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会计行业的工作内容

会计行业的工作内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2 15:31: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会计行业的工作内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会计行业的工作内容

篇(1)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9-0125-0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经济结构也逐渐复杂多变,而会计行业作为企业经济活动与市场进行联系的最关键纽带,将对企业发展以及整个市场经济活动都带来很大的影响。会计行业的舞弊、诈骗以及审计失败等问题的出现,直接反映了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尤其是在经济利益面前很容易丧失职业道德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从而导致整个社会逐步降低了对会计的信任程度。现主要从会计行业的会计人员监督管理问题进行分析。

一、会计行业中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现状分析

(一)会计行业市场秩序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

目前,随着会计行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快速发展,会计行业所应有的市场秩序也始终存在着缺陷和问题,导致会计人员的会计职能不能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发挥。很多企业受制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在对会计人员的招聘和薪资待遇上所使用的方式始终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种延续,这种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为部分会计人员进行舞弊造假行为提供了有利机会,最终导致会计人员将账目做的模糊不清甚至是企业资金管理混乱,使得企业所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不能正常体现。同时,企业在信息管理系统方面还有很多漏洞和不足,尤其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进行奖惩的有关制度问题,始终没有可具体实施的方式应用到实际对会计的管理中去。这些都为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提供了很多弄虚作假的可乘之机,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二)会计人员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素质

在我国众多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使得部分会计人员为了图谋个人利益,做出不符合规范的虚假账目等违法行为,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部分大型企业中,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很大且所涉及的会计内容多而杂,这导致会计人员的心理状态缺乏积极正确的工作态度,对其工作内容没有按照规范进行正确、有效的处理完成,特别是企业中就职时间较长的老会计人员,其工作方式和工作模式受制于过去传统老式的财务管理形式,对新型的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现代财务管理内容不熟悉也不愿意接受,这给会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很多麻烦和问题。

(三)对会计人员及工作内容缺乏监督管理

企业的会计人员受制于企业进行管理,与政府财政部门之间没有直接利益上的关联,这使得政府相关监督管理部门不能对企业的财政信息内容进行直接的监督和管理。作为企业的会计人员,其工作内容是以为企业自身服务为核心,因此财务部门本身不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企业年终所进行的年报审计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会计事务所完成,来对整个企业进行账目的管理和汇总,而并没有对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内容进行监督和管理。所以针对企业会计人员所对应的外部监督实际上只是一个空壳,并没有实质的监管部门。这使得企业还是无法避免会计人员在财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造假或者徇私舞弊的违法行为。

(四)政府及社会的监督力度不够

在最新的《会计法》中提出了“三位一体”的监督模式,包括了单位内部监督、国家监督以及社会监督。但现实会计行业中,国家政府相关监督部门没有正常履行监督责任的同时,社会监督也没有按照预期目标和要求进行。我国所实行的监督方式是通过注册会计师对上市企业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进行单独审计,因此社会监督的作用力是直接来自于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和执业人员对会计行业监管的客观、公正公平程度决定。但目前注册会计师所具有的监督力量,也存在其内部人员素质的偏差、会计执业的标准不一、国家体制的约束以及执业环境的恶劣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导致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社会监督力度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同时我国本身所具有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缺乏行业发展基础,所以导致整个会计行业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另外,作为通过法律法规进行监督管理的政府部门,随着我国改革进程的加快,制度的延后性也为政府在发挥会计监督职能方面带来了很多障碍和困难。国家现有的很多关于会计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存在很多不完善甚至落后的状况,使得政府相关部门在依法执行对会计监督工作中并没有充分发挥效力,也没有专门针对会计全面而落实的责任追究制度,出现部门之间的职能责任混乱不清同时也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等问题,最终导致对会计监督管理职能的弱化。

二、会计行业出现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一)国家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在对会计行业的会计人员出现违反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时,没有切实的针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罚制度可以实施遵循,同时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也没有实际的可操作性,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制度和有关会计规范存在着滞后性以及矛盾性,这导致在处理会计职业道德问题过程中,没有制度可循,没有法律可依,影响了整个会计职业道德的标准和实施。

(二)现代企业制度两权分离,导致信息不对称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经营者和投资者没有相互融合,投资者一般不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去,因此对公司的财务账目以及公司资金的情况都没有全面的了解和知悉,这种经营者和投资者两权分离的状况为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弄虚作假的非法行为提供了谋取利益的有利机会。

三、会计行业及会计人员的监管对策

(一)加强并完善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管理体系

通过对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从而提高会计财务工作的真实可信,同时也保证了会计人员能够高效率、高质量为公司完成财务相关工作。内部会计监督管理职能需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是企业的决策要与会计信息进行密切的关联,其次是企业要建立并执行财务部门通过真实可信的财务信息内容来赢得社会的信任。企业要采取一定的约束和激励制度,来建立起会计人员对企业财务工作的高度责任心。而这种约束与激励制度的平衡把握,是需要在有全面而有效的约束机制建立的条件下,来对会计人员实施可行性的奖励制度,从而激励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相关标准,对企业内部的治理方式和管理结构要充分考虑市场状况以及企业发展,根据市场的变化波动能够感受到对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作出判断,以此来降低政府在对会计行业以及会计人员进行监督管理的社会成本。另外,建立健全企业监事会对会计部门的监督管理条例,并与时俱进的引进适合企业经营的董事制度,让董事提出适合整个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以及对企业内部重大问题的解决,从而对整个企业的治理监督结构达到完善和平衡。

(二)会计行业市场秩序的完善

为了给会计行业市场建立一个健康、积极且按法律法规行事的环境,必须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利用政府职能确保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及完善,并在政府的监督管理下确保各个会计管理制度能够依法有序的实施运行,并建立会计信息的共享机制,来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另外,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企业发展的状况建立相适应的会计管理体系,从而确保企业能够在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下得到健康、稳定发展。在制定企业会计管理内容中,要促使会计从业人员从传统的会计观念中挣脱出来,接受新兴现代会计职责和要求。最后,政府部门要与社会其他部门建立监督合作关系,共同为企业的财政部门的会计工作起到监督与管理的作用。

