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09:50: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知识经济社会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论文关键词】劳动价值论;知识性劳动;价值创造;总体工人
1问题的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特别是信息技术和智能自动技术在几乎所有领域对人类劳动的不断替代,人类劳动正面临着一场革命,即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劳动开始被排除在经济过程之外的现象。美国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认为建立在新技术基础之上的劳动革命实质上是人类劳动结束的进程。并预言,一个多世纪后,在多数工业化国家,很可能不需要劳动了。…美国的约瀚·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说:“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劳动价值论诞生于工业经济初期,必将被新的知识价值论所取代。”因此,正确认识新科技革命下知识对劳动价值的作用,进而正确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知识性劳动与价值创造
社会生产发展的历史过程,就是认识知识、积累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于社会生产的历史过程,知识经济及其物化的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马克思认为“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这种发展归根到底总是来源于发挥着作用的劳动的社会性,来源于社会的分工,来源于智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
知识是属于人的一种对象性的具有客观内容(信息)的意识形式。它不是人脑天生固有的,而是人通过人脑的意识思维活动对相关对象的观念掌握。知识作为人类认识客观事物一种能量的产物,是人类劳动的结晶或劳动成果,而不是人类劳动本身。这种结晶作为“一般人类劳动”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价值实体”。
知识经济最基本的特征表现为:劳动是创造、创新性的智力劳动,或称为知识性劳动,这种劳动是创造价值的主要源泉。知识性劳动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知识的形成和掌握需要更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往往表现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例如,教育是对劳动者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的投资,而生产知识劳动者包括管理人员、工程师、高熟练程度的工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劳动都是这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第二,知识性劳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在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社会效用和它创造价值功能的时间是一致的,社会需要的瞬息万变和知识更新周期的不断缩短,使知识性劳动并不是一次性投入,而需要劳动者不断的学习,不断获取已有的更新知识成果。
第三,技术、信息日益成为生产中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知识产品的生产中最关键的要素已经不再是被称为生产资料的的设备和工具,而是人的知识能量,它们成为劳动者的资本。正如马克思所言:“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消耗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直接劳动在量的方面降到微不足道的比例,……同一般科学劳动相比,同自然科学在工艺上的应用相比,……却变成一种从属的要素。”
3知识经济下“总体工人”内涵的扩展
马克思明确提出:“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过程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在一起了。”这表明,劳动既是体力也是智力的支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化而实现的。历史证明,也正是这种分工促使了科技文化的迅速发展和劳动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也是作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而发挥作用的。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创造价值的劳动不仅仅局限于直接的物质生产领域和物质产品的生产现场,劳动创造价值的方式也进一步社会化和复杂化,大量的知识劳动、科技创新劳动发生在与物质生产间接有关的社会化过程中,承认这些劳动创造价值并没有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而是对劳动价值论的深化认识。
4服务业与商品价值的创造
第三产业包括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主要是指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的第三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均呈现经济服务化的势头。服务业劳动力所占的比重也迅速提高,到20世纪90年代,高收入国家的服务业从业人数已上升到总就业人数的60%~70%,其中美国已超过70%。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价值论是针对物质形态的商品生产而言,他在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比例关系时,把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全免掉了。我们认为这是与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论有关的。在研究物质生产问题时,把非物质生产问题舍弃掉,着重对物质生产领域的问题进行研究,正是《资本论》中运用的抽象法使然。
既然经济结构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劳动价值论也应该与时俱进。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应该延伸到非物质生产领域,延伸到各种服务劳动中去。笔者认为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者的劳动也同样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同样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其具体劳动就是某项具体服务,抽象劳动则凝结在具有社会使用价值的服务中,如理发师的抽象劳动凝结在具体理发服务中,教师的抽象劳动凝结在具体的教学中。同时也要认识到只有对社会生产有益的服务劳动才创造价值,诸如航运、物流、旅游等,而对社会生产及社会风尚无益甚至有害的服务,诸如贩毒等虽然为某些人提供了服务,但不创造任何价值。
关键词:素质教育;知识经济;内在关系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1-0204-02
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它表明人类经济发展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从本质来讲,知识经济赋予知识以经济学含义、生产力含义、经济效益含义。这一方面要求对传统的经济学进行革命,使经济发展真正从资源依赖、劳动依赖、技术依赖转移到知识依赖、教育依赖的轨道上来;另一方面,又对传统的知识观进行革命,使知识的生产、积累、使用都能直接面向经济发展的要求,直接能进入经济的运行过程,从而成为直接的财富源泉。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将起到关键的作用。教育既是知识生产、积累、使用的主要手段,也是经济发展转向知识领域的根本途径,更是知识向经济过程融合的桥梁和纽带。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经济也可以称为教育经济,即以教育的发展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的挑战,从根本意义上说也就是对教育的挑战。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首要的是加快教育发展的步伐,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这是知识经济的内在逻辑和根本要求。
一、知识经济对教育改革的影响和要求
知识经济对教育产生影响,源于知识经济中知识观的变革以及知识经济对人们智力发展水平提出的普遍要求。这两个方面,既决定了知识经济对教育必然会产生影响,也限定了知识经济对教育影响的范围。
(一)知识经济中知识观的变革,客观上冲击了教育的基础
知识经济是社会历史发展中出现的一个新事物,知识经济的基本含义,导致了人们对知识、知识的作用、知识的来源等问题认识的改变,其实质是改变了传统的知识观,形成了一种新的知识观。
