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互联网的发展

互联网的发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4 10:57: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互联网的发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互联网的发展

篇(1)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

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是在时代影响下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金融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与调控。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催生了很多种类的金融衍生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使得整个金融体系的运作风险增大,潜在危机也更多,因此,在制定货币政策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带来一定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有别于传统金融的一种新型金融参与形式,其与“互联网技术金融”不同,主要运用的是“互联网思想”,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主要起支撑作用。所谓“互联网思想”,体现的是平等、开放、分享以及合作,运用互联网方式,使金融业务获得更高的透明度与参与度,操作过程更加简单方便,还能够降低中间成本。我国早在1997年,便已经推出了第一家网上银行,在世界范围内的起步并不晚。发展到2013年,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更快,“余额宝”的出现更是使得金融行业朝着互联网金融迈进了很大一步。[1]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有四种,分别为P2P、第三方支付、电商介入以及互联网企业。虽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但传统的金融体系却受到了很大冲击,金融机构的分工不再泾渭分明,在未来,金融脱媒与混业经营必然会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二)货币政策有效性

在西方理论中,货币政策有效性主要指的是货币政策是否可以对真实经济变量产生影响,经济增长则并不在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考虑范围之内。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主要依托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货币会对产出产生影响。第二,货币和产出有实际联系。第三,货币当局可以对货币进行有效控制。所以,想要判断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就需要从这三方面入手。[2]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可以看成是货币当局是否对货币进行有效控制的问题。货币政策想要有效实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政策工具。第二,政策目标。第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互联网金融对上述三个部分都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二、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经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绝大多数国家的目标都是充分就业,我国也不例外。发展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滞涨”现象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将货币政策的目标转变成为稳定货币。在世界货币政策的带动下,稳定货币值也是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经济的转轨阶段,对外经济愈加频繁,但在发展过程中,对外运行机制与国内运行机制之间还没有实现充分融合,货币政策也很难实现对内外的同时稳定,因此,我国当前的主要货币政策目标便是将货币值稳定下来。[3]当前我国还没有实现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在长期的经济运行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通货膨胀问题仍然可能爆发,其原因在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国家财政的隐性赤字相对较大。第二,经济结构的长期矛盾相对突出,无法大幅度的增加货币投放力度。第三,农业基础相对薄弱。[4]我国近年来抑制通货膨胀的方式更多是通过改革,运用一些经济手段,而单一的稳定货币值,是比较适应我国当前情况的货币政策目标。

三、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一)货币供给

1.降低可控性。从一个角度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货币供给更多的受制于经济体系内因,其内生性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从另一个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机构存在一部分存款派生功能,而且不受银行体系的支配,这就使得金融市场中的货币供给主体增加了,一部分货币供给不受央行控制,从而降低了央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能力,进而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影响。2.降低可测性和相关性。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升了货币在界定与计量过程中的难度,尤其对于不同层次的货币来说,但与此同时,货币之间的转化却更加方便,金融资产也在这种情况下具备了更大的替代性,传统货币也逐渐扩展到虚拟货币领域。另外,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货币乘数的变化幅度也越来越大,货币供给总量也越来越受到央行控制,运用互联网金融中的电子支付手段,用户不用再承贷存款准备金,而且能够替代现金进行使用,P2P等新型金融业务也会对货币乘数产生影响,使得实际的货币供应量和央行预计的货币供应量存在更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央行想要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的方式来实现货币政策就会更加困难。[5]

(二)货币需求

1.降低函数稳定。从JohnMaynardKeynes的货币需求理论来看,人们之所以会持有货币,主要是由于交易、预防以及投机等三个动机。如果短期收入比较稳定,那么服务于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的货币,也是能够预测出来的,而且相对稳定,而服务于投机动机的货币,则会以市场利率的变化为基础而产生波动。以MiltonFriedman的货币需求函数为基础,货币可以看成是资产的一种,其中,货币需求和相关的资产回报率以及其他因素之间,是具有函数关系的,稳定性也是货币需求函数中最主要的特点之一。[6]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影响着模型中的每一个变量,从一个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的相关产品无论是流动性,还是收益性,都相对较高,而且交易非常方便,缩短了支付与储蓄之间的步骤,节约成本,更容易受到投资主体的青睐,恒久性收入并不会对货币需求的稳定性过于依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升了资产的流动性,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产的流通成本,如果收入保持不变,机会成本变量作用空间便会提升,货币需求也变得更加不稳定。2.改变结构内涵。在互联网金融的作用下,很多新型的金融工具应运而生,这些工具都有着非常强的货币性,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货币盈利性与流动性的实际需求,还使货币的流通速度大幅度提升。在当前条件下,网上支付、移动支付以及以电商为基础的中小额支付,都已经挣脱了金融机构的约束,交易规模越来越大,货币的流通速度也越来越快。与此同时,互联网理财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货币结构,互联网理财主要是通过金融产品与第三方支付之间相互融合而形成的,能够同时承担起支付交易和理财的相关功能,他的出现使得人们不再依托活期存款,银行中的存款余额逐年递减,改变了传统货币结构的内涵。[7]

