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15:31: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土木工程专业内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前言土木工程随着人类的出现而诞生, 随着人类的进步而发展。土木工程的历史是一部科技发展的历史, 更是一部色彩斑斓的文化历史。土木工程作为最古老、曾长期处于前沿位置的科学技术, 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对社会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物质支撑。土木工程不但为人类社会不断地创造崭新的物质环境, 同时也对人类道德观念的发展产生着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并由此引发了许多新的道德、伦理问题。
二、土木工程的伦理问题土木工程的发展使人们抵御自然力、自然灾害作用的能力得到大大加强。现代的大库高坝水利工程, 使得江河湖泊的洪水危害大大地降低, 并使江河湖泊为人类服务并造福于人类。此外, 桥梁、隧道使人们能够跨越江河、穿过高山峻岭直接交往, 增进不同人群的了解, 这些当然具有很强的积极的伦理学意义。
但是我们还应看到, 土木工程的发展也给伦理学带来了消极影响。首先, 在土木工程的历史上, 工程事故确是不断地发生, 并引发了许多灾难性后果。其次, 土木工程需占据自然环境的空间( 地上与地下、水上与水下), 消耗自然资源, 污染自然环境, 甚至影响和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因而, 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土木工程是带有特定目的的社会活动, 对人类的生产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人类其他行为一样, 只要是行动,则势必就要与一个关涉行为后果的“责任”的概念相联系。
三、工程师的责任德国学者汉斯·伦克曾呼吁, 在历史上人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掌握如此巨大的力量和能量, 这都是技术及其技术进步的结果。技术不再是简单的工具, 它已经成为改造世界、塑造世界、创造世界的因素, 因此对技术进行伦理反思十分重要。他特别指出, 在技术领域新出现的变化趋势使责任伦理问题突出出来。汉斯·伦克把社会“责任”看作是技术伦理的核心。他指出, 除了传统的行为责任外, 人类还应当承担起保护与预防技术的责任, 这种责任不仅适用于现在, 也适用于人类的未来。伦克认为, 应对未来伦理挑战的唯一可能就是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H·Jonas 指出,当代技术的作用与性质的新变化对伦理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技术时代, 借助技术的中介, 人类的力量空前增长,各种行为由于相互联系耦合而成为社会化的集体行为, 其效果在空间上波及整个地球, 在时间上可以影响到遥远的未来。所以, 行为者、行为以及行为后果已与以往近距离范围内的所作所为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从而将“责任”推到了伦理理论的中心。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区分了“责任伦理”和“信念伦理”。“信念伦理”的信徒需要的仅仅是“去盯住信念之火, 不要让它熄灭, 他的行动目标从可能的后果看毫无理性可言”。责任伦理的行为则必须顾及自己行为可能的后果。他强调在行动的领域里责任伦理优先。
美国著名桥梁学家 Gorge S·Morison 早在 1895 年担任美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席的就职演讲中就曾指出, 工程师是技术变迁和人类进步的主要力量, 他们不受利益集团( 政治集团和商业集团) 偏见影响, 对确保技术变革最终造福人类负有广泛责任; 军事工程家 Henry Goslee Prout 于1906 年康奈尔土木工程工程协会一次会议上也指出, 工程师能够指引人类进步, 并肩负人类面对的一切工程责任。
在这样一种意识形态支配下, 自 19 世纪初期就逐步兴起的职业工程学会在 20 世纪早期开始制定了正式的职业伦理规则, 其主要内容涉及工程师与客户( 雇主) 、同事以及个人对工程专业的关系, 要求工程师在履行工程服务时对客户利益忠诚、避免利益冲突、不能与同行搞竞争、保持技术知识和能力、促进工程专业的声誉。这些准则侧重的都是专业内部的事务, 对工程师与一般公众、工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考虑很少。直到 20 世纪中期, 当核工程威胁、环境破坏和资源短缺等全球问题引起世人关注时, 欧美各国各类工程学会开始对原来限于工程专业内部事务的原有伦理准则进行修改, 强调工程师对社会的普遍责任。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标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指标;大土木;人才培养方案
1995年开始的住建部专业教育评估经过20年的不断探索与完善,在自愿申请,评估严格的情况下,截止到2014年7月有78所高校通过了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覆盖27个省、市、自治区的17所“985”高校、14所“211”高校、46所地方高校和1所军队院校。与传统的“985”、“211”高校参与专业认证不同的是应用型本科学院参与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必须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所指定的专业培养指标的最低要求控制下,体现一般性的指导意见。如何贯彻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标准体系中的7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67个观测点,都亟待进行系统性创新。黑龙江工程学院作为教育部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61所高校之一,土木工程专业具有60年办学经历,为黑龙江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为顺利通过教育部卓越计划验收和通过住建部专业认证申请,黑龙江工程学院积极开展工程教育专业建设,特别是以专业认证为契机,紧紧抓住如何构建专业认证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个关键问题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结合黑龙江工程学院的工科背景,秉承土木工程专业历史积淀,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特色,即利用“大土木”的专业教育平台,以满足专业认证标准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现实需求为目标导向,形成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按此专业建设理念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由于更加注重注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更加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强化,更加注重大学生创新意识的训练,更加注重吃苦耐劳的专业素质的教育,取得了“学生受益、家长满意、社会认同”的人才培养效果,毕业生具有“上手快、能力强、能吃苦、留得住”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一、成果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
从“大土木”现实需求出发,参照专业认证标准,在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体系界定和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着力解决了以下问题:(1)以需求为导向,在交通、建筑行业企业认知的基础上,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生从业范围;(2)根据应用型本科类型学校社会需求的不同,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了区别;(3)根据毕业生培养规格和毕业要求,优化了课程体系;(4)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突出实践教学改革力度;(5)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6)打通第一、二、三课堂,全面实现评估体系中对创新意识的要求。
二、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一)以研透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标准以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文件为导向,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构建满足专业认证最低标准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分析专业评估标准和中国注册工程师的执业要求,确定了土木工程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确定了培养目标与课程要求的关联矩阵、实现路径,包括必备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以及质量评价等评估标准中指标体系观察点的要求。借鉴目前已申请评估通过的78所高校的成功经验,在遵循《专业规范》的框架下,构建了2010版、2013版满足持续改进评估指标要求的具有应用型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以构建满足行业企业执业要求课程体系为导向,促使专业教育适应行业企业需求,提升学生培养质量。课程体系满足了专业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毕业生就业去向、工作岗位、未来发展等的要求,引导专业“大土木”宽口径培养,拓宽了毕业生就业面,适应了注册工程师执业需求,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得到教育界和工程界专家的认可,搭建了工程界与专业教育的平台,推进了专业教育校企深度的合作,保障了专业教育改革与专业的发展,使学生培养符合行业企业执业要求。
