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水利发展研究

水利发展研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2 15:31:3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水利发展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水利发展研究

篇(1)

关键词: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Abstract: With the growth of popul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city and climate change, water conservancy faces the problems and contradictions will be more comprehensive and complex.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ain aspect 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on how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s discussed, which is of significance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Key words: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blem;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V5

我国共有 100 多个重点易旱县市,大多数省份都有需要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县市。全国易涝耕地面积大,流域内一遇较大降雨,又会有大量客水涌入各大涝区。同时以风蚀、洪涝、人们的过度开垦等行为造成的水土流失破坏着农业生产环境。地理位置的差异,使得多数河套地区低洼易涝,洪涝灾害严重,长期以来危害着农业生产生活。因此县市级的水利工程建设十分重要。

1 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特征

水利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期以来,水利工程在防洪、排涝、防灾、减灾等方面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在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等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只有做好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水利工程施工虽然与一般土木工程有许多相同之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系统的组成十分复杂,影响因素多变。而水利工程施工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是将蓝图变成现实的过程。因此必须认识到水利工程的独特之处,才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料,完成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利工程的独特之处在于:

1) 水利工程承担挡水、蓄水和泄水的任务,因而对水工建筑物的稳定、承压、防渗、抗冲、耐磨、抗冻、抗裂等性能都有特殊要求,需按照水利工程的技术规范,采取专门的施工方法和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2) 水利工程对地基的要求比较严格,工程又常处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和部位,地基处理不好就会留下隐患,事后难以补救,需要采取专门的地基处理措施。

3) 水利工程多在河道、湖泊、沿海及其他水域施工,需根据水流的自然条件及工程建设的要求进行施工导流、截流及水下作业。

4) 水利工程要充分利用枯水期施工,有很强的季节性和必要的施工强度,有的工程因受气候影响还需采取温度控制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水利工程施工,与社会和自然环境关系密切。

2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主要方面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工作包括项目施工期间的管理措施,以及项目完成后采取的竣工验收管理措施,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工程项目负责人、承包方、监理工程师三方施工管理工作,形成以监理工程师为核心的合同管理模式,以期达到降低造价,保证进度,提高施工质量。按照合同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工期和质量,并协调有关各方的关系,确切实施工程施工方案以及施工过程的管理。

2) 施工期的工程施工管理主要为审查并确定分包单位、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提出施工技术措施、施工进度计划和资金、物资、设备计划等。执行工程承包合同,按照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和批准的工程施工设计文件施工,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检查安全防护设施。核实完成的工程量,领取工程款,整理合同文件和技术档案资料,处理违约事件和索赔。协助项目法人进行工程各阶段验收。

3) 最后在工程完工后,接受主管部门的检查,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竣工验收。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工作涉及到环境、工业、农业、电力、交通、城建、等诸多领域。并且深受自然因素的影响,鉴于每地区的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土壤类型等因素都各不相同,所以自然因素对工程的顺利实施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可能决定工程的成败。其次还有人为因素,其主要表现为政治、经济、军事背景及参与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工作态度、协调配合能力等。上述这些不确定性的因素都对水利工程的实施具有很大影响,是我们在工程建设中不得不考虑的范围。我们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施工管理水平,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

3 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3.1完善城市防洪体系,保障水利可持续发展。

城市洪涝灾害防治是城市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城市洪涝标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完善的洪涝预防设施是城市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通过兴建必要的城市防洪设施,加强城市的排水管网建设与改造,提高城市区域的排水能力,避免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以保证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安全。首先,结合排水布局现状,按照分散布局、就近排放原则。合理地划分不同的排水区域,铺设排水管网,缩短水路,提高排水效率。其次,要理顺内部排涝水系,治理内部排涝河道和排水管网。保证内部排水畅通。对排涝特别重要的河道进行综合整治。第三,充分利用现有排水设施,以重涝区治理为重点,以河道整治、泵站扩容、管网铺设为主要手段。全面提高城市排涝标准及排涝能力。此外,还要保护现有河塘和水面,增加城区雨水调蓄能力和排泄能力,消除内涝。

