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对乡村振兴的设想

对乡村振兴的设想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2 09:50: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对乡村振兴的设想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对乡村振兴的设想

篇(1)

无悔青春

眉县挂职副县长

陈昌煦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选调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基层年轻干部,我有两点认识:

篇(2)

受命于危难。用这句话形容艾洛普新官上任,可谓贴切。近两年来,在苹果、谷歌的合围堵截之下,昔日的“大象”已经没有了优美的舞步。在全球市场,这个出货量最大的手机公司,今年一季度的份额骤降至25%的新低,而在2010年它还占有31%的市场份额。在亚洲这个兵家必争的新兴市场,苹果去年第四季度的营收猛增147%,而HTC的市占率也以2倍的高速突飞猛进,诺基亚却逆水行舟。更糟糕的是中国市场,中国本土厂商卷土重来,已占据45%的市场份额,而诺基亚却从两年前的33%下降至19%。

在这样的颓势中,艾洛普敢于挑起大梁,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但他却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不是自大狂,只是天生具有领导才能。要知道,他总是坚持让别人朝着他设定的方向前进。”他以前的同事、Macromedia公司董事Tim Reilly这样评价艾洛普。

甫一上任,他就给全体员工发去一份备忘录,直言“公司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扭转近几年持续走下坡路的局面”,疾呼诺基亚“必须大胆变革,勇敢地迎接不可知的未来”。

之后,新官上任的他干脆利落地烧起“三把火”:裁员、剥离并外包Symbian研发部门、宣布与微软结盟。他甚至有将总部迁至硅谷,以更贴近世界科技大脑的战略设想。

当然,说艾洛普在竞争面前不折腰,并不表示他这个人不知收放,蛮干莽撞。其实他性格中还有忍耐、养晦的一面。

在诺基亚工作的朋友告诉我,艾洛普出身平民,从小就经历过坎坷的打磨,为了赚取自已的零用钱,他吃了很多苦。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加拿大汉密尔顿乡村俱乐部当一名高尔夫球童。在那里,他学会了忍耐,不能嘲笑球技差劲的主顾。“当他们挥杆时,你还得帮他们拿住雪茄,没什么比这更糟糕了。”

但是,这种忍耐后来帮了艾洛普的忙。

就在他初试锋芒之时,急功近利的股东们按捺不住了。今年2月,9名年轻投资者抛出了一个“诺基亚B计划”,表达了对与微软结盟等战略举措的强烈不满,公开向诺基亚董事会施压,要求新任CEO――这个“微软的特洛伊木马”下台。这一突如其来的袭击,对艾洛普不啻一个下马威。

然而,他不乱方寸,冷静以对,先在2011世界移动大会新闻会上公开回应,继而详述了董事会批准与微软结盟的前因后果和利弊得失,终于平息了这一足以让所有CEO难堪的棘手事件。

回到我与艾洛普交谈的场所――6月21日,新加坡国际会展中心,这里正在举行艾洛普上任后诺基亚最盛大的一次新产品新战略展示大会――Nokia Connection 2011。台上,艾洛普亲自主持开幕并作演讲,让与会的一千多用户和合作伙伴听得津津有味。台下,我们探讨着诺基亚再出发的利弊和前景。

在一间小会客室里,只见艾洛普的手伸进西装口袋,变魔术似的从里面一把抓出4部色彩各异的手机来。这就是刚的拳头新品――诺基亚N9。

N9承载了很多诺基亚的创新:目前唯一采用全触屏、纯触摸式操作的智能手机,创新的滑动界面操作,新颖的相机地图及多媒体体验,整体聚碳酸脂机身具有更强大的天线功能,以及开放的Qt架构等,这些都是竞争对手缺乏或没有的。

艾洛普如数家珍之时,也给人勾勒出诺基亚差异化竞争的战略转变,即在高端市场以Windows Phone为主,在中低端市场,核心策略是以 Symbian作主打产品,融入诺基亚独创的Qt平台,为大众用户提供丰富的不同应用,而所有的目标,都是指向诺基亚“连接下一个十亿用户”的战略构想。

在MeeGo产品时,艾洛普却对与微软的合作津津乐道,这也让人担心N9是诺基亚在MeeGo平台的绝唱。事实上,业界已在猜测,N9仅是诺基亚转战微软平台的试金石,一切都是在为后面的Windows Phone积累经验。

诺基亚并不缺产品,生态的构建才迫在眉睫。诺基亚不可能为MeeGo打造独立的生态系统。

篇(3)

关键词:乡村;生态旅游;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政府行为;策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590.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5-0090-04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相互促进、内在统一的关系。乡村生态旅游是振兴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两者有着内在的契合关系,而政府行为在其协同发展中又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乡村生态旅游是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活动。活动内容包括:自然景观――农村生态、自然环境;经济景观――田园景观、农林牧渔;文化景观――村落古镇、民俗风情。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与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其协同发展有助于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进程。

(一)乡村生态旅游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1.乡村生态旅游可以实现一产与三产的融合,能够增加农业附加值及农村经济总量,从而实现“生产发展”的目标。乡村生态旅游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给当地衰弱的传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旅游产业是乡村经济中最具有附加值的产业,能够充分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有效地将农业与自然与人文等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实现一产与三产的融合,增加农村经济总量,缩小城乡差距,推动新农村建设。据世界旅游组织资料显示,旅游业的投资乘数为4.3,这意味着每增加1元的投资,就能产生4.3元的收益。

2.乡村生态旅游能够为农户带来更多的收益,让农民的荷包鼓起来,从而实现“生活宽裕”的目标。乡村生态旅游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当地农民参与投资、经营旅游业,可增加其可支配收入。众所周知,农业生产的特点是分散性、周期长、对气候条件依赖性强、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收益极不稳定,而且农业附加值低,其比较利益低于其他产业,特别是在农业经营规模小的地方,农业收入更受到局限。因此,单靠农业很难保证农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旅游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非农就业机会,有利于当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巨大的城市居民休闲需求是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最大动力。在当今高速公路系统日趋完善的情况下,城市居民休闲消费有两个圈。一是餐饮消费圈,以城市为中心,大型城市周边50公里、中型城市周边30公里、小型城市周边20公里;二是休闲消费圈,大型城市周边300公里、中型城市周边200公里、小型城市周边100公里。在这两个圈范围内的农村,都具备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基本条件。

3.乡村生态旅游培养了农民市场经济意识和服务顾客的文明素质,从而实现“乡风文明”的目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为农民乡风文明提供了内在的动力机制。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归根结底是服务产业、文化产业,只有具备以游客为上帝的现代服务精神,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并带来经济收益。相对于传统农业,旅游业对劳动者的技术和文化水平要求较高,通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农民意识到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性,促使农民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技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促进了农村教育发展,从而带动了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同时,通过发展农村生态旅游,许多外来文化和先进思想会进入农村,会对农民产生影响,农民必然会接受更多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从而抛弃陈规陋习、移风易俗,形成良好的生活风尚。

4.乡村生态旅游可以培育原生态的保护意识,重视农村整洁环境,从而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乡村生态旅游的吸引力在于清新秀丽的乡村风貌,恬美和谐的风土人情。同时,乡村生态旅游追求个性化、特色化、原生态、唯一性等等,要求旅游目的地村庄要确保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等乡土气息的原汁原味,以原生态的山水、民俗等来吸引八方游客。因此,乡村生态旅游目的地政府及居民自然格外重视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工程等,将大大推动乡村村容改变、卫生条件改善等村庄整体建设,会相应制定出台一些关于村庄整治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政策及措施,以此树立环保理念,增强环保意识,倡导环保行为。

5.通过乡村生态旅游的农民参与机制,提高当地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从而实现“管理民主”的目标。基于社区参与的生态旅游可使当地社区(开发地)拥有并管理生态旅游事业,为游客提供原真性的服务,保障大部分利益收入留在社区内部,以达到保护当地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促进地方社区发展的综合目标[1]。因此,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应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高旅游业在当地社区的参与度,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进行生态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必然会带来农民民主意识的觉醒,以及参与的热情,促进农村管理的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

(二)新农村建设是乡村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1.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目标建设增加了各项补贴,成为乡村生态旅游的资金保障。一方面,政府对农村地区的补贴不但是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为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农业科学技术服务“三农”水平的提高,为乡村生态旅游提供了技术、人力的保证。农业技术的推广、经营模式的改变及农村基础教育、技能培训的投入为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新农村建设的“村容整洁”,要求加大对乡村环境的整治力度,进一步增强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吸引力。新农村建设要解决农村环境污染、农民环保需求等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做好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这些不仅能改善广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也能促进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环境价值的实现。

