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0:58:1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医学影像发展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治学精神:刻苦钻研、善于总结
刘玉清的为人、做事、治学,一贯以“认真”著称。无论是在校的求学阶段,还是在漫长的工作生涯中,他总是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并注重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和不断总结,发现问题后再查阅文献以提高认识。这种学习、实践、查证、总结的循环治学方法贯穿于刘玉清的一生,形成了他独特而又严谨的治学精神。
读片是放射科医生的基本工作,刘玉清强调:每一次的读片分析,都要认真、细致,稍有疑问就要追根究底,力求诊断意见清楚、全面,决不能有半点粗心和怠慢。因为这关系到对患者的全面诊断,还将影响对治疗和预后的判断。他认为,要做出正确、全面的影像诊断,不能仅局限于影像学征象的分析,还要客观地探讨其内在生理、病理学基础,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尽量作出全面的诊断分析。因此,放射科医生除了掌握放射学的知识、技能外,还应不断学习、了解有关的临床及基础医学知识,必要时可直接检查病人。刘玉清经常告诫自己和同事:“放射科医生不是‘读片员’,也不是‘操作员’,而是医生!”他还总是引用一位国外学者所说的话:放射科医生不仅是患者的医生,也是医生的“医生”。
刘玉清在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经验摸索中,注重分析实践材料和经验,并加以总结提高,这对丰富和发展其专业学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自1957年至今,刘玉清、评论及学术演讲等280余篇,主编专著8部,参编17部,作为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获卫生科技进步成果奖8项(国家级2项,部级5项,医科院级1项)。这些成就的取得,与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和钻研精神,以及勤于总结、善于总结的学术研究个性是分不开的。
医德风范:爱岗敬业、真诚相待
刘玉清对待每一项工作都认真负责,持之以恒。他长期担任过放射科主任职务,在他的带动下,科室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他本人也数次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1959年,他出席了北京群英会;1978年,获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先进个人奖;1985年,出席北京市劳模大会……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刘玉清认真仔细地完成读片和诊疗等基本任务,他始终保持对患者的热情与真诚,态度和蔼可亲。全国各地慕名前来求诊、求教者络绎不绝,刘玉清对他们均一视同仁,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地真诚相待。当患者以各种“方式”要感谢他时,都被他婉言谢绝。他经常说,医生的天职就是为患者服务。
刘玉清还非常重视人才培养,为指导青年医师、研究生和进修医师等竭尽心力,言传身教,从实践中培养、锻炼了青年医师们的各种临床能力,也促进了学科的人才建设。他对教学工作严格要求,特别重视对影像学发展新趋向的把握,亲自审核研究生和青年医师们研究课题的各项进展。对于课题实践的各个步骤,任何一个微小细节、错误,他都不会放过。刘玉清同时也以自己严谨的治学精神感染着青年一代,这包含着他培养青年医师的良苦用心。1986年,刘玉清被评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
学科建树:开拓进取、不断求新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刘玉清倡导与病理科合作,在国内率先开展了X线与手术切除肺、食管标本的“X线-病理对照”研究,并逐步形成制度,建立了对照记录,定期进行分析总结,该合作一直坚持至今。这对深化多种胸肺、食管疾患病理基础的认识和提高X线诊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教研资料,推进了科室学术建设,填补了当时国内此项空白。
20世纪60年代,为提高心脏X线诊断水平,刘玉清一方面将“X线-病理对照”转变为“X线-手术对照”;另一方面,他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意识到,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临床、心电图和X线各有其作用和限度,于是他逐步创建了以X线为基础的“X线-临床-心电图”三结合的心脏X线诊断方法。这使放射科医师能够发现一些临床医师没有注意到的诊断问题,纠正了某些不当的临床印象,明显提高了临床诊断水平。这些以X线为主的全面分析方法,为创建心血管放射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来放射科开展介入治疗工作做好了铺垫。
20世纪70年代,随着CT的问世,刘玉清敏锐地注意到,这是放射学向影像学发展的新动向。1974年前后,他在国内首先提出了“医学影像学”的学科新概念。1977年,他发表文章较全面地向国内评价了CT及其临床应用的概况。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国际上,影像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相结合,共同形成了诊治兼备的现代医学影像学。刘玉清于1985年率先向国内介绍了这一新概念,并在国内首次提出“介入诊疗已成为同内科、外科治疗并列的三大诊疗技术之一”。同时,“介入诊疗技术及相关器械、器具的应用研究”被列为国家“九五”医学攻关项目,并与防治重大疾病以及我国相关器械、器具现状相结合,制定了15个攻关专题。刘玉清作为专家组组长,主持了专题的评审、中期评估和项目的总结、验收工作。这一工作对推动和提高我国介入诊疗技术及相关器械、器具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90年代,随着影像学新技术的发展和传统X线诊断及其各种造影检查的成熟,逐步形成了具有多种成像技术的影像诊断学。与此同时,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也促使我国的现代医学影像学演进成为诊治兼备的学科体系。刘玉清自90年代初即倡导、推动这一新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并多次撰文或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演讲,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刘玉清当时提出,应加强影像科室介入专业人员的培训以及主要介入治疗技术的规范化问题。他强调,介入放射学应为医学影像科的组成部分,实现与影像诊断优势互补,这将更有利于其发展。他还提倡开展影像学综合诊断优选应用研究,即“各种技术综合分析,优选应用”。针对心血管疾病,他提出“三主轴”(超声、CT、磁共振)和“两翼”(X线平片及相应造影和核医学)的主要诊断进程,并应以患者诊治的“实际需要”为原则。临床和影像学医师应综合分析研究多种影像技术(新技术和普通X线检查)的诊断性能(优势及不足),从中优选出合理的检查技术,向患者提供优质的影像诊断服务,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诊治效益。1996年,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组织开展大型诊疗设备临床应用规范化研究,由刘玉清负责医学影像组,他将他的这一思路落实其中,促进了影像学及相关专业的发展。