3.2加强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充分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做好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因此,必须采用以源头控制为主的综合治污战略保障城市良好的水环境。首先,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做到多节水、少调水。其次,采取多种手段控制水污染。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尽可能降低工业污染物的排放,生活污染实行雨污排水系统分流等措施进行防治。第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行农业节水新技术,建立节水型农业,加强灌区续建配套。加大渠网改造,实施耕作制度的改革、革新施药、施肥方法以及广泛应用集约化养殖产生的有机肥,把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起来,实现各种资源的高效利用。第四,建立污染防治和污染物处理技术标准。加大国家有关污水处理技术政策和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力度,制订并推行污水处理技术和设施的强制性标准,采取各种技术措施促进水污染防治。

3.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实施绿化工程,加大水土保持力度。特别要加强流域上游生态保护,全面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加快退耕还林。其次,加大旧城区的改造力度,将其改造成秩序井然、环境优美的生活小区。在城区内实行垃圾袋装化,统一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封堵过去居民住宅的垃圾道,取消新建建筑的垃圾道,对城区生活垃圾实行专人专车收集和集中处理。此外,要严格控制城市河湖水污染,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将河流两岸建设成为城市绿化带,增加水体生态区之间的纵向联系,增加固土保水与涵养肥力,增加透水面积。减少地表径流,改善水文循环,稳定洪泛范围,改善河床基质与水生植物布局,净化水体,降低水土流失。

4 结语

水利工程兴建时,对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既有兴利除害有利的一面,又有淹没、浸没、移民、迁建等不利的一面。并且一般规模大,投资多,技术复杂,工期较长。为此,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必须从流域或地区的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减免不利影响,收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最佳效果。这样不仅利国利民,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城市水利 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

城市化的发展离不开城市水利的支撑,要建设持续健康的生态城市,就需要以区域水资源配置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城市各项社会与经济活动中水利活动的管理,从而确保城市发展与水利建设的均衡性。为了在城市区域中实现最大化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必须控制和监测水资源,加强对各项水资源的保护、调节、控制、管理及治理,在地区和流域之间进行合理调配,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来促进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1 城市水利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洪涝灾害防治标准低

多年来,我国虽然采用除险、加固等多种手段加强了对城市防洪的管理,但洪水问题仍是威胁城市安全的一大危害。在一些县城或者小型城市中,防洪体系尚未构建,对洪水灾害的抵抗力几乎为零。而且,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路面硬化面积不断扩大,导致暴雨等产生的流量排除难度加大。另外,存在于城市排涝系统中的诸多问题也亟待解决。现有城市排水泵站多为早期建立,老化严重,且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排水泵站排涝模数远远低于城区排涝要求。

1.2 城市水资源相对不足

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满足了快速膨胀的城市人口需求,同时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必然需要更多的水资源,然而受降水量减少等因素影响,水资源总量不断减少,导致水资源供不应求问题日益严重。用水短缺现象普遍出现于用水高峰期或中等干旱年。在北方,为有效解决缺水地区的工业、农业及生活用水,多通过跨流域调水、开发水源或节水等措施来实现,并且加大对个别重点城市的供水量。但与此同时,多数地区仍存在集中排污或过量利用地下水等问题,从而对区域内工业、农业及生活用水产生严重影响。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将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低于海平面,若不能对其进行有效补充必将造成水资源的枯竭,进而严重影响水资源的供给。所以,做好并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健康利用对于城市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3 城市水环境污染严重

当前,我国水质污染的主要因素在于过低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处理率。高度集中的城市用水导致城市排水量大,大量成分复杂的城市污水直接排入江河必然对水体的自净能力产生影响,从而对地下水及江河水造成污染,进而对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而上游及周边地区工业、农业及生活垃圾和污水的不合理处理也严重影响了沿岸水体的污染,进而加重了下游城区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加之日益严重的城市酸雨问题,大多数城市地下水水质受到进一步污染,使得饮用水资源污染不断严重化。