(三)货币政策效率

1.对存款准备金的影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我国无论货币市场,还是资本市场,都变得越来越成熟,很多资金都可以以互联网为基础,流入到金融市场,甚至一些非存款类的金融机构中,商业银行准备金率对资金的束缚越来越小,从这个角度来看,很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比原来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来源,但商业银行却因此受到了消极影响,商业银行不再是唯一的货币政策导体。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央行货币供给会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干扰,央行主要通过对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在传统模式下,商业银行中会保有大量活期存款,但在互联网金融的条件下,这些存款更多地被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瓜分,这些派生存款是不受央行控制的,因此,央行传统的货币供给量调节模式也受到了限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因此降低。[8]2.对再贴现政策的影响。再贴现政策的有效性与央行控制金融机构的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在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下,资本与货币之间更容易相互转化,不仅交易成本较低,而且还具有很高的信息透明度,金融市场中能够被利用的融资渠道也更加多样化,及时贴现率不稳定,也能够运用其他方式来满足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这样一来,再贴现率的作用就受到了限制,进而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3.对公开市场操作的影响。金融市场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在互联网金融的基础上传播速度更快,利益相关者对资本的追求更加迫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公开市场提升了业务收益率,那么就意味着货币资金的转移,这样一来,在公开市场中,业务的作用率降低,时间缩短,同样需要更快的调节货币总量。[9]另外,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了很多金融工具,这些工具能够进行买卖,使得公开市场的操作更加便捷。政府债券作为金融产品中的一种,在金融市场中控制着市场基准,在这种条件下,金融市场中的主体如果想要进行资产组合或流动性资产的补充,就会更多地进行金融市场活动,对公开市场的依赖程度增加,从客观上讲,其与货币当局的控制是相互配合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政策效果。

四、应对互联网金融影响的措施

第一,统一供应口径。在当今条件下,金融市场中存在很多新型的金融工具,这些工具的运用使得货币供应量很难达到既定标准,因此,需要改变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以当前乃至未来的形式要求为基础,货币当局需要对货币的供应量进行统一调整。一方面,需要划分货币供应量,这一过程主要依托于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另一方面,需要严格考核被划分到货币层次中的金融工具,从而保障货币统计的准确性。第二,强化市场建设。在互联网金融条件下,我国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很难顺利发展,为了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得到提升,可以从货币与信贷两个渠道入手。在金融市场不断完善的前提下,前者必然会成为我国今后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渠道,更多的依托货币市场的完善,所以我国需要构建起健全合理的利率结构,并促进利率的市场化;而后者则需要我国构建起更加多样化的信贷渠道,以降低成本、提升水平,从而达到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目的。[10]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体现在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以及货币政策效率等多个方面。所以,我国需要充分重视互联网金融所产生的影响,央行也需要反思传统货币政策的缺陷,运用更有针对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从而提升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张辉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刘澜飚,沈鑫,郭步超等.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对传统金融模式的影响探讨[J].经济学动态,2013(8):73-83.

[2]张文庆,李明选,孟赞,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第三方支付视域[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98-104.

[3]刘光友,任虹,赵崇富,等.电子货币的发展对日本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J].现代日本经济,2011(1):47-55.

[4]王伟.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求索,2011(2):14-16.

[5]牛晓健,陶川.外汇占款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影响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1(4):11-16.

[6]刘玄.资产证券化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基于次贷危机背景的分析[J].南方金融,2011(11):11-16.

[7]黄连慧,李成.我国现行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2):14-18.

[8]黄明皓.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与金融开放度———中国的模拟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0(6):41-49.

篇(2)

【关键词】云计算 移动互联网 作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技术已经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面对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满足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加快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随着数据时代的发展,移动3G 业务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为了确保移动行业的发展,移动通信与互联网融合已经成为网络发展的趋势,移动互联网已成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1 云计算的相关概述

1.1 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以及交付模式,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对于云计算的定义,众说纷纭,目前较为人们接受的定义就是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这些资源可以快速的被提供。

1.2 云计算的特点

云计算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更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1.2.1规模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云计算在计算机网络中已经随处可见了,利用云计算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在计算机搜索网页上只要用户输入关键词,就会出现大量的服务器为用户提供相关内容。

1.2.2虚拟化

云计算有效的计算网络的资源连接起来,有云端服务器进行自动管理。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登陆云端,通过虚拟的平台使用资源,用户只需将自己需要的东西提高给云端,云端服务器就会根据用户需求提供资源服务。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而且对计算机硬件要求不高,大大的降低了使用的成本。

2 云计算在移动互联网发展中优势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近年来,随着3G、4G移动通信的发展,利用互联网与通讯技术相结合已成为时展的重要标志。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人们对移动性以及信息的需求日益剧增,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利用云计算方式既是时展的需要,同样也是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重要体现。

2.1 实现资源共享

云计算有着非常大的规模,而且容量大,在移动互联网事业蒸蒸日上的今天,用户只要在通过自己的设备,不需要依靠其他的终端来进行访问,就可以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并将这些东西下载下来存放到云端,实现随时随地的资源共享。