(三)以保障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毕业要求为导向,进行“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平台”的教学要素集成创新,升华精品课程,创新改进培养模式。开设《公路养护技术》等本专业领域新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反映办学特色;编写《土木工程施工》等系列新教材,实现原创案例百分之百,以助于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导论》等11门课程开展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改变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生为本”的“学”为主的翻转式教学模式,升华精品课程教学效果;建立“工程导论—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为递进式的毕业设计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平台,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三、成果的创新点
在总体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土木工程专业经过几次教学计划的修订,结合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形成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一)一个宽专相兼的个性化课程体系
充分考虑“宽口径”的指导思想和我国目前企业缺乏专门化工程技术教育的现状,在课程设置上,将“宽口径”的大前提与专门化课程相结合,在课程类别涵盖了工科通识教育课程、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课程、土木工程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三大类,依托个性化的课程选修制度组合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以实现个性化的培养目标,较好的体现了“将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的办学理念。
(二)两个扎实的基础课程平台
构建工科通识教育课程和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课程两个平台。工科通识教育课程平台由学校统一管理,选择了人文、自然科学知识,设置了数学、物理学等课程;专业知识平台以力学和土木工程学为主体,力学包括了三大力学、水力学、土力学等,土木工程学以结构、施工、经济类课程为主体,要求专业知识平台课程的教学内容面向土木工程专业各个领域,承接工科通识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为后续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三个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群
2007年起,土木工程专业招收道路与桥梁工程、建筑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3个专业方向的本科生。每个课程群课程的设置主要考虑了本领域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个性化需求,以保证该领域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同时设置了适量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深入学习和扩大知识面的需要。2010版教学计划又进行了改进,专业方向模块课程要求每位学生在主选方向以外,必须选修其他1~2个方向的2~3门专业方向核心课程,保证宽口径培养。并增加了学生实训和实习的比例,以培养懂管理、懂技术、懂经济、懂法规,综合素质较高的、面向工程第一线的应用型土木工程师。
(四)四个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确立了基本课程体系的前提下,为提高各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增强课程与工程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性质确立了“四个内外结合”,即学校内外、专业内外、课堂内外、学期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校内外结合主要体现在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设置了必要的实习环节,将国家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要求纳入专业课教学内容中;专业内外结合是为了拓展土木工程学生的知识面,将本专业的知识与整个社会科学、技术体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协调能力,如跨专业组合结构设计竞赛小组,与建筑学专业同学共同进行毕业设计等。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方式覆盖的课程面最广,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自主实验、各种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等相结合;学期内外结合充分利用假期,开展各类课程的实践性环节和社会实践活动。“四个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大拓展了教学的空间与时间,同时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了相应的学分,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开发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使“培养应用性、卓越工程师”的办学思想落到实处。
四、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经过一个培养方案4年循环的教学改革和探索,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改革的已经取得了令人欣喜的一系列成果。
(一)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按《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最低标准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吻合。考虑学校的办学历史、专业方向设置、师资的结构和水平、学生的基础等实际情况完善了课程体系并以此制定教学计划。
(二)课程体系的设计将课堂教学的组织、实践环节的构成和创新训练的构思等第一、第二、第三课堂所有教育环节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开放的、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通过优化的课程体系设置,形成了鲜明特色的核心课程群,以“点”带“面”,进行了系列教材建设,编写了《土木工程施工》等土木工程规划教材,在3届道桥卓越班教学中使用,各方面反映良好。
(四)根据以项目为牵引的课程体系架构的安排,将教学目标体现在“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的特点上,在省级精品课程《桥梁工程》、校级精品课程《土木工程导论》等11门课程中积极推进“案例教学”“项目教学”“问题教学”,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校内外评价良好。
(五)改革的成效是通过将新的课程体系与2014年最新的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进行对比得出自评结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国际性。
(六)2010年以来,按此培养方案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累计获得全国徐芝伦力学优秀学生奖1项;全国结构设计竞赛优秀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18项;全国英语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全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东三省数学建模联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15项;东北四省结构设计竞赛赛区三等奖1项;黑龙江省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1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9项,黑龙江省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8项等等。良好的工程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为本科生积极参加重大科技和工程实践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平台,为东北寒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教育部评估中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8).
