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09:50: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医学英语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医学英语专业在中国算是一个新专业,换言之,便是一个冷门专业。因此,很多学生都不太愿意拿自己的未来做赌注去尝试一个如此偏门的专业。由此可得医学英语的第一个局限性——后备力量不足。没人学,就没人教。不管是英语专业出身还是医学相关专业出身,单方面的知识不足以撑起整个系统的医学英语教学。但开设医学英语专业的高等院校太少,报考医学英语专业的人太少,这两个“少”足以阻碍医学英语的推广与改革。医学英语本身的局限性相当大,因为医学英语只需在非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推广与改革。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语言,有很多国家已将英语作为其官方语言,在其他语言的国家中,已开展医学英语推广与改革的国家少之又少,因此,如果想要借鉴其他国家在医学英语的推广与改革上得到经验教训,可能会四处碰壁。第三个局限性是国家对医学英语的投入,及相关的政策扶持太少。医学英语是一项新兴的教育项目,因前两个局限性,医学英语在未来短期内的投入将会呈现一个入不敷出的情况。但中国已经意识到医学英语发展的重要性,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国家对医学英语的投入将会增加,相关扶持政策也会相继出台。
二、医学英语教育改革策略
公共英语四六级不再作为医学生是否能顺利毕业的衡量标准,应开设相应的医学英语四六级来促使学生学习医学英语。有40%的同学认为口语是英语学习方面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同时也要设立一个权威性、关乎学生将来就业的口语测试考试,这可以迫使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英语上。另外,作为医学生的第一年,英语学习的重点还应放在公共英语上,在大一继续巩固公共英语基础,然后再在大二开始由浅入深地学习医学英语,阶段式的医学英语学习可以让医学生更能接受。38%的医学生认为阅读英语小说有助于他们学习英语,还有30%的医学生认为开设英语角能让他们对学习英语更有兴趣,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阅读和交流方面更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把这两方面的内容加到平时的课堂中。医学英语的改革其实更应放在大局的改革上。最重要的是国家政策上的支持和医学英语教育观念上的改变。要做到中国医学事业上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医学英语人才不可缺少。因此,在各大院校开设医学英语教育专业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很多人对医学英语抱着费时费力又不赚钱的态度,所以不想从事这项工作。对这个问题,国家政策必须进行一定的干预与扶持。有40%的同学认为医学论文及著作的编写在医学英语的学习中不太重要,这对中国医学论文及著作在世界性重要刊物中的刊登极为不利,所以部分思想干预也极为重要。中国在医学英语改革与推广方面做出的努力还很不够。既没有宝贵的实践经验也没有有力的相关政策。在球一体化而使国际合作更为突出的当下,医学英语改革与推广已极为迫切。
三、结束语
临床等医学专业的学科最新发展多以英文论文形式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或在国际会议上交流。要想掌握医学最近知识及其科研动态,需查看最新医学英文文献,参加医学学术交流等。这些都需要医药人员熟练地掌握专业英语。另一方面,医药行业的日趋国际化,这也鞭策我们重视英语交流,尤其医患之间英语沟通交流能力,查房英语及病例英语等一系列的英语实际能力应用显得尤为重要。运用ESP的教学模式能把英语和医学专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医学院校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更好的运用英语这门语言工具,使其为专业的研究更好的服务。
二、教学模式的研讨
2.1ESP课程安排与设置
语言学习有着循序渐进的自身特点,在医学院校也不例外。语言首先为通用语言(EGP),日常基本交流的语言,然后才是某一领域的专门用语。我们培养的是专业人员,但必须具有基本的社会交流能力,其次才是专门领域的英语应用能力。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在学生入校之初,我们要引入大学公共英语的内容。由于医学院校的特点,大多数医学院校都是精英教育,以培养高端人才为主,学生的英语基础都是经过选拔的,在普通高等院校学生英语水平之上,通过一年的公共英语提高,可以过渡到ESP的层面上来。在第三学期的英语课程设置中,首先引入医学英语常识性质的内容作为辅助。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英语能力和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逐渐培养对医学英语的兴趣和敏感性。学生在学习过程总能不断摸索,循序渐进地向ESP专业英语的方向发展。
2.2ESP教师教育
ESP教学设计对教师有专业与语言的双重要求,需要ESP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对大量的文本、音频和视频信息进行搜索、筛选、编辑和加工。许多医学高校的专业教师,由于他们基本都是英语专业毕业,在校期间并未涉及医学专业知识,对医学英语知之甚少,选择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讲解单词和课文分析,很少涉及语言综合技能的全面训练,在授课过程中,仍然遵循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同样,由语言教师担任ESP课程教学,由于不懂相应的专业知识和ESP教学之于EGP的特殊性,也难以胜任。如何为ESP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技术培训是ESP教学设计今后有待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很多医学院校为英语老师开设医学课程的培训,并积极鼓励英语老师跨专业攻读医学博士学位,并加大扩充国外访问学者的力度和名额,创造条件为医学院校英语老师争取出国深造的机会,各种医学英语研讨会也逐渐走入各个医学高校的外语部。
