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公共安全服务

公共安全服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4 10:58: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公共安全服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公共安全服务

篇(1)

根据《安徽省旅游条例》和《漂流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安徽省旅游局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内漂流旅游活动的审批及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但是根据2011年9月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取消和调整省本级设定的行政审批项目的通知》,省政府取消省旅游局审批漂流旅游的权利.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安徽省全民健身条例》第二章第十九条明确指出: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涉及国家规定的直接关系人身安全、公共安全的体育项目,应当符合国家《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的规定》,并具备相关条件,并向所在地的市或者县人民政府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12].2010年6月省体育局下发规范性文件《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第11部分:漂流场所),规定了漂流场所开放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技术要求[13].2012年黄山市人民政府印发《黄山市水利旅游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并于7月24日起施行.该办法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水利部《水利旅游项目管理办法》(水综合[2006]102号)等法规和规定,对其适用范围、项目审批和安全生产监管与保障等作出了具体规定,明确了有关部门行业管理职责,指出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利旅游的行政审批和监督管理;旅游、安检、体育、海事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做好水利旅游项目的监督管理工作[14].整体来看,安徽省的漂流管理政出多门,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不清晰.

2安徽漂流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安徽是一个以丘陵、山地为主的省份,且河流较多,尤其是中部江淮和皖南山区.而漂流运动正是一项适合在山间水流中开展的一项运动,能给人们带来很多刺激和欢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安徽省的漂流景区已近40家,而漂流安全事故也是时有发生,表1是2011年在安徽部分景区发生的有据可查的漂流事故.从表1可看出,在这3起漂流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中有一共同点,就是景区在安全管理上存在一定问题.在2011年8月黄山桃花源漂流景区出现溺亡事件后,黄山市委市政府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市漂流景点即日起全部停止营业,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徽省旅游局也紧急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漂流等项目安全检查的通知》(皖旅管〔2011〕30号),通知明确指出,凡是没有通过省旅游局审批的漂流项目,一律停业.通过调查得知,目前通过省旅游局审批的漂流景点只有9家,也就是说全省还有30多家漂流景区没有通过省旅游局审批.但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9月省政府已取消省旅游局审批漂流旅游的权利.既然旅游局已经不参与漂流景点的审批,那么之前发文要求叫停未审批项目的通知显然也无法切实执行.这样就使得漂流运动的安全管理出现真空.

3从安徽省体育局游泳、漂流场所安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看主管部门的管理

根据省体育局皖体政[2012]5号文件《关于开展对全省游泳漂流场所执法检查的通知》,2012年7月省体育局组织人员对部分涉及人身安全的游泳、漂流体育经营场所开展执法检查.通过访谈参与执法检查的成员,得知漂流项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相当一部分救生员或者安全员没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个别漂流景区安全制度未上墙、危险地段安全警示牌不足、应急预案未定期演练.以上执法检查中遇到的问题所反映出的更深层次的原因便是主管部门的监管不力和体育行政部门的执法尴尬.调查中发现,近几年主管部门(包括旅游、水利、安检、地税、体育等)的例行检查每年都会进行,个别地方还会复查或者抽查,但不论是例行检查还是抽查,绝大部分都会提前通知,没有突击检查.这就会使得部分漂流景区负责人会心存饶幸,进一步导致安全防范意识的淡薄.体育行政部门在进行安全执法检查时,由于没有漂流项目经营的审批权,即使检查到问题,也仅仅是劝说提醒,这是体育部门在监管漂流项目经营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一个尴尬局面.

4漂流公共安全服务简述

公共安全服务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务[15].现行的漂流经营安全管理是政府主导型的安全管理模式,它主要表现为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的安全条件和安全操作进行监督、检查和相关管理.主要依靠《水利旅游项目管理办法》、《全民健身条例》、《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处理程序试行办法》以及地方的《体育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等来进行监管.由于这些规章主要是部门法规或地方性法规,适用范围较窄,执行效力较低.许多地方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的违规操作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在监管时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据.国家旅游局在新一轮的《旅游安全管理办法》的修订中,明确提出要由传统的监督性管理向服务保障性管理转变[16],即向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公共安全服务.漂流运动集体育与旅游于一身,而在开展这项运动时又涉及多个部门,如体育、旅游、水利、海事、安检等,因此一直以来包括安徽在内的很多地方在漂流项目的管理上政出多门,由此导致在公共安全服务上未能形成一有效体系.

5建议

5.1安徽省政府应尽快制定漂流项目管理办法

省政府应尽快制定《安徽省漂流项目经营活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各地市再依据《管理办法》,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漂流项目管理办法,从而由上至下形成一系统的管理制度.《管理办法》中应明确漂流项目经营活动的审批及监督管理的责任部门;明确经营漂流项目的审批流程;明确监管措施、罚则、法律责任等等.

5.2将漂流运动列入高危性体育项目

2011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下发《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管理办法(第二次征求意见稿)》[17],并拟列出第一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目录.虽然目录里没有漂流项目,但结合安徽省漂流运动的实际开展情况,安徽省完全可以将其列入高危性体育项目.漂流运动惊险刺激,颇受现代人喜爱,但同时又容易发生意外,危及生命安全.将漂流运动列入高危性体育项目,并以此加强经营管理,更有利于规范经营和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及人身安全.

5.3审批流程

考虑到漂流运动的开展主要是利用水利旅游资源,因此可由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来牵头,体育行政部门、水行政部门、旅游行政部门和环保部门共同负责漂流项目经营活动的审批.在监督管理上则主要由体育行政部门负责,安检、海事、质检、消防、卫生、公安等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漂流项目经营活动及场所的认证及监督管理工作.以工商登记为临界点,建议将体育等行政部门审批高危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作为前置程序,审批程序如图1所示.

5.4构建漂流公共安全服务体系

根据漂流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消费者的安全素质水平,建议漂流安全的公共服务体系应在体育行政部门的主管下,从安全信息服务、安全行为引导、应急救援服务、安全保险服务4个核心方向进行构建,如图2所示.

