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农村医疗发展现状

农村医疗发展现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2 15:31:5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农村医疗发展现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农村医疗发展现状

篇(1)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 农村医疗卫生 改善方案

一、引言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在农村医疗卫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总体而言我国农村医疗卫生还是我国医卫生工作中比较薄弱的环节,还有少部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不仅直接危及这些家庭的生命健康,而且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变量相当多,而多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而增加了问题分析的复杂性。主成分分析不仅可以减少分析指标,还能降低原指标包含信息的损失,对所收集的资料作全面的分析。本文则刚好利用主成分分析可用较少的综合指标分别综合存在于各变量中的各类信息的这一特点,通过分析《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的中部六省农村医疗卫生方面的数据,确定和解释影响农村医疗发展的主成分因素,为农村医改提供参考依据。

二、主成分分析原理

主成分分析法也称主分量分析或矩阵数据分析,通过变量变换的方法把相关的变量变为若干不相关的综合指标变量。

若某研究对象有两项指标ζ1和ζ2,从总体ζ(ζ1,ζ2)中抽取了N个样品,它们散布在椭圆平面内(见图1),指标ζ1与ζ2有相关性。η1和η2分别是椭圆的长轴和短轴,η1η2,故η1与η2互不相关。其中η1是点ζ(ζ1,ζ2)在长轴上的投影坐标,η2是该点在短轴上的投影坐标。从图1可以看出点的N个观测值的波动大部分可以归结为η1轴上投影点的波动,而η2轴上投影点的波动较小。若η1作为一个综合指标,则η1可较好地反映出N个观测值的变化情况,η2的作用次要。综合指标η1称为主成分,找出主成分的工作称为主成分分析。

可见,主成分分析即选择恰当的投影方向,将高维空间的点投影到低维空间上,且使低维空间上的投影尽可能多地保存原空间的信息,就是要低维空间上投影的方差尽可能地大。

三、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的是文献[1]中关于农村医疗状况的数据以及文献[2]中关于财政支出的一些数据。数据(见表1),然后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SPSS软件得到相关系数矩阵(见表2),可知各数据有较强的相关性,可以用主成分分析法。

四、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

运用spss19.0对原始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表2和表3。由表3中的结果可知,这6个变量的方差都大于0.5,并且大部分都超过0.9,因此所提取的2个公因子可以能够很好的解释我国中部六省的农村医疗发展现状。发现第1、第2公因子变化最大,其累计贡献率达到了96.756%。这就说明从6个变量提取的2个公因子可以表达足够的原始信息。

表2中内容包含6个出事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提取两个公因子后的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第一初始特征值为4.413,大于1,第二初始特征值为1.392,大于1;从第3成分开始,其初始特征值均小于1,故选择2个公因子便可以得到96.756%的累计贡献率,即表示2个公因子可以解释约97%的总方差,结果理想。

在第一个主成分中合作医疗参保情况、农村乡镇卫生院病床数、农村乡镇卫生院人员数、村卫生室个数、政府医疗卫生投入所占的这4个指数所占权系数较大,并且4个指标变化方向一致,呈正相关,说明引起这4个指标变化的原因相似,而处理的方式也相关。对于合作医疗的参保情况而言,其参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政府方面的投入情况,因为不管是在投保时候的费用,以及到医院报销的比例都与政府在的投入直接相关,而参保所需费用和报销比例就会影响到群众参合的积极性,而对于农村乡镇卫生院病床数、村卫生室个数也是取决于政府在经济方面的支持,因为现在我国的基层医疗的基本实施建设的经济来源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支持。另外对于农村乡镇卫生院人员数,因为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薪酬对于吸引和保留医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基层医务人员薪酬相对地区医务人员比较低的话,也会影响基层人员数量。故而,合作医疗参保情况、农村乡镇卫生院病床数、农村乡镇卫生院人员数、村卫生室个数、政府医疗卫生投入可以用第一主成分来表示,本文命名为政府投入。

在第主成分中乡镇门诊量占门诊总量的比重所占的权数系数达到0.96,而其他各项都比较小,因此将乡镇门诊量占门诊总量的比重作为第二主成分,本文命名为门诊设立。

五、结论

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农村医疗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政府对农村医疗的财政投入,另一个是乡镇门诊的设立数量所占的比重。所以,可以知道我国增加对农村医疗的财政投入规模,对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的健康福利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在我国农村不论在医疗设施医务人员方面还是医疗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医疗还存在许多不足,所以政府加大对这些地区基层医疗的投入,就会取得比较高的健康绩效,而我国农村人口整体的健康水平也会有明显的提高。另外就是乡镇门诊设立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在财政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卫生管理配置,以财政为向导,积极促进相关部门提高对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2]2012中国统计年鉴.

