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医疗卫生产业发展

医疗卫生产业发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1 18:04:1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医疗卫生产业发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医疗卫生产业发展

篇(1)

近几年,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日益严重。为此,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改革措施,包括药品降价令、打击药品购销中的商业贿赂、实行强制认证等,几乎涵盖了药品生产、流通各个环节。历次政策调整都对医药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变革中经受冲击、在动荡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即是对当前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由于受国家宏观政策等多方面影响,北京医药产业增长缓慢,工业产值增速由2002年的21%、2003年的33%,跌至2005年仅有的3%,医药工业实现利润一度出现负增长。2007年,北京医药行业出现回暖,但困扰多年的深层次矛盾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医药企业的生存环境仍然不容乐观。目前,北京医药产业面临的问题包括: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低水平同质化竞争过度;自主品牌太少,产业竞争能力堪忧;上下游产业环境两头挤压医药企业的利润空间,产业发展环境恶化;新药上市慢、自给率较低,与快速发展的医药需求严重不符等。

北京医药产业陷入政策性困境

北京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除了上游生产要素持续涨价导致医药生产成本相应较高,影响了医药行业发展外,更主要的是医药行业的发展陷入了政策性困境。换句话说,当前影响医药产业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产业定位始终不明确,扶持力度不够,特别是在历次医改中“只重医不重药”,在医疗保障制度建立与运行中忽视了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尤其是不尊重医药产业特有的发展规律,先后出台了一些不利于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使医改失去了最根本的物质保障基础,造成前几轮医改基本上不成功,并直接导致医药产业发展环境逐渐恶化。

医药产业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尤其像我国这样一个拥有众多人口的大国,医药产业应当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目前我国医药产业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需要不相适应,这与国家对医药产业的定位始终不明确有直接关系。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政府始终没有明确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未能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相反,在设计历次医改方案或推出相关政策时,存在“重医不重药”的现象,医药产业始终游离于医改体系之外,医药企业利益被忽视。医药企业不仅没有从改革中获益,反而承担了一部分改革成本,使医药行业利益受损。在经历了一次次改革、调整之后,医药企业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医疗与医药市场出现许多不规范行为,公众的用药安全也面临许多威胁。

医疗服务领域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常常被简单的归结为药价虚高、带金营销、医生回扣等表面因素,其实深层原因,还是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偏低。目前,我国政府对医药健康投入仅占政府公共支出的17%,而发达国家普遍达到40%以上。投入不足,导致医疗机构被迫走向市场。这种医疗体制与完全市场化的医药产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协调,而医疗机构在医药流通市场占有绝对的强势垄断地位,为保证缺血的肌体能够运转,医疗机构只能向医药企业抽取血液,必然导致“以药养医”机制的形成。而政府对医药生产和流通又缺乏有效监管,造成医药市场同质、低效竞争,由多家生产同一药品的企业竞争有限的医院市场,必然导致带金营销、医生回扣等现象的产生。政府与市场“双重失灵”,直接导致医疗服务领域出现“看病难”、“看病贵”。

目前,涉及医药产业管理职能的部门有十余个,行业管理、药品目录、药品定价、招标采购、安全监管、医药产业发展政策等职能分散于各个部门,如药品定价权力在发改委,新药审批权力在药监局等。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容易导致医药产业政策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和连贯性。有些政策甚至相互矛盾,有些根本就不利于行业发展,甚至影响到了医药企业的生存。如近年实行的药品降价、招标采购等政策,目的是想降低药品价格,解决“看病贵”问题。但是,因为号脉失准,这些政策并非对症下药的良方。“看病贵”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药价高,而是由于医生垄断处方权、“以药养医”机制、政府对医疗机构“供血不足”等,导致对医生开大处方、过度检查等逐利行为正向激励的结果,是一系列不合理、不配套、不协调的政策共同作用结出的恶果。

又如医保政策与医药创新激励政策的矛盾――医药创新风险极大,在美国新药研发的成功率也只有1/10。在中国,新药研制成功并不意味着很快就能上市。因为新药很难进医保目录,进不了目录就很难有市场规模。即便进了医保目录也未必能收回投入,因为新药的保护期短,只有5年时间,成本尚未收回,就可能被别的企业以较低代价生产出的仿制药所替代。

同时,我国药品定价政策中“原研药”与“首仿药”存在不合理价差问题。国际上没有“原研药”的概念,只有专利药和通用名药之分。专利药保护期一过,就被称为通用名药,在市场上与其他仿制药一视同仁,不再有什么特权和优惠政策。而我国将这类药物定名为“原研药”,规定其享有行政保护、新药保护、特殊定价优惠等待遇,在药品招标采购中也享有特殊政策。即使该企业拥有的专利保护已经过期,甚至有的并未在中国申请专利,也享有政策优惠。按规定,原研药与仿制药可以有合法的价格差距,其中针剂上的价差率不超过35%,在其他剂型上不超过30%。而实际上,许多跨国公司的药品定价远远突破了国家规定的价差率。最典型的就是德国拜尔公司的拜阿司匹林,其专利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经过期,但在中国仍享受着一系列的特殊待遇。一片拜阿司匹林的定价,是相同疗效国产肠溶阿司匹林的15倍,而医疗服务领域由于利益驱动更愿意开价高的“原研药”。目前,我国原研药市场份额已从1997年的12%上升到目前的25%以上,特别是大医院,外资“原研药”占据着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这显然不利于国内医药企业的发展。

从总体上看,近几年出台的医药政策和改革措施大都没有涉及到我国医药产业链条中的利益分配关系,没有触动处于强势垄断地位的医疗机构的利益,加上政策不够系统、连贯,政策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处于产业链前端的医药生产企业利益受到损害,处于产业链末端的患者利益也同样受到了巨大的损害。

医药产业需主动应对新一轮医改

目前,新医改方案虽未正式出台,但方向基本明确。中央明确提出:“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毫无疑问,新医改不仅关系到医疗服务业,也关系到医药产业能否健康发展,这将对现有的医药市场产生颠覆性的变化,并将决定医药产业的未来走向。

当前北京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产业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已有的创新资源优势不能有效地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结果是在历次改革和政策调整中,医药产业没有主张权益的话语权,只能处于自我消化、自我调节、被动接受的境地。医药产业话语权的严重缺失,其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从政府层面看,政府对医药产业的定位始终不明确,结果在历次医改中始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反而在出台的相关政策中,甚至违背了医药产业发展规律,人为造成医药产业目前的发展困境。从企业层面看,企业内部缺乏自主创新动力,产业竞争力不足,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突出,没有足够的实力争取在决策中的话语权。问题的根源在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滞后,医药创新激励政策缺乏,医药流通体制不顺。医药产业要彻底摆脱当前被动局面,必须彻底转变思路,变被动为主动。根本出路在于抓住当前医改机遇,以创新促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强医药行业在政策博弈中的地位。

