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1 18:04: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网络经济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顾客的需求逐渐多样化。加之其它因素的影响,导致传统的供应链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必须向适应于市场的供应链转变。文章对供应链的内涵、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供应链网络的结构特征、供应链中出现问题的解决策略以及网络经济下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网络经济;企业供应链;管理;发展趋势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具有绝对的优势,就必须具有能够对多变复杂的环境进行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对顾客多样化的需求进行精确分析的能力,也就是加强自身对市场的适应性。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供应链模式也要由传统模式向新型模式转变。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供应链管理要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进行智能化管理。
一、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要了解企业供应链的内涵,首先必须对供应链的概念有所了解。供应链是从扩大的生产这一概念中发展而来的。现代管理教育对供应链的定义是:围绕核心企业,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对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进行控制,然后使用销售网络将制造成功的中间产品和最终成品销售出去,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及消费者联系起来的具有整体性的功能网链结构。而企业供应链管理是针对单个公司的,它是对单个公司所提出的含有多种产品的供应链进行管理。在整个供应链中,该公司处于主导地位,拥有主导权。在这一供应链中,必须明确主导者的主导权及其具体所代表的含义,以及它是否能成为对整个供应链进行统一的关键因素。如果主导权不够明确,那么一方面会对企业计划制定与实施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会使整个供应链的运转难以维系,更无法建立起强有力的管理组织。以企业供应链为基础的供应链管理,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与供应链中的其他成员合作,另一方面也要对企业多种产品的各个环节如原料采购、生产、分销、运输等方面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进行考虑。
二、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
在供应链管理中,核心是企业将各级供应商的资源如业务流程、技术、能力等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加强自身的竞争力。而在网络经济下,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来源于被整合过的价值链。价值链的具体流程是“原料采购—各级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最终用户”,这是一种价值附加传递的过程,而且它能够将原料和产品的再利用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而供应链管理就是将这一价值链中的所有组织进行有效整合,使其协同作业,也就是将“产品设计—原料采购—制造—装配—运输—仓储—分销—最终用户”这一过程中的所有组织联系起来,使其进行协作,从而形成一个虚拟企业组织的网络业务模式。在供应链模式中,产品生产并不是由没有形成供应链之前时制造商的推广式业务模式决定的,而是由客户来推动的。在网络经济下,供应链管理的实质是企业与重要供应商在网络竞争环境中的协作关系。
三、供应链质量形成的产品结构特征
供应链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对各项资源进行控制,最后经过销售网络将产品送至消费者手中的具有整体性的功能网链结构。在这一模式中,产品质量具有特定的结构性特征,如信息不对称等。这些特征使得与企业内部控制相比,供应链质量管理更为复杂和艰难。具体来说,产品质量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系统相关性
供应链产品质量与原材料、零件生产、半成品加工、分销及物流等行业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它的形成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而在某一个具体的企业中,产品质量又受到设计、采购、生产、售后等所有部门的影响。再具体至某个部门,例如制造部门,负责产品的铸造、冲压、焊接、装配等各个环节。要保证产品质量,就必须在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控制质量。在这一包含众多企业、环节及部门的体系中,每个企业、部门及环节的质量都与其他企业、部门、环节的质量息息相关。因此不仅要保证供应链核心企业产品的质量,还要保证其他企业产品的质量。
(二)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供应商与采购者之间在商品质量方面信息不对称。产品质量具有非常明显的隐性特征,部分商品在购买之前能够进行质量检验,也就是“先验商品”,还有的商品购买之前则无法有效确定质量,即为“后验商品”。由于信息不对称,因此采购者在商品质量识别方面所花费的成本增加,且往往会出现质量比较、识别、检验及购买成本与产品质量之间不对等的现象。供应链中质量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结果有:一方面,在签订合同之前,由于制造商对原材料供应商所提供材料的性能并不确定,消费者对制造商多提品的质量也不能确定。因此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购买者会更倾向于使用相同且较低的价格购买商品,那么优质产品供应商就会因为利益受到损害而被迫进行改变,使得市场上的劣质商品增多,出现类似于金融学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的“劣质驱逐良质”。另一方面,签订合同后,由于信息不对称,购买者无法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导致成本较小的供应者会降低产品质量,使得实际交易中的产品质量与合同中的质量不符,加剧供应链产品质量的恶化。
(三)双重边际性
双重边际性是指供应链系统中的采购者和供应者是独立核算的法人和实体,他们在进行决策时,对供应链中其他成员的利益并不关心,更多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并力求使利益达到最大。当利益在供应链成员之间进行分配时,当一方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就会对市场均衡和另一方的绩效产生影响。这一特性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供应链上不同主体之间存在利益不一致和分配不合理。这一特性作用于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会导致供应链产品质量的进一步下降。这一特性在供应链产品质量事件中的表现为,采购者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不断降低采购价格。而供应者面对较低的价格,必然会降低产品质量,最终出现产品价格及质量都较低的现象。
