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医学影像技术的重要性
时间:2023-09-21 18:04:1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医学影像技术的重要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医学本科生;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实习;临床工作
[中图分类号] R-3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8(a)-123-02
放射科是临床医学一个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检查部门,其主要包括影像技术与影像诊断两大主要部分。影像技术的工作主要是负责给影像诊断提供通过影像技术检查所获取的图像,影像诊断则通过阅读图像进行疾病的诊断,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但即便如此,影像技术工作给人们的印象依旧是机械的操作影像检查设备,摆一摆摄影的看似简单的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一直以来都不如影像诊断那样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在本院的医学本科生到放射科实习安排计划中,近年都不再有安排影像技术的实习部分。那么影像技术是否真如人们表面看的那样毫无技术含量不需要重视、而医学本科生也真的不需要进行影像技术的实习,本文探讨如下:
1 医学影像技术的重要性及与临床的关系
在放射科的日常工作中,医学影像技术部分占有相当大的分量,担负着来自临床各科室要求的影像技术检查工作,负责为影像诊断和为临床提供客观的、真实的、准确的图像资料以及准确诊断疑难病变的依据,因而影像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所获取图像的质量,也就影响到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必然也影响到临床对疾病的诊治效果[1]。有统计数据显示在临床医疗工作中,90%的诊断和治疗信息来源于医学图形和影像[2],因此影像技术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如今高新技术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X线摄影设备的发展日新月异,早与多年前X线刚在医学上获得应用时只具有单一功能的普通X光机不同,各种具有多种后处理功能的数字化影像设备不断开发应用,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核磁共振(MRI)、计算机X线摄影(CR)、直接数字X线摄影(DDR)等,传统的X线检查方法已发展到能反应分子、生化水平的变化上,对疾病的检查适应范围不断扩大,并能深入到人体各系统、各器官上,所获取的图像不再局限于平面二维的截面图像,已能获得所检查部位的断面图像甚至可利用影像设备的多种后处理功能重建出三维、四维的立体图像等,从而为影像诊断及临床诊治疾病提供更为丰富的影像数据资料,并深刻影响到临床对疾病诊治方案的制定[3-4]。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治也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影像技术检查所获得的信息资料,影像技术工作的重要性更是日益凸显,因为要灵活运用这些先进的具有多种后处理功能的数字化影像设备并让其发挥最大效益为诊断和临床服务,亦即为诊断和临床提供能真实反映所检查部位情况的优质图像,医学影像技术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其所涉及的知识涵盖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物理学、电工学、摄影学以及计算机学等领域。如进行DSA检查,不同部位的血管造影检查,所选择的程序以及注射造影剂的流量、流速、压力等是不同的,特别是对于要行三维重建的造影,其相关参数的选择涉及的内容更多,不仅要依据导管的型号、导管插入的血管及进入血管的深度、患者本身的各种情况以及所用检查设备的功能特点等来综合分析制定,来保证获得优质的图像[5],同时还要有丰富的计算机知识才能保证三维重建的进行;而对于多参数成像的MRI检查,扫描方案的制定及扫描参数的设置就更为复杂,没有较深的物理学知识、较广的医学基础和临床知识是无法正确选择成像参数的,那么扫描图像的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对于仅使用单一的X射线吸收成像参数的CT扫描则需进行管电压、管电流、扫描时间、螺距等扫描参数的科学选择,对这些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参数的设置,在考虑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还要考虑患者受照的X线辐射剂量尽可能的低[6]。所有这些都离不了影像技术工作,而仅靠简单的操作影像设备、摆摆摄影是无法达到目的,更不能充分发挥这些具有多种后处理功能的数字化影像设备的潜能,可以说没有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就不会有医学图像,那么医学影像诊断就无从谈起,一味的轻视与漠视影像技术都是不应有的态度。
2 医学本科生进行医学影像技术实习的意义
临床实习是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目的是为了将学生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临床工作能力,为其日后真正走入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实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临床工作能力,并可能影响其一生。而影像医学与临床关系密切,是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通过各种医学影像设备的检查来获得人体各组织结构的影像信息,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并已成为临床医疗越来越倚重的影像学检查。同时由于在我国医院里对于医学影像技术检查的申请,实行的是由临床各科医生提出,并强调放射科无权更改临床医生所要求的医学影像技术检查申请,因此面对各种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如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影像学技术检查项目以及开具正确的影像技术检查申请单,则是临床医生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如果对各种影像技术检查原理、方法及其优势和局限性、临床适用范围缺乏了解,要作出正确的选择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实际工作中,临床医生由于不完全了解各项医学影像技术检查的原理、方法、适应证和禁忌证等,使得不合理的、过度的甚至滥用影像技术检查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是劳民伤财,而且可能导致误诊、漏诊或延误患者疾病的确诊,影响到患者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严重时甚至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也难免会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那么对于未来将成为临床医生的医学本科生来说,在实习阶段进行医学影像技术的实习实在是意义重大。
3 医学本科生进行医学影像技术实习的重要性
医学生虽然经过几年的大学理论教育,但影像学的课时并不多,影像技术所占的比例就更少,加上影像技术的理论抽象晦涩,单凭死记硬背很难理解记忆。例如由于各种影像技术的成像原理不尽相同,虽然反映到图像上都是以黑白的不同灰度呈现,但正常器官与结构及其病变在不同成像技术的图像上的表现就会不同,如骨皮质在CR或DDR、CT上显示为白影,在MRI上则显示为黑影,对于这些单凭在课堂上的听课就很难想像和理解。再有在普通的X线摄影检查中,各种摄影的设计,是基于最大化地显示所要观察的检查部位的实际情况,而对摄影的命名是有一定规律的,但是单单依靠书本上的理论也很难真实感受到这些摄影的命名对观察摄影部位的实际情况的反映。如手掌正位、斜位的摄影主要是观察手掌部位情况,但临床医生常对手掌部位外伤的检查开出的是手掌的正位、侧位的申请,而侧位对于观察手掌部位外伤的情况价值不大;又如锁骨的摄影,常有临床医生同时开出什么锁骨正位、轴位和侧位的摄影申请单等,让影像技术人员无所适从,甚至引起医患矛盾。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一而足,因此医学本科生到放射科实习,除了要学习影像诊断的知识外,也应重视对影像技术的实习实践,通过影像技术的第一线工作的实习实践,如到CR、DDR、CT、MRI、DSA等技术岗位的实习实践及带教老师的讲解带教,巩固和强化医学影像技术的理论知识,了解各种影像技术检查方法的工作原理、成像原理,并实实在在地感受各种影像技术的不同成像原理在图像上的真实反映,从而更好地理解各种影像的异同,明白同一种病变在不同的影像技术检查下的表现可有不同;了解各种摄影对显示所检查部位的实际情况的关系;了解各项影像技术检查的应用范围及优势和不足,掌握各项影像技术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正确理解影像技术检查的正当化原则,避免日后走入临床工作不能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理的医学影像技术检查[7-8],避免开具错误的影像技术检查申请单,防止延误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所以医学生到放射科进行医学影像技术实习是极其重要的。也因此建议医学本科生在临床实习中安排医学影像技术实习时间,掌握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具体应用,了解常见病的医学影像技术检查成像原理,熟悉部分常用检查技术、操作程序等,从而在未来的临床医疗工作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杨世传.放射技术在放射科工作中的重要性[J].哈尔滨医药,2009,29(5):60.