3.4.1安全信息服务

安全信息服务旨在为消费者提供各种漂流安全信息,消除消费者的信息盲区.体育行政部门在这方面要做的工作主要有:1)检测、搜集、分析、和漂流安全信息,并建立安全信息数据库.对发生的漂流安全事故及时进行披露,以形成对违规经营单位的舆论制约,既为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提供足够的漂流安全信息,同时又能推动经营单位自觉做好漂流安全保障工作.2)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漂流企业进行安全级别评价,并据此进行安全分级,同时适度披露安全评级信息.体育行政部门在提供信息服务时应利用各种信息沟通渠道,如可以在体育官方网站上专门设立高危体育项目(包括漂流)的安全信息版块;同旅游部门合作对进入特定旅游区域的手机进行安全信息的短信群发.

5.4.2安全行为引导

各行业管理部门应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各利益相关主体应该对消费者进行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经验等方面的培训和引导,其任务应包括:1)体育行政部门要协同海事机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做好船舶、无动力船只、橡皮艇、木筏、竹排等的质量技术检查.2)体育行政部门可在漂流地提供漂流安全应急手册,向消费者提供安全应急预案.3)社会媒体可通过媒介渠道宣传漂流安全案例、传播漂流安全知识.4)旅行社应向消费者进行安全知识的简易培训,制订漂流过程中的安全注意须知,培训基本的安全处置技能.5)漂流景区应在景区内设立安全游览路线和安全旅游须知.

5.4.3应急救援服务

漂流安全救援需要各种利益相关主体的综合参与,其任务包括:1)借助旅游、消防等部门的力量(如2012年开工建设的国家旅游应急救援黄山队项目),建立和推动漂流公共救援体系.2)明确要求漂流企业制定漂流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安全救援演练.

5.4.4引导漂流保险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篇(2)

【关键词】公共安全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可行性分析

公共安全部门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维护国家政权、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司法公平公正、确保国家政策法令贯彻执行等重要职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按照社会公众的集体意愿为社会提供市场机制无法有效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充分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而地方政府亦具有“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实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的职能,与此同时地方财政主要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支出,以及本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所需支出。因此省、市、县各级财政应按隶属关系结合具体公共安全支出项目合理划分政府间公共安全支出的责任,以保证地方财政公共安全支出的高效。

政府间公共安全支出责任划分的理论可行性

公共安全的特点。公共安全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具有利益递减性和利益外溢性的特点。①利益递减性是指消费地方性公共产品的效益有一定的区域范围,距离中心位置越远,效益就越少,而且人口密度增加时也会因拥挤而使其受益减少。公共安全支出规模的大小、实施效果的好坏与所辖地区的范围、人口的数量有着直接联系,具有典型的利益递减性。利益外溢性是指地方性公共产品提供的收益外溢至辖区之外,使其提供者无法单独决定其最适数量,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其边际收益之和很难与边际社会成本相等,提供者的边际收益一般会小于其边际成本。作为利益外溢性典型的准公共产品,公共安全由于人口流动性的增强导致外溢性更加突出。

公共安全服务的层次理论。针对公共安全利益递减、利益外溢的特点,对于公共安全的提供需要分别配置于两级以上的政权机构。多数发达国家提供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重要公共物品由多级政府共同承担,其财政支出责任也由两级以上财政分担。因为在实践中某些社会共同事务的“外溢”程度很难判断和估算。所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摊该项目的支出成本,已经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以河北省为例,公共安全支出主体采用省市县各级财政分担的方式,符合现实和理论的需要。

公共安全服务的受益范围理论。公共产品的受益存在一定的范围。根据“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应该依据公共产品使本地居民受益的程度,来划分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就与省市县财政的关系而言,凡是其受益面覆盖全省的公共产品,其支出的责任就应属省级财政,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参与分担;受益范围覆盖全市的公共产品,其支出的责任就应该属于市级财政;受益范围覆盖全县的公共产品,其支出的责任就应该属于县级财政。根据该理论,公共安全的支出项目可根据具体受益居民的受益程度,划分公共安全支出责任。加上公共安全所具有的利益外溢性的特点,可以选择省市县各级财政分担为主体,特殊项目辅以省对市县财政的适当补贴的方案。

政府间公共安全支出责任划分的经济可行性

从资金规模来看。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的划分应与各级财政的财力相适应。由此,各级财政的财力状况直接影响着公共支出责任划分方案的落实情况。近年来,我国财政体制不断改革,为划分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省与市、市与县之间都建立了较为规范的分级分税财政体制,财政收入划分基本实现了主体税种比例分享、其他收入以不同方式分享,打破了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收入的做法,收入体制经过多次改革后趋于规范和相对稳定。

从收益效果来看。在市场经济下,任何经济活动都要讲效益,同样,作为公共支出之一的公共安全支出也必须讲求效益。追求公共安全支出的最大效益或最佳效益,这是加强公共安全支出管理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检验公共安全支出责任划分方案是否可行的一个重要标准。

第一,成本分析。公共安全支出责任的重新划分,更加注重责权对称原则,这样便于各级政府对于各级的公共安全支出进行统筹、安排和监督。由于各地方政府对本级政府所辖区域内的情况较为了解,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了对于相关信息索取的难度,减少了物力、人力、财力的耗费,削减了上级对下级不断调查考证的次数,减少了上级到下级资金层层下拨的可能,从而降低了公共安全支出总的管理成本,提高了支出效率。

第二,效益分析。此处的效益不单是指经济效益,还包括社会效益,尤其对于公共安全支出而言,社会效益则更突显其重要性。公共安全不但能给我们提供一个稳定的生活与工作环境,还能给我们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安全支出责任的新调整赋予本级地方政府更多职责,结合地方政府掌握的较为充分的信息,可以更加快捷、准确、及时地解决问题,提供高效的公共安全服务。

