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09:50:5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急诊科疾病护理常规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湖南省冷水江市人民医院湖南冷水江417500)【摘要】目的 探讨对急诊科采用整体护理模式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5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观察组接受急诊科整体护理,对照组接受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满意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76%),观察组的不满意率(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满意率(24%);结论 急诊科整体护理模式对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模式。
【关键字】整体模式;急诊;脑血管疾病【中图分类号】R7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527-01 急性脑血管病是指一组起病急骤的脑部血管循环障碍的疾病,它可以是脑血管突然血栓形成,脑栓塞致缺血性脑梗塞,也可以是脑血管破裂产生脑溢血,常伴有神经系统症状,肢体偏瘫,失语,精神症状,眩晕,共济失调,呛咳,严重者昏迷及死亡,临床上又称脑血管意外,卒中或中风。此病多为急诊科的常见急重症,其中脑出血居多,急性期还可并发很多并发症,其死亡率和伤残率均高.据我国近年来的统计表明[1],脑血管病在死因顺位中居第2位,仅次于恶性肿瘤.因此早期正确的诊治和优质的护理对脑血管疾病患者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在急诊室内应采取整体护理措施,也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我们对我院急诊科的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采取了整体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汇报如下:1、一般资料:所有资料均选取2009年7月~2011年4月我科室收治的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男患者30例,女患者15例,年龄41~85岁,平均62岁,所有患者均经头部CT或MRI检查后核实,符合全国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其中脑出血31例,脑梗死19例。有高血压病患者41例,有意识障碍29例,意识模糊7例,其中昏迷5例,嗜睡8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无明显差异。(P>0.05)。1.2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而观察组采整体护理措施,观察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1.3 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P
两组患者心理护理效果评分比较3.2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具有显切口感染著差异性(P
最近几年以来,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新的护理模式一整体护理在我国已广泛开展。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患者身心需要,提供适合于个人的最佳护理,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的指导思想[2]。但急诊科因开展整体护理存在一定难度,再加上普遍认为急诊护理工作重点应放在治疗抢救上,使急诊科成为开展整体护理的难点和盲区,落后于医院其他护理单元[3],通过我科实践证明,急诊科完全可以运用整体护理,且在脑血管疾病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值得推广。参考文献[1]鲜继淑等.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J】,2004,20(3):20[2]徐萍.整体护理模式在手术室应用的护理体会,中国现代医生【J】,201O,48(18):68.[3]曾丹等.整体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探讨【J】现代护理,2002年,12:979-980
【关键词】急诊;优质护理;护理方法;临床效果
急诊科收治的患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快等特点,患者及患者家属因为担心患者病情,情绪多较为激动,导致该科室发生护理纠纷的几率较大。如在工作中实施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服务措施,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避免出现护理不良事件[1]。为了研究对急诊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本文特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16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最小12岁,年龄最大52岁,平均(31.13±3.1)岁;对照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8岁,年龄最大63岁,平均(35.02±3.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存在的差异不显著(P>0.05),对比结果有意义。
1.2入选标准
(1)于我院急诊科进行全程治疗的患者;
(2)无严重威胁生命的组织或器官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3)精神正常,神志清楚,能完整流畅回答出研究人员提出的有关于疾病的相关问题的患者;
(4)在研究人员的讲解下,对本研究有一定的熟悉,自愿参与其中,并在书面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的患者;
(5)本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下进行[2]。
1.3护理方法
在实施相同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等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如下:
1.3.1优化就诊流程