传统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系统总结,是各种事实及其概括的体系;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力量;真正的知识是从实践中来,又经得住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真理性是衡量知识价值的客观标准。
相关文献把知识分为两大类:包括事实和原理两方面内容的外显编码化知识;包括技艺和人才两方面内容的隐含经验类知识。在人们在实际的使用中,知识经济中的知识主要侧重于可操作性的知识及其原理。知识是人们为了经济目的而生产出来的,效用性是知识价值的根本标准。知识的作用或价值也正是通过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来实现的。其中,知识的生产与分配是基础,知识的使用是关键。
这样,知识经济中的知识观就实现了三个转变,从知识是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转变为知识是人们为了出售而生产出来的工艺集成的技术性知识及其原理;从知识是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力量转变为知识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获取高额经济利益的源泉;衡量知识价值的标准从真理性转变为效用性。教育总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中知识观的这种变革,客观上影响了教育的基础。因而,知识经济必然要对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知识经济提高了人们对智力水平的需求,客观上影响了教育的目的
在知识经济中,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都对人们的智力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所谓知识的生产,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出从来未有的新知识,这是知识生产的主要方面;二是重组已有的知识,使已有的知识形成新的结构,产生新的效用性。这二者都可以称为知识创新。这种创新需要人们具有较高的智力发展水平。离开了人们的一定的智力发展水平,知识的生产就不能实现,知识经济也就失去了依托。
知识的分配和使用也需要人们具有较高的智力发展水平。知识的分配包括知识的生产者对知识的销售,但更主要地表现为知识的消费者对知识的购买。知识的使用则是消费者运用所购买的知识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以创造出新的经济效益。在知识购买的过程中,要求消费者必须具有较强的辨识能力,能够在各种知识产品中找出最有效用性和最有经济效益的产品来。在知识的使用中,则要求消费者具有学习的各种能力,这些能力越强,就越能更快更有效地学会、掌握新知识产品,从而更有效地使用新知识产品,创造出新的经济效益。在知识经济中,更快更有效地使用新知识产品,也就等于抓住了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知识经济对人们智力发展水平提出的普通高要求,客观上影响了教育目的中人的身心素质的规定。因而,知识经济也必然要对教育产生影响。
二、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内在要求
应试教育曾经因适应于工业经济的内在要求而存在并产生过积极作用,但随着现代化进程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应试教育的弊端越来越明显。经济社会的发展内在地要求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简单地表现为对应试教育的纠偏,不是对应试教育的简单否定,也不仅仅是教育系统内部的自我调整改良,而是依据经济社会的内在要求,在扬弃中继承,在发展中重建素质教育体系。
应试教育曾经应于工业经济社会的要求,并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因为工业经济社会性的发展通常呈现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社会经济化;二是经济数量化;三是经济技术化。这种特点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则是:一是要求培养通用型、标准化人才;二是强调功利和速成,要求学生能较快地掌握某种知识、技能,并能尽快地对经济发展产生作用。这些要求决定了教育具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教育的简单划一性。即从上到下,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材,一张试卷考全国、一场考试定终身。二是教育内容的片面性。经济发展需要什么知识、技能就传授什么,导致专业越分越细,人才的知识结构也越来越窄。三是在注重教育的应性功利性,注重人才技能培养的同时,忽略人才的创造性和个性。这就使应试教育不仅成为一种必要,也成为一种可能,并使应试教育成了许多向工业化迈进的国家的共同现象。
教育的转轨不是对过去教育的简单否定,也不是对过去教育的简单修补,而是一个在扬弃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重建的积极创造的过程。重建成的基础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一定要瞄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否则,就会脱离社会的发展,就会失去社会的支持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在推进教育改革的时候,我们必须准确地把握住经济社会对教育改革的要求。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对教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将承担新的使命,同时也就对教育的转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知识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依据
(一)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21世纪初,我国要实现由小康向现代化的大跨越,这对教育、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社会化对人才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人才素质的综合化;二是要求人才的个性化并有创新的能力;三是要求人才的多样化。经济的变革必然体现为对教育的要求,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人才提出综合文化素质的要求
人类生活方式变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包括人口革命的“人类生态革命”,强调将教育、培训和信息活动同环境、人口和发展问题结合起来。可见,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全民的教育程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要战略,不是单靠行政命令或经济行为就能实现的,它必须建立在教育和全民族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因此,要实现经济与社会、生产方式与生活的协调发展,就需要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要培养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素质,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而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就只能是素质教育。
(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国民素质和教育的支撑
市场经济的一个潜在危机是国民素质不高,文化环境不够理想。表现为商业道德、商业伦理低下,信用低下以次充好,坑蒙拐骗,欠债不还等问题严重存在。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提高整个民族的价值道德伦理水准,要求整个社会具有良好的商业道德、商业信誉、商业伦理,并依靠这种上文化的发展来支撑下一步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把教育作为整个文化建设的奠基工程式,通过教育的行为、教育的功能,使儿童从一开始就能接受良好的人格教育、伦理教育、社会性人文道德教育,而这正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所以,素质教育不仅是教育内部的调整,也是市场经济对教育的一种迫切呼唤。
(四)素质教育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人才素质基础