2.2 实现数据的安全管理

云计算自身有着很高的可靠性,可以为用户提供安全的数据存放环境。移动互联网运用云计算模式,用户在下载文件、存放文件都不用自己去维护自己的应用程序,秩序将文件存在云端,云端服务器要自动的为用户进行文件管理,并且保障文件的安全。

2.3 节省费用

云计算模式中空间存储大,移动互联网用户不需要再购买本地存储设备了,云端为用户提供无容量限制的存储服务,为用户节省了许多费用,降低了终端设备总体的成本。

3 云计算对移动互联网的助推作用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机的发展,移动通信事业突飞猛进,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智能终端机的入伍范围,以互联网相结合已经成为时展的趋势了。在科技不断创新的时代,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已成为为当今IT互联网领域中两大主流。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相结合,促进了智能终端机的发展,但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存在了一些不足,在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上相对不足,而云计算却恰恰弥补了这一点,云计算拥有强大的资源池,高计算能力,无容量限制的存储空间。云计算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通过一个浏览器直接进行多个应用程序的访问,使得互联网有着很好的移动性能。对于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而言,云计算的好处不言而喻譬如只要连入互联网,便无需依赖特定的终端,自由访问和处理数据,不用再顾忌时间和地点。而且,移动云还让他们告别了自己维护的麻烦。用户的所有数据存储和程序运行都在云端运行,再也不用对软件维护等问题困扰了了。此外,用户无需购买大量的硬件设施用以海量存储。云端将提供无限的存储空间,哪些繁重复杂的工作均通过网络处理,大大降低了IT成本。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与云计算可以产生很好的扩展性和规模效应,将业务的成本大大的降低,从而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已成为当今IT互联网领域发展两大主流,在移动通信事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与互联网有效的结合起来,在发展的过程中,利用云计算模式,不断的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有效的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军,任帅.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新契机――浅析移动云计算技术[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

[2]房秉毅,张云勇,徐雷.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云计算安全浅析[J].移动通信,2011,10(09):101-102.

[3]蒋常炯,刘正.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应用开发的探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6(04):38-39.

篇(3)

【关键词】互联网+ 普惠金融 发展路径

随着百度、腾讯、阿里三大集团强势介入我国的传统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正逐渐改变着大众的传统思维,各种金融机构纷纷选择将互联网思维与金融行业进行充分结合,并利用互联网技术代替传统的金融模式。同时,互联网具有低成本性、开放性和草根性等独特优势,符合普惠金融的理念,因此,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改进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以提高普惠金融的发展效率。

一、互联网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

(一)有助于普惠金融的普及

互联网的开放性有助于普惠金融为社会所有成员提供平等的金融服务,而不受居民身份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这既体现了互联网的核心精神,也是普惠金融的服务宗旨。互联网的开放性特点是保障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和持续创新的重要因素,将广大社会成员作为服务对象,有效解决了传统金融的差异化服务问题。互联网以强大的信息技术为依托,利用其开放属性满足广大居民的利益诉求,这与普惠金融的发展目标高度契合。因此,互联网有助于普惠金融的普及,互联网视阈下普惠金融的发展将更具开放性。

(二)有助于普惠金融拓展有效客户

其次,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使互联网金融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也使普惠金融的服务更加便利。相较于传统金融服务需要经过繁琐的审批过程,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能有效平衡金融供给。例如智能手机和电脑等移动互联网设备的广泛使用,大大增加了互联网金融的接入端口,这也使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得到了普及,互联网金融的覆盖范围在传统金融物理网点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实现了拓展有效客户群体的目的。

(三)有助于普惠金融实现共享性

互联网的低成本性和草根性提高了互联网金融共享服务的可行性,这与普惠金融的共享性理念达成共识,普惠金融可以借助互联网推进和达成共享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金融交易的成本逐渐减小,而金融服务的范围则逐渐扩大。互联网以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为依托,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传统金融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普惠金融通过运用互联网及其大数据,有效控制了交易成本,为更多的客户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同时,这种技术也降低了客户的准入门槛,体现了互联网金融的草根性。例如余额宝的推出之所以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就是因为具有草根性,100元也可以享受理财服务。由此可见,以互联网的草根性和低成本性为依托,为所有群体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是普惠金融在互联网金融形态下的重要服务模式。

二、“互联网+”视阈下普惠金融的创新发展路径

现如今,国家正积极鼓励各类金融服务主体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以拓展普惠金融的服务范围、降低交易成本,“互联网+”逐渐成为金融行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政府不断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度,并制定了相对完善的从业规范和行业准入制度,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在互联网金融的视角下,普惠金融的创新和发展路径主要概括为政府的扶持、互联网产业的投入以及征信体系的建设三个方面。