三、结语
在综合人文素养中媒体素养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下的大学英语教育中所面临的最为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有效地将各种媒体注入到学生的英语学习上,使其可以很好地辅助学生进行学习。从这方面来看,我们应该对当下的大学英语教育进行重新审视,将媒体素养教育融入到大学英语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从而满足新形势的需要,此外还应该将大学英语教育和媒体素养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并将其设定为我国大学生素养必备的重要部分,进而满足当下现代社会的需要,为其培养出更多、更有效的素质性人才。本文根据当下的信息背景进行分析,探究当下的大学英语教育和媒体素养教育。
【关键词】信息时代;大学英语;英语教育;媒体素养教育
一、引言
媒体素养教育是当下人文教育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在很多大学中都面临这一个重要的课题,如何有效地对媒体资源进行鉴别、选择和利用,使其能够有效的帮助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已经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对于大学英语教育的审视也应该逐渐地变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教育的教育效果,从而使我国当下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进而为我国社会提供更多的综合型人才。
二、媒体素养的含义和发展
1、媒体素养的定义
媒体素养也被人称作为媒介素养,主要是指公众在当下很多的媒体信息上选择能力、反应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质疑能力等诸多能力的一种表现[1]。在这众多的能力中媒体素养最为重视的则是其中公众的理解和思维能力,在媒体素养中最为重要的能力就是对公众在媒体信息上的吸收能力和利用能力的关注。
2、媒体素养教育的定义和意义
所谓的媒体素颜教育,主要是指对当下学生媒体素养的一种培养。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使当下的学生在媒体信息的分析和辨别上有着很好的掌握能力。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分析技巧和理解技巧上得到正确的掌握,才能使学生对媒体的性质和媒体的功能得到更好的认识,从而使其在公众的工作和生活中做到更加有效的服务。公众对媒体信息的分析能力和鉴别能力是媒体素质教育最为重视的两点。随着当下我国不断发展的知识型经济,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媒体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这也导致日趋增加的媒体信息现象。在媒体信息中虽然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一些有益的信息,但是人无完人。在这其中同样也掺杂了很多不良的信息,所以,只有对媒体素养进行良好的培养,才能在好的媒体信息和不好的媒体信息上帮助人们进行很好的分辨,使人们对于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得到很好的改善,从而在生活中对媒体信息的功效进行有效的提高。
3、媒体素养教育的发展现状
媒体素养教育最开始的起源地是在1930年的英国,是由于当时的电影电视等一些大众传媒针对传统文化进行冲击从而形成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推动媒体发展的主要有广播、电视、电影等一些大众传媒,而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青少年的成长和发育,因此也招来了很多的争论,而也就在这种争论的过程中也就形成了当下的这种媒体素养教育[2]。随着我国不断提升的经济水平以及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从而也使得人们生活中电影、电视等传媒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普及,这也就造成随着时间的更迭,更多的媒体信息将被人们所接受,因此对于媒体信息的过滤也愈发显得重要起来。在目前,很多的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对媒体素养的培养加大了重视程度。而我国高校中的媒体素质培养工作只有北京和上海等一些少数的学校有所进行。
三、媒体素养教育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发展
1、在大学英语中媒体素质教育是教学要求
2007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一份重要文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媒体教育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作用之处在这边文件中有着明显的标记,并且还从三个方面上对其作用进行了强调,从此处就能够明显的看出在大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上都已经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而对英语的学习当然也不列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性作用,他能够很好的给大学英语教育指引方向。在当下,很多的大学英语老师以及学生都开始大量的使用媒体的作用。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在当下我国很多的大学中,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是从一些媒体素材上选取的课外读物。例如一些视听说素材,很多的学生都在普遍的使用BBC或者美国之音等一系列的媒体来促进自己的英语水平。此外,我国也有很多的普通高校都开始通过当代的一些西方媒体进行英语课本的教材取材,这和传统的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着一些差异的。