[2]秦宇红,李春燕,黄福灵.医学影像学实习课改革设想[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25):270.
[3]邵为景.浅谈医学影像学的检查原则及合理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1):237.
[4]李坤成.医学影像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J].前进论坛,2010,50(8):54-56.
[5]张延成,张翠燕,耿静羽,等.3D-DSA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6):83.
[6]任庆余,杨星,赵进沛,等.加强医用X线、CT临床合理应用的探讨[J].中国辐射卫生,2007,16(1):69-70.
[7]邓爱平,李新文.X线检查对人体的危害与防护[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2):151-152.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课程设置;问卷调查
1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开设需求量表的设计
以我国医学影像学专业为基础,结合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川北医学院等院校的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参考欧美一些国家的课程体系,制订出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开设需求量表初稿,并咨询多位从事医学影像学的专家,经过两轮咨询,确定调查量表,表中列出医学影像学专业培养准备开设的课程,并应用该量表对部队和地方从事影像专业医师中进行调查。
2调查对象与方法
2.1调查对象
对部队和地方从事影像专业的医师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量表128份,其中高级职称医师9份,回收有效问卷9份;中级职称医师53份,回收有效问卷53份;初级职称医师66份,回收有效问卷66份。
2.2调查与统计方法
调查采用发放问卷的方式,要求调查对象对各门课程给出重要性(重要性采用Lik-ert五级评分,5分非常重要,1分非常不重要),数据采用Excel录入,SPSS21.0统计分析,使用统计方法为Kruskal-Wallis检验(H);各类调查对象对各门课程的意见重要性按高级职称0.4、中级职称0.4、初级职称0.2的权重计算,该权重计算方法在制订量表时同时经过专家咨询确定,各类调查的意见一致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1]。
3结果
在45门课程中,平均得分4.5分以上6门,占13.33%;4.0~4.5分的23门,占51.11%;3.5~4.0分的12门,占26.67%;3.5分以下的4门,占8.89%。排在前10位的课程为: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临床医学、介入治疗学、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症状学与鉴别诊断学、放射治疗学、野战外科学、野战内科学、战场救治。三类调查对象对各门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高级职称医师与中级职称医师意见的相关系数为0.813,高级职称医师与初级职称医师相关系数为0.685,中级职称医师与初级职称医师相关系数为0.897。认识不一致的有:初级职称医师和中级职称医师低于高级职称医师的有:野战内科学、物理诊断学、军队卫生装备、生物武器医学防护、军队卫生学、军队卫生勤务学、卫生信息管理、中医学基础、卫生经济学;初级职称医师低于高级职称医师的有:野战外科学、战场救治。
4讨论
45门课程中有29门得分在4.0分以上,这些课程与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关系紧密,既涵盖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的专业知识,又体现军事基础特点,应当设置为主干课程,突出素质教育、专业技能和军事能力的结合。排在后10名的课程多是在医学影像学本科能力阶段需求较少的课程,不一定作为该专业的必修课程。但经过专家研讨,考虑到医学影像学学习工作中,对临床各专科知识的需求,建议将传染病学、耳鼻咽喉科学、眼科学、口腔科学的基础知识部分也作为必修课程学习。
4.1完善课程体系
坚持以专业需求为牵引,突出体现专业核心能力的主干课程,强化支撑长远发展的基础课程,充实引领前沿的新兴课程,坚持专业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实际需要什么就练什么,推动教学与实践深度融合、课堂与诊断现场精准对接。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需要密切结合临床专业知识的学科,在专业课程安排及内容选择中,尽量减少不同课程中重复的教学内容,整合类似课程和相关知识,促进学生将临床和影像知识相结合并互相转换,从宏观微观等不同角度思考理解问题[2]。
4.2优化学科布局
深入分析院校自身特点,把准学科建设主攻方向,抓紧改造传统学科,积极培育新兴专业,推动学科专业集优整合、升级换代。作为部队院校,培养的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将承担部队和地方的多种任务,因此不仅必须具备高水平科研和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有过硬的军事能力素质。所以在建设课程体系时,既要考虑专业知识技能、核心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军人基本能力素质的养成。除此之外对不同学年的课程安排,要在兼顾学生学习强度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和顺序,以达到知识结构的正确和完整性[3-4]。
4.3创新教学方法
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大力推行启发式、开放式和模拟化教学,促使学生理论向实践转化、知识向能力转变。在设置课程体系尤其对于专业课,要增加实践教学在课程中的比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传统注重理论教学转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5]。
【关键词】比较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教学
影像诊断学目的在于让医学生了解影像诊断中各项检查方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在临床工作中的正确应用。近年来影像诊断技术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序列不断推出,但每种检查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多疾病诊断是通过多种影像手段协同完成的,这种多元化的影像诊断模式,形成了一种新的影像学教学方法——比较影像学(comparativeimageology,CI)。比较影像学是将同一疾病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特征相比较、将不同疾病间影像图像的异同之处相比较、将形态影像与功能影像相比较、将不同影像诊断方法的时间-经济效价比相比较,同时,将疾病的影像表现与临床、解剖、病理相结合,进而综合比较,它是一种能使学生了解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合理组合与使用的新型教学模式[1]。笔者在临床专业本科生的理论授课及带教实习过程中,运用了比较影像学教学法,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我国医学教育的教学模式
当今世界通用的医学教育体系大致分为“学科型”、“问题型”、“器官系统型”三种模式[2]。以学科为主的课程体系仍是我国主要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分为医学基础课、临床专业课和见习实习三个阶段。此类教学法优势在于兼顾了医学教育的基础性、应用性和系统性,方便教学的实施和管理;劣势在于各学科间缺乏横向对比、纵向联系,教与学易脱节,学生被动接收、被动记忆,虽然培养出来的学生成绩优异,但常常出现临床思维锻炼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因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无法胜任工作。在全球医学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也在积极地进行探索及改革,以问题式学习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标准化病人临床教学等国际流行的教学方法在部分院校实施了探索性的开展,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影像诊断学教学中,引入比较思维模式,以期学生的知识储备、整合能力能尽快跟上对临床医生要求日益增高的社会发展需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加深学生思维的深度,以利于提高学生思考推断、综合分析能力,为今后开展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比较影像学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可行性
