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0:57:4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急诊老年护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急诊 护理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保健明显改善,人均寿命逐年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显著。联合国规定65岁以上为老年,我国目前以60岁为界限[1]。随着老年人比例的增加,老年患者需要更多的护理健康服务,临床上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具有特殊性。对急诊老年患者的护理对策为急诊护理工作提供了指导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0月1日,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老年患者206例,其中男121例,女85例;年龄60~90岁。内科病例140例,外科病例66例。
1.2 方法 采取自制的急诊病例信息登记表进行资料收集, 对急诊老年患者患病特点及心理特点恰当地实施相应的护理。
2 结果
2.1 急诊老年患者内科病例中心脏疾病患者所占比例最大,然后依次为脑血管疾病、copd。见表1。表1 急诊老年患者内科病例前3位的疾病
2.2 急诊老年患者外科病例中急性阑尾炎所占比例最大,然后依次为急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见表2。
2.3 急诊老年患者患病及心理特点
2.3.1 急诊老年患者患病特点:①主诉少,与客观病情不一致:典型病例:男,70岁。主诉恶心,无其他不适就诊。查体:神表2 急诊老年患者外科病例前3位的疾病清合作,血压100/6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108次/min,呼吸21次/min,心前区听诊心音弱,叩诊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急查心电图,经查体诊断为心力衰竭(心衰)。立即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路,强心利尿,住院治疗。②临床表现不典型:一方面老年人自我感觉迟钝,对冷热痛觉反应差,自觉症状轻;另一方面由于多种疾病可以相互掩盖症状所致[2]。尤其发病初期症状往往不典型。例如,心肌梗死时较少有剧烈心绞痛或疼痛部位不典型,可表现为牙痛、腹痛、腰背痛、肩部痛等,往往通过心电图检查才能发现。典型病例:男,67岁。主诉胃痛2 d,口服胃药无效就诊,查体:血压110/60 mm hg,心率100次/min,呼吸20次/min,在急查心电图患者平卧时,突然发生心跳骤停,心电图示心电机械分离,提示心肌损伤非常严重,故抢救无效死亡。③容易发生多脏器衰竭:由于生理功能发生改变,老年人发病的原因有时不同于一般人,容易发生脏器衰竭。典型病例:女,73岁。自述咳嗽咳痰就诊,原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查体:神情,呼吸急促,半卧位,血压130/70 mm hg,心率100次/min,呼吸22次/min,听诊双肺干鸣音。立即氧气吸入,就诊30 min时,患者突然出现大汗、四肢湿冷,呼吸困难,血压80/40 mm hg,心率120次/min,呼吸26次/min,提示发生急性心衰。立即给西地兰0.4 mg,速尿20 mg,入壶。30 min后病情好转。住院进一步治疗。④多种疾病共存:由于老年人体内调节能力差,应急、防御、代谢功能减弱,往往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当某一种疾病发生变化时,其他疾病有原来相对稳定状态而发生急剧变化,造成病情发展迅速、复杂、多变且并发症多,不易控制。⑤老年患病后病情易急剧加重:老年人往往多种疾病共存,表面是一种疾病,实际上其他几种疾病已经开始出现问题,可发展为器官衰竭,病情迅速出现不能控制的危象,发生猝死。⑥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因老年人口渴中枢敏感性降低,多脏器功能减退,饮水减少。患病时很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⑦容易出现意识障碍:与老年人脑血管硬化、电解质紊乱等有关。⑧老年急诊患者就诊时间晚:老年急腹症患者发病后就诊时间多较晚,12 h就诊的占全部病例的43.5%,而同期青、中年12 h就诊率为89.6%[3]。
2.3.2 急诊老年患者心理特点:①悲观失望:多数有慢性病,长期忍受病痛折磨,对疾病治愈丧失信心,心情极度悲观,甚至拒绝一切治疗护理。②多疑恐惧:由于疾病反复发作,增加了患者的恐惧感,对疾病估计过于严重,对他人产生怀疑和不信任感。③孤独忧郁:老年人多数赋闲在家养老,子女忙于工作,容易产生孤独、寂寞的病态心理,心理上特别需要关爱安抚,但同时又自觉累赘,担心他人嫌弃。
2.4 护理对策
2.4.1 针对急诊老年人患病特点及护理对策:①我院急诊科针对急诊老年人患病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就诊及抢救护理程序。②接诊老年患者时,不能只听患者的主诉,应详细询问病情,特别是对既往史、治疗史、发病前后用药情况要详细询问,并进行必要的体检,对病情做出全面的评估。提高分诊准确率,使患者得到准确及时的救治。③急诊护士必须掌握老年患者患病特点及心理特点,思路要敏捷,接诊时要注意测量生命体征及体格检查,及时发现患者患病体征,为病情诊断提供依据。④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病情的微小变化。作为急诊护士应有敏锐的观察力,要有对病情危重信息的敏感性,准确判断病情,为治疗提供依据。⑤老年患者病情易急剧加重,提示我们对老年患者,即使就诊时生命体征平稳,也应提高警惕,不应忽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⑥掌握老年人生命体征的特点。老年人血压一般比年轻人高,患有高血压病史时,平时收缩压170~180 mm hg,如测得血压110/70 mm hg,看起来很正常,实际上和老人平时相比已经降低了30%以下,已经出现了低血压现象,如果没有及时处理病情就会发生变化。提示我们一定要结合老年人生命体征的特点来判断病情。
2.4.2 针对急诊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其护理对策: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心理护理要从就诊开始,微笑相迎,服务热情周到,护理操作要熟练、轻巧、稳健,使患者心情舒畅,感受到护士的亲切关怀,内心充满信任感。②交谈是心理护理的关键:护士应主动与患者谈心,做其知心朋友,多与患者倾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树立治疗的信心,引导患者以正确、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要特别注意讲话的方式和态度,说话要温和有礼貌,语言要通俗易懂,以免造成患者理解的不便,不能良好的沟通。③重视老年患者珍惜生命的心理:临床观察老年人尽管失去健康,仍十分珍惜生命。作为护理人员,要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生活信心,主动配合治疗,以最大的热情拥抱生命。④应与老年患者的家属保持多方面的联系:要求家属密切配合,多关心体贴老人,以保证老人心胸开阔、乐观向上。
