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09:50: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旅游与城乡规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现代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如何缓解压力,提高生活质量成为普遍关心的问题。旅游作为现代社会的产物,在缓解紧张的生活压力中获得了飞快的发展。伴随着旅游的发展,其用地范围也在不断低扩大,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旅游用地是土地利用的一种新方式,现有土地分类标准已经难以满足旅游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土地寻租现象时有发生。城乡规划是由国家制定的标准体系,涉及到了一些旅游用地分类,对旅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下,完善的旅游用地体系是保证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城乡规划对土地管理的要求
(一)严格规划调整程序,提高用地标准
现阶段实施的城乡规划加强了对土地的管理的法定地位。土地使用是城乡规划中比较重视的问题,因为用地性质在城乡规划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对用地性质管理,必须提高用地弹性,规划实施中的调整频率严格控制土地的使用,避免造成浪费。
(二)对城乡用地协调管理的进一步加强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城乡规划的立足点,打破我国传统的二元发展模式,建立全新的统一化的城乡规划体系,是实现城乡统一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样,加强对城乡用地一体化管理,要把统一的城乡用地分类作为前提,城乡规划立足于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和谐社会作为主要目标。
(三)注重生态环保,加强生态性用地管理
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资源节约利用,加强对城乡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是城乡规划的重点,对自然与人文历史文化资源、各种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城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破坏生态,盲目发展而需要土地的行为,城乡规划是不允许的。
二、旅游用地的内涵
与传统的其他用地方式不同,旅游用地是在旅游充分发展的基础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方式,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旅游用地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提法。一般来说,旅游用地是经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确定的各类风景名胜区说占用的土地。
目前国内对旅游用地的划分还没有没有明确统一的界定,主要是依据城乡规划来进行研究。旅游用地概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随着旅游的不断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范围不在仅仅局限在建设用地,而是延伸到各种农用地和未利用地,总之,只要是能够满足旅游发展需要的各种地形地貌,都可以看做是旅游用地。
三、旅游用地分类研究
旅游用地按照使用情况可以划分为旅游建设用地和旅游非建设用地两种,这种划分方式是是以是否建设为划分的依据,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对旅游用地进行统一的概念界定和专门划分,以建设标准作为一个划分的依据是一个可以采用的方式。
(一)旅游建设用地
旅游建设用地就是指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进行建筑物建设的土地,主要包括旅游专项用地、基础设施用地、服务设施用地、加工业用地和管理用地。
1、专项设施用地。主要是旅游过程中用于游人游览的用地,主要包括:人文景观设施用地,如历史遗迹、墓地、宫殿等;方便游客休息所占用的土地,例如游客集散中心、文艺广场用地等。
2、基础设施用地。主要有:旅游交通设施用地,例如对内交通、对外交通、停车场以及交通辅助设施用地等;其他旅游基础设施用地,例如给排水、电力通信用地等。
3、服务设施用地。主要包括各种旅游服务建设所占用的土地,例如酒店、购物商店以及各种娱乐设施等。
4、加工业用地。主要有在旅游过程中对各种当地农牧副渔业进行加工所要占用的土地, 例如脐橙加工场所、当地旅游纪念品加工用地等。
5、管理用地。主要是对旅游过程进行管理所要占用的一些土地,例如旅游行政办公大楼等。
(二)非建设用地。旅游非建设用地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没有进行工程建设所要占用的土地,既包括自然景观占用地,也包括人文景观占用地。
1、自然景观旅游用地。主要包括:地文景观、水文景观、生物景观等,例如山地、湖泊、树林等用地。
2、人文景观旅游用地。例如农田水利、水渠、农田等。
四、结语
论文摘要:城乡规划是一种空间战略规划,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综合调控手段。城乡规划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城乡规划需要坚持全面统筹发展的理念,从单纯注重城市发展转向更好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区域的互促共进,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转向更好地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一、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关系
《城乡规划法》中明确提出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将具有密切联系的市、镇、乡和村庄纳入统一的规划,实施统一规划前提下的管理,加强市、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地区延伸,保证一定空间距离范围内的城市、镇、乡和村庄在资源调配、生活供应、设施共享等方面能够实现相互依存、紧密联系、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城乡规划需要坚持全面统筹发展的理念,从单纯注重城市发展转向更好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区域的互促共进,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转向更好地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规划编制要关注公共利益、长远利益和社会公平,完善城乡功能,营造良好人居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二、完善城乡规划编制、管理体系
1、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应坚持以城市规划为重点,以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依托,整合城市总体规划、建制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控制性规划以及各种专项规划,使规划编制覆盖到行政区域内的乡(镇)、村,构建科学、合理、合法的城乡规划体系,强化城乡规划对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先导、统筹作用。