本世纪初,刘玉清组织放射学(含介入)、超声、核医学有代表性的专家,主持召开了“医学影像学前沿学术讨论会”,着重探讨了新世纪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和我国的战略对策,并于2001年出版了专著《医学影像学展望及发展战略》,受到行业内人士的普遍重视。刘玉清提出,现代医学影像学科作为一个科室必须诊治兼备,由影像诊断(含CT和MRI)、超声、核医学和介入治疗(含超声、核素治疗)等分支学科组成。同时对专业人员的培养又应划分为神经、心胸、腹部和骨关节影像学等亚专业,各有分工,协调发展,以适应临床学科如大内科及其呼吸、心脏、消化等分支学科的对等发展。因此,医学影像住院医师必须进行诊、治兼顾的全面培训,高年医师则应有所侧重、各有专长。他积极呼吁、推动组建“大影像”概念的新世纪现代医学影像学科,进而探讨向“宏观(即生态环境、心理等)和“微观”(即分子、基因水平等)方向发展的新趋势。
绸缪为国:学科统筹、协调发展
1981年至1983年,刘玉清历任阜外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院长、所长;1987年至1992年,任该院、所三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1984年至1993年,任两届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放射学会主任委员;1993年,被授予“中国医科院、协和医大名医”称号;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玉清院士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勤耕不辍,多年来对心胸放射-影像学医、研、教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还为我国的医学影像学学科结构建设呕心沥血。
关于如何组建我国现代医学影像学学科,刘玉清认为,根据我国国情并借鉴国外经验,可采取“两步走”的策略:一是先组建“独联体式”的医学影像学部,开展联合性学术活动;二是逐步组建统一的医学影像学学科。
在看到我国临床应用研究与国外相比并无明显差距,但是医学基础和实验研究领域却与国外水平相差甚远的状况后,刘玉清大力呼吁各个医疗单位和医学院校、科研机构等积极创建、开展基础和实验研究基地,积极推进相应研究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各地区、各单位的专业、学术水平发展颇不平衡,设备条件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刘玉清极力提倡:向广大城乡基层居民提供有效且优质的影像学服务。尽管影像学新技术的应用率不断提高,但普通X线检查仍是影像诊断的基础,在某些方面如胃肠道、骨骼和胸肺疾病的检查方面仍占有重要地位。多年来,X线设备在我国乡镇单位已基本普及,因此,若能坚持提高与普及并重,针对影像学不同亚专业开展多中心的“影像学综合诊断优选应用研究”,制定出适当的“规范”,减少不必要的、高昂的、重复的检查,必将提高诊断效果和效率,直接造福于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乡镇居民。
国际交流:互动双赢、学术“外交”
1978年至1984年,刘玉清担任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咨询委员;1984年,受聘为美国哈佛大学放射学客座教授;1991年,当选为日本医学放射学会名誉会员;1970年,担任阿尔巴尼亚国立第二医院放射学中心顾问。多年来,他致力于拓展国际学术交流,为使我国放射学跻身于世界放射学之林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也为国际放射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自1978以来,刘玉清先后40余次出访美、日、澳、德、法、印、新、韩、马等国,进行考察、学术交流、参加会议和讲学,增进了与国外同行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
[关键词]超声医学 课间实习 优先
现代影像医学的飞速发展,使得医学影像新设备、新技术和新知识层出不穷,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临床需要,为此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摸索。超声医学是医学影像学的一个分支专业,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又由于医学实践本身的复杂性、独特性及组织脏器疾病的广泛性等特征,决定了它是一种对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技术,这就意味着超声医学专业必须十分重视实践。
一、现代超声医学发展趋势
影像医学的发展史可追溯至1895年,经过一个多世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成一个强大的体系,其中超声医学的发展足以让医学界为之目眩,其诊断已从形态学迈向临床治疗,超声介入治疗正与肿瘤、微创治疗、生殖医学、外科不断融合发展,使其在未来的医疗服务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超声医学已成为集诊断治疗为一体的学科,与临床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二、超声医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超声医学从上世纪70年代进入国内,理论、临床实践均处于求知、摸索阶段。近30年,国内临床超声诊断水平已逐渐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但高等医学院校培养超声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远远落后于国外知名医学院校。目前国内仍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先上理论课,后实习。书本中对一种疾病的图像特征描述均为文字形式,此种根据形态学改变对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靠枯燥、单一的理论文字描述对超声专业学生来说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出现了动起手来探查不到正常脏器,而认知正常脏器的形态更无从谈起的结果。通过多年的超声教学实践,深感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当代世界的医学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材不断更新,在总学时增加不多,而内容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对于超声专业学生教学模式改革即:优先进行课间实习并增加实践课学时,后上理论课并减少理论课学时势在必行。
三、超声专业课间实习优先理论的实践
(一)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模式