政府间公共安全支出责任划分的技术可行性

根据《2012年政府支出功能科目表》,公共安全支出包括警察武装、公安、国家安全、检察、法院、司法、监狱、劳教、国家保密等9款支出责任。2007年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公共安全支出中,包括干警服装、特别业务费、政府专项支出、劳教人员生活及教育费等几项进行了调整,即它们多是由省级统管改为省市县分级负担,除干警服装、劳教人员生活及教育费外,对于其他几项,省对市县还要给予适当补助。

其中,干警服装费、劳教人员生活及教育费是政府机关的基本支出,属于经济分类的商品和服务支出范畴,根据公共物品的责权对称原则,应是根据机构隶属关系,各级负担各级的公共安全机关在编在职干警制式服装的购置费用和劳教所用于劳教人员生活的各项开支。并且,从技术处理的角度考虑,无论是在编在职的干警人员还是劳教人员,都可根据属地原则查询相关人事记录,有效实现支出责任的分级负担。

而从技术的执行角度分析,特别业务费以及政府专项支出的责任划分方案与其他支出项目比,则存在一定的难度。一方面,无论是反映公共安全部门的特别办案费、密干费、特定耳目非、派遣费、情报费等特别业务费还是反映公共安全机关综合治理、见义勇为及因公牺牲、伤残特困干警资助等政府专项支出,由于工作存在正的外部效应的外溢性,根据受益原则,应由上级给予适当的补助。但正外部效应外溢的度难以准确度量,省对市县的适当补助标准则从技术的角度不易确定。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级次的政府财力情况不同,且各案件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省市县各级在特别业务费、政府专项支出的标准设定上也存在一定难度。

结合的现实情况,对于公共安全支出责任划分的初始阶段,也可采取比例的方式给予补助的设定,待到制度较为完善,技术更加科学时再进行变更。

政府间公共安全支出责任划分的社会可行性

效率、公平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两大准则。作为一项公共支出,不单单要强调支出的高效性,还要强调支出的公平性。保证辖区内政府能够向本地区的居民提供最基本的社会共同事务,是各级政府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目标。而提供给居民一个基本安全的生活、工作环境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之一。为了保证地区间经济的均衡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当保证经济落后地区政府具有最基本的社会共同事务的供给能力。在公共安全方面,应该保证基本的公共安全部门的正常运转,提供最为基本的安全服务,保障辖区内居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考虑到不同级次政府在提供公共安全的财政能力方面存在差异,上级政府在承担本级财政支出责任同时,应承担对下级政府间的财力差异进行调控的能力相对应的财政支出责任。例如,对于经济较为落后或财力较差的地区,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增加特别业务费补助,但应以实际调查结果为依据,不能凭空、随意增加补助额度,以实现效率与公平。

此外,公共安全支出责任中某些项目的三级分担方式,加强了支出的“属地”化,提高了信息对称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社会的立体化监督。一是各部门之间的监督,尤其是对于本级财政分担部分,由于资金主要来自于本级财政,而各级地方财政财力有限,对于资金的使用方向、使用效率更加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监督的力度;二是民众的监督,伴随着人们公共产品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所缴纳的财政税收都流向了何方。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注释】

篇(3)

>> 无线宽带专网在公共安全行业的应用 “仇恨”型危害公共安全行为研究 安全生产标准化在烟草行业中的应用 浅析冶金工贸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谈标准化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及研究 综合标准化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拓展城市公共安全研究 基于RFID及移动应用技术的标准化监造现场项目管理 浅议安全生产标准化在烟草行业县级局的推广和应用 公共安全账单 《关注公共安全》 尾矿库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应用研究 标准化在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城市化背景下的广西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研究 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的应用 风电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应用分析 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践与应用 平安城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研究及应用 GIS技术在公共安全智能监管平台中的应用研究 沈阳地铁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方案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4.10.14

[2] 张立军.安防领域中物联网技术的行业化应用及创新[J].中国安防,2012(11)

[3] 张有光,杜万,张秀春等.关于制定我国RFID标准体系框架的基本思路探讨[J].中国标准化,2006(2)

[4] 黄娟,段新颖,耿靖松.粤港物流领域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准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09(1)

[5] 叶静,陈琪明,裴爱晖.交通运输行业RFID技术应用标准化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0(11)

篇(4)

[关键词]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

公共安全是指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的安全以及公共生产生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故、社会安全事故等事件,涵盖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等多个领域。高校是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载体,需要充分发挥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功能,健全和完善高校安全教育体系。

一、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架构的重要性

公共安全教育向大众普及公共安全知识,以提升公共安全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和人群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发展科技、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的高地,是公共安全建设的重要板块。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高校公共安全事故和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公共安全形势,使公共安全教育越发成为高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规定动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在构建平安校园,实现学校有序发展,保证大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作用突出。就目前情况来看,在我国对民众的公共安全教育仍处于零散、不正常、低水平、不健全的大背景下,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整体水平虽明显高于其他板块,但仍未达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及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的程度。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路径是将高校公共安全教育视为系统工程,加强内外沟通,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构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以实现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全员、全程、全方位、整体性覆盖。

二、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架构

(一)构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管理体系

公共安全教育应该在高校安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统一开展,实现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强势推进,才能细化分工、明确责任、规范制度,使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科学化、体系化、规范化、长效化。领导小组应该由党委书记(或主持工作的副书记)任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教学工作、宣传工作、安全工作的校领导任副组长,直接领导和统筹协调“公共安全教育领导小组”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包括教务、宣传、科研、人事、财务、学生处、保卫、团委、后勤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以积极支持和参与全校公共安全教育工作,为搞好公共安全教育教学、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立项、教育实践、经费支持等方面提供组织领导上的坚强保障。