[2]住房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文件[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9).
(1)以需求为导向,在交通、建筑行业企业认知的基础上,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生从业范围;
(2)根据应用型本科类型学校社会需求的不同,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了区别;
(3)根据毕业生培养规格和毕业要求,优化了课程体系;
(4)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突出实践教学改革力度;
(5)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6)打通第一、二、三课堂,全面实现评估体系中对创新意识的要求。
二、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一)以研透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标准以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文件为导向
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构建满足专业认证最低标准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分析专业评估标准和中国注册工程师的执业要求,确定了土木工程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确定了培养目标与课程要求的关联矩阵、实现路径,包括必备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以及质量评价等评估标准中指标体系观察点的要求。借鉴目前已申请评估通过的78所高校的成功经验,在遵循《专业规范》的框架下,构建了2010版、2013版满足持续改进评估指标要求的具有应用型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以构建满足行业企业执业要求课程体系为导向
促使专业教育适应行业企业需求,提升学生培养质量。课程体系满足了专业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毕业生就业去向、工作岗位、未来发展等的要求,引导专业“大土木”宽口径培养,拓宽了毕业生就业面,适应了注册工程师执业需求,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得到教育界和工程界专家的认可,搭建了工程界与专业教育的平台,推进了专业教育校企深度的合作,保障了专业教育改革与专业的发展,使学生培养符合行业企业执业要求。
(三)以保障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毕业要求为导向
进行“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平台”的教学要素集成创新,升华精品课程,创新改进培养模式。开设《公路养护技术》等本专业领域新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反映办学特色;编写《土木工程施工》等系列新教材,实现原创案例百分之百,以助于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导论》等11门课程开展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改变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生为本”的“学”为主的翻转式教学模式,升华精品课程教学效果;建立“工程导论—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为递进式的毕业设计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平台,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三、成果的创新点
在总体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土木工程专业经过几次教学计划的修订,结合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形成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一)一个宽专相兼的个性化课程体系
充分考虑“宽口径”的指导思想和我国目前企业缺乏专门化工程技术教育的现状,在课程设置上,将“宽口径”的大前提与专门化课程相结合,在课程类别涵盖了工科通识教育课程、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课程、土木工程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三大类,依托个性化的课程选修制度组合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以实现个性化的培养目标,较好的体现了“将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的办学理念。
(二)两个扎实的基础课程平台
构建工科通识教育课程和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课程两个平台。工科通识教育课程平台由学校统一管理,选择了人文、自然科学知识,设置了数学、物理学等课程;专业知识平台以力学和土木工程学为主体,力学包括了三大力学、水力学、土力学等,土木工程学以结构、施工、经济类课程为主体,要求专业知识平台课程的教学内容面向土木工程专业各个领域,承接工科通识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为后续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三个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群
2007年起,土木工程专业招收道路与桥梁工程、建筑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3个专业方向的本科生。每个课程群课程的设置主要考虑了本领域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个性化需求,以保证该领域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同时设置了适量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深入学习和扩大知识面的需要。2010版教学计划又进行了改进,专业方向模块课程要求每位学生在主选方向以外,必须选修其他1~2个方向的2~3门专业方向核心课程,保证宽口径培养。并增加了学生实训和实习的比例,以培养懂管理、懂技术、懂经济、懂法规,综合素质较高的、面向工程第一线的应用型土木工程师。