2 城市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2.1 完善城市防洪体系,保障水利可持续发展

城市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城市洪涝灾害防治,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与安全直接受城市洪涝标准的影响。要保障城市水利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城市防洪设施建设,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构建和改造,构建完善的防洪设施,通过提高城区排水能力来降低城市因洪涝灾害而遭受的损失,从而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城市排水区域的划分及排水管网的铺设首先要坚持分散布局、就近排放的原则,以排水布局现状为基础,以缩短水路提高排水效率的目的。还要通过对内部排水管网及排涝河道的治理来理顺排涝水系,综合治理排涝河道,确保排水畅通。还可以采用管网铺设、泵站扩容、河道整治等手段,重点治理重涝区,对现有排水设施的价值进行充分挖掘和利用,从整体上提升城市排涝标准及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对现有河塘及水面的保护,充分利用其调蓄和排泄能力,有效缓解内涝发生的可能性。

2.2 加强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充分利用水资源

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因此要求城市水利建设工作,其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其核心内容。首先要促进节水型社会的构建。在工业、农业等各行各业推行节水措施,构建节水型社会,通过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其次要对水污染进行有效控制。通过降低工农业污染排放量对水污染进行有效控制,还可以采用雨水排污系统分流措施对生活污染进行处理。还可以通过节水新技术在农业中的推行发展生态农业,配套续建灌区,改造渠网,改革耕作制度,对施肥、施药方法进行革新,对集约化养殖产生的有机肥进行充分利用,通过养殖业和农业的有效结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水利建设,首先可以通过加强绿化对水土进行有效保护,加强对乱砍乱伐行为的禁止以保护流域上游生态环境,同时加大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的力度和进度。其次可以通过运用可降解垃圾袋、推行垃圾袋装化以及专人专车收集并处理城区生活垃圾等措施,对居民住宅的垃圾道进行有效改造,大力改造旧城区环境,使其生活环境优美,秩序井然。同时,还要对城市河湖水污染进行严格控制,大面积建设城市绿地和绿化带,尤其要在河流两岸进行绿化带建设,在水体生态区之间构建纵向联系体系,提升涵养肥力和固土保水的能力,通过减少地表径流,扩大透水面积实现对水文循环以及水生植物布局和河床基质的改善,从而达到降低水土流失、净化水体、缩小并稳固洪泛范围的目的。

3 结语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利建设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国民经济,必须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有效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口、经济、环境及资源的健康发展是以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和前提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经济运行环境要求我们对水资源加强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实现全面节约、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及高效利用,从而实现水资源及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温善荣,黄金军,陈阿萍.浅谈生态水利在城市水利设计中运用[J].湖南水利水电,2016(02).

篇(3)

关键词: 发展目标;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内涵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历史过程。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发展阶段对水利的要求以及水利自身的发展水平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进程及相应的标准也有所不同。根据对国家现代化、水利现代化进程及其经验的研究,以及我国长期以来水利建设和近年来一些地区关于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实践,可以将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内涵概括为:适应经济社会现代化和水利现代化的客观需要,建立现代科学水利工程管理体系的过程,包括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机制、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以及管理人才的现代化。

二、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具体措施

1.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现代化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对原有管理体制进行完善和发展,建立一个良性的管理运行机制,实现对水利工程的有效管理,确保水利工程能够更好地担负起维护公众利益、提供基本水利保障的职责。现代化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机制就是要

1.1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分级管理体制;妥善处理水库公益职能和经营职能的关系。既要承担起公益性水利保障的职责,又必须纳入公共财政支付,保证经费渠道

周转畅通。

1.2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加大水库管理部门内部改革力度,确立一个精干高效、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水利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核定管养经费,实行管养分离,定岗定职,科学管理,规范运行,更好地保障水库长期安全可靠地运行。

1.3建立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水库维修养护体系;在稳步推进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的基础上,水库管理部门内部实行管理与维修养护人员分离,维修人员和养护人员的工资分别按照维修、养护工作量和定额标准计算。同时将维修养护部门与水库管理单位分离,通过招标方式择优选择维修养护企业。推行工程维修养护规范化管理.水管体制改革。

1.4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与监督机制;

