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0:58: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畜牧业技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现代畜牧业作为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发展壮大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好与坏。随着经济发展的进程我国的畜牧业正处在一个加快转型的发展时期,因此对于发展现代畜牧业也成为当下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一大重点任务。畜牧技术作为现代畜牧业的核心技术,对其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以畜牧技术提升为切入点,分析探讨影响现代畜牧业畜牧技术提升的相关因素,切实提出提升畜牧技术水平的相关措施。
一、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畜牧技术推广现状
1.实用技术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缺失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畜牧技术推广主要是围绕畜禽品种改良、提升畜禽生产水平的一系列单项技术开展的,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但是,30年的畜牧技术开展也存在着诸多缺失,如畜禽品种质量较差、采用简陋的畜禽舍、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未被全面利用、没有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等,这些都说明了现代畜牧发展没有将实用技术全面整合利用,导致肉、蛋产量不高,畜牧发展受到制约。另外,畜牧业发展环节中的品种选择、饲料应用、饲养管理、环境控制、实验推广等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没有落到实处,也导致畜牧业不能全面发展。
2.缺乏有效的污染处理技术
现代化的畜牧养殖都致力于规模化发展,各养殖场的生产规模不断的扩大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规模的扩大与完善的技术是相辅相成的,如果缺乏完善的技术,则无法与养殖场的实际需求相适应,严重时还会导致经济亏损。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其对环境的污染也逐渐严重,如果不及时的加以处理,不但会阻碍畜牧业进一步发展,还会对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污染处理技术也是畜牧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由于当前我国对于因为畜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条例和规范,因此治理水平也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对于畜牧业的生产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的治理和防御工作都还存在着很多政策和技术上的缺陷,从而导致畜牧业发展的周边都出现了不少对空气,水源以及人们生活产生污染的严重现象。
3.缺乏高新技术人才
畜牧技术的提升有赖于高新技术人才专业素质水平,畜牧技术的提升并不仅仅是原有技术上的深化完善,更要求开拓创新,需要更多的高新技术人才投入到畜牧技术的研发行列中来,开创更多的高新技术,应用于畜牧养殖中,可以大力推动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然而,由于高新技术人才的缺乏,短时间内无法实现畜牧技术的创新,直接影响着畜牧技术的提升。
二、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畜牧技术提升方法
1.引进有效的污染处理技术
由于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的规模式发展,其发展带来的环境卫生问题非常严重,因此对于推广发展对畜牧业发展的环境治理技术是当下非常重要的事情之一。畜牧养殖中的“污染”主要来自于畜禽排泄物、排出气体以及腐臭的食物残渣致使细菌滋生等,所以养殖场要定期清理畜禽栏舍,及时清理掉栏舍中的排泄物,避免进一步污染。与此同时,也要不断的优化饲料,提高饲料在畜禽体内的转化率,较少氮、磷等恶臭气体的排放,可以推行沼气技术或者干燥转化技术对粪便进行技术处理,将废物变废为宝,使污染物能够得到更好的利用成效。
2.改良畜禽养殖技术
若要全面提升畜牧技术水平,首要从养殖技术入手,在原有养殖技术的基础之上,扬长避短,加以改革。在畜禽繁育与孵化方面,要熟悉掌握各类畜禽的生活习性与繁殖特点,并且针对禽类引进先进的孵化设备,为畜禽提供优质的繁育环境,做好畜禽的繁育工作。在畜禽各时期的饲养管理方面,要针对不同时期畜禽的具体需求进行管理,尽可能实现科学合理化。在配制饲料方面,要掌握好各类饲料的比例问题,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同时也促使畜禽健康发展。除此之外,还要重视畜禽的品种选择。为了保障畜牧业能够得到持续稳定并长远的产业发展目标,在对畜禽的品种选择方面,必须通过从正规的渠道引导优良的畜禽品种,只有通过优质合格的畜禽品种,才能保证畜禽产业的持续发展的品种质量,并在养殖发展的过程中,尽量减少畜禽因为品种质量的不合格的死亡率,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现代畜牧业能够在大环境下得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3.建立完善而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
在现代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中,不仅需要对畜禽的品种质量、生长环境加以重视和提升,更需要对重视并最终制定出以保护环境为出发点的环境管理制度,通过对如何因为畜牧业的发展来预防和治理环境问题,国家也需要为了加大环境卫生的预防和治理工作而加大对畜牧业环境管理的费用投入,在提升畜牧业质量的同时能够改善畜牧业发展给周边带来的环境影响。
4.引进高科技人才创新畜牧技术
若要畜牧技术获得本质上的提升,必须要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创新完善。所以为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畜牧技术,有关部门要大量引进先进技术人才,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督促畜牧技术的研发进度,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奠定好知识经济的基础。
