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渔业现代化

渔业现代化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2 09:50:5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渔业现代化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渔业现代化

篇(1)

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也相继形成,目前,资产总值超过1000万元的已达5个,它们不仅起到了带农户、带基地、科技示范的作用,也推动了现代渔业的发展。近年来,已建成了天津市现代渔业工程技术中心、部级红鳍东方鲀保种基地、大银鱼受精卵生产基地6个市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一个无公害示范基地,还建成了市级良种场、示范场,争创了天津大银鱼、"海球"牌红鳍东方鲀等名牌产品,一批新的无公害基地正在申报中。

另外,通过技术培训、船员培训,在发展远海生产和入渔日、韩捕捞,发展休闲渔业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保护了近海资源,增加了渔民的收入。

在发挥人才作用方面,我们注意了几个方面:

1、领导重视,不断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渔业要实现跨跃式发展,没有一支较强的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是难以实现的。我们局领导班子非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并列入重要议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注重提高科技人员素质,关心他们的政治进步,及时研究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使他们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目前,水产局共有科技人员25名,其中:研究员1名(享受国务院特贴)、高级工程师5名、工程师13名、助理工程师6名,他们是塘沽渔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宝贵财富。

2、充分发挥老专家、科技带头人的决策和骨干作用。

我们有的老专家、科技带头人,有的本来就是引进的人才,有多年的实践经验,是享受国务院特贴的"拔尖人才",我们在发挥这些人才作用的问题上,不是仅仅把他们当做"工具",而是让他们深入基层、搞指导、搞服务、带学生、搞培训,在渔业结构调整和品种结构调整方面,在重大决策方面,让他们参与决策,给他们出国考察、外出学习的机会。天津沿海水质混浊、污染严重、盐度变化大、富营养程度高,夏季水温高,冬季有结冰,与青岛、大连等清水岩石海岸相比,不适合发?quot;工厂化"养殖。

通过学习国内外的技术,根据塘沽的实际和优势,设计了利用沉淀过滤的海水、盐场高盐度海水勾兑恒温的可饮用机井或地热井作为水源,通过滚筒微滤、生物净化、臭氧消毒、调温充气、纯氧输入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内循环使用,日换水12遍,仅补充用水不足10%,不仅少占地、节能、节水、无污染、无公害,而且高产高效。每平米有效养殖水面,年产可达20-30公斤,产值20__元左右,纯益800元左右,相当于一亩养虾池的效益。这一模式为国内首创,三年来已发展到大小车间18座。并以此模式由专家亲自起草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申办了诺恩、金龙两个公司的项目,向市农委申办了金豚工厂化越冬车间以及青坨子等工厂化项目,已批准投资总额为2605万元。正在申办的海发热带品种项目1600万元,并制定了天津市海珍品现代化养殖科技园区建设规划,总投资2.66亿元,其中,新增投资1.66亿元。

在陪同领导外出考察的过程中,专家又从国内外筛选了适合当地的优良品种,如英国大菱鲆、大西洋王鲷以及热带的名优品种。帮助企业组建了河鲀鱼繁养专业公司。

3、创造条件,不断培养新的科技力量。

在培养新的科技人才方面,我们采取了以下办法:

一是以老带新,一代接一代,在实践中帮助,在理论上指导、鼓励他们参加实践,帮助他们撰写论文、总结、报告,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是压担子,让年轻的科技人员参加试验、示范、承担科技项目,并且派他们到基层搞技术服务、技术承包,甚至到基层任职,有的担任了技术 经理、场长等职,有的担任了车间主任和技术负责人;有的还派到海南、成都、山东等地在工作中增长才干,开阔眼界。我们的技术服务已触及到黑龙江、内蒙、新疆、吉林、辽宁等多个省区,使他们联系面更广、独立工作能力不断增强。

三是给机会,外出考察、学习、培训,使这些同志有更多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知识不断更新和充实。

4、正确引导、关心爱护、完善制度、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

对于科技人员,我们定期谈心,不仅从技术上指导,也要从政治上关心,让他们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汇报深入基层的工作。

科技人员一般不在乎工作条件的好坏,但自尊心较强,领导们比较注意知识分子的这一特点,生活上关心,工作上鼓励,对于确有成绩的,及时表扬,并评定为优秀知识分子、先进工作者等荣誉;技术人员比较关心自己的职称晋升,我们按规定及时帮助他们申报、评定和聘任;在生活上注意关心,在基层工作的,年节慰问、工资照发、奖金照给、福利保障,并在制度允许的条件下,让他们在基层得到相当的技术服务收入和生活补贴,家庭中出现问题,机关帮助解决。

篇(2)

关键词:渔船档案  收集归档  开发利用

        0 引言

        泉州海域面积广阔,北与莆田海域接壤,南与厦门海域毗邻,海域面积11360平方公,海岸线长427公里,大部分为基岩海岸。岸线婉蜒曲折,沿岸有湄洲湾、大港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和众多小港湾。泉州市登记在册的渔船有6612艘,其中晋江深沪港、石狮祥芝港两个国家级中心渔港,拥有各类渔船总计300艘,生产船数量约占总数三分之二,而且基本上都是拖网渔船。深沪、祥芝两港渔船数量相当,在业外海捕捞渔船每港有700艘左右,马力大都400-800马力之间,鱼舱总容积120-160立方之间,使用容积多在80-120立方之间。近几年来,随着渔业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渔船数量类型迅速增加,成为渔业经济发展中的一支强大的生力军,加强渔船管理已成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渔船档案是渔政、港监及船检等部门在渔船管理和执法工作中的重要资料和依据,加强渔船档案管理,对于强化渔业执法,服务渔业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加强渔船档案管理是实行渔业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需要

