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0:58:1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培训农业技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农业技术培训;困境;措施
一、农业技术培训现状
(一)镇上集中办大班如果范围较广的话,一般先通知到各个村,然后再由村通知到各社,由社长组织一些关系较好的人来凑个数,这些人一般都是敷衍了事,走个过程而已,学不到真正的知识,即使学到一点东西过不了多久就忘记了。往往造成真正想学知识的人根本不知道培训这件事,未能及时参与到学习中,造成了资源大大浪费。(二)村社办小班如果范围比较小的话,培训条件也相对比较差,真正想参与培训的人员大多数还是能参与的,培训出来的效果比大班要好。(三)上门指导参与学习的人员基本上能够学习到培训内容,但出于技术人员的精力和时间都有限,所以真正接受培训指导的人员不多,不利于新技术的普及。
二、农业技术培训的优点
农业技术培训可以把小班培训和入户指导相结合,突出二者的优点,将高深的理论知识转换成简单的实践,从而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让参加培训的人员很快理解知识,并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农业技术培训的开设,使参加培训人员得到了非常大的收益。例如某镇一个培训班50名学员,全是水稻种植大户。在培训即将开始时,正好赶上了水稻育苗,此课程由当地的某水稻专家主讲,从水稻的生长期应注意的栽培、施肥、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问题入手,课程内容丰富多彩,还解答了农民朋友困扰多年的问题,农民朋友对这次培训非常认可,下课后大家到一名学员家里进行了水稻育苗的操作,专家亲自指导操作,学员提出的问题也得到了专家的及时解答。
三、农业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农业培训只走形式目前各个级别的农业部门都有自己的培训任务,导致大多数都是为了应付差事而做的培训,根本不重视效果,解决不了生产实际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二)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相对陈旧目前农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而从事农业技术培训的人员多数年龄偏大,而且这些培训人员的工资福利比较差,人员流动快,培训也缺少必要的经费,使得技术人员无法得到知识的更新,以至于农业生产和技术指导的脱节,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不能被技术指导所满足。(三)农民的整体素质比较低当前,农业生产人员的年龄普遍都在40岁以上,其文化水平都比较低,学习新知识的能力都比较差。而培训的内容有较强的理论性,接受培训的人员如果要理解这些内容比较困难,很难掌握全部培训的内容。
四、当前农业培训所面临的困境
(一)相对薄弱的师资力量培训中,教课的基本都是由部分农业技术的推广人员担任,或是一些农广校的老师。这些老师了解技术更新的途径与机会不是很多,授课的方式也普遍老化。然而,那些农业技术的推广人员,他们虽然已经掌握新的农业技术,但他们欠缺授课的经验,授课的方式不是很合理,很难被农民朋友所接受,农业培训的成果也随之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二)失衡的培训对象农民及在职的农业技术人员主要作为农业技术的培训对象,而当下却只面向农民,在职的农业技术人员被忽视,以至于这些人员的知识不断落后,不能很好地发挥农业技术人员推广新技术的作用。截至目前,农村务农的人员基本都是一些妇女或者老弱病残,而这些人员是主要的培训主体,其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培训效果差。(三)农业技术培训缺乏充足的经费在政府的财政支出中,农业的支出投入不多。农业技术培训依赖项目经费的根本原因就是财政经费不足。以至于农业技术培训的培训设备严重老化,非常落后。