(四)四个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确立了基本课程体系的前提下,为提高各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增强课程与工程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性质确立了“四个内外结合”,即学校内外、专业内外、课堂内外、学期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校内外结合主要体现在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设置了必要的实习环节,将国家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要求纳入专业课教学内容中;专业内外结合是为了拓展土木工程学生的知识面,将本专业的知识与整个社会科学、技术体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协调能力,如跨专业组合结构设计竞赛小组,与建筑学专业同学共同进行毕业设计等。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方式覆盖的课程面最广,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自主实验、各种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等相结合;学期内外结合充分利用假期,开展各类课程的实践性环节和社会实践活动。“四个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大拓展了教学的空间与时间,同时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了相应的学分,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开发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使“培养应用性、卓越工程师”的办学思想落到实处。
四、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经过一个培养方案4年循环的教学改革和探索,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改革的已经取得了令人欣喜的一系列成果。
(一)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按《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最低标准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吻合。考虑学校的办学历史、专业方向设置、师资的结构和水平、学生的基础等实际情况完善了课程体系并以此制定教学计划。
(二)课程体系的设计将课堂教学的组织、实践环节的构成和创新训练的构思等第一、第二、第三课堂所有教育环节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开放的、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通过优化的课程体系设置,形成了鲜明特色的核心课程群,以“点”带“面”,进行了系列教材建设,编写了《土木工程施工》等土木工程规划教材,在3届道桥卓越班教学中使用,各方面反映良好。
(四)根据以项目为牵引的课程体系架构的安排,将教学目标体现在“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的特点上,在省级精品课程《桥梁工程》、校级精品课程《土木工程导论》等11门课程中积极推进“案例教学“”项目教学“”问题教学”,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校内外评价良好。
(五)改革的成效是通过将新的课程体系与2014年最新的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进行对比得出自评结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国际性。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现状;发展
当前,中国正在从事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宏大的基础建设过程中,如何调整土木工程建设的脚步,使得土木工程建设出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可能成为了建筑行业发展的重点内容。本文分析了我国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对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力求通过理论研究实现土木工程建设的长远发展。
1 土木工程发展现状
1.1 环境保护问题
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需要有环境工作做为支持,只有在可持续性发展的环境支持下,土木工程建设才是成功的。目前,土木工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资源开发严重而导致的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基础设施建设导致的绿地减少、水污染严重、工程噪音严重等。这些问题都属于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一方面加大土木工程建设的力度,另一方又保持自然环境的稳定是当前土木工程发展的关键问题。1
1.2 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
土木工程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功能分类以建筑功能材料、墙体材料、建筑结构材料三类为主。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这些建筑工程材料的作用十分重要,为了适应建筑需要,工程材料也在不断的变革发展。例如:采用高强度钢材的钢柱,在整体稳定方面,极限应力δu与屈服强度fy的比值δu/fy(即整体稳定系数φ),要比普通强度钢材钢柱高很多。同时能够减小构件尺寸和结构重量,相应地减少焊接工作量和焊接材料用量,减少各种涂层(防锈、防火等)的用量及其施工工作量,使得运输安装更加容易。
1.3 新资源利用
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这种垃圾的再次利用率较低,往往只能进行掩埋、取暖和铺路,而且利用率有限,使得土木工程建设成为当前最大资源利用的消耗项目。受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影响,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能源问题属于新的发展研究方向,对于土木工程建设来讲为了利用新资源必须要对建设用料进行可重复利用的开拓,保证对建筑垃圾的控制和再利用就是对资源的节约。
2 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前景
2.1 高新技术下的可持续性发展
土木工程为了进入可持续性发展的空间必须要依靠高新技术,进行土木建筑结构的健康监测,实现其可持续发展。这里所指的健康检测主要是指利用现场的无损传感技术和结构系统的特性分析包括结构的响应,以达到检测结构损伤或退化的一些变化。理想的健康监测与损伤检测方法应能在结构损伤出现的较早时期发现损伤,在传感器精度允许的情况下确定损伤的位置,估计损伤的程度,并预测出结构的未来稳定性。这种高新技术为土木工程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远景,例如:红外热像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具有非接触、大面积、响应快、测试精度高等优点,目前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最初的建筑物外墙的检测,到建筑节能,从路面混凝土工程、受损混凝土检测到加固工程中,都有应用。红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目前可以认为是在土木工程领域最有前景的无损检测技术。
2.2 资源再利用下的可持续性发展