1.5建立保障有力、配套完善的政策、法律支撑体系。

2.水利工程管理手段现代化

随着传统经验管理模式弊端的出现和高新水利信息手段的发展,水利工程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趋势日益显著。只有不断积极探索管理创新、推广管理新技术、引进先进管理设施、增加管理工作科技含量,才能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 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现代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基本解决方案通常是借助先进的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测遥控技术以及图文视讯技术,建立专用的通信传输线路、信息采集网络、远程监控系统,实现雨情、水情、旱情信息的实时监测,并将信息及时传递给上级指挥部门,突破防汛信息和指挥调度的时空限制,使工作人员可以在调度中心及时获取基础信息,从而对防汛方案、水资源优化配置以及水利调度做出准确及时的决策。

3.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水利工程管理手段现代化与信息化制订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积极探索管理创新,引进、推广使用管理新技术,引进、研究开发先进管理设施,改善管理手段,增加管理工作科技含量,推进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依托信息化重点工程,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通过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改造和替代现有设备,改善水利管理条件;加强自动监测系统建设,提高监测自动化程度;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监测、预报和决策的现代化水平;积极探索管理创新,增加管理工作科技含量,提高管理水平。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现阶段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理念的主要内容。

4.水利工程管理理念现代化

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优质的工程建设和良好运行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人民提供可靠的防洪保障和供水保障。树立公平公正的意识.公平公正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基本要求。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保证水利建筑市场规范有序。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要高度重视水利建设与运行中的生态和环境问题,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要高度关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发挥。

5.现代化的管理人才

人才是创新的主体,是全面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要根据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大力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水利人才队伍,保障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

国家要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水利也要实现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也必须实现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体现水利现代化水平,今后必须继续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创新的治水理念、科学的管理制度、完善的基础设施,继承和发展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充分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创建和完善一个现代化的水利工程管理系统。保证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完好,确保水利工程各项功能的顺利实现,长期高效的发挥水利系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翟浩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推进现代水利建设[J].水利发展研究,2007(1):4-10.

【2】刘会民,基于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27-29.

【3】刘洪义.加强新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利用[J].内蒙古水利,2010,,03:84-85.

篇(4)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研究

农田水利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高效节水灌溉则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目前,节水灌溉工程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效节水灌溉的有效开展。因此,要理清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1.节水灌溉工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设计人员在设计节水灌溉工程时,没有对工程项目内的土壤、种植结构、水质情况等进行认真的勘察,主要是依赖以往的资料和自己的经验进行设计,导致设计中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而节水灌溉工程一旦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相关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以至于很多节水灌溉工程不能正常使用,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主要原因是节水灌溉工程没有明确的产权归属,缺乏足够的配套资金和有效的管理方法。节水灌溉工程内的种植结构也存在着严重不合理现象,主要还是以春种玉米秋种小麦的传统种植方式为主,缺乏相应的高效农业,即使有,覆盖面积也比较少,使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利于促进农业的增长和农民的增收,进而影响了整个灌溉区的经济收入。

2.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具体发展思路

2.1合理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农业健康发展

我国水资源相对来说比较贫乏,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时,要了解当地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合理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在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树立农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建设思路,促使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这样才能得到合理、科学地统筹,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在建设水利工程时要积极进行有效的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估。在水资源的具体分配上,要始终坚持对总量进行有效控制,对配额进行有效管理的主要原则,使每一个用水单位的农田灌溉用水量和每一个灌区的农田灌溉用水量非常明确和具体。并努力让各用水单位和各灌溉区进行有效的管理,让他们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将有限的水资源科学地运用到每一个最需要利用的地方,实现高效用水的最终目的,促进农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2.2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

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有利于带动整体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健康发展。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要特别突出高效节水灌溉的主要特点,对各项主要指标进行严格的控制,实行农业连片或分区,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促进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完美结合,成为现代化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这就需要在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时,要进行合理、科学地选址,主要遵循以下比较重要的原则:对不能进行自流灌溉的地面高低不平并且严重缺水的地区,对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并且种植的农作物一般是经济作物的地区,对当地干部和群众的思想相对来说比较先进、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积极支持的地区,对社会治安整体状况较好的地区等有优势的地对进行优先选择。在这些地区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能够加快建设速度,提高建设的整体效果,对周边地区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2.3积极引进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实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关键。因此,要积极引进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有效提高高效节水灌溉效率。要努力加强节约用水的灌溉工程技术、灌溉用水资源的优化调配技术等传统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还要积极引入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目前,新型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2.3.1根据生物技术研究而成的比较方便的调控灌溉技术