还有就是严重不齐全的辅助培训教学工具,培训材料的印刷与发放也有一定的限制,导致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四)学习的理论没有在实际中得到应用部分单位在组织农业技术培训时实践时间非常少,往往许多农民还没有搞明白新技术的真正含义,培训就结束了。授课的农技人员也还未来得及对农民进行深入讲解,对农技知识的普及增加了难度,导致忽视了技术实施条件。参加培训的人员不仅没有学习到新的技术,还出现了许多问题。(五)调查的跟进力度不足当前,培训人员只重视培训中的内容,培训后的跟踪调查被忽视,没有真正了解与掌握参加培训人员对培训内容的看法,新技术是否在实际中得到应用,有没有解决农民实际遇到的问题,结果是否被农民朋友认可等。所以,没有进行后续跟踪调查,就没有办法及时完善培训内容,培训的方式方法也得不到及时的改变,过去落后的培训方式被不停地重复使用。
五、改善措施
(一)加强师资力量保证农业推广、推动农业发展的最根本措施就是建设一批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各级政府应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加大对农业技术培训的支持力度,农业技术培训的教学环境要继续改善,新生资源要及时补充,授课人员的知识结构体系要及时优化,授课人员的知识水平要及时提升。在农业技术培训中,充分发挥教育机构的主导作用。(二)选择合适的时间与培训对象在农业技术培训中,参加培训的人员尽量要求青壮年进行参加。培训时间应选择农闲季节,或在春节前后开设农业技术培训,让过年回家的农民工也能参加学习,这样可以让这些农民工有回家创业的想法,进而农村就有了新的生产力。(三)培训项目互惠互助,增加经费的投入农业技术培训的经费往往由多个部门提供,常常会出现经费不足问题。所以,把各种经费结合在一起,培训时和当地项目相结合,在项目实施时农业技术培训即可完成,这样使得培训的完成保质又保量。如此不但可以促进项目的实施,也做到了点面相结合,使村社的发展得到了推进。(四)建立实习示范基地主动争取经费是每个农技培训机构应当做的,而且要争取建成多个实习示范基地,培训内容在基地的建成后可以得到实践,同时也可以使其他项目实施获得借鉴,启发农民的农业生产,边示范、边参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使参加培训的人员很快学到新技术的精华。
六、对农业技术培训的展望
(一)把农业技术培训的形式常态化要巩固农业技术培训方式,让每一个技术人员在每个生产的季节都能进行一次培训,让更多的农民朋友在技术人员的带动下掌握新技术,稳固实习示范基地的建设,使基地发挥应有的作用。(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对于农业技术培训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农业技术培训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要得以保障,财政预算也要把培训的所需经费纳入进来。(三)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每年都要对技术人员进行素质教育,使其业务能力得以提高,服务意识得以加强,从而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四)建立考评机制把技术指导效果、农业技术培训结果与年终考评结合起来,如果给其安排的培训任务没有很好地完成,年终不可给其评为优秀,本年度晋升更高一级职称的资格予以取消。
七、结语
我国的先进科技在不断更新,农业技术培训也应当不断更新,培训的范围与质量也应不断提高,要适应目前广大农民朋友对新型农业技术的需求,让广大农民朋友的生产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从而使得我国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綦宗森.农业技术培训的新方式[J].吉林农业,2012(10):26.
[2]蒋先文,杨长柱.农业技术培训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农民科技培训,2010(7):8.