知识经济最早是在1996年底提出来的。世界经合组织在公布有关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状况时发现,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在其国民财富的增长中,新增加的国民财富已经有50%以上直接来自于知识的进步。据此,他们敏锐地发现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到来。知识经济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整个经济的基础不是技术化而是知识化;第二,经济开始柔性化,产业开始软性化;第三,经济要依靠文化来支撑;第四,经济的创意性。这四个方面的特征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强调教育综合和全面素质。即从强调专业到强调综合,从强调技术到强调知识,从学会应用到学会思维,从着重智商到着重情商。教育要能满足知识经济的要求,就必须致力于提高人的情商,提高人的创造性,不断丰富人的知识和发展人的个性而这些都是应试教育无法承担的任务。这需要用一种崭新的教育思维来推动教育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素质教育是知识经济对教育的呼唤和挑战,也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
推进素质教育,是关系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许多国家已将质量教育(qualit-oriendeducation)、全面质量教育(Wholequality-orientededucation)即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就是为了使自己能在21 世纪经济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这是一种竞争、一种挑战,我们不能再等待观望,不能再有丝毫的犹豫,应当坚定不移,立即行动,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 查有梁.知识经济与人才开发[J].教育研究,1999,(4).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经济;创新模式;人力资源优化
在当前社会,知识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中,物力资源的功效已经被发挥到了极致,而要实现社会组织的更高效的运行,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和优化,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从根本上讲,知识经济是一种智力经济,在这一新的知识体系中,人的作用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重要作用。并且在这种知识经济模式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人才需要同时具备创新、个性、合作等多种特征,这为我国社会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严峻的挑战。希望通过本文的工作,为时下我国企业、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一定的可供借鉴的信息。
一、知识经济时代对我国社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1)具有快速反应信息的能力。随着知识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领域,信息化的程度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新的劳动者需要具备灵活的头脑和敏锐的眼光,在思维方面应该更具开放性。在这一新的经济背景下,要求人们能够不断的更新知识,通过最新的技术手段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以便从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把握时代的发展动向。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应该注重迎合时代的发展特征,以强烈的信息需求意识及时了解信息的变化,能够果断、迅速、准确的辨别与处理各种信息。(2)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创新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灵魂,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只有创新才能实现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的进步,才能实现国富民强的美好愿望。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中,人力资源的发展应该紧跟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和节奏,全方位的提高全民族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最大限度的加快知识的创新和理论革新,积极的将各个创新机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全新的创新体系,只有这样,劳动者或者人力资源才能在全球经济的竞争中获得和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3)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在传统的经济社会中,劳动者并不需要太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多的是使用体力劳动进行。但是,当时代的发展进入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之后,人们的劳动方式已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传统的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模式逐渐转变为主要依靠脑力劳动为主的模式,人的智力和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被前所未有的提及和重视。所以,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中,个人科学文化知识的丰富程度和实用程度,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知识经济时代,对“文盲”的认识已经超越了以往,那些不能较好的掌握现代技术、难以应用现代科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的个人,已经逐渐的被社会边缘化。(4)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在知识经济时代,个人的个性和自身需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个人的潜力也得到了积极的发展,他们在经济社会中的独立性和独立作用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强。甚至在一些关键的社会领域,一个人创造的财富或者社会价值要超过多个人创造价值或者社会财富的总和,那些并不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个体并不能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获得更多的财富和价值的实现,那些具备已经技术本领、特别是拥有高技术或者技能的个人将会在知识经济社会中获得更多的社会的认可。
二、知识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和创新模式的必要性
(1)能够提高社会组织的竞争力。在知识经济时代,数据库、通信以及网络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能够快速方便、实时地共享信息,了解以往潜藏在现代组织各个文件柜中的数据,从而在物质上保证能够打破劳动分工,创造更高的生产效率,形成有效的竞争点。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能有效配置人才结构,能够提高社会组织的竞争力,提高员工素质和管理效益,促进现代组织在和谐的环境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2)能够有效的调动人力资源积极性。在当前情况下,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和创新能够有效的调动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和主体性。比如现代组织的一些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的权力倾向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甚至是质的变化,从传统的只注重制订战略、培训和管理人员,已经逐渐的转向了向员工直接服务的模式,变上司为同事。在实际运作当中,员工也被分为具有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的管理者或者各级、各类的应用专家,任何人都能够依据自身的特点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提高现代组织的竞争能力。(3)能够部分的降低成本。作为一种稀缺性的资源,人力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为了实现这一点,就需要进行必要的人力资源或者人力资本的投资。而随着我国新的会计制度的建立,人力资源成本的范围被越来越合理的界定了。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规范了现代组织的人力资源成本列支制度,人力资源成本的管理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所以,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进行优化,就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经费开支或者人力资本投资。