多年的改革探索表明,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政府在医改中的作用。政府要解决医疗服务领域的深层次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其公共管理职责,合理配置医疗资源。而由政府直接包办整个医疗卫生,或政府干脆抽身退出的做法,显然都是不合理的。当前医疗领域出现的种种困惑,就是政府与市场双向不到位的结果。要改变这种现状,关键是政府主导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单纯增加政府投入并不能解决医疗卫生事业所有的问题,但是增加政府投入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和条件。政府增加投入将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以药养医”问题,从而实现医与药和谐发展、同生共荣,确保医改的顺利进行。

药品是治疗疾病、维护百姓生命健康的必需品,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商品。在设计医疗卫生制度时,不能忽视药品的特殊属性,更不能忽视医药产业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医药产业健康发展,不仅能满足用药需求,也能为经济增长作出贡献。同时,医药产业作为医疗卫生制度的物质基础,是提高全民生命健康的物质保障,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实现医疗服务公平可及性的重要保证,是决定医改能否最终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必须同时兼顾医与药的和谐发展,同时,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尊重医药产业作为竞争性行业在市场经济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遵循医药产业特有的发展规律制定相关政策,并以此为出发点,设计和实施新的医改方案。

要增强医药产业应对新一轮医改的能力,需要建立具有北京特色的医药创新激励机制,加大对创新企业的政策扶持,加速提升产业竞争力。应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建立专利补偿机制,调动医药企业创新积极性;实施首仿药保护措施,对首仿药给予有期限的价格优惠和税收优惠,鼓励企业率先仿制国外专利到期药;逐步完善药监部门新药报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用好用足地方对医保目录的调剂权,适当向地方品牌企业、创新药予以倾斜,并为创新药尽快进入医保目录开通“绿色通道”;建立“北京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基金”,筛选有潜力的创新型企业重点扶持,寻求重点突破;进一步整合现有的医药产业园区,提升北京医药产业集群度;加强环渤海经济区域的分工与合作,通过建立高效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增强区域医药产业竞争优势。

篇(2)

一、健康产业的概念内涵

健康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关于健康产业的概念内涵,国内外迄今没有做出权威性的界定。如果立足大健康理念,从广义上理解,健康产业应“是全社会为维护健康和促进健康而从事产品生产经营、服务提供和信息传播等活动的经济领域”,“是一个与健康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 其主要包括:“以预防疾病、维持健康为目标的保健品、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健康食品、安全饮用水、生态环境保护等行业;以治疗疾病、恢复健康为目标的医疗服务业和药品药械行业;以实现更高层次的健康促进为目标的体育健身、养生、美容业等;以促进健康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为目标的健康保险业;以促进健康产业发展为目标的健康信息业、健康文化业、健康理财业等主要内容。

虽然,健康产业不是一个狭义的产业,凡是围绕和服务于人的生理与心理健康的服务管理或生产经营活动均可纳入广义的健康产业的范畴,但如果立足产业发展视角,从狭义上界定健康产业,可以认为,健康产业是以生命技术和生物技术为先导,以健康至上理念为指导,以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涵盖医疗卫生服务、医药器械制造、社会医疗保险、营养保健产品以及健康服务管理等诸多领域的产业集合。其中,以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服务产业,以药品生产、医疗器械制造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生物制药产业与医疗器械产业,直接为人的健康提品和服务;而间接提供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则是医疗保险业、保健品业和健康管理业。上述六大健康产业行业中,以医药产业的发展贡献最为直接和显著;而在健康市场需求、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的推动下,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与前景看好的,则是以保健食品、保健用品产销为主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

二、发展辽宁省健康产业的战略意义

(一)发展健康产业,对于实现辽宁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能动因素,而健康作为人类发展的基础,既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目标,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投资于健康,不仅仅是一种改善生命质量和生活品质的消费性投入,更是一种保护和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战略性投资。可以说,健康也是一种有价值的生产要素,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同样是不可低估的。

当今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将健康产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重点,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战略性转移,以及日益增长的健康消费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对于辽宁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其战略意义将愈发凸显。

从目前辽宁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来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辽宁省的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但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水平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却存在一定的差距。2012年,虽然“辽宁以2.48万亿元的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七位”,但从GDP含金量上看,却在全国处于第21位。GDP含金量是衡量民生改善、民生幸福增长以及经济发展质量的新指标,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民众分享GDP蛋糕的大与小,政府‘还富于民’力度的强与弱”。如果辽宁经济的快速增长,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民众的经济收入与社会福利,那么则很难保证经济的长期高增长与发展的可持续。尤其在当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国民经济发展方式发生战略性转移的情况下,政府更应该通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健康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其所带来的不仅是发展理念的改变,而且对辽宁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战略性转变,也会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发展健康产业,对于实现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健康产业是高成长性产业,应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健康产业符合产业结构升级规律和社会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按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培训。目前我省已经有7期280多人参加培训,有176人通过考试拿到了职业资格证,他们是辽宁第一批健康管理师。另外,从养老护理服务需求看,以沈阳市为例,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简称失能老人)超过10万人,而目前沈阳市养老护理人员却远远不足,目前需求比只能达到5∶1,甚至更少。这说明,辽宁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有着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对辽宁就业市场的拉动作用也会显而易见。

就业虽为民生之本,但发展健康产业,尤其是加强药品药械的研发应用,对于降低医药费用、减轻百姓就医负担,将会起到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作用。近年来,辽宁省药品市场受到进口产品的严重冲击,不仅药品市场大量被进口药和合资外资药占领,而且其价格还远高于国药产品,辽宁生物医药市场一度逐渐萎缩。医疗设备方面,高端医疗器械80%以上被外方企业垄断,像用于早期癌症、心血管疾病检查的PET机,全球只有美国GE、飞利浦的三家企业可以生产,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在定价上具有绝对的控制权,造成价格昂贵,在我国市场价格高达3500万元一台。在整个沈阳只有2台,每做一次扫描就1万元。发达国家医药企业对我国医药及医疗器械市场的垄断以及由此产生的垄断高价,是造成群众沉重医疗经济负担的重要原因。因此,大力发展辽宁自主医药产业,发展自主创新的专利药,最大限度地提高国产药品器械的市场占有率和临床应用的比重,以质优价廉的国内产品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必将大幅度减轻群众医药负担,对于保障群众生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发展健康产业不仅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拉动消费、促进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医疗保险、药品供应、健康管理、保健品、安全饮用水等各项民生事业,逐步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食品药品安全等一系列与群众切身利益高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既能保障群众健康权益和改善国民健康素质,又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辽宁省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举措

