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畜牧业市场营销

畜牧业市场营销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2 09:50:5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畜牧业市场营销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畜牧业市场营销

篇(1)

现代畜牧业 发展 问题和对策

1 现代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畜牧业的基础设施不健全,生产方式仍比较落后;②畜牧业的增长方式仍以数量为主,饲料管理大多较为粗放,整体经济效益较低;③畜牧业的动物防疫体系薄弱,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不强;④畜牧业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十分弱,支撑和引领畜牧业的能力也不强;⑤畜牧业经营者对畜牧兽医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较少且其组织及管理水平较低;⑥饲草饲料供给在数量和质量上还不能满足动物的营养标准,饲草饲料的质量安全体系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⑦环境保护意识淡漠,养殖场的粪污处理技术落后,从而严重污染环境;⑧畜牧业的流通加工体系发展比较滞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急需提高。

2 推进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对策

2.1 加快发展现代流通和产品加工 发展畜产品加工流通业,是扩大畜产品市场需求、实现畜产品转化增值、带动畜牧业结构调整、增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提升畜牧业综合效益的重要举措。因此,要大力发展各类畜牧市场营销主体,扶持一批畜牧兽医行业的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其他营销组织,并按照现代营销业的要求,大力发展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及电子商务交易等流通方式;大力支持动物养殖基地在所属区域建立动物产品交易市场,发展冷、鲜动物产品交易,推行“禽类定点屠宰、白条禽上市”等交易方式;支持动物养殖企业和动物产品加工企业开展动物产品营销推广活动,支持动物产品出口企业参加国外动物产品交易会、展销会和推介会等,努力扩大动物产品出口量。

2.2 加强科技培训和教育力度 政府必须加强对相关专业人员及农牧民的科技培训和教育力度,并要保持投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通过系统的畜牧兽医科学技术培训,可以使其具有扎实、系统的理论知识。

2.3 实行依法治牧 要尽快制定和完善各类动物卫生标准和规范体系, 以实现与国际兽医制度的接轨。各级政府应依照畜牧兽医行业的法律法规认真做好相关工作。要持续加强畜牧兽医行业的执法能力,建立健全畜牧兽医法律的执法体系。 进一步加强畜牧法制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逐步完善相关法律的执法环境,提升其执法效率。

3 我国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3.1 结构调整 首先,要对品种结构进行调整。 建立健全现代畜牧业相关品种的遗传育种和繁殖体系,并加大其推广利用力度,来不断提高动物优良品种的量,从而进一步增强动物的生产能力。 其次,要对当地饲养的动物品种结构进行调整。 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消费特点,有计划、有目标地选择适应该地区饲养环境的动物品种, 积极推进畜禽养殖的规模化、机械化和集约化水平,逐步形成具有当地特色、规模适宜、优势明显、经济效益高的动物品种结构。 最后,要对动物的群体结构进行调整。 根据不同类型动物的遗传繁育特征, 合理确定动物群体的比例和结构,如种母畜、种公畜和后备畜等的比例,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周转速度快、经济效益高的动物群体。

3.2 转变模式 主要表现在以下 3 个方面:一是动物养殖模式的转变。 要将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模式尽快转变为具有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的现代养殖模式,并持续加快畜牧兽医行业标准化和集约化建设的步伐,扶持一批畜牧兽医行业的龙头企业和在当地具有影响力的养殖户。 二是增长模式的转变。 将以依靠数量为主的畜牧业增长模式尽快向依靠质量和经济效益并重的方向转变,形成以依靠现代畜牧兽医科学文化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为主的内涵式增长模式。 三是资源利用模式的转变。 将传统的以饲养耗粮型畜禽(猪、鸡)为主的养殖方式尽快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畜禽(牛、羊)养殖方式转变,最终实现畜牧业与环境的友好发展。

篇(2)

关于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定

为鼓励、支持畜牧业的发展,加快我区畜牧业发展步伐,作如下决定:一、把发展畜牧业作为我区农业奋力崛起的战略重点

发展畜牧业是把我区农副产品和劳动力两大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现实选择。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性,抢抓当前畜牧业发展面临的良好机遇,积极推进我区畜牧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以国家惠农政策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规模养殖为重点,以强化防疫、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为手段,以政策支持、增加投入为保障,全面提升我区养殖业综合水平,推进我区由养殖业大区向畜牧业强区迈进。

总体目标:用3-5年的时间,全面实现我区畜禽品种优质化、养殖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畜产品无公害化,部分达到绿色标准;生态养殖小区占规模生产的30-40,基本实现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畜产品总量增长30以上,规模饲养量占饲养总量的70以上,无规定疫病区建设达到疫病控制标准,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

