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社会经济分类

社会经济分类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1 18:04:2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社会经济分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社会经济分类

篇(1)

随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社会‘经济统计学日趋枝繁叶茂,科学构筑社会经济统计学学科体系的框架,对于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健康发展,对于统计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有重要意义。

构筑社会经济统计学学科体系,决不是简单地将社会经济统计学的许多分支任意增减排列,而是探索社会经济统计学各rl科学之间科学的有机构成。研究社会经济统计学学科体系,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科体系分类研究。分类本身就是科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许多学科本身就是分类学,分类是这些学科的主要目标,如动物分类学,植物分类学等。大多数学科,在某个层次上完成分也是一项重要的成果或突破,如作为19世纪化学最大成就的元素(或原子)的分类及晶体的分类,20世纪基本粒子的分类等。在三结‘构数学中,主要目标也是分类,例如,1981年有限单群分类的完成是抽象代数的最大成就之一。

社会经济统计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门类繁多,结构复杂的知识系统,在这个知:识系统中,学科之间、知识单元之间、方法之间将呈现一种结构关系,形成不同层次的结构系统,具有不同的功能。对这种复杂的知识系统进行科学的归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必要的。

二、研究杜会经济统计学学科休系的原则

本课题研究社会经济统计学学科体系的原则是:

1.整体性。建立的学科体系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方法”这一属性为r标准划定的全部对象为总体范围。

2.层次性。社会经济统计学是多层次的交叉学科,划分层次使得社会经济统计学作为方法论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为课程设置提供依据。

3.统一性。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完整的科学,有别于一门科学或两t1科学的观点。

4。排斤性和吸纳性。社会经济统计学学科体系既能明确划分各学科的差异,又能融合各学科的共性。

三、杜会经济统计科学与学科、学派三者之间的关系。

1.社会经济统计科学。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矛盾的特殊性本p其研究对象、性质等是长期发展确定的,形成对数量特征进行观察研究的方法论科学。

2.社会经济统计学科。社会经济统计学科也有两层涵义:第一是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分支,这是通常意义上的社会经济统计学科观,第二是指围绕某一培养目标形成的统计课程,如工业统计学,农业统计学等。所谓体系则是由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相应的,社会经济统计学科体系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科分支体系和课程体系的共同体,两者之间也有互柑制约和联系。

3.社会经济统计学派。学派是指一门学间中由于师承不同而形成的派别:学派对科学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统计历史上政治算术学派与国势学派之间的学术争论确立了统计学的科学命名和统计学是关于现象数量关系的内涵规定。同时,统计学派的学术争论使得统计学科不断地发生分立和合并。社会经济统计学派与数理统计学派、社会统计学派是现代称化统计时期的三大派别。

社会经济统计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内因是统计科学的自身发展规律和不同学派的争论,其外因是统计活动包括统计工作和统计教学,它们为统计学科的发展提出客观要求,推动学科的分立与合并。为了科学建立我国社会经济统计学科体系,有必要回顾国外统计学学科体系和我国统计学学科体系的发展。

四、国外统计学科体系的演进

统计实践活动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早己存在,而统计科学和学科体系的创立则始于资本主义社会。十七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在欧洲主要国家有所发展,对统计工作提谁出了新要求。一些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对此进行研究,进而形成不同的学派。统计实践的发展和统计学派之间的争论,推动了统计学科体系的逐步建立。按照发展阶段不同,我们将统计学分为古典统计学、近代统计学和现代统计学,在每个阶段,由于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各异,统计学由不同的学科体系构成。

1.古典统计学学科体系

古典统计学,系指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中叶的统计学,是统计学的初创阶段,由于它尚未从一些实质性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人口学等)独立出来,因此它在内容体系和启研究方法上不甚完善。其学科体系由不完善的古典经济统计学、古典人口统计学和国势学等学科所构成。

古典经济统计学由政治算未派中的经济统计学派所创立,主要人物为英国的配第、金氏和达芬南,并以配第的《政治算术》为代表作。在此书中,配第最先提出采用数字、重量和尺度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及其相关关系,同时还提出了儿乎与现代统计相同的计量方法、分组方法和推算方法。但这部著作把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抽象分析和从数量上的实证研究交织在一起,是政治经济与统计学尚未分化前的状态,因此,《政治算术》还不能视为一部完整意义的经济统计学著作。受配第的影响,金氏进一步研究了分组法和估计法,编制了英国各社会集团的收入平衡表,达芬特提出了根据社会经济现象的相似性和内在联系进行估计和推断的思想,这些为古典统计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古典人口统计学为政治算术学派中的人口统计学派所建立,代表人物格朗特、哈利和苏斯密尔希。格朗特在《关于死亡表的自然与政治观察》一书中,提出了至今仍有重要影响的有关人口统计的概念、分组方法、估计方法等,证实了出生、死亡、男女性比例等现象的变动存有一定的规律性,编制了第一张生命统计表。受格朗特的影响,哈利编制了著名的“哈利生命统计表”,用以人口推算人寿保险金。苏斯密尔希首次提出了大量观察法在社会经济研究中的应用,证实了大数定律的存在。这些人口统计理论与方法,构成了古典人口统计学的内容。