1.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兴趣,优先开设实习课
超声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较多的实践机会,为此应调整课程设置,加强临床实践环节的教学,优先开设实习课,运用多看图像和亲自操作等方式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各种图像在脑海中留下清晰的印象,便于学生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兴趣,改变以往学生从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的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帮助学生以动态实时的观察组织脏器的形态 为基础,优先掌握形象思维,经过概括后形成解剖和病理的概念,再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判断,推测出属于哪些疾病的可能性,从而对抽象思维的理论内容“豁然开朗”。这样就摒弃延用了几十年的教学模式所有的弊端,即学生从未接触过各组织脏器正常超声图形特征,就强硬接受其图像特征的理论描述,而且单靠教师在课堂乏味、陈旧古板的满堂灌的理论讲述,放映的幻灯也是静态图片,使得学生脑子里一片混乱,肝脾不分,看图片也是‘云山雾罩’,由此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觉得超声太难学、难懂、难鉴别。由于对各组织脏器正常、异常超声图像特征的无法想象、不理解,学生光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考试一结束,一脑子理论全忘光,动起手来探查患者出现零图像。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
超声医学强调的是实时、连续、多切面及动态观察疾病的超声影像学表现,超声图像的显示具有多种方式,我们在日常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上百例常见病、多发病和一些疑难疾病的宝贵超声影像及其相关医学资料,为建立超声医学多媒体图片库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使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有了有武之地。建立健全超声基本技能操作影像库及超声基本技能操作影像示范教材迫在眉睫,通过教研室及超声技能实验中心对全身各组织、脏器进行超声影像动态采集,后期编制,建立动态影像数据库,让学生认知动态影像;根据采集的技能操作影像,与国内各高校专家研究讨论、统一标准、统一操作规范,编制相应的影像示范教材。这样就形成了图像清晰,影像直观生动,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界面,从视听多种感官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影像库以疾病名称、超声特征、组织器官等关键词分别分类,具备检索功能,附有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等数据,辅以文字、声音、动画注释。同时创建超声医学技能操作网络教学平台,充实网站材料,建立学院教学管理部门―教研室―科室三级联系网。与国内知名院校及医院构建联合平台,远程协助,资源共享。培养学生充分利用网站教学资源,与教师教学互动。
(二)注重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
超声医学专业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在实际的医疗工作中,每一个患者正确诊断都牵涉到各方面的医学知识,对多学科信息的综合分析、融合贯通,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集思广益、开拓思路,进而得出正确结论,都是对医生的基本要求。所以单纯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已不能适应21世纪对高素质医学人才发展的需要,也很难跻身于国际医学人才的竞争,为此,应在医学实践上有丰厚的知识底蕴的后劲。
(三)加强科研素质培养
超声医学专业培养的超声医师既是该专业临床工作的骨干力量,也是超声医学科研的生力军[2],因此要在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这也是以往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要扭转这种局面,学校、教研室和教师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对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先进成果和发展动态,开拓学生视野,循序渐进地激发其科研创新意识和科研兴趣[3]。
(四)培养专业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素质的提高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启发者,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故素质高、专业性强的教师队伍建设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超声医学发展迅速,知识积累多,更新周期短,良好的思想品质、先进的教学理念,广博的人文知识和深厚的专业素养是教师必备的素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进取,紧跟本学科发展前沿,将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溶入教学,善于获取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不断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来提高自身素质的修养,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跟上现代教育时代的步伐。
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影像医学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对超声专业的教学模式及学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改变,站在发展的角度,从学校培养学生的近期和远期效果综合审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落后于时代,超声专业课间实习优先的教学模式改革正等待实践的检验。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资助项目(L2010323)
[参考文献]
[1]王萍.临床医学专业超声医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现代医用影像学,2004,13(6):274-276.
[2]张萍.关于超声医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思考,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4):2247-2248.