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s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system,PACS)的临床应用,为比较影像学教学法提供了方便条件。以数字信息对影像学图像进行保存、管理、传送、读取,同时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的联网为每位就诊患者建立了唯一的身份标识号码(ID号),患者的全部资料信息,包括影像学图像及报告、血液学检查结果、临床资料等,影像科医生可以随时调阅参考。PACS系统具有图像质量高、信息完整、传送迅捷、实时共享的优点,辅助实现了影像学各分支间的横向联系。
3比较影像学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作用
3.1学生更全面系统的掌握影像学知识
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影像诊断从早期单一的X线成像发展为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核医学成像等多元化的影像技术手段,放射诊断学也随之演变成为医学影像学[3]。目前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主要是按照各组织系统介绍成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学表现,讲授过程中辅以示教典型病例影像图像,但较少涉及其他相关影像学表现,此类教学法不利于学生对不同影像手段进行系统了解。医学生是未来工作在一线的临床医生,对各类检查方法的全面掌握关系到日后是否能够正确选择并应用最有效合理的疾病诊断检查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比较教学法的应用,向学生详细介绍各种诊断方法的利弊。比如在腹部消化系统疾病的授课中,对于肝脏疾病,超声检查安全无创、费用低廉,具有可重复性,是肝脏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特别是对肝脏囊性病变具有较高的价值;而在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如肝癌的诊断及鉴别中,多排螺旋CT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其多方位重建模式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在肝癌的定位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MRI是通过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信息的一种成像方式,对肝脏疾病也可很好的显示,特别是在超声、CT对疾病鉴别困难时,MRI可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病变信息。又如冠状动脉造影(CAG)是目前诊断冠状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金标准,但其不能反映心肌局部的血流灌注与心肌细胞的活性,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心肌灌注显像不仅可以诊断有无心肌缺血,而且还能判定缺血是否可逆以及冠状动脉的贮备功能,部分冠心病患者CAG结果正常,而心肌灌注显像却显示异常[4];冠状动脉CTA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可以较准确的判断病变有无及程度,需要进一步确诊或治疗者再进行冠脉造影检查,从而避免过度使用价格昂贵、有创性的冠脉造影检查。因此每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在疾病的诊断中都有各自的优势及不足,在教学中比较一种疾病的不同成像技术及检查方法的优劣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掌握疾病诊断。
3.2学生更准确地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临床诊断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异病同影或同病异影的情况,学生学习困难,往往对这种现象不知所措。应用比较影像学的方法,将影像学表现相似的不同疾病图像进行比较,列出它们的异同点,同时介绍每个疾病的特征性表现,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性思维,系统认识图像所反映的疾病的病理改变,增加学生疾病诊断能力及鉴别能力。因此在医学影像教学中介绍疾病的某种影像学表现时,同时适当介绍该疾病的其他影像学表现,归纳同一疾病在不同影像表现间相同及相异,从解剖、病理等基础医学角度,分析各影像出现的原理,此类教学法即满足了深度又兼顾了广度,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及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3.3学生更合理地选择影像检查方法
影像检查的基本原理相对枯燥、抽象,授课难度较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引起学习兴趣。教师讲解过程中如果采用比较教学法可使学生了解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在行业领域中的地位及价值;相对容易掌握不同影像设备的成像原理、应用范围、优势及局限性;引导他们思考临床工作中对不同疾病首选和配伍的影像检查方法[5]。放射学前辈们从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出了一些针对特定疾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6],如骨关节外伤性病变首选普通X线平片,必要时行CT进一步检查;颅脑外伤,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首选CT检查;脊柱脊髓病变首选MRI检查;胆管、尿路梗阻先考虑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检查;而超声检查无创、价廉,在实质脏器病变、软组织、小器官病变、妇科病变、胎儿健康筛查方面诊断准确率高,是首选检查方式。各种影像检查价格、特点各异,X线、超声、CT价格相对低廉,特别是在进行疾病的初步筛查及急诊患者广泛应用,并被广大患者及临床医生所接受;MRI序列齐全,可兼顾形态学及功能检查,但价格略显昂贵;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可检查全身骨骼、软组织病变,尤其近年来PET/CT、PET/MRI一体化检查的推进,在神经系统病变等方面较传统影像检查手段优势更为明显,但价格昂贵且具有放射药物辐射风险。因此,比较影像学不仅是要学生们了解各类影像检查在诊断疾病中的不同价值,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能为患者选择更准确的影像检查方法打下坚实基础。
4应用比较影像学教学法时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应用性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引入比较影像学方法会给从事影像学教学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作为影像医学授课教师不但要具备全面的影像医学专业知识,包括X线、CT、MRI、超声、核医学,还必须具备较丰富的临床及病理等相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明确进行比较的目的和意义,有计划地准备相关影像学资料,重点突出。受课时所限,对于在临床上应用价值不大或已被证实不适用于当今诊断要求的技术内容,教师授课时只做简单介绍,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又能突出教学重点[7]。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的比较分析各种影像检查手段的特点、优势与不足,根据疾病特点总结不同疾病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培养综合分析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医学影像学科教学质量的目的。综上所述,将比较影像学应用到医学影像学教学工作中,利用其比较性、综合性等特点,将有助于学生更全面系统的掌握影像学知识,更准确地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成为临床医生后,更合理地选择影像检查方法。希望我们的教学经验对各医学院附属医院、教学医院更新教学观念,建立适应时展要求的医学生培养机制做出绵薄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吕富荣,吕发金,肖智博,等.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比较影像学的重要性[J].医学教育探索,2009,8(2):177-178.
[2]张传标,路学一.当前国内外医学教学改革的现状比较分析[J].医学教育管理,2015,1(3):174-178.
[3]关泓.比较影像学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27(3):111-113.
[4]谭天秩.临床核医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24-452.
[5]倪雪君,成建萍,谢阳桂,等.比较影像学在超声诊断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交通医学,2012,26(5):513-514.