2、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建立统一协调的规划管理体系,按照“三规融合”的原则,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建立规划的信息共享平台,在此基础上进行城乡空间布局规划,科学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强化全局意识,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时序,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土地供应计划,有序推进城市建设;健全制度措施,使各重点建设项目与城市、镇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积极推行“阳光规划”,完善城乡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机制,扩宽公众咨询途径,依法保障城乡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使城乡规划编制能够更好地反映社会大众诉求。
三、城乡规划引导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规划是一种空间战略规划,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综合调控手段。城乡规划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统筹城乡规划,实现区域产业和人口的合理集聚,增强城镇的辐射作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施好城乡协调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并落实城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规划,是引导城市与乡镇之间实现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是通过城乡规划创造平等统一的新型城乡关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营造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环境。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改善生态环境,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村活力和农民生活水平,拓展城镇发展空间。达到城乡之间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阶段。
四、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划原则
1、以城带乡、以乡保城
依靠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减少农民数量,鼓励农民进城和在城镇从事二、三产业,通过城镇的发展带动农村的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集约调整城镇产业建设用地,同时强化农村作为区域生态基础的特征,保障城镇地区的良好生态环境。
2、空间集聚、划定城乡
以“三集中”为基本形式,依据城、镇、村三级居民点体系的规划,鼓励各城镇和农村集聚发展、集约经营。通过划定城镇发展边界,明确城镇和农村的地域范围,保持农村特色风貌。
3、设施先行、区域共享
城乡统筹的首要任务之一是首先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和联通,使城市基础设施能够服务于农村地区,通过在中心村市政设施和服务设施的优先配置,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村集聚。
4、错位发展、尊重文化
引导城镇与农村的差别化发展,二、三产业向城镇集中,农村地区仅发展第一产业以及利用其农业、生态、文化资源发展的第三产业,突出农村的文化特色。
五、城乡统筹发展目标
1、经济目标:形成城乡互补与城镇产业化的富裕城乡
城乡统筹的经济目标是形成一个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体系。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和工业园区的优势,实现城乡之间的合作;又要以城市为依托、乡村为基础、集镇为纽带,形成既服务于城市,又提高了乡村的自增力,使乡村尽快地富裕起来,并形成城乡结合、工农结合开放型的经济实体。同时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聚是实现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关键。
2、社会目标:实现劳动力自由流动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和谐城乡
城乡统筹建设需要解决劳动力转移的关键问题,而吸纳劳动力必须依托城镇化进程,而由于空间发展机会的不均等性,因此要提高城镇化的效率必须鼓励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形成就业岗位与居住空间相适应的健康城镇化进程。
公共服务设施均化等是城乡统筹的另外一个目标。在制定城镇化发展战略以及新农村发展战略时要对农村地区发展放到重点位置,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发展的重视。规划的实施需要各级政府制定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并建立区域性的协调机制、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制度,从根本上改变各自为政的发展限制。另外引入市场化管理体制,城乡统筹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多方筹集资金,可按照国家、集体、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多层次、多渠道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把城乡统筹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向社会。
(4)空间目标:构筑内部资源与外部机遇相匹配的集约城乡
城乡统筹建设规划核心在于高效的对空间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实现经济产出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要鼓励有条件地区率先发展,优先扶持那些具有战略意义、交通便捷、水土等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让具有全局性影响的产业项目率先上马,充分发挥政府对市场的引导性作用,通过集中建设交通、市政等基础性设施来引导产业发展,合理规划布局城市和农村建设用地;城乡统筹建设同时要兼顾现状和长远发展,要禁止或者限制不具备发展条件地区发展,促使国土开发空间的整体高效利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形成合理国土开发秩序,避免造成无序竞争和空间资源浪费。
(3)生态目标:建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绿色城乡
城乡统筹建设要将生态文明理念放在首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满足自身需要而不损害自然环境。城乡统筹建设要优先关注不可建设用地,优先划定区域绿地、生态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禁止开发区域,控制战略性、稀缺性资源,主动出击应对快速城市化的无序蔓延,为城乡可持续发展预留充足的生态空间;要优先划定生态环境空间和布置生态环保设施,再合理布局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
同时要充分发挥乡镇的生态优势就必须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农业上建立绿色农业生产体系,工业上实现循环生产、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同时结合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旅游等,建立乡镇的绿色产业体系。
参考文献:
[1]罗承勇.影响城乡统筹的制约因素和协调发展对策[M].决策导刊.2007.第10期
