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医药市场现状分析

医药市场现状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2 15:31:2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医药市场现状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医药市场现状分析

篇(1)

1.医药市场营销的涵义及其分类。

在医药市场的分类上可以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对其分类,如果是从医药市场的形态上进行分类的话就可以分为药品市场以及医疗服务市场,药品市场从管理者的角度进行分类又能够分为处方药市场以及非处方药市场;按照营销的区域进行划分可以把医药市场分为国际市场以及国内市场;按照营销的环节对医药市场进行划分就可以分为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按照医药的产品供求态势来进行分类可分为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按照购买者以及购买目的进行分类可分为组织市场以及消费者市场。

2.医药市场的特点。

医药市场在当下的发展中有着几个重要的特点,首先就是医药市场较为集中,从有关的数据显示可以了解到我国的药品消费百分之八十都是在城镇领域,农村的消费只占有约百分之二十,还有就是医药市场的群体主导性比较强,非主动型消费的现象比较的突出,这主要表现在医生起着主导的作用,在医药市场的需求方面波动比较大,这主要是受到突发性以及流行病的相关影响,医药市场的需求缺乏弹性,消费者对医药的产品价格不是太敏感,另外就是医药市场的需求结构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购买的差异上比较大,最后就是医药市场营销人员的专业化。

二、新环境对我国医药市场营销的影响分析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给我国的医药市场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进入新的世纪以来我国的医药市场的环境就开始出现的很大的变化,新的环境给医药市场的营销既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这一重要的阶段医药企业要积极的来进行应对。医药经济在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者重要的地位,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优质的医药企业纷纷的涌现出来,在加入了世贸组织之后我国的医药产业的发展更是飞速猛进。为我国的医药企业的发展市场拓宽了道路,在医药产品的创新上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技术以及产品的质量也得到了迅速的提升,这为我国的医药进入欧美市场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在市场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还有就是新环境对医药产品的调整以及市场秩序的好转有着促进的作用,在最近的这几年的发展中我国对药品的分类管理以及药品的价格管理都得到了加强,这就使得医药的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医药的流通秩序有了很大的改善,在随着各项的法律规定出台之后,对于医药的各方面的要求都有着提高,这从客观上对于医药的市场促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另外对于非处方药的市场空间也得到了增大,新的环境对非处方药品的生产企业提供了有利的发展良机,还有就是在“转移生产”为我国的医药企业走向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在新环境的影响下,同时也对我国的医药市场营销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我国的经济体制中的一些深层的矛盾和隐患也在医药领域有着明显的体现,首先是在规模上还不是很大,开放药品的分销市场使得医药的流通领域面临着严重的冲突,在医药的营销管理以及规模等体系的建立上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在知识产权方面还比较的弱势。

三、当前我国的医药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医药市场在流通的渠道上逐渐的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根据下图可以发现,药品的厂商已经可以和批发商以及零售的药店和医院等进行直接的交易,这就使得批发商以及零售药店不需要经过医药站来进行采购药品,从而减少了很多的时间提高了效率。虽然医药市场的流通渠道呈现出了多样化从一方面来说提高了其效率,但是随着市场化竞争的日益激烈,有一些企业就随之占据着市场中的主置,由于经验上的不足没有在长期的发展战略上进行规划,只重视眼前的利益,以及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不足等诸多因素,导致了医药市场上的流通渠道愈来愈紊乱,还有就是医药市场与当下的医院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呈现出比较矛盾的局面,主要表现在医院在医药的贷款方面拖欠情况愈来愈严重,而医药企业为了能够和客户的关系维系好只能是对于这种情况隐忍对待,在“坐商”现象上目前还依然存在,对于医药的批发方面数量已经愈来愈庞大,各个医药企业的竞争也在不断的加强,医药价格的降低是在竞争中能够起到作用的重要方法,在医药的价格不断降低的同时医药企业的利润也在进一步的减少,医药的流通企业主要依靠着公共的关系以及社会的关系来进行获利,已经和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营销有着一定的区别,它所表现的是以利益作为吸引的主要手段,这在短期内能够发挥其作用,在长期的战略上显然是不适合的,医药流通的市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在我国的医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医药的生产企业以及医药的流通企业在不断的增加,医药市场已经由原来的卖方市场逐渐的向买方市场开始转变,并在当前的发展中已经成型,在医药市场的体制方面也在市场化的程度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在竞争的程度以及终端营销的难度上也大大的增加了。在医药市场的不断发展下其已经到了变革的重要阶段,把医药市场营销的规范化得以施行有着其发展的必要性,在新环境下医药市场营销应该以客户作为中心,从而建立医药市场营销的完整体系,在具体的营销过程中要对消费者的心理行为以及影响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创新医药的品牌建设以及管理的新渠道,进而才能在新环境下把医药市场营销的规模做大、做强。