(三)提高整个会计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

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对整个会计行业秩序的建立有着直接的关系。这要求必须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综合能力素质方面的培养和提升,加强对其工作监督的力度。作为会计从业人员,首先必须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包括会计、税法、经济法等多种有关会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并对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有所了解和认识,并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条件下,学会把计算机技术运用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去。并在进行会计人才考核过程中,注意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测试和考核,定期通过开展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素质能力的综合培训工作,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同时作为企业,应该为企业财务部门创建一个良好的会计监管环境,通过建立相关的激励鼓励制度来促进员工财务工作的相互监督和相互提高,从而对整个企业会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作用。

(四)完善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能够有效对企业内部的会计违规违法行为起到约束和遏制的作用。通过国家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完善建立的同时,相应的也通过建立会计指标评价体系,把所有的企业根据不同的经营类别进行分类区分,并对各个企业所有的会计信息进行披露,不断建立并形成企业披露制度。而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之前,要符合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和标准,不能完全从投资者的主观立场进行,要对公众利益的信息需求做参考,信息披露之后,要将其及时传送到企业员工和相关利益群体中去,通过这种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力度,为企业的财务工作提供健康有序的环境。

(五)建立并加强社会监督的管理体系

为了给会计行业创造更加健康、有序的会计从业环境,建立社会监督的信息系统成为当前最为迫切的问题。通过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引起社会人群对会计行业的关注,从而建立社会力量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意识。在新媒体大力发展的当下,可以通过行业网站和各种新媒体来对企业的会计行为进行有力的监督管理,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更加谨慎小心,按照规范依法行事,提高并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篇(2)

关键词:税收制度 建筑企业 会计核算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在近年来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在建筑行业中,会计核算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为了适应现行的税收制度的发展,需要不断改进建筑行业的会计核算工作。

一、会计核算的内容

加强对现代建筑行业的会计管理,必须要了解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说,可以将会计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建筑施工核算、支出与收入账目核算和建筑工程结算核算。在现行税收制度下,要根据财务会计的固有职能和会计组织,进行准确的会计核算。能够完成这两项主要的核算内容,财务会计的核算才能够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具体分为以下两点:

(一)建筑施工核算主要包括的是将建筑行业的预算成本和实际的施工成本进行会计核算

其中包括两个主要的内容:一个是工程施工预算成本,在建筑工程进入设计阶段时,能够将整个工程的成本做一个全面的统筹。另一个是实际的施工成本,主要核算建筑工程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并计算出核算之后的毛利。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才能够将整个建筑项目的盈利和亏损做一个全面的核查,反映出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在建筑施工的工程中,对机械作业的核算是衡量施工过程中使用各种施工机械时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的一个关键部分,需要进行更详细的明细核算。

(二)支出与收入账目核算是建筑企业会计核算中最复杂的内容

支出的账目,包括购料款、分包款、质保金和暂估应付款等明细科目,涉及到分包单位和建筑企业的利益平衡。收入账目包括三项内容:应收工程款、应收质保金和应收销货款的明细科目。建筑行业的支出和收入账目能够将整个建筑工程的运营直观地表达出来,便于建筑企业进行投资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

二、会计核算的特点

建筑行业的财务会计主要是为建立一整套从建筑设计到施工完成全过程的相关信息系统服务的,它是进行会计信息的加工、整理、输出和记录的程序规范。

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主要分为集中和独立的两部分会计核算项目。建筑行业的会计既有一般会计的特点,也有建筑行业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在建筑工程过程当中的材料不是按照实际发生的材料成本进行计算的,而是一个整体的实际材料的核算过程。建筑行业的会计核算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用分级核算法对每项工程成本进行核算

建筑行业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工程施工的流动性大,采用分级的核算办法是比较有效的核算方法,能够结合建筑行业的施工过程当中的分散特点,不仅可以避免由于工程的流动性过大造成统一核算的耗时费力的缺点,而且能够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二)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不具备可比性

建筑行业的材料一般具有很强的单件性,比较常见的是使用订单法来进行各项工程的成本核算,在同类的工程当中,是不具备可比性的。

(三)建筑企业的的会计核算要关注支出和收入的核算

建筑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具有很长的周期性。需要始终关注支出和收入的核算,才能够将整个建筑周期内项目的运行情况表现出来,为建筑企业进行一个合理的调整提供一个参考。

(四)建筑行业的会计核算要协调相关方面的利益

建筑工程的建设当中,除了建筑企业的主体地位之外,还有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分包单位等重要的部门,建筑工程投资大、周期长,协调相关部门的利益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衡量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三、现行税收制度与会计核算

建筑企业在当今经济社会中是一个重要的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产业,进行会计核算是很重要的。 建筑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关系到很多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会计核算包含很多的内容,能够向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相关的产权变更信息以及产权交易的信息,能够达到对建筑行业的信息监督,为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产权的明晰、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适应现行税收制度的发展,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具体来说,现行的税收对建筑行业的会计核算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1)使用发票来确定收入和成本关系。现行的税收制度更加强调的是账目凭证的完备。开具发票是能够将建筑工程的收入和成本进行一个科学反映的重要方面,然后按照总成本的计算方式进行最后的成本结算。

(2)控制会计核算中的管理成本,选择恰当的会计核算方式,能够避免会计核算工作的重复性,进行成本的控制,推进建筑行业会计核算工作更加科学的发展。

(3)建筑工程款结算核算。工程款结算是依据合同的程序进行的,在工程完成之后,向有关的发包方开具工程价款结算账单,进行工程价款的结算办理。在这项工作完成之后,能够进行工程项目收支的对冲结算,得到最后的建筑工程账目盈亏信息。这三个方面的核算是始终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之中,构成现行税收制度下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体系。

