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1 18:04:1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这块主阵地
思想品德课是有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并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因此,学校要认真上好思想品德课,并坚持贯彻落实主席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理论联系实际,用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及优秀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认真抓好五爱教育,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大讲主席倡导的“八荣八耻”,使广大青少年能够明辨是非,树立远大的理想。
二、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各项工作之首
怎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先要塑造好青少年一代美好的心灵,使他们懂得如何做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此外,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的道德理想信念教育,集体主义观念的情感行为教育,从整体出发,点滴做起,把思想品德教育真真正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遵纪守法教育不可少
法律是由国家行使立法的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受国家的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没有严密的法律制度,社会主义民主就不能实现。所以,加强法制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同样,在一个学校里,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学生必须学会遵纪守法。纪律是在集体中以规章制度、守则、条例等形式明确规定出来的行为规范。没有纪律,集体就不能从事有秩序、有效率的活动。没有纪律的保证,学校就不可能取得教育和教学的实际效果。
由于初中生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他们常认为法律是对成年人的要求,很少把自己的行为和法律联系起来。因此,我们应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进行知法、守法、与不法行为作斗争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这是学校在任何时候也不能忽视的事情。
纪律和法律虽然在要求、范围、年龄、方式上有所不同,但都是对个体在道德行为方面强制性的约束。因此,学校在进行遵纪守法教育时,应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
四、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系列化
我们要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需要学校把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系列化,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长期稳定地开展下去。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此外,还要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怕挫折、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特别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养成教育,增强学生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礼仪修养,加强五自教育,即自我、自理、自信、自立、自强,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生活、劳动、创造等方面的能力。
五、整合力量,更新手段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思想品德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往往给人以务虚之感。我们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要想避免思想品德教育空泛,光靠我们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不行的,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方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另外,目前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空泛,教学方法陈旧,并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感、认同感,要想将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效提高到一个新阶段,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比如,校园网络、电脑室、多媒体室等,还可利用第二课堂、专题教研、社会调查等活动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时,我们要将课堂教育社会化,使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六、运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要充分运用广播、影视、板报、宣传橱窗等方式宣传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激励学生崇尚先进、学习先进。通过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先进集体,开展学雷锋、树新风、献爱心、助人为乐等活动,为学生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各种具有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华北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请老革命、军烈属、校外优秀辅导员作专题报告,讲革命传统,介绍亲身经历等活动,使学生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
一、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材内容包括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体育实践两大类。基础理论知识教材,一般有较强的思想性。如,通过体育目的、任务的讲授,既能使学生提高认识,又能起到指导学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作用。实践教材均有内在的教育因素。例如,游戏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遵守纪律等品质;田径运动可以培养学生刻苦耐劳、坚忍不拔和克服困难等意志品质;球类运动可以培养学生勇敢、机智等品质和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精神;体操运动是一项灵巧、惊险、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竞技项目,它可以培养学生勇敢、机智的顽强意志。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
二、把握好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定要注意把握好思想教育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要坚持耐心说服的方法,使他们把握知识的技能过程变为克服困难的过程,鼓励他们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其次,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要抓准,及时妥善处理;课堂要求一视同仁,始终如一,不能迁就任何一个人。
第三,教师要多参加学生的活动,和他们交朋友,随时了解学生的表现情况,真正做到把思想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使之达到预期效果。
三、抓住偶发事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事先预想不到的事情,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一切行动和表现,及时抓住好的或不良现象,进行表扬或批评。例如,在跨栏教学练习时摔倒,但很快就爬起来继续练习;有的同学做错动作,自觉地要求再做一次。这些好的表现,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对个别学生不遵守纪律,练习时投机取巧、损人利己的行为,教师也要,及时进行教育,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四、教师要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表率