2、媒体素养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当下很多的英语老师和学生都为了得到更多的学习资源逐渐的将目光投向了各种媒体,然而在这过程中往往在大学生的媒体素质教育上被有所忽略。首先很多的大学生没有很好的鉴赏能力[3]。随着当下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除了传统媒体报刊、电视以及广播等外,网络、收集等一系列的信息终端产品也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运用。电子传媒在给人们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同样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例如网络黄毒总是发生,很多青少年网瘾越来越严重;降低了人们的鉴赏力和识别力,也降低了人们的审美趣味等。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将媒体素养教育加入其中,从而使大学生的媒体鉴别能力得到提高显得势在必行。媒体素养教育不当在大学英语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对当下大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有着很好的提升作用。其次,当下很多的大学英语教育都逐渐的偏离了我国教育的本质。我国北京一位资深教授曾经在谈论英语教育和人文通识教育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外语教育的本质是人文教育”[4]。然而,当下我国很多的大学在对英语教育上只强调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对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特别的重视,都将大学英语课当成了一门技能课,更有甚者将其当成培训课。当下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英语语言技能的培养逐渐的被定义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以及一些后续教学的主要核心。据相关调查显示,随着2006年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很多大学在对四六级的考试成绩追求上更是比以往提高了很多[5]。就当下而言我国现有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四级考试上几乎百分百都有参加国,而且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四级考试上都参加过两次更有甚者考过两次以上,这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在当下被很多人成为“刷分”。而上述所说的情况也直接导致当下的大学英语教育成为了四六级教学,严重的忽视了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和媒体素养教育。
四、提高大学英语教育中媒体素养教育的重要措施
媒体素养教育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媒体素养教育的效益发挥不仅仅要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上进行体现,更应该从教材、教学甚至是大纲制定等各个方面上得到实现。在目前的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对一些相关的教学目的在阐述和表现上都是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6]。因此为了完善和具体教学的目的,应该结合传媒、信息化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作用进行制定,将媒体素养教育进行明确的制定,对学生的鉴别和有效使用的媒体能力进行着重培养,从而给当下的大学英语教育指引出正确的方向。
1、对大学英语教材的编撰工作进行强化
当下很多大学的英语教材中虽然已经从各种媒体中摄入了一点内容进去,当时在媒体素养教育内容上还是依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例如:很多的英语教材都只是很简单的对教材的来源进行介绍,其他方面却很少有所涉及,很多学生几乎都不认识媒体;还有很多英语教材在教材内容和课后练习上都忽略了对文本内容的鉴赏和辨析,只注重一些英语知识的传授和语言的技能操练。因此在对于教材的编写上应该将有关的媒体素养内容加入其中,例如可以在教材中的正文上、课后阅读上以及背景介绍上多增加一些媒体的信息[7]。此外在英语课文上以及课文的课后练习上,也应该将媒体素养教育进行合理的融入。
2、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加入媒体素养教育
目前,很多大学中学生的英语课本在内容上已经逐渐的呈现出媒体化,媒体色彩出现率也非常的高,比如,学生的阅读教材上就带有非常强烈的媒体色彩。这也大大增加了媒体素养教育在课堂上的出现的可能性。例如:对学生正确使用媒体的方法进行指导和加强、将一些学习用的媒体推荐给学生使用、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对媒体进行鉴赏等。这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改变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
五、总结
总而言之,媒体素养教育可以很好地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中培养高素养综合文化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教育主管部门以及一些相关的机构应该重视起媒体素养教育。而大学英语教育更应该在对英语语言教育完成的同时,将自身的优势给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使其能够在媒体素质教育的发展道路上迈开脚步。
【参考文献】
[1]冯延群,陈淑英.信息时代的大学英语教育与媒体素养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1,04:41-43.