四、结束语

在现行税收制度下,建筑企业会计核算要始终关注会计主体的核算内容和国家税收政策的协调统一,依据会计核算的内容和特点,通过采用正确的会计核算方法将建筑企业的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时准确的反映出来,以便于建筑企业进行投资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唐静.现行税收制度下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研究[J]财会界.2009.05

[2]万 箫.建筑企业会计管理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2)

篇(3)

【关键词】优势 机遇 劣势 威胁

高职教育的发展已经从外延扩张向注重内涵建设方面发展,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最重要的基础建设,是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思路的具体落实,也是生存发展的关键。本文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运用SWOT分析工具分析了会计专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为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思路。

一、会计专业优势分析

(一)行业风险低

无论企业规模大小,都需要财会人员来保证正常的运营,可以说财会人员是企业核心人员,是机构运转的关键角色。如财务核算体系,或企业审计工作,都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企业只有把财会部门作为企业战略实施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才能更好地发展。同时,财会行业相对特殊,企业不可能经常更换财会人员,因此,财会人员的流动性相对较小,职业风险也较低。

从宏观来看,会计行业发展已趋于成熟,各类相关的行业法律法规也较健全。财政部提出用十年时间打造高端的、具有国际水平的会计人才队伍。这给出一个信号,财会专业是国家重点推动的行业。

(二)人才需求大

长期以来,会计行业是对人才需求较大的领域,然而我国缺乏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与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整个行业需要大量会计人才。每年,会计专业毕业生只能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是由非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填补。

我们于2015年对40家企业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40份,收回问卷40份,有效问卷30份。

调研结果如表(1)(2)所示。

从调查结果看,民营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较大。

从调查结果看,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中小企业数量较大,占调查总量的80%;在调查的30家企业中,有会计需求的企业28家,没有需求的2家。在有会计人才需求的企业中,小微企业占75%,小微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量也较大。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对学历的关注度并不高,只有5家企业要求本科毕业,而其余25家只要求专科学历。企业更为关注的是会计核算技能以及是否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两项指标30家企业都高度关注,关注程度为100%。此外,对税务会计处理与纳税申报关注度较高,有25家企业对这个指标有要求,关注程度83.33%,可见培养有专业实践技能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艰巨任务,也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更是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体现。

智联招聘在线数据显示,从2015年春季不同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来看,销售业务、行政/后勤/文秘、销售管理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最大;财务/审计/税务职业对人才的需求占第四位。

(三)职业远景广阔

财会专业人员是各行业的必需人才,既是企业的后援支持,又是企业运营的关键。据猎头公司统计,从财会部门晋升为公司核心领导层人员的概率要比其他部分高出10%。近年来,由于企业越来越认识到财会部门的重要性,CFO(首席财务官)逐渐成为人才需求热点。企业财务人员已从传统意义上的“记账先生”成为参与企业战略决策的高管。

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不能满足未来行业的需求。成为高端的注册会计师,则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扎实的业务知识,将成为未来职业道路的基石。金融行业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法务会计是会计行业中的新兴职业,是未来会计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四)薪酬逐年上升

从2015年各行业薪酬水平分布情况看,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高居榜首,其次是中介服务业;再次是专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人力资源等)。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月薪的增长,得益于行业前景看好,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职位机会不断增加的现实。专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人力资源等)行业工作压力巨大但待遇优厚。中介服务行业虽然不受求职者青睐,位居最冷门行业排行榜第二位,但其薪酬水平却高居行业榜单第二位。

智联招聘专家认为,冷门行业并不意味着低回报,求职者在选择工作时应持理性态度,冷门职业往往竞争较少,如回报较高,可适当考虑。在2015年十大高薪行业中,财会行业位居第三;而且薪酬逐年呈上升趋势。

二、会计专业劣势与威胁分析

(一)职位竞争压力大

由于会计/审计类岗位因报酬优厚,职业地位相对较高,对求职者的吸引力也较大,导致职位竞争压力较大。

数据显示,从各行业的竞争指数看,会计/审计行业竞争指数最高,达到63.0,其次是电气/电力/水利行业,竞争指数为46.8,再次是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行业,竞争指数为46.5。总体来看,与国有企业相关的行业占据了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前列,位居前三位的电气/电力/水利和石油/石化/化工行业,因行业特性多为国有企业或垄断行业。这些行业特性使其能够为员工提供较高的收入,而其职业数量相对有限,竞争程度激烈。

(二)高职毕业生实践经验不足

通过搜集2015年会计与审计专业相关的岗位招聘信息,所涉及的岗位有:财务总监、财务经理、会计主管、收银员、出纳员、核算员、办税员、审计总监、审计经理、审计主管、审计助理、审计员等。

在招聘信息中,对工作经历的要求情况统计结果如表(3)(4)所示。

上述比较发现,不要求工作经历的和在读生的信息合计占总信息的21.09%,较2014年下降了3.41个百分点,对于要求两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招聘信息较2014年6月上升了3.4个百分点。这说明工作经验对于应聘的重要性。

通过调查发现,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对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作岗位会考虑招收。大多数企业认为,会计与审计是一门技术性和实务性很强的工作,因而更看重应聘者的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训条件不完善

1.校外实训基地缺乏。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根本要求,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部在2005年提出,教职成〔2006〕4号文提出,职业院校推行工学结合,“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帮助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是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但没有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加以协调,国家经费投入不够,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众多高等职业院校在缺乏经费和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很难找到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

2.实习学生会计岗位数量有限。

财会部门设置的会计岗位和办公场所有限,不可能接纳大量实习学生,会计专业学生大批量到某一校外实训基地实训很困难。

3.不能适应实习工作。

学生在校期间大多比较重视理论学习,忽视技能培养,特别是在教材建设上脱离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尽管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会计模拟实训课程,但课程内容陈旧,不能适应会计改革的需要,与企业会计工作不能实现无缝对接,影响学生的实习效果,甚至影响学生找工作。

如我国实施了小企业准则,但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开设相关课程,而社会上小企业数量庞大,小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很大。由于学生没有做过小企业会计相关业务实训,很难适应小企业会计工作。