篇(2)

关键词:农村;贫困;医疗救助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6-0037-02

一、中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及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老百性“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在广大农村地区,存在着一大批因经济困难而不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贫困农民,这些人一旦患病后,需要支付的医药费是低保救济金的数倍,疾病让他们陷入“贫困―疾病―治病―更加贫困”的恶性循环之中。因此,对贫困人群实施医疗救助制度,帮助他们摆脱疾病困扰,维持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从2002年开始,国家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在这个文件中明确指出了“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2003年,在民政部下发的《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中指出“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是通过政府拨款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渠道筹资,对患大病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实行医疗救助的制度”,同时也对医疗救助的内涵、目标原则、救助对象和救助办法做了更为具体的规定。2004年,民政部、财政部联合了《农村医疗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对农村医疗救助基金来源、使用和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2009年民政部、财政部、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要求建立城乡统一的医疗救助体制,提高农村医疗救助标准和救助水平。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的医疗救助形成了一套比较全面的实施制度。医疗救助主要通过国家、地方财政拨款、彩票公益金、社会捐助等方式进行筹资,并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各地在自身财政收入情况,需要医疗救助的对象数量基础上制定救助标准,按照按照“广覆盖,低标准”原则对贫困人员进行救助。

在国家民政部门及相关部门的不断努力下,中国医疗救助资金投入和医疗救助对象的数量不断增加,救助水平也不断提高。在民政部的《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到2009年,国家投入农村医疗救助资金为58.6亿元,比2005年5.7亿元投入多了将近10倍。但是,由于中国农村贫困群体中需要救助的人群基数较大,救助资金有限等因素,农村贫困群体在医疗救助方面的全国人均水平起伏较大,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二、中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救助对象界定缺乏科学性

在民政部2003年的《关于农村医疗救助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了农村医疗救助对象为“农村五保户、农村贫困户家庭成员以及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民”。但是在实际制度的运行过程中,地方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通常是以政府定期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为主要依据来确定救助对象,虽然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固定的救助标准和动态的救助对象之间就形成了矛盾。另外也容易导致申请者设法隐瞒自己的实际收入,以获取救助的行为。

(二)政府对农村医疗资源投入不足

目前,中国的高级卫生技术人员和先进仪器设备都集中在大中城市,农村的卫生资源十分欠缺。2005年底,全国1 633个县共有综合医院仅2 009所,县妇幼保健院(所、站)1 526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 586所。每千农业人口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05人,2005年中国各类医疗机构人员达542.7万,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46.0万,平均每千人有医疗人员3.59人。即便是有限的农村卫生预算和卫生费用,也越来越向高层次医院转移,中、下级的医疗机构却无人问津,进一步降低了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运作效率,导致贫困农民无力就医、无处就医,引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三)医疗救助资金不足

由于中国现行的医疗救助制度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因此,医疗救助水平的高低不取决于疾病的种类,而是以各个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作为最终的决定因素。由于受救助资金不足的限制,各地农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一般都确定了救助的起付线、封顶线、以及救助病种。较高的起付线使得患一般疾病的贫困农民不能享受救助,较低的封顶线对患大病的贫困农民来说杯水车薪,将某些大病、重病作为主要救助病种的做法又将一些患有病种规定之外、亟须救助的重病贫困农民和患有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贫困农民除在救助范围之外。医疗救助体制中的这些门槛,已经让很多的贫困农民处于贫困疾病交加的状态中,给贫困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

(四)医疗救助和“新农合”衔接断层和错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都是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都是为了有效缓解和降低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但是由于两者在保障对象和保障水平等方面的不同,使得这两种制度的衔接出现断层和错位。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表现:首先在救助与参合对象方面,农村医疗救助覆盖的对象主要是农村困难群众中五保户、特困户。但在农村地区还有不少困难群众也交不起参合费,需政府的资助。其次是起付线的设定问题,新型合作医疗实行的是报销制,发生医疗费用并达到起付线后才能得到报销,医疗费用达不到起付线的则不能受益。作为农村医疗救助对象的五保户和农村特困户,虽然已经由民政部门资助参加了合作医疗,但是却由于起付较高可能享受不到相应的待遇。最后是制度推进进度上的问题,部分地区认为做好两项制度的衔接就是将两者完全同步推进,农村医疗救助只能在新农合试点地区开展,其他地区不宜开展,这在客观上会导致新农合阻碍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开展。

三、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探析

(一)科学界定救助对象

首先,民政部门在确定救助对象的过程应严格审批程序,落实调查工作,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尤其是在审批过程中,民政部要切实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医疗支出等进行深入了解和调查。其次,要做好医疗救助的宣传工作,提高村民对政策的知晓率,在救助对象确定过程中发挥村民的舆论监督作用,减少操作过程中的人为因素。最后,考虑到贫困人口的动态性,对于救助对象要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更新救助对象,确保制度的相对公平性。准确界定救助对象才能真正切实为贫困人口提供一个较高水平的健康保障体系。

(二)扩大医疗救助资金来源

目前中国医疗救助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是财政性资金,社会捐助为辅。财政性资金应当根据各地方财政实力的大小,实现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有机结合。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财政负担能力相应较强,地方财政负担比例要稍大;中、西部农村地区财政负担能力较弱,中央政府根据当地的“五保”供养和低保对象规模,加大专项资金转移力度,受援助的地区省政府要按规定比例提供相应的财政配套资金。还要运用法律手段来保证政府的财政拨款及时到位,做到专款专用。就中国医疗救助实现状况来看,仅靠单一的政府财政性拨款的筹资方式所筹集的资额是不足的,还要积极发展多渠道的筹资方法,建立起确实能够发挥作用的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系统。例如可以通过规范社会捐赠行为,让广大公民参与到扶贫救困中来。还可以通过培育和发展社会救助的民间组织,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加,利用民间组织筹资、发行的福利彩票、社会捐助向社会筹集医疗救助基金。