        去年,农业部组织开展了首次全国海洋渔船普查工作,共查出“三无”渔船6.72万艘、“三证不齐”渔船5.09万艘,分别占捕捞渔船总数的27.5%和20.8%,目前,“三无”船舶从事渔业生产屡禁不止。“三无”船舶从事生产既扰乱渔业生产秩序,也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这些渔船的产生和存在极大地危害了正常的海洋捕捞秩序,破坏了海洋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对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建立完整、齐全的渔船档案档案有利于渔业执法部门监控管理力度的加强。

        渔船档案是海洋与渔业局档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洋与渔业档案管理部门,要以民生需求为向导,不断整合各类档案资源,建立面向民生、覆盖人民群众利益的档案资源体系。严格渔船档案的归档制度,使文件材料得到及时收集归档,确保及时建档,有效管理,不流失,不散失,保证海洋与渔业部门形成档案完整齐全,是实行渔业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需要,是为服务民生提供真实可靠的档案信息来源的有效保证。

        2 渔船档案的归档范围与文件材料的收集

        渔业船舶档案是渔业船舶建造、改造、购置、引进、年审、注销、转让等行为直接形成渔业船舶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渔业船舶的档案是加强渔业船舶管理的基础,是依法办理渔业船舶入户、转让手续和核发证件的原始依据,是证明渔业船舶所有者合法权益及其财产价值的有效材料。

        2.1 渔业船舶档案归档文件材料主要内容有:①渔业船舶入户申请审核表;②船网工具控制指标批准书复印件;③自然人的个人身份证复印件(持证人的户口本复印件),或企业法人的营业执照复印件;④所在渔业社区居委会或单位的证明;⑤渔业船舶船股东(所有人)登记表,及其股东股权协议书;⑥渔业船舶检验证书的复印件;⑦渔业船舶登记证书、渔业捕捞许可证和渔业船舶产权证书的复印件;⑧渔船年度审核表;⑨其它材料。

        2.2 渔业船舶归档文件材料的收集 在制定切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渔业船舶档案归档范围》的前提下,档案管理人员要从各个形成者手中收集相应材料,积聚起丰富的档案资料,同时建立文件材料形成部门和人员的收集文件材料工作职责。如各科室在办理渔业船舶的建造、购置、改造、引进、年审、注销、转户等业务时,必须将渔船有关材料移交办公室集中管理,任何人不得据为已有或者拒绝归档。对遗缺不全的渔业船舶档案,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设法收集齐全。已办理入户或转让手续完毕的渔业船舶必须建立其档案。渔业船舶档案管理纳入各级领导重要的议事日程,基本上做到“一船一档、一档一表、一年一订”,有专(兼)人负责档案管理。

        3 开发利用渔船档案信息资源是促进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渔船档案记载着渔船的编号、吨位、作业类型等多种原始资料,控制和掌握这些信息资料,有利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渔船的规范化管理。开发利用好渔船档案信息资源,为渔业执法部门提供科学可靠的信息资料,有利于控制海洋捕捞强度和海上销鲜、渔需物资运销队伍的结构和布局,有利于保护海洋渔业资源,促进渔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渔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渔船档案的编研工作,充分发挥渔船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

        开发渔船档案信息资源要根据渔船的数量、作业类型、吨位、主机功率以及渔船编号从不同的角度编制各类专题目录、渔船编号索引、基础数字编等检索工具,并根据渔船登记、渔船年度检验、职务船员培训、渔船海损事故档案以及《渔业捕捞许可证书》《渔船船舶许可证书》和《渔业船舶检验证书》等编写档案利用指南,为档案利用提供准确、快捷的服务。同时应根据档案信息开展多种形式的咨询服务,多渠道深入开发渔船档案信息资源,积极主动地为管理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

        二是加强现代化管理,提高渔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

        渔业行政执法部门办公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为档案信息资源的自动化综合管理奠定了基础,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办公设备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渔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以及信息资源处理的准确性。由于渔船档案管理涉及到渔政、港监、船检等多家渔业行政执法部门,因此各部门之间应当通力合作、相互协调、积极配合,逐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运用高新技术手段进行网络监控,将渔船登记、换发渔业捕捞许可证书、船舶检验证书和所有权证书以及船籍港、渔业资源费征收等资料输入计算机网系统,进行规范化管理,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进行远距离信息交流,使渔船档案信息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其信息服务作用,为清理整顿“三无”渔船和“三证不齐”渔船、控制捕捞强度、解决渔船纠纷和渔船异地办证等问题提供可靠依据,为提高渔业经济效益、促进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务。

篇(3)

关键词:淡水渔业;发展现状;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9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0183-1

