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15:31:4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生物学科作业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生物学科是高中知识系统中的一个关键构成部分,对于当代高中学生而言,学好生物无论是对自身的知识积累或是对未来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所以高中阶段的生物老师应该对日常授课的经历进行总结,并不断调整、修改教学方案,构建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让高中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对生物学科涉及的知识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为此,作者归纳日常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经历,设计在现代高中课堂为高中生开展生物学科实验操作的教学方式。
一、利用实验设备引导高中生接触新的生物知识
生物学科所研究的物质,并不像化学或者物理学科那样能够直接通过肉眼观察出物质的变化,所以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及操作方式是探究生物课题、领会生物知识的前提。为此,高中阶段教授生物课程的老师必须要详细地给高中生分析使用显微镜及其他实验设备与器具的方式。
比如,在教到人教版生物.《走迸细胞》以及后续的《组成细胞的分子》等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高中生到实验室学习怎样使用显微镜仪器对生物的细胞结构实施观察。在实际操作之前,教师要先对细胞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效导入,利用模型或者投影设备给学生展示植物、动物或者人类的细胞结构,并配合细胞图片模型给学生简单讲解细胞在生物中的作用,从而引起高中生探究细胞知识的兴致。随后,教师再让高中生尝试自行利用显微镜设备观察多种生物的细胞。由于洋葱细胞排列有序,细胞的外膜以及内核等结构非常清晰,所以最初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洋葱外皮的细胞。为了让高中生掌握总结实验过程以及观察结果的方式,教师可以分发实验报告册,并叮嘱学生把实验操作的过程和方法详细、精确、有序地记录在手册中,同时还需要配合图片,通过画图方式将观察到的细胞排列形式。单个细胞的结构绘制在报告手册中。
二、联系授课内容给学生布置课外生物实验作业
生物学科和生活之间存在各个层面的关联,所以高中阶段的生物实验学习不能仅仅停留于课内环节,而应向课外环节辐射和拓展,这样才能令高中生对生物学科形成全面而客观的认知。为此,高中教授生物课程的教师可以立足课程教授的内容,给高中生安排一些富有趣味的简易实验作业,使高中生能利用手头的材料开展实验,达到培养检验能力与实践精神的目的。比如,生物教师在给高中生讲解《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这章内容时,可以分别给学生介绍蒸馏方式、压榨操作以及萃取操作三种提取精油的技术方法。对于萃取提炼以及蒸馏提炼两种对实验操作要求较高的提取技术,教师可以在实验室让学生尝试通过这两种方式对不同植物进行精油提炼实验,比如可以教导高中生利用蒸馏系统提取鲜花花瓣的精油。而对于压榨提取技术这种对实验操作要求较低的精油提炼方式,教师可以将这项实验作为课外巩固作业,让学生在家里完成。例如,学生可以收集一些橘子皮作为压榨提取的材料,并根据正确的实验程序将橘子皮中蕴含的芳香油榨取出来。教师在布置实验作业时,可以叮嘱学生注意检验实验方式对精油提取效果的影响。具体而言,学生可以把橘子皮分成两批,一批没有浸泡过石灰水,一批先浸泡再压榨。然后将两种提取液静置,最后利用检测提取量观察精油的纯度。
三、利用富有趣味的实验引导学生养成生物兴趣
实验是支撑生物学科的基本内容,要使高中生对生物学科形成浓厚的研究兴趣,教师可以在高中阶段的生物教材中探寻富有趣味的课程内容,并针对这些内容创设对应的操作实验,使高中生可以共同参加到实验学习中。
比如在给高中生教授《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这个章节的内容时,由于本章节属于选修课程,教师可以依据课时安排,让学生从发酵腐乳、酿制果醋以及腌制泡菜三个实验中选出1-2个进行学习。如果学生对本课题的兴致高昂,教师可以抽出时间分别将三个实验教授给学生。例如,饮用果醋能提升消化速率,达到健胃消食的效果,所以教师可以教学生酿制果醋。实验之前,先将班内学生分到不同的小组中,让每个小组自行准备葡萄或者苹果等水果材料,同时再依照老师的指示,备齐实验操作需要用到的工具和香醋进行实验。先把准备好的水果清洗干净,再把外皮剔除,使用榨汁工具把切好的水果完全榨成汁液并彻底过滤,加入香醋并静静等候果汁发酵为果醋。在生成果醋之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使用试纸对果醋汁液进行酸性测验,判断果醋是否酿制成功。通过发酵实验,能使高中生感受到生物学科对生活的价值,从而对生物知识产生探究兴趣。除了酿制果醋外,教师还可以把制作腐乳的实验作为课外作业安排给学生。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教师如何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1.课前的有效备课准备
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精确传统备课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动词描述的教学目标,学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标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三维目标”应达到怎样的“度”,需要准确了解。备课时应尽量用知道、说出这样的动词。生物学科注重实验和实践,因此课前的准备更应该充分、有效。课前准备好上课要用的标本,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的学案。如:在讲《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一课时,我准备好了两个学生共用一台显微镜。由于学生对显微镜非常感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对于刚接触生物的初一学生来说,无形中提高了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2.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要立足于改进课堂教学行为,精心上好每一节课――实现有效教学。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从学生学习、成长的角度出发,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环境,设计并实施教学,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好第一节课是开启学生学习兴趣的大门,成功有效的第一堂课,决定了以后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兴趣取向。如何使学生了解生物学及生物与生活、生产、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应用呢?首先要用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示这方面的内容,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角色扮演、演讲(我曾养过的……动物)等形式来使学生体会到丰富多彩的生物学知识,了解到更多生物的奥秘。