(三)整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与医疗救助政策都是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中重要的成员,两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医疗救助基金部分用于为救助对象代缴参加合作医疗制度的费用,其他医疗救助基金用于救助对象的医疗费用附加补偿,救助对象除了从合作医疗基金报销部分医疗费用外,还可在此基础上从医疗救助基金获得部分补偿,其医疗费用补偿比例显著提高,从而使医疗救助力度大为增强。医疗救助通过合作医疗管理网络的实施,制度运行成本因而下降,管理操作易行和高效,双方的衔接有利于管理成本的控制及制度的持续发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对参合的救助对象就医服务质量、费用控制和补助等方面给予协助,民政部门负责资金的筹集及费用的支付终审,以降低整体管理成本。

(四)完善医疗救助政策法规体系

完善医疗救助的政策法规体系,需要各级主管部门共同努力。基层民政管理部门要规范医疗救助申请、审核、审批与发放等环节的档案管理制度,上级民政、财政和有关纪律检查部门对下级农村医疗救助尤其是基金管理与发放等情况实行定期监督审查与通报制度,医疗机构的主管部门也要根据医疗救助的相关文件制定医疗机构相关的配套制度,提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对医疗救助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除此之外,国家也要通过立法程序,加快出台《社会救助法》,并且通过修订已有的法律法规或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对农村具体医疗救助的对象、主体、范围、标准等作出规定,使得农村医疗救助得到规范,实现医疗救助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崔秀荣.农村医疗救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推进策略[J].安徽农业科技,2008,(10).

[2]洪人用.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救助制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

[3]李华,等.完善中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思考[J].人口学刊,2009,(1).

[4]赵江利,等.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农合”制度衔接问题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0,(1).

篇(3)

关键词:公共医疗卫生;农村;管理;对策

一、发展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事业需要强化管理

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施行以来,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卫生环境和就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农村居民的健康保障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但随着新农合制度的持续深入推进,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需要加以解决的新问题。只要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保持头脑清醒,分析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探索进步的有效新途径,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才能使广大农村居民更好享受到国家改革发展带给他们的红利,为建设更加美丽和谐的新农村助力。[1]

二、当前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公共医疗人才难以适应发展需要

新农合制度实施后,农民群众就医主动性与自觉性得到激发,致使原有公共医疗设施、医院规模根本无法满足居民就医需求[2]。此外,城市医疗单位人才需求的扩大、优越条件的吸引、民营医疗企业的高新待遇以及县级医疗单位骨干的上调,使得农村医疗人才不断流失,医疗技术水平难以提高,有的地方甚至呈现断代、衰退趋势。

2.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需要持续改善

看病难一方面指的是居住在偏远村庄的农民,看病需步行较长路程,从而造成了时间、病情、财力上的浪费。另一方面则难在多数医院人满为患,尤其好医院,往往需要排队等候,且有不少科室病房入住困难。而看病贵问题,则表现在一些地方药价居高不下,政府资金投入不足,一些医生开贵药、重复医疗检查等现象仍然较为普遍,从而加重农民的医疗负担[3]。

3.农村医疗保障机制还需要持续健全

尽管农村医保覆盖面不断扩大,但切实可行的医疗保障制度仍有待完善;防保机构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重要疫情的应对能力较为薄弱;公共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监管体制还不健全;医务人员私自接诊、乱收费、吃回扣等现象时有发生;社会统筹及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医保资金筹措方式在农村推行缓慢等等。 [4]

三、加强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管理的对策

1.增加资金投入

农村公共医疗卫生的管理发展需要加大农村医药卫生资金投入与补贴力度,尤其是贫困地区。要提高各级财政对于新农合的补贴标准,确保卫生医疗器械达到一定质量与数量,并保证农村医务人员薪资支付落实到位。要积极拓展筹资渠道,提倡慈善机构、私营企业、团队组织等无偿投入农村医疗事业,并进行技术支持。

2.加强人才管理

医疗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是农村公共医疗卫生发展的关键,通过引进专业医疗技术人才,强化人才管理,对原有乡村医务人员进行分批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与专业医学院校合作,定向培养全科医疗人才并充实到农村基层。实行持证上岗、优胜劣汰、奖勤罚懒等淘汰机制,全面提高医务人员服务水平。同时,建立长期专家支援农村医生机制,利用职称、经济等激励手段促进城市医疗机构帮扶农村,从而形成医疗共同体。

3.完善基本制度

完善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是农村公共医疗卫生发展的基本保障,可向西方国家学习借鉴成功管理经验和制度,明确我国社会医疗保障法律关系,建立系统化医保体系。将医保内容全面纳入法律法规调节范畴,在保护公民正当权益基础上,对违规行为进行惩治,使医保法律更加具有权威性。巩固并完善基层公共医疗卫生新机制和基本药物制度,通过确定补偿比例、调整药品价格等保证医疗经费收支平衡。此外,规范和监督合作医疗经费的使用进行程序,杜绝私自挪用医疗经费,维护经费使用的公平、公正、规范、透明,防止干部与群众之间出现私享待遇、费用不公等的现象,以规范推进医疗卫生秩序的管理发展更加均等。