[2]朱进.试论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媒体素养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1,S1:183.
[3]冯延群,陈淑英.传媒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育与媒体素养教育[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09:99-101.
[4]陈定刚.试分析信息时代的大学英语教育与媒体素养教育[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1:141-142.
[5]宋君.浅析信息时代的大学英语教育与媒体素养教育[J].才智,2014,12:193.
[6]巢胜.信息时代的大学英语教育与媒体素养教育解析[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11:81-82.
关键词:医学英语:涵盖面;“内容型”教学;实践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1-0160-02
国家教育部〔2005〕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提高大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建立个性化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本着“学以致用”的精神,近年来英语教学以“实用”为原则开启了专业英语教育教学的新局面。各大中医院校也开始了医学专业英语教育的探索之路。医学与语言的结合,中医与英语的融汇,专业与工具的应用成为中医院校专业英语的研究热点。中医院校医学英语以全面培养学生“五项”(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为基础,教学模式的构建,教育团队的建设,教材设备的完善等方面还在研究中,特别是确定明确的涵盖范围,设置相应的教学环节,构建全面实用并具有竞争力的教学模式是目前中医院校专业英语面临的首要问题。
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在全球背景下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基础上制定出“内容型”教学模式,其涵盖面包括对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实践训练的界定与规划。
一、教学目标
中医院校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更高要求”三个层次上的“五项”能力得到综合全面的提高,是学生能够在科研与临床上运用医学英语解决相关专业问题,系统地掌握医学英语,以增强职业竞争力和科学研究力。
二、教学对象
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医学英语教学对象目前是七年制本硕和五年制英语方向(针推、中医)的学生。一般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两个学期开设医学英语的两门课程:中医英语和西医英语。近年来各个高校都开展了公共英语特色化教学改革。2012年4月21日在青岛举办的“全国中医西医教学与教材研讨会”上,各大高校专家纷纷提出了“公共英语专业化”的试改提议,这一议题预示了未来大学英语教学的转型路线。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也确立了“专业化”这一改革方向,教学对象将逐步扩大到所有临床相关专业,并扩充学时数以保证医学英语授课内容的充实与完整。
三、教学模式
依据确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我们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做出了改革和调整。在原有教材《中医基础》(TCM Basics)、《中医诊断学ABC》(Diagnostics of TCM)和《医学英语基础教程》(英文版)的基础上,还在编充能够满足“五项”教学的配套教材,如《西医英语教程ABC》(ABC Medical English)、《中医英语教程ABC》(ABC Medical English of TCM)、《针灸学ABC》(ABC Acupuncture)等多部教材。学校还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平台来支持课件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对于教材的扩编和补充是确定“内容型”学习模式的基础。“内容型”教学模式是通过运用目标语把语言学习和学科学习结合起来,并通过对学科的学习来获取语言能力。这种模式打破了医学英语教学与医学专业知识学习的壁垒,兼顾并融合了语言与专业两个系统。这种模式我们可以向日本学习。日本较早地开展了综合性的医学英语教学,推广“内容型”的学习模式:讨论式学习,病例分析,教学查房,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日本德岛大学医学院每周举行3次医学英语讲座,内容可为个人的研究进展,也可为《Cell》《Nature》等刊物的论文思路[1]。这些训练使医学生的医学英语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
中医英语与西医英语为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两大板块,在“内容型”的教学模式下,两者兼顾综合性培养学生的“五项”能力。西医英语教学中,词汇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我们研发了以“词素”为中心的“思维导图总结”法,在实际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巩固了学生对医学词汇的记忆和掌握,为阅读和翻译等项目奠定了基础。在中医英语教学中,特别要注意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中医学在其形成和发展中,受到中国古典哲学和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其语言和表达中吸收了大量的中国哲学思维和文学术语表达。在讲解中,阐述和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文化语境,这对中医英语词汇的记忆,理论的理解,实际的运用都至关重要。中医虽然在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上与西医具有较大差异,但两者都是研究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都是为防病治病。