(一)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国家应根据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制定并出台相应的政策,以促进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共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普惠金融实现其价值理念和目标,就目前来说,普惠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都分别受到政府的支持和肯定,但还没有针对二者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对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普惠金融的持续发展也推动着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深化和改革,将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同时进行金融领域的深化,有助于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增加互联网相关产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除了相关政策的扶持,普惠金融的创新和发展还需要增加在互联网相关产业的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并对互联网产品进行不断创新。互联网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功能可以有效激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潜力,云计算能够为互联网金融提供技术支持,而大数据则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大量客户信息,对数据中的隐藏价值进行挖掘,有助于提高互联网金融控制风险的能力和金融产品的营销精确度。增加互联网产业的投入,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得到强大的技术支持,不仅有助于互联网金融持久的技术保障生命力,还能进一步完善金融基础设施。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基础设施亟待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的物理支撑条件无法满足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导致普惠金融在互联网金融上的优势难以体现。

(三)加强征信体系的建设

征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有助于普惠金融的有效发展。普惠金融旨在为社会所有成员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由于受众群体广泛,因此,更加重视对客户的信用审核。但目前我国还未建立一套完善的征信体系,而现行的征信体系对客户的信用状况了解不足,无法为普惠金融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客户的信用状况对于普惠金融的长远发展具有Q定性作用,因此,加强征信体系的建设是促进普惠金融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此,国家应提高对建设征信体系的重视程度,将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向普惠金融机构进行合理开放,同时,借助互联网金融企业大数据功能,深入挖掘客户的潜在信息,并加以分析和评定,以确认客户的具体信用情况,补充征信体系中的漏洞,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征信审核系统才能促进普惠金融的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实现普惠金融的目标和核心价值是一项长期工程,若要在政策规划和价值理念等方面真正贯彻落实普惠万民的方针,除了借助互联网技术的独特优势,还应具备全面的、综合性的构造体系。对于普惠金融的长远发展来说,互联网技术只是其发展进程中的路径之一,普惠金融仍然需要以传统金融为依托,只有构建一套完整的体系,充分融合各种优势,才能进一步实现普惠金融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文涛.普惠金融发展研究:以金融消费者保护为视角[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5,(01).

篇(4)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P2P信贷;理财平台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随着互联网技术日益的发展,传统金融业与之相结合,就出现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就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业务,它的发展方向就是遵循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利用互联网技术从传统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业向一般金融体系的所有金融交易和组织形式过渡,资金融通通过互联网这种途径来实现的方法都称之为互联网金融,包括但是不限于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金融中介、第三方支付、信用评价审核、金融电子商务等模式。

一、简述互联网金融发展优势

1.支付优势分析

互联网金融模式支付方式是以移动支付为依托,通过利用移动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技术等来完成货币价值的转移,进而解决清偿债券债务关系,因此可以说移动通信技术及其设备的发展为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如图1所示为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和增长率,从图中可以看出,移动支付的规模日趋增大。另外移动支付与传统金融支付手段相比其应用更趋人性化和便捷化,用户在支付过程中不受时间、空间等的限制,同时随着身份认证以及数字认证证书等安全措施的应用,移动支付的支付安全性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而这也是当下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扩大的原因。

2.流程优势分析

在风险控制模式方面,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行业发展相比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基础来对用户金融行为进行分析的,它通过对用户信用信息、位置信息以及消费信息等的统计分析可以保证判断用户风险系数的准确性,从而进一步为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合理的解决依据。另外,对于传统金融企业来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基于此传统金融企业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制定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如设置电商部门、完善平台建设,加强对电商之间的合作,利用网网站进行金融产品的销售等。现阶段,无论是对于传统金融企业来说还是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网络营销时期销售金融产品体系中十分重要的手段。

二、探究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流模式

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主要以下几种,即第三方支付、融资理财平台以及网络信贷等,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其在融通资金、资金供需双方的匹配等方面与传统金融模式相比有着一定的优势,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三方支付

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开端―第三方支付具体是指与各大银行签约,同时具有一定资金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所建立的交易支付平台。这些平台以互联网为依托,为用户提供线上、线下等支付渠道,从用户到商户之间的货币支付、清算以及查询等功能都可以在线完成,基于此,第三方支付的实质就是一种资金的托管和代付,它的出现保障了资金流转过程中的安全性,保障了互联网金融交易双方的资金安全,而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交易过程中的利润来源主要就是资金沉淀的利息、出入金手续费以及相关的渠道费用等。

2.P2P信贷

所谓的P2P信贷就是指点对点信贷,与互联网、小额信贷等创新技术和金融模式之间具有十分密切影响关系,作为一种借贷形式,借款人和出借人通过平成注册,之后借款人借款信息,即为发标,出借人通过对借款信息的分析以及自身资金量来参与竞标,如果双方在额度、期限以及利率等方面形成一致,那么本次交易就可以宣告达成。现阶段,我国网络借贷平台约有2000多家,而以P2P为基础又创造出许多具体模式,不同平台其模式也存在者一定的差异,它们主要是担保机构担保交易模式、P2P平台下的债权台同转让模式“的宜信模式以及大型金融集团的P2P平台等。

