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数字经济的生产要素

数字经济的生产要素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2 09:50: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数字经济的生产要素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数字经济的生产要素

篇(1)

关键词:信息产品 数字产品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

0 引言。

随着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飞速发展,同时面临新的挑战,原来的理论很难对信息经济的许多问题做出完善的解释。

当大家都感到网络使全球变成了“地球村”的时候,却发现地球村的居民并没有走向“共同富裕”,信息经济仿佛把距离拉近了,但是却把地球村的“村民”贫富差距拉大了;欧洲的债务危机使得欧盟有分裂的危险,穷国和富国的差距也在拉大。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不能适应现在的信息经济的发展,很难去解释国际贸易中与信息产品或者知识经济相关的现象,需要对其理论进行改进或者提出新的理论。

1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发展。

1.1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一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那些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那些外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所谓绝对优势是指,如果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的效率,则称该国在这一产品上有绝对优势。

斯密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反对国家对外贸的干预,认为自由贸易能有效地促进生产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

1.2 相对优势说对绝对优势说的取代及其发展。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世界各国产品比较优势的存在,各国应该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参与国际贸易,贸易双方均将在国际贸易中获得贸易利益。任何国家都可以凭借自己的相对优势即按照“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次劣”的原则从事生产和交换。

1.3 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被称为新古典贸易理论,其理论模型即 h- o 模型。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双方均凭借自己的相对优势从事生产和交换,即各国应该生产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充裕要素的产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

在赫克歇尔和俄林看来,现实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不只是一种———劳动力,而是多种。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在各国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则取决于各国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即相对禀赋差异,故称为要素禀赋说。由此产生的价格差异导致了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

2 信息经济或者知识经中环境下的国际贸易。

2.1 物质、能量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我们都在喊“信息经济时代”

或者“知识经济时代”到了,但是我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对此有很深入的理解和研究,人类的三大生产要素是:物质、能量和信息,人类文明也经历了:以物质材料为主要生产要素的第一代文明;以能量能源为主要生产要素的第二代文明;正在经历的以信息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的第三代文明。美国的第一、二、三产业,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过程是“:一二三”“,二一三”“,二三一”“,三二一”,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三二一”的三次产业结构符合后工业化阶段经济的发展需要的。第三产业的主体是信息产业和以知识为主的服务业,信息和知识是其核心。

2.2 信息产品的边际成本。信息产品尤其是数字产品不同于物质产品和能量产品,可复制性和非排他性,使其具有边际成本为零的特点,从而也导致其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于物质产品和能量产品不同。

作为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家之间通过分工可以提高双方国家的福利,也就是国际间的分工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然而在信息经济下,国际分工可能只对生产信息产品或者知识产品的国家带来好处,对生产物质产品和能量产品的国家之能带来负效益。

比如美国微软的 windows 操作系统,满足美国国内的需求,但是它出口到其他国家,基本不需要改动,只是将语言本地化即可,而世界其他国家的正版用户必须和其他物质产品一样为之付费。而对于美国而言,美国人并没有为此付出更多的劳动(相对于软件开发成本,语言本地化成本可以忽略),然而其他国家如果生产物质或者能量产品,则必须付出与之相对应的额外劳动。

3 信息产品对国际贸易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影响。

3.1 信息产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假设只有 a,b 两个国家进行贸易,a 国只能生产物质产品和能量产品,b 国能生产物质产品、能量产品和信息产品,a 国出口量等于 b 国进口量,a 国进口量等于 a 国出口量。a 国出国产品的总价值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出口产品的总成本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但是成本为错误!未找到引有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如果 a 国的信息产品进口量 >=a 国物质产品和能量产品的出口量,则 b 国不需要付出任何成本就可以得到 a 国出国产品的总价值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如果 a 国的信息产品进口量 <a 国物质产品和能量产品的出口量,则 b 国付出的成本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生产信息产品的国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得到不平等的好处,在极端情况下,可以无偿的从别的国家获取物质和能量产品。

3.2 信息产品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影响。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还是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都不适用信息产品的国际贸易。这些理论是建立在国际分工基础上的,而国际分工在信息经济之前主要以物质能量产品为主,所以这些理论是适用的,之所以这些理论不适用是因为信息产品的特性与物质能量产品不同,信息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而物质能量的边际成本不为零,因此在使用国际分工理论时,需要区分是信息产品还是物质能量产品。在信息产品这个大类中,进行小类国际分工,以前的理论才能使用;同理,在物质能量产品中,进行进行小类国际分工,以前的理论也使用。而不能将所有产品不做区别的进行国际分工。

4 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建议。

通过上面的理论分析,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只生产物质能量产品,或者以物质能量产品为主的产业结构,会使一个国家成为别的国家的免费劳动力,所以应该尽快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尤其是软件产业和文化产业。

参考文献:

[1]thomas a.pugel(美) 托马斯·a·普格尔著。国际贸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薛荣久主编。国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篇(2)