四、新环境下医药市场营销的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探究

1.新环境下医药市场营销的问题成因分析。

首先在医药的营销模式上出现的畸形主要还是由于高价格以及高回扣的销售,在医药市场当中最为强势的渠道应当说还是医院,在城镇的医院消费占据着百分之八十的比例,这种以药养医以及医药不分的体制下使得医药的营销模式出现了问题,为了能够占据医院这一市场只能是在价格上进行降低来获取长期的发展,但是这种模式也是在眼前的利益驱使下进行开展的,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不是对医药的质量进行的竞争,而是在医药的折扣上的竞争。还有就是医药的药剂科对于药品的采购有着主要的权利,故此在采购的过程中会存在带金销售的情况。另外在医药市场营销的观念方面也比较的滞后,营销的渠道模式较为的单一,这些也导致了营销的方式没有新意,不利于在当今的新环境下长期的发展。

2.新环境下医药市场营销的应对策略探究。

医药行业是一个具有着高科技以及集约化和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一个产业,在当今新环境背景下,我国的医药市场营销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笔者根据医药市场营销在当前我国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关的研究进行分析思考,对医药的市场营销归纳出一套应对新环境的策略,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新环境的发展下,医药的市场营销要现在营销的渠道模式上进行创新,要对产品的组合策略进行扩大,这就包括对医药产品的组合宽度以及深度方面,在宽度的扩大上主要是在原有的医药产品上多开设几个产品线,把其范围得到有效的扩大,在深度上就要在医药的产品生产过程中把一些新的产品项目要得到引入,这一策略能够很好的对物力以及人力和分散风险、财力资源等领域得到有效的利用,从而对医药企业的经营稳定性得到了保障,同时对于消费者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在其自身的经营规模方面有了很大的拓展。从整体上来进行应对新环境带来的变动可以从产品的策略上进行着手,这也是对长期医药市场营销的重要策略,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以及其它方面的市场信息,一方面来对医药的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的提高,另一方面来对医药的产品包装进行改进,从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适应性;在医药的价格策略方面企业应该根据生产成本以及市场价格的变动趋势,分析竞争者的价格策略,保持原价或适当调整价格,以保持产品的声誉和吸引更多的购买者;另外在医药营销的渠道策略上进行改进,企业应巩固原有的营销渠道,并积极的对新的医药营销的渠道进行开辟以此来加强销售网点的联系,从而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促进市场份额的提高;在医药的促销策略进行有效的创新,在继续做好医药促销宣传工作的基础上,还要把工作的重心从建立医药产品的知名度逐渐的向着树立医药产品的形象方面进行转移,主要目标是建立顾客的品牌偏好进而争取新的客户。在医药营销的观念上要加以创新,要把消费者的导向营销的观念进行树立,要能够从消费者的角度进行组织营销的活动,对消费者群体的不同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要把其需要纳入到营销的内容中去,在对医药的营销过程中还要对要注重道德的体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医药企业的行为已经愈来愈得到了重视,并且对其的期望值也是不断的增高,故此,医药企业的行动受到的道德约束会越来越严密,倘若是在这一方面上出现了问题就会对整个的医药营销带来严重的风险,更甚者还有可能造成诉讼的可能,所以在医药的市场营销的道德规范要严格的履行。在医药的营销方式上的创新可以从售后服务的建立以及完善开始,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对客户在这方面的顾虑得到最大化的降低,从而把医药的企业形象得以建立起来,还有就是要利用转移策略,也就是把其转移到其它盈利更多的一些市场,因此,医药的企业要能够在选择对策的时候控制好全面的布局,要在企业的内部以及外部的环境上加以平衡的考虑,以此来取得长足的发展,在专业的广告推广方面也是当下较为常用的策略,它能够为医药的市场营销收效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最后就是在营销人才的培养方面要得到加强,更好的为医药的市场营销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结语

篇(2)

一、国内医药流通行业的现状分析

1.医药流通行业地方保护问题突出

医药流通不同于一般商品的流通,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市场机制才能保障医药流通规范进行。受计划经济时代政策影响,以及国内对药品流通严格的监管,药品在国内范围内流通并不顺畅。一些地方政府通过设立地方贸易壁垒,阻碍外区域药品进入本地市场。例如:通过药品检验、审查等行政手段影响一些非本土药品的本地销售。地方政府的地方贸易壁垒不仅严重干预了市场机制,造成了市场的不公平竞争,还使一些地方药品流通企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尽管我国药品管理办法第69条规定地方政府不得设立药品流通地方保护政策,但从国内药品流通的现状来看地方保护问题还是非常突出。造成药品流通地方保护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国内相关的法规机制不完善。

