣、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设计研究专题,带动学生收集资料、阅读文献,展开讨论。使学生在研讨中掌握知识、消化知识、应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发展经济学的成就感和独立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这种研究式教学既迫使教师不断探究经济理论的发展动态和前沿进展,更加勤勉地从事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和教学研究,也驱使学生为了解决现实经济问题而广泛收集资料、阅读文献,从而有利于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达到教学相长,相互提高、共同进步的作用,真正达到教师为了兴趣而教学、学生为了兴趣而学习的目的。
基于此,针对发展经济学课程特征,通过研究式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也能提升教师“教”的乐趣,它是增强该课程教学效果的一种好方法。
三、实施研究式教学的主要途径
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基于发展经济学课程的特征,不能仅拘泥于根据教材顺序简单机械的介绍知识点,而应该遵循问题导向和政策导向的思路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按照理论知识与现实经验相结合、成熟理论与最新研究成果相结合、自身研究与课程主题相结合的方式适时调整授课结构,让每一堂课都能以新颖的“研究问题和主题”作为授课的主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强化学生对发展经济学理论的认识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来实现学习目的,进而使学生能够独立地对各种经济发展问题做出自己的判断,并能应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世界。
2.创新教学方法
研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要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个重要的途径是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积极引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广泛应用专题讨论式教学方法,由教师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提出有意义和深度的论题,引导学生收集资料、阅读文献,积极参与讨论。通过“专题设计――专题讨论――师生互动――教师点评总结”等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研究兴趣,使学生通过发展经济学的学习体验到思想交流互动的乐趣,教师也在师生互动和思想碰撞中体验到教学的成就感,使师生之间产生共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改革考核方式
目前对于发展经济学的考核基本上是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然而,这种考核方式往往无法调动学生对书本以外知识和现实经济问题的兴趣,导致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课,到了考前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几个知识点,考试之后又将这门课程的知识抛到九霄云外。为了有效推动研究式教学,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闭卷考试考核方式,采用文献述评、论文写作、论文讲解等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使学生既能全面掌握知识,又能举一反三应用知识、升华知识,并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理解和解释现实经济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学术兴趣。
四、结论
研究式教学是增强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然而,在现实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也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它不仅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与研究问题进行精心准备和设计,而且要求教师具备较深厚的理论功底、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驾驭课堂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因此,在将研究式教学应用于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需要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曾祥炎.研究性教学在西方经济学说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7):31-32
[2]李福华.高等学校研究性教学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4(6):66-67
[3]韩占兵.研究性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实践――以《宏观经济学》为例[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