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生态农业经济

生态农业经济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4 10:58: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生态农业经济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生态农业经济

篇(1)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生态农业经济;重要性;形势;发展策略

随着我国人口总数的不断增加,经济发展压力巨大,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急剧扩张不仅使得城市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农村生态环境也遭到极大破坏,极不利于农村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情况来看,工农业污染严重,导致农村人口的日常生活受到极大影响。究其原因,一方面源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则因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正确。采用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在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促进农村经济的生态化、高效化发展,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道路。

1走生态农业经济发展道路的重要性

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人口的当前生活质量,还将决定其未来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农村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就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情况来看,不仅耕地面积减少,且资源问题日益严重,生活生产污染加剧。走生态农业经济发展道路,改变传统的粗放式、污染式发展模式,能够有效缓解当前的污染形式,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还能逐渐走出一条可持续化发展道路,极大改善农村人口的物质生活和生存环境[1-2]。

2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

2.1耕地面积下降,能源水源不足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首先表现在耕地面积下降和能源、水源的不足。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人均耕地面积原本较小,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急剧扩张和农村建筑占用耕地现象频发,使得耕地面积急剧下降;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北方农村的水资源严重缺乏,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巨大需求。这就导致农村的农业生产受阻,经济发展水平很难得到有效提高[3-4]。

2.2生活废弃物污染日益严重

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废弃物大量增加。由于国家和政府在相关问题上的重视程度不够,且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不足,导致无论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还是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的电子废弃品、电池等均不经处理直接排入到环境当中。土壤和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无论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农业生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2.3工农业生产加剧生态环境污染

为降低生产投入成本,避免对城市造成环境污染,化工业企业往往将企业建在农村地区,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野三废冶污染物。固体废弃物和废水污染不仅造成粮食减产,一些耕地甚至无法进行农业生产。同时,不科学和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同样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化肥、农药等药物的使用不仅严重影响农产品品质,还造成对农村土壤和水质、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

3改进生态环境基础上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3.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生态环保意识

为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促进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应首先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加大对农村人口的农村生态环境科普教育,使人们认识到当前农业生产模式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并使其认识到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消除传统落后观念带来的不利影响,避免人们过分关注眼前利益,消除乱砍乱伐和盲目发展行为。同时,加强学校教育,从小普及生态环保知识。

3.2强化立法监督,有效遏制生态环境破坏

强化立法监督,一方面落实生育政策,避免人口数量激增造成人均耕地数量的持续减少;另一方面,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和执法力度,在强化普法力度的同时,对于恶意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行为严厉监管和打击。如明确工业生产中废弃物处理细则,避免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直接破坏。

3.3加大资金投入,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建设

由各级政府牵头,加大生态农业建设的资金投入,并通过宽松的政策制度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同时,通过政策手段,推动环境产业的发展。如一方面让企业享有环境治理收益权,并享有环境治理的资源再利用权,以有效激发企业的环境治理热情,并极大推动环境产业的发展。此外,通过生态农业试点县和村的建设,发挥其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示范带头作用,让更多的县和村的农村人口投身到生态农业建设当中。

3.4加大科研力度,开发绿色农业与生态旅游

当前农村对于生态农业的认识水平仍较低,其在生态农业的发展上缺乏明确方向和技术指导,为此,政府应通过资金投入以加大科研力度,有效推动绿色农业和生态旅游的发展。在加强生态农业应用型技术研究的同时,加大其在农村的推广力度,使广大农民能够认识并懂得如何利用先进技术从事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生产。此外,不断优化农村环境,抓住当前的生态旅游热点,开发农业生态旅游。既显著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还能扩大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范围。

4结语

在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优化的同时,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是当前和未来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此,政府在不断加强生态环保宣传教育的同时,强化立法监督,有效遏制生态环境破坏,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此外,还应加大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开发绿色农业与生态旅游,并有效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建设。激发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热情和积极性,引领农民走上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道路[5]。

5参考文献

[1]王春萍.论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促进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1):44.

[2]范稚莲,莫良玉,冯礼就,等.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2):286-289.

[3]王树峰.发展生态农业与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J].北京农业,2014(27):266-267.

[4]于家和.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思路解析[J].吉林农业,2014(2):6.