(四)合作关系不稳定
这是造成供应链中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供应链中的企业是受到利益的驱使而暂时进行合作,合作过程中对双方关系进行固化的法律体系不完善,合作成员的可替代性较高。这些特征导致成员之间的合作具有不稳定性,随时有瓦解的可能。在非长期合作的情况下,各个成员考虑的是自身短期利益的最大化,忽视了整体利益的长期最大化。
四、供应链中出现问题的解决策略
由上述内容可知,受到自身结构特征的影响,在供应链模式下,产品将经常处于价格较低质量较差的状态,使得采购者的利益无法得到保证。因此要针对供应链的结构特征,采取一定的措施,从而保证采购者所购买到的商品质量有保证。
(一)建立质量信号传递机制
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影响,采购者与供应商之间对商品信息和质量的了解是由差别的,很明显供应商对商品的了解要多于采购者。在很多情况下,这会对采购者的利益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信号传递机制。具体来说,可采用两种形式。一是质量保证金。供应商为了证明自身商品的质量,可先向采购者支付一定的质量保证金,采购者使用之后确认无质量问题后退还质量保证金。而质量较差的供应商自然不愿意支付质量保证金,这样就会淘汰质量差的商品;二是售后包退保修制度,这也是能够对质量较差的商品进行淘汰的方式。
(二)实行跨期支付
针对供应链中存在的合作关系不稳定导致的参与人短期利益最大化倾向,采用跨交易周期的支付机制能够有效将短期交易长期化。采购者并不是一次性付清全款,而是只支付一部分。在这种机制下,供应商的收入与产品质量直接挂钩。一旦出现假冒伪劣产品,会使购买者的购买意愿直线下降,从而使自身的利润锐减。因此供应商会对自身所提品的质量较为重视,而且这种方式对于想要提供假冒伪劣商品的供应商来说,都是非常有效的。
五、网络经济下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
网络经济是一种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新兴的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经济形态。它不仅包括以计算机为依托的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产业,还包括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更包括受到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的传统行业和部门的深刻变革和发展。因此,网络经济并不是一种独立于传统经济或者与之对立的虚拟的经济形态,而是一种以传统经济形态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在网络经济下,供应链管理也会具备网络经济的特征,朝着管理越来越简单智能、管理组织越来越精简、管理速度越来越快、管理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
(一)供应链管理时效越来越高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广泛,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采用了计算机技术。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库存、销售等都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导致管理的时间越来越短,速度越来越快。具体来说,例如在原材料采购这一环节,采购商在了解了实际情况之后,可在网上下单,通过网银等形式先行支付部分货款;在商品生产环节,生产设备由机器人进行控制,实际上还是计算机控制,库存装包等也是使用全自动信息技术控制,大大提高了操作速度,缩短了操作时间,使得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管理的时间与速度都相应加快,从而在整体上缩短了管理的时间。
(二)供应链中产品质量与资产生产率越来越高
在供应链商品生产环节,无论是零部件加工,还是商品组装,都使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化生产。由于计算机无论在操作速度还是效率方面,都远高于人,因此资产生产率与传统方式相比,也会大大提高。且在差错方面,计算机出差错的概率也远远小于人为因素导致的生产错误,这就能够使产品质量得到保证。由此可见,网络经济下,供应链中产品质量与资产的生产率都会越来越高。
(三)供应链组织越来越精简
由于计算机能够实现诸多功能,一台计算机在很多时候甚至能够同时取代好几倍人力的工作,并且在质量及效率方面也都有保证。因此在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随着计算机技术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计算机能够取代的人力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广,那么自然而然很多人力就会被淘汰,供应链组织中的人越来越少,组织也就越来越精简。组织精简能够使组织管理的成本降低,利润增加,但同时管理质量不会受到影响。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传统的供应链模式下,商品从原料采购到销售及售后的各个环节都对商品及服务质量有着一定影响。尤其是由于供应链模式存在种种弊端,导致供应商和采购商之间处于不平等地位,商品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经济不断盛行,供应链管理的速度会越来越快,效率越来越高,供应链组织越来越精简,产品质量也会越来越高,最终促进供应链中各组织之间的双赢。
作者:黄玉萍 单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潘云飞,付强.网络经济时代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29).
[2]陈欢,马费成.国内学术电子期刊供应链上多元主体竞争合作关系探讨[J].情报杂志,2012(04).
[3]李伟伟.论网络经济时代下的企业管理的变革[J].大观周刊,2012(46).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与迅速普及应用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网络经济学也确实带来了经济生活的新气象。一方面是传统经济学所不能解释的新的经济事实,另一方面是对传统经济学研究对象本身的重定义。这里将着重分析网络经济环境下对区域经济系统的重新界定及其相关理论模型的试研究。
网络经济环境下的区域经济系统
区域经济作为一个系统,那么对系统的范围界定是系统研究中首先应解决的问题。在以前的区域经济学研究中,多是将区域与一定的空间地理范围相联系的,对一定区域的范围总将之明确界定于一个二维的地理坐标中。“任何区域都是点、线、面不同区位形式结合而成的地理实体,它们均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和客观上存在的范围界限”,“既然每一项经济活动都必须落实在一定的区域上,那么从空间地域的角度来分析、考察经济活动,就构成了区域经济学的根本出发点”。其实,传统的基于地理边界为依据的区域经济系统划分方法是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相联系的。资源流动成本成为影响区域边界划分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在工业化之前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活动还是工业化后以工业为主体的经济活动中,都存在资源流动成本较大这一区域经济学必须面临的问题。
