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0:57: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准确把握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发展方向
掌握基本内涵。要充分明确由政府(政府部门)或非盈利机构管理的质量边界清晰和标志监管严格的公用品牌(质量标识)对企业品牌的支撑作用,坚持走依托公用品牌战略性资源推进企业品牌发展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捷径。要充分发挥我国政府管理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简称“三品一标”)等农产品公用品牌作用,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依托“三品一标”品牌发展企业品牌,引导企业品牌通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走向国际化。要充分运用现代品牌要素改造提升地方传统优势农产品产业,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区域品牌农产品经济。
理清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以特色农业资源和产业为依托,以创新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着力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美誉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河南农产品品牌。以农产品品牌化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大省向农业品牌大省转变步伐,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产品品牌品质和价值链,增加有效供给,提高农产品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品牌强农兴农之路。
把握基本原则。坚持市场导向。充分依靠市场手段动员要素、激发活力,主动适应城乡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依托各地农业资源禀赋、地域文化、产业特色和发展基础,进行有效的品牌定位、形象塑造和传播,大力提高品牌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创建培育一批具有中原特色的国际化农产品品牌。
坚持企业主体。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品牌意识,依托农业公共品牌创立和培育自身企业品牌,形成公用品牌支撑企业品牌、企业品牌丰富公用品牌的良好格局,广泛拓展品牌农产品消费市场,积极打造以品牌价值为核心的新型农业,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农业经营主体。
坚持政府引导。加强政策体系建设,加大财政和金融扶持力度,完善品牌培育机制,创造有利于发展品牌的社会环境,营造依法诚信经营氛围,努力形成全社会重视、支持和保护品牌建设的良好格局。
坚持质量效益。围绕质量兴农,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品牌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夯实工作基础。大力推进公用品牌认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三品一标”认证,通过公用品牌认证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实现品牌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大力挖掘优势资源。深入挖掘中原五千年农耕文化资源和良好的绿色生态资源,大力培育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大力支持农业经营主体依托区域公用品牌发展优质、安全、个性化农产品生产,大力推广“区域公用品牌或农产品地理标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企业品牌”的品牌发展模式,构建完整的农产品区域品牌经济链。
大力开展基地创建。在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开展规模化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创建。稳步推动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有机农业示范基地、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示范样板创建。通过示范辐射带动,扩大农产品品牌经济效应。
积极开展农业品牌推进年活动。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品牌创建活动,激发全社会参与农业品牌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各方共识,提振发展信心,加速建设进程,确保农业品牌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认真落实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农业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推进机制,协调、统筹全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开展。工商等部门要加强农产品商标管理,防止商标恶意抢注和侵权行为。其他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密切协作配合,构建“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社会参与”的良性互动格局。各级政府要把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纳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议程,建立工作机制,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具体措施,定期研究品牌建设工作。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
搞好顶层设计。按照“统筹规划、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全面推进”的原则,河南省农业厅牵头负责制订全省农产品品牌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各市、县(市、区)、乡(镇)要结合本区域的产业优势和特色产品,分别做好各自的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形成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品牌布局,做到全省上下联动,目标一致,行动统一。
优化扶持政策。坚持公共财政导向,积极整合现有资金,优化支出结构,大力支持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发改、食药、国土、交通、质监、工商、税务等部门要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主动搞好服务。金融机构要向企业提供以农产品品牌为基础的商标权、专利权等质押贷款。各地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完善以奖代补政策,支持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公用品牌农产品生产。河南全省农业生产经营投资项目,要投向获得农产品公用品牌认证的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各级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和示范场等,申报和评价过程中都要把获得农产品公共品牌认证作为前置条件。各类涉农培训,都要把农产品品牌创建纳入教学内容。切实提升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品牌创建意识和拓展能力,促进品牌农业发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完善“省长质量奖”评选办法,扩大品牌农业在“省长质量奖”中所占比例,推进河南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品牌影响力提升。