[6]高艳,李坤成,杜祥颖,等.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比较影像学的重要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79-80.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学科建设 继续医学教育
学科建设是高校的一项综合性、长远性的工作,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校学术水平和整体水平的根本和基础。学科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实现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与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的同步发展,是专业建设、创新教育模式在学科建设中的特色所在,实现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三者的有机结合与循环互动,才能推动医学重点学科的可持续发展[1]。
世界名牌大学的办学理念中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如哈佛大学教育理念包含有:“学校致力于创造培养学生自我依靠和终身学习习惯的平台”。剑桥大学的办学理念也含有“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即“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2]”同样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继续医学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CME)是医学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适应现代医学飞速发展,为技术人员从业后获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所建立的终身教育制度[3]。
1 医学影像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放射学发展为诊断和治疗兼备的医学影像学,包括普通X线诊断学、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X线计算机成像(computer radiography, CR)、数字X线成像(digital radiography, DR)、超声学、发射体层成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以及两种影像技术的融合如PET/CT、PET/MRI、SPECT/CT、DSA/CT等一次检查获得多种影像信息的成像技术和介入影像学,包括介入放射学和介入超声学等。传统X线摄片已逐步被CR、DR取代。CT不断更新换代,如螺旋CT(SCT)、多层CT,现已发展到128层CT等。MRI发展趋向于高场强、实时成像、功能MRI(fMRI)、显微结构成像、波谱分析(MRS)以及同质同性抑制技术等。CT、MRI成像速度和分辨率均明显提高,灌注、弥散、仿真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超声向超声造影、三维超声成像和介入超声学发展。核医学主流发展方向是分子核医学。
影像学诊断由大体形态学为主的阶段向生理、功能、代谢和分子/基因成像过渡,出现了分子影像学和功能影像学。图像分析由定性向定量发展。诊断模式由胶片采集图像和阅读逐步向数字采像和电子传输方向发展。信息科学的进展,促进了医学影像存档及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和远程放射学(teleradiology)的发展,网络影像学(networkimaging)以及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 aided diagnosis,CAD)将成为可能[4]。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和临床应用,介入治疗及其与内镜、微创治疗、外科的融合发展改变了影像学实践和服务方式,影像诊治手段日益先进,影像诊治水平明显提高,使医学影像学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东南大学医学影像学学科创建于1935年的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放射科。在7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科技的进步,紧跟学科发展,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创建了医学影像学科技创新团队,通过学科建设、医学领军人才、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项目和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等措施,将“医学影像学与介入放射学”学科建设为江苏省135工程医学重点学科(2001年),放射科建设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2002年),“医学影像学科”获准为江苏省医学影像学科质量控制中心(2004年),“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创建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6年)。东南大学医学影像学专业创建于1990年,当年开始培养医学影像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经采用特色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课件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和教学名师培养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现已创建为江苏省普通高校特色专业(2006年)和江苏省高校成人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点(2007年),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实验室获准成为江苏省重点实验室(2007年)。本专业1984年开始招收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2003年成为江苏省唯一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单位。
2 医学继续教育的范畴与其在重点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医学影像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和新理论不断涌现,医学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社会对从医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医疗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仅从医学院校教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医学工作的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人才培养和学科队伍建设是关键。为了使医学影像学专业医技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跟上医学科学发展脚步,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5],我们在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借鉴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即“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结合国情让全体教师和职工树立终身教育、自主学习的理念,即“活到老、学到老”。其特点决定了在高校从事教学、医疗和科研的教师和职工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我,把终身学习作为自我提高的一种方式。
(2) 配合继续教育学院进行脱产、非脱产形式的成人学历教育,对象涉及本院医护人员与全国成人教育考生。
(3) 配合研究生院进行在职职工研究生学历教育,对象涉及本院职工与江苏省乃至全国考生。
(4) 与国外著名大学、学术团体保持密切合作,每年不定期邀请国外知名专家来院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2~3次,对象涉及本院相关医护人员和研究生、本科生。
(5) 学科学术地位决定了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申报和开展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就要求本学科及学术水平在本专业领域中处于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在同行中具有领先地位,这样才能吸引众多的医技人员来院学习或进修。我们利用“中华医学会实用介入技术推广培训中心”基地,每年认真组织申报并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次以上,对象涉及本院医技人员和全国需要参加培训的各层次医技人员。在实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申报和开展是学科学术地位和水平的具体体现,也是展示推广学科成果、宣传自我、扩大影响、构建学科品牌的优势,同时也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水平的主要体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
转贴于
(6) 常年接受国内各单位进修生来院学习、工作,积极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和职工到国内外著名大学或医院进行短期进修、考察或进一步深造。
(7) 切实加强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和年轻医师五年住院医师轮转培训制度。科室每月组织一次青年医师读书报告会,以督促年轻人好学、向上。
(8) 参加学术会议、撰写学术论文是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国际性和中华医学会组织的高质量学术年会或专题学术会议以及省市年会,并制定了《参加学术会议及差旅费使用的规定和的奖励办法》。凡在放射学全国年会上进行大会发言的论文第一作者、在省市年会进行专题讲座或被评为大会优秀论文者,科室承担参加会议的所有费用,包括差旅费、住宿费、会务费和资料费。每年根据北京大学版“医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凡在目录内期刊上所发表的论文及SCI上所发表的论文,在单位奖励的基础上,科室根据影响因子再进行不同幅度的奖励,以此鼓励教师、职工多撰写、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科科研、教学质量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规模决定着学科和专业的发展规模,人才结构决定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层次,人才梯队决定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后劲,故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学科、专业的发展和教学质量。学科建设中,师资队伍是前提,学科带头人是核心,人才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根本[6]。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重点攻关项目,既是学科水平的体现,又是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同时也是人才培养、梯队建设、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取得高水平科技成果、确立学术地位的基础[7]。
坚持推进科技创新与培养、聚集创新人才相结合,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与建设科技创新团队相结合。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教师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将人才资源作为提高学科自主创新能力的最大优势,形成科技创新与教师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密切结合、互相促进的良性机制。多年来,我们本着“用好现有人才,培养青年人才,引进优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的原则,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促进学科发展的根本大计来抓,并采取主动培养、积极引进、大胆使用、热情关怀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
东南大学医学影像学学科具有一支政治思想素质好,学科力量雄厚,学术造诣较深,结构合理,集教学、科研和医疗为一体的专业队伍。教师队伍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发展趋势好,形成了具有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科技创新团队。35人中正副教授/主任医师18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1人,博士10人,硕士22人。近5年在研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际合作1项,省部级以上课题20项。获《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成果奖14项;发表科研论文250余篇,其中SCI收录16篇、中华级期刊46篇;出版教材和专著16部,卫生部视听教材2部。东南大学医学影像学专业一贯注重于教学改革的研究,近5年来,主持教学改革课题14项,获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面向21世纪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和《创建特色专业,培养医学影像学创新人才》分别于2001年和2005年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教改论文20余篇。
2001年以来,学校为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建设投资60余万。国家教育部985工程 Ⅰ期拨款400万用于我校“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江苏省重点学科建设,985工程 Ⅱ期拨款800万用于我校“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充足的经费保证对医学影像学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发展以及医学影像学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重点学科建设带动特色专业建设,专业建设促进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形成重点学科、特色专业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相互支持和互相发展的良性循环互动态势,使学科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蒋健敏.建立创新教育模式,加强重点学科建设[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4,17(4):216,235236.