然而经济系统的边界是随着经济系统本身的不断发展而发展,随着经济活动联系方式的进步而不断延伸的。一方面,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系统理论为研究客观世界提供了一个相当广泛的框架。对任何事物进行研究,总可以把被研究的对象同与该对象有联系的其它对象区别开来。可以把被研究的对象叫做一个系统。人们关心的是被研究对象的状态,这与外界环境有关。所谓外界环境,是指与被研究对象有联系的其它因素或对象。外界环境作用于系统的影响叫输入,系统作用于外界的影响叫输出。对区域经济系统来说,随着地区间贸易和地区间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增长,区域经济系统所接受的输入日渐多元化、动态化,同时,对区域经济系统的输出来说,亦是如此。这时,虽然区域经济系统仍然可界定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但是随着其触角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对其范围的界定也将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动态化过程。
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出现了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空间,网络经济或信息经济扑面而来。这种基于互联网的新经济形式在本质上是国际性的,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是无处不在、无法避免的。此时这种以所谓虚拟化的信息技术空间为基础的网络经济的存在与发展将对传统区域经济学边界的划分产生巨大的冲击。因为知识或信息是网络经济的核心,在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空间里,知识或信息这种资源的流动成本可以足够的小(这正是互联网本身魅力之所在),这时对该系统范围的界定就不再以传统生产要素(如土地)的流动成本为主要依据而转向了信息技术空间之本身,新的边界划分依据就更多地转向了语言、文化、意识形态、网络技术规则与标准等。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区域边界的模糊化与动态化,因为这种所谓虚拟化的信息技术空间既可以与基于地理的实体空间相重叠,又可以完全游历于地理空间之外,而且,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边界又是随着系统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事实上,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区域经济学的三个理论基石也将蒙受明显的冲击。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认为网络经济环境下的区域经济系统的界定问题必须建立在以下原则基础上:(1)区域经济的界定应该与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相符合。(2)在网络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下,区域经济的边界将呈现动态化、模糊化的趋势。(3)在一定的阶段里,区域经济的边界将从原来一元的地理边界演变为地理、语言、文化、网络技术规则与标准等等多元要素所决定的边界。
对区域经济系统的数学分析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网络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下,区域经济的边界将呈现动态化、模糊化的趋势。因此,我们可以考虑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来建立网络经济环境下区域经济的系统模型。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对于被研究的系统来说,人们关心的是其状态,这与外界环境有关。所谓外界环境,是指与被研究对象有联系的其它因素或对象。外界环境作用于系统的影响叫输入,系统作用于外界的影响叫输出。一些小的系统可以耦合成一个大系统,一个复杂系统也可以分解为一些小的系统,或叫子系统。对一个大系统来说,构成它的各个小系统之间的输出、输入可以是其本身状态的内容。模糊系统是由模糊现象引起的不确定性系统。一般来说,模糊系统也是复杂过程的一种近似表示方法,该过程本身可能不一定是模糊的。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区域经济系统的发展与演化正是符合这一特征。目前,对模糊系统的研究,大致有两个方向,一种是形式化的,既将模糊系统看作是非确定性系统的推广。另一种是模糊系统的语言方法,即认为模糊系统是模糊逻辑命题的一种语言描述。这里,我们用第一种方法,先从对确定性系统和非确定性体统的描述开始。
确定性系统
确定性系统可以表示为:
T={X,U,Y,α,β}
其中X――状态空间(状态集,x∈X是系统状态空间的一个点);
U――输入空间(输入集);
Y――输出空间(输出集);
α――状态转移函数(动态映射),在确定性系统中,一定的输入作用在一定的状态上便产生一个确定的新状态,它表现为如下的映射:
α:X×UX
Xt+1=α(Xt,Ut)
β――输出函数(输出映射),在确定性系统中,一定的状态决定一定的输出,它表现为如下的映射:
β:XY
Yt=β(Xt)
非确定性系统
相应地非确定性系统可以同样地表示为:T={X,U,Y,α,β}
不过,此时
α:X×UP(X);(P(X)表示X的一切子集的集合)
Xt+1∈α(Xt,Ut)
如前所述,所谓系统是非确定性的是指对于某一个状态Xt,下一个状态Xt+1不能由Xt和Ut唯一地决定。因此,该定义意味着下一个状态Xt+1含于X上的子集α(Xt,Ut)。
对输出来说,也是如此:
β:XP(Y);(P(Y)表示Y的一切子集的集合)
Yt∈β(xt)
确定性系统和非确定性系统图示:
模糊系统
虽然区域经济系统的发展与变迁过程本身并不是模糊的,但是随着地区间贸易、直接投资、间接投资以及当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网络经济的环境下,区域经济系统呈现出了复杂的动态化、模糊化的趋势,而且此时该系统的不确定性不仅有因果率破损造成的客观不确定性,而且有网络经济环境下明显的主观不确定性特征。因此,模糊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作为网络经济环境下对区域经济系统描述的数学模型之一。其形式如下:
A={X,U,Y;F,G}
其中:F:X×UF(X);模糊动态映射
G:X×UF(Y);模糊输出函数
用通常系统理论的方法,状态方程可写为:
Xt+1=F(Xt,Ut)
Ut∈F(U),Xt,Xt+1∈F(X)
其中Xt,Xt+1为时刻t,t+1的模糊状态,Ut为时刻t的模糊输入。同样输出方程为:Yt=G(xt)
Xt∈F(X),Yt∈F(Y)
其中Yt为t时刻的模糊输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通常的系统中Xt,Ut,Yt是不同的向量,在模糊系统中则各为X,U,Y上的模糊集合。
有记忆的模糊系统
对于一个模糊系统,它在t时刻的输出Yt,及下一时刻的状态Xt+1,不仅倚赖于当时的输入Ut,也倚赖于当时的状态Xt,则称此系统为有记忆的模糊系统。
当时刻t的输入Ut及状态Xt均非模糊时,有记忆的模糊系统可以用如下的状态方程表示其特征:
其中 Xt+1=F(Xt,Ut)
Yt=G(Xt,Ut)
F:F(X×U)F(X)
G:F(X×U)F(Y)
