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铁路交通的优点和缺点
时间:2023-09-22 09:50: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铁路交通的优点和缺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巴珠铁路;线路走向;控制因素
1.项目概况及主要技术标准
本项目全线位于西乌珠穆沁旗境内,本线东起巴新线的巴彦乌拉站,西至巴珠一期的白音郭勒站,是一条以货运为主,兼顾客运的客货共线铁路,是巴珠线一、二、三期的延伸,是连接锡乌线和巴新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境内拥有丰富的畜牧业资源、矿产资源,尤其是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田具有煤炭埋藏浅、煤层厚、赋存稳定、地质结构简单等特点,开采条件好,适合大规模开采。东、西乌珠穆旗目前不通铁路,煤炭开发后依靠现有公路等其他运输方式难以承担大宗煤炭运输。要将这些资源合理的利用,亟需一条大能力、低能耗、低运输成本、全天候的铁路运输通道,构建起交通运输网络,架起资源运输的桥梁。本项目的修建,将极大改善锡林郭勒盟境内的交通条件和经济发展环境,实现锡盟的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实施西部开发战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区段内货流密度和客流密度见表1和表2。
1.2本线主要技术标准
(1)铁路等级:国铁Ⅰ级;
(2)正线数目:单线,预留双线条件;
(3)限制坡度:6‰;
(4)最小曲线半径:一般1200米,困难800m;
(5)牵引种类:内燃(预留电化条件);
(6)牵引质量:近期4000t,远期5000t;
(7)机车类型: DF4D;
(8)到发线有效长度:1050米;
(9)闭塞类型:半自动。
2.影响线路走向的重要因素
本线的定位是以货运为主、适当兼顾客运,白音郭勒站、巴彦乌拉站及沿线矿区是影响线路走向方案的重要因素。
2.1白音郭勒站和巴彦乌拉站
2.1.1巴彦乌拉站
巴彦乌拉站为巴新线的终点站,吉林郭勒煤田的矿区集运站,也是巴珠线与巴新线的接轨站。
巴新线设计的本站规模为,到发线4条(含正线),有效长度850m。其中1条兼机走线。调车线4条,有效长度850m。牵出线1条,有效长度450m。边修线1条,轨道车库线1条,并设有机务段。巴彦乌拉站设300m×5.0m×0.3m行车指挥站台一座。
2.1.2白音郭勒站
白音郭勒站为在建伊珠线上中间站,五间房煤田的矿区集运站之一。结合白音郭勒地区的货流走向,白音郭勒站改建为巴珠线贯通,原扎布其尔方向正线改建为联络线,并预留扎布其尔方向下行联络线引入条件。同时考虑路网灵活性,预留白音郭勒至乌兰浩特方向联络线单线引入条件。
巴彦乌拉站和白音郭勒站的位置决定了本项目的起点和终点,以及线位大致走向。
2.2矿区
线路沿线分布着多个金矿、煤矿和多金属矿,这也是控制线路走向的重要因素,对占压矿区应慎重选择,因矿区所属企业可能不同意占压,即使同意占压,手续会非常复杂,可能赔偿费用过高,难以控制投资。
3.线路方案研究
考虑沿线矿区分布及村镇位置情况,研究了绕避矿区及穿越矿区、经吉仁郭勒的两个方案,方案费用比较见表3,方案优缺点分析见表4,方案分述如下:
3.1绕避矿区方案
线路自巴珠线的白音郭勒站接轨,出站后上跨在建锡乌铁路,沿伊和吉林河向东经巴尔塔盖,设杰林牧场站之后向东南方向上跨307省道、绕避阿拉塔图金多金属矿普查区,继续向东,于吉林格勒煤田北侧通过,到达本线终点巴彦乌拉站与巴新铁路连接。线路长75.352km。该方案特大桥、大桥及中桥6.120km/13座,桥梁占线路全长的8.12%。
比较段落CK11+000~CK58+900,线路长度48.10km。工程投资72906.2万元。
该方案特大桥、大桥及中桥3.32km/10座,桥梁占线路全长的6.9%。
3.2经吉仁郭勒方案
考虑吉仁郭勒镇是本线经过的唯一经济点,研究了经过吉仁郭勒镇、穿越胡格吉勒图北金矿、阿拉塔图金多金属矿普查区及浩沁煤田预测区的局部方案。
线路自绕避矿区方案CK54+704向东穿过胡格吉勒图北金矿,穿阿拉塔图金多金属矿普查区、于吉仁郭勒镇北侧、浩沁煤田预测区南侧通过,向东南上跨307省道,于CK11+000与绕避矿区方案相接。线路长度43.70km。工程投资66071.5万元。
该方案特大桥、大桥及中桥2.80km/8座,桥梁占线路全长的6.2%。
2. 工程投资节省6834.7万元。
方案缺点 线路较经吉林格勒方案展长了4.40km,工程投资增加6834.7万元。 存在严重压矿问题,目前没有征得矿区所属企业同意。即使同意压覆矿区,赔偿费用也会非常高昂,办理压覆矿产手续周期长,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4.结论
绕避矿区方案的优点是绕避了所有矿区,避免了压矿问题。虽然工程投资较经吉林格勒方案增加66071.5万元,但在矿区所属企业没有回复是否同意压矿意见、压矿赔偿没有明确意见,即使矿区所属企业同意压覆,赔偿费用也会非常高昂。由于铁路压覆区域地下矿产资源永久不能开采,也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综合分析以上各种控制因素,建议推荐采用绕避矿区方案。
参考文献
[1]GB50090-2006,铁路线路设计规范[S].
[2]GB50090-2006,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S].
[3]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新建巴珠线巴彦乌拉至白音郭勒段预可行性研究[R].天津: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2.
[4]刘春明.铁路选线应综合考虑的主要问题[J].北京:铁道勘察,2007,(2):69-72.
