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语文教学常用的方法

语文教学常用的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2 15:31:4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语文教学常用的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语文教学常用的方法

篇(1)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朗读教学法 应用研究

朗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所用时间最长。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语言,发展学生思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深刻了解朗读教学作用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朗读教学策略,以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的。

一、朗读教学法的内涵及作用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法即通过朗读教学激发学生阅读语文课文、经典的兴趣的阅读教学法。朗读,并非单纯意义上的字词朗诵、诵读,相反,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生理变化的语言活动。从学科的角度来讲,朗读教学不但包括表演、发声方面的知识,还涉及文字、思维、情感、视觉等方面的内容。早在很久之前,朗读教学就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许多人都将之视为培养学生交流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教育家曾译就明确指出:朗读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备受重视,因为它不仅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还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渠道。因此,在语文早读、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变背诵、阅读为朗读,并指导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记读书心得的好习惯,也可以朗读、朗诵为起点展示文章内在韵味,培养学生思想感情,发展学生智力。如在杜甫诗作《登高》的教学中,教师可运用抑扬顿挫的情调和饱含情感的语言朗读诗歌,让学生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萧瑟意境,感受到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和孤苦无依的困窘,进而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教学法的应用现状

就目前来说,绝大多数的语文教育工作者都认识到了朗读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重视朗读教学法的运用。如今,朗读教学法在小学、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广泛,但是,受应试教育思想和课程设置的限制,朗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却被严重忽略。江苏省常熟市教育部门曾针对朗读教学法做过一项调查,调查发现:许多高中语文教师都对朗读教学法有所了解,但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是偶尔会使用到朗读教学法;教师对朗读教学法的态度存在一定分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初中和小学都已经培养和锻炼过了,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就无需再开展专门训练。

以上调查虽然带有地域性,但是却鲜明地反映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在此,笔者就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1.朗读教学定位失准。高中语文教学全靠教师讲解,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会运用集体朗读、范读、接力读、角色分配朗读等形式进行朗读教学,但是绝大多数教师都将朗读教学当作教学的手段,而不明白朗读教学的目的,不知道如何通过朗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丰富学生情感。2.教师教学能力存在一定缺陷。许多语文教师不但缺乏正确的朗读教学意识,还缺乏完善的朗读教学能力。如个别教师普通话不熟练,教学方法老套,在朗读教学中难以将学生实际情况与教材、学校实际结合起来,不知道如何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设置朗读教学目标、设置提问,导致朗读教学效果低下。3.学生朗读兴趣低。高中生学习任务繁重,升学压力较大,许多学生在早读时间内要背诵许多知识,语文朗读常会被其他学科的学习所替代。加上高中语文中要求背诵的内容多是文言文、古诗词等枯燥的内容,这就难免会加重学生对语文朗读的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师朗读教学的功效。

三、朗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要想促进朗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朗读教学意识。所谓正确的朗读教学意识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朗读教学意识的革新,一是朗读教学方法的改进。具体来说,教师要能将朗读与学生发展、教材及学校实际结合起来,在深入了解教学难点、重点的基础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适量的、适度的、目的明确的朗读教学。

其次,要发挥学生的乐读主体性。新课改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要回归学生,朗读教学也不例外。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效率,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努力通过朗读教学启发学生质疑精神,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阅读中通过任务布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比着读、试着读让学生感受朗读的乐趣,让学生读有所得、读有所悟;在朗读教学检查和评价中经常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做出评价,并适当为学生介绍与其接受水平相应的读物,通过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彭立平 高中语文课堂评点教学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09,01。

篇(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大多是以字、词为教学重点,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则倾向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中小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重点上的不同,要实现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初中教师就要尽可能地借鉴与学习小学教师通过唱歌、游戏、模仿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改善自身的教学策略,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那么,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实现中小学语文的衔接教学呢?笔者结合10多年教学经验,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究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学习兴趣的衔接