三、努力提高畜牧业整体生产水平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提高生猪和家禽生产档次,加快发展肉牛、肉羊生产,扩大奶业生产。加快优势畜产品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建立形式多样的养殖小区,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的优势产业群,从而形成合力,发挥科技、人才和市场优势。

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促进养殖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生产无公害畜产品,申报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努力打造我区优势畜产品品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切实加强畜牧养殖技术和市场营销知识的培训,积极引进畜禽优良品种、推广秸秆开发利用、种草养畜及畜牧生产新技术,强化科技意识,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

四、完善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

乡级畜牧兽医站是我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主要力量,是直接面向养殖户的服务性机构,各乡、镇、街道要在办公用房、示范点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不断完善乡级畜牧兽医站建设。

加强畜禽改良站点的建设和保护,鼓励集体和个人从事畜禽品种改良工作。严格执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加强对种畜禽生产经营的管理,保护广大养殖户的利益。

五、加强动物防检体系建设

各地要切实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制度,同时抓好动物疫病的计划免疫,对重大动物疫情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以保证我区动物防疫目标的全面实现。

要加强对动物检疫队伍的管理,不断提高检疫人员的业务素质,实现我区动物及其产品的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检疫、运输检疫达到100,确保我区畜产品质量安全。

六、建设完善的畜产品市场体系

继续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的建设,鼓励采取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及网上交易等形式,拓宽畜产品流通渠道,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健全和完善市场规划,规范行业行为,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公平竞争。

要加强对兽药、饲料等畜牧业生产投入品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畜产品质量标准,加强对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督。加强信息服务,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做好畜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信息的收集和,为养殖户和消费者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正确引导生产、流通和消费。

七、实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战略

倡导农民成立互惠互利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充分发挥他们内联外引的作用,鼓励这些组织与国内外大企业签订生产合同,实行跨区域产业化合作。

重点引进和培育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强的畜产品加工企业,以充分发挥其带动能力。引导并帮助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建立稳定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畜产品加工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畜牧业向产业化发展。

八、加大投入,增强畜牧业发展活力

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将动物强制免疫疫苗配套经费、激励性发展贷款贴息、奖励基金、防疫工作经费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各乡、镇、街道也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增加对畜牧业的投入。

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畜牧业,对投资者给予土地、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保证投资者利益得到合理的保护。

九、加强领导,保障畜牧业快速发展

篇(3)

经省政府第48次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以25号文件正式下发《意见》。《意见》全文6个部分33条,内容涵盖种、养、加、销全产业链各环节。

“黑龙江省是畜牧业大省,畜牧产业是绿色食品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既有国内总需求增长空间,又有龙江竞争优势的重要新兴战略产业,正处于重大历史机遇期。”会上,省畜牧兽医局党组成员、首席兽医师、新闻发言人孔宪臣对《意见》的出台进行了详细解读,我省将进一步强化政府支持与服务等措施服务现代畜牧业发展。

《意见》详细阐述了我省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意见》立足解决当前畜牧产业发展面临的薄弱环节,从打造高品质畜产品基地、提升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抓好市场营销、构建多层次多渠道融资体系、强化政府支持与服务等方面提出了5项主要任务。同时,我省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提升乳业、肉加工重点产业竞争力,实现主要畜产品进口替代。

篇(4)

晴隆县是我国最贫困的县,同时也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特贫县之一。张大权1983年参加工作后,经过多方考察,在2000年组建晴隆草地畜牧中心,并在世界各地引进优质牧草31种,选择出了适合晴隆种植的11种牧草,通过种植人工草地改变当地的地貌环境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此期间,他经组织选派到新西兰进行草地畜牧业生产学习,回来后,用新西兰的生产方式组织了晴隆草地畜牧业生产。

之后,张大杈用10万元从新西兰引进了4只波尔山羊与74只本地母羊在光照镇的水洋坪开始了杂交肉羊生产,晴隆县的草地畜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年一个台阶。张大权的做法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惠,得到省扶贫办的肯定,在国务院科技扶贫项目资金的扶持下,开始了大规模科技扶贫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2D01年以来,由于对种羊实行科学选配,纯种繁育,培育出了适合晴隆县情的优秀杂交品种,每户平均年收入达1万元以上,有的高达10万元以上。农民通过种草养羊不但增加收入,还掌握了牧草种植、饲养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科技知识,安置了1.5万多农村劳动力就业,造就了一批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型农民。由于项目实行退耕还草,多种牧草混播,保水、保土、保肥基地常青,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2万多人越过温饱线,这些人口中,相当一部分是实施技术扶贫项目的受益人。

篇(5)

为了加快转变畜草产业发展方式,推进全县畜草产业快速发展,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支撑,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和省农牧厅等四部门印发的《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实施方案》精神,按照打造“全国知名的绿色肉食品生产基地”的战略目标,提出加快推进全县畜草产业发展意见。