国势学为十七世纪中叶的德国国势学派所创建。早期的国势学派(记述学派)代表人物有康令、阿亨瓦尔、施廖采尔等,‘他们的国势学,仅采用记述的方式,罗列各国的重要社会经济情况,不具有现代统计学的特点,他们的贡献,仅在于阿亨瓦尔将国势学改名为统计学,确定统计学这门科学的名称。后期的国势学派(表式学派)代表人物,有安杰生、克罗姆、海伯纳等人,他们的国势学从政治算术中吸取营养,以计量为主,采用数列或图表表示国家的显著事项。显示了国势学派与政治算术学派的综合,并成为各国政府统计的代表。

综上所述,.古典统计学实际上是萌芽阶段的社会经济统计学,或者说,统计学产生是以社会经济统计学的面目出现的。它从数量方面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学科发展以合为主,学科体系层次简单。

2.近代统计学学科体系

近代统计学,系指十八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中叶的统计学。在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政府统计机关和民间调查机构纷纷建立,定期公布统计数字,统计工作从一般的政治管理扩展到社会经济活动各个领域,出现了各-种专业统计,统计学派的争论和统计刊物的出版,共同促使了统计学科发生分化。近代统计学学科体系由近代经济统计学、近代人口统计学和道德统计学科构成,学科发展以分化为主要特征。

近代经济统计学是沿着配第一达芬特开拓的道路发展起来的,由于研究范围的扩大和研究问题的专门化,使经济统计学发生分化。十九世纪末,重农主义思潮的兴起,对农业的高度重视,使农业统计得以建立,拉瓦锡的《农产量统计》就是其代表作。十九世纪初,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为解决工商业中出现的间题,需要收集资料从数量方面加以研究,工商业统计也应运而生。同时航运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工人运动的兴起使得航运统计、贸易统计和劳工统计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一十招九世纪以后,人们对物价的变动甚为关心,一些学者不仅编制出各种物价指数,而对物价指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创立了物价统计。

近代人口统计学是沿着格朗特一哈利开拓的道路发展起来的,并由最初的生命统计向保险统计、卫生统计或医疗统计方向发展。随着人寿保险事业.的发展,对科学的生命表的需要日益迫切,哈利生命表虽为当时保险机构所惜重,但仍存在许多缺点,引起了一些学者对生命统计和保险统计原理的进一步研究,贡献最大者首推英国的米尔思,他著《论年金和人寿保险价值及生存者》,编出了著名的生命的统计表一一“卡莱尔表”,奠定了保险统计学的基础。由于生命的长短与医疗或卫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生命统计向卫生或医疗统计发展是合乎逻辑的。路易斯、格里芬、维勒米和盖伊等人对此作出了显著贡献。随着研究问题的深入和新的统计方法的出现,人口统计学在分化的同时,一也由静态向动态方向发展,凯特勒就通过静态的研究,揭示了“人的出生、发展和死亡是服从一定规律的”(统计规律)从而使人口统计学趋于完整。“道德统计”和“道德统计学”之名最早由法国的格雷提出并使用,但在此间题上最有成就的当数比利时的凯特勒。他在《犯罪倾向》、《社会物理学》等著作中,研究犯罪统计、犯罪动态及其原因并认为犯罪现象同人口现象一样,存在着某种规律性(统计规律性),马克思对他的成就曾予以肯定。

需要指出的是,在凯特勒之前,无论是人口统计还是经济统计,严格意义上讲,还不能算为“学”。凯特勒把概率论广泛地引入社会经济研究之中,实现了政治算术学意义的统计学和国势学中表式学派的统计思想与概率论的综合,才使统计学真正成为科学意义上的统计学。凯特勒被视为“近代统计学之父”。

3。现代统计学学科体系

现代统计学,是指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中叶的统计学,由于概率论的引入,使统计学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统计学科进一步分化与综合、学科体系日益健全和完善,现代统计学已成为一种多门类、多层次的科学。

(1)数理统计学及其分支学科体系。自凯特勒将概率论正式引入统计学以后,一些学者遵循他的《论数学与统计的关系》和《社会物理学》等著作的观点,侧重吸收他的研究方法,使概率论在自然和社会现象研究中得到进一步应用,并发展为一门通用方法论学科,即数理统计学,这门学科的命名最早由威梯斯坦确定并推广使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数理统计表现为描述统计学,由旧数理统计学派所创建。本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的数理统计表现为推断统计学,由新数理统计学派所创建。需要指出的是,新数理统计学派,不承认社会统计学是一门现代统计学科,认为社会经济统计学是政府统计工作的总结或者说数理统计学在社会经济研究中的应用,同时他们“计量不计质”观点,也是今天“通用方论法”的来源之一,成为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一大弊端。