这个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农作物生理特征的认真研究,发现农作物的主要生理周期,让农作物逐步适应在特定的生理期内进行亏水生长,进而控制农作物的疯涨,改良农作物的品质,同时实现高效节水和增加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

2.3.2利用3S技术研究而成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遥感技术,简称RS,也就是通常所说的3S技术,利用这些现代技术研究而成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利用3S技术,可以对农作物生长的各种信息进行准确的掌握,并利用计算机对这些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农作物在某个阶段最适合进行灌溉,从而实现高效节水的目的。

2.3.3 结合微电子及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和生物学

将微电子及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和生物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建立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全程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实时监测农作物内的水分,以及土壤水分,然后经过计算机的精密分析,实施变量灌溉,实现高效节水的目的。

2.3.4重视并加强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

这就要求建立健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制度,村组和乡镇协助进行管理,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切实落实到实处,落实到相关的责任人。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并促使其长期发挥积极作用。

3.结语

水资源紧缺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而且关乎到国家安全。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其用水量约占全社会总用水量的 70%以上, 但其平均利用率只有40%左右。通过发展节水灌溉,在减少灌溉用水量的前提下满足灌溉需要,同时把节约出来的水量用于城市生活、工业生产和生态用水,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

【参考文献】

[1]王玉娟,吴欢欢.新形势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发展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09).

[2]滕金福.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2).

篇(5)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TV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1-0162-0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分布在农田间,灌溉、防洪面积以及容量分别在66617hm2、2000hm2和10万m3左右,采取提、引、蓄等农作物浇灌方式的一些田间运作工程。该工程有库坝、水渠、池塘、水闸等各种各样的形式,作为农业生产中的基础工程以及水利工程项目中的重要项目之一,该工程在农业生产发展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这些工程在规模上虽然微乎甚微,但其在数量和分布上却是相当可观的。同时,在抗洪抗旱、提高农作物生产发展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该工程的推广都起到了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1 存在的问题

1.1.1 缺乏合理运作规范。该工程在不断的发展和推广中虽已开发研究出多种多样诸如承包、拍卖、出租、参股等灵活多变的实用性管理模式,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如何选择适宜的操作模式仍然缺乏可以参照的理论依据。尽管有关专家已经在该方面进行了不少的研究和探讨,但由于大多数工程在具体操作中并未依据规定的管理模式运行,从而导致了多数的管理组织在运作时无法具备规范的操作。

1.1.2 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现阶段,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多数的管理组织大都把管理工作的重点聚焦在用人的方面,而往往忽视了工程本身的维护工作及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在管理方法上,这样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在实际操作中一些相关管理部门根本不会依据具体工程的特点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样一来,大多数的工程也就都只能是处在“无序管理、低档水平、低层次效率、低能收效益”的尴尬境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模虽小,但若管理方法不正确,仍会导致实际运行中的混乱,故我们应对其引起高度

重视。

1.1.3 缺乏明确的责任权限。一直以来,源于历史和体制等各种因素,一些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所属仍旧没有一个明细,这就导致了管护的主体和责任都无法很好地做到“对号入座”。实际中,我们可以看到的例子比比皆是,简单的举个例子――国家财政部门在出资修建了水利基础工程后,其所属的乡镇相关部门就负责管理工作,这样一来,土地的所有权是归集体所有,但其使用权却已被承包,那么责任的主体与产权的归属就无法明确地区分开来了。责任权限的不明确使得在具体操作中,权责双方往往无法合理协调,进而不利于该工程健康有效的发展。

1.2 原因分析

1.2.1 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无法有效运行的根本原因应归咎于监督机制的缺失。该工程成立的各式的管理组织大部分都缺乏类似于大中型水利工程的专门性负责管理日常运行的管理机构。而其具备的“小规模化、种类多样化以及数目多量化”等特点使得政府对其进行有效监管的难度大大增加,使得至今仍然未能制定相应的监管机制,进而造成了其管理组织无法合理有效地规范运行。

1.2.2 管理制度的不成熟则是造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低效管理的内在原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从规模上看的确是微乎其微。即便如此,在实际操作中,若是没有一定的管理制度,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管理的混乱。