(二)构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对外联接体系

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并不能脱离校外世界而独立存在。不仅教育的内容、目标、环境、对象等深受外界影响,教育本身也需要形成内外合力。学校应主动了解和贯彻落实国家制定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各项政策法规和标准要求,严格参照标准进行建设,主动接受各级主管部门安全教育的建议指导、考核评估等。高校应主动与公安、教育、民政、建设、工商、安监、广电、妇联、团委等职能部门形成公共安全教育外部联动机制甚至组建交流平台,主动向有关部门通报本校公共安全舆情及安全教育实施状况。根据国家和地区安全形势制定高校安全教育要点,参与地区安全教育专项研究,参与地区性的安全教育教学交流活动等。高校要注意与周边社区配合,将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纳入到区域安全工作体系之中,协同联动,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集群效能,形成公共安全教育齐抓共管的局面[1]。学校在做好公共安全教育的同时,应与家长联系沟通,配合学校安全教育方针的具体落实。双方进行信息交流、积极搜集典型安全教育案例、开展安全教育经验交流与科学研究等,为“集成化公共安全教育[2]”做出重要贡献。

(三)构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人才体系

高校公共安全教育队伍虽无必要强行实行“专职化”,但也应制定公共安全课教师任职资格标准(要求),只有政治立场坚定,理论素养高、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才能担任公共安全课教师。为此,校领导要带头讲公共安全课,发挥示范效应。鼓励班主任、保卫处骨干等承担公共安全课程,鼓励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公共安全课程教学。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课特聘教师巡讲机制,从卫生、交通、消防队、公安、国安、文化等部门遴选聘用社会贤达人士加盟公共安全教育队伍,以提高安全教育的趣味性、知识性、实践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为提高师资水平,还要把公共安全教育列入全体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和教师校本培训计划,逐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交流学习制度,分层次开展培训工作①,使全体教师每年至少培训一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四)构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1.完善高校公共安全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应将公共安全教育课程纳入培养计划,构建起包括公共安全类必修课和选修课在内的课程体系,并重视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积极拓展多渠道多平台多方式。注意公共安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大学生就业指导、国防教育课等课程的交叉与整合,注重发挥所有课程的渗透教育功能。2.以思政课为主阵地突出公共安全教育公共安全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教育部“05意见”)。目前,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无论是选修课程还是必修课程,在内容上都会涉及到公共安全问题,这是利用思政课加强公共安全教育的“先天条件”。在这些课程中,公共安全问题零散分布在部分章节之中,思政教师须运用教学智慧,把握“教育时机”,碰到公共安全方面的内容可以“借题发挥”、精讲细讲。3.在专业课教学活动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为了培养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专业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据了很大比例。目前全国高校所开设的各类专业(从本科专业一级门类来看,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来源于某些具体的行业领域,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公共安全问题。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没有任何一门专业课程与公共安全毫无关联。就这一点而言,公共安全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职”,其他公共必(选)修课程、专业课程任课教师都应该在教育教学中自觉渗透公共安全教育。例如: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大专业包括:预防医学专业、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妇幼保健医学专业、卫生监督专业和全球健康学等小专业。这些专业都和卫生公共安全有关,有必要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安全教育课程,在专业课教育教学中进行渗透教育。这种看似零散的点滴教育,恰恰体现了“全员参与,系统孕育”的教育策略。4.开展公共安全专题教育班会、团日活动、青年论坛、讲座、党课等都是公共安全教育的有效载体。如依托“青年者培养工程”,率先在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中开设“人的生死观”“如何科学对待我们的人生环境”“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什么是国家安全”等内容的专题讲座,能够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帮助大学生切实提升公共安全意识。5.在实践教学中安排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实践教学是深化公共安全课堂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消化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如组织大学生对特定区域进行调研和评估,鼓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公共安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公共安全方面的演习演练、技能训练;组织大学生利用各种便捷的交流平台对公共安全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评判;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很好地融入公共生活,自觉维护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6.在多种平台中营造综合教育氛围高校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大学生的特征需求,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报刊、网站、QQ群(包括班级群、社团群、共青团群、党员群等)、宣传栏等平台,利用现代媒体的视频和影像优势,提高公共安全教育的便捷性和生动性。将公共安全教育融入新生入学教育、安全知识讲座、宣传海报、校园网络宣传、保卫部门官方微博、安全教育周等多种安全教育活动中,融入小电影、话剧、相声、摄影、绘画、文学等作品中,共同营造公共安全教育情境化、大众化、常态化的良好氛围。

(五)构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考评体系

构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考评体系旨在总结公共安全教育经验教训,促进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高校对本校公共安全教育情况要做好大数据分析,通过建立若干个教学质量观测点,构建起公共安全教育教学质量测评工作体系,即时动态地掌握公共安全教育状况,并据此完善教学质量测评机制和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对公共安全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影响力人物、教学名师、教学能手、优秀团队、先进事迹要进行适当的宣传和激励。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学生安全意识的建立、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安全行为的形成,以及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活动的安排、必要的资源配置、实施情况以及实际效果[3]”等评价标准指标对高校和校长进行督导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六)构建高校公共安全自我教育体系

“教是为了不教”。高校应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方式拓展公共安全教育成果,让大学生“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3]。通过党团组织、班级、社团等组织载体,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公共安全理论与应急知识,围绕公共安全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学习讨论会,让学生围绕一些模糊认识在讨论中增进价值认同,增强安全意识。通过学生自发建立学生治保会、自律会、安全协会等安全教育组织,积极开展实践演练、加强安全防卫指导,进行安全巡查,与有关部门配合排查学校周边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并处置大学生中的矛盾纠纷[4]。同时,对在维护校园治安和稳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个人或组织要给予适当的奖励。

[参考文献]

[1]冯小宁.新形势下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1(2):107.

[2]刘江民.构建“集成化公共安全教育”体系的几点思考[N].人民公安报,2007-03-28(2).

[3]李超.公共安全教育公安机关大有可为[N].人民公安报.2015-03-06(4).