2.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还不成熟

制药产业发展带动医药流通行业发展,但国内医药流通企业大多规模小,而且企业经营盈利能力差。目前国内初具规模的医药流通还是以国营为主,民企医药流通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2014年度药品流通企业中上市公司共17家,市值总值为2593亿元,但平均市值只有152.54亿元,是远远不能满足国内潜力巨大的医药消费市场的。新时代背景下医药流通电子商务也有了一定发展,截至2015年6月30日,拥有互联网药品交易资质的企业合计仅为425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互联网药品交易平台也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的药品物流需求。“多、小、散”的产业生态还是当前国内医药流通的主要现状,市场竞争力较弱。近几年国内医药流通企业数量统计如表1。

二、基于价值链分析的国内医药行业

1.医药行业价值链组成分析

医药行业价值链由医药原料供应商、医药生产商、医药流通企业、医院或零售药品、顾客等组成。在整个价值链中医药流通是处于承上启下的链条环节。全球医药市场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据国际权威医药咨询机构IMS预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兴医药市场,2020 年将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市场份额将从3%上升到7.5%。2013年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222,97亿元,同比增长18.79%。随着医药工业总产值的不断增长,需要高效的医药物流做支撑。另一方面,随着医药生产产业的快速发展,医药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医药生产端与销售端的利润空间不断缩水。由于医药流通不完善,药品流通行业运营成本增加、毛利率不高,导致医药流通成本过高。医药流通成本过高必然不利于医药产业发展,因此医药流通成为了制约医药行业发展的瓶颈。

2.医药行业价值链保障措施分析

行业价值链分析的主体部分是价值链的各个组成部分分析,此外就是价值链价值保障的组成部分分析。保障组成部分包括规范的医药市场秩序、医药信息化和智能化、医药物流创新服务、雄厚的资金保障、优秀的人才队伍等,是保障价值链各个环节发展的关键。在价值链模型分析中,明显能感受到国内医药行业在相关保障方面的建设比较滞后。例如:201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具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颁发的开展第三方药品物流业务确认文件的有93家,开展物流延伸服务的有68家,承接药房托管的有64家,承接医院药库外设的有22家。同时,从国外发达国家医药流通企业的发展经验来看,高度集中、降低成本、发挥细分市场的优势、创新发展是医药流通企业发展的新趋势。但以国内医药流通企业现状和规模来看政府不及时出台相关的保障措施是很难实现的。

三、国内医药流通企业转型的策略

1.加强药品流通行业整合,发展一批规模型的医药流通企业

在美国,医药流通业务主要集中在麦卡森、卡地纳、美源博根三大公司。由于业务高度集中,这三家公司获得了稳定的利润来源,从而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支持医药流通模式创新。例如:对上游建立OEM业务,为下游提供药房管理、医疗手术用品定制、自动售药系统和医院信息化服务等业务。在龙头医药物流企业的带动下,美国国内医药流通水平大大提升。国内医药流通企业发展还不成熟,需要加快国内医药流通企业的行业整合。行业整合不仅包括行业内整合,还包括上下游行业整合,打造一批核心药品流通服务企业。通过行业整合也能在医药流通行业内引发鳗鱼经济现象,提高国内医药流通市场的活力,从而实现提升流通效率、下降流通成本的改革目标。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加强行业整合实现国内医药流通企业集中度,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增加医药流通行业转型动力。为实现国内医药物流企业集中发展,需要鼓励金融市场向医药流通企业倾斜资金扶持,鼓励和支持医药流通行业企业兼并和重组,也可以鼓励上下游的医药生产企业、医药销售企业进入医药流通行业,增加市场活力。当前国内物流行业发展迅速,药品流通企业加强与物流行业企业合作与整合也是非常必要的。鼓励一些专业物流企业进入医药流通行业也将促进医药流通的大发展。

2.在医药流通企业内部积极转变经营理念

利润增加是推动医药流通企业转型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医药流通企业的转型应该以利润增加为主要目标。在企业内部加强营销渠道建设无疑是流通企业转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首先,转型过程中流通企业要正确定位自己,认清当前的市场形势,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发掘客户需要的营销观念,积极开展营销渠道建设。结合价值链模型分析,医药流通企业是连接消费终端和生产企业的重要环节,掌握销售市场才是流通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因此,转型中营销渠道的建设应以提高企业对营销渠道控制为主。对于医药流通企业来说,强有力的控制力能够提升其与医药生产企业的议价能力,从而提高其在行业中的竞争能力。为了提升企业对营销渠道的控制力,需要在传统管理模式上大胆创新。例如:某知名医药流通公司通过收购兼并药品零售企业发展建立自己的药品零售连锁体系,获得了绝对的市场话语权。思维创新方面国外有很多方式可以借鉴,例如:医院药房托管业务。积极拓展医院药房托管业务,使其能覆盖更多的医院、诊所和卫生院等,一定能为医药流通企业带来客观的利润。管理思维理念上需要打破常规,可以通过让销售终端入股的方式,牢固企业与销售终端的联系,还能为企业吸纳更多的发展资金。