关键词:中学 师德 思想品德
中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人文精神为主的课程,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在实施德育渗透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创设师生平等、互相尊重、共同创造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人文教育,是德育课程的目标。笔者认为,德育老师应注重提升自己能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做好中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一、加强中学教师的师德培育
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教师师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具有道德意识的高要求、道德行为的榜样性、道德影响的深远性等特点。正因为如此,教师的师德培育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占有首要的核心地位。它是以中学教育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为依据,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系统地把中学教师的道德原则、规范和准则灌输到教师的意识之中,使之自觉地实行自我监督、调节职业行为、履行职业义务的过程。
应该认识到,提高道德认识是中学教师师德培育的前提和起点,培养道德情操和锻炼道德意志是中学教师师德培育的中介和必要条件;确立道德信念是中学教师师德培育的核心和关键;养成道德习惯是中学教师师德培育的归宿和结果。而从现实效果看,能否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是师德培育的基础。因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和核心是直接塑造人,是把人塑造成能独立进行道德判断、道德自律并自觉承担道德责任的人。因此能否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对中学教师师德的培育关系重大,关系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二、积极开展心理建康教育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变化,他(她)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心理困惑或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障碍,解决他们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我们要深入学生,深入实际,做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坚持“三个贴近”原则,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一是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名利。二是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三是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批评。四是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一个人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品德高尚。
三、课余时间也要注意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时间学生的行为因受到课堂纪律的约束。因此,学生很多行动都没有表现出来,但课余时间里他(她)们无所拘束,各种各样的行为毫无顾忌地显露出来。这时教师就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思想行为就予以充分肯定,那些消极的、庸俗的行为老师要陈述利害关系,耐心的正确地引导,让学生在学校这块圣洁的土壤中健康成长。
四、充分运用各种方式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学校要充分运用广播、影视、板报、宣传橱窗等方式宣传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激励学生崇尚先进、学习先进。通过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和少先队员、先进集体,开展学雷锋、树新风、献爱心、助人为乐等活动,为他们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通过组织观看革命传统影视节目,组织参观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遗址,以及请老革命、烈军属、校外优秀辅导员作专题报告,讲革命传统,介绍亲身经历,使学生从榜样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
实践感悟是打开少年心灵、培养优良品质的钥匙。把掌握思想道德知识和进行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寓道德教育于生活实践之中。根据不同层次的中学生的特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比如:组织郊游、踏青、野营等户外活动,使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成立“志愿者服务队”,走进社区,走上街头,提供各种的义务劳动,使他们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合作的重要,增强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的观念;参与“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共成长”的手牵手活动,城里的孩子帮助务工农民子女,使他们感受到“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奉献社会、实现价值”的人生真谛……这些活动的开展,使他们有了发挥特长、张扬个性、感悟生活的机会和舞台,在实践中将优良的思想道德转化为自己的品质,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使知行得以完美结合。
五、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文化品位
学校应把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文化品位作为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增强环境育人功能。有条件的学校可聘请专家学者进行科学论证、精心设计体现时代风格、富有教育内涵的校园文化景观,使学校的每一处都能洋溢浓厚的文化气息,使青少年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优美环境的熏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班级文化、走廊文化、板报文化建设的新形式、新思路,使校园的每一面墙都能激励人向上,每一个角落都能发挥育人的功能。通过在校园广播、板报画廊中开辟校内新闻、学生习作、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法制宣传等专栏,加强学生的自身教育、自我管理,营造健康、宽松、和谐的环境和氛围。
六、利用信息杜会的先进技术,全方位渗透思想教育内容
网络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虽然给教育带来了诸多问题,但其对教育积极的推动作用是难以估量的。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教育情景。同时,网络丰富了思想品德教育的资源,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性、可效仿性,为其思想品德的形成提供了理论的、事实的依据。更重要的是网络改变了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模式,优化了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活化了死板的教材形式……而这一切不仅要求教育工作者自身要不断学习,掌握各种知识技术,更主要的是怎样组织、指导学生利用这一技术,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总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坚持我国教育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所总结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情,持之以恒”的思想工作教育经验,力戒简单粗暴、草率行事的短期行为。只有教育工作者方法得当,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金美君.人文关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点[J].当代教育论坛,2005,(22).