篇(5)

一、现状及需求分析

1.宽带无线视频的需求

目前,视频监控和视频智能分析等技术为公共安全部门在社会治安、犯罪取证等领域提供了一系列的专业的视频服务功能,包括“视频巡逻”、“视频破案”、“视频整治”、“视频管理”、“视频服务”、“视频维稳”等应用。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指挥中心通过案发现场安装的固定监控探头获得的视频信号,常常会发生周边摄像头数量不够、摄像头角度不好、摄像头图像不清晰等情况,无法满足精确、快速、高效指挥的需求。而目前配装的车载视频监控系统虽然增加了机动灵活性,但在使用过程中受制于信号的传输手段而无法保证实时、清晰、流畅的上下传送现场视频信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拥有自有知识产权的TD-LTE宽带无线通信技术,为无线宽带视频图像的实时传输提供了更新的发展和机遇,实现了高清视频图像的实时上下传送,做到了从“看得到”到“看得清”的效果,增加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和现场证据获取能力。

2.公共安全业务信息化的需求

公共安全业务的信息化使其工作有了质的飞跃,先进的技术给予了公共安全行业有力的支撑,同时,信息通信技术在发展中也面临着挑战,例如,如何整合各种应用系统;如何进一步提升应用并发展到更高阶段,在广泛收集信息、操作信息的基础上,把信息变成情报、变成趋势。此外,信息安全,信息采集的全面、综合性和集成化也极为重要。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指挥调度已不满足于最简单的语音通信,对于图像、数据等宽带应用的需求日益强烈,无线宽带应用必不可少。因网络带宽的瓶颈问题,这些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窄带专网系统无法满足的,而以大带宽、高速率、全IP为突出特点的具有中国自有知识产权的TD-LTE宽带无线技术则非常符合市场需求,正引领公共安全专业通信进入崭新的时代。

二、建设公共安全宽带专网的必要性

在公共安全工作中,一旦有突发事件,指挥员要迅速看到现场图像,了解现场状况,进行视频实时指挥。其应用场景主要包括:一是日常型,日常警务的通信保障,如巡逻盘查、社区警务、交通智慧、抓捕行动等。二是任务型,可提前准备的通信信息保障,如大型活动安保、演练演习、预知的事件等。三是突发型,不可预知的应急通信保障,如自然灾害、等。

针对以上情况,如果采用公网网络,只能基本满足公共安全日常型任务,而针对重大安保任务和突发应急保障,公共网络是无法满足通信需求的。事实证明,在严重自然灾害或突发重大公共时,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公众信息传播的爆发时段,往往容易造成公众通信网络的阻塞,如果采用公网网络同时还面临着棘手的信息安全问题。因此在公共通信网络上建立公共安全业务通道是不可行的,必须建立一个专用、可控、快速、高效的通信信息网络,才能保证在关键时刻为公共安全指挥提供畅通、可靠、安全的通信通道。

三、宽带技术体制选择

目前技术成熟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宽带技术体制主要为McWiLL和TD-LTE这两类。McWiLL(多载波无线信息本地环路)是由我国通信企业自主研发的宽带无线技术,是SCDMA(同步码分多址)技术标准的宽带演进系统。McWiLL支持336-344MHz、400-430MHz、1785-1805MHz、3300-3400MHz等多个工作频段,基站典型配置为5MHz带宽,可实现15Mbps通信速率,采用全IP扁平网络架构,实现了窄带话音业务、宽带数据业务和数字集群业务的高效融合。

2008年工信部无[2008]333号文,将336~344MHz频段规划为专用移动无线视频传输系统使用频率,其中336~340MHz频段优先分配给为公共安全部门使用;McWiLL相当于专网系统中的3G,且参与的厂家较少,产业链和市场培育度尚不完善。而TD-LTE代表着当今世界移动通信产业的最先进水平,采用OFDM、MIMO和扁平化网络架构等技术,系统峰值速率下行100M、上行可达50M,是TD-SCDMA的几十倍;系统具有很好的扩展性,可以和其他现有的网络互联互通;不同厂家的设备之间可兼容;同时TD-LTE具有明确的技术演进方向,由中国主导,包含大量中国专利,得到了广泛的国际支持。

TD-LTE技术面向未来,是专网系统中的4G,国内有批量供货能力的厂家已有华为、中兴、普天、大唐等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公共安全无线宽带专网应用项目融合了最先进的TD-LTE、北斗导航技术,充分适应了我国自主科技的发展方向,符合各地“十二五”科技规划,因此,我们采用TD-LTE技术体制建设公共安全无线宽带专网。

四、系统的主要特点与功能

打造以TD-LTE宽带专网为承载,完全满足公共安全业务模功能式的智慧型信息化系统平台,其中,TD-LTE为中国主导的并具有“国际化”特征的标准。TD-LTE的技术优势体现在速率、时延和频谱利用率等多个领域,在有限的频谱带宽资源上具备更强大的业务提供能力,这为对网络能力要求最高的移动高清视频类应用提供了技术条件。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系统将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成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无线宽带专网的建设融合了最先进的TD-LTE、北斗导航技术,充分适应了我国自主科技技术的发展方向,符合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拟采用基于TD-LTE技术标准的网络进行组网,建设多个TD-LTE基站,并配置移动指挥车提供机动覆盖和现场应急指挥。实现对所辖区域的路面基本覆盖,提供指挥网、公共安全网、视频专网接入,Internet/Intranet接入、信息采集服务等。为选定区域内信息化、区域管理、区域执法提供高速的、移动的、多业务的无线接入服务,从而极大限度地将指挥中心与现场间的通信网络融合在一起,可很好地解决两者之间多年的通信瓶颈问题。

指挥网、公共安全网、视频专网和互联网通过虚拟接入器接入TD-LTE专网。TD-LTE终端设备就可以访问现有3张专网的资源。TD-LTE终端设备可以上传图像、语音数据到专网中,也可以根据权限调用相关的语音、图像、北斗/GPS等资源进行现场指挥。