关键词:农业技术;培训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26-1
1 农业培训现状
1.1 镇里集中办大班
范围比较广,一般通知到各村,村里再通知各社,社长组织几个关系比较好的人,来凑个数,来听课的人为了应付了事,走过程,没有用心参加学习,学到的知识很少,记住部分知识过几天就忘了。造成想学习农业知识、专业技术的人往往不知道培训,事后才听说,没参加上学习,造成资源浪费。
1.2 村社办小班
范围较小,一般培训条件较差,想参加培训学习的人多数能参加上,培训效果比大班好。
1.3 上门指导
参加者大多数能够掌握培训内容,由于技术人员时间、精力有限,接受技术指导的人不会太多,不便于新技术普及。
2 农业培训存在问题
2.1 培训流于形式
各级涉农部门多数都有培训任务,造成为了完成任务而培训,不注重培训效果。培训没有解决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2.2 技术人员知识陈旧
一方面农业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新情况不断涌现。另一方面目前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多数年龄偏大,长期以来农业技术人员工资福利差,人员浮动,推广工作缺少经费,不利于技术人员知识更新。造成技术指导与农业生产脱节,技术指导不能很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要。
2.3 农民整体素质偏低
目前从事农业生产人员多数在40岁以上,文化水平低,接受新事物能力差。培训内容理论性较强,不便于他们理解,不易掌握培训内容。
3 农民培训新模式
3.1 农民田间学校概念
农民田间学校是一种全新农业技术培训形势。农民田间学校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以“能力建设”为目的,以“农民、辅导员”为主进行信息、技术交流、经验分享的模式。
3.2 农民田间学校与传统培训区别
农民田间学校参与主体是农民,传统培训参予主体为技术人员;田间学校是农民参与讨论和沟通,意愿能全部表达而传统培训农民不能充分表达意愿;田间学校设计思路是以农民生产存在的问题为辅导内容,自己动手调查、分析,制作课件,传统培训则是制作固定内容的教材,聘请老师讲课、田间观摩与咨询;从推广效果上看,田间学校是农民由最初的被组织或自愿参与活动,逐步表现为自发地组织活动,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意识得到了增强,而传统培训则是农民依赖专家,独立分析问题能力未得到有效的提升。
3.3 农民田间学校的优点
农民田间学校将小班培训与入户指导有机结合,取两者之优点,克服其不足,化深奥理论为浅显的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农民一看就会,进一步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农民田间学校对技术人员也是一种挑战,农民通过田间观察随机就可能提出一种问题,这就要求技术人员知识要全面,要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实验基地将技术人员与农民联系在一起,使技术人员与农民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农民田间学校的创办和开展,使农民得到很大收益。口前镇农民田间学校30名学员,基本都是水稻种植户。在第二课堂开课时,正赶上水稻育苗,课由我县水稻专家万昌镇农业站站长王成志主讲,从水稻生长期应注意的栽培、施肥、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方向入手,课程讲得深入细致,同时解答困扰农民多年的如何真正提高水稻产量等主要问题,通过认真细致的解答,让农民非常认可和信服,课后到学员梁文学家进行水稻育苗操作,王站长亲自指导并随时解答学员提出的问题,当王站长发现育苗土不合格时及时告诫其他学员应备什么样的床土才能育出壮苗。通过我们田间调查和学员反馈,按照王站长讲的从育苗到田间管理、施肥技术,今年的水稻秧苗素质比往年好,而且缓苗快,加上合理施肥,适时喷施预防稻瘟病和二化螟的农药,到目前看水稻稻瘟病非常轻,二化螟用药时间适当,不仅二化螟发生比去年轻,而且还减少了用药次数,稻穗也比往年大,初步测产产量基本达到每公顷900公斤。
4 农业技术培训的展望
4.1 将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形式常态化
巩固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方式,使每个技术员,每个生产季节都创办一个田间学校,通过学员带动更多农民掌握先进适用技术,稳固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地展示作用。
4.2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政府要加大对农业技术培训的支持,保障农业技术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将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4.3 不断增强农技推广队伍素质建设
每年通过对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使其更好的为农业生产服务。
4.4 建立考评机制
关键词: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教育;心得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在加强科研与农民、政府与农民之间联系的过程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在推广农业技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等层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其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想要提高我国农业发展的水平,提高我国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提高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自身素质,这是实现“科教兴农”、“科技兴农”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积极打造培训教育平台,创新培训教育渠道,如此才能够保证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笔者就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教育的心得体会展开论述,以期为广大基层农业技术培训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