四、教学方法
在“内容型”学习模式的理念下,我们主要采用自主学习,考学一体,比较联系和实践训练等几种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教育状况和需求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材料,应用合适的学习策略,自我检测评价学习效果。其理论基础是基于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和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 psychology)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语言在教学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 [2] 。这种构建主义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监督和调控,并引发约束机制的认知行为。在教材的编写和课程的设置中,为了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还配套了“启发式”的“内容型”学习内容。如“问题导入” “话题讨论” “情景对话”以及课后的研讨、报告、团队作业等。考学一体则以提高学习效率,加大学习强度的方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对所掌握的知识迅速反应,设置与授课内容相对的多元随堂考试模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比较联系法将中西医文化背景及词汇的共性与区别进行比较联系,词汇是“五项”的基础,这一方法特别适用于词汇的记忆,也突出了以词素为中心,以文化为背景的“内容型”学习模式之要义。比较联系法特别适用于易混词汇、一词多义以及系列词组的记忆。如介绍“气”时,把中医学中涉及的各种气放在一起讲解,“正气”的表达有:healthy energy; innate vitality qi; vital qi等,“邪气”的表达有:evil energy;evil factors; pathogenic factor等 [3] 。同时比较这些表达之间的不同,以加强区别和记忆。其他一些具体的学习和教学方法我们还在探讨实践中。
五、实践训练
实践训练对“五项”提出了新的要求,实践是掌握一门技能的最终途径,在词汇的基础上,可以侧重锻炼翻译、口语等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中医院校医学英语的专业与语言结合特色就体现在实践的过程中。科研、会议、临床将是实现实践训练的三大途径,其对五项的侧重要求也有不同(如图)。
■
科研方面,阅读和写作是重点和难点,要求的级别是“更高要求”。中医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融合 [4] 。目前,医学生的医学英语水平严重阻碍了其对国际前沿学术成果的阅读、翻译、理解,用英语在国际期刊上也有很大困难,科研能力因医学英语受到很大局限。所以在科研上鼓励学生多阅读学习英语论文,直接接触一手科研成果,组成科研小组定期交流、讨论。美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奈达(E.A.Nida)把翻译看成交际活动,运用交际学理论,将通讯论和信息论用于翻译研究[5]。由此“合作原则”成为医学英语攻破科研翻译与阅读的重要方法。听力和口语可在临床与会议中采取情境模式。在前期的基础教学中,我们会让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新闻英语听说训练,在奠定了良好的听说基础后,再将医学专业英语运用到临床与会议的情境中。会议强调听的理解与说的表达,涉及比较专业的学术名词和前沿的学术理论。而临床则是将基础的词汇、口语运用在与病患交流、病例书写等方面。写作是在听、说、读、译过程中通过积累与模仿而逐渐培养的一种能力,科研论文、病例书写、会议记录、读书摘要等都是写作的训练项目。这些训练可安排在医学生大四、大五两年的学习实践中,而基础课程则提前到大二、大三的课时安排中。充实教学内容,拉长教学战线,丰富教学层次,加强实战效果一直是我校医学英语改革的努力方向。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研究总结出中医院校“西为中用”的教育原则,“内容型”教学的教育模式,确定了以培养学生“五项”综合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目标。在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提供了科研、会议、临床三大实践途径,即保证了医学英语的基础教学,又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了医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建立起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模式,实践训练几大内容的统一的教育系统,这一涵盖面的确立指明了中医院校医学英语的发展方向,并让我们确定了今后要完善的具体配套内容。
参考文献:
[1]程井军,马骏.中医院校医学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刍议[J]. 长江大学学报,2011, 1 (8): 203.
[2]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Ox-
ford:Pergamon,1981.