[2]万学红,张肇达,李甘地,等.“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研究与在中国的实践[J].医学教育,2005,(2):1113.
[3]王宪,周卫红,孙翠银.对综合性医院继续教育的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05,19(6):2627.
[4]季仲友,倪系和.医学影像学发展趋势及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医学教育,2004,(2):1314.
[5]张京萍,张超.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六年实践体会[J].继续医学教育,2006,20(34):13.
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但实际上,有这样的一些专业,它们具有相近或相似的名字,却因为“一字之差”,而分属于不同的类别。不仅在学习内容上有着较大差距,将来的就业情况也是南辕北辙。此时,就需要细心地脱掉专业名称这个“马甲”,拨开层层迷雾,深入探寻这些专业的内涵。笔者,选择了六组名称相似的专业来进行介绍,看看名称“差之毫厘”的专业,究竟是密切联系,还是“谬以千里”。
广播电视编导VS广播电视工程VS广播电视新闻学
所属类别
广播电视编导――艺术类
广播电视工程――电气信息类
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传播类
专业放大镜
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红遍天下,这背后,是栏目工作人员辛勤挥洒的汗水。一档电视节目,需要经过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多道工序才能“出炉”,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是致力于此的。报考该专业的学生一般要参加专业艺术考试,如影视评论、编写故事、才艺展示、综合面试等项,但也有一些院校招生普通类的考生,在志愿填报期间报考即可。
对于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许多人并不陌生。我们脑中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重大突发事件的现场,肩扛摄像机的记者冲锋在一线,顶风冒雨,来往奔波,为人们发回最新的报道……该专业培养的是具有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在广播电视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高级专门人才。学生要学习的主要课程则包括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或广播编辑与节目制作、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电视专题与电视栏目、电视摄像、广播电视史、广播电视法规与广电职业道德、播音主持艺术等。
相对于前面两个专业,除了新闻理论、新闻采访写作等“必修课程”外,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课程中还带有更多的“技术”元素。它是一个以视音频技术为核心,并与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视听艺术等学科融合的复合型专业。从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将成为能在传媒领域中从事数字电视技术和网络视音频技术的研究、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并可从事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影视制作、动画制作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提到就业,厂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都是这些专业学生对口的“用武之地”。只是在同一个单位,从事的工作有所不同。比如在电视台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可以当播音主持、编导;广播电视新闻学的毕业生则更愿意肩扛摄像机,在新闻采访一线来往奔波;而电视节目的后期整理,动画制作等相应的技术工作则轮到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学生大显身手了。当然,知识是相通的,除了新闻媒体,广告公司、大型企业的宣传部门等也是这类专业学生施展才华的地方。
医学信息学VS医学信息工程
所属类别
医学信息学――生物科学类
医学信息工程――电气信息类
专业放大镜
“在相声界我影视演得最好,导演界我编剧编得最巧,编剧界我相声说得最逗,这年头,就得玩个综合实力……”每当回忆起冯巩春晚的这句经典台词时候,总不由得哑然失笑。其实,当高校的专业也来个“强强联合”,那么必然实力大增,获得更多考生的青睐和关注。医学信息学和医学信息工程这两个专业就是这类综合性的专业。
医学信息学专业是应用系统分析工具这一新技术(算法)来研究医学的管理、过程控制、决策和对医学知识科学分析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该专业隶属于生物科学类;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主的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新兴综合性专业,隶属于电气信息类。
现在去医院就诊还需要花钱买病历吗?NO!如果您也这样想,就严重OUT了。因为现在流行的是电子病历。为什么呢?通过网络,医师可以在家中或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随时获得患者的病历,并提供就诊信息,这就极大方便了人们看病、治疗。其实,这只是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其中一个应用,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它已经渗透到医学领域的方方面面:电子病历、生物信号分析、医学图像处理、临床支持系统、医学决策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卫生信息资源等。
当毕业的日子来临时,就业成了不容回避的话题,冯巩的那句小品台词又犹在耳前。是的,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复合型的人才注定是就业市场上的“常青树”。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到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中心、医学信息研究所、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医学图书馆、医学杂志编辑部、医药卫生信息相关企业,从事卫生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系统运行监控、数据库管理与维护、医药信息分析研究、医药信息咨询、信息服务等工作;当然,也可考取研究生进一步深造。
而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则可以到医疗卫生部门、医疗器械设计与生产部门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类信息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应用、设计、开发、维护和评测等工作。中国科技方面不及很多国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术业过于专攻,学科交叉型人才十分缺失。而该专业属于医学与工程学的交叉,对建立逻辑思维与思辨能力都有很好的帮助。随着时展,医药系统信息化更是大趋势,目前的中小医院这点还不十分完善,系统很落后,改造系统正需要这样的人才。
医学影像工程VS医学影像学
所属类别
医学影像工程――电气信息类
医学影像学――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
专业放大镜
许多同学对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将站在手术台上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因此,填报志愿时,带有“医学”关键词的专业成了他们的不二选择。然而,这种“以貌取人”的选专业方式难免导致错误,比如医学影像工程专业,虽然和医学影像学专业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电气信息类家族的成员,毕业后授予的不是医学学士,而是工学学士。
医学影像工程专业是一个集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以及医学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具有鲜明的医、工结合,以工为主的特点。该专业主要培养从事x线机、数字化x线机成像装置、磁共振成像装置、超声成像设备等医学影像设备的研制、开发、技术支持的复合型高级应用工程技术人才。在大学里,学习的主要课程包括了大学物理、电路分析、程序设计、医学图像处理、微机原理与应用、生理学、病理学等。
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明了x射线,举世轰动。这一伟大发现也成为医学发展的里程碑。这使得对病人的诊断得以冲破皮肉“束缚”,内部器官一览无遗地展示在医生面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CT、超声波、核磁共振等各种医学影像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破茧而出,而操作这些仪器、为病人进行诊断的医生,就是医学影像学专业所致力于培养的人才。