一、加快推进全县畜草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畜草产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县组织实施了“天然草场恢复与建设”、“地域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和“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等工程项目,畜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畜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全县畜草产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全县畜禽饲养总量达到472.5万头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9万吨,养殖企业达到26个,养殖小区达到20个,规模养殖户达到4691户,牧业人均纯收入达到690元。畜草产业对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县养殖基础条件差、生产方式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服务体系不健全、整体水平不高、抵御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加快推进全县畜草产业发展,是实现现代畜牧业转型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是建设“全国知名的绿色肉食品生产基地”的有效途径。

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大力发展畜草产业的总体要求,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金融支撑、社会推动、项目带动、招商拉动的原则,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品牌创新为动力,以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调整优化生产结构,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发展培育龙头企业,促进畜草产业数量、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努力提升畜草产业发展水平。

(二)发展思路

按照“南牛北羊川沿猪,全县发展放养鸡”的总体布局,采取园区引领、企业带动、协会(合作社)组团、大户支撑的发展模式,围绕两大目标(建设“全国知名的绿色肉食品生产基地”和“全省肉牛养殖大县”)、突出三个重点(扩群增量、提质增效和品牌打造),狠抓四项建设(优质饲草料种植基地建设、科学化规模养殖基地和企业建设、精细化肉食品加工基地建设和完备市场营销网络建设)、实施五大战略(项目带动、科技推动、政策调动、依法治牧和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我县畜草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目标

到2016年,全县建设:

——紫花苜蓿、红豆草等为主的多年生优质牧草基地32万亩、饲用玉米为主的一年生饲草基地10万亩。

——现代畜牧综合养殖园区3个,养殖企业50家、养殖小区50个,畜(草)产品加工企业7家。

——牛饲养量达到20万头,羊饲养量达到50万只,猪饲养量达到50万头,南山放养虫草鸡饲养量达到500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5万吨,禽蛋产量达到5000吨,奶类产量达到5万吨。

——畜草产业产值达到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畜草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从的690元提高到1400元。全县畜草产业的发展方式明显转变,南山放养虫草鸡等特色产业优势更加突出,各种服务保障体系健全完善,畜牧科技水平明显提升,畜草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实现“全国知名的绿色肉食品生产基地”和“全省肉牛养殖大县”两大目标。

三、区域布局及发展重点

(一)区域布局

1、养殖园区:以莲峰镇团结村至绽坡村为主要区域,建设占地500亩的生猪、肉羊综合养殖园区。到2016年,生猪和肉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万头、1万只;以北寨镇张家堡村至盐滩村为主要区域,建设占地1000亩的獭兔、肉羊、肉牛综合养殖园区,獭兔、肉羊和肉牛饲养量分别达到50万只、5万只和1万头;以路园镇东锹村至三河口村为主要区域,建设占地亩的蛋鸡、奶牛、肉牛综合养殖园区,蛋鸡、奶牛和肉牛饲养量分别达到100万只、0.5万头和1万头。

2、牛产业:以南部林缘地带草山面积较大的乡镇为重点,发展肉牛养殖,建设莲峰坡儿、会川罗家磨、田家河韦家河等20个肉牛养殖专业村,养牛专业村饲养总量达到6万头;扶持壮大黄香沟国有牧场,大力发展规模化养牛场(户、小区),依托路园综合养殖园区,带动清源、莲峰、会川等地发展奶牛养殖。到2016年,全县牛饲养总量达到20万头(其中:奶牛饲养量达到0.5万头),年出栏肉牛5万头。

3、羊产业:以北部乡镇为重点,建设北寨郑家川、新寨冯家庄、秦祁铜钱等30个养羊专业村,养羊专业村饲养总量达到15万只;建设规模化养羊场(户)、专业协会(合作社)等组织,通过引领带动,促进联村联乡规模发展。到2016年,全县羊饲养总量达到50万只,年出栏肉羊30万只。

4、猪产业:以316、212国道沿线为重点,建设上湾水家窑、会川梁家坡、清源星光等20个良种猪养殖专业村,养猪专业村饲养总量达到20万头;依托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协会(合作社),推广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开辟营销渠道、打造“渭宝”良种猪品牌,大力发展生猪生产。到2016年,全县猪饲养量达到50万头,年出栏量达到40万头。

5、南山放养虫草鸡产业:以莲峰、锹峪、会川等南部乡镇为重点,依托黄香沟养殖片带,辐射带动建设10万只以上的放养点5个,1万只以上的放养点80个,5000只以上的放养点200个;按照绿色畜产品的要求,完善孵化、育雏、放养、加工、销售等体系,科学管理,开拓市场,打造品牌。到2016年,全县南山放养虫草鸡年饲养量达到500万只。