[3]柳月娟. 中医院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国民间民族医药,2011(5): 55.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工作
为贯彻落实2001年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关于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的精神,以及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对医学英语课要求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阅读有关专业书刊,获取专业信息,为今后的工作、学习、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1]。许多高等医学院校在学生完成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之后,都开设了医学英语课程作为指定选修课,结合各自专业进行医学英语学习。但是从各医学院校的教学实践来看,工作成效不大,医学英语教学未能起到提高学生医学英语水平的作用。本文根据当前医学英语面临的新形势发展需要,针对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工作现状,拟对如何加强与改进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工作进行思考。
1.医学英语教学在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前,我国基本上没有专业英语,培养的英语人才大多语言基础扎实、文字功底深厚,但在为专业服务方面的语言应用能力比较薄弱,能用英语进行对外交流的专业人才也相当匮乏[2]。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对外科技文化交流也日益扩大,要求高校人才能听懂外国专家的学术讲座,能交流专业问题,读懂原版英文教材和期刊,能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撰写科技论文、商务信件、合作议定书等,这种形势客观上要求加大医学英语教学力度。2004年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将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其中在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的学习目标部分,对大学生专业英语的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和翻译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规范要求。笔者认为,医学英语教学不仅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2.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实践研究与探索
2.1 教学模式
医学英语有其特定的词汇结构体系、特定的语法规则和特定的语篇结构,在词汇、语法修辞以及文体等方面与普通英文文章有着较大区别,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具有措辞准确、表达客观、逻辑严密、行文简洁、词义明确、含义固定应用文书以及具有各种严格的语体特征。如何对这些特点加以归纳总结,并按照其特点进行教学,是医学英语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根据医学英语的基本特点,笔者认为,医学英语的教学重点在于把英语作为一种学习掌握医学知识的语言工具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医学生的外语综合素质(具有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和交际能力),为此,在医学英语教学方法上,要淡化传统教学观念,全面实施导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力提倡教师引导(讲座)、学生准备(自学)、集体讨论、教师讲评/答疑和组织答辩等形式;淡化课堂的呆板教学模式,努力实施一段时间一个专题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分的自学和准备时间,然后集中组织教学双方研讨课,提高教学效果。
2.2 英语教材编写
目前全国范围内,医学专业英语教材匮乏,还没有一套完整的、高水平的教材。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的医学英语教材有两种来源:英文原版教材,自编教材。这两种教材各有优缺点,哪一种更适合医学英语教学呢?目前各校也没有一致的意见。有些学者认为英文原版教材的优点是“信息量大、内容新、语言生动、实用性强、语言规范、专业词汇准确”。但与此同时,这些学者也意识到了原版教材的一些弊端,如价格昂贵、难寻找、教材的适用性有问题,内容与国内教学大纲要求有出入。如流行病学,由于东西方人种差异,正常参考范围等与国内有很大差距。自编教材英文阅读资料比较有局限性,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新知识、新词汇不断涌现,很难涉猎广泛,囊括更多医学英语的内容。教学资料的选择与安排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医学本身的发展状况,做到语言和专业学习两方面的有机统一。
医学英语教材首先应当突出医学英语语言特点,并以此为线索进行编写。在词汇方面除应尽量广泛地出现医学英语的共核词外,还应突出医学词汇外来词多、词形长、结构复杂等特点,并对医学词汇的构词及语音规律加以总结。在语法修辞及文体方面应注意收集能体现各类医学文献语言风格、文体结构、含有较多具有代表性的医学英语习惯表达以及长句子、倒装结构、结构分隔现象等的文章,并尽量采用原文。
2.3 师资队伍建设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中毕业于医学英语专业的教师数量极少,医学专业教师一般难以胜任英语语言教学;英语教师又普遍存在不懂医学知识的问题,结果语言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难以实现,二者授课均感力不从心。事实上,英语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像医学专家一样掌握医学知识,虽然一定的医学知识对医学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帮助,但其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英语语言技能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医学英语教学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更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
而师资队伍不稳定,师资水平有待提高,多数医学院校对医学英语教学的忽视等等,也严重影响了师资队伍建设。这与医学英语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趋向不相称。因此,当前必须建立更切合实际、更为有效的医学英语教师业绩考评机制,加强机制的引导作用,从加强教师培训、合作和交流入手,切实提高医学英语教师的认知水平,提高医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2.4 教学评估建立
正确运用教学评估的手段是有效提高医学英语教育的一种强有力的措施,将评估当成一种对教学的突然性检查和单项的管理行为,则会在教学过程中产生负面压力和抵触情绪,以致违背进行教学评估的良好初衷。医学英语教学的评估工作应有明确的目的,即研究和分析医科院校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并促使医学生掌握和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使医学教育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此外,有学者也开始注重对学生的医学英语学习需求进行分析,提出在分析医学生对医学英语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的制定和应用,在此基础上的“医学英语四结合教学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了医学英语的教学效果。随着国际交流的发展,应用英语的能力已成为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条件之一,也成为医学专业专业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应根据社会需求发展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且,通过西方有关医学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提高医学生医学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医学生综合人文素质也逐渐被有关教育工作者所重视。
3.总结
加强与改进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工作应在思想观念上,充分认识医学英语教学在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教学模式上,不断探索医学英语自身的特点规律,形成一整套独特的医学英语教学模式;在基本建设上,努力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加强医学英语的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医学英语教育工作者,应及时了解、掌握和采用新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全面提高医学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亚蓉.医学双语教学实践的现状与反思[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3):507-509.