4.企业不愿意接纳会计专业实习学生。

会计工作性质具有技术性、严谨性和保密性,会计人员要求持证上岗。实习学生不熟悉企业业务,不能独立承担会计某项工作,工作中容易出错,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导致企业不愿意接纳会计专业实习学生。

5.校外实训基地作用发挥不大。

企业会计人员有自己的工作任务,又要承担实习学生的指导工作,而且缺乏教学经验,在短时间内将核心技能和经验传授给学生有难度。此外,会计资料具有保密性,部分已经成为实训基地的企业,也不让实习学生参与具体会计业务,只让学生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使顶岗实习流于形式,很难真正做到有效的顶岗实习。

(四)会计专业教师缺乏

由于近年会计专业招生火爆,学生就业率相对较好,而专业教师匮乏,以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会计专业专任教师师生比如表(5)所示。

专业教师匮乏,特别是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更是奇缺,已经成为会计人才培养的羁绊。

三、会计专业面临机遇分析

(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会计专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会计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企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会计专业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重任。高职会计教育具有职业性、岗位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等特色,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在国家层面上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对会计专业的发展无疑是重大利好。

(二)现代会计信息技术为会计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云计算在会计领域有着不可忽视的应用价值,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具有诸多好处,但是云计算在会计领域的发展也为企业带来不小挑战。制约云计算在会计领域发展的重大瓶颈是云计算的安全问题。目前多数企业不愿意将企业的会计和经济数据放在“公有云”上,主要是从安全性角度考虑。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会计专业人才掌握知识的多元化,也为传统会计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三)全球经济一体化拓宽了会计职业发展方向

我国经济已经融入到全球化中。作为经济管理手段的会计必然越来越重要,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具有国际视野,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新机遇。未来大量需要具备会计知识、法律知识和掌握计算机运用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四)小微企业会计人才需求较大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使会计人才需求发生了变化,小企业(包括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是指生产和交易数量规模较小,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的,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盈利性经济组织。我国现有企业中,小企业数量占97.11%,从业人员占52.95%,主营业务收入占39.34%,资产总额占41.97%。在全国的小企业中,微型企业占66.93%。

对上海市50家企业进行了调研,基本情况见表(6)。

1.企业基本信息分析。

2.调查结果分析。

从学历角度看,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集中在大专文化程度,高职高专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培养契合社会需求。

从岗位角度看,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集中在会计核算岗位。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应密切关注会计专业最新发展,及时进行知识更新。

调查数据说明,会计专业迫切需要小企业会计准则方面的专业知识。鉴于会计行业发生的变化,导致会计人才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而社会上小企业数量庞大,小企业会计人才需求也很大。

四、发展型、复合型与创新型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对策

(一)建立校企共建实训指导教师队伍

技能型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实训指导教师。目前看高职院校教师数量不足,满足不了教学需求,特别是专任教师缺乏企业会计工作的从业经验,难以胜任会计实训指导任务。通过校企合作,专兼结合,让企业的指导教师走进来,让学校的教师走出去,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为了更好地完成实训任务,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很强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二是建立校内教师定期到企业轮岗学习制度;三是让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互帮互学,优势互补,共同完成实训任务。

(二)加强会计实践课教学

会计基础课开在第一学期,由于新生开学较晚,课时紧张,影响授课效果,新生不具备专业课理论基础,课程内容抽象,因此,建议开设与会计基础理论课配套的会计实践课,打好专业基础。

(三)校企共建企业仿真实训中心

实训中心是校内学生实习的场所,是培养学生技能的基地。校企合作共建实训中心,由学校出资,学校管理,企业从设计到建成全程参与,使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更接近企业会计的真实工作环境,做到实训“硬环境”仿真。有条件可以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建立记账公司、会计咨询公司等,学生在实训基地实习后可到记帐公司、咨询公司实习,边学边练,将校内实训和会计工作岗位真正融为一体。

(四)校企共建仿真实训教材

实训教材直接影响会计实训的质量。校企合作开发实训教材,会计实训教材的内容要与企业会计业务相符合,从企业收集数据,找具有代表性的业务。实训教材要与实训项目配套,要有鲜明特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整体性和系统性。

(五)根据专业发展新动态调整授课内容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使会计人才需求发生了变化。从学历角度看,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集中在大专文化程度;从岗位角度看,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集中在会计核算岗位。调查数据说明,会计专业迫切需要小企业会计准则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在会计教学实践中应充实小企业会计准则教学内容,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五、结语

综上所述,要结合会计专业特点,顺势而为,扬长避短,制定完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发挥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篇(4)

【关键词】 会计;课程设计;工作过程;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教育要立足于行动体系,要更多地关注过程性的知识,应该“以过程知识为主,以成熟性知识为辅;以经验、策略知识为主,以事实概念、理解论证的知识为辅”。目前,这一理念已经得到了职业教育界的广泛认同。在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具体如何贯彻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理念,很多高职院校已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本文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会计课程为例,对会计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作简要论述。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会计课程是被财政部、教育部列入国家示范性建设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的重点建设课程,是2008年广州市级精品课程。该课程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经验,在职教专家指导下,与行业专家密切合作,经过全面的设计,通过教学模式、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场所及教学方法等不断改进,使得课程改革整体推进,工学结合落到实处,能力培养层层推进,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并有所创新。

一、会计课程的设计理念

会计课程是一门与会计岗位直接对应的课程,其业务操作具有较好的可模拟性和可移植性。设计时本课程直接面向企业的会计工作岗位、会计中介机构的记账岗位,遵循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的原则,由工作任务确定教学项目,在教学项目中创设学习情境,通过“教”、“学”、“做”相结合,以实践操作过程引领理论知识学习。

(一)基于工作过程,构建项目化课程结构

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包括会计电算化专业,下同)的核心课程,属于职业能力必修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其课程结构设计必须打破与传统理论教学相对应的学科体系特点,围绕职业能力培养,重构专业知识,确定教学内容,建立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项目化”课程结构。基于会计工作过程是指“教学项目”紧密结合实际会计工作的过程,但又不完全是对工作流程的简单再现,而是在教育规律的指引下,对会计工作流程、工作任务的科学编排。

