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09:50:5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班级管理意义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1存在的问题
(1)违背人性化的“管制”。不少班主任在工作中形成管天管地、管头管尾的习惯,“守则”“规范”里充满着“严禁”“不许”“不准”之类的词。有些班主任把学生因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等导致的行为,统统视为“违纪”,加以指责或惩罚。有时候学生的一些不良表现明明是个体心理问题,需要予以理解和治疗,却被认为是思想道德问题,加以批评和惩罚;明明是学生天性和潜能的自然表现,应予以引导和鼓励,却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加以阻止、压抑;明明是幼稚性的错误和偶发的失误,应予以教育和宽容,却被认为是恶习不改,加以指责……这些都严重影响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2)过多的“量化”管理。制度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举措,但是制度的制订与实施需要因班而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注重养成,而不是以检查、纠偏、惩罚为目的。教育一旦数字化,往往会带来负面影响。比如,为了文明班级评比能够多一点分数,有的班主任默许学生弄虚作假,好人好事造假,这实际上是损害学生的心灵。过分强调管理科学,强调量化考评,以严格的制度、冷冰冰的数字去约束学生,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种管理本质上是一种非人性的管理,是见物不见人的表现。太多、太明显的监督气氛使学生有不受尊重的不悦之感,不利于教育、教学的进行。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才能释放个性潜能。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引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迫在眉睫。
1.2坚持以人为本进行班级管理的意义
(1)时代要求。以人为本,已成为这个时代各项工作的要求,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学校也不能被排除。况且家长、学生也会以此来衡量学校、班级的管理质量。
(2)管理科学的要求。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符合管理科学的要求。首先,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木原因,在教育中只有关注学生心灵,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其次,班主任和学生,一方是管理者,一方是被管理者,双方地位是对立的。然而共同的教育目标决定了师生在管理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他们之间的排斥与对立,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管理的主人,前提是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采取良好的教育策略。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和人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灵魂,不能只做学生活动的监护人与严厉的执法者。
然而现实中不少学校的班级管理受各种因素(如应试教育、评价标准、班主任水平不高等)的影响,远离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失去了个人精神、情感、行为等自由,个性被压抑。
2班级管理及其以人为本进行班级管理的内涵
人本主义是西方现代教育中比较重要的教育思想,也是一种强调以自我为核心,自我实现的教育理论。它追求的教育目标不是知识渊博的人,而是具有独立判断能力、独特个性的人。这种思想与我国教育改革所倡导的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人本主义教育学生观认为,应当把每一位学生都当作具有他或她自己的感情的独特的人看待,而不是作为授予某些东西的物体。在班级管理中运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习效率,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都十分有益。
人本主义强调既要看到人的本能,更要看到人的潜能;提倡以人的主观意识为出发点,从整体上理解人的认识和个性,重视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主动性和选择性;主张社会成员之间彼此尊重对方的价值和需要,从而共同创建理想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来促进人类潜能的发挥。
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也就是管理以学生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为适应终身学习做好一切准备。具体做法是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人格独立和个性自由,创造一种和谐的班级氛围。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作为班主任要明确:教会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才会有真正的班级管理。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就是把每一位学生当作教育的目的,确立和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破除“保姆式”“裁判式”管理方式,把学生作为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从而有利于学生自主、自律及增强民主参与意识。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从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切管理活动。人本化班级管理追求的正是把学生放在发展的中心地位,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班级管理走向人格化、人性化,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3以人为本进行班级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3.1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
每一个人都有尊严和广阔发展空间的可能性。这就要求班级管理要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高举弘扬人文精神、培育健全人格的大旗。
3.2培养得力助手
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认为,学生人人都是副班主任,个个都是助手。班级的各项制度等在确定之前都要有一个商量的过程,学生先分别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集体表决。具体做法:在班、团干部的选拔上实行选举制和监督制,即通过全班选举产生班、团干部。班、团干部应该是班集体的中坚力量和支柱,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作风正派、心理状态佳、学习态度端正、责任心强、能搞好群众关系的积极分子。监督制即全班学生监督班、团干部职权的行使,每2周在班上公布情况,经过班级学生民主评议,等级不及格的班、团干部要自动退职,以便班、团干部素质进一步提高。班干部负责处理班级日常事务,团干部负责班级团务工作,制订轮流值日制度,记载班级日志。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一员参与班级活动并给予指导。评先评优,要经全班民主选举产生。这样就使学生人人都参与班级管理,学会换位思考,人人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
3.3民主决策,建立健全班级规章制度