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够完善,特别是理化知识的匮乏,一些教学的难点学生更是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这些内容要做必要的讲解,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的时间都来探究,因此教师的精心设问、精讲点拨不可缺少。实现“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教材中设置的一些资料分析、实验探究等,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了也可能不会回答,所以不能照本宣科,要通过实验探究,从现象探究事物的本质。
重视做好演示实验;上好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三是引领、指导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交流合作的意识;四是重视课外实验,使实验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五是教师要善于用小实验、小制作等方式为学生解惑释疑,最终引导学生养成用实验解惑释疑的习惯;六是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以及现代应用技术紧密联系,突出知识的应用。
课程资源――不仅来自教材,也来自教师和同学的交往、各种媒体、网络及日常生活,即凡是能让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经验、感受等的载体与渠道,都是学生学习的有效资源。学校开发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兰文化,学生通过亲手种兰、养兰等活动,既陶冶了情操,培育了兰之精神,又丰富了生物的知识,更加深了学习生物的兴趣。
3.有效设计练习题
练习题设计要有针对性;利用空余时间,网上寻找习题,经过筛选,自己编辑了一课一练,重在基础知识的训练。课前准备好预习的学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解决一些基础知识。练习题设计要有层次性,关注测查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作业布置分层结合,视学生实际及时调整各层次学生的作业数量及难度,具体包括巩固性作业和提高性作业。例如:在设计《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课练习时,整体水平较弱的学生,主要完成血液、心脏、血管的结构功能特点,血液循环的组成等基础题,这样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信心;整体水平较好的学生完成提高题,如:静脉输液时,舌尖为什么感觉甜的,葡萄糖是经过怎样的途径到达舌尖的?以加强对知识的强化,少做一些重复性机械题,同时要多布置一些拓展性、发散性题目。练习题设计要有联系实际问题突出知识的应用。生物学科本身就和实际问题息息相关,在生物练习中设置一些资料分析题目,对于学生各方面知识拓宽非常有效。例如:在讲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时,通过对温室效应、酸雨等一些当今突出问题进行考查,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学习生物的重要性。
4.注重对课堂的自我评价和课后的反思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注重学生课堂的动态表现和分析评价课堂教学活动,能够促使教学的有效改进,使学生成为有效教学的“主体”;而课后思考与教学后记是有效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能持续有效教学的保证,也是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有效手段。如果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是直接影响教学效益的因素,教学反思和评价则是通过对上一阶段的教学进行总结,为提高下一阶段教学效果打基础。所以说教师的反思和孜孜不倦的治学态度能够给有效教学注入“活性酶”。这就是教学思考和评价行为应该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包括教学活动之前、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及教学活动之后的原因。
通过几年来的生物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实施有效教学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努力作好本职的工作,充分利用生物学科的优越性,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课外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让学生了解生物学发展的前景,感受到生物学科独特的魅力,以激发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学习热情,从而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从知识、情感、价值上尽情的享受课堂、享受生活,从而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
摘要:中学生物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生物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是培养优秀中学生物学科教师的目标,发展途径是应用生物学基本观点,指导教育实践和生活;增强实验动手能力,能通过实验补充及拓展学生视野;关注生物前沿发展,并转化为教学素材;以研促教,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充分利用校本资源,提高生物学科素养;深入学生群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关键词:生物教师专业化 生物学观点 实验能力 生物前沿 学术研究