3.互联网融资理财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及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理财观念也在发生着一定的变化,其多种业务模式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互联网金融以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等为依托,利用网络营销向融资以及第三方等销售金融产品、网络IPO等新的金融模式方向发展。例如众筹平台。所谓的众筹即大众筹资,也就是通过预购这种形式,向网友等募集相关项目资金的一种新型模式。众筹与传统融资项目不同,它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了互联网传播的这一特性,而一些小型企业、艺术家或者是个人等向大众展示起创意,以求得到大家的关注和资金支持,而对于出资人来说,也是利用创意盈利来得到相应的报酬。从这一方面分析可知,众筹平台这种新型的融资模式较传统融资模式相比,其开放性更强,其融资过程中主要的参考依据也不再仅仅局限在项目商业价值方面,只要网友有创意,就可以利用众筹平台获取关注及资金支持,,它为一些小型企业或者是创意性项目等的生存获得了机会。另外金融超市。对传统金融渠道进行虚拟化处理,就可以对交易、支付以及理财等金融业务进行调整,其中第三方基金网络销售就是将线下渠道向线上互联网金融模式转变的一种。而金融超市中包括的金融产品种类多样,如基金、黄金、信托、银行理财以及外汇等,从这可以看出金融超市将是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方向。

三、结论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以在线支付、云计算、大数据以及搜索引擎等为依托,在当前经济环境发展影响下,其必将成为未来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但是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模式,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基于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参与体必须掌握互联网金融发展规律,顺应发展趋势,充分利用资源,为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河南大学2012级保险专业,河南 开封 475000)

摘 要:现在,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而互联网的发展也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线,并且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保险行业也开始不断进入互联网,互联网保险营销成为保险行业的重要营销手段,虽然用户通过网络保险获得保费的数量比在传统保险公司获得保费的数量要少得多,但是互联网保险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具有许多优越性。本文通过描写互联网保险发展的重要性、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相应对策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互联网保险;重要性;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F8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5-0029-02

收稿日期:2015-02-07

作者简介:潘炜迪(1994-),男,河南平顶山人,河南大学2012级保险专业,本科。研究方向:互联网保险。

一、互联网保险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网络保险是从一九九七年起步的,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保险公司开始信息化发展,开始探索互联网保险的发展道路,线上线下结合,推动了保险公司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摆脱了传统行业的时间和地域限制,互联网保险可以有效的降低保险企业的营销成本,与传统的保险相比,互联网保险可以节省人佣金,对于网站的后期维护也比较简单,大大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互联网保险可以提高营销效率,节省了地域的距离、缩短了时间的距离,使得互联网保险在销售、产品管理等方面提高了效率,同时为公司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提高了对客户的服务品质;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是保险公司的一个门面,为树立企业形象,保险公司可以在互联网上树立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以至于用户可以更好地了解公司,提高客户量,通过网络有利于客户货比三家,足不出户可以完成投保的全过程,节省了用户的时间;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体现了保险市场的需求,由于传统保险经营方式有一定的缺陷,不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弥补了传统保险的不足,调动用户的积极性,传统保险与互联网保险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二、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

1.我国的互联网保险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互联网保险的主要模式还是比较单一的,只有网上保险经纪人模式和全程网上交易模式,不管哪一种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特别是,保险合同是一种对价有偿性合同。这就要求投保人与被保险人尽可能的进行充分的交流而不仅仅为网络聊天。只有充分的信息流动才能使保险人实施合理的风险管控并为投保人量身打造优质的保险产品。目前,我国的网上保险销售模式的信息交流渠道略有欠缺。

2.缺乏信誉度

保险产品是一种在特殊情况下才能发挥效能的产品,它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保险产品的不确定性,这也体现了经纪人模式的特点。用户与人不能面对面交流,而是通过网络连接来交流,用户对见不着的事物都有一种不信任感,单纯靠人单方面的推销,显然不能使用户获得信任感,而且保险是一种无形的产品,用户会更加小心去投保,因此不是面对面的交流很难赢得广大用户的信任,导致用户对于在线投保更加心存疑虑。

3.互联网技术的不成熟

从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来看,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还是比较落后的。现实中,每单保险都需要经过展业、投保、承保、防灾、理赔等环节,特别是人身保险还要求对当时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人身状态通过观察加以知晓这就要求要有很高电脑硬件服务为支持。由于硬件设备跟不上,缺乏专业的互联网与保险经营双料人才,普通人员对互联网的认识不充分,无法胜任互联网保险工作。

4.互联网保险的不安全性

我国对电子产品相关法律的制定不健全,而且比较滞后,根本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无法满足网络经济的需求。网络保险的交易方式是网络信息传输,没有线下面对面的交流,传统保险必须有书面证明,需要用户亲笔签名,过程中产生的票据都会由用户保管,而互联网运用电子签名,电子签名没有严格的法律保护,交易过程中产生的票据和确认信息容易遭受网络病毒、黑客的侵袭,法律还没有解决用户隐私不受侵犯的问题,降低了安全性。从另一方面来讲,目前国内没有完整的个人信用记录,因此无法确定个人的信誉状况,这将可能给保险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5.保险的价格定位不够灵活