6、特种养殖:依托我县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种养殖。以黄香沟牧区为重点建设梅花鹿、马鹿养殖场2个;以清源、路园、会川等乡镇为重点建设七彩山鸡、珍珠鸡等珍禽养殖场10个;以北寨、路园、清源、新寨等乡镇为重点建设獭兔养殖场10个;引进金鳟、红鳟等冷水性鱼类进行养殖;争取将我县列入秦岭细鳞鲑自然保护区和省市级水生生物湿地保护区。到2016年,梅花鹿、马鹿饲养量达到1000头,珍禽饲养量达到50万只,獭兔饲养量达到80万只。

(二)发展重点

1、培育现代养殖企业,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按照“发展壮大现有企业,着力培育龙头企业”的思路,通过组团外出参观学习、招商引资、以奖代补等方式,转变传统的养殖观念,引进优秀现代养殖企业,改造提升现有养殖企业, 增加养殖科技含量,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建设规模较大、设备先进、饲养科学、管理规范的现代养殖企业26家(其中:在会川、上湾、路园等乡镇建设500头以上的养牛场6家;在新寨、北寨、莲峰等乡镇建设1000只以上的养羊场4家;在清源、上湾、会川等乡镇建设1000头以上的养猪场5家;在路园、秦祁、峡城等乡镇建设2万只以上的养鸡场8家;在会川镇建设500只以上的养鹿场1家,在北寨、路园建设1万只以上的獭兔养殖场2家)。通过示范带动,到2016年,全县规模养殖企业(小区)达到100家,培育省级养殖龙头企业1家,市级养殖龙头企业3家。

2、推广畜牧适用技术,完善产业链条。一是引进推广畜牧适用技术。在继续推广品种改良、圈舍改建、青贮氨化、疫病防控等现有畜牧实用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推广胚胎移植、性别控制、生物发酵床养殖等新技术,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提高畜禽良种化程度和个体生产能力。建设1个县级冻精贮备中心,40个标准化黄牛冻精改良点,年冻改黄牛数量达到5万头以上;在清源、路园、会川、上湾4个乡镇建设5个良种猪繁育场,建设16个猪常温人工授精点;在清源、路园、莲峰、北寨、秦祁建设5个良种羊繁育场,建设16个羊常温人工授精点;建设南山放养虫草鸡孵化点3个;年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50期,培训人数3万人次以上。二是开发畜产品精深加工。通过招商引资、争取项目,建设一批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在清源镇建设年屠宰生猪10万头的定点屠宰场1个;在会川、新寨镇建设年屠宰牛羊5万头(只)的屠宰(加工)场2个;在会川、清源镇建设年屠宰南山放养虫草鸡200万只的屠宰(加工)场2个。三是健全市场营销网络。在会川、清源、莲峰、新寨、北寨建设牲畜交易市场5个;在省内开发建设7个地(市)级销售网络和40个县级销售网络;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大型超市或繁华地带设立绿色肉食品销售网点8个;开发放养鸡、牦牛肉、鹿产品等精深加工产品3个,不断完善产业链条。

3、制定技术标准,打造知名品牌。加快制定牛、羊、猪、南山放养虫草鸡等饲养管理技术地方标准和土鸡蛋、南山放养虫草肉、牛羊肉、鹿产品等产品地方标准,为标准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并申报颁布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产品)认证、a级绿色食品认证以及有机食品认证,将“秀峰”牌畜禽产品商标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将“渭宝”牌牛、羊、猪、鸡等活畜禽商标打造成全省知名品牌,完成“秀峰”牌系列畜产品的qs质量认证,依托品牌,提升畜产品的档次和效益。

4、挖掘饲草料资源,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利用。在各乡镇种植以紫花苜蓿、红豆草为主的多年生优质牧草32万亩,在北寨、路园、上湾、清源等乡镇种植以饲用玉米为主的一年生优质饲草10万亩。依托饲草种植基地,在北寨、路园建设年生产5万吨以上的草产品加工企业2家。大力推广青贮、氨化等饲草料加工调制技术,购置饲草料加工机械1万台,建设青贮氨化池10万立方米,青贮氨化袋5万立方米,年推广青贮氨化饲草11万吨,全县农作物秸杆利用率达到65%以上。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利用,改善草场生态条件,提高草场生产能力。抓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落实,争取人工种草及良种补贴项目。

