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09:50:4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046-2
1 国外发达国家乡村旅游状况、特征
西方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兴起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中期后,伴随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快速发展,富庶了的人们追求休闲度假生活方式,促使了现代乡村旅游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普及。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旅游业的重要部分,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也是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主要有如下四个发展特征:
1.1 多样的参与体验式休闲项目为核心
从需求上满足都市人对参与体验式休闲项目的追求,对乡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渴求、探索、感受、挑战。在乡村可以感受与城市生活不一样的文化习俗、感受真山真水带来的惬意,可以实现休闲度假、健康锻炼、自然山水、文化体验等紧密结合。
1.2 丰富的休闲学习型活动内容为主流
去乡村旅游的都市人大都较富有且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对精神文化的学习有相当高的要求。这些旅游者内心渴望在旅游过程中学习到自然地理、传统文化、民俗历史、传统手工艺技术知识,加强相互交流和沟通等成为主流需求。
1.3 低碳的环保教育活动内容为趋势
西方乡村旅游多年来一直倡导环境保护,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低碳旅游深入人心。让旅游者在真山真水环境中感受到环境保护的意义,认知不同的环境特征,增强游客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使游客对自身的人生价值和自然的生态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提升游客的心理满意度。
1.4 细分的中高端市场为方向
不能将乡村旅游主要方向仅仅放在发展“农家乐”,而应提供综合多元的乡村旅游服务品种,满足不同层次都市人的旅游需求。旅游者的需求层次表现出成熟多样化的特征,乡村旅游已经形成了旅游市场的中高端细分市场。
2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国家旅游局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将1998年旅游活动主题确定为“华夏城乡游”;2006年旅游活动主题定为“乡村旅游年”;2007年旅游活动主题是“中国和谐城乡游”。
近年来物质生活的极端化使缺少信仰的都市人感到生活的虚幻空洞,前工业化的城市发展带来的强大精神压力和环境污染,促使都市人寻找精神和感情的补偿方式,而乡村旅游可以暂时满足人们摆脱羁绊、寻求对休闲、轻松、满足、自然、等多方面的情感需求,在乡村优美的山水环境中满足都市人“返璞归真”的追求。现代都市庞大的城市中产阶级,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讲究理性消费,拥有较强的自我克制能力,定期去乡村进行短暂旅游,构成乡村旅游的主要消费群体。
3 苏州乡村旅游发展分析
3.1 苏州乡村旅游的发展背景
“十一五”期间,苏州市的商务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乡村生态旅游、园林文化旅游、水乡古镇旅游等板块都取得快速增长,在苏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服务业在GDP中比重作出巨大贡献。这既是苏州不断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增强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具体实践的重要成果,也为苏州继续实行旅游标准化积累了重要的经验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苏州到2012年力争创建成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以低碳旅游经济为主导促进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直接关系到苏州“十二五”战略部署的实施效果。
3.2 苏州乡村旅游是标准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旅游发展包括乡村旅游业的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服务,是规范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产品质量,提高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创建旅游标准化城市可以巩固“天堂苏州、东方水城”旅游特色新优势,打造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培育更多旅游服务品牌、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苏州“三区三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从旅游标准化与规范管理的角度看,旅游行业良好的标准体系可以有效促进管理的效果,成为评价服务质量的依据;从发展模式上看,旅游业建立良好的标准体系,是加快旅游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3.3 苏州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
苏州两千多年沉淀的吴文化,其历史传承性和文化独特性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要素。境内星罗棋布着密密麻麻的经过整治的湖泊和水道,鱼类物产和湿地资源非常丰富,可规模化发展美食品尝和体验式捕渔乡村旅游项目。遍布有深刻文化和历史内涵的灵岩山、天平、七子、穹窿山等丘陵山头,环如障列,是建设美丽、原生态乡村的重要支撑;依山广泛种植名茶碧螺春和亚热带水果枇杷等,可大力发展采摘旅游活动。
苏州境内山水相连、湿地与乡村一体。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和湿润,土壤肥沃。环湖、沿山的历史文化古镇、古村落,构筑以太湖为背景,山、水绿色环抱,具有山水、种植农业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集群。沿湖、环山资源的“自然、生态、野趣”是其最大卖点,吴文化长期发展中形成的自然山水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水融,可规划发展成现代水上田园的自然生态景观和湖滨、山间现代农业生产相依支撑的格局。形成以乡村自然生态景观、乡村田园风光、乡村遗产与建筑景观、乡村产品与工艺、乡村人文活动与民俗文化、乡村景观意境六大主类融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特色区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满足都市人的内心需求。
3.4 苏州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截至到2010年,苏州市已经拥有30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初步形成了生态休闲、参与体验、科技教育、民俗体验、文化休闲、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类型,形成越溪旺山、树山、金庭明月湾、东山三山岛等一批“农家乐”特色旅游村和太湖亚热带水果采摘活动、太湖淡水渔捕捞等体验旅游项目。“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一种模式,已成为深受游客青睐的特色旅游产品。
3.5 苏州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标准化、多元化仍不足。对于现存的乡村旅游经营方式简单粗放,内容单一,项目雷同,布局不合理,特色不鲜明等,是无法适应“大旅游”形势下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的需求,不能适应2012年要力争创建成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的要求。
其次,基础建设、服务设施较为滞后。大部分乡村旅游区在交通、餐饮服务、乡村住宿、民俗娱乐、绿色环保食品等方面不能真正适应都市旅游者的心理需求,缺少足够的体验和文化学习式旅游品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第三,从业人员素质、服务水平急需提高。目前的乡村旅游地点分散,经营实体规模普遍较小且多为市场主体经营,再加上多年来市场竞争无序导致信誉低下,低端恶性竞争导致服务质量低下,非常不利于苏州乡村旅游品牌的建设。
第四,对乡村原生态环境保护不足、产业政策支持不够完善。很多乡村旅游已经完全脱离了农、林、牧、副、渔业的基础,农业的原有生产形式受到破坏。对于原有古村落、古民居、古习俗的开发和保护仍缺乏科学论证和系统保护,产业扶持力度不够,过分追求短期利益。