我国地域辽阔,水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的水库、河道、湖泊等适合淡水渔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所以我国一直在世界淡水养殖业和出口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近年来对水体污染的加剧和过度捕捞等问题,给我国的淡水渔业养殖带来了很多破坏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在对渔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的基础上,积极探讨世界淡水渔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并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增加淡水渔业发展投入等措施,促进我国淡水渔业发展的生态化、绿色化和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我国淡水渔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2009年,我国的淡水鱼类养殖总产量达到1957万吨,占我国鱼类总产量的65%以上,2010年我国水产养殖的总量为3800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72%以上,其中出口量为333.88万吨,金额达到了128.28亿美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贸易国。在淡水渔业的养殖方面,2010年我国淡水养殖的总产量为2346.5万吨,加上2011年的初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我国淡水渔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形势。但是由于受到环境污染、消费观念、市场需求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淡水渔业在现阶段的发展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长期以来,我国的淡水养殖业都处于分散经营、各自为站的局面,政府缺乏有效的引导,养殖户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和配合,不注重对市场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很难准确把握市场上的变化趋势,一旦遭遇市场风险,往往缺乏必要的风险应对能力,这与我国的淡水养殖相对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有很大的关系。

1.2 科学水平相对低下,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

从整体上看,我国淡水渔业对养殖机械和先进养殖技术的普及率相对较低,养殖与生产的方式相对落后,很多养殖用户以及企业对养殖业的经济投入和科技投入远远不够,使得淡水渔业养殖的现代化、自动化程度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加上很多养殖人员的综合文化素质水平不高,限制了淡水渔业养殖生产效率的提升。

1.3 生态破坏严重,养殖环境日益恶化

由于受到我国经济发展和水利工程建设等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使我国的很多河流和湖泊遭受了污染,养殖水域富营养化的问题比较严重;另一方,使得我国的很多河流出现断流,湖泊的面积在不断萎缩。这不仅造成淡水养殖面积的减少,还会造成水产养殖病害的增加,严重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有时甚至还会对食品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1.4 深加工水平低,附加值不高

淡水渔业初级鱼产品的销售利润比较低,提高淡水渔业的深加工水平是延伸淡水渔业产业链、提高行业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但是,我国淡水鱼产品的加工技术不高,深加工水平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很多企业仍旧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最低端,导致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2 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趋势

2.1 科技化水平越来越高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淡水渔业的发展也必然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尤其是随着我国生物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渔业设施新材料以及新工艺的发展,我国淡水渔业的科技化水平必然会越来越高,会促进淡水渔业设施的不断完善,带动整个产业的不断升级。

2.2 休闲渔业会越来越受欢迎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旅游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为我国休闲渔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如饮食、垂钓、观光、观赏鱼开发等都可以作为我国休闲渔业的发展方向,会进一步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和精神需求,休闲渔业的发展道路也会越来越宽阔。

2.3 生态渔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绿色生态渔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传统生态渔业的基础上,现代化的生态渔业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尤其是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实行农牧渔多种经营、提升综合效益的生态渔业的发展思路将会越来越清晰,绿色健康、无公害产品的市场潜力也将会逐渐被挖掘出来,会促进我国生态渔业的更好发展。

2.4 规模化和深加工的程度会进一步提高

在市场和国家调控的双重作用下,中国的淡水渔业的发展将会越来越趋向于规模化、自动化和现代化,渔业生产的效率会不断提升。同时,为了进一步优化淡水渔业的产品结构,提高整个行业产业链上的附加值,淡水渔业的深加工水平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 结语

总之,在发展绿色经济的背景下,我国的淡水渔业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不断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就需要不断转变发展观念,提高淡水渔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深加工程度,加大在生态渔业、休闲渔业发展上的投入力度,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淡水渔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辛琰.我国淡水渔业发展现状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30):217.

[2] 林建华,吴林坤,沈振华,等.保护生态 科学发展 全面构建太湖渔业管理的新体系——太湖渔业管理现状及发展[J].中国水产,2008,(12):26-28.

[3] 安红伟.河南省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河南科技:乡村版,2009,(3):4.

篇(4)

从海洋与渔业面临的挑战来看,进一步解放思想、创业创新,是有效破解难题,实现我市海洋与渔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市海洋与渔业仍然处于爬坡转型期,制约海洋与渔业发展的问题很多:捕捞渔船装备整体落后于省内外部分重点渔区,渔民总体素质仍然不高,以捕为主的渔业产业结构格局和以扩张规模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未能根本扭转;渔业增效的长效机制难以形成,渔民增收难度依然较大;股份合作制等渔业经营制度的体制性弊端不断凸显,极大地抵消了渔业发展的体制优势,甚至会成为影响渔区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隐患;标准渔港、渔村码头、养殖设施等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难以发挥出保障渔民增收、促进渔业发展的应有功能;渔业生产安全隐患依然存在,渔民权益保障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海洋与渔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在解放思想中解决问题,在创业创新中实现突破。

为了切实使这次大讨论能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结合我们海洋与渔业系统实际,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认真实施,务求实效:

(一)在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上有新进展。渔业是我市最重要的基础产业,虽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渔业在全市GDP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由于舟山的特殊市情,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渔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将进一步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坚决克服悲观情绪和无所作为的观念,牢牢把握发展现代渔业这一奋斗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转变渔业增长方式。继续深化渔民转产转业,加快改造传统捕捞业,积极开发和推广节能型、资源环保型、经济效益型渔船和作业方式;稳步发展远洋渔业,扶持经济型大洋型远洋渔船建造,不断推进“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积极发展精养高效生态型海水养殖业,形成舟山特色养殖新优势;大力推进休闲渔业及海钓业,把现代渔业和休闲、旅游、观光及海洋知识的传授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一、二、三产业相互结合和转移,拓展渔业新的增长点;继续做大做强水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建设水产品流通体系,扩大水产品出口加工贸易,着力构建全国一流的现代化渔业基地,继续保持舟山渔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领先地位。