从企业实际情况看,会计岗位工作具有非常明确清晰的流程,都是填制及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及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会计核算实际上就是在相同工作流程下,按照岗位工作内容的不同不断进行职业判断并作出账务处理的过程。在职教专家的指导下,会计课程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共设计了11个教学项目及116个工作任务。每个项目都针对会计工作过程中的某一具体方面或环节,都有具体特定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培养目标。学生完成所有项目的学习,也就具备了从事会计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

(二)吸收行业专家参与,坚持开放性设计原则

建设工学结合的课程,必须改革以往单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设计理念,充分吸收行业专家参与,坚持开放性的设计原则。行业专家处于实际工作的第一线,吸收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能够将企业会计实务操作层面的知识以及对实际工作会计人才的能力素质需求等融入课程开发过程中。

为了让行业专家真正参与课程的开发与设计,首先必须主动深入企业进行认真、广泛的实地调研。调研内容应围绕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职业能力要求、知识要求、证书及其它要求等方面,调研单位主要是企业财务部门,会计中介机构等,这些企业都是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和“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单位,他们既是管理和组织者,又是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因此他们结合学生实习的表现以及指导学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

其次,召开行业专家分析会是一条非常好的途径。分析会上请专家们分别对会计岗位的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进行了背靠背的书面描述,通过对这些描述的现场归纳和总结,课程开发的思路逐步明晰,岗位所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逐项得到确定。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会计职业岗位群及其工作任务和任职要求。

(三)采用任务驱动模式,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需要解决技能和知识整合的问题。会计课程在设计上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的教学重点和中心环节,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对会计岗位和具体会计工作过程的分析,重构专业知识,确定教学内容,注重学生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会计岗位的职业能力简单地说主要就是处理账务和提供信息的能力。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面向的基本就业岗位主要是中小型企业的会计核算岗位。这些企业会计业务并不复杂,在招聘财务人员的时候,喜欢“熟手”,要求能够熟练进行会计账务处理。因此,教学项目的设计应紧紧围绕岗位技能来进行。由具体岗位工作技能来完成工作任务,由工作任务来组成工作项目,由工作项目构成教学内容主体。因而,课程内容不再是系统化的理论知识,而是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理论与操作技能的有机结合。

同时,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将实际工作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融入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组织教学、编写教材的指导性文件。将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融入课程标准,按照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来指导教学活动,有利于加快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从而顺利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四)坚持行动导向要求,注重实践操作技能

传统会计课程教学坚持的是“知识导向”或以“知识导向”为主的原则,这样往往容易造成知识与技能的割裂,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空有一身知识,无法真正从事实际岗位工作。

会计课程在开发设计阶段,就应该扬弃“知识导向”原则,而以“行动导向” 作为指导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具体来说,首先是做到为了行动而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就必须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整合,确立模拟会计岗位工作任务的情境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服从于完成岗位任务的行动需要,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地传授会计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实实在在的技能。其次是做到在行动中教学:教师的“教”实际上是指导学生完成相应会计工作任务的过程,而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断需要新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下一阶段的任务,无形当中形成了“学”的欲望,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储备这些知识和技能,来完成“学”的过程,从而做到了“教”、“学”、“做”三者的有机结合。

二、会计课程的设计思路

会计课程的设计应该紧紧围绕会计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展开,通过岗位调研和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定位;按照岗位工作任务选取教学内容,确定项目教学,教学过程中逐步实现三个“一体化”;同时建立开放式、过程化、标准化的课程评价,提升教学质量。

(一)通过岗位调研和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定位

会计课程以往都是按照会计要素的内容来进行授课,理论性很强,虽然配套有实训课程,理论与实践并没有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造成一定程度上理论与实践的割裂。课程教学与高职学生认知水平及高职教育的特点不相吻合,无法真正满足从事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通过行业调研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能够确定会计课程应该达到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为:

1.能够对经济业务做出正确职业判断;2.能够准确资金收付并进行资金清查;3.能够填制及审核会计凭证;4.能够正确登记账簿、查找并更正错账;5.能够熟练开展资产清查;6.能够编制会计报表。

在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使学生熟悉企业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明确各个会计岗位的职责,掌握会计工作的具体方法,并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选取教学内容

为了贯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理念,会计课程摈弃了原来学科体系的理论架构,依据行业专家确定的“会计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进行了重新设计。根据会计工作过程来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直接对应会计岗位需求,将会计岗位的日常工作分解成若干工作项目,根据工作项目确定教学项目,在各个教学项目中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选择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组织教学内容。确立了“企业筹建核算”、“货币资金岗位核算”、“往来款项岗位核算”、“投资岗位核算”、“存货岗位核算”、“固定资产岗位核算”、“无形资产岗位核算”、“负债岗位核算”、“所有者权益岗位核算”、“损益岗位核算”和“报表岗位核算”11个教学项目(如表1)。

在培养学生娴熟的账务处理能力的同时,也注重于培养基本的人际沟通与协作能力、会计职业判断意识以及“诚实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良好职业操守。

(三)以项目教学为手段实施教学,实现三个“一体化”

会计课程将会计各岗位的工作项目移植到课堂上,按照会计日常工作任务分项目组织教学。基于教学理念的改变,要求实现三个“一体化”,即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与工作一体化和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

教室就是实训室,教学过程就是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在讲授操作过程的同时进行动手操作训练,把相关的知识点分解到相应的操作过程中。课程教学与工作任务紧密结合,学生面对的不再是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一个个工作项目,是完成工作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课堂推进的主导力量是学生对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的寻求。

(四)建立过程化、标准化、开放式的教学评价

课程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取决于对教学活动的评价反馈。课程评价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学评价为教学活动提供有效的诊断和反馈,强化和改进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课程不断完善,使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从而形成由教学活动到教学评价,再由教学评价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循环体系。教学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二是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