[关键词] CT检查;泌尿系肿瘤;诊断;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7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c)-0189-02
泌尿系肿瘤(Urinary System,Tumors of)是指发生于泌尿系统任意部位的肿瘤,主要包括:肾、肾盂、输尿管以及尿道肿瘤等。该系统肿瘤通常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一般男性比女性多。近几年来,泌尿系肿瘤的发生几率在逐渐的升高,对于泌尿性肿瘤患者的的检查方法有:磁共振、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尿路平片(plain film of kidney,ureter,and bladder,KUB)、超声检查、逆行肾盂造影(retrograde urograph)以及CT检查等[1]。每一种检查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为探讨CT检查在泌尿系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该研究选取该院自2009年1月―2013年4年以来收治的泌尿系肿瘤患者,对其采用CT泌尿成像检查,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自收治的32例泌尿系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有18例,女性患者有14例,年龄范围21~65岁,平均年龄为(43±22)岁。所有患者均得到手术病理的确诊为泌尿系肿瘤患者。其中有11例患者为血尿,14例患者腰腹部胀痛不适,5例患者体检发现异常,1例患者外伤。
1.2 诊断方法
1.2.1 诊断方法 对32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采用Siemens Sensation 16/64层螺旋CT,管电流为165MA,管电压为120KV,准直径为0.635 mm×64 mm,机架的转速为每圈0.32 s,矩阵为522 mm×522 mm,对其进行常规重建的厚度为4.5 mm,薄层的重建厚度为0.45 mm,螺旋距离为0.8 mm。对其进行增强扫描时,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进行注射的剂量为1.4 mL/kg的体质量,对患者进行注射的频率为3.5 mL/s,对比剂在注射完毕后,采取同样的速度进行注射0.9%的30 mL的氯化钠(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CT扫描,先行常规腹部平扫,扫描范围膈顶到耻骨。增强扫描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动脉期):采用智能跟踪自动触发结束,数值为80 Hu,延迟5 s;第二阶段(静脉期):进行延迟70 s,第三阶段(排泄期):等到静脉扫描完成之后,立即让患者离开检查床,在排尿后,静脉注射10 mg的呋塞米,等到10 min之后,继续进行排泄期的扫描。
1.2.2 图像的重建 采用重建的方法为仿真内镜、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以及最大密度投影法。对于动脉期、静脉期以及排泄期的图像都采用重建层厚2 mm,所有图像传到3D以及Inspase工作站中对其进行重建。在动脉期进行肾动脉的成像,静脉期进行肾静脉成像,排泄期进行尿路成像。
2 结果
32例泌尿系肿瘤患者中有11例患者肾癌,9例患者为肾盂癌,5例患者为输尿管癌,4例患者为膀胱癌,3例患者为肌脂肪瘤。其中9例表现为肾盂移行细胞癌,肾盂的软组织的实性占位,肾盂内充盈缺损,强化CT值的范围为:25~35 Hu;5例输尿管癌中,在CT中表现为输尿管走行区有明显强化的软组织肿块影,强化CT的范围为:35~40 Hu,在病变区与正常的输尿管交界地方都表现有输尿管壁的轻度不规则增厚;4例膀胱癌患者中,在CT中表现为膀胱内充盈缺损以及膀胱壁的不规则增厚等,强化CT值的范围为:35~55 Hu。
对32例患者进行泌尿图像的重建:肾动脉造影:显示有45支肾动脉;肾静脉造影:9例肾盂癌患者中,就显示有3例患者为肾静脉内充盈缺损,经过手术病理证实为肾静脉的癌栓。
3 讨论
泌尿性疾病的诊断方法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作为泌尿性疾病检查的一种重要方法,然而,由于影像重叠以及密度分辨力度比较低,对于显示肾实质病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且不能够显示肾盂输尿管管壁的病变以及周围结构的病变特点,更为重要的是难以显示泌尿性的结石[2];尿路平片(plain film of kidney,ureter,and bladder,KUB)检查方法比较简单,不用任何的造影剂的泌尿系x线摄片,主要包括输尿管、肾以及膀胱部位,它是检查泌尿性阳性结石的最为简单的一种方法[3];超声检查在临床很多疾病中都有此应用,具有无创、经济以及操作简单的特点,在泌尿性疾病中主要诊断肾脏以及膀胱病变,但是对于输尿管的管径比较细,走行的位置也比较深,同时受到肠道气体的影响,因此,不能够用于输尿管的病变检查[4];逆行肾盂造影(retrograde urograph)在临床中比较少用,主要是因为该造影存在尿路感染以及医源性损伤的危险;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是CT发展史乃至医学影像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采用薄层进行扫描,扫描速度加快,一次屏气的时间仅仅需要7 s左右就能够完成全腹的扫描,同时能够进行轴位、冠状位以及矢状位的图像重建,加上利用工作站的关系,能够进行多种后处理,不受到肠道积气以及积液的影响,特别是在泌尿系肿瘤的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5]。
使用多层螺旋CT能够明确的显示泌尿系的先天性、占位性以及外伤性的疾病,在遇到肿瘤患者时,通过CT扫描,不仅能够清楚的显示其病变部位的形态、大小、血供外,还能够显示病变对周围脏器是否有侵蚀现象或者是发现其他的脏器是否有转移的等。泌尿系造影能够直观的显示正常血管受压、包绕、移位以及病理性的肿瘤血管等,从而为手术治疗提供详细的病例信息。据有关文献报道[6],使用MSCT扫描先天畸形的敏感度以及特异性能够达到100%,对于肾囊肿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达到98%,对肾癌的检查率达到92%,膀胱结石为99.8%,肾结石为99.98%。在本次的研究诊断中,通过16/64层螺旋CT扫描以及图像重建与手术病理的符合率得到100%。
综上所述,CT泌尿系成像能够直接清晰的显示肾脏、膀胱病变、输尿管病变等,能够作为临床中诊断泌尿性疾病患者,特别是肿瘤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Jorge, Huguet.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upper urinary tract after cystectomy[J]. Archivos espa oles de urología,2012,65(2):227-361.