[2]丁年青.试论高校普通英语、专业英语及双语教学的关系[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8(2):3-5.
[3]赵跃君.医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1,22(17):9-10.
[4]涂青年,孙晓玲,侯建人.医学英语教学的评估理论和指标[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20-22.
[5]孙晓玲,张捷,周静.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学习需求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5):19,27.
【关键词】通识英语教育 五角星模式 中医药高等院校
一、通识教育在美国的发展
1909年,哈佛大学校长洛厄尔第一次对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进行了区分。1945年,哈佛大学出版了题为《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的报告,指出美国高等教育首先要克服过分专门化的倾向。美国外语教学理事会、法语教师协会、德语教师协会、西班牙语和德语教师协会等部门就联合制定出美国21世纪 5 C's的外语学习标准。
二、通识教育在国内的探索
20世纪90年代以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著名学者李曼丽从性质、目的和内容对通识教育的概念做出解释: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三、中医药类高等院校在英语教学方面的困惑
对于中医药类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英语的认知达到与专业课的有效结合。在这点上,我们教育教学中往往是缺失的。面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能够在教学当中引入相关的中医、中药、针灸、推拿、营销、管理等方面的英文讲解,从而让学生以一种开放式的视角去重新熟悉自己的专业、审视自己的专业。但与此同时,这也对高校英语教师提出能力和知识上的要求。
四、"通识英语教育五角星模式"在中医药类高等院校的应用
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型有望解决目前英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通识英语教育五角星模式"。
1.建立大学英语综合课程群,提升学生英语的综合能力。在此部分中,主要是提出在教学方式和教材方面的改革设想。在教学方式上,针对高等中医药类院校的学科特点,英语教师在授课中要不断地补充医学、药学、管理学、营销学方面的英语词汇和相关英文资料。在教材上,要进一步丰富教材内容,突出人文特色。
2.逐步普及双语教学,实现通识教育目标。双语教学是目前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方面,但对于高等中医药类院校的英语教改来说,一味地强调双语教学似乎显得空泛。在此部分的尝试中,力求对学科型、专业型的话题教学为论证重点。
3.分级教学营造氛围。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从而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实际需要。具体课程设计设想如下:在基础教学阶段时,主要面对学生开设语言知识、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而在提高阶段,对于英语四级通过者来说,进行专业英语的视、听、说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阶段将开设专业性英语、应用性英语、文化素质类英语等课程,力求达到《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中的较高要求。
4.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打造线上无缝交流平台。在这一理论模式设计中,通过搭建起来的网络教学平台使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变得更为便捷,实现了动态的交互性语言学习目标。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上的资源共享、学习交流使得不同的个体和各样的资源、工具成为学习共同体。
5.创造浓厚的校园英语活动氛围。在此部分教学设计中,课下的英语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英语角将会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地实践英语、锻炼口语的平台,西方文化周、文化月的活动可以通过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话剧大赛、电影台词大赛、微电影大赛等方式来进一步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西方人文知识的认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文化修养。
结语
世界的不断变小对专业化的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医药类高等院校的学生也不例外。在就业市场不断左右着高校教学目的的今天,培养多元化、综合能力强的毕业生成为现如今的首要教学任务。"通识英语教育五角星模式"的提出希望能结合并综合中医药类高等院校的教学资源,达到真正的通识英语教育的目的。根据各个高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的不同,"通识英语教育五角星模式"在教育教学中所反映出来的侧重点也将会是不同的,但教学效果将会得到逐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曼丽. 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黄坤锦. 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美国心灵的攀登[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中医院校 英语教师 知识结构多元化 主要原因
当今,英语教学理论和方法不断得到创新,英语教师已成为高校英语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中医教育的不断深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医院校的专业、师资以及知识结构都得到了改善,不少中医院校开设了医学英语专业,这个专业作为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院校英语教师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不仅对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具有促进和指导的作用,还适应了学校未来和中医药全球化发展的需求。