3.完善医药流通行业的市场规范机制

完善医药流通行业的市场规范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市场机制才能为企业转型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行药品的定价制度体系和新药审批制度体系,坚决治理医药流通地方保护贸易壁垒,实现市场公开、公正、公平竞争。受国内传统药品监管政策的影响,地方政府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同时也是监管者。这样的现状是完全不利于医药流通市场化发展的。改革国内医药及医药流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透明的医药行业流通保障机制十分必要。近几年国内药品监管及审批制度不断修订,但与欧美药品审批制度比较,还是有很大差距。例如:美国的法规体系由三级组成,包括了基本法案、具有法律强制作用法律及技术指导原则。欧盟的法规体系则分为法规、法令、通知、指南四部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药品管理体系加强国内医药市场规范机制建设,将药品准入检测交给第三方专业研究机构,实现地方政府对药品监管部分放权。监管中将社会监督纳入监管范围,同时适当提高该行业的准入门槛,以此来淘汰一批盈利能力弱、服务水平低的弱小药品流通企业。市场机制的创新还要避免药品流通企业内部恶性竞争,提高药品流通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

篇(3)

近年来,医药行业频出,各项政策密集落地,未来的行业形势走向如何?医药企业如何面对新的政策做出新调整?中国医药行业运行指数及解读一直被业内认为是医药行业的晴雨表。以下是xx年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医药产业增速持续高于GDP

此次结果显示,近几年来我国医药市场需求旺盛,终端规模持续上升,医药行业持续高增长。20XX年我国医院终端购药市场规模达到12246亿元,其中化药市场规模7696亿元,占比达到60%以上,中药3848亿元,占比30%,生物药是869亿,占比 7%。政府近几年在卫生的投入逐年加大,从2010年的19980亿元一直发展到20XX年的36999.85亿元,卫生费用在GDP中的比重也是稳步提高。

广阔的市场容量是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0XX年中国大健康产业的市场容量将近4500亿元,其中医疗服务市场容量是 21400亿元,占比将近50%,药品市场容量约占40%,器械类占3%。未来在药品价格改革影响下,药占比将逐渐下降,医疗服务占比会相应提升。

医药工业增速高于GDP增速。自从2011年以来,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工业整体水平(高35个百分点),远高于其他的工业产业。并且医药工业在全国工业中的占比不断提高,从2007年占1.5%到20XX年占2.2%。

结果可以看出,我国GDP走势和医药行业发展走势相近,在2011年之前的阶段十年,甚至放大到二十年,增长速度都比较快。近几年来增长速度逐渐往下,在缓慢下降。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华雪蔚认为,2017年增速还会进一步降低,主营业务增速预计在11%左右,利润总额增速约7.5%左右。医药行业依然保持较高的行业利润率,一直在10%上下,远高于工业总体水平,工业整体水平不到6%。预计2017年依然保持相对较高的利润率水平,2017年下半年会有所提升。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分析认为,近十年来医药行业稳定增长,到去年为止,整个医药产业药品生产收入总金额在2.45万亿,今年预计2.7万亿左右。到去年为止,整个医药产业药品生产收入总金额在2.45万亿,今年预计2.7万亿左右,总量增长很快。

明后年,如果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医药行业压力会比今年大,于明德认为,一是医药行业周边行业压力大,二医保费用控费要求强烈。这将导致今年、明年、后年医药行业增长幅度比较低。大家应对可能面临的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充分准备解决、克服困难,要千方百计通过转型、升级改变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提高竞争能力。没有积极的出路,永远不可能走入低谷。于明德说。

2.中成药发展向好

榜单显示,从经济规模看,行业景气排名是化学制剂、中成药、原料药、生物制品。从利润水平来讲,排名是化学制剂、中成药、原料药、生物制品。从榜单分析,中药饮片、卫生材料、生物制品、中成药未来成长性好,制药机械、中药饮片盈利能力强。

华雪蔚分析认为,2017年及十三五重点发展的子行业将是化学制剂、中成药、生物制剂,中药饮片和卫生材料分别在大健康产业驱动与在生物创新技术驱动之下将具可预期的成长性;制药机械则可能成为潜在的行业盈利黑马。