(一)制定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完善产业发展配套政策

规划在健康产业总体发展规划上,辽宁政府相关部门应统一认识,把健康投资作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性投资,把健康产业建设成辽宁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与保增长、惠民生、保稳定以及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结合起来。加大财政与政策支持力度,并及时推出一系列符合产业发展战略需要和辽宁经济社会长远发展需要的产业发展政策。

(二)继续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发展医疗服务产业

通过推行惠民政策,减轻群众就医负担,释放群众合理健康需求和其他消费需求。发展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办法,完善多元办医体制,改革卫生人才培养和使用制度,打通医疗卫生人才供需通道。

(三)以仿制药和中成药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产业

依凭辽宁生物制药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结合国家重大医药科技专项的实施,进而形成创新驱动下的品牌效应,通过打造辽药品牌,进一步拉动辽宁医药产销市场。

(四)以东软医疗为龙头,加快数字化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的形成

在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上,以东软医疗为龙头,带动辽宁数字化医疗器械的产业发展,进而形成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继续加大医疗器械领域的科技创新投入,积极建设辽宁省医疗器械创新研发平台,提高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改变辽宁医疗器械“高进低出”的进出口结构。

(五)提倡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大力发展补充医疗保险

提倡政府以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鼓励国内资质和信誉优良的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发展补充医疗保险;重点针对基本医疗保险补偿后群众负担依然较重的医疗费用,开发多类型的,短期和中长期相结合的健康保险产品。

(六)积极应对人口高度老龄化,创新发展健康管理服务产业

篇(3)

一、加快林业发展,深入推进生态__建设

今年林业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全年计划造林4万亩,新建特色经济林2.4万亩,完成各类育苗2700亩,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完成林地林木流转1万亩,林权抵押贷款200万元,启动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2‰以内,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成灾率控制在5‰以内。实现上述任务和目标,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巩固提升林业资源总量。今年造林绿化工作要在去年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提升,确保森林资源总量稳步增长、绿化水平稳步提高。围绕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和人居环境的改善,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大整合项目资金力度,重点抓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天保公益林建设、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中幼林抚育管护、长防林工程建设。继续抓好县城周边、汉江两岸、公路沿线、旅游景区的造林绿化工作,提升城乡绿化水平。认真落实市县下达的__年防护林和经济林造林任务,细化工作目标,提早落实造林苗木,高质量高标准完成4万亩的造林任务。要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积极组织筹备好3.12植树节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努力营造干部群众自觉投身植树造林、建设美好__的社会氛围。

二是突出抓好山林经济发展。要继续抓好经济林建设,依托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工程建设,完成特色经济林示范建设2.4万亩。发展山林经济,合理有序利用森林资源,突出蚕桑产业、生态旅游、经济林果园、苗木花卉产业、林下种养业、特色茶园等六大建设内容,深入推进杨柳新区苗木花卉观光示范园、熨斗茶叶产业示范园、云雾山林下养鸡示范园、云雾山镇秋树坝村山林经济示范园等产业示范园建设,整合力量,倾斜投入,着力在园区建设质量上下功夫,__年力争打造两个市级示范园区。加快低产板栗园、茶园的优化升级,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的发展潜力,提升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发展花卉苗木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园区规模、提高集约化水平,力争建成苗木花卉栽培基地1000亩,完成各类育苗2700亩,秋季出圃各类合格苗木3000万株。

三是继续推进林权制度改革。要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全面启动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力争取得示范效果。要继续抓好林权、产权争议、纠纷的调处,协调处理好林地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要创新思路,进一步充实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力量,使其能够尽快成为林权管理、争议仲裁、纠纷调处等管理服务职能的主体。要着力深化管理机制创新,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林地流转,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

四是全面强化资源保护管理。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全面落实防火措施,夯实防火责任,加快森林防火远程监测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森林防火工作的科技水平,确保全县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继续做好松材线虫病等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强化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加强县、镇、村三级防控专业队伍建设。加大林政执法和案件稽查力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占林地等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和巩固造林绿化成果,确保全县森林资源安全。在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加快推进林业科技大楼建设,力争今年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同时要抓好基层护林站和森林公安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二、稳固蚕桑优势产业,不断提高产业发展质量

今年蚕桑产业的主要目标任务是:计划养蚕发种8万张,产鲜茧3050吨,发展桑枝袋料栽培食用菌20__万袋,推广桑园养鸡200万只,开展桑园套种2万亩。完成上述任务和目标,要扎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健全蚕桑生产经营机制。继续完善和推行蚕桑产业订单生产收购模式,今年重点要在规范和完善上下功夫,要进一步明确蚕农与茧丝企业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违约责任,推动产业健康发展。要不断健全和完善蚕桑产业发展风险金和鲜茧收购最低保护价机制,协调处理好各类利益矛盾,实现蚕茧市场基本稳定。要加大对蚕茧市场监管,经贸、蚕桑、公安、交警、工商、税务、物价、质检等部门要加大市场执法监督力度,维护蚕茧市场良性发展。

二是全力夯实蚕桑产业发展基础。要实施蚕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战略。在全县11个镇确定50个蚕桑强村,培育养蚕大户3000户,配齐配强蚕桑强村技术辅导员,通过政策、技术、资金等倾斜扶持,培育年养蚕20张以上大户300个以上,巩固年养蚕10张以上大户20__户,形成大户支撑下的强村。要稳步扩张养蚕规模,新建标准桑园300亩,流转闲置桑园20__亩,新建标准蚕室100间(7000㎡),建设标准化小蚕共育室10处(1000㎡),开展小蚕共育2万张,推广蚕桑机械500台,推广方格簇10万片。要继续抓好蚕桑实用技术的推广,全年蚕桑技术培训要达到3万人次以上。要拓展延长蚕桑产业链条,因地制宜发展桑园养鸡、桑园套种、桑枝食用菌的开发。抓好蚕桑示范园建设。继续抓好中池蚕桑产业示范园区和池河明星“猪-沼-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力促两个示范园区整体面貌有新起色,综合效益有新提升。