关键词:城乡规划;三年级设计课程;“职研教融合”;改革研究;河南理工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25104
1 引言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2011年4月印发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将城乡规划学从原建筑学一级学科中拆分出来,标志着城乡规划学被正式提升为新的一级学科[1]。虽然城乡规划专业属于工科门类,但是涉及的知识体系众多,专业课程涉及工学(建筑学、风景园林、交通运输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统计学、地理类、应用数学)、艺术学(设计学、美术学),以及社会科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门类[2]。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综合了上述学科门类的相关知识,但是目前《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对于城乡规划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组织没有提出明确的规定,因此不同学校针对自己的办学特色进行了学科定位和课程设置。
我国城乡规划专业多为五年制办学,不少学校都是以三年级作为专业的过渡期,从之前的建筑学知识的学习转向城乡规划专业的学习,因此研究三年级的规划设计课程是很有必要的。为了提高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的办学质量,进一步做好城乡规划专业的本科教学工作,确定城乡规划专业的办学特色,需要进行设计类课程的改革。当前社会对城乡规划专业的要求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城乡规划专业乃至整个行业都处在大转型时期,未来的规划方法和方式会和现有的规划体系有很大变革,从粗放式的追求量的规划转向精细化的强调质的规划,教育体系要灵活变革来适应未来的发展要求。
本文以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已毕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职研教融合”的角度出发来探索一般工科院校城乡规划专业三年级设计课程的改革研究,其中“职”指的是学生就职,“研”指的是学生考研,“教”指的是本科课程教学。
2 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办学现状
2.1 办学简介
河南理工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成立于2005年,学制为5年,毕业发工学学士学位证。当时所在学院为土木学院,2008年并入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2013年更名为城乡规划专业。该专业的前身是测绘学院建立于1993年的城镇规划专科专业。城乡规划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城市规划管理、区域规划等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接受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设计等基本训练,掌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成立于2005年,设置有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发理学学士学位证。该专业的前身是建立于1993年的城镇规划专科专业。2001年秋季开始面向全国招收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生,学制四年。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承担自然资源学、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区域规划、村镇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教学工作,致力于培养具备坚实的地理科学基础和开阔的城市与区域经济视野,较强的空间分析和综合信息处理能力,从事资源环境评价、城乡规划管理,以及村镇旅游规划设计等领域的管理与技术复合型人才。
从上述介绍来看,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前身都是建立于1993年的城镇规划专科专业,目前这两大专业分别属于不同的学院,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尽管两个专业在本科教学的课程设置上有一部分重合,但是城乡规划专业不等同于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专业,在专业定位和课程设置中避免出现雷同的现象,而设计类课程就是两大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区别。根据笔者对于我国城乡规划专业通过评估的42所院校的调研,城乡规划专业所在学院有众多模式,其中建筑与城规学院模式所占比重最大,这说明了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两大专业齐头并进发展势头强劲,建筑学院模式紧跟其后,也说明了城乡规划专业对于建筑学的基础依托。
2.2 学生就职状况
2.2.1 已毕业学生就职总体状况
笔者对已毕业的130名学生进行了统计,除了12人信息不明之外,发现就业状况总体良好(06级学生没有信息反馈,11级学生由于刚毕业信息还不完善)(表1)。其中转行人数12人,占到统计人数的9.2%,从事规划以及建筑行业的人数共计106人,所在的挝恢饕集中在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规划管理局以及景观设计院等。从学生就职的状况可以为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的培养目标提供借鉴。
2.2.2 已毕业学生从事的项目类型
笔者对已毕业但仍然从事规划行业的85名学生接触的物质空间类的规划项目类型进行了汇总,具体内容详见表2。
根据已毕业学生从事的项目类型,可以为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体系提供一定的依据。
2.2.3 已毕业学生对于培养能力的建议
在设计能力方面首先应该掌握各个功能区的做法,如居住区、商业中心、站前区、滨水区、CBD、仓储区、物流园区、交通枢纽等,多参观,多思考。其次设计前应仔细研究地块所在城市或地区的基础资料,了解其文化内涵,提炼其城市特色,融入设计中,让作品主题更鲜明,更有灵魂。再次应熟悉相关规范,关注规划前沿,与时俱进。最近国家新出的政策要多了解,如开放式社区、花园城市、美丽乡村、大数据获取及处理等。
在表达能力方面平时多加强手绘的练习,练习空间尺度和建筑尺度的把握,提升方案能力。并且要精通各种软件,包括CAD、PS、SU、GIS、AI、INDESIGN、COREDRAW、OFFIC办公软件等,并且要掌握与外界和甲方的沟通和斡旋技巧。
2.3 学生考研状况
2.3.1 考研录取率分析
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7年来考研录取率呈现波动状态,在2014年达到低谷,2016年达到高峰,总体考研率为17.5%,具体内容见表3。
2.3.2 快题题目分析
快题设计是规划设计的一种快速表达形式,是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规划设计从文字的要求到图形的表达。无论是研究生入学考试还是工作选拔测试,都可能采用规划快题设计的形式。研究生初试考快题的高校有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广州大学、湖南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天津大学、深圳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清华大学、西建大、南京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16所高校。研究生复试考快题的高校有西北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广州大学等11所高校。