初中语文教师衔接意识的强弱、衔接教学策略的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初中语文教学能否顺利地完成与小学教学的衔接,也直接关系到小升初的学生能否顺利渡过衔接期,更直接关系到中学语文教学效率是否真正得到提高。小学语文多是以提高学生识字、朗读等基础能力为主的课程。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延续也有分化,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着力实现中小学生在学习兴趣上的衔接。例如:初一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语文知识,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紫藤萝花的特点,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唤醒学生儿时的记忆,启发他们以深入的“眼光”看待紫藤萝、认识紫藤萝,引导他们用心领悟藤萝花的生命力,以及分析紫藤萝与社会之间的关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情趣与想象能力,从而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学习习惯的衔接

小升初的学生习惯了小学教师的这种认知性阅读教法,若初中教师不了解这点,不用适合他们实际的学法指导他们,不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心理需要适当调整自己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加强教法上的衔接,而是一开始就采用中学中常用的质疑、探究、合作和自学等教学方法,学生肯定一时无法适应。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开始训练学生写字和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因此,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知识难度的增加,有目的、有计划地强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做好学习语文习惯的衔接工作。初中语文字、词的增多,文言文难度的增加,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困惑,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让他们把不会的生字、生词摘抄下来,找出中心句,并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概括,要求他们按词、词组、段落等进行分类预习;用查字典的方法解决生字、生词的疑难问题,对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向其他同学或教师请教。教师结合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使学生完成从小学到初中学习习惯的过渡与衔接。

教学方法的衔接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衔接也需要一定的科学化手段。知识教学应穿插在阅读教学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和文本教学紧密结合,要和学生的语言应用实际相结合。把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内容渗透到课文当中,并结合语言的实际运用来理解语文知识。初中教师要延续小学老师常用的情景教学模式,根据初中新生在语文学习上的掌握程度,实行分层次地教学,选择一些活泼有趣、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材料,灵活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学习进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交流互动。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情景表演,模拟皇帝穿着新装游街的情景,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增添教学氛围。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表演过程中进行鼓励,缓解他们在课堂上的紧张情绪,让他们慢慢融入到初中课堂的教学氛围中来,以行之有效的教学衔接策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在作文教学中,中学语文教师更重视作文写作的知识、技巧和理性思维的培养,而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几乎不涉及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理论性的知识,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学生一进中学就得面对这些学习内容。面对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不是仅凭教师一讲就会明白的,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没有一定的写作知识,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门训练,学生很难达到这个要求。

学习方法的衔接

阅读教学是现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认知性阅读以认识汉字为前提,以感受文字材料为起点,以提取文本意义为初级阶段目标,在这个层次上的思维主要是记忆。认知性阅读主要是对阅读材料的客观梳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预习、听课、复习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更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让学生在跟读、齐读、分角色朗读中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文中描写济南冬天的景物有哪些?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作手法?作者是怎样使情景交融的?通过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学习课文内容,培养他们在阅读中有意识思考的习惯。对于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对教师的教学思路不是太了解,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生活,因材施教地对其进行指导,实现他们在学习方法上的有效衔接。

对学生评价的衔接

篇(3)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现状 发展趋势

人们普遍认为语文就是阅读、写作和字词的组合体,新课程的语文教学目标更注重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综合素养的培养、立足于人的长远发展[1]。为了落实新课改要求,需要对高中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采用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1.单一的灌输式教学。

灌输式的语文教学虽然被人们口头上拍拆在合理的教学法的行列,可是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这种被拍拆在外的教学法反而是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即便是在新课改要求下应用的教学方法,只是停留在让学生能够表达感情和思维的充当工具的状态,也就是语文的工具性上。语文课堂气氛显得压抑,机械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原本应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语文课堂变成了书本知识的复读机。

2.与实际生活相去甚远,形式主义严重。

语文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语文脱离了实际,就失去了滋养的源泉。可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语文与实际生活相去甚远。比如,在写作上,由于时间限制,学生写的作文往往不切实际,开头结尾很美好,中间乱写一团,或者是借鉴一些古语,显示豪迈的气势,实则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

3.知识的系统性不强。

这是与高考的关系分不开的,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对于高考中冷点的知识可以忽略不学,比如,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几乎不对高三语文课进行讲解,要讲也是走马观花式的。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根据高考的题型分类强化记忆琐碎的字词音、错别字、文言文或诗歌中著名的语句等,高中语文课堂是为了高考而服务的[2],导致学生高分低能,语文素养低。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