4 对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旅游业的标准化建设是一个具有长期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应立足于未来行业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分析,关注后工业化时代都市人旅游消费兴趣,借鉴西方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深入分析并系统性整合苏州的旅游资源要素,遵循低碳时期旅游市场经济规律,高标准、高起点地规划和开展这项工作。要树立“标准就是市场、标准就是竞争力、标准就是效益”的意识,通过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全面提升城市旅游服务质量。以标准化推动文化旅游城市建设,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创建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实现苏州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4.1 保持并开发原有基础资源
乡村旅游应以苏州现有的优势农业资源为基础,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展现苏州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方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它和农村、农业、农民紧密相关。适度开发现有乡村资源的经济价值和增设必要的休闲娱乐设施。避免为追求短期利益而强行推广乡村旅游标准化,破坏原有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失去其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
4.2 开展特色旅游项目
要实现乡村旅游服务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就必须立足于对优势资源禀赋进行细分,发展众多的特色旅游品种,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乡村旅游,满足都市消费者的体验和学习需要,以绿色和环保为主题开发更多的消费农产品,促进农、林、牧、副、渔产地吸引旅游者在此长住或增加回头率。
4.3 增强游客体验感受
都市旅游者来乡村旅游主要目的是利用闲暇时光来体验新的生活方式,如果不能突出分配体验式休闲功能,使游客的参与度不够,就无法吸引都市旅游者。目前全世界乡村旅游中体验式休闲旅游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方向。苏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的旺山村和树山村,目前就是以观光旅游及农家乐为主发展起来,没有足够多的让旅游者参与和体验的项目,不符合乡村旅游发展的主流方向。
4.4 协调统筹,促进乡村旅游大发展
建立以旅游、农业部门为主,各部门共同参与的乡村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加大乡村旅游服务与规范指导力度;加强乡村旅游产业政策扶持,进一步细化任务和部署,推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加速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对乡村旅游安全、卫生、生态环境进行清理整治,提高游客接待能力和旅游服务质量;强化乡村旅游规范指导,推广更多乡村旅游典型区域或类型,营造苏州“大旅游”格局下乡村旅游的全面提升,把乡村旅游打造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的增长点。
4.5 紧扣山水湖泊和独特历史文化习俗两个主题
应从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和本质特征入手,发挥苏州优势旅游资源要素,将现有乡村资源细分为乡村古镇游、乡村太湖休闲游、乡村渔业捕捞游、农业采摘游、水产湖鲜品尝游、乡村古村落游、乡村明清民居游、乡村手工艺游等特色旅游,开展规模更大可参与体验式休闲项目。研究乡村旅游与各特色旅游之间的关联度,在“大旅游”的原则下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有强烈吸引力的品牌,实现“十二五”苏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4.6 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要求,加快完善政府、企业、协会等共同推进的旅游标准化工作机制,引导各类资金,加大乡村旅游投入;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旅游服务标准宣传培训、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等;推动建立一批具有浓厚苏州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规范其在运营、游客服务、接待设施、内外部环境、安全和卫生等方面的行为,保障了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通过政府专项预算扩大乡村旅游的对外宣传促销力度,加强对乡村旅游经营者的免费创业培训,规划各区域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为2012年创建成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 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02,28(5).
[2] 李伟,武友德.乡村旅游的文化特性与开发研究[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C].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3] 邢夫敏.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研究[J].唯实•现代管理,
2010.12.
[4] 王琼英,冯学钢.乡村旅游研究综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一、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实施全域景区化战略,提出了“一核两带八区”的旅游发展空间布局。落实省政府建成旅游强省的意见,制定出台了《关于提升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建设旅游强市的意见》及配套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了旅游业发展政策环境。创办了“中华三百姓氏免费游威海”、中韩文化旅游季等大型旅游惠民和拉动旅游消费的活动,有效激活了旅游市场;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不断深入,制定出台了《市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__-2016)》、《市旅游标准化管理办法》,编制了《开心农场旅游服务规范与评定标准》、《精品采摘园旅游服务规范与评定标准》、《汽车露营地旅游服务星级评定标准》等,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学习交流活动在我市举行。
二、产业拓展打开新局面。乡村旅游实现新突破。编制了《__市环城市旅游休憩带规划》,启动了首批151户乡村旅游“改厨改厕”工程,新增旅游强乡镇4个、旅游特色村5个、农业旅游示范点7个、工业旅游示范点2个、星级农家乐5个,8家采摘和5家赏花园区入选全省采摘赏花旅游目的地,成山镇、河口渔村纳入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打造工程,全省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现场会在荣成召开。“礼尚__”和“__菜”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评定了30家首批“礼尚__”优秀旅游商品企业和7家旅游购物示范点,积极谋划“礼尚__”旗舰店。开展了“美食休闲季、经典__菜”主题活动,与宣传部联合编印的《威海滋味》一书即将发行。
三、市场营销打造新品牌。入境市场有效拓展,创新推出“威韩连线”旅游产品,打造了“赴韩国旅游从__起步,到中国旅游从威海开始”品牌;赴俄罗斯开展旅游推介,在哈巴罗夫斯克、雅库斯克等城市设立户外广告牌,邀请哈巴旅游联盟成员及其媒体记者来我市踩线,与俄驻华使馆建立联系合作机制;借助与台湾直航机遇,赴台进行旅游推介,加强与台湾雄狮、龙耀山东、豪迈山东等大旅行商合作,在台北40辆大巴车投放旅游车体广告。国内市场持续繁荣。赴东三省、长三角、华北、省内等重点城市开展旅游促销,成功举办了“好客山东贺年会”、“好客山东休闲汇”、仙姑顶庙会、乳山母爱文化节、威海旅游攻略微博大赛、“慧眼看__、妙笔写__、好歌唱__”大赛、乡村休闲媒体采风等活动。营销方式取得创新。修订出台了《__旅游招徕奖励办法》;加大网络营销力度,在淘宝天猫网站开辟“威海旅游旗舰馆”,积极利用百度关键词搜索、谷歌推介平台、腾讯soso街景地图宣传推介威海旅游。
四、旅游服务得到新提升。旅游信息化迈上新台阶,《__智慧旅游系统项目建设方案》通过专家评审,旅游触摸屏系统实现联网更新,完成景区、旅行社、星级酒店旅游信息电子认证,制定了《__旅游咨询服务规范》,启用了*楼游客咨询中心。旅游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切实贯彻落实《旅游法》,开展了6次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检查、8次旅游安全专项检查,取消9家星级饭店资格,注销、撤销6家旅行社,连续两季度游客满意度指数排名全省第一。旅游人才素质进一步提升,举办各类培训班13期,培训2800多人次;__宾馆、赤山景区被评为“山东省旅游人才培训基地”。
2014年市旅游业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努力实现旅游业发展的新突破。