5.实行药物残留的治理技术
一是加强环境卫生工作,杜绝疾病发生。为在畜禽饲养全过程推广使用消毒用以改善环境卫生状况,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药残问题;二是认真规范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料的生产。饲料厂家必须将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料的安全性作为基本指标。对于在饲料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厂家和养殖场必须通过法律手段、经济制裁手段,予以严惩;三是重视“停药期”。企业生产的饲料应在标签上标明的停药期以及禁忌等注意事项畜禽生产者应严格遵守执行。
1.1畜禽场规划
畜牧业本身的养殖场所,必须要确保人口稀少,特别是要远离经济发达、运输便利的地区,进而使得畜牧业能够直接从城市、郊区朝着农村进行转移。养殖场本身还必须要完全远离环境的敏感区域,也就是重要河流、风景区等,其选址要充分的考虑坡度、排水等问题。在针对养殖场的厂房进行设计期间,所需要考虑到的环境条件较多,至少要保证污水治理、环境综合利用、养殖厂基本设施功能等几个方面能够得以统筹设计,并且要保证同时施工、应用。此外,养殖厂内部的通风以及采光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要真正的使得优质养殖业比例得以调整,其内部的控制措施就成为了关键。
1.2政策管理
畜禽养殖场污染的防治和监督必须依靠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畜牧业企业生产执行三同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等,明确限定饲料中添加剂的使用,畜禽废物的收集、存储、处理方法及再利用时N、P、K的使用总量。对畜牧场污染的排放,严格控制BOD、COD的浓度,使畜牧业污染防治走向科学化、系列化、无污染化。
2产中控制
2.1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物排放
畜牧业的养殖厂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其所涉及到的用水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就是畜禽的养殖用水,第二就是养殖厂生产所需的用水。相对来说,前者是完全通过畜禽的饲养方式、品种、引水设备等几个方面的因素来进行决定的,特别是在使用的饮水设备不同的情况下,极易出现不同程序的渗漏现象。那么就必须要保证饲养方式以及饮水设施的合理性,使得用水量大幅度减少。此外畜禽舍的清洗用水量较大,如果说单纯的使用冲水形式,那么其较大的用水量就有可能会导致液态水粪出现,增大污染量。
2.2改善饲料结构,提高畜禽饲料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
采用培育优良品种、科学饲养、科学配料、应用无公害的绿色添加剂和高新技术改变饲料品质及物理形态(如生物制剂处理技术、饲料颗粒化、饲料热喷技术)等手段,可提高畜禽饲料利用率,尤其是氮的利用率,降低畜禽排泄物中N的含量及恶臭味。选用符合生产绿色畜产品要求和消化率高的饲料,一是要注意消化率高、营养变异小,二是要注意选择有毒有害成分低、安全性高的饲料。在饲料中补充合成氨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等,可提高蛋白质利用率,降低动物排泄物中的NH3,减少臭气的产生;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提高饲料中磷的利用率,降低动物排泄物中磷的含量。利用生物方法,将EM有效微生物菌剂加入饲料中,可以促进畜禽生长及降低粪便的臭味。
3产后控制
3.1畜禽固体废物的处理
畜禽本身所排放的大量废物,实际上具备了大量的物质,那么针对畜禽固废进行良好的处理,不仅仅是要避免其对环境造成污染,更多的是使得畜禽废物得以循环利用,单纯从处理技术上来看,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物理技术:主要是畜禽粪便干燥技术,干燥后可用作饲料、肥料等。利用前须先进行除臭、灭菌、脱水等处理,干燥后的粪便可作燃料燃烧,也可加工成颗粒肥料或做畜禽饲料、鱼类饵料等。干燥技术主要有自然干燥,加温烘干,机械干燥,热喷处理,微波处理等几种。化学技术:主要指在畜禽粪便中加入一些化学试剂,如福尔马林、氢氧化钠、丙酸、醋酸、磷酸、磷酸二氢钾和硫酸亚铁等,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生物技术:发酵技术。发酵技术分为好氧发酵和厌氧发酵。好氧发酵是在供氧条件下,微生物迅速繁殖,使物料温度逐渐升高至70~80℃,粪便中的有机物料被氧化分解,放出H2S、NH3等气体,还使非蛋白氮转化为可消化蛋白,因而,发酵可得到无臭、无虫(卵)及病原菌的优质有机肥和再生饲料。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采用此法者逐渐增多。
3.2畜禽场污水的处理方法
畜禽场污水量大、有机污染负荷高,基本处理方法,按其基本原理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等。但单独使用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使畜牧场高浓度的污水得到有效的处理,所以必须进行系统处理。其处理过程一般包括固液分离、沉淀池沉淀、酸化调节池和厌氧池的处理。
4结论
关键词:现代畜牧业;问题;养殖技术
Abstract: animal husbandry occupie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national economy, gradually to satisfy people's increasing need for meat, etc, increase in national economy and personal income. Modern animal husbandry and aquaculture technology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for peopl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roblem of modern animal husbandry in our country and two typical varieties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aquaculture technology.