三、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模式选择
(1)构建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当今世界,由于知识价值的迅速提高,使人才受到空前的重视。在世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成员中,技术熟练的劳动力最具优势,教育程度低的人平均失业率较高。从发展趋势看,不仅要抓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还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以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2)培养专家型的员工队伍。在知识时代,人力资源的能力向着专业化,智能化发展,而组织的内部成员也以专家为主,专家型员工应具备较高的智力;较高的情商;较高的逆境商数;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专业领域内系统、广泛、前沿的理论知识与相关应用领域内全面、较高的各项技能;拥有专业领域与相关应用领域全面、丰富的经验等。(3)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所谓人的全面发展,从历史的眼光来看,就是一个扩大向个人提供可能性的过程。这个可能性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扩大,但对个人来讲,可能性最基本的内容是健康、拥有体面生活所需的资源和获取知识;而从社会来讲,则是高度重视人的生存、发展和自由,包括提供表现个人创造力的机会,使人享有基本尊严的权利。发展应超越经济范畴,更多地考虑人文的含义,让每个人的潜在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这既符合人道的观点,又是社会发展的政策依据。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有很多阻碍因素,比如现代的发展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相脱节,这样人力资源管理就难以提到战略高度,依然是日常行政事务的管理;现代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僵硬,只重视领导阶层的意志和需求,忽视员工的感情和愿望,这样会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现代组织的文化建设目标难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结构存在缺陷,以及没有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等,都严重阻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因此,获得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模式,在知识经济时代显得异常重要。
参 考 文 献
[1]杜惠峰,季大伟.从知识经济视野看我国的人力资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6):83~84
[2]夏涛.新经济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9):285
[3]李小虎.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探索[J].人力资源开发.2009(4):12~13
[4]李中斌,丁宇.论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人的现代化[J].价值工程.2005(10):99~102
[5]舒惠琴.探析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企业导报.2010(3):202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经济;创新模式;人力资源优化 Abstract: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the innovation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here are many obstacles,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trategy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re separated, so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s referred to a strategic height,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is the ten essential.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many years of experience, to th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 era is studied, which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Keywords: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knowledge economy; innovation model; optimiz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F062.3
一、知识经济时代对我国社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1)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在知识经济时代,个人的个性和自身需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个人的潜力也得到了积极的发展,他们在经济社会中的独立性和独立作用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强。甚至在一些关键的社会领域,一个人创造的财富或者社会价值要超过多个人创造价值或者社会财富的总和,那些并不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个体并不能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获得更多的财富和价值的实现,那些具备已经技术本领、特别是拥有高技术或者技能的个人将会在知识经济社会中获得更多的社会的认可。
(2)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创新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灵魂,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只有创新才能实现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的进步,才能实现国富民强的美好愿望。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中,人力资源的发展应该紧跟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和节奏,全方位的提高全民族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最大限度的加快知识的创新和理论革新,积极的将各个创新机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全新的创新体系,只有这样,劳动者或者人力资源才能在全球经济的竞争中获得和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
(3)具有快速反应信息的能力。随着知识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领域,信息化的程度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新的劳动者需要具备灵活的头脑和敏锐的眼光,在思维方面应该更具开放性。在这一新的经济背景下,要求人们能够不断的更新知识,通过最新的技术手段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以便从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把握时代的发展动向。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应该注重迎合时代的发展特征,以强烈的信息需求意识及时了解信息的变化,能够果断、迅速、准确的辨别与处理各种信息。
(4)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在传统的经济社会中,劳动者并不需要太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多的是使用体力劳动进行。但是,当时代的发展进入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之后,人们的劳动方式已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传统的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模式逐渐转变为主要依靠脑力劳动为主的模式,人的智力和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被前所未有的提及和重视。所以,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中,个人科学文化知识的丰富程度和实用程度,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知识经济时代,对“文盲”的认识已经超越了以往,那些不能较好的掌握现代技术、难以应用现代科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的个人,已经逐渐的被社会边缘化。