一、推进战略创新,在全域旅游发展上谋求突破。启动新一轮全市旅游总体规划的编制,强化旅游规划与其他涉旅规划的沟通衔接。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推进好运角旅游区打造滨海旅游发展示范区,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动东部滨海新城优化旅游布局、完善旅游设施,打造旅游业发展新的聚集区。完成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建立旅游资源档案数据库,全面掌握资源状况,科学评定资源价值。
二、推进产品创新,在特色旅游发展上谋求突破。升级海洋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游艇帆船、游轮休闲、海岛生态等新型业态,积极推进__岛等海岛旅游开发。抓住国家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机遇,积极打造仙境海岸,推进海洋公园、海洋生态旅游发展。推进旅游与生态、文化融合发展。依托海草房、老洋房、天鹅湖等资源,推出旅游文化生态旅游线路,大力发展影视旅游、修学旅游。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实施乡村旅游“改厨改厕”工程,推动乡村旅游示范点规范接待服务体系,引导各市区组建不同形式、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持续打造特色旅游商品和“__菜”品牌。实施旅游商品品牌推广计划,建立“礼尚威海”旅游商品旗舰店,推出网上旅游商品店;以韩乐坊、韩国食品日用品交易中心等为载体,打造“游__、购韩货”品牌;持续举办“__菜美食节”,丰富“__菜”品种。推动 体育、养生旅游新发展。依托海上游钓基地、高尔夫球场等,策划推出威海四季休闲运动旅游线路和产品;推动温泉旅游区深度挖掘中医药养生文化,开发中医生态保健旅游新产品。
三、推进营销创新,在重点客源市场上谋求突破。细分入境旅游市场。借助2014韩国仁川亚运会,与韩国大旅行社合作推出“看亚运、游__”旅游线路,持续打造“__连线”品牌,精心策划第二届中韩文化旅游季;借助中俄青年交流年,深化与俄罗斯重点旅行商的合作,加强与俄文相关网站的链接,有针对性的推出符合俄罗斯游客需求的产品;借助台湾客机直航,深化与台湾旅游业界合作,推广__旅游精品线路和产品。活跃国内旅游市场。整合全市旅游景区,引导旅游企业联合让利、捆绑发展,探索发行“威海旅游卡”,推动“__人游__”。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利用大数据,科学分析客源市场,加大网络营销力度,联手海内外知名旅游网络营销平台策划开展营销活动,深化与百度、谷歌等著名搜索引擎合作,建立旅游产品特色认证体系,举办威海旅游文化网络大赛,拍摄威海旅游微电影等。
四、推进服务创新,在智慧旅游建设上谋求突破。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开通智慧旅游手机应用,制作二维码旅游地图,推出景区电子门票,开通网上订票系统,建设威海旅游外文网站。加强公共信息服务。加快推进市级旅游公共服务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推动各市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在互联网上设立游客服务中心。深化旅游标准化建设。总结推广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经验,树立一批优秀试点企业典型,提高企业硬件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分类开展旅游从业人员培训,重点举办全市导游技能大赛,组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智慧旅游培训等专题培训;举办旅游人才专场招聘会,搭建旅游人才供求信息网络。
五、推进企业创新,在产业转型升级上谋求突破。推动景区上档升级。加快A级景区创建,积极推进华夏城5A级旅游景区申报,力争环翠楼公园、威海海滨生态旅游风景带、高区林海公园——海水浴场创建4A级旅游景区,年内全市4A级以上景区数量达到12家。推动星级饭店转型发展。着力促进星级饭店转变发展模式,研发新产品,拓展电商业务,加快向多元化、大众化转型发展。推动旅行社品质提升。推广旅行社品质保障系统,推出旅行社招徕奖励办法,培育旅行社业批发企业,引导旅行社转变经营模式,提升旅游品质。
关键词:休闲旅游;经济发展;成效
1 引言
遂昌县境内拥有优越的生态环境、独特的高山气候和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是浙江省十大林区县之一,享有“钱瓯之源,江南绿海”、“金山林海,仙县遂昌”等美誉,是浙江南部地区的生态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区位。山区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责任,如何协调山区森林经济社会功能与生态功能,如何实现山区森林资源向资本转变显得尤其重要。2006年以来,遂昌县充分依托和挖掘山水、文化、环境资源,加大生态旅游产品建设开发,坚持旅游绿色化,着力打造“健康、快乐、休闲”县域品牌,带动住宿餐饮、金融房地产等产业较快发展。全县目前拥有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南尖岩、神龙谷三个国家4A级景区,飞石岭、中国竹炭博物馆两个国家3A级景区。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南尖岩、神龙谷、湖山等景区已经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开发出长濂、珠村畈、三井等一批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点,2009年农家乐工作考核荣获省、市一等奖。
2 坚持大旅游发展理念,推进休闲旅游业发展
(1)以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县和省旅游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有效提升区域形象和旅游品牌。按照《浙江省旅游“十百千”工程创建实施意见》,科学编制新一轮《遂昌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遂昌县“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以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为目标,以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县和省旅游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以乡村乡野为平台,以民俗文化为特色,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周密部署,精心安排,举全县之力,完善各项旅游服务功能,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提升旅游发展水平,在2010年通过省创强办的验收,成为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县。
(2)强力打造遂昌旅游品牌。坚持大旅游发展理念,突破行业、部门、区域局限,扩大旅游产业规模,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以旅兴农,以旅兴林、以旅促工,推进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突出发展温泉养生、乡村、会务、红色、自驾、节庆旅游,努力形成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多元化旅游业态,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实现观光型旅游向度假休闲型旅游延伸。加快制定和实施地方特色的旅游标准规范,进一步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规范旅游服务行业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按照“主攻上海、兼顾苏南、拓展省内、深化本地”的营销战略,建立政府支持、企业参与的营销经费筹集机制,每年坚持举办2~3场大型旅游推荐活动,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大力拓展旅游市场。“金山林海、仙县遂昌”的区域形象初步打响,“健康、快乐、休闲”的遂昌乡村旅游品牌得到有效提升。
3 大力推进景区建设,全力发展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
3.1 大力推进景区建设
在现有南尖岩景区、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神龙飞瀑景区3个国家4A级景区的基础上,努力把飞石岭景区、竹炭特色旅游区、石姆岩景区、湖山旅游度假区、长濂大明文化园、王村口红色古镇、白马山生态旅游景区等培育成国家4A级景区,打造更加经典、多元、特色化的旅游产品。加快现有景区扩容提升,加大通景公路、连景公路建设力度,按照“全县是一个大景区”的理念,力争把遂昌旅游建成一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名副其实的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
3.2 促进旅游产业与地域特色文化的共生发展
以钱瓯流域民俗文化为根基,深入总结中国竹炭博物馆和耕读人家项目中三产融合的经验,以县城、三墩、竹炭园区、遂昌金矿、长濂大明文化园旅游区为重点,结合周边乡村休闲旅游开发,深入挖掘和弘扬遂昌生态文化、汤显祖文化、好川文化、黄金文化、竹炭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快文化与旅游的渗透融合。加快长濂文化产业园、三墩风情小镇等的规划建设,积极开发汤显祖文化系列产品,做深汤显祖晚明文化。以“健康、快乐、休闲”为方向,以农事活动、民俗文化、经济产业等为内容,以“表演、展示、互动”为手段,以市场化、经济化为目标,总结优化业已形成的有区域影响力、有生命力的品牌节庆,继续创新推出新的节庆活动,加快打造区域特色文化产业体系,大幅提高文化对遂昌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效益的贡献率。