Key words: modern animal husbandry; The problem; Breeding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DF4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1、农村养殖户缺乏技术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生产模式还是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小规模生产,自然经济仍占居一定的主导地位。在养殖业方面则体现为以散养为主,处于家庭生产的副业地位。散户养殖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以及生产条件相对落后,尤其在思想意识方面不能适应现代化养殖业的需要。
2、饲料资源短缺
长期以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粮食生产。虽然我国粮食总产量有一定程度增长,但增幅不大。同时我国人口也在增长,加之畜牧养殖用地因各种原因逐年减少,加之我国粮食产量相对下降的现实,畜牧业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受到粮食产量的制约。
3、高畜产品药物残留
随着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和饲料添加剂等在畜牧业中的广泛应用,在实现降低动物死亡率,缩短动物饲养周期,促进动物产品产量的增长的同时,同于操作和使用不当以及少数养殖户在利益驱使下违规违法使用,造成畜产品中的兽药及一些重金属、抗生素等危害人体健康的兽药残留增加,使畜产品的安全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
4、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不力
我国传统的畜牧养殖技术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的畜牧养殖要求,虽然我国在畜牧养殖方面的科技研究工作一直很受重视,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一些地方政府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没有足够的意识,许多“高产、优质、高效”的畜产品培育技术的利用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与畜牧业资源有效利用。此外,我国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使畜牧业养殖技术推广困难,阻碍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二、肉牛育肥及繁殖技术
(一)肉牛育肥技术
1、品种的选择肉牛的增重主要受遗传和营养两方面因素的影响。购牛时要选择生长发育好,经过检疫、健康无病、对饲草料利用率高的品种。如:西门塔、夏洛来、短角、利木赞所改良的地方后代牛及黑白花公牛、秦川牛等。经过对比试验这些牛育肥周期短,增重快,成本低,效益高。 选择育肥的架子牛,年龄一般控制在1.5—3岁之间,要求体型大,颈短粗,背腰宽平,腹大而不下垂,骨架大且清晰,皮肤薄而松弛柔软,嘴唇宽广而齐,牙口好,眼睛有神,消化机能旺盛,购买时要考虑到市场价格及销售问题。
2、育肥前的准备工作
(1)育肥方法。结合我县实际情况,采用舍饲方法较好,以全县推广的标准化圈舍为佳。
(2)牛舍建造。牛舍应建在地势高燥,座北向南,排水通风良好的地方。
(3)牛草准备。饲草最好使用经过科学调制的青干草、带穗青贮、酶贮、氨化饲料,未经调制的作物秸秆一般要铡成2—4厘米长,并经软化膨胀后,再进行饲喂,饲草尽量做到多样化,即可增加适口性,又可提高消化率。
(4)牛料准备。育肥牛一般情况下,100公斤的配合比例是,玉米占55%、夫皮占17%、胡麻饼占25%、骨粉占2%、食盐1%、小苏打0.3%。
(二)、育肥方法
买回的牛经过长途运输,草料、气候、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适时调理,以适应新的环境。
1、适应期:买回的牛首先按品种、年龄、体格及营养状况分群隔离拴系,供给优质的青干草,但不要急于饲喂大量精饲料;在饮水中适量加些盐,以调节胃肠,促进食欲。第三天下午进行驱虫(隔一周内复驱一次),第五天用健胃散或大黄苏打片进行健胃,隔一周后,再进行一次。观察10---15天,如健康无病注射口蹄疫疫苗和梭菌苗。
2、科学饲喂与管理。应做到定时、定量、定质进行饲喂。冬春季节每天饲喂2次(夏季3次),每次饲喂时间在40分钟以上,做到少喂勤添,饲喂的草料一般要拌合均匀,含水量在40—50%,不喂发霉变质的饲草饲料。中午饮水一次,饮水温度要求在6度以上,有多件的农户加饮面汤或淘米水更好。配合饲料喂量,一般按毛重的1%进行。无带穗青贮和氨化饲料的农户可用喂尿素的方法代替,每日50—80克,分两次进行,即用小勺将尿素按量盛放于牛嘴前的草料上,让牛自由采食。
注意:尿素不能化于水中喂,不能单独喂,不能大量喂,喂后半小时不能饮水。
3、适时出栏,育肥肉牛达450公斤左右时,依据市场行情,可适时出栏,且不可饲喂时间过长,以免浪费饲料,提高成本,降低经济效益。
(三)肉牛改良技术
1、牛人工授精技术
牛的人工授精技术在国际上应用了近50年,我国自1974年才开始试用。此项技术在我县应用推广达15年之多,即颗粒冻精经输精员采用一定的方法输入母牛子宫内即可完成,该技术已成为一项成熟的实用技术,现在全县每年采用细管冻精进行人工授精改良黄牛达5000头以上,受胎率达75%以上,已被广大养殖户所采用,该技术对全县肉牛改良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胚胎移植技术
胚胎移植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哺乳动物的繁殖技术,这项技术的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由专业人员对超排处理的少数供体母牛,用手术或非手术法从其输卵管或子宫内取出早期胚胎,移植到经过同期处理的另一群受体母牛的输卵管或子宫内,从而达到产生供体母牛后代的目的。这项技术可充分发挥优良品种母牛的繁殖能力,在一年内可以从一头有价值的母牛获得几头甚至几十头良种犊牛,加快了遗传进展速度,成为畜种改良或育种的有力手段。该项技术在我县已初步开始推广。
三、生猪的品种和育肥养殖技术
(一)品种
1、大约克夏猪
原产于英国約克县,又名大白猪。毛色全白,个别额部有小暗斑,耳大直立,面微凹,背腰平直或微弓,四肢粗壮且较高,平均为7对。
大约克夏猪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产仔多的优点,仔猪生后6个月体重可达90公斤以上,经产母猪平均窝产11—12头,初生个体重1.25千克,成年公猪体重250—330千克,成年母猪200—250千克,胴体瘦肉率59—63%,饲料与重量比2.5—3。
2、长白猪
原产于丹麦,被毛全白,头长嘴直,耳向前仳罩,体躯特长,背腰平直或微弓,后躯特丰满,皮薄骨细,成年公猪体重250—350千克,成年母猪重200—300千克。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商品瘦肉率猪6月龄体重可达90千克,料重比2.8—3.2。
3、杜洛克猪
原产于美国,被毛棕红色或暗红,耳大中等半下垂,成年公猪重300—400千克,成年母猪重280—360千克。5月龄其商品瘦肉体重可达90千克。日增重平均达880克左右,料重比2.5—3。
(二)生猪育肥技术规程
1、选择优良猪种