制订切实可行的教育决策是现代教育组织及其领导者和管理者的首要任务。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也要运用教育决策,对班级实施有效管理。民主决策是人人参与的决策,借助班级这一组织及组织内外的人共同参与,把决策权交给全班学生。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做班级的主人,积极主动地为争创文明班、先进集体出谋划策,多做实事、好事。如开学初组织学生开展“几个一”活动:每人为搞好班风学风建设出一个好点子,每人设计一套课外集体活动的好方案,每人给任课教师提一条好建议等。此外,诸如班级的出勤、纪律、文体等各方面的管理,班规的制订等权利都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常见的规范都以“一视同仁”为根本依据。然而,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中应因人而异,制订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规范。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制订班规,具体可分为学习、课堂纪律、行为规范、日常规范、劳动等几个方面,对不同性格、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将班内事务安排给每一位学生,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如热水壶、录音机、扫帚等都由专人管理。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锻炼其管理能力,实行每周一小记、每月一评比的综合考评制度。如月评中被评为优秀者,在重精神轻物质的宗旨下给予一定的奖励,还可与操行分挂钩,在公示栏内张榜。同时还可成立有教师参与的督察小组,对各项管理情况随时抽查,通过教师意见箱或周记向教师反映情况,让教师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最准确的信息,形成层层管理体制。
3.4开展让学生广泛参与的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为了充实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习兴趣,增强集体凝聚力,可以利用班会和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一些关于理想信念、价值趋向、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的交流会、学习兴趣小组、系列讲座和心理健康辅导等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演讲会、辩论赛和体育竞技比赛。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扩展知识面,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思维能力,增强体质,形成团队精神,减少违纪行为,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3.5根据学生不同类型,进行分类管理
班级管理要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实践证明,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人才。不少诺贝尔奖获得者童年学习成绩不好,也不是老师心目中的乖孩子。智慧的班级教育和管理,不只是改变、塑造、训练学生,而应是通过班主任营造自由开放的发展空间、领域,唤醒学生自身的自然沉睡的力量,开发其潜能,引发灵魂深处的变化。任何个体优异成绩的取得和个性的充分发展,除了勤奋外还要有灵感(一种情致的指引),这种氛围有利于学生个体心灵的舒展、开放、和谐。可事实上,班主任往往袒护优等生,漠视和歧视成绩不好、表现不好的学生,斥责他们不积极、不进步等。
这是因为正处于身心不断发展中的学生个体,其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如智力、性格、反应能力、生活经验、思维水平、原有基础等。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个体。因此,班主任开展工作,必须尊重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首先,要有个别差异的意识;其次,要了解学生个别差异的程度和情形,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管理目标和要求;再次,应允许学生在达到管理目标和管理要求的时间上有先后、程度水平上有高低;最后,应努力做到对学生不偏激、不歧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空间。
“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每一位学生都有某方面的潜能,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弱势,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维护其尊严,关注他们的成长。
3.6不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人本主义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自我实现,就有机会发挥最佳作用。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对学生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予以表扬。在日常管理中,不要放过任何可以表扬学生的机会,使他们发觉自己被关怀,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继续努力。渐进法、及时信息反馈和个人需要的满足是主要方法。对于学生,精神奖励是主要的,应及时对他们进行表彰和奖励。
3.7启发学生自我教育,培养班级自觉纪律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只有启发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以制度管理的同时,注意启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培养班级自觉纪律。自觉纪律是指班级成员在履行纪律规范、规则方面的自觉,不仅指学生对纪律的认识,还包括学生执行纪律的积极体验及遵守纪律的行动意向。表现为对纪律的认识和行为的统一,对纪律信念和正确的外部表现的统一,这应是班级管理不懈的理想与追求。自觉纪律的形成是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经历过渡阶段,第一阶段是纪律教育。纪律实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重在落实、严格要求,学生受纪律的约束也处于较为被动、勉强的状态,这是最困难的阶段。班主任要巧妙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纪律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防止产生消极、怠慢心理。前面的“民主决策”“全面参与”都是为了启发学生自觉性。接下来是学生比较习惯纪律约束的阶段,也是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学习引导上,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让学生把搞好学习和遵守纪律联系起来,认识到遵守纪律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前提,特别要防止学生表面遵守的两面态度。第二阶段是纪律向班级健康舆论和作风发展阶段,此时班主任要抓好时机,不断予以支持、鼓励,保证班级自觉纪律形成。
最好的班级管理不是经验管理和制度管理,而是学生从一个被管理者变为管理者,从不自觉到形成自觉的习惯。自我管理的主要形式是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引导他们不仅学会做学校、班级的主人,还要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分有一定工作,承担一定责任。
3.8探索以人为本的多元评价方法
人的素质及其发展是有差异性和多元化的。应试教育更看重学生的分数而忽略其他方面,这是不科学的评价方法,严重扭曲了价值导向。而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因此,在对班级成员综合评价时,要倡导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探索学生自主发展、自我管理的多元评价制度。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特长,评出学生自信,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评价的主体和受益者,引导其成才。
在对学生考核评价过程中,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客观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纵向比较的方式,努力发现学生的个体进步和长处,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舞台各展其能、各显其才,充分体验成功的决乐,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从而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4坚持以人为本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处理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在班级管理中要做到以人为本,还必须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民主平等、亦师亦友、充满信任的和睦关系。作为班主任必须统揽全局,为班级的发展制定必要的规划和目标,任课教师的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班级发展。班主任应该做好任课教师的工作,使其有归属感,真正把自己当成班级一员。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在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中,由于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关系比较融洽,学生在他们所认同的目标或要求的指引下,会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反之,若是专制型、放任型的师生关系,则会给学生带来情绪上的紧张或放任,造成其内心烦躁、恐惧,教育效果差。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揭示的:“儿童从导师方面受了无情的言语和鞭策,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恐饰,恐怖立刻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灵,使他再也没有容纳别种印象的空隙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只给学生“严师”的感觉,还要善于做学生的朋友,关怀和爱护学生,平等相待。多与学生交流,多倾听学生心声,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并从师长的角度给予他们关怀和引导。让学生把教师视为亲人,视为可倾吐心声、解决困惑的朋友。学生之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一种良好的关系,对教师以人为本班级管理理念的实现也起到重要作用。