关键词:收益递增、收益递减、竞争

经济学中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分析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经济活动中的基本规律。其内容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增加到其它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所带来的边际收益是递增的;随着这一要素投入的继续增加,并超过这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将逐渐递减。

这一规律有以下一些特点:

它反映的是短期生产函数的特点。生产者由于在短期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在短期有一种或几种要素不变。递减的根本原因是受到不变要素的约束。这里的要素之间由于不可完全替代,导致一种要素连续投入时收益下降。

边际收益递减原理不是完全递减,是从递增再到递减的一个过程。反映了资源组合的一个过程,当这一要素投入增加到这一特定值时,这时至少是这一资源与其它固定资源的最有效组合点。从而单个生产者在短期内有一个生产均衡点。相同产品众多生产者之间的市场份额是可预测的。生产者之间的市场和资源竞争在短期内比较稳定。

主要适用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特点,传统的经济学从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非共享性出发而得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并认为物质资源依赖型经济普遍服从这个规律,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尤其突出。

知识依赖型经济边际收益递增及原因分析

1986年,经济学家罗默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收益递增和长期增长》一文,提出了“边干边学”模式,并指出由于技术进步实质上是内生于经济增长过程,使边际效益递增,从而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这个模型被称为“阿罗-罗默”模型。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研究美国“新经济”现象时都提出了边际收益递增的现象普遍存在于知识依赖型经济中。

边际收益递增是指:在知识依赖型经济中,随着知识与技术要素投入的增加,产出越多,生产者的收益呈递增趋势明显。这一规律以知识经济为背景,在知识依赖型经济中生产要素简化成知识性投入和其它物质性投入。

知识经济中边际递增产生的原因:

生产要素的改变

知识依赖型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是知识与技术的投入。而其它物质性要素已成为次要要素,物质性固定投入所占的比例很低。例如芯片生产的基本原料是硅和电力,只占总成本的1%——2%。那么这些要素已不再构成约束,这时连续增加知识和技术要素,产出不会因为其它要素不变而受到约束,从而产出递增。

知识资源的积累性

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均是物质资源依赖型经济,物质资源具有明显的排它性特征:其使用价值在某一时刻只能被一个使用者所占有和使用。同时物质资源是稀缺的,使用时必须消耗它,随着其使用量的增加,成本越来越高。最终导致生产者收益的递减。知识性资源具有共享性,同一知识可以被多个人同时占有和使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消耗它,只是利用它,在使用过程中还会产生新的知识。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在使用时还是一种积累和开发的过程,在重复使用过程中成本递减。从而会带来递增的收益。

知识依赖型经济中的学习效应

知识依赖型经济的主要投入要素是知识和技术,而技术的进步又依赖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随着积累产出的增加,生产的边际成本降低。生产者往往由于开发一种产品而积累经验,这种经验可以用于生产或开发相关或相似的新产品。在原有的要素投入基础上,增加研发的投入,使收益递增。

知识依赖型经济的产品自身的特性决定了边际收益递增

首先,这些产品有一重要特点就是产品的使用价呈递增性质。这种特性被称之为外部性。这种外部性导致同类产品的市场扩大,从而使领先生产者所获得的收益递增。其次,产品深度的顾客适应性。知识产品通常在使用时,用户需要大量的前期培训才能掌握它的使用技巧,一旦用户选择了某种产品并在培训上花了大量的投入时,由于这种适应性,用户不会轻易地更换产品。未来的消费者受现在消费者的影响,强化了领先生产者的市场优势,边际收益递增。再次就是注意力与锁定现象在高科技产品中的大量存在。消费者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那么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与他的最先注意有关,一般消费者都会注意到同类产品的顶尖竞争者上,因而领先生产者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力,形成强的正反馈效应,这种效应为领先生产者赢得进一步的优势,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力的生产者也就在一定的程度上锁定了顾客,从而使收益递增。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并不是完全递减,而边际收益递增现象在知识依赖型生产中的出现也不排斥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是不同类型的生产这两者所产生的主导作用不同而已,收益的递增不是无限的递增,它将会受到市场的有限性的约束,同样也会出现递减,只是递减出现的时间推迟。

收益递增引起的竞争分析

知识依赖型经济存在边际收益递增现象,所以竞争上较传统的物质依赖型生产有了新特点,从竞争的范围来看,物质资源的竞争地位下降,人力资源、顾客竞争和产品的技术标准是其竞争的主要内容。竞争的目标表现在技术开发的领先性,前期顾客和知识资源抢占。

技术标准的竞争

收益递增具有放大作用,这种正的反馈机制在市场的作用下,产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的技术兼容性成为产品市场竞争的核心因素,各国政府和企业把技术标准作为竞争手段,实行相应的产业战略和专利法规来促进技术开发的领先性。含新技术标准的新产品开发在技术标准的竞争中是一种先发制人的战略手段。