一、教师言行对学生思想品德产生的影响
1、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对学生的情感及教学能力,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教师对体育事业和学生的爱,是体育教师情感生活的重要方面。它跟教师的社会责任感、荣誉感有密切关系,也同教师对体育工作的浓厚兴趣有联系。乐于献身体育事业的教师,把培养学生的神圣职责和对学生的真挚感情揉合在一起,倾注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对这样的教师,学生很容易受到感染,乐于和教师谈自己的问题和接受教师的指导。体育教师的身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动作,这是教师行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直接形象。二是教师在动中教,学生在动中学。在这特定的教学形式中教师的思想感情、个性、道德、意志力等对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抽象的,是贯穿在课堂的整个过程中。
2、教师的仪表:教师上课就必然要在学生面前“亮相”。学生要从教师形象体察到教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决定学习的态度。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体现出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有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教师的语言,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风趣、幽默有较强的逻辑性。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和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他们养成文明用语的习惯。
3、教师的态度:尊重学生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性较差或不重视体育锻炼的学生要耐心帮助,绝不用讥讽的语言来刺激他们,更不侮辱谩骂学生。同时还要教育其它学生关心和尊重他们。对体育骨干、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袒护他们的缺点。通过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抓住教学组织中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时机
1、体育教学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际练习机会,不允许教师长篇地进行讲解和说教。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材的特点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课前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必然是杂乱无章,学生无兴趣,教学效果差。除认真备课外,场地器材的布置要井井有条,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在集合调动队伍时,要提倡让兄弟班、组先行通过,切忌抢行或互相穿插,对本班中互相谦让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互相尊重、讲礼貌的教育。在分组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互相帮助的良好作风和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
2、在体育教学中要有针对性,一般来说,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教材能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机智、灵活、果断等品质。但由于各项教材的练习形式不同,因而在培养学生品德方面应有侧重。如在田径项目中,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刻苦耐劳、克服困难等性格品质;在球类比赛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勇敢、果断、机智、沉着等性格品质和团队友爱等集体主义精神;在艺术体操和健美操等项目中进行美育教育。在有针对性地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的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制订出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任务,提出相应的措施,保证教学中高度的思想水平和科学水平。
2、根据体育教学多在室外进行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气候、场地器材对学生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同的条件下,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因势利导,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教育最易见效。例如,在球类比赛中,是互相配合还是突出个人,在跑的练习中,是坚持到底,还是半途而废;在投掷项目拣器材时,是拣远的还是拣近的等。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严格组织纪律性,顽强的意志品质及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质。根据不同的表现,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对不良行为开展批评,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培养学生高尚的优良品质。
3、在教育方法上要有针对性,教育学生一定要有诚心、热心和耐心。主要是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循循善诱。要多表扬、少批评,要真诚和恳切地用实际行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在指出学生的错误动作时,不夸大、不讽刺、不挖苦,启发其自觉改正错误。对出现的问题不能置之不理,放任自流,要积极主动,热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三、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
1、短跑教学:在起跑教学前要着重讲明起跑在品德上的要求,要实事求是,在规则上的要求必须听到枪声后才能起动。而不能猜口令,存在侥幸心理而采取投机行动“抢跑”。有意识地培养集中精力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思想品德。耐久跑教学: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很多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意志怕吃苦。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吃苦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2、跳跃、障碍跑、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在进行跳箱练习时,有些学生跳不过去,这既有身体素质和技术的问题,也存在拍摔的心理。因此,应该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耐心讲解示范,由易到难地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动作,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在跳高练习中,过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还可以把横杆升起不少,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这是因为精神因素起了很大作用。我们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和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球类项目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在球场上一定要强调全局观念,强调集体力量,强调互相配合,对少数学生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现要及时给予纠正。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技术好的学生更要热情帮助技术较差的同伴,要教育他们正确对待对手的犯规动作,不应计较,更不能采取报复手段。要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与错判,要站在公正立场上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
关键词:中学;篮球教学;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047
篮球运动作为一种集体项目的运动,要求每一名参与者具备责任感、成就感和归属感,从而发挥团队的智慧和力量进行训练与比赛,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培养要结合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除了必要的技术技能训练外,通过德育教育,锻炼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也尤为重要。