4.2学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视班主任素质的提高
班级管理的总设计师是班主任,班主任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班级管理的成败。因此,学校管理者要注重提高班主任素质。
(1)班主任的个体发展关键是教育教学水平、教育科研能力以及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个人基本素质的提高。因此,要重视班主任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其内容首先应包括职业道德,驾驭课堂、管理学生的方法,教育法规等;其次是转变观念,形成具有前瞻性的新教育理念;再次通过外出学习、参加讲座,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等,如计算机技能。
(2)学校要为班主任提供教育科研平台,建立激励科研的机制。要为班主任提供展示成果的舞台,总结先进典型经验,肯定其劳动成果和工作业绩。学校要建立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让班主任充分认识自我潜能和价值,以发展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论文摘要:从4方面论述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坚持以人为本进行班级管理的意义及其内涵、方法和途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坚持以人为本进行班级管理的意义
1.1存在的问题
(1)违背人性化的“管制”。不少班主任在工作中形成管天管地、管头管尾的习惯,“守则”“规范”里充满着“严禁”“不许”“不准”之类的词。有些班主任把学生因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等导致的行为,统统视为“违纪”,加以指责或惩罚。有时候学生的一些不良表现明明是个体心理问题,需要予以理解和治疗,却被认为是思想道德问题,加以批评和惩罚;明明是学生天性和潜能的自然表现,应予以引导和鼓励,却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加以阻止、压抑;明明是幼稚性的错误和偶发的失误,应予以教育和宽容,却被认为是恶习不改,加以指责……这些都严重影响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2)过多的“量化”管理。制度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举措,但是制度的制订与实施需要因班而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注重养成,而不是以检查、纠偏、惩罚为目的。教育一旦数字化,往往会带来负面影响。比如,为了文明班级评比能够多一点分数,有的班主任默许学生弄虚作假,好人好事造假,这实际上是损害学生的心灵。过分强调管理科学,强调量化考评,以严格的制度、冷冰冰的数字去约束学生,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种管理本质上是一种非人性的管理,是见物不见人的表现。太多、太明显的监督气氛使学生有不受尊重的不悦之感,不利于教育、教学的进行。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才能释放个性潜能。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引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迫在眉睫。
1.2坚持以人为本进行班级管理的意义
(1)时代要求。以人为本,已成为这个时代各项工作的要求,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学校也不能被排除。况且家长、学生也会以此来衡量学校、班级的管理质量。
(2)管理科学的要求。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符合管理科学的要求。首先,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木原因,在教育中只有关注学生心灵,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其次,班主任和学生,一方是管理者,一方是被管理者,双方地位是对立的。然而共同的教育目标决定了师生在管理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他们之间的排斥与对立,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管理的主人,前提是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采取良好的教育策略。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和人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灵魂,不能只做学生活动的监护人与严厉的执法者。
然而现实中不少学校的班级管理受各种因素(如应试教育、评价标准、班主任水平不高等)的影响,远离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失去了个人精神、情感、行为等自由,个性被压抑。
2班级管理及其以人为本进行班级管理的内涵
人本主义是西方现代教育中比较重要的教育思想,也是一种强调以自我为核心,自我实现的教育理论。它追求的教育目标不是知识渊博的人,而是具有独立判断能力、独特个性的人。这种思想与我国教育改革所倡导的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人本主义教育学生观认为,应当把每一位学生都当作具有他或她自己的感情的独特的人看待,而不是作为授予某些东西的物体。在班级管理中运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习效率,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都十分有益。
人本主义强调既要看到人的本能,更要看到人的潜能;提倡以人的主观意识为出发点,从整体上理解人的认识和个性,重视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主动性和选择性;主张社会成员之间彼此尊重对方的价值和需要,从而共同创建理想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来促进人类潜能的发挥。
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也就是管理以学生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为适应终身学习做好一切准备。具体做法是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人格独立和个性自由,创造一种和谐的班级氛围。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作为班主任要明确:教会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才会有真正的班级管理。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就是把每一位学生当作教育的目的,确立和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破除“保姆式”“裁判式”管理方式,把学生作为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从而有利于学生自主、自律及增强民主参与意识。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从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切管理活动。人本化班级管理追求的正是把学生放在发展的中心地位,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班级管理走向人格化、人性化,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3以人为本进行班级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3.1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