会计课程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不再是简单看学生最终掌握了多少的理论知识以及期末考试成绩高低。可采用基于过程化、标准化的ASK(attitude+skill+knowledge)考核评价体系――综合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以及完成工作过程中的态度。作为一门一体化课程,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考核,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态度是首要关键”的评价原则。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上,采用“教师听课+学生打分+督导评价+用人单位反馈”开放式多元化评价体系,通过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与结构、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篇(5)

摘 要 新型会计准则的施行,使会计行业迈进了新发展时代的阀门,同时也对许多工作方式和方法产生的冲击,传统会计行业中的工作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新形势下的会计环境,对其进行方式上的创新和内容上的改进是非常迫切的。会计账务处理工作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工作,在新型会计准则的环境下,对会计全套的账务处理工作中的具体事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根据新会计准则的特点,对新形势下会计账务处理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希望能够以此促进会计账务管理的发展,其能够以优质的质量为会计行业的进步做出推动性作用。

关键词 新准则 会计账务 处理方法

一、引言

社会的发展要求相应的措施与规则等方面都需要紧随其步伐,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现状,财政部2006年颁布了新型会计准则,该准则是在传统准则基础之上,对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各类企业进行了经济业务准则管理,同时也体现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国际会计行业更近了一步,对我国会计实施的具体工作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会计账务处理的工作形式和内容都产生了变化。会计账务处理是在会计日常工作中必须要完成的项目之一,尤其是在月初和月末,需要对企业整月账务进行整理和总结。新型会计准则的实行,对会计传统的账务处理方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在整体上提升了账务处理的效率和质量,也对其工作方式和方法进行了改进。

二、新会计准则的特点

新型会计准则实行以来,社会中各类企业都随之进行了会计工作的改进,但是因为会计准则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其新型会计工作方法的改进要根据新会计准则的特点进行具体实施,这也就需要企业能够真正地对新型会计准则的特点进行掌握,我国出台的新会计准则的特点适用于现代经济发展,又能够适应于我国国情影响下的具体情况,下面本文将就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新会计准则的特点进行研究与分析。

(一)有特色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我国新会计准则是建立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意识形态基础之上的,由传统会计行业从业标准转化为现代标准的过程,实际上是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过程,将国际企业会计行业发展模式运用到我国企业中,在吸取成功地经验和管理理念的同时,更加地注重我国现实的国情和紧急发展水平。新型会计准则的施行,即是对传统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创新,又是对我国国情的重要体现。

(二)规范了重要的会计事项

经济的快速进步与社会主体形式多样性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经济市场内,企业重组、合并等经济交流方式和资金交流方式日益增多,新型会计准则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会计财务报表的重点事项进行了合并,主要强调了母公司与所能控制子公司财务进行合并控制,有理论性控制转变为实质性的控制。

(三)纳入新行业会计方式

新型会计准则中新加入了新型有关行业的会计准则,如金融会计、房地产会计、农业会计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将传统准则表外项目纳入到表内进行核算,这也是我国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体经营创新的要求。新型会计准则中加入新行业会计准则与新行会计项目,是对传统会计准则的一大创新,也是对会计行业工作内容的补充和完善。

三、主要账务处理方法

新型会计准则下,会计工作的方法和内容都有所转变,在账务处理的工作中,适应新型会计准则是保证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对新环境下账务处理方法的研究也是会计从业人员的中关键性任务,使工作人员在进行账务处理时,能够切合实际地进行操作。本文下面在新会计准则基础上主要的账务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和研究。

(一)薪酬账务处理

企业员工薪酬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开销之一,新准则下进行企业负债确认时,应将企业员工的薪酬算为负债,其中包括企业员工的工资、福利、保障、等方面的费用,将其整合为“薪酬成本”科目,在账务证账表中体现出来。但是其中根据不同职位的员工应具体分析账务处理方式,在不同项目支出中做具体明细记录。具体处理措施为:

1、生产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薪酬、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

2、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薪酬、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

3、销售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薪酬、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

4、应由在建工程、研发支出负担的职工薪酬。借记“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薪酬、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

(二)现金型账务处理

企业管理中往往离不开货币形式会计管理,对于现金型账务处理也是会计账务处理中必不可少的,处理好货币账务关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企业的经营状况变化。新会计准则形势下,对货币性账务处理的方法也出现的一些变化,具体方式如下:

1、企业向职工支付职工福利费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

2、企业支付工会经费,用于工会运作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企业支出职工培训经费,用于职工专业知识学习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4、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职工缴纳企业负担的医疗、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费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5、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职工缴纳企业负担的住房公积金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非货币利支付的核算

企业在给职工发放福利时,不仅仅用货币支付。有时还经常用实物等非货币形式发放。相对货币形式而言,非货币发放更复杂,因为它往往涉及到其他税法的规定,比如视同销售处理等。如果不按相关税法规定处理,在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时。往往是需要进行项目调整。

(四)外商投资企业核算

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借记“利润分配――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四、账务处理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特点

新会计准则的施行是对会计账务处理工作方式的调整,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非常巨大,会计工作有手工操作逐渐转变为自动化操作,这是时展赋予会计行业进步的权利,也是社会进步对会计行业的要求。账务处理采用信息化、自动化操作也必然是其发展的方向,在账务处理方法发展为信息化处理时,其主要的特点就会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据取得途径的多元化

账务处理需要对多种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会计信息的获得方式决定了信息的质量,在对信息进行统计时,除了手动录入、扫描等方式外,还能够采用相关的会计软件程序进行系统自动转入等方式。这一特点开放了信息取得的形式,也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对账务处理的质量做处理保证,大大降低在处理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失误。

(二)证账表数据化

传统的会计账务处理工作中,通常是以尸体账目表为主要记录工具,但是随着新型会计标准和信息化会计的实行,证账表数据化的趋势逐渐清晰起来。在企业进行账务处理时,能够将证账表分为总账和明细账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的管理需要进行人工管控,数据化整张表能够大大降低会计从业人员对账目进行管理的时间和效率,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账目数据管理的可靠性,大大加强了账务处理工作的质量。