1 培训时间
通常情况下,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教育会选择在“农闲”期间,或者是农业新技术推广之前。对于培训时间,笔者认为没有必要进行严格限制。由于耕种期间,农业技术人员走进“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民提供技术支持,而这些技术被农业技术人员所掌握,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农民朋友,所以对于培训的时间选择,笔者认为应该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除此以外,由于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不同,出现问题的时间也有所区别,因此,对于一些特殊的、新推出的农作物,需要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这样才会取得比较好的培训效果。
2 培训地点
传统的培训地点是室内培训,这种培训方式适应理论知识的点拨,形式比较死板,比如笔者在进行植物保护技术的相关内容的培训时,虽然有幻灯片、计算机等辅助设施来讲解农作物及其相应的病虫害防治,但还是感觉不够直观,不够形象。而现场培训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实践性与针对性比较强,但是对农业技术人员培训与对农民培训是不一样的,农民更加重视生产实践,所以农民只需要会实际运用就可以了,但是农业技术人员除了要会实际运用之外,还需要掌握理论,这样才能够不断推进理论上的创新,因此,在培训地点选择上可以使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方式。
3 培训方式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培训工作之中,使培训工作更加丰富、生动。幻灯片有着信息量大,生动有趣,便于理解等优点,提高了培训的效率,但同时应该注意的是,如果讲解的速度过快,会导致听众不能够有效的消化、理解,同时也不利于被培训者将理论知识记录下来。因此,对于有条件的单位,笔者建议可以将重要的理论知识打印出来,在培训之前发放给被培训者,这样一来,农业技术人员就可以一边听课,一边看材料,将重点记录在这些纸质的材料之上,便于课下复习、理解。而且,目前很多技术人员都有笔记本电脑,如果需要也可以将培训资料拷贝到自己的电脑之中,或者培训老师干脆将培训资料放到特定的网站上,以便被培训者能够下载,深入学习。培训也可以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老师在完成理论讲解之后,再带领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以现实案例为例,使广大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理论知识。
4 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教育的建议
4.1 加强培训师资队伍的素质建设
培训老师在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培训的过程中占据着主体地位,他们承担着向广大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宣传科技知识,间接承担提高农民劳动技能的历史使命。我国政府必须要认识到这些培训老师的历史意义,挑选一批能力比较强的教师到科学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继续学习,不断提高与农业相关的知识的储备,还要系统学习教学方法,以提高技术培训的水平。同时,要求这些教师要注重生产实践,必须对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流程了如指掌,对于培训的重点与难点,以及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最想要了解的知识做到心里有数。
4.2 增加培训教育的资金投入
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因此,财政部门要平等看待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其他事业单位的地位,必须保证资金投入及时、到位,以满足推广站的设备、设施等更新换代,最终保证培训教育的丰硕成果。培训教育的资金要随着培训规模的扩大而有所提高,有关单位要积极、主动的配合培训工作的展开,为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供物质保障。
4.3 加强农业技术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农业竞争不再局限于国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信息已经成为竞争的关键所在,可以说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很多农业技术人员对农业科学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他们非常想了解国际、国内关于农产品市场的相关信息,而且实现农业技术信息化之后,资源能够最大限度的共享,一些偏远山区的技术人员也可以突破地理位置与交通等因素的限制,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保证了培训的有效性。目前,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设备、设施还不够完善,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可以与相关的科研机构、农业院校积极合作,使知识体系更加丰富;加强网络人才培训,使网络体系更加完备。
5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教育的加强,是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要坚定不移为其发展与完善进行积极的探索,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国新农村建设必将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张亮,赵帮洪,张润清.我国农民培训意愿调查分析[J].调研世界,2010(04):19-23.
[2] 高启杰.中国农业推广组织体系建设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0(2):107-111.