(二)在促进渔区和谐上有新举措。坚持以人为本,从保障和维护渔民群众利益的根本要求出发,围绕渔区和谐这个核心去谋划、去创业、去创新。切实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监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控制渔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渔民生命财产安全。深化“平安渔场”建设,维护渔场正常生产秩序,加强涉外渔业管理,防止涉外事件的发生。大力推进全市标准渔港建设工程,确保95%以上渔船能就近避风,提高渔业防灾减灾能力。切实抓好渔村渔业配套设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渔村。持续深入开展渔民技能培训工作,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提高渔民安全生产技术和就业创业能力。积极推动渔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实施,推进渔业政策性保险,进一步增强渔区、渔民抵御和化解风险的能力。高度重视渔民合法权益保障,积极争取建立海域使用补偿制度、渔业水域污染补偿制度、禁休渔期专业捕捞渔民生活补贴制度等,探索渔业权的具体落实措施与途径。

(三)在科技、体制创新上有新突破。以提高渔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引领和支撑现代渔业发展为指引,紧紧围绕行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重点在养殖新品良种繁育、病害防治、浅海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渔具渔法革新、渔业节能减排技术、渔业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和创新,加强现代渔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为渔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继续完善渔业股份合作制,积极探索渔船公司制等新的经营模式,进一步规范渔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积极培育现代渔业经营主体,支持渔业龙头企业发展,努力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逐步建立适应现代渔业发展的新型经营体制和机制。

篇(5)

2013年8月以来,公司根据市场和企业自身实际,适时作出重大战略调整,确定了“以规模养殖为基础,以t鱼和小龙虾为重点,以科技和人才为支撑,以建设现代渔业综合示范区为载体,以争当现代渔业领跑者和实现企业转型升级为目标”的发展思路,推进“全、大、美、高、开、新(现代化)”六大战略实施,奋力打造现代渔业(淡水)领军航母,走上质量与效益并重、规模与速度齐驱的良性轨道。

全产业链发展战略

据了解,德炎水产近年来专心、专注于淡水水产品食品加工,坚持走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道路。现有的四大主营业务板块即健康养殖、水产食品和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休闲渔业,涵盖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战略十分清晰,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目前,三大产业链条内部链接更趋紧凑有力,功能基本协调匹配,产值结构比例为1∶3∶1,呈“一主两翼”良好态势。休闲渔业目前是公司全产业链条中相对薄弱的环节。

德炎水产董事长卢德炎告诉记者,公司将以“洪湖渔街”项目建设为抓手,计划用3年的时间,总投资30亿元,全面完成“洪湖渔街”渔业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该项目作为德炎水产产业园文化区的主要内涵,现已通过洪湖市规划委员会立项审批。通过“洪湖渔街”项目建设,力争使休闲渔业成为公司全产业链的“过硬”一环,成为洪湖特色经济(水产、旅游)的亮点,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大龙头带动战略

“身大力不亏”,德炎公司把水产食品和精深加工作为四大主营业务的重中之重,龙头企业的龙头产业,通过大规模的加工生产,带动上游、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彰显龙头企业“以企带村、以工补农”的力量和作用。据了解,公司已建成近1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生产车间和t鱼、整肢虾、鱼胶原蛋白肽等7条高标准生产流水线,年加工原料能力达到30万吨,占到洪湖水产品总量的30%以上,业界人称“三分洪湖有德炎”。

记者在德炎公司采访了解到,自2011年以来,公司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开始探索土地有序流转的新途径,参与农村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发展健康、生态养殖,成为新型的农村经营主体。截止到2013年底,公司已在洪湖市乌林镇、汊河镇、滨湖办事处等建成自有养殖基地3万亩,在螺山镇、黄家口镇建成合作养殖基地7万亩。公司已累计投入2.5亿元对3万亩左右养殖基地进行改造升级,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健康养殖生产条件。通过实行“五统一”(统一种苗供应、统一饲料和鱼药鱼肥投放、统一养殖技术支持、统一安全保障、统一原材料收购)的服务措施,切实铆紧“公司+专合组织+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直接带动周边乡镇14个专业合作社、2700户农民增收致富。今明两年内,公司自有养殖和合作基地面积将达到20万亩。

在加工业的龙头带动下,公司的冷链物流服务也得到长足发展,现已拥有低温仓储面积2万平方米、冷藏库容总量5万吨、专业冷藏物流车辆近三十台,在全省水产品加工行业规模排名第一,成为华中地区及长江经济带上重要的冷链物流节点。

美誉度品牌战略

公司十分重视品牌的培育、建设和推广工作,成立有领导分工负责的品牌管理专班,并制定完善一整套品牌管理体系和管理规范。着力在产品质量、企业文化、市场营销三个方面入手,强化企业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仅近三年来,公司通过参与相关培训和交流活动、参加国际国内农产品交易展示会、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广告宣传、开展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市场评价等形式,投入资金1280万元以上,增强了企业品牌管理能力,提升了企业品牌竞争力和价值。