山东省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意见》
日前,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计划打造山东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到2020年,实现国内外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品牌价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山东构建品牌农产品营销体系
筹建山东品牌农产品网上商城
《意见》指出,山东将以“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为主题,打造山东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构建品牌农产品营销体系。计划到2015年,完成山东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的设计方案,并面向国内外正式推出。到2020年,实现整体品牌形象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品牌价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同时,到2020年,培育知名区域公用品牌50个,打造培育一批粮食、油料、果品、蔬菜、食用菌、苗木花卉、茶叶、中药材、畜产品、水产品等十大产业知名企业产品品牌。
根据《意见》,今后将筹建山东品牌农产品网上商城,覆盖山东主要品牌农产品的网上销售。同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形象、统一推介”的原则,先期在有基础的地区设立集展示、销售、电商和品牌宣传为一体的山东品牌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作为推介山东农产品的窗口。其中,在北京、上海、广州、义乌各筹建1个,在全省17市各筹建1个,在境外筹建1个。
推进“食安山东”
力争2020年全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超98%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方面,山东将推行农产品条形码制度,加快建立产销区一体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明确责任主体,确保质量安全。大力推进“食安山东”“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国家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到2020年,全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为大力推进我市品牌农业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全市农业综合竞争实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就我市实施农业品牌带动战略制定本规划。
一、我市农业品牌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持续按照“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兴大产业,占大市场”的农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业品牌带动战略,从====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创陇货精品,树全国名牌”的品牌发展战略,农业创六大品牌的工作目标后,我市立足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名优产品,狠抓市场培育工作,在树立农业品牌,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增强农业竞争力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全市创立了“草王“饲草、“绿峰春柳”啤酒原料、“参乐”南瓜粉、“花季”孜然、“雅丹”红花油、“泌馨”甜玉米六大农产品品牌,注册了商标,制定了栽培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绿峰春柳”啤酒原料初步通过了省上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围绕“六大”品牌农产品,全市建立专业化生产基地==万亩,年产量==万吨左右,兴建龙头加工企业==家,年加工转化能力==万吨。同时,我市积极策划,不断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先后组织“六大”品牌农产品,参加了**经贸洽谈会,首届**市农业科技节,在我市组织开展了“市级名优农产品”评审活动,“质量、品牌、效益”主题活动,成功举办了**啤酒原料研讨会,通过这些形式,使我市的“六大”品牌农产品走向了市场,提高了知名度。
但是,我市的品牌农业才刚刚起步,从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一是品牌的含金量不高,权威性不够。多年来,在政府部门的参与和引导下,“六大”品牌还只是市级名牌,没有创成省级名牌,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品牌缺乏权威性和可比性,商标知名度还不高。二是农业生产的基地规模小和分散经营的方式,使农产品批量小,质量参差不齐,像“参乐”南瓜粉、“泌馨”甜玉米、“雅丹”红花油三个品牌可以说只是有名无实,产品基地面积所剩无几。三是生产企业抓质量,树品牌,创名牌意识淡薄,缺乏品牌就是形象,质量就是效益,名牌就是市场的竞争意识和企业文化意识,企业在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缺陷和不足,创品牌的工作还更多地停留在行政运作上。同时,企业与农户利益连结机制不紧密,影响了基地建设。四是产品与市场连接还不紧密,市场开拓不力,个别产品销路不畅,产品质量还不高,品牌优势还未能充分发挥。五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对农业品牌的认识不深,重视不够,各类创建主体争创农产品品牌的意识不强,社会对农业品牌的保护措施不足,造成品牌受损,影响了农业生产者发展品牌产品的积极性。
二、实施农业品牌带动战略的意义和指导思想
(一)重要意义
实施农业品牌带动战略,培育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品牌产品,是适应农业市场化,应对国际国内市场变化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是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扩大我市农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
(二)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我市农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竟争力为目标,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带动战略,以企业为主体,通过政府推动和引导,按照“树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推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坚持用“品牌的理念,市场的意识,科技的支撑,产业的思路”培育发展一批农业品牌,壮大农业品牌产品的规模和实力,加快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三、目标任务