5、狠抓动物疫病防控,强化畜产品质量监管。按照“完善县级、加强乡级、建设村级”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全面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确保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达到100%,实现“有病不流行,有疫不成灾”的目标。修订完善全县的《动物疫情处置应急预案》,成立专业应急队伍,每年在重点乡镇开展动物疫情防控处置应急演练。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做好对畜产品从生产(饲养)加工(屠宰)流通(销售)消费(餐桌)的全程监管。使全县兽药经营户、畜产品经营户和规模养殖场(户)的持证率达100%,产地、运输、屠宰检疫率和病害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确保不发生畜产品安全事故。建设县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在清源、会川、莲峰三个大型集贸市场建立肉品监督检查点,建立217个村级动物产地检疫申报点,强化对动物及动物产品上市、流通环节的监管,确保实现“外疫不传入,内疫不发生”的目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县畜草产业协调推进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负责做好重大事项决策处理,资金整合落实,工程进展情况督促检查,协调各相关部门配合搞好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分工负责、密切配合、狠抓落实。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并解决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而形成“县乡齐动、部门联动”的产业发展运行机制。

1、农牧局负责组织协调农口各有关单位发挥职能,相互配合服务产业发展;指导完成8万亩的饲用玉米种植,为养殖企业、规模养殖户配套建设沼气池,发放饲草料加工机械,落实奖补政策。

2、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要研究制定畜草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对全县的养殖园区、养殖企业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论证、申报、争取畜草产业项目;加大畜牧实用技术培训,全力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帮助企业制定相关标准,申报注册商标,打造名牌产品;加强畜牧业生产的全程监管,确保畜产品安全;培育畜产品营销队伍,构建销售网络,拓宽销售渠道;会同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对各乡镇畜草产业目标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验收。

3、发改局要积极衔接争取畜草产业开发项目,做好项目的管理和验收等工作。

4、财政局要积极衔接争取国家畜牧业综合开发项目,落实畜草产业发展建设配套资金。

5、扶贫办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畜牧产业化扶贫项目,落实贷款贴息,扶持龙头企业。

6、商务局要负责畜禽交易市场、牲畜定点屠宰场的项目申报争取和建设工作,加大畜草产业的宣传推介力度,引进大型养殖企业和畜(草)产品加工企业。

7、组织、人社部门要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拟定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和激励政策,做好专业技术人才选拔、调配等工作。

8、科技局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畜牧产业科技项目;负责指导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做好畜草产业科技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

9、国土局负责养殖园区和企业建设用地的贮备、申报审批,保障畜草产业用地需求。

10、工商局要加强畜牧养殖企业的证照管理,强化畜禽及其产品的市场监管;将“秀峰”牌商标申报为全国驰名商标,将“渭宝”牌商标申报为全省著名商标;加大假冒畜产品的打击力度,维护和保护好品牌。

11、 质监局要对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管;指导制定畜牧养殖及其产品的“地方标准”,将达到标准的畜产品组织申报“名牌产品”、“qs”认证等工作。

12、水务局要统筹解决畜牧业重点村和规模养殖场(小区)、规模养殖户的人畜饮水,保障养殖生产用水。

13、国税局要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负责落实对养殖龙头企业、基地和专业合作组织的税收优惠政策。

14、审计局要定期对畜草产业项目资金落实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管。

15、统计局要做好畜牧产业相关数据的统计、衔接、上报工作。

16、环保局负责指导、协调、监督养殖小区、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申报争取畜禽养殖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和污染防治项目。

17、卫生局做好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

18、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搞好“瘦肉精”等畜禽违禁药品的监管工作。

19、农村信用社、农行、工行等金融部门,劳动、妇联等单位要创新贷款模式,加大对养殖龙头企业、规模养殖户的信贷支持力度。

20、供电公司要保障养殖企业(小区)用电,并按规定依据农业生产用电价格予以优惠。

21、财险部门要做好能繁母猪、奶牛等保险工作,逐步扩大保险范围。

22、各乡镇要把畜草产业作为发展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头等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任务,靠实责任,全力以赴抓好落实。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组织制定本乡镇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组织、宣传、发动和支持群众大力发展畜草产业,确保全面完成畜草产业各项建设任务。

(二)组建人才团队,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畜牧行业人才密集的优势,组建畜牧业人才团队,提升畜牧业科技含量。一是以省市县领军人才、高中级畜牧兽医人才为主,组建30人的畜草产业攻坚团队。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优秀企业之间的合作,借鉴、获取先进技术,集中力量在畜草产业发展的重点难点上攻坚克难;指导企业制定行业标准,开发新产品,打造品牌;筛选、论证、申报畜草产业项目;加大对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每年对专业技术人员和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现代养殖技术、新型科技成果、市场营销、产品开发等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技能。二是以专业技术人员和村级动物防疫员为主,组建300人的畜草产业技术服务团队。通过对养殖场(户)推广畜牧实用技术、进行指导培训,提高养殖场(户)的科学养殖水平,增加养殖效益;创办、领办养殖企业;指导养殖场(户)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宣传有关畜草产业法律法规、惠农政策、先进经验等。三是以养殖企业、养殖户为主,组建30000人的畜牧业实用技术应用团队。通过“良种、良舍、良料、良医、良法”等畜牧实用技术的应用,增加畜牧养殖科技含量,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推动全县畜草产业快速发展。