三是不断完善蚕桑产业扶持政策。要重点围绕强村大户制定扶持政策,开展技术服务,进行目标考核。积极从计划、 财政、科技、农业、林业、扶贫等多方面争取对蚕桑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协调银行信贷资金投入蚕桑产业建设,广泛吸纳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蚕桑产业及副产品开发,逐步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以增强蚕桑产业发展后劲。在落实好《__县蚕桑产业发展风险金管理办法》同时,尽快制定出台《__县蚕桑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三年(__—2015年)规划》、《__县蚕桑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三年(__—2015年)扶持办法》及《__县蚕桑产业考核办法》等相关配套政策,为蚕桑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三、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切实提升卫生保障水平

今年医疗卫生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是: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提升基层医疗综合服务能力,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实现上述任务和目标,要扎实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完善配套,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把化解历史债务、提升能力和规范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毫不放松地抓好债务化解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化解方案,在盘活处置闲置资产的同时,加强与省市的衔接对接,积极争取资金支持,有效化解债务。要充分发挥医院理事会的作用,切实规范决策和内部运转程序,突出抓好重大事项决策、监督、管理工作,努力在医院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上实现较大提升。要全面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完善医院收入分配制度和内部管理运行机制,积极推行以服务质量和岗位工作量以及群众满意度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工资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好农村药品供应问题,保证群众能就近买到安全、价廉的所需药品。要加强医疗机构药品监督检查,加大卫生技术人才培训力度,通过进修学习、集中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等形式,切实提高卫技人员医疗技术水平。要加强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片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队伍建设和运行的监督管理,确保及时有效地为农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二是健全体系,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要建立传染病监控、公共卫生监控和健康管理服务三大网络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提高检验检测、预警预报、应急处置、传染病诊断与处置能力,严防重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要加强对地方病、重点慢性病的预防和规范化管理,强化预防免疫接种。要进一步完善县、镇、村三级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深化基层妇幼保健工作,控制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要全面推行县镇、镇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推广全科医师团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要切实提升服务水平,扎实搞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落实好各项政策,积极推进贫困人口健康保障工程,进一步完善特困人口医疗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特困人群大病就医预付金制度,简化就医流程,不折不扣落实好特困群众医疗费全报销制度,切实解决特困人口医疗卫生问题。

三是规范管理,大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要以优化卫生服务行业软环境为重点,切实抓好行业行风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教育,切实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要加强监督检查,纠正医务人员在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群众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满意度。

四是夯实基础,不断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要督促施工企业加快工程进度,尽快完成县医院医技大楼和县妇幼保健大楼的续建工程,力争在短期内投入使用。要启动实施县疾控中心整体迁建、迎丰镇中心卫生院、云雾山镇卫生院门诊综合楼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县级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医疗急救中心平台建设等项目,不断加强阵地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是完善制度,全面加强合疗资金监管。__年合疗人均筹资标准已提高到365元,2014年、2015年筹资标准仍将有提高,筹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各镇及县合疗办要提前谋划,积极搞好宣传引导工作,推行好“新农合协议委托筹资”办法,确保全面完成筹资任务,参合率达95%以上。针对新的筹资标准,要积极研究制定出台新的合疗报销方案,简化合疗报销程序,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要在充分调研和科学测算的基础上,适时启动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工作,积极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先治病、后付款等方式,进一步推动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和服务模式转变,进一步促进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要加强对定点合疗报销医疗机构的监督、考核和管理,规范其医疗服务行为,控制费用不合理增长。要进一步完善新农合信息化建设,启动村级卫生室联网,力争建成覆盖全县镇村的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与所有定点村级卫生室的对接,让农民享有高效快捷服务,不断提升新农合管理水平。要继续完善基金安全运行管理办法,完善基金使用和补偿公示制度,规范操作程序和运行规则,确保基金安全。

四、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强化食品药品市场监管

目前,我县食品药品监管任务依然艰巨,必须时刻绷紧食品药品安全这根弦,不能有丝毫松懈和大意。要积极探索新的监管思路及措施,完善有效管用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防范食品药品安全重大事故的发生,努力营造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舒心的饮食用药安全消费环境。

(一)关于食品安全监管。一是整顿规范市场秩序。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管措施。种植养殖环节要加强源头污染治理,加强标准化生产与规范化管理,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生产加工环节要坚决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突出抓好对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的监管,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流通环节要严格市场准入,落实企业索证索票制度、制度覆盖率100%;餐饮消费环节要加强对餐饮企业、学校 食堂、小吃摊点的食品卫生整治,全面完成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生猪屠宰要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私屠滥宰、注水猪肉等不法行为,努力提高监管能力,确保肉产品安全。整顿规范旅游消费市场,随着旅游市场的持续火爆,来石旅游人数逐渐增多,要加强对旅游特色产品和农家乐及农村家宴的安全管理,坚决杜绝有损我县旅游形象的食品安全事故发生。要结合旅游产业发展,积极开展“阳光后厨”创建活动,打造餐饮行业“精品店”,提升食品安全品质。二是夯实监测管理阵地。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按照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食安委办公室要提前着手,积极筹备,做好基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所建设工作。要加强食品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现有检验检测设备以及技术人才进行整合,提高我县食品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和水平。三是不断完善监管机制。要严格考核奖惩,健立健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落实各镇各部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要抓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探索食品安全监管新思路、新举措,促进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整体提高。要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反应能力,依法从快从重查处食品安全事故,做好事故督查回访工作。要充分发挥县餐饮服务行业协会作用,加强餐饮行业自律建设。要搞好食品安全宣传,提高广大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全面提高经营者守法经营意识。要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法制意识, 规范执法行为,坚决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发生。新闻媒体要积极报道先进典型,曝光违法行为,不断提高我县食品安全声誉和人民群众消费信心。