截至2013年,公司主要产品有斑点叉尾t鱼及淡水小龙虾两大系列、“DEYAN”、“洪湖渔家”两大品牌二十多个品种,产品注册商标达153个,主要销往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及北京、上海等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DEYAN”斑点叉尾t鱼连续获得2009-2012年度及2012-2015年度“湖北名牌产品”称号,“DEYAN”茴香龙虾连续获得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获得2011年荆州淡水渔业博览会金奖水产品,“DEYAN”获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2009-2014湖北著名商标、2011-2014荆州知名商标。“洪湖渔家”获2011年“湖北著名商标”,现为湖北水产品品牌三大航母之一,“洪湖渔家”醉鱼获第九届、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同时获2011-2014年度“湖北名牌产品称号”,“洪湖渔家”淡水小龙虾获2007年“湖北名牌产品”称号。目前,“洪湖渔家”正在申报中国驰名商标。

“不仅企业品牌美誉度提高了,公司也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我们企业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2011年、2012年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先进企业荣誉和‘湖北省水产行业五强龙头企业’称号,被荆州市政府授予‘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称号,被洪湖市政府授予‘2013年度纳税大户’称号。被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认定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黄金客户’。”卢德炎告诉记者。

高新技术引擎战略

构建高新技术平台、开展产品研发和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强有力引擎和不竭动力。据了解,公司先后组建了三个技术研究中心,即国家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中心(武汉)、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淡水水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3年11月,成立德炎水产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中科院院士曹文煊、桂建芳等是驻站成员。公司以自有研发力量为基础,充分发挥“工程中心”、“淡水鱼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作用,并与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工业学院、湖北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建立一套完整的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通过一系列的合作和自主研发的方式,提高了企业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

记者在德炎水产了解到,公司还与华中农业大学等大专院校一起,先后研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和新产品,先后成功开发出鱼糜制品的酶法交联与冰温保鲜技术;鱼糜复合制品的低温微粒化、复配与滚筒干燥技术、鱼蛋白功能肽的分步酶解与脱腥技术、鱼蛋白复合氨基酸的内源酶与外源酶的协同酶解技术,低变性鱼鳞胶原蛋白的微波腌制、低温干燥与复合调味技术,调味t鱼片的注射腌制技术、酶法交联技术,即食冷冻调理整肢小龙虾的肠腺清理、微波热烫与复合调味技术。鉴定和验收成果12项,其中湖北省科技成果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得发明专利4项。成果总体水平在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技术成果为企业产品研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德炎生物科技公司采用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利用鱼鳞、鱼皮等原材料生产的“俏楚”牌鱼胶原蛋白肽系列产品具有美白、抗皱、保健等效果,远销美国、阿联酋等地。

开放性经营战略

据卢德炎介绍,公司已经彻底摒弃过去滚动式发展的落后思维,实行扩大开放、全面合作、多方共赢的开放性经营战略,积极探索多种合作形式。

2013年底,公司与通威股份共同投资6000万元兴建洪湖通威饲料公司,德炎公司投资1800万元,占股30%,通威股份公司投资4200万元,占股70%,已于当年7月底投产,年生产饲料可达30万吨,可增加产值3亿元。公司坚持全产业、全领域、全方位对外开放,特别是吸引金融、银行等投融资机构合作参与企业经营,由最初的50万元投资总额扩大到当前的9.5亿元总额。近5年在银行贷款支持下资本快速扩张。德炎水产确认水产全产业链模式后,得到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公司在融资策略上坚持“政策性银行融资为主,商业性银行融资为辅”的道路。其中:中国进出口银行湖北省分行给予6000万元出口养殖基地升级改造项目的投放、国家开发银行湖北省分行给予8000万元水产加工产业一体化项目投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洪湖支行给予5000万元冷链物流仓储项目贷款,中国银行洪湖市支行给予10000万元流贷授信,农发行洪湖支行给予18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各专业银行的大力支持保障了德炎公司发展中的融资需求,并为德炎公司后续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化目标战略

篇(6)

2012年,是我市奋力打造“全国农业经济总量第一县(市)”、在苏北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省级农业现代化试点县(市)建设启动之年。为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现提出2012年全市农业发展指导性意见:

一、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打造“全国农业经济总量第一县(市)”、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苏北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五年倍增四大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为抓手,按照抓典型、创特色、争一流的思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现代科学知识武装农民,坚持提质与扩量并举、园区与龙头共建、品牌与市场齐抓,全面提升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的新突破。

二、目标任务

2012年,全市农业发展总目标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实现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新突破。具体指导性目标是:⑴经济增长目标:农业增加值75亿元,同比增长7.5%;农业总产值172.5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种植业70亿元、林牧业75亿元、渔业27.5亿元。⑵质量效益目标:高效农业面积达到130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提高到68%以上;设施栽培面积60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提高到32%以上;高效渔业面积27.5万亩,占养殖面积的72%,其中设施渔业6.7万亩;生猪、家禽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提高到75%、98%以上;无公害基地上市产品比重提高到80%以上。⑶农民增收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0元,同比增加1944元,增长16.1%;其中种植业人均增收580元,畜牧业人均增收710元,水产业人均增收90元。

三、主要工作

围绕上述思路目标,2012年主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优化产业结构,在扩大特色产业优势上求突破。