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高中语文课堂应上升到具有人文性的高度,这顺应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3]。要提高语文素养,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就要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创设情境,具体的有表演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或几种情境综合等方式开拓学生的思维,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可以采用几种情境综合的教学方法。

2.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艺术来源于对生活的积累,语文亦是如此。因此,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文中出现的与实际生活有关的章节进行分析说明,并引导学生自己观察,留下深刻的影响[4]。比如,写作时,不要写得大和空,而是要有真情实感,一件小小的事情也会有感触;养成记录自己点滴生活的好习惯,这样不仅能锻炼写作能力,还能为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来源于生活就是从此处开始。阅读课文时,要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从为什么要这样写的问题中设身处地地感受作者的意图,以便建立读者与作者之间情感的桥梁。

3.建立系统性的知识。

知识没有多余的,即便有些章节是教师不讲的,学生也不能放弃对学习的严格要求,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对琐碎的知识进行整合。其实,对知识的整合过程也是对知识的二次认识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假如不顾知识的系统性,而机械式地灌输,学生就失去了对问题考量的权利,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成了学习的奴隶。这无疑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会产生消极影响。

三、结语

由于受高考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学在一定时间内是很难改变的,但是学生不能放弃自主学习。因为自主学习是高中生必备的学习方法,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还能查缺补漏,及时完善知识体系。总之,不管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如何,高中生都应该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大的环境改变不了,就先从自身做起,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王随仁.世纪之交语文教育大讨论的发展历程评述(四)[J].科技信息,2012(05).

[2]李猛.高考背景下中学语文教育的困境与突围[J].教育教学论坛,2012(01).

篇(4)

关键词: 职校语文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职校学生的语文素质不仅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也会产生影响。但是,从现实来看,职校学校语文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管理、教材、质量评估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职校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职业教育如何坚持以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目标,就成为每个语文教师都要认真思考、努力探就的课题。就此,我谈谈看法。

一、确立教学目标,突出专业性

职业教育具有自己的特殊属性,这就决定了职校语文教学有别于普通中学语文教学。职校语文教学必须确立能力培养的“专业化”导向,必须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与专业的“职业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突出专业性,“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坚持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宗旨,提高职校学生的语文文化素质,为提高职校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这既是完成职业教育的培养任务的基本要求,又是职校学校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目标和要求。

二、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

1.把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首位。大部分职校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口语交际能力是必备的。但现实是职校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见识不广,胆小怯弱,另一方面是职校语文教学忽视了这种能力的训练。口语训练的第一步是让学生树立自信,拥有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考、不肯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的现状。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之路才畅通。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

2.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在写作上遵循实用性原则,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必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职校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的服务。利用课堂教学,讲解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常识,加强写作训练。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进行日常应用文和公文的写作。

3.培养快速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一项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制订阅读计划,有计划地指导他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如职校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范文,以及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辅以一些必要的说话技巧方面的书籍。并要求他们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这样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美化他们的自我形象。

三、改变教学方法,突出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

1.转变教师角色,营造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这种角色的变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引导学生经历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尊重学生的意见、见解,即使学生的见解不完整甚至有错误,也要用心呵护学生的思想火花,允许不同观点的讨论争辩,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2.进行参与式教学,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生动起来,就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鼓励学生积极沉思、认真反思、大胆质疑,在质疑中引导学生从“知其然”升华到“知其所以然”;在质疑中启发学生从“浮光掠影”的浅层理解进入到“静影沉璧”的深层破译里;在质疑中培养学生从线型思维、单向思维进入到立体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中。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则充当“导演”,发挥主导作用。为此,我们可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语文教学

语文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的特征就在于形象性和情感性。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能凭借自己的语言、动作诱发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但效果却不好。因为很多课文历史悠久,学生受年龄、时代、生活阅历的局限,凭已有的文学修养很难深刻理解历史上曾有的生活或情感,如果在课堂中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五、建立灵活评价机制,淡化分数量化

完善的评价机制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也是促进职校语文教学工作发展的有效方法。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评价过程既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结果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还要注重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及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总之,职校学校的语文教学只有以市场为主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任务以引领、以创新为动力,才能使职校生具备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语文素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尽展才华。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2009.1.