篇(2)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经济发展;影响

生态农业指的是根据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并通过使用高科技农业产品,结合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并对传统农业中宝贵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既能够帮助农民获得高收益,又能对生态环境予以保护的新型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对现代化投入的态度并不是完全摒弃,而是对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一些常见做法加以吸收,比如废料循环利用,尽量避免使用化肥和农药,并通过生态学理论的综合运用,从而达到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的目标。

一、发展生态农业对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基本国情就是人口基数大,可用耕地稀少,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才过于追求农业产量,农业呈现粗放式发展,并没有做到对资源的合理使用,不仅造成了过多的消耗和浪费,更严重的是给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垃圾数量比之前有了很大提高,对农村宝贵的水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不仅如此,害虫的抗药性以及新型害虫的出现,迫使农民不得不大规模使用农药。加上我国农业发展一直遵循的是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耕地肥力呈不断下降趋势,导致农民不断提高化肥施用量,不仅改变了耕地理化性质,又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基于此,如果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发展生态农业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原因在于发展生态农业,不仅能够帮我我国发展现代化农业,而且还能对农业资源以及农业生态环境加以有效保护。

二、发展生态农业对农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1.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

现如今,要想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就需要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长处,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并在掌握当前社会需求的前提下,专门发展富有自身特色的产品,这样有助于形成产业竞争力。同时还能够使农产品的附加值得到增加,实现产销一体化发展。比如,在畜牧、水产比较发达的地区,就可以发展禽肉、水产品的精加工,这样对于自身竞争优势的形成是为有利的;同时,在河流水系发达的水田里,可以适当发展对河水植物加工。这些鲜活的实例都能够对我们加以启发,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是矛盾的,可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农业产品的优化。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农业产销一体化体系的构建,并加以配套措施,既能够让农民的生产销售成本大大减少,又能够使得增加销售规模,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2.加快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要发展生态农业,首先必须让其与当今时代潮流相适应,与国家相关农业产业政策相符合,这样就会降低吸纳民间资本的难度,甚至有可能吸引外资。一旦资本得到增加,就能够推动农业朝着制度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当资本投入量比较高时,更容易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有可能争取到相关的政策扶持,从而帮助农业尽快突破二三产业的重重包围,实现快速发展。通过发展生态农业,不仅有助于农民收入增加,而且也意味着农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这样农民在进行循环生产时就会有资本投入,并且还有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的意愿。

对于我国政府和金融部门而言,应当在生态农业发展上适当倾斜,在政策以及经济上应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比如说可以适当减少税收,并增加政府财政拨款,在银行信贷上,可以降低贷款利率等。

3.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

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除了能够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外,还能够让农民受到外来先进思想的影响,加快传统观念改变,从而提高对当今农业生产技术的接受度。比如说《爸爸去哪儿》以及《极限挑战》等,这些电视真人秀节目都能够有效促进农村观光旅游的发展,促进旅游业与农业的相互融合,这对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是相当重要的。不仅如此,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还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使得城乡差距进一步减小,从而真正实现农业科学技术与传统农村文化习俗的有机结合,必将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有效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产品就是我国重要的产物,因此促进农产品发展,有助于我国的国际贸易格局得到改善,从而变得更加具有战略性。而随着我国加入 WTO,农产品国际贸易又会因绿色贸易壁垒以及高额的反倾销税的限制,而得不到快速发展,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农产品都存在比较严重化肥和农药的高残留问题,不仅污染了当地水资源和耕地,还使得农产品毒素含量超标,无法达到世界农产品作物对于化肥农药含量的标准,对农产品出口造成了很大困扰。因此,发展生态农业,不仅有助于农业生态环境改善,而且还能使得化肥以及农药的用量大规模减少,这样能够促进农产品质量提升,同时还能够有效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发展生态农业,不仅能够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能有效改善当前农业格局,有效保护农业生产环境,从而形成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生态农业,给农业发展指引了一个新的方向,形成了农业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双赢的大好局面。

参考文献:

[1]刘涛.生态农业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4(27):16.