在大学里,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常规放射学、CT、磁共振、超声学、DSA、核医学影像学等操作技能的星本训练,具有常见病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操作基本能力。同时,作为一门极具实用性的专业,医学影像学自然少不了实践环节,实习的时间都为一年。一般来说,大家的实习地多为本校的附属医院,实习内容基本上就是了解拍片的流程、掌握拍片的技术、学会看片等等。去医院做过B超的人或许都见过拍片的影像,就是通过这张黑白的影像图来为患者诊断。需要指出的是,区别于一般专业的四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修业年限为五年。毕业时,将被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在就业上,医学影像学专业的毕业生可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防疫机构、医学科研、血站等单位,从事临床影像技术、功能检查等技术工作,也可以到西门子、飞利浦等大型医疗设备公司从事技术研发或管理工作。总的来说,医学影像学工作时的对象是仪器的操作。
至于医学影像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医院从事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操作与使用,为大型仪器的引进和选型出谋划策;在厂家、研究所参与产品的开发设计和安装调试。我们知道,医疗器械工业是知识最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而医学影像工程又是医疗器械中科技含量最高,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用最迅速也最广泛,资金投入最多的类别。因此,该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海洋管理VS海事管理VS海关管理
所属类别
海洋管理――海洋科学类
海事管理――交通运输类
海关管理――公共管理类
专业放大镜
乍一看,“管理”是这三个专业共同的关键词,如果你认为它们都是管理学类专业,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这三个专业里,只有海关管理是属于公共管理类,海洋管理专业是海洋科学类,海事管理则属于交通运输类。
海洋管理专业是海洋科学与管理科学交叉的学科。该专业所致力于培养的是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海洋科学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海洋管理、海洋法等理论知识,对其管辖海域内的权益、资源和环境进行组织、指导、协调、控制、监督、干预和限制的人才。
近几年,索马里海盗活动的猖獗再次引起全世界对海事管理事业的关注。事实上,对于海洋业这样一个“大摊子”来说,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协调,必然会造成混乱。海事管理专业所培养的就是具有扎实的外语基础及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航海技术、海运业务、海事法规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能从事航运企业管理和海事事务处理的高素质型人才。需要提醒的是,由于该专业带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有些学校在招生日寸会规定一些限制条件,比如大连海事大学就规定“海事管理专业只招收男生,要求双眼裸眼视力在5.0以上,同时非英语语种考生不宜就读”。
至于海关管理专业,从名称上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培养面向海关工作的专业。众所周知,海关既是一个国家的窗口和门户,也是其财政赋税的重要来源,地位的特殊性不言而喻。因此,该专业的学生要学习现代市场经济管理、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我国管理政策及法律制度;熟悉国际经济、贸易的一般运作规律,具备相关法律、商品、会计和海关信息管理的基础知识;了解海关国际公约和惯例;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处理海关业务实际问题的技能和技巧。
从以上的介绍不难看出,这三个专业以后从事的都是管理类工作,只是类别有所不同。海洋管理专业是对海洋整体的管理,海事管理则重在对航运企业的管理,而海关管理专业学生工作的“主阵地”则是在海关。
海洋技术VS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所属类别
海洋技术――海洋科学类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海洋工程类
专业放大镜
2009年底,一部名为《2012》的灾难片横扫全球票房,大海在关键时刻的“救世主”形象深入人心。这虽然是电影虚构的场景,但在实际生活中,海洋已成为经济“富矿”,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开发海洋,向海洋要财富正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海洋技术和海洋资源开发技术都是以开发海洋为基础的。
海洋技术专业,顾名思义,是致力于培养具备海洋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海洋科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及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简单点说,该专业是以海洋为研究主体的,以后从事的工作也是跟海洋密不可分。比如,海洋科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事海洋资源调查和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水产养殖、海洋事务管理、海洋新技术、海洋科研部门、环保部门的科研工作;化工、石油、地质、水产、交通部门的化学实验及化学研究方面的工作;海洋沉积、海洋构造和矿产、海岸动力地貌、河口、海岸带及海洋地质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含油盆地地质勘查资料综合解释;河口、海岸带及海洋环境工程地质勘查,气象局、海洋局系统以及交通、军事等部门的海洋调查预报工作、环保部门的环境评价工作,以及为石油部门海上石油平台设计安装提供有关海洋水文资料的分析研究工作;港湾、河口、近逼、浅海及深海区的生物本质调查、资源及开发利用工作……
众所周知,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总面积为3.7亿平方公里。在当前世界资源缺乏的压力下,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比于海洋技术专业的学生都是身怀各种绝技的“多面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一招鲜”,该专业旨在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海洋资源,在整个海洋技术系统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大致来说,该专业主要学习内容包括:海洋水产养殖技术、海洋油气开发技术、海底采矿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海洋能开发技术、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技术。辽阔的海洋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无疑为海洋工程技术发挥作用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实践证明,没有海洋工程技术的创新或高技术的突破,就没有海洋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就不能充分开发海洋,也就不能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VS电子信息技术与仪器
所属类别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类
电子信息技术与仪器――仪器仪表类
专业放大镜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而电子行业又是制造业中不折不扣的“大户”,无数就业机会吸引了无数莘莘学子的目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与仪器专业都是与电子行业“亲密接触”的专业。但在专业归属上,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隶属于电子信息科学类,而电子信息技术与仪器专业属于仪器仪表类的专业。
先谈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这是一个“老牌”专业,在很多高校的专业目录里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该专业所致力于培养的,是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作为以数学和近代物理学为基础的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对这两个学科特别是近代物理中电子学的知识要求较高。所以头脑比较灵活、经常有新思想的同学在这方面会有一些优势。学生在大学学习的时候也应该多多动脑,多去实验室,有许多该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发明了专利,这对以后的就业很有帮助。
至于就业,作为工科类前景较好的专业,电子公司、通信公司都欢迎本专业的毕业生;攻读研究生进一步深造,会为将来的发展提供更雄厚的知识资本。另外,出国深造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国外的相同专业同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可以自主创业,从事计算机、IT行业工作。
一、计算机化病历
计算机化病历是医学信息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是指存在一个系统中的电子病历,这个系统可支持使用者获得完整、准确的资料;提示和警示医疗人员;给予临床决策服务;连接管理、书刊目录、临床基础知识以及其他设备[2]。电子病历的优点如下:完整的电子病历存储系统支持多个用户同时查看,保证个人医疗信息的共享与交流。通过网络,医师可以在家中或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随时获得患者的电子病历。同时可根据不同的用户给予不同的资料查询权限,从而保证了病历的安全性。授权用户在适当时间才能查看合适的病历。