(二)关于药品安全监管。一是继续巩固基本药物制度。继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配送工作,确保药品按照规定及时高效配送到位。加大对统标品种及基本药物品种抽检力度。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加强对基本药物中的特殊药品的安全监管,建立健全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体系,确保用药安全。二是强化药械市场安全监管。在加大药品和医疗器械市场整治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制度、机制建设,规范全程管理。一是严把主体资格市场准入关,确保医药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二是严查流通隐患。加强对特殊药品、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和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等方面的重点监管。加大药品医疗器械抽验力度,大幅提高上市产品抽验数量和覆盖面,覆盖面达100%。三是严管使用环节。加强对医疗机构用药安全的监督检查和日常监测,严控重大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四是严究事故责任。对于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和使用药品的企业、个人,坚决予以查处;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三是努力解决群众买药难问题。今年要重点解决基层群众买药难问题。一是要积极向省市主管部门汇报衔接,争取省上尽快对废标流标药品重新组织招标配送,同时进一步协调争取增加目录内用药品种和品规。二是要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对配送企业的监管和考核力度,确保药品按照规定及时高效配送到位。严格实行配送企业淘汰制,加大对药品配送企业约束监管。三是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培训基层医务人员合理用药,引导群众理性对待市场出现的各类药品宣传,引导患者科学就医。四是要加强对药品购进渠道监管,严厉打击基层医疗机构擅自购进基本药物目录以外药品行为,保证药物疗效和质量。

五、强化市场流通管理,营造和谐有序的市场环境

篇(4)

 

一、健康养老产业生态圈层次架构模型

 

产业生态圈概念从自然生态系统引申而来,在市场作用下,企业遵循优位效益原理选择适合的发展空间,企业和政府基于区域整体利益和发展需求推动产业链延伸融合,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产业生态系统。

 

(一)层次结构模型

 

从图1看,健康养老产业生态圈由外至里包括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产业生态结构和产业生态链三个层次。内圈的产业生态链是健康养老产业生态圈的核心和特点,决定了产业竞争实力;中间圈层的产业生态结构是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健康养老产业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外圈的产业生态环境是生态链和生态结构相互作用的发展环境和基础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健康养老产业的结构和发展水平。外圈层对产业生态圈的影响是间接和长期的,内圈层的影响是短期和直接的。

 

从图2看,健康养老产业生态链层次中,消费者即为具有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人群,围绕消费需求形成了核心产业链。生产者则为提供健康养老服务的企业,包括康复疗养、医疗服务、保健服务、健康咨询、旅游休闲健身等,从不同层面满足消费者需求,是健康养老产业培育的重点。分解者的作用是促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运行,消除产业发展不良影响,主要是各类监管机构和中介机构。通过培育、完善和延伸产业链上的行业和企业,形成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健康养老产业核心链条。

 

健康养老产业生态结构层次中,包括为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信息、人才和技术服务的其他相关行业,如职业教育、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咨询等。配套行业是产业服务功能完善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健康养老产业培育和发展的效益。

 

健康养老产业生态环境层次中,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在特定地域中,生态环境是发展健康养老产业的基础条件,其他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综合作用,决定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方向、程度和潜力,可细化为产业发展空间、基础设施条件、人力资源条件、政策环境、相关配套服务产业的发展情况等,是产业生态圈培育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产业生态圈维度分析

 

从区域产业培育和集聚发展的角度,袁政将产业生态圈深入细化为以某主导产业为核心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特征的地域产业多维网络体系,包括生产维、空间维、科技维、服务维、劳动维、相关基础设施、公共维(或政府维)等内容。生产维是直接为消费者提供健康产品和服务的相关企业和配套协作企业,体现了产业生态链的延伸与合作,以及产业生态结构间的竞争协调。科技维、服务维、劳动维指为产业生态圈提供科研创新、信息和服务的企业组织和专业技术人员。相关的基础设施,包括高速公路、机场、通讯设施等。公共维或政府维主要是指地方政府为了促进产业发展提供的金融、信贷、规划等支持政策。多维网络体系将产业生态圈三个层次的内容进行了明确和细化,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符合产业培育的重点任务要求。

 

二、蓟县健康养老产业圈现状分析

 

(一)生态基础条件较好

 

蓟县位于天津市最北部,南距天津市中心城区115公里,西距北京市中心城88公里,交通便利,便于对接北京和天津消费者市场。蓟县发展健康养老产业的生态条件优越,是天津市唯一的半山区县,有山有水,有平原有洼地,土壤肥沃,山清水秀,被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县、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等。蓟县文化底蕴深厚,已形成盘山风景、黄崖关长城、中上元古界标准地层剖面和八仙山原始次生林自然保护区等六大旅游景区。

 

(二)生产维不完善

 

健康养老产业处于萌芽阶段,主导行业不明确,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健康服务产品质量不高,医疗服务和养老养生核心产业链条不完善,相关配套产业如职业教育、健康咨询、信息服务等产业小而分散,没有形成集聚发展的合力。

 

(三)公共维不断优化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蓟县健康养老服务业带来了较大的发展机遇。通过吸引北京和天津高端医疗服务资源外溢,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提升蓟县医疗疗养服务水平。蓟县正在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农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示范区试点。三大改革试点为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政策和发展空间方面的支持,开拓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科技服务维能力较弱

 

蓟县医疗养老服务设施不完善,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区,乡镇医疗卫生资源分布较少,级别层次较低,针对康复、老年护理等领域服务能力薄弱,难以满足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要求。蓟县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业医师占比不足30%,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护理、家政服务、医疗咨询等人才缺乏。

 

三、蓟县健康养老产业链培育及路径设计

 

蓟县适合发展三大行业类型:一是老年健康产业,吸引北京和天津有休闲养老需求的老年人,发展保健品、营养品、家庭病床护理、健康咨询和老年康复中心等产业;二是营养保健品,借助蓟县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已有的绿色农产品产业基础,发展营养保健品和绿色食品产业;三是健身娱乐产业,结合蓟县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旅游、健身和娱乐等产业。

 

针对蓟县健康养老产业集群发展要求,设计培育健康养老“特色先行—产业集聚—产业融合”路径,完善健康养老产业生态圈,创新产业培育发展模式,形成京津冀大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一)特色培育期(2016—2018年)

 

为健康养老产业的起步阶段,重点任务是基于蓟县现有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引入康复疗养、营养保健品和健身娱乐方面的重点产业项目,迅速形成有市场知名度的特色产品。与知名健康养老机构合作,吸引疗养康复为主的产业项目;引进农产品龙头企业,结合蓟县特色农产品,创新研发设计具有蓟县特色的有机农产品、保健品等;结合蓟县生态休闲旅游业,开发滑雪、骑行等健身休闲项目。

 

(二)产业集聚期(2018—2020年)

 

在前期重点项目的带动下,延伸产业链条,集聚相关的健康咨询管理、健康家居、康复调理等行业发展,丰富健康养老产业类型和内涵;加大金融、物流、职业教育等配套支撑产业发展,为主导产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在蓟县全域范围内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发挥中心城区、特色乡村和景区的空间功能,形成内涵丰富、模式多样的健康养老产业集群。

 