每一个人都有尊严和广阔发展空间的可能性。这就要求班级管理要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高举弘扬人文精神、培育健全人格的大旗。
3.2培养得力助手
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认为,学生人人都是副班主任,个个都是助手。班级的各项制度等在确定之前都要有一个商量的过程,学生先分别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集体表决。具体做法:在班、团干部的选拔上实行选举制和监督制,即通过全班选举产生班、团干部。班、团干部应该是班集体的中坚力量和支柱,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作风正派、心理状态佳、学习态度端正、责任心强、能搞好群众关系的积极分子。监督制即全班学生监督班、团干部职权的行使,每2周在班上公布情况,经过班级学生民主评议,等级不及格的班、团干部要自动退职,以便班、团干部素质进一步提高。班干部负责处理班级日常事务,团干部负责班级团务工作,制订轮流值日制度,记载班级日志。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一员参与班级活动并给予指导。评先评优,要经全班民主选举产生。这样就使学生人人都参与班级管理,学会换位思考,人人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
3.3民主决策,建立健全班级规章制度
制订切实可行的教育决策是现代教育组织及其领导者和管理者的首要任务。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也要运用教育决策,对班级实施有效管理。民主决策是人人参与的决策,借助班级这一组织及组织内外的人共同参与,把决策权交给全班学生。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做班级的主人,积极主动地为争创文明班、先进集体出谋划策,多做实事、好事。如开学初组织学生开展“几个一”活动:每人为搞好班风学风建设出一个好点子,每人设计一套课外集体活动的好方案,每人给任课教师提一条好建议等。此外,诸如班级的出勤、纪律、文体等各方面的管理,班规的制订等权利都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常见的规范都以“一视同仁”为根本依据。然而,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中应因人而异,制订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规范。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制订班规,具体可分为学习、课堂纪律、行为规范、日常规范、劳动等几个方面,对不同性格、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将班内事务安排给每一位学生,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如热水壶、录音机、扫帚等都由专人管理。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锻炼其管理能力,实行每周一小记、每月一评比的综合考评制度。如月评中被评为优秀者,在重精神轻物质的宗旨下给予一定的奖励,还可与操行分挂钩,在公示栏内张榜。同时还可成立有教师参与的督察小组,对各项管理情况随时抽查,通过教师意见箱或周记向教师反映情况,让教师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最准确的信息,形成层层管理体制。
3.4开展让学生广泛参与的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为了充实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习兴趣,增强集体凝聚力,可以利用班会和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一些关于理想信念、价值趋向、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的交流会、学习兴趣小组、系列讲座和心理健康辅导等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演讲会、辩论赛和体育竞技比赛。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扩展知识面,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思维能力,增强体质,形成团队精神,减少违纪行为,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3.5根据学生不同类型,进行分类管理
班级管理要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实践证明,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人才。不少诺贝尔奖获得者童年学习成绩不好,也不是老师心目中的乖孩子。智慧的班级教育和管理,不只是改变、塑造、训练学生,而应是通过班主任营造自由开放的发展空间、领域,唤醒学生自身的自然沉睡的力量,开发其潜能,引发灵魂深处的变化。任何个体优异成绩的取得和个性的充分发展,除了勤奋外还要有灵感(一种情致的指引),这种氛围有利于学生个体心灵的舒展、开放、和谐。可事实上,班主任往往袒护优等生,漠视和歧视成绩不好、表现不好的学生,斥责他们不积极、不进步等。
这是因为正处于身心不断发展中的学生个体,其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如智力、性格、反应能力、生活经验、思维水平、原有基础等。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个体。因此,班主任开展工作,必须尊重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首先,要有个别差异的意识;其次,要了解学生个别差异的程度和情形,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管理目标和要求;再次,应允许学生在达到管理目标和管理要求的时间上有先后、程度水平上有高低;最后,应努力做到对学生不偏激、不歧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空间。
“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每一位学生都有某方面的潜能,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弱势,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维护其尊严,关注他们的成长。
3.6不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人本主义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自我实现,就有机会发挥最佳作用。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对学生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予以表扬。在日常管理中,不要放过任何可以表扬学生的机会,使他们发觉自己被关怀,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继续努力。渐进法、及时信息反馈和个人需要的满足是主要方法。对于学生,精神奖励是主要的,应及时对他们进行表彰和奖励。
3.7启发学生自我教育,培养班级自觉纪律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只有启发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以制度管理的同时,注意启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培养班级自觉纪律。自觉纪律是指班级成员在履行纪律规范、规则方面的自觉,不仅指学生对纪律的认识,还包括学生执行纪律的积极体验及遵守纪律的行动意向。表现为对纪律的认识和行为的统一,对纪律信念和正确的外部表现的统一,这应是班级管理不懈的理想与追求。自觉纪律的形成是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经历过渡阶段,第一阶段是纪律教育。纪律实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重在落实、严格要求,学生受纪律的约束也处于较为被动、勉强的状态,这是最困难的阶段。班主任要巧妙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纪律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防止产生消极、怠慢心理。前面的“民主决策”“全面参与”都是为了启发学生自觉性。接下来是学生比较习惯纪律约束的阶段,也是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学习引导上,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让学生把搞好学习和遵守纪律联系起来,认识到遵守纪律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前提,特别要防止学生表面遵守的两面态度。第二阶段是纪律向班级健康舆论和作风发展阶段,此时班主任要抓好时机,不断予以支持、鼓励,保证班级自觉纪律形成。