客户与服务的竞争

“忠诚顾客战略”是激烈的客户竞争中的营销战略:企业为激励顾客重复购买或是为了拉动顾客需求,对顾客采取购买达到一定数额给与折扣或附加服务。同时对顾客资源进行管理,根据积累购买数提供额外服务。忠诚顾客战略实际上实行的是竞争对策是通过额外服务与优惠待遇增加顾客的转移成本,从而锁定顾客。另外潜在顾客的竞争也相当激烈。

人力资源和知识性资源的竞争

篇(3)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创新

1 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

1.1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

知识经济中的知识主要指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企业提高竞争优势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国内外的经验证明,谁拥有最先进的知识、最核心的技术,谁就能在激烈的全球经济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成功的企业在于能不断造新的知识,并能迅速将新知识经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

在知识经济时代,投资将主要流向高新技术开发;无形资产开发;新产品、新工艺研发;绿色生产和人性化售后服务等方面。同时企业将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开发和教育,激励员工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2 知识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传统农业经济把土地作为第一生产要素,传统工业经济注重资本、设备、材料等生产要素,把知识、技术当作影响生产的外部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直接驱动力,成为生产的支柱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在所有创新财富的生产要素中,知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起他生产要素都必须靠知识来更新,靠知识来装备。劳动力和金融资本只有在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发挥其职能作用。通过知识对自然资源进行集约配置,对其它生产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组合,才能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

1.3 知识是利润分配的重要依据

在农业经济时代,主要实行按土地分配的制度。谁拥有土地多,谁就拥有更多财富。在工业经济时代,实行按资本分配的制度,资本家成为最富有的阶层。在知识经济时工与其说资本雇佣劳动,不如说劳动雇佣了资本,因为劳动的主本———人所拥有的知识才是生产的决定因素。因此,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首要资本。企业存在四类参与者:即生产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经营者决定如何生产;知识创造者决定生产方向;物质资本所有者提供资金。企业除付给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正常薪金外,还应将知识创造者创造的知识转化为资本,参与利润的分配,建立以知识为依据的分配制度。

1.4 信息技术是知识经济的重要平台

知识经济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管理的工具将主要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主。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再向传统的按职能划分的金字塔型结构,将变为以扁平化为特征的信息网络系统。减少中层管理者、管理环节,降低管理成本。通过知识催生出的网络数字化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企业与供应商、客户网上交易、网上货币支付、网上宣传、推销、选购等功能,极大的提高了营运学率。

2 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创新要求

2.1 财务管理的观念创新

重视人才的开发、培养与提高是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和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企业的每一项财务活动均由人发起、操作和控制,其成败优势也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智慧、操守、管理哲学以及人的努力程度。因此,在财务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观念已成为必然。企业要加大人力资源投资,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提高员工对财务管理的参与意识,为培养企业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创新良好的环境,从而保证企业高效有序地开展财务活动。

2.2 财务管理的目标创新

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使得知识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应用,深刻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向更高层次推进。原有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将转向知识最大化的综合管理目标。其原因在于知识最大化目标可以减少非企业股东当事人对企业经营目标的抵触行为,防止企业不顾经营者、债权人及广大职工的利益去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知识资源的共享性和可转换性的特点使知识最大化的目标能够兼顾企业内外各方面利益,达到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和谐统一。知识最大化目标不排斥物质资本的作用,它的实现是有形物质资本和无形知识资本在最短时间内最佳组合运营的结果。

2.3 财务管理的内容创新

在新的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人力资本、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大,作用不断加强。因此,现代企业要把知识资本作为对未来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战略资本来培育,同时,财务在运行资金时要有利于知识资本的培育,并将其作为最重要的理财战略,财务管理工作要有利于改善软资源环境与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资本的潜能,使无形资产日益成为决定企业未来收益及市场价值的主要资产。

篇(4)

一、知识经济的时代意义

按照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从我们所看到的不少资料表明:人们在强调知识经济这一概念时,主要是区别于物质、资本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物质经济和资本经济而言的。与依靠物资和资本等这样一些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相区别,现代经济的增长则越来越依赖于其中的知识含量的增长。知识在现代社会价值的创造中其功效已远远高于人、财、物这些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所有创造价值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因此知识经济的提法可以说正是针对知识在现代社会价值创造中的基础性作用而言的。但不能由此就认为知识经济仅仅是区别于所谓的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其一,人类经济时代的划分有自然经济、工业经济,但没有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的提法。其二,一个经济时代的划分重要的不是生产什么而是用什么生产,这里包含一个重大的区别,即一定社会的主导生产工具及由此形成的产业,这显然不是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所能反映的。而知识经济不但从知识在生产中的核心作用表明自身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主导经济增长的知识性产业已经形成。对此美国经济学家罗默提出,要求在计算经济增长时,必须把知识列入生产要素函数中。因此oecd定义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正是揭示了知识对现代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并准确地反映了知识经济的现实。所以,我们从经济时代的角度来认识知识经济,才能切实地反映社会财富创造形式的历史性变化和人类社会已进入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这一伟大现实。我们认为知识经济是继自然经济、工业经济在人类财富创造形式上的崭新时代。我们称之为知识经济的,就必须使这种称谓有相应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这需要一个切入点,这个切入点显然不是目前报刊上所反映出的一些旨在映证知识经济的提法,而应是论证知识经济何以可能的理论基础,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二、知识经济对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冲击