3.新农村建设的“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是做好“原生态文化”保护的基本要求,从而可以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支撑。乡村生态旅游的内在驱动力正是游客对乡村独特地域文化的追寻和探求。一方面,新农村建设的“乡风文明”,必然要强化“乡规民约”等公序良俗的执行,进而繁荣农村文化,促进乡风文明,塑造新农村建设的新风貌,成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关键。另一方面,通过动员农民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活动,发挥民智作用,保证了乡村原生态的保护,进而实现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乡村生态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中政府行为的策略选择

当前,乡村生态旅游目的地的一些政府行为,诸如旅游管理理念、科学规划、人才保证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管”、“办”不分,不同程度地违背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导致政府行为作用缺陷或减弱,并给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出现的生态环境矛盾日益突出,对政府行为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形成“政府支持,市场主导”的发展思路

乡村生态旅游目的地的一些地方政府对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认识不清,对扶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不热情、不乐观,认为政府搞生态旅游投入高、产出低,忽视其社会意义,一些旅游项目的发展靠自发组织,缺乏政府的有效引导等;在旅游管理上存在执行不力、监督不严及盲目性、重复性开发,忽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造成景观破坏、资源浪费、效益低下;对乡村生态旅游的特色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指导方面,存在方向不明、经济发展功能不强等问题。

1.认真履行政府政策引导和监督管理、行业协调、公共服务等职能。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支持”作为推动旅游发展的一种模式是有明确内涵的,它一不排斥市场,二不是政府包办一切,三不是政府与市场之间没有分工,而是更多地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乡村生态旅游。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的方向应是:旅游规划编制、完善基础设施、旅游招商引资、旅游人才引进、特色项目补助、旅游宣传促销、旅游资源保护――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值得借鉴的是四川省成都市三圣乡的“五朵金花”的成功发展经验,就是在当地政府的有力推动下,五个小村子在发展“一村一品”的基础上成功打造出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的“五朵金花”模式。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五龙村正是上杭县有关领导考察“五朵金花”发展经验后,宣传动员、积极引导五龙村村委会、村民利用毗邻旧址,是远近闻名的沉缸酒和五龙酒饼的发祥地,具有独特的红色文化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以及绿色生态、客家文化优势等发展起来的,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休闲之处,2011年获得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生态旅游示范区”荣誉。

2.建立健全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对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进行指导和监管,以保证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正确方向和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乡村生态旅游适应市场的需求,注重农业向现代农业、观光农业的转变,以拉动休闲经济、旅游经济的发展,更好地为旅游服务,以良好的口碑扩大影响。政府在开发乡村生态旅游中,必须坚持的总原则是:农业支撑、以人为本、社区参与、生态保护。近年来,龙岩市人民政府制定《龙岩市创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整合规划》、《龙岩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推进旅游产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意见》、《关于印发加快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等,鼓励和扶持旅游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推进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二)优化管理和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一些地方的乡村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存在自发性、松散性特征,以及定位不明、重复建设、经营管理能力不强、效益低下的状况,基础设施较差,“游、吃、住、行、购、娱”不配套,如堵车现象及车辆无序停放、缺乏必要的卫生基础设施及监管、安全应急系统亟待加强等。存在旅游的过度规划,散失原生态,且同质化倾向严重,缺乏地方特色,往往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较低层次的旅游面目出现,项目上不外乎赏花摘果、生态观光等。

1.优化管理服务。旅游部门必须履行好主管部门职能,形成科学化的旅游行业管理体制机制。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产业,涉及多个行业或主管部门,在职能上存在重叠现象,因此,要注重协调好这些职能部门,通过建立健全旅游法律法规,厘清权力责任界限,落实政企分开,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管理,更好地服务于旅游业,监督旅游业的市场化运作。

2.优化旅游规划。在规划过程中要重视秉承自然、人与乡村三要素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充分考虑地方的自然风貌及特点和文化特性的结合。其中包括:素面朝天――具有原始生态保护理念;乡土风味――文化特色保护理念;诗意回归――生态美学保护理念。龙岩市在“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中,提出培育“中国红色圣地、客家文化中心、世界文化遗产、南国山水名城”四大生态旅游名片。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上杭县五龙村生态旅游发展的规划设计为“一潭五家五园五带”的构思,一潭指的是“五龙结潭”,五家指的是客栈、白莲塘知青人家、邓家坊客家山庄、五龙山庄、五龙谷宿营;五园即瓜豆采摘园、生态农业观光园、农事活动园、莲花园、黄酒文化园;五带指街长青带、五龙溪滨水休闲带、环村自行车健身带、彩眉岭森林沐浴带、黄潭河溯源探幽带。笔者曾协助龙岩市长汀县庵杰乡开展生态旅游规划工作,提出了“汀江正源生态旅游胜地”的旅游开发设想。其中心主题是“唯我汀江跨龙门”;核心内容包括汀江源头、韩江溯源、客家寻根、客家美食、佛教朝拜、农耕体验、竹海公园、红豆衫林等。

3.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要在政府部门统一指导下,加大旅游景区的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解决“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等农村老大难问题。2012年龙岩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旅游产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意见》,要求逐年增加旅游专项资金投入,重点用于旅游规划编制、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推广、行业管理、人才培训等。同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鼓励、奖励民间资本投入机制,同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如银行贷款、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来引导、扶持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以提高整体经济效率与全社会效益。

(三)严格保护“原生态”风貌,提升乡村生态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原生态”是指在没有外力干涉的情形下事物所呈现的自然面貌。“原生态”有“自然的原生态”(原生态自然)与“文化的原生态”(原生态文化)两层含义。“自然的原生态”是指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是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成、保存下来的物质的总称。“文化的原生态”是指未经人为加工,雕琢粉饰,存在于民间,具有原始,质朴的特征,散发着乡土气息的原汁原味的文化形态,它代表的是大众的文化符号[2]。当前,“自然的原生态”面貌遭到破坏,主要是景区大量游客的涌入,超过环境承载力,给原生态环境造成了大量或有意或无意的改变和破坏;“文化的原生态”也面临同样的窘境,一些旅游经营者为了迎合旅游者,放着自己原生的文化资源不用,而舍本求末组建现代文化表演队、艺术团等,甚至完全抛弃地方原汁原味的地域特色文化,其原有风貌不同程度地被洋化、现代化、商业化。为此,政府要严格保护“原生态”风貌,着力提升乡村生态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其保护重点包括:自然生态特色――自然风光、农耕特色;民俗文化特色――民族、民俗等地方特色;红色文化特色――文化旧址、遗迹等。随着旅游活动的纵深发展,人们对旅游产品文化品位的要求越来越高,缺少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难以立足市场。就龙岩市乡村生态旅游产品独特的文化内涵而言,应涵盖以下三种文化,即以梅花山、冠豸山等为代表的绿色文化(神奇的山水),以永定土楼、长汀古城等为代表的客家文化(神密的文化),以上杭旧址、长汀革命旧址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神圣的土地)。

(四)制定相关优惠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创新营销方式,打造区域品牌

市场需求是决定资源配置和项目设置的关键依据,民族生态文化旅游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多重复合需求。由于缺乏政策支持力度及经营理念的缺失,许多旅游经营者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粗放方式,根本谈不上产品的包装、营销、更新。

1.及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完善旅游保障体系、鼓励机制,如政府通过直接投资、财政补贴、建立专项基金、税收优惠、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等政策杠杆,为乡村生态旅游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日前,龙岩市旅游局、市财政局、市农办联合对相关旅游企业进行审查、核实,目前下拨2013年度旅游产业奖励补助金额1 259.45万元,获奖补的有142家旅游企业。奖补内容主要包括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购物商店等旅游企业创建品牌,提升等级奖励;旅游人才培养补助;旅游项目贷款贴息;旅游专线车补助;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奖补;企业税收奖补等。

2.丰富旅游产品,创新营销方式。积极做好旅游基础调研、掌握游客的心理预期、文化需求等,有意识地引导生态旅游项目与市场接轨,实行积极营销政策,构建旅游营销联盟,吸纳更多旅客,使游客获得集体验性、知识性、娱乐性等为一体的多重满足。近年来,龙岩市永定县政府积极推介“世遗”生态旅游项目“福建土楼”,为促进永定土楼旅游从“过境游”向“过夜游”转变,积极实施市场化运作。永定县政府加大对外营销力度,实施市场化运作。2014年9月,全球首座以客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演艺剧场――“福建土楼梦幻剧场”在永定县举行奠基仪式。该项目由金马传媒集团投资兴建,总投资3亿元,预计2015年年底竣工,2016年正式公演。