(2)西方社会统计学学科体系。十九世纪中叶至本世纪二十年代的西方社会统计学(简称社会统计学)由旧社会统计学派所创建,代表人物有克尼斯、恩格尔、梅尔等人。这门学科的产生先于数理统计学,而正式命名则迟于后者。因为早期的统计学都是研究社会现象的,没有必要在“统计学”前面冠以“社会”字样,正是由于数理统计学的出现,为了以示区别,才给原有各统计学科加上一个概括性的名称一一“社会统计学”。这一名词由纳普最先提出,由凯尔作为专用书名使用。社会统计学的的研究对象为国家、社会动静集团现象的数量方面,研究法限于大量观察法,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数量关系探索国家、社会动静集团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包括状态规律、频率规律、发展规律和相关规律等,研究范围包括政治统计、经济统计、人口统计、道德统计、消费统计等,实现对近代统计学各学科的综合,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以前,与数理统计学相比,社会统计学在统计学学科体系中居优势地位。

(3)社会经济统计学学科体系。社会经济统计学是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在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指导下,经过列宁和斯大林对国家的统计组织和统计实践作出重大变革后,在对社会统计学(旧社会统计学派的统计学)批判地继承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性质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为在质与量的辨证统一中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研究方法除继承社会统计学的大量观察法外,还提出了分组法和综合指标法,并认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可以有效地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作为国家管理和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有效服务和监督的重要手段,以及用以制定和检查计划的基础。统计工作在前苏联受到空前的重视,社会经济也有较大发展,已成为门类齐义、系统完整的现代统计学科,并与数理统计相对立。

五、我国统计学学科体系探索轨迹

建国以来,我国对统计学学科体系的认识,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

1。“数理型”统计学科体系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现代统计学是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数理统计学,是以分析客观大量现象数量关系与变化、研究客观大量现象中受概率论支配的客观规律性,’其在学科归属上,应当是数学学科体系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数学学科体系范畴,在学科性质上应是一门唯一的、可用于社会与自然等各个领域的通用的统计学。这种人还认为,随着数理统计方法在社会、经济、生物、化学等各种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并按各领域分别加以分析与总结,从而形成了按具体领域分类的应用数理统计学,即社会统计学、经济统计学、生物统计学等;同时指出,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所形成社会统计学、经济统计学等,与在苏联统计理论指导下所建立的“经济统计学”、“社会统计学”等完全两回事,前者是为社会与经济研究用的数理统计方法,而不是指标解释与经验总结,而后者仅仅是指标罗列、指标解释与经验总结等。

2。t’4旨标型”统计学科体系

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受1954年3月前苏联科学院、中央统计局和教育局联合通过的决议影响,并在思想不开放的年代教条式的接受了决议中的有关精神。决议中认为:“统计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研究大量社会现象的数量方法。……统计学的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苏联百科辞典》“统计学”词条)还认为数理统计学只属于数学学科体系,即只承认社会经济统计学才是唯一的统计学。

3.“指标加数理应用型”统计学科体系

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统计学是一门横向的、方法论科学,而不是单纯的社会科学,认为“统计学本米就是同数学、计算分不开的,根本就不存在无数学和不计算的统计学。‘数理伙‘数学’在外文中本是一个字,从严格的逻辑意义说,根本不应该在统计学上冠之以‘数理,一词。”从而认为,单纯的数理统计学只是数学的分支,但随着数学(包括数理统计学)在工程技术、生物科学、化学、物理等领域中应用所形成的工程技术统计学、生物统计学等,已不再是数学的分支,而是以工程、生物现象等具体数量方法为研究对象的方法科学,属于统计学范畴。于是,新的统计学学科体系便由“指标型”的社会经济统计学学科体系与数理统计学往各具体领域中应用形成的生物统计学等所构成。我们称这种体系为“指标加数理应用型”统计学学科体系,以区黝于“指标型”体系和“数理型”体系。

4.“综合型”统计学科体系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仅仅把数理统计看作是数学学科体系的一部分而不是统计学学科体系的一部分是错误的,仅仅把社会经济统计学看作是唯一的统计学也是错误的,而把统计学说成是两门也是不严谨的,统计学只有一门,它既包括社会科学中的统计学,又包括自然科学中的统计学,既包括社会经济统计学,又包括数理统计学及其应用李科,即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特征应包括:思维科学一一数理统计学及其分支学科,社会科学一一社会统计学及其分支学科,自然科学一一生物、气象、物理、天文及环境统计学等。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认为统计学学科体系是由若干个层次或级别的多种统计学科所构成的“综合型”一学科体系。

六、杜会经济统计学学科体系框架

本课题构筑社会经济统计学学科体系时,除遵循基本原则外,还着重考虑如下因素。

第一,努力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经济统计学学科体系。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力图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统计学学科体系,全面体现我国统计活动的实践,全面体现我国统计专门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全面反映近年来我国统计科学研究的成果,使社会经济统计更好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篇(2)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统计上的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和与此有关的费用总称,也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反映的是运用各种资金完成的用价值体现的实物工作量。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因此,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对于追踪分析投资这一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将以如何理解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投资按用途分类,作为切入点,并予以深入的探究,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一、研究固定资产投资行业分类的意义