篇(3)

1.1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口也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最终导致了农业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可利用自然资源逐渐短缺,这种矛盾已经严重遏制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为了彻底根治这类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式,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来调节生态环境同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并建立有效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健康的生活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我国农业市场可以合理的组织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调整农村经济的发展结构,发展由农业主导的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等来适应市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与此同时,发展农业产业链,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的调整。纵观近几年生态农业发展带来的效益,不难看出生态农业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2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生态农业建设长期追求的目标。生态农业是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合理的开发利用农业可再生资源,将保护环境和提高资源的重复利用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减少人类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达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另外,应适当的汲取传统农业发展的优势部分,并将其与现代农业技术发展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建立既有传统农业合理发展生态的模式又有现代农业经济高效的发展模式,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效合一”,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1.3生态农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区域布局和关键措施是针对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要发展生态农业建设必须着眼于我国国情,同时还要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经济规律,将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农业增效和实现农民增收三者相结合,从根本上制止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逐步达到“三效合一”。其总体思路:一是要从根本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有效的改进农业的生产条件,可以通过运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为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可靠的生态保障;二是要致力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益,有效减少农产品过剩的问题,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生产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三是要有效的遏制目前市场流行农产品污染问题,做好安全保障措施,保护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2、发展生态农业关键措施

2.1实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创建适应目前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建立新型农业发展机制,能够将生态农业发展纳入合理的发展轨道,同时加大对生态农业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当前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要从发展生态农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建立适应生态农业发展的相关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建立多元化的生态农业建设机制,通过制定完善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来调动社会各成员参与建设生态农业的积极性;加强与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拟定和完善生态农业的法律、法规,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2.2建立生态农业技术保障体系。为了使生态农业能够更加适应当前农业生产的发展,相关部门要召集这方面的专家进行攻克研究生态农业发展方面的问题,提出新方法、新思路,制定各种生态农业管理认证技术、评价指标、物种改良等技术,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和管理方面的技术支持。

3、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3.1传统的人们对于农村的那种排斥和轻视是依旧存在的,似乎农村永远跟愚昧联系在一起,人们有了这种意识对于农业的重要作用也往往会忽视,这样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要改变这种意识首先应该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3.2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就要对农村以前的发展环境进行改变,改变人们进行农业劳作的意识形态,如改变以前那种盲目垦荒、盲目的进行土地的开发而不顾生态环境的行为,使农业生产的环境相对稳定。同时还要改善农村中社会服务的基础设施,使人们不再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失望,使农村的人们可以享受到完善的基础设施,这样才能够激发人们进行农业劳作的兴趣,也可以吸引一部分农业科技的人才到农村来,为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4、结束语

篇(4)

关键词: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产业模式

1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战略意义

现阶段培育和壮大生态农业经济,既有必要性也存在紧迫性。其战略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过于粗放,资源消耗过多而产出相对较少,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生态农业倡导精细化、集约化管理,减少了资金和资源的消耗,提升了利润空间,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1.2优化产业结构的客观要求

出于对环保的考虑,生态农业的重心从基础性的种植、养殖,向更高级的深加工、观光农业等转移,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对支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1.3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序实施

在壮大生态农业经济的过程中,需要从人才、技术等方面提供保障。这与乡村人才振兴、乡村生态振兴的具体要求高度契合[1]。

2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2.1农民生态环保意识差

对于农民来说,生态农业不仅仅是一种新概念、新模式,还会带来生产方式上的变化以及思维观念上的冲击影响。如生态农业强调农产品的“绿色”种植,做好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工作。但是很多农民习惯于使用化学农药,虽然这种方法易操作、见效快,但容易造成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农产品也会因为较高的农药残留而影响销售。部分农民目光短视,只追求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发展,缺乏生态环保意识,不能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践行生态环保,成为现阶段生态农业发展的瓶颈。

2.2农业产业模式单一化

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单一产业模式,一方面会加剧内部竞争,导致农民获得的收益减少,这也是年轻农民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会造成资源消耗过快、环境日益恶化,农业发展难以为继。现阶段很多农村由于经济基础差、交通不便利、年轻劳动力少等诸多原因,未能发展多元化的产业体系。虽然有一些农村尝试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先进模式,但是由于调研不充分,管理不到位,这些新兴产业模式在引进之后出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未能对生态农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3缺少必要的保障措施