3.突出特色和产品功能定位,打造区域品牌。“原生态”旅游需要寻求鲜明独特的品牌定位,通过内外部传播途径形成对品牌的高度认同,从而增强民族文化的吸引力、竞争力。乡村生态旅游地要充分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等资源,突出农村生活风貌和丰富乡土文化底蕴,充分挖掘当地乡村农业的生态价值内涵,以生态平衡为理念,以农事活动为载体,以特色农产品为购物对象,以科技和生态管理为支撑,把乡村农业资源转化成旅游资源,培育乡村生态旅游文化品牌[3]。为此,应全面实施品牌战略。乡村生态旅游客源市场定位应以邻近城市市民及近郊农民为主,区外、国外游客为辅,通过网络、广告等系列策划,将生态旅游作为当地“名片”向外推介;引进有经济实力和市场经营能力的企业,实施“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提高规划管理、服务水平,指导、组织农民开展地方风情、农耕文化等旅游活动。目前,龙岩市的梅花山和冠豸山、梁野山、九鹏溪景区分别获评国家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初步形成一批乡村生态旅游的区域品牌。

(五)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协调机制,动员社区参与,让社区民众分享发展成果

目前,一些地方存在干部热、群众冷的现象,仍有一些社区农民观念陈旧,对乡村生态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缺乏足够认识,对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不抱乐观态度,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1.转变农民因循守旧的传统思维方式,使其真正成为旅游发展的主体。改革农民知足常乐、故步自封、依赖等待、不思进取等生产生活态度,增强自立、竞争、效率意识,适应新时代,接受新观念,使学文化、学技术成了农民的自觉行动,让农民乐意尝试并接受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农民真正成为旅游发展的主体。龙岩市新罗区洋畲村地处新罗区狮子山脚下,距城区12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6.8%,区内山峰连绵起伏,空气清新,被誉为“城市边上的原始森林”,是远近闻名的果竹之乡,先后获得过“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绿色村庄”、“全国绿色小康村”、“中国特色村”等荣誉称号。近年来,洋畲村不定期组织开展“厨师比武”大会,通过菜式交流、菜品评审等相互交流、学习经验活动,提高厨师们的整体技艺水平,以特色餐饮作为发展旅游产业的重点。

2.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协调机制,让农民获得更大收益。利益问题是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焦点问题之一[4],要积极创建由政府、企业、旅游协会、村民等多元参与的发展模式,注重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牵线搭桥”作用,既要保证农民参与乡村生态旅游的劳动报酬,也要注意保护农民的资金入股、资源参股等合法所得,让他们分享改革发展成果。龙岩市上杭县五龙村通过“支部+协会”模式创新旅游运作,采取联营方式经营,使“农家乐”越做越红火;同时,组建“五龙民俗表演队”,拓展游客体验内容,定期在民俗文化广场开展民俗表演,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参与能力、组织化水平,较好地解决社区农民就业及利益矛盾、利益分配问题。2010年2月13日,同志亲临古田视察,并在五龙村群众家中过年。他的到来更为五龙村的生态旅游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五龙村生态旅游品牌正在形成。

结语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在这个地球上。乡村是人类的原始家园,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华文化起源于悠久的农业文明,根深深地扎在乡村。在政府的重视、推动下,乡村生态旅游与新农村建设能够实现有效的协同发展,必将促进乡村经济、乡村文明进程,进而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增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 基于农村社区参与的乡村生态旅游.[EB/OL].http:///lijingcn_2001/blog/static/2912662220074615444323/.

[2] 赵世林,曾茜.原生态的文化诠释[N].光明日报,2008-05-20(11).

[3] 王军,等.试论乡村生态旅游文化品牌的营销[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1):81-84.

[4] 张强.龙岩市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析[J].龙岩学院学报,2013,(3):71.

Strategy Choice of the government behavior i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logical tourism and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aking Longyan city of Fuji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YU Gui-hai

(Party School of CPC Longyan Municipal Committee,Longyan 364000,China)

篇(4)

一方面从是外部环境看。铁路道口安全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一是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不断加快,东北腹地经济发展对*的交通必将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铁路运输将更加繁忙,省内乃至东北地区的公路包括高速公路的流量将大幅度地增加。由于车辆的大量增加,特别是由于长途汽车驾驶员对我省铁路道口分布情况和道口附近的道路情况不熟悉,再加上长途奔波,疲劳驾驶,极易发生安全事故。二是随着*的全面振兴,去年我们*不仅GDP总量超过1万亿,达到11021.7亿元,增长了14.5%,而且用电量增长了10.7%;货运量也增长了11.7%。这就看出我们*振兴的速度已经走上了快车道。全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大幅度增加,靠近铁路行驶和穿越铁路道口的机动车数量将急剧增长,铁路道口安全的任务也将更加繁重。三是目前我国正处在黄金发展期,高增长,低通货。同时也是矛盾凸现期,治安形势比较严峻。这些,都对道口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另一方面从铁路道口管理、铁路大提速和道口事故本身的情况看,形势更不容乐观。一是我省还有大量无人看守道口。目前,我省境内共有铁路道口1677处,其中,铁路有人看守道口240处,地方监护道口509处,合占45%;无人看守道口928处,占55%。去年无人看守道口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9.3%。由于各种原因,现在我们还无法将所有无人道口全部看守或监护起来,因此道口安全管理工作的压力非常大。二是道口改造工程进展缓慢。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和铁路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对一批比较繁忙的铁路道口进行了立交改造,尤其是沈山铁路干线消灭了平交道口,沈大铁路基本消灭了平交道口,但是,在一些国省级公路或者城市道路上,还存在着大量的铁路平交道口。而且我们很多铁路平交道口还有公交客车和长途客车通过。随着公共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通过这些道口的公交和长途客车可能还会增多。另外,随着一些开发区、工业园区的陆续建成,一些原本只通过行人或畜力车的乡村道口,现在机动车流量迅猛增加,有的还有客运班车或公交车通过。另外,据铁路部门介绍,在我省境内的部分铁路线上,还开行了多组合列车。

因此铁路道口的安全压力也随之增加。解决道口安全的根本措施是平交改立交,但平交改立交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相当长的时间,短期内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我们必须充分认清面临的严峻形势,在不断加强管理,提高铁路道口的安全防事故能力的同时。要优先考虑高危道口的改造,因为一旦发生铁路道通事故,轻则造成财产损失,重则造成重特大伤亡,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我们资金再紧张,也要优先解决这部分道口的平改立问题。三是铁路大提速后给铁路道口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挑战。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后,我省境内的部分铁路路段通行我国铁路最高时速的列车,运行速度将达到每小时250公里,其他路段列车的运行速度也有相应的提升。列车运行速度提高,对道口安全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大幅度提升,道口预警时间变短,列车制动距离变长,从而增加了道口预防事故的难度,给道口的事故预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道口安全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四是一些高危道口的控制措施不到位。目前一些位于大坡段、曲线内、了望视线不良,以及公路交通流量特别大的高危道口,到目前为止,我们防范措施的针对性还不强,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五是农用车辆在道口发生交通事故较多。去年,我省共发生铁路道通事故29起,其中,农用车和摩托车在道口发生的事故11起,占38%。这说明我们对农用车和摩托车管理很不到位。加强农用车和摩托车管理,已成为我们预防道通事故的重点。因此,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实战出发的措施,切实把铁路道口安全工作抓好抓细抓出成效。

第二,铁路是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20*年我省在铁路发送的货物有17600万吨,通过铁路出行的人数达11000万人次。这说明铁路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其它任何一种运输方式无法代替的。同时,由于路网的作用,*境内的铁路不仅仅为*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它也为东北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今年春季这场罕见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更加凸现出铁路运输的重要地位。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有责任有义务为铁路运输这条国民经济大动脉的安全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外部环境。而铁路道口是铁路运输安全中一个重要环节,仅仅依靠铁路运输企业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铁路道口安全工作涉及到全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各尽其责。

第三,铁路道口是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危险源

根据沈阳铁路局的统计,20*年*省境内共发生各类铁路道通事故61件(含有人看守道口和部分专用线),累计中断铁路行车32小时,其中机动车违章闯入道口的占72%。我们知道,一旦发生铁路道通事故,轻则造成财产损失,重则车毁人亡。如果车上的乘坐人员较多,就极有可能发生重特大事故,造成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并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同时,也会较长时间地中断铁路行车,对铁路正常的运输秩序造成破坏。