力争经过=至=年的努力,培育、造就一批具有我市地域缘优势,在省内和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明显竞争优势的农业品牌产品,扶持壮大农业品牌产品的规模和实力,发挥品牌带动效应,推动全市农业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的优化升级,从根本上提高我市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年,在巩固已有“六大”品牌的基础上,继续培育、发展农业品牌产品,扩大农业品牌产品的数量和覆盖面,将我市具有特色优势的啤酒原料、饲草、孜然、茴香、洋葱、日光温室无公害蔬菜、**韭菜、***大田蔬菜、***的南瓜、***的胡麻油、**的红花、食用瓜、**的肉羊等确定为重点,进行培育引导,品牌打造。没有注册商标的要尽快抢注,抢注时要尽量能体现**域特色和铁人精神的知名度。同时,建成=万亩啤酒花、大麦和=.=万亩以洋葱为主的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争取通过产品认证。
到====年底,使全市各类龙头加工企业产品的商标注册率达到==%以上,打造国内知名品牌=个(“馨绿”麦芽),争创省级名牌=个(“绿峰春柳”酒花、大麦和“草王”饲草),将**羊和“花季”孜然培育成特色农产品品牌。累计争创市级名优农产品==个以上,无公害农产品==个以上,使我市品牌农产品的数量达到==个以上,全面提高品牌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竞争力和占有率。
到====年,全市品牌农产品数量达到==个以上,使我市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全部通过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创建绿色食品=个,将“绿峰春柳”牌啤酒原料和“草王”牌饲草打造成国内知名品牌。
四、对策措施
=、进一步增强农业创品牌意识。树立品牌观念,增强创品牌意识是农业创品牌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不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农业创品牌就无从谈起。就政府而言,要做到切实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树立品牌观念,将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当作今后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其次要加强对农户的引导,帮助广大农民改变陈旧的农业观念。政府可举办各种学习班,将农村中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青年农民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借助一定的宣传手段,使农业创品牌的新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再次要加强企业的引导与管理,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对农业创品牌给予积极支持。就企业而言,要充分认识到农业创品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从而自觉地走农业创品牌之路。就农户而言,要摈弃传统的生产观念,树立农业创品牌是增加收入的重要保证思想,积极投身到农业创品牌活动中去。
=、加强组织领导。做到部门配合、各司其职、协调工作、形成合力。实施农业品牌带动战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应当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切忌一哄而起,搞形式主义,从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要突出重点,紧抓我市优势特色产品,本着扶持一个,发展一个,成功一个的原则来推动农业创品牌。为此,建议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为主任,由市农牧局、乡企、工商、质监、环保、科技、财政、卫生、粮食、经贸、宣传等部门组成的全市品牌农产品培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牧局,具体负责品牌农业建设的日常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加强对品牌农业建设的组织领导,及时制订发展规划,整合当地资源,发挥区域优势,落实工作措施,扎实推进品牌农业建设。
=、明确部门职责。市***在做好牵头工作的同时,负责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名优农产品的组织申报工作,并帮助指导各乡镇及有关单位制订产品质量标准和相应的生产技术规程。市乡企局负责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和品牌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市质监局负责品牌农产品的标准化知识培训、标准备案工作和各级名牌产品的组织申报工作,加强产品质量的监管。工商局负责做好农产品的商标注册服务和监督管理,加大打假护农力度,保护品牌产品,同时做好***知名商标、著名商标的培育申报工作。市环保局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切实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市科技局要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培育建设和农业科技经济对接活动,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效益。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做好相关创建协调工作。
=、广泛宣传发动。品牌农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关部门要广泛宣传发动,提高各类创建主体争创农产品品牌的意识。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各类典型和扶持政策。提高全社会的品牌和质量意识,提高公民对我市品牌农产品的认知度。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中介组织,要加强宣传和信息沟通,营造上下联动、合力争创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行业协调和服务,积极组织名优产品的展销、订货、招商等活动,搞好品牌产品的市场流通,建立和完善品牌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网络,促进品牌农产品的销售,真正发挥品牌效应,实现品牌价值。
=、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确保品牌农产品优质卫生安全质量。买方市场条件下的农产品竞争的实质是品牌竞争,而农业标准化是农产品创品牌的必由之路。因此,需进一步制订完善各类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和相应的生产技术规程,全面强化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及品牌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的申报认定和认证工作,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逐步推进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加大农业投入,不断扩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规模;强化为农服务,为品牌农业建设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管理服务。
=、增加投入,多方扶持。实施农业品牌带动战略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和有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各部门各乡镇应制定重点培育和扶持农业品牌产品及其生产企业的政策措施。财政部门要把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所需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对获得省级品牌产品称号的企业给予奖励;有效期内的省级农业品牌产品生产用电、用水、用地按农业用途计价;兴办省级品牌农产品生产基地,免收地方各种规费;有效期内的省级农业品牌产品优先获得市场准入资格,其营业税、所得税列收列支,全额返还;运销省级和市级农业品牌产品优先享受绿色通道待遇;工商和质监部门对列入省级品牌产品名录的产品在商标注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等给予优先办理,在产品商标年检、企业年审等方面享受“一站式”服务待遇,免收相关费用。