众所周知,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发挥好投资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是我国应对外需不振以及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双重压力的重要选择,也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传统增长引擎动力有所下降的形势下,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重要举措。

投资是一种经济行为,涉及到人力、物力、财力、知识力等各种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分配,它能提高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是国民经济赖以运行的基础。固定资产投资不仅能使区域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而且能高关联度地拉动许多产业发展,培育税源,增加财政收入,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和收入、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形成消费增长。

正因为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改善产业结构的发动机,我们除了应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增长趋势保持密切关注外,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分析也同样重要。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可预知一段时期后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而分析投资结构的基础工作,就在于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对投资项目的行业分类。

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介绍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分类方法,对全社会的社会经济活动划分。它是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标准的基础分类、简单地说,是对所有企业、单位、个体经营户所从事的经济活动性质的分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国民经济核算、专业统计确定产业结构和比例关系提供依据;为各项统计调查提供科学、统一、规范的调查范围和调查对象;为宏观统计分析提供科学的分类依据。

按照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共分20个门类,95个大类,396个中类,913个小类。门类用英文字母表示,按照A、B、C、----顺序排列;大类用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中类用三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前两位为大类代码,第三位是中类的本体码;小类用四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前三位为中类代码,第四位是小类的本体码。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针对一个单位而言,是依据该单位所从事的主要经济活动确定的。如果一个单位从事一种经济活动,则按该经济活动确定行业;如果一个单位从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经济活动,则先确定一个主要活动,再按主要活动确定行业。比如某钢铁公司从事多种经济活动有:型钢压延,房产出租、经营钢材,其中型钢压延是其主要经济活动。则该单位的行业分类应该为3140(钢压延加工),而非7040(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或5181(贸易)。

三、固定资产投资行业分类的方法

固定资产投资行业分类不依照项目单位自身的行业种类予以划分,而是按照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相关产品类型、用途与社会经济活动类型来填报。通常情况下,一个建设项目只能属于一种国民经济行业。若项目投产后有很多种类的产品,那么就按照主要产品去确定行业种类。举例说明,某矿业公司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0917(镁矿采选),但其投资建设的项目为“镁及镁合金生产线”,则该投资的行业种类应为3217(镁冶炼)。

按照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社会经济活动类型分,对于准确把握投资结构,进而分析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企业转型的需要。在现有调查单位中,为适应市场变化,通过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实行全厂性转产后,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不再以原有主要经济活动为准,而是以转产后的主要经济活动(即项目投资的行业代码为准)。二是企业升级或多元化经营的需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多元化经营成为普遍选择。如果多元化的投资仅以该企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划分,就变成单一化,就不能准确反映未来产业结构的变化。

四、总结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对全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的标准分类。是政府综合统计、政府部门统计和企业统计的基础分类。为国民经济核算和各项专业统计按照经济活动观察事物提供了详细和科学的分类依据。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变化和结构变化的一门专业统计,对于社会经济研究与观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比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按照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相关产品类型、用途与社会经济活动类型,来确定投资项目的行业分类,则无疑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最为关键的一环。

参考文献

[1]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统计 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服务――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刚同志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中国统计;2014(03):37-38.

[2]全国生产资料流通重点企业统计工作会议在宁波召开[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14期-32期(2015年1月-2016年1月)[C];2015(07):68-69.

篇(3)

关键词:家庭 社会经济地位 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35-01

1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概述

社会经济地位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特征,它与社会因素、文化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等存在密切联系。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社会阶层分化,这种分化会造成社会经济地位差异。对于一个家庭而言,社会经济地位差异会对其发展产生一定影响[1]。在青少年成长阶段,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差异会产生潜在性的作用。在以往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将研究重心放在遗传、人格培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但却忽视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然而,随着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差异变得愈来愈显著,这一因素也逐渐受到了关注。目前,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贫富差距很大,社会基尼系数一直处于高位。在这种背景下,进一步加剧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差异。无是高收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还是低收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都会给青少年成长带来一定的发展风险,应给予重视。

2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2.1 低收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大量研究证实,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认知发展存在密切联系。较低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会让青少年的执行功能(工作记忆功能与认知功能)受到影响。部分低社会经济家庭为单亲家庭,单亲家庭孩子的执行力要低于双亲家庭[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还会对青少年的学习品质产生影响。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青少年在学习方面主动性更强,并且在学习上更为专注,对知识、技能具有较强的探知欲望。然而,低收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孩子在上述方面显然要弱于高收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孩子。除智力成长外,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孩子的生理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程度影响。相对而言,低收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孩子营养摄入不够充足,并且出现不良饮食习惯的概率更大。从目前我国社会整体经济情况来看,青少年基本生活保障并不存在问题,但微量元素、营养物的摄入水平依然较低。这对于青少年的脑功能发育会有所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其正常智力发展。在情感方面,低收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孩子在沟通、行为方面更容易出现情感风险。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关系,部分孩子可能会出现自卑、抑郁、孤僻等消极情绪,这些消极情绪甚至可能会成为犯罪动机。特别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们缺少情感关怀,更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并影响到其心理健康。