杭州市地处浙江沿海发达地区,精耕细作生产高档农产品是杭州农业的特色。近年来,随着杭州都市农业的发展,杭州市政府十分重视设施农业建设,专门出台了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及相关文件。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杭州市设施农业示范园项目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要求,整合支农资金,增加对发展设施农业的扶持,把利用非耕地发展的设施栽培、畜禽规模养殖和特色水产作为扶持重点,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新建、扩建的设施农业基地作为重点支持项目,把用于设施农业的新型农机具列入农机购置补贴范畴,保证支农资金向设施农业倾斜,促进了全市设施农业的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市以钢管大棚和智能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面积已达1万hm2亩,涌现了一大批工厂化育秧、工厂化畜禽养殖、工厂化水产养殖和设施农业园区。与设施农业配套的节水灌溉机械、大棚中耕机械、饲料投喂机械等农机农艺新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仅2010年杭州市共组织实施了“南美白对虾设施化养殖高效示范园”等10个设施农业示范园项目,总投资13561.23万元,其中生产设施投资10543.07万元,占实际总投资的77.74%。共建成玻璃温室16141.4m2,育苗温室3200m2,日光温室1650m2,连栋大棚18572m2,钢架大棚43.87hm2,炼苗场38000m2,水产养殖温室43733.7m2,设施养殖大棚18.86hm2,保鲜冷库150m3,喷滴灌设施74.46hm2,各类农机设备1386台(套)。
2设施农业技术培训情况
为了保证设施农业健康顺利发展,必须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此,近年来,杭州市农业教育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创新设施农业技术培训机制体制,针对杭州设施农业发展实际,制定全市设施农业技术培训计划,拍摄设施农业科教片,编写培训教材,针对基层农技员、经营大户进行设施农业技术专项指导,手把手地传授发展设施农业的农机、农艺新技术。根据需要,在培训过程中,农业教育部门还专门聘请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授课。同时收集、整理农业设施装备的生产厂家及相关产品的信息,指导农民购买适合杭州实际的设施农业装备,使农民少走弯路,省工节本增效,提高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2011年,杭州市设施农业技术培训实现了全覆盖。
3设施农业技术培训存在问题
近年来,杭州设施农业发展较快,设施农业技术培训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培训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3.1农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中心工作任务重
根据杭州市农业局2010年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全市农村从业人员数为261.77万人,农林牧渔业劳动力人员为73.24万人,其余为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劳动人数。全市现有农业技术人员1354人,农业技术人员与农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为1:1933,与农林牧渔业劳动力人员的比例为1:541;全市有区、县(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职工569人(含行政干部和工人),乡镇农业服务站(农科站)专业技术人员1145人(含国家聘用的农技人员和乡镇聘用的农技人员),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与设施农业发展相比明显偏低。然而,就是这些数量不足的农业技术人员中,还存在着年龄老化、专业不对口、中心工作所占精力太多等诸类问题。这种情况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设施农业技术培训的进程。
3.2农民习惯于原始模式,参培积极性不高
目前,杭州市农业经营仍以千家万户为主,绝大多数农户的经营理念、思维方式、种养习惯均停留在原来的模式上,大多以追求短期效益、眼前利益为目标。更何况农户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小,而设施农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农户认为在小规模经营情况下搞设施农业得不偿失,想扩大规模,又受到土地经营权流转等方面的制约,影响了农民参培的积极性。
3.3农业劳动力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
设施农业是当前先进农业科技之集成,代表着农业的发展方向。要掌握设施农业技术,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科技知识。但是,杭州目前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据杭州市统计局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市农村现有劳动力以41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员为主,占农业从业人员总量的81.3%以上,这部分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达72.9%。
3.4师资力量薄弱,培训经费不足
设施农业技术是一项全新的技术,由于和农业机械结合较紧密,因此,目前对设施农业技术培训主要由农机部门承担。杭州市的农机培训主体是农机培训学校,但全市除杭州市级和个别县(市)的农机培训学校比较健全,有较好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外,大多数区、县(市)农机培训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都非常有限。而乡镇一级的农机培训基地基本处于无场地、无设备、无师资的“三无”状态。设施农业的培训经费不足。杭州市因其经济发达,设施农业发展较快,虽然在发展设施农业上投入了较多的资金,但到目前为止,杭州市及各区、县(市)还没有固定的设施农业技术培训专项经费。由于没有固定的经费渠道,导致没有长期的设施农业技术培训计划,只能零打碎敲;由于培训经费缺乏,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机会少,不能及时更新、掌握设施农业新知识、新技术,对大量新机具、新技术,原来所学知识与设施农业发展实际不相适应,影响培训质量。