1、主攻设施农业发展。按照“大棚西瓜产业规模全国第一、大棚青椒种植面积全省第一”的目标,加快推进设施农业规模扩张和提质升档,重点加快大棚西瓜、大棚青椒、大棚马铃薯、大棚胡萝卜、茄果类时令蔬菜、水生蔬菜、加工出口蔬菜和食用菌等10大特色瓜菜产业带建设,高标准推进富安、时堰、头灶、安丰、梁垛7个200亩以上设施农业项目,突出抓好三仓、许河、南沈灶、五烈等4个千亩连片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努力打造10亿元西瓜和10亿元青椒产业基地。全市瓜菜种植面积力争突破130万亩次,设施农业面积力争突破60万亩,其中钢架大棚30万亩。

2、重抓百万元养殖小区建设工程。围绕生猪、蛋禽、山羊等畜禽优势主导产业,重抓年纯收入超百万元养殖小区(场)建设,着力培植10万羽以上规模蛋禽场、1万头以上规模猪场和千只以上规模羊场,不断提升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以组织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行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加快转变畜禽产业发展方式。全年新增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10个、省级良种化示范场2个,新增动物防疫达标示范场10个;加快建设中粮集团200万头生猪产加销一体化项目,打造成华东地区最大的生猪产业集群基地。加快推进规模蚕业发展,突出“万亩桑园镇”、“千亩桑园村”和“3亩以上桑园规模户”的培植壮大,确保桑园面积、养蚕数量、蚕茧产量、亩桑效益继续保持全省第一,蚕茧质量再创全国一流。

3、加快百亿元级现代渔业工程建设。紧紧围绕渔业经济总量超百亿的目标,按照全省沿海地区千亿元级现代渔业工程的总体要求,积极组织实施渔业生产提质增效、渔业加工业倍增、渔业服务业翻番和渔港渔区建设四大工程,扎实抓好笆斗垦区万亩梭子蟹、蹲门农场万亩脊尾白虾、金农场和三仓农场万亩斑点叉尾鮰、弶港镇万亩紫菜、溱东镇万亩河蟹、金农场万亩鳗鱼和里下河地区万亩淡水鱼等七大养殖基地建设。强化渔业科技支撑,全面提升现代高效渔业发展水平。全市力争新增高效渔业面积3万亩,总面积发展到27.5万亩;新增设施渔业1万亩,总面积发展到6.7万亩。

4、启动实施“百万吨粮食”工程。加快推进种植结构调整,突出抓好优质小麦、优质稻米、青粘玉米和双低油菜四大主产区建设,力争建成“30万吨优质稻米、25万吨专用小麦、10万吨优质油料”产业体系。重抓高产创建。在全市大力组织实施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实现“良田、良种、良法”配套,提高粮油生产水平。建成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10个,其中A级示范片2个。开发滩涂种植。深入组织开展盐碱地改良试验示范,进一步扩大沿海滩涂粮食种植面积。力争新增滩涂种粮面积5万亩,增产粮食2万吨。推进“旱改水”工程。按照因地制宜、集中连片原则,加快推进中部地区旱作改水稻,努力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力争扩大水稻种植面积3.5万亩,增产粮食0.4万吨。

(二)做强龙头载体,在加快产业化体系建设上求突破。

1、着力推进百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程。按照到2015年建成百个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目标要求,集聚资源、资金、资产等要素,整合项目,全力推进市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市仙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在加快农业展览馆、银杏文化园等工程建设进度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园区运行机制,完善提升绿化景观效果,突出抓好农民培训中心、果园苗圃、垂钓中心、健身中心等项目开发经营,打造集产业示范、科普宣传、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园区。三仓现代农业示范园要按照核心区1万亩、示范区10万亩、公共服务区1000亩的建设目标,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年内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积极引导许河家禽、乳猪、弶港水产、安丰食用菌、梁垛高效蚕业等镇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要求,鼓励以镇村为单位集中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农户带着土地进园区,多元投入建设。探索以园区为单位,“统一生产布局,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培训指导,统一产品销售,分户生产管理”的“四统一分”新机制,解决园区建设标准不高、形象不佳的问题。以市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龙头,全力加快辐射区设施园艺业发展和提档升级,着力打造沿海高速公路、新204国道、352省道等两侧设施农业样板示范带。

2、聚力推进百个农产品加工龙头新增工程。紧紧围绕“十二五”期间新增100个以上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建成三百亿元绿色食品产业的目标,大力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全力突破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短板,打造“长三角绿色食品生产第一县(市)”。坚持招大引强。围绕瓜果蔬菜、肉制品、海水产品等主导产业,瞄准世界500强和大型央企,全力组织开展招商对接活动,加快发展产业主导型龙头企业,力争新增1—2家大型企业落户我市。各镇(区)和市各农口部门力争各招引一个千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确保全年引进“三资”投入农业超45亿元。坚持培大育强。在分析疏理现有201家农业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坚持一企一策、驻点服务,引导龙头企业开展技改扩能,主攻农产品精深加工。力争全部有技改扩能项目,实现龙头企业的转型升级。突出载体建设。坚持集中集聚开发,全面加强市镇两级加工园区建设,市级重抓省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沿海外向农产品加工区),增强项目承载能力,争取早日建成经济总量超百亿元的国家级示范园区。突出在手项目建设,市级重抓中粮肉食、野宝蓝莓等一批投资超亿元项目建设,确保快推进、快投产、快达效。鼓励加工龙头企业创新完善“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机制,吸纳中小规模企业、农户进入,通过自建、联建等形式,形成发展合力,带动全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3、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市级重抓沿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确保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营,加快启动二期工程建设,力争早日建成年交易额超百亿元的省级重点农产品市场。华东山羊市场要全力加快二期深加工项目建设,不断拓展市场综合服务功能,努力建成华东地区重要的山羊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各镇(区)要依托自身特色产业优势,进一步规划完善镇级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田头交易市场,努力构建农产品流通的快速通道。创新农产品产销模式,引导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示范基地及合作社在大中城市设立特色农产品代销点、直营店。加快建设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力争建成11家省级示范网店,组织开展网店装修、交易技巧和物流配送的链接培训,争取早日投入经营,全面搞活农产品流通。