快题设计测试中一般多考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此类快题在考试测试中更容易操作。具体类型包括: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心区规划设计(商业中心规划设计、文化娱乐中心规划设计、行政中心规划设计)、滨水区规划设计、旧城改造规划设计、旅游区规划设计(一般会有山地)、公园景观(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步行街规划设计(一般是历史街道)、大学校园规划、中学校园规划、产业园区规划、办公园区规划、物流园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近5年来部分高校(上述16所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快题题目类型详见表4。
3 三年级规划设计课程改革研究
城市规划专业在学科设置上升为一级学科后,城市规划专业涵盖的范围更宽更广,不同院校背景的城市规划专业也在日渐摸索中形成了各自的专业特色[3]。不论城乡规划专业如何发展,其核心是不变的,即以城乡物质空间为核心。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城乡规划专业是以土建类学科为背景,以设计类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以物质空间规划为主,同时强调对多种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具有豫西北地域特色的教学与科研方向。
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在前三学期和建筑学专业实行建筑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到二年级下学期进行专业的选择(建筑学专业和城乡规划专业)。因此城乡规划专业五年的设计类课程为从大一的建筑设计基础、到大二的建筑设计、大三和大四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以及大五的毕业设计。城乡规划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城市规划设计系列课程作为城乡规划专业最重要的核心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4]。三年级是城乡规划专业系统的由建筑类知识向城乡规划类知识的转换,因此这个阶段学生在思想上、方法上、认知上会有很大的不同,笔者从已毕业学生的就职状况和考研状况综合考虑,从下述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研究[5~8]。
3.1 教学内容改革
三年级城市规划与设计课程以物质规划和形态规划为主,同时强调相关知识体系的结合。在教学内容上和二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建筑设计相衔接,从单体建筑设计过渡到群体建筑设计,再过渡到对整体空间环境的综合设计。以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和城市设计为主,每个学期两个设计,每个课程设计56学时,具体内容见表5。
3.2 培养能力改革
城市规划与设计课程不能仅仅只是训练学生的绘图水平,应从多方面进行能力的提升,笔者认为,三年级的规划设计课程可以从设计能力、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综合能力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具体内容详见表7。
3.3 教学过程改革
3.3.1 O计课流程安排
设计课程要特别重视过程控制,上课纪律应当加强,防止学生最终只交一套图纸的情况发生。严格把控每一个过程环节,一草和二草按照时间交图或汇报,并注重点评。设计课中的集中授课与点评时间应均匀分布在设计过程的每个阶段。并且要注重设计课和实际的结合,要强调实地调研的重要性。具体可以细分为1+1+2+2+1模式,即第一周的开题、调研阶段,第二周的汇报、点评阶段,第三、四周的一草、点评阶段,第五、六周的二草、点评阶段,第七周的三草、点评阶段,并且一定要有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周,在这一周里学生可以专心的表现最终成果。
上学期:开题――实地调研――资料搜集――规划先例分析(以快题的形式,注重手绘能力的提高)――资料搜集――方案生成(师生互动)――一草(交一草草图)――二草(交二草草图)――三草(生生互动)――出图、制作手工模型――评图、评模型――展览――制作图集、刻录光盘――归档。
下学期:开题――实地调研――资料搜集――规划先例汇报(以ppt汇报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资料搜集――方案生成(师生互动)――一草(师生互动)――二草(交二草草图)――三草(生生互动)――出图、制作机器模型――评图、评模型――展览――制作图集、刻录光盘――归档。
3.3.2 设计课过程监控
为了严格把控学生上设计课的纪律,端正学习态度,应做好平时阶段的考勤工作,平时成绩结合学生上设计课的出勤率以及迟到情况分别对待,并努力控制好上课的学习效率。
为了强化学生课程设计的过程性,避免最终熬夜突击画图交图的状况,每个设计过程中间要求交草图,草图要求进行简单的排版,要有设计思路分析、手绘草图、设计说明、总平面设计等内容。并且严格要求调研报告、调研汇报、成果汇报、模型制作等的成果质量[9~10]。
课程设计结束要求上交正式的设计图纸,正图要求严格按照任务书要求来完成,要有认真的排版、分析图、总平面图、效果图、意向图等。
3.3.3 设计师进课堂
考虑到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科特点,设计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进一些设计院的工作模式,例如设计师教学、设计师答疑、设计师评审等环节。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三年级课程建议邀请有丰富经验的规划设计师或规划局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建议邀请至课堂的规划设计师或规划局工作人员针对规划行业发展行情、规划设计方法、规划评审过程、规划局工作职责等做专门讲座。
4 结语
作为一般工科院校的城乡规划专业,在专业定位、办学特色、设计课程的资源获取等方面不能一味地模仿和学习“老八校”类的城乡规划专业。应从行业需求的角度考虑确定适合非“建筑老八校”类城乡规划专业的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丰富设计课类型,重视建筑与规划设计方法的指导,加强对外交流。并积极探索学院和规划设计院、建筑设计院和兄弟院校合作办学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徐煜辉,孙国春.重庆大学城乡规划学科教学体系创新与改革探索[J].规划师,2012,28(9):11~16.
[2]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年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3]李 婧,王 冷.基于城市空间设计思维的案例教学实践[J].华中建筑,2016(4):176~180.
[4]梁振然.产教融合背景下城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5):93~96.
[5]王浩钰.城乡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5(6).
[6]申洁,王丽娜,邵 俊.城乡规划学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2016(6).
[7]杨梅焕,陈秋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法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2(2).
[8]李 洋,崔 俏,刘叶城.乡规划专业快速设计课程改革研究[J].江西建材,2016(24).
[9]唐 乐.城乡规划专业快速设计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
[10]韩秀茹,燕 华.城乡规划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青海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4(36).