=、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机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质监、食品、卫生防疫等部门,对我市创立的品牌农产品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做好农业品牌商标、商号、标识、域名的注册登记、监督管理和依法保护工作,防止恶意抢注商标和域名的行为,严厉打击假冒品牌农业产品商标、标识的违法活动,实行打假与扶优相结合,保证我市品牌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
在全党掀起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新形势下,县政府安排召开了冬季农业生产暨农业品牌建设工作会议,充分表明了县政府对农业工作的高度重视。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县农业局讲两方面内容。
近年来,我县积极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强化品牌意识,开展品牌宣传,重视扶持培育,把农产品品牌建设作为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来抓,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我县农业品牌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1.政府重视,主体参与,农业品牌氛围逐渐形成。近年来,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国内外的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农产品市场竞争就是品牌竞争。在这个背景下,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品牌建设,专门建立了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相继出台了农业品牌化战略及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对获得各级农产品名牌和著名商标、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农产品基地认定、qs认证、标准化建设的进行奖励,县政府在落实农发资金和扶贫资金的基础上,每年再安排不少于1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农业品牌化建设。全县已形成农业品牌建设良好的管理班子和创建机制,全县农业品牌建设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助推器。品牌就是效益、品牌就是竞争力开始成为部分生产经营主体的共识,一些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积极申请注册商标和质量认证,创建自己的品牌。消费者越来越讲求产品质量,把品牌作为识别农产品品质的重要标志,优质名牌农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经济形势和品牌知识宣传活动,全社会品牌意识有所增强,品牌氛围逐渐形成。
2.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夯实品牌质量基础。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突出抓好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推广体系建设,夯实品牌质量基础。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努力实现主要农产品“有标可依”。20*年我县制订的《*香柚地方标准》通过省级验收,到目前为止,我县已制订国家级标准《*早无公害生产国家级标准》1项,省地方标准《*早茶地方标准》、《*省柚地方标准》等10项,县级地方标准《无公害田鱼?田鱼质量》等32项,实施标准化生产,推广无公害示范基地建设。同时实施《*早茶标准化生产推广实施示范》、《无公害獭兔标准化生产推广示范》、《无公害香芋标准化种植推广示范》项目通过农业部和省质量技术部门验收。
3.加快发展农产品安全认证,提高品牌农产品质量。农产品安全认证是农业品牌化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县积极开展qs、无公害农产品、森林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农产品认证,20*年我县新增qs认证3个、无公害农产品6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食品12个。截止目前,我县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初具规模,通过qs认证21个,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9个,拥有无公害农产品21个,绿色食品8个,有机食品29个。
4.积极开展名牌农产品推荐认定,树立品牌信誉和形象。名牌农产品认定工作是现阶段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支持做大做强名牌农产品和保护知名品牌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县积极推荐农业企业参加省著名商标、市知名商标的认定评选活动,“*早”商标于20*年获得了省著名商标称号,“*”商标20*年获得了省著名商标称号,“*早”商标20*年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同年获得*省名牌农产品称号,“*”等商标获得了市知名商标称号。我县1999年获得了“*之乡”称号,20*年获得了*早原产地域保护标志产品;20*年获得“*之乡”称号。
5.发展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品牌支撑体系逐步形成。近年来,我县积极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品牌支撑体系逐步形成。20*年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全县龙头企业总数62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12家,省级1家。20*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28家,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91家,其中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6家,市级8家;县级17家。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农业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由于我县农产品品牌建设起步较迟、基础较差、认识上有差距,农产品品牌还处于低、小、散的局面,竞争无序、规范不够,短期行为较为普遍,总体竞争力还不强。具体体现在:
1、品牌认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品牌宣传推介的深度广度仍不够,全社会的品牌认识仍有待提高。部分生产经营业主缺乏战略眼光和长远谋划,注重眼前利益,抱有投机心理,品牌创建、保护意识还不强,对提高品牌形象和打造知名品牌,缺乏主动性,没有成为自觉行动。一些规模基地没有自己的品牌,一些经营企业没有自己的基地,存在品牌与基地脱节现象。大多数农户认为创品牌与己无关。部分消费者质量品牌观念淡薄。