2.2 高收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相对于低收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青少年而言,高收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具有较多优势。良好的经济条件,使其不用担忧物质生活,最起码在生理发育上不会出现问题。同时,这些孩子能够获得良好的医疗服务、教育[3]。其父母大多数都经历过良好的教育,因此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具有较高的水平,这些孩子受到的成长风险相对较低。但即便如此,高收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依然会受到部分因素影响。在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要求更高,特别在学业上具有特别高的要求,这会给孩子带来较大的压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当中,父母往往会将孩子单独留在家中,以此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但这样反而会让孩子与父母之间产生隔阂感,甚至会让孩子疏远父母。在这些家庭当中,通常男性工作收入较高,工作时间较长,陪伴家人、孩子的时间也相对较少,这也会让孩子成长受到一定影响。另外,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中的孩子也可能会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其不良行为与其抑郁及焦虑程度密切相关,并且容易在青春期产生。若未能对孩子的行为、心理进行有效引导,对其未来健康成长显然是不利的。

3 关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性

从上文中不难看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无论高低,均会对青少年成长产生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换句话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青少年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应该给予关注。一方面,青少年在接受学校教育期间,学校要注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这种因素,并根据青少年家庭状况,采取一些措施来消除部分影响。在学业方面,学校应该对不同家庭学生的学业成绩、日常表现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并采取一定教育干预手段,如心理疏导等来缓解青少年的心理压力,并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使其能够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学习,尽最大可能来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行为问题。另一方面,教育管理部门及政府相关部门要重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部分经济收入较低的家庭,要给予重点关注。通过相关政策,如学费减免、政策帮扶等来帮助这些家庭,缓解其经济压力,让这些家庭中的孩子能够接受正常教育。在贫困地区、偏远山区等区域,要继续加大教育扶持力度,不断提升区域教育水平,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一个稳定的教育环境。

4 结语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日益拉大,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潜在性作用也变得愈来愈大。在关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这一因素的同时,政府应该继续加强青少年教育事业建设,尽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让区域教育水平能够维持平衡,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曦,陈光辉,赵景欣.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未来规划的关系:外向性的调节作用及其性别差异[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04):420-427.

篇(4)

一、分析经济法在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中的作用

经济法能够为国家经济干预提供准确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在对地方经济的干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作为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重要手段,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规范与促进作用,只有科学、有效的应用经济法,才能够让经济法充分发挥出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作用。合法性、正当性是经济法的主要原则,对社会各类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有权威性的规范作用,能够对有损社会整体利益的经济行为进行约束,从而保证社会大众的整体利益,为经济主体合法权益的使用提供保障,对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资源配置进行优化。此外,经济法中所包含和维护的利益是社会整体利益中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经济法在社会整体利益维护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国家相关部门需要积极行动起来,合理运用经济法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规范,把经济法中的相关制度落到实处,切实保证社会的整体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分析经济法下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策略

1.强化经济法立法,规范运行经济法。经济法有权对社会上的经济进行全面、系统、整体的分类,在社会整体利益的视野下对经济法进行研究,是目前社会立法的重要保障。为了充分应用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进行维护,应从整体上强化经济法的立法,让经济法的主要宗旨得以体现。目前看来,影响社会经济和谐、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社会条件,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当今社会,较多的经济机构、经济体系均均日渐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从整体上对社会经济进行保障,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宣示经济法基本准则。不同的法律法规在效果、作用等方面往往存在差异性,目前,为了能准确区分法律效力,人们把法律法规分为以下两个部分:第一,政策基准,这部分法律法规在具体的工作中不能当作审判标准,只向其约束、管理对象表面立场,引导人们的行为。第二,裁判准则,此部分法律法规是审判的法律依据,在此部分法律之下,相关部门能够根据法律标准对违法的行为进行审判和裁决。但经济法与一般的法律不尽相同,作为对社会经济进行衡量的法律,能够有形或无形地对社会上的经济行为进行严格的约束,以保障社会大众的整体利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社会整体利益需求。因此,为了使经济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应该把经济法看作一种社会经济行为的基本准则,并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宣示,维护经济法,从而让经济法为社会整体利益作出应有的贡献,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3.应用经济法从整体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众所周知,经济法是一种法律形式,对整体社会经济有调节的作用。从宏观的角度上来说,经济法主要通过对社会上各类型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调节来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从微观方面来说,经济法能够保证社会经济规范、有序的运行,让社会上的经济供给保持平衡,这既是经济法重要社会效益的体现,也是经济法对市场经济的维护和促进作用的体现。此外,政府干预措施,也是应用经济法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重要途径。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经济的不合理运转,往往会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虽然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市场失灵有利于本地市场向外扩张,有利于对外来市场进行吸纳,但如果不进行合理的控制,可能会导致连环失灵的现象出现,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这个时候,政府干预就应该以经济法为准则,“挺身而出”,充分应用外来市场的调节作用,从整体上对市场进行调节,避免出现连环市场失灵现象,因此,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经济法的地位不可替代,只有积极应用经济法对当地市场进行宏观、微观调控,才能让当地的市场经济保持“欣欣向荣”的面貌,维护当地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从而从整体上维护社会利益,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中,经济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不但能够对经济活动进行约束和规范,而且能够对社会经济进行调控,保证社会经济和谐发展,进而从整体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该重视经济法的作用,并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应用讲座、宣传单等方式把经济法的相关知识告知人们,提高人们对经济法的认知度,让人们自觉遵守经济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保证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家庭经济地位 儿童发展 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B844.1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又称社会阶层,目前已有的研究中得到大家一致认可的用以衡量家庭经济地位的指标有三个:家庭收入,职业和受教育水平。处于不同经济地位的家庭,由于所拥有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资源的不同,对个体产生的影响也就不同。发展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不同家庭经济地位会对儿童的各方面发展产生不同影响,比如说认知、情绪和社会功能(Letourneau1,2011)。