急诊科的传统就诊流程为先挂号再治疗,患者等待时间较长,易延误治疗,故急诊科可实施先治疗再挂号的就诊模式,保证患者在入院后能及时得到有效就救治;患者因为对医院各病室的结构陌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到达诊疗地点,浪费时间,故护理人员应对就诊患者做好引导工作,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安抚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增强患者的信任度,急诊工作繁重,压力大,护理人员在实施各项护理措施时,应时刻保持镇静从容,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保证各项护理措施有序进行,让患者及其家属看到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其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3]。
1.3.2提升服务质量
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多换位思考,顾及患者主观感受,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的生活要求,重视基础护理,保证质量[4]。
1.3.3弹性排班管理
急诊科相对于门诊,主要收治夜间前来就诊的患者,为保证护理质量,夜间值班护理人员人数应适当增加,保证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能及时进行有效抢救;值班护理人员应新老搭配,以保证护理质量[5]。
1.3.4提升护士专业素养
为保证在短时间内正确判断患者病情,护理人员应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吸纳临床新知识,科室内也可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考核,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提升其重视程度及学习积极性[6]。
1.4观察项目和指标
(1)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基础护理、文书书写、消毒隔离、药物管理、安全风险管理,每项满分100分;
(2)焦虑抑郁评分:通过SAS焦虑评分表对患者的焦虑程度进行判断,分数低于35分表示心理健康,分数高于65分表示重度焦虑;通过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判断,总粗分上限是41分,分值越低表示心理状态越好;
(3)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根据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代表满意,80-90分代表部分满意,80分以下代表不满意。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在护理质量评分上的比较
比较经过不同的护理。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在焦虑抑郁评分上的比较
在进行治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无显著差别,经过不同的护理,观察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上的比较
经过不同的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96.67%,对照组仅76.67%,观察组显著更优,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诊科是一家医院整体医疗护理水平的缩影,体现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该科室的工作相对较忙,突发状况多,对医疗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及人际交流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对于收治入急诊科的患者,在积极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提升患者的生存率意义重大[7]。优质护理服务不同于传统遵医嘱行各项护理操作的模式,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目的在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各项护理操作的依从性,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高,保证各项治疗措施顺利进行,保证治疗效果;弹性排班可以有效保证护理人员的休息时间,使其在工作时间能有充足的精力完成各项护理操作,保证质量;对护理人员进行科室相关疾病的知识讲座,使其有效掌握各种疾病相关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减少护理不良时间的发生几率。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指标均较对照组较好,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提升急诊护理质量,改善急诊科患者的不良状态的效果显著。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对急诊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疗效显著,且能显著降低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几率,提升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舒适程度,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韩彦辉,李海霞.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837-839.
[2]李娟.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28-29.[3]孟晓杰,郝君华.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5):557-558,559.
[4]张晓霞.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在急诊自毒中毒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差异[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7):104,100.
[5]程云芳,石燕.流程化护理对急诊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5):1197-1198,1199.
[6]卢延娟,李欣华,韩自华等.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护理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28):168-169.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诊;输液