选择育肥仔猪应该是杂交或二元以上杂交猪,从体质外观来看,被毛光滑,肩宽体长,背平腰直不下垂,肚大不拖地,腿粗有力,直立平稳。如整窝购买,注意个体差异不要太大。健康猪一般鼻孔湿润,耳后体温不高,眼有神,眼角无眼屎,呼吸均匀无喘气,粪便成团或条状,不稀不硬。
2、实施程序化的免疫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1)免疫前的准备
抓猪时要了解仔猪免疫情况,及时索要免疫证、检疫证或查看免疫耳标,否则不要购买,仔猪买好后先用0.5%食盐水让猪自由饮用,首次喂食要适量,逐渐增多。还要隔离观察5—7天,无异常再转群正常饲养。根据基础免疫情况,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目前主要免疫的疫病是猪口蹄疫、猪瘟。规模养殖户或场还有实施猪肺疫、猪丹毒。具体免疫程序参阅生猪程序化免疫手册。
(2)圈舍要严格消毒,保持猪舍卫生。在猪进栏前10天,先彻底清扫猪舍,然后用20%新鲜石灰乳、5%的漂白粉或2%烧碱消毒。
(3)注意猪的饮食卫生
不用发霉变质的饲料,不用脏水、冰水或污染料喂猪,同时还要从小调教使猪定点吃食,定点睡觉,定点大小便的良好习惯。猪第一次进栏,先在预定点倒点水,大部分的猪会在有水处大小便,个别猪可以反复调教,让猪养成“三点定位”的好习惯。
3、驱虫、洗胃、健胃
(1)驱虫
方法是中午让猪饿一餐,晚上将丙硫咪唑或精制敌百虫研成粉末,温开水溶解拌入少量饲料中,让猪自由采食。敌百虫片每5公斤体重喂一片,丙硫咪唑片每3公斤体重喂一片,对有体外寄生虫的猪,也可喂虫克星。
(2)洗胃
第二天,每头猪用小苏打15克,与早餐拌混饲喂,也可以让猪饮用。
(3)健胃
第五天,猪每10公斤体重用大黄苏打片2片,研碎分三餐喂给,然而开始喂加入复合添加剂的饲料。
注意:如果因上述工作引起猪拉稀,可每天用木炭末一两左右拌入饲料中连服2天可治愈。4、科学饲养管理
(1)饲喂方法
改熟喂为生喂,改喂单一饲料为配合饲料,改以水代料的稀喂法为干湿喂。改随意喂法为定时定量饲喂,让猪形成条件反射,使消化液定时正常分泌,有利提高猪的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减少胃肠功能疾病。先喂配合饲料、再喂青饲料,及时供应定量清洁饮水,让其自由饮用。
(2)注意季节管理
18度的温度是猪生长最旺盛适宜温度,要做好冬季的保温。一般采用塑料温棚,禁喂冻食,夏季搭凉棚防署,有足够饮水。秋季防霉变饲料中毒。要勤扫粪便,减少圈内有害气体,冬季温棚要留透气孔。
(三)猪专用配合饲料的推广技术
1、猪专用配合饲料的优点
(1)营养全面
猪的配合饲料含猪生长所需的各种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保健药品、促生长剂、酸制剂,并且各种成份之间的比例适当,能满足猪不同时期的生长和生理需要。
(2)配合饲料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饲料资源,生产和使用猪配合饲料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像棉籽饼、菜籽饼等不能单独饲用的饲料,可以扩大饲料来源,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3)配合饲料能选用各种饲料添加剂,减少猪的疾病,加速猪的生长,减少饲料的浪费。传统的单一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往往不是含量少就是比例不适当,常出现钙和微量元素缺乏症。配合饲料可根据猪的营养需要,针对原始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含量,适当地添加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添加剂,使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不但含量充足,而且比例也适当,从而大大提高了饲料转化率,在配合饲料中加入各种药物,可以防止猪发生传染病或肠道病,从而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在配合饲料中还可加入抗氧化剂等,以防止饲料霉烂变质,减少浪费。
四、加强动物防疫
1、动物防疫的重要性
家畜家禽生存的环境存在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常常侵袭动物机体而发病。特别是一些细菌、病毒等病源微生物感染动物发生传染性疾病。象我们目前防制的牲畜口蹄疫等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还有猪、鸡的两瘟,牛、羊的棱菌病、寄生虫病,往往引发传染流行、甚至大量死亡,给畜牧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给人民群众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动物防疫的主要内容是:虽然动物疫病可怕,损失较大,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物技术的应用,采用程序化免疫技术和综合防治措施,各种传染都会得到预防、控制和消灭。
2、传染病病原是如何侵入动物机体的
由于病原微生物侵入到动物机体后,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而引起动物一系列反应,这个过程叫传染,当病原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毒菌和数量而动物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时,表现出一定的症状,这一过程就叫传染病,如果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体,只能进行有限的生长繁殖,动物不会呈现任何症状,这种状态叫隐性传染。病原微生物进入到动物体内,在多数情况下,动物的身体条件不适合于该侵入者生长繁殖,或动物有迅速动员防御力量将侵入者杀死,在斗争过程中不出现可见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这种状态就叫免疫。免疫也就是动物机体对病原微生物不同程度的抵抗力。
动物体的免疫有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是动物长期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抗感染能力,是可以遗传的种的特性。非特异性免疫是动物对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均可表现防御能力,是由动物天然的非特异性防御屏障和特殊生理机能、结构决定的如除布氏杆菌、钩端螺旋体外,大多数病菌不能通过正常皮肤侵入。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胃酸也具有杀菌作用。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进一步强化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引导农民科学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推进农业科技快速进村、入户、到场、到田,根据农业部《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介办法》,农业部组织遴选了2013年160个农业主导品种和100项主推技术,其中包括16个畜牧品种和19项畜牧兽医技术。