生态农业固然有诸多的优势,但是其稳定发展也离不开各个方面的支持。如要想让农民了解并接受生态农业,必须要积极开展宣传、推广工作;要想让农业企业、农村物流发展起来,必须要提供政策扶持;要想让膜下滴灌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得到广泛应用,必须要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目前来看,部分地方政府虽然为推广生态农业提供了一些保障措施,但是力度不强、形式单一,生态农业发展规模较小,经济效益不好,无法形成完善的良性循环,生态农业的优势也难以体现出来。

3可持续发展策略

3.1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要掌握农业生产的新技术,熟练操作各种农机设备,更为重要的是具备科学的管理思维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地方政府的协调下,依托地方农技部门,联合各大专、中职院校,为农民提供专门的技术培训。在掌握新技术、新方法的基础上,使农民对生态农业有更为深刻全面的了解,并且能够在各类生产活动中,自觉践行生态理念。如养殖人员可向地方有关部门申领补贴,建立沼气池。将养殖场每日产生的粪污倒入沼气池内,实现无害化处理。这不仅实现了废物利用,也利于消除蚊蝇滋生环境,降低牲畜患病的概率。

3.2丰富农业产业模式

探索多种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多元化产业模式,走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怪圈,才能凸显生态农业的优势。搭建农村电商平台,依托乡村物流发展“田间-餐桌”的模式。既简化了中间环节,又节约了人工成本,实现产销直接对接。挖掘自然资源,打造休闲旅游景点,发展观光农业模式。让农村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经济水平越来越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生态农业模式。还可以打造农业产业园,园区按照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模式,不仅能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还可在支持农业生产新技术的创新、研发、试点、推广等方面发挥推动作用[2]。

3.3完善配套保障措施

为支持生态农业的壮大与发展,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本地农村发展生态农业的具体需要,为其提供多种形式的保障措施。其一,政策保障。通过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涉农企业、物流公司等进驻农村,为实现农产品深加工以及帮助农副产品顺利销售提供支持;其二,技术保障。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以点带面进行农作物种植、家畜繁育养殖、冷链加工储运、电子商务销售、全产业链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建设。让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掌握市场动态、行业行情,为生态农业管理和农产品销售等提供数据支持。其三,资金保障。设立生态农业补助金、救济金和奖励金,对发展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领头人给予补助和奖励。对于尝试生态农业模式过程中因为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损失的农户,给予一定的救济补贴。通过构建多重、立体保障体系,让生态农业能够真正的落地开花。

篇(5)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人们对农业的发展愈加重视,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已势在必行,如何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进一步促进我国生态农业可持续的发展,是摆在每个农业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1生态农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1生态农业建设可调节生态环境与人口增长矛盾

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以来,持续不断的人口增长以及人与生态环境之间日益显著的矛盾,自然资源逐步减少,使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较大影响与制约。因此应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变农业经济结构,发展生态农业调节生态环境与人口增长的矛盾。

1.2生态农业建设可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生态农业的建设,对农业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可对环境进行保护及提高资源有效利用,同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可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1.3建设农业生态文明是建设我国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

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体系基础性内容是生态文明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状况同步协调发展,摒弃传统的高消耗,重污染与低效益的生产模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发展的角度上看,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是大势所趋,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必然选择。

2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及意义

2.1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一条根本途径

生态农业要本着国情为出发点,遵照生态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方法实行农业生产,无疑会使农业生产水平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大幅度地提高,并加速农业发展战略转移,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快。

2.2生态农业的发展关乎人类健康及绿色食品的保障

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活动中大量使用化肥及农药,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生态平衡。发展生态农业则可充分发挥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与人类的相互作用,采用物种或品种轮换的种植方法,并利用天敌防治害虫,从而减少化肥与农药使用量,生产出绿色无污染产品,因此生态农业可以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较好的生态环境。

2.3生态农业的发展使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得以提升

发展生态农业,可大大提升经济效益。由于生态农业,不但可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及增值作用,还能加速物质循环及能量转化,有显著的生态效益,与此同时,还能为社会创造品种多样化的质优农产品,可以确保人们对农产品日渐增长的扩大需求。因此,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应大力提倡。