由于公共安全网、指挥网和视频专网的安全性的要求,不能接入公网或直接通过无线网络访问,所以必须通过虚拟接入器与TD-LTE专网相连。虚拟接入器在这里又起到网关的作用。为了保证TD-LTE网络的专网专用,每个接入专网的终端必须注册方能使用。并将配备公安部门认可的端对端网络数据加密设备,保证数据在空中传输时的安全性。其主要功能有:智慧辖区应用平台、终端注册、重点目标视频采集、逻车视频采集、现场指挥、移动警务等。

五、系统的主要业务应用

1.智慧辖区应用平台

该平台与指挥网、公共安全网、视频专网和TD-LTE终端设备相互阻隔,给实际指挥应用带来不便。但TD-LTE终端设备可向智慧辖区的LTE-MSO(交换中心)发送采集的视频、北斗/GPS信息,而多个LTE-MSO设备通过某一虚拟接入设备接入现有公共安全网、指挥网和视频专网。TD-LTE终端设备需要调用公共安全网、指挥网和视频专网的数据时,其不能直接访问上述3张网络,而是通过虚拟服务和数据服务经过虚拟接入器访问3张网的资源。现场指挥需要将现场视频、北斗/GPS信号上传指挥中心,并且根据权限调用智慧辖区的虚拟服务和数据服务,从而可通过虚拟接入器间接调用公共安全网、指挥网和视频专网的相应的北斗/GPS、视频等信息从而实现指挥调度。现场指挥车通过TD-LTE网络与智慧辖区应用平台相连,其在指挥现场又通过WIFI组成一个指挥局域网,WIFI网络的设备可能是智能终端设备、PDA、手提电脑等,这样就大大扩展了网络终端的多样性。

2.终端加密注册

为了保证TD-LTE网络的专网专用,每个接入专网的终端必须注册方能使用,灵活的加密手段使内容的加密处理非常便利,保证了网络使用的安全性。

3.重点目标视频采集

为了解决现有视频监控的盲点问题,可使用TD-LTE网络摄像机以实现重点监控。TD-LTE网络摄像机,将采集的视频数据通过TD-LTE网络上传到“智慧辖区”应用平台的LTE-MSO设备。虚拟接入器可从多个LTE-MSO设备获取数据,然后上传公共安全网,指挥网和视频专网。其优点是布控灵活,快速,无需基建,只要有TD-LTE网络覆盖的地方即可,当监控结束后即可拆除,便于重复使用。TD-LTE网络摄像机还具有另一重要的功能是接入现有视频矩阵,将不与公共安全联网的视频信息上传至视频专网,在此TD-LTE网络摄像机相当于一个数据传输通道。

4.巡逻车视频采集

当有突发事件时或重大活动时,车载视频采集系统将大大发挥效用,车载TD-LTE高清摄像机将现场视频,通过北斗/GPS将信号上传至公共安全指挥中心,为指挥者正确决策提供现场实况资料。车辆移动时速可高达180公里以上,满足陆地移动载体可能的高速需要,可配备2—15米升降杆,车载发射单元可以转发便携前端的信号,并且可以从码流直接再次调制,避免了二次编码造成的图像损失;取力发电与UPS逆变取电相结合,保证连续及高可靠性供电。

5.专网延伸

因系统中的指挥网、公共安全网、视频专网和互联网通过虚拟接入器接入TD-LTE专网,这样TD-LTE终端设备就可以访问现有3张专网的资源。TD-LTE终端设备可以上传图像,语音数据到现有专网中,也可以根据权限调用相关的语音,图像、北斗/GPS等资源进行现场指挥。

6.单兵工作终端

通过前方现场人员携带前端设备,或采用专用背架背负发射前端设备,将信号从各种现场(建筑物内,街道,广场,地下室等)通过系统传到后方的通信指挥车。单兵终端设备采用了高度集成的小型化设计,设备的重量、体积、功耗比车载系统大大减少。终端的有效发射接收距离在100米以上,与移动监控现场通信指挥车(中继车)作为中继转发相配合,可以进入车辆难以进入的场合,如室内、窄巷等将图像传输出来。终端性能稳定可靠,具有抗多径干扰、信道衰落、高速移动中多普勒频移及扩展等影响无线图像传输的功能;采用H.264图像压缩技术,确保传输的高性能和图像的高质量,设备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结构简练,便于安装与操作,可隐蔽拍摄。

7.现场指挥系统

篇(6)

[关键词] 公共安全;公共危机;预警机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2. 064

[中图分类号] D0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2- 0103- 02

0 引 言

当前社会进入到一个利益结构多元化,利益差别扩大化以及利益关系显性化的转型时期,社会的迅速变迁和发展使得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风险”甚至“高风险”的社会,社会公共安全问题直接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社会公共安全预警机制是公共安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突发性事件(公共危机)管理过程的一个子系统。目前我国学者对公共安全问题的研究集中在公共安全的治理方面,大多偏向研究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缺乏专门针对社会公共安全的预警机制新设计。本文主要思想是设计一整套系统的公共安全预警机制,为我国社会公共安全预警机制的建立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有效地提高公共安全管理的水平。

1 社会公共安全预警机制的设计

社会安全预警管理必须高度重视预防工作[1],传统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是由预警信息搜集子系统、预警信息分析和评估子系统、危机预测子系统、危机预警指标子系统、危机警报子系统、危机预控对策子系统等6个子系统构成[2]。由于社会公共安全的特殊性,本文对社会公共安全预警机制设计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1.1 风险源追溯机制

风险源追溯主要是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对社会公共安全问题可能发生的自然风险源、人为风险源、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风险源进行溯源分析。社会公共安全预警管理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和各社会组织联系本部门本单位本组织的工作和发展实际,及时准确地发现社会中公共安全隐患和风险源。同时进行信息收集以便准确及时地预测到可能发生危机的征兆,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规避和控制。

1.2 动员保障机制

政府的相关单位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畅通信息的渠道,成立国家门户网站,提供专门的信息服务:建设单一、便利的公共安全管理信息网站。最后实行预警信息制度,建立健全安全汇报制度,让广大公众参与风险防范工作,进行各种演练(如安保反恐演练、平安志愿者演练)和风险防范的宣传活动。