最好的班级管理不是经验管理和制度管理,而是学生从一个被管理者变为管理者,从不自觉到形成自觉的习惯。自我管理的主要形式是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引导他们不仅学会做学校、班级的主人,还要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分有一定工作,承担一定责任。
3.8探索以人为本的多元评价方法
人的素质及其发展是有差异性和多元化的。应试教育更看重学生的分数而忽略其他方面,这是不科学的评价方法,严重扭曲了价值导向。而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因此,在对班级成员综合评价时,要倡导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探索学生自主发展、自我管理的多元评价制度。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特长,评出学生自信,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评价的主体和受益者,引导其成才。
在对学生考核评价过程中,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客观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纵向比较的方式,努力发现学生的个体进步和长处,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舞台各展其能、各显其才,充分体验成功的决乐,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从而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4坚持以人为本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处理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在班级管理中要做到以人为本,还必须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民主平等、亦师亦友、充满信任的和睦关系。作为班主任必须统揽全局,为班级的发展制定必要的规划和目标,任课教师的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班级发展。班主任应该做好任课教师的工作,使其有归属感,真正把自己当成班级一员。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在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中,由于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关系比较融洽,学生在他们所认同的目标或要求的指引下,会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反之,若是专制型、放任型的师生关系,则会给学生带来情绪上的紧张或放任,造成其内心烦躁、恐惧,教育效果差。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揭示的:“儿童从导师方面受了无情的言语和鞭策,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恐饰,恐怖立刻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灵,使他再也没有容纳别种印象的空隙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只给学生“严师”的感觉,还要善于做学生的朋友,关怀和爱护学生,平等相待。多与学生交流,多倾听学生心声,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并从师长的角度给予他们关怀和引导。让学生把教师视为亲人,视为可倾吐心声、解决困惑的朋友。学生之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一种良好的关系,对教师以人为本班级管理理念的实现也起到重要作用。
4.2学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视班主任素质的提高
班级管理的总设计师是班主任,班主任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班级管理的成败。因此,学校管理者要注重提高班主任素质。
(1)班主任的个体发展关键是教育教学水平、教育科研能力以及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个人基本素质的提高。因此,要重视班主任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其内容首先应包括职业道德,驾驭课堂、管理学生的方法,教育法规等;其次是转变观念,形成具有前瞻性的新教育理念;再次通过外出学习、参加讲座,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等,如计算机技能。
(2)学校要为班主任提供教育科研平台,建立激励科研的机制。要为班主任提供展示成果的舞台,总结先进典型经验,肯定其劳动成果和工作业绩。学校要建立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让班主任充分认识自我潜能和价值,以发展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班级管理;激励机制;发展现状;现实意义
一、目前高中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发展现状
当前,由于应试教育的发展和要求,为使学生顺利考入大学,我国的大部分高中为提高升学率,都采取相当严格的管理措施。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班级管理激励机制欠缺,很大一部分高中为了学生成绩的提高和自身入学率以及升学率的发展,忽视了高中生在高中生活中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一些县级的高中班级管理中,忽视高中班级激励机制管理的现象尤其明显。为了高中生在高中生活中健康地学习生活和发展,高中班级管理中应该积极构建班级激励机制。
二、构建高中班级管理的激励机制措施
1.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友爱的班级环境
首先,要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特别是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更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平等、友爱、民主、相互尊重、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班级环境。使高中生在心理上有着人人平等的潜意识,这样的心理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在这样的班级环境和氛围中学生之间更容易相互鼓励和互相帮助。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友爱互助的班级环境是构建高中管理激励机制的前提和基础。
2.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
在高中班级激励机制的构建中,关键是要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不仅对于学生学习上的进步要给予奖励,而且对于学生在生活中所做的一些好人好事或者是志愿活动,班主任了解后,在班会中也要表扬。学生在学生和生活中难免会犯错,对于犯错的高中生,班主任要在批评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坚持育人理念。不能因为学生的错误,而对学生有所偏见。要鼓励学生在错误中不断成长,激励学生勇于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3.树立以人为本的鼓励发展理念
在构建高中班级管理激励机制的同时,应该始终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鼓励教育发展理念。高中班级管理的对象是高中生,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班主任在组织教学管理的同时,在班级管理中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班级管理激励机制构建的最终目标是达到育人的目的,使高中生成为有独立人格的自信人。
4.与家长建立沟通的桥梁
构建高中班级管理激励机制,关注学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与学生家长建立起沟通的桥梁。高中生除了在学校学习,生活的主体则是在家里。因此,班级管理激励机制的构建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家长应该协助班主任的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对于高中学生,家长不能因为其生理和心理正趋于成熟而忽视鼓励子女。家长的鼓励和激励对于高中生来说,永远是学习和生活前行的
动力。
5.发展师生互动交流机制