教师专业化,就是教师按照工作岗位的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训练,获得学科专业知识与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从教素质,取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1]。
中学生物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生物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是培养优秀中学生物学科教师的目标,也是提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措施。针对学科特点和教师发展现状,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应用生物学基本观点,指导教育实践和生活。
生物学科教师专业化,应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师专业化,能够以生物学基本观点指导实际便是其中之一。
除了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在生物科学中,还包括许多朴实而又博大的基本观点,有唯物观点、辩证统一观点,用动态、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研究的思想方法,创造性
思维等。这些基本观点不仅对学好生物学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且对实践者的求知、生活、做人等都有指导价值。
教师应在基础知识、基本教学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通过生物学科的教育实践和工作生活,充分体现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增强生物学科意识,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一)唯物的观点
一切生命和生命现象都有其物质基础。最初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进化过程演变而成的,体现了生命起源的物质性。C、H、O、N、P、S等元素组成了核酸、蛋白质、糖类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构成了生物体(病毒除外)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体现了生命的物质性。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变异、应激性等一切生命现象都基于细胞的新陈代谢,都可给予物质基础上的解释,这反映了生命现象的物质性。
贯彻唯物观点,建立科学发展观。比如对于生命的起源问题,能更进一步认清神创论或创世说的不科学性,为进化论的提出铺设了基垫。
贯彻唯物观点,培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态度。主观意识要适应客观环境,不脱离现实生活,不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自己,从实际情况出发,促进自身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辩证统一的观点
构成各生物体的元素都可在非生物界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说明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不同的细胞都有相似的结构组成,体现了细胞结构的统一性。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这是生命科学最基本的观点之一,如叶绿体、线粒体的结构分别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相统一。
以辩证统一观点,作为教育实践的基本理念,全面看待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例如协同进化现象,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既进行着生存斗争,而生物和生物之间又在相互选择,共同反正,生存着的生物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环境,正是这种既斗争又统一的各种复杂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建立了动态平衡。
以辩证统一观点,正确处理个体同周围环境的关系。比如在教师和学校之间,教师个体的知识和技能水平限制着学校的发展,学校某些教学条件也会制约教师的成长。但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能使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大为提升,有利的教学环境和管理策略也能促进教师的发展。两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也相互制约。作为教师个体,在充分利用学校各有利条件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对学校发展作出贡献,使个人和学校得以和谐共进。
(三)动态、变化、发展的观点
生物的组成物质是动态变化的——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使生物体每时每刻进行着新旧更换。细胞和生物个体是动态、变化的——它们都有一个发生、成长、衰老、死亡的动态变化过程。细胞和生物个体的结构与生理、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等也是动态、变化、发展的。
在教学实践中,能以发展的观点解释生命现象、看待生物科学发展前景和学生的个体成长;在实际生活中,能认识到社会和生活环境处于发展变化中,教师自身发展也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二、增强实验动手能力,能通过实验补充及拓展学生视野
高中生物实验,是该学科内容组成的一部分,对了解学科基本知识、原理、现象、发展规律等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理论的分析和实际操作的科学性。除此以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不断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以实验检验理论,以理论知识辅助实验的改进,促进教学研究水平的发展。 例如提取DNA,教材所用实验材料是鸡血,还有没有其它的材料可替代,或更理想的材料可选择?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的甄宗秋老师,改进了该实验[2]:利用成熟鲤鱼精巢作为实验材料。成熟鲤鱼精巢中存在大量细胞,其主要部分细胞核,含有丰富的DNA分子。通过对教材实验改进前后的对比,发现不仅减少实验成本和材料用量,更是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这样,在解决某些问题时,便可应用到其中。例如:由于实验材料用品所限,有时候需要设法替代,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做DNA粗提和分离实验时,用新鲜羊血代替鸡血