1.2.3 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质量是决定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是否能够科学进行的直接因素。在该工程管理人员的构成中,大部分都是缺乏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普通农民,缺乏有效的管理能力。甚至在一些乡镇中,一部分基层水利中的相关工作人员也同样没有具备坚实的技术基础,其业务水平也普遍较低。这些技术人员几乎没有机会和时间进一步学习相关技术和知识,基本就只是重复执行上传下达的机械任务。这样一来,他们根本无法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更不用谈进一步地积累有效的实践经验,这样的人员,如何能够承担深程度的工作。

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2.1 管理层次

“管理层次”就是顶层管理人员与底层劳力人员之间从属关系的等级数。其数量的多少主要由规模的大小、幅度的强弱等因素综合决定。2011年3月,陈雷(水利部部

长)在全国农村水利工程会议中提到,完善农村水利服务体系,需从乡镇开始,明确人员职责,收益归入县级,作为其财政预算,从而妥善处理农村普遍存在的水利设施管护失效的问题。

据此,我们可以看到,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就涉及到县(市、区)、乡(镇)、村及各工程单位这样四个级别。而根据该工程受益的范围,其管理等级主要划分为2~4级(如图1所示)。

2.2 组织结构

结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小规模、多种类、多数量”特点来看,职能制的组织结构形式无疑是最恰当的选择。该组织结构下,上级可以进行跳级指挥。比如县可以直接指挥小水库工程的相关管理单位。

2.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2.3.1 根据实践完善责权明确的管理体制。推行实施主要是供各农户自给的小户型水利工程。该体制下,工程的产权归农户所有,各级政府对之进行广泛的支持和引导。在符合用户自愿性的条件下,以受益范围为依据来构建用水合作组织。国家补贴带来的收益归于用水合作组织;国家和集体出资修筑的农村小型集中供水工程,交付给该工程下,受益范围内的有关用水合作组织全权管理(村委会可代行职能)。

2.3.2 建立以水费收入为主体资金的保障机制。工程管理资金收入中,一个比重相当不轻的来源就是水费收入。建立合理有效的用水收费机制,能够进一步保证工程管理工作的落实。福利水和低价水在之前一直被普遍地长期使用,是有偿用水机制的直接阻力。故此,相关部门需广泛开展用水收费机制的宣传工作,积极指导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教导他们对用水有偿收费的保障体制有个正确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张庆华,崔世彬,马静,曹三海.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研究[J].水利经济,2011,(4).

[2]崔世彬,张庆华,马静,曹三海.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评价[J].人民黄河,2011,(8).

篇(6)

关键词:GIS 水利信息化 前景推测

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4)02-0100-01

世界上的水资源虽然丰富,但我国的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较少,是缺乏水资源的国家。新疆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在水利信息化方面虽然也在飞速的发展,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问题。

1 水利信息化在新疆兵团中的现状

1.1 新疆兵团对水资源的需要

随着社会发展,洪涝等自然灾害的频发,越来越恶化的水资源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新疆兵团虽然处在内陆地区,但高山中的水资源为生产生活提供了保证。新疆兵团如果要发展就一定要合理的运用水资源。因此,水利事业必须要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发展的非常迅速,为水利工作提供了技术需求。

1.2 信息技术的分类和在水利方面的应用介绍

信息技术主要分为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网络等通讯技术。其中比较常用的信息技术主要是GIS。GIS功能强大,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很多行业。GIS在水利行业发展多年,在生产生活中发挥非常大作用,比如地理位置确定、地理信息展示、行业信息展示、信息统计分析的功能。

1.2.1 GIS对地理信息管理

首先,地理信息管理反映了地理位置,水利行业最重要的就是得到地理信息,像地形、地貌等等。通过GIS,新疆兵团可以更好的了解掌握周围地区的水利情况并且更好的进行水力资源的开发。

1.2.2 GIS对信息展示的应用

通过对该技术的合理运用,我们可以掌握新疆兵团附近水库、水闸、堤防、各个设施的情况,并且根据雨情、灾情进行灾害的预防和及时的救护。这些信息会展示在GIS的平台上。新疆地区的气候比较复杂,通过GIS系统可以更好的显示各个地方的情况,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进行开发。再次,统计分析。GIS还可以对已经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对水利工作有着巨大的作用。

