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15:31:3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阅读课的教学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新课标指导下的阅读课还要求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认识能力是学生通过阅读来认识社会、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小学生处于对这个世界不断认识的过程中,他们会充满好奇的看待这个世界,在学习中认识这个世界,小学语文的阅读课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这个世界。认识能力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3.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著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上记载了先进的文明和丰富的知识,学生们需要通过丰富的阅读来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增加自己的文化内涵,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吸取人类的文化智慧以及优秀的文化营养。
2.培养自身崇高的情感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通常会被里面的文字所感染,尤其是当我们阅读一些爱国主义文章的时候,就会感到振奋人心的鼓舞。通过阅读来培养自身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自己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这也是新课标指导下对于语文阅读课教学的一个要求。
3.培养自己优秀的品质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接触到积极向上的精神,在阅读中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自己的优秀品质。
二、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高
很多小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不高,没有阅读积极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他们喜欢动,不喜欢安安静静地停下来坐在座位上看书阅读,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于规矩和纪律的观念没那么强,比较喜欢自由,安静地在座位上阅读他们会感觉受到了束缚,会比较反感和抗拒。比如,在很多小学教室的课堂上,总会有一些学生不听老师讲课,自己一个人在下面搞小动作开小差,这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它对于阅读没有兴趣,通常小学生不喜欢做自己没兴趣的事情。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高还和老师的教学方式有关。很多小学老师在阅读课上没有严格按照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来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主导式的讲解,没有和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和互动。比如有的老师在进行《滥竽充数》的阅读课时,都会将整个滥竽充数的故事讲述一遍当做是教学的核心任务,会忽略了对于这个故事的思考,这是需要师生之间进行良好讨论的阅读课题,如果老师只是将故事讲述一遍,会对阅读课的质量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2.课程教学安排不合理
小学语文阅读课的课程教学安排不合理,主要体现在课程的安排不合理以及教学过程的安排不合理。一些小学对于学生的语文阅读课不够重视,常常会将阅读课改成语文课、数学课等重要课程,阅读课的课程会被大幅度减少。在阅读课的课堂教学中,一些老师将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自己看,然后老师将全文通读一遍,最后让学生背诵其中的一些重要段落。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既没有新意也没有质量,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有目标地讲解。课程安排的不合理,这和老师自身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素质有着很大的关系。比如,在进行《飞夺泸定桥》的阅读课中,素质比较高的老师,会给学生先看有关《飞夺泸定桥》的电影或者资料纪录片,让学生感受到英雄们强烈的爱国情操,然后再让学生阅读《飞夺泸定桥》的课文,并且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学生交流解决完成。
三、新课标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方法