1.3 监测预警机制

对各种因素和安全问题的表象分级(风险等级)、分类(不同人群)、分区(不同区域)实施严密监测,及时掌握社会公共安全变化的一手材料。建立高度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检测手段,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因素和表象进行监测,预测其演变、发展和趋势。加快交通、公共、气象、市政、环保、地震等专业部门的数字化监测基础设施建设,明确规定各层级汇报公共安全信息的时间期限,以及特大的公共安全问题的特殊汇报方式和责任的追究机制。

1.4 分析评估机制

首先是环境评估,对可能或已经引发危机的经济社会环境进行评价和预测。其次是通过对监测信息的分析和评估,掌握客观环境的发展趋势和动态,敏锐地察觉环境的各种变化,当出现不利因素时,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趋利避害,各部门及时识别评价组织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外界和内部的不确定性因素,观察、捕捉组织出现公共安全问题前的征兆性信号,及早进行必要的防范,也要确保组织的薄弱环节不会转变为危机。

1.5 会商决策机制

应急决策时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的先导[3],会商决策在公共安全预警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涉及公安、消防、交通等各部门和其他相关单位。各机构针对各类安全相关部门进行会商,讨论相互协作、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全面有序地展开社会风险防范和社会安保。横向的各部门之间以及纵向政府间直接的协调配合方面要做到衔接,以最优最有成效的会商决策来管理公共安全。

1.6 指挥处置机制

整合各部门各支应急处置力量,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开展实战演练,尽快建立应急与预警管理合一的常设机构,其主要的功能是社会安全预警和应急管理,在平时发挥预警预报、监测监控、专业咨询、安全教育和业务指导,制订危机应对方案,协调各部门、机构的应急处置,针对已经发生的安全事件权威的调配资源,在安全事件处理完后发挥协调相关部门的作用,

1.7 沟通监督机制

社会公共安全预警管理各相关部门分别就相关措施与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机构沟通与交流、提出预警和补救意见和建议,确保各种信息真实、及时、准确,并按时间节点向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机制机构送报相关材料。各公共安全管理部门之间进行沟通交流、信息共享,并对每个部门是否履行职责相互监督,确保整个预警系统的活力,遇到险情能够快速做出反应,沟通监督机制是提效的机制,也是内部纠错机制之一。

1.8 反馈审核机制

篇(7)

20xx公共安全解决工作方案范文1公共安全宣传馆开始在某些城市走进基层社区了,社区公共安全知识宣传形式将一改过去那种靠宣传栏图文展示进行教育的方式,互动多媒体公共知识宣传馆开始逐步取代传统的宣传模式,大家都知道,传统的公共知识宣传栏上面的内容基本上换一次就得等半年,不等到壁纸泛白基本上就不会有变化,社区多媒体互动公共安全馆在各大社区慢慢落实,将一改这种图文传播的形式,极大的丰富这社区人们的了解生活常识和安全知识等覆盖内容。

通过辉煌影音数字科技设计总监肖白的透露,这种宣传展览馆的进行还是比较低调的,社区住户管理委员会牵头,在管辖的社区单独开辟一个独立的空间,引入一些比较简单的多媒体互动电子产品,从生活常识,公共安全,科普知识,疾病预防,生活贴士等板块内容,独立的宣传空间,智能的演绎形式,丰富的展示内容,的确带给社区居民耳目一新的感觉,大家在下班吃完饭在小区溜达的时候,可以进入宣传馆里面随便看看了解了解这些知识,里面甚至设置了一些生活查询服务,居民可以选择性的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板块,内容制作上面也尽量做到丰富化,社区公共知识宣传馆就如同一个静态的生活服务站,既丰富了宣传展览的形式也方便了居民的生活,诚如社区管理委员会所言,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应该体现在生活中的细微小节之中。

社区公共知识宣传馆更多的采用的是多媒体触摸系统,借助触摸一体机的形式,在内容设计上融入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各种形式,在智能数字技术日益生活化的年代,这种多媒体互动技术的生活融入也大大契合了人们的一种使用习惯,宣传工作也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摆设,形式上的新颖能够吸引人们更多的去接触和了解,内容上的丰富和全面让居民能切实的查询到需要的知识。比如紧急时刻怎样去报警?在技术上利用多媒体演示、计算机控制系统等技术手段来塑造一个互动平台,让居民了解各种求救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该展品设置一个电话亭的造型,参与者进入电话亭参与互动,电话亭内可设置一个触摸屏。利用多媒体软件模拟演示各种日常生活中的突发状况,参与者根据屏幕显示的突发事件,通过经验判断和相关提示来参与互动(系统会自动进入电话互动阶段),选择拨打相应的报警电话。

比如烟雾通道逃生训练,模拟火灾现场人群逃生虚拟现实互动系统。当通道内出现大量烟雾时,观众一个接一个的穿过通道,穿过通道的时候人不能直立行走,需要低头弯腰前进,否则通道边上的限高监测系统会报警,提示错误的逃生方法。监测系统主要采用红外感应,当人体穿过感应区域时,感应器会及时返回数字信号,提示系统有人超出限定高度。通过这种模拟训练使参与者学会正确的逃生方法。

比如消防标志识别,居民在触控一体机上点击消防标示名称(文字菜单),对应消防标示闪烁识别;光控闪烁识别的同时,语音讲解消防标示之意义及相关的事项。

比如模拟灭火训练,使接受训练者通过操作水喉和手提模拟式灭火器达到亲身体验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材扑灭火灾的目的,掌握灭火器材的正确选择与使用及扑灭火灾的基本常识。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灭火场景,让居民可亲身体验虚拟现实技术营造的逼真效果,并参与既惊险又刺激的灭火救灾活动,从而了解防火灭灾的有关知识,培养顽强毅志和勇敢精神。同时居民可以通过不同的火灾类型选择不同的灭火器,对准模拟火焰的根部喷射。由计算机判断灭火是否成功,并根据灭火时间进行计分。在灭火的同时,会有相应的热风吹出,如灭火成功则热风消失。