解析:羊为哺乳动物,血液中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DNA含量极少。
而学生可能会问,那可用什么材料替代?以上的实验研究结果便提供了参考答案。
另外,还要能够会用实验,借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再现,拓宽知识面,提高对生物学科学习兴趣。比如,利用证明光合作用产物有淀粉的实验制作印有图象的叶片,方法是在暗处理后取一张底片放在叶上,叶底托一张黑纸,再用夹子将两块玻璃上下夹住叶片,使底片与叶片贴紧,阳光下晒3~4小时,其它步骤相同。最后,将此叶片晾干、压平,系上彩带就成为一张有像的树叶书签。通过实验,不仅让学生实践了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经典实验的设计,而且还能助长兴趣,提高实验应用能力。
三、关注生物前沿发展,并转化为教学素材
生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学科,前沿科学既是对已有知识的补充、发展、修正,也是学科探索精神的体现,它完善了学科的知识体系,增强了其实用价值,也激励着生物人不断进取、向上、敢于挑战和实践。
例如在免疫治疗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单克隆抗体技术,向学生介绍新兴科学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在讲到低温只是使酶活性降低而不是丧失时,引用美国提出的人体冷冻技术,让学生从理论和技术等方面就冷藏后的人还能不能复活进行讨论;我国神七问天带去的植物种子,在太空高真空、强辐射、微重力的条件下,能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从而获得新型品种,是诱变育种的一个重要实例。
对前沿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是高中生物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没有对知识的更新,意味着陈旧落后,祸害学生,没有对知识的补充,意味着停滞不前,耽误学生。发展中的教师应与发展着的学科息息相关,以学科的发展武装头脑,以学科的进步促进能力的提高,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四、以研促教,培养学术研究能力
学术研究是借助已有的理论、知识、经验对科学问题的假设、分析、探讨和推出结论,其结果应该是力求符合事物客观规律的,是对未知科学问题的某种程度的揭示。
作为发展中的教师,特别是自然学科的中学生物教师,应该抱有对周围事物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要知道,书中的“理”来自自然,书中的“例”也源自自然,学科的发展更是依赖于自然。要能够利用生物学科观点、规律解释身边现象,还要能够从身边小环境反衬学科理论,使之相互促进,不断发展。
学术研究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调查法。例如,在校本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中,我带的几个学生的课题是:金中百年老树的调查。经过资料查找和对相关人士专访等,整理出来的调查报告不仅反映了金中校园百年老树的命运变迁,总结了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对校园小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从另一侧面以小见大,映衬了潮汕地区百年老树的管理情况和受重视程度,进而为可行性强的管理保护措施的提出了提供了参考。
调查中还整理了部分植物的特征,拍摄了大量的植物照片,这些都可补充教学素材库。
除此之外,还有实验法,能够围绕一个课题展开探索,提炼结论,对生物学科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大自然就是一本厚厚的教科书,它为学习者现出科学神秘的面纱,也引领好学者通往知识的殿堂,但前提是得先打开这本书,并通读它。走进课本,更要能走出课本,接受自然神圣的洗礼。
五、充分利用校本资源,提高生物学科素养
学校这一小环境,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生态系统,中学生物教师要关注并了解校园的生态环境特点,要能为校园的规划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比如校园绿化,如何根据地域气候、土壤和建筑环境特点,种植旁道树和花圃草坪,生物学科教师对此要加强认识,并形成一定的见解,不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又如生物园,是生物学科的第二课堂,也是教师发展、提高的重要园地。
六、深入学生群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很多人对教师职业都有这样一种看法:教书若干年,就是重复同一个内容、讲同一番话若干次。如果不在教学方法上求变,因材施教,那岂不成了教书机器。中学生物教学的根本,还是回到学生群体。学生对学科的态度、知识水平都将影响教学的效果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可以是通过作业和测试分析,课堂提问和观察,谈话聊天等,也可以是学生疑问的解答,这一点非常重要,一方面,学生的问题体现了其知识水平和认知障碍,另一方面也反映教师知识结构的盲点,或学科内容与现实的矛盾,或学科间的联系等。中学生物知识系统,尚不是很完善,基础知识和高等教育内容仍需进一步磨合,教师知识结构也需要不断整合和磨合;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不能脱离现实,学科理论和生活生产实际要建立合理联系……教师虽然在教学工作中也在不断发现、积累和扩充,但毕竟能力和精力有限,能借助学生的参与,就好像延伸了一个个触角到社会、生活的很多角落,能由中得到启发,不仅让教师了解学生,也让教师了解自己,并得以不断提高。
对学生问题的解答,可以解决学生存在的疑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科素养;综合学生普遍提出的问题,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适时而教。例如必修Ⅲ人体体温的调节部分,有这样一个题目: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降低体温。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在额头上敷一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C.用酒精棉球擦试四肢等部位 D.适当撤减衣被, [答案]A。而学生在实际中的认识是:发点烧,吃了药蒙上被子,出出汗就没事。这个问题如何解答?