3.3 提升遂昌农家乐的品质和内涵
探索生态公益林、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和农房抵押贷款新机制,拓宽农民生产生活融资渠道,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户参与乡村休闲旅游开发,加快完成耕读人家、高坪景区、龙潭宾馆、旅游集散中心和红星坪温泉度假村的建设,让游客乐在其中,让群众富在其中,在更大范围实现“全民参与、惠及全民”。进一步提升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的特色和档次,不断凸显遂昌乡村自然之美和民俗文化魅力,使之继续保持全市、全省领先。
4 以旅游业为龙头,有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4.1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以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通过发挥旅游业泛产业化的综合牵引作用,推动以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快县城及周边旅游项目的谋划,加快推进石姆岩景区入景道路改造等通景道路及安保设施建设,推进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中心、汤公园、旅游集散中心停车场等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增强县城旅游接待服务功能、旅游集散功能、旅游购物和休闲娱乐功能。进一步建立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在主要道路、旅游集散地设置大型旅游交通图和标识标牌。
4.2 大力推进旅游软环境建设
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开展“微笑遂昌、洁净乡村”文明素质养成活动,积极在各景区、宾馆饭店、旅游购物场所、农家乐经营村(点)等推行微笑服务,继续开展“十佳文明导游”评选,实践“不让一位游客在遂昌受委屈”的诺言。加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升旅游从业人员自身素质,进一步创新旅游营销举措,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档次。
4.3 全面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按照旅游发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要求,改善遂昌旅游的薄弱环节,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一批宾馆酒店、购物、娱乐场所及自驾车营地等项目。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工作机制,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投资领域,加快推进工业企业主辅业务分离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商贸、仓储及现代物流业等生产业。加强房地产行业与市场的研究,积极推进普通商品房建设,探索和培育休闲、旅游房地产业,引导和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确保规划建设期内县域生态旅游空间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利用,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保持在12.0%以上。
参考文献:
[1] 吴爱丽.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2012(1).
[2] 庄初阳.努力把湖山旅游度假区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区和乡村休闲旅游引领区[N].丽水日报,2011-07.
1.1资源优势
河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地理环境广阔,自然风景优美,特色农产品丰富,乡土文化气息浓郁,对渴望体验农村生活、亲近大自然的人们有极大的吸引力,是北京、天津居民选择生态农业旅游的理想之处。河北省栾城县是全国著名的草莓生产地,十几年来,该县每年都会举办草莓采摘节,带动了当地的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发展至今,栾城县采摘面积达到670多公顷,采摘品种不断丰富,包括了草莓、甜瓜、油桃、水果西葫芦等。位于京津腹地的永清县,生态农业旅游发展迅速,乡乡有农家乐、采摘园。永清县拥有34000多hm2林地,其森林覆盖率达到43%以上,是全省之最,被誉为京津走廊的“天然氧吧”。这里的原生态历史沉积与生态农业的人性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集观光采摘、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绿、美、鲜已经成为吸引人们来此观光的鲜明特色。
1.2区位优势
河北省内环京、津两地,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2014年12月,国家交通运输部部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上提出将建立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实施项目清单,从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港通、智能交通、综合枢纽等领域制定切实可行措施,确保交通一体化取得实效。在铁路方面,京津冀三地和铁路总公司将出资100亿元,共同组建京津冀轨道交通投资公司;在公路方面,北京交通委员会将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及人口分布进行规划,实现国道、高速与津、冀的对接;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综合发挥其先行及保障作用,最终形成相邻城市1至2小时交通圈。交通的发展为京津冀地区的居民出行提供了便利,短路程、低花费成为河北省环京津地区生态农业旅游吸引游客的关键。
2推进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措施
2.1增加政府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乡村风貌是根本。所以政府应该以景观的概念加大财政投入,建设具有当地独特文化的新风尚农村,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使乡村成为生态农业旅游的理想之地。
2.2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丰富生态农业旅游产品
如果当地的生态农业旅游只是简单的采摘、农家乐,那么将会导致同质化严重,就会失去客源吸引力,旅游业无法长久发展。只有与当地特有的民俗风情相结合,开发出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才能使生态农业旅游长足发展。
2.2.1随着旅游的常态化,游客开始追求具有深度的体验。因此在设计生态农业旅游项目上,就要强调活动的参与性,能够引导游客进行深度地参与活动,加大在互动性的旅游项目上的设计,努力营造深度体验的氛围,让游客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2.2.2生态农业旅游要属于体验性的旅游项目,因此要注重真实性。在建设生态农业园区时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注重旅游项目之间的优化组合,使吃、住、行、娱、游、购配套发展,具有整体性,保障游客能够体验到生态农业旅游的真实性。
2.2.3要想当地的生态农业旅游独树一帜,就得发掘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越是与众不同,就越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所以在进行园区开发时要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因地制宜地进行建设,突显出原有文化的韵味,形成独特鲜明的且具有文化内涵的主题。
2.3树立区域整体发展观念,实现规模经济
河北省在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过程中,要树立区域整体发展观念,企业间联手营销,实现规模经济。这样既可以减少营销成本的投入,避免同业间恶意的价格竞争,使企业间形成互惠互利的共同发展战略。
2.4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知名品牌
促进河北省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需要采用多种营销手段,加大广告宣传的力度,树立品牌观念,实施知名品牌带动整体发展的战略。具有星级设施及服务的知名生态农业旅游园区的发展,将带动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周边旅游园区的兴起又会反馈给知名园区,形成共生共荣的发展关系,达到延长区域生态农业旅游生命周期的效果。
2.5跨区域开展旅游合作,完善协调、监管机制
:春节小长假刚刚结束,请你介绍一下我省春节黄金周期间的旅游情况。
傅迎春:这个春节黄金周由于各地及早部署谋划,旅游活动精彩纷呈,市场运行平稳有序,全省旅游接待799.73万人次,同比增长24.57%;旅游总收入33.06亿元,同比增长30.51%,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 四统一目标。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春节旅游市场有哪些特点?