二、知识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和创新模式的必要性
(1)能够提高社会组织的竞争力。在知识经济时代,数据库、通信以及网络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能够快速方便、实时地共享信息,了解以往潜藏在现代组织各个文件柜中的数据,从而在物质上保证能够打破劳动分工,创造更高的生产效率,形成有效的竞争点。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能有效配置人才结构,能够提高社会组织的竞争力,提高员工素质和管理效益,促进现代组织在和谐的环境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2)能够有效的调动人力资源积极性。在当前情况下,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和创新能够有效的调动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和主体性。比如现代组织的一些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的权力倾向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甚至是质的变化,从传统的只注重制订战略、培训和管理人员,已经逐渐的转向了向员工直接服务的模式,变上司为同事。在实际运作当中,员工也被分为具有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的管理者或者各级、各类的应用专家,任何人都能够依据自身的特点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提高现代组织的竞争能力。(3)能够部分的降低成本。作为一种稀缺性的资源,人力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为了实现这一点,就需要进行必要的人力资源或者人力资本的投资。而随着我国新的会计制度的建立,人力资源成本的范围被越来越合理的界定了。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规范了现代组织的人力资源成本列支制度,人力资源成本的管理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所以,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进行优化,就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经费开支或者人力资本投资。
三、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模式选择
(1)构建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当今世界,由于知识价值的迅速提高,使人才受到空前的重视。在世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成员中,技术熟练的劳动力最具优势,教育程度低的人平均失业率较高。从发展趋势看,不仅要抓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还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以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2)培养专家型的员工队伍。在知识时代,人力资源的能力向着专业化,智能化发展,而组织的内部成员也以专家为主,专家型员工应具备较高的智力;较高的情商;较高的逆境商数;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专业领域内系统、广泛、前沿的理论知识与相关应用领域内全面、较高的各项技能;拥有专业领域与相关应用领域全面、丰富的经验等。(3)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所谓人的全面发展,从历史的眼光来看,就是一个扩大向个人提供可能性的过程。这个可能性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扩大,但对个人来讲,可能性最基本的内容是健康、拥有体面生活所需的资源和获取知识;而从社会来讲,则是高度重视人的生存、发展和自由,包括提供表现个人创造力的机会,使人享有基本尊严的权利。发展应超越经济范畴,更多地考虑人文的含义,让每个人的潜在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这既符合人道的观点,又是社会发展的政策依据。
结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有很多阻碍因素,比如现代的发展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相脱节,这样人力资源管理就难以提到战略高度,依然是日常行政事务的管理;现代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僵硬,只重视领导阶层的意志和需求,忽视员工的感情和愿望,这样会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现代组织的文化建设目标难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结构存在缺陷,以及没有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等,都严重阻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因此,获得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模式,在知识经济时代显得异常重要。
参 考 文 献
[1]杜惠峰,季大伟.从知识经济视野看我国的人力资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6):83~84
[2]夏涛.新经济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9):285
[3]李小虎.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探索[J].人力资源开发.2009(4):12~13
[4]李中斌,丁宇.论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人的现代化[J].价值工程.2005(10):99~102
[5]舒惠琴.探析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企业导报.2010(3):202
[6]达朝英.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开发[J].经济理论研究.2011(5):72~73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特征
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处理、传播、应用基础上的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又一个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中,资源的配置以智力资源为第一位要素,它既致力于通过智力资源开发富有的自然资源,以其取代业已成为工业经济命脉但日趋短缺的自然资源,同时又通过知识和智力对稀缺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综合和集约的配置。综述来说,知识经济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知识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在20世纪,劳动力、土地和资本曾作为传统的社会资源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知识和信息成为最重要的社会资源,知识生产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由于知识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远高于传统的生产要素,知识资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日俱增,知识资本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资本、战略资本。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动力主要取决于该企业知识资本的拥有量,而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其“乘法效应”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才得以真正发挥。