(三)建立“双轨”责任,强化督促检查。县政府与乡(镇)签订畜草产业发展目标管理责任书,把落实畜草产业重大项目、龙头企业、养殖场(小区)、规模养殖户建设等工作作为评价乡镇干部职工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畜牧部门要继续落实“领导包片,干部包乡、乡站人员包村”和每位技术人员包规模养殖场(企业、大户)的工作责任制,制定考核办法,实行绩效挂钩。县上将加大设施畜牧业建设、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动物疫病防控等重点工作的专项督促检查,并在半年和年终对畜草产业开展考评,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乡镇、部门、企业给予奖励;对消极应付,完不成目标任务的乡(镇)和部门要按照《渭源县工作效能问责办法》进行问责。

(四)拓宽投资渠道,增强发展后劲。通过财政资金引导、撬动民间资本、招商引资、银行贷款、成立畜牧业担保公司等多种方式,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一是财政资金。县财政每年列支300万元,采取先建后补、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形式,对大型养殖场(小区)、规模养殖户给予补贴,激发其养殖积极性,加快畜草产业发展步伐。二是项目资金。发改、财政、扶贫、农牧、科技等部门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每年争取畜草产业项目资金不少于2200万元(其中: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争取600万元以上,每个乡镇争取100万元以上)。由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负责争取将我县列入全省肉牛养殖大县,切实解决设施畜牧业建设“资金短缺”这一瓶颈问题。三是招商引资。全面落实各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充分利用我县的自然资源和畜牧特色品牌优势,引进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等一批招商引资项目;每年引进资金不少于4000万元(其中: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不少于800万元,各乡镇不少于200万元)。四是金融资金。农村信用社、农行、工行等金融部门要切实加大对畜草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每年投放畜草产业发展信贷资金1亿元以上。五是民间资金。通过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方式,撬动民间资本,吸纳社会资金,引导扶持县内外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畜草产业开发。

篇(6)

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是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使其组织和管理等环节现代化,最终实现生产专业化、区域化,带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2新疆现代农业建设与发展总体思路

新疆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在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的同时,推进农业的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形成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2.1促进新疆现代农业四大基地建设

促进新疆四大基地即棉花、粮食、特色林果业以及畜牧业的建设。新疆在拥有棉花优势的同时要确保粮食安全。充足的日照等自然条件,适合新疆大力发展发展特色林果业以及畜牧业,因此要建设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三高”农田,最终符合各类特色农业的要求。

2.2快构筑高效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目前我国正处于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阶段,新疆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高效特色农产品产业群。

2.3大力提升农业的科技含量

建设现代农业,本质上是用现代科技及装备改造传统农业,关键是要推动先进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新疆农业科技的管理体制有待完善,要使科技力量用到实处,使其在农业生产中为各环节服务,最终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4加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建设

要突出解决流通组织总量少、农产品市场开拓不够的问题,积极培育发展专业流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队伍和农村运销联合体,保护好他们的合法利益。

3新疆现代农业建设与发展的方向

3.1强化“四大能力”建设

3.1.1加强基地建设能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推动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巩固棉花优势,突出发展林果业,加快发展畜牧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积极发展区域特色农业。

3.1.2强化加工转化能力。将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同时要做到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建设和壮大龙头企业,并不断完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各类中介组织。做到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得到有效发展。

3.1.3提高市场开拓能力。要做到积极建设农产品营销平台,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首先要建立和提供各类市场平台,注册各类涉农商标,实施品牌战略;其次完善流通体系的建设,大力培育市场营销主体,同时不断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3.1.4加大科技支撑能力。新疆现代农业建设就是要以科技装备以及先进的农业技术为支撑,在引进国内外先进科技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创新农业技术,对生产、销售等薄弱环节开展专项研究,克服存在的各类缺陷。

3.2推进“八化”发展

3.2.1农业水利化。加强重大水利骨干工程建设。重点推进伊犁河、额尔齐斯河流域调水工程和灌区改造工程建设,加快后续项目的建设步伐。

3.2.2农业机械化。在新疆的主要农业生产领域实现机械化作业,加快农机装备的购置以及结构的调整,使畜牧水产养殖业、设施农业、林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3.2.3农业科技化。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环节即加强科技支撑能力,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装备来武装各类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实现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有效转化。

3.2.4农业市场化。积极推进农产品“东进”、“西出”,努力开拓周边国家为主的农产品国际市场,不断扩大农产品出口贸易,把新疆建设成为我国西北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

3.2.5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延伸农业产业链,包括建立各类龙头企业,实现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多环节多层次增值、增收。