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不仅仅是学习阅读课的重要习惯,也是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中都需要养成的良好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大多都是有良好的课前预习开始。在进行阅读课之前,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做好上课准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阅读能力。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不仅要阅读,还要看、听、写、说,自行设置一些问题,然后自己问自己,自己去寻找答案,如果找不到答案就记下问题,在上课的时候提出来。比如,学生在预习《琥珀》这篇阅读文章时,可以在预习过程中对以下一些问题进行讨论“:《琥珀》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琥珀有什么特点?“”文中第一自然段中的‘约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约莫’这个词?它好在哪里?“”讨论松脂球是怎么变成化石的?”除了学生需要在课前进行预习,老师同样也要进行预习。老师需要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调查,也需要根据自己的教课需要来进行课前预习,比如在进行《赤壁之战》的阅读课程教学时,可以先播放《赤壁之战》的精彩片段或者电影给学生看,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花一两节课的时间来看,作为阅读课的预习。
2.在课堂上设置阅读障碍
老师可以尝试在课堂上设置相关的阅读障碍,所谓的阅读障碍就是在课堂上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它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堂上设置问题,能够提高学生们阅读的积极性,如果效果好的话,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这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 对外汉语;中级;阅读课程;词汇教学;现状;教学方法;记忆方法
云南红河学院拥有大量来自东南亚的留学生,由于地理优势和学习时间较长,他们的汉语水平绝大部分都是初、中级以上,上好中级水平的阅读课将会对加强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起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对其他汉语技能课程起辅助作用,从而帮助他们从整体上提高汉语水平。词汇作为阅读课的重要的教学内容,到底教什么,该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中级阅读课的词汇教学现状
1、生词太多、太难阻碍学生阅读
阅读是个复杂的认知过程,阻碍顺利阅读的因素很多,但影响汉语阅读的最大障碍是词汇量的不足,生词太多往往会增加阅读的难度。[1]高彦德等(1993)也指出:“专业词汇少”被列为阅读的第一大困难。生词太难主要表现在有时候汉语词汇与学生母语词之间的指称范围不同。有的汉语词义指称范围比学生母语大,有的词义指称范围比母语小。另外,汉语词与母语词汇的词性不同、感彩不同等,也会增加学生的阅读的难度。缩略词和新词新语如“跳槽、撞衫、奔奔族、半糖夫妻”等很多字典上都没解释,让学生非常困惑,甚至误解,因此阅读教学中词汇教学非常重要。
2、不当的词汇教学方法影响阅读水平的提高
教师的词汇教学方法在阅读课教学中举足轻重,笔者对红河学院所有汉语教师进行了调查,将其教学方法大致总结为以下三种:
(1)直接翻译法。由于一些老师会说留学生的母语,尤其在越南语中很多词汇和汉语词汇有互相对应的关系,老师们习惯用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翻译来进行讲解的,这种方法很实用也很方便,讲解得比较轻松,却存在很大问题,学生母语词汇和汉语词汇意义的范围不一样,不可能只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甚至有的词汇无法找到相对应的词汇,这样一来,会对学生产生误导,学生不明白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该怎么用。
(2)搭配和组合法。教师会教学生一些搭配组合,如动宾搭配,这样的确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词语,但是要达到正确得体的使用的目的,还是存在问题。尽管教师在授课时非常尽力,仍不能解决学生技能操练的问题,他们还是会犯“帮忙朋友”、“交换思想”这样的错误。
(3)教师例句+学生造句。对于一些“重点词语”的处理,教师们通常是例句+练习,教师先造个句子,然后叫学生起来造,大多学生造的句子基本对,但常常是孤立的,与语境和阅读内容毫无关系,甚至背道而驰,这样一来,对于造句是为了提高阅读技能训练这一目的根本无从谈起。
二、中级阅读课词汇教学方法探索
阅读课上的词汇教学是服务于篇章的理解,所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词汇处理有机结合才会推动词汇知识与阅读的相互促进,但汉语词汇丰富多彩,浩如烟海,要使学习者尽快地理解、掌握、记忆它们,使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词汇处理相得益彰,就涉及到在汉语阅读课词汇部分教什么、怎么教和怎么记忆的方法。
1、教什么
对于学生在阅读文章中遇到的生词,教师应该有选择性地讲解,应始终以学习者的需求为中心,即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技能和阅读理解水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择生词:
(1)选择使用频率高的词汇。在阅读课中,有些词是需要学生既能理解又能在口头和书面交际中准确运用的词,这类词是常用词,也叫主动词汇;有些词汇只需学生能理解即可,这类词是非常用词,也叫被动词。在选择词汇时就应该选那些积极词汇成为讲解的重点,因为它们对学习者获取新概念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被动词让学生自学。
(2)选择构词能力强的词汇。汉语里有这样一些词,它们比较稳固,使用频率比较高,词汇里的大量的词语都是由它们构成的,如“学”可以构成“学习、学生、学校、学期、学费、学号”等等。选择教授这些词汇,有助于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生词,培养学生猜词和记忆新词的能力。