知识经济对经济理论的冲击首先是基础理论。知识经济的出现使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必然要合理解释和反映这种社会经济生活的新本质,从而在更新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基石上构建指导人类新的经济实践的经济学。事实证明,经济学的一些研究领域已经初步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着这种新经济的冲击。尤其突出的是贝克尔的人力资本论、发展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及一些管理性经济学科,这不断地加大着部门经济学科和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分离。我们已经看到了知识经济的现实,但我们用以解决问题的理论并非建立在这种现实基础之上。这便是旧理论无所作为的必然。纵观人类社会全部的经济活动无外乎这样两个内容,其一是社会财富的创造问题,其二是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这里我们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第一个问题,形成这一问题的核心内容是一定社会的财富是什么?如何实现这种财富的增长?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集中地形成了该社会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即价值理论以及增长理论。我们从经济学角度考察一定社会所追求的新的社会财富是什么,如何创造出来,不能不看到,新的社会财富的创造总是受制于当时社会的生产方式。从古代社会的钱物积累表现出的社会财富,及与之相应的注重农牧和战争掠夺的财富增长形式,到威廉·配第实质性地揭示出农业经济条件下的社会财富创造中“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里的劳动成果是直接地表现为社会所认可的社会财富。随着自由资本主义萌芽的到来,重商主义坚定地认为商业贸易创造价值、增进社会财富。事实上商业贸易只是转移现实的社会财富,并不能在根本上创造新的社会财富。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第一次真正深入到人类经济的核心,揭示了生产创造价值这一人类社会财富增长的实质。在资本主义进入典型机器大工业化生产条件下,马克思完善和发展了劳动价值学说(尤其是提出了揭示资本主义财富增殖的剩余价值学说)。这些理论集中说明的是在一定经济时代里新的社会财富的形成是和一定的生产方式相联系的。自然经济时代,创造新社会财富(价值)的主要是人的劳动力,劳动也主要是人的体力劳动;工业经济时期创造新社会财富(价值)的主要是先进的机械力,尤其是工业经济的成熟期,以机器为主的机械力劳动成为社会财富基本的创造形式。新增加的社会财富完全是表现为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生活需要的商品,商品价值的大小及其得到社会认可的多少都直接地决定于生产它们所使用的技术的先进性。这使工业经济时代的劳动价值论典型地表现为价值的技术决定论。当人类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知识经济时代,反映工业经济时代社会财富创造的劳动价值理论在新的生产方式中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

首先,在现代化的企业生产中,人们认识到外在于劳动过程的知识性的管理也成为创造商品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经济学界也提出了管理是创造价值的第四个要素。而管理正是随着人们对企业自身性质认识不断深化所形成的知识和信息,管理人员正是运用这些知识和信息,服务于生产过程而现实地增加产品的价值。美国德尔福集团甚至提出企业知识管理,认为这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指出“虽然知识管理的首要目标不是技术,但是公司将发现,它们在知识经济中如果离开了知识管理,就不可能具有竞争力。”(《参考消息》1998年4月26日)

其次,在市场自由竞争中企业所投入非生产性领域的大量广告费、赞助费及各类社会投入,都不是用于直接生产领域,按劳动价值理论是不会创造价值的。现在恐怕没有企业界的朋友会否认这方面投入的丰厚回报,在这些非生产性领域的投入极大地提高了处于自由竞争市场中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些知识和信息是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对商品无论在价值大小以及实现多少上都起着关键的作用。

第三,现在主要让我们来看使工业经济时代跃升到知识经济时代的先导产业———信息产业。美国人不无自豪地指出信息产业已成为美国经济最大的新的经济增长源,约占近年美国经济增长的40%。如果你对这个数字还缺乏敏感的认识,那么你对这组数字肯定会感兴趣:一个发展才十几年但已拥有资产2000亿美元的微软电脑公司和已经发展一百多年才拥有400亿美元资产的通用汽车公司,后者曾是美国工业经济时代的象征之一。微软所要做的工作,并不是给你直接可以消费的面包、汽车或实实在在的钢铁。它提供给社会的只有处理信息的计算机和载满了能满足你对知识管理需要的各种软件,这里几乎没有办法用劳动价值理论来分析,最高级的知识在这里直接转化为最大的价值,过时的知识在这里也一文不值。同样的编程人员、同样的工作强度,但可能所创造的价值相差悬殊。这里价值形成的唯一基础是以其知识含量的高低来比较的。其他如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光电子产业等等高新产业中,知识是与他们所能创造价值的大小、所能实现价值的多少直接地联系在一起的。也许仅仅因为一个连字符的遗漏而使数十亿美元化为乌有,也许仅仅因为一个新的配方而价值倍增。在这里已完全失去了工业经济时代社会财富的生产和实现形式,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财富已直接地与人类最宝贵的知识挂钩,这不但突破着旧的社会财富观,而且直接使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新的社会财富。