急诊科承担着全院急危重患者抢救,同时承担急诊留观和突发事件处置等任务,任务相对繁重,对护理工作要求高,稍有不慎,极易产生各种医疗差错或医患纠纷。急诊静脉输液是急诊抢救和治疗中一种迅速、有效给药途径,在急诊科抢救患者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本人2013年3月~2014年3月选择76例急诊静脉输液患者,对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76例急诊静脉输液患者,本次研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患者,男19例,女19例,患者年龄14~70岁,平均(40.3±1.4)岁。观察组38例患者,男20例,女18例,患者年龄15~71岁,平均(41.1±2.5)岁。疾病种类:中暑8例,外伤18例,药物中毒5例,消化系统疾病14例,呼吸系统疾病10例,心血管系统疾病14例,其他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的种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输液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主要内容为以下方面。
1.2.1输液前护理 ①护理人员通过查看病历和询问医生及患者了解病情、过敏史,对患者正确评估[2],制定出相应输液计划;②向患者进行输液知识及疾病和用药知识宣教,针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增强治疗的信心;③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仔细检查药品和输液用品质量,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和使用方法。
1.2.2输液期间护理 ①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输液过程的护理和观察,可及时发现输液不良反应并迅速应对,同时尊重患者知情权,通过患者满意度;②选择正确的穿刺方式和血管,严格无菌操作,调节好输液速度;③加强巡视,密切观察输液情况和病情变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立即启动药物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如遇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置[3-4]。
1.2.3输液后护理 ①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再次评估,告知患者并记录;②交代患者输液后的注意事项;③正确处理输液用品,做好消毒;输液疗程结束后由医务人员和患者分别填写治疗效果评价表和满意度调查表。
1.3评价指标 急诊静脉输液患者按以下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估:①显效:在整个输液疗程结束后,患者病情得有效控制,身体各项生命指标均恢复正常水平,达到治疗目的;②有效:在输液疗程结束后,患者病情基本处于稳定,身体各项生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基本达到治疗的目的;③无效:在输液疗程结束后,患者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身体各项生命指标未恢复至正常甚至出现恶化状况,未达到输液治疗目的[5]。总有效=显效+有效。患者满意度评价是根据本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满意度等比较: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显效32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73.6%,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临床路径护理是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质量的一种护理模式。通过在急诊输液患者中设施临床路径护理,整体护理贯穿输液的整个过程,使过去简单的输液过程变得具有计划性和针对性,规范了输液流程,有效降低了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的输液安全,提高了急诊输液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本组临床研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7.3%,明显优于对照组73.6%,对照组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急诊科患者进行临床路径护理,可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谭巧君,杨春霞.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5):84-85.
[2]陆佳南,许莉,戚志英.临床路径和常规路径对急诊输液患者护理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2):370.
[3]曹春梅.启床护理路径对急诊输液患者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30):3997-3998.
急诊科实习小结的书写,让在这极其短暂的三周时间里,最大的体会就是急诊室护理工作特点:我们都必须分秒必争,迅速处理,争取抢救时间。急诊病人来诊时间、人数及危重程度难以预料,随机性大,可控性小,尤其是发生意外灾害、事故、急性中毒、传染病流行时,就更显得工作繁忙。因此,平时要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从而使工作忙而不乱。我看到抢救室的护士们在病人进入抢救室的第一时间冲过去大家分工合作为病人立即实施抢救流程常规:吸氧,开放气道,开放静脉通路,备血,心电监护等,充分体现了团队合作!这是我在急诊室的第二个收获。
急诊科实习小结的经验分享,在急诊实习期间,我积极主动,遵守急诊各项规章制度,熟练掌握各项急诊护理操作技能,认真完成各项护理工作,细心听取各位老师的教诲,努力完善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急诊实习期间,通过各位老师的热情指导,耐心言传身教,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到护士工作的艺术性和专业性。急诊是抢救病人生命,照顾危重病患的第一线。作为一名急诊护士,不仅要熟悉各科专业的理论,更要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操作,还要具备常人所没有的耐心和爱心;要在紧急情况下,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以真心真诚的态度对待病人,认真地做好与病人家属的沟通。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绝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通过在急诊实习的这段时间,使我对护士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将牢记急诊严谨求实,认真谨慎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护士。
2.