[5]詹振炎.铁路选线设计的现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关键词】旅游交通类型 旅游交通工具 研究
一、我国旅游交通类型研究成果
旅游交通的研究并不是我国旅游研究领域的热点,从1994年以来,我国的旅游交通研究逐渐升温,到2013年,发表了具有一定成果的论文有20篇,但大部分作者把目光放在了旅游交通的基础理论研究和规划研究上而在一些领域比如说旅游交通类型(旅游交通产品)的研究上明显不足,有人从理论上专门论述旅游交通类型,旅游交通类型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
(1)对某一旅游交通类型进行分析论述,周公宁(1994)对风景区内的旅游交通设施的配置布局进行了研究。张建春、陆林 (2002)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过去20年我国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业的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性。蒋宁(2000)研究了景区索道的建设,吴彦等(2003)研究了旅游公路的建设要求,崔凤军等人(1997)在研究交通方式时,通过论证旅游交通规划建设理论研究表明火车通达性可以作为判断一个旅游区交通区位优越与否的首要判别因子。薛佳(2001)研究了旅游交通发展的方法措施,对交通工具的选用、基础设施(道路、站点)的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关宏志等(2001)在对国内外旅游交通规划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特点,提出我国旅游交通规划的目标体系,并对在此目标下旅游交通规划的基本理论及方法进行了探讨。
还有部分学者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对旅游交通项目建设和组织管理提出合理的建议,例如李云清等(1999)对上海周边旅游交通项目的研究,孙睦优(2003)对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研究等。在旅游交通工具的研究方面,孙尚志(2003)对长江上游地区的交通运输网络进行了研究,从水、陆、空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长江上游地区各种交通方式发展的潜力,并形成基本构想。殷成志等(2004)通过研究旅游交通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长江三峡区域旅游交通的建设目标和规划方案。同时也有学者对城市旅游交通的道路建设进行了富有意义的研究。林哲(1999)对风景旅游城市的道路规划设计进行了研究,认为除了满足道路交通功能与技术要求之外还必须从城市的自然、人文等环境条件出发,对道路进行精心规划与设计。
(2)专门的旅游交通类型理论研究相对较少。方百寿、张芳芳、张伟(2007)认为旅游交通可以成为旅游吸引物,在这一理念上把旅游交通进行分门别类,把每个类别的优点和缺点及代表工具进行详细论述,可以这样认为,这篇文章是国内研究旅游交通类型最为全面和最为详尽的。赵现红、方相林、陈佩佩(2007)详细论述了河南旅游交通主要的几种类型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改善的建议。于行行(2005)将旅游交通分为公路旅游交通、铁路旅游交通、水路旅游交通、航空旅游交通和索道旅游交通等几种方式并分别叙述。张秀卿(2000)提出在内蒙古的牧区景点可发展利用马匹、骆驼、轿子、勒勒车等特种旅游交通工具这样,既可方便老弱病残旅游者,又可使游客体味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体育和民俗风情丰富旅游内容,满足不同游客的游乐需求。周新年、林炎(2004)主要分析了我国主要的五种旅游交通方式,季令等(1999)认为旅游交通是旅游产品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合理规划、组织、管理、服务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提出铁路在旅游交通系统中的地位,依赖铁路所提供的产品是否能满足人们对旅游的需要。以及保障其顺利实现的措施。陈小君(2011)以海南岛为例,提出海岛旅游交通的设计理念,提出适合海南岛资源特征的近岸岛交通模式。张芳芳(2013)分析特种旅游交通吸引物竞争力内涵和提升器竞争力途径。
二、研究的薄弱环节
在研究内容上,大部分作者把目光放在了单个旅游交通方式的研究上,而从理论上研究旅游交通类型或把旅游交通方式的进行详尽的分类这些方面研究明显不足。在研究的方法上大部分学者采用的还是定性分析、现状描述的方法而在定量分析、模型预测等方面却很少有所发展,即使少部分学者运用了量化分析的方法也大多是其他领域模型的生搬硬套不能很好的适用于旅游交通的研究。
三、今后的研究方向
(一)完善研究内容
关于特种旅游交通的研究还不够,这应该成为以后这一研究领域的重点。特种旅游交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应该和旅游产品的开发一起来做,甚至当做一种旅游产品来开发。其次,要对旅游交通工具进行专项研究,为旅游车船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另外,把握信息时代旅游交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同时加强智能交通体系研究,和各种旅游交通工具有效结合。
(二)加强量化研究
在对基础理论进行定性分析描述的同时还要加强量化研究尤其是实证方面的量化研究。主要加强对旅游交通方式的量化模型、旅游车船研发的量化模型以及特种旅游交通工具的吸引力量化模型。要建立真正是基于旅游的各类量化模型,而不仅是对其他领域数量模型的修改为旅游交通的量化研究。
参考文献:
[1]周公宁.我国风景名胜区内旅游设施功能布局初探[J].中国园林,1994,(39).
[2]关宏志等.旅游交通规划的基础框架[J].北京规划建设,2001,(6).
[3]季令,李云清.上海铁路局旅游交通营销对策[J].上海铁道科技,1999,(3).
[4]林哲.浅论风景旅游城市道路规划设计[J].规划师,1999,(2).
[5]张秀卿.内蒙古旅游交通的现状及发展途径[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0,(5).
[6]赵现红,方相林,陈佩佩.河南旅游交通发展战略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
[7]方百寿,张芳芳,张伟.论作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交通和开发[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
在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下,铁路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于此同时也给铁路部门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通信技术的在客运专线的应用已经成为相关专家的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此,本文对铁路通信技术在客运专线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铁路通信技术 客运专线 应用探讨
随着铁路通信技术逐渐在客运专线的不断引用,为铁路客运带来了新的发展。虽然当前我国的铁路通信技术已经取得了质的发展,但是相对于国外来说,仍然有非常大的差距,通信技术的发展还不够成熟、稳定,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本文重点对铁路通信技术的应用措施进行探讨分析。
1 案例介绍
某客运站为我国铁路客运网和城际交通网的主要构成部分,此条线路位于三角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和各大知名城市相互连通。是当前经济最为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区。该地区的发展规模、经济实力、城市化发展水平都处于我国前列,对运输的要求高。此外,此地区的土地矛盾和人均矛盾比较突出,环境压力高。在这种情况下急需要建设铁路这种速度快、容量大、环境友好、节省土地的运输方式。
2 客运专线通信技术的介绍
当前,使用的数据通信网技术主要有纯IP技术、IP/ATM over SDH技术、纯ATM技术等。
(1)纯ATM技术。纯ATM技术主要是以光纤为核心建立的ATM数据网,具有多业务承载、QOS保障、技术成熟等方面的优点,但是由于协议比较复杂,承载IP存在传输效率不高、设备贵、扩展性差等缺点。
(2)纯IP技术。纯IP技术主要是以前兆以太网路由器构建的纯IP数据网,具有大容量端口实现方便、IP输送效率高、协议简单等方面的优点,但是无法提供严格的QoS,一些协议还不够成熟,安全性和可管理性比较差。
(3)IP/ATM over SDH技术。IP/ATM over SDH技术是一种基于MSTP平台的技术,使用光纤连接成一个传输平台,并提供出IP/ATM接口,将IP/ATM设备互相连接成数据网。并将其作为基础的传送平台,这项技术是当前最为成熟、先进的技术。具有良好的快速性和灵活性,管理能力比较完善、标准比较统一,并且具有良好的保护机制。
3 客运专线通信技术的应用方案
3.1 传输网的架构
传输组网主要分成三个结构进行建设,分别为汇聚传输层、骨干传输层、接入传输层构成。其中骨干层是网络的核心,主要由传输核心节点构成。主要负责多业务处理、大颗粒业务调度,对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比较高。本工程使用10Gb/s的网络进行传输;传输设备主要由核心节点和汇聚节点的网络构成,主要负责对区域中的业务进行疏导和汇聚。汇聚节点的主要作用是将所有接入层的网络汇聚到一起,为汇聚去和转接区中的接入节点提供通路。汇聚层对汇聚能力和业务交叉能力要求比较高,要求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使用622Mb/s的设备进行传输。接入层主要由几个业务节点构成,可以使用多种技术接入,完成各种业务的传送和接入。在接入层要配置丰富的业务接口。例如10/100M、2M等。具有稳定性高、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高、成本低等优点。考虑到将来网络传输业务会由语音传输转入到数据传输,所以,要根据数据业务的实际需求,考虑全局后优化网络结构。要按照业务的流向和流量对网络进行组织。提升网络的传输效率。此外,还要提高大颗粒组织管理的比例,尽可能在较高速率下对通道进行转接。使用多光口的SDH设备安装在跨环业务多、调度频繁的节点。