(二)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制造模式开始转向创新知识密集型产品上,特别是一些知识高度密集的新兴产业,如网络经济、在线经济和电子贸易等迅速兴起,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由于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日益信息化,对于知识、信息、技术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促进了以提供各种形式的知识、信息、技术服务的新型服务业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一些传统产业也加快了技术改造的步伐,随之而来的是生产方式的变化,原先那种大批量的刚性生产方式变成了小批量的柔性生产方式,这不仅缩短了从设计到生产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能迅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生产或转产,及时满足市场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达到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
(三)管理以人为本。在工业经济社会,财富的直接载体是物,因此占有或获得财富,就必须首先占有各种物质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造者、传播者及其载体都是人,因此掌握了知识的人远比物质资源本身更为重要。由于知识的运用不是简单的重复,它往往与创新紧密结合,这就需要给人以最大的创造空间和条件,注重启迪人们实现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企业所有成员都能参与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在企业内部构建荣辱与共的群体,形成具有高度的凝聚力,荣辱与共,共同发展。
(四)无形资产投资占比加大。社会经济的增长主要靠知识、智力、信息等无形资产的投入,这远不同于传统经济中依靠大量机器、设备、土地等有形资产的投入,专利权、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在投资总量中所占比重日益提高,人力资源取代传统资源而成为战略性资源,通过研究,人们开始对它的资源价值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一门新的会计学分支———人力资源会计学将纳入财务管理范畴。
二、知识经济对传统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20世纪,在工业化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使企业的经营理念充满浓厚的“功利”色彩,“股东财富最大化”被大多数企业确定为首要财务管理的目标,这一目标的缺陷在于它在资源配置上过分考虑股东利益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而在知识经济的资本结构中,物质资本的地位有所下降,知识资本的地位上升,这一重大变化改变了企业各要素所有者的地位,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不再仅仅归属于其股东,而是归属于“相关利益主体”,如股东、经营者、债权人、员工等,他们都向企业投入了资本,对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因此都有权分享企业的收益。充分考虑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是知识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提出的新挑战。另一方面,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文化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必然要求企业管理者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经营理念作出相应调整,要以全新的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取代片面“功利”管理目标,诚信、竞合、社会责任等成为知识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提出的新课题。
(二)对财务管理内容的影响。在整个20世纪的经济发展中,劳动力、土地和资本曾作为传统的社会资源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而在知识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这种变化,财务投资分析的重点应发生转移,应将研究开发知识等无形资产作为投资分析的重点。另外,在财务筹资方面,知识经济扩大了企业资本的范围,企业资本不仅包括物质资本,还包括知识资本,并且起着主导作用,所以企业财务管理应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知识资本的筹集进行合理的规划。在资产管理方面,工业经济时代管理的目标主要是资本的数量及价格,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必须加强对无形资产价值及未来收益的管理。无形资产相对于有形资产来说,其价值和未来收益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势必会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同时也会增加未来收益分配的难度,因为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拥有知识的劳动者向企业投入了知识资本,按经济要素分配企业收益,是必然选择,但由于目前没有恰当的计量方法,其分配比例就带有较大的随意性,这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三)对财务管理方法的影响。知识经济时代拓宽了经济活动的空间,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方式,互联网的发展使许多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受到严重冲击,网上交易使企业购销活动更便捷、费用更低廉,同时,也使资本的流动速度更快速,而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是货币管理的风险大大增加,这使得建立在传统工业经济基础之上的财务管理方法必须创新改变。在财务分析方面,必须建立一套适合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知识资本分析考核体系,以切实反映企业知识资本投入状况及其成果,来衡量企业的竞争实力,预测企业的发展前景,为投资人提供决策依据。
三、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
知识经济这场以信息技术、知识产业为主要标志的革命,在改变全球经济总体格局和社会组织结构的同时,也在改变着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工作方式。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财务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
(一)改变传统的发展战略。在20世纪,为了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付出了惨痛代价———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衡,让今天的人们得不偿失,这一切不仅有悖于人类发展经济的初衷,也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所以,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将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新课题,在这种宏观环境的影响下,企业必须调整传统的经营发展战略,适应社会经济总体发展要求。
(二)多重目标成为企业的追求。知识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人力资本价值在企业的财务核算与管理过程中所占比重将相对上升,这些都要求我们对企业资本的范围问题进行重新认识。因此,企业财务目标不仅要考虑财务资本所有者、债务人、政府、社会公众的财务要求,更要考虑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财务要求。
21世纪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世纪,消费者的权益和地位将大大提高,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把消费者满意作为首要目标,并对企业经营管理以及生产、营销、服务等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和改善,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越来越明显,只有互惠互
利才能共享知识,企业的发展将更加依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将越来越密切,所以现代企业应该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
(三)财务管理内容进一步拓宽。知识经济对企业经营最重要的影响是无形资产,这使财务管理的核心从有形资产转向无形资产,而且其内容将超出现行的无形资产的基本范畴,除专利权、版权、计算机软件外,许多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如企业商誉、管理能力等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将越来越重要。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主体具有不确定性。