综上所述,知识正自在地存在于当今源源不断被创造出来的新的社会财富中,深刻地改变着经济学的基本范畴的内涵及基本理论。正如我们分析的,一定经济时代新创造的社会财富,总是最深刻地反映着一定经济时代的社会生产的实质,并通过这个实质使一定时代的社会生产方式向更高级转化。因此,我们可以说一切都是财富,一切都不是财富,对新增社会财富的考察必须和一定的生产方式相结合。如果说工业经济时代商品的价值主要指一定技术条件下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的大小体现出在劳动时间多少上的竞争,那么知识时代的商品价值则主要是指在无差别人类劳动中所蕴含的知识和信息,价值的大小体现在劳动中对知识和信息的竞争。我们创造的新财富是未知的,但我们通过当前的劳动却现实地改变着已经形成的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在这个循环上升的怪圈里,由于人们在现实消费需求中所消耗的社会财富总是有限的,因此大量的社会财富是以空的数字指标表明社会生产的创造能力,由于形成新的社会财富增长的途径是唯一的,因此对一定生产方式下新形成价值的那种核心要素的竞争便是社会经济增长的实质。而这种核心要素的分割、占有和积累,也就是对新增的社会财富的分割、占有和积累。从这个意义上看,oecd定义的最后一句,不无道理。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与工业时代相适应建立起来的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亟待发展。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说明知识经济是存在的,使知识经济有合理的理论基础,把我们看到的现实和我们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有机地统一起来。

三、知识经济对社会财富创造形式的改变必然意味着传统经济学的增长理论、货币理论、周期理论及其他一些理论都必须重构

知识经济正以其在现实中的迅猛发展向我们展示出现代经济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增长形式,使传统经济学理论所揭示的内涵式增长、外延式增长、规模经济增长、投入产出等增长理论都表现出严重不足。

首先,知识在现代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已彻底改变了传统人、财、物要素配置所带来的增长。

其次,知识作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它投入和参与生产的形式完全不同于传统要素,并形成新兴的主导产业。

再次,同传统工业经济的规模相比较,依赖知识创造效益的增长正表现出同一产业的分散组合和不同行业间的技术融合,很难从规模化的投入和产出上进行分析。

最后,知识在当今社会新财富创造中的独特性和基础性,使我们对形成社会财富增长的途径并不能直接地从生产领域或某一产业中去寻求,增长的因素或动力也许是直接地存在于生产领域之外。知识经济条件下,也许真正导致增长的投入在一些非生产领域而并非生产领域。只有我们把上述问题研究清楚,我们才能找到知识经济条件下促进主导产业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作法。发展经济学家罗斯托曾明确指出主导产业对一个时代的经济起飞具有决定意义。曾因煤、铁为主导产业相互推动而促成战后经济奇迹的日本在这一方面更有心得,日本工业调查会总经理志村幸雄撰文指出:“信息通讯产业可以说是21世纪最典型的主导产业。如果说20世纪基本上是发动机和电动机占主导地位的‘动力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将是通信、广播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三位一体的‘信息的世纪’”。在这一问题上有的同志以产业升级很好地概括了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面临的机遇。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这样产业巨变的经济时代,最能代表知识经济特征的产业是主导产业但不可能是唯一的,甚至这一产业在根本上只是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其他产业提供生产手段。而各国在此基础上所可能形成的主导产业仍然是要和国际分工、本国经济现实相结合。知识经济向我们展现出不同于工业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和高效益,无疑有更深刻的增长方式在现实地发挥作用,这就使我们更要深入研究知识经济增长理论,理解现代经济增长的内涵和实质,在未来的发展中制定出更合理、更完善的增长政策和计划。并由此出发考察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市场、人力、管理等等相关经济因素在新的经济状态中的运动规律,从而全面自在地把握知识经济的理论。

篇(5)

资本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呈现出急剧发展的势头,其中最突出的变化表现在经济方面,其生产力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由此经济发展到了所谓的“黄金时代”。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代表的中国,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有利条件下,使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番欣欣向荣的局面,这给予了我国不断向前发展重大的启发,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的发展,其根本点就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当今世界的局面下,促进经济的增长、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资本主义;生产力;变化;启示