4.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

乡镇卫生院是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的特殊福利性事业单位,肩负了为广大农民提供基本医疗、保健、预防服务的重要责任。不仅通过治病救人直接服务农村居民,同时,在宣传预防保健知识,改善农村居住卫生环境,促进新农合制度全面健康深入发展,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不仅可以有效缓减城市医院压力,而且在提升农村公共医疗卫生管理中也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我国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事业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其发展可促进党、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在构建稳定和谐的社会以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尽管在医疗卫生管理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但只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予以改M和解决,相信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事业一定会得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韩烨.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及对策[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 31(1):202-203.

[2]李华.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医学信息,2015, 28(7):23-24.

篇(4)

关 键词:社会保障;农村养老;模式选择

中图分类号:F840.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07)02-0060-02

一、当前吕梁市农村养老保障现状

(一)基本情况

吕梁市是革命老区,辖13个县(市、区),是全国18个连片贫困区之一,总人口353万,其中农业人口280万人,贫困人口55万人,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73元。目前,吕梁市农民养老主要形式有家庭养老、“五保”制度、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三种形式。

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开小型座谈会和进户实地察看等方式,对吕梁市13个县(市、区)50个村的425名60岁以上老人的养老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居住、饮食、衣着、生活设施、医疗、经济收入、劳动和生活自理、儿女尽孝、精神状态和娱乐等内容。在受访的425名调查对象中,47%的老人与儿女分居,三餐难保的占4.5%,平均一年添不上一件新衣的占91%,64%的人生病吃不起药,95%的人得病住不起医院。调查时还发现,在这些60岁以上的老人中,只有6.6%的人精神状态良好,88%的人精神文化生活仅限于看电视或者聊天。与之相对的是,儿女的生活水平要高于父母几倍乃至更多。在农村,看到的普遍情况是,穿得最破的是老人,小、矮、偏、旧房里住的是老人,这些老人不是村里的“五保户”,也不是民政救济对象,只是因为儿女不能很好地照顾,其生活境况甚至不如那些无儿无女享受政府“五保”的老人。基本结论是养老保险刚刚起步,农村合作医疗出现退化,农民养老主要依靠子女来维持,从衣食住行到文化娱乐,均处于相对较差水平,并有恶性循环的趋势。

(二)当前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存在问题

1.农民收入与支出增长的不对称。近年来,农村农民收入有了持续的增长,但与农资生产资料、食品消费资料和其他日常生活资料费用开支相比,其增长幅度很低。尤其是教育费用、医疗费用激增使农民根本无力考虑养老问题。在吕梁山区广大农村地区,农民一旦患有重病,高额的医疗费将花光农民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时有发生;一般的农村家庭在子女教育上的投资力不从心,根本无力负担。资料显示,目前,吕梁市因供孩子上学、看病导致的贫困人口占总贫困人口的45%。

2.土地经营权与开发权不匹配。一是违规征地操作与民争利。突出表现为两类现象:一类是篡改征地性质,通过两级土地市场流转高额获利。个别政府部门以公益性用地名义低价征地后,高价转让给开发商进行商业性开发;另一类是擅自降低补偿标准,造成补偿标准就低不就高,征地价格偏离了作为资本性质的土地的真实价值,侵害了农民利益。二是受现行户籍、社保体制制约,失地农民处于“低保无份、社保无门”的窘境。三是就业安置效果不理想。目前,农民失地后的安置措施主要采取货币安置和招工安置两种办法。简单的货币安置面临着理财挑战,农民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财知识和投资环境,往往难以保证补偿钱款的有效运用;招工安置同样面临着问题,一方面,农民对新环境所需的技能水平偏低,岗位竞争劣势明显;另一方面,企业用工并非土地耕作那样稳定,一旦企业出现关停并转,对务工农民冲击最大。

3.家庭规模萎缩与家庭责任巨大不平衡。一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往往一对中年夫妇将要承担赡养双方父母四人和一个或两个子女的抚养责任,这将使未来家庭不堪重负。二是农村劳动转移,形成老年人独居的“空巢家庭”,使家庭养老无法实现。三是人口老龄化影响了家庭养老功能的延续。据有关调查,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34亿,超过总人口的10%;其中,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并且以年均3.2%的速度持续增长,这就需要日常护理、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而激烈的生存竞争,又使年轻人无暇顾及个人生活,必然增加了消极拒养老人情绪。

4.“五保”制度的弱化与社会养老保险启步缓慢不衔接。我国实施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三项制度以来,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医疗保险在吕梁市刚开始起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未执行。由于农村经济收入低,养老保险起步较晚,宣传教育不到位,制度建设不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据调查,到2005年末,吕梁市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不足全市农业人口的8%,社会化养老保险对大部分农民来说还很遥远。从农民缴费的情况看,人均缴费不到150元钱,主要涉及人员有村干部和比较富裕的家庭,由于缴费金额太低,基本上起不到养老保险的目的。而在农村实行了几十年的“五保户”制度,也因基层乡镇、村委在取消农业税,乡镇企业民营化后没有了收入来源变得难以为继。