3.2 汇聚层的组网设计
汇聚层主要由汇聚节点构成,负责对区域中的业务进行梳打和汇聚,业务调度能力高,汇聚层可以防止接入点直接进到核心层引发主干光纤消耗、接入网跨度大的问题。在进行汇聚层组网时主要使用波分技术、RPR、MSTP技术。通过在汇聚层使用MSTP技术,可以更好的支持TDM业务,对数据业务的传送进行优化,提升宽带的使用效率。使用MSTP的汇聚功能和交换功能,可以节约汇聚节点的的业务端口,节省网络成本。考虑到TDM业务是未来铁路业务的主要承载网络,当以TDM业务为主时,可以使用MSTP技术来建设传输网络。对于IP数据业务,可以使用RPR技术进行组网,由于RPR技术可以对数据业务的传输能力进行优化,可以提供几个级别的业务类型,可以有效满足用户的各种业务需求。根据本铁路客运站的业务需求,在各个站点均设置了一套622Mb/s的传输设备,建立了九个STM-4 1+1的自愈性传输系统。传输系统主要利用Optix OSN 3500智能光传输设备,
汇聚层传输系统主要由华为OptiX OSN 3500设备组建,OptiX OSN 3500智能光传输设备,融合了PDH、SDH、ATM、SAN、WDM、ASON、DDN等技术,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高效率的数据传送和语音传送。通过将此传输设备组成链形网、环形网来构成各种网络拓扑结构,和其他的OSN设备进行混合组网,达到智能化连接骨干层、接入层、汇聚层的目的。
3.3 骨干层的组网设计
骨干层网络主要是由核心节点构成的,主要用来联通铁路枢纽地区和核心节点大容量中继电路,对业务的稳定性、结构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的要求都比较高。一般使用MSTP、波分等技术进行骨干层的组网。当业务量不是很大的时候,可以使用MSTP技术进行传输网骨干层的组网。如果核心设备的节点较少,骨干层的收敛程度比较高,可以使用40G设备或者10G大颗粒业务进行传输。考虑到SDH设备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以SDH为基础构建的MSTP系统的成本比较低,可以提供较高的网络带宽和成熟的网络保护。承载POS端口、IP端口和传统的SDH端口。
而对于业务量比较大的地区,可以使用波分技术进行骨干层的构建。利用波分技术可以将传输网的骨干层和单独组网IP宽带统一到波分物理平台上,并利用这个平台提供的波长资源对MSTP业务、SDH业务、IP宽带业务进行承载。不仅便于网络的统一管理,并且可以对波长资源进行灵活调度。迅速达到迅速增长的宽带要求,提升网络资源的使用率。此外。波分可以提供带有保护功能的波长通道,使用QOS来保证数据业务的传输,提高IP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波分技术还可以为日后职能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演进物理平台,杜绝因分离组网构成的网络融合困难和扩展困难的问题。骨干层网络结构使用分布式控制机构,利用OXC技术进行组网。考虑到此业务还不成熟,还需要进一步开拓业务。根据本客运站的实际情况,此客运站的业务量并不是很大,所以,本客运站骨干层使用以SDH为基础的MSTP技术。分别在A、B、C三个区域各设置一套10G传输设备,共同构成两个STM-64 1+1自愈性链性传输系统。如图1所示。
骨干层的传输系统主要由OPtix OSN 7500设备进行构建,具有MSTP技术的所有优点,可以兼容传统的MSTP、SDH网络,为当前SDH智能设备提供了解决方案。
3.4 接入层的组网设计
接入层主要使用OPTIX OSN 2000传输设备来进行构建,此设备是一种能够新兴的传输设备,具有无噪音、无风扇、功耗低、绿色环保等优点。为PDH、SDH、Ethernet提供了业务支持,该设备可以提供5Gbit/s的低阶交叉能力、10Gbit/s的高阶交叉能力以及4Gbit/s(26*26VC-4)的接入能力。在本客运系统的牵引变电所、通信基站、AT所、分区所、信号中继站等节点均设置了一套622Mb/s的传输设备,够成了十八个STM-4环形传输系统,并在每一个信号中继站和站间奇数基站建立了一个STM-4复用段保护环,在牵引变电所、AT所、分区所和偶数基站之间建立了STM-4复用段保护环。
4 结论
总而言之,分析铁路客运专线通信技术的作用,可以促进铁路客运专线通信服务系统的建立,提高铁路客运通信技术的发展,达到铁路运营管理和通信服务的基本要求,推进我国铁路行业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黄雪.通信技术在铁路交通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08(33).
[2]邢芳.ICT,通信运营的新方向[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7(17).
[3]王矗罗进文.现代通信交换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关键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有砟轨道
中图分类号: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日益发展,高速铁路成为未来铁路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有砟轨道具有铺设方便、造价低、容易维修等优点,但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石砟道床的变形,道砟飞溅,轨道的各种不平顺,影响高速列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也给轨道的维修造成困难。无砟轨道拥有高平顺性、高稳定性和少维修等特点,在铁路运营中逐渐取得了明显的优势。实践表明,两种轨道结构均可保证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营。但由于两类轨道结构在技术经济性方面的差异,因此应根据自己的国情、铁路的特点合理选用,以取得最佳的技术经济效益。
本文主要从无砟轨道和有砟轨道两种轨道结构的特点、存在的病害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
2两种轨道结构特点和发展情况
2.1有砟轨道结构特点
有砟轨道结构具有建设费用低、噪声传播范围小、建设周期短、破坏修复时间短、自动化及机械化维修效率高、轨道超高和几何状态调整简单等优点,但随着铁路运营速度的不断提高,对有砟轨道适应性问题,特别是有砟轨道临界速度、桥上道床稳定性、维修工作量、道砟飞散以及道砟资源等问题需作进一步技术经济分析、比较。
2.2 有砟轨道结构发展
高速铁路有砟轨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不规则沉降、轨道几何状态恶化以及道砟破碎与粉化,特别是在钢轨伤损处、焊缝处、胶结绝缘接头处及桥隧过渡段处问题更为突出,从而大大增加了维修工作量,降低了轨道使用寿命。为此,对有砟轨道结构提出以下完善措施:增大枕底有效支撑面积;增大轨枕底部纵向支撑的连续性;增加轨道弹性。
2.3无砟轨道结构特点
无砟轨道结构是用耐久性好、塑性变形小的材料代替道砟材料的一种轨道结构形式。由于取消了碎石道砟道床,轨道保持几何状态的能力提高,轨道稳定性相应增强,维修工作量减少,成为高速铁路轨道结构的发展方向。
2.4 无砟轨道发展情况
我国无砟轨道的研究起于20世纪60年代,先后推广应用的有支承块式整体道床、沥青混凝土整体道床、无砟无枕结构等。进入90年代以来,无砟轨道的研制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选择了板式、长枕埋入式和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等,先后在秦沈、赣龙线、渝怀线、西康线、兰新线进行了试铺,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此后,通过遂渝线无砟轨道试验段、武汉无砟轨道综合试验段试验研究以及京津、沪宁、沪杭、武广、郑西、京沪等高速铁路的建设,我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目前,我国高速铁路采用的无砟轨道结构型式主要有:板式无砟轨道、双块式无砟轨道和岔区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
3两种轨道结构的病害
3.1 无砟轨道的主要病害
(1)整体道床结构病害
常见的病害有:混凝土下沉破损;混凝土道床上鼓破损;道床混凝土受地下水腐蚀而破坏;拉应力作用下的开裂失效和混凝土结构面处开裂失效。
(2)板式轨道病害
主要伤损形式有轨道板裂纹、填充层破损和凸形挡接构件破损。
(3)轨枕埋入式轨道病害
由于轨枕均为预先预制好的构件,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现浇混凝土将轨枕埋入到道床中,这样就容易出现新老混凝土结合不良,新混凝土浇筑不实,粘结面凿毛处理引起原混凝土受到扰动,新老混凝土硬化收缩应力不同导致粘结层出现微裂缝,影响新老混凝土的粘结强度,造成粘结破坏等。
3.2有砟轨道的主要病害
(1)轨道不平顺
碎石道床在列车的不稳定重复荷载下轨道会出现垂向、横向的动态弹性变形和残余积累变形。这些变形不仅影响列车的平稳运行而且这种变形累计到一定限度时威胁行车安全。轨道不平顺的种类有高低不平顺、水平不平顺、钢轨出现三角坑、方向不平顺等。
(2)道床病害
轨道变形的主要原因是道床的变形,道床的不均匀沉降将引起一系列的病害,直接危及行车安全。道床病害的种类有道床脏污、道床沉陷、道床翻浆。
(3)混凝土轨枕常见病害
混凝土轨枕伤损的主要形态有轨下截面出现过大的横向裂缝、轨下截面压溃、轨枕纵向裂缝、轨枕的龟裂、轨枕挡肩破损、轨枕底边掉块。
(4)道岔的病害
道岔病害有道岔与前后线路衔接不良,线路方向和高低超限、轨距超限、轨向不良、高低超限、尖轨和基本轨离缝、心轨和翼轨磨耗低塌等。