[2] 王晓梅,边杰,杨红.多层螺旋CT在泌尿系肿瘤术前一站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8,30(2):135-137.
[3] 胡岚亭,郭峰,王胜军.PET/CT在泌尿系肿瘤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1(7):1951-1956.
[4] 林俊东,徐建成.脐尿管癌的CT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8,23(5):531-533.
[5] Jangland Lsegelsj.Optimization of 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 protocol, 1997 to 2008: effects on radiation dose[J].MMagnusson A.Acta Radiologica,2009,4.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关键词】 恶性肿瘤;放疗;三维适形
肿瘤放疗的理想境界是只照射肿瘤而不照射正常组织,但由于恶性肿瘤呈浸润性和不规则性生长,放射治疗很难达到以上境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善了肿瘤影像学诊断,创造了肿瘤及其周围正常组织和结构上的虚拟三维结构重建技术,改进了放射物理剂量的计算方法,使放射的形状和强度更适合肿瘤的形状和强度。最先出现的是三维立体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继之,又发展到逆行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IMRT是3DCRT的高级阶段。然而,由于该项技术应用相对较短,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针对三维适形放疗的热点、难点问题,遵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加以综述。
1 三维适形放疗的理论基础及发展史
适形放射治疗概念的提出和进行临床研究最早始于1959年,日本Takahashi博士及其同事首次提出并阐明了适形放疗的基本概念以及实施方法。
Proimos博士及其同事独立地提出了同步挡块旋转照射方法,同步挡块法是将特殊设计的铅挡块安装在患者和准直器之间,并且挡块能够随机架或患者的旋转作同步运动,保证挡块投影的形状随时与照射的靶区一致。Green 于1959年首先提出循迹扫描的原理,并在英国伦敦皇家北区医院建立了这种系统的机器和计划设计的方法。所谓循迹法,就是依靠治疗机和治疗床的相互配合的支持,使得靶区每个截面中心总是位于机器的旋转中心上,而射野的形状和大小靠准直器的扩缩以及床的纵向运行得到。因此,循迹扫描法的结果,使得高剂量区的横、纵方向上均与靶区形状一致,显然治疗范围即射野大小,仅由准直器限定,同时也由床的纵向运动范围确定,而机架旋转的速度和床的纵向运动的速度决定剂量的大小。继Green的研究后,英国TEM工厂生产出60Co循迹扫描治疗原型机,于1970年安装在伦敦皇家自由医院,并于1973年治疗了第一例患者。
Umegaki于1971年在Varian C Linac6直线加速器上安装一组多叶准直器,由一个旋转的盘片进行模拟控制。多叶准直器提供了一种实用的适形治疗方法,它是在常规治疗准直器上的一种改进,使得射野形状能随靶区形状改变,形成了三维适形放疗。
2 三维适形治疗的原则
①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由于肿瘤内有乏氧细胞的存在,必须采用分次治疗的方法,才能得到肿瘤的相对增敏,适形立体放疗也不例外。②由于分次照射可使恶性肿瘤的细胞同步化,适形放疗只有分次进行,才能得到肿瘤的自身增敏,提高疗效。③按照Brenner和Hall的观点,任何一种放射治疗方法的优化方案;都应该有长的总治疗时间,以减少正常早反应组织,特别是皮肤和粘膜的合并症;又要有短的总治疗时间,一限制肿瘤的再增殖;同时,还要有较多的分割次数,以允许再氧合的细胞同步化的再发生,利于最大限度的保护正常晚反应组织[1]。
对肿瘤的放疗,理论上是应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最高剂量才能得到最好疗效,有资料显示,完全杀灭直径为5 cm的肿瘤病灶,需要80~90 Gy甚至更高[2,3],但实际上,治疗时间和所给剂量均受到肿瘤周围正常组织耐受量的限制,临床上需要的是在不增加正常组织放射合并症的基础上减少总治疗时间,提高肿瘤剂量。因此,确定治疗方案时应注意:①在决定分次剂量时,考虑GTV(Gross Tumor Volume)的大小,几何保护因子的大小[4],以及PTV(Planing Target Volume)的范围内有无重要功能器官和组织等,一般分次剂量应在4~7 Gy左右。②在决定分割方式时,需考虑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类型,是属于早反应组织还是晚反应组织。如属晚反应组织,则应每周五次,甚至更多,以得到缩短总治疗时间,加速治疗的目的。因为晚反应组织操作是否出现的相关因素是分次剂量的大小及总剂量,与总治疗时间的关系较小。这种情况下延长总治疗时间,(如每周治疗2~3次),对正常晚反应组织保护作用很小,保护的只能是肿瘤。相反,如果肿瘤周围是早反应组织,为避免早反应组织严重反应的出现,应适当延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时间。因为治疗速度过快会引起早反应组织的严重反应,势必影响治疗进度,反而影响疗效。
3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质量保证
31 治疗和照射野的验证
311 照射野胶片:照射野胶片是最早用于照射野验证的工具,它可以粗略地观察照射野形状或束流方向,观察多叶准直器叶片排列方式是否正确。由于便于操作,价格低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由于照射野胶片通常只能做回顾性分析,而且照射野胶片的分辨率太差,这些不足都限制了它在适形放疗照射野验证中的作用[5,6]。
312 电子照射影像仪(electrical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近年来,EPID已成为放射治疗中监测照射野、重复性的主要工具,有逐渐取代照射野胶片的趋势。随着EPID的临床应用,人们逐渐意识到,利用EPID进行照射野、验证关键是改进处理照射野影像中变化信息的方法并研究效率更高的分析工具。一般来说,对EPID监测屏上的影像进行自动套准,会显著改善误差探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使用EPID进行照射野、验证既可脱机进行,也可联机进行。通常脱机验证发现的误差只有在下次治疗时才能得到纠正,联机验证则可以在治疗前,甚至治疗中随时纠正误差。Ten Haken等发明的倾斜滚动治疗床使联机自动纠正误差成为可能。