(三)产业融合发展期(2020—2023年)

 

在“互联网+”和智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构建安全、智慧和便捷的健康养老消费体系,加速有机农业、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健康养老产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京津冀健康养老产业示范基地。

 

四、蓟县健康养老产业生态圈维度建设

 

在明确蓟县健康养老产业生态链的基础上,结合蓟县健康养老产业生态圈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实现产业链各环节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蓟县还应加强以下几个维度的建设。

 

(一)空间维

 

空间维涉及土地规划、基础设施配套、城市建设、消费市场定位等因素,任务是对产业发展空间做出部署和安排。健康养老主导行业如健康疗养、休闲健身等产业必须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规划西北部盘山景区周边和于桥水库周边发展中高端档次的健康养老产业,中心城区做好健康管理和咨询行业。结合蓟县农村宅基地改革和发展乡村旅游的机遇,可在北部山区乡村发展特色化的休闲养老产业。

 

(二)科技维

 

完善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功能是健康养老产业的重要竞争力,是产业做大做强的基础。蓟县应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积极吸引北京和天津医疗服务功能向蓟县转移,加强与京津医疗服务机构的对接和合作,在医疗管理、临床医疗、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双向转诊等方面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利用互联网和智能医疗平台,提高医疗信息化服务水平,为健康养老产业提供支撑。

 

(三)服务维

 

积极引入健康咨询、科技信息,人才服务等专业中介服务机构入驻,提升企业服务水平。打造完善金融服务平台;加快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为特色保健品和健康产品的销售推广搭建好流通平台。

 

(四)劳动维

 

解决健康养老产业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为蓟县及周边地区培养紧缺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积极对接中国保健协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中医药学会等健康产业相关行业协会或学会,加强与北京、天津等城市的中高端健康服务培训机构合作,支持蓟县发展健康服务业职业教育机构。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健康服务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开设护士、养老护理员、高级药剂师、高级营养师、高级按摩师、康复训练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健身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人才培训。

 

(五)政府维

 

制定蓟县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和方向,引导产业有序发展。举办健康养老产业方面的商务论坛和招商推介活动,扩大蓟县知名度和影响力。出台产业和重点企业服务政策,特别是金融支持和用地支持政策,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提升职业教育、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功能,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进一步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基于“多规合一”的基础上,优化空间发展策略,保障健康养老产业用地需求,加快行政审批效率。推动建立健康养老产业行业协会,建立稳定便捷的沟通渠道,创造良好的政企关系。

 

(六)相关基础设施维

 

提升蓟县与京津冀区域交通的互联互通,更好地对接和服务京津养老市场升级改造国道和省道,打通区域断头路,发展轨道交通,融入天津和北京1小时通勤圈。加大对农村特别是特色美丽乡村的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农村供电、供水和环境卫生设施建设,美化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坚持智慧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现有的信息和网络设施建设标准,为健康服务机构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搭建公共信息平台,推进健康服务信息化打好基础。

篇(5)

关键词:革命老区;文化产业;突变级数法

中图分类号:F2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4-0086-02

引言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推进,文化产业作为“拉动效应”明显的“朝阳产业”,已逐步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1]。目前,钱明霞[2](2011)利用网络层次分析法研究了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张仁寿[3](2011)引入DEA模型检验了广东等13个省市的文化产业绩效,郭国峰[4](2009)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模拟了文化产业的投入-产出作用路径等。但上述研究对象都还未涉及革命老区,对老区文化产业评价研究还缺乏科学定量的依据。由于革命老区文化产业数据较少,传统的综合指数法、因子分析和DEA模型等并不适合;同时,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等对权重的确定主观性太强,因此,本文引入突变级数法来评价革命老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基于突变理论的静态综合评价

突变理论主要由结构稳定的拓扑概念发展而来的,将突变理论中突变模型衍生出来的突变级数法可应用于多准则决策问题。利用突变级数法对目标的综合评价时,首先是对评价总目标进行多层次矛盾分解,然后再利用突变理论与模糊数学相结合产生的突变模糊隶属函数,由归一公式进行综合量化计算,最后归一为一个参数,即求出总的隶属函数,从而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二、 四川革命老区文化产业评价指标体系

1.指标体系的建立

文化产业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二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不仅如此,衡量地区的文化产业的综合发展能力,还要全面考虑所属区域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支持保障力度[7]。

根据上述文化产业特征,兼顾数据可获取性及突变级数法评价要求,将文化产业的综合发展作为一级指标,将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产业经济支持及文化产业社会保障作为二级指标,选取物态型文化产业、劳务性文化产业、收入水平、居民消费、固定投资,交通运输、邮政通信和医疗卫生8个指标为三级指标,构建四川革命老区文化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基层指标的选取

三级评价指标的得分由下一层的若干基层指标决定。根据影响四川省革命老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选定的基层指标如下。物态型文化产业:文化馆、博物馆、公共图书馆和广播电视有线传播;劳务型文化产业:艺术表演与公益体育;收入水平:职工人均工资、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及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农村人均消费与城镇人均消费;固定投资:建筑工程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交通运输:公路总里程、等级公路总里程、旅客周转量与货物周转量;邮电通信:邮电主营业务收入、固定电话使用情况及移动电话使用情况;医疗卫生:卫生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

三、实证分析

考虑到指标的可获取性,按照现有四川省行政区域划分标准,选取了达州、雅安和巴中等7个老区分布密集的典型市县进行评价。按照上述基层指标的选取,选择它们在2007—2011年的相关数据(数据来源《四川省统计年鉴》等)。

1.样本数据标准化

考虑到指标量纲差异,根据突变级数法的特点和要求,采用bij=对所有的原始基层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接着对基层指标求其平均数作为每个三级指标的得分。这里,aij是每个指标原始值,amax和amin是取每个指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而bij表示指标标准化后的值。

2.四川革命老区文化产业静态综合评价

参考上述过程,可以得到四川革命老区在2007—2011年的文化产业综合值,见表1。

结语

作为一种基于状态分析的静态趋势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突变级数法按照指标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确定文化产业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减少了指标权重确定的主观性,能够更科学、更准确、更简便地解决四川省革命老区文化产业评价决策问题。

参考文献:

[1] 朱学义,董靖,于泽.我国文化产业投入的促动效应研究——兼论文化产业的经济支柱性地位[J].管理现代化,2012,(1):12-14.

[2] 钱明霞,金中坤,刘松.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7):71-74.