互联网络的发展使会计主体对应于“虚”、“实”两个空间,会计主体向着利益关系“联合体”方向发展。
现行会计期间的概念为公历月和年,但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会计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高科技使交易瞬间完成,报表使用人要求财务工作者必须及时提供相关信息,所以传统会计期间不再是必然的选择。
会计与经济之间有着内在的互生规律与联系。会计的发展,不仅与经济水平的提高有关,而且与经济形态的更替有关。从会计发展的历史主线看,每一次新旧经济形态的更替,都能促进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进而带动会计向前发展。但与此同时,新经济形态本身也往往对会计提出特殊要求,成为引导会计发展的另一动因。历史上,正是经济水平和经济形态这两个主导性因素以其各自的方式共同影响和决定着会计的发展与方向,使得会计的发展过程既有与经济水平提高相应的不断向前的趋势,又具有与经济形态更替相对应的阶段性特征。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已经历了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两个阶段。在农业经济社会,庄园经济对会计发展的影响虽说是初期的但具有重要意义。当时的会计是为庄园主服务的,庄园会计是管家管理庄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郭道扬,1999)。会计计量和管理的重心在于财产物质本身,即只记录财产物质本身的增减变化。与此相应,庄园会计所采用的是一元化的计量思想和单式记账法,中国古代会计中的“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的会计平衡式所反映的其实只是财产本身的变动及结果。在这个公式中,只有“资产”一个会计要素,而没有权益性会计要素。因此,农业经济社会中的会计,其实只是单式的实物会计而并非现代意义上的会计。
当资本主义取代封建社会之后,以资本为标志的商品经济占据了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在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中,财产物质的交换只是一种形式,其根本的目的是要通过交换实现资本增殖。因此,人们不仅关注财产本身,更关注财产的归属关系,即财产交换所反映的产权关系或权益。权益思想的出现和其概念(资本)上的普及化,使得会计的计量和记录思想由一元化发展到二元化,由对财产本身的计量发展到对财产及其权益的双重计量,复式记账法就是在这种经济背景和计量思想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资本主义初期的贸易经济虽然促进了复式记账法的产生和发展,但总体上讲会计的发展仍处于簿记阶段,较为完整的现代会计体系并未形成。工业革命后,在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经济占据了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传统的纺织、冶金、煤炭等工业由于大量采用先进的机器设备而使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得到很大提高。工业经济的发展给经济管理带来了新的变化:生产过程复杂化、设备费用和管理费用巨增、成本控制变得重要而紧迫。传统的簿记学无法对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进行精确计量与有效控制,已不能适应工业经济社会中的管理需要,成本会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20世纪30年代,同样基于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财务会计与科学管理中预算控制、标准成本和差异分析相结合又产生了一个新的会计分支——管理会计。至此,由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所构成的三位一体的较为完整的现代会计知识体系基本形成。
二、知识经济的影响:现行会计体系的挑战与发展机遇
目前的会计思想、理论和方法体系是在工业经济时代产生、发展起来的。当知识经济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时,其对现有会计体系所带来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现行会计知识体系面临着重大挑战,但同时也孕育着又一次进行变革和创新的机遇。
(一)对会计属性的影响。对于会计的性质,学术界一直没有统一的认识,主要有“老三论”(艺术论、工具论、管理活动论)和“新三论”(信息系统论、管理活动论、控制论)之说。但这些定义都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或更早时期形成的,反映了当时对会计的认识,不具有新经济的时代特征。最近,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把会计职业称为知识劳动者、新信息的创造者;另一美国知识经济学家把会计职业看作为二级信息部门或典型的准信息产业。可以说,这种对会计的定位与理解,比上述对会计的认识更有时代性、宏观性和理论深度,也更加突出了会计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会计界应当转变思想,以新的视角和经济背景为基础来研究和认识会计。
(二)对成本计量与控制理论的影响。传统的成本计量与控制理论是在工业经济时代形成的。知识经济下的成本结构与态性和工业经济下的完全不同。对知识型企业或高科技企业来说,其主要的成本是研制成本,而变动成本和产品成本几乎为零。这种成本结构使得:(1)需要寻找和确定新的成本控制点,并发展新的成本控制方法;(2)由于研制活动风险大,研制成本的未来预期收益不明确、保证性差,而变动成本又过少,使得无论研制成本还是软件的复制成本都无法作为收益预测的基础,需要建立新的预测基础和方法;(3)需要检讨传统成本会计将研制费用计入当期费用的处理方法。因为按照这种方法,将导致软件成本计量的严重失真。
(三)对融资理论与资本结构理论的影响。在工业经济社会中,企业的固定资产和设备投资很大,因此在开办之初,企业往往运用财务杠杆理论进行融资,从而形成自有资本与借入资本相结合的二元化资本结构。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固定资产和设备的投资很少,尤其是一些网络公司和软件开发公司,只需要少量的电脑即可运作。因此在企业开办之初,一般不需要进行借款融资,而一旦开发成功,企业则可以在资本市场进行自有资本融资。如此一来,这些公司就形成了单一的资本结构,即只有自有资本而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借入资本,资金成本很小。这说明,传统的融资与资本结构理论对新型的企业并不实用。
(四)对资产计量理论的影响。现行的资产计量理论与实务,侧重于对有形资产的计量,而对无形资产的计量虽有所考虑但其范围却很狭窄。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其所占比重已大幅增加,个别新型企业中无形资产已占总资产的50—60%。如果仍沿用现行的资产确认与计量理论,将导致会计对企业资源及其竞争能力反映的严重失实。
(五)对资本计量理论的影响。现行资本计量理论强调实物资本及其提供者的权益,对无形资产提供者的权益只承认专利、技术等成果化部分,而对大部分的智力资源或知识性资产不予承认。按照知识经济的角度理解,这种对资本的确认与计量理论是有严重缺陷的。因为对知识型企业或高科技企业来说,企业的价值和竞争力的源泉是其所具有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所拥有的知识量及知识的积累程度。如果企业不认可知识资源或知识资产及其所有者的权益,一方面会导致对资本计量与反映的不全面,另一方面,也会扼杀企业的创造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六)对财务报告理论的影响。知识经济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经济活动的网络化。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其他企业和投资者进行及时的交流与沟通。这种经济活动的广域性和信息需求的及时性对传统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提出了挑战,要求会计必须改变定期(年、季、月)、定对象(投资者、债权人等)的信息披露方式,借助更先进的信息交换媒介进行广泛的及时性信息加工与传递。
(七)对绩效评价理论的影响。传统的经济评价模型中,一直以实物资本及物质产品的多少来衡量企业的规模与产出效率。而按照知识经济的评判标准,这种评价模型是过时的、不适用的。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经济活动虽然仍离不开实物资本,但企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于其拥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企业价值的大小从根本上说不在于其实物资本的多寡而在于其创新能力。
(八)对利润形成与利润分配理论的影响。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利润是由资本(主要指实物资本)带来的,因此参与利润分配的主要是资本的提供者或出资人,至于劳动者只是实物资本的附属物,只领取劳动报酬而不参与利润分配。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主要资源和利润的增长点在于知识、技能和能力,而劳动者则是软性资源的载体。因此,知识经济中人的因素是利润形成的主要源泉,是以人为“本”的经济而不是以物为“本”的经济。与此相应,利润分配也应该以资本和知本相结合进行。
三、会计的变革与发展:未来之展望