3发展生态农业相关措施

3.1创建适应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机制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想要做好任何事情,必须有相关规章与制度。因此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建立新型农业发展机制,同时,在生态农业发展上,要加大资金投入,以及必要的技术保障支持,并以发展生态农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所建立的管理及监督办法与标准,应与生态农业发展相适应;积极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农业建设,制定及建立完善的生态农业发展规划与多元化建设机制;与此同时,还要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及法律法规。

3.2建立生态农业技术保障体系

对生态农业发展方面的相关问题,要组织专家进行认真研讨,并制定各种生态农业管理认证技术,产品认证体系,还有就是评价指标规范,物种改良及品种培育等相关技术,不断提出新方法及新思路,同时,要给予足够的生产及管理方面的技术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使生态农业与今后的农业生产发展相适应。

3.3制定政策,强化服务

生态农业的普及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当前我国在生态农业保障体系中取得了一些发展,但仍需深入实施,政策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另外,服务体系的建立也要进一步落实,政府应转变职能加大对有关生态农业的投入,建立各种生态农业服务体系,以稳定农业服务人员,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4小结

篇(6)

关键词:生态农业经济;农村生态环境;关系影响;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立国之本。农村不仅是农民进行生产、生活的安身立命之所,也是人们食物的来源之地,是保证国家和谐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为我国居民提供了良好、可靠的食物来源保障。但与此同时,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农村生态环境却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人口增长、环境污染、森林破坏、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使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对我国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走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之路,才是实现我国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生态农业经济的内涵

要正确认识什么是生态农业经济,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概念的提出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其主要是指合理利用经济学原理,组织和管理农业生产建设,将传统农业、现代科技和绿色发展理念有机结合,将农业向合理生态转化,农业回归自然,实现农业高产高效与可持续发展兼顾的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而生态农业经济就是以发展生态农业,使农村经济、农业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相协调为基本原则,以不超出自然生态系统承载力为基本前提,以因地制宜、使区域自然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得到合理利用、充分发挥为基本方向,在确保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实现生产过程和资源利用高效化,确保开发产品优质化、无公害化,促使生产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现代化农业产业。由生态经济的内涵我们可以总结出生态农业经济的特点,主要包括:协调性,生态农业经济讲求的是农业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以及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适宜性,生态农业经济是通过多种技术装备,使农业发展适应区域环境条件、自然资源条件以及当地发展实际情况,从而使区域各项资源合理配置、合理利用,使农业经济发展能够扬长避短,优势尽显;持续性,生态农业经济重视的是现代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讲求的是农业生态和农业经济的长期整体效益,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技术装备和发展策略进行不断的改进和调整,因此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长期持续性。

二、农村生态环境与生态农业经济的关系研究

1.农村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基础。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生态环境的支持,农村生态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必需的耕地、水等资源,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农业生态环境中每一个因素的改变都有可能对整个农业生产系统产生各种影响,如果耕地和水土资源等被破坏、被污染,必定会影响农业生产的产量和农产品的质量;同样,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也必然会极大地促进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因此,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农村经济的基础和前提。2.农业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在农业生态资源有限和农业生产技术有待提高的前提下,短期内,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存在矛盾的,但从长期来看两者又是相互促进的。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更好的资源条件,从而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而农业在发展的同时,又会为农村生态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促使农村生态环境的逐渐改善,因此两者是互为支持,互为促进的。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在发展农村经济的时候,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视农村生态资源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之路,才能使农村与农业长期健康发展。

三、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

1.耕地资源紧张,耕地质量不断恶化。耕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保护耕地也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但我国当前却面临着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质量不断恶化的问题。据统计,我国现有耕地1.26亿公顷,但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1公顷,不足世界人均的一半,且其中的13.3%属于坡耕地,耕地资源较为有限,并且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粗放的开发、过度地侵占滥用和各种污染问题,使得可用的高质量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仍然在不断地减少。

2.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包括外部污染和自身污染两方面。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和城市的生活垃圾和废弃物也不断增多,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没有固定的垃圾倾倒区域和专门的垃圾处理措施,很多生活垃圾随意乱扔,生活废水不经处理就随意进行排放;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工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产生的大量工业废水也通过各种流通渠道对农村水体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和各种形式的污染,这些都属于外部污染的范畴。而自身污染则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过程中,随着农业生产和规模的不断扩大,自身污染的情况也日益突出。自身污染一是滥用农药、化肥而造成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污染;二是农业生产残留,如秸秆、畜禽类粪便处理不当而造成的污染。我国本身农业用水就非常紧张,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农村有5000万人口和3000万牲畜面临着饮水不足的威胁,受旱农田达到了3亿亩,而各种污染更是加剧了这种情况,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活动。