这体现了知识和实际应用的联系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个人也查找了一些资料,发现竟是个普遍存在的疑问。课堂上,我没有把我的看法直接告诉他们,而是让学生谈谈退烧的一些经验和经历,很多人都提到家长采用蒙被出汗的方式,而有的用酒精擦身,有一女生回想起不久前发烧,医生嘱咐不能穿太多衣服……结合查找资料的情况,发现:蒙上被子出汗是家长的做法,医生的建议是适当撤减衣被。高烧不退,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帮助散热,如果再加盖衣被,更不利于热量的散失了。而对于低烧且代谢未出现紊乱时适当加盖衣被,能促进出汗,加快散热,但高烧不退,这种做法适得其反,可能会使病情加重。所以当出现高烧时,要注意情况的区别,不能盲目。
参考文献:
[1]傅道春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7(2005.5重印),95.
[2]生物学教学 2008(33).6,39-40.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老师不重视
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依旧残留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偏科思想,对生物这门学科不重视。并且,许多教师依旧停留在理论教育上,不注重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导致实验课成为学生按照步骤完成实验的任务。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对实验这个学习方式的理解,更使得学校实验室资源不断地被浪费。脱离了实验,既降低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也间接降低了学生动手探索的能力。
2.学校实验室资源欠缺
一些学校由于经费等原因,往往在实验室器材上缩减开支,造成了很多学生没有可以操作的仪器,或者多人共用一套仪器。有的学校甚至因此取消了实验课,这一系列行为直接降低了学生对实验课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由于学校对初中生的课程安排太过紧凑,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偶尔都在准备着做其他课程布置的作业。
3.课程安排与实验课时间协调不足
就当前许多学校的初中教学情况来看,英语、语文、数学三门学科分数比其他科目占得多,所以占据了学生许多的课业时间。同时,这些科目布置了大量的课余作业,而实验课占的课业时间少,这一现象使得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难以直观地感受实验课的重要性。同时,就当前教育中考核方式来看只要能记住课本上的知识,便能够考出理想的成绩,这样更使得学生不愿意动手,更倾向于死板地背和记,却缺乏了自己的思考。
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浅析
1.改变学校教学思路
在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今天,学校的教育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学校应该在抓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思维的培养。其中,教师应该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带头认识到生物实验教学对学生思维培养的意义,同时合理安排各自教的科目对学生课余时间的分配。除此之外,老师更应该鼓励学生不仅重视课堂上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与实际能力结合起来的实验教学。
此外,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学校更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不是一味地填灌给学生知识,而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到事物的本质。并且,学校可以充分地开发实验室,以方便提供学生课后进行相关实验的自学。将课本中的图片搬到现实中来,充分提高学生对实验学习的积极性。
2.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认识
在以分数和排名为重的引导下,学生容易忽略对知识的主动探索,而是一味地追求做题做对就行,这是错误的。兴趣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学生自学,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是值得鼓励学习的。生物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很多理论知识都是生物学家不断地做实验总结出来的。实验室是学生提高创新思维的地方。只有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程的积极性,实验课程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首先,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生物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提高师生对生物实验课程的重视度。其次,通过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让他们享受到自己探索发现出与课本同样结果的快乐。再次,可以设置相应的实验动手能力的考核,增加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度。
3.科学地安排实验课程
生物学科的特性决定了高中生物教学难度比较大,生物教师必须改变传统以书本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文章以高中生物教学的特点为出发点,从规范生物实验教学管理、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着重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和构建生物课程教学团队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中生;生物学科;动手能力;教学效率
生物是理科生的必修课,新课程改革对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生物教师要依据学科特点和高中生的知识构成,改变传统以书本理论为主的教学方法,增加实验教学比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生物学科的学习及实验中,培养他们的生物学习兴趣,提高其在生物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以全面掌握学科知识,并在实际生活及工作中加以应用。