中医院校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现状
在中医院校中,英语师资队伍的主力军主要为英语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但是年龄结构差异比较大,在英语教师队伍中缺乏中坚力量,整体的科研能力、科研精神和学术水平都比较低,加上我国的英语教育主要倾向于教学、语言翻译和文化等方面,这就使得英语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化,跨学科的知识结构不全面,很难适应新形势下中医院校发展的需求。因此,为了满足新形势下中医院校未来发展和中医教育的国际化发展的需求,中医院校开始强调以医学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理念,开设了医学英语专业课程,并加强对英语教师队伍多方位的培训学习,使得英语教师在知识结构、理论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强化,现如今,很多中医院校英语教师具备了中医药基础知识,为其知识结构多元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医院校英语教师知识结构多元化的主要原因
在新形势下,将英语教学与中医课程有效的融合起来已成为中医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关键问题在于很多中医院校教师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懂中医的教师对英语知识掌握的不够,懂英语的教师对中医知识掌握的不够,既懂中医又英语的复合型教师少之又少。可见,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师只从英语教学技能和语言能力等方面来发展自己无法满足新形势对中医教育的要求,必须结合自身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力求掌握更多的相关学科和跨学科知识,将自己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学校提供的平台发展自己,并学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新形势下,中医院校英语教师知识结构多元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中医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加强
当今,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医是中国传统的医学,它以其自身的特点和成果受到世界医学界重视,目前,作为中国医学特色的中医正在迅速的走向世界,来中国学习中医的留学生越来越多。据统计,在美国和美洲有多所中医学院和针灸学院,可见中国中医在世界医学中的地位之重。而事实上,中医作为我国历史千年沉淀的成果,想要灵活的掌握其理论和方法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除了国外留学生自主来华学习中医外,国外很多中医院校为了更好的学习中医,纷纷争取与我国中医院校联合办学的机会。但是,我国很多中医院校存在着中医教师不懂英语的问题,这就加大了对外沟通的难度,对外教学更是难上加难;而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师虽然有着熟练的教学技能和语言能力,但是缺乏中医知识,这样以来,就阻碍了中医走向世界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培养既懂医学又懂英语的复合型教师就非常有必要。由此可见,中医院校英语教师知识结构多元化是中医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的要求。
2.2 海外中医市场的扩大
众所周知,在国内,中医人才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人们将眼光转移到了海外市场,中医作为中国传统的医学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相对于大众化产物,中医更具有打入国际市场的优势,加上目前美国和澳洲很多州对中医药的合法地位予以了认可,这就为中医人才的输出提供了法律保障。这个时候,中医人才仅仅掌握熟练的中医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高水平的英语语言能力,而中医院校英语教师作为培养中医人才的主体,其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中医英语人才,能为我国中医教育走向国际、中医人才走向世界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医学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与改革的需要
目前,很多英语教学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基本语言技能的培养,过于以英语四、六级考试为中心,忽视了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学也忽视了中医专业与英语的融合。对于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师来说,英语语言技能与中医知识的结合,能够充分运用自己专业的英语能力,使中医知识和中医教学得到有效的补充,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英语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医学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与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
3.结语
总之,中医院校英语教师知识结构多元化是大势所趋。在新形势下,中医院校英语教师必须明确目标,立足于学校实际情况,系统的进行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做一个既懂英语又懂医学的复合型教师。研究中医院校英语教师知识结构多元化具有理论的高度性和视野的前瞻性,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为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还为改革现有的英语教学、促进中医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的保障,在中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涂宇明,李涛,安韩露.中医院校复合型英语教师知识结构多元化的构建及其意义[J].鸡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