2、生产经营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规模化经营水平较低。多数农产品生产规模较小,产量低,没有相对稳定的产量和供应能力,适应不了本地及周边市场的需求,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二是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农产品标准还不够完善,亟需提升,许多农产品还没有统一标准,有的虽有标准,但没有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三是市场化建设落后。目前我县还没有综合性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四是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还处于发展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3、要素保障不够有力。一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创建、培育、扶持农业品牌的政策还不够稳定完善,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信贷支农力度不够,贷款担保等制约因素较多,农业企业融资艰难。农业作为弱质产业的传统格局仍未改变,抗风险能力弱。二是农技保障不够有力。由于体制原因,乡镇农技组织网络不健全,存在农技人员不务农现象;务农队伍年龄老化、文化水平低、信息不灵,导致盲目引种、滥用化肥农药、管理落后等问题较为普遍;农业企业科技开发投入不足,农产品精深加工少,高科技产品更少,科技含量及附加值不高。三是土地制约明显。一方面,农村土地分散到千家万户,难以有效整合,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还不健全,不利于农产品基地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存在传统经营无效益、集约经营无资源的两难境地。另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地市场建设、基地设施建设等急需用地得不到有效解决,制约着农业产业的发展提升。
(三)扎实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
推进农业品牌化是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竞争力的迫切要求,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下阶段,我们要按照“企业为主、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的原则,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区域优势和特色优势,培育、壮大和保护农产品品牌,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支持做大做强品牌农业。
一要突出产业培育品牌。重点围绕茶叶、水果、田鱼、畜禽、蔬菜、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和*薰鸡、*粉干、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加快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知名农产品品牌,加快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要提高质量争创品牌。突出抓好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推广体系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打牢农业品牌发展基础。要制订简明易于理解和操作的农业标准,广泛推广标准化生产模式图,推行生产记录制度,强制使用相关标准。要继续组织“绿剑”集中执法行动,严肃查处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充分发挥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等3个检测分站的作用,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自行抽检,及时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还利用多种途径,推广应用植物病害和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治、各种无公害生产技术,加强农产品生产的源头管理,通过监管来提高农民的质量品牌意识。
三要培育主体创建品牌。深入实施“强龙工程”,加大对农业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加快培育一批有较强开发加工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的龙头企业;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规范,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生产型、加工型、营销型、服务型的规范化合作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壮大农产品生产者规模和实力。
当前,我国农产品总体上处于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市场对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规范性约束有限,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的责任重大。农业部将通过着力推行全程管控,深入开展食物食品农产品营养功能评价,积极开展农产品独特品质形成机理、污染物阻控消除、农产品品质营养保持与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关键点及配套管控技术研究。
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稳定向好。最近几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6%以上,2016年前三个季度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7%以上。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基本建立,执法检测能力大幅提升,标准化生产、全程绿色防控、“三品一标”、风险评估、科学研究体系基本形成。
“十三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四个工作重点:通过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农兽药残留标准制修订、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推进农产品认证和品牌培育;强化执法监督,深化专项整治和督导巡查,实施严格的监督抽查制度;还将做好监测评估预警与应急处置、加强科学研究与科普培训。
农业部将积极构建四个长效性机制:首先要抓好追溯体系建设;抓好质量安全县创建;着力完善基层监管体系、检验检测体系、标准化生产与“三品一标”推进体系、风险评估体系、科学研究体系和执法应急处置体系;抓法律法规制度建立完善,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相配套的农药、兽药、屠宰等法规制度的制修订。
消费日益追求安全优质、营养健康的农产品食品,源头入手、全程控制和质量可追溯,是未来农产品食品发展的新趋势;标准化生产、绿色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创建、法制化监管,是未来农产品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向。
关键词:福建;农产品;区域品牌;培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9-0070-03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竞争不仅表现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以及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另一种新的竞争方式即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竞争也开始出现了。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是农业市场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是中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市场经济是品牌经济,加大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设,实施农产品创区域品牌战略,挖掘农业的潜在能力,提高农副产品在竞争市场上的占有率,是弱质农业向强质农业发展的战略问题。只有实施农产品创区域品牌,创名牌战略,才能不断增强福建省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推动福建省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全面发展。