(3)选新词、新语。阅读材料中出现汉语新词的几率是很大的,因为篇章本身要求贴近生活,并且有一定的新鲜感和时代感。新词、新语的核心意义有社会性和文化色彩。如“给力、裸婚、月光族、驴友、水贴、秒杀、低碳、闪人、房奴”等等,这些新词语对不太了解中国当下文化的学生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教师讲解这些新词语可以让学生从中感悟它们深层次的文化蕴涵,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的理解阅读内容。
(4)选与文章话题有密切的文化来联系。以话题为“中国药膳”的文章为例,我们偏向选取“药膳、药物、食物、营养、健康”等为重点讲解的词汇,因为它们与文章话题有密切的文化联系,易于牵连文章中其他与话题相关的词语。
2、怎么教
阅读课词汇教学方法与其他课型中的词汇教学方法有所区别,应该围绕提高阅读技能来组织教学。
(1)总结法。中级阅读课中的词语教学应该注重在初级阶段的基础上介绍词语构造规律,介绍词义的组合和聚合,对字词进行总结性学习。比如总结造字法,尤其是形声字的造字规律,总结介绍联合、偏正、动宾、补充、主谓五种构词方式,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字词的结构。另外加强对单音节词根的教学,因为它们是构词的主要材料。还要注重对词缀的教学,因为其构词能力较强,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有了一定的构词知识后,学生可以根据构词规则举一反三,能够自己猜词,不断扩大词汇量。
(2)语境教学法。如果不能运用结构特点推知词义,比较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是求助于语境的提示作用。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篇”,把词汇放在具体的语境之中去理解和使用,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借助上下文语境对词义进行推断和理解的能力,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怎么记
为了扩大词汇量,防止遗忘,教师和学习者应采取各种方法增强词汇学习和记忆的效果。
(1)理解复述记忆法。阅读课上大量的词汇输入,是要通过反复的阅读实践和操练,才能使学习者由辨形、识义到自然地输出使用,并不断地积累下来,才可能进一步的为听、说、读、写扫清障碍。[2]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理解复述生词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阅读课词汇的能力。学生通过理解阅读材料后,可以进行自我复述材料来提高词汇的记忆。复述的内容不一定要完美无缺,但只要所学词汇尽量用在其中就可以了。教师可以写出简单的线索让学生对其进行复述,如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报刊语言教程》中第三十五课阅读(一)“妻送丈夫投案”,我们可以给出简单线索图:
通过这个简单的线索图,整片篇阅读内容就呈现在眼前,看着这个线索进行复述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新学的词汇也同时达到了运用词汇的效果。
(2)联想记忆法。在学习词汇时,应该鼓励学生做出自己的词汇联想,语义联系在生成话语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应该采用以语义场为基础的词汇呈现方法。[3]如果阅读材料很难复述,故事性不强,教师可以训练学生通过自己的联想加以记忆。如“难怪”、“讨厌”、“烟瘾”、“干脆”,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联想把这些词联系起来记忆:“他的烟瘾很大,难怪他妻子会讨厌他抽烟,后来干脆不理他。”也可以通过串珠联想记忆,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写上“词汇――汇集――集体――体会――会议”等等,一直尽量写下去。这种串珠联想记忆法,就像滚雪球一样会越滚越大,而学习者记忆词汇也显得比较有趣,即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网络归类记忆法。面对众多而杂乱的汉语词汇,学习者很是无奈,如果学习者对其进行网络归类整理,则可以大大提高记忆效率和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不同的话题对词汇进行归类记忆,如围绕“包饺子”这一话题可以把与包饺子这一活动有关的词汇按词性归类:名词(面、水、碗、筷子、肉馅、盐、醋);动词(拌、揉、擀、包、吃、尝);形容词(难看,辛苦,好,漂亮,粗,细,脏)。可以把所学词汇按一些属性归类,如,花:、荷花、桂花、桃花、樱花、梅花;家禽:鸡、鸭、鹅、牛、羊。也可以把发音相似的词放在一起。如,怕、帕、爬、扒、啪、耙。利用网络汉语词汇具有网络型的特点进行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识记和积累汉语词汇,当学生头脑中形成的词汇网络越大、越完整的时候,他们运用汉语词汇的能力也就越强。
三、结语
本文提出的方法不仅有助于教师指导学习者学习,学习者也可以在课后通过这些方法掌握更多的词汇,在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之中,学习者能够将这些知识有效地运用到阅读实践中,为提高汉语阅读理解能力打下扎实的词汇基础,从而增强了汉语实际运用能力,真正达到汉语教学的目的。
【注 释】
[1] 刘颂浩.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6.
[2][3] 张毅.谈阅读课中的词汇教学[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96-97.
【参考文献】
[1] 孟繁杰,陈[.对外汉语阅读教学法[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8.