傅迎春:第一,旅游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各地重点推出了自驾游、乡村生态游、民俗体验游、康体养身游、温泉体验游等主题旅游文化系列活动,提升了假日文化气息,营造了浓郁的节日氛围,激活了假日旅游市场,满足了不同层次游客消费需求。第二,中短程自驾自助游成为主流,自助游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春节七天,全省累计有131.3万辆7座以下(含)小型客车从收费站免费通道行驶通过。第三,旅游产品供给丰富多元。近年来,通过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强化设施建设、加大产品结构调整,我省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多元化旅游产品格局逐步形成,重点景区游人如织,乡村旅游持续火爆,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康体养生体验成“热宠”,春节黄金周呈现出冬季旅游“休闲、康体、疗养、健身”的特色。第四,省内外媒体更加关注我省假日旅游。央视新闻频道黄金时间多次连线直播铜仁石阡推出的旅游文化活动,新华社、人民网、凤凰网等媒体网站对我省黄金周假日旅游进行报道。省旅游局官方微博网友访问覆盖量超过162万,旅游宣传推介效应凸显。
:纵观近年来我省春节假日期间的旅游成绩,一年比一年好,今年更是出现了较大增幅,取得了“开门红”。
傅迎春: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当前各种机遇、发展动力和工作举措叠加催生的结果。从旅游发展的大环境来看,我们正处于国家支持贵州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旅游业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为全省上下营造了支持旅游、参与旅游、助推旅游的良好社会氛围。加上交通、航空等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旅游可进入条件大为改善,为旅游业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提供了强力支撑。由于今年春节继续执行“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惠民措施,自驾车游客已成为来黔旅游主体,重庆、四川、广西、云南等周边省(区市)大量自驾车涌入我省,成为我省长假旅游一大“亮点”。假日前期,我们不断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创新旅游营销方式,“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旅游品牌形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贵州旅游市场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在假日旅游协调部署上,省政府召开春节黄金周假日旅游协调会议,各地各相关部门积极传递正能量,创造舒适便捷的旅游条件,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活动,为广大游客市民献上节日“盛宴”,吸引游客深度参与体验。
旅游发展的重要机遇
:2月18日,国务院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而从我省旅游市场来看,休闲游正逐渐成为主流,你怎样看待《纲要》的颁布与我省旅游业的发展。
傅迎春:《纲要》,意味着大众旅游和休闲旅游时代的真正开启,对于旅游休闲资源禀赋绝佳的贵州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为推动和加快贵州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休闲度假成为主要旅游方式,贵州的山地度假、乡村度假、气候度假资源优势彰显;随着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贵州的后发优势充分展露,这必将促进全省保健康体、休闲养生、度假体验、娱乐购物、文化审美、运动健身等旅游新业态的迅速崛起,带动住宿、会展、特色餐饮、旅游地产、旅游装备制造等现代服务产业体系的全面繁荣。
:结合《纲要》的要求,贵州旅游发展之路将怎样走?
傅迎春: 对接国发2号文件“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定位,去年我省组织编制了《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8年全省旅游业发展的统筹考虑、整体研究和顶层设计。结合大众休闲旅游的产业发展趋势,“努力把贵州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的目标,贵州旅游市场供给将从浅层观光旅游向深度文化体验转变,进一步凸显贵州多姿多彩的历史和文化优势;区域旅游竞争从点线突破向旅游目的地竞争转变,进一步凸显贵州原生态的整体优势;旅游产品从观光产品向多业态转变,进一步凸显贵州多样化的资源和产品优势;发展模式从规模扩张向规模与质量效益并重转变,进一步凸显贵州旅游跨越发展的后发优势,真正把贵州建设成为“国家公园省·国民休闲地”。
:除了国家层面的旅游发展要求外,贵州省委省政府还明确提出要重点打造100个旅游景区。
傅迎春:目前,省旅游局牵头制定的《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2013年推进工作方案》已报省政府审定,相关工作正抓紧推进落实。
100个旅游景区总体要求是,按照省政府确定的“做新做实现代服务业”要求,以《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为指引,加快建设符合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的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努力把旅游业做特、做优、做强,让游客坐下来、住下来、静下来深度体验。总体目标是,到2017年,将100个旅游景区打造成为产业特色突出、示范效应明显、基础设施完备、配套服务齐全、综合效益显著的精品旅游景区,其中进入全国一流旅游景区达到20%,国家4A级旅游景区达到80%,力求打造出一批符合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遗产性项目。
力争旅游发展势头如虹
这次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研究和部署今年全省旅游工作,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刚才,会议为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强县以及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的单位举行了授牌仪式。于冲局长对去年全省旅游工作作了全面总结,对今年旅游工作提出了安排意见,我完全同意,希望各地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现在,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增强大局意识,充分认识大力发展旅游业的重大意义
**年,全省旅游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创新为主线,突出重点,埋头苦干,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协同配合,旅游工作取得明显成绩。全年接待入境游客超过200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突破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652亿元,创优工程取得新进展,引进了一批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全省新的旅游品牌形象和品牌标识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可以说亮点频现,令人振奋。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奥运举办之年,旅游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要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旅游业贯穿于三次产业,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产业关联度高,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影响力和拉动力。大力发展旅游业,能够有效扩大消费需求,形成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局面。旅游业是绿色产业,旅游经济是循环经济。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旅游涉及城市、乡村和千家万户。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目前,全省上下正在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我们要把旅游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关键举措突出抓好。
(二)要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繁荣发展服务业的重要突破口。旅游产品与结构调整密切相关。只要有看点、有欣赏价值、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产品都是旅游产品。产业结构调整中形成的精品就是旅游产品。要把发展旅游业同经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结构调整,通过结构调整打造旅游发展新优势。要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服务业的繁荣。服务业是我省经济的薄弱环节。**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低于第二产业14个百分点,比全国第三产业比重低10个百分点。在去年11月份召开的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到2020年,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旅游业涉及29个部门108个行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繁荣发展服务业,必须充分发挥旅游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将其作为重要突破口来抓。