土木工程活动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生态环境最重要的生产活动之一,工程材料的生产与使用、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建成后的使用及报废后的拆除等过程均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不断产生废弃物,这些问题都将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影响。为了实现土木工程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要实现资源的再利用,一方面减少垃圾维护,另一方面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建设更为理想的低碳土木建设。各种工业废渣与副产物、建筑垃圾等在水泥、混凝土、墙体材料、陶瓷、砖瓦等产业中的无害化、资源化再利用技术的发展,显着提升建材行业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比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建筑绿化,在夏季有效降低灰砖墙表面温度,从而减少空调的使用量;可以使用节能保温型的多孔砖或复合墙体作为墙体材料,达到冬季保温隔热的作用;还可以太阳能、地下热能等新能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用量的减少。在这方面我国的建筑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南方科技大学在建设中将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转化为多种绿色再生建材产品取得成功,这也是国内首例建筑垃圾处理制造绿色建材再利用项目。经测算,南方科大建筑废弃物采用现场处理的方法,可节约土地资源约6公顷,按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转化率90%计算,减少天然砂石原料消耗60万立方米。从这些方面研究来看,土木工程的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指日可待。2
2.3 人力资源下的可持续性发展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没有一流的人才不可能取得一流的成果。建材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高层次专业人才。重视人才才能开阔视野形成全面的土木建筑工程开发和可持续性发展探索。对于土木工程建筑的人才来讲除了要具备专业建筑知识之外,还必须是综合性的建筑设计施工人才。具体来讲,土木建筑人才应该包括这样几方面的综合才能:(1)专业知识、包括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工程学的相关知识、建筑工具表达知识、社会科学类经济和自然界可持续发展管理的相关知识。(2)管理交流能力。对土木建筑而言必须要考虑到其与土木建设有关系的相关知识内容,例如:对建筑行业内的法律有一定了解,对环境、交通等知识有所涉猎,同时要有合作交流的能力,能够对本专业的管理知识与一定的掌握。(3)科学技术的研究能力。科学技术的研究能力主要包括本专业的研究能力和非专业的研究能力。首先要对本专业的工程前沿科学有探索精神,能够利用多种方法进行前沿知识的探索,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调整土木工程建设发展的技术规划和发展要求。(4)工程实践能力。土木工程建设属于实践工作内容,综合性人才必须要对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等问题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在国内外的竞争过程中依靠技术力量获得成功。(5)人文素质。综合能力需要有人文素养做指导,要认清土木工程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有科学的认识,善用调整发展眼光,具备科学探索和开拓精神,并具有集体合作能力。
2.4 生态建材下的可持续性发展
建筑材料作为能耗高,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工业产业,在改善人居住环境的同时,对人类的环境污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如何减轻建筑材料的环境负荷,实现建筑材料的生态化,是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的中长期目标。生态建材的引入使得建筑材料生态化发展成为可能,同时又满足了基础建设发展的需要,满足了建筑市场对资源消耗的需求。生态建筑材料的主要功能就是能够节约资源和能源;其次是减少环境污染,避免温室效应与臭氧层的破坏;第三是容易回收和循环利用。例如:抗菌建材、空气净化建材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粉尘污染,矿渣岩石的放射性污染、化学建材的化学污染。水泥和墙体材料等土木建筑材料工业向生态环保型产业转型发展将重塑建材产业的社会形象,提升土木工程建设在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定位。
综上所述,要实现我国土木工程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要重视高新技术、生态建材的应用,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全面实现举世瞩目的中国土木工程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学习
一、学习背景和专业现状
1.学习背景
土木工程目前是我国诸多学校开辟的一个热门专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加快,本专业几十年来热度不减,一直属于比较热门的专业之一。作为一门国际性的专业,本专业对英语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很多开放型和国际性的大公司,对于土木人才的语言能力和专业水平有一定程度的要求。拥有众多优秀的国际化通用土木人才是众多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基础条件和必须要求。
2.专业现状
(1)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我国大学生英语的水平普遍不高,虽然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或者大学阶段努力学习英语,但是还是难以达到国家对本科生大学英语的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的英语学习一般分为:大一、大二为基础英语;大三、大四为专业英语。很多学生在基础英语阶段学习英语就特别吃力,后来在专业英语学习上,下了很大工夫,但是还是难以达到专业水平的要求。另外,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认识也不足。
(2)教材种类少。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作为国际性专业,在国外发展历史悠久,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教材或材料原文作者的母语是英语,这些教材实际上就是选用国外原版专业书。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国内公开出版的很少,国外教材没有结合中国学生的具体情况而编写,内容陈旧单一,难度深浅不一。文章编排上死板,注解只有专业词汇的中文意思,没有结合诸如语法、翻译技巧和句型等方面的讲解。可以这么说,目前市面上比较难找到将基础英语、专业英语和学生实际学情结合的教材。学校和学生选择的余地太少。