在国外,对于SES较低的儿童的研究,尤其是对贫困家庭的儿童发展的研究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儿童家庭贫困现象的急剧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在国内人们贫富差距的加大引起了人们对SES的关注。

2主要研究内容

在当代社会中,有很多人都认为个人努力是通往成功的一个途径。因此,在对成功进行归因的时候,我们更乐于承认是个人特质的影响,而不是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如社会经济地位。但是,根据以往研究,除了个人对于成功的作用,社会经济地位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可以说个人的发展结果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比如说,有研究者发现,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也许会从几个方面影响儿童的发展:较低的儿童的学前准备程度;限制儿童接受较好的教育的机会;引起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不良(Elizabeth ,2007)。除此之外,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发展影响的机制。最近的实证研究和理论阐明了这种作用机制的两种路径:家庭压力模型和家庭投资模型。

2.1家庭压力模型

家庭压力模型的观点认为,社会经济地位会间接影响儿童发展。较低的家庭经济地位会使得父母有较大的经济压力,从而会对父母的情绪、行为等产生影响,并对儿童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早在1992年,Conger等人研究发现父母的心情和行为在SES和青少年男孩之间的问题行为中有中介作用。Elizabeth等在2007年的研究中支持了该压力中介模型,在该研究中发现家庭收入通过父母压力和教养方式对6岁儿童的认知技能和社会情绪能力产生影响。此外,还有大量关于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健康发展的影响,如Browne等的研究发现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会对儿童早期健康情况有消极影响,但是父母的温暖教养方式能够缓解这种消极影响。

2.2家庭投资模型

家庭投资模型则从另外一个方面解释了这种中介过程。该理论认为父母的收入影响了父母的资源分配,进而影响父母花费在儿童身上的金钱、时间,以及发展特长的机会等,进而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父母职业和教育水平也会有重要影响。Jennifer在2013年的一项研究中考察了母亲的职业、教育水平与母亲的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较高的教育水平与职业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发展较好的原因是母亲有更多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这些都会影响母亲在与儿童互动中的投入程度。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的父母,会更乐于参与到儿童的活动当中来,而这可能会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学业成绩(陈会昌,2009)。

3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发展影响的评价与展望

从以上研究述评可知,国外关于经济社会地位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的研究比较丰富,对因果关系的两种中介模型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但是目前研究大量集中在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发展影响这一因果探索之上,还缺乏个体特质对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在这种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只有一个实证研究证实了这个假设,或许是因为这种研究需要漫长的一个追踪研究,成本较高,不方便实施,但是将来或许可以从这一方面来丰富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在研究方法方面,国外的研究手段比较生态化,而中国大多采用的是问卷法,将来国内的研究或许可以借鉴这种研究方法,多种方法并用。

参考文献

[1] Leslie Morrison Gutman,Vonnie C. McLoyd,Financial Strain, Neighborhood Stress,Parenting Behaviors,and Adolescent Adjustment in Urban African American Families[J].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 2005,15(4).

[2] Joyce L.C. Ma, Timothy K.Y. Wong, Yuk K. Lau,The Effect of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Family Structure on Parental Warmth and Parental Control in a Chinese Context: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Work Practice[J],Asian Social Work and Policy Review 6 (2012) 265C281.