摘要:本文从高职学生商务英语阅读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要改变这些问题,教师应扩大学生的英语知识输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还应根据学生情况、教学内容的不同,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商务英语阅读 教学问题 策略 教学方法
一、高职学生商务英语阅读存在的问题
商务英语阅读课的文章多涉及面到当前国际经贸领域及常见的经济现象等较为宽泛的商务知识,其中还有不少关于商务方面的专业术语,商务文章还经常引用法律条文,句子结构复杂烦冗。而许多高职学生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不了解相关的经济理论知识,词汇量不足,对难懂的句子也无所适从,对课文一知半解,导致在商务英语阅读课上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没有学习的动力,甚至出现厌学弃学等情况。许多高职学生从小养成具有笔读、有声阅读、唇读、指读等不良的阅读习惯,或者一遇到生词就翻查字典,过分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语言点或语法现象上,不从整体着眼理解全文,没有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影响了阅读的效率,还偏离了阅读课程的宗旨。
许多英语教师在教授商务英语阅读这门课程时,不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仍然沿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将阅读课等同于翻译课和语法课,把阅读的文章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分析每一句话的句子结构,以及句子里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语法现象,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商务英语阅读课局限于对原文字面意思的理解上,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更使阅读课变得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深入理解,更实现不了学以致用,有悖于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结果。
二、提高高职学生商务英语阅读能力的相关策略
(一)扩大学生英语知识输入
高职学生之所以对商务英语阅读课提不起兴趣,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无法理解商务英语阅读课中的商务知识和专业术语,以及诸如省略、引语、插入语、倒装及同位语等多种表达方式,比喻、类比、夸张等多样化地修辞手法。因此,教师首先应扩大学生的英语知识输入,只有打好了基础,才能更好地开展商务英语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和训练,可以在课堂内外相应地补充对投资、国际商务、贸易、管理、金融、商务谈判等内容的讲解以及相关材料的阅读指导,构建课外延伸阅读学习平台,通过课外网络自学,来弥补课堂教学在教学资源、异步交流、学生主体性发挥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国际商务背景知识,使学生对此类文章的文体、语言和内容特点有全面的了解,积累相关的专业词汇,提高语言欣赏和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研究国际商务信息的能力,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列宁说过:“人类最高境界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学生自主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促进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实现自我认知、自我创新及自我发展,进而影响学生一生的学习。商务英语阅读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教师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地引导,教师适时地转变自身的角色,当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咨询者、组织者、管理者和监督者,有效培养学生学习商务英语阅读的自我意识、自我反馈以及监控和评价自我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进取的自我学习意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阅读材料的难易度,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明确阅读的目的,并指导学生根据材料及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起到监控的作用,不定期的了解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捕捉重要的信息及线索,学会逻辑推理、猜想判断等思维方式,对文章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最后,教师还应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身的收获,不足及改进策略。在商务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并非意味着是对学生的自我放任和教师的无为而治,教师应充当好组织者、指导者等角色,以确保学生快速适应自主学习
编辑整理本文。
的模式,学会自我监督和管理。
(三)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随着新型教学理念的渗透,传统的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不仅收效甚微,还会浇灭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英语教师应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适当创新教学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外语习得的条件,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并掌握语言。例如,在商务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用图式理论,即利用存在大脑中的经验或背景知识和现在所阅读的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联系起来,理解阅读的材料,并记住文中的要点、主旨要义、 基本信息 ,并通过要点回忆并对课文整体内容进行复述,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 ,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又如,教师还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教学方法,给学生设定具体的任务,给学生以具体的学习动力,并指导学生围绕任务去学习,最后展示任务成果。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建构信息,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获取了知识,同时还体验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氛围。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得到提高,其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和综合思考分析能力也得到有效发展。总之,教师应认识到“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在商务英语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情况、教学内容的不同,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关富.商务英语阅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