4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优劣点比较
4.1无砟轨道结构相对于有砟轨道结构的优点
(1)轨道稳定性好,几何形位能持久保持,线路养护维修工作量显著减少;
(2)长波不平顺性好,轨道弹性均衡稳定,可提高乘坐舒适度;
(3)耐久性好,轨道使用寿命长;
(4)横向阻力提高,可获得高运营安全性;
(5)运营速度高;
(6)结构高度低,自重轻,可降低隧道净空,减少桥梁二期恒载;
(7)寿命周期成本低;
(8)通过少维修,提高线路使用率,减少对运输的干扰,从而减少事故隐患;
(9)道床整洁美观,无道砟飞散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4.2无砟轨道结构相对于有砟轨道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初期投资和综合效益问题
初期投资大一直是影响无砟轨道推广应用的重要问题。但是,投资分析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目前综合分析无砟轨道结构的经济效益还比较困难。
(2)噪声问题
在高速铁路上,相对于有砟轨道来说,无砟轨道噪声水平要高5dB,传播范围比较大。
(3)轨道弹性问题
无砟轨道的弹性主要由扣件提供,从而对扣件结构设计、材料选用和技术标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与信号系统匹配问题
如果采用谐振式轨道电路,道床泄漏电阻以及无砟轨道钢筋网与轨道电路间的电磁作用对信号系统影响比较大,需要采取措施增大扣件绝缘电阻,减少钢筋网与轨道电路感应阻抗。
(5)修理与修复问题
无砟轨道作为刚性结构,在后期运营阶段仅允许进行少量的改善,如调整轨道几何状态,一般只能靠扣件来实现,当发生较大的变化时,调整不仅十分困难,而且要付出高昂的代价。特别是采用混凝土承载层的无砟轨道,达到承载强度极限时将产生断裂,轨道几何尺寸将发生急剧和难以预见的恶化。
另外,到目前为止,对基础沉降过大等原因造成的无砟轨道严重损坏还没有提出特别有效的修复措施,一些修复手段不仅还在概念阶段,代价也比较大。混凝土承载层无砟轨道由于混凝土的养生和硬化需要很长时间,修复时需要关闭线路时间比较长,对运输影响比较大。
5结束语
通过高速铁路的建设实践,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两种轨道结构均可保证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营,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但由于两类轨道结构在技术经济性方面的差异,对于我国的轨道结构选型需根据自己的国情、铁路的特点合理选用,以取得最佳的技术经济效益。总之,要做好不同轨道结构型式的经验总结,不断修正和完善轨道结构形式,加大对不同轨道结构型式的对比分析,从工程成本、工程进度、施工工艺和方法、运营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最适合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轨道结构型式。
参考文献
[1] 钱立新,《世界高速铁路技术》,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年.
[2] 钱仲侯,《高速铁路概论(第三版)》,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年.
[3] 李成辉,《铁路轨道》,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年.
[4] 何华武,《无砟轨道技术》,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年.
[5] 赵国堂,《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年.
[6] 西南交通大学,客运专线无砟轨道再创新理论研究报告. 成都,2008
关键词:煤矿铁路车务系统;现行管理模式;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U29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通过调查发现,煤矿铁路在长期的运营过程中,车务系统采取的管理模式通常依据的是地理位置范围的不同,这样就会有各个车务段形成,在一系列历史原因的作用下,在一个车务段管理大部分调车员的作业任务,这样一部分调车员就有巨大的工作量,全矿区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领车调车任务都需要他们来承担;将各个管理车站、车站以及调车大班设置于每一个车务段,又有多个车站存在于管理车站下面,调车大班下面又设置了多个调车小班,一直依据的是最初的格局和任务分工来设置车站和班组,基本上没有对其进行任何的改变,各个车务段除了有一些作业存在着交叉之外,并没有足够多的交流和沟通存在于日常管理层面。本文以某一大型煤矿铁路车务系统为例,分析了现行的管理模式。
1 煤矿铁路车务系统现行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严重性
煤矿铁路车务现行管理模式在煤矿铁路运输过程中,曾经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在较大程度上推动了煤矿集团的发展和壮大。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如今煤矿集团有着更大的规模,企业实力在逐步的强化,企业集团的一元化模式也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煤炭企业也开始转型为煤化工新能源,相较于过去一段时期内,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煤矿铁路的运输总量和运输构成。在这种新形势下,传统的煤矿铁路车务系统的模式和结构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近些年经常各类事故,并且事故性质也越来越严重。
2 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
(1)结合现代《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现代组织面临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组织要想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就需要及时进行变革。任何一级环境都无法对环境完全控制,但是组织需要积极地应对和进行变革,这样方可以与不断变化的环境所适应,促使组织、管理人员和员工的适应性得到显著强化,组织的竞争能力得到强化,进而实现员工归属感得到增强的目的。组织结构变革主要是将一种系统的方法应用过来,以便对组织与环境、组织与成员之间的相互适应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促使组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能够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2)应用热力学的火用理论:火用指的是系统对外具有的能量,最大限度的扩大系统产生的火用效能,一个系统所具有的火用不仅会受到各个组成部分的能量影响,还会受到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和作用,比如系统内部各个级别的子组成部分的协调程度、有序程度以及是否能够与内外环境的变化所适应等等。
(3)精益化管理的要求:管理行为需要在每一个工作过程和每一道作业环节进行辐射,这样方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来扩展管理控制。
(4)企业组织构架设计原则的要求:在这个方面,从系统功能纵向分配的问题来讲,在设置企业各个层次上的部门和岗位时,需要将企业规模的大小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如果企业有着很大的规模,那么就需要对较多的层次进行划分。从系统功能作用的横向分配方面来讲,企业有着不同的规模,那在承担和完成相应子系统的目标功能作用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等方面都会存在着差异。企业有着较大的规模,那么企业内部子系统目标功能作用都要求设置较为独立的单位、部门以及岗位角色的职责。因此,就需要设置足够的单位和部门,进一步增加了设置的岗位。
3解决问题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车务系统如今的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与当前安全与生产环境和情况的改变出现了一些不适应情况,有诸多的问题出现于管理方面,如决策失灵、沟通不够通畅以及机能失效和缺乏创新等。那么就需要在这个时间段内来变革组织模式和结构,新的管理模式和结构需要具备足够的活力,有着较强的适应性,有着合理的管理幅度,可以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鼓励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积极创新和探索,不断发展。
4 基于新的管理模式,提出了这些思路
(1)过去调车员同属于一个车务段管理,那么就需要对其进行改变,分段分站调车员,在某个特定的段内,结合管理站分工,对调车员相应的作业区域和范围进行确定。
(2)对现有车务段内部管理模式进行改变,将重点车站和大站作为中心,这样就有核心大站形成,在每个车务段,对若干个核心大站进行设置,结合区域以及作业联系紧密度,就会有新的概念意义上的管理站形成,和车间一级的管理层较为类似。
(3)将各个车务段的运输总量和作业量充分纳入考虑范围,依据当前基层管理者的管理负荷、管理绩效和管理能力,同时结合不同区域的作业量负荷,将关键大站的核心作用突出来,重新界定各个车务段范围,对其进行科学的划分。