(三)查询高速自动化

手工方式进行会计账务处理时,需要对信息进行查询并作出统计,传统查询方式非常浪费时间,而且可能出现查询失误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发生,影响了企业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数据化信息能够为会计从业人员提供较为快捷的查询方式,并能够保证查询信息和数据的一目了然,避免因查询明细账目过多而产生错漏,影响账务处理。

结束语:新型会计准则的与实施,是会计行业迅速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会计行业走向国际化、现代化里程碑式的措施。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新型会计准则的应用与实施,同时也要求会计工作需要融入新的方法来完善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工作。从文中对账务处理方法进行的研究可以看出,新型会计标准对传统账务处理工作的影响巨大,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会计账目处理的科学化和优质化,使其工作的形式更加适用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也同时更向着国际化会计准则趋近。但需要注意的是,新型会计准则的实施还需要企业从自身会计工作特点出发,并能够以科学的方式进行账务处理工作,以实际的工作内容的转变推动新会计准则的施行,为企业发展及社会经济的进步产生推动。

篇(6)

关键词:会计;岗证课;德能识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5-0264-03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与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总和。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规范性,会计也需要较高的实务能力,在经济管理工作中能解决具体问题。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逐渐成为会计教育界普遍的共识。人才培养方案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和培养方式的总体设计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条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编制的基本依据。高职高专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是由高职高专会计人才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目标所决定的,合理的培养模式决定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2012年教育部颁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应在下列几个方面着手来建立高职高专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一、“岗证课”融通

“岗”是指会计职业技术岗位群的职业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深入的行业企业调研分析,对具体会计工作岗位内容所需要的职业技术能力进行剖析提炼,可以得出会计职业技术岗位群是指通过对会计主体资金运动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加工、整理、传输,连续、系统、综合、完整地反映会计主体单位资金运动的全过程,并生成反映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所有者权益变动等信息,从而为会计信息需求者进行管理和决策提供客观信息,以达到实时控制现在、准确预测未来、做出正确决策的目的。因此,会计职业岗位群主要包括: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监督岗位、会计管理岗位和财务管理岗位。

“证”是指符合国家行业职业标准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现代职场对证书越来越重视,证书被普遍认为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因此,在同等条件下,拥有的证书越多,就意味着职业竞争优势相对越大。以面向就业人才市场需求的高职高专教育更要重视证书教育,让学生在离开学校前考取几张有用的职业技能证书是学校的责任之一。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适用的证书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证书、初级的助理会计师证书、以及行业准入的注册会计师单科或全科合格证书等。

“课”是指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构建的课程体系。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设置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课程是一个关键问题和核心问题,因为教学理念和内容主要是体现在课程当中的,所以课程如何设计、设置以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课程设置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高等职业院校要与企业(行业)合作开发课程,参照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课程设置与开发应该和企业(行业)共同进行,还可以参照职业资格标准来改革课程的内容。深入企业调研,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建立由行业、企业专家、学校学科带头人及课程开发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根据会计岗位群的工作过程进行工作任务分析,明确各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形成会计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表,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学习领域课程,整个课程体系围绕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考证、职业岗位制订。

高职会计专业应从知识、技能、证书等方面来考虑课程的设计与设置,构建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一)知识结构

基本素质理论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为学好专业课打好基础。这方面的知识包括: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大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应用数学、汉语表达与沟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等。

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培养职业基本素质,了解专业基础理论,为进一步的专业知识学习打好基础。这方面的知识有: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统计学知识等。

专业技术知识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是培养职业基本技能的关键,它在整个知识框架中处于核心地位。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有:会计核算基本技术(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企业特种业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税法、经济法应用等。

专业拓展知识是为学生今后发展岗位打基础的。比如行业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会计制度设计、金融技术等。

(二)技能结构

技能训练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是学校适应市场需要和岗位需要的主要措施,也是区别于传统大学本科教育的核心内容。由于会计专业的特点和会计岗位群的要求,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应着重在以下技能方面得到重点的训练。

1.表达沟通技能。表达沟通技能(包括书写技能)是学生走向社会,学会合作、与人沟通、从事管理的必要技能。会计被认为是企业的信息系统,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会计信息能不能被企业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很好地理解,并能有效地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与会计人员能否正确的表达和有效的沟通密切相关。因此,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应该成为善于与各方面人员打交道的的专业人才。

2.核算技能。核算技能是会计专业的核心技能,是关系到以后能否适应岗位,从事会计专业工作的一种技能。会计核算技能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推断能力和基本的账务处理能力。会计核算技能的训练主要包括企业会计六大要素核算内容方面的训练,也是会计核心专业课程――会计核算基本技术、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企业特种业务会计等所涵盖的内容。这方面的技能包括审核原始单据、填制凭证、建账、记账、结账、试算平衡、凭证装订和归档等一系列会计核算流程。需要在会计基本核算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同时需要大量的实务训练,特别是会计模拟操作课程的配合。这些技能的训练一方面便于学生把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联系起来,同时为学生今后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尽快地进入角色提供准备。这些技能的训练主要依赖于会计模拟实训课程的开展。

3.报表编制与分析技能。财务报表是会计工作最综合的成果,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资料。能不能编制与分析财务报表是检验一个会计专业学生能不能综合利用会计知识,有没有较高的核算技能的关键。报表编制与分析技能的提高必须依靠较高的对会计核算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4.财务软件技能。在会计电算化日益普及的形势下,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在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三)会计职业资格证书

国家各级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会计行业职业标准,是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等级评价标准。能否考取各级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是衡量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高职会计专科阶段按职教方式培养人才,按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方式评价课程实施效果的措施之一。