建立师生互动交流机制,有利于班主任和各科教师更好地了解高中生心理动态。高中生虽然处于心理和生理发展趋于成熟的时期,但也是心理变化最敏感多变的时期。因此,在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中通过对学生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的清晰认识,进一步加强对高中生的性格了解和高中生生活的了解,有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而且有利于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更好地实施激励机制。
三、高中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构建的现实意义
构建高中班级管理的鼓励机制,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对于凝聚班集体力量,团结学生,创建良好的班风班纪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其次,对于高中生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有助于高中生在高中生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积极构建高中班级激励机制,是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符合教育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同时,构建高中班级激励机制,有利于激发鼓励学生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地学习和生活,为高中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道路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多种形式;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教育一体化
一、“教育”的定义以及教育的现状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就指出:“学校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学校一方面能独自胜任的,必须是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长,不仅仅是生物学和法律意义上的家长,更应该是教育学意义上的家长;教育不等于学校教育,而应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的有机组成的整体。然而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和管理中,家长扮演的角色多是学校的参观者、支持者和配合者,极少数为学校志愿者、管理者和决策者。实际上随着学校教育不断落后于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甚至互相抵触,因此如何使教师和家长成为协同者,并使家长参与班级的管理,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较弱、缺乏主动性。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了家校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和各种不协调的因素,教育效果受到了影响,因此班级管理别是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研究对形成教育一体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定义以及目标意义
“教育一体化”,即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参与班级管理,与老师合作成为伙伴关系。其中,“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是“教育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它要求家长与班级管理的老师一起研究解决班级教育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协同教师完成好对下一代正规教育的合作教育形式。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旨在老师、家长和学校三者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崭新的协作关系,教师在教育孩子方面受过专门的训练,掌握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家长有亲身的教子经验,对孩子的了解较为全面。双方在共同的目标下,沟通信息,交换意见,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实事求是地反映孩子的真实情况,建议家长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协助教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促进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家校双方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就能形成1+1大于2的强大合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有助于教师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强化孩子的学习和纪律行为,研究表明,孩子的发展与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度成正比。家长参与不仅对孩子而且对家长和教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形式
1.成立家长委员会
学校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帮助家长了解学校的工作计划和要求,使之协助学校工作。家委会分为学校家委会及班级家委会,家委会成立之前由教师进行宣传与发动,在家长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由班级老师商定家委会成员,并推选一名条件最佳的家长为班级家委会的组长,并设置了管理组、教学组、调解组,充分发挥每一位家委会成员的民主管理作用。家委会定期组织家委会会议、参与班级教学计划、教学实践的观摩和评析以及各类活动的讨论等。
2.家访
主动、定期的家访也是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形式。中国有“过门是客”的待客之道,即使原来家长对教师心有芥蒂,也会为教师的亲自上门家访而感动,这时的沟通是最容易进行的、最有效的。心理学家认为,在轻松气氛下对孩子的问题交换看法,家长与教师相互之间更能坦然交谈。所以,作为教师千万不要等到孩子有了严重问题才去找家长。以“平等”的意识去合作,以“首席”的意识去沟通,相信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充分利用家校通平台
手机的普及为家校通平台功能的施展提供了条件。教师可以每天及时地向家长通报诸如迟到、早退,病假、事假、作业完成情况、作业布置、学校通知等情况,家长也可以轻松地回复。这种便捷的沟通方式,无论在普及率,还是参与度上都得到较多家长的支持。
4.制作班级网页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知识和乐趣,还给人们的交流和联系带来了方便和快捷。网络有即时性、敏捷性、互动性等特征,制作班级网页便成为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又一亮点。班级网页可以设置“学校(班级)新闻”、“教坛传真”、“家长茶座”、“BBS论坛”等,实现学校与家庭的双向互动活动,同步教育,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开展“家长日”活动
一个班级的家长们从事着各种不同的职业,有的在卫生系统,有的在公安系统,有的在金融系统……,适时地邀请相关的家长来学校为学生作主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也是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重要形式。
6.开展家长沙龙活动