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措施

1.提高人们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人们生态环保意识是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关键。农业生产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需求,但长期以来,人们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心理,并且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造成了农业资源的透支利用和破坏式的开发,使农业生产超出了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虽然我国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花费了不少精力,但治标不治本,建设速度赶不上破坏速度。因此,必须设法从提高环保意识入手,加强宣传教育,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才能从根本上做好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为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打好基础。

2.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建设。虽然我国近几年来陆续颁布了一些涉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整体而言,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还不十分健全,主要体现在监管制度不完善、操作性不强等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难以及时跟进,使得一些方面还存在着法律空白。因此,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加强法律法规执行力度,才能从法律制度上有效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3.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相关投入。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农村生态建设。兴修农业水利工程,促进水资源合理保护利用;加强垃圾回收处理和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改造,以及相关的资金和技术装备投入,促进环保技术装备升级改造,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五、结语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多、制约条件多。因此,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各种有利条件共同发挥作用,牢固树立起“既要农业经济发展,又要农村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才能真正搞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忠根,应风其.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陈金松.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解析[J].农业经济,2013(4).

篇(7)

 

一、引言

 

农业在我国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三大基础产业之一,它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业生产等都提供了大量的农产品和材料。由于其地位特殊、作用关键,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转变农业发展的理念,坚持我党提倡的科学发展观为农业的指导思想,不断改变经营管理方式,促使农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真正的实现农业生态化、科学化等。就我国农业的现状来看,仍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发展水平、规模都无法得到最好的发展,要想确保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继续发挥作用,我国就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改变传统农业发展道路,实现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进步。

 

二、生态农业经济

 

(一)生态农业经济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这一重大产业也有了新的发展理念,我国对生态农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首先生态农业有着开放性和局限性并存的双重特点,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改进农业技术,吸取国外先进的经验,但是在发展生态农业时要注意合理的开发、利用我国土地资源;其次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有效的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此外,生态农业的发展进步需要将很多资源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确保资源和技术的相辅相成,也就是说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只有这样农业才能真正得到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生态农业经济的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传统农业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弊端很多,仅仅依靠劳动力和资源投入来获得产量的方法无法促进经济的增长,因此我们需要改变农业的生产模式。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应势而生,这一新机遇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比如说农业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农民素质不高、社会环境严峻等等。

 

(三)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目前,我党提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农业得到可持续健康发展。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应该构造生态农业系统,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科学、合理的调整农业结构,促进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的提高自然资源使用率、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保证对环境的保护、提高农民的收入、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等。

 

三、新时期如何发展生态农业经济

 

(一)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水平

 

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做支撑,生态农业系统才能有极高的生产力。由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我们要重视科学技术对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水平推动农业生产力的进步,这就是“科技兴农”,这就需要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素质,不断向其灌输科学知识、为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培养出一批有着极高素质的劳动生产力;此外,发展生态农业还需要不断引入新人才,加大对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视力度和相关知识宣传力度,做好对生态农业的指导工作。只有这样提升农业的科学技术水平,积极实现科技创新,才能真正发挥生态农业的作用。

 

(二)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生态农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国家制定的惠农政策,充分使用当地资源,保证生态农业的发展有足够资金支持,这样才能有发展的动力。此外,要尊重生态农业的发展规律,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制定科学的农业发展方案,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确保自然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实现生态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

 

我国还要重视建立和生态农业相关联的法律法规,确保惠农支农政策的出台,适当对生态农业的产品给予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加大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的监管、打击力度,尽可能减少乱砍滥伐、围湖造田、非法占用耕地等多种现象的发生。

 

除此以外,还要重视把农村以及城镇地区的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尽可能提高自然资源的使用率,解决农村劳动力闲置的问题,确保生态环境的保护、自然资源的节约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三位一体,走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

 

四、总结

 

当今新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也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工作者都应该提高自己的工作素养、重视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认识到生态农业发展是农业转型的必经之路等等。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在其实践期间,我们应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