知识经济虽然对现行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带来了较大冲击,但一些基本的会计思想、原则与方法仍具有应用意义。因此,会计应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变革与创新,建立起21世纪的符合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会计模式。
(一)更新会计思想和理念,拓展会计要素的范围和空间知识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上。传统的经济思想重视实物、设备,而不重视知识以及知识的拥有者。因此,会计的一切计量和管理都是围绕着设备、存货、资金等物流展开的。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物与人的关系发生变化,人(劳动者)在经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空前突出,知识及其拥有者成为当今社会最核心的资源和资本。会计应该跟上时展的步伐,体现“知识第一”的经济理念。这是会计改革的思想基础。将知识纳入到会计计量与报告系统中,并对传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公式进行修正和拓展,修正后的公式应为:实物资产+知识资产=负债+实物资本权益+知识资本权益。
(二)重点研究知识资源的计量理论与方法对知识资产和知识资本进行计量与反映,是目前会计所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具体计量时,在方法上会遇到以下问题:(1)知识资本能否计量?(2)知识资本是知识产品的价值,还是知识本身的价值?(3)知识资本是个人的资本还是企业整体的资本?(4)是按投入基础计量,还是按产出基础计量?第一个问题涉及到一个判断标准问题。如果仍坚持原来的会计计量思想,知识资本就无法计量。但如果采用合理计量(reasonaleMeasuremet)的思想,则知识资本是可以计量的。因为我们可以用相对合理、精确的方法估计出知识资本的取值区间。对于第二个问题,笔者认为,知识资本应该既包括知识产品的价值也包括知识本身的价值。目前的会计实务只承认知识产品的价值如专利技术等,但没有确认知识本身的价值。因此,改革点应放在知识本身的价值的计量上。这种价值其实就是知识拥有者的价值即人力资源的价值。至于第三个问题,就会计意义上说,应是企业整体的资本,这是符合会计主体假设的。如果一个人很有知识、才干但未加盟企业,虽然他有人力资本,但这种资本不属于企业,不在企业会计的计量范围之内。会计计量和报告的只能是属于企业的、同时企业又能够控制的资源。另外,应该看到,人力资本的发挥需要企业提供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如果一个人不加入企业,即使他有较多的知识和技能,也很难发挥出来,也只是一种潜在的资源。因此,人力资本只有嫁接到企业主体上,才是一种现实的资源,才能进行计量和反映。对于第四个问题,笔者主张按投入基础计量,即人力资本是在人力资源形成过程中投入的价值。企业的人力资本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为培养人才而发生的培训费、教育费,这是为获取新知识和技能而发生的支出;二是新聘职工的教育成本。这部分支出也是为获取知识和技能而发生的,只是由国家和个人支付。但是,个人一旦加入企业,企业事实上就间接地拥有了这种知识和技能的使用权,也相应地成为这种教育支出的收益者。因此,企业应按照教育年限和每年的教育成本水平估计这部分人力资源。而企业人力资本的减少也有两项:一是职工调出而发生的摊销;二是由于知识贬值而进行的摊销。
关键词:财会理论 实践 创新思考 基本特征
一、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知识经济的理念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并且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资源之一。在现代经济社会的构建和发展中,知识所占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也必须引起全世界的重视。
1、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知识经济是促进社会经济与知识融合,并实现两者共同进步、发展的最基本要素,而知识所处的地位尤为重要,经济发展中的其它要素都必须要依靠知识的创新和发展才能全面实现。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中,知识已经成为了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行业整体生产力、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性因素。
2、知识经济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其具有无稀缺性的特征,可以说知识经济的内涵越来越丰富。
3、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而表现出来的,而现代信息技术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传播的媒介,而且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具有价值属性的商品,并通过“为买而卖”,最终达到获取利润的目标。
二、知识经济的形成及发展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在人类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全面到来,管理会计所工作处的外界及内部环境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企业经营与管理目标的多元化发展。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进一步转变,企业为了更好的满足实现自我的需求,要以积极服务于“社会本位”最高层次的多元化因素为其经济的目标,而管理会计也恰恰可以更加有效的为实现根植于知识经济社会当中的“社会本位的多元化企业的经营目标”,为较高层次的经营目标而服务。
2、经济时代背景下,决策支持系统正逐步向“金字塔式”或“倒金字塔式”的服务方式转变。
3、管理会计将会从“财务会计”当中的“二维结构”或“三维结构”来转变。在研究过去的同时也研究未来。
三、知识经济环境下的管理会计极其所面临的挑战
1、在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下,对于管理会计的计量、目标、确认,以及控制体系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知识经济的无形化不仅仅表现为投入的资产的无形化,也同时表现为企业资产以及知识产品的无形化。当控制的主体发生了变化的时候,其控制体系也必须要随之进行相应的变革。
2、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于传统的管理会计成本分类,以及分配方法也提出了挑战。知识经济的形态中所强调的是产品的个性化,相对于传统的工业经济当中的产品的批量化生产以及产品的单一化生产而言,此生产品种的多样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此同时,对于产品成本的分配而言,其也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革。换句话说,传统成本分配当中的分步法以及分批法,已经不能够较好的与新的经济形态当中的产品的生产成本的分配额要求相适应。
3、使企业的风险处理陷于了困境。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的风险以及收益均呈现出了极大化的特征,也就是所谓的在较高收益的同时,也往往伴随着较高的风险。新技术的开发成功,同时也将意味着可以获取巨大的市场收益。在现代社会经济形势下,管理会计工作中如何能够更好的处理因当前的科学研究开发而带来的损失,不仅仅会对宏观经济的整体运行有着较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对企业的利益有着直接的影响。
四、知识经济环境下的管理会计的创新构想
1、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必须积极构建能够适应知识经济需求的会计模式。当前现有的会计模式属于工业经济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产物,与现代的经济时代的要求已经不能够很好的相适应,因而,对于会计理论界而言,进行新的会计模式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建立一个新型的会计模式意味着一个全方位性的系统化工程。将新的含义赋予会计模式的各个组成因素,必须要依据知识经济的客观规律来进行。
2、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只有不断研究并引入新的会计计量手段,才能实现知识经济从有形资产向着无形资产方的转化,从现代社会的财务资产发展方向而言,知识是会计计量的重心,而其中会计计量问题是最大的障碍,传统的会计计量已经不能够较好的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由此,会计计量的手段需要进行一次革命性的变化,而现实并且科学的正确选择是在会计系统当中应用更多种的会计计量的手段会计计量的手段。
3、合理的变革财务报告。目前的现行财务的模式,可以说属于一种非黑即白的财务模式,在会计上都可以对其进行确认,并且可以从传统的、墨守成规的财务报告当中得以“解套”,因而能够较好的适应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会计所提出的各项要求。
参考文献:
[1]甘娅丽.财会实践教学的使命与策略[J].会计之友.2001,33(5)
[2]赵井霞.财会实践教学的探讨[J].商业经济.2008(5)
[3]罗程.对强化高职高专学生财会实践和综合能力的思考[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