一、福建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必要性
1.有利于形成农业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经营层次
实施农产品区域品牌、名牌战略,必须依托农业标准化,以标准化规范、带动千家万户生产,并以农业龙头企业为载体,形成农业产业链,逐渐形成一个主导产业。农产品区域品牌、名牌战略的实施必须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实施农产品差异化策略。但特色农业的做大做强,要有恰当的组织形式,产业化经营提供了特色农业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因此,实施农业品牌、名牌战略能有利于形成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的形成,反过来又促进了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设,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推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可以进一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经营层次和水平。
2.有利于品牌资源整合,提高农业经营效果和经济效益
一个品牌的成长要靠长期的市场考验,靠用户的考验,要使一个农副产品成为名牌,不仅是质量的竞争,价格的竞争,服务的竞争,而更主要是一种文化和智慧的竞争。由于品牌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特别是要培育出著名品牌,往往需要很好的文化底蕴。一个地方的品牌资源是有限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创牌必须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而农业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农业品牌名牌的创造速度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实施农业大品牌可以合理利用资源,整合各种优势,减少浪费,保证品牌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3.有利于克服农业经营的高度分散性
目前,中国农业的突出特征是非企业化的小规模,具有高度的分散性。在中国从事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主要是农户和进行农产品批发与零售的个体户,而农业企业非常少。这种非企业化小规模经营,难以对农产品进行品牌化经营,而且在经济上也不合算,因为实行品牌化要付出成本,如品牌的设计制作和注册、产品包装的设计与制作、品牌形象的塑造及其推广、品牌的管理与维护等,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如果经营规模过小,农产品生产与销售量过低,就会导致单位农产品成本大幅度提高。这种小规模经营,建立单个品牌是不现实的。而同一区域范围生产经营同一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联合起来,建立一个共同使用的共有品牌――区域品牌则是可行的。
4.有利于提高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
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与流通各个环节,都要根据市场机制来进行,要围绕某种商品生产,形成种养加、产供销、服务网络为一体的专业化生产经营系列,做到每个环节的专业化与产业化相结合,使每一种产品都将原料、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制成最终产品,以区域品牌的形式进入市场,从而有利于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经济效益。
二、福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现状分析
福建虽不是农业大省,但福建省的农业已初步形成了三大产业带,即闽东南沿海临海产业带、闽西北绿色产业带、闽东南高优农业带,食用菌、水果、茶叶、蔬菜和林产品、水产品等十大类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也已初具规模,福建不少的农产品产量、销量、创汇在全国名列前茅,当前,福建省仅绿色食品就达300个左右。近年来福建省农产品品牌创建意识逐渐增强,如2006年全省农产品注册商标达到4万件,在全省新认定的257件福建省著名商标中,52件为农产品商标,占20.2%。
近年来,福建各地十分注重农产品区域品牌培育,以品牌促规模,以品牌拓市场,农产品名牌效益呈现。在福建出现了许多有一定名气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如榕城的橄榄、柘荣的太子参、漳州的柚、安溪的铁观音等等,这些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打造,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安溪铁观音为例,目前,安溪全县各类茶叶加工企业1000多家,龙头茶企十多家,骨干茶企100多家。拥有全国最大的乌龙茶精制厂――安溪茶厂有限公司,以及安溪八马茶业有限公司、安溪县华芳茶厂、安溪县兴溪茶厂、安溪县远荣茶厂、安溪县恒发茶厂等骨干企业。全县有茶园50万亩,主要分布在内安溪,其中感德、祥华、西坪、长坑等十个乡镇种植乌龙茶面积在1万亩以上;全县年产茶叶5万吨,占全省乌龙茶总产量的二分之一,约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涉茶产值达50亿元,从业人员30多万,受益人口近80 万。其中感德、祥华、西坪、长坑等十个乡镇年产茶叶达到1 000吨以上;以发展成集生产、加工、机械制造、包装印刷等产业为一体的大产业格局。创造了茶园总面积、茶叶年产量、茶叶平均单价、茶农年均收入和茶业受益人口等十多项全国第一,“安溪铁观音”还在茶业界受摘中国驰名商标,安溪县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
三、福建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宏观统一规划和指导
福建农产品区域品牌开发中一个突出问题是缺乏宏观统一规划和指导,造成了农产品品牌较为混杂的现象。农村生产在计划经济时期,绝大多数农民或农业经营者几乎没有商标的概念,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也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指导,许多企业对品牌简单随意,品位较低,根本谈不上什么文化内涵,出现了农产品品牌较为混乱杂的现象。农业经营的迅速转轨,给管理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农产品种类繁多,加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客观上给品牌管理带来了困难。
2.思想观念落后
商标是品牌的标志,农产品有了自己的商标,只是品牌战略的第一步,要使品牌成为名牌,还需要在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基础上,下大力气抓好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和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只有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形成完整的品牌质量系统,步步为营,才能创造出优质名牌产品来。我省多数农民,特别是福建西部山区的农民受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等原因影响,小农意识较浓,缺乏长远目光,只顾眼前利益、短期行为,对农产品质量意识、品牌意识较为淡薄,把商标与品牌等同起来,认为农产品只要有了商标就是有了好品牌,对品牌创建在思想上较简单。