4对设施农业技术培训的建议
现代设施农业是技术与知识高度集约,资金、劳动、生产高度密集的新兴高效农业,这就必须使设施农业的经营主体———农民具备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更新和转变原来的传统生产经营理念与陈旧的发展观,提高设施农业生产技能,掌握与设施农业相适应的科学,合理使用农业化学投入品,自觉严格地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洁净化生产,学会高性能农业机械的使用等,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守法规”的高素质新型农民,确保设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此,笔者对杭州市设施农业技术培训提出以下建议。
4.1设施农业技术培训定位
设施农业技术培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国现代农业和杭州市现代都市农业为发展方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遵循“三化同步”、城乡统筹、转型升级、强市富民的基本思路,紧密结合杭州市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农业产业带发展规划和杭州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按照设施农业本身发展规律开展培训。根据目前杭州设施农业发展的实际,重点开展大棚(棚架)及配套设施、微蓄微灌及配套设施、规模畜禽养殖设施、水产养殖设施、农机装备设施等五方面的技术培训,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开创农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4.2设施农业技术培训目标
设施农业技术培训,要围绕建设“三支队伍”进行。一是要建设一支技能娴熟的设施农业技术实用人才队伍。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教育资源,结合各类培训项目,积极推进设施农业技能培训和技能开发,培养一批设施农业技术操作能手;二是要建设一支业务精通的设施农业技术人才队伍。依托设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项目,分层次、有计划地开展对设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稳定和壮大基层设施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三是要建设一支素质全面的设施农业管理人才队伍。设施农业虽起步较迟,但发展势头迅猛,设施农业管理人才是当前最薄弱的环节,要努力营造有利于设施农业技术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坚持在实践中锻炼人才,努力建设一支设施农业技术理论功底扎实、设施农业知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风过硬适应杭州市设施农业发展要求的管理干部队伍,保证杭州设施农业的顺利发展。
4.3设施农业技术培训课程模块设计
根据上述设施农业技术培训定位和目标,笔者认为可以安排以下三个培训课程模块。一是基础性的设施农业模块。其目的是要使参培人员了解设施农业的相关知识,培训课程内容可以设计为设施农业的概念、清洁生产、持续农业、低碳农业、无公害农业、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等相关方面知识,要求参培人员对设施农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提高他们对发展设施农业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提升他们发展设施农业的兴趣;二是专业技能模块。其目的是要使参培人员熟练掌握运用各种设施和设备,本模块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既有课堂讲课,更有现场培训。培训课程内容主要有大棚设施及装备的使用、机械操作和使用、设施装备的安全管理、安全合理使用农药、设施农业高产优质栽培(养殖)技术等课程。要求通过培训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设施农业知识和技能;三是技术、设备发展模块。其目的是让参培人员了解设施农业的最新知识,包括设施农业的新设备新技术、管理方式、运作模式及发展趋势,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设施农业技术骨干,本模块课程安排除书本知识外,还要配套相应的参观环节,请学员到示范基地,先进设施农业现场去参观学习,如条件允许,也可到设施农业发达的如以色列、日本等国家考察学习和培训。以上三个课程模块可根据不同需要分层次培训,其培训方式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可以是短期培训、季节性培训、长期培训,也可是远程教育培训、委托高校培训和出国培训。
4.4设施农业技术培训的资源整合利用
目前,承担农民培训的机构及培训项目多而散,设施农业既然是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完全可以对现有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进行整合,以满足设施农业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一是可在各类职业学校,中设置有关设施农业课程,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设施农业建设打下基础;二是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项目,如“阳光工程”、“后备劳动力培训”、“农业创业”培训等,其项目内容可向设施农业倾斜,让那些有条件、有意愿为设施农业服务的青壮年农民有机会接受再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设施农业的发展培养技术人才和创业人才。三是利用相关政府部门如文化、宣传、广电等单位送科技、文化、卫生、法律知识下乡活动,以及各类专题教育活动,开展设施农业的培训工作。四是政府、集体和个人出资,将有一定文化科技素质、又有设施农业技术基础的人员送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国外进行重点培养,使之成为杭州市发展设施农业的领军人物。