中成药跟化学制剂类似,主营业务收入指数和利润总额指数跟行业整体水平保持一致,并且呈上涨态势,利润率高于医药行业整体水平。从榜单上看,化学制剂、中成药、生物制品和原料药位居利润总额前四位,只是在排序上略有差别。虽然中成药的主营业务收入规模逼近化学制剂,我国对中药发展政策强力扶持,中成药质量标准不断提高,未来中成药发展会更好。中成药有望超过化学制剂。华雪蔚说。

3.寻找转型升级突破口

于明德认为,我国医药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转型升级必须走国际化道路。目前中国医药产业过剩,走向欧美市场必须通过国际最高水平的药品许可,这需要中国药企提升药品质量,加强研发,走在国际化前列的药企,未来不可限量。生物技术将改变现在医药产业总体结构。很多重大医疗技术的突破都需要新的生物药品配合,基因药物、新型疫苗、单抗体药物等领域要密切关注,投资生物技术。

世界卫生资源的70%投资在吸烟、喝酒、营养、运动、肥胖、血压、糖尿病、高血压等健康因子,这些创造了医药产业新的发展契机。在新契机中,对于家政生活服务、医生卫生康复护理这些方面的需求会越来越高。

要想转型升级药企还应勇敢拥抱互联网。中华海峡两岸医疗暨健康产业发展协会副理事长乔培伟认为,在互联网+新生态下,产业布局是企业战略地图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应该思考如何创造客户价值、如何经营客户、如何拓展新通路、如何传递产品价值、如何运用新科技、如何培养创新人才。

篇(4)

关键词:中药 治疗效果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73-01

由于中药在临床治疗中治疗效果的降低,使其在临床应用率正在逐步下降,而造成中药治疗效果下降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因素是中药在生产过程中未依据准确的标准进行采制,从而导致了大量不合格中药的出现,严重影响了中药在疾病治疗方面的治疗效果。同时中药在采制以及储存方面也容易对药物的药理造成影响,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大大降低了中药的治疗效果,严重影响了中药在医药应用中的发展。

1 不合格中药充斥药物市场

在中药市场中,常常出现掺假状况,其中常见掺假的中药有:冬虫夏草、麝香、灵芝等名贵药物[1],且在药物价格上涨过程中更容易出现中药的掺假。合格的中药一般是色泽较好、药物气香味浓的药物,此种药物在临床治疗中才可以实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由于中药掺假情况较为严重,因此标准中药在市场中较少,通常都是一些伪劣的中药充斥着中药市场,这也进一步导致了中药市场标准性中药的数量逐渐减少。由于在中药采制或市场销售中容易出现掺假药物,从而导致了中药在临床治疗中出现治疗效果下降,严重影响了中药在治疗过程中的疗效,伪劣中药不但在治疗中起不到治病的效果,甚至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伪劣中草药在临床应用中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由于在市场中中药伪劣产品较为常见,尤其是在管理方面比较混乱,因此导致了中药制剂药品质量的普遍下降,更是导致了中药制剂药品种类的普遍混乱,所以以假乱真,以及以次充好等不良现象在中药市场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疗效。

2 中药采集中的影响因素

目前在中药采集的过程中,有很多药材的采制不符合中药采集标准,比如:黄芪药物应该生长5~7年,直径应达到2~4cm才符合中药采集标准[2],但是现在黄芪药物一般都是生长1年左右,其药材就被采集到市场或临床治疗中,从而影响其药物治疗效果的不佳。中药治疗效果的不佳有诸多的因素,一些中药在生长的过程中,其药物中包含的药理机制还未等到良好的生长就被采集,从中导致其药物在治疗方面大打折扣,从而也导致了中药在治疗过程中的疗效下降。

3 中药的种植与采收运的影响因素

中药制剂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临床应用疗效,因此,保障中药制剂的标准质量,才可以达到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中药在采收、存储以及加工等方面,是否合格都将影响中药的质量,所以,对于中药制剂产品应从采收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的监督,从而保障中药在采制中按照准确的标准进行加工。由于假冒伪劣药物充斥市场,中药种植经济效益下降,种植基地面积逐渐减少,标准化种植以及采收流程不断被破坏,这也导致了中药在生长采集过程中容易因外界因素影响药品质量,如:中药在存储中,其储存方式不正确,会导致中药出现发霉、蛀虫、液化以及挥发其药物中保护的中药物质[3]。中药如在储存过程中出现不当,将严重影响药品的质量,轻者影响中药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重则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对于中药在采制以及储存方面应加强管理,从而良好的储存中草药,保证其药物的药理保存良好。

4 中药炮制的影响

中药一般都是生物药,其药物普遍具有毒性不可直接服用[4,5],中药炮制目的为:通过炮制可以有效降低药物毒性,降低中药药性及其副作用,从而改善中药的性能,增强中药的临床治疗疗效,提高中药的临床应用效果。所以,中药根据其药性的不同,炮制的工序也各不相同。中药炮制主要以水、火,以及水火合制三种方式为主,从而也保证了中药中有效物质的不流失[6]。中药通过炮制可以有效的改善药物中残留的毒素,从而是药物在治疗过程中更加安全以及有效,中药经炮制后其药物制剂更容易吸收,对患者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5 结论