篇(6)

随着南宁城市东拓,乡镇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深,特别是三塘作为南宁市东北部重要功能片区,大规模开发建设、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必将促使三塘镇经济结构有较大改变,农业比重减少,而非农业职能、服务职能将大为增强。三塘镇区将起到更大的规模聚集效应,带动整个镇域镇村的社会经济发展。结合镇村的地位作用以及镇域范围内的相对独立片区,规划镇域镇村体系按“中心镇区———新型农村组团或独立片区组团———农村居民点”三个层次结构布局。(图2)镇区规划发展布局根据城镇建设用地分类及道路结构形成了“一轴五心,多带六片”的功能结构。(1)“一轴”:规划以昆仑大道为发展轴的总体结构不变,镇区沿昆仑大道向两侧展开,城镇各级中心主要沿昆仑大道两侧分布。(2)“五心”:三塘主中心、北部片区副中心、九曲湾新城副中心、南部片区副中心及四塘小区副中心。(3)“多带”:为保护生态环境与山水格局,沿水系、主要山体、纵向快速路形成多条生态隔离带。(4)“六片”:规划建设用地可划分为六个主要片区。分别是仓储物流片区、工业综合片区、镇北生态居住片区、镇南综合居住片区、九曲湾片区、四塘片区。

产业发展

未来三塘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现代农业、都市工业、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上。应该根据三塘的区域比较优势,与南宁市产业发展规划相协调,错位发展,找到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途径。三塘有多种特色农业资源,但目前只局限于农产品的直接销售和粗加工,未能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促进加工业的相应发展。因此,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三塘镇特色产业的发展,同时发展相关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多种经营并重,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业,发展绿色产品,以此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促进三塘镇工业的持续发展。在面临着城市相同区位区域同构竞争的威胁下,对商贸区功能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三塘商贸物流产业的发展。未来的三塘只有抓住先机、创新特色、做好环境,并在功能定位上与周边片区错位,才能立稳脚跟,求得发展。三塘优越的区位条件已经吸引了大型区域商贸物流项目选址落户,有助形成南宁郊区购物中心和综合休闲游憩区,服务南宁、周边市县以及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商务旅游人群。旅游业的发展与开发,涉及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娱乐、通信等众多行业,故能直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并进而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产生拉动作用。三塘镇可以发挥区位、交通、生态环境等比较优势,发展商贸流通业和休闲旅游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同时为第一、二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展市场空间。三塘位于南宁东北门户,而南宁北部生态环境最为敏感,同时由于这一区域处于南宁市的上风上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较高,因此三塘未来的产业发展,应该突出“生态、环保”的绿色理念,对现有的产业结构加以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三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未来三塘产业发展将主要以“一产为基础、二产为支撑、三产为龙头”。要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强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三大产业比例结构中,减少第一产业的比重,巩固第二产业,大力提高第三产业。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分配,提高效率。三塘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重点是调整工业结构,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配件产业、新型建筑材料、电子信息、印刷包装等高技术高附加型的、无污染或低污染的都市型工业。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应加大对企业“三废”排放的严格控制和治理,保证达标排放。三塘镇产业发展时,应注重各产业之间的互补、合作与相互作用的关系。通过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实现区域内产业的优势互补,实现区域产业的协同发展,从而达到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目的。这些产业间既是独立的经济支撑点,又互相依存、互相促进,成为联动和聚集发展的整体。

民生建设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范办学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九年制义务教育网络,巩固“扫盲”成果。提高“双语”教育,提高劳动者从业素质,构建多种形式的教育体系。在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的基础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好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推进集中办学,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新区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重点推进九曲湾中学扩建及三塘公办幼儿园等项目建设。积极构建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鼓励社会资源参与发展卫生事业,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建设,确保每村有1所卫生室,健全镇、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做好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政策衔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认真贯彻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指导方针,以提高传统优势产业科技水平和逐步应用高新技术培育开发利用特色资源为重点,以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和加强科学技术普及为支撑,全面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文化设施配套,重点建设镇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逐步形成镇区有文化广播站、图书室,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或农村书屋的文化网络,为城乡居民广泛参与文化活动搭建平台。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完成村级计生服务室标准化建设,逐步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镇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提高计划生育装备服务水平和质量,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逐步普及村级人口计生信息建设,大力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开展优生咨询与优质服务,保障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继续开展“关爱女孩”行动,抓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综合治理。

项目建设

鉴于三塘的产业基础和现状,本次规划确定三塘的主导产业为现代农业、休闲产业、商贸物流、都市工业和商务办公,其中重点发展那些区域内市场、资源和要素较好的产业。依托三塘镇作为广西重点镇的总体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农业,强化福禄无公害蔬菜基地、同仁超级稻示范基地;巩固三塘山地鸡、罗非鱼等品牌;做大路东花卉苗木基地,形成花卉产业带;引入龙头企业,积极鼓励“公司+基地+协会+农户”发展模式,发展连片种植和农产品深加工,带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走现代农业之路。依托三塘镇毗邻南宁中心城区的优势区位,镇域资源丰富,继续巩固嘉和城温泉、九曲湾温泉、高尔夫球场、乡村大世界、凤凰谷等休闲旅游项目,深入挖掘特色休闲资源,打造“三塘-九曲湾-天堂岭”休闲游憩带,使休闲产业成为提升三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和城镇名片。按照兴宁区“三区一带”的总体部署,沿昆仑大道经济带形成新兴商圈,新建一批综合批零市场,专业市场、商业网点和连锁店,完善商贸服务业体系;推进金桥物流园、利华远东物流园、盛大农产品加工中心、玉柴物流、川桂物流基地、青岛海尔物流园、新疆广汇汽车城的建设,从而带动全镇的经济发展。都市工业主要布局在三塘工业集中区,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的思路,做强工业集中区,近期以电子信息、印刷包装等产业起步,集聚相关产业和配套产业,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等科技含量高、无污染的都市型工业。坚持无污染、环保、循环利用,实行清洁生产;逐步淘汰砖厂、水泥厂等污染企业。结合物流园、工业集中区的建设,沿南部次要发展轴发展总部经济,并充分利用优良自然环境与休闲旅游功能,设置高档商务办公区,与物流、工业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互相促进。

保障措施

篇(7)

1.1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Engineering,BME)是综合应用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角度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整个人体系统多层次认识人体的结构、功能和其他生命现象,研究和开发用于防病治病、人体功能辅助及卫生保健的人工材料、制品、装置、系统和工程技术的学科。BME学科是各学科交叉与高度综合的产物,涉及学科领域十分广泛,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基础学科,又结合了包括声、光、磁、电子、计算机、材料等尖端工程学科,是将其它学科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将生命体与诊断、医疗、康复等装置视为一个系统,并充分考虑其相互作用的一类知识高度密集的技术领域。