3.2.6农业标准化。在生产、加工、销售及管理等环节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建设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

3.2.7农业服务社会化。加强信息社会服务化网络建设,实现低成本建立,高效率运行,让网络贯穿到乡镇,农民可以及时接收到相关信息。建立健全各类农业保障及风险保障机制。

3.2.8农业生态良性化。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不可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保护各类植被,包括新疆特有的荒漠和绿洲是重要的战略目标,要做到加快发展循环农业,节约水资源,节约用地,节约能源。

4新疆现代农业建设与发展的成效

4.1确保粮食安全

新疆在发展现代农业最终确立了“区内平衡、略有节余”方针,科学制定种植计划,认真落实责任制和扶持政策。2014年,新疆粮食总产量达到1435万t,比上年增加58万t,连续7年增产丰收。

4.2棉花优势得以巩固

2014年我区棉花以197.8万hm2的播种面积、309万t的总产,再创历史新高,棉花种植面积、总产量、单产产量和调出量四项指标连续21年全国第一。

4.3培育了特色林果业

截至2014年,新疆的林果面积稳定在147万hm2左右,2014年产量已达650万t,产值450亿元。2014年新疆530万农民在从事特色林果业,林果业年人均纯收入1400元。截至2014年底,全疆果品贮藏保鲜与加工企业达380家,组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800家,精深加工产品400多种,年贮藏保鲜与加工处理能力突破300万t。

4.4畜牧业发展迅速

新疆畜牧业发展朝着传统畜牧业改造提升和现代畜牧业开拓创新两大方向展开,2014年全区畜牧业总产值6512亿元,2014年,全区牲畜存栏558704万头,肉类、奶类、禽蛋总产量分别达到26824万t、35683万t和5405万t。

4.5区域特色农业竞争力增强

我区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截至2014年我区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年,新疆生产番茄酱78.33万t,番茄酱产量较2013年增加了28.88万t,增长率为58.4%,一举扭转了自2011年以来产量一直徘徊在50万t左右的颓势。

4.6推进了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篇(7)

关键词 生猪产业;现状;发展对策;陕西城固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281-01

城固县位于陕西省汉中盆地中部,处于我国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资源丰富,地貌类型多样,独特的小气候非常适宜农业立体布局和多种经营发展。全县幅员面积2 265 km2,辖18个镇,393个行政村,总人口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5万人,耕地3.29万hm2,优越的自然物质资源和充足的人力资源为畜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生猪产业现状

1.1 生猪养殖规模

城固县属于农业大县,被誉为“全国百万头生猪县”,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优势日趋明显,尤其是生猪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已形成5种养殖区域,即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区域,土猪养殖区域,标准化、集约化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区域和工厂化养殖区域。发展5头以上家庭适度规模户6 000多户,10头以上的家庭适度规模户3 500多户,50头以上的规模场(户)500个,其中万头猪场20个,千头猪场35个。截至2011年底,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110万头,出栏68.2万头,实现产值7.84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30%。

1.2 生猪养殖技术与模式

近年来,全县广泛开展畜牧科普宣传活动,普及生猪科学养殖技术,重点组装推广5项技术集成、2种养殖模式。其中,5项技术集成即:杜×约×长、斯×约×长三元杂交猪为主的良种;全价料、浓缩预混料为主的良料;无公害,标准化技术为主的良养;疫病防治规范技术为主的良医;正大改进版的良舍,规模养殖场使用率达100%,其中推广优质全价、浓缩、预混饲料,养殖户使用率达75%以上[1]。2种养殖发展模式,即发酵床养猪、正大模式养殖,发展示范户7户。

2 生猪产业存在的制约因素

2.1 结构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目前,城固县畜牧龙头企业大都是具有一定规模的生猪养殖企业,以出售育肥猪或少量仔猪为主,停留在较低的市场交易层面。全县5个生猪屠宰加工企业也只是从事生猪屠宰、简单肉品加工,商品附加值小,利润空间小。总体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仅限于第一产业——农业,缺乏工业系统来延长和完善畜牧业的产业链,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大,存在市场风险较大、收益难以预料、时常出现增产减收的情况,从而导致养殖基地难以保障,一些规模养殖场闲置,出栏数减少,生猪养殖规模也很难持续稳定发展。

2.2 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

随着散养户的逐渐退出,规模养殖场不断涌现,畜牧生产标准化已成为现代畜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2-3]。在标准化养殖场创建活动中,全县只有1个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场、2个市级标准化养殖场,这也说明城固县生猪标准化生产水平有待提高,与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管理智能化的目标有差距,需要国家扶持项目的大力支持。标准化养殖场前期投资大,但从投入与产出效益角度看,其耗能最低。因此,规模养殖场要清楚地认识到发展标准化养殖场的优势,不能一味地依靠国家扶持或只看重国家项目扶持资金,而忽略了创建标准化养殖场的本身意义。目前,科学技术在畜牧业生产中融入程度较低,单纯依靠扩大生产规模,赚取微薄的养殖差价,养殖生产效益不稳,养殖户生产积极性受市场影响大,延缓了畜牧业工业化、标准化、产业化的进程。