(三)要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弘扬优秀齐鲁文化、建设文明和谐**的重要途径。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儒家文化、齐文化、泰山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等历史文化异彩纷呈,宗教文化色彩斑斓,民俗风情特色鲜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文化建设不断挖掘创新,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发展旅游业,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宣传齐鲁文化、展示**良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今年1月份我省召开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对文化强省建设作出了全面安排。我们要把旅游发展与文化建设更好地结合起来,与文明**、和谐社会建设结合起来,把旅游业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不断为全省文化建设注入活力。
2008年,我国将举办奥运会,青岛是奥帆赛举办城市。这是展示我省富裕文明程度和良好精神风貌的难得机会,同时也是对我省旅游行业服务水平的重大考验。提升我省旅游工作水平,优化各项旅游服务,既是服务奥运的当务之急,也是促进旅游业长期发展的重大机遇。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着眼当前,立足长远,理清思路,真抓实干,推动我省旅游业提上新水平。
二、增强产业意识,努力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旅游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具有了很强的影响力和拉动力,但与产业化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发展壮大旅游业,必须加快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引领旅游向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发展。
一要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者具有资金、技术、管理、市场、人才优势。引进战略投资,有利于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当前,我省旅游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要着眼于未来旅游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在景区开发、市场营销、旅行社、旅游饭店等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把引进战略投资伙伴作为事关旅游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强化旅游行业的招商引资工作,主动加强与国内外旅游大企业集团或管理公司的联系,积极争取大企业、大集团来**开展战略投资。要配套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区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对未来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旅游产业发展的结构布局、发展目标进行科学设计,为国内外大企业集团来我省开展战略投资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要建设一批精品骨干旅游景区。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骨干要素。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必须培育一批品味高、规模大、特色强、功能全,能留得住游客的品牌景区。要重点抓好泰山、三孔、蓬莱阁国家首批5A级景区和正在申报国家5A级景区的刘公岛、南山、崂山等景区的改造提升工作,进一步挖掘和丰富文化内涵,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要优化我省旅游产品结构,积极发展现代旅游大项目和大型滨海旅游度假项目。济南、青岛等中心城市要加快引进开发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型旅游项目,提升城市旅游功能。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在全省形成一批新的精品、骨干景区,提高**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要扶持发展一批重点旅游企业。企业是市场的主体。美国著名的运通公司在世界13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1700多个办事处,年旅游营业收入高达300亿美元。日本交通公社年旅游营业收入200多亿美元。德国国际旅游联盟拥有88架飞机,每年向世界各地输送游客2000万人次以上。国内的北京首旅集团、上海锦江集团、上海春秋国旅、杭州宋城集团、深圳华侨城等著名大企业,都成为拉动当地旅游经济的主力军。我省旅游企业“小弱散”问题突出,成为制约我省旅游业发展的障碍。去年以来,省旅游局推出通过重组、转型、引进等方式培育旅游大企业的举措,已经取得积极进展。要继续加大推进力度,尽快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的旅游企业集团,在旅游经济发展中发挥骨干作用。
四要培育一批稳定的旅游客源地。由于受地域文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群众收入水平以及与旅游目的地距离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一定时期内一个地区往往有一个或几个相对稳定的旅游目的地。从我省看,日韩、港澳台是我省主要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全省年接待日韩、港澳台游客占全省接待入增游客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60%和19%;东北、京津、江浙沪是我省主要的国内客源市场,年接待游客量占全省年接待省外游客总量的49%。要针对不同需求,科学制定产品开发战略,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品牌。要准确分析和把握客源市场,科学制定市场开拓战略,针对重点客源市场,强力开展旅游促销。要在稳定传统客源市场的同时,积极寻求新的客源市场,培育旅游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增强大旅游意识,着力推进旅游要素的整合
整合出效益,出竞争力。要切实增强大旅游意识,打破旅游发展的产业限制、行业限制、地域限制、所有制限制,用全新的视野和战略思维推进旅游要素的整合,最大限度地放大旅游资源的规模效应、品牌效应。
一要整合旅游资源。我省是旅游资源大省,在去年底的区域旅游合作座谈会上,我总结全省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有八个特点,即齐鲁文化、文物古迹、宗教文化、山水生态、黄金海岸、特色风情、红色旅游、休闲度假。这些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大多分散在不同的行业和部门,有的还没有充分发挥旅游产品的效用。要从深化体制和机制改革入手,有效整合旅游与文化,旅游与文物,旅游与林业,旅游与水利、农业、海洋、交通等各种资源,释放各类资源在旅游方面的功能,使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
二要整合旅游线路。我省“山水圣人”、“黄金海岸”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精品线路。目前省旅游局正在以鲁中地区为重点,开发“逍遥游”旅游产品,培育“逍遥游”旅游线路。要围绕丰富和完善三大骨干产品,进一步创新思路,扩大联合,积极支持重点旅游线路开发。一是水浒文化旅游线,整合菏泽、泰安、济宁、聊城4市水浒资源,深入挖掘水浒文化内涵,打造水浒精品文化旅游线。二是泰山旅游线,发挥泰山“双遗产”和“国山”、“圣山”的资源优势,将济南的五峰山、灵岩寺等周边重要旅游资源纳入泰山旅游区,扩大辐射半径,形成以泰山为核心的大泰山旅游圈。三是孔孟旅游线,尽快解决孔孟分离的局面,将两大资源整合起来。同时加快微山湖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开发,形成鲁南地区文化和休闲相结合的旅游新格局。四是蒙山旅游线,统筹协调蒙山所在4个县的关系,把蒙山作为一个大景区来开发建设,扩大景区规模,增加游客停留时间。同时要创造条件,积极整合培育新的旅游线路,打造新的旅游系列产品。
三要整合旅游产业。旅游产业与一般产业不同,虽然景区是旅游核心,但是游客景区消费在旅游产业链中所占的比例却很小。要通过整合,改变我省旅游“门票经济”、旅游资源条块分割和旅游市场主体“小、弱、散”的状况,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形成“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产业体系。要以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行旅游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以资产为纽带对现有旅游企业实行优化重组,促进现代旅游企业建设。
四要整合宣传推介。去年,省旅游局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文化圣地、度假天堂”**旅游品牌形象和“好客**”**旅游品牌形象标识。从今年开始,省旅游局将连续五年拿出80%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采取集中采购节约三分之一,省里支持三分之一,各市、景区、旅游企业出三分之一的方式,实行联合推介、捆绑营销。这一举措,有利于我省旅游形象、旅游线路和产品的整体推介,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宣传效果。据了解,有些市县旅游宣传经费不在旅游部门,各市县政府要统筹协调,把这件事办好。
五要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区域旅游合作是在更大区域范围、更高层次上的资源整合,主要从国际、国内、省内三个层面入手。国际合作,要突出日韩,注重与大旅行商、航空公司的合作,利用他们的品牌优势和网络优势,打造鲁日韩区域旅游协作区。同时注意开拓欧美、俄罗斯等市场。国内合作,重点加强与环渤海、沿黄等周边地区和东三省、长三角、珠三角等传统客源地的旅游协作,搞好与全国重要旅游节点城市和全国著名景区的合作,加强跨省旅游线路开发。要抓住2008奥帆赛在青岛举办的机遇,形成连接北京与**之间的奥运旅游精品线路。省内合作,要以产品和线路整合为手段,探索建立区域旅游联盟,并从单个景区“一票通”开始,逐步尝试推行区域旅游“一票通”,最终实现全省旅游的“一票通”。