313 兆伏计算机断层扫描(MVCT)系统:MVCT是在高能射线治疗条件下,联机成像来进行照射野及验证的工具。MVCT关键在于扫描机,其基本原理为:扫描机内含有的碘化铯晶体,经高能射线照射后,晶体排布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数字由CCD摄像机拍摄并转变成影像,经高速录像的界面存储在光盘中并可联机放映,最后经校准重建后即可在三维方向上观察,分析并纠正照射野和误差。
314 录像验证系统:Johnson等[7]研究了联机录像验证系统。该系统的硬件包括闭路电视镜头,监测器和录像机,可用于录像影像的获取和归档,并实时放映经减影技术处理后的录像系统,以多视角显示误差。
315 三维实时移动分析系统:Baroni等[8]首先对该系统做了详细阐述。该系统由电视摄像机、移动分析器和处理单位组成,是根据光电学和近距离摄影测绘技术探测固定在皮肤上的标记物,通过将标记物的实时三维位置与模拟过程中或第一次照射时获得的参考位置比较,进行患者的监测。
32 剂量验证 有点剂量仪、平面剂量仪及胶片剂量仪验证。
4 三维适形放疗的临床应用现状
在常规放射治疗的过程中,残存的肿瘤细胞会出现加速再增殖,这是导致局部未控的主要原因[9],适形放射治疗应用的理论基础在于增加肿瘤剂量以提高局部控制率和无瘤生存率,进而可降低远处转移率;通过减少正常组织受照射量,可改善无并发症的生存率。以下情况应用适形放射治疗可能有益。①用常规放射剂量,但局部控制率差的肿瘤;②增加肿瘤剂量但不显著增加正常组织的损伤;③肿瘤位于复杂解剖部位;④极不规则的肿瘤;⑤肿瘤的邻近有放射敏感的正常组织结构;⑥小体积但需要高剂量照射的肿瘤。对放射治疗极度敏感和极度抵抗的肿瘤不适用于适形放射治疗。适形治疗常用于以下肿瘤,对肺癌的治疗,Mary等[10]用适形放疗治疗肺癌101例,肿瘤剂量74 Gy,全组平均生存期为203个月,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58%、45%和23%。然而,常规放射治疗效果不理想,5年生存率只有5%~10%,且反应重[9]。Huzaka等[11]报道88例,放射剂量676 Gy,随访12~78个月,全组病例中位生存期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15个月和37%,优于超分割放射治疗696 Gy和综合治疗的疗效。对脑肿瘤,Keilchi等[12]用高剂量适形放射治疗恶性胶质细胞瘤,患者基本能耐受,并发症较少,但高剂量适形放射治疗并不能改善其生存率。对肝脏和胰腺肿瘤:23例肝脏和胰腺肿瘤适形放射治疗,21例同时用5FU,放射剂量50~55 Gy,3~5个野照射,随访14~22个月,10例生存良好,无明显后遗症。Lawrence等认为如果大部分正常肝脏不受高剂量照射,对局部肿瘤照射60 Gy是安全的。
转贴于
5 三维适形放疗新进展
51 影象学指导的放疗(imaging guided radiotherapy,IGRT)和适应性照射(adaptive radiotherapy,ART)
目前在多数加速器上可安上电子照射系统(EPID)设备,先进的EPID设备还可进行剂量分布计算和验证。最新型的CT加速器也已投入临床应用。呼吸控制系统也已有市场化产品,如将治疗及与影像设备结合在一起,每天治疗时采集有关的影像学信息,确定治疗靶区。做到每日一靶,可称为IGRT。在治疗的前若干次治疗中,每次行一次影像学检查,并通过放射计划系统研究其计划靶区,然后综合分析这若干次的结果,确定最终的修正后计划靶区,可称为ART。
52 多维适形放疗(multi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MDCRT) 目前的3DCRT和IMRT已经做到了放射物理高剂量的立体分布和肿瘤的立体形态相适应,然而这仅仅考虑到了物理剂量一个方面。近年来医学影像学已有了飞速发展,并介入了生物学、生理学,主要仪器有磁共振(MRI)、影像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e image,MRS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核素示踪技术、基因显像等。Erdi等[13]将FDGPET图像与CT图像融合,制定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3DCRT计划,报道的11例患者中,7例PTV增大(5%~46%,平均19%),主要是因为PET发现了更多的淋巴结,4例PTV减少,其中2例是因为PET排除了肺不张。Pirzkall[13]比较了34例Ⅲ~Ⅳ级胶质瘤质子MRS与MRI(T1相及T2)勾画放疗靶区的差异,并与术中活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根据T2相MRI勾画的靶区要大于MRS,但MES能更好地区分肿瘤坏死,能明显的改变增量区的大小,将MRS用于制定放疗计划有助于提高局部控制率并减少并发症。总之,上述新的诊断技术已经有能力鉴别出在一个肿瘤内,哪一部分是高恶性程度,哪一部分是抗放射的,因而可以对一个肿瘤内不同放射敏感性的肿瘤细胞亚群给予不同的剂量,换言之,对高恶性的抗放射性肿瘤细胞亚群给予更高的放射剂量。从生物学方面达到适形,在物理剂量的三维适形基础上生物适形,所以称为多维适形放疗。
总之,适形放疗作为放疗的一种高新技术,有许多优势必然成为21世纪放射治疗的主流,同时由于应用时间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的误区,而新兴起的循证医学能较好的指导我们合理的应用这项新技术。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必将使三维适形放疗不断改进,使之更加完善,使肿瘤放疗展现出勃勃生机。
参 考 文 献
1Brenner DJ,Hall EJ,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of intracranial tumors:an ideal candidate for accelerated treantment[J]. Int J Radiat Oncol Biophys,1994,28:1039
2于金明,于甬华,郭守芳,等.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ⅢB期肺鳞癌Ⅰ期临床实验[J]肿瘤防治杂志,2001,8(2):94
3于金明,李宝生,调强放射治疗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肿瘤防治杂志,2001,8(2):183