目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正成为农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和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的助推器。因此,研究提升农村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性是对这两项转变的有力保障。
1当前农村农业技术推广的困惑与原因分析
通过相关文献的研究,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农村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困惑。首先,是推广体制的问题。在体制方面主要表现为推广资金的使用和监管、推广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和推广途径的不畅通等问题(科研成果转化)。其次,是农业技术推广模式问题。目前,较为主流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是公司、基地、农户式的一条龙模式。其模式的运行机制是:通过合同或契约的形式,企业直接或间接地与农户建立种植购销关系;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企业向农户提供技术上的指导、培训和服务。通过事先约定的保护价或订单农业方式,由企业收购农户的农产品。还有一种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就是协会+农户,模式中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农民与市场间的桥梁,其作用就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农民的生产经营主体地位,解决农户小规模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的矛盾,最终的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了农村产业化经营的持续发展。除以上两种比较成熟的模式之外,还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模式、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技术推广服务模式、电视+电话+电脑推广模式和科技特派员模式等。虽然有这么多的推广模式,但对其深入开展研究,因地制宜的加以选择运用就成为了推广模式有效性的关键性决定因素。因此,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上有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我们去解决与克服。
2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2.1建立推广人员的知识、技术的长期培训机制农村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但是,由于缺乏长期的知识更新和培训机制,农村的农业技术人员处于滞后的状态,严重的影响了农村农业的发展。笔者认为在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培训上可以采用专题培训、远程培训等模式。同时,还要重视农业推广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只有知识、技术不断的更新,才能更有效的为农业服务,为农民服务。
将带动行业的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主要的工作地点在农村基层,因此,要对农村烟草种植情况充分了解,积极与烟农进行交流,拉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有效性的沟通将使技术推广人员能够更好地反映烟草生产的实际情况,这是符合农业烟草事业的发展。
2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2.1现代烟草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选拔人才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选拔优秀的综合性农业技术推广人才是推动烟草事业发展的重点。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选拔需要德才兼备,注重德育品质是保证人才持续性发展的重点。烟草事业属于特殊性行业,因此,在人才的选拔上要突出作风原则,能够敢于坚持。针对人才德行的考察需要综合各方面的信息,观察表现,同时还要注重学历与实践能力的综合性。突出烟草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理论研究能力,指导解决实际能力,是现代烟草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选拔的标准。现代烟草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主要经由高等院校进行选拔,工作能力强,能够吃苦耐劳的优秀毕业生是选拔的重点。经过一阶段实际工作锻炼,培养成为烟草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提升,带动了烟草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对现代烟草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要求也在进一步提高。熟练掌握专业烟草知识,能够有效进行烟草管理操作将是推广烟草农业技术的主要动力,这样才能够胜任烟草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选拔烟草推广人员要重视事业心的培养,在专业知识的引导下进行烟草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将更好地展现推广工作成效。
2.2现代烟草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训根据烟草市场的变化,针对现代烟草农业技术要求进行推广人才的培训工作。从事烟草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人员应该明确烟草教学的主要内容,熟知烟草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能够辨别烟草的等级、病理等,并且能够依据烟草的特点进行化学分析。专业的课程教学能够提升烟草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专业知识的储备。完善推广人才的服务意识建设,使其能够在基层农村中进行工作,完成推广工作的目的,认真履行推广人才的职责。烟草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需要掌握专业教学方式,强化技能应用能力。通过试验对比推广方式的优缺点,这样才能够选择合适的工作方法。制定全面的推广计划,根据组织建设需求认真进行专业知识宣传工作。烟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该示范工作,掌握现代的技术手段对烟草农业技术进行功能性完善。推广人员要熟悉当地环境民俗特点,能够对乡村进行组织建设,建立社会组织与当地文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推动人才的培养。