一、高中生物教学的特点
应试教育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强调学生的成绩,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对生物学科的理解和认知仅限于理论层面,与高中生物教学要求及目标相悖。生物学科中涉及到很多实验内容,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教育部门和生物教师要依据素质教育要求,改变传统的生物教学方法,强调实验操作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实践中,通过实验训练及操作,不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及生物教学效率[1]。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出发。
(一)规范生物实验教学管理
部分高中学校由于缺乏资金,没有专门的生物实验室,实验设备和器材不足。因此,就要求学校依据自身发展水平及高中生物教学要求,整合现有生物实验资源,采用多种集资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并对学校生物实验室进行科学管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从根本上增加实验教学比重,实现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
高中生物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比较固定,很难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生物教师要依据高中生的具体学习诉求,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将多媒体应用到生物课堂教学中,使书本上的内容更加直观和具象化,使学生能够更全面的认识生物教学内容。生物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借助具象化的实验,培养高中生的动手能力,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目标。
(三)着重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高中生物对学生的考核注重理论性,很难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进行考查,对学生生物学习情况的考查具有片面性,这种考核方式,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被弱化。要将课堂实验情况、作业、实验报告等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指标,对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能力进行量化考核,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够引起学生对实验的重视,又能够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四)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在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观察,从而发现实验过程中的细微变化,继而充分发散思维,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推理。生物教师要依据高中生物教学要求,由易到难地为学生设计实验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断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不断寻求答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初期,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比较差,实验结果也容易出现偏差,在该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对实验进行不断重复和改进,从而得出想要的结果。通过具体的实验,能够使高中生的生物实验水平不断提高,思维得到启发,为生物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该学科教学质量,实现最终教学目标。
(五)构建生物课程教学团队
应试教育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重点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生物教师很难兼顾学生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校可安排有经验的生物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开展高中生物教学工作。教师要依据自身的特长,对教学内容及任务进行合理分担,实现教学经验的整合,确保书本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同步性,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学科规划,使学生依从于具体计划,进行生物学科的学习。例如,部分生物教师在细胞教学板块比较擅长,而部分教师则比较擅长植物和微生物教学,可使他们在自己擅长的类目中,为学生提供指导,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良好的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语
高中生物教学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其中实验教学尤为重要。生物教师要依据学科特性,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时间,指导学生对书本实验进行操作和延伸。通过该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目标。
作者:张富财 单位:云南省元阳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机智教学;策略;生物教学