一、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篮球训练、比赛中存在的问题
1. 中学生的生理特征
中学生的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不均衡,兴奋占优势,易扩散、分化,抑制力较差,进入青春期后,由于内分泌活动的变化,性腺活动加强,神经系统稳定性受影响,掌握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肌肉横断面积较小,肌纤维细长,肌肉水分多,蛋白质和无机盐较少,肌肉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心肌纤维细,心肌收缩力较弱,心率较快,心脏每博输出量比成人低,练习时,量和强度的增加需循序渐进。
2. 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中学生对情绪和情感控制不力不强,如个人在集体竞赛中获胜会“忘乎所以”地欢呼雀跃,也会因为一时的失败而垂头丧气、失去信心。他们个性很强,心理素质不稳定,承受能力差,大多有怯弱的心理,处理问题已走极端,不考虑后果,但大多数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可塑性较大,只要教师或教练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情绪、情感,并培养他们的友谊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3. 中学生平时在校表现
对四年来篮球队典型队员平时在校表现的归纳和总结:
从上表可以看出:(1)总体学习成绩差,大部分学生学习不努力,比较松散。(2)思想作风不好,时有谈恋爱现象发生。(3)性格暴躁,纪律性不强,打架之类事情时有发生。(4)训练比较认真,但也有个别例外。(5)自我克制力差,违纪情况比较严重。
4. 中学生篮球训练、比赛中存在的某些问题
(1)训练目标不明确,缺乏精神动力
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由于受到生理心理不成熟的影响,会出现诸如像有些队员认为自己技术掌握已经很全面,对基本技战术练习缺乏兴趣。或者,认为练习基本功太枯燥,不如比赛有激情,从而训练时装腔作势,敷衍了事,造成篮球技术不全面,动作不规范等不良现象。
(2)个人主义影响球队战斗力的发挥
好于表现自己是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比赛中经常性的出现单打独斗的局面,由于本身技术掌握不够全面,盲目性的带球突破总是失败占多数,不但影响了整个球队水平的发挥也使场上队员产生厌烦、憎恶的心理。
(3)对裁判或对方队员的恶意攻击
经常可以从媒体获悉,球类比赛别是足球比赛,一些运动员殴打裁判或双方运动员打架的新闻,像这类恶性事件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于中学生篮球比赛中。就其原因就是教练员或负责人对球队队员管理不力,缺少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育对于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培养的重要性
1. 德育教育使中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
篮球运动作为集体项目是靠队员间的默契配合,通过集体的组织形式去实现目标,它是个体与集体的统一。中学生感情意志品质的可塑性很强,他们较容易从竞赛中感受到集体气氛,通过对他们的道德品质教育,使他们把自己的感情寄托于自己所属的集体,从而增强集体荣誉感,中学生是最容易受德育影响的群体,从年轻时让他们牢牢地树立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对于他们成人后的感情影响也很大。一名出色的篮球队员于他们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是分不开的。NBA历史上,乔丹和他所在的公牛队之所以罕逢敌手,就是因为乔丹和他的队员之间的默契已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们每一个队员身上都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使公牛队凝聚成一股神奇得力量,最终创造了NBA历史上的一段神话。由此可见,篮球队员基础培养时的德育教育是不容忽视的。
2. 德育教育使中学生篮球队的凝聚力增强
凝聚力,是指集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它在集体项目中如:篮球运动中起重要的作用,中学生篮球运动员技术掌握不够全面,只有发挥团队凝聚力,以整体力量去赢得比赛。
(1)凝聚力是篮球队集体功能发挥的前提
一个篮球队凝聚力强对其成员吸引力就大,教练与队员、队员与队员之间意见比较一致,团结、协作精神好,篮球队功能发挥就大。
(2)凝聚力是实现篮球队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
篮球队奋斗的目标确立与实现,都要求教练员与队员共同参与,只要他们的齐心协力才能顺利实现目标。相反,如果他们关系不融洽,各行其是,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3)凝聚力是提高篮球队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
篮球运动战术,是通过集体的密切配合与协调、默契来完成的,任何有目的性有预见性的战术行动,都要通过两人以上协同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如果人心涣散,不团结,赛场上队员之间不相互配合,密切协作,不为本方创造进攻机会或不组织严密防守,这样的篮球队是无法在比赛中获胜的。
3. 推动中学生篮球运动的向前发展
做好中学生篮球训练中的德育教育,对于推动中学生篮球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德育教育,培养中学生队员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集体主义精神的同时,也可以促进教练员与队员之间的融洽,使教练员更好地对他们进行管理与训练,从而有利于训练成绩的提高。中学生队员经德育教育后,可以认清自己在集体中所处的位置,就能端正态度,更加苦练,改变自己曾有的不良心理,配合教练员做好训练工作与打好每一场比赛。
篮球队员思想素质的提高,使篮球比赛不仅要比技术、战术,而且还要比心理、比道德从而增加了比赛的精彩程度,也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进而推动中学生篮球运动的全面发展。
三、如何在教学、训练中进行德育教育
1. 根据教学、训练内容直接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教练员可以多安排进行一些配合性的项目练习,如:二过一进攻练习、防守练习等,培养队员互相配合意识,还可以采取以游戏方式,锻炼队员团队协作能力。此外,练健美操、体育舞蹈、武术等对于陶冶队员的情操,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观有一定良好的效果,中学生篮球训练中,德育安排实施办法应视各单位具体情况而定,具体实施办法参考《学校体育学》。
2. 间接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教师和教练员在教学、训练之余,可以多与队员谈心,向他们讲述一些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例进行德育渗透。如讲述中国女排队如何取得“五连冠”,是如何团结协作,顽强拚搏为国争光的,激发队员爱国热情,增强爱国意识;还可以通过观看一些电视、电影、书刊等进行感化教育,使中学生增强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四、结论
在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培养中,重视德育教育,无论是对其现在还是今后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中学生篮球运动训练工作者,我们应抓好这一环节的工作,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篮球运动员。
参考文献:
[1] 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 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学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场所,中职学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才的重要任务。中职学校不仅要向学生传递学科知识,让学生具有社会谋生的本领。更要引导学生建立起健康完善的人格,在思想与物质上做好适应社会的准备。当前,中职学校的思想教育方式比较单一,教学重视度不足。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互动环节明显缺少,教师仍然利用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正确思想品德观点的传递,不利于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
二、中职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发展方法
1.加强中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体制的完善
要促进中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从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健全开始做起。国家应当关注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试图与中职思想品德教育相协调,从而帮助中职学校建立起有利于中职学生全面成长的思想品德教育体系。中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体制的完善,需要从教师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思想品德教育规范以及学生的在校以及社会行为准则等多个方面的健全做起。只有思想品德教育体制完善了,才能让教师关注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点。除此之外,教育局以及财政局、中职学校本身,应当在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经费,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预算,从而让各项活动可以得到有效地实施。