5.大量的进城农民工与相应保障制度缺失不对等。据调查。在相同行业工作的农民工却不能向正式工一样,获得应有的社会保障待遇,尤其是在他们遭遇工伤事故时,不能获得事故保险待遇或者只能获得数额极少的一次性补偿。农民工随着年龄增加终将失去劳动能力,他们的养老将无着落。据调查,吕梁市文水县离村外出打工人员达13.8万人,占文水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2%,调查对象中无一人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6.社保基金对象广泛、作用巨大与管理不顺、循环不畅的矛盾。现行农村社会保障管理部门存在条块分割:民政部门管一块(社会救助),卫生部门管一块(农村合作医疗),社保部门管一块(养老保险),这种条块分割的现实造成了政策协调、资源共享等诸方面的人为矛盾,不利于农保工作的开展。此外,社保基金投资渠道单一,收益有限,使基金的增值同国民经济增长水平、国民收入增长水平不同步,难以回避通货膨胀的风险;县级管理基金分散、运营层次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政策支持

(一)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为农村养老保障提供根本性支撑

增加农业收益,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农村养老保障的基础。我国农村分田到户造成过高的农产品生产成本,低效的农业生产率发展现状迫切需要走农业经营规模、集约化生产的道路。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地涌入城市和进入当地乡镇企业,仅靠留守农村的女人、老人来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是不现实的。因此,建议推进农村土地集中经营,发展现代科技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以解决农村养老的基础性问题。

(二)改革现行土地制度,对离地和失地农民做出制度性安排

政府应当在制度上做出安排,并从法律上给予强有力的保障,尤其是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具体操作可以实行谁用地谁承担土地所承载的农民养老保障责任,其资金缴纳方式,可以考虑从土地出让金或增值收益中扣缴,也可以在土地权属变化之前提前缴纳,这样不但能解决失地农民的土地养老保障责任问题,而且还能有效地遏制土地滥占滥用等现象。当然土地所能提供的仅是农民初级的或部分的社会保障,要实现农民的完全养老保障,还需政府在宏观政策层面做出重大调整,继续推进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以及失地、离地农民的有序流动与安置提供就业岗位,经济发达及有条件的市郊地区,可以考虑将失地和离地农民纳入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当中。

(三)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为解决农村“三保”问题设计战略性步骤

一是优先考虑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要将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互助医疗合作制度作为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重点,积极推进与完善其它形式的农村医疗制度。对困难家庭、贫困人员,各级政府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实行医疗救助。努力探索与实行适合当地条件、符合农民意愿的民办公助集资型的合作医疗保险方式,对经济发达地区,条件成熟的农村要引导与鼓励农民参加商业医疗保险。

二是分层次推进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社会救助体系的基础性和主体性工程,一方面进一步深化农村财税制的改革,加强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建设,正确处理各级财政资金确保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支付;努力提高社会保障的支出比例。另一方面要科学地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面排查,合理界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厚实低保资金筹措基础。

三是全面实施农村养老保障基金制度。在养老保险金的制度建设中,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对不同的保障对象,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农村务农人口来讲,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要以市级筹措为主,在此基础上建立省级的调剂基金,政府提供部分资金给予担保支持,承担有限责任;对进入城镇就业的农民工可根据农民工的实际需求与制度建设的可能,分层分类面向农民工建立相应的保障项目,对该群体的基本养老保障可采取个人账户储备积累、个人与用工单位相结合的缴费确定型办法;对面向乡镇企业就业人员和小城镇人口其养老保险应有步骤地、分阶段实现与城镇养老保险体系的有效衔接,并最终纳入城镇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

(四)完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和营运机制,为提高农村有限的养老基金的使用效率打造长久性平台

为保证养老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到受保险人手中。一是整合农村社会保障基金资源(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农村合作医疗),进行统一管理,严肃养老保障基金的专用性,二是拓宽养老保障基金的有效投资运营渠道。对于农民养老保障基金除了要求存银行和买国债以外,积极探索投资资本市场的渠道,社会保障基金应按不同比例择机投资于股票、公司债券、基金权证以及直接投资和国际投资等领域。

课题组主持人:刘贵斌

篇(5)

>> 村镇银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新方向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制度经济学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方向 探讨我国高校公共基础课程考试改革的新方向 我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方向的选择探讨 农村改革的新方向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制度完善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开发性金融支持(DFS)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制度变迁特征及趋向 论我国农村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研究 论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改革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反思 关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现状与对策分析及发展研究方向 关于改革和创新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 我国农村金融创新与改革的路径依赖 适合我国农村金融需求特征的农村金融体系创新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方向分析 我国农村医疗制度改革的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晋奇, 张成玉. 农业信贷需求发展瓶颈及对策农业信贷需求发展瓶颈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1):16-17.

[4] 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2008: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R/OL]. [2013-04-03]. http:///history_file/files/att_17775_1.pdf.

[5] 中国农村金融现状调查.[EB/OL]. (2012-11-28) [2013-04-03]. http:///2012_nongcunjinrong/.

[6] 刘磊.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研究[J].三农金融,2011(3):66-68.

[7] 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课题组.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问题研究[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1.