我们对这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存在着缺点和优点。缺点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对一个段级的管理部门进行了增加,这样管理成本就得到了增大;段级部门之间有着很多的协调问题,如果没有科学的协调,作业效率就会受到影响,产生不利的作用。在下一步的统一和合并的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企业发展、扩张以及人员更迭和人员素质提升等因素的影响,在合适的时机,需要合并部门,那么就有一个段级部门增加了出来,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优点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在新的管理组织结构中,将中心大站的作用体现了出来,在小站的日常管理中,采用的是大站严谨、科学和系统的管理方法,那么就会有较好的效果。避免在如今的管理模式中,因为没有对小站管理产生足够的重视,经常会有一些违章违纪或者其他严重事故出现于管理的薄弱部位和末梢。在各段分解了调车大班,然后在各个管理站分配,这样调车员的作业区域范围就会得到缩小,调车员的劳动强度得到了降低,可以促使调车员岗位的安全性得到显著提升。有着合理的管理范围,可以与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所适应,管理强度得到了增加,这样可以更好的匹配现场运输生产的指挥、管理负荷与能力,最大限度的扩大一级组织目标价值。大站的管理层将最佳锻炼平台提供了出来,以便更好的培养人才,促使现场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可以将更多更加充分的人才储备提供给发展后和快速合并转型后的部门组织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每一次组织变革调整,都会有各种阻力出现。比如,各个管理站长如果没有合理的选配人员,一线人员就会产生抵触心理,无法对安全生产有效的控制,反而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和作用。原有的调车员分段分站,因为调整了人员,也会遇到一些难以处理的实际问题,如重新确定收入分配等等。
5 煤矿铁路车务系统危险源分析
对于煤矿企业来讲,安全是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需要放在企业各项工作的首位,煤矿企业铁路是煤矿运输的专用通道,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它的安全会直接影响到煤矿企业的正常发展。车务系统是铁路行车的直接组织者和执行者,那么为了促使专用铁路运输安全得到保证,就需要进行车务系统危险源管理工作。
相较于国家铁路来讲,专用铁路在车务系统结构和作业内容方面,比较的简单,通常来讲,铁路车务系统涉及到的主要是接车作业、发车作业以及调车作业、装车作业和其他相关作业内容。因此,就需要结合车务系统的作业内容来逐项分析危险源。危险源指的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等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者状态。它的实质是某些源点和部位具有潜在危险,是事故爆发的源头,集中了能量和危险物质,主要是从这里来传出来能量。危险源在确定的系统中存在,系统范围的不同,那么就有着不同的危险源区域。因此,就需要按照系统的不同层次来对危险源进行分析。通常情况下,危险源可能有事故隐患存在,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要及时防范那些可能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否则事故就随时可能会出现。在危险源辨识方面,有着诸多方面,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直观经验法,如对照分析法,指的是对照相关的标准、法规和检查表等,或者是依靠人工观察能力,来对对象的危险因素进行直观的分析。还有类比推断法,指的是将类似工程和作业条件的经验给利用起来,来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源进行推断和评价。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方面,有很多的方法都可以进行危险性分析和事故预测,如安全检查表法、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等。
(1)危险源辨识:专用铁路属于正在运行的系统,结合相关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和特点,可以将危险分析法应用到专用铁路危险源全面辨识过程中,目的是识别系统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源,避免有人身伤亡事故和设备损伤事故出现。将事故的潜在结果确定下来,结合具体情况,对安全管理对策制定出来,将事故树法来对事故发生的具体危险因素组合进行深层分析,以便对有着较大重要度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和消减。
(2)危险源评价:除了辨识危险源,结合专用铁路车务系统的具体情况,将一定的系统安全评价方法应用过来,科学的评价分级,以便对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制定。对于煤矿专用铁路来讲,可以将LEC法应用过来,LEC评价法可以半定量的安全评价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的危险源。本种方法将与系统风险率相关的三种方面指标值之积应用了过来,对系统中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进行评价,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人体在这种危险环境中暴露的频繁程度以及事故发生造成的损失和后果等。风险分值越大,就说明系统有着越大的危险性,需要将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应用过来,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改变,或者是对事故损失进行减轻。
(3)提出管控措施:在评价分级辨识出来的危险源基础上,结合各个危险源的不同级别,将安全科学理论和系统科学思想应用过来,结合车务系统安全管理的基本规范要求,将先进的针对性的管控技术和方法应用过来,将其合理实施下去,避免出现相关的事故。对于车务系统来讲,《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车务安全问答》、《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等都是可以运用的技术管理规程和安全管理标准。
(4)专用铁路车务系统危险源管理:通过危险源分析,主要是将车务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病害找出来,并且将相应的管控措施应用过来。而危险源管理则是将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应用过来,对病害进行治疗。要全面多层次的分析车务系统危险源,但是专用铁路每天的作业内容涉及到各个方面,并且因为作业技术条件和作业环境并不是固定的,就会改变车务系统的危险源。为了促使车务系统的工作人员能对当天工作过程中的危险源信息进行准确有效的掌握,就需要动态化管理危险源。在危险源分析的基础上,将现代信息管理理论和方法利用过来,对危险源管控信息系统进行设计,用来对车务系统危险源清单进行管理,有效对接车务每日作业计划和工作流程。在日常的作业过程中,需要结合各项作业的内容、条件和环境等,来对相关的危险源清单进行增加、删除或者修改,结合当日的运输作业计划,来将当日相关作业的危险源清单调取出来,以便快速、全面、有效实时的信息化监督和控制管理危险源。
(5)案例分析:本文以某矿业集团铁路运输公司为例,本铁路运输公司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成立,主要是外运本矿区的煤炭,接车作业、发车作业、调车作业以及装车作业等都是本车务系统的日常作业内容。结合本矿业的具体情况,将直观经验法给应用了过来,依据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从各个方面来分析了各个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源。下面分析了接车作业过程中设备方面的某一个危险源:首先是危险源,指的是开放中的进站信号机故障;列车站外停车以及列车晚点等都是潜在事故;危险程度,将LEC评价方法给应用过来,对本危险源的危险程度进行确定,为一般危险等级,需要注意。潜在事故等级为一般D类事故,依据的是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对于事故发生的主要责任,由信号员和车站值班员来负责;结合具体情况,将相应的管控措施应用了过来,按照相关的规定,严格检查和维护设备,避免有缺检或者漏检问题出现,在检查过程中,需要将相关规定严格执行下去。
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煤矿企业发展过程中,会在较大程度上受到煤矿铁路车务系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在如今现行的煤矿铁路车务系统管理模式下,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严重制约到了管理效率的提升,无法适应时展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将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应用过来,创新管理模式,更好的适应时展的要求,提升运行效率,推动煤矿生产企业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米淑敏,米敏.关于煤矿铁路改变车务系统管理模式的探讨[J].煤矿现代化,2011,2(03):123-125.