其次,组织班委会协调管理班级。班长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对班委会成员进行细致的分工,做到各司其职,发挥作用,管理好班级。为了确保班内各项工作的落实,班长还要做到心中有计划,时刻提醒班委会成员,谁负责的工作谁落实,没完成的工作抓紧做。再次,规划班级蓝图。班主任要给班长下达班级管理目标,让班长组织班委会成员进行讨论,规划班级蓝图,拟定好方案,把方案报送给班主任审批,再由班长带领全班同学去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班风、学风等问题,或有什么好的班级发展建议,班长要及时召开班级大会,让大家讨论解决,并及时向班主任汇报有关问题和发展的动向,班主任要全程跟踪指导。总之,作为班主任,应时刻关注班级的动态,在宏观上把握班级的整体发展方向,在微观上提高班长的班级管理能力。让班长更好地带领同学们朝着一个明朗而又进步的方向发展,使班级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二、激发班长对班级管理的激情和发扬自我奉献、服务班级的精神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是学生的个性、能力发展的地方,也是人际关系初始发展和培养竞争意识的地方。在这样的一种地方,需要班长带领全班同学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健康成长。营造优良的学习环境,需要班长对班级管理充满激情和具有自我牺牲、奉献的精神,服务全班同学、各学科老师和学校。为了更好地激发班长对班级管理的激情和发扬自我奉献、服务班级的精神,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要给予班长恰当的帮助。第一,要给予班长大力支持和指导,让其能时刻保持对班级管理的高昂激情,愿意服务于全班。第二,要不定时地找班长谈心。为了让班长明确自己工作的意义,增强工作的责任心,给班长注入新的血液,班主任要不定时地有目的地找班长谈心。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班级管理制度、谈学校的发展宏图、谈班长对于同学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谈近来班级的进步并对班长的能力进行认可、谈班长的成长过程和家庭状况、谈班长在生活和学习上所遇到的困难和喜事等等话题。在班长需要帮助的地方,要给予指导和帮助,为班长排忧减难,补充能量。第三,抓住班长近来工作的优点进行表扬。第四,进行思想教育,灌输奉献和服务意识。班主任时刻加强对班长的思想教育,通过思想教育使其在思想上重视班级事务,在行动上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也使其更明白:班长在班级管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班长就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班级健康发展的领头人。作为班长要有责任把班级带好、管好,为班级服务,不要计较个人的得失,要随时激发出为班级做事的那股激情。
三、发挥班长对班级管理的主动作用
作为班主任,要想把班级管理好,就必须严抓班长这一关,管理好班长,让班长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作用。在班级管理中,班长在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时,单有激情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做到主动。只有主动地去管理学生,为学生服务、为班级服务、为老师服务,才能够管理好班级,为班主任分担班级管理工作。为此,班主任要发挥班长的主动性,就必须采用一些方法激起班长的主观能动性。首先,采用鼓励法。经常鼓励班长,让班长把自己的想法,做法都摆出来,大胆地去尝试。其次,采用表扬法。对于班长在班级管理中的各种表现,抓住其闪光点进行表扬,激励起积极性。再次,采用对比法。把自己班级的情况与其他班级进行对比,找出差距,让班长明白自己班级管理得还不够好,促使他主动地加强管理。最后,给班长下达短期目标,进行达标检查。通过下达短期目标、达标检查来给班长施加压力,在压力的驱动之下形成动力,使班长自身更自觉、更主动地进行班级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四、培养良好的管理沟通能力,构建起双赢的合作关系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教学管理 心得体会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181-01
班主任工作是雕塑学生心灵的工作。班主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会对学生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的心理面貌如何,将影响着学生的心理状况,在一定意义将决定着学生发展的水平[1]。为了全面推进班级管理工作的进步与完善,班主任要主动承担“班级管理责任人”的重任,积极创新班级管理策略与方式,真正关系学生与爱护学生,适当“下放”权利,形成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既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与主观能动性,同时为构建合理、科学、系统的班级管理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推行自主管理模式,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初中阶段,学生拥有强烈的自尊心、荣誉感,以及渴望得到班主任教师与同学认可的愿望,班主任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积极参与管理管理的经济性与主动性,为每位学生提供施展管理才能的机会与平台。
首先,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是开展班级自主管理的基础与保障,必须在保障班级管理制度规范学生行为、明确奖惩标准的前提下,以自主、自愿的原则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尊重每位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展开民主、平等的对话、谈论与沟通,充分体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体会到自身在班级管理中的责任与任务,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到班级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中来,为全面实行班级自主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科学划分学生职责,深入开展自主管理。为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初中班级管理建设,必须明确、科学划分学生职责,使学生有清晰的奋斗目标并迅速进入班级管理的状态,有序、合理、循序渐进地推进班级自主管理的发展与进步。另一方面,为给每一位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教师可以采取轮流上岗与竞争上岗相结合的制度,鼓励学生自主选举班级管理团队,在班级中形成良性竞争氛围,使学生能够自觉地检视自身行为,提高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比如可以设置“一日值日班长”,统一监管全班的卫生情况、出席情况,维护自习纪律等等,同时引入激励机制,定期选举“最佳小班长”,“优秀值日生”,既增强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自信心,同时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进取、坚韧拼搏的优良品格,有利于学生实现健康、全面的发展与进步。
2 创新引入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实行班级高效自治
在中学班级管理中渗透与采用小组合作模式与理念不仅突出了学生本位的管理原则,同时可有助于形成互帮互助、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在有效的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中,鼓励小组成员根据班级管理制度规定自检自身行为,并在小组良性竞争中,激发小组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班级高效自治。
首先,开放“入组标准”,构建自主合作学习小组。在执行自主划分小组政策之前,教师要明确小组划分的要求(包括小组内部成员均衡化、性别互补化、能力协调化等等),要学生端正分组态度,以明确小组划分的根本目标不是为了显示个人才能,而是通过小组划分优势互补,提高整个小组的学习效果。另外,使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改变之前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与长处,使小组划分实际功能最大化。
其次,推行小组评比制度,及时反映学生在校表现。在中学班级管理中,可以设置小组综合能力评比的方式,诸如学习成绩评比、卫生情况与出席早操情况评比、学习态度评比、探究性学习效果评比等等,以此方式鼓励小组成员以小组荣誉出发调整自身行为,为合作小组加强内部管理指明方向。另外,可以印发“小组评比”成绩单,定期公式小组的各项表现,并通过口头表扬和荣誉称号的方式,鼓励小组积极参与小组内部管理,使每个小组成员互相监督、互相鼓励,既使小组评比工作公正、透明,同时优化班级管理制度与推进班级文化建设。
3 重视班级德育活动的开展,提升初中班级管理的现实价值与深远意义
初中学生对教师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为了进一步凸显初中班级管理的现实价值与深远意义,一方面,初中班主任要模范遵守班级规章制度,提升语言技巧与沟通技巧,自主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与改进钻研教育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树立“学生本位”的班级管理原则,真正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与建议,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怀与关心,并在温暖的班集体中茁壮成长。最后,要组织与举办多种德育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等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间实现全面的发展与进步。比如,班主任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写作比赛”,设置“国情诗歌竞赛”等等,将德育教育自然而然地渗透到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总之,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很重要,所以在初中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提高自己,借鉴名师的经验,积极地思考探索,寻找适合的管理方法[2],用爱、用真心、用智慧推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适度“权力下放”,引入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组织与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教学活动,既在班级中树立自我管理、自主管理的良好氛围,同时促使班主任教师树立不断进步、不断奋斗的教学态度,使学生与班主任教师在有效、高质、科学的班级管理中和谐相处、共同前进。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班级管理;问题;对策