[2]李文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提高职高语文教学效率.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06.

篇(5)

一、课堂导入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成功的课堂导入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每节课开始之前,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导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教师讲的话题进行分析,如此一来,等于教师有效地建立了与学生之间的传输知识渠道,为课堂内容的讲授创造了必要条件,有利于接下来进行的语文知识的传输。

2.成功的课堂导入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

本来是一节枯燥无味的语文课,而教师运用巧妙的技巧巧设话题,联系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课堂导入,使学生瞬间感觉自己对教师所讲内容有兴趣。长此以往,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

3.成功的课堂导入可以巩固学生掌握的知识

课堂导入作为新课的开端,同时也是对旧课的温故,因此,成功的课堂导入可以通过对旧知识的巩固,进而引出新知识的学习。这在语文教学中无疑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4.成功的课堂导入可以突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与难点

成功的课堂导入,不仅是一节新课的前奏,而且是本节课内容的提纲,在抓住学生注意力,为讲授新课创造条件的同时,悄无声息地突出本节课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的过程中,轻松地解决重点和突破难点。

二、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

1.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顾名思义,就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这也是现阶段语文教师最常用的导入方式,属于传统的导入方式,不新颖,不独特,形式过于单一,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悬念导入法

此种方法主要是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巧设悬念,瞬间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想知道教师提出的问题究竟答案如何,而且教师也正是利用这一点,以抓住学生好奇心为线索,一步一步将本课需要讲述的知识渗透给学生。将学生对教师问题的好奇心转化为对本节课知识学习的动力。如在教学《阿Q正传》一课时,教师可以提问:“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他叫阿Q,他诙谐幽默,喜欢自娱自乐,因此现在人们称他的生活态度为阿Q精神,那么阿Q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在他身上又发生了哪些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课的学习。”巧设悬念导入,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顺利导入了新课。

3.联系生活实例导入法

此种导入方式主要要求教师把与本节课有关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让学生能亲眼看见、亲身感受到课文中所描写的内容或景物,增加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真实感,使学生能更真切地接触文字描写的事物,进而对课文中的内容产生兴趣,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描述一下他们眼中的茅屋形象,然后教师对周边地区的茅屋实例进行描述,之后进行导入,说本节课学习的课程也与茅屋有关,让我们一起看一看杜甫的茅屋如何,学习一下本节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创设情境导入法

语文作为一门以文字为媒介的学科,具有丰富的美感及无限的想象空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人的想象力都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因此,创设情境导入法被广泛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特定情境,加上语言引导和景物描述,将学生引入到一个特定的情境之中。如在《小石潭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音乐效果,播放潺潺流水的音乐,再进行语言渲染,将学生引入到那种静谧恬淡的环境中,之后再进行新课的讲授,这样不仅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美感,而且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个成功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更乐意接受知识,更有效地搭建课程知识与学生接受的桥梁,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更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新课改进程不断推进,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语文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在此种情况下,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也逐渐突显出来。因此,在新形势下,要求语文教师不断创新适应语文教学的课堂导入方式,不断完善课堂导入与讲授新课的衔接,充分发挥课堂导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蒋振苗.精心导入营造教学境界[J].语文教学之友,2011(2).

[2]李达林.艺术性导入是高效课堂的契机[J].物理教学探讨,2011(4).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 手语 应用技巧

学校毕业后青涩而懵懂的我走上聋校语文教学的岗位,那时我对手语的领悟有着许多的迷茫和困惑。10多年来经过教学实践的历练令我对手语的理解有了些许浅显的认识。何谓手语?手语是以手指字母和手势代替语言进行交际的方式。而《中国手语》对“指语”和“手势语”的表述方式所作的界定为:指语,以右手五指不同方式的屈伸组合,并代表 26 个汉语拼音字母的固定指式为“手指字母”。运用手指字母只拼汉语字头表达词义的方式,称为“指语”。指语多用于表述较为抽象的词义。而手势语 则 通过手臂与身体个别部位或动作的合理配合,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表达词义。