当t时刻的状态为模糊时,上面表示有记忆模糊系统特征的状态方程可简单表示为:
Xt+1=F0(Xt,Ut)
Yt=G0(Xt,Ut)
当t时刻的状态为模糊、输入也是模糊的时候,其状态方程可简单表示为:
Xt+1=F00(Xt,Ut)
Yt=G00(Xt,Ut)
上面对网络经济环境下区域经济系统的发展与演变分析,可以看出网络经济环境下的区域经济系统属于有记忆的模糊系统,因此,上面的几种模型分析对网络经济环境下的区域经济系统的发展分析都是有用的。
分解定理与网络经济环境下的区域经济系统
设模糊子集为A,论域U上的全体模糊子集所构成的类为F(U),则分解定理可描述为:设A∈F(U),则对 u∈U,
有μA(u)=∨[λ∧XAλ(u)]
其中:
μA(u)为隶属函数,XAλ为Aλ的特征函数。
分解定理可简单表达为:A=∪λAλ
λAλ是模糊子集,其隶属函数是:
λ当μ∈Aλ
0当μ∈Aλ
分解定理的直观图解
分解定理是联系普通集和模糊集的桥梁,通过它可以把模糊集论中的问题转化为普通集论中的问题。区域经济系统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其输出、输入以及系统状态本身都变得动态化、模糊化了。通过对分解定理的论述,可以看出,对网络经济环境下的区域经济系统的输出、输入以及系统状态的研究,可以用λ截集的方法将之明确化起来。这就为网络经济环境下对区域经济系统研究,系统分析(诸如将之分为经济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科技子系统、文化子系统、网络子系统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随着地区间贸易、直接投资、间接投资等地区间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的发展与运用,尤其是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不仅使传统经济学不断面临着新的经济现象,而且传统经济学的许多研究对象也在经历者演化与变迁。对网络经济环境下的区域经济系统本身来说,亦是如此。模糊系统理论的引入,将对日益动态化、模糊化的区域经济系统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同时,模糊数学中成熟的分解定理的引入又为我们深入、具体分析该系统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参考资料:
1.孙健,网络经济学导论,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年10月,28-29
2.张慧霞,区域经济研究应重视的几个问题,经济问题,2000,(3):10-11
3.付晓东,对区域经济研究中几个重要问题的认识,经济地理,2000,20(1):31-32
4.(美)爱德加・胡佛,区域经济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6-8
5. Miller, Roger Leroy. Economics today.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1998, 345-346
6. Stephen J. Kobrin. Territoriality and the governance of cyberspac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1,(4):687-704
7.(日)浅居喜代治著、赵汝怀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9月,73-75
关键词:网络经济;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2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6-0260-01
1当前我国网络经济的宏观效应分析
1.1我国网络经济的宏观正效应
(1)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①信息网络产品和信息网络服务可以直接创造国民生产总值,从而促进经济增长;②通过信息的乘数效应促进经济增长,由于信息的价值具有多维性、间接性和累积性,一条信息被利用后会产生一连串的经济效果;③随着电子转帐系统、电子货币的出现和普及使现代社会经济由货币媒介交换方式演变成信息交换方式。同时,电子商务的出现,大大减少了商品的流通环节,减少了商品资本,加速了商品资本的循环;④通过提高劳动力的有效利用率而促进经济增长,即企业将从垂直命令与控制型的科层组织向以专家为主的信息网络组织转化。
(2)提供更多就业机会:①网络经济使分工趋于深化,延长了生产过程,创造了生产过程的新领域,提高了生产的迂回程度,形成了新的门类和部门,导致新的产业-第四产业(信息网络产业)的出现,大幅度提高了社会总需求;②网络经济使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信息的不完全性弱化,信息作为商品被开发、收集、筛选、处理,并通过网络几乎适时地传输到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双方的网络界面上。
1.2我国网络经济的宏观负效应
(1)拉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网络经济的“马太效应”将使国际经济的差距扩大趋势在本国地区间延伸,形成了一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差距。同时由于网络经济本身就是知识劳动、智力和资本相结合的新产业,网络新经济对就业和收入分配产生重大影响,这就意味着相当多的人因不具备网络经济的某些条件而被拒之门外,又因压缩传统就业岗位而被排除,面临失业,发展中社会贫富分化程度有可能随着网络经济发展迅速加剧,进而带来国家社会阶层结构分化与变革。
(2)网络泡沫导致经济虚假繁荣:①大量过剩资金的存在使人们的投机意图有了可执行操作,加速了网络泡沫的形成过程;②大部分网络公司的经营基本上都可以用“融资”两个字来概括,网络公司的这种短视行为使它们往往只顾眼前利益,忽略了加强公司自身建设和内部管理,一旦没有资金继续注入,网络泡沫就会破裂;③网络经济的概念被反复炒作,导致网络的作用被无限夸大,结果产生了“风险投资的全民化”网络泡沫的形成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催化剂作用和“风险投资对象的虚泛化”。
2我国网络经济现存的发展问题
2.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目前我国己建成的网络其规模及质量离“高速”的要求相距甚远,大城市之间骨干网信道只有64~8Mbps左右,局部达到155Mbps,而美国为622Mbps,局部有20Gbps之高。骨干网建设远远滞后于实际的需要。ISP对用户的接入速率也很低,表面上大多数都提供56Kbps的Modem接入,但ISP接入骨干网的带宽一般只有256~4Mbps的DDN专线,却要带数千个甚至上万个用户。
2.2金融电子化水平低
目前我国发片银行已有20多家,发片量超过1.1亿张,2007年电子货币交易额达1.74万亿元,银行信用片消费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比重不断增加,2007年占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百分之十左右。但是比之美国人均四张片、英国人均两张片,70%的家庭消费品通过信用片交易,我国还远远落后。
2.3网络交易安全性缺乏保障
首先,由于网上安全性欠缺,很难保证不会造成顾客网上支付的资金流失,商业银行对此并不承担结算风险,大大增加了顾客与企业的风险;其次,由于各银行之间转帐依然受传统票据限制,延长了对网上支付的确认时间,影响到企业对顾客的快速响应和服务,无形中也占压企业的流动资金,降低了对顾客的吸引力。
3我国网络经济发展问题的致因
3.1电信部门的垄断尚未完全打破
电信垄断专营造成上网费用居高不下,限制了我国网络人口的增长,造成网络企业的高昂经营成本。我国ISP的收费是双向的、是月基本费加上通信费。一个站点知名度越大、访问的人越多,数据流量就越大,交的钱也就越多。电信垄断的弊端己为千夫所指。