2.5 护理效果 针对急诊老年患者患病特点及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使老年患者自就诊到出院整个过程中处于最佳的治疗效果和心理状态,达到早日康复出院的目的。经问卷调查,老年患者对我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97%以上。
3 讨论
为了更好地了解老年患者患病特点及心理特点,做好急诊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不但要有丰富的临床医学及护理学知识,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敏锐的观察力、对病情危重信息的敏感性,准确判断病情, 而且,还要有善于驾驭老年患者心理的能力,有的放矢地开展护理工作,能使护理工作事半功倍,取得最佳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兰,孙智晶.关注老年女性身心健康.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817.
云南省文山州中医医院,云南文山,663000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急腹症患者在就诊时的临床表现,分析与研究整体护理方法。方法 将本院近两年时间内134例年龄较大的急腹症就诊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实验组70例,对照组64例。在护理过程中,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护理方式,对照组在病情观察上加大全面护理力度,对其进行整体干预。结果 对照组患者及其家人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在65.6%,实验组及其家人对整体护理的满意程度在95.7%;对照组并发症几率在28.1%,实验组为4.3%。实验组患者并发症较少,患者治疗后承受疼痛程度较低,与对照组之间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患急腹症的老年人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疗效,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
关键词 ] 老年;急腹症;就诊特点;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b)-0025-02
急腹症是一种腹部疾病,常见病情表现为急性胆道感染、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溃疡穿孔等,严重时还会引起胆石症、宫外孕破裂、胰腺炎以及泌尿结石等[1]。对于老年人而言,这种临床上的病症在反应时间上要长于年轻患者,这是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对疼痛的感知反应时间延长引起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老年急腹症患者数量日益增多,就诊时除了腹痛之外,其它体征并不明显。采用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治疗后承受的疼痛,提高治疗质量。本文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就常规护理与整体护理干预展开对比分析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两年时间内入住我院治疗的134例老年急腹症患者,其中男性患者89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在59~78岁之间,男性平均年龄比女性偏高,总体平均年龄为67岁。这些患者在就诊后均使用B超、X线、CT等方式确诊。在这134例老年急腹症患者中,胆囊炎患者34例、阑尾炎引发穿孔患者8例、消化道穿孔患者31例、泌尿结石患者61例。按照随机分组,将这134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实验组70例。两组由于是采用随机方式分组,一般而言具有可比性,没有发现明显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传统护理,对实验组行整体护理干预,并在两组患者出院时进行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处于衰退状态,整体护理不能够采用对年轻患者护理的模式,应注重老年人特点,加强对病情的观察,并有针对性的展开整体护理干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病情观察 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这类人群对疼痛的敏感程度较低,因此护理过程不能只根据病人描述作出判断,应该结合观察与深入询问来作出评估。询问应将重点放在病人病史、治疗史方面,详细了解患者在发病前后用药状况,并进行必要的体检,保障病情评估科学合理[2]。只有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病情观察,才能够为治疗提供依据,保障护理的准确性,让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得到最适合的护理。
1.2.2血压测量 老年人的血压要略高于年轻人。例如,在血压测量结果为14.7~9.3kPa时,这项看上去标准的数值对于急腹症老年患者而言已经是低血压状态,若没有及时发现极易引发患者晕厥、听力下降、视力模糊等问题。护理过程需要严谨对待,让患者在体征异常时及时得到救治。
1.2.3腹部护理 急腹症治疗患者在治疗后需要在方面严格控制,由于是腹部急症,护理时要确保动作的轻柔,减少患者承受的痛苦。老年患者由于神经系统的不敏感性,对疼痛感知能力不足,过重的操作容易让患者病情加重而不自知。另外,护理需要对患者腹痛情况详细观察与记录,包含腹痛程度、时间状态、位置等方面,且腹痛时是否有呕吐物产生也是了解病情的有效方法。呕吐物的颜色与呕吐的程度与时间都是判断病情的标准。在对患者进行翻身操作时,可以同时观察有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的有无和强弱。按时按压患者腹部,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腹胀及腹肌紧张现象,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保障治疗效果。另外,护理人员应准确告知患者家属急腹症容易引发的常见并发症,如果患者出现不适,要立即与护士联系,以保证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