[8] 田婕,陶小平.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管理论坛,2011(2):38-39.

[9] 谢平,徐忠.新世纪以来农村金融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

[10] 王永刚.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的思考[J].工作研究,2011(6):37-38.

[11] 何燕,解睿. 山西省农业生产业发展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2(12):1 315-1 318.

[12] 布仁吉日嘎拉,唐邦勤. 农业产业化政府支撑体系的组成与构建[J].河南农业科学,2010(11):146-148.

[13] 尹明理. 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0(11):149-152.

[14] 陈树杜.对发展农村小型合作银行的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3):6,21.

[15]于仰南,孙艳春.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J].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10):48-51.

[16] 徐竹英.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新农村建设[J].河南农业科学,2008(8):10-11.

[17] 申潞玲,任红燕. 参与式方法在农业投资项目中的应用[J].山西农业科学,2005(3):23-26.

篇(6)

[关键词]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网络培训平台;常熟

[中图分类号] R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5(a)-0096-05

[Abstract] The promotion of appropriate techn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an improve rural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s and reduce the burden on farmers. However, there are some actual problems during the promotion such as low student attendance, poor training efficiency and the allocation of teachers, which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CM appropriate technology. Therefore, we developed the training system of TCM appropriate technology for medical institutions of Changshu, which includes management system, training system and examination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119 appropriate technology announced by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CM, we chose the following six technology which are more suitable for the local area: the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 winter diseases treated in summer "plastering therapy" for asthma, acupressure for preventing myopia, glycemic control of diabetes,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hypertension and the periarthritis humeroscapularis. With the advantage of computer network, we can carry out systematic, targeted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on students of Changshu. This training system has the advantages of wide coverage and flexible training time. Without affecting normal work, it gains high participation rate and good cooperation from primary hospitals and saves teachers' time and energy as well. The establishment of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system makes the training management platform more dimensional, and facilitat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rgeted management at all levels of departments. The database and test-question bank of the network training system can be modified by the professional personnel in time, which guarantees the practicality and the permanence of the system, and can also be extended to other specialized fields.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system greatly improves the training efficiency of TCM appropriate technology, making the satisfaction reach 100%. Practic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effective to develop and apply the training test software, and implement training by taking advantages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t can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training, but cannot completely replace it. TCM appropriate technology can be applied through effective training which can improve the technology level and efficacy. However, it still needs to be combined wi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to improve people's awareness and compliance, and relevant policy support is the booster.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ppropriate technology promotion; Network training platform; Changshu

目前,广大百姓的健康保障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农村的患者。农村医疗是整个卫生事业的薄弱环节[1]。因此,要解决农村的医疗问题,需要向农村的医疗卫生机构推广适宜技术[2-3]。研究适宜技术的推广,可以提升农村医疗技术服务能力,减轻农民经济负担[4]。但农村适宜技术的推广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建设一批以乡镇中心卫生院为龙头的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基地[5],建立一个适宜技术推广网络,带动乡卫生院、村卫生室,形成县乡村适宜技术一体化推广,这样才能真正让农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1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的相关政策和发展现状

1.1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的相关政策

原卫生部从1991年开始实施向农村和基层推广医药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2002年国务院十部委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也提出:“根据居民需求,大力开展中医药、民族医药等的适宜技术,进一步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2004年初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启动,2008年“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启动,上海、浙江、宁夏、辽宁和江苏分别介绍了适宜技术推广的经验[6-10]。

1.2 我国适宜技术推广的现状

从国家实施适宜技术推广以来,到2007年已累计推广适宜技术190多项,累计培训各级各类医务人员40多万次,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据初步估算,每年减轻农民经济负担数亿元。2006年,浙江省对杭州市的各级医务人员进行调查,有99.4%的人认为应该推广农村中医适宜技术,还对存在哪些问题进行了探讨[6]。2007年,任建萍[6]又对浙江省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的困难进行了分析,发现问题在于基层医务人员接受新知识机会少,没有及时更新,导致专业知识贫乏,开展技术推广的力量薄弱。因此必须重视乡村医生的中医技术培训,加强中医药知识的宣传,把适宜技术用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

1.3 本地适宜技术培训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常熟市卫生局先后组织了2期“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对常熟市乡镇卫生院的中医师进行了培训,能来脱产学习的,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乡镇卫生院工作繁忙、人员紧缺,有的村卫生室只有一名工作人员,休息尚不能保证,难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脱产学习。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体会到开展适宜技术的优势,主观上也没能予以足够重视。同时,市级医院不仅承担着临床的繁重工作,还有科研、教育等工作,也难以安排时间开展培训,导致中医适宜技术的培训参与者少、到课率低,培训质量也难以进一步提高。所以,亟需建立良好可行的培训机制,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做好农村适宜技术的推广。因此,我们通过设计一个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的网络平台,让乡村医生通过网络学习,然后进行考试,结合现场实践等多种方式,来提高乡村医生的中医适宜技术水平。该网络建立并成功应用之后,可以推广至其他学科。