篇(6)

美术作品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某个特定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会促进美术作品的诞生,所以说这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纵观古今,每一个国家或是地区的生活方式以及审美观念都在发生着变化,相对应的美术作品也在不断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美术作品的繁荣兴盛在很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人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美术作品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美术作品也在不断的改新换代。比如古时候的代表作《渔家女》《钟馗嫁妹》等这些美术作品都是对当时社会背景的真实反映。相比我国而言,外国的美术背景更加丰富,尤其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新的人文思想意识的影响下,使得意大利的美术在当时取得了空前发展,为人类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美术作品,比如《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还有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经过一系列思想的改革推动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使得法国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还为美术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使得美术运动在法国得到繁荣发展,创作出了丰富的美术作品,比如《拾穗者》《土耳其浴室》以及《立法肚子》等具有代表性的著作。而我国在古代盛唐时期,由于当时国力的强盛和经济的繁荣,使得对外贸易日益增加,在这种开明盛世的背景下,为繁荣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仅是在美术工艺方面有所体现,在楼宇建筑方面也有具体体现。目前,世界闻名的莫高窟以及龙门石窟等都是当时的特色代表作,还有《步辇图》和《簪花仕女图》都是那个时期的典型代表,唐朝时期为人类留下太多美术艺术精品,是对我国历史的见证。

二、美术作品对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价值

自18世纪以来,很多国家和地区就将美术作品作为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当致力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时候,要迫切地从经济学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经济价值,思考美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可能性。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更加关注生活的整体质量的提高。美术以及美术设计正在向着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包括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室内外环境设计、建筑物的设计以及城市规划等,审美因素已经超越了使用功能,而观赏性艺术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美术艺术品交易进入了空前繁荣时期。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美术艺术作品的发展了,这种需求将直接带动美术作品的生产和消费,从而推动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在我国艺术品的市场交易起步比较晚,作为美术特殊商品的交易可以说市场前景还是比较大的。美术作品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艺术欣赏阶层以及艺术消费阶层的壮大,不仅可以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还可以有效地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让美术作品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财富,满足不同层次以及不同爱好者的需求,促进了艺术市场的形成,它是现代工业和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然产物。通过美术作品与旅游文化业的结合,人们在空暇时期都会去到各个地方去旅游,不仅可以放松身心,还可以了解各个地域的风土人情。而在旅游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旅游景点的艺术纪念品都会同美术作品相结合,从而吸引人们的购买欲望。比如在巴黎旅游,那么在奥维和梵?高故居附近就可以买到一种特别的干花,它就是著名画家梵?高爱画的向日葵。还有我国有一些地方的美术艺术作品已经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纪念品,十分受欢迎,比如蔚县的剪纸、陕西陇东的布艺、南阳的泥泥狗、武强年画、苏州刺绣等。所以,这样不仅可以让我国的美术作品文化得到传承,还可以通过消费者的消费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当地带来良好的经济价值。

三、美术作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美术作品对现代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就可以看出,平时我们的吃穿住用等等都包含了美术,应用了美术。虽然说与经济、工、农业等相比,美术的作用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它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在改革开放时期,美术以改革开放的特点为依据,通过美术作品自身的内容来体现其对社会的影响,比如在那个时期经常通过绘画或是雕塑失学儿童,来反映学生们渴望读书而又没有条件读书的心情,这种作品就通过自身强大的艺术性感染了每位有志之士伸出援手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美术作品具有双重价值,一个是它的使用价值,而另一个就是它的交换价值。美术作品的使用?r值主要体现在审美功能上,而美术作品的交换,价值则是通过交换作品让美术作品成为商品而体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画经常作为商品被拿去交换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价值,到国外去卖画使得一部分画家走上了致富之路,他们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而在改革开放后期,我国鼓励很多美术生去外国留学,让他们出国举办画展或是参观等,这样使得外国美术作品与中国作品得到了有效的融合,使得我国了解到外国先进的哲学思想和艺术思潮,这些先进的思想对我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比如从国外带回卢梭雕像照片,让大家了解到卢梭提到的各种关于艺术的观点,同时还了解到卢梭曾经提出过人生而自由、生而平等等对欧洲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观点,这些对我国人民的思想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美术作品是对社会的反射,通过研究中西方美术艺术的区别,促进我国思想的进步和成熟。如今美术作品正在大批量的进入市场,美术作品慢慢朝着市场产业化方向发展。如何让美术作品创造出更大的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所以要正确看待美术作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作用。

四、美术作品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

要确保美术作品与社会经济之间的良性发展,就必须正确对待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都知道随着市场的发展,很多画家都将美术创作当成自我价值的体现,纷纷夸大自身作品价值,通过举办各种画展来宣传自己的作品,而完全忽视了美术本身的艺术价值所在。当然,在这其中有较为少数的画家的美术作品具有一定的市场收藏价值,获得了名与利的双丰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那是极少数的事例,不是每一个画家都可以达到的高度,所以在创作的过程中,每位画家还是要量力而为。