1.2.4心理护理 加强对老年患者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心理承受能力不如年轻人,由于这类患者与外界沟通交流较少,加上自身身体状况较差,容易在治疗后产生焦虑以及恐惧情绪。这种状态是由心理素质承受能力较差引起的,严重时还会表现为拒绝治疗的悲观状态。对于这类患者的心理问题,护理应从自身态度以及操作来改善。在态度上,应对老年患者笑脸相迎,言语温暖体贴,不应表露出厌烦、嫌弃的感情状态,操作上动作轻柔、熟练稳健,让患者信任护理人员,同时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请家属做好经济与精神支持工作,这样才能够让老年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身疾病,更好的配合治疗与护理。
1.2.5针灸护理 对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的老年急腹症患者,行中医针灸护理常规。多选用对患者曲池穴、足三里、合谷、内关等中医穴位进行中度乃至重度刺激,以强化腹部机能,提高急腹症治疗效果。
1.2.6中医疗法 根据中医中“通则不痛”的观点,急腹症是由“六腑不通”引起的,因此,“通”成为了中医治疗急腹症的重点内容。对于老年急腹症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同时,可采用中药护理方式调理气血、补虚泻实,以此来祛除体内病邪,让患者脏腑生理机能逐渐恢复[1]。
1.3 效果评定
采用整体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绝大多数都没有强烈的感受到治疗带来的疼痛,并且患者心情能够保持在预先期望的状态,很少出现抵触治疗的情况。而采用传统方法的对照组老年患者在护理中情绪易出现波动,肺部感染情况明显高于实验组,切口感染率较高,治疗时间延长[3]。
1.4 统计学分析
对上述记录数据进行汇总处理,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采取常规传统护理与整体护理干预两种方式进行对照,能够发现整体护理干预对老年急腹症患者治疗后的有利影响。实验组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95.7%,对照组为65.6%,对照组并发症几率在28.1%,实验组为4.3%,实验组患者并发症较少,患者术后承受疼痛程度较低,与对照组之间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护理的过程需要建立在敏锐的观察之上,对于老年人急腹症急诊患者的观察要把握好患者年龄状况,对测量数据的分析需要结合老年人生理特征状况进行,以保障数据运用到治疗中的有效程度。观察病情能够保障救治机率,为治疗后病情的缓解提供有力保障。老年患者的急腹症整体护理需要护理人员通过心理与生理两方面的工作来展开,通过积极主动的服务与高超的护理水平让老年患者感受到病情治愈的希望,让其不会在治疗后产生抵触情绪。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通过分组对常规传统护理方式与整体护理干预方式进行对比,不难看出整体护理干预在老年急腹症患者护理方面的有效程度。实验组在病史、发病前后用药情况等方面资料的收集力度加强,对患者在心理状态、生命体征、腹部反映等方面的观察更为深入,相较传统一般护理而言虽然耗费的时间与精力更多,但对患者病情的缓解有很大效用。通过对比不难看出,在一般护理下,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治疗后护理的满意程度并不太高,可见一般护理还是存在一定缺陷的,例如让患者感受到的治疗后的疼痛、治疗后有切口感染现象发生等情况;而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方式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较高,虽然没有达到完全满意的状态,但相对于一般护理而言有很大改进,且切口感染情况极少,有效减轻了患者痛苦。
综上所述,对老年急腹症患者采取整体护理干预的方式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治疗后承受的疼痛,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对于急腹症患者预后改善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
参考文献]
[1] 甘志锋.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和急诊护理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2(11):123.
[2] 张书丽,雷丽芳.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分析与急诊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4):119.
1老年ACS 的临床特点
1.1高龄者病死率高。
1.2老年人身患多种疾病易发生并发症:易并发肺、肾、脑等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不全, 心性猝死及住院死亡率高。
1.3老年人心血管病理生理的改变: 老年人血管硬度增加,使心脏后负荷增加,心排血量减少, 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老年人血管再生功能下降,侧枝血管形成不良;老年人对B-肾上腺刺激反应减弱,使交感神经系统在急性心肌损伤维护心脏功能中代偿作用减弱;老年人多存在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1.4对造影剂、抗血小板及抗凝等药物耐受较差,易出现恶心、呕吐、上腹不适、消化道出血、血细胞减少等。
1.5术后压迫穿刺局部易形成下肢血栓、淤血、迷走神经反射及假性动脉瘤。
1.6由于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率高及术前长期卧床者较多, 术后易发生肺梗死。
1.7老年人常常有前列腺肥大易发生排尿困难。
1.8老年人发生ACS会不同程度的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如恐惧、思想顾虑重重、失眠、焦虑、抑郁、易怒、自卑、固执、依赖性强、自我中心意思、要求苛刻等。
2护理
2.1心理护理 李梦芳等的研究表明对于老年冠心病接受PCI 治疗的患者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能使其主动配合诊疗和护理,这对改变患者的心态增加治疗信心,从而延长寿命,以及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1.1术前心理护理 及时向患者说明手术目的、意义、方法、术式及预后效果,防止因担心而引发焦虑。做术前准备时,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手术配合的注意事项。
2.1.2术中心理护理 对严重精神紧张、恐惧、焦虑的患者术中护士除与患者沟通交流外,还可嘱患者深呼吸减轻焦虑,轻轻握住患者的手或轻轻拍拍患者的额头以减轻恐惧和焦虑。