[关键词]城市 轨道交通 治理 发展 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治理模式主要研究的是轨道交通设计、建设、融资、运营和维护五个环节的制度性安排模式。自1863年,国外建设了第一条城市勒道交通系统。从城市轨道基础设施任务来看,城市轨道交通投资管理包括设计、融资、建设、维护和运营五个环节,实施主体或者是公共企业或者是私人企业。国外学者认为,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的决策自大小和所允许的公共控制权限将导致不同轨道交通治理发展模式的出现。在发展过程中,一些治理发展模式是在既定的财政和技术资源为满足城市交通需求而提出的可行性解决方案。按照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公共部门全权参与或私人部门参与的原则,本文拟将轨道交通治理发展模式分成传统公共所有权模式和当代私人参与模式两类并进行深入研究。
一、传统公共治理发展模式
传统公共治理发展模式的特点在于: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由公共权力机构代表实施全面控制。这种治理发展模式建立的理念为:城市轨道交通应该在“公共权利机构提供公共设施”的原则中提供。鉴于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公共交通方式,应该可到达所有人,所以轨道交通的所有权应该是公有性质。轨道交通的公共治理发展是建立在公平性上。具体而言,传统公共治理模式又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中央或联邦政府集中管辖模式
在该治理发展模式下,轨道交通的计划、融资和运营都由中央权利机构负责。在集中性制度下,城市轨道服务由地区交通机构提供,而地区交通机构受州(地区)和市政府官员的领导。这种模式在北美地区使用普遍,表现为纽约、芝加哥等不同城市设立地区交通部门以监管公共交通服务的提供,而轨道交通属于当地地区公共交通服务部门所管辖的公共交通服务内。在我国轨道交通运营实践中,早期国内一些城市建造轨道交通都相应采用传统的政府集权治理模式,如北京地铁1、2号线、天津及广州地铁。北京地铁1号线和2号线的建设完全由政府计划主导,资金来源由中央政府直接划拨北京市,不仅使政府能有效计划、安排投资项目,也有利于落实城市建设任务。又如,上海地铁一号线建设则采用市政府财政投资方式。
在该模式管理体制下,重要决策都由中央权利机构承担,而地区交通部门仅负责监督城市交通服务的提供,地方政府决策自小。这种投资模式的特点是政府高度集权,优势是可以集中财力、物力、人力,集中精力确保地铁建成,同时由政府主导则比较容易获得商业银行的融资信用担保和外国政府的低息贷款。政府作为专门职能机构方便协调多方关系,特别在涉及市政配套工程时,可以引导和协调各方利益,对控制工程进度和设计施工适度超前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这种投融资模式是符合当时融资条件要求和其他社会经济条件要求的。然而,这种模式也存在不足之处:轨道交通运营效率较低,对财政补贴的依赖程度较高,政府负担较重,在建设资金和运营费用供给中需要大量的财政补贴;受政府财力和信用程度限制,部分城市易出现融资能力不足,同时不利于企业进行投资多元化的股份制改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因此,从政府长期承诺水平要求看,该模式需要中央政府投入大量财力和科技资源。这种财力包括建设过程中的建设资金的供给和运营过程中的财政补贴。
2、通过市政机构实施的权利下放模式
该模式将权利下放引入到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由市政机构或城市管理者被授权监督负责轨道交通发展,市政机构或城市管理者所承担的主要发展职责不仅仅包括第一种模式的轨道交通服务提供,还应包括地方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等各方面职责,即权利下放或分散化,它意味着管理、财政权和责任从中央政府向地区政府实施系统性分配,以方便地方政府更有效率地提供地方轨道交通服务产品。在传统公共所有权模式下的多元投融资模式中,早期的地铁建设项目中,大多以中央财政和省(市、区)政府财政等多级财政资金作为项目资金的主要来源,并按照市场化规则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开发、运营等。上海地铁2号线的投资建设试行了中央和地方多元投融资的模式,实行“两级政府、两级管理”,即市、区政府对项目建设共同进行投资,市政府给予有关区以某些物业发展的特许经营权,以保证投资者在地铁建设的间接收益部分中逐步收回投资,实现“谁投资、谁负责、谁受益”。
该模式的特点在于地方政府决策自大,因为轨道交通发展权利下放意味着将管理、财政权和责任从中央政府向地区政府实施系统性分配,以实施地方服务更有效率的提供。由市政机构或城市管理者被授权监管轨道交通发展。而这种特点具体表现为两方面优点:第一,权利下放,有利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为轨道交通建设提供有效服务,给予地方市政部门决策自,提供地方交通服务更有效率的供给;第二,地方市政部门参与项目投资建设,减轻中央政府财政的压力。缺点同中央或联邦政府管辖模式相同。因此,从政府长期承诺水平看,该模式需要地方政府投入长期大量的财力和科技资源。
3、国有独资公司制模式
第三种由公共部门提供的治理发展模式为公司的引入。在多级政府投融资发展模式基础上,轨道交通投融资治理模式又实现了新的突破。以地方政府注入的资本金为主,与各有关区投资方出资共同组建项目公司,通过项目公司吸收各类商业贷款,落实资本金以外的建设资金。公司制模式可以看作是高于权利下放的行政管理模式并朝私有化模式演变的一步。同第二种市玫机构实施的权力下放模式的优缺点相类似。但额外优点在于,公司是一个法人实体,相对于前两种公有治理发展模式,市场化运作成分提高,政府将其对特殊公共服务的运营和治理权力移交给公司,但是公司必须遵循谨慎性原则。由于承担主体是地方政府直属的国有独资公司,因此仍对地方政府有较高长期承诺水平,同时还要求政府对公共部门下属公司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汉城、温哥华和曾经的香港地铁公司都属于该模式。
在新的投融资模式中,有关区既是项目前期动拆迁工作的责任主体,又是动拆迁的投资主体,投入的动拆迁资金以作价入股的方式形成对项目公司资本金的出资,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即采取这种方式。在此基础上,上海申通(集团)公司和大规模建设的轨道交通项目形成了典型的市场运作的多元治理模式和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滚动机制。但是这种模式的缺陷是政企不分,产权不清,对建设资金的控制、对将来的投资回报、运营管理、市场化经营等方面,特别对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带
来弊端和不利影响。这种模式属于政府投资,设立国有独资企业作为政府授权经营的公共事业机构,进行经营管理。
二、当代私人参与模式
当代私人参与模式强调的是,私人部门实施不同程度的参与和与公有部门不同程度的合作。当代私人参与模式(即公私合营模式PPP)与完全的私有化模式之间的区别在于:PPP是公共部门和私有部门之间的正式商业合约,其特点是通过合约管理和尚未解脱政府。
当代私人部门参与模式的出现反映出决策制定结构由集中的、等级的结构向更有机方法转变的趋势,此时人类需求的满足将较少依赖政府而较多依赖社会的私人机构。与公共治理发展模式相比,私人参与治理模式的特点在于,政府部分权力下放,私人企业拥有一定决策自,公共部门的控制权利有所降低,轨道交通服务可能更偏重于效率性目标。当代私人部门参与模式的优点为:它在一定程度降低了对政府财政和技术资源要求,不仅能够提供交通设施工程融资和发展的其他途径,而且能够提高运营、建设、管理和技术使用的效率。此外它最大的缺点表现为两点:由于需要通过商业合约维系合作,所以易产生合作性风险;不能很好地保证地方轨道交通服务的公平性目标。一般而言,它包括以下三种形式。
1、垂直分割型
该模式系指将轨道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运营中分出,目的在于交通服务运营者和固定设施提供者可以作为分开实体工作并且相互合作。传统做法由一家企业负责基础设施和运营的全部过程。但是,将基础设施从运营分割需要创造两个实体,其中一个私人拥有,另一个是公共所有。这种垂直分离模型最早的雏形是服务运营的公共所有和基础设施的私人所有,例如伦敦地下铁路,即轨道交通服务经营以特许合同形式受让给私人合作方;目前还存在一种形式为服务运营的私人所有和基础设施的公共所有。
80年代起,产生了竞争投标,其中服务经营的私人受让方式真正用于轨道交通开始于阿根廷和巴西。将轨道交通运营服务单独分离出来,以特许合同受让的理由主要为,轨道线路公共部门投资可以在很大程度由政府冲销,因此不需要新运营者或新私人所有者来回收投资(这个理由实则解释运营和建设分开的原因)。通常,政府拥有者会将车辆出租给服务特许合同受让人并对轨道和相关设施拥有所有权。在某些情况,车站工作人员也可以被外包。例如,1999年,新加坡土地交通局拿出20公里的东北线和2条相邻轻轨线路进行招标,仅邀请两家当地主要交通运营者投标,而将当时已存在的轨道运营者排除在外。所招标线路在2003年开始运营,并由公开上市公司SBS负责运营。即新加坡模式实现的是垂直分离的部分私有化模式。该种模式PPP的特点在于:公共部门保留提供服务的责任,在决定提供什么水平服务中保留质量和绩效标准的控制。一旦工程失败,政府部门必将接手,并持续提供适合的服务。对于地方政府好处在于,同垂直一体化私人参与模式相比,政府在制定运营受让合同复杂度较低,同时由于政府将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等责任纳入公共职能范畴,因此可以增强对私人企业运营服务的监管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效率提高。但对于私人合作方而言,除非其不具备垂直一体化发展能力,否则私人合作方会由于不能利用垂直一体化所产生的一体化经济,而降低对这种方式的偏好。