第二个问题,抓铁路道口安全工作,我们抓什么

对铁路道口安全工作,省政府总的要求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充分发挥地方和铁路两个积极性,齐抓共管,进一步加强道口安全管理工作,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保障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工作中,我体会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要加快公路与铁路平交道口的改造。解决道口安全的根本出路就是平交改立交。因此,请各市政府、省交通厅和沈阳铁路局,抓紧落实资金,抓紧征地拆迁,抓紧施工建设,按期完成已经确定的“平改立”建设任务。为加快改造进程,这里,我把“平改立”投资的原则再明确一下:县级以上公路包括县级公路的“平改立”项目,主体工程由省交通厅、沈阳铁路局共同投资建设,请你们这两家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以协议方式确定改造及投资的原则;乡、村级道路的“平改立”项目,主体工程由沈阳铁路局投资改造;城市道路的“平改立”项目,由各市、县(市、区)政府和沈阳铁路局共同投资建设,改造及投资的原则,请沈阳铁路局与各市、县(市、区)政府以协议的方式确定。规划预留部分增加的投资,由提出方承担。也就是说,谁提出的,谁掏钱。至于征地拆迁问题,铁路范围内的,由铁路部门负责;铁路地界范围以外的,由地方政府负责。同时,在“平改立”工作中,我们还要认真解决道口“平改立”后下穿立交桥(函)的排水问题,以确保道路畅通。还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对铁路有人看守道口和地方监护道口的“平改立”,铁路部门和各市道口委要做好改造期间看守和监护人员的思想工作,防止出现情绪波动,鼓励他们站好最后一班岗,以确保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确保道口安全。

第二,要加大对监护道口的安全防护投入。沈阳铁路局在前年投入资金3470万元的基础上,去年又投入资金720万元,为45处监护道口安设了三相动力电源、报警设备、电动拉门等安全防护设施,同时,还对近千名监护员进行了使用新设备的岗前培训。这些措施的实施,对确保我省道口安全确实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充分体现了铁路部门在铁路道口安全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充分体现了铁路部门为构建和谐*所做出的贡献。新的一年,希望铁路部门继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监护道口的安全防护投入,继续为实现我省道口安全形势的稳定好转做出新的贡献。同时,我也希望我们地方各级政府,希望我们各级道口委,要向铁路部门学习,对地方监护的道口要舍得投入,要舍得花钱买安全,通过增设安全防护设施,提高高危道口的安全防范能力,使更多的铁路道口安全处在监控之中。

第三,要把预防重特大事故作为首要任务。今年,我们要坚决杜绝重特大道通事故的发生,各市必须把事故控制在省道口委下达的控制指标之内。为确保目标的实现,请各市把辖区内那些位于大坡段、曲线内、了望视线不良、通行公交客车、长途客运班车以及交通流量非常繁忙的高危道口作为重点控制对象,组织公安、交通、建设、农机、铁路等部门共同制定防范措施,并把防范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和有关责任人,列入相关的考核当中;对于上述重点道口要逐步安装电子设备实现全程监控,并纳入交警部门对违章机动车的执法处罚体系;在改造之前,由交通部门负责在道路上安设减速带;对“卡脖子”道口,交通和铁路部门共同研究,尽快拿出解决方案,力争年底全部解决。我想,各部门、各市把这块看住了,今年全省道口安全形势的稳定好转,也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第四,要进一步做好铁路道口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宣传教育工作,我想,关键是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各级道口委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要开展好道口“宣传月”活动,要加强与新闻单位的联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扩大宣传的覆盖面。二是要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公安、交通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的安全法规教育,尤其是要加大对超载、超重、超限车辆驾驶人员的处罚教育力度,严防“三超”车辆通过铁路道口。因为这些车辆通过铁路道口时,不仅对铁路道口铺面破坏严重,而且通行的时间较长,一旦在道口出现故障很难处理,很容易引发道通事故。三是要加强对农用车辆的管理。各级农机监理、公安和交通部门要搞好配合,加强对农用车辆的管理,请各市进行集中整治,严禁“三无”车辆上路行驶。农用车辆这一块管好了,管严了,管住了,我省农用车辆道通事故多发的态势,就一定能得到有效的遏制。

第五,要认真做好监护道口的管理工作。目前,在我省境内1677处铁路道口中,由地方监护道口有509处,这些道口的监护管理责任,主要是在咱们各级安监部门,大家要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希望安监部门和铁路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职责,发挥好作用,进一步做好管理工作。尤其要重视选聘合格的监护员人员,进一步加强监护队伍建设,要定期组织业务技能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人员的工作水平,强化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要想办法提高监护人员的待遇,保证监护员的津贴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使他们全身心地做好道口监护工作。对在防止道口事故中表现突出的同志,特别是防止重大事故的同志,要及时给予重奖。至于那些确属繁忙的无人道口,我们也要有计划的逐步监护起来,以切实提高铁路道口的安全防范能力。

第三个问题,怎么样进一步抓落实,把铁路道口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我认为近一个时期抓好道口安全工作的重点是以上五个方面,这五个重点我们抓到位了,今年我省铁路道口的安全形势,就一定能实现稳定好转。那么,我们怎样狠抓落实,来进一步推动这五项重点工作的落实呢?

第一,要加强领导。首先各级道口委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根据国家的有关要求,我省以及省内的14个市都成立了道口委。希望道口委各成员单位的领导,都要把铁路道口安全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把铁路道口作为我省安全生产中的重大危险源来控制,切实发挥好自身的职能作用,进一步促进工作的落实。同时,道口委各成员单位都要从大局出发,在道口委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下,主动配合、积极支持道口安全工作。这里,还需要强调一个问题,目前全省道口安全监管体系已基本完善,但个别市仍存在人员配备不到位等情况。这些都需要我们各级领导同志认真研究,尽快给予落实。

第二,要加强检查指导。各市道口委要定期地进行道口安全检查,各市也可以组织互检,重点检查道口安全制度落实情况和安全隐患,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要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及时下达整改指令书,以便及时整改,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省道口委要加强督查,最好每季度都组织一次督查,对督查工作要做到有目标、有要求、有措施、有总结,以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并以此作为对各市进行年度考核的依据。

第三,要落实好责任。今天各市道口委的主任都来了,回去后,各市要结合本市的具体情况,抓紧制定确保责任目标实现的具体措施,把省政府的总体要求和道口安全工作责任切实落到实处。做好道口安全工作,关键要有责任心;确保道口安全形势实现好转,根本在于落实责任制。所以,希望各市一定要把道口安全工作的责任落实下去,切实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监护人员。同时,还要落实好问责制,没有问责,责任制就形同虚设,道口安全工作责任就落不实,安全工作“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篇(5)

2017年03月27日

今天召开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场推进会,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上级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我市2016年农业农村工作,全面部署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等下,高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两点意见。

一、2016年农业农村工作回顾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扎实推进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农村改革,农业农村工作保持“平稳向好”态势,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县(市)区第二。

(一)现代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2016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4.01亿元,同比增长2%;在新一轮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中位列全省第二。现代农业主平台加快建设,建成现代农业园区项目6个、省级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1个,新增中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个,坎墩果蔬特色农业强镇入选省首批农业“一区一镇”创建名单。农业市场经营主体积极培育,新评定星级专业合作社42家,新增国家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省级2家,海通、恒康获得首届宁波市“十强”农业龙头企业称号。农业生态建设治理稳步推进,实施家禽养殖场整治提升177家。推进农药化肥减量控害,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20.4万亩次,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13个、示范面积2.5万亩。农业质量安全保障逐步强化,创建成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完成农产品检测2913批次、合格率99%。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加快推进,实施周巷镇和现代农业开发区两个小型农田水利项目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修掘农田沟渠15万亩。

(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启动实施新一轮美丽乡村分类创建,确定“十三五”期间美丽乡村精品村11个、示范村15个和2016年度美丽乡村美丽宜居村25个,指导督促三类村开展专项设计方案编制,推进项目初审和立项。目前25个美丽宜居村已全部完成立项,龙山镇山下村率先开展精品村建设。启动中横线精品线西段(余慈市界—宗汉漾山路江)建设,完成分镇建设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和具体建设项目确定。“五水共治”稳步推进,顺利完成“清三河、两覆盖、两转型”任务,实施村(社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71个,受益户数24293户。环境综合整治有序推进,制定出台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的意见,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密闭和“以桶换桶”收运工作,构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森林慈溪”建设扎实推进,新增平原绿化2500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4个。