[2] 胡英坤、孙宁、宫桓刚.新编国际商务英语阅读教程[m].大连:东北财经出版社,2000年11月
[3] 苏立昌、肖立新、师英.商务英语报刊选读[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
[4] 曾文雄. 商务英语的教学研究[j] .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2
关键词:新课标;系统训练;有效活动;情感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3.4
一、新课标的实施给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带来新的要求与挑战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深入,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早已不是传统的教师简单地讲授词汇和语法知识的教学模式,而是教师采用多种教学辅助工具和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过程。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高中毕业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①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 ②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③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④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⑤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电子读物或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⑥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6万词以上。它指出高中阶段阅读课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阅读策略;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高考试题总分150分中,阅读理解题型占到了40-50分,足见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考察是测试学生整体语言综合能力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但令人尴尬的是在日常教学中学生们却经常抱怨阅读能力提高太慢,考试中失分严重。因而,如何转变旧的教学观念,不断改进阅读课教学方法,进而快速提高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找到科学有效的阅读课教学策略成为眼下从事英语教学的老师们急待探索的教学课题。
二、面对新形势,从事阅读课教学的老师们应做怎样的教学策略调整
1、着眼高考,从起始年级起,进行符合学生实际的系统性阅读教学训练。
王笃勤在其《英语教学策略论》中指出:“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策略性。”阅读在每单元教学内容及考试中均占重要地位,因而从高一起始年级起就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改进教学策略,制定相对系统的阅读训练计划。(1)根据学生实际,制定由易至难,分层次的训练目标。例如:高一阶段侧重理解文章主题句,基础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的培养。高二阶段的训练注重猜测词义,推理判断等。(2)寻找适合自己学生实际的阅读训练材料。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在内容话题的广泛性与学生的亲近度上都有较大改观。但要完成大纲要求的高中学生三年掌握15万字的词汇量仅靠课本这一资源是不够的,因而,有必要根据每学期不同的阅读训练目标选取一些从易到难的辅阅读材料进行训练。(3)定期开展阅读限时训练。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要注重进行计时和限时阅读训练,在平时的训练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阅读速度。
2、注重日常阅读课教学中的互动活动的灵活、有效性。
新课程实施下的高中英语课文内容题材广泛,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其中渗透了丰富的审美以及科学教育内容。如果教师一味侧重字、词、语法的讲解和操练,势必无法在教学中激起学生阅读和探讨的兴趣。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情,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课堂教学活动。
(1)阅读课的导入环节应贴切有趣,可以充分利用图片,网络多媒体等工具,丰富和激活背景知识,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逐步引入课文话题。例如必修4 Unit3 Reading A MASTER of NON-VERBUIAL HUMOR , 教学时,通过播放影片(Mr. Bean‘s Holiday)中的几个片段,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引起学生讨论“幽默”这一话题,在此基础上将幽默大师卓别林介绍给学生,从而帮助他们了解语篇的背景。为下面的阅读做好铺垫。
(2)读中环节问题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教学的需要。在对阅读材料中问题的设计则最大可能的启迪学生动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例如Body language 这一单元,略读部分(Skimming)的问题有: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whole text? (Scanning)问题有:Who are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hat unspoken language do they use to greet people? Can you find the two mistakes that the author noticed?等。这些问题的设计应令学生有能力完成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形成挑战,使其始终保持阅读的兴趣。
(3)精心设计阅读课堂教学中互动环节的任务,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竞赛,模仿表演等多种手段,为课堂教学创设更富表现力,真实感更强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3、关注学生情感因素对阅读教学效果的影响,用客观的评价和激励措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技能