此外,电子病历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医疗记录。通过与图像信息的整合,可提供实时医疗监控,药物剂量查询等多种功能。电子病历已成为新兴信息技术和信息工具的基础。
电子病历目前可大致分为单机电子病历和网上电子病历两种。网上电子病历的优点是采用了ASP服务器提供全球,安全性与数据完整性则由ASP供应商解决;缺点则是数据不在医师所工作的计算机上。
虽然医疗界投入巨资,电子病历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3]。首先,病历数据的输入界面仍不够简单;其次,电子病历需要统一的医学用语标准。目前,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已制定出统一医学用语系统(unified medical language system,UMLS),这一系统包含了近一百万个术语描述医学概念。一旦该系统得以推广,将极大地促进全球医学用语的标准化。
二、医学信息系统
医学信息系统与其他工业系统有很大的不同。毕业论文不同的部门对信息的要求不同,这是对医学信息系统最大的挑战。例如,信息系统用户可分为基本用户和二级用户,基本用户包括医师和其他护理人员;二级用户则包括医疗保险公司、政府医疗保险机构等。不同用户需要的信息不同,导致信息管理的复杂性。同时,如何有效地利用不同的信息系统解决不同的医疗管理也日益成为人们重视的课题。
信息系统包括实验测试系统、医疗设备订购与维护系统及影像图片存储与交换系统等,存储于不同的计算机和不同的信息网络中。对于特定的用户来说,前端界面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后端数据必须是一体化和标准化的。
医学信息系统包括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患者关系管理系统(patient relationship manage—ment,PRM)、数据挖掘及决策支持系统等|4 J。ERP技术在商业领域取得巨大成功,近年来,其在医疗机构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其特点是将企业信息整合为一体(整合的数据库),所以各系统都提供一致的数据。一次输入,多次使用,有效地降低了输入费用,并保证各系统得到完整、实时、一致的数据。其次,ERP系统可用来决策医疗设备订购、管理和维护,例如通过一个整合的数据库,根据病床的使用率,ERP系统可自动选择最合适的时间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PRM是侧重于患者需求的信息管理系统。PRM 记录患者生活习惯、个人病史、家庭病史以及过敏反应等,医院从而可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同时通过PRM,患者也可向医院询问医疗方案。数据挖掘技术在医疗管理上也日益重要,这种技术的主要优点是降低成本,为医师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提高医疗诊断的质量。Bresnahan[5]指出,上千种的服务、多种治疗方案以及相互关系使信息系统越来越复杂,而这种复杂性推动了数据挖掘技术在医疗上的使用,已远远超过其在银行业和零售业的应用范围。
三、医疗决策系统
医学实践最重要的是作出正确的医疗诊断,因此医学信息学将研究重点也放在决策系统上。硕士论文决策系统不仅需要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和工具,而且需要理解医师如何利用推理知识作出医疗判断。
当前决策系统主要基于两种方法论:着重于统计分析的定量分析法,以及侧重于逻辑推理的专家系统法。定量分析法产生于上世纪50和60年代,主要用于解决心脏疾病和异常疼痛等临床问题。早期系统以概率决策理论为解决问题的依据。最新的此类系统以美国Stanford大学PANDA项目最为著名[6]。PANDA项目使用了决策分析技术,主要应用于胎儿期诊断,根据概率分析方法对胎儿期中的问题作出最有利于患者的选择。专家系统法以逻辑推理为解决问题的核心。最著名的第一代专家系统是MYCIN系统[7]。此系统主要用于对多种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其中的医学知识不是包含于工具中,而是存储在规则中。第二代专家系统则以Asgaard系统最为成功[8]。系统大大扩展了MYCIN 的功能,并补充了一系列的推理方法,其中包含了所有相关领域中的复杂知识。通过与数据库的连接,系统可自动提取带有时间标志的数据,而这种功能则使系统可针对某个患者作出特定阶段最适合的治疗方式。另外通过反溯法可比较不同的医疗护理,并作出相应的质量报告。
四、影像信息学技术
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医学影像学随着数学、生物物理学和工程模型学蓬勃发展起来。但是由于各类学术会议侧重于影像,而忽视了信息学,导致医学影像信息学科发展缓慢。
直到近年,界面友好的医学影像数据库与二维、三维结构及可视化的结合将医学影像信息学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于1990年的“可视人”项目提供了大量的人体模拟图像,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了各类解剖学教育软件的开发,更为重要的是引发了关于模型、摸拟及大型数字化图像搜索等一系列的信息学问题。同一时间开始的“人类大脑”项目则直接导致了大量关于大脑数据图谱登记、分Shanghai Med J,2004,VoI 27,No 9区等课题的开展。新的信息学、生物计量学、计算图像学的结合,使人们重新认识到影像信息与模拟学的重要性。
转贴于 现代影像信息学研究的重点包括图像传递标准、传递规则、医学术语、信息压缩、图像数据库索引及图像病例传递安全等。从“虚拟细胞”[9]到“虚拟人”[10],当前影像信息学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到个体都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医学信息学面临着更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影像信息的完整化需要更深层的科学、技术和医疗实践的结合,包括对二维和三维图像自动分区与注册的新技术;数据抽象与概括;图像数据库中生物多样性来解释群体图像数据和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开发医学信息数据注释语言整合高级图像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等。
五、远程医疗与互联网
随着宽带网进入千家万户,远距离传递诊断和患者管理信息成为可能,远程医疗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通过网络电视和无线技术,使医师及患者能随时传递相应的医学相关信息,从而为远程医疗开创了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远程医疗昂贵的医疗费用使其现阶段只限于特定的人群。
互联网的出现提供了图片和文字传输的介质,而且为医疗机构提供了海量的信息数据。英语论文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医师不仅可以全球共享医学资源,而且可以针对某一特殊病例进行广泛的交流。例如,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提供医药在线(MEDLINE)数据库,其成员可查看、打印各类文献资料;医学网(CLINICWEB)则提供所有临床信息的索引,是医学界常用的搜索引擎。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为一些身患相同病症人群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可能,此类患者交流组织的形成有利于自我寻找最合适的治疗。
六、数据标准的重要性
电子病历和病案的大量应用、医疗设备和仪器的数字化,使得医院数据库的信息容量不断地膨胀。然而简单存储信息只是数据库的低端操作,数据的集成和分析以及医学决策和知识的自动获取才是信息学研究的重点。要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分析,数据必须以特定的结构方式来存储。数据结构允许计算机轻易地传递符号和像素,并大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然而,这种数据结构不是仅由输入来决定的,医护人员必须有一约定俗成的数据标准,并为社会所公认。这一数据标准明确了数据库中存储的特殊符号所具有的涵义。其作用正如字典一样,起到咨询和定义的功能。数据标准又可分为文字标准和信息标准。
文字标准是指标准必须以文字形式表示,而不能以图像形式表达,国际上称为医疗数据系统,它包括一系列有特定涵义的单词。意识到标准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医学和信息组织参与到此标准的制订中来。其中最著名的为美国病理协会制订的人类与兽类医学系统术语标准SNOMED和英国健康中心制订的医学系统术语标准Read Codes。
信息标准则同时定义文字和图像数据。当今最通用的信息标准称为HL7(Health Level Seven),也可称为标准卫生信息传输协议,其中又包括医学数字化图像和传递标准(DICOM)。HL7标准确定了数据库系统中信息传递的顺序和格式,涵盖了实验测试术语、药品设备采购术语、收费术语、出院转院术语及电子监护术语等,并提供了一种类似于数据库的结构,利于患者信息在电子病历系统、实验室系统等多种数据系统中传递。
DICOM可明确图像在数据流传递过程中压缩和加密的格式,并确定CT图像或B超图像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方式。
七、结语
医学信息学是计算机技术、生物物理学、统计学等与现代医疗结合的新兴学科,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院管理水平和降低成本的必然结果。这一学科需要多领域科研人员和医务工作者的大力合作。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医学信息学将在医院管理、教学和科研、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发挥巨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将带动整个医学界的革新。
参考文献
1 Greenes RA .Shortliffe EH.Medical informatics:an emerging a-cademic discipline and institutional priority.JAMA,1990,263:1114—1120.