教学机智,是指凌驾于教师基本教育教学能力之上的教学判断力和应变力,是教师智慧和能力的结晶,是衡量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尺。具体来说,机智教学包含教师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地应对复杂教学情况的应变力;二是善于探索和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生物学的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相对而言,生物学科的学习难度较大,生物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方法,对于青少年强大的求知欲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然而,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却深深地影响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态度。若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机智的理论,灵活地开展教学工作,致力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定能创造更好的教学效果。就其具体运用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
1.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养成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
过去的教师对于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或者其他复杂事件的处理往往采用利用教师权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一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教师观念的落后。因此,要想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好机智教学的理论,就必须首先从转变教师的观念开始。新课改中规定,教师应当由过去的教学中的“权威者”改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同时,教师还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在教学方式上,教师除了要传授知识外,还应当创造性地利用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生物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在课堂中创造性地利用教学资源,要善于在课堂设计中把静态的课程文本转化为动态的课程实施活动,让学生参与生物课程的活动中来。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提出质疑,并以学生的质疑为基础组织自己的教学。
除了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们还应当重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包括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同样也包括反思自己的教学中的长处和短处,以及反思自己的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帮助生物教师养成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能够更快也更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机智水平。
2.尊重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实践能力
生物课程的机智教学离不开新课改的指导。要想在生物学科的教学方式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应当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自主探索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做到尊重和信任全体学生,努力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自由而又轻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允许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彰显自己的创造才华。
实际上,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表现在生物学科中的实践能力其实指的就是要提高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真知。生物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实验在生物课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生物教学中,要多增加实验课程的数量,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实验课程的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
3.善于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课堂教学的灵活性还表现在教师善于在教学中 “留白”。教师的“留白”指的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不仅要善于把应当讲的基本知识讲透彻,同样也要给学生留下继续探索和学习的空间。这一“留白”具体而言,可以是作业,可以是实验,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疑问。生物课是一门科学性质很强的学科,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教师们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当要注意激励和鼓舞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品质,给学生锻炼自己的机会。教师在课堂中 “留白”也是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好办法。
总的来说,在生物课堂中运用机智教学的理论,有助于提升和优化生物课程的教学效果。但是,机智教学理论在生物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绝不仅仅是以上三个方面能够完全概括的。教师教学机智的能力和水平还跟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养息息相关。因此,让机智教学更好地指导生物学科的教学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值得我们做出更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目前重回分科教学,新人教版生物学科与浙教版科学的生物部分相比,难度有所降低,内容更加细化,为教师创造了更多发挥的空间。就第一章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课题而言,内容要比原科学学科的相关部分要求更加细化,也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