2013年农业部推介的16个畜牧品种包括:(一)杜、长、大种猪:适宜在全国推广养殖,冬季需加以适当的保温措施,夏天需加以适当的降温通风措施。(二)湘村黑猪:适应我国各地区饲养。(三)荷斯坦奶牛:适宜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奶牛养殖区域。(四)乳用水牛:A.槟榔江水牛:适宜在云南、广西、广东、贵州、湖北等南方地区养殖。B.摩拉水牛:适宜在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江苏等南方地区养殖。(五)西门塔尔牛:适宜在新疆、内蒙古、山东、河北、山西、河南、吉林、辽宁、四川、安徽、甘肃等黄牛主产区域养殖。(六)大通牦牛:适宜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及其毗邻高山地区养殖。(七)肉用牛:A.夏南牛:适宜在河南、山东等中原区域养殖。B.安格斯牛:适宜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饲草饲料充足的地方均可养殖。C.延黄牛:适宜在东北三省及北方区域养殖。(八)肉用羊:A.杜泊羊:适宜在全国推广养殖。B.波尔山羊:适宜在全国推广养殖。C.德国肉用美利奴:适宜在北方气候干燥地区舍饲半舍饲和围栏放牧等各种饲养方式。(九)萨能奶山羊:适宜在全国推广养殖。(十)绒毛用羊:A.辽宁绒山羊B.内蒙古白绒山羊:内蒙古白绒山羊(阿尔巴斯型)主要集中在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杭锦旗等地;内蒙古白绒山羊(二狼山型)主要集中在乌拉特前、中、后旗及磴口县等地;内蒙古白绒山羊(阿拉善型)主要集中在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全国养绒山羊的地区都适宜。C.新吉细毛羊:适于在我国西北、东北等牧区、半农半牧区采用放牧饲养或放牧加舍饲饲养。(十一)北京鸭:A.Z型北京鸭:适宜在全国推广养殖。B.南口1号北京鸭:适宜全国各个区域。(十二)黄羽肉鸡:A.京星:适宜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地区养殖。B.岭南黄鸡:适宜全国(除外)饲养。C.粤禽皇鸡:适宜全国(除外)饲养,尤其适合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消费市场。D.新兴矮脚黄鸡配套系:华南、华东、华中等地区。(十三)蛋鸡:A.京红1号蛋鸡配套系:适宜中国粗放饲养环境。B.京粉1号蛋鸡配套系:适宜中国粗放饲养环境。C.农大3号小型蛋鸡配套系:适宜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饲养,山地、林下散养适宜于冬季气温较高的区域。 (十四)肉鹅:A.天府肉鹅配套系:适宜具备肉鹅养殖基础条件的地区。B.小型豁眼鹅快长系:适宜在全国各地推广饲养。(十五)绍兴鸭。(十六)选配种蜂:A.“浙农大1号”意蜂:该蜂种已推广到全国各地(除外),已经推广种蜂王18 000多只,特别适合长江中下游蜂王浆生产主产区。B.晋蜂3号配套系:多年来通过全国各地蜂农购买使用,反应“晋蜂3号”适应能力强,生产表现好。
2013年农业部主推的19项畜牧兽医技术包括:(一)标准化规模养殖综合配套技术;(二)提高母猪繁殖效率技术;(三)生鲜乳安全生产技术;(四)山羊适度规模高床舍饲配套技术;(五)青贮饲料生产技术;(六)紫花苜蓿综合生产技术;(七)糟渣类饲料的贮藏技术;(八)全混合日粮(TMR)调制饲喂技术;(九)奶牛隐性炎综合防治技术;(十)鸡白血病的净化技术;(十一)规模猪场传染病控制技术;(十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十三)重大动物疫情处置综合技术;(十四)兔球虫病防治技术;(十五)包虫病综合防控技术;(十六)我国南方、中原地区育肥牛舍建筑方案;(十七)绵羊支原体肺炎防治技术;(十八)死鸡无害化处理发酵池;(十九)种猪场重点疫病净化技术。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关键词:推广机制;现代化畜牧业;发展;问题
中图分类号:S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217
1 我国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
作为畜牧业基础和保障机构――畜牧业推广部门在畜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及普及工作开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为了最大限度地服务畜牧业发展,我国畜牧业正由过去粗放式管理向现代化畜牧业方向转变,技术服务方式更加先进,服务内容也更为丰富,部分地区建立了现代化畜牧基地,成为了国家畜牧示范基地。但是受到不同地区条件不同的限制,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管理体制不完善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的,因此在畜牧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不仅会受到来自农业行政部门的管理,也会受到上级推广机构管理的限制,在双重管理体制作用下,使得畜牧推广机构在进行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受阻,特别是机构内部职能无法完全发挥。例如在几年前,部分地区基层畜牧兽医机构同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进行了融合;取消了象征畜牧技术人员编制;将畜牧业机构职能转嫁给社会。以上这些现象的出现无疑对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造成了不利影响,甚至部分地区体系出现严重断链情况。
1.2 畜牧业服务方式无法满足新形势的基本要求
目前畜牧业生产方式较以往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过去,我国畜牧业生产主要以分散养殖为主,而现阶段,随着新技术等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畜牧业正朝向规模化、小区养殖方向发展,因此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应用对象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服务方式由过去单一的生产技术服务转为了更加丰富的规范化指导规模养殖,实现了标准化生产,进行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甚至部分地区建立了畜牧业经济组织机构,保障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实现畜牧业经济建立和发展。从分析可知,传统畜牧业服务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畜牧业发展形势。
2 加强畜牧业技术推广机制建设
2.1 完善畜牧技术推广体系管理体制建设