综上所述,中药在采制、储存,以及炮制的过程中必须根据严格的标准实施,如在各个环节出现误差,则会严重影响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甚至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必须对中药制剂提高全程性的监督与管理,从而保障中药药品的良好药性。虽然在中药治疗中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其药物的发挥,但是笔者坚信随着中药管理制度的不断以及,中药在采制、储存以及炮制等方面的管理不断强化,中药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必将逐步上升,中药也将会获得更多的患者认可。

参考文献

[1] 白宇明,魏国义,郝近大.常见20种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09(21):1673-1675

[2] 谭革非.中药疗效的相关因素研究[J].医学信息.2010(07):2463-2464

[3] 戚进,余伯阳.中药质量评价新模式――“谱效整合指纹谱”研究进展[J].中国天然药物.2010(03):171-176

[4] 江娇,杨涛.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8):38-39

篇(5)

论文关键词:中小医药,战略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战略管理一词最初是美国学者兼企业家安索夫提出。此后,其他许多战略研究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现在观点认为,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了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在充分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有效战略,并将战略【2】付诸实施和对战略实施的过程进行控制和评价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战略管理的目的及作用是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使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1.中小医药实行企业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作为我国医药行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小医药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自主创新的新生力量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但中小型医药企业战略管理问题一直没有重视。中小医药企业对我国医药行业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但与此同时,每年仍有数以百计的企业倒闭,有研究表明,尽管倒闭的原因多种,但基本症结却是缺乏战略管理的技能,或没有开展战略管理。中小型医药企业战略管理实践严重缺乏,强化企业战略管理已迫在眉睫。

2.我国中小医药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迅猛发展, 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1995年到2010 年的15年中我国的中小医药企业不断壮大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在经历了初步的竞争后,医药市场不断规范,相关法律日益健全,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医药企业人才匮乏,技术力量单薄,生产条件落后,企业生产规模较小,水平低、集中度不高等致命弱点,其无疑也是医药企业未来发展的巨大阻力。而如今世界,医药竞争却日益加剧,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面对竞争,如果我国的中小医药企业不尽快增强自身的实力,终将会被残酷的市场竞争所淘汰。如何找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挥其优势,充分整合资源,进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是当前中小医药企业所共同面临的亟需探讨的问题。

3.我国中小医药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3.1管理者胜任力欠缺

3.1.1缺乏战略思想,短期行为严重:大部分中小医药,尤其是处于婴儿期的企业,根本没有意识到战略定位的重要性,其成立和运行仅出于对地方资源的即时利用或短期出现的市场需求,缺乏长远的目标。

3.1.2错把计划当战略,盲目扩张发展:许多中小医药企业没有战略,但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有计划。有的医药企业错把计划当战略,耽误了企业发展,计划和战略有着根本不同。

3.2企业战略文化环境欠佳

我国一些医药企业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不能准确体现企业核心的精神层面,缺乏未来导向性,不能在实际工作中激励员工。此种现象的出现,不利于医药企业形成企业的独有特色及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能为医药企业战略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文化。

3.3.高素质人才的匮乏

随着时代的发展,较高素质的人才已经成为我国医药企业的必备因素医药企业之间在市场上的竞争最终取决于人才的竞争。目前,一些医药企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不仅缺少生产技术人才、市场营销人才,还缺少企业管理人才和产品开发人才。虽然一些企业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自主研发体系和逐渐壮大的科研队伍,但仍不能为医药企业人才战略的实施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

3.4产品营销管理力度不足

目前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我国的一些医药企业营销方式仍以传统推销为主,缺少创新,,不能很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在医药企业营销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并未起到较强的促进作用。

3.5创新能力低,国际竞争能力差

我国的医药产业对于研发的投入仅占销售额的2%~3%左右,而发达国家医药业将销售额的10%~20%用于新药研究与开发,其研制成功一种新的化学合成药耗资2~3 亿美元,甚至10 亿美元以上。20世纪70~90 年代,世界各国共开发152 种新药,仅美国就占了将近一半, 而我国颗粒无收。这些无疑说明了我国在国际医药市场所处的劣势,创新能力低下。

4.中小医药企业战略管理实施与对策

4.1提高管理者与员工的整体综合素质,吸纳高素质人才

对我国中小医药企业来说,人才已成为企业创新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针对自身条件,围绕着管理人员、研发技术人员、营销人员和3支队伍分级、分类、分批进行长期或短期培训,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4.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保持企业团队的旺盛的战斗力