(三)民生整体水平得到新提升。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切实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16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547元,同比增长8.2%,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72:1,农民收入增速连续七年超过城镇居民。农民就业途径不断拓宽,有序发展农家乐,创建省级农家乐示范点和民宿集聚村各1个,农家乐游客接待量和直接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1.6%和20%;“电子商务进万村”稳步推进,新增农村电商服务站50家,建成电子商务专业村5个。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实施全面参保登记计划,全市户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稳定在98%以上、96%以上。扩大低保覆盖面,城乡低保占比达1.3%。完善社会救助机制,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行动,全市基本消除人均6000元以下贫困人口。

(四)农村改革创新实现新突破。重点围绕合作经济、产权制度等进行攻坚突破,努力构建城乡资源要素平等交换机制。“三位一体”改革扎实开展,健全市镇两级农合联运行机制,组建镇级农事服务中心9个。建立慈溪农联电商有限公司,在淘宝网等第三方综合性电商平台上搭建慈溪农产品电商馆。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资金互助会3家,累计11家,贷款2755.6万元。探索开展杨梅降水气象指数保险试点,参保面积3866亩,总赔付62.5万元。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序开展,全面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已开展测绘村260个,完成实测承包地面积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74%。开展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研究制定实施办法和相关配套政策,累计贷款38笔1976万元。

二、2017年农业农村主要工作

2017年,我们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为路径,牢牢把握“优、绿、新、强、美、活”关键词,全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主要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要突出“优”字,调整农业产品结构。我市农业虽然现代化程度已较高,但农业生产“大而不强”、农产品“多而不优”的问题仍较突出,部分产业出现结构性过剩。如我市的大棚葡萄种植面积已达5.6万亩,为全省最大,但由于品种更新换代慢,市场竞争力日趋下降,亩均产出已从最好时期的0.93万元下降到0.6万元。因此,我们要抓牢市场需求导向和消费升级趋势,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中高端供给,优化农业供给体系。一是要加快建设产业平台。全力推进“一区一镇”建设,狠抓现代农业开发区产业升级,积极引进南美白对虾种苗繁育基地、正大电子商务总部等项目,完成澳大利亚肉牛进口隔离屠宰项目和食品研发中心项目,启用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启动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创建,实质性推进坎墩万亩都市农业创新示范区建设,努力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引领区。二是要积极发展特色基地。要以做大做强优质蔬菜、特色水产、名优水果、花卉苗木等四大产业基地为基础,促进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合理搭配品种结构,推动农产品供应从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稳固粮食产业,稳定南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立旱粮生产基地。三是要调减低质低效农业。根据市场需求、亩均效益、环境承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严格控制丝瓜络等造成环境污染的产业发展,抓好葡萄、杨梅等控量提质工作。今年是丝瓜浸洗面源污染整治的最后一年,有关镇要继续抓好污染整治工作,严格控制丝瓜种植产业,达到丝瓜种植面积大幅度削减、浸洗污水彻底整治的目标,从根本上杜绝无序浸洗丝瓜的行为。

(二)要突出“绿”字,调好农业生产方式。过去,为追求产量与效益,我市在农业投入品使用、简易设施应用(如简易大棚应用)等方面比较粗放,过多考虑短期的经济效益,忽视对长远生态效益的关注,农业生态环境成为突出短板,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水平不高,技术支撑体系相对较弱。因此,我们要坚持绿色导向,创新绿色发展机制,推行绿色生产方式,让农业生产“绿起来”。一是要推进建设“清洁田园”。“清洁田园”专项行动已全面展开,实现了农业全产业全区域覆盖,去年回收各类废弃物700余吨。今年要继续健全“政府主导、财政扶持、属地管理、统一回收、分类处置”模式,加强动态保洁,完善农田环境管理长效机制,集中清除田园各类农业废弃物。要以“两路(中横线、胜陆高架)两侧”为重点,推进农业设施用房整治,“拆除一批、提升一批、规范一批”,规范农业设施用房建设,打造一批美丽田园。二是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绿色畜牧业发展,深化畜禽养殖场整治,促进畜禽污染治理,规模化养殖场生态化治理达标率达到100%,力争创建省级美丽生态牧场8家。大力发展和推广农牧结合、稻鱼共生、立体种养等生态循环模式,建成省级示范点2个以上。积极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肥药双控,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创建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示范1个,化肥农药实现零增长。三是要抓好产品质量安全。要高度关注“舌尖上的安全”,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现规模主体基本覆盖,建立健全全产业、全区域的农产品检测体系,加强对小规模种养殖户的质量检测和隐患排查,探索农产品准出机制,创建一批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点;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创建和标准化模式图进场入户活动,力争农业标准化生产率达64%以上。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加强“三品一标”认证推广,宣传推介农业区域公共品牌,启动“慈溪蜜梨”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

(三)要突出“新”字,调顺农业产业体系。我市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虽已起步,但农业同二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程度还远远不够,如休闲观光农业,档次低、规模小、分布散,大多停留在果园采摘、垂钓等传统层面,没有在产品包装、品牌打造、个、消费心理、创意营销等文化内涵上进行细挖深掘。因此,我们要坚持产业融合、跨界发展的思路,按照全域景区化理念,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继续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主体作用,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二是要大力推动农旅结合发展。农旅结合是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文章。要以中横线现代农业精品线为重点,整合力量,集中打造,融合旅游元素,配置游客服务设施,力争创建精品园、示范园、休闲观光园等特色园区3个以上,创建一批具有旅游景区等级的美丽田园;结合市现代农业开发区建设,整合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规划布局新型业态,探索建设休闲观光和生态旅游“沿海线”,力争将中横线和沿海线打造成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带。提升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发挥农村田园风光、农耕文化、特色产业等优势,结合美丽乡村风景线打造,积极推进农家乐示范点、特色村、特色区块以及民宿集中村建设,鼓励发展一批特色生态型农庄,全面提升发展“浙东大农家”乡村旅游档次。三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要依托慈溪农联电商有限公司,组建农产品电商孵化园,在淘宝、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开设农产品电商慈溪馆。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特别是要加强与农产品电商慈溪馆对接,引导我市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品牌、进平台,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让慈溪绿色优质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

(四)要突出“强”字,健全农业支持体系。农业是一个社会效益高而自身效益低的产业。因此,我们要继续加强政策引导,强化人、地、财等要素保障,推动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要积极培育农业经营主体。目前,我市务农群体整体素质不够高,务农劳动力基本都在50岁以上,70岁以上的高龄农民也有一定比例,涉农大学生从业不够稳定,现代农业发展亟需一支高素质的经营主体队伍。要深入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提质、家庭农场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三大工程,定期组织开展“十佳”农业市场经营主体评选活动。深化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评定,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创客、农二代等农业创业群体,鼓励大学生到青年农场主孵化园和大学生创业园创业;扶持发展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力强、实力雄厚的农业龙头企业。二是要大力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一般要根据农民素质、经营能力、种植条件等因素来合理确定。目前我市土地流转面积已达到36.16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72.63%,但规模经营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土地经营的规模不大、质量和水平不高。要整合小规模经营,调整政策扶持方向,鼓励发展单体50-300亩的适度规模经营,力争5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占规模经营总面积的65%以上,在今年的扶持政策调整中,初步设想将扶持重点向具有一定规模(集中连片300亩以上)、长期流转(10年以上)的农户倾斜;积极推广作价入股、内股外租等土地流转模式,引导组建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力争每个镇(街道)新增1个以上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三是要健全完善财政保障机制。去年,我们对涉农资金整合进行了重点调研,市里又将整体制定三次产业的扶持政策,我们将根据总体安排,制定新一轮现代农业发展扶持政策,目前已经形成初稿,总体想法是要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合理归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精准度和集中度。政策初稿看,刚性开支占八分之五,重点项目占八分之二,其余项目与原来相比大幅度缩减,各地要按照正式文件要求,抓紧制定出台镇级支持农业配套文件,及早谋划相关项目,早实施早得益。此外要探索建立市涉农资金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涉农资金项目的全程监管,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管理水平。四是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坚持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扩大高品质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企业,建立新品种引试基地和地方品种种质资源基地,新引进和试验新品种100只以上。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开展省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县创建,建设一批符合“机器换人”示范县创建标准的镇(园区)、基地。加强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促进新型智能农业设施装备引进和应用。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完成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资1.3亿元,新增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千亩。