一、三创教育的涵义
三创教育是指将创意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培养具有“三创”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三创教育包含创意、创新、创业三部分,创意教育在于营造适宜产生创意的教学情境,探讨实施创意性教学的有效途径,建构创意性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人格特点。创新教育即在教育观念、体制、制度、以及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创造一种既异于传统教育又反映时代精神的新型教育。创业教育是在创意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技能和创业人格的教育。创新教育是创意教育的后盾,是创业教育的前提,而创业教育是前两者的结果与实际应用。国外诸多国家已将三创教育提到战略高度,甚至将其纳入终身教育的行列,我国三创教育起步虽较晚,但也十分受重视,2010 年,我国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创新创业教育要融入专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基于三创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施路径
1.多方联动,完善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方案
加强与政府及行业相关部门的联系,广泛开展城乡规划专业社会需求调研、师生对专业办学意见及建议调研、同类院校城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情况调研等相关调查研究,及时响应用人单位(企业) 对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特别应调整实验(实践)教学方案,加强实践教学,实施交流互动模式,培养学生创意思维。
实践教学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和案例库建设又是整个实践教学的基础,只有把教材和案例库建设搞好,才能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保证,也才能推动实践教学更有效地开展。为此,首先制定实践教材建设的总体思路,特别注重实践教学教材建设与课堂教学的统一性、协调性;充分体现学生在校4年所有实践课程的连续性、渐进性、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同时精选案例,建设规划案例库,为实施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奠定基础。
2.加强对接,建立“城乡规划专业创业中心”
争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建立“规划设计创业中心”。该中心主要解决两方面事情,一是组织专业竞赛,参加创新赛事,设立学生创新工作坊,以赛促学营造创业氛围;二是以该中心为纽带,加强与相关企(事) 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师生直接参与地方经济建设项目,采取项目引导教学模式,实现学校师生与地方建设项目零距离对接。即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走进研究室,主持和参与各种形式的科研项目、技术开发等,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探索新模式,深化专业顶岗实习
本院一方面围绕烟台市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申请旅游规划专业资质,搭建“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另一方面确定相关企(事)业单位为专业“实战式”顶岗实训基地,即采用“政―校―企”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图1),完善实践教学平台,深入开展“实战式”的实践教学,做好学生的毕业设计,提高创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
三、以三创教育为核心的主要教学模式
1.交流互动教学模式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原有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中主要是一些验证性实验和考察式实习,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机会不多,其创意能力无法形成,不能适应专业发展和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通过完善实践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采用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可解决上述问题。
交流互动模式是以学生自学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分为自我感知、合作深化和点拨提高三个阶段。其中,自我感知阶段包括明确目标和自主学习;合作深化阶段包括合作探究和展示交流;点拨提高阶段包括点评提高和总结检测。这种模式通过师生交流、教学互动,在互动中建构,掌握创意方法,形成创意能力。以旅游规划实践课为例,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结构为:教师启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学生汇报总结。首先教师精选规划案例,为学生打开讨论和思考的空间。其次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阅读分析案例及相关文献,然后思考问题,探求知识。第三,将学生合理地划分为小组,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并汇报自学情况。第四,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际交流,汇报小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提出规划方案,最后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规划图,讲解自己的规划设计,其它各组补充、质疑和评价,教师进行点拨,整理完善规划方案。
2.项目带动教学模式
城乡规划专业学生虽然在所参加的野外实习中得到了各项技能训练,但大部分仍未能进入主动接受知识和训练的状态,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思想和行动的统一,尤其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有待改进。为此,利用地理类专业服务地方能力比较强的优势,利用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基金,实施项目带动教学模式来加以解决。
项目带动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是高年级本科生走进实验室和教师的研究室,主持或参与各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技术开发、创业规划等项目,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主动实践能力。通过项目的开展与完成使学生了解、熟悉项目各主要环节的要求和规范,为独立进行相应创业活动奠定基础。此模式的关键是引导教师积极承担学生创新学分指导任务,并依托自身科研项目设立学生可以从事研究的项目,引领和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另外,实验室和创新性实验项目要向全体学生开放,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设备及技术支持。同时定期举办各类竞赛、学术活动,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加。