在整合过程中,一是要注重发挥旅游规划的引导作用,科学规划,稳步推进;二是要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旅行社和旅游企业为主体,避免“拉郎配”;三是注重发挥与旅游相关的各部门积极性,形成促进旅游发展的合力。
四、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升旅游管理服务水平
旅游业是典型的服务型行业,服务质量是旅游业的生命。目前我省旅游管理服务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有的旅行社服务水平不高,游客投诉较多;有的星级酒店名不符实,软硬件条件差;有的景区管理粗放,人员素质不高,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旅游的形象。各级各部门都要把旅游管理服务作为旅游产业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为游客创造良好旅游环境。
一是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行业标准是行业建设的规范。大力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对于从根本上提升旅游管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目前,国家先后颁布了《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旅行社国内旅游服务质量要求》、《旅行社出境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和《旅游厕所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等。各相关单位都要认真按照国家标准,不断完善配套设施,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各级旅游部门要善于用标准化的手段引导全行业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结合旅游工作的实际,不断创新完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针对管理服务的薄弱环节研究制定新的服务标准。要实行动态管理,达不到相应标准的,该降级的降级,该摘牌的摘牌。
二是改善旅游环境。要积极推进旅游景区、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管理的国际化建设,着力提高旅游服务的国际化水平。要坚持以人为本,结合游客的特点和消费习惯,在语言、生活、饮食、文化、订房、购物等方面提供对接。要健全旅游交通网络,规范和完善旅游标识。要着力强化窗口行业的旅游服务意识,对导游服务、景区服务、车辆服务,包括出租车服务等,都要提出严格的规范化要求。要强化旅游市场监管,从源头上解决游客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坚决打击欺诈等非法违规活动,不断净化旅游市场。要高度重视旅游安全,进一步建立旅游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理机制,防止各类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营造让游客感到安全、舒心、满意的旅游环境。
三是强化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要坚持把建设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建立符合**实际、与国际接轨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供给体系,不断满足旅游在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的要求。高度重视旅游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实施人才强旅战略,鼓励高层次人才流向**,服务**。要切实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各类管理服务人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游客服务的思想,大力弘扬**人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针对酒店、旅行社、景区等不同岗位的需要,加强服务技能培训,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准。全面推行持证上岗制度,不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不能上岗。要特别加强导游队伍建设。导游员是旅游业的“窗口”、“地区的名片”,导游不仅要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同时也是传播精神文明、传播先进文化的光荣使者。要突出导游培训这个重点,强化服务意识、文化修养、组织能力、奉献精神的培训,擦亮旅游服务的窗口。要加强省旅游培训基地建设,整合省内外旅游教育资源,努力培养不同层次的管理服务人才。
四是通过典型引路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发挥各类典型的作用,引导在全行业形成“管理上水平,服务争一流”的浓厚氛围。基层是旅游管理服务的第一线。旅游管理服务的办法在基层,经验在基层,创造力在基层。各级旅游部门要善于在基层发现典型,善于总结提炼不同典型的特点,形成对全行业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好经验、好做法,加以推广。要广泛开展“青年文明号”、“服务标兵”、“明星员工”等创建活动,对他们广泛宣传、大力表彰。要把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各类先进典型的积极性。要大力加强旅游品牌化建设,学习借鉴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先进经验,形成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旅行社、酒店、景区管理服务品牌。
五、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
当前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主导,重点培育。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完善工作措施,强化责任落实,不断加大推进力度,为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一是要切实将旅游业摆上工作大局,整体推进。要将旅游业纳入党委和政府的工作全局,统筹旅游业与经济社会发展。要借鉴泰安等市的做法,提倡和支持条件成熟的市组建高层次的旅游发展委员会,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要充分发挥旅游协调促进机构的作用,动员各部门支持旅游开发,参与旅游建设。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从政策上强化对旅游业的引导和扶持。
二是要加强考核检查,促进工作落实。去年是省政府将旅游业纳入对各市效绩考核的第一年。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旅游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形成更加科学规范的考核体系,切实发挥好考核机制在促进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确保责任到位、任务落实。要把年度考核与经常性检查结合起来,客观真实地反映各地旅游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把全省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
一、指导思想
按照“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安全第一、属地管理,统筹协调、部门联动,规范有度、科学分流,优质服务、秩序井然”的总体要求,以游客需求为导向,以加强“吃、住、行、游、购、娱”各旅游要素配套为重点,以提升旅游接待能力为目标,全面摸底调查,准确预测客流,科学制定应对方案和工作预案,认真落实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职责任务,着力解决“住宿、停车、通行、餐饮、购物、咨询、安全”等薄弱环节,努力让来安游客“住得舒心、吃得满意、行得畅通、游得尽兴”,实现“安全、秩序、质量、效益”的统一。
二、工作原则
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整体联动、重点突出,科学应对、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确保今年“十·一”、中秋双节期间各项旅游接待工作有序、有力、有效。
三、重点工作与责任部门
(一)增强住宿接待能力
1、组织宾馆饭店挖潜扩容,增加床位2300张。其中汉滨区增加床位800张,汉阴县增加床位200张,石泉县增加床位150张,紫阳县增加床位150张,岚皋县增加床位250张,平利县增加床位200张,镇坪县增加床位100张,旬阳县增加床位200张,白河县增加床位100张,宁陕县增加床位150张。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协助单位:市旅游局、市商务局。完成时限:9月28日前。
2、提高农家乐接待住宿能力,增加床位1000张。汉滨区增加床位160张;宁陕县增加床位70张;石泉县增加床位160张;平利县增加床位130张;汉阴县增加床位120张;岚皋县增加床位170张;旬阳县增加床位40张;紫阳县增加床位40张;白河县增加床位60张,镇坪县增加床位50张。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协助单位:市旅游局。完成时限:9月28日前。
3、把歌城、足疗城、洗浴城、学生公寓等场所,作为黄金周期间应急接待备用住宿场所。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协办单位:市文广局、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完成时限:9月30日—10月7日。
(二)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4、增加各县区中心城区停车泊位,科学选址,合理布局,通过在街道新增临时车位,在空地开辟临时停车场,在广场施划停车区域,开放地下停车场,开放学校操场、机关单位院落等方式,想方设法增加城区停车泊位。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协助单位:市住建局、市人防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完成时限:9月28日前。