(五)要突出“美”字,深入建设美丽乡村。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基础。我市经过上一轮美丽乡村建设,村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但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村庄特色不明显,亮点不够多,脏、乱、差等现象在局部地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所以,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现在也是结构性矛盾,现代农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但美丽乡村建设还有许多薄弱环节,需要在今后工作当中牢牢抓好。我们要以美丽乡村升级版打造为抓手,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现村庄更美丽、环境更优美、生活更美满。一是要推进美丽乡村分类创建。去年开始我市启动实施美丽乡村升级版打造。所谓“升级版”,就是立足于上一轮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在更高水平上打造美丽乡村,要求更高,任务更重。今年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以景区化建设的理念和标准来建设美丽乡村,我们要抓好贯彻落实,在村庄建设中融合旅游元素,注重景点建设,串点成线,力争建成一批具有景区等级标准的美丽乡村。要积极培育精品示范,完成龙山镇山下村精品村建设任务,启动实施精品村和示范村各5个以上。积极推进美丽宜居村建设,完成2016年度美丽宜居村建设任务,启动实施2017年度美丽宜居村25个。积极推进美丽乡村示范镇建设,开展全域整治建设和全面整体提升,力争创建示范镇2个。积极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基本完成中横线西段(余慈市界—宗汉漾山路江)建设,启动中横线东段(龙山西门外村界—观附公路)和新浦镇海韵风情线建设。二是要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去年初,我们开展了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百日行动”,农村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与美丽乡村的要求、人民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为此,我们要以农村污水治理、垃圾清运、治危拆违为重点,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组合拳。要启动新一轮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以“河长制”为龙头,持续推进“五水共治”,突出抓好水污染防治,启动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力争全面消除宁波市市控以上断面劣Ⅴ类水体。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质扩面,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地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实施提质扩面村50个。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导向,在巩固“户集、村收、镇转运、市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和处置体系基础上,完善生活垃圾密闭收运体系,稳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力争完成垃圾分类“三化”处理村70个以上。要推进农村“治危拆违”。今年2月,我市住建局等相关职能部门指导各镇(街道)开展了房屋使用安全隐患再排查,并建立了危旧房屋信息动态更新制度、安全员AB岗工作制度、治理措施清单及销号管理制度、事故倒查责任追究制度。下步,我们要严格执行这些制度,健全农村“治危拆违”长效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要抓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突出开展以“治脏、治乱、治差”为主的“一加强三整治”行动(“一加强”即加强规划设计引领,“三整治”即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城镇秩序、整治镇容镇貌),努力实现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服务功能持续增强,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城镇秩序日趋规范,镇容镇貌大为改观、地域特色更为鲜明,乡风民风更加文明、社会公认度不断提升的目标。三是要深入推进“森林慈溪”建设。“森林慈溪”建设是实现农村增绿的有效途径。要研究制定新一轮的“森林慈溪”扶持政策,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和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强现有林地资源保护和林地管护队伍建设,开展“森林”系列创建,今年新增平原绿化2000亩以上。

(六)要突出“活”字,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全面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是破解当前“三农”发展难题的根本出路。下步,我们要继续以“三位一体”、农村产权、集体经济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一是要深化合作经济体制改革。我市自2014年被列为省级改革试点以来,“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得到深入推进。去年,中农办主任唐仁健来慈调研“三位一体”改革,肯定了慈溪的做法。下步,我们要继续以打造省级“三位一体”慈溪样板为目标,加快建设服务活动、主体培育、电子商务、信用合作、资金保障五大平台,提升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的组织化程度,让农民在服务中得到实惠,增强农合联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重点要抓好三件事:第一件是全面推进镇级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已经组建9家,剩余7个镇(街道)要加快组建,到6月底要完成全覆盖。已组建的9家要做好规范提升工作。建成后,要加强正常运行机制建设,开展常态化的专家咨询、固定活动日、学习培训、产品销售等活动,实现原来市场主体找镇农办为主向市场主体找农事服务中心为主转变,让“有事找农合联”成为农民的最佳选择。第二件是推进涉农服务事项转移,进一步提高农合联为农服务能力。目前我市已明确将农户小额担保、农产品展示展销两项职能转交给农合联,请相关部门尽快做好职能移交工作,并在过渡期间加强对农合联的业务指导;市农合联也要尽快熟悉业务,提高职能承接能力,尽量减少职能转移对工作开展的负面影响。第三件是要加强资金互助合作,探索开展资金保险互助试点,在银行、保险机构、农资公司、农合联会员间开展农资贷款保险互助试点,降低农户生产资料成本。二是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首先是确权,要将有关农村产权明确到人(户),实现权跟人(户)走,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今年的重点是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确保年底前基本完成。这项工作是难啃的硬骨头,去年有些镇为了完成任务,上报数据要快于实际进度,但今年是确权的最后一年,没有退路,各地一定要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其次是赋权,要赋予农村产权更多权能,进一步激活农村“沉睡的资本”。之前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开展了“多权一房”抵质押贷款,并于去年开展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但改革进度不太理想,去年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累计实施38笔1976万元,与实施方案中提出的“两年两个亿”目标相距甚远。下步,我们要找准改革关键所在,一方面要全面推进50亩以上家庭农场的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为抵押做好基础性工作,因为有了确权才能真正进行抵押;另一方面,要用足用好经营权的反担保功能,在农户小额担保中将土地经营权作为反担保。此外,农商行、邮储银行在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中要把土地经营权作为主体,创新与其他品种相结合的涉农贷款,加快推进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力争全年实现贷款超亿元。三是要创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是村级组织“有钱办事”的重要保障。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先后制定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振兴工程、市级财政补助村扶持等政策,集体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2016年底,全市村级集体资产总计113.2亿元,总收入达12.2亿元,可用收入7.96亿元。但我市集体经济还是存在增收路径不宽、发展动能不足、开支逐年增加等问题。据统计,2014-2016年,年均稳定收入20万以下的村还有39个。今年省里提出了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昨天市委常委会专门审议通过了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政策和市级财政补助村集体经济扶持政策(2017-2021),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政策规定,抓紧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渠道,挖掘资源要素增收潜力,加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提升村级有钱办事能力。重点要抓好三项工作:第一项是消除稳定收入20万元以下村。目前全市20万元以下村还有39个,同时还要防止一些村重新返贫。总体目标上是要消除稳定收入20万元以下的村,帮助其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具体办法上,按照稳定收入和镇级平衡相结合,全市确定60个的市镇两级财政补助村,必须帮助他们建立具有稳定收入来源的项目,通过五年努力消除稳定收入20万元以下村。责任落实上,吃牢镇级主体责任,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将消除稳定收入20万元以下村的任务纳入到镇(街道)和党政主要负责人考核之中。第二项是抓紧做好村级债务化解工作。从这几年的发展情况看,村级债务情况还比较严重。因此,各地要关注村级债务,党政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村级债务工作,研究制定各村的村级债务化解方案,做到一村一策,建立健全村级债务防控机制,研究解决盲目举债、高息借款搞项目建设等问题,力争做到新债不增、旧债渐减。第三项是深化村级股份制改革,鼓励有条件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照章程要求试行分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篇(6)

关键词:养老服务业;社区;老龄;代际;福利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9-0087-03

一、引言

我国“十三五”规划明确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服务渐趋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大社会经济问题,也是我国最大的民生问题。根据《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表明,截止2015年底,我国60岁及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22亿人,占我国总人口的16.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386亿人,是总人口的10.5%。资料表明,若一个国家(包括地区)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居人口总数达到10%的比例,或者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为7%,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资料显示,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据人口数据显示,按着目前的老年人口增长速度看,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占人口总数的30%。伴随着老龄人口的逐渐增加,养老问题及养老服务业发展问题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以家庭为单位的养老方式将会被社区养老模式所取代,社区养老方式也会逐渐融合企业或个人参与的混合式养老模式,这样可以解决国家养老模式的资金不足问题。家庭养老模式在全社会养老体系中所占比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小,而社区养老、国家养老和混合养老模式将居很大比例。与此同时,康体医疗养老模式与“候鸟式”养老模式日益成为社会化养老模式的新趋势。

二、养老服务业文献综述

如何养老不仅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政府部门、社会、企业和个人等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对养老服务业发展模式予以文献回顾,试图为我国未来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寻求一条可行路径。

(一)对养老服务业的界定

1.国外对养老服务业的界定

通过文献梳理表明,养老服务业在日本已经被界定为老龄化产业。老龄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包括老年用品方面的产业和老年服务产业,是指为老年人提品或者服务的部门或企业,这些部门或企业涵盖医疗和社会福利相关的产业。