作为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县乡畜牧兽医基层队伍建设对保障技术推广机制作用的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做好基层队伍建设,从而保证畜牧业生产一线的完成,为后续畜牧业新技术推广、培训等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各地方畜牧管理部门也应当将畜牧业发展工作纳入到重点工作中去,切实发挥自身在现代化畜牧业建设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坚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基础地位,创新改革力度,构建畜牧新品种及技术引进示范单位,还应当加强对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做好市场价格统计和数据信息等工作。个地方县级畜牧业主管部门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乡镇畜牧兽医站,已建立兽医站的应当对其进行技术指导,创新改革,解决农民畜牧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切实将畜牧业发展摆在工作的第1位。
2.2 完善信息化体系建设,创新畜牧业服务方式
加大对畜牧业信息服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力度。各地区在进行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当搭建省市县乡村畜牧业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结合自身区域的具体情况同龙头企业、畜牧养殖基地等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服务水平;以农业部统计信息监测方案为基础,通过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提升信息统计水平,落实管理责任制度,分工合作,完善畜牧I信息统计监测体系。例如地区升级畜牧部门应当对上报的畜牧业信息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当前地区畜牧业生产发展情况,以制定针对性的服务模式和内容。下级部门在进行统计数据资料上报过程中,应当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结合畜牧业发展情况设定监测统计点,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信息化工作方式,保证整个统计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2.3 提高队伍能力建设
利用在职教育、脱产学习以及短期培训等多种手段不断提升队伍能力建设。在招聘过程中,应当加大对其专业素质的考核力度,解决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需求,引进专门的人才,提升整个队伍能力水平;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和创新,为人才构建一个可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水平的环境,例如建立专业畜牧业技术队伍考核制度,调动畜牧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为现代化畜牧业建设和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3 结论
畜牧业作为我国产业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保证民生、社会经济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部分地区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技术推广及应用范围还比较窄,因此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应当不断加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完善技术推广体系,为畜牧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地震灾区畜牧业发展困难发展对策
一、前言
发生于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几乎给震区的各种农业设施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以畜牧业为例,地震导致了大量的畜禽死亡,给养殖户和养殖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相应的畜牧业服务体系及其房屋设施等也受到了程度不同的影响。在农村地区,发展畜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是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形式之一。因此,积极恢复震区畜牧业,使其从地震灾害的阴霾当中尽快恢复起来,不仅能够为农村增加收入,同时更是维持震后灾区稳定与和谐的重要方式。为了确保震区的畜牧业能够平稳、健康并且快速地发展,在我国积极努力重建家园的同时,应该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推动震区畜牧业的恢复和发展。例如,引进优良的畜禽品种以便优化目前的畜禽品种结构、推广先进技术进而提高震区人们的养畜水平、促进产业链延伸进而实现畜牧业的产业化等等。恢复和发展震区的畜牧业,不仅需要政府的帮助和支持,更加需要当地人们群众的不懈努力。
二、地震灾区畜牧业的发展困难
由于该地区的畜牧业发展水平明显低于我国的东部地区,在对该地区的畜牧业进行重新发展时必须要要解决好以下困难。
第一,科学技术没有充分体现出在促进当地畜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总体来看,西部地区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应用水平远远低于东部地区,这一点在西部地区的畜牧业发展中体现尤为明显:(1)畜牧业所需的科技人员数量远远满足不了畜牧业高技术化的需求,并畜牧业科技基础薄弱,很难做到持续发展;(2)科学技术在畜牧业生产当中融入程度较低,当地农民常常单纯依靠扩大经营规模来获得更高收益,而非利用科学技术来提高畜牧养殖的经济效益;(3)没有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氛围,导致畜牧业的经营模式落后、对市场的把握程度不足、抵抗各种疾病疫情的能力较低;(4)震区畜牧业散户的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在对科学技术的认知和把握程度方面略有欠缺。
第二,没有雄厚的畜牧业基础为其提供发展保障。当地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同时由于发展旅游业等产业规划的影响,比较重视生态环境,一般不鼓励大兴土木来进行工业建设,因此畜牧业的产业链很难延长。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贫困人口的数量较多,大部分发展畜牧业仅仅是维持了自己生存,一般很难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当地畜牧业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并且投入缺乏持续性,再加上生产条件比较恶劣,不仅投入产出比很难令人满意,而且抵抗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比较低。该地区目前没有指定完善和健全的畜牧业发展规划或者蓝图,导致当地畜牧业发展缺乏统一性和整体意识,在政策扶持方面也很难进行落实和执行,并且相关扶持政策带有时期性,缺乏长久的关注。草地环境恶化比较严重,缺乏必要的修养生息,导致当地的饲草资源越加匮乏,直接影响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种自然灾害(鼠灾、虫灾以及其他天灾等)频发,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