2.1.3 术后心理护理 对于忧郁的患者,护士应针对负性情绪进行解释性心理治疗,并配合松弛疗法和生活指导。对偏执易怒的患者,应帮助其意识到必须改变自身的行为方式,学会控制情绪,减少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注意调整心态,正确处理各种应急事件的方法,增强心理防御能力。
3围手术期的护理
3.1术前急救
3.1.1迅速评估高危险度的ACS 必须迅速地评估患者是否有高度危险的ACS,根据老年患者的主诉、病史、心电图准确评估,对临床症状不典型的老年患者,除急查心电图外,更应加强血清心肌酶学、肌钙蛋白等相关指标的监测,在获得检查数据和医生做出诊断之前,选择必要的紧急处置措施。
3.1.2快速处理和有效干预 高龄是ACS死亡最强的预测指标之一。高龄也增加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房颤动和心肌穿孔的危险。一旦老年患者明确了ACS 的诊断,快速和有效的干预即迅速开始。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尽早建立有效静脉通道;持续的心电监护;止痛、镇静。
3.1.3术前准备 急诊PCI支架置入术必须在患者急诊入院后90~ 120 min 完成,应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一般选择左上肢或左下肢的静脉置入留置针,立即心电监护,吸氧,给予镇静、止痛。予腹股沟和会备皮,导尿。AM I 患者通常在入科30 min 左右入导管室行急诊PCI,部分心源性休克患者于床旁置入主动脉内囊反搏术后入导管室,或于急诊室置入临时起搏器及IABP 后直接入导管室,由CCU 病房医生及护士连接好除颤仪、携带急救药品护送至导管室。
3.2术中抢救
3.2.1准备抢救仪器、药物;严密观察病情。
3.2.2配合插管、扩张 当引导管或扩张管插入冠状动脉时,很可能因机械刺激冠状动脉导致痉挛,而引起心肌缺血,诱发心律失常时,给予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护理。
3.2.3术中及时肝素化,当放置引导管后,立即静脉推注肝素6000U~8000U,如手术时间超过1h,应每隔1h静脉注射肝素1000U,防止血栓的形成。注意患者有无因冠状动脉血流被短暂中断引起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一旦出现,即按医嘱给肌肉注射度冷丁50 mg 或静脉推注吗啡稀释液。
3.3术后护理
3.3.1 术后一般护理 患者回CCU 病房,严密心电监护,监测激活凝血时间,严密观察有无术后心绞痛、穿刺局部有无出血、淤血、血肿、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外周血管并发症较为常见,包括血管损伤、出血及血肿、动静脉瘘以及血栓性并发症等。血管并发症可能导致永久的损伤和致残甚至发生死亡,因此,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3.3.2心血管并发症的护理 严重心律失常是老年急诊PCI 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PCI术后易发生低血压,应动态观察血压变化。急性冠脉闭塞是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应经常了解和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症状,并动态观察心电图表现,如有异常变化,立即通知医生。
3.3.3造影剂反应的护理:造影剂过敏所致的过敏性休克,也可能在应用造影剂几小时后发生。告知患者对比剂对肾脏有损害,早期适量多饮水,勤排尿,可减少造影剂在肾脏内的储积。
3.3.4穿刺局位及鞘管的护理 行股动脉入路的患者应保持平卧位,穿刺术肢自然伸直或微微外展,防止鞘管扭曲或断裂。密切观察鞘管处有无渗血,发现渗血及时处理。
3.3.5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期间的护理 老年急诊PCI 患者血管脆性增加,易发生出血,因此要注意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调整术后抗凝药物的剂量,同时还要确保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到位,防止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
3.3.6 生活护理 对于老年急诊PCI 患者术后应给予舒适卧位。床头可摇起20~30b,术侧下肢自然伸直或外展,可适当侧卧,但避免暴力性屈伸动作。为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可于术后做下肢活动操饮食方面应予以低盐、低脂饮食,进食不可过饱。有糖尿病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调整好饮食。
3.3.7康复指导 向患者说明继续服药和定期复查的重要性,介绍植入血管支架和抗血小板治疗可减少再狭窄及血栓形成。抗血小板治疗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案有: 服用波立维75 mg,1次/d,要1a左右;长期服用, 阿司匹林0.1g~0.3g ,1 次/d,每月复查APT T1次。嘱患者如发现有出血征象及其他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在各大医院急诊室留院观察的患者中,老年患者占绝大多数,现有的护理模式、服务意识、专科知识水平及护士人力资源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为了了解急诊留观患者的现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2月10日-3月2日本院急诊抢救室留观3d以上患者的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2月10日-3月2日本院急诊抢救室留观患者共971例,其中留观3d以上的患者54例。男25例,女29例,年龄50-94岁,平均(74.80±19.38)岁,其中50-60岁5例(9.26%),61-70岁10例(18.52%),71-80岁20例(37.04%),81岁以上19例(35.19%);留观时间3.04-19.08d,中位留观时间4.54d;疾病类型:呼吸系统17例(31.48%),心血管系统16例(29.63%),神经系统13例(24.07%),其他8例(14.81%);并发症:压疮2例(3.70%),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例(1.85%),继发肺部感染2例(3.70%);工作模式:功能制护理模式;人力资源:每天共有19名护士上班,平均每班6.33名,日均累计抢救观察危重患者35.90例,每名护士需要负责5.67例患者的抢救及观察护理工作。
1.2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10日-3月2日本院抢救室留观3d以上患者的情况,分析急诊护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结果
本院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护理存在问题如下:功能制护理模式不能满足老年危重患者护理需求;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疾病类型多样;留观老年危重患者易于出现并发症;护士人力不足。