1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变化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首先,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便是科学技术,在科学技术水平低下的情况下,生产力水平无法得到提高,现代化的产生就无法形成,也就无法生产出现代化的产品。对于那些依靠劳动力生存的企业,其发展的空间是极其有限的。经济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科学技术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第一生产力这一点毋庸置疑。在科技不断发展和创新下,生产力水平才能提高。其次,生产力中众多要素都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生产力是由众多的生产力要素构成的,科学技术和每个要素都互相关联,当其中一个生产要素中所包含的科技成分提高了,那么整体的生产力便也得到了增长,因此可以通过提高每个生产力要素的科技含量来提高生产力水平。最后,资本主义增长的主要依靠力量就是科学技术。在二战之前,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依靠资本家来压榨工人而产生的剩余价值,而二战之后科学发展便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以数字来衡量科学技术对经济的贡献的话,至少可以达到80%,甚至更多。

1.2社会的再生产逐渐从外延式的转变为内涵式的发展外延式的发展,即通过扩大生产要素的数量以扩大生产规模,最终促进经济的发展。内涵式的发展,则是通过发展科学技术、增强管理水平以及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二战结束之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产业的转型,原本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企业已经逐渐转变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后者给社会创造了极大的利润价值,促进了经济的极大发展,远比前者要更加快速和合理。

1.3生产力的发展逐渐步入国际化在经济不断发展下,经济全球化已经到来。在二战之后,众多跨国企业纷纷建立,各国的经济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生产力能够在这个整体中随意的流动。

1.4非物质生产部门纷纷建立非物质生产部门是区别于第一、第二产业之外的以服务性为主的行业。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这类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促进其蓬勃发展起来。另外,在科学技术的伟大力量下,各种新兴的行业如:生物工程、航空航天等等都逐渐发展起来,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另外,文化产业也成为了经济发展中的增长点。

2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变化的特点

2.1资本主义生产的自动化特征在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力量的支撑下,也带来了生产工具的发展和变化。新的生产工具在促进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从而带动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从21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已经逐渐迈向自动化的生产,归根结底还是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

2.2脑力劳动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下,脑力劳动者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作为脑力劳动者的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脑力劳动者对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依靠的还是脑力劳动者。另外,资本主义的现代化社会在经济增长以及管理能力上,需要依赖的还是人的脑力劳动。

2.3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降低在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时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在很大程度上都主要依赖于自然资源,缺少了自然资源的支撑,人们的生存便很难维持下去。随着科学技术的越来越发达,人们逐渐掌握了自然规律,进而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一个很大的层次。

3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3.1坚持科学发展的发展主题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它是以脑力劳动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纵观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长期以来一直是主要依靠劳动力,这对经济的发展程度造成了很大的制约。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其产业发展依靠的主要是知识和技术。其特点是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多的利润,因而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其生产出的产品容易走上国际化的市场,生产自动化水平很高,不需要依靠大量的劳动力。然而,中国的大部分产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主要依靠资源的消耗以及体力劳动,这种产业技术含量低,发展空间小,很难走出国门。

3.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了促进经济大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国必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在加大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的同时,用科学技术来带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产业生产效率的增长。坚持不懈地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树立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最终实现国家共同富裕的目标。

3.3加强宏观调控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言,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根本上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将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和国家的宏观调控二者结合起来,从而真正发挥政府的管理作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平稳发展。在经济学中,往往将政府的宏观调控比喻成一只“看不见得手”,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够真正地促进市场经济的平稳发展,我们坚信,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终将会沿着稳定而健康的方向发展下去。

4结语

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所做出的贡献是巨大,它给予了任何一个渴望发展的国家以重大的启示: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努力提高管理水平、转体力劳动为脑力劳动,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等等,最终实现我们国家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晶晶,董雪楠.论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新变化及对我国的启示[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8).

篇(6)

Abstract: In the new economic era, the structure and character of enterprises are changing, and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he enterprise value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intangible assets are also different from that under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 conditions.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author's personal views.

关键词: 新经济;态式;企业;价值

Key words: new economy;state;enterprise;value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9-0144-02

1 新经济的含义

新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是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数字经济、网络经济的总称,是人类历史上社会生产方式的又一次革命,是从工业经济社会向信息、数字和知识经济社会的转变。新经济的出现使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与以往的历次技术革命相比,新经济的内涵更为深刻。信息技术作为主导技术,能很快地被采用、扩散和掌握,能对其他技术产生强烈的扩张性,能作为新的技术基础武装其他技术,能对社会经济产生极强的渗透性,成为改造社会经济的物质技术基础。社会经济又会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组织创新,这种组织创新反过来又对信息技术提出更高要求,促进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螺旋上升式的持续创新已成为信息技术的开发特征,也是新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是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

2 新经济态式下的企业研究

在新经济态式下,企业的结构、性质等诸多方面都在发生着转变。企业由单纯的消耗有形资产向消耗有形资产形成无形资产的组织转变,由买卖的契约形式向合作的契约形式转变,由排他性的产权模式向共享性的产权模式转变。