5、提升A级景区的停车接待能力,充分利用景区周边环境,采取开放、新建、改建、扩建、临时开辟等措施,增加各景区的停车泊位,并做好车辆安全管理。
责任单位:有关县区政府。协助单位:市旅游局。完成时限:9月28日前。
6、调配客运能力,加强客运分流。加开至西安高速客车、客运列车;加开中心城区通往重点旅游县区的客运班车;增加城区公交车营运班次,开通城区至重点景区的旅游客运班线,方便游客通行。
7、加快过境国道、省道,县际公路、通村公路的维护改造,加快通县、通乡、通旅游区的道路建设进度,规范设置各类标牌。重点做好安岚二级路安保工程、道路交通标识设置等工程,确保首届南宫山文化旅游节和“十·一”黄金周期间道路畅通无阻。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协助单位:各县区政府。完成时限:9月28日前。
8、完善道路交通标牌。加快各县区城市道路、通往景区道路的标牌设置。规范设置景区方向指示牌、道路指引牌、安全警示牌、温馨提示牌、旅游地图广告牌、停车场指示牌、公厕指示牌,以及各类道路交通信息图形符号,方便游客、特别是自驾游客的顺利出行。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协助单位:市交通局、市住建局、市交警支队、市旅游局。完成时限:9月28日前。
9、加强节假日期间公务车辆管理,严查公车私用,缓解通行压力。
责任单位:市监察局。协助单位:各县区监察局。完成时限:9月30日—10月7日。
(三)提高餐饮服务水平
10、继续深化“美食”建设,引导宾馆饭店、农家乐推出具有地方和农家特色的餐饮美食。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协助单位:市县区旅游局。完成时限:9月28日前。
11、加强早夜市摊点、夜市街区的综合治理。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协助单位:市双创办、市药监局、市住建局、市工商局。完成时限:9月28日前。
12、加强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
责任单位:市药监局。协助单位:市卫生局。完成时限:9月20日—10月8日。
(四)大力发展旅游购物
13、在宾馆饭店、商场超市、A级景区、重点旅游村及游客聚集地设置旅游商品专柜,方便游客购物。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旅游局。完成时限:9月28日前。
14、积极组织旅游商品生产、销售,在城区设立旅游商品集中销售点。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协助单位:市商务局、市农业局、市工信局。完成时限:9月30日—10月7日。
(五)切实加强景区管理
15、打造核心景区,提升老景区,发展乡村游。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协助单位:市旅游局。完成时限:9月28日前。
16、科学策划编排多条可供游客自由选择的旅游线路,重点打造“巴山秋色风情游、汉江秋水体验游、秦岭秋季度假游、金州秋韵休闲游”等四条秋季旅游精品线路,并向广大游客推介宣传。
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协助单位:各县区旅游局。完成时限:9月28日前。
17、加强景区安全管理,完善游览步道防护设施,排查景区道路安全隐患,在危险路段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协助单位:市旅游局、市交警支队。完成时限:9月28日前。
(六)提供旅游信息咨询服务
18、设立游客咨询服务接待点。在各县区城市主要出入口、游客聚集地、重点景区设立并开放游客咨询服务接待站点,全面接受游客咨询,及时处理游客投诉,科学旅游信息,有效提供旅游帮助。
责任单位:各县区旅游局。完成时限:9月30日—10月7日。
19、发挥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在日报社、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及时相关旅游信息,报道应对工作及假日旅游动态。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完成时限:9月20日—10月10。
20、针对自驾游、自助游群体的增加,制作《旅游交通图》、《旅游服务指南》、旅游亲情提示卡,在高速路入口、公路收费站、宾馆饭店免费赠阅发放;对旅游网改版升级,增强网上信息引导服务功能。
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完成时限:9月29日—10月8日。
21、充实114电信查询旅游信息内容;开通移动、联通、电信旅游短信提醒服务。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协助单位: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市旅游局。完成时限:9月28日前。
(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22、加强涉旅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加强营运车、船司乘人员安全教育及文明礼仪培训;加强社会宾馆饭店、商场、超市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加强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培训;加强星级饭店、景区点、旅行社、农家乐、导游及讲解员等旅游企业从业人员岗位技能培训,提升技能,规范服务,确保质量。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交警支队、市商务局、市药监局、市文广局、市卫生局、市旅游局、市双创办。完成时限:9月28日前。
23、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全面推进旅游区(点)实行国家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和环境管理标准;星级饭店实行国家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旅行社、导游人员实行国家管理条例等相关旅国家和行业标准,以扎实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促进旅游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
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协助单位:各县区旅游局。完成时限:9月20日—10月8日。
24、深入开展提升中国公民文明旅游素质行动,加大宣传教育,营造“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浓厚氛围。加强市民教育,革除陋习,倡导文明;组织一批旅游志愿者,参与旅游接待工作,为游客提供服务;大力开展诚信经营活动,规范涉旅经营单位的经营行为,保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市旅游局、团市委、市工商局。完成时限:9月20日—10月8日。
25、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组织汉剧自乐班、民歌演艺班,编排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弘扬汉水文化,丰富假日文化生活。围绕2012年美好金秋旅游季活动,举办各类节庆赛会活动。岚皋县举办首届南宫山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宁陕县举办中国·秦岭第三届狩猎射击大赛,汉阴县举办凤堰古梯田景区万人游活动,汉滨区举办“赏万亩红叶,游汉滨乡村”活动,平利县举办摄影名家中国最美乡村平利行活动,组织举办第八届中国盆景展览会专题旅游活动等,丰富黄金周假日旅游市场。
责任单位:市县区政府。协助单位:市文广局、市旅游局。完成时限:9月20日—10月30日。
(八)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26、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旅游市场联合执法检查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旅游市场专项综合整治,严厉打击哄抬物价、欺行霸市、欺客宰客、违章驾驶、不讲诚信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和破坏旅游形象的不良行为,进一步规范旅游经营和服务,及时受理、处理旅游投诉和快速处置突发应急事件。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协助单位:市假日旅游指挥中心办公室及各成员单位。完成时限:9月20日—10月8日。
(九)开展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27、以“四级联创”工作为载体,全面加强全市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确保假日期间环境卫生整洁、交通秩序井然、绿化亮化美化、“四乱”现象遏制、公共活动场所开放。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协助单位:市双创办、市住建局。完成时限:9月20日—10月8日。
(十)强化旅游安全管理
28、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牢固树立“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线”的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安全预案,建立自查防范长效工作机制。开展旅游安全检查周活动,加强安全专项检查。重点加强对旅游车船、道路交通、游乐设施、娱乐场所、宾馆饭店、饮食摊点、车站码头、重点景区等涉及道路、消防、食品、特种设备的安全隐患排查,坚决杜绝重大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协助单位:市安监局。完成时限:9月20日—10月8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假日旅游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领导,夯实责任,细化任务,狠抓落实,确保外来游客和本地市民度过一个安全有序,欢乐祥和的国庆长假。
(二)统筹协调。市县区假日旅游指挥中心要切实履行对“十·一”黄金周旅游高峰假日旅游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职责,强化“统筹协调,部门联动,重点突出,全面管理”工作机制,卓有成效的全面完成各项应对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