3讨论
3.1存在问题分析
3.1.1功能制护理工作模式不能满足老年危重患者护理需求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及人们生活、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老年患者逐渐增多,老年急救护理服务需求在稳步上升。据资料统计显示,85岁以上的患者,每年要在急诊室就诊2次以上,老年患者在急诊抢救室内比例高,并且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北京宣武医院的统计资料显示[1],近3年抢救室老年患者比例由59.51%逐渐增长至62.36%。本研究54例患者年龄最大94岁,最小50岁,平均年龄(74.80±19.38)岁;其中60岁以上患者49例,占留观危重患者的90.74%。由于抢救室功能定位的改变,急救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一直沿袭的抢救室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工作模式注重危重患者的抢救,忽视了患者的整体性和个体需求,不能满足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
3.1.2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疾病类型多样老年患者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均发生退化,应激反应能力下降,抵抗力降低,对疾病和药物的耐受能力均不同于青年患者;资料显示,急诊老年患者60-70岁的发病例数最多,首位高发疾病为神经系统疾病;71-80岁的发病患者次之,首位高发疾病也是神经系统疾病;81-90岁的发病患者位居第3,首位高发疾病仍为神经系统疾病,可见神经系统疾病在老年患者中的发病率十分突出[2]。在本研究中,神经系统疾病患者13例,占24.07%,同时兼顾其他系统的疾病。老年患者体质较弱,病情发展迅速,症状不典型,病史复杂,对急性病的反应也存在个体的差异[1],因此对医护人员要求很高,需要掌握各系统疾病的理论知识及专科抢救技能,且老年患者在急诊室的抢救监护时间长,病死率较高,疾病谱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对护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老龄人口慢性病患病率为53.88%,这将大大增加老年护理和与老年有关的慢性疾病护理的需求[3]。因此,提高急诊室护士对老年患者疾病特点认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1.3留观老年危重患者易于出现并发症一直以来,由于抢救室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护士重急救轻基础护理,工作主要以抢救为主。面对抢救室留观的老年危重患者,护士的工作理念、工作意识仍处于固有的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的急诊抢救室工作模式中,对于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服务意识欠缺。而老年危重患者患病时间长,病种多,多为反复发作,抵抗力低下,营养差,反应能力低下等因素都对基础护理要求高,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护理不到位引发出的后续护理问题如压疮、继发呼吸道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等,都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带来难度。许春燕的报道显示[4],老年患者院内感染与住院天数成正比,且以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最高。在本研究中,54例留观3d以上患者出现压疮2例(3.70%);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例(1.85%);继发肺部感染2例(3.70%)。
3.1.4护士人力不足笔者经过对多家不同等级医院走访显示,各医院抢救室的工作模式基本上是“齐抓共管”,即抢救室当班护士共同接诊新患者,共同护理留观患者。在某种程度上,患者处于谁都管,又谁都不管的状态,尤其是抢救室患者较多时,留观患者的基础护理问题难以顾及更加突出。在走访中还了解到,各医院抢救室每班次每名护士要负责5-12例危重患者的急救和观察护理工作。本研究中,本院每班次每名急诊护士平均需要护理5.67例患者,人员的不足严重影响着留观危重患者护理服务质量。
3.2对策
3.2.1实施责任制护理的工作模式为了提高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自2009年5月起本院将以患者为中心的责任制护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双轨制管理方法运用于抢救室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对危重患者施行无缝隙护理:按照病情的轻重、患者的数量分为4个区域,每名低年资护士负责1个区域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包括基础护理工作)和新入抢救室患者的急救工作,每名高年资护士负责2个区域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和新入抢救室患者的急救工作,并负责所管辖区域内低年资护士工作的指导与质控,尤其加强对脆弱人群—老年危重患者护理工作的落实。建立各岗位交班本,对有特殊护理问题的患者进行重点交接,以确保患者护理工作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经过近2年工作实践证明,这种责任制护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可将患者的护理工作责任到人,对落实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提高基础护理服务质量起到明显作用。
3.2.2加强老年护理知识的培训老年患者反应性降低,自觉症状轻微,即使病情危重,临床表现也常常不典型,且老年患者病情发展快,容易延误治疗。因此,医护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和自身伦理道德建设的培养,掌握老年患者的病理、生理、心理特点[5]。急救护理在整体医疗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质量老年患者的护理培训便于急诊护士在实践中与其他专业人员密切合作,在改善老年患者留院观察、治疗和出院方面将起到较好的作用。根据张俊梅、霍霞关于老年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特点分析调查显示[6],老年心肺复苏患者的病因以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所以,抢救室护士对老年危重患者疾病特点相关知识的培训尤为重要。为此,在2009-2010年年度培训中,培训内容上我们安排了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中急性疾病的理论知识及相关抢救技能的培训;同时细化基础护理技能方面的内容,针对抢救室老年患者的护理特点和护理需求组织学习了轴线翻身,以避免因蛮力翻身而造成骨折;由于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动静脉穿刺后针眼出血时间较长,易引起皮下瘀血,因此要求护士拔针后按压5min以上,对于凝血功能异常者延长按压时间。