3.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经营规模过于分散和细小,知名度不高
相关资料表明,在福建省已注册的众多农副产品商标中,真正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知名度和形成规模的不多,产品结构单一,既缺乏微观基础上的组织规模和产品系列,也缺乏产业规模。各地都有热衷于以行政区域为单位搞开发,商标注册也同样存在各自为政现象,没有形成合力。产品特色也不明显,不论是品质、加工,还是名称、包装设计,甚至在宣传上都有雷同之处。由于生产者和企业间在各自小圈子里恶性竞争,往往造成相互残杀,难以形成品牌效应,任其发展下去,很有可能是自毁生路。
4.没有建立统一的农产品供应链
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创建必须依赖农产品供应链,农产品供应链是指农产品沿着农户、合作组织、加工企业、物流中心、零售商以及消费者运动的一个网状链条。农产品区域品牌与完善的农产品供应链关系密切。这是因为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出于整体利益的考虑,它要求整个链条中各节点的农户、加工企业、零售商必须遵守统一的质量标准,以及根据统一标准制定的各环节标准。此外,供应链上下游也依靠统一的标准相互约束。比如,农产品加工企业出于本环节的质量与利益考虑,它就会严格要求供应链的上游――农户必须遵循供应链统一标准,农户为了能够存在于本供应链中并依靠供应链获得利益,它就不得不根据统一的标准组织生产。由于供应链整体利益的要求,就会使得位于该供应链所有节点上的个人、企业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从而保证了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
四、福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培育策略
1.区域政府加强宏观的规划和指导,搞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
和企业的经营模式相一致,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主导者是区域政府。因为在经营手段上,我们虽然强调用市场经济杠杆,但区域作为一个经济整体必须由区域政府根据区域资源及市场状况对区域进行规划、指挥、协调,认清区域优势,整合区域资源,使区域经济在一个开放的分工体系中获得分工利益,同时塑造区域品牌形象,打造区域品牌,创造区域竞争优势,实现区域经济利益最大化。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土质、温湿度、日照等自然条件的差异,直接影响农产品品质的形成。各级政府应根据本地的农业资源状况,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农产品区域布局,避免特色农产品生产的无序性和盲目性,真正做到特色农产品有特色。
2.区域政府要积极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供应链体系
目前,农产品进入超市销售为农产品供应链的建立提供了基础,现代物流要求农产品在配送和销售过程中,符合现代物流的技术标准,并要对流通过程中的包装、搬运、库存等质量进行控制。因此,建立农产品区域品牌供应链体系,并整合供应链中各部门、各单位的资源,按照相关的统一标准,实施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才能切实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标准体系的完善。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1)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要广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制定和实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开展全程质量控制。(2)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结合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以特色主导产业为重点,建成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优化整合检测资源,配备现代化监测仪器设备,加强检测机构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3)增加科研投入,积极开发新品种。
3.区域政府要积极建立和完善品牌管理体系
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分散性,给农业品牌的开发、培育、管理和使用,以及在运作机制上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分散的农民作为市场主体在直接面对市场时,很容易受自身眼前利益驱驶而出现不规范的市场竞争行为。农产品品牌建设中表现出品牌不名、有牌无品;同品异名、一卵多生;缺乏规划、管理滞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农业品牌管理体系问题。农产品品种繁多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农业品牌没有必要每种产品都要去注册一个商标,更不可一哄而起,搞形式主义,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品牌应该具有丰富的内涵,特别是要培育出著名品牌,往往需要很好的文化底蕴,因此,一个好的地方品牌资源是有限的。实施农业大品牌可以合理利用资源,整合各种优势,保证品牌资源利益最大化。建设有特色、有规模、有竞争优势、有效益的品牌,才能创出农业驰名品牌。为确保农产品名牌的长盛不衰,必须建立和完善农业品牌管理体系,加强对品牌农产品的管理。
4.区域政府要大力推动企业与农户联合运作机制的建立
企业与农户联合运作机制是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协会作为载体,一头牵着千家万户的生产,一头连着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同时要着力培育以产业服务为主体的专业协会,让协会去组织农业名牌战略实施。可先由市政府牵头,成立福建省主导农业的市级各类产业协会组织,由协会制定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统一质量等“几统一”标准,对品牌实行有序管理。
5.区域政府要支持和鼓励农产品区域品牌中的龙头企业上市
政府要积极争取发改、财政、科技、工商、税务、质检等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创造条件,从人才、资金、税收等方面予以支持,尽快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的良性互动格局,共同推进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 政府重点要鼓励农产品区域品牌中的龙头企业上市。资本市场对农业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首先,资本市场可以给龙头企业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多元化资本运作平台。其次,龙头企业上市能够提高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形象,对业务拓展和区域品牌建设也有正面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王延辉.城市经济制度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 金发忠.关于农产品品牌问题探讨[J].中国禽业导刊,2005,(14).
[5] 郭守亭.对中国实施农产品品牌工程的几点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5,(12).
[6] 肖双喜,徐玲.农产品品牌建设探索[J].乡镇经济,2003,(6).
[7] 张程远.品牌带动原理方法和海西实证[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3).