3.2缺乏规范的资本市场体系
(1)我国的主板市场规模小,上市公司的总体质量不佳,法律法规不健全,运作和监管机制也不完善,上市公司、券商和大股东、大庄家严重违法违规的事件屡有发生,还待加强监管和规范。(2)适应高新技术产业特点的风险资本市场体系在我国尚未建立。银行业的间接融资机制和主板市场的直接融资机制不能成为其主要的融资渠道,只有风险资本市场体系能提供一个适合其特点的完整的金融支持体系。由私人风险资本、风险投资和二板市场接力形成风险资本市场体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资金筹集、管理、运作和退出的机制,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公平的融资环境,也为其提供了一个社会评价机制和选择机制,而且大大提高了资本市场中的风险社会化水平。
4促进我国网络经济健康发展的优化对策
4.1制定正确的网络经济发展战略
(1)实行科技创新带动战略,要把比较优势与创新优势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跟踪并力争自主发展网络经济的关键技术,积极开发生产新的具有发展潜力的信息产品,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2)实行多样化、多模式电子商务发展战略,针对不同产业、不同企业形态,提供多样化的电子商务应用技术。
4.2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及产业基础建设
(1)加快电信管理体制改革为网络经济的发展提供多元化的主体,扶持一批具有一定实力和管理水平的创新型企业,既可以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载体,又可以为其发展创造市场空间。(2)建立起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税收体制和规章制度,为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3)建立有利于创办新企业的制度环境。政府应通过为公司提供“一揽子服务”,使公司一次获得需要的所有许可证:环境许可证、开业许可证及税务登记证等等,创建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
4.3促进政府对网络的服务职能
(1)在网络经济时代,提供服务将成为政府行为的主要特征。建立电子政府是网络经济时代的需要,各级政府应通过自己的网站,展示政府各部门的工作职能,各种政策和政务信息,为公众提供高效的全天候在线服务。(2)大力支持研究与开发工作。高校作为研究与开发的传统基地,应该在以技术、知识为基础的网络经济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政府应通过增加高校的研究与开发资金,投资于网络经济相关的技能的教育领域来增强智力基础。
4.4构建网络经济创新体系
(1)建立信息产业创新网络。要建立信息企业之间的创新网络,打破相互之间的封锁与条块分割的格局鼓励各种形式的企业联系。抓住国际产业大分工、大转移的良好机遇,广泛参与国际信息产业的分工,实现达到我国信息产业与国际信息产业结构的合理对接。(2)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必须开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技术,必须重视对网络安全技术开发,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网络经济体系的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奇平.数字财富[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
[2]何明升.网络经济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2008,(3).
[3]陶严.网络经济讨论综述[D].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9).
何为“电商平台”?
根据三审稿,电子商务经营者,是指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从事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包括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平台内经营者以及通过自建网站、其他网络服务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电子商务经营者。
在21日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主办,新京报承办的“新时代的电子商务行业担当”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汉华称,电商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1.0阶段是传统经济的门户化;2.0阶段商家借助第三方平台实现广泛连接;3.0阶段借助大数据技术配置社会资源;尚未来临的4.0阶段则是平台化+智能化的一种新经济形态。
在周汉华看来,三审稿对电子商务经营者的规定仍然只聚焦于网络商品交易方面,“覆盖面不够广”。在目前最需要规范、争议最多的领域,即网络餐饮、社交电商等3.0阶段的平台经济,三审稿“提供不了解决方案”;而对2.0阶段的平台经济,新规则可能会和已有规则发生重叠、冲突。例如,网购食品如果出现安全问题,适用《食品安全法》还是《电子商务法》存在两难。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认为,当前电商平台已经相当多元化,不同类型平台的责任、权利、义务各不相同,且今后平台形式将更加丰富。在此情况下,试图用一种标准来框定所有平台,“这是立法技术上一大遗憾”。
分析人士认为,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电商发展速度之快远远超过法律。用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永伟的话说,法律刚制定出来,很多内容“可能已经落后于时代”。要解决这一问题,须有更具前瞻性的眼光。
平台责任的边界在哪?
三审稿显著强化了电商平台的义务与责任。三审稿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平台内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或者有其他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平台内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此间专家认为,加重平台义务和责任虽回应了社会关切,但似有矫枉过正之嫌。
在中国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刘凯湘看来,这一规定没有理清电商平台经营者和平台内经营者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角色定位”。这种把责任泛化的做法,将对整个电商经济造成显著冲击。
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永伟也直言,让平台承担太多责任,但同时却没有授予其相应的权利,“这将是一个平台不能承受之重”。
以网约车为例,在无法掌握司机个人犯罪记录等历史数据情况下,约车平台要进行资质审核实属心有余而力不足。
“加强对平台的治理,不是说要强化不应由平台承担的责任,而应当让平台充分竞争,用市场的力量来约束市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王健说。
“中国法”能否走向世界?