3.2.3强化基础护理意识的提高与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强化的过程,不仅需要培训、强化,更需要落实,只有通过落实才能将意识变为行动,也才能使护士认识到老年危重患者基础护理对于提高患者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意义。为了提高护士的服务意识,我们提倡主动服务,不要等到患者或家属提要求才去做,并发症的预防做在前,不要等到出现并发症再去弥补;提倡换位思考,“如果你是1位从事护士工作的家属,你将如何护理自己的家人”;针对出现压疮患者造成的后果进行现身说法,使护士体会到基础护理工作欠缺引发后果的利害关系。经过近2年的实践证明,护士对老年危重患者基础护理认识的提高、意识的改变,可以明显提高护士基础护理的主动性。而且,护士在落实基础护理服务行动后所感受到的患者护理服务质量的改善,更有助于工作意识的强化,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由于抢救室患者多,人员流动性大,护理工作量大,而老年危重患者多已丧失自理能力,既怕麻烦别人又不愿主动提出护理要求,护士必须仔细观察,认真倾听;在接诊时认真查看患者、仔细交接班,及时发现老年危重患者因反应迟缓而掩盖的症状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在护理过程中做到及时发现,主动服务。
3.2.4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急诊抢救室是一个抢救的场所,对生命受到威胁的急、危、重症患者或伤员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7]。患者在这里经过紧急救治后,一旦生命体征稳定,就应转出治疗,实际上目前各大医院均没有办到,使急诊抢救室成为抢救病房或简易ICU[8]。抢救室功能定位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单纯的抢救功能拓展到危重症护理[9]。抢救室的医护人员不仅要负责新就诊患者的抢救工作,还要负责抢救室留观危重患者的观察护理工作。本次调查中,抢救室每天共有19名护士上班,平均每班6.33名,抢救室日均接诊及留观患者35.90例,每名护士要负责5.67例危重患者的抢救及观察护理工作。护士人力的不足严重影响着留观危重患者护理服务质量。在现有的人力资源下,本院实施抢救室区域化的责任制管理和分级管理的双轨制管理方法,即每例患者有1名低年资护士负责其具体的治疗护理工作,又有1名高年资护士对患者的各项治疗护理工作的落实和特殊问题给予指导和检查,同时实行副护士长24h待班制,24h均有护士长在岗。既保证了对抢救室危重患者基础护理工作的指导,又加强了基础护理工作落实情况的检查,此种方法还可减少因工作繁忙造成对基础护理工作的疏漏。
急腹症是急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起病急,进展快。而老年人由于病理生理的特殊性[1],容易使急诊护士在预检分诊工作中造成分诊失误,而延误患者的病情。笔者根据多年的急诊工作经验,现将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1 就诊特点
1.1临床表现不典型 老年人一方面由于机体反应能力低下,反应迟钝,对疼痛刺激反应不敏感,腹肌萎缩,皮下脂肪相对较厚,因而即使腹腔内有大量的脓液形成,腹膜炎体征也不明显,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也不典型,症状、体征及全身反应均不明显,通常只表现为乏力,而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血象增高均不明显;另一方面由于多种疾病可以相互掩盖症状所致。尤其发病初期症状往往不典型。例如心肌梗死时较少有剧烈心绞痛或疼痛部位不典型,可表现为牙痛、腹痛、腰背痛、肩部痛等,往往通过心电图检查才能发现[2]。
1.2患病后病情易急剧加重 由于老年人体内调节能力差,应激、防御、代谢功能减弱,不少老年急腹症从发病到形成腹膜炎的时间短,且体征不明显;又因老年患者往往同时患有2种或2种以上疾病,急腹症的表现往往被其他疾病掩盖,看起来是一种疾病,实际上其他几种疾病已经开始出现问题,有可能发展为多脏器衰竭,病情迅速出现不能控制的危象,乃至发生猝死[3]。
1.3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 由于老年人口渴中枢敏感性降低,多脏器功能减退,饮水减少。患病时很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
2 护理对策
2.1预检分诊正确 接诊老年患者时,不能只听患者的主诉,应详细询问病情,特别是对既往史、治疗史、发病前后用药情况要详细询问,并进行必要的体检,对病情做出全面的评估,提高分诊准确率,使患者得到准确及时的救治。
2.2 敏锐的观察力 急诊护士必须掌握老年患者患病特点及心理特点,思路要敏捷,接诊时要注意测量生命体征及体格检查,及时发现患者患病体征,为病情诊断提供依据。同时作为急诊护士应有敏锐的观察力,要有对病情危重信息的敏感性,准确判断病情,为疾病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2.3严密观察 给患者安置合适的,诊查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尽量减轻患者痛苦。密切观察腹痛性质、程度、部位及持续时间;是否伴有呕吐,呕吐物的量、色;随时进行腹部检查,注意有无腹胀、肠型及腹部包块,腹肌紧张及腹部压痛,有无移动性浊音和肠呜音的变化。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仔细观察患者的表情和姿势。稳定患者情绪,告知患者及家属有很多疾病可导致急腹症,在未明确诊断前,不能随便应用止痛剂。
2.4心理护理 老年急腹症患者身体素质较差,社会交往少,多患有心脑血管等其他老年病,患者常表现为心理素质差,焦虑、恐惧,有的患者悲观绝望,拒绝治疗等现象。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心理护理从就诊开始,微笑相迎,服务热情周到,护理操作要熟练、轻巧、稳健,使患者心情舒畅,感受到护士的亲切关怀,内心充满信任感,引导患者以正确、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要特别注意讲话的方式和态度,说话要温和有礼貌,语言要通俗易懂,以免造成患者不理解,致使沟通无效。重视老年患者珍惜生命的心理,作为护理人员,要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生活信心,主动配合治疗,以最大的热情拥抱生命。2.5及时做好术前准备 老年急腹症发展迅速,易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治疗上在纠正全身状态的同时,常须尽早手术,以避免穿孔、坏死、败血症的出现。因此,护士要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根据医嘱禁食、禁水及胃肠减压,减轻腹胀,缓解疼痛。保持胃肠减压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并详细记录。观察排便、排气情况及大便的性状、色、量。同时做好备皮、备血、有关常规实验室检查或器官功能检查等,以备急诊手术的需要。还要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建立对手术的信心,解除不必要的思想负担。