(三)强化科技支撑,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上求突破。

1、全面启动实施百项农业科技推广工程。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技推广机构、示范园区等科技力量,大力开展农科教、产学研联合,加快推进盐土农业、种苗繁育、设施栽培、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创新研发,着力新建一批农业科技孵化载体。重点抓好粒粒丰种苗中心、甜叶菊种苗繁育中心、盐土农业种苗繁育中心“三大种苗中心”的发展,力争将我市建成全省规模最大、设备最好、技术最新、种类最全、质量最优的种苗生产供应基地。全市水稻主产区统一供秧面积达20%以上,瓜菜订单供苗2亿株以上。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通过项目引导和专业化服务,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确保全市大宗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优质畜禽良种覆盖率达85%以上,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瓜菜高效立体种植、穴盘基质育苗、畜禽生态健康养殖等新技术、新工艺应用率在70%以上。

2、更新农机装备。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大力推广农业作业新机具,探索创新农机与农技农艺融合的新模式,切实提高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2012年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77%。加快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加大三麦机播种、水稻机插秧、秸秆机械化还田推广力度,全年推广大中型拖拉机160台、插秧机200台、秸秆还田机160台,实现水稻机插秧34万亩、稻麦秸秆全量还田58万亩。积极开展玉米油菜机械化种植的试验示范,推广玉米、油菜联合收割机60台、播种机20台,机播面积突破1万亩,玉米、油菜机收面积27万亩。扎实推进高效农业机械化,全力推广高效设施农业、畜禽渔规模养殖新机具、新技术,全年推广高效农业机械3000台(套)。积极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大力培植“五好”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引导发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一条龙”、“保姆”式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新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20个以上,星级服务社8个以上。

3、创新质量和品牌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重点推进市、镇、企业、基地、市场质量检测站(室)建设,确保年内初步建成以市农产品质检中心为核心,各镇(区)农产品质检室为基础,生产基地(合作社)和加工企业检测点为补充,农产品市场检测室为关口的五级农产品质检体系框架。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完成配套设施改造,通过省级“双认证”;每镇建成1个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1个高标准的农业基地检测点;全市新建10个以上规模农产品市场检测室。市农委要全力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督促检查,确保全面推进到位。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主打特色品牌,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等市场主体申报创牌,实现从重品牌申报向重品牌营销转变。力争全年新创“三品”20个以上,建成“中国甜叶菊之乡”。突出抓好“西瓜”、“蚕茧”等品牌运作,实体化经营,努力提高特色品牌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四)重抓服务配套,在增强服务功能上求突破。

1、加强公益性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快镇级农技中心改革发展,以组织开展“五有”农技服务中心创建活动为抓手,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益能力,力争全市镇级农技中心全部达到“五有”标准。强化公益职能。以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高效生态技术集成、农业信息化、设施种养、生态养殖、林下套种套养等关键技术为重点,以市镇农技人员“五个一”服务活动为载体,以项目推广为抓手,为农民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市镇村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和重大动植物疫病预测预警服务能力建设,强化病虫害防控,确保全年无重大疫情发生。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引导生产经营者自觉规范经营行为,建立健全生产经营档案,实现农资产品质量可追溯,探索建立农资市场管理长效机制。

2、突出专业化合作组织建设。以“五好”示范合作社创建活动为抓手,以机插秧、植保专业化服务合作组织建设为重点,大力培育发展各类“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实体化合作组织,重抓合作组织实体化运作和社会化服务,全市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以上,新创建“五好”示范社20个以上。特别是在粮棉油主产区,要把植保专业合作作为发展的重点,根据种植面积大小,原则上以村为单位,至少发展1个以上植保专业合作社,年内力争增加到150个以上,基本达到主产区村村全覆盖。组织引导合作组织大力开展“五有”服务,即“有良种良法的技术规程、有良好的服务手段、有统一的服务标准、有规范的服务合同、有完善的服务档案”,实行“五统一”经营模式,即“统一种养品种、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病虫防治、统一规格包装、统一品牌销售”,努力提高专业化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按照“依法、自愿、规范、有序”的原则,继续加快推进土地集中连片流转,突出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全年新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50个以上,带动流转土地新增10万亩,占土地承包面积的52%。