在日本,养老服务业涉及到可为老年人提供各种需求的多种行业,一般可分为五大类老年用产品领域:老年照料和生活服务领域、老年住宅和养老设施领域、老年金融、保险服务领域和老年教育、文化、休闲等领域。韩国对养老服务业的界定体现在2006年颁布《老龄亲和产业振兴法》。这部法规定了养老服务业,并将其具体界定为老龄亲和产业。这里老龄亲和产业定义为,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且为老年人生产、流通、销售产品与服务的产业。老龄产业所涵盖的领域比较宽泛,具体包括老年产品、用品及医疗器械、住宅及相关设施、老人护理服务、金融及资产管理服务、信息服务、休闲观光、文化或健康支援服务、农业用品或支持务农服务等。

2.国内学者对养老服务业的界定

学术界对于养老服务业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大都按着所要研究的内容进行确定其研究的范畴。陆杰华在其《关于我国老年产业发展现状、设想与前景的理论思考》一文中认为,中国老年产业应当包括十个方面:分别是卫生健康服务业、家政服务业、日常生活用品业、保险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和娱乐业、教育产业、咨询服务业、其他特殊产业。通过研究可看出,这十个方面已涉及到今后中国老年产业发展领域的各个领域。比如老年产业的产品或服务的内容、服务对象及选择的销售或者服务地点多样性等。陆杰华是通过老年产业化的角度对养老服务业进行诠释。而穆光宗在其论文《中国老龄政策思考》一文中则认为,老年人的需求可分为五类(如图1所示)。

通过比较性的研究,得出来老年人的需求扩张存在着一种“同心圈效应”的结论。也就是需求结构的流变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种从内隐到外显、自低级而高级、从物质到精神、自家庭而社会的这样一种扩张路线。而且每一层面的需求都有符合老年人特点的地方,却有异于中青年人需求的特殊性。台恩普认为养老服务产业具有服务性、盈利性特点的市场发展模式,以满足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二)关于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状况的研究

多蒂提到美国在1965年推行医疗补助制度,这一制度的落实刺激了私营性质的养老机构的兴建。法国从1975年开始,设置大量老年之家,它的独到之处在于老年人在此既可以得到相应的医疗救助,也可以得到身体照顾。这些老年之家大多都是由一些福利机构转型而来的。阿尔伯提出,在法国和德国,小型养老院和养老院所在社区逐渐融合,养老院随着福利机构养老业务的拓展逐步演化成可为社区提供养老服务,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短期服务和日间服务。关于养老服务资金来源的研究克拉克指出美国不断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老年人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社会保障金,而社会保障金在老年人收入中所占比例也随着其他收入的增加而减少。阿斯科利提及老人入住私人性质的老年公寓,其费用应该得到政府的资助,这部分资金由国家医疗卫生部门提供,政府鼓励老年人入住私人性质的老年公寓进行养老。苏珊特斯特指出,政府想要减少对福利机构的资金供应,就必须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把非政府性质的服务机构也纳入进来,由政府部门、社会、慈善机构、家庭、个人等渠道来共同承担相关费用。

(三)养老服务业供求方面的研究

潘海生、生何一枫、曹小峰在其《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一文中,阐述养老服务业是为老年人提供特殊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这行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需求大,而市场供给严重不足,发展养老产业空间广阔。

向甜在其《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产业发展的影响》一文中提出,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加速,老年人口的树龄不断攀升且老年人口比例逐渐提升,老年人口的需求方式和消费特点也将对市场结构和产业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促使原有市场结构和产业结构需要适时调整以便符合老年人的需求模式。由此可见,客观程度上导致老年市场需求拉动老年相关产业的发展。杨怀发表《积极推动内蒙古养老产业发展》,从供给角度认为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服务业,深化养老投资体制改革,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业,鼓励招商引资,利用国内外资金投资发展养老服务业。并在文章中阐述养老产业也称为“银色产业”。可见老年养老在供求方面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四)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现状研究

黄雄指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框架基本构建,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完善,但是建设步伐与当前社会实际需要还不同步,存在差异。例如,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养老资金明显不足;养老设施不完善;农村养老制度缺失;离退休收入不高,生活负担重等问题。付卉认为社会养老服务的重要依托是社区,但其发展不顺畅,设施简陋、缺乏规划、功能单一、护理医疗发展缓慢。

(五)养老服务体系的相关建议研究

张晓峰提到,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要以政府建设为指导,政策制定符合社会所需,投入资金用到实处,让老年人切实享受到实惠。张海鹰在其《城市人口老龄化面临的形势与对策》一文中,对城市老龄人养老服务体系进行全面阐述,逐步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主体、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同时,也着重阐述,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合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的问题。吕津指出,强化养老服务管理水平,多层次多角度完善服务体制,激活市场机制,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从机构、市场等方面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

三、发达国家养老服务业发展模式综述

(一)法国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法国属于高社会福利国家,居家养老服务是法国主要采取的养老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政府+协会”模式成为法国养老服务的主体模式。但是,这一时期法国养老服务市场比较混乱。第一协会养老服务较分散,以小广告的方式寻找家政服务,且社会黑工比较普遍。第二从业者服务水平低,未经过系统培训,且服务者素质技能较低,再加上价格较昂贵,广大消费者难以接受。这种弊端伴随着法国老龄化加快,法国政府逐渐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

法国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经验是:一是给养老服务业以适当的优惠政策,引导其规范发展。鼓励民间力量尤其是企业参与居家养老建设,且规定如果给7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居家服务,对企业为护工缴纳的社保予以减免。对本身就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而言,其缴纳的增值税将为5.5%。与此同时,法国政府鼓励老年消费者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二是法国制定完备的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且对服务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在2005年法国开展家庭服务业促进计划,从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的层面将居家养老服务业等诸多行业纳入规划范畴。2007年法国通过两部全国性质的养老规划方案,分别为《安度晚年,2007-2009》和《高龄互助2007-2012》,从而使高龄老年人有权利选择拒交养老与否。与此同时,还对服务人员和护理项目进行培训。提升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三是强化监管对养老服务市场。1989年,法国政府出台矫正养老服务的相关法规,进一步规范居家养老服务建设,老年人权益予以保障。2005年,法国政府成立家政服务管理局,负责制定详细的行业规范和行业准入标准;四是发挥企业在养老服务市场中的作用。

(二)政府和社会共同承担的美国养老模式

就老年人养老而言在美国主要由社会和政府承担,早在1981年,美国就已经开始推广家庭医疗补助与社区服务计划的方案。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有步骤的开展老年人保健计划;制定老年人群的优惠措施;建立专门的老年人福利养老院、老年人日间托护中心等措施予以保障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三)高福利的瑞典养老服务模式

瑞典是高福利国家,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普惠制模式的养老服务福利保障制度,予以保障高福利养老模式的顺利运行。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体系、商业化经营的老年护理机构、非盈利机构和慈善团体创办公益类事业等措施,充分发挥社会民间资本在养老服务业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加拿大供给多元化、多层次、高效率的养老服务模式

加拿大是西方典型的高福利国家,在养老服务方面加拿大建立了完备的保障体系。也就是加拿大养老保险主要由三大支柱构成,一是财政全额负担的老年保障金(Old Age Security, OAS)和收入保障补贴(Gurranted Income Supplement,GIS),二是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的强制性加拿大/魁北克养老金计划(CPP/QPP),三是以延期征税为支持、自愿缴费的职业养老金计划和个人退休储蓄计划。这三方面共同构建了一个广覆盖、多层次、可选择、高水平的养老保险体系。加拿大养老服务之所以能够顺利实施就是因为建构了完善的法律保障,才能使其予以顺利进行。

加拿大养老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尤其是机构养老特别发达,为不同层次的老年人提供了养老服务供给。在加拿大,养老服务机构按着老年人护理需求划分为老年公寓、辅助公寓、老人屋和护理安老院。其中,老年公寓主要针对生活完全自理的老人,辅助公寓是为每天需要一小时医护而准备的,老人屋主要针对需要白天照料的老人,护理安老院是为那些生活能力丧失的老人提供服务的。而养老机构按着主体不同也分为如下三个层面,政府公立养老机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和营利性养老机构。各种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了不同层次的需求,从而体现加拿大供求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模式。

四、总结

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的过程,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加之地域辽阔。养老服务模式各地间具有差异性,目前,我国的一些地区依旧沿袭着家庭养老模式,这种代际养老方式有其弊端。同时,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中也有所体现,城市养老体系逐渐健全,而乡村养老方式还依旧很是单一。在城市已基本形成社区养老模式和老年公寓模式。而农村地区主要是代际养老和农村敬老院的模式。不论是城里还是农村,我国养老方式还主要是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企业与个人的参与度不是很高,也就是民间资本对养老服务业投入比例比较小。

我国未来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也应该逐渐提升民间资本的投入比例,采取多元化的模式。在激活民间资本的同时,还应建立完备的养老保障体系。与此同时,我国养老服务业也应实施养老供给侧改革。在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可尝试建立旅游休闲养老服务基地或医疗保健养老服务基地。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也可采取“互联网+”的养老服务模式。总之,任何一种养老服务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推移将不断地逐渐完善。

参考文献:

〔1〕陆杰华.关于我国老年产业发展现状、设想与前景的理论思考[J].人口与经济,2000(4).