第三,虽然有产业化萌芽但是发展进程过缓。由于缺乏完善的工业体系来延长畜牧业的产业链(例如畜牧产品加工以及深加工等),加之相关市场发育不完善,致使震区的畜牧业发展规模一直过小,在在深加工方面也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导致畜牧业生产和加工销售的不平衡,拖缓了当地畜牧业产业化的进程。另外,在市场方面,畜产品流入市场的各个环节(例如收购、加工、销售)没有形成紧密的衔接,没有市场需求的支持是导致当地畜牧业产业化进程过于缓慢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地震灾区畜牧业的发展对策
第一,进行体制革新。必须实行畜牧产业化经营,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小生产者在资源配置上的局限性;推行牧户公司化,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使牧民不仅在饲养环节,而且在加工和流通领域也能得到适当收益。为畜牧生产经营效率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进一步搞活畜产品流通,努力建设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畜产品市场体系,强化政府引导,从政策、技术、信息、资金等多方面帮助农牧民发展畜牧业生产。增加产业链上各主体的利益,推动西部地区畜牧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草原畜牧业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第二,实现畜牧业发展的高科技化。增加畜牧业产业化科技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增强畜牧业竞争力,大力建设生态型、观光型、市场型的牧业生产基地,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社会化的、规模化的现代畜牧业转变。畜牧业可以充分融人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规划,开发观光型、旅游型的新型畜牧业项目,开展畜牧观光旅游,家庭旅馆,开发“牧家乐”、“农家乐”等新型“牧业体验之旅”,实施探索型畜牧旅游观光,增加参与农牧民的收人。
第三,给予资金扶持。充分利用国家灾后重建的政策、资金和人力资源条件,中长期规划好灾区畜牧业发展思路,把灾难化为有利,重新规划和布局该区畜牧业体系,让广大农牧民共同富裕奔小康。
四、结束语
5.12汶川大地震震区位于我国的西部地区,畜牧业是该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但是地震造成了该地区严重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大量的畜禽死亡,经济损失惨重。本文所提的几点拙见希望可以为震区畜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毛锋,马金锋,周文生.北京防震历史经验与汶川地震灾后城镇选址重建[J].地球信息科学,2008,08:504-510
【关键词】互联网;畜牧业;转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前行,互联网已经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扮演着供应媒介的角色。滴滴打车、途牛旅游、苏宁易购等互联网企业发展迅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活力。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结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畜牧业是农业的一个支柱产业,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但是中国的畜牧业仍以传统发展方式为主,在新时代遭遇发展瓶颈。要想推动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依托互联网科技进行转型升级是新时代下一项可行的办法。
一、国内畜牧业发展现状
畜牧业作为农业的一支,长期以来和种植业共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这段时间是畜牧业不断提升的过程。从事畜牧业的总人数呈上升趋势,畜牧业的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在当前情况下,中国畜牧业产值在农业的总产值中比重慢慢扩大,占到35%左右。虽然畜牧业相比之前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来看,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并不尽善尽美,仍旧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养殖区域较为分散,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大多数畜牧业仍然以传统养殖方式为主,是企业和固定农户之间的交易,没有形成集中统一的市场。食品安全事故使得消费者无法直观的了解各类产品是否安全,对于各种畜牧产品的质量安全没有信心。这些问题影响着整个畜牧业的发展,使之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停滞不前,具体表现在:
1.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
中国的畜牧业主要以放牧和舍内饲养为主,但是放牧和饲养的地区并不是一块块的集中区域。除了内蒙古、新疆、青海、四大放牧区域外,个体养殖户也是畜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各个养殖户所在地区各异,使得中国的畜牧业无法形成集聚效益。在这种情况下,各个企业无法获取完整的市场信息,在畜牧产品供应商的选择上会受到很大的限制。由于没有统一的市场,企业只能被迫选择自身可接触到的养殖户的产品,这就会使得资源得不到最有效的合理配置,造成资源浪费。由于没有统一的市场,各个养殖户之间的产品无法进行互相比较,会对市场竞争造成阻碍,影响畜牧业优胜劣汰,进一步走向现代化。
2.食品安全问题突出