2 适宜技术网络培训平台的开发

2.1 中医适宜技术数据库的建立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公布了119项中医适宜技术,编印成册作为培训资料。这些适宜技术操作简便,容易掌握和应用,但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所以我们进行筛选,选取了其中本地适用、操作性强、应用成熟的6项适宜技术,分别是骨关节炎、哮喘的冬病夏治“敷贴”、耳穴按压预防近视、糖尿病的血糖控制、老年性高血压及肩周炎,以此建立中医适宜技术数据库。

2.2 软件系统的开发

网络培训软件的开发由计算机软件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适宜技术网络平台包括管理系统、培训系统和考试系统三个部分。

2.2.1 管理系统 管理系统分为三级,即“管理员-培训部门-学员”,管理员为常熟市卫计委相关职能科室的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培训考试的计划和安排、中医适宜技术数据库的维护和更新、培训考试的实施、下发各级文件和培训考试等通告。培训部门即常熟市卫计委下属的35家医院和部门,负责本单位的培训考试各项工作,具体包括管理本院员工、安排本院相关人员参加培训和考试。学员是纳入管理的中医专业人员(包括各相关医院的中医专业人员以及下辖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医专业人员),均配有独立的登陆账号,可以随时登陆,根据管理员的要求,完成相应的培训及考试。

2.2.2 培训系统 培训系统包括首页、通知公告、最新动态、常见问题及培训列表。首页为打开网站页面(图1),包含网站Logo、考试入口链接等培训系统各栏目。

通知公告栏最新的培训及考试通知。最新动态栏国家级、省级、本市的适宜技术的相关文件。培训列表栏包含各科培训的具体内容,培训资料以先前建立的中医适宜技术数据库为基础,包含了疾病的简介、技术的简介及相应的操作方法、步骤。同时每个适宜技术有视频链接附于文字之后,使学员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观看视频,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更利于技术的掌握。见图2。

培训系统为开放式,面向专业人员和所有中医适宜技术爱好者,无需登录,扩大了适宜技术推广的辐射面。培训不设时间限制,可以方便多次学习、分次学习。暂时未设培训监管,培训效果通过考试进行检测。

2.2.3 考试系统 考试系统需账号登录,每个学员有独立账号,见图3。

系统包括题库、试卷、阅卷三部分。

题库出自培训资料的相关内容,涵盖内外妇儿、针灸推拿等所有专业,包括题目和标准答案两部分,由管理员根据培训资料完成设置,题库可以增补和修改。见图4。

试卷由管理员输入试卷名称、题量、有效时间后,根据培训内容和考试要求组卷自题库中选取适当的题目。见图5。

需要参加考试的人员根据要求用自己的账户密码登陆考试平台,在规定时间内答卷并递交,然后由计算机自动阅卷,培训部门即各单位可查看本单位所有人员的成绩,管理员可以根据部门或职称两种条件查看成绩。成绩以表单式显示。见图6。

2.3 网站的维护

每周三安排专人上网查看理论学习的情况,以便更好地掌握适宜技术的培训情况。根据考试结果,分析哪些是掌握的薄弱环节,以便在下次更新适宜技术种类及课程时进行调整,用最科学的教程,让乡村中医师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地吸收理论知识。

2.4 质量控制

制作和使用培训效果评估表,由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前和培训后填写,考核培训效果和满意度,以修改培训的方式和内容,调整在线培训和现场培训的内容。

3 对培训效果的评价

通过对培训学员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分别对培训的必要性、培训的满意度及对培训知识与技能的熟悉程度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通过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平台进行适宜技术培训的必要性和满意度,对知识与技能的熟悉程度均达到90%以上,见表1。

4 网络培训平台的优势与不足

4.1 优势

网络培训采用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具有培训面广、培训时间灵活、特别适应年轻人的特点。不影响正常工作,可以调动中医人员主动参与培训的热情,基层医院也容易配合。节省师资,正好弥补了单纯集训的不足。分级管理系统的设立,使培训管理平台立体化,方便行政管理部门总体把握,统一部署,可以根据具体培训效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管理员可以对网络培训系统的数据库和考试题库及时进行增补和修改,保证了该系统实用性,同时也可以推广至其他专业培训。

4.2 不足

网络培训虽然弥补了传统培训的不足,但是尚不能代替传统培训,主要是操作部分,虽然可以通过网络链接观看视频资料,但考核仍然需要脱产进行。

5 对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网络平台建设的建议

在农村进行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疗理念,符合低投入、高效益、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与构建和谐社会相吻合。通过我们开发的网络培训考试平台试运行,提出以下建议:

5.1 重视科普宣传,提高广大农村患者的认知度

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必须要强化广大农村患者的认知度。加强政府引导和社区、乡镇的宣传,让农村患者了解适宜技术的好处,改变不论病情轻重都涌向大医院的状况。一来可以缓解市级医院的就诊压力,二来可以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针对不同的宣传对象,还应该构建形式多样的适宜技术的推广平台。

5.2 完善网络运行机制,加强配套政策设施和经济扶持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的发展,需要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面参与的服务运行机制。适宜技术的推广,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持,尤其在初期,加强政策保障,扩大报销比例,制订门诊优惠报销的政策。

5.3 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需要采取综合手段

网络培训是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之一,可以较好地优化培训结构,但是不能替代传统培训,还应该继续结合集中培训考核、名医带徒、名医下乡、科普宣教(包括开设科普讲堂、科普咨询、发放健教处方)等。