1.2 国内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育现状

我国自1978年创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截止2004年9月,我国有80余所高校设有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相关专业。其中医科大学11所,综合性大学12所,名牌工科大学13所,医学院16所,普通工科院校27所,高职高专5所(左右)。依据人才培养的侧重点不同,上述高校可以分为3类:(1)实力较强的理工院校的BME专业以培养能从事BME研究、开发和生产的高级BME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2)医学院校的BME专业以培养能将工程技术与医学密切配合的高级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为主要目标。(3)普通理工科院校以培养能够从事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市场营销、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人员为主要目标。为了区别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第三种类型中高职高专层次的院校一般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名称设置为“医用电子仪器专业”、“医疗器械专业”等。

1.3 我校医疗器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自2002年创设“医疗器械专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划归到第三类,即:面向医疗器械生产销售型企业、贸易型企业和医院等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培养从事医疗器械市场营销、质量管理、保养维护等方面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至今,该专业已招收3届近250名学生。首批35名学生已于2005年毕业,一次性就业率为95%。

2.医疗器械产业

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医学的现代化,而且形成了一个新的高技术产业领域——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生物医学工程的产业范围包括:生物医学材料制品、(生物)人工器官、医学影像和诊断设备、医学电子仪器和监护装置、现代医学治疗设备、医学信息技术、康复工程技术和装置、组织工程等。习惯上,在生产实践和行业监管领域,“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则更多地被称为“医疗器械产业”。

2.1 医疗器械产业的发生、发展

20世纪初,电子管的发明和电子学的蓬勃发展促进了近代医学科学和自动化理论与实践的飞速发展。随着晶体管的发明,各种模数转换技术日趋成熟,一大批数字化检验、检查、治疗仪器应用于临床。70年代以后,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处理器芯片问世,各种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医疗检验、检查、治疗仪器在中等以上医院得到广泛应用。先进医疗器械在医院的使用极大推动了医学事业的发展,并成为医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医疗器械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发展最快、贸易往来最活跃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在医疗卫生事业、公众健康保健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2 医疗器械市场概况

2.2.1世界医疗器械市场概况

医疗器械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贸易往来最为活跃的工业门类之一。据美国医疗卫生工业制造商协会(HIMA)统计,1995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额为1200亿美元,2000年达到1900亿美元,2005年增加到2500亿美元,预测2006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额将达到2600亿美元左右。

2.2.2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状况

中国有14亿人口,29万家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器械有广阔的市场。2000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容量达527亿元,2005年达到760亿元,平均年增长率15%,占世界市场份额3%,是全球医疗器械十大新兴市场之一,已成为除日本以外亚洲最大的市场。

2.3 医疗器械产业现状

2.3.1 我国医疗器械工业的现状

我国的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平均增幅一直保持在20%左右的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995年全国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仅140亿元,2005年我国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销售收人、利润总额已经分别达到504亿元、488亿元和40亿元,同比均有24%以上的增幅,增长势头强劲。

截至2004年11月30日,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已达到10447家,其中仅2004年就比2003年净增加1438家,增长率达13.8%。年生产品种5000多个,规格1万个以上,其中仅2001~2004年,我国共注册境内医疗器械产品29480个。加上期间注册的港澳台医疗器械产品178个、进口医疗器械产品7595个,产品已基本上满足全国各级医院的装备要求。

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在国际市场份额仅占2%左右,而美国高达42%,欧盟占27%,日本占14%。从医疗器械和药品的销售比例来看,我国为1:5左右,而在发达国家两者的销售比例为1:1.9,可见我国医疗器械工业的发展空间很大。医疗器械行业“十五”规划预测,到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总产值将达1000亿元。

经过50多年的建设,我国医疗器械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逐步形成。目前,医疗器械生产厂商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广东、辽宁、山东、湖北、四川、陕西等地区。国有企业继续在行业内发挥骨干作用,如北京万东、山东新华、汕头超声、苏州医疗、上海手术、上海齿科、上海医光等;90年代以后,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条件下,涌现出一批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如江苏宏宝、威海高分子、哈慈、浙江双鹤、康德莱、宁波戴维等,多种所有制成份的共同发展,使医疗器械行业展现出勃勃生机。

2.3.2 浙江省、宁波市医疗器械相关企业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省现有医疗器械生产销售型企业1000余家、贸易型企业1000家以上、县级(含)以上医院等医疗器械使用单位200家以上。进人2005年中国医疗器械企业销售收人100强的生产销售型企业中,浙江占了5家。据2000年的统计,宁波市有医疗器械生产销售型企业80家、总产值不足4亿元人民币、产值达到500万元的企业不足10家。经过5年多的调整、发展,到2005年,全市医疗器械生产销售型企业有220家、贸易型企业250家。全市医疗器械生产销售型企业工业总产值达20亿元人民币,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50家,有的企业产值已达到2亿元。产品涵盖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婴儿培养箱、高压氧舱、心电图机、卫生材料和敷料、体外诊断试剂等几十个门类数百个品种几千种规格的产品,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

政策评估从国家政策层面上看,按照原国家经贸委制定的《医疗器械行业“十五”发展规划》,到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在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上的份额将占到5%,到2050年这一份额将达到25%,成为世界一流的医疗器械制造强国。为贯彻落实“十五”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03年2月11日,国家计委专门公告,组织实施“十五”期间生物医学工程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加快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发展。

地方上,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省市,以及深圳、南京、佛山、莆田、衡阳、杭州、宁波等城市都对医疗器械产业进行了产业引导和政策支持。《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医疗器械是“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要“大力发展”。有关部门已经着手制订“医疗器械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宁波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也正在促成“十一五”规划期间的政策支持。

同时,政府部门也意识到要制定更严格的监管制度来引导各类型单位实现产业升级、规范管理,解决这些单位面临着一些实际问题:推动生产销售型企业落实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质量管理认证;明确要求新开办贸易型企业至少配备2名医疗器械大专以上毕业生从事质量管理、提供售后技术服务;要求医疗单位加强设备管理、强化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控制。

3.讨论

3.1 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正在得到各类型高校的重视,各学校又依托原有基础发展出各具特色的相关专业进一步促进了学科的发展。但可以预见,各高校之间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寻找合适的定位、有所侧重才能为学科的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