个人自我鉴定:本人在急诊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基本掌握了急诊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及鼻饲,吸痰,给氧,洗胃,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心电监护等技术操作规程。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诊科;患者满意度;影响分析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得到推崇。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其医疗护理质量对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和口碑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患者满意度情况已经开始成为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由此可见急诊科护理过程中为患者进行全方位、有效的护理时提升急诊科患者满意度的有力举措。本次研究以急诊科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整体满意度情况的作用为课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取得了良好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急诊科4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30例。研究组男126例,女104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48.6±3.8)岁;其中心血管类疾病患者79例,消化道类疾病患者87例,呼吸道类患者64例。对照组男108例,女122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5.1±2.3)岁;其中心血管类疾病患者74例,消化道类疾病患者92例,呼吸道类患者6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本院治疗流程给予日常护理干预,给研究组患者常规护理外提供全方位优质护理措施,包括病况监察、各项生理指标检测、修养环境等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包括如下。
1.2.1优质护理服务升级
结合急诊室实际情况对护理方案进行完善,采用“一对一”护理方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安排临床经验较少的医护人员接手入院手续、病况考评等护理内容,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辅助核心护理业务操作,使得护理效果达到最大提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1.2.2推出特色护理
急诊室的护理工作离不开医患交流,对患者治疗进度和病况的跟进具有较高的必要性,所谓“对症下药”便是对患者不同阶段的质量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包括心理、生理等各个方面,心理护理是在基础护理基础上提出的特色护理,通过对患者治疗期间心理变动及时给予一定的心理干预,以此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提高患者依从性更好的配合医师治疗,为临床治疗和患者后期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1.2.3提高沟通效率
为了提升急诊室的整体医护服务,使得患者感受到医院的贴心护理,对患者治疗需求进行全面评估,结合治疗循序渐进的灌输相关健康常识和康复知识,为日后患者快速康复提供保障。从患者日常饮食、起居、心理等多个方面做相关安排,通过高效的沟通在满足患者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
1.2.4简化医护文书
为了提高护理的安全性,急诊室医护人员需要借助多种特定格式的文书记录医护服务中的各项举措和效果,以便于后期的查阅。但基于各项护理项目繁杂,文案记录带来了较大负担,将文案记录工作简化势在必行。
1.3观察指标
以月度为单位向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记录、汇总满意度情况,评价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以非常满意以及一般满意统计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研究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基础护理在整体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同时结合心理、生活习惯护理兼顾康复知识教育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和劝慰,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培育良好的医患关系。此外针对患者治疗需求给予早、晚间专项护理,对患者相关身体指标进行及时监察,一旦出现突发状况,第一时间上报医师并给予相关急救护理。由此可见人性化的基础护理服务可以大大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培养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医院口碑。此外相关医护人员从患者入院开始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普及和宣导,结合患者的相关病况及治疗进度、用药情况、饮食状况情况对患者家属展开培训,使得患者及家属了解相关注意事项,并掌握日常基础健康护理技巧。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将患者全程治疗病例等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梳理,针对不同阶段的临床治疗给予相关健康知识教育,从而提升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综上所述,急诊科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有效的提升护理效果,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长娥.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护理中的推广与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219-220.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急诊科;心理素质;急救能力