3 讨论
急诊护士在预检分诊过程中,要运用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做到快速、正确分诊。特别针对老年急腹症患者的就诊特点,正确分诊,并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使老年患者自就诊到住院整个过程中处于最佳的治疗效果和心理状态,以达到早日康复出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洪英,叶欣,周秀花,老年外科急腹症297例临床特点分析与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8年第14卷第4期.
【关键词】心脏急诊;流行病学;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237-01
心脏内科急诊包括: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和心脏骤停等临床症状,多具有起病急、病情危重的特点,这就要求医护人员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具备专业的诊断分析能力和抢救技能,及时对患者实施救护措施[1-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转变,近年来我院急诊量有显著增加。为适应流行病学的变化,便于护理人员了解服务对象的特点,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笔者对我院急诊心内科于2004、2013两年内所收治的全部患者进行了全面性的数理统计分析,并进行了对比研究,现将本实验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心内科自2004年1月1日0:00~2004年12月31日24:00和2013年1月1日0:00~2013年12月31日24:00所收治的全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ICD-9编吗并结合专科医院急诊的特点设计了疾病的分类编码,依据目前国内外通用标准进行疾病诊断,且须由主治医师复核。在Window平台下使用Access系统软件编制数据库,并将全部患者的数据输入急诊病历管理系统数据库中。对每一年急诊就诊患者的人数、就诊时间、就诊年龄和年龄段、主要疾病进行分析,并统计其所占百分比。比较分析2年的数据资料。
2 结果
2.1 符合要求患者的病历资料
2004年来我院急诊心内科就诊的患者共4825例,其中男2270例,占47.05%,女2555例,占52.95%,男女比例为1:1.13。2003年共收治患者8126例,其中男4168例,占51.51%,女3940例,占48.49%,男女比例为1:0.95。
2.2 2年急诊就诊患者年龄组构成比
与2004年相比,30~39岁年龄组构成比无变化,50~59岁、60~69岁年龄组构成比有所下降,其余年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且2年的高发年龄组均为60~69岁年龄组,排在第二位的是40~49岁年龄组。
2.3 2年就诊时间比较
2年就诊高峰期均在早8:00~11:00,晚7:00~9:00,
2.3.4 2年急诊就诊患者主要疾病分析
3.1 由统计结果可知,40岁以上年龄组为急诊就诊高危人群,所占比例较大,其中尤以60~69岁最高,故中老年患者为主要就诊人群,这可能与中年人忙于工作,生活无规律,来自家庭恶化社会的责任较重,无暇顾忌自身身体健康有关。而对于老年患者,则更多与患者自身生理特点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器官功能不断衰退,身体机能处于迟钝状态,无法及时反映机体病情变化情况;另一方面,老年人自身的免疫能力较差,极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加重病情。因此,临床应注意对中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根据患者的自身病情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就诊时指导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及早发现各种疾病隐患并实施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告知患者疾病诱因以及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自身护理工作,以免病情加重;做好健康宣教工作,使患者对疾病症状有所了解,一旦病情加重或复发,及时到医院治疗,以免贻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指导患者合理饮食等。
3.2 结果显示,急诊就诊高峰期为早8:00~11:00,晚7:00~9:00,在凌晨0:00~6:00人数较少,为治疗低谷时间段。因此,在安排值班护士时,应充分考虑到就诊时间的影响,根据就诊人数合理安排排班。就诊高峰期适当增加合理人员,提供足够的护理力量,从而照顾到每一位就诊患者,人数少时适当缩减护士人员。此外,应注意经验丰富的护士与经验不足护士合理搭配,不仅要保证护理质量,还要锻炼新护士的实践技能,培养新的护理力量[3]。
3.3 冠心病是2年的首要就诊人群,因此,医务人员应加强对冠心病的学习,充分掌握其临床症状、救治措施及护理方案,一旦发现病人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告知主治医生,并及时实施救护措施;此外,高血压发病率有所上升,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掌握高血压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及护理工作,掌握药物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等。
综上所述,分析急诊就诊患者的资料可以为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也加强了护士对服务对象的了解,便于护理工作的展开,这对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医务人员应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 王丽华.96例心脏内科急诊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4):90-91.