4Larson DA,Flickinger JC,Loeffler JS. The radiobiology of radiosurgery[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1993,25:557
5Lavertu S,Louis MG,Pouliot J,et alObservation study of electronic Portal images for offline Verificution[J].Radiother Oncol,2000,54:47
6Hesse BM,Spies L,Groh BA,et alTherapeutic portal imaging for radiaton treatment[J].Verification Phys med Biol,1998,43:1113
7Johsiom LS,Milliken BD,Haclley SW,et alMitial clinical esperience with a Videobased Patient Positioning system[J].Int J Radiat Oncol Biophys,1999,45:205
8Baroni G,Ferng no G,Orechia R,et alPealtime threedimentionaltion analysis for Patient Positioning Verification.Radiother Oncol,2000,54:21
9Baumann M,Appold S,Petersene,et alDose and fractionation concepts in the primary radiotherapy of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Lung cancer,2001,33 (Suppl) 1:S35
10Mary VG,Nilesh L,Lain MG,et alEvaluation model in three dimensional treatment of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Lung cancer,1996,34:469
11Huzaka MB,Turrisi AT,Lutz ET,et alResult of highdose ghoracic irradiation in corporting beam eye view dispay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retrospective multivariate analysis[J].Int J Radiat Oncol Biophys,1993,27:273
12Keilchi N,Yukimasa A,Takamitsu F,et alHighdose conformal radiotherapy influenced the patient of faiture but not improve survival in glioblastoma multiforme[J].Int J Radiat Oncol Biophys,1998,40:1142
新华网讯:”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有县中医医院1509所,实有床位13.9万张。2009年,我国76%的乡镇卫生院设置了中医科、中药房,近30%的村卫生室以提供中医药服务为主或者能够提供中西医两法服务。”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会议上表示,通过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我国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
近年来,中央加大对农村中医药工作的投入力度,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截至目前,中央已经安排33亿多元对660余所县级中医医院进行房屋设备改造和建设,办院条件和就诊环境明显改善。2004年以来中央安排10亿多元实施中医特色专科、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急诊科、中药房设备设施得到改善。此外,中央安排专项资金实施的中西部地区3万多个乡镇卫生院建设中,强化了中医药服务功能建设。同时,各地加大了对农村中医药工作的支持力度。陕西、四川、湖北等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县级中医医院改扩建,陕西省对每所医院投入达到280万元;四川省对120所医院进行了支持;广东省2004年起每年安排500万元,对1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进行建设;甘肃、湖南两省分别制定了关于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建设标准等。
目前,我国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有县中医医院1509所,实有床位13.9万张,比2005年底分别提高了1.1%和18.2%。2009年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监测显示,76%的乡镇卫生院设置了中医科、中药房,比2005年底提高了4个百分点。
2.香河联合体医院在京挂牌成立
新华网讯:由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与香河县妇幼保健院共同组建的香河联合体医院,13日在香河县妇幼保健院正式挂牌成立。
香河联合体医院的成立可以在更多医疗技术领域内实现“联合双方”医疗资源共享、人才技术合作,最终达到互利双赢的目的。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可以凭借自身快速发展壮大的经验和优势带动香河妇幼保健院的整体发展,同时,香河县妇幼保健院可以借鉴并依托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丰厚的医疗资源、先进的医疗设备以及高精尖的医技队伍,在合作、切磋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医技水平,确立自身在儿科界地位,为儿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壮大再助新力。
3.阿富汗媒体报道我援和国医院项目