进行一定区域内的生物调查是新教材给出的第一个活动课题,分析教材中的调查要求:“学生分小组在一定范围内调查观察到的生物数量与生活环境等特点,并进行适当分类。”其提示选择范围可以是校园、公园或农田,主要希望通过该课时,使学生了解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学会按照不同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在调查过程中通过使用路线图、平面图等方式设计调查路线。
但若仅按照教材要求组织进行,教师将面临以下问题:
一、学生的学情
本节课为七年级新入学的第二或第三节课,几乎就是在开学第一周实施。这时候新的班级才刚刚完成,不论是小组学习还是班干部培养,也才刚处于起步阶段,班级并不容易体现出太好的纪律养成。此时若进行校园内课堂外的集体活动,对教师的组织提出非常高的要求,若活动太复杂,不容易实现。
二、课堂还是课外
生物学科本身课时有限,估计很多教师的策略是将该活动作为课外补充的活动,指导学生课后进行自主调查,选取其熟悉的各种环境进行。但这样的话,学生缺乏教师的即时指导,在实施过程中若遇困难,不容易解决。若将调查置于一节常规课40分钟的范围内,则相对而言,教师更容易起到指导作用。
三、调查的深度与广度
教材要求仅仅是进行生物种类调查,其指向性是不明确的,即使在一个非常小的范围内,生物种类也非常多,哪些才是需要记录的呢?并且,学生如何了解他所发现的各种生物?即使学生有查阅资料的能力,但若没有明确指向,他们要进行大量未知生物种类查阅也是困难的,不但要占用大量时间,而且效率不高,即使像对未知植物进行分类检索这样的基本工作,也并非每一位学生都可以通过一张图片就能够实现。
简单小结教材要求的不足之处:
(1)对于刚刚接触生物学课程并且仅上了两节课的七年级新入学学生,调查的指向性不明确,学生普遍有畏难现象。
(2)教师较难在室外课堂掌控近50名学生并进行细节指导,特别是当调查范围较大,而调查内容较多的情况下。
本课题的关键词是“调查”,目的是创设适宜条件,令学生体会调查与分类等概念。因此我在实施过程中,设计出一个更加符合实际操作的方案,在达到教材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实施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实践。
首先,本节课作为校园活动课,在一节常规课时间内实施。活动场地选取为校园的小花园,长宽不需要超过30米,这样的小花园估计在任何一个校园都容易找到,具有普遍性。学生在教师视野范围内活动,集中讲解与随机点评都容易实现,使教师掌控课堂成为可能。课程实施的目标,就是使这一个在大多数情况下作为课外补充的活动,转变为一个可以在课堂实现的教学活动。
其二,在调查过程中使用小花园的大比例尺精确地图(如图),这样的优点在于每一丛植物都可以在图中表示出来,因此指向性非常明确,也符合教材(接触使用地图或设计调查路线的要求),并且也将调查的范围限制在植物――高大的乔木或灌木上,使实际操作更容易,指向更明确。
其三,也是设计关键点,就是以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具体实践。 第一个问题学生非常容易实现,即:“在地图中指定一棵植物,借助《校园植物图册》调查其名称与生活环境。”这里提供了学校自行编制的《校园植物图册》作为检索工具,使学生可以通过实物与图片的直接对照来确定植物名称,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体现了对学生看图用图的要求。在实际使用中,我并没有向学生提供整个校园的图册,而仅仅选取了一部分,这样的目的同样是降低学生搜索的难度,提高效率。
注:在实际操作中,若担心学生看图与确定位置困难,可以通过以下简单方法进一步降低难度。
(1)在发给学生的地图中就一棵植物标注号码。譬如一个班级有13个小组,则每一个小组领到一张在“一棵植物”上标注其组号的地图。(2)在实地对应植物上挂牌,标注与地图上相同的号码,挂牌要明显可见。通过以上设计,学生只需要在实地寻找到自己对应号码的牌子,就知道这是他所要调查的在地图上标注的植物。由于实地范围有限,牌子也很清晰,因此最多耽搁学生一分钟的时间。
第二个问题是对学生调查实践的考验,即:“在《图册》中指定一种植物,在花园中调查它们的分布状况,并在地图中标注它们的位置。”本考察的难点在于学生不但要在实地找到与图册对应的植物,而且还要找到全部相同类型的植物,并调查数量。学生若实施以上要求,其实也就是达到了解调查的要求与方法,并对生物进行分类的学习目的。
以上的调查要求仅仅是使学生了解植物的名称与大致情况,最后要对学生形成小组作业的要求:
(1)拍摄你感兴趣的一种植物照片(一张或几张),要求能表现出植物的特点。
(2)调查该种植物在地图范围内的数量和生活环境。
(3)上网或者通过其他途径搜索该种植物的信息,摘录几条向其他同学介绍该种植物的特色。
(4)在校园地图上标出该种植物的位置。
(5)设计一张介绍卡片,将以上资料汇总在一起。
促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完善调查与资料收集工作,从学生上交作业的情况看,课堂效果是比较理想的。
以上设计通过明确调查的指向性,合理规划调查范围与提供合适参考资料,使这节看起来不容易在课堂实现的活动课变得较易实施,体现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获得知识的特点。并且,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带着“寻”的目的参与,中间充满乐趣,也能够体验“寻获”的成功感。在教学素材上合理使用自编的《图册》与制作精确地图,为活动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体现出一定跨学科活动的性质。
简单小结该设计体现的新颖之处:
(1)趣味性:在两个指向性要求中,都突出“寻”的作用,使学生在按图索骥的过程中体验寻找的乐趣,适合引导新入学学生逐步培养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2)知识性:两个指向性要求同样体现“调查”的知识要求,并为学生在以后的“校园植物挂牌”活动打下一定基础。
(3)跨科综合:本设计既体现生物学科知识点,同样也是地理学科识图用图的基础活动,具有一节课,两学科综合的特点。
通过以上改进,将校园的范围缩小,在任一学校均较容易寻找适当的小花园,控制学生在教师视野范围内活动,达到即时指导的目的;而且将调查的要求具体化,使任何一个组内的学生,都能够明确自己的调查目标与调查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调查任务,收获成功感。
在一节课的授课时间内,教师较易指导班级在校园内开展植物调查活动,做到当堂完成,当堂汇报,避免了将该节授课内容作为课外学生的自我活动,从而缺乏教师的直接指导。而布置校园植物调查的小组作业,使该活动具有连续性,学生也乐意参与完成,从作业完成情况看,效果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