2.开发更多科学的中职思想品德教育载体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不是随意开展的,要让更多的中职学生接受正确的思想品德观点,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教学需求开发更多的思想品德教育载体。只有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载体明确了,才能让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道德观念得到有效的培养。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很有可能会出现法制观念不健全、是非观不明确的问题,教师要通过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具有正确的善恶观,明确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在中职学校中,学校可以利用校园氛围作为一个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从而促进学生业余生活的丰富,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形成健康的品格与个性。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社团开展一些思想品德类的活动,加强正确思想品德观念的宣传,从而促进学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加强对自身行为的管理,让学生的心灵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美化。寻找科学有效的载体,能够让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效率更高。
3.从学生特点出发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方法
中职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具有针对性。从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以及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能够让学生认可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中职学校更要将思想品德教育落实到学校的实践活动中,加强思想品德实践培训与学习。中职学生,对于新的社会思潮比较感兴趣,也正是因为如此,会受到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教师要紧追时代的步伐,接触新的社会思潮,像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这些思想内容,教师需要去学习,找到教育的突破点,引导学生一起发现这些思想的不合理性。另外,学校更要组织老师定期与学生进行互动,发现有价值的思想品德教学主题,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需求,从而让教学内容更加科学,让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像讨论活动、实践调研活动都可以成为中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学习需求的满足。
三、结语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初中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对初中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推进,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单一的教学方式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采用的教学方式应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依然采用朗读式的教学方法,将课本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复读,教学过程仅仅依靠单纯的粉笔、教材和教师的嘴进行,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教师的激情不足,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教师难以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忽略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互动,抑制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不利于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形成。
(二)局限的教学内容
在现阶段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学内容相对局限,基本的内容大多以理论性的内容为主,这样的教材内容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强化了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初中生很难理解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严重影响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三)错误的教学手段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错误的教学手段上。首先,一些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手段,他们依然沿用说教、批评式的教学手段,没有充分考虑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其次,在具体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阻碍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
二、如何创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
(一)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种教学方法不断涌现,为各个学科的教学增加了动力。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有效组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其学科发展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关键。情境教学法,互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以及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都是现阶段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3]。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要根据具体的教育内容,充分结合多种教学方式,最大程度的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二)联系生活实际,扩大教学内容
针对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局限问题,我们在具体的创新教育方式的过程中,要积极联系生活实际,扩展较多的课外实践活动,不能将教学内容局限在教材内容上。教师要根据社会热点及校园文明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更能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领会其真正的含义,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另外,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理论性的知识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将僵化的知识变得灵活,易于学生掌握。
(三)有效利用新媒体,创新思想品德教育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初中生喜欢使用新媒体进行社交。因此,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也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一系列的教育创新。
一是利用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进行改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给学生推荐一些能传递正能量的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引导学生接触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
三、结语