3.政校企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现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独立操作的时间相对较少,以至于毕业后“后熟期”仍过长,不能很快进入工作状态。通过采取政校企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进行顶岗实习,可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突破,解决人才培养难以满足社会即时需求、缺少稳固的“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缺乏双师型专业教师等问题。
政校企三位一体是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交流与合作的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它切实把产业、企业、就业等基本要素融入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学生就业、地方产业发展和企业效益提升的良性互动,建立起一种“互相依存、共生共赢、相伴相生”的紧密合作关系。近几年,我校政校企密切合作的特色日益鲜明,烟台市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是政产学研合作的典型,于2011年由鲁东大学、烟台市政府及烟台市圣凯规划设计院共同组建而成。并于2013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旅游规划设计乙级资质单位。该科研平台成功开创了集“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实际应用”于一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旅游研发模式,通过建立有一定资质的“实体”来办学,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一体化,真正实现产学研的实质性联合。
四、结论
对于城乡规划专业来说,教育思想的关键是要立足专业实践的需求,注意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把应用环节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树立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观念、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环境下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意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针对当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现状,结合该专业特点,提出以三创教育为核心的分阶段、分平台,并采用不同培养模式的阶段型递进式培养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新思路。
立足于实验(实践)平台,围绕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需城乡规划设计能力和城乡规划技术能力,通过建设完善的实践教材和规划案例库,保证培养学生创意技术与方法的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
探讨项目带动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的方法和路径。实施导师制,以教师承担的横向规划项目作为支撑,让学生参与其考察、访谈与研讨等过程,帮助其掌握规划技术、规划调查与工作方法,最终形成体现师生共同智慧的创新成果库。
贡献,现将2009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城乡规划工作情况
1、通过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并通过了××县民族旅游文化风情的规划。 3、认真组织编制完成了××县城区建设用地容积率调整管理方案,上报并通过了××县建设用地容积率调整管理方案,并于今年8月起执行。
4、加强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坚持依法监察过程,控制与重点监察相结合,效能监察与效能建设相结合,及时调查解决了城乡规划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完成了实施方案、自查报告。
二、施工图送审及备案情况
严格按照《云南省建设厅公告(第2号)》文件执行,加强对辖区内建设项目的施工图的初审、送审及备案工作,对建设项目的施工图没有进行初审、查审的施工图一律不许使用及办理相关的手续。
三、参与重点项目工程建设情况
参与了××县县城永久性大桥的规划拆迁及××县国门中学的规划测量前期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
1、需建立规划编制后具体实施办法。目前规划工作重点往往停留在规划编制上,而对规划的实施保证关注太少,往往造成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的脱节。
2、需加强对乡镇规划的管理。目前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土地制度等因素,城乡差别仍然很大,表现在城乡规划建设上,二者差距也非常大。
3、江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没有出台,给规划管理工作带来不便。
五、2012年主要工作计划
1、严格规划执法工作。一是规范“一书两证”的审批程序;二是加大建设项目巡查力度,实行跟踪管理,及时查处违规建设项目;三是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城乡规划法及执法宣传,增强全民城市规划意识,自觉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
2、规范个人建房行为。严格个人建房审批,强化资料审核把关,改善县城城中村情况。
3、完成县城江西片区的详细规划编制。
一、总体思路
依托我市西部山区旅游资源优势,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守发展、生态和民生三大底线,充分体现独特的太行山水文化,促进旅游区整体改造提升,推进旅游项目建设进度,提升旅游发展质量,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提高旅游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确保旅发大会顺利召开。
二、重点工作任务与分工
(一)建设旅发大会主会场及分会场
由市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负责牵头,以东太行景区为大会主会场,以七步沟、京娘湖、朝阳沟等重点景区为分会场。其中在东太行景区建设一个集办公、接待、会议、餐饮于一体的综合商务区;在七步沟、京娘湖、朝阳沟等景区,从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入手,全面改善提升接待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市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旅发委、行政审批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林业局、环保局、水利局、电力公司、活水乡、管陶乡)
(二)旅游区整体改造提升