1.2.3 GIS水土保护应用

根据GIS系统提供出来的数据,新疆兵团可以将数据应用到水土保护中。兵团根据GIS提供的数据,与其他水利信息化措施如遥感(RS)、网络等通讯技术结合起来,计算了解新疆地区,乃至全国的地形地貌污染情况,更为新疆兵团以后对水土保护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今后GIS在沙土流失,土壤侵蚀,水土保护中都将是支撑作用。

2 GIS在新疆兵团水利信息化作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正在高速发展,科技方面的改变非常迅速,经济也在飞速的增长,水利信息化建设虽然也在飞速的发展,但也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2.1 GIS技术不够完善

首先,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虽然GIS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和观察社会资源,但是GIS技术还不够完善,还有相当大的偏差,我们必须更好的发展GIS,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水利产业。

2.2 新疆地区气候条件比较复杂

由于气候的严酷性,使得GIS的局限性非常的显著。由此,GIS社会会在恶劣的环境中产生设备的缺陷,故障。如发生开关拒动现象,虽然这些现象发生的频率不高,但是危害性极大。因此,发展GIS也变得刻不容缓。

2.3 水利平台的规划管理还存在很大的漏洞

信息寻找完全,但是水利共享却不够及时,常常使得消息滞后,严重时会浪费宝贵时间。

3 针对调查中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于GIS在新疆兵团水利信息化的应用的调查中发现的种种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解决方法:

3.1 完备配套设施

GIS的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存在很多的问题,政府应对GIS技术的开发,不能仅仅依靠一个系统,还要加紧开发出很多的配套设施,水利工程的建设不是一时的,我们不能只看到一时的成就,水利有时关乎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更不能有一点的马虎。我们要建立能够完全储备当地生产状况的信息体系,完全的掌握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

3.2 加强系统的建设

对于新疆地区的气候问题,洪涝和干旱的气候一时难以改变,一方面,要加强对GIS等系统的建设,提高设备的准确率和运用率;另一方面,要多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3.3 建设平台资料共享

政府必须要出台相关规定,提供建设GIS共享平台的技术支持。相关产业也必须自觉的把共享资料传入平台,只有所有人都一起共享,GIS平台才有建设的意义,信息化才能发展得更加迅速。新疆兵团在GIS共享平台的建设过程中要更加积极的支持该平台的发展。

3.4 政府掌握主导权

首先,政府应该出台相关规定,对GIS技术产业提供补贴。政府的作用是巨大的,只有这样,水利信息化才能更好的发展。其次,政府应该建立水利信息化的产业体系,可以分为小单位,进行进一步的产品加工,从而提高相关工作的收入和工作效率。

3.5 引进创新技术

水利信息化已经进入全球化的趋势,GIS应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现如今,GIS也应该向三维立体化甚至四维立体化的方向发展。新疆兵团在运用GIS于水利信息化中还需要漫长的发展,兵团应该更加注重GIS技术的不断革新。

4 结语

21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作用日益扩大。GIS也在不断的发展,应用广泛。GIS的优势也日益显现出来。新疆兵团在GIS方面也需要寻求自我创新,不能只靠政府的支持。GIS技术在新疆兵团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还没有发挥他的潜力。另外,GIS技术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因此政府必须要高度重视GIS技术的创新,培养出一批有质有量的高科技人才,努力将GIS在新疆兵团的建设走向全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篇(7)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以五常市水利排灌有限公司职工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二、职工体育健身活动现状

1.职工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愿意参与健身活动的职工占总数68.2%,这表明职工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观愿意还是很强烈的,究其原因: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态度及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各路媒体对体育健身、体育卫生保健、长寿知识、健康讲座等进行的宣传,以及职工对体育活动的亲身体验,增强了他们对体育价值的认识和对体育活动目的的认知。但仍有近30%的职工对体育健身活动持不愿意的态度,这部分人群将是今后职工体育工作的重点对象。