2.3 生猪疾病风险大

首先,一些养殖户对畜禽防疫认识浅薄,缺乏科学性、主动性,防疫工作随意性较大,防疫隔离意识差,存在侥幸心理,一旦发现病死猪,出现疫情,盲目应对,手足无措,损失甚为惨重。其次,不能正确对待防疫预防工作,过分夸大动物防疫不良反应,抹杀了正常疫病防治效果,导致个别养殖场疫情时有发生,给生猪养殖造成不必要的生产风险。最后,防疫技术不规范,防疫效果不佳,抗体监测水平很难达标,抵抗各种疾病疫情的能力较低。

2.4 畜牧技术服务项目单一

近些年,城固县加强动物防疫、检疫、测报及基层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逐渐改善和提高了专业技术服务质量与水平。但是在市场化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广大养殖场(户)不仅需要先进的饲养管理、精湛的疫病防治技术等,对市场信息、电子商务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强烈,尤其是缺乏有效的市场信息,畜牧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应激反应滞后,造成畜牧生产盲目性大,产销脱节,严重损害养殖场(户)生产积极性,影响畜牧业生产的发展与稳定[4]。

3 发展对策

3.1 加快市场进程,拓宽产业结构

首先,为了抵御市场风险,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向多元化、工业化方向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前提,除了提供肉品生产之外,还可开发附加产品,延长产业链,丰富产品结构,如投资畜产品加工及深加工企业、肥料加工厂、兽药、饲料生产厂等。其次,要提高产业链上各种产品质量,稳定细分市场份额,满足市场需求,确保生产、加工、销售的紧密结合,使得产业链上各主体收益增加,生猪源头生产积极性相应也会提高;第三,适当加大产品的附加值,尤其是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方面,商品利润空间大,市场前景开阔。因此,必须延伸产业链,深入发展市场经济,稳定产业链上各市场份额,形成畜牧业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有效分散大市场风险,加速畜牧业产业化的进程。

3.2 加快生猪生产标准化进程

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在选址、圈舍建筑、场内功能区、养殖设备、饲料管理、环境控制、水电供应、粪污处理等方面都依据科学标准,既有利于安全生产,又考虑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等。从长远来看,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比重,是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充分利用现有标准化养殖场的示范榜样作用,引导广大养殖户进一步了解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标准化建设的基本技术和有关要求,鼓励、支持创建标准化养殖场,一方面积极申报标准化养殖场投资项目,争取国家项目扶持,以申报为契机,增强生猪生产综合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养殖场(户)通过多方融资方式,自觉创建标准化养殖场,树立企业品牌意识,通过绿色认证,积极提高组织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市场竞争力和养殖效益,转变过去落后的生产方式,增加畜牧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促进地方生猪产业标准化的发展。

3.3 狠抓生猪防检疫工作

为了预防疫情的发生与蔓延,要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提高对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能力和饲养、流通、屠宰等环节的防疫检疫监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养殖(场)户对动物防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搞好每年春、秋2季的动物防疫,对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实行强制免疫,力争免疫密度和抗体监测都达到国家、省、市标准;完善疫情预警机制,建立和完善生猪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加强防疫人员的培训,提高动物防疫技术水平;健全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强化检疫,以检促防,采用到场到户检疫和报检点检疫相结合的办法,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要求,对定点屠宰场派驻官方兽医实行同步检疫,搞好出栏生猪的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运输检疫,并长期抓好市场日常监管工作。

3.4 强化畜牧服务深度和力度

鉴于多年来,畜牧技术部门长期从事引进与推广畜禽优良品种、先进生产技术等工作,已初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科技服务体系。由于城固县生猪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经营化程度低,迫切需要建立和健全市场营销网络体系、疫病预防控制体系、生猪监测监督体系、畜牧技术推广等多元体系,信息资源共享,向广大养殖场(户)提供真实、准确、快捷的有效信息,正确引导和帮助其投入到畜牧业市场经济中,科学合理安排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提高畜牧生产的科学性、安全性、稳定性,减少疫病风险,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信息化进程,发展电子商务,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

4 参考文献

[1] 陈瑶生.我国生猪产业形势分析与发展对策(连载一)[J].中国畜禽种业,2008(7):12-14.

[2] 唐建俊,陶开宇.山东省生猪产销形势及分析[J].山东农业:农村经济版,1999(8):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