(1)注重教师自身的情感因素。长期单调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加上学生自身心理、性格上的负面因素都会影响到英语阅读课的正常教学效果。因而,教师首先需要用自己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教学态度来对待阅读课,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给学生正面的鼓励,少批评。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离不开老师及时的激励性评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尤其是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尤其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3)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学生踊跃参与,提高阅读热情。根据学生实际开展班级阅读竞赛,读名著等阅读课外活动,对于课堂发言踊跃,进步大的学生大力奖励,鼓舞其他同学勇敢尝试,提高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总而言之,迎接新的挑战,转变教学观念,采取灵活多样的阅读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不仅符合新课程的要求,而且有助于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兴趣,树立自信,提高阅读能力,体验成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出版社,2001
【关键词】 阅读课 词汇教学 问题 有效方法
众所周知,在我们现有的牛津英语教材中,每单元Reading部分的生词词汇量在词汇表中所占有的比例都是较大的,那么如何在Reading这一部分教授并让学生掌握这些生词就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1. 阅读课词汇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1阅读前先教生词
很多教师经常在阅读课之前花上一些时间来带领学生熟读单词,甚至在课前就要求学生能默写本课生词。笔者曾经也运用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但是时间长了,笔者发现这样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多弊端。
1.2阅读时“眉毛胡子一把抓”
教师在教授阅读课时,不懂得取舍,不分主次,总觉得每个生词都要讲,有一个生词不教,心里就觉得不踏实,导致一节课花上很长的时间在教生词,而忽略了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阅读教学。
1.3阅读后集中强化词汇含义,而脱离语言环境
在学生阅读后,教师把生词罗列出来,既要讲解这一生词在本课句中的含义,甚至无限制地对其进行挖深、补充,从词性到反义词再到短语, 这样导致课时紧张,气氛沉闷。教师忙于讲要点,学生忙于记笔记,看上去似乎拓展了课堂容量,实际上却不利于学生把握学习重点,事倍功半。
2. 阅读过程中词汇教学的有效措施
2.1阅读前:分清主次,创设情境,扫清障碍
(1) 复习已学话题,创设情境
在教授阅读课之前,先找出重点单词,利用适当的情境来教授单词。如在教授Zha Long, a special place这一课时,教者就由上一单元的内容,大熊猫Xi Wang入手提出问题“Are there many giant pandas in the world now?”教授rare这一单词,接着提出大熊猫面对的问题,我们如何来采取措施帮助大熊猫,这时候就有学生提出要建自然保护区,教者适时地教授“live comfortably, provide food and shelter”紧接着就提到了扎龙自然保护区。看扎龙的图片,提问题Do you think the land is very dry? 学生回答No,教者教授wetland这个词。在适当的情境中教授这些重点单词,在学生已知的经验中进行教授,过渡,既循循善诱,又完成了教学任务。
(2) 图片动作相结合,创设情境
如在7B 《Unit 8 Poems about pets》时,先呈现一些我们学过的小动物的图片,说说这是什么动物,讨论一下你是否喜欢这个动物,为什么喜欢这个动物,从而导入课文中的两种动物――小狗和金鱼。选择一张眼睛大大的小狗的照片,进行提问“Look at this photo, are the eyes big?”通过这个问题教授“wide”这一生词,“His eyes are very big, his eyes open wide.”说这句话时,教师用手指着自己的眼睛,帮助学生理解。
2.2 阅读中:点拨学习策略,学会猜词悟义
(1) 上下文相结合,猜词悟义。
在教授阅读课时,有一些生单词,不需要教师特别教授,而是可以处理成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如endangered这个词,教者给出四个选项,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最后得出正确的选项。
(2) 英英释义,以旧带新
在教授一些生词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对生单词进行英文释义,如在教授Audrey Hepburn时,pass away 这一短语让学生进行英文释义,学生在上文中找出die这个词来进行解释。教师又追问为什么不用die而用pass away,学生说因为奥黛丽赫本是一个出色的演员,也是一个出色的慈善家。教师这时候就解释pass away 这个词的色彩,说明了作者对奥黛丽赫本的尊敬。这种教授的方法既教授了学生单词含义,又更深一层地提出了单词的性质。
(3) 运用构词法,推测词义
在新的牛津英语教材中,有很多单词时通过在词根上加上前缀,后缀等构成的。如在教授“helpful“这一词,我们可以先导入句子”He always helps other people, he is very helpful.”通过前后句,学生可以推断出“helpful”这一生词的含义是“乐于助人的”。
2.3 阅读后,创设新情境,操练生词
对学生而言,生词的掌握从理解到熟练运用还需要一个操练的过程。读后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并拓展本堂课所学新知;对教师来说,读后活动可以检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能了解学生对文章信息的理解程度以及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在阅读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不同题型来操练重点词汇,既帮助学生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又增强了学生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技巧;方法;兴趣
阅读是小学生要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具备了很强的阅读能力,对以后的学习与发展都是有利的。本文就来谈一谈在小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阅读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其实,实际的教学过程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过程。老师在课堂上要用充满爱的眼神和微笑来传授知识,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能够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来进行阅读的学习。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要经常对学生说一句:“你真棒!”这样学生会觉得自己是在不断地进步的,经常让学生听到老师的赞扬声,让学生始终徜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使学生觉得阅读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情,从而能够主动地去学习,去感受阅读的魅力,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渐渐提高,较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二、使用游戏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动,对什么事情都有好奇心,并且喜欢有趣的事情。因此,游戏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好的教学模式。