2.影响职工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

(1)制约职工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制约职工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从统计可以看出,制约职工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观原因主要是缺乏兴趣、身体弱,无法参加、现在身体挺好,没必要、根本不喜欢体育活动等几个方面,反映出职工缺乏健康储备的意识,漠视身体健康长久的发展,同时也反映出职工在学校学习期间就没有培养出体育的兴趣,更是缺乏终身体育的意识。

制约职工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客观原因是缺乏时间、缺乏场地设施、经济条件有限、不懂锻炼方法和运动技能等。调查显示目前基层水利排灌职工任务繁重,家庭压力较大,业余时间不宽裕、职业特点受季节气候制约严重。而体育活动需要必需的经济基础,经济水平限制体育活动的参与与体育消费。另外一部分职工受运动技能及锻炼方法贫乏的限制,难以正确参加体育健身活动。

(2)影响职工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根据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制约职工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有工作时间与锻炼时间的矛盾、体育场地设施匮乏、经费不足、领导重视不够、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与带动五个方面。此外,企业负责体育管理人员的缺失也是影响职工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之一。

而工作时间与锻炼时间相矛盾,一直以来都是影响职工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水利排灌企业工作受季节、气候条件牵制,农忙和雨季工作任务比较集中,工作时间无法固定,此阶段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时间不规律,且工作环境多为室外作业,使职工没有精力和闲暇参与体育健身。

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升,现有的体育经费已经无法满足当今体育的发展速度。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通过研究发现,五常市水利排灌有限公司职工“不生病就是健康”的错误健康观根深蒂固,许多职工只是在喊着体育锻炼促进健康的口号而缺乏实际行动,在啃健康的老本而忽略了体育健身的长远意义。企业的体育工作处于滞后状态,没有真正把职工体育纳入到企业管理范畴,体育管理松散,没有计划性,随机性倾向严重。用于体育工作的经费,没有计划,而是根据企业领导对这一工作的重视程度的高低来决定经费的多少。体育设施建设滞后,维修与维护也没能及时跟进。设施陈旧、数量少、品种单一、破损废置严重,此外体育健身场地被占用的现象较为突出。管理者对国家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精神缺乏正确的理解,没有真正认识到职工体育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不能正确引导职工进行体育锻炼,更是难以从深层次激发职工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水利工作者的工作时间受行业特点及季节气候的制约,劳动强度起伏较大,即便是有热情、重视体育健身的人群,也因工作时间的原因导致体育健身无法保持规律性和常态化。

2.建议。

(1)健全职工体育组织体系。在企业内部成立和发展体育协会、运动队或俱乐部,开展有特色、有特点、参与程度高的体育活动。发挥体育竞赛的杠杆作用,组织运动队经常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扩大交流,激发职工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提高企业知名度。运动队队员可以充当企业职工健身活动的辅导员和体育骨干,这将十分有利于将健身活动的普及和推广。

(2)企业对职工体育工作在政策和经费上要给予必要的支持。在企业内部进行简单方便、小型灵活的体育设施建设并要进行定期的养护与维修,积极为企业内部开展大众体育活动创造条件。同时结合租借、利用公共设施等方式增加职工体育活动场所的数量和类型,从而增加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

(3)加大对科学健身的宣传力度,形成职工健身的舆论导向,增强职工体育健身意识,大力倡导“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努力平衡调节体育人口结构。

(4)鉴于工作时间及工作强度受季节、气候的制约,要见缝插针地开展体育活动而不是绝对的停滞状态。要将工作状态相对轻松的时段很好的利用,积极开展有益于职工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要把开展体育活动常态化而不是一种随机、随性的举动。水利工作秋冬季节较为轻松,要顺应行业、季节特点,积极开展具有北方地域特色的冰雪运动。

(5)立足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企业管理层要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在注重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关注企业职工的文化生活,要把职工体育工作纳入到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长远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来。通过开展体育活动,使职工产生精神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增强职工效忠于企业的动力,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6)职工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其深层的意义是企业保护劳动力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定期对职工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有计划地根据体质测试标准对职工的身体状况进行跟踪,作为开展职工体育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管理者全面了解职工健康状况的重要参数。加大对职工健康经费的投入,定期开展身体健康普查,提醒职工对身体健康的关注与重视,激发职工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