2.1 企业由单纯的消耗有形资产向消耗有形资产形成无形资产的组织转变 在传统经济条件下,在竞争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有形资产,企业价值取决于所拥有的有形资产的数量。在新经济态式下,企业竞争的核心不是有形资产而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存在边际递增效应,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不存在消耗问题。企业仅是通过有形资产的消耗为价值创造提供条件。①企业的资产状态日益无形化。传统经济条件下,以有形资产是否增加、经营规模是否扩大作为企业发展的判断标准。新经济态式下,企业价值的主体是无形资产,衡量企业价值的标准不再是有形资产的多少。②企业的产品日益无形化。某些传统产业的产品,如食品企业的转基因食品,其价值体现在转基因技术上,具有无形化的趋势;某些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如软件,某些知识型企业的产品如设计方案,直接就是无形的知识形态的产品,其价值体现在产品所包含的知识、技术等无形因素上。③企业的知识资产决定其核心竞争力。企业要提高盈利能力,必须形成核心竞争力,必须不断地创造和形成知识资产,成为消耗有形资产,形成无形资产的组织。

2.2 企业由买卖的契约形式向合作的契约形式转变

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要素中居于支配地位是物质资本。新经济态式下,企业价值创造的主要要素是知识与技术。物资资本可以通过一次性的购买契约对其他生产要素进行使用与支配,知识技术和物质资本之间,则无法形成支配与被支配的买卖契约关系,只能是平等合作的契约关系,唯有如此,企业组织才能有效运作并创造价值。

2.3 企业由排他性的产权模式向共享性的产权模式转变 传统经济条件下,物资资本所有者理所当然地被看成是企业的主人,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为物质资本所有者提供资本回报,企业的产权模式具有排他性。新经济态式下,物质资本已经丧失了在企业生产要素中的支配地位,在企业的价值创造与索取中,无形资产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地位平等,双方可以订立平等合作的企业契约,共享企业所有权,共享企业所创造价值的索取权,企业的产权模式由排他性模式转向共享性模式。

3 新经济态式下的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

3.1 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使交易成本降低,增加了新经济的整体价值量,这是新经济态式下企业价值的重要源泉。新经济态式下,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使用,企业经营空间扩大,交易环节减少,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3.2 有效地吸引目标消费群对产品和企业的关注度,是企业获取资源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对未来盈利前景进行预期的重要因素。新经济态式下,人们面对的信息很多,如何有效地吸引目标人群的注意力是企业能否创造价值的重要前提。首先,在企业创立时要吸引资本的注意力,使企业的知识、技术获得与资本有机结合的机会,这样企业才能继续发展;其次,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吸引住消费者的注意力,获得消费者对企业自身及产品的关注,这样才能创造有效的市场需求。

3.3 以综合性的成长指标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正确判断企业的价值。新经济态式下,企业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高成长性,因此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增长潜力对企业价值的作用。现代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多是建立在知识与技术基础上的,这类企业前期投入了巨大的研发费用,在短期内无法盈利,但这并不代表企业的盈利能力差,也不能说明企业的价值低。只有以综合性的成长指标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判断,才能正确揭示新经济态式下企业的真实价值。

3.4 无形资产是新经济态式下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价值实现的关键要素 新经济态式下,企业有形资产的多少、规模的大小不是竞争的关键。企业作为消耗有形资产,形成无形资产的组织,所形成的无形资产主要是知识形态的,企业搜集、管理及创造知识的能力之间的竞争是企业竞争的关键所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创造知识的能力,取决于企业实际创造的知识形态的资产,后者决定着企业价值的最终实现。同时,企业在不断提高盈利能力,实现企业价值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知识形态的无形资产,则作为企业的核心财富,构成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新经济态式下企业价值与无形资产关系研究

4.1 新经济态式下,无形资产改变了对有形资产的依附性,其价值正逐渐成为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经济条件下,主要根据企业所拥有的和控制的有形资产价值衡量企业价值。这是因为,在传统经济条件下,物质资本在企业生产要素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企业的知识、技术等无形资产,是物质资本所有者所购买、使用的,它们以有形资产为物质基础来发挥作用、创造价值,对有形资产存在天然的依附性。这样,在企业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有形资产的价值自然是企业价值的主体。新经济态式下,知识、技术等无形资产正日益成为企业生产要素体系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虽然它们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仍然是有形资产,但其对有形资产的依附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新经济态式下,以知识和技术在企业中的主导地位为基础,以知识、技术形态出现的无形资产价值也代替了有形资产价值,成为企业价值的主体。

4.2 新经济态式下,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其优良与否直接决定着企业价值的大小 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是资本多少、规模大小的竞争。新经济态式下,企业之间是创造知识的能力和企业所创造的知识的竞争。企业是否具备创造知识的能力,具备何种创造知识的能力,能创造什么样的知识,直接决定着企业能形成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能否创造知识以及创造什么样的知识,取决于企业是否拥有具备创造能力的人才。企业是否具备让人才充分发挥创造力的机制和环境,直接影响企业创造知识的能力和所创造知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知识创造能力和所创造知识的质量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企业能否在新经济态式下取得竞争优势、形成盈利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水平又决定了企业价值的大小。

参考文献:

[1]汪海粟.无形资产评估[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09.