商务部官方网讯:日前,我国援阿富汗共和国医院项目正式向阿方移交。《阿富汗时报》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重点报道。《阿富汗时报》报道说,中方援和国医院的落成不仅为喀布尔市民就医提供了便利,也将惠及阿其他省份的疑难病症患者。该报援引阿卫生部长法蒂米的话表示,阿方希望包括中国在内的有关援助国,为医院将来可持续运营和管理提供帮助。并指出,中国在支持阿富汗医疗体系建设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方此次援建的共和国医院是阿国内最先进的医疗机构。
4.天津市东丽医院改扩建 打造区域医疗中心
天津网讯:《天津市2009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点》提出,要改扩建区县级医院,加快实现每个涉农区县都有一所三级医院。东丽医院改扩建方案已经确定,将用3-5年建成本市东部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床位规模达到1000-1200张,同时给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今后,东丽医院将成为一所数字化医院,让每位医生都可通过医学影像存储传输系统及检验信息系统查询患者检查结果;每个患者都可以进行药品价格查询、住院费用查询、病历查询。该院还准备将东丽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连在一起给患者建电子健康档案。
5.天津市静海县医院改扩建工程奠基
中国建设招标网讯:日前,静海县医院改扩建工程奠基仪式举行。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俊滨,市卫生局党委书记王贺胜,县委书记孙文魁,县长陶润立,市三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建设,总经理张瑞森,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高凤阁,县政协主席倪福江,天津医科大学常务副校长姚智,市发展银行副行长宋海泉,市三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范玉恕,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曹殿卿,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县委办公室主任张希峰,县委常委、公安静海分局局长李宝成等共同为静海县医院改扩建工程奠基。副县长张忠芬主持奠基仪式。静海县医院负责人介绍改扩建工程情况,市、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奠基仪式。据悉,静海县医院始建于1950年,先后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改扩建。此次改扩建工程共分三期,工程预计总投资3.5亿元,总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竣工后,新增病床1000张。一期工程外科住院楼预计2010年年底前投入使用。该工程的开工奠基,标志着静海县医院整体改造扩建工程正式开始。
6.河北滦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改扩建
商务部官方网讯:滦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是滦县目前最大的民营医院,坐落于新城胜利路,在1988年原皮肤病专科门诊部的基础上创建而成。医院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医务人员22名,床位20张。该院“白癜风临床研究课题”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唐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发明专利。目前医院设有普通科和特色科两大类多科室。随着新医改出台,国家对创办民营医院政策进一步明朗化,对于民营医院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将大大有利于促进民营医院的飞速发展。如果抓住当前民营医院刚刚起步发展的初级阶段,建设一座规模大、设备先进、管理科学、服务优质的民营医院,无疑是一项既利民又有长期回报的无风险投资项目。滦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张建新多年潜心中西医结合研究,特别在中医领域有较深功底,为人本分诚实,致力于本院的发展壮大,梦想成为滦县独树一帜、与县医院和县中医院具有竞争力的民营医院领军者。由于医院规模偏小,设备老化,现拟合资、合作新建或扩建该医,一是在现滦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旧址重新建立高10层的新门诊、住院综合楼;二是选择占地10亩的新址,重新规划设计,建立新院;预计总投资1000万元。
7.湖北五峰县中医医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工程顺利竣工
五峰卫生网讯: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中医医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工程,经过6个月紧张有序的施工于日前圆满竣工,并通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公司、设计院、卫生主管局等部门对门诊综合楼进行了现场检查验收,验收专家们认为该工程符合国家验收标准,一致同意该工程验收合格。门诊楼改扩建自施工以来,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县级领导曾多次亲临施工现场视察工程安全、工程质量以及工程进展情况。该工程总投资238万元余,其中省预算资金160万元,自筹资金78万元,改扩建面积4000平方米。
改扩建后的门诊综合楼,全貌焕然一新。灰白搭配的外墙,素雅大方。宽敞明亮的门诊候诊大厅、布局合理的临床科室以及崭新的办公设施,不仅为广大患者提供便捷、舒适、温馨和安全的就医环境,也使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也提高了医院整体形象。新的门诊综合楼竣工投入使用,这是县中医医院建院发展史上一个新的篇章,也是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加快中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