加强企业的组织文化建设和企业对员工的培训, 不能是一个时期的行为, 而是需要采用不断升级培训的方式,针对不同基层的员工采用不同方式、不同级别的培训。围绕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应做好一下几方面工作:(1)深入贯彻企业精神,宣传企业文化。(2)重视企业责任观和价值观(3)在继承原有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力求创新。

4.3“科技创新”增强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

鼓励创新精神,医药科技创新【3】投入大、门槛高、风险大、是一个持续投入、不懈探索、执着追求的过程,我们必须大力鼓励创新精神,以倡导尊重科学规律、宽容失败来弘扬科学精神,用长跑的技能和心态代替急功近利和短、平、快。

4.4有效战略管理和组织再造是中小医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制定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具有可操作的能够推行的企业发展的战略实施步骤, 并能够建立与发展相适应的短期目标。组织再造是实现企业战略管理变革的有效方法, 进行组织再造流程,需要医药企业与消费者保持更紧密的联系。认真分析消费者医药消费需求特征, 从中找出既符合企业发展目标, 又能适应中国消费者尚未被满足的需求的市场机会。

参考文献:

【1】官文龙.中小医药企业艰难前行,路在何方[N].医药经济报,2008-01- 18.

【2】汤少梁.基于合作竞争的我国医药企业竞争战略中国药业,2008(10):9.

篇(6)

关键词:控制营销 药品 流通渠道 模式构建 控制

我国医药市场近几年发展迅速,众多企业仅仅通过产品本身就获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或阶段之后,就必须通过加强各类管理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目前众多医药企业正处跃更高台阶的瓶颈阶段。医药市场向来强调“终端为王”,而要发展终端,就必须有强大的药品流通渠道控制能力。欲控制渠道,就必须优化渠道。通过择优、筛选,选择相对安全的渠道模式,帮助其做大做强。

“控制营销”理念的来源

药品流通渠道包括了药品流通的途径、环节和形式等,是药品从生产领域到达消费领域所经过的通道,该通道即是商品交换的通道,也是各种商业利益衍生的通道。目前,国家对药品的流通进行了严格的监管,出台了诸如《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药品流通环节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等,这一系列的规范管理办法,其宗旨就是加强对药品在流通渠道过程中的质量和价格管理,保证药品在终端销售的价格在患者的承受范围之内。其实,对药品流通渠道加强管理的不仅仅是国家,也包括药品生产商。因为流通渠道的混杂及非法商业利益的产生,直接影响到药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所以药品生产商也要加强对流通渠道的管理。在这种市场环境中,2003年营销专家程继忠提出了“控制营销”这一理念,这一理念是把生产企业的利益建立在医药公司、医院、药店、消费者的利益基础之上。它强调三个观念:第一,生产企业要控制自己单独发展渠道和赚钱的欲望。第二,生产企业必须制定出客户愿意接受并能遵守的规则。第三,所有策略和措施的制定和实施,都是以营造本企业产品良好的市场销售氛围为目的。控制营销强调的是控制,目的是对整个渠道链的掌控,这也是所有制药企业在渠道运作上的终极目的。

我国药品流通渠道现状分析

我国的药品流通市场是典型的“长度型”模式,即生产商—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企业(或批发企业、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或医疗零售—患者。药品流通渠道呈现出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药品市场集中度分散,流通企业过度竞争且市场混乱

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3万多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2149家,下辖门店13.5万多家,零售单体药店25.3万多家,零售药店门店总数达38.8万多家。我国药品批发企业数量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据2010年数据,我国销售额超过5000万的医药公司近500家,但只占全国药品批发量总数的3.7%,不足15%的市场份额被1.2万多家各类公司所分摊,而对比美国只有70多家批发企业但其药品市场额占据全世界的40%,德国共10多个批发企业,前3名占据其国内市场的70%左右。

药品市场集中度不高,必然导致其与处于垄断地位的医疗服务机构的谈判能力下降,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后者的垄断性地位。药品零售网点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大、中型城市,而广大农村地区,药品零售网点数量相对较少。药品批发企业数量的逐渐增多,竞争也愈发激烈,不规范的竞争手段层出不穷,例如用假药换利润、发票倒卖等。