(3)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够。这里所说的专业知识是指土木工程这个专业的专业知识。专业英语是学生在大学就读中后期学习专业知识的工具。专业英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专业知识的获取。对于本专业的学生来说,他是否能读懂教材或者本行业课外辅导材料上的知识,是与他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基本在大三伊始开设,与绝大部分专业课程开设是同步的。但是,此时学生的专业知识严重不足,而从内容上专业英语有些超前,这样严重影响学生对专业术语和文献内容的理解。
(4)师资力量亟待加强。专业英语的教学不但要求英语教师具备很高的本专业知识,而且在英语的听说读写方面扎实。土木工程专业色彩很强,很多学校配备了英语水平较高的老师任教,虽然这些老师对专业内容有较好的掌握,对专业文献的理解和掌握比较出色,但是在口语教学或教法研究上不如基础英语教师。
二、专业英语学习成效提高措施和方法
1.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很多大型土木工程企业走向世界,在国外承揽了大量的基础工程,这些项目急需掌握专业外语的人才。根据历年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应聘这类公司的状况来看,很多同学就是因为专业外语欠缺,专业技术能力弱而丧失了很好的就业机会。对于目前在读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来说,端正学习态度是学习好专业英语的基础,改进学习方法是学好专业的条件。对于每个本专业的学生来说,激发自己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充分认识到学习专业英语的使命和必要性,认真构建好学习专业英语的良好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2.重视专业教材建设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英语教材基本以专业文献为主,很多学校的任教老师上专业英语课程时候选用的就是科普性专业文章或报刊选读。笔者建议:鼓励高校自编专业英语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结合涉及有关本专业的新闻案例、合同、标书等植入其中,专业知识要结合具体案例。编排要实现广泛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等特性。
3.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特强的专业,对于知识基础要求高。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有些已毕业的同学就曾经提醒过:理论力学的知识在后续专业课中用的比较少且逐渐退化,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用的比较多,且逐步加深。在其他课程中,很多人不太重视《弹性力学》,因为是选修课。其实在笔者个人看来,弹性力学可以说是结构工程师的力学必须课。
大学四年,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时间其实还是非常短暂的。本专业从大二开始接触专业基础课,到大四毕业设计,对于专业知识的接触其实只有两年多,而该门课程主要涵盖: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测量学、房屋建筑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市政工程、建筑和结构力学、建筑与管理工程、桥梁与道路工程、地基基础、港口工程等。有这么多课程,学习的内容繁多且学习压力大。以前很多人还认为土木工程是传统学科,可随着经济发展和整个大环境的改善,专业系统高度发展,技术也发生日新月异的巨变,新的规范和制度也与时俱进地提上议程。这就要求我们学生不但要学好基础知识,还要有涉猎前沿知识的意识和思想,要有终身学习追求和意识。
4.提高专业教师素质,完善培养制度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与低与教师的素质和方法的优劣分不开,一名优秀的教师,他可以凭借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技巧、先进的手段以及个人的魅力征服课堂上的每个学生。他那演说家的气场把知识就如磁性一样吸附到学生脑袋里。从学校层面来说,重视专业教师的专业学习和继续教育是教学生产力持续提高的保障,优秀的教师是整个学校教学质量稳定的必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深厚的英语专业知识功底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是专业英语教师的必备素质。专业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在不断学习提高英语专业水平的同时,还要把握国内外土木工程最新技术的发展,学校要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国内外学术会议,教师自身也要主动利用信息社会信息共享的条件,自主参与英语教学方法培训班、研讨班等。
学校要高举人才战略旗帜,落实人才战略路线图,加快“双师型”人才吸收和培养步伐。在学校制度层面,专业英语教师的培训管理制度要健全。定期和不定期组织英语教师去土木工程专业对口企业参与实践活动,有条件和有计划地组织英语教师在校企合作对口单位去挂职锻炼,从而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另外,学校还要建立一整套专业英语教师考核制度,考核不能流于形式,要对过程进行监控,对培训单位要进行回访,真正打造一支专业技能强,实践水平高的专业英语教师队伍。
以上从一个学习者的角度探讨了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英语学习效率提高的几个方面。从目前国内的大背景出发,深入分析了本专业学习的现状。并试图从学习兴趣和方法,教材和专业知识的获取以及专业英语教师素质提高和培养制度等方面着手,给学习者和教学者提供一些浅拙的思路和建议。专业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努力付出并持之以恒,定当在本专业的道路上走得更顺,走得更远。(本文作者系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土木工程系学生)
参考文献:
[1] 周 奇,朱林菲.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14(1).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 施工实习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241-01
施工实习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阶段最关键的环节,是该专业学生书本理论与工作实际结合的实践过程。在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结束了校内的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学习的前提下,通过进入施工现场进行实习,切实了解土木工程的项目设计、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以及工程监理等方面实践技术,让已获得的理论知识有机会和真正的实践结合到一起,开拓视野,增加学生的专业感性经验,培养其独立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解决的能力,接受实践的考验,提前适应毕业后的职业需求。
一、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施工实习阶段面临的问题
就工科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施工实习工作来说,大多数会安排在毕业前一年的某个期末,在实践中普遍面临到一些问题:
首先,实习单位的联系方面难度较大。因为土木工程对于项目进度、工程质量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多数项目施工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意愿并不强烈,接收度不高,一方面怕由于配合学生实习而延缓了工程的施工进度,无法按期交工;另一方面由于施工现场状况频发,学生经验不足,担心安全事故的出现。
其次,是实习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当前国内工科院校分配于工程施工实习的费用比例 过小,再加上学生之间经济实力差别较大,因此进行实习地点实习单位的选择时会面临到非常大的局限;不同的实习单位提供的实习内容、实习条件相差太多,导致各学生的实纲差别也很大,施工实习的预期效果较难达到。
最后,还有实习地点分配过多的问题。由于土木工程涉及的范围比较大,因此指导老师往往要面临严重的交通不便问题,而且负责学生实习指导的施工人员本身又有专门负责的事务,无法充分投入到学生施工实习的指导中,当学生在施工实习遇到问题时就无法及时从学校指导教师以及实习单位施工人员得到答案。
二、改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施工实习状况的意见
鉴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施工实习阶段面临到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加以改善:
(一)学校调整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时间
鉴于学校的实习时间安排需要更加合理化,比如将为期不到一个月的实习延长到两个月,提高学生接触实践的时间,给他们更多接触各种工程施工难题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实习效果。当然学校也可以在不影响当前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假期时间利用起来。
(二)对于学生施工实习的组织模式应当科学选择
在实习实践中,土木工程专业学生采取的组织模式有集中与分散式两种。笔者认为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
集中式实习指的是由校方对需要实习的学生进行集中安排。也就是实习指导老师在对一些实习工地进行精心挑选的前提下,对于诸如爬升模板施工等复杂性比较强的施工现场,老师可以对学生开展现场教学,此外也可以请实习企业内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工程师结合已有的工程项目案例,为学生讲述怎样将所学到的专业理论运用到施工现场问题的解决上。
(三)学校可以加大学生施工实习基地的构建
对于学生施工实习来说,校内外基地完善的科学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实习的效果。学校应当一方面建立起学校附近的校内实习基地,一方面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联系与确定力度。
土木类工程项目的施工时间一般进行得都会比较长,较短时间的实习期所需要的教材以及专业案例,学校并不能完全依赖校外工程企业全部提供,而应当以学校为主体自行制定一个方案。
进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时,可能会牵涉到许多方面,比如学生交通、学生住宿、施工企业实习管理、学生安全以及现场指导等等,所以落实了充足的实习经费之后,还需要做好施工项目实习安排以及接收企业实习管理和现场指导的落实工作,而且校方最好与施工项目企业进行横向联系,商讨在该处构建起长期性或者流动性的校外学生实习基地。
结束语
在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施工实习阶段,要保证实习效果,就必须加大工程实习体系的完善力度,同时强化教师责任心、学生实习主动性以及施工企业的充分配合,以便保证学生在实习阶段可以真正提高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土木工程;技术资料管理;重要性;方法
Abstract: The civil engineering technical data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future work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delivered for use, it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project quality and acceptance, therefore, it must be fully and truly record, intact properly preserved, to play a proper role for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this paper, on the existence of civil engineering data management issues, the importance and concrete method are explained.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technical data management; importance;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71
随着国家对基础工程建设投入的加大,建筑施工的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意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此,加强对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非常必要。工程技术资料是工程施工过程的最原始的资料记录,也是反映工程质量的凭证。
1土木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重要性
1.1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是施工单位综合管理水平的体现
工程的技术资料,反映的是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材料,客观反映了施工的具体过程,是施工单位取得的直接成果,它和工程主体的完成一样重要,对于工程的整体构建和完成及最后工程质量的评定有着重要作用,集中反映了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
1.2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是工程建设过程的真实记录
施工的技术资料包括了在施工过程中测量和收集到的各类信息。有文字、图纸、声音图像等,这些历史记录,真实反映了工程建设的全部过程。对于工程的基础、质量和验收等方面都有直接的作用,是工程实施的最原始、最基础的资料。
1.3 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是工程后续管理的依据
工程在完成之后还有一系列的后续管理工作。由于环境变化或者人们使用的原因,工程可能会出现一些设计和施工的质量问题,由此就需要对工程进行管理和修缮等。而土木工程的技术资料就是进行这些后续工作的总的依据,根据技术资料才能弄清工程的整体构建和当初具体的施工方案,才能为后续的管理和修缮工作提供帮助,否则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
1.4 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是建筑企业的内部财富