6 结语

适宜技术网络平台的开发、应用和推广,可以更好地进行培训工作。网络平台能够及时更新一些最新的医疗知识,让乡村医生在知识上和上级医院,甚至三级医院接轨,提高他们技能和救治能力,对各级医疗的实施真正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有了这样的推广平台,结合集训和“三名工程”等多种形式,形成综合的培训体系。其中网络培训无疑将是最具主动性、便捷性和广泛性的形式之一。

目前,江苏省尚没有中医的适宜技术推广网站,没有专门负责适宜技术的管理体系,也没有在乡卫生院设立专门的适宜技术推广管理人员。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争取在培训体系方面能够逐步完善并推广应用,实现成果共享,以更好地为广大的农村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清波.我国农村医疗卫生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

[2] 李卫东,崔建周.农村医疗卫生的现状及改善对策[J].长江论坛,2005(6):84-86.

[3] 张茜.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运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5):147-148.

[4] 先德强.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研究现状及进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5(2):86-88.

[5] 任建萍.浙江省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影响因素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06(12):29-30.

[6] 任建萍.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难点及对策分析――基于浙江省的经验[J].中国卫生经济,2007,26(6):54-55.

[7] 郁东海,王家瑜,杨惠勤,等.上海市浦东新区2010-2013年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实践与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11-15.

[8] 陈岩松,赵用,马宝东.辽宁省五县农村居民年龄和性别因素与关节炎发病状况调查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1012-1014.

[9] 梁宁霞,张雪静,梁智,等.江苏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1,24(3):175-187.

篇(7)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农合的补助标准也在不断的提高,补助方位也在扩大,而补助的方式也体现了基于地域差异的公平。例如,2011年我国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从以前的120元提高到了200元;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到201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方法为:各级财政对新农合和居民医保人均补助标准在2013年的基础上提高40元,达到320元。

二、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特殊性

(一)独特的气候地理与医疗保障的需求

民族地区整体上处于气候条件比较恶劣的地方,像青藏高原的高寒缺氧气候,新疆的干燥干旱气候,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潮湿闷热气候,在历史上多为蛮荒之地,生活环境较差,导致农牧民的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疾病多有发生,所以他们对于农村医疗保险的需求度更大。而2014年卫生部的一个文件中称,中国东西部的人均预期寿命相差15岁。然而恶劣的条件使得在由市场配置医疗资源的当下,几乎没有医疗基础设施和医务人员基于利益驱动进入民族地区。地理区位和气候条件不能选择,但是政府在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方面可以基于公平的选择性的调整,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新农合投入,满足潜在需求很大的民族地区对于新农合的需求。

(二)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对新农合的阻碍

我国民族地区大多分布在经济发展速度慢的西部地区,比如青海、西藏、新疆、宁夏、贵州和云南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域,都位于西部不发达地区,整体经济水平比较差,处于“老、少、边、穷”地区,整体贫困和个体贫困是这一区域显著特点。这样的局面会产生以下结果:首先,地方政府筹集新农合资金的能力差,薄弱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能力无法弥补新农合资金保障的缺口;其次,社会集资能力低,民族地区农业占整个产业比例较大,商业活动在这里活跃度低,社会资本对于新农合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大;最后,个人支付能力低。普遍的贫困使得农牧民参保的积极性降低。

(三)落后的思想文化观念对新农合发展的阻碍

传统的乡村社会中,熟人关系圈子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在就医选择上更倾向于传统的就医方式,比如他们对医生选择上对乡村医生比较信任。长期的接触,乡村医生与当地农牧民之间建立了一种信任和依赖关系,这会阻碍新农合的定点医疗制度的发展。此外,我们在跟少数民族接触过程中发现,他们对于民族医药情有独钟,民族医学是在少数民族同胞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民族地区中草药资源极为独特和丰富,比如藏药、苗药、蒙药等等,对于疾病的治疗有独特的功效,也成为少数民族就医的习惯性选择。而这些药并不在新农合的报销范围,这就会降低新农合在民族地区的功效。

三、基于特殊性分析的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突出政府的主体责任地位

针对民族地区的整体贫困和个体贫困的特点,加大中央政府对于民族地区新农合资金筹集的支持力度。合作医疗补助和救助资金使用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予民族地区更多的政策和资金倾斜,来提升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参合率。我国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向中央集中,越到基层,财政能力越差。单单在在退休金发放、教育支出、职工工资等问题上都捉襟见肘。因此,中央财政在在资金筹集上应承担更大责任,来更好的适应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真正让新农合的效果发挥出来。

(二)改善新农合的制度设计

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大病医疗报销比例,让农牧民真正不会“因病返贫、因病致贫”,让新农合真正成为一项富民工程、利民工程;在报销定点医疗单位资质问题上适当给予民族地区地方政府自主决定权,让他们依据当地现实情况来决定最适宜的医疗单位,降低偏远地方农牧民就医交通成本;扩大药品报销范围,基于民族地区老百姓对于民族医药的偏好,可以将民族医药纳入到药品和医疗服务的报销范围之内;加大报销相关流程的宣传教育,简化报销程序,缩短报销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