在传统的保险经营模式中,有两种营销方式:直销和中介销售,而互联网保险的营销方式有多种,但是网络保险阻断投保人与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直接接触,使投保人不能多方面的了解投保群体的特征这样不利于对该投保群体的保费精算厘定基础的运用。因此在保险定价时不够灵活,需要参考其他保险公司的产品价格以及运营费用、产品研发、推广等许多因素,这也会促使市场上大量同质、类似产品泛滥进一步压缩保险公司的利益空间,而且不利于保险产品的创新多样化发展。

6.互联网保险系统的费用高

由于电子商务的开发工程大,而且工期特别长,软件购进的费用较高,网络系统的开发和维护都需要IT硬件设备的投资,加上人力维护费用和市场推广费用以及其他方面的费用,加起来费用非常昂贵。

三、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对策

1.加强法律立法,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

制定与电子签单、电子支付相关的法律,面对快速的经济发展,社会信誉体系的建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应该从立法上弥补不足,尽快解决相关网络保险、互联网金融法律的制定,尽快建立社会信誉管理系统。

2.加强专业人员的素质培养

互联网金融需要培养一批年轻化、专业化的既懂保险又懂网络金融的复合型人才,把紧招聘关,招一批在专业高等院校接受过相关教育的人才打造“高学历营销管理团队”。优先考虑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或者理论过硬的,容易进行知识的传输,并且在接受能力方面,可以迅速进入状态的人才。同时,加强现有保险人员的互联网技术培训,努力提高保险员工的业务素质,进行定期培训、考核,普及电子商务的知识,实行岗位责任制,强化内部管理。

3.良好的硬件设施配备

优良的硬件设施是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基础,保险企业需要建立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站提供相关保险信息,帮助客户进行保险购买,提高服务质量,良好的硬件设施是做好互联网保险的前提,为网络销售做好了准备工作。

4.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保障体系

无形的保险存在信用风险,由于我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不够成熟,受一些客观因素影响,我国还不能对电子商务建立准确的风险控制体系,很难建立电子商务信用风险模型,加上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社会政治的影响、国家GDP的变化、自然因素等,因此互联网保险仅仅依靠内部的控制是远远不够的,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必须依靠企业、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健全我国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保障制度,使电子商务的信息建设更加健全。同时要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要规范宣传,打击假冒伪劣保险网站,从根本上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进而加深民众对互联网保险的信赖,互联网保险作为一种品牌,做好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的保障,以客户为中心,以优良的服务为载体,以信誉度为价值取向,做好互联网保险的营销。

5.使保险市场的网络专有化

为互联网保险设立专用的市场保险网络,使客户更加全面的了解保险。例如某保险网,提供多家保险信息,包括很多保险产品信息,方便用户去对比,同样的为互联网保险设计专门的保险产品。例如美国林肯金融集团的一款保险产品,专供网络销售,对象是熟悉网络的投资者,用户只需将亲笔签名文件送到公司,其他环节只需在网上完成,这款产品费用比较低,大量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6.走创新道路

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对于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的互联网保险更要注重创新发展,实现从营销手段到商业模式的创新,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营销模式。我国发展比较先进的一个保险企业——泰康人寿,在2000年到2001年间,泰康在线正式上线,泰康人寿始终遵循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做到了线上线下产品一致,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泰康人寿建立了创新事业部,这个部门将电商收入囊中,根据泰康自身的准确定位,泰康在线走在了保险业的前列。

四、结论

虽然我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还不成熟,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是在信息时代,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势在必行,社会给予的机遇与挑战需要互联网行业的共同努力。由于互联网保险具有节约成本、服务便利等特点,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保险不断优化、各种体系的建设、互联网电子商务环境的不断改善、保险人员的素质逐渐提高,我国的互联网保险正在朝着一个正确的道路发展,未来的互联网保险将会更加健全、安全。

参考文献:

[1]崔惠贤.再议我国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1).

篇(6)

【关键词】互联网 金融 发展 安全

一、什么是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简单地说,就是依托互联网的各种功能,比如云计算、搜索引擎、大数据和电商平台等,来实现的较新模式的金融运行模式,有更方便、更快捷、更多服务等特点,具有交易平台、支付、和融资等功能。主要提供了金融机构网络平台、小贷公司、电商网络供应链金融平台、借贷平台和信息供应与分析门户等。

二、互联网金融目前的状态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异常迅速,2012年谢平(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首次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提出“互联网金融”,人们关注度依稀平淡,好像没有引起兴趣,但时至今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成了人们街头巷尾办公开会热议的话题,也点热了网站和社交平台的话题,各场高端论坛相继开讲,其中《互联网金融:即将到来的新金融时代》更是开篇全新,它以丰富的案例,展开详实的比较和论述,给各类型的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路线,是互联网金融劈荆变革时代的缩影。

2013年余额宝上线,新浪“微银行”百度“百发”理财、微信支付平台、京东“京宝贝”网易理财等互联网金融竞争激烈展开。这些模式具备强大的用户端和大数据,甚至各个银行的网银和手机等也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

(1)比传统银行更快捷更方便。不管是网络银行理财购物,还是交易支付,即便是在上下班的路上或者是在深夜加班,网络银行就可以满足你的大部分日常需要,突破了传统银行时间、地域的限制,比起传统银行更让人容易接受。