土木工程的技术资料是一个土木工程从开始设计到竣工交付及评定内容等全部的资料。可以集中反映出一个建筑企业的管理、技术和水平,能为员工提供工程技术和经验上的交流和参考,对其他的土木工程起到借鉴和指导的作用,是企业内部的宝贵财富。如果能形成系统全面的资料库,那将会给建筑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帮助。
2 土木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存在的不足
2.1 资料的测量数据不齐全,利用率不够
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测量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任何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都应该经过初测、复测和竣工测量。施工测量应该包括各个层次、各个部分和各个位置的全面测量,但是现阶段的很多土木工程的资料测量记录不全面、不规范,根本达不到标准。另外,对资料的利用率也不够。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问题,没有及时利用原有的资料;在工程完成后质量出现了问题的话,一般也只是找施工单位了解情况,没有去查询工程的资料记录,没有发挥资料的作用。
2.2 原材料试验取样缺乏代表性
在我国现行的标准与试验规程中,对原材料试验的取样方法、取样代表数量、取样频率等均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因为试验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或施工单位为了整理资料方便,或施工单位为了经济利益的考虑,使得试验中取样缺乏代表性,取样频率不足,代表数量不确切的现象频繁出现,所以试验结果不能较全面的反映工程的实际情况,有可能使某些本不合格的材料因漏检而应用于工程中,给工程种下质量隐患。
2.3 资料编制不够规范、不够真实
资料的真实性是土木工程质量和安全的保障,因此也必须要保证资料的规范性。在现在土木工程的技术资料管理中,经常会出现文字不规范或者内容不清晰不明确;资料的制作和工程的进度不同步;资料缺失保存不善和未进行编制等情况。甚至,有些单位所制作的资料只是完美的数据,和具体的施工过程根本不相符。这些问题都反映出了在工程施工中资料编制的不规范和不真实,一旦按这些资料进行施工,将会出现严重的后果。
2.4 施工资料纵、横向不交圈
施工资料是一项管理和技术并重,执行和实践交叉的跨工种的综合性工作。施工资料的编制与整理人员包括项目工程师、质检员、技术员、资料员、材料员、试验员、工长等。因每人只负责其中某一部分的整理工作,假若缺乏交流或不严格按现场施工进度同步进行,施工资料的纵向(指某人整理的某部分资料) ,特别是施工资料的横向(指各工种间的施工资料)就很难交圈吻合。
2.5 相关的管理和制度落实不到位
对工程进行监督和质量审查的相关部门的管理不到位。每年要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土木工程很多,现有的政府专门管理的人员在人数和专业上都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再加上出现的一些不作为的情况,对工程的监督管理就更没有落到实处了。而在施工单位这方面,对于技术资料,没有真正认识到其重要性,忽视了对资料的管理,没有形成系统化,也没有相应的惩罚制度和监督制度。
3 改善土木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方法
3.1 增强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意识
对于土木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首先要在意识上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技术资料的管理关系到施工单位、负责管理的工作人员、业主单位和监督管理等部门,所以对于技术资料的管理意识,也要从这些方面加强。施工单位要做好技术资料管理的制度完善等工作,高度重视技术资料管理,为有效管理创造条件;工作人员要提高专业素质和富有责任心,把技术资料的管理做到全面科学的管理;业主单位和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参与和监督,积极配合施工单位完成对技术资料的整理和完成。
3.2完善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制度
对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技术资料管理要求,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也做出明确的规定。对于资料管理的流程、资料内容、存档办法和依据内容等都全面的规定并执行。相关监督管理单位也要执行相应的制度,对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定期检查,及时归档,并派专门专业的人员负责技术资料的整编,确保技术资料管理的安全性和全面性。
3.3 确保工程技术资料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真实性是技术资料的基本要求,缺乏真实性的技术资料会把人引入误区,给土木工程带来质量安全上的问题。所以在技术资料的管理上一定要做到及时记录,不能对工程的原始记录造假。技术资料的记录一定要和工程的实际进度相一致,对工程的进程状态进行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工程所用到材料和配件由于经过不同厂家的生产销售的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所以在做资料记录的时候要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调查,在材料和配件的质量和运送过程都要做到真实、及时地记录,确保资料整理的全面性和连贯性。
3.4 提高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职业道德
加强对技术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通过组织学习,加强工作人员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管理水平,形成一支技术资料管理的专业队伍,提高技术资料管理的水平。另外,增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尽心尽力,负责认真,并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关于土木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规范和制度。
3.5 加强各方的联系和沟通
这里主要说的是要加强同业主和监督管理等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有很多资料都需要业主或是监理单位进行验收和签字,所以施工单位和业主及监理单位必须进行有效的联系和沟通。对于各种表格的填写,各方要经过沟通确定后正确地填写,避免因为缺乏沟通导致资料填写和记录的不正确而出现返工;对于资料的具体内容,各方也应该通过沟通和研讨,让工程技术资料得以用最好的形式记录和保存。
4 结语
土木工程资料是工程施工的真实记录,对整个工程来说非常重要,因此一定要做到全面真实的记录,完好妥善的保存,为土木工程建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增豪,陈剑.浅议如何做好土木工程技术资料收集和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2,(14):48.
[2]陈梅芳.土木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究[J].建筑设计管理,2011,(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