2 Stead W W .Halrlmond W E.Computer-based medical records:the centerpiece of TMR MD Co mput,1988,5:48—62.
3 McDonald CJ The barriers to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ystems and how to overcome them J Am Med Inform Assoc,1997,4:213—221.
4 Siau K.Health care informatics.IEEE Trans Inf Technol Biome-di.2003.7:1-7.
5 Bresnahan J.Data minging:a delicate operation CIO Mag(on-line).1997.
6 Owens DK,Shachter RD,Nease RF.Representation and analy-sis of medical decision problems with influence diagrams.Med Decisi Making,1997.17:241—262.
7 Yu VL,Fagan LM ,W raith SM ,et a1.Antimicrobial selectionby a computer:A blinded evaluation by infectious disease experts.JAMA,1979,242:1279—1282.
8 Shahar Y,Miksch S,Johnson P.The Asgaard project:a taskspecific framework for the application and critiquing of time-on-ented clinical guidelines.Artif Intell M ed.1998.14:29—51.
关键词:影像设备;维护;保养
【中图分类号】R4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116-01
引言
放射科大型设备对于现代医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的设备不仅占医院固定资产的一半以上, 而且全院资金收入的很大比重也是放射科所带来的。因此,保证放射科设备的及时更新和良好运转是全院科室正常运转的前提。
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飞迅发展,国内不少医院购进了许多先进的大型影像仪器设备。但如何有效的使用这些设备,最大化的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整个科室,而且对全院的发展也有重大利益。
本院放射科目前使用的影像设备是北京中科理想科技有限公司于2007年投入市场的 “北京中科美伦(ZK-DR)直接数字化X射线成像系统”。DR即 Digital Radiography,是一种广义上的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主要应用于医疗诊断与病理检查的X射线成像检测设备,由电子暗盒、扫描控制器、系统控制器、影像监示器等组成,可以直接将X线光子通过电子暗盒转换为数字化图像。[1]
1 直接数字化X射线成像系统的优势与弊端
经过多年的使用,我认为,与同类产品相比较,它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它采用了专业的CCD 探测器,不仅分辩率高,而且图像清晰、细腻。通过先进的减背景和去噪技术保证了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信噪比,医生可根据需要,进行诸如数字减影等多种图像后处理,以期获得理想的诊断效果。
(2)它大大缩短了成像时间,拥有较高的探测器灵敏度,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病人所吸收的辐射量。无疑,对于病人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优势所在。
(3)可以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已经改变了传统的胶片摄影方法,图像信息可由磁盘或光盘储存,并进行传输,这使得医院放射线科省去胶片库房,用采用计算机无片化档案管理方法取而代之。结束了X线图像不能进入医院PACS系统的历史。同时,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和场地,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为医院进行远程专家会诊和网上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数字化的图像质量,经过图像处理系统的调节、整合,可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而且它所含的影像信息量,也可与传统的X线成像相媲美。同时,它对摄照条件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不需要暗室操作,可以适用于野外、车载、山区等坏境。
2 直接数字化X射线成像系统的维护与完善
任何一种新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都是有利有弊。虽然DR的使用给医生和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它同传统的X线成像一样,所得的信息均为其投照部位的重叠影像,不能向CT一样做到三维空间成像。此外,其检查费用较普通的X线摄影高了许多,随着国家一系列医改措施的出台,尤其是在大型仪器检查费用降价以后,更多的患者更倾向与性价比较高的螺旋CT检查。
现代大型医疗设备具有精密、智能、集成、数字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因此,无论是使用还是维护,都需要对相关的人员进行培训。
任何新的设备到科室投入使用之前,必须对护士和新招聘的医技工进行培训。对于放射科而言,主要是讲解影像设备的结构、性能和具体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此外,在投入使用后,必须有一个熟练的老员工来带领新员工操作设备,在经过3个月左右的磨合期后,新员工方可单独操作设备。
一台设备使用期限的长短, 性能稳定与否,测试精准度的高低, 除了取决于设备本身质量的好坏外, 在很大程序上取决于使用过程中的维修和保养。尤其是现在,一台大型设备的价钱往往很高,占了本部门支出的很大一部分,因此,设备投入使用后,如何使其长时间的发挥应有的功效就显得尤为重要。
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应当给每台设备建立使用档案, 也就是使用记录,具体内容包括设备每天的开关机时间、运行状况、故障情况、维修和处理结果、检查人员等, 由设备的操作人员记录并签字。
对于设备的日常清理和维护,应当在每台设备投入使用前,设立专门人员负责,责任到人。[2]上班后首先检查电源电压,工作中注意观察仪表指数有无异常,设备运行中有无异常声音等。如有问题,应立即做出记录并报告给维修人员前来检查。下班前对机器和机房进行常规的清洁和打扫,同时填写使用记录。
除了每天的保养之外,对于设备,也应坚持每周一次大的、全面的清洁保养。具体包括检查螺丝、旋钮有无松动,机械转动是否灵活,钢丝是否牢固和有无断股等,并对机器表面消毒和维护。维护保养完毕,填写维护保养记录。对于每周的全面保养,应有专门的“每周保养清单”,对照着清单的每一项内容,逐一坚持填写,防止因为工作的疏忽而漏掉的哪一项。坚持完毕后,应有科室主任或者具体负责人员来检查验收,合格后,再签上自己的名字。一旦出现问题,应有人对此负责。
在做好以上两项工作的同时,我们也要与提供设备的厂家的维修部门和本院设备科保持良好工作关系。一般而言,大型设备的保修期是一年,在这时期内,设备出现问题还好解决。但是,在设备超过保修期后,我们更要同厂家维修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或者向他们咨询一些技术问题,以保证在设备出现问题后,维修人员能及时到位,以免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呢。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地向设备科汇报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状况,共同作好设备的使用管理工作。
如何有效的加强对放射科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无论是医院设备科,还是放射科,都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和不断考虑、解决的问题。面对着影像摄影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购置、更新设备经费的紧张, 我们全体医护人员应当做到:一旦拥有某种新设备,就要爱护它, 建立专门人员对设备进行监管, 同时,也要合理的使用和及时维护, 这样才能保证发挥设备应有的功效, 更好地为医生和病人服务。
参考文献
[1] 一种直接数字化的X射线扫描成像(DR)系统.于渤源等.中国医学备.2005年4月.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