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都已经进入互联网信息时代,人们获得各种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能够真正步入美术馆欣赏美术作品的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所以对于现代人的需求同以往对美术作品所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以及本质的需求有所不同,现代化的美术作品必须能够满足大众的心理需求才能获得相应的市场,而且在满足市场发展的前提下,还需要添加我国传统文化元素。比如我国的传统剪纸艺术,可以根据生肖的不同进行合理的剪纸艺术的发扬,一方面是对我国传统美术文化的体现,另一方面还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比如今年是猴年,刻一只聪明活泼的猴子的剪纸贴在门上,明年是鸡年,再换一种机灵小鸡的剪纸。年年更换,惹人喜欢,很受欢迎。通过剪纸设计出这么多与生活相关联的美术作品,以满足市场需要。比如这两年,一种两三厘米见方的福字很流行,它是专门贴在电脑屏幕上方的。别小看这小小的福字,它可以使数千年的情怀一下子将当代的生活点燃起来。它还使我们明白,在时代转型期间,其实不是人们疏离了传统,而是传统的情感无所依傍,缺少载体。如今,传统节日将要成为法定休假日,传统节日的复苏,使美术作品有了更加广泛的用武之地。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保证两者之间的良性发展,不可以盲目地注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美术作品真是存在的意义。

五、现代化美术作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在稳定的市场环境以及活跃的思想氛围的带动下,我国的传统艺术很好地将信息化技术相融合,这给我国的美术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就好比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举办的,为了筹办这场奥运会,不论是在建筑物上还是在奥运会馆的设计中以及城市整体环境的建设上面,都充分体现出了精湛的工业艺术性,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觉盛宴,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美术作品。美术作品的市场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是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一种体现,美术作品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作为基础,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需要美术作品进行刺激。我国美术作品博大精深,面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美术作品也需要不断转型,这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让美术作品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体现,成为历史长河中永不凋谢的瑰宝,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篇(7)

关键词:新形势;当代文学;发展;着力点;时代特征;关系;分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027-0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快速提升,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越来越重视文化的发展与提升,并指出文化在我国民族与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它不仅是我国民族的血脉,更是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的精神支持与动力,在我国全面建设与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以及我国进行民族复兴与社会经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计划中,更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响。针对文化在社会经济与民族发展方面的作用意义,本文将结合当前的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对于新形势下当代文学发展的着力点进行分析论述。

一、文学发展以及对时代的作用分析

在我国社会文化发展历程中,综观文学的发展之路,是随着社会制度的更迭不断发展进步的。而在中国的文明发展史中,文学不仅代表着我国的文字文化和历史文化,同时也是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在国家的上层建筑以及政权维护发展建设中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和影响,甚至在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文学仍保持着新鲜持久的生命力,在社会与时展中其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文学发展中不仅对于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不断的吸收和汲取,同时文学本身具有非常牢固的发展及基础,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引领时尚的作用。综观古今文化的发展历程,不管是古代文学,还是现当代文化,都对于是非有着明确的指认,并且是一个民族积极向上文化的重要标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学发展中彰显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不可侵犯的民族气节、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等,以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代表方向为主的文化精神,已经在人们心中扎根,而在社会与经济发展进步中所表现出巨大激励作用,主要来自于文化本身的巨大内部驱动作用和力量,这是任何外力作用所不能够替代与掩盖的。

二、新形势下当代文学发展的着力点

结合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机遇、挑战以及发展中充满各种诱惑的社会,对于当代文学工作者来讲,推动文学的研究发展与进步,要求当代文学工作者不管在面对什么诱惑的情况下,都要坚持心中的文学理想,积极进行人类精神文化世界的探索和发展推动,通过自身的坚持与努力实现对于我国民族精神以及时代风尚的不断弘扬与彰显。文学发展对于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极大的引领与指导作用。比如,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学发展中,就通过对于王进喜以及雷锋、焦裕禄等英雄人物的文学描述,进行不畏艰险、乐于奉献、自强不息、先人后己等正确价值观精神文化的倡导和弘扬,对于今天的人类文明发展与社会财富创造仍然有着巨大积极作用和意义。从中国五六十年代的文学发展情况来看,当代文学的创作发展主要是以时代领军人物以及英勇事迹作为创造素材,通过宣传以及报道、推广等文学手段,对于人们的病态价值观进行教导和改变、消灭,并且在当时时期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于当时社会下的生产力水平提升以及国民素质提高、国家政权稳定等,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意义,同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新局面的形成有着巨大的支撑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结合当代文学主要作品可以看出,当代文学工作者在进行作品创作中已经自觉的进行当代历史与时代重任的担负,通过文学作品大力进行民族精神以及民族性格的弘扬和塑造,使得当代文学发展中形成了以现实生活和时代变化反映、时代英雄任务表现的发展主题。综合当代文学的发展背景以及发展形势,要想实现当代文学的大发展,促进社会主义中国特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进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将优秀的文化传统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部分,实现人们价值观以及社会意识、文化精神的改造提升。此外,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促进当代文学的大发展与大提升,除了要进行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外,还要进行文学创新,而文学创新则是推动当代文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结束语

总之,当代文学作为我国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新形势下的文学大发展与大提升,要立足当代文学的发展背景与发展特征,结合新时期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需求,进行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与文学创新,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徐雁平.清代文学世家的家族信念与发展内动力[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