3、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土地整理、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开展土地平整,改善农村道路及配套设施,形成田成方、林成网、路通畅、渠配套的标准粮田。新建成标准粮田20万亩。以组织实施农田水系达标、农村河道疏浚治理、防洪保安等水利建设工程为抓手,加快改善农田灌排条件。全年完成农村河道疏浚土方780万方,拆建和改造各类闸站99座。积极推广生态循环农业,以农药化肥减量工程、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和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工程为抓手,认真抓好节能、节肥、节水、节药等措施落实,努力控减农业面源污染。农药、化肥使用量下降2个百分点以上,新增户用沼气池1000个,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1%以上,确保到2013年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标准。大力实施农村绿化重点工程,坚持量质并举,突出沿海造林、高效林业,全面完成“四项工程”建设任务,努力构建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全市力争完成成片造林3.1万亩。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区)要切实把现代农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精心组织,成立以主要领导主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现代农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落实现代农业发展政策扶持、基础设施配套、重点工程建设等事项。要按照“项目化、责任化、节点化、精细化”的要求,严格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和具体项目工程,突出粮油高产示范基地、设施种养示范基地、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农产品专业市场、农产品质量检测站等重点工程的组织推进。各镇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农口各部门班子成员必须各抓1个以上重点示范工程建设,示范带动面上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快速提升。

2、坚持重点重抓。围绕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总体目标要求,全面加快六大工程建设。市委农办、市农委、海洋滩涂与渔业局等部门和各镇(区)要把百万吨粮食工程、百亿元现代渔业工程、百万元养殖小区建设工程、百个龙头企业新增工程、百项科技推广工程和百个示范园区建设工程等六大工程建设的年度任务作为工作重点,坚持重点重抓,全力组织实施,以按期完成年度工程建设任务保障在2015年前顺利完成总体目标任务。

3、加大投入力度。在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同时,各镇(区)要研究出台现代农业发展扶持政策。市将对设施种养示范基地建设、“三大载体”建设、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业品牌申报等农业重点工作,实行以奖代补。对涉农项目土地使用、税费收取、用水用电等支农扶农政策,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央、省、市的文件规定认真抓好落实,最大限度地给予优惠扶持。要抓住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利时机,精心梳理农业项目,全力争取各级财政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持。要加快整合财政支农资金,统筹使用各类项目资金以及市镇配套资金,倾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亮点。

篇(7)

一.提高验船师的检验能力与水平,更好地为渔业船舶保驾护航。

渔业船舶检验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具有较强的技术性、政策性和国际性,集技术监督和渔业行政执法于一体。从业人员要计算吨位和稳性,判断渔业船舶的适航性,要评判渔业船舶的船体结构、机电设备、航行、信号、救生、消防、无线电以及防污染设备是否符合国家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的要求;要熟悉国家渔业和船舶产业政策;要掌握有关的国际公约。这就决定了从事渔业船舶检验工作的必须具有特定的专业背景,受过专门的技能训练。验船师的能力水平和责任直接关系到船舶的检验质量。过去检验人员考核审批的门槛较低,自使一些地区检验人员水平素质不高,有些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地发现,造成安全事故。个别检验人员只有初中文化,有的处、站没有一个和船舶有关的专业人员。我们认为把好检验机构和验船师的审批关,是提高检验质量的最好办法。在检验机构审核和审批的过程中,把握好注册验船师和专业技术员的比例,以防止地方政府随意安排人员到检验机构,影响该地区的检验质量。对于已取得验船师证书的人员,国家和省级检验部门应加强培训和考核,可在全国设立几个验船师培训基地,定期地组织验船人员学习和交流。学习应>:请记住我站域名/

二.加强执法手段,争取海上执法权,提高渔船检验率。

尽管20__年国家出台了《渔业船舶检验条例》,明确规定了渔业船舶的检验为强制检验。但是,渔业船舶的违法事实是在海上发生的,渔业船舶检验机构没有海上执法权,也不具备海上执法的条件。此外,渔政、渔监由于体制的原因,也都是自己强维持生存,没办法顾及检验部门,所以造成检验率长期偏低,船舶安全事故频发。以我们__为例,20__年“四家合并”以前我们检验处每年只能检验船舶1500多条,检验率只有50%,逃避检验的现象严重,“沙滩造船”现象也是屡禁不止。合并后,三家渔业执法部门形成合力,海上加大了检查漏检现象,20__年当年我们处就检验船舶2600多条。“沙滩造船”现象也得到了彻底取缔和禁止。当前,广大渔民还不具有自觉检船的意识,所以只有加强海上执法,才能提高船舶检验率。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一是三家渔业执法部门合并;二是检验机构配备执法船,培训海上执法人员,提高海上的执法力度。

三.国家应加大对木质渔业船舶检验的投入。

木质渔业船舶的数量占我国渔业船舶总数的决大多数,也是海上安全事故多发的船舶种类。近年来,近海资源枯竭,多数木质渔船从事远海作业,航区逐渐扩大,木船也越建越大,由原来的80-120马力发展到200-240马力,有个别木质渔船主机功率达到380马力。正因为木质渔船在结构、水密、防蛆、防腐等方面有其独特性,因此其检验难度不小于钢质渔船。可在检验规则、检验规程等技术规定方面,关于木质渔业船舶的只有星星点点几篇且一代而过,《20__木规》中也有部分内容对现在的木质渔船不适用了。关于木质渔船建造和捻缝等方面的工艺性规范至今还没有,至于关于木质渔船方面的检测机构就更少了。钢质船舶有焊缝的检测机构,木质渔船完全可以认可几个捻缝和蛆蚀的检测机构。

四.应尽快解决体制问题,将检验部门纳入公务员管理。

渔船检验机构做为一个法定检验部门和执法部门,既要检验又要收费,而且要靠检验费来维持正常的工作开支,是必对检验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将检验部门纳入公务员管理,解决其后顾之忧,将对检验质量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