互联网无边界,但法律有国界。面对这种矛盾,中国电商法需要、能够在多大范围内适用,成了绕不过去的难题。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吴沈括表示,中国电子商务在走向全球的过程中,企业和消费者均面临巨大的域外制度性风险。在此情况下,中国《电子商务法》需要在国家层面给予必要的制度支撑与规范依据,尤其是在法律的域外适用问题上应做出更清晰、审慎的判断。
路透社24日报道说,“红包大战”从春节数周前就在中国互联网与移动终端打响,除夕成为互联网企业洒下“红包雨”的巅峰时刻,腾讯与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为此均投入数十亿元人民币。数据显示,仅除夕当天,腾讯通过微信平台共发放价值10亿元人民币的红包。
支付宝相关工作人员24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今年红包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现金类红包。据统计,除夕当天共有6.83亿人次参与支付宝红包游戏,红包总金额达到40亿元人民币。另一部分则是消费类红包,如商家自己推出的消费立减优惠券等等,参与这部分的线下门店数量也很大。该工作人员透露,虽然没有明确统计,但预计此次“红包大战”拉动内需有望达到几十亿。
如今网络上还热火朝天地讨论“红包大战”谁是赢家,各路媒体和相关机构已经开始研究“红包经济”的效果。路透社称,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各类商家网上派发的“营销类红包”总额近200亿元人民币。有分析认为,今年“红包大战”预计将使得中国春节期间网购消费增长10%-20%。
更重要的是,中国电商通过红包发掘出大批潜在购买力。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分析称,日益富裕、对网络经济及新信用支付方式持信任态度的中青年中产阶级,成为推动“网络红包”这一热潮的主力。有专门研究中国电子媒体消费趋势的专家指出,虽然中国仍然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但所有销售策略都趋向于视频、社交媒体、手机和电子商务的融合。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24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放电子红包对实体经济也有切实拉动作用,因为商家通过线上活动吸引客户群,而客户抢到的很多线上优惠劵最终又会转化成线下消费,让线上、线下商家之间逐步联动并打通,这是互联网时代新经济形态的显著特征。
但“红包经济”也存在诸多弊端。以微信为例,有专家称,虽然此次“红包大战”,微信红包初步占据上风,但也面临着春节后,用户不再使用相关客户端、取消与银行卡的绑定等问题。而微信春节红包据称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国外金融监管当局目前还没有要求海外微信支付落地需拿到金融监督许可,但未来不排除这么做。
而不少外电分析均认为,中国互联网金融还处于初期阶段,“中国的互联网支付体系在安全性、透明性上还具有显而易见的漏洞”,如果体制与监管未能及时跟上步伐,则会使得“红包经济”乃至整个互联网商业在现实中遭遇挫折。
关键词:网络倍增效应;企业电子商务;网络倍增电子商务模式;企业信用
【本文来源】: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本文作者】:邹衍
电子商务是网络经济的重要支撑,随着全球网络的迅猛发展和网络在经济领域中的渗透,企业电子商务在整个商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显示出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但其发展过程并非总令人乐观,世纪之交的“网络经济大萧条”也同样令电子商务的践行者为之悲叹。
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这次受挫,除了股市辐射效应、风险融资投机等外部因素,现行的普通电子商务模式从指导理论到营销方式各方面所存在的局限性是一个重要原因。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企业营运模式,它能推动企业商务理论的升级,同时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商务理论为指导。但是由于目前与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相适应的系统理论尚未成形,而将传统商务理论运用于电子商务领域又有很大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因此,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上了一些盲目性和自发性的色彩。比如说,在电子商务领域,垄断已不能再单纯依靠市场份额来形成,更需要以顾客对企业产品、服务和信用的认可为基础。或者直接地说,电子商务领域中的垄断在某种程度上是消费者意志的反映,不仅对企业有利,同样对消费者有利。一旦某个企业的垄断不符合消费者的利益,它的垄断地位也就很快会丧失。这一现象已远远超出传统商务理论所能解释的范围。
在营销方式上,普通电子商务模式也无法充分挖掘互联网的市场潜力,而网络倍增效应在这一方面却为企业电子商务提供了新的参考模式和解决方案,也为企业实现电子商务理念的重塑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一、网络经济条件下网络倍增效应内涵的新发展
网络倍增效应首先出现于传统的非线性、网络式营销模式之中,主要指商业企业通过与顾客的利益共享,将部分顾客纳入其销售体系之中,形成一个交互的、网络式的销售体系,实现企业业务和利润的倍增扩张。但由于网络倍增效应应用的失误(如非法传销)以及人们长期以来存在的偏见,其市场价值很少受到重视。
进入网络经济时代后,网络倍增效应与全球互联网紧密结合,其内涵得到全新的诠释,为企业电子商务提供了新的发展———网络倍增电子商务模式。其核心就是电子商务中的卖方节点(即电子商务企业)利用互联网的辐射性和交互性,通过宣传和利润再分配等手段,使电子商务中的买方节点(顾客)同时具有了卖方节点的性质,主动为电子商务企业寻找新的买方节点,开辟新的销售渠道。这样反复循环,使电子商务企业的影响力和交易量实现几何级增长。
网络经济条件下的网络倍增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扩张效应。网络倍增电子商务模式不仅扩张程度远远大于普通电子商务模式,而且还能带来商务业务、企业利润、商务信用等层面上的全方位扩张。高度发达的国际互联网给电子商务企业带来了更充足的信息资源、更广阔的交易空间和更迅捷的交流方式,这就为企业提高效率、进行大规模商业扩张提供了可能性。但是,普通电子商务模式对网络优势和潜力利用的不足一直是这一可能向现实转化的瓶颈。而网络倍增电子商务模式使企业营销的组织形式直接与互联网络的拓朴结构相吻合,网络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扩张效应也就可以实现了。而且网络倍增效应本身就是企业与顾客互动的过程,在实现企业利润扩张的同时,也必然带来顾客受益和交易双方商务信用的扩张,表现为一种全方位的扩张效应。
整合效应。在所有的商业活动中,买卖双方总是一对利益冲突的矛盾体,而网络倍增效应则能够解决电子商务中这对矛盾体之间的尖锐冲突。在网络倍增电子商务模式中,顾客已经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消费者,顾客参与企业的商业营销,分享企业的商业利润,其利益与企业的命运、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网络倍增效应也迫使企业必须将顾客的利益纳入自己的战略目标,培养更多的忠诚顾客,实现企业利润的扩张。网络倍增效应通过对企业利益与顾客利益的整合,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电子商务领域中的冲突和矛盾。这会使整个电子商务的发展更为和谐,降低企业电子商务的成本。