【关键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240-02
本院2001年3月―2008年6月共施行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急诊手术65例,现将急诊手术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96例中,男35例,女61例,男:女为1:1.7。年龄25―85岁,平均52岁,其中60岁以上30例(31%)。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局部腹膜炎67例(70%),并胆总管结石胆管炎10例(10%),并胆囊坏疽3例(3%),并胆囊恶性肿瘤1例(1%)。平均住院时间6d。
1.2 手术情况本组全部行急诊手术,其中3例(3%)行胆囊造瘘Ⅱ期手术,余均施行胆囊切除术,其中顺行切除28例(31%),逆行切除12例(12%),顺逆结合切除55例(57%)。大部分切除术1例(1%);急诊发病72h内手术80例(83%),72h―1周手术16例(17%),附加手术有行胆总管探查及T管引流6例(6%),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2例(2%),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2例(2%)。
2术前护理 2.1术前准备 老年患者对疾病的耐受性差,且多有并存疾病,病情发展快且严重;因此术前应该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积极抗休克治疗,使用有效抗生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吸氧以改善组织低氧。患者入院后即应开始严格禁食,必要时术前清洁洗肠(可防止术后胃肠胀气),同时置胃管和导尿管;严格备皮,减少继发感染。及时配合医师做好术前各项检查。 2.2心理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衰老情况不同,个体差异很大,手术前多伴有合并症,使他们长期受疾病的折磨。因此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说明疾病情况、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以及术后的注意事项,解除患者的焦虑、悲观、恐惧心理,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早日康复。 2.3并存疾病的治疗及护理 除术前常规护理外,并存疾病的治疗及护理亦非常重要。有报道老年胆道疾病有并存疾病者占55.5%[2],本组资料为35例(约占72.9%)。因此老年人入院后一定要全面系统的检要脏器的功能,是否有并存疾病,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估。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者;术前禁烟,并行雾化吸入和给予适量祛痰剂及抗生素,以及适量吸氧以改善组织低氧。高血压患者(血压在21/14 kPa以上者)术前宜使用抗高血压药。对于入院前已使用抗高血压药的患者不宜停药,但需停用各种利尿剂。伴有糖尿病的患者,术前应控制糖尿病,空腹血糖应控制在8 mmol/L以下,尿糖“+”以下手术较为安全。肝硬化患者要积极改善肝肾功能状况。
2.4术后并发症预防和护理2.5肺部感染 术后病情稳定,予半卧位,指导病人有效咳嗽,可用腹带加压包扎伤口,减少咳嗽时疼痛,协助病人翻身、叩背、超声雾化吸入,每天2次,以利于排痰。减少探视,保持病房整洁。本组3例病人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后症状消失。2.6胆漏 胆漏发生后应根据腹膜炎的轻重、有无胆管梗阻以及腹腔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保守治疗或再次手术治疗。本组2例胆漏病人均予保守治疗痊愈。在护理中应注意:①病人取半卧位,以防胆汁积聚于膈下。②禁食并加强抗感染治疗,及时更换伤口敷料。③严密观察腹部体征,并动态B超观察腹腔内积液量。2.7多器官功能衰竭 术后加强对肝、肾、脑、肺等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早期发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先兆,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本组1例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人,因年龄较大(71岁),术前合并肺炎、糖尿病及高血压,虽经积极救治,终因抢救无效死亡。2.8 康复护理 给予低脂、适量蛋白质、多维生素、高糖饮食,少食多餐。忌油腻、蛋黄及油炸品。戒烟酒,忌暴饮暴食。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对带管出院的病人,嘱其妥善保管好导管,勿脱出,一旦脱出或有导管不通,立即来院就诊。
3 结果
3.1治疗结果本组病例除1例胆囊癌外全部治愈,1例75岁的高龄患者术后出现心力衰竭,经积极抢救而愈;1例伴有门脉高压患者术后腹腔内出血,经再次剖腹探查示曲张静脉出血,经结扎止血后痊愈;术后胆瘘2例,经腹腔引流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胆囊癌患者因腹腔内远处转移,仅行胆囊切除,术后5个月死亡。
3.2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5例(5%),胆瘘2例(2%),术后出血1例(1%),心力衰竭1例(1%),死亡0例。
4讨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急诊胆囊切除术在临床工作中是需经常实施的治疗措施,对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尚有争论。有人认为,手术时机的选择或手术方法操作不当,常导致术中大出血或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医源性胆管损伤发生率为0.1%―0.5%[1],也有人认为胆囊切除术不再受“三日之说”的限制,只要具备急诊手术指征,不管发病后几天,均可安全地施行胆囊切除手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