〔2〕查建华.中日两国老龄产业发展比较研究[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1(4).

〔3〕李楠.沈阳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

〔4〕冯华玮.关于养老服务业的文献综述[J].商,2016(16).

〔5〕潘海生,何一枫,曹小峰.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产业[J].政策t望,2009(11).

〔6〕向甜.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产业发展的影响[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2(6).

〔7〕杨怀.积极推动内蒙古养老产业发展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产业[J].内蒙古统计,2012(3).

〔8〕国务院研究室“社会保障体制研究“培训团.加拿大养老保障制度运行实践与经验借鉴[J].重庆社会科学,2014(6).

〔9〕穆光宗.中国老年政策思考[J].人口研究,2002(1).

〔10〕田香兰.韩国老龄产业发展路径分析[J].社科纵横,2015(10).

篇(7)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设计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发展转型的重要途径。设计作为体现创意的手段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目前还很少将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两者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一般研究工艺美术和工艺设计等侧重对具体设计作品的描述、阐述和归类,而研究产业发展则是侧重探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走向。为了更好地发挥设计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作用,笔者觉得有必要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设计需求

文化创意源于英国,之后许多国家和地区陆续提出了文化产业、体验经济、版权产业、注意力经济等相似概念。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为积淀、以创意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它包含了音像、广播影视、动漫、传媒、表演艺术、环境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服装设计等各个领域的创意群体。大家可以把这种经济模式简化为:文化+创意=财富。

虽然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为起点,但是由于文化本身不是产品,也不能直接转化为财富,因此,文化必须经过创意的加工,使其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才能够市场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设计的路径来实现文化创意。设计就是通过视觉的方式把计划、规划和设想表现出来的一种活动的过程,它主要包括艺术设计、环境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和动画设计、工业设计等方面。传统设计侧重于产品功能的设计,而文化创意产业侧重满足人们文化需要、情感需要、心理需要等等。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壮大,设计需求也越来越多。正是出于这一背景下,2014年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两者“多向交互融合”,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及各行业的发展。此前,我省曾于2012年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大力倡导设计创新,推动更多“福建设计”和“福建创意”。

二、设计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追求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多元化,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也越来越被重视,作用也愈加彰显出来。文化创意产业主要通过突出创造性和个性等,来提高产品的艺术含量、科技及审美等方面附加值,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些主要取决于创意和设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经济突飞猛进地增长,我们拥有了“世界工厂”的称号,却没有形成与之相匹配的品牌。在短期内难以掌握核心技术的情况下,设计是带动国家向经济链上方攀登的一种有效途径。当前,要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转型道路,必须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高我国整体设计水平。

(一)设计有助于文化创意产业主体成长。英国人曾说,文化创意产业是穷人的产业,因为文化创意产业不需要很多资金的投入,只要注重对文化的创新和对形式的设计即可。设计使得“小创意”短时间内能够快速发展,正好适应我国当前提倡的“众创”的需要。在国外,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就是如同画家、艺术家这样自由职业者的个体,他们通过“创意”设计迅速获得较为可观的收益。例如,日本、韩国民间有很多动画工作室,通过设计动画卖给大公司去包装、营销和推广,这样就使得动画工作室成为文化创意的产业链之一,成就了日韩的动画产业如此发达的现状。再比如,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的“后舍男孩”,利用一台电脑和一部摄像头,通过借鉴国外网络流传的搞笑视频,设计和创作一些MV作品,之后他们又将版权卖给太合麦田音乐公司,名利双收。

(二)设计有助于激活文化创意产业资源。文化创意产业在当前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成为了一种全新的运行模式。传统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一般会开始走下坡路,并留下大量资源,再利用难度大,推倒重来成本代价太大,而通过强调设计,激活传统资源和元素,可使之转化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源。比如,位于城市中心地带的旧建筑群、旧厂房,随着国家对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新建筑群新楼盘等不断出现,如何继承保留位于城市中心地带的旧建筑群、旧厂房是一个大问题。每个城市都需要有历史的积淀,这样才能彰显城市的文化底蕴。通过创意精心设计与规划值得保留的旧建筑群体,保留一些时代久远的建筑遗产,新老结合外加文化品味,融入一些现代的手法,继承与发扬并存,投入少成效大。例如,把旧厂房规划设计成一个商业区,一平方的租金翻了几十倍,这种经济价值提升空间大,或者把旧厂房发展为一个文化中心,在中心内可以容纳各种文化类产品,也可以给很多搞文化创意的工作者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

事实证明,用创意来改造旧建筑群的做法是可取的。北京的“798”和上海的“红坊”都是成功案例。我省泉州利用废弃厂房,打造了“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集创意设计、文化展示、旅游休闲为一体,取得非常显著的效益,已成为激活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的鲜活例子。实践证明,设计已逐渐融入人们社会经济生活之中,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涉及的各个方面,设计是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设计有助于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培育。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互补可以有效提高经济效益。以现在流行的苹果手机为例,因产品设计比较时尚,多数人爽快地选择购买,这就是苹果手机设计的价值所在。如果产品设计得比较成功,人们一般不太考虑价格去买这种产品。全世界有很多产品都是中国制造的,因为我国企业缺少好的设计理念,没有属于我国自己的品牌。虽然我国的很多产品在品质和技术含量上, 并不比其他国家产品差, 但却竞争不过他们,归根结底就是我国国内大部分企业不够重视产品的造型设计和包装设计,产品出口到国外, 一直都是质量一流、包装二流、价格三流,附加值高的产品少之又少。

在2004 年中韩设计论坛上, 韩国设计振兴院发表了为韩国设计进入中国市场所作的设计调查报告。报告中提到,中国商品的人性要素( 安全性、便利性、效用性、维持管理的容易性) 及产品要素(生产性、品质保证、经济性、完成度) 有一定程度的国际竞争力,但在造型要素( 产品外观的形状、独创性、色彩、流行感觉、革新性、高品质、高感觉) 上比较为落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发展,国内企业必须树立设计为先的理念,重视设计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作用,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设计;要大力支持消费类产品提升新产品设计和研发能力,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融合;要创新经营管理模式,以创意和设计引领商贸流通业创新;加强广告营销策划,增加消费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健全品牌价值体系,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从而形成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自主品牌。

(四)设计有助于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内涵。旅游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的舞台,也是通过设计来实现“内涵”增长的代表性领域。比如,可以通过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设计的人性化和科学化,推进文化资源逐渐转向旅游产品,形成全新概念的文化旅游精品,从而满足人们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又如可以以旅游为主题,设计开发地域特色、民族风情等旅游演艺成品或商品,开发积极健康的特色旅游餐饮与主题酒店等题材,有效提高旅游质量,增加旅游的文化含量。

当前,应把设计理念融入到旅游景区的景点规划、市场推广、线路开发、旅游品牌、商品开发等领域,突出发展特色旅游,从而形成富有内涵和高质量的旅游产业。对于农村地区,要加强创意与设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集农耕体验、教育展示、田园观光、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健康旅游园。可以从多角度和多方位地去挖掘农村文化资源,不断创意设计丰富农业产品、农事景观、环保包装、乡土文化等,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形成一系列有特色的休闲农业知名品牌,促进创意设计产品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比如,我省福州的角梳、纸伞,莆田的金银首饰、竹编,泉州的刻纸花灯、木偶头,厦门的漆线雕、珠拖鞋,漳州的棉花画、贝雕,三明的根艺、微雕,龙岩的锡雕,浦城的剪纸,建瓯的根雕,宁德的少数民族银饰品等都独具特色,享有盛名,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题材,与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能迅速提升产业发展内涵。当前,我省正在研究起草《福建省旅游工艺品发展意见》,加强传统工艺美术产品与旅游产业的开发、推广工作,促进具有浓厚本省文化底蕴的民间艺术品走向消费市场,争取进入收藏高端领域,促进旅游事业和工艺美术产业发展,遵循的也正是这一思路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