提升效应。在实现电子商务扩张和整合的前提下,网络倍增效应可以使整个电子商务机制以及企业和顾客的功能得到质的提升。与传统的商业活动相比,由于电子商务的交易双方具有更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信用机制就成为电子商务的核心机制。普通电子商务模式长期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电子商务中信用机制脆弱性的问题,这也是电子商务领域秩序混乱的症结所在。而网络倍增电子商务模式以利益整合为手段,提供了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在此基础上,网络倍增效应也必然会给企业电子商务带来全方位的提升。
二、企业电子商务网络倍增理念的构建
理念一:实现电子商务中顾客忠诚的网络倍增。
顾客忠诚是顾客对企业的信用以及对企业的特殊偏好,是电子商务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在普通的电子商务模式中,所有商业利润都由企业独占,顾客的身份仅仅是一个购买者和消费者,而难以从电子商务中真正获益,这就使得顾客失去了维系其对企业忠诚的内在动力,企业也就很难获得真正的忠诚顾客。因此,企业虽然可能在短期获得了较多的商业利润,但从长期看,它就要为了吸引和挽留顾客付出巨大的宣传成本和公关成本。在网络倍增电子商务模式中,企业与顾客的关系是以商业利润的再分配为纽带的,顾客的身份也就因此而具有了双重性。如果一个顾客对企业的商品或服务质量认可,他就会通过消费推荐将自己的人际关系和网际关系变为企业的销售渠道,为企业扩大影响力和销售量,同时,他也可以从企业那里分得一部分商业利润。同样,新的顾客如果对该企业认可,也一样可以为企业扩展销售渠道,直接与企业分享商业利润。在这一过程中,顾客已将自己内化于企业的销售体系之中,并将自己对企业的特殊偏好(即顾客忠诚)与自身利益紧密挂钩。随着电子商务以网络倍增的模式不断扩展,忠诚顾客运用其人际关系和网际关系扩大企业商务业务以及由此而获利的可能性也以网络倍增的模式增长,这会从根本上提高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所必需的顾客忠诚。
理念二:实现电子商务中企业信用的网络倍增。
信用是电子商务交易的前提。电子商务中的信用包括两部分,一是顾客义务的范畴,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顾客忠诚;二是企业对顾客的信用,即企业信用,属于企业义务的范畴。由于电子商务企业的主要业务平台是依靠数字信号来表达一切信息的互联网,交易对象的不确定性和交易操作的风险性要比传统的商业交易大的多,这使得许多潜在顾客望而却步。只有树立了良好的企业信用,才能够消除顾客交易的心理障碍,使潜在顾客变为忠诚顾客。可以说,企业信用是电子商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其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普通电子商务模式中,企业信用如同顾客忠诚一样脆弱。由于企业与顾客信息的不对称,再加上个别顾客在该企业整个商务领域中影响力近乎于零,企业即使在个别交易中破坏信用,其损失也只是失去个别顾客。虽然受害顾客可以通过网络(如论坛、BBS等形式)揭发企业破坏信用的行为,但企业仍可以利用自己绝对优势的影响力和其他顾客的“路径依赖”思维,提出所谓的合理解释,来消除对其不利的影响。在网络倍增电子商务模式中,顾客的人际关系和网际关系对企业的销售体系存在着一定的主观影响力,企业在个别交易中破坏信用,就意味要丧失一个顾客网。企业破坏信用的成本增大,会使企业尽可能自觉地避免其信用的破坏。而网络倍增模式的电子商务越是扩展,顾客对企业销售体系的影响力就越大,企业维护其信用的自觉性就越强。可以说,网络倍增效应以利益约束的手段实现了电子商务企业信用的倍增。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网络倍增效应并非只对企业和具有双重性质的顾客有利,也同样对普遍意义上的最终消费者有利。
理念三:实现电子商务中商务业务的网络倍增。
电子商务业务按其交易的对象分为网络批发(企业对企业交易,简称B2B)和网络零售(企业对最终消费者交易,简称B2C),其中B2B业务被绝大部分电子商务企业定为商务业务的主体和主要的业务发展领域。诚然,B2B业务是整个电子商务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单笔交易成交量大、平均交易成本低等优点,但是,无论多大规模的B2B业务都必须以B2C业务为基础,否则商品只是在企业间流动,无法到达消费者手上,商品的价值也就得不到实现。从长远来看,这不仅无益于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且还会使整个电子商务领域的业务扩张带有很大的泡沫性和悬空性,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引发企业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的全面崩溃。
网络倍增效应的核心就是调整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直接作用于企业电子商务的B2C业务,从根本上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网络倍增电子商务模式中,B2C业务演变为一种互动式的、双赢的商务交易,顾客从B2C业务中受益,因此进行交易的主动性得到内在加强。这样,企业不仅完成了当前的B2C业务,而且从忠诚顾客那里获得了新的顾客网,获得了潜在的B2C业务。当电子商务企业在B2C业务领域获得了更大的收益时,对该领域的重视程度和投资动力也必然加强。所有这些因素都会推动电子商务B2C业务实现网络倍增扩张。
同时,实现了网络倍增的B2C业务必然会引发B2B业务领域的相应扩张,而且这是一种健康的扩张,其泡沫性大为降低。另外,由于网络倍增效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B2C业务的规模增长,企业就可以以B2C业务来取代小规模B2B业务(如取消、裁减电子商务企业的终端网络分销商和网络连锁店,而代之以忠诚顾客的消费推荐奖励机制)。这不仅可以间接推动B2B业务向更高层次发展,而且可以从整体上节省企业电子商务的成本。
三、企业电子商务理念重塑过程中对网络负效应的规避
任何事物都有其作用的两面性,网络倍增效应对于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来说,也同样是一把双刃剑。电子商务企业在利用网络倍增效应进行电子商务理念重塑的同时,也应注意防止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1.防止电子商务误入网络传销歧途
传销,不论在传统经济中还是在网络经济中,都是市场营销体系中的毒瘤。尤其是在网络经济时代,传销也为自己披上了“网络”的外衣,将自己重新包装,而其实质则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和危害性。尽管网络传销与网络倍增电子商务模式有着种种相似之处,但其营销体系的组织形式却是根本不同的。网络倍增电子商务模式是一种星状网络式的组织结构,电子商务企业处于网络的中心,所有的顾客都直接与企业进行交易,顾客与顾客之间只有消费推荐关系,而没有交易关系;网络传销实质上一种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顾客之间既是消费推荐与被推荐的关系,更是商业交易的上下级关系,下级顾客不可能越级与企业直接沟通,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使这种销售方式带有严重的欺骗性和暴利性,而处在金字塔最下级的顾客也就成了网络传销的最终受害者。因此,电子商务企业必须防止电子商务营销网络被非法利用为网络传销的工具。
2.防止网络经济衰退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任何经济形式都必然有其运行周期,网络经济也一样有其发展的繁荣期和衰退期。在繁荣期里,网络倍增效应会给企业电子商务带来几何级扩张和倍增繁荣,产生强大的经济推动力。但在衰退期中,网络倍增效应也会加剧网络经济的脆弱性。任何经济衰退的趋势、信号甚至是谣言,都会通过互联网络迅速传播,再加上顾客之间人际关系、网际关系的关联性和辐射性,极易在顾客群体中引发对企业信用失去信任的连锁心理反应。如果情况严重,还可能在整个电子商务领域引发经济衰退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所以,如何将网络倍增效应纳入可控制的范围之中,改善网络经济的脆弱性,将是电子商务企业今后一个时期需重点解决的战略性课题。
参考文献:
〔1〕张明之,陈豪.营销困境与商业企业电子商务流程再造〔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5).