急诊科是医师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场所,其特点在于环境复杂、风险大[1]。医院急诊护士的工作具有难度大、风险高等特点,护士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期承受对其身体、心理影响深刻,相应也会影响工作质量。目前,我院对急诊科护士采取了人性化管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5年12月急诊科4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名。观察组中女20名,年龄20~44岁,平均(25.9±5.2)岁,学历分布如下:本科3名,大专10名,中专7名。对照组中女20名,年龄19~45岁,平均(25.1±5.1)岁,学历分布如下:本科4名,大专9名,中专7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护士以人性化管理方式进行,首先创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及行为等。对照组护士均以常规护理方式进行管理。人性化护理方式:首先,应该分析护士的工作现状,然后对护士的业务进行培训,使其转变服务意识及态度,使得急诊护士能够很好地应付高强度及高标准的要求,适当地缓解医患关系,提高护士处理问题的能力。急诊工作使得急诊护士经常需要及时地处理潜伏期及诊断前的传染疾病。对于职业的暴露及防护问题,应该加强急诊护士对于传染疾病理论知识的学习及防护,规范急诊工作,完善急诊抢救记录。同时还可以安装录像监控,在出现医患纠纷时,保安人员应该及时调解,为纠纷提供依据。
1.3评价指标及标准
观察两组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护理质量包括仪表面貌、护理文书书写、基础护理和服务态度等;满意度分成非常满意、满意、尚可与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经过管理后,观察组对仪表容貌、护理文书书写、基础护理及服务态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的满意度比较管理后,观察组非常满意15例,满意2例,尚可2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度为85.0%;对照组非常满意7例,满意4例,尚可4例,不满意5例,总满意度为55.0%。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急诊科护理心理素质和急求能力的影响因素
急诊科的工作环境对护士的影响较大。急诊科患者多抢救时间紧迫且病情多变,护士在进行繁重的急诊护理的同时还需应对患者及家属悲伤、恐惧及愤怒等不良心理情绪,这极易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工作性质对护士的影响较为重要。由于来急诊科就诊的患者数量多,且多为急危重症,救治时间极为紧张,这给护士带来了心理、生理的挑战[2]。同时护士上班机制多为三班制,如此紧张的换班对护士的身体挑战巨大,造成护士饮食不规律及睡眠障碍。人际关系是护士工作中的重大挑战,其主要有医师与护士、护士与患者和护士与护士等,一旦处理不当将阻碍病情的治疗。在长期的精神压力中,护士难以获得理解,最终出现自卑等情绪,将严重影响护士的急救能力。
3.2人性化管理体会
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帮助护士提高心理素质及急求能力的保障。因此,我院扩大了急诊科室的空间。同时对急诊科室的装修进行了翻新,而且保证了卫生清洁制度,创造有人性化的工作环境。能够使护患之间紧张的情绪放松,减少了护患矛盾。科室定期组织不同形式的集体活动,帮助护士缓解紧张的情绪,促进护护之间的交流,改变紧张心理,使护士间的人际关系能够健康发展。人性化管理模式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重点需要各尽所能,科学安排人力资源[3-4]。目前,我院急诊科根据自身特点已经创建了一套新型管理模式,旨在促进所有护士积极参与。首先建立各小组,主要有行政策划、质量控制和教学研究等。所有护士均可自由决定是否加入,每3~4名护士成立1个护理小组,小组长根据多方面考核后产生,主要负责小组的急救、护理质量检测,患者满意率高的小组,可发放一定的补贴,小组长3个月调整1次,使其人尽其本、才尽其用。护理质量能够更为直接反映医疗质量及管理水平,因此日常进行护理质量检查是非常必要的。此时可能存在许多护理不当,对护士进行批评指正时应具体对待,不应在患者、家属面前直接批评,避免护士出现尴尬的情绪,加重护患之间的不信任,需因事而异,使护士感受到管理者的关爱,放下思想包袱,更好投入于护理中去。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仪表容貌、护理文书书写、基础护理及服务态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护士进行人性化管理方式的护理效果更好。综上所述,采用人性化管理对急诊科护士进行管理,能够加强护士的心理素质和急救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方仕婷,袁媛.急诊科医护合作关系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1223-1224.
[2]王清.在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8):696-697.
[3]王爱英,刘海玲,刘海珺,等.护理干预对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3,31(4):488-490.
【关键词】 急诊流程图; 外科危重患者; 抢救效果
急诊科是多种急危重患者集中的地方,由于患者多,且病种复杂,而抢救时间又十分的紧迫,因此常会有突发事件发生[1]。急诊科抢救患者的责任重大,而危重患者在抢救室中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抢救,其中抢救措施是成功的关键。因此急诊科的急救工作应该具有规范化与程序化,整个抢救工作应该是急而有序进行,这就要求有适合的护理模式来保证外科危重患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治。这就要求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保持醒的头脑,还要了解自己的责任及明确工作的前后顺序[2]。流程管理(PM)是一种以规范化的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提高业务水平为目的的系统化护理方法[3]。本研究应用急救流程图对外科危重患者来进行抢救对外科危重手术患者先进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外科危重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16~82岁,平均(45.5±8.6)岁,其中男68例,女52例。疾病类型:呼吸系统20例,脑血管系统31例,心血管系统22例,外伤34例,其他1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抢救程序,即依据患者出现的早晚及实际需要,安排护理人员,每个护理人员在抢救过程中都没有明确定位。试验组外科危重患者实施急诊流程图进行抢救:依据本院总值班及医务办公室对去年全年处理问题的统计分析,发现在相关人员针对救治环节上有不衔接的现象,笔者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专题讨论。依据卫生部关于急诊患者的病情分级指导原则把外科危重患者分为ABC类[3]。要求各手术科室对抢救急危重手术患者时环节进行流程优化同时还构建急危重手术患者的救治流程图(图1),然后在急救工作中要合理应用救治流程图,具体如下:(1)由经验丰富的护师来接诊及分类所收治的外科急危重手术患者,并对每位手术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做好每位患者术前的物品准备工作;(2)患者入手术室后观察急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进行精确的护理诊断;(3)根据详细的护理诊断按照救治流程图对ABC类手术患者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分派不同的护理人员来配合手术医生迅速进行抢救[4-5]。