The Fujian Regional Trademark PRE-TES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ANGQing
(Fuzhou university sunshine college, Fuzhou 350015, China)
一、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现状
(一)缺乏农业品牌的经营与运作当前,吐鲁番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新的困惑,农产品结构不合理、标准不符合市场需求、销路不畅等矛盾日渐突出,这本质上都是缺少农业品牌经营运作的结果。虽然葡萄、哈蜜瓜等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但这些特色产品目前大多仍处于“有名品无名牌”的窘境中,大多数农业产品是没有品牌商标的初加工产品,根本就没有体现当地农业产品的优势和特点。因此,吐鲁番地区的农业应通过不断加大特色农产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着眼于创建吐鲁番特色农产品自有品牌,指导当地企业及广大农户创出自己的牌子,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规模化、品牌化经营,走出吐鲁番农产品品牌开拓国内市场、打开国际市场的路子,为发展本地经济服务,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产品品牌价值没有得到合理提升吐鲁番是我国葡萄干的主产区,当地生产的葡萄干优势明显,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产业优势没有得到完全发挥,品牌价值提升的潜力仍然很大。限制其品牌价值提升的因素主要在于主体的意识、产品的档次、产品的质量、供应数量的均衡和供应商的规模这五个方面,因此提升品牌价值的途径和策略主要应从以上方面入手。
(三)农产品品牌建设速度缓慢吐鲁番地区农民的设施农业主体建设的积极性不够高,主要是农民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小富即安”思想严重,更愿意依赖传统的技术,实行“春种夏管秋收”的种植模式,而不愿接受新的费工、费力、费心的种植技术。另外,设施农业作为一项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在吐鲁番地区大规模推开不到两年,规模效益整体显现的尚不显着,群体示范效应辐射力尚不够大,部分农民存在着等待、观望、徘徊等心理,这些因素影响了设施农业果蔬品牌的建设速度。
二、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可行性
(一)吐鲁番地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是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基础吐鲁番地区有丰富的热量与光照资源,它独特的盆地自然条件有利于农产品生长,自然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全区各地大多都有以自身地域优势为依托的特色农产品,许多地方都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如葡萄、哈密瓜、小白杏、红枣、葡萄干等等,这些都是享誉国内外的农产品资源。如果将这些农产品资源加以整合,并加大宣传营销推广力度,塑造有代表性和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不是一件难完成的事情。
(二)当地农民有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现实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对健康越来越重视,看重商品质量,喜欢用品牌的商品,宁愿少买点,也要买好的,特别是农产品。长远来看,通过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提高农产品市场认知度,并且在社会上获得良好口碑,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三)各级政府的支持是吐鲁番地区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有力保障吐鲁番地区各级政府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提出一县市一品牌的发展思路和产品定位中高端市场,主要面向集团采购、礼品和高端消费群体的销售策略。大力发展葡萄、精品哈密瓜、设施蔬菜等特色产品品牌建设,对优势农业龙头企业、优势品牌给予项目、资金方面的扶持,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品牌,增强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农产品品牌营销取得实效,为促进吐鲁番地区的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和销售提升,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必要性
(一)吐鲁番地区农民增收致富需要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在吐鲁番地区对农产品实施品牌营销,将会提高当地特色农产品附加值,使品牌农产品的销售价格高于普通农产品销售价格;而且,随着人们的品牌意识的不断增强,品牌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销量和价格一起上升必然有利于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高生活质量,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积极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战略可以挖掘国内各地对品牌农产品的消费潜力,提高对本国农产品的消费水平,拉动消费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已经改变,开始越来越注重消费质量,消费需求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也从原来的单纯追求数量需求,转变为对农产品质量,营养,绿色环保等方面的需求,以满足其心理需要。由于农产品具有同质性强的特点,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可以更好地将其与市场上的普通农产品区分开来,满足消费者的品牌需求,实现品牌农产品市场份额的增长。
(三)提高吐鲁番地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应对外来农产品的冲击需要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品牌农产品一般都经过严格筛选,种植,加工和包装,最终产品必须通过多重程序检验,产品质量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通过品牌营销推广,极大地提高其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于提高本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应对外地农产品对本地市场的影响,将会起到非常有效的积极作用。
四、做好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基础工作
(一)加强商标的培育和推荐工作,发挥企业和政府主体作用各级政府应紧紧围绕吐鲁番地区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畜牧业积极培育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通过规模经营,产业管理,推广先进技术,健全质量检测,农业标准化和动植物疾病的预防控制系统的安全保障,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知名度。在加强商标保护的基础上,重点培育和发展吐鲁番地区农产品着名商标、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选择一批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及产品进行重点培育和引导,在商标注册、品牌创建推广等方面给予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帮助,把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争创驰名商标,做成一批全国和新疆的知名品牌。通过举办营销专家讲座、品牌商标论坛和法律培训、学习考察等活动,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企业充分认识品牌建立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提高企业经营者注册商标保护企业品牌意识,做好品牌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和促进吐鲁番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重点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标准的宣传,严格按标准生产引导企业和农民增强主体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强质量工作,积极抓好质量体系认证、管理体系认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大力推广使用的葡萄、哈密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作为带动地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做大做强原产地证明商标,加强品牌管理,努力营销拓展市场,提高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品牌农产品占有率和整体规模,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和整体效益,全面提升吐鲁番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