(2)网络银行覆盖面广,业务种类多,互联网覆盖的人群多,。网络银行面对的是互联网或者手机前的千千万万的直接客户,网络金融的支付功能、融资功能、投资理财功能、购物交易功能等不但弥补了传统银行的不足,而且面对的人群比以往更多。

(3)网络银行关注草根人员,传统银行根深蒂固的执行的 “二八原则”被网络银行彻底颠覆。传统的银行有很多服务网点,服务人员也多,但是比起网络金融的优势不免尴尬,因为传统银行的一般理财产品都是针对的大客户,20%的高净值客户的议价和维护成本过高。而网络银行关注草根平民,草根力量近年来不断壮大,契合了网络银行投资和交易起点低,门槛容易进,操作方便的特点。在互联网金融世界里,没有大小户之说,没有钱多少之说,随时都可以交易,在现实生活中买理财产品和基金从几万到上千万不等,而在淘宝店和余额宝等网络理财平台里,1元钱都可交易,这种巨大的诱惑力强烈的吸引着年轻的低收入的消费群体。

(4)网络银行比起传统银行节省了金融业务的交易费用,同时也比传统银行降低运作的成本。

(5)互联网的大数据处理和信息的及时性能够控制个人账户或者企业的信用风险,也可以及时倾听小微企业的心声,了解小微企业的需要。

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互联网金融的低门槛和它的共享性、草根性,让很多普通人分享金融收益,同时,在互联网金融不长的飞速的发展历程中,也备受瞩目和争议。在政策监管体制上,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监管上,有四种不同说法,分别是:不需监管是一种说法、创新协同监管是一种认为、可以先发展再监管是一种方式、还有尽快立法设立新机构。

(1)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过去的20多年里,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的生活更现代化更方便。从2003年建立的阿里巴巴和淘宝,互联网的支付功能开始起步,这也是互联网金融的开始,它给互联网金融奠定了用户基础、商务基础和数据基础。最近三年,互联网金融进入了告诉发展期,传统行业抛弃了慢热的发展势头,迅速整合资源进入互联网化。

(2)建立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互联网金融是我们未来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甚至比尔盖茨曾断言: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下,21世纪传统银行将被灭绝,虽然目前我们看不出传统银行的走势,但是网络金融的存在和急速发展给了传统银行极大恐慌。但是金融产业必有风险,如何规避风险,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平台体系对于维护互联网金融的信用风险和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来说至关重要。信用风险是一个关乎行业前行的基石,基石打的牢,才能建立起稳固的网络金融大厦。建立信用体系要以人行征信系统为基础,以互联金融平台产生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为资源,不断完善采集数据,建立起包括注册登记板块、信用评价板块、信息披露与更新板块等能够覆盖各个领域的信用体系,以避免出现信息不及时和信息不对称而发生的错误选择。

(3)互联网金融的完善的监管体制,同时鼓励互联网产品创新。互联网金融有别与传统金融,互联网精神崇尚开放和平等、分享与协作,传统的金融也主张责任和稳健,一个注重开放与分享,一个注重规则与风险。如何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体制,就要考虑到其自身属性来设定监管规则。我认为,互联网金融要发展就像马光远提出的一样,要保证其有发展,给其足够的空间,但是也不能信马由缰,完全失控,而是根据互联网金融本身的特性,做好具体的监管事宜,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明确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系统进行产品细分,对高风险产品销售实行登记备案,对银监会和证监会要双管齐下,监管不同领域内风险产品。

中国金融业缺失滞后于实体经济,互联网金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代表了金融产品内生性的新模式。对新的适应形势的产品要鼓励和引导,同时要加强监管,保护消费者利益。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营销;机遇和挑战

引言

互联网金融有支付、融资 和理财交易平台等功能,为金融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促进经济金融的深入发展,但也引发了局部系统性风险,带来诸多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所谓互联网金融,一般指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为代表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金融行业深度融合所形成的金融新业态新模式,具有融资、支付和交易中介等金融功能。几年来,互联网金融以其强大的自身优势向金融领域渗透,发展迅猛,为经济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前景广阔,但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务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风险和问题。

(1)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发展机遇

我国存在着资金实力不足、组织制度较松散的金融体系,即民间金融,对于一些个人或以零星、小额贷款为主要特征的金融贷款时,民间融资在信息、担保和成本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弥补了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微观领域的不足,但由于资金规模有限,阻碍其长期持续发展,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互联网的大数据和系统化审批来有效控制风险,促进小微金融市场的发展。互联网平台为金融机构提供了获得客户源的重要渠道,加快了利率化市场进程,给予了民间资本渗透的机会,有利于打破银行在金融业的垄断地位,为我国经济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此外,网上购险、手机银行等互联网金融营销模式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单一的经营模式,促进了支付、交易、融资等金融手段的发展,为金融业发展创造了新的营销渠道,并利用网络的共享性、便捷性和海量的用户数据,及时掌握市场动态,拉近金融业与普通群众的距离,让人们深入了解金融业的具体信息,同时,简化了繁琐复杂的传统金融手续,便捷了金融营销,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经济效益,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繁荣发展。