篇(7)

关键词:知识经济;会计计量;会计计量观念

一、知识经济的含义与特征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的定义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其主要特征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基础,以信息和通讯技术为条件,以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本为首要生产要素,知识将在社会生产和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主体作用,并为创造出巨大的财富。主要特征有:(一)知识成为核心的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产业经济形成的基础,生产要素的转换是一切产业经济变化的根源。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将成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就一个经济组织而言,知识就是它所拥有的各种经营权、专利权、商标权、管理能力等的统称。知识作为智力劳动的成果,是具有价值的。(二)新技术产业是主要的产业,不同的产业支柱决定了产业经济的性质。知识经济是智能经济,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实现的是低耗高效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的知识含量越来越高,技术更新将是经济发展的源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三)随着我国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利用网络可以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们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无阻。并且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沟通时可以有效的提升办事效率,更好地完成布置的任务,提高效益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经济水平。

二、知识经济对会计计量的冲击

(一)计量对象的扩大。1.我们知道传统的计量也没有把智力资产纳入到计量范围。对智力资产,国际流行的观点是:①人力资本,指企业员工的知识水平、经验以及为客户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包括员工知识更新、共享公司的知识和经验的能力以及员工对公司的态度等。②结构资本。指企业的组织结构、制度规范、企业文化、信息技术系统、企业形象、知识产权等,还有企业特有的能力系统。③客户资本。指企业拥有的与市场相关的无形资产潜力,包括品牌、长期客户关系、公司信誉、营销渠道、专利及专营合同等。2.对于某些收益来说也应该纳入到计量的范围内。由于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人们对决策信息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很多的经济学家不仅主张以现实重置成本对资产计价,而且还主张以产出价值而不是历史投入价值计价。这不仅需要对资产的价格进行估价,而且还需要测算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并且对于在未来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未来,无形资产在社会、企业的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来大的同时,无形资产的摊销在各个会计期间如何分配,往往缺乏精确的标准,使之在配比计算过程中存在相当大的任意性。所以说旧的计量系统缺乏对企业某些损失(负的收益)的确认计量,企业的损失包括显性损失(经济损失)和非显性损失(智力资产损失、时间损失等),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传统会计无法对非显性损失进行合理计量。这些在知识经济时代显然是不妥的,把他们纳入到资产收益核算范围是这个时代的要求,那么就要从计量对象上将其纳入。(二)对会计观念引发新的思考。在传统会计观念中,是利用数量来确定事物之间的关系和意义,知识经济对这种传统会计计量观念有了一定的新的改变,使得现阶段在知识经济下的会计观念更适合现阶段的核算任务,可以有效率有质量的完成相应的工作部署,并且可以更好的推动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三)传统会计计量理论无法满足现阶段社会的需要。会计计量是指利用货币或者其他度量单位来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的衡量,在利用传统的会计计量进行衡量的过程中,通过数字的表达可以明确经济业务之间的关系,在传统的会计计量的这种理论下,经济业务的衡量更加方便效率也会更高。但是在知识经济中,传统会计计量理论已经无法全面的对发生的所有的经济业务进行价值衡量,传统会计计量更多的时候是基于劳动力理论进行的,但是随着经济业务的多样性,传统会计计量理论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社会的需要,因此造成对于传统会计计量理论的冲击。

三、会计计量在知识经济推动下的完善方向

(一)对资产进行全面的计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现阶段资产的类型也逐渐增多,并且在无形资产中的项目类型也各种各样,因此应该跟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对无形资产划分的范围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扩大,以确保在进行资产的计量过程中可以更加全面完善。(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损失和收益的问题,在对收益资产进行核算的时候应该更加全面的同时,在对企业资产损失也应该更加全面的进行核算。因为在企业进行项目经营的过程中,会计计量对于企业的收益和损失有着一定程度上的衡量和判断,而在对会计计量进行修正的过程中,应该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认识,并且对企业内部存在的损失进行全面计量。(三)会计计量的改革应该基于成本理论之上。由于成本理论在进行会计计量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漏洞,这些漏洞也是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而造成了成本理论不能满足现阶段知识经济的需求,而本身成本理论中也存在着很多有价值的内容。所以在进行会计计量的完善的过程中,也应该参考原有的成本理论的内容,确保会计计量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与发展给了会计的计量环境以极大的影响,必将要求我们在整个会计计量体系的设计、运用过程中以一个积极创新的态度来进行探讨、研究。

作者:陈锋昌 单位:西安曲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