3结语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需求机制;采用率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3206
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力度和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就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情况来看,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制约农业技术的推广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本文将结合农业技术推广需求特征,详细论述完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需求机制的有效对策,以推进农业技术进一步应用。
1我国农业技术需求特征分析
1.1经济有利性
农户作为理性的经济人,针对农业技术是否选择和应用首选是从自身经济效益角度进行衡量。农户会对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预期评估,包括对技术应用与农产品质量和数量的影响、对农户成本投入的影响、对农户劳动输出的影响。从多个角度对农业技术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最后决定农业技术是否可用。
1.2示范性
农业技术需求是示范性包括两各方面:农业技术应用效果良好,进而激发部分农户选择该技术,使该农业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对农业技术的应用者在初期学习过程中得到较多受益机会,对今后的农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进而选择该技术。
1.3风险性
农业技术需求的风险性主要是针对农户选择某项农业技术后对该技术应用后的农业收益无法确定。若预期结果与实际操作结果之间的差异较大,则该技术应用风险大,不利于推广使用;若预期结果与实际操作结果一致,或实际结果超过预期结果,则风险较小,会进一步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2加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需求机制完善的有效对策
2.1构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组织
就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的实际效果来看,由于供给服务不足直接给技术推广带来阻碍影响,因此加强基层政府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构建和完善十分必要。通过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的帮助,能够促进农业技术推广顺利,优化服务过程,在保证信息沟通顺畅的基础上,促进农户对技术的认知和认可。
2.2重视农业技术培训
通过实践论证总结出,系统、有效的农业培训能够促进农户对农业技术作出积极选择,同时通过技术培训能够促进农户知识体系的完善,这对选择有效的农业技术行为也有着积极影响。就目前我国农村农户现状来看,整体文化水平偏低,且农业生产规模较小,通过有效的农业技术培训能够激发农户对技术的需求。重视农业技术培训对农户长期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能够激发农户对技术的需求,并提高农业技术应用积极性,逐渐增加自身收益,形成良性循环。
2.3完善农业技术风险保障机制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需求机制,要构建农业高新技术采用风险储备金制度以及农产品风险基金制度。通过农业技术相关风险保障机制的建立,能够有效应对农业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使农户自身利益得到保障。同时,可为农户提供无息或低息信贷资金,通过政策及贷款的支持,能够帮助农户有效应对技术应用前的资金不足问题,同时通过政府支持也能够促进农户技术应用成本的控制,保障农户经济效益。另外,要积极开闸订单农业。通过签订订单的方式也能够有效降低农户风险,订单组织与农户共同签订合同,两者之间则为利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关系,这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了农户应用农业技术的风险。
2.4保证推广示范成功
在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示范过程中,要加强示范推广保障,最大限度提高推广成功效率,政府方面要针对农户应用的农业技术基于大力支持。若出现示范不成功,则要通过有效措施进行补救,最大限度降低农户损失。为保障技术推广成功,要采用国内高资金投入技术,有效提升农户利益,促进农户之间传播,激发农户对技术的需求,进一步促进需求机制完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我国农业技术需求具有明显特征,主要通过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农户需求自主性提高、农业政策改善农业技术推广条件、农业技术需求更加专业、存在农业技术需求激发难问题。结合现阶段农业技术的需求特征以及农户技术应用现状,为实现完善农业技术推广需求机制的构建,要不断加强基层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构建,通过有效的农业技术培训,促进农业技术采用率的提升。另外,要逐步深入和完善农业技术风险控制机制,以更好保障农户自身利益。通过成功的技术推广示范,并结合政府的积极支持,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需求机制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唐钱琳.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方向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