在满足了基本的温饱之后,人们对生活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从最初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到近期的含磷猪肉,各种问题食品让消费者心有余悸。消费者在购买蛋、奶等产品时不免心生担忧,对我国畜牧业产生了不信任的心理。中国畜牧业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传统的畜牧业由于分散养殖,养殖过程不公开、不透明,难以管理。消费者无法直观的了解各类产品是否安全,对于各种畜牧产品的质量安全没有信心。这种不信任不仅对养殖户的利益造成损害,更影响了中国整体畜牧业的发展。中国的畜牧业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口碑下降,难以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
3.高科技人才缺乏
由于畜牧业属于农业的一种,且大多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方,就业环境较为艰苦,大多数高科技人才不愿从事畜牧业,更多的会选择高科技公司或科研事业单位就业。对于传统畜牧业来说,缺乏高科技人才,也就无法打破畜牧业维持现状,前行困难的局面。从事畜牧业的大多数人缺乏现代化养殖的理念,也不了解新兴的科技。这就造成畜牧业缺乏向现代化升级的基石。。
二、互联网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互联网技术指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之上建立的一种信息技术,包括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科技是推动社会前行的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运用使人们看到了更加多可能的世界。畜牧业和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必将带动畜牧业发展的一次飞跃。
1.通讯技术
信息通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不可或缺。整个世界通过通讯技术形成一体,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地球村。通过4G网络,手机终端、电脑设备可以和各种农业机械设备相连相通。实现对畜牧过程的良好控制,能够有效获取畜牧过程的各种信息,提高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2.大数据技术
在现代社会下,信息就是资产。传统的畜牧业由于信息缺乏,生产者无法选择最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依靠大数据技术,可以获取畜牧过程中的饲养信息,动物健康信息,市场需求信息等,从而有利于生产者根据市场动向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产品种类。同时,有利于畜牧业供应和市场需求的对接,促进畜牧业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3.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可以让人体验每秒1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通过云计算,可以将大量信息资源在移动终端、电脑设备等进行分享,并完全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各种计算。从事畜牧业的企业和农户可以将养殖过程、加工程序、销售方式等信息展现给消费者。使消费者根据真实的信息做出最能满足自身需求的选择,实现畜牧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利用云计算技术,将生产过程清晰地展现在消费者面前,提高产业透明化程度,有利于促进消费者对畜牧业的认识,打破以往由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不良印象,树立对我国畜牧业的信心。
三、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1.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
我国地大物博,畜牧资源十分丰富,拥有良好的畜牧产业基础。但是我国畜牧业生产经营较为散乱,集中程度不高,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无法获得满足自身需求的最优产品。针对这一问题,应该应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各个从事畜牧业的企业、个体农户都可以在上面信息,促进畜牧业电商发展。各个企业可以通过在畜牧信息平台上自身经营的畜牧产品的种类、价格,供消费者对比选择。同时,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使得各个企业之间的信息公开化、透明化,有利于促进企业间的良性竞争。各个企业为在竞争中保持自身优势,会努力提升自身畜牧产品的品质,加大科技创新,为我国畜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持续的动力。
2.提供透明化的生产信息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着每一个消费者健康和切身利益,而过去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故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消耗了消费者的信心,使他们对我国畜牧业产生担忧。要想促进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焕发活力,首先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重树消费者对于畜牧产品的信心。通过运用云计算技术,可以把牲畜的养殖过程、加工过程、销售过程以完全透明化的方式呈现在消费者面前,是消费者对自身购买的产品有一个清晰地了解,不会在购买畜牧产品时就会产生安全方面的担忧。每一个商家都可以在信息平台上自家店里进行每件产品的生产过程展示,利用信息平台促进消费者对于畜牧业的理解和认知。这种做法,使得品质不过关的商家无法浑水摸鱼,只能通过品质提升,产业升级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3.培养专业化的畜牧人才
由于传统畜牧业给人就业环境差、工资待遇低的印象,导致无法吸引拥有高科技的专业人才就业,造成了畜牧人才流失的情况。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畜牧业转型升级,逐步实现畜牧业智能化养殖,网络化销售的新型畜牧业格局。加大对新型畜牧业的宣传,以现代化畜牧业的新面貌吸引专业化的畜牧人才的加入。政府方面要应加大政策扶持,对于大学生从事畜牧业创业提供一定的补贴。此外,还要不断强化关于农业人才的科技培养,提高农业专业大学生,研究生的教育水平,建设一批农业人才专业队伍,才能为畜牧业的现代化打下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林羽,刘斌琼.浅谈“互联网+”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J].农I开发与装备, 2015(10).
[2]谢杰,,包荣成.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机制和路径选择―基于“互联网+”畜牧业模式的分析[J]. 中国畜牧杂志, 2016, 52(10):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