(二) 流通渠道长,药品价格的畸形增长

药品流通渠道中的各种参与者,也是药品流通渠道中的各种利益群体,包括药品生产商、各级批发商、招投标机构及医务人员,他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影响了我国药品流通模式,例如药品生产商利用药品的新药报批、自主定价政策确定价格;批发商在医院进行药品促销;而招投标机构掌握了药品进入医院市场的许可证。药品流通市场的参与者都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参与部门过多,消费者得到的就是层层加码后的药品。这种不合理的价格增长,一方面是由于流通环节多,利益链条被拉长,导致流通成本的增高,致使公众获得药品的终端价格过高。另一方面在渠道流通过程中,有的部门并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且使药品利润过多地停留在医院等部门,这些医疗机构占据药品销售的绝大部分份额,具有消费的垄断性,因此容易滋生回扣等现象,助长了药品价格的畸形增长。药品利润过多地停留在医疗机构,使得药品利润无法返回到生产企业,从而使生产企业没有足够的利润和资金进行新药的研究开发。

(三) 生产厂家急功近利,盲目追求利润

很多药品生产厂家在激烈竞争的市场面前,更多的选择依赖流通渠道,以销售额为王,追求短期利润,而忽略了流通渠道及终端环节的建设,这就纵容了批发商不按规则出牌的行为,间接加剧了市场的紊乱。流通渠道的紊乱与终端药品价格的过高,最终也会“殃及池鱼”。

基于“控制营销”理念的药品流通渠道模式构建

(一)以技术为手段、以产品为介质,跟踪产品的流通过程

产品具有流通性,良好的流通渠道的构建本质上就是为产品合理的流通创造更好的条件。但是药品生产厂家在面对庞大的市场和呈网格化的销售渠道中,难以甄别哪些渠道是需要保护的,哪些渠道是不健康而需要取缔的。但如果将产品看出伸向市场的“探头”,则有可能利用众多的“探头”将流通渠道的线路描绘出来。借助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可以构建如图1所示的药品流通渠道与网络监控体系。

篇(7)

医药商品学课程改革

一、课程改革背景

如今医药营销以医药代表做医生的工作为主,包括产品的介绍到产品的特性都是由医药代表与医生的接触来达到目的。实际上医生对临床知识、药理知识、用药方法的掌握要强于医药代表,医药代表并不需要丰富的医药知识。

随着医药营销的发展医药代表的医药知识必须进一步强化才能满足药品销售的需要,原因如下:(1)新医改影响医药营销新医改给药品零售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主要是国家以计划经济手段扶持社区医疗市场和农村医疗市场。因此,面对老百姓医药代表需要丰富的医药商品知识。(2)直供连锁成为趋势传统的终端工作在连锁药店主推高毛利、经营自有品牌、总和各自形成联盟的基础上,已经不起什么作用了,药店的盈利模式变化,迫使品牌产品和非品牌普药都在改变营销行动,与终端的战略合作、举行大型培训会已经成为必需的举措。在产品推介会上,医药代表需要丰富的医药商品知识。(3)价格体系将成为营销策略的重中之重传统的跑店、陈列、铺货、理货、促销等工作已经不需要做了,要取得终端的支持和认可,必须具备丰富的医药商品知识,否则即使产品进店也实现不了销售。因此,只有具备了医药“专家”素质,才有可能是一个有效、合格的医药代表。总而言之,医药营销的发展,就是品牌和专业化程度的竞争,在将来老百姓对医药知识的了解就是通过企业的品牌来认知;作为医院销售和药房销售道理是一样的,都是要靠代表的专业化去宣传。

《医药商品学》教材内容包括上篇和下篇两部分。上篇总论(基础篇教学)主要介绍药品的概念、分类、药品的标准、药品的合理使用、药品的包装、保管与储存等内容,注重基本概念和技能的学习;下篇各论(药物篇教学)主要分类介绍药品的名称、性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制剂种类、药物评价及商品信息等内容,注重对具体药品知识的了解。整本教材内容多, 信息量大, 实用性强。传统的“传递- 接受”式教学模式以讲述为主,“满堂灌”, 虽能使学生快速掌握更多的信息量, 但学生对接受的信息很难真正地理解,学习枯燥无味, 往往只是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往往没有主见,高分低能,这和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既懂医药,又懂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医药商品学》课程是医药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医药营销形式发生变化,此课程必须进行改革。

纵观中国的医药市场,目前的销售队伍主要由以下3种类型的人员组成:(1)经验型:这种类型的营销人员主要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开展营销活动,既没有深厚的药学理论,也没有扎实的营销专业知识,营销手段比较低下,难以对营销模式进行创新,难以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2)医药型:这种类型的营销人员多数是医学或者药学出身,具有深厚的医学或药学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学术推广能力,但缺乏相应的营销知识,缺乏对市场的调查、分析、预测及操纵能力;(3)营销型:这种类型的人员具有扎实的营销基础知识,在营销活动中通常表现得游刃有余,但缺乏相应的医药知识,不具备行业营销的优势。医药营销队伍水平的参差不齐,一方面导致企业难以对销售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另一方面对企业品牌的培养与维护也有一定难度。因此,通过《医药营销学》课程改革加强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医药企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措施与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