另外,以特许合同形式将基础设施维护和升级受让给私人方的分割模式同样是垂直分离的一种,该模式特点在于轨道交通工程的核心――轨道、信号系统、桥梁、隧道、升降梯、自动扶梯、车站和车辆全部以特许合同形式交给私人基础设施公司维护和升级。该模式最大的优点能够发挥基础设施私人企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管理效率,由于运营仍旧由公有机构人负责,因此比垂直分割模式――实施公平目标的可能性高,缺点在于无法利用范围经济和一体化经济,同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基础设施私人企业提高效率的积极性。伦敦地铁就是这种情况。
2、垂直一体化形式
一个城市轨道交通计划大致可以分割成四个主要任务:界定和设计项目;为项目的资金成本提供资金;修建或购买物理资产;运营和维护资产,以提品和服务。其中上述若干任务的相连就构成一体化,如果四个任务全部由一个受让人使用,则为完全一体化。
传统“设计―投标一建设”策略中,交通管理部门的工程队伍负责给出详尽设计,邀请投标,将合约交付私人部门修建,轨道交通建成后由政府或其机构运营,轨道交通工程自始至终的所有权都由公共部门控制,因此这种方式实则为传统公共治理发展模式。不同于这种传统“设计―投标一建设”策略,“设计一建设”提供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政府不会对工程项目进行详细的设计,即设计任务的大部分工作量交给中标受让人,在“设计一修建”模式中,政府往往仅做出30%设计内容,然后围绕30%设计内容,邀请各企业投标,各私人企业所递标书必须对余下70%的内容给出详细设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设计一建设提供模式出现很多衍生形式,包括:交钥匙――个承包商承担项目的所有责任,项目建成后,交钥匙给所有者就可以马上运营;设计―修建―运营维护(DBOM),承包者在项目完成后有运营维护责任;超交钥匙工程,即设计―修建―融资―运营(DB-FO)的完全一体化,在完全一体化下,承包商不仅必须承担DBOM的所有任务,同样还需为工程建设筹措资金。这些合约通常是长期(25到30年),对付款回报、服务标准和绩效测量都有详细条款,特许合同许可人(政府)提供一个客观的根据绩效索取回报的方式,被特许方(即承包商)同样会承担很大风险。
尽管垂直一体化治理发展模式有不同的衍生形式,但综合看来,相对于其他参与模式而言,它的特点都在于:政府将轨道交通两个以上的任务交给一个承包商在一定时期内承担,因此地方政府在较长时间都进行了权力下放,政府公共机构控制力在特许期内减弱,对政府财政和技术资源要求较低,承包商拥有的自增加,因此通过特许合同约束更能促进承包商提高效率,所以地方规定交通服务的效率性目标将更好,同时可能还具有发挥垂直一体化或范围经济的额外收益。其缺点在于,基于特许合同可能会产生合作性风险。
3、部分股票公开发行(SIP)
部分股票公开发行是当代私人参与的一种方式,它意味着国有企业部分或全部政府股份通过公共股票发行销售给投资者。国外香港、新加坡是唯一两家国外的轨道交通上市公司,而上海为中国唯一一家轨道交通上市公司。
在SIP(股票发行私有化)过程中,政府必须做出三个相互关联的决策:如何转移控制权、如何对股票定价和如何配置股价。具体说明如下:如何转移控制权决策?公司多少比例的股票可以拿出首次发行或二次募集,是否应针对公司控制权制定反私有化限制。最通常策略是政府保留黄金份额,以拥有对包括外国收购等事宜的行使否定权。股票价格决策包括政府决定采用投标报价、建立投资者购股意愿档案询价圈购、还是采用固
定价格报价。股票分配计划:政府对潜在投资者的倾向,是投资个人、国内投资者或者是机构投资者。
香港轨道交通公司是部分股票公开发行模式的典型代表。该模式特点为针对一个政府所有的轨道企业,其中绝大部分股权由政府所有,部分所有权通过股票公开发行上市,即仅将轨道企业的一部分私有化。这种治理发展方式实则体现出,不同方式之间存在演变,例如香港轨道交通治理发展模式由公司制向私有化的演变。
股票发行的部分私有化,它实则是从私人参与的渠道来描述私人参与治理发展模式,在当代私人参与模式大类中,股票发行私有化,与垂直分离化或垂直一体化两种治理发展模式区别在于引入私人部门参与者的方式不同。垂直分离化或垂直一体化模式方式采用公开竞争性招标方式,而部分股票发行私有化模式强调的是私人个体投资者或者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公开市场发行的股票这一方式参与到轨道交通发展。部分股票发行私有化模式相对于垂直分离或垂直一体化治理发展模式的额外收益在于,如果公开竞争性招标选择仅局限于国内企业,则公开竞争性招标所产生的效率提高带来的收益增加不大,而丧失国内控制权会产生损失甚至会提高私人合作方具有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股票发行私有化的优势在于通过政府控制下的资本市场规则,降低机会主义行为,因为盈利性才是股票发行成功的先决条件。因此,本研究可以推断出,政府在股票发行私有化与非股票发行私有化之间的权衡实则为利用资本市场降低机会主体行为和通过公开竞争招标提高效率之间的权衡。
但是,具体所参与的任务涉及到轨道交通发展的哪个环节,则还是依赖于发行主体――轨道交通公司的业务范围。例如,新加坡轨道交通公司属于股票公开上市的轨道交通服务运营的受让公司,即新加坡公司的当代私人参与治理模式为部分股票发行的垂直分离;而香港铁路公司的业务范围更为广泛,它包括轨道交通建设、融资、运营、维护和升级,所以香港铁路公司的当代私人参与治理模式为部分股票发行的垂直一体化。
三、结论
纵观国内外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机制,产权多元化是轨道交通建设的一个发展趋势。国外城市运营较多采用商业化模式,或者采用公共治理发展模式下的国有独资企业运营模式,或者采用特许合同的私人运营许可。由于轨道交通具有很强的公益性,所以必须坚持国有产权占主导地位,坚持政府是轨道交通服务的投资主体,才能够顺利的实施政府监管职能。目前中国国内城市仍旧以公共治理发展模式中的国有独资公司制为主导,并部分具有轨道交通发展经验的城市开始尝试私人参与治理,并初具成功。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经验,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发展趋势必然是产权多元化和运营商业化,通过轨道交通公司主观上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为降低成本而提高管理水平,为增加收入而提高服务水平,才能在客观上保障为公众提供良好的运输服务。
[参考文献]
[1]郝成、李静:北京、香港、纽约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对比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1)
[2]李连成、吴文化: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初探[J],综合运输,2007(1)
[3]签耀忠: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投融资模式[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7(4)
关键词:既有线铁路;曲线整正;测量技术;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9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铁路既有曲线在经过长期运营后,其平面线型会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曲线的偏角、半径、缓和曲线长度等线型参数与最初的设计值不符。要得到这些发生变化后的参数,只有先对既有曲线进行测量,然后依据某种理论在测量数据的基础上推算出曲线的平面线型参数,最大限度地反映既有曲线的现状。既有曲线只有在经过整正之后,其平面位置才能和其平面线型参数相匹配。
铁路既有线测量
既有铁路改造的外业勘测与新线勘测不同,它是沿一条运营铁路进行勘测的,其选线工作较新线少,勘测时要充分了解和考虑既有铁路原有的设备,要考虑改造中能保证铁路的正常运营和相互配合。既有铁路改造的外业勘测是一项比较复杂、细致的工作,通常是分阶段进行的。既有铁路线路测量的内容主要有线路纵向丈量、横向调绘、水准测量、横断面测量、线路平面测绘、地形测绘、站场测绘及绕行线定测等。
既有曲线整正的方法及原理探究
1、绳正法(正矢法)
绳正法是铁路曲线日常养护维修的主要方法之一, 在日常维修中测量完曲线正矢后, 计算拨道量时只考虑正矢超限的几个点, 对这几个点的曲线正矢进行调整。
2、坐标法(极坐标法)
坐标法(极坐标法),采用光电测距仪或全站仪任意点置镜,用极坐标法测量既有线曲线,并计算各点的坐标和推算里程。任意点测量时,置镜点可以按照导线测量的要求选择在任意位置,一般选择10m的整倍数作为测点,直接测量值是水平角(右角)和水平距离。曲线起点和曲线终点都必需置镜,以便于计算整个曲线的转向偏角。为了保证测量的曲线偏角正确,必须测量所选用的导线以检验曲线偏角的精度,当精度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必须重新测量整个曲线。测量完毕后,根据实测的水平角和水平距离,很容易计算出各个测点的测量坐标(Xi、Yi),而后由测量坐标计算出曲线的整正拨量。为使整正曲线拨量最小,根据既有线外业资料确定一个合适的曲线半径。
1) 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曲线半径,测得圆曲线上n 个测点坐标( X1,Y1) ,(X2,Y2) ......(Xn,Yn),设曲线圆心坐标(X0,Y0),半径为R可计算:
(X 1-X0)2-(Y1-Y0)2=R12 (2)(X2 -X 0)2-(Y2-Y0)2=R22(3) ......