1.3 评价指标 危重患者的平均手术救治时间是从开始抢救到患者脱险或死亡的时间。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是指从采取抢救措施,到手术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进而转到相关科室的比例数。本研究中关于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是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来测量[6]。使用统一的游离标尺,游离标尺上有10个刻度,两头分别为“0 mm”与“100 mm”,其中不满意是“0 mm”, 十分满意是“100 mm”,数值越大,表示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在平均手术救治时间、抢救成功率及医生和患者对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试验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诊科既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又是医疗活动集中场所,同时还是接待危重症患者的前沿阵地[7-9]。由于急诊科患者的流动性很大,护患关系建立的时间有很短,加上由于起病突然而导致患者的情绪极不稳定,因此很容易引发医患矛盾及纠纷[10-11]。对外科危重患者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这样可能会使贻误患者病情的事情避免发生,就会挽救患者的生命。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基于多专科门诊急诊医学既强化了院前的急救治疗,又强化了院内危重症的监护治疗,这就对护士的素质和护理管理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为了使护士迅速成长,大幅度地提高护士的专科素养,就必须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及规范的专科培训。流程管理(PM)是以业务流程的再造及优化作为基础,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为目的的适宜于急诊科的护理方法。
传统外科危重患者手术以护士轮流值班为主,这种值班制既满足不了急诊专科的发展,而且还延长了救治外科危重手术患者的时间,这样会延误了患者的治疗,更甚者还会使危重患者丧命。有学者报道急诊科90%的纠纷不是医护人员的技术质量问题,而是在抢救患者过程中的急救流程及管理出现了问题[12]。本研究为提高抢救外科危重患者的效率,以120例外科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救治流程图,由经验丰富的护师对外科危重手术患者先进行来接诊及分类,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救治流程,然后再根据特定的救治流程来配置不同的护理人员。本研究的结果显示通过实施救治流程图急救护理,可以使外科危重患者平均抢救缩短了,而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了,这也就是说患者的抢救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同时医生和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样的结果表明救治流程图可以使救治工作得到规范化及程序化的急救分工,使每位护士均明确职责并主动地参与急救,能瞬间做出正确的判断及评估,并能果断且有条不紊处理突发事件,使抢救工作做到急而有序且行之有效,这样既可以避免由于分工不合理与职责不明确而造成的急救工作忙乱及低效,又可为抢救患者的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综上所述,在外科危重患者手术中实施急诊科的救治流程图是对危重患者生命的重要保障,这使护士在操作与抢救过程中心里比较踏实,不会因设备及抢救物品而担心,这就会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进而让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均得到了保障,结果抢救效率得到了提高,同时井井有条且高效的护理工作还提高了医生及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瑛,沈红.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2010,9(8):36-74.
[2]陈月媚,黄艺仪.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在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9,8(10):58-60.
[3]高兴莲,王曾妍,吴荷玉,等.急救流程图在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3,2(20):15-17.
[4]吴晓燕,董娟,胡慧,等.流程图卡片对提高急诊科新护士应急能力作用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1,25(2):171-172.
[5] Yu Chih Chen.Restructruing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f meidcal institutions: A study on a community, hospital in the Ilan area [J].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2008,16(3):211.
[6]韩淑鹏,付晓丽.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0):6-14.
[7]薛桂霞.ICU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4):97-99.
[8] 刘实,资艳.预见性护理模式在急诊科抢救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4):2730-2731.
[9] 徐红,叶柳花.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心肺骤停诱发多脏器衰竭患者的急救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16-19.
[10] 周圣春,丁优娜.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61-62.
[11] 黄和雪,张荣,蓝莹,等.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9):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