1、重点景区整治提升。由市旅发委负责牵头,按照《河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开展A级景区专项整治活动的紧急通知》要求,从景区环境整治、旅游安全、服务质量、市场秩序、厕所革命、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入手,全面抓好A级景区整改提升工作。在为筹办旅发大会营造良好的景区环境的同时,完成以下工作:
(1)东太行景区4A创建;
(2)古武当山景区4A恢复;
(3)七步沟、京娘湖、朝阳沟、十六沟等重点A级景区提档升级工作。
(责任单位:各所涉重点A级景区、市旅发委、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活水乡、管陶乡)
2、完善停车场建设。由市旅发委负责牵头,制定停车场建设计划,实施A级景区和美丽乡村停车场新建、改扩建工程,在停车场设计上更加注重生态化、智能化、特色化。旅发大会承办前,完成以下工作:
(1)旅发大会主会场新建停车场建设;
(2)七步沟、京娘湖、朝阳沟、十六沟等景区停车场的改扩建等。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交通运输局、行政审批局、国土资源局、活水乡、管陶乡)
3、加快标识标牌建设。由市交通运输局负责牵头,依托旅游专线、旅游环线、太行山高速(武安段),科学合理设置旅发大会承办地旅游外部交通标识,完善景区“最后一公里”标识系统,推动旅发大会承办地旅游标识标牌统一标准、双向互设。(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旅发委、活水乡、管陶乡)
(三)加快建设旅游交通网
1、加快旅游路网建设。由市交通局负责牵头,全面加快我市西部旅游交通提档升级,构建适应全域旅游发展和承办旅发大会的交通服务体系。实现“高速连接线连通域外、旅游快速线直达景区、内部小环线串连景点”,建立旅发大会承办地通达便捷的旅游交通体系。其中包括:
(1)完成平涉线下天庙至沙洺段改建;
(2)加快旅游大环线(贺进—龙井)和旅游小环线(活水—柏草坪)项目建设;
(3)柏草坪至朝阳沟景区道路拓宽改造;
(4)完成下天庙加油站—前柏山村东新规划道路(长约2公里、宽30米);
(5)朝阳沟—后柏山道路排险加固。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行政审批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国土资源局、水利局、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活水乡、管陶乡、贺进镇)
2、加快景观大道打造工作。由市交通运输局和林业局共同牵头,对旅游环线、旅游专线重要节点开展绿化造林工作,重点做好旅发大会观摩线路周边景观、生态林设计、建设及美化工作。确保旅发大会承办前呈现效果,实现旅游道路两侧处处皆景。其中包括:
(1)平涉线下天庙至沙洺段道路两侧;
(2)旅游小环线活水—柏草坪段道路两侧;
(3)柏草坪—朝阳沟段道路两侧;
(4)朝阳沟—后柏山段道路两侧;
(5)沿线驿站和观景平台周边;
(6)平涉线沙洺段东侧北至四里岩水库坝下,东至河道岸堤,南至旅游专线,西至平涉线范围内土地的绿化。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林业局、国土资源局、园林局、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活水乡、管陶乡、贺进镇)
3、加快建设河道治理工作。由市水利局负责牵头,主要对沿平涉线、活水—柏草坪(白云川)旅游环线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沿河打造风景带,呈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新景观。其中包括:
(1)宅清沟—白王庄河道水系景观打造;
(2)闫庄村东河道水系景观打造;
(3)石河湾河道水系景观打造;
(4)盘龙山—下天庙河道水系景观打造;
(5)七步沟路口—李家庄教堂段水系景观打造;
(6)京娘湖—四里岩水系景观打造;
(7)其他区域水系景观打造。
(责任单位:市水利局、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活水乡)
(四)实施美丽乡村战略
由市农工委负责牵头,坚持“因村制宜、一村一景”,对旅游区道路沿线所有村庄进行改造提升,对旅发大会承办地核心区域沿线所有村庄实施道路、临街建筑、厕所、污水治理、垃圾一体化处理等旅游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打造干净整洁、景致别致的美丽乡村。在部分区域进行重点建设:
1、白王庄美丽乡村建设及村内街道打造休闲小吃一条街;
2、宅清沟美丽乡村建设、古村落打造以及宅清沟—白王庄沿河道V形或U形木步道修建;
3、石河湾美丽乡村建设及村南修建月亮形公园;
4、口上村美丽乡村建设及水利文化打造;
5、楼上村美丽乡村建设及戏曲文化打造;
6、前、后柏山美丽乡村建设及木步道修建;
7、朝阳沟美丽乡村建设及知青文化打造;
8、柏草坪美丽乡村建设及红色文化、商帮文化打造;
9、寺峪脑美丽乡村建设及原生态古村落打造;
10、后临河古村落打造。
(责任单位:市农工委、文广新体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水利局、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活水乡、管陶乡、贺进镇)
以上项目建设中,由市财政局负责帮扶白王庄、交通运输局负责帮扶宅清沟、安监局负责帮扶石河湾、矿山公司负责帮扶前柏山、冶金局负责帮扶后柏山、水利局负责帮扶口上。楼上、朝阳沟、柏草坪、寺峪脑、后临河等美丽乡村建设帮扶单位待定。
(五)打造建设特色旅游新业态
1、实施景观灯光工程。由市水利局负责牵头,依托四里岩、京娘湖2座水库,开展夜间亮化工程,打造灯光璀璨的山水精美夜景。(责任单位:市水利局、电力公司、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活水乡)
2、精心打造“古韵宋街”。 由市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负责牵头,依托京娘湖景区京娘文化以及游客中心前酒楼街道,统一规划设计,打造“古韵宋街”,增强旅游吸引力。(责任单位:市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旅发委、活水乡)
3、发展休闲采摘旅游。由市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负责牵头,依托田鑫农场农庄原有采摘园,进一步扩大采摘面积,打造休闲采摘体验旅游新业态;河道水系景观打造和水系吊桥修建。(责任单位:市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水利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活水乡)
4、建设特色醋文化展示中心。由市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负责牵头,依托原“一支刘”醋厂,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醋文化展示中心(醋博园)。(责任单位:市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活水乡)
5、建设水利精神展览馆。由市水利局负责牵头,在京娘湖停车场谋划建设水利精神展览馆。(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活水乡)
6、谋划建设知青文化展览中心。由市旅发委负责牵头,依托朝阳沟浓郁的知青文化,选址建设知青文化展览中心。(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管陶乡)
7、地博园改造提升。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从提升太行地质文化入手,对地质公园博物馆进行精细化改造。(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活水乡)
(六)扎实开展旅游环境整治和建设行动
1、抓好观摩路线沿线建筑风貌提升。由市工商和食药监局负责牵头,分别按照责任区域对旅发大会观摩路线沿线(平涉线下天庙—沙洺段、旅游环线等)建筑物立面、沿街门店设施、广告招牌进行统一规划,完善和提升旅游服务功能。(责任单位:市工商和食药监局、活水乡、管陶乡、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公安局)