由于中国文学词汇量庞大,而聋人的手语语法与其依附的常规语法却无法完全相符。就让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我常常遭遇以下几点手势语运用的难点问题:

一、关于《中国手语》中没有的词语语文教学中应用技巧

手语在聋校教学中,是一项重要的充满了乐趣的知识。它是师生间言语交流手段之一,它更是师生间思想沟通直观、形象而便捷的桥梁。而聋校教师在讲台上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如何用手势动作恰当地表达字义词意,让学生深刻理解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而《中国手语》首续两集仅有5672个手语单词许多词语并没有列入其中,这给我的教学增添了些许难度。

《中国手语》中没有的词语,教师在教学时候将如何应对?我认为:第一,教师不能只依靠个人的“发明”,应依靠教师集体,群策群力,研究解决。第二,师生努力,共同推敲。聋生的认知、感知能力超群,他们可以形象而直观地演绎手语,可以借鉴运用到语文教学中。第三,运用“书空”的方法。比如“几、乙、丁、”等等汉字我们完全采用“书空”的方式来表达令其简单而明了。第四,加强手势语与手指语的结合。特别是展示成语的手势语时,可以尽量地采用这个方法来服务于教学。

教学实践中,对于手语书上查不到的词语往往习惯于用拼音字头代替。这样的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思维混淆,容易打出完全一样的词语,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强调拼音指语和手势语结合表达词义会贴切很多。毕竟,文法手语是聋人在学习主流语言。而受汉语语法结构的影响能准确表达的的汉语手势最容易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形成。

在教学《到海边去》一课中,在讲“依依不舍”一词时,手语书上没有该词。由于该词便于直观演示,我在课堂上请一位学生上台配合。我先给她讲解词语含义然后请她与我分角色演示“难分难舍”之情节,该生是一位很聪慧的孩子,她做了一个把头靠在我身上的动作。那一刻,我深受启发:用左右手相互依靠打出“依依”一词随之讲解 “不舍”一词,右手摆动成“不”,再打“离开”一词手势语。于是,“依依不舍”一词在我们的共同创意下应运而生了。

身体的形象动作对聋生而言是最直观、最确切的表意手段。同样,与实际形状相似的手势表达词义,也会起到直观、简明的效果。教材中所创编了的这类“形似手势”,便可将我们的语文教学变得浅显易懂,孩子也乐于接受,教师教学自然得心应手。

二、对于一词多义词语教学手语如何应用的问题

中国的常用字有几千个,研究手势构词,是手势语发展的核心问题。准确而恰当的手势语构词对提高手势语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生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手势语做作为聋生学习汉语的一种主要表达形式,如果不能准确表达汉语的字义词意,不能在聋校教学工作中发挥作用,那么这种手势语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那么,我们该怎样应变一词多义词语来进行语文教学呢?

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手势构词类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几大类。手势语的构词类似“六书”造字方法,同时还存在一种手指仿字类。

课堂上我在讲“苹果”一词时,我将手势语运用指事类方法形象地结合苹果这一实物让聋生理解“苹果”一词。学生很容易地“苹果”的汉字和手语结合在一起。但我发现问题出来了,当我在讲“如果”一词时学生还是打成苹果的“果”字, “如果”的“果” 正确手语应打成拼音指语。相同的困惑依然出现在“放学”和“放下”的“放”字上。这样的困惑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发生。如何解决呢?在讲解“花开了”这词时,我采用象形类方法将右手缓缓张开,如同花蕾绽放的样子。学生一目了然理解了该词。但若死板地书空成“开”字,学生则是一头雾水难以理解结果演变成事倍功半的局面。让学生理解“开水”的“开”教学该词的讲解采用“花开”所列的方式收效很好。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手语有时也需“书空”的紧密配合。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逐字将短句或词语表达出来,选准手势语的构词类别,利用手势语手指语和“书空”相结合方式讲解词义学生的理解和听写才会准确无误。