因此,“岗证课融通”就是将会计相关岗位群的工作内容、能力、素质和会计人员国家职业标准贯穿于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中,根据行业岗位群需要的技术逻辑体系,按“岗位―能力―课程”的关系来科学设计、设置课程,力求将技术理论与职业岗位能力需要紧密结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理解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在技术与实践上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度削减甚至取消必要的理论课程,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知识积累过于简单化,思维和逻辑训练严重不足,缺少创业创新精神,使办学层次向中职教育下移,教学内容体系设置重复率高,造成高职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德能识”共育

“德” 是指从事会计工作的职业道德。会计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在职业道德操守上有其特殊性。不能以等价交换为原则处理他们与其他市场直接交易者的关系,他们要以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已任,在实现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实现行业企业的利益和个人的价值。因此,作为预备进入会计职业队伍的会计专业学生,应牢固树立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职业道德理念。这种理念应在学校教育中通过系统的理论加以阐明,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职业道德对于职业生存的重要意义。目前在会计专业教育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属于薄弱环节,没有专门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 导致学生对相关法律规定缺乏了解,社会责任感不强,工作后不能处理好国家利益、主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加大了会计信息失真、人格扭曲的现象。任何企业都关心会计人员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企业对财会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会计人员的诚信、责任心、谨慎性等都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的加剧以及社会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重新定位,使得用人单位对会计学专业人才职业道德的要求不断提高。会计人员在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对会计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应成为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第一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把职业道德的培养贯穿于会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时刻提醒学生对自身素养的重视,使其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协调好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

“能” 是指从事会计职业的专业技术和技能。以职业技术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按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结构,理论联系实际,优化课程体系,深入进行教学改革,确定人才培养的知识标准、能力标准和素质标准。会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业务知识,熟练掌握财务软件应用技术、会计准则及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具备会计做账核算、纳税筹划和税务、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等方面的专门技能知识。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学生,树立能力为本的观念,以动手能力、交流能力(说和写)及创新能力开发为核心,挖掘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三大能力要素,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强化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操作技能、纳税操作技能,形成专业能力教育和职业资格认定两大体系,以增强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与竞争发展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及心理素质,紧扣专业素质教育内涵,围绕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观念技能,培养学生健康情感,树立“诚信为本”的会计职业人格,完善创新品质,使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识” 是指从事会计职业的专业知识。如上所述,会计职业所需知识结构有基本素质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专业拓展知识等,其中专业技术知识是培养职业基本技术技能的关键,它在整个知识能力框架中处于核心地位。

德能识共育就是实现职业道德、专业技术技能以及岗位群知识共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会计专业的 “岗证课融通、德能识共育” 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将会计相关岗位群的工作内容、能力、素质和会计人员国家职业标准贯穿于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中,将课程进行整合,打破原有课程体系,重新构建基于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过程的“岗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将职业证书考试内容与专业学习领域相对应,做到课程与工作过程融通、课程与职业证书融通,从而实现职业道德、专业技能以及岗位知识共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构建实施该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就是促进会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建设水平、条件装备水准和产业服务能力,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实施会计专业的 “岗证课融通、德能识共育” 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加强校企合作、突出工学结合。学校通过工学结合,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可以提高教师的“双师”能力和改善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学生可以提高职业素质、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企业则是有目的地培养、选择企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可以减少培养成本,同时承担社会责任。这里,工学结合模式的推进,必须使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学校和学生等方参与者找到共同的目标、利益及动力,都能从中得到利益,体现互惠多赢。

参考文献:

[1] 赵宝芳,翟 铮,宋秀云.高职财经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J].2014(3).

篇(7)

一、检查目的

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切实履行财政部门会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会计监督服务宏观调控和财政管理、保障财税政策执行、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业秩序,促进我县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检查时间和范围

我县2014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从5月中旬开始至10月底结束,主要检查被检查单位2014年度的会计信息质量(包括财政资金获得和使用情况),必要时可检查以前年度或延伸检查至2014年。

三、检查工作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副局长为组长,兰祖暖副主任科员为副组长,监督科成员及各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组成的检查组。具体名单如下:

四、检点和内容

根据财政部、省财政厅、市财政局关于2014年会计监督检查应围绕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财政重点扶持领域的要求,2014年我县以学校、医疗机构与医药行业(包括医药生产和流通企业)、公共交通行业等为重点开展会计监督检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财政检查工作办法》等相关规定,对会计核算是否真实合法,信息披露是否充分完整,是否存在会计造假行为、是否骗取财政资金或未按规定使用财政资金、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含“小金库治理,“三公”经费开支)等问题依法实施检查。具体要求如下:

(一)教育行业。重点关注其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教育收费及使用、财政资金获得和使用的情况,并在检查时加强调研,剖析教育体制改革进展情况、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招生和就学情况。

(二)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以及医药行业(包括医药生产和流通企业)。重点检查各单位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以及财政资金使用等情况,剖析药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成本和利润构成,揭示药价形成机制,反映医药改革进展情况、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三)公共交通行业。重点检查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情况,并在关注成本费用和利润构成、职工薪酬分配、票价形成机制、固定资产购置等内容的同时,关注财政资金的投入、使用情况。

(四)其他被检查单位。重点检查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以及财政资金使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

五、检查工作要求

(一)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参检人员要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执法,切实提高检查工作的规范化,要严格履行检查程序,书写检查工作底稿要清楚明了。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核实,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证据确凿、程序合法、尽度统一。切实加大对蓄意造假、使用假发票、编制多套财务报表等行为的单位的处理处罚力度,并坚决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二)完善公示公告制度。完善查前公示和查后公告制度。检查开展前须向社会公示被检查单位名单及检查目的、内容和重点;检查结束后要对外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公告内容包括会计监督检查的总体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处理处罚和整改落实情况等。查前公示和检查公告应有正式文书格式,并在政务网等相关媒体上公开。

(三)明确被检单位责任。被检查单位要正确对待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要积极配合,根据检查需要向检查人员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相关信息资料和必要的工作条件,不得拒绝、推托或隐瞒、谎报,更不得设置障碍阻挠检查工作。如有阻碍财政部门进行检查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相关规定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