(Xn- X0)2-(Yn-Y0)2=Rn 2 (n+1)
按最小二乘法求得曲线半径 R 和圆心坐标。缓和曲线长度在不考虑曲线改造的情况下,取原缓长。
拨道量计算。圆曲线内拨道量按如下公式计算
其中,(X0,Y0) 为曲线圆心坐标,(Xi,Yi) 为任意一测点坐标,R 为由最小二乘法求得曲线半径。缓和曲线拨道量计算时,应先求出
其中,K为计算点缓和曲线长度,C= Rl(l为缓和曲线全长) ,X为计算点横坐标,B为计算点转角;则始端缓和曲线拨道量
终端缓和曲线拨道量
其中,Xn、Yn 为曲线测量中点坐标,A为曲线转角。。
3、偏角法
偏角法是利用经纬仪测出曲线各观测点的偏角,根据渐伸线原理进行计算。利用渐伸线原理计算拨道量的步骤:
测量渐伸线长(根据偏角计算的渐伸线长度)按式(1)
Ek+j=Ek+(∑βk+Ɣ)ιj (1)
式中, Ek+j为第k置镜点后第j测点的测量渐伸线长, k{1,2...... m}, j {1,2......n}, Ek为第k 置镜的测量渐伸线长,∑βk为第k 置镜点的累计偏角, Cj 为第j测点的偏角,ιj为第j测点到其置镜点的里程差。
2) 渐伸线函数的一阶导数是曲线的角函数, 二阶导数是曲线的曲率函数, 所以可以根据测量渐伸线长利用差分法来估算曲线的线形参数。
3) 标准渐伸线长(根据选用的线形参数计算的渐伸线长度)根据曲线函数计算
式中,Ei+j为曲线分段函数中第i段内某点的标准渐伸线, Ei 为第i段起点的渐伸线, E1 = 0,lj 、li为第j、i测点到其置镜点的里程差,f(L) 为所选用的线形参数的函数。
曲线的整正拨道量等于标准渐伸线长与测量渐伸线长之差。
4、任意点测量法
任意点测量时,置镜点可以按照导线测量的要求选择在任意位置(一般情况下,第一置镜点和最后置镜点宜选择在外轨上曲线两端40-80m之间以减小曲线偏角误差),测点依然是曲线外轨上20m的整倍数里程点和少数控制点。同导线测量一样,直接测量值是水平角B(右角)和水平距离So另外当采用距离向量计算法时,还需要丈量测点到轨道中心的距离d。必须强调,d不是标准轨距1.435m的一半,只能以实际测量的方式获得。
任意点测量法需要有激光测距仪或全站仪并配备多个反射棱镜,还需要小钢尺等工具。为了保证测量的曲线偏角正确,必须测量两条导线以检验曲线偏角的精度,当精度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必须重新测量整个曲线。
5、渐伸线计算法
测量渐伸线是根据测量偏角计算的,因此我们可以首先按计算测量渐伸线的要求把测量坐标转化为偏角:假设有两个置镜点K,K- 1,测量坐标分别为(xk ,yk )、(Xk-1 ,Yk-1),第K置镜点后的第测点的坐标为(xj,yj),那么后视K-1时,测点j的偏角为:
当K=1时,K是第一置镜点、K一1是第一后视点,
当j=K+1,即j=n时,βk = Ɣn。
然后就可以利用偏角测量法的计算方式来获得曲线的线型参数和整正拨量。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尽量克服偏角测量法的第二项缺点,在选择了曲线线型参数后,应重新在各个曲线线型参数变化点附近不大于10m的测点处设置中间置镜点,重新计算测点的偏角,尽量减小拨量计算中的系统误差。
三、坐标法与偏角法测量比较
济南铁路局大修设计经过多年实践,确定利用坐标法和偏角法进行曲线测量整正计算。
1)首先丈量里程,在曲线起终点两侧160m之间的外股钢轨上每20m(线路中心距离)用白色油漆标注测点位置。
2)仪器测量
坐标法为用全站仪在路肩上任意点置镜,假设第一次置镜点坐标为(5000,5000,30),测得每个测点的坐标为(xj ,yj ,zj),全站仪自动记录所有测点坐标。当遇到曲线转角大,曲线长度长,视野不通畅时,可由第一次置镜测得最后三个测点的坐标(x,y,z)利用后方交会确定第二次置镜点坐标。然后再次观测第一次置镜测设的最后三个点的坐标(x’,y’,z’),分别与第一次置镜测得的坐标(x,y,z)比较当误差在±0.005m时为转点成功,依序进行测量。一个人防护,一个人跑点,一个人司镜,三个人为一个测量小组。
偏角法为利用经纬仪在钢轨正上方置镜,置镜点为曲线起终点及中间转点。测得数据为每个测点偏角。需一个人防护、一个人跑前点,一个人司镜,一个人记录。为加快测量进度和减少跑点人工作量中间转点置镜时还需一个人对后视点。四人为一个测量小组。
坐标法在路肩上置镜比偏角法更安全,且利用后方交会可增加每镜观测长度增加测量进度,特别是繁忙线路上此优点更加突出。偏角法曲线起终点置镜时可根据现场直线方向确定符合既有线路状态的切线方向。
3)内业计算比较
坐标法测量计算可分别根据曲线起终点外侧160m范围内8个测点调整切线方向,当限界、桥梁偏心满足规范,且曲线转角与既有铁路线路综合图上转角想吻合时为最优方案。
偏角法测量由于曲线起终点置镜时已经确定了切线方向,拨量结果计算后如限界、桥梁偏心不能满足规范,则需重新上道测量。
坐标法可以根据计算结果调整切线方向使整正后曲线满足规范,但是切线方向仅与曲线外侧160m范围内直线方向吻合。结合经济投资与精度比较现在既有铁路线路大修施工仅对曲线进行整正,坐标法可以满足现在的施工需求。偏角法测量切线选取与现场直线方向吻合度好,但是一次测量计算出的结果不可调整。因此济南铁路局大修设计从安全压力、测量进度、精度与施工各方面考虑在繁忙线路上采用坐标法进行曲线测量,在支线上利用偏角法进行曲线测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既有线曲线整正测量是保证铁路安全运营和工务部门大修设计的主要任务之一。随着经济发展铁路运输繁忙大修周期缩短,在保证作业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作业效率势在必行。实际作业表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法测量,使得点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各测点之间不存在误差累积,内符合精度较好。在测量精度方面完全满足既有线曲线整正测量的技术要求。
参考文献
[1]张伟.铁路既有线曲线整正方法的探讨[J].铁道建筑.2009年
[2]姜晨光.现代铁路测量的基本要求及工程实践[J].勘察科学技术.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