三、关于语文教学中自然手语与中国手语的应用问题

自然手语就是一种未受过健听人群语言干预和影响并多数为聋人自己创造,以单个手势为主的手语表达方式。其特点是:词汇量教少,表达方式单一且以形象比划为主。《庄稼的好朋友》一课中在讲 解“螳螂”一词时中国手语书没有该词。我的做法 是:首先将螳螂的图片供给学生传看,然后询问学生:“你们会用怎样来表达这只昆虫的手势语?”。孩子们不假思索地各自比划出“花色不一”的手势语,气氛很是活跃。其中张浩同学将两只手弯曲,模仿螳螂两只前爪的摸样最为形象。我提出问题:张浩同学表述的这个“螳螂”你们能看懂吗?能理解吗?觉得恰当吗?是否还有更好的要表达“螳螂”一词的手势语?结果,全班同学一致表示赞同。这堂语文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自然手语和中国手语在语文教学中应怎样灵活运用便与学生理解,从而促进教学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自然手语永远能为我们聋校师生所使用。因为它具有极强的形象性和指事性,易于理解应灵活地予以借鉴。在语文教学中,当运用中国手语难以解决问题时可根据自然手语的特点适当灵活地加以借用。如某些难以用手势语或文字讲解清楚的词语时,可用自然手语进行表达就一目了然。

其次,中国手语应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语言。因为它是依附与汉语的手势语,其词汇不仅与汉语词汇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且遵循汉语语法规则。同时还应重视聋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篇(7)

关键词:中职; 语文; 实用性; 专业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1-124-001

中职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在课堂上一问三不知,对语文课学习不感兴趣,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已成为许多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共识。如何突破这个瓶颈,笔者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根据职专学生现状,体现职业特点,突出实用性,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上做好文章。

一、教学目标准确定位,与专业教学紧密相联

中职教育的根本属性的核心内涵是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而非基础教育内涵。学生能力上的差异也决定了这一点:他们不可能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深入兼顾,因此扎扎实实掌握职业技能是他们面向未来的合理选择。这也是职校区别于普通高中而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中职语文教学要与专业、学生结合,教学中我们应正视现状,承认学生的差异,扬长避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长处。

二、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突出实用性

中职学生毕业后就将进入就业岗位,竞争也就随即而来。试想如果作为维修工人看不懂设备说明书,将如何“对症下药”?如果在工作中不擅于与同事沟通,将如何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如果求职者捧着字迹潦草、错字连篇的自荐信,将如何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中职语文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两种语文能力的提高:

1.把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首位

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必备的。但现实是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见识不广,胆小怯弱;另一方面是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对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口语训练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建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精神的人生态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考、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再就是让学生复述课文,在课堂上提问交流,逐步做到出口成章,表意准确。

2.要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

在写作上要遵循实用性原则,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必需必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另外在教学中开展一些诗文朗诵、主题班会、演讲会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能力。只有具备了思考、交流、学习的能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教学方法应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

以往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大搞“一言堂”,大唱“独角戏”,语文课甚至成了“满堂灌”的代名词,语文教学走进了“高消耗、重负担、低质量”的死胡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应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1.学生的手动起来。在课堂上,我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让学生的口动起来。针对职专学生不愿主动发言的状况,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在班内交流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每一次讨论交流中得到锻炼。诵读也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但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站起来得到锻炼。在教学中我采用自读、提读、齐读、小组分工诵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的口动起来,这样既营造了一种好的学习氛围,又能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自我锻炼的机会。根据语文教学和专业的需要,还可以在老师指导下,加强学生的朗读、背诵、对话、表演等语言训练,形成较强的口语能力。

3.学生的脑动起来。在语文课堂,首先必须让学生成为自己抉择的主人,鼓励学生积极沉思、认真反思、大胆质疑,在质疑中引导学生从“知其然”进入到“知其所以然”;在质疑中启发学生从“浮光掠影”的浅层理解进入到“静影沉璧”的深层破译里;在质疑中培养学生从线型思维、单向思维进入到立体思维和创造思维中,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分析、判断、推理、演绎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某一职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教学评价应淡化分数,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