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学校各项管理工作趋于完善,班级管理作为学校管理中关键的环节,对学生整体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高中班级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了学生健康成长,对我国推行素质教育造成一定的影响。基于此,加强对新背景下高中班级管理对策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高中班级管理现状分析
第一,班主任是高中班级管理的实施者与核心,班主任管理能力与素质对班级管理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而现阶段,一些高中班主任由于经验缺乏,或者主观意识太强,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导致班级管理的效果不容乐观。
第二,高中生生处于身体、心理等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高中阶段也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现阶段,高中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智育过渡关注,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学习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忽视了对学生品德以及各项素质教育内容,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造成极大的制约。
第三,一个高中班级往往有五六十个学生,每个学生个性、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不尽相同。但是在目前一些高中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并没有对学生个体化差异加以重视,采用统一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衡量。这种管理与培养方式,对高中生开拓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种束缚,扼杀了很大学生的创造力。
2、新背景下加强高中班级管理的有效对策
2.1、不断的完善班主任的业务能力
班主任业务能力对高中班级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而班主任业务能力也是其是否能够担任这个岗位的基本要求。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考虑到高中生的年龄特点,不能仅仅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还应该更多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避免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产生抵触情绪。
同时,班主任需要随时的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动态,及时的发现问题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在学习方面,班主任需要经常性的与各科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各种情况,包括作业完成情况、课堂纪律等表现,对于表现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同时引导那些在课堂学习中不够积极的学生;在生活方面,班主任应该利用业余的实践,关心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班主任还需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不断的规范自己的行为,用自己的精神与态度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一方面,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建立在对学生的尊重基础上。第一,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后面的黑板上创建学习园地、学生专栏等,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气氛,让学生能够在积极自由的环境下学习。第二,班主任需要强化纪律管理,对学生的发型、着装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其养成积极向上的理念。
另一方面,班主任还需要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在班干部选举过程中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并且采用轮换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每当班级中举行文艺表演、集体活动过程中,班主任还应该与学生一起,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增强学生的班级荣誉感以及集体归属感,强化班级的凝聚力,这对班级文化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同时,班干部以及团干部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力量,班主任必须加强对这股力量的使用,在班干部选举方面,要求班干部具有组织能力、引导能力,同时应该能够承担起模范带头作用,与班主任一道完成班级管理的大任。
2.3、建立完善的高中班级管理体系
高中班级管理过程中,还应该有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为依据,为班级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班主任在接手岗位之初,就应该根据本学期的教育目标,拟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同时加强对各科教师的沟通,在班级中与学生进行良性的交流,在获得班级学生的认可后,将班级管理细则打印出来,张贴到班级显眼的位置。同时,在每学期期末是对学生的班级表现进行总结与考察,给予相应的奖罚措施,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也能检验班级管理制度是否可行,有利于对相关制度的完善。
在严格按照班级管理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应该给予及时的处罚,同时给予良性的引导。在具体的方式方法中,需要加强引导性,注意对学生情绪的观察,以理服人,避免学生对班级管理产生抵触情绪。当学生做出值得表扬的行为时,班主任应给予鼓励或合理的奖励,为其他学生树立行为楷模,号召其他学生向其学习,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3、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中班级管理是中学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健康成长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现阶段我国高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不断的探索,注重高中班主任业务能力培养,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体系,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学习、生活创建一个良好的氛围,促进高中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玉琴.浅谈高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4,15(1):125-126.
[2]高永生,高健.探析创新班级管理内容,完善高中班级管理的对策[J].吉林教育,2014,23(2):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