〔2〕张铭洪.对网络经济条件下垄断模式的理论诠释〔J〕.经济研究参考,2002,(63).
〔3〕杜传忠,居荣良.网络经济效应与产业组织特征〔J〕.江淮论坛,2002,(2).
〔4〕黄少安,王宇.网络如何影响经济效率〔J〕.山东社会科学,2002,(2).
〔5〕何明升.网络消费方式的内在结构及其形成机理〔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1).
「关键词网络会计;发展趋势;会计信息化(四)会计信息处理的效率提高
依托于方便快捷的网络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的各业务部门完全可以实现各种会计信息及时地传输到财务部门,使得财务信息的处理效率大大提高。财务部门也可以将处理后的信息及时反馈,提高会计反映和控制各类交易的功能。
(五)财务管理成本降低
网络会计是网络经济的一部分。通过网络,企业的财务管理降低了信息收集成本,节约交易成本、审计监督成本和纳税申报费用。网络会计还可以实现多个模块化的会计程序,满足不同投资者和客户的信息需求,从而降低沟通成本。
二、我国网络会计发展的新趋势
我国网络会计发展时间比西方国家要更晚些,网络会计实施的许多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但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企业信息化程度提高,网络会计的发展是势不可挡的。网络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必然出现新的趋势。
(一)网络会计风险防范意识增强
网络会计拓展了企业经济资源的范围,使企业资源趋于多元化,再加之信息时代信息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经营风险明显加大,同时也给会计操作带来很大风险。因此,企业应该认识到不能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是会计的最大风险,树立和强化风险意识。在此基础上,深化对风险本质的认识,将各种重要的资源以适当的方法列入会计系统,并尽可能地反映会计事项中的内在风险,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降低会计风险。
(二)关于网络会计安全手段的加强
从1986年开始我国相继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计算机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条文,有力地保障了计算机系统和信息安全。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网络会计安全方面的专项法律。制定和完善我国网络会计的相关法律,使我国网络会计真正走上健康发展的法制化轨道是必然的趋势。此外,数字签名和认证是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尚处于协议应用阶段,要实现协议安全支付就必须有CA认证中心。一个完整的认证中心来规范网络会计行为也是迫切需要的。我国网络会计安全问题的研究和人才的培养必将不断加强。
(三)网络会计管理职能显明
网络会计的职能主要有反映和管理两个职能。反映职能是指详细的、全面的会计工作的结果向信息使用者进行充分的揭示。管理职能是指为满足国家宏观调控、企业所有者及经营者的需要,会计工作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功能。由于网络的快捷便利使得会计人员能够通过在线访问及时得到企业相关的会计信息又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横向比较和正确决策。随着网络经济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网络会计的管理职能会日益显明。
(四)财务会计软件和网络的不断改进
我国会计软件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发展,企业会计信息化在政府、企业和会计软件开发商等的通力协作下,得以不断的发展进步。会计软件开发经历了从自主开发、委托定点开发到标准化、通用化、商品化、专业化阶段。会计软件应用从过去的单项业务处理到核算管理一体化,从事后记账到事中预警、控制、事前预测,管理模式由分布式向集中式发展。网络会计对会计信息系统的通信质量和运作效率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我国网络会计要成为一个安全的会计信息系统,首先必须具有一个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以保证会计信息安全快捷地传递;其次就是保证财务管理软件的安全及性能良好。
(五)网络会计信息监督加强
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企业经济活动日趋复杂,从而赋予了会计监督更为重要的使命。在这种新形势下,会计监督的内涵正在发生变革,较之原来意义上的会计监督变得更有广度和深度,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网络会计的信息监督。网络会计使得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从企业内外有关系统直接采集。一方面,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增强,有效地避免了会计处理的“黑箱”操作,有利于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另一方面,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变得十分方便快捷,不会像传统会计一样留下盖章签字,所以今后网络会计的发展需要增设监控岗位,将会计人员的操作和数据同步记录在监控人员的数据库中,以便审查和跟踪调查,以实现有效监督控制。
(六)网络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
网络会计需要系统内部有效的控制体制来加强安全。在会计操作系统中建立数据保护机制,健全日志机制。会计信息系统必然需要自动识别有效的终端入口,防止非法用户登录和错误口令超限额使用情况发生,并立即报警。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等。
「参考文献
[1]刘忠玉。会计信息化:21世纪财务会计发展大趋势[J].财经问题研究,2004,(8)。
[2]姚友胜。基于网络的企业内部控制及要素特征[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6)。
[3]崔晓清。21世纪网络会计[J].财务与会计,2003,(4)。
[4]王涓。走近网络财务[J].财务研究,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