我在教学中将游戏的模式融入阅读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在授课中穿插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阅读的有关知识与技巧,在学会了知识的同时又玩了游戏,这样不但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还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其实一切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的,最终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阅读也不例外,它也是来源于生活的,如果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阅读知识的存在,阅读和生活的联系是很紧密的。因此,我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善于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这样会使学生觉得其实阅读离我们也没有那么遥远,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例如,我在教授叙事方面的阅读知识的时候,就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报纸、小说等,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相互交换阅读,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在玩玩乐乐的同时也学会了叙事方面的知识,也会不断提升阅读能力,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老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使用教学方法,要借鉴科学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重视在课堂上学生独立思考意R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我的教学体会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是比较关键的,老师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思维和能力。
五、应用探究法进行教学
在阅读课堂中应用探究法能够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阅读课堂中应用探究法指的就是: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探究阅读问题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主动地进行思考、探寻深层次的知识,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不断地被培养起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应用多媒体教学
阅读属于一门比较深奥的学科,包括的知识很多且复杂,学生需要长时间的知识积累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通过这样长时间的学习,学生往往感到阅读是比较枯燥乏味的科目,尤其是小学生,更是让他们感觉学习是没有意思的。而我在阅读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的优势是能够提供精美的图片、丰富的音频和视频等等,这样把所要讲解的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学生就会被吸引,觉得阅读是很有趣的,从而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思考,阅读能力肯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基础,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在实际的阅读教育中,老师要应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老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应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因此而提升。
参考文献:
这涉及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两方面问题。
从教学思想上来说,我觉得如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仍是问题的症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者是紧密联系着的。如果不能弄清学生在课堂上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教师也就不可能很好地发挥主导作用。作为认识的主体,学生在阅读课(主要反映“讲读”)上认识活动的规律是什么呢?我认为应当把学生在阅读课上的认识活动和学生在其他学科讲授课上的认识活动做一对照。在其他学科的课堂上(比如数学、物理),可以把学生的认识活动概括为“接受知识信息──加工知识信息”的过程。而阅读课上能否这样概括呢?阅读课上学生也要接受一些语文知识的信息并完成对这些语文知识的加工,这是没有疑问的。但阅读课上学生的大量认识活动是“接受课文信息──加工课文信息”,这也是显而易见的的事实。课文信息显然与知识信息有着很大的区别。接受和加工“知识信息”,这是对学科知识体系中的概念、原理、定律进行思维操作;接受和加工“课文信息”,这是对以各种文章(包括文学作品)形式呈现出来的、没有既定内容限制的语言材料进行思维操作。
能不能把这“没有既定内容限制”改一改,改成“在语文基础知识限制以内”呢?如果能够这样改,那么语文课上学生认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其他学科就接近得多了,阅读课的改进也许就将是另外一种局面了。但这样改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所决定了的。除非语文课不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一项主要任务,而以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来代替,否则决不能把学生在课上的思维操作对象限制在现有的语文基础知识范围以内。因为,某些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只是(或顶多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某些必要条件,而远不是充要条件。“阅读能力”的构成中除了所谓“基础知识”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如生活阅历,各种文化知识,思想观点,读书经验,心理素质等等。所谓阅读能力就是这诸多因素(当然要加上语言的基础知识)汇合在一起对课文(即作品)进行分析—综合所达到的水平。如果仅仅用掌握和运用某项基础知识来要求学生,那将难以符合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需要。那样也就不可能把学生的认识主体的地位真正摆恰当,教师的主导作用也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改进阅读教学,必须看到学生的课堂认识活动是双轨运行的,有两条认识的轨道,一条是接受和加工知识信息的认识轨道,一条是接受和加工课文信息的认识轨道。二者有分有合,但不能混为一谈。后者有时(只是“有时”)可以包容前者,前者有时可以独立存在,但前者绝不能取代后者。在文言文的阅读课上前者可能显得更重要些,在现代文的阅读课上则是后者更重要。而在高中的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把后者的位置充分突出出来,因为此时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在分析—综合上有更多的需求。
阅读教学方法的改进必须适应学生认识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把教育技巧的一个重要特征概括为“引着他们(指学生)通过一个个阶梯走向认识”。这是极精辟的见解,也是改进阅读教学方法所应追求的境界。如果把我对改进阅读教学方法的主张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是让学生在接受和加工课文信息的阶梯上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