互动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的虚拟展现形式不断的改变着生活,融入着生活,居民管理委员会可以借助这些多媒体互动产品定期的组织社区居民集体的模拟演练和互动参与学习,这些貌似在生活中无关痛痒的常识在危机发生时,可能就直接关乎到生命安全的问题了,社区多媒体公共安全宣传馆的社区之作,就是希望通过智能化、科技化、新颖化的形式更多的额吸引人们关注这些在生活中常常被忽略的常识,正真为居民打造一个踏实舒心的幸福社区。

20xx公共安全解决工作方案范文2智能科技结合多年场站应急指挥系统经验,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公共安全应急指挥,开发出具备业内领先技术的“公共安全智能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并于20XX年荣获国家科技创新基金支持。

本系统是基于信息共享和决策支持的综合性多功能指挥调度平台,能够在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为指挥人员及时提供所需的各类信息,并辅助分析,辅助决策,为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从而增强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决策指挥能力,将灾害风险和损失降低到最低。

应急指挥系统也将最大限度地与城市的应急联动指挥系统、110报警系统、119消防系统、120卫生系统等进行有机连接,打破现有政府和市政单位多个部门管理的数字鸿沟,使离散的数据库和信息资源得以互联和共享。通过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不同单位、不同部门之间得以共享信息和资源协调,在抢险救灾工作中可以紧密配合,发挥更大的效果。

智能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是相关政府、市政部门在紧急状况下最佳应急信息产品提供者,集知识管理、专家库、策略集锦、各种预案管理实施、应急救援管理和应急资源指挥调度为一体,使指挥人员可以实时、快捷地掌握事故状态并选择最合适的应急处理方案,迅速调度各种抢险力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应急事故的危害和造成的损失。

系统特点:

模块化的结构:系统包括预案管理子系统、电子地图(GIS)管理子系统、视频监控管理子系统和后台管理子系统等主要模块,还可以根据业务需求的发展定制特殊的模组。

全面结合电子地图(GIS)技术:提供基于电子地图的地图漫游、GPS追踪监控、资源调度、电子沙盘、信息查询、指令发送、仿真分析等先进功能。在指挥过程中实时获得所有相关信息,准确做出决策,并且及时获得现场的反馈。

集成多种通讯方式:系统提供基于手机短信、移动电话、卫星电话、GPRS、CDMA等多种方式组合的通讯手段。

强大的适用性:提供了强大的可调整的配置功能,即预案模版、预案类别、预案流程等自定义功能,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案件对各种预案的执行流程进行定制,贴切用户需求。

灵活的扩展性:系统预定义了各种接口函数,可以方便地与其他现有系统进行连接和数据交换,打破传统组织机构独立性造成的信息孤岛,将处理应急事故的各部门联系到一起。

高度的可靠性:采用强大的后台服务器,提供可靠的系统架构,能以24x7方式不间断运行。

本系统还拥有完整的系统备份、恢复方案和技术,从根本上保证数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稳固的安全性:提供从系统到应用层的各级安全防护措施,对系统中的所有操作进行细颗粒度的访问控制,最大限度地防止非法入侵,保证数据安全。

严谨的权限管理:以组织机构为基础进行角色和权限的分配和严格的监控管理。

实用的用户界面:强调与实际需求相吻合,通过简单直观、容易理解且系统性强的操作界面和功能按钮,让使用人员容易接受并迅速掌握各种操作。

20xx公共安全解决工作方案范文31.行业背景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对治安的要求越来越高、治安工作日趋复杂,公共安全机构就更加需要广泛地应用各种技术提高其工作效率。对于担负服务与保护职能的警务人员,保证其人身安全至关重要。过去十余年来,HYT无线集群系统产品广泛服务于中国公安系统的各个领域部门,市场占有率超过50%,成为中国警用集群系统市场格局的主流供应商之一。

为持续服务于公安部门,HYT率先将VoIP技术和DSP技术融入QH-1327集群系统设计之中,基于全IP技术的网络互连方案已应用于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公安部门,为这些地区的移动终端用户提供了优质的漫游服务和功能强大的指挥调度服务。

2.用户需求

警用350兆集群通信系统是公安专用的无线指挥调度系统,需满足公安机关警务行动快速反应的需要,调度指挥既灵活机动又有保密性,具有公众网不可替代的优势。

系统需具有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符合公安使用习惯,协助用户顺利地完成各种保卫任务,可从而有效地提高公安机关通信的现代化水平;系统稳定可靠,设备均经受过重大活动的实战检验;

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升级、组网、扩容及其方便;

系统的控制方式采用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技术相结合的方式;

系统扩容能力强,组网灵活,可支持单区单基站、单区多基站到多区多基站等扩容及组网方式。

3.组网方式

4.系统特点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对治安的要求越来越高、治安工作日趋复杂,公共安全机构就更加需要广泛地应用各种技术提高其工作效率。对于担负服务与保护职能的警务人员,保证其人身安全至关重要。过去十余年来,HYT无线集群系统产品广泛服务于中国公安系统的各个领域部门,市场占有率超过50%,成为中国警用集群系统市场格局的主流供应商之一。

为持续服务于公安部门,HYT率先将VoIP技术和DSP技术融入QH-1327集群系统设计之中,基于全IP技术的网络互连方案已应用于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公安部门,为这些地区的移动终端用户提供了优质的漫游服务和功能强大的指挥调度服务。

5.行业应用

警用350兆集群通信系统是公安专用的无线指挥调度系统,需满足公安机关警务行动快速反应的需要,调度指挥既灵活机动又有保密性,具有公众网不可替代的优势。

系统需具有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符合公安使用习惯,协助用户顺利地完成各种保卫任务,可从而有效地提高公安机关通信的现代化水平;系统稳定可靠,设备均经受过重大活动的实战检验;

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升级、组网、扩容及其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