2、抓好农家乐旅游服务功能提升。由市工商和食药监局负责牵头,对区域内农家乐的发展做一定的规划,引导开发出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农家乐,规范农家乐的服务质量。(责任单位:市工商和食药监局、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旅发委、活水乡、管陶乡)
(七)加快旅游建设项目土地流转、项目规划设计等前期急需完成的各项工作推进进度
1、旅游项目土地流转。由活水乡、管陶乡牵头,按所在区域分别对需绿化美化区域的土地进行流转,为旅发大会观摩线路周边景观、生态林设计、建设及美化工作提供土地保障。其中包括:
(1)沙洺村东北至四里岩水库坝下,东至河道岸堤,南至旅游专线,西至平涉线范围内土地;
(2)宅清沟—活水道路两侧(白云川)可视范围内土地;
(3)活水村西大棚及插花地土地;
(4)前渠—门王庄—马店头两侧土地;
(5)荒庄—朝阳沟—柏草坪两侧可视范围内土地;
(6)田鑫农庄附近下天庙和旅游小环线以北、奶奶庙以东区域土地;
(7)抓好洞天府景区建设土地调规工作。
(责任单位:活水乡、管陶乡、市国土资源局、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公安局)
2、加快沿线驿站、观景平台、桥梁建设。由市交通运输局负责牵头,抓好驿站、观景平台、桥梁等重点旅游建设项目选址、规划设计、相关手续办理以及项目招投标工作。
(1)平涉线沿线6个驿站建设;
(2)白王庄牌坊附近驿站建设;
(3)柏草坪岔路口附近驿站选址、建设;
(4)荒庄隧道—后柏山观景平台选址、建设;
(5)寺峪脑附近观景平台选址、建设;
(6)旅发大会主会场桥梁修建;
(7)前柏山村东桥梁修建;
(8)楼上桥梁修缮等工作。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活水乡、管陶乡、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
3、抓好旅游道路沿线环境整治。由活水乡和管陶乡负责牵头,分别按照责任区域对大会观摩沿线(平涉线下天庙—沙洺段、旅游环线等)以及旅游专线路界以外可视范围内的环境进行整治,做好观摩沿线沿途的违章建筑、残垣断壁、有碍瞻观的建筑物包装等。其中包括:
(1)陈家坪附近违建临建;
(2)朝阳沟—柏草坪两侧违建临建;
(3)前、后柏山道路南侧等处违章建筑。
一、基本情况
21日在市规划局档案室系统学习了规划科技档案的整理及归档工作。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规划局窗口学习。
位于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区长江三角洲中部,北靠长江,南接太湖,距上海、南京各150公里,是自上海溯江而上的第一座滨江港口城市。作为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文化昌盛,明清时就是苏南的教育中心;改革开放以来,人在中国万分之一的土地上,以千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超过中国二百五十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百分之一的上市公司。的高速发展为城市带来了无可限量的前景,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在发展中也不可避免的会在新与旧、发展与保护之间徘徊。但同时,多年积累的资本与经验也为未来发展模式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使得有能力在空间、能源、环境等资源日益紧缩的制约下获得更大的机遇,实现城乡的战略转型。
二、经验和启示
市的做法对我市城乡规划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总结其新形势下的城乡规划工作实践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一)强调集聚,要节约利用资源
以为代表的苏南经济模式发展过程中,城乡工业发展齐头并进、城乡建设全面开花。要改变城镇建设的分散状态,促进人口和经济向城区、镇区、规划的农村居民点集中,充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各类资源,促进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统一规划和建设,资源共享,发挥资源与资金的最大效益。
(二)强调分工,产业发展有特色
行政区划988平方公里,由于发展基础条件各有不同,各地发展状况也有着较大差异。中心城区已基本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及较为完善的三产服务功能,澄东片区已成为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财政经济重镇,澄西片区依托沿江开发形成了临江工业基地,澄南、澄东南片区工业、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协调发展的态势明显。实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产业的集聚发展,城镇功能应合理分工,产业发展应各有特色,减少盲目竞争,实行分工有序,从而加强全市或片区的整体实力,整体大于局部之和。
(三)强调生态,尊重自然环境
充分保护和利用山体、水系等自然资源,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尊重地形地貌,尊重生态景观资源,使城镇建设与自然环境良好共生,与自然生态系统有机互动。
(四)强调文化,城镇风貌有特色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胜古迹众多,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山水秀丽、河网密布,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造成千城一面的景象,城镇特色缺乏。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使地方的风貌特色、历史文化传统以及优良生产生活习惯,得到有效的延续;在城镇建设过程中要重视挖掘、保留和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遗存,防止地方传统文化的断层、传统风貌特色的缺失将是今后城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强调功能,提高城镇运行质量
市域非农产业人口滞留乡村,城镇化明显落后与工业化,加快城镇化发展是今后城乡建设的当务之急。为吸引更多非农产业人口进入城镇,必须加强城镇公共服务功能的建设,充实和完善城镇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促进服务的高效性和方便性,提高城镇的环境质量,加强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空间,提高城镇内在运行质量。
在新的工作理念的指引下,在省城乡规划工作会议精神的促动下,该市抓住契机,全力以赴,通过两年的努力,全面实现了市城乡规划编制全覆盖。
三、几点建议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结合我市市情,提出以下几点城乡规划发展建议
(一)高瞻远瞩,科学编制城乡统筹规划
组织编制《市城乡统筹规划》,规划将城乡全市域作为一个整体,整合城镇空间结构,优化布局形态,协调产业分工,明确一、二、三产业的空间布局;合理框定近远期城镇用地规模,明确划定城镇外围生态空间,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统筹协调区域交通、市政等重大基础设施的落实,保证区域长远稳定发展。此统筹规划为各镇开展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依据,使各片区之间、各镇之间实现了规划的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