(2)互联网金融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对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造成较大冲击,其“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对传统的金融理念、金融模式、金融业务和金融监管体制形成了颠覆性的冲击和挑战。首先是互联网金融营销的安全性问题,由于网络环境的自由和限制低,而与网络相关的法律制度尚不健全和完善,互联网金融营销可能涉及非法发行和集资的问题,而黑客与病毒也严重威胁着用户的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影响金融经济的正常运行。其次是信用问题,由于网络交易中的交易双方不用见面也没有人,我国目前的信用制度存有很大弊端,曾经就出现过网上的投资诈骗事件,网络信用体系方面严重不足,使得本就不安全的网络交易平台雪上加霜。再次便是监管问题,也是互联网金融面临的最大挑战,互联网金融营销有着明显的跨行业特征,导致监管存在缺位,监管标注不一,监管界面不清,监管机制和手段严重滞后,法律制度建设滞后等,互联网金融的安全和信用问题都是由监管不力造成的。最后是竞争问题,互联网金融营销对国家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日益显著,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竞争不可避免,促进金融竞争格局的大变化,如商业银行与阿里巴巴的余额宝问题,充分显示了传统银行金融业务与现代互联网金融的激烈竞争。

二、互联网金融的作用与意义

互联网金融营销的起步与发展乃至普及渗透,是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必然结果,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从长期效益来看,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机遇要远远大于挑战,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以支付宝、余额宝、微信财付通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改变了传统金融业,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交易成本。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大降低了普通民众进入投资领域的门槛,依托资产证券化等手段实现了资金的快速循环投放,有利于促进扩大社会融资规模,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金融业务的深入发展。正规金融机构一直未能有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人融资问题,互联网金融很好地解决了信息的不对称问题,降低了在信息收集、信用评价等方面的交易费用,促进效率的提高,大幅度降低小微企业成本,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推动小微企业发展。互联网金融营销的发展刺激了金融创新,加快传统金融机构的变革,打通了交易参与各方的对接通道,带来了新的金融交易方式,扩展了相关金融业务,推动了金融产品的创新,大大丰富了现有的金融产品序列和种类,促进金融创新,同时冲击了银行在金融领域的垄断地位,促进传统金融机构的变革,加速传统金融机构价值理念的变化发展和业务模式的改革,促进了传统金融机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便捷了交易手段,简化了流程,从而提高金融业务效率,推动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营销发展的对策

随着互联网金融营销的不断深入和普及,影响力越来越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人们对它的关注越来越深,包括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变化和问题,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并深入探究互联网金融营销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这类新的金融发展模式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和方针政策。向欧美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强网络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互联网金融营销的监管,采取科学有效地政策,使网络金融这一新兴业务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提高专业人才素质和管理

作为金融领域的一个新形式,互联网金融营销正处于初级阶段,其规模还会继续扩大,这就需要大量的人才储备,专业人员素质必须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别是在职业操守和法律桂芳等方面的个人素质必须得到相应提高,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公司要不断加强员工的素质培养和专业技术培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注重诚信道德的培养,不断学习和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实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信息技术的研发和投入,鼓励互联网金融业的丰富与发展,尽可能提高互联网金融的经营平台标准,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加强抗风险能力,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进而推动互联网金融营销的不断发展。

(2)加强互联网金融营销的监管

金融监管的最主要目标就是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互联网金融的门槛较低,融资交易等金融行为的开展也是龙蛇混杂,而人们的风险识别能力参差不齐,致使投资者的利益容易受到侵害,所以对互联网金融营销进行适当的监督管理是很有必要的,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部门,运用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加以管理,严厉打击网络上的非法集资行为,密切监督造假、网络高利贷、金融诈骗等网络犯罪行为,形成良好健康的互联网金融环境,大力鼓励民间资本的融合,促进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多元化,促进行业的良性竞争。当然,建立健全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才是网络金融业的制度依据和标准,有效地规范和管理互联网金融营销行为,制定统一的标准,加以法治化,让互联网金融自觉接受人民和相关部门的监督,接受意见和建议,及时改正错误,对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工作目标,提高互联网金融工作的透明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促进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健康发展。

(3)完善信用体系建设

不断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推广信用评级制度,建立严格的互联网金融交易、融资的信用认证体系,树立统一合理的行业标准,以信贷征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加强金融部门的协调和合作,逐步建立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促进金融业信用信息整合和共享,稳步推进我国金融业信用体系建设[1]。各部门要积极支持信贷征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利用其信用信息资源,加强信用建设和管理。信贷征信机构要依法采集企业和个人信息,依法向政府部门、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征信服务,真正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树立诚信为本的网络道德规范,同时建立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互动体系,更好地与普通百姓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反馈,自觉接受群众的投诉与建议,更好地促进互联网金融营销的快速进步,促进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

结语

互联网金融有利于促进小微企业和个人的融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并为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带来了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孙